关于改革开放30年农村变化和农村发展的调查问卷

关于改革开放30年农村变化和农村发展的调查问卷
关于改革开放30年农村变化和农村发展的调查问卷

关于改革开放37年农村变化和农村发展的调查问卷

1.你的年龄是()

A. 18岁以下

B.18-35岁

C.35-60岁

D..60岁以上

2.您的职业是( )

A.务农

B.乡镇企事业单位

C.政府机关

D.个体

E.农民工

F.其他

3.(1)目前您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大概是(单位:元)( )

A.500元以下

B.500元-3000元

C.3000元-5000元

D..5000元以上

(2)80年代初,您的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单位:元)()

A.10以下

B.10-30

C.30-50

D.50以上

4.您收入的主要来源( )

A.农产品收入

B.养殖业

C.家庭副业

D.本地乡村企业收入

E.外出打工

F.自己的企业

G.其他

5.(1)目前您家庭用于食物支出的比例()

A.30%以下

B.30%-60%

C.60%-85%

D.85%以上

(2)80年代初,您家庭用于食物支出的比例()

A. 30%以下

B. 30%-60%

C. 60%-85%

D. 85%以上

6.您认为改革开放37年来,自己生活的地方变化大吗?

A.变化较大

B.变化较小

C.没有变化

D.说不清楚

7.您认为家乡在37年间变化最大的是那些方面?

A.乡村建设发展,公共设施进一步完善,生活环境改善

B.经济快速发展,对外开放,企业发展

C.政治民主化进程加速,社会法制化增强

D.思想观念改变,逐渐易于接受社会新鲜事物

E.其他

8.您觉得改革开放37年给您带来的最大好处是什么?

A.市场经济发展,商品多样化,购物更方便

B.家庭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提高,达到小康水平

C.与外界联系加强,拥有更多信息收集渠道

D.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周围人的道德素质提高

E.没什么影响

F.其他

9.(1)目前您家日常的交通工具(多选题)( )A.自行车 B.摩托车 C.机动车 D.汽车 E.其他

(2)80年代初,您家日常的交通工具?A.步行 B.自行车 C.三轮车 D.其他

10.在改革开放37年中,您的居住条件是否有所改变?

A.变化较大,居住面积、居住质量及环境大幅改善

B.变化不大,、居住面积、居住质量及环境适当改善

C.没有任何变化

D.有变化,居住面积、居住质量及环境有所下降

11.改革开放37年中,您家庭的受教育程度是否有所变化?

A.变化较大,高等教育已经走入家庭

B.有变化,专业技能学习已经成为教育主导

C.有变化,义务教育已经基本完成

D.变化不大,义务教育无法完成

E.完全没有任何变化

12.(1)目前您的主要休闲方式是?

A.电视媒体

B.网络媒体

C.外出活动

D.其他

(2)1978年时您的主要休闲方式是?

13.您对改革开放这项基本国策所持的观点是?(可多选)

A.是一项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基本国策,利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是一项伟大的壮举、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C.是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经之路,有重要意义

D.是中国与外界加强联系,增强交流的一个绝好契机,,为中国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E.没有什么想法

F.其他

14.您认为改革开放37年来给您的生活带来的不好之处是什么?

A.社会贫富加剧,发展不协调生存条件恶化

B.社会竞争加剧生活压力大生存状态不佳

C.物价上涨消费水平降低生活质量不高

D.外来经济冲击过大不适于民营与中小型企业发展

E.没什么不好

F.其他

15.您认为改革开放中的一些政策实施情况是否满意?

A.满意

B.一般

C.无所谓

D.不满意,因为

若不满意,是对哪些政策实施情况不满意?

您对于改革开放的继续推行,以及郭村未来的发展有何意见或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变 [摘要]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三十年。本文解读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台的背景,全面介绍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演进过程,旨在总结其经验,从而探出一套适合我国现阶段农村实际的土地制度。其经验主要有: 土地制度的改革,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使制度内的农民受益; 必须尊重农民的创造性选择; 必须循序渐进,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关键词]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历史经验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这三十年,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三十年。三十年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成功转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发挥了巨大的制度效应,它极大的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彰显了中国农民的创造力,可以说,中国农民创造了世界的奇迹:用世界上7%的土地养活了22%还多的人口。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台的历史背景 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它是伴随着上世纪50年代后期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而诞生的,这种土地制度规定了我国农村土地是以生产队为基本所有单位,是以土地的集体所有为特征的,在当时生产力水平有限的国情下,这种集体所有的土地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引导农民改变农业落后面貌的唯一的正确的制度选择。其在实施的20年间, 确实比那种“个体的、分散

的、落后的建立在个体私有制基础上的小农经济”有活力,为国家完成工业化原始积累,为了适应国家当时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历史过程中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1978年国家初步工业化的目标已经顺利实现,工业化原始积累已经完成,人民公社制已完成了其应有的历史使命,其弊端也日益暴露。 人民公社制本质上是高度集中的“政社合一”体制,由于受到“左”的指导思想影响,强调提出合作化运动高潮的到来,强行在全国建立高级农业合作社,并建立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实行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统一安排生产、统一调配劳力,彻底废除农村土地私有制,彻底剥夺农民对土地的私有权,从而使土地乃至农民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等都属公社共有,由公社统一经营。由于管理权限过于集中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到1978年,全国尚有2. 5亿农民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因而,一轮新的农村土地制度变革迫在眉睫,一种新的农村土地制度安排呼之欲出。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的分田单干,包产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土地政策的变革成为农村改革乃至中国改革的突破口。[1]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和演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且带有鲜明的渐进发展的特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一种新的农地制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经历了两大历史时期:第一轮土地承包时期(1978-1993年),第二轮土地承包时期(1993年-至今),具体可分为四个阶段[2]:

近代历史变革——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的变化

近代历史变革——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的变化作为农村出来的孩子,生在90后,肯定是经历不了改革开放初期的那种热潮。但是在相对落后一点的农村,我经常听到一些长辈谈及现代农村的诸多变化,他们也都是十分感慨,现在的生活真的远超从前了。从自身经历而言,童年时没有见过的许多事物,现在纷纷涌现,那些年经历的一些农村苦,现在已经不复存在,变成了历史洪流中的一片浪花。 小时候包括现在,也是经常听大人说着,以前吃的粮食只有玉米面粗粮,吃红薯干儿、红薯粉儿、红薯叶,当时要想吃上一回白面,那得等到过年,还不一定吃得上。农村呢,除了过年,没有过其他节假的习惯,一是没钱没物过,二是都要出工做活,也没时间过。那时,农民最大的奢望与梦想,就是能天天吃大白米饭。至于菜,就只有天天开水煮蔬菜了,油肉这些平常是没有的,也只能是过年时能吃几天。 古代晋惠帝曾问老百姓何不食肉糜?那么要问那时候的农村有肉吃吗?当然有,只不过吃肉的机会也是很少。听父亲说,当时生产队里养猪,遇到特殊的日子,就会选一头猪杀掉,全队人吃肉。那个时候吃肉叫打牙祭。父亲还说,80年代中后期,农村里吃肉的机会已经开始多了起来。 这时农村也通电了,一开始出现了 收音机,慢慢黑白电视开始出现,不过那时停电是经常的事。对于农村的住房变化,这个算是最直观、最明显可以看到的变化了。当年的建筑,土墙,灰瓦,屋顶竹结构,易腐朽,由此也导致了下雨天屋里漏水的现象。在奶奶去世之前一直住的是这种房子,我也在里面住过很多次。冬天可以挡得住风,但是下雨的时候就没有办法了。住土墙茅草房,最凄惶的时候是下大雨时,

房顶漏水,家中盆桶罐之类的容器得全部用上,晚上直接无法安睡。但漏水还不是最令人担忧的事,最让人恼火的事墙脚浸水进水。老土墙房,通常没做什么基础,经年累月,墙脚被老鼠打了好多洞,雨水会从洞中浸进来,浸湿家中还是小事,最主要的是担心土墙会被泡松垮塌。所以,每当下大雨,我们小孩在屋内用盆桶罐接漏水,大人得冒雨在屋外掏檐沟,使雨水尽可能地流走不形成积水,保护墙脚。这种住房现在还存在的原因是不舍得拆,基本上所有的新建住房都变成了砖瓦结构,结构比较科学合理,屋顶也不再漏水。更有许多的人盖起小楼,买上了小车,脱离了贫困生活。 当时买布要凭布票,每人每年的购买量都是有记录的。买布用来做衣服,但是当时好几年都不会有新衣服穿,基本上都是打补丁,一件衣服打满了大大小小的补丁。鞋,男人一般穿解放鞋,女人多是自己做的鞋。小孩一年可能有大半年是打光脚板,冬天天冷才穿鞋,袜子基本没有。 慢慢地,时代在变,生活在变。我们的生活逐渐好了起来。 农村改革开放,不但促进了农村的发展变化,更主要是彻底改变了农民的思想观念。农民已经不是只会捏泥巴的"农二哥"了,农民在改革发展的洪流中学会了经商办企业,许多农民成了企业家大老板。农民自己改变了自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知道走出去务工做生意赚钱,相当部分农民由此成为"城里人"。农民已不墨守成规,守着"一亩二分田"过日子,农民利用土地流转实行规模化发展农业经济,也是土地流转的运作,让很多农民离乡不弃土,放手务工经商。农民不再愚昧无知,懂得了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在农业生产上,大力推广和运用新科技、新品种。在劳务上,积极主动参加实用技能培训,争当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培养下一代上更加重视教育和投入。 改革开放即将四十年,农村发展变化巨大,农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党中央非常重视农村的发展,把"三农"工作列入各级党政重中之重工作,进一步制定了农村发展和惠民政策。统筹城乡发展,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辅农业,农民权益保护,农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 转眼之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早已有了32个年头了。在这32年当中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大家都知道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新的伟大革命。不错,要是没有当初的邓小平一声令下喊出来改革开放的口号,谁又能知道今天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呢? 首先,改革开放使得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沿海地区,从南到北,形成了广阔的前沿开放地带,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建立了以珠海为中心的经济特区,使工业规模显著扩大,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所有制结构日益完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形成了行业分类广泛、技术含量较高、外向度突出的工业格局。按照近几年统计显示,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达246.97亿元,比1978年增长8.1倍,平均每年递增11.7%增长. 改革开放不仅仅使国内的生产总值达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也使得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推行了以家庭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村经济由单一的农业生产发展为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农工建运商服综合经营的新局面。农民们的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畜牧业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容忽视的就是中国的工业的建设,充分发挥了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为全市经济发展起到了主导作用。 中国通过调整工业结构解决轻重工业的比例失调问题,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上了正确的道路,从而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且还可以促进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进一步的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 其次,,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自从2001年中国申请加入WTO组织来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发生了不可忽视的变化。紧接着就是2001年中国的申奥成功2001年7月13日北京时间22:00,万众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终于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中揭晓。萨马兰奇雄浑的宣告声中只有一个名字:BEIJING! 中国北京凭借其过人的优势,完美的陈述报告,在五个2008年奥运会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夺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也是世界给中国最大的肯定。之后神州五号,六号乃至七号的升天,是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都证明了中国无论是在经济上面还是在科技上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一切的一切都证明中国不再是停留在1840年鸦片战争时期那个任人宰割的中国了。 再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吃的方面,人们由量的满足向质的方面提高,人们饮食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并趋于优化。我国商品早已告别短缺,进入物质资料相对丰富的年代,七、八十年代“吃粮凭供应,副食要票证”的状况一去不复返了,人们的生活消费总量增加,在质量上面也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历史沿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 历史沿革 作者:秦英羽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土地制度的一大创举,自提出至今也不过三十几年,通过不断创新、完善,现已形成一套比较系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制度体系。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阶段,此阶段主要以中央文件及部门规章的调整为主。 1、中国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无疑是以1978年11月24日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18位农民分田到户为起点,小岗村18位农民在严立华家低矮残破的茅屋里创造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1979年9月28日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其中规定“不许分田单干,除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外,也不要包产到户”,这表明对于“包产到户”,国家在政策上有所放松。 3、1980年9月,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中规定:“在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集体经济长期搞不好的生产队,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也可以包

干到户”;“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允许继续实行”。这是第一个肯定包产到户的中央文件,对解决“包干到户”、“包产到户”问题的争论及推动农业体系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1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第一次明确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其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5、1983年1月,第二个中共中央1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若干问题》出台,该文件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出了高度评价,赞扬它是“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6、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三个1号文件《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主要强调要稳定和完善生产责任制,将土地承包期政策明确规定为延长15年不变;对农民向土地的投资应予合理补偿;自留地、承包地均不准买卖,不准出租,不准转作宅基地和其他非农业用地等。 上述4-6点所述的三个中央1号文件从政策上、理论上将包产到户稳定化、长期化、合理化、规范化,正式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因此制度在全国各地的迅速推广实施,1978年至1984年我国农业得到飞速发展,粮食产量大大提高。 二、逐步完善阶段,此阶段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写进法律,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变化精选.

1 / 4word.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三个代表的指导下,我们党和人民坚持改革,努力奋斗,整个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我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严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与此同时,中国农村产业也正蓬勃的发展着。从以下几点不难看出,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农村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公路建设的变化 以前窄小的土路一到下雨就变成了“水泥路”,现在变成了真正宽阔的水泥马路,中间三四辆车可以并排通行,在街道上畅通无阻,路两边的人行道栽满了高大的树。下雨天也不怕出不去了。所以,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也支援了农业生产,把农民的致富路铺到家门口。为农村经济发展,为繁荣农村经济提供了服务;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也就是促进了农村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全方位的发展。所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落脚点就是要更好的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随着改革开放后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物流增加,商品经济逐渐活跃,农业和农村经济逐步向社会化方向发展,旧的以拖拉机和人力、畜力、自然力为主的运输方式已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尽快改变农村落后的交通现状已变得适分迫切,同时也对农村公路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交通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来说,农村公路建设直接关系到农业整体水平的提高;离开了农村公路的跨越式发展,也不可能完成新的跨越式发展。所以对农村来说,加强公路建设是必要的改变,也就是加快农业发展的保障。特别是近几年来,公路建设的速度更是惊人,一条条的公路就如一条条蜿蜒盘旋的巨龙一样,一直延伸到家门口。 二农用工具及交通工具的变化 以前农村人劳作耕田全都是用水牛,尤记小时候我常常跟着爷爷去犁地,用的都是黄牛拉的小车,即费时又费力。而现在,先进的耕田机器代替了简单的劳作,农忙的时候都是用农用专用的收割机、插秧机、犁地机等。以前我们用黄牛耕地,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效果不好。现在我们用先进的耕田工具,不但省力,而且耕种快捷,节俭了劳动力,可以出去打工挣钱,加快了农民致富速度. 以前我们都是用人力小板车或者再先进一些用牧畜拉车去办事,而如今家家都是用拖拉机了,更甚至都使用私家车了。现在随着公路建设的进步发展,公交车随处都有了,四通八达的,到哪儿都有。 三农村住房的变化 “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人民要争气,要看变化有多少,住房条件少不了”。与过去相 比,当今的住房条件简直是今非昔比!改革开放前的农村家家户户住的房子全都是毛草房。 2 / 4word.

改革开放前后土地政策的演变

改革开放前新中国土地政策的历史演变(1949一1978)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政策((1949. 10- 1956. 9) 第一阶段:继续推行土地改革政策(1949. 10一1953春) 第二阶段:初步建立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政策(1953. 4一1956. 9)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土地政策(1956. 9一1966. 5) 开始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个体农民土地私有制宣告结束。(1956. 9一1958年底) 3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1966.5 -1976. 10) 土地政策基本处于停止不前,乃至倒退、混乱或被砸碎的不正常状态。 4徘徊时期的土地政策(1976. 11-1978. 11) 比文化大革命时期虽有所好转,但起色不大,突出的特点是徘徊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土地政策的发展变迁(1978 – 2002) 一、人民公社后期的土地政策(1978.12-1982.12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全国工作重点的转变和拨乱反正的完成,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2年9月召开标志着人民公社开始解体 二、家庭联产承包政策的演变((1978.12-2002.12 )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前20年是人民公社的历史,这一时期的土地政策带有浓厚的人民公社色彩,后20多年是改革开放时期家庭承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 第一阶段是大突破阶段(1978. 12-1984. 12 ) 所谓大突破指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这一阶段的体制特征是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经营制度全而解体,新的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标志的家庭经营体制基本确立。这一时期,土地政策走过了一个不平凡阶段。 第二阶段是大磨合阶段(1985. 1一1991. 12 )。 所谓大磨合,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处于一个剧烈的分化、改组并重新整合的过程。 这一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处于一个剧烈的分化、改组并重新整合的过程,其体制特征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全面转入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流通领域,向计划经济时期最基本的经济制度之一——“统购统销制度”发起冲击。1984年第一次全国性的“卖粮难”的出现,宣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重大改革政策的成功。这一时期,主要是贯彻落实第一阶段的土地政策,且又有所创新。 第三阶段是大转型阶段(1992. 1一1996. 12 )。 所谓大转型,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经济开始转入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并逐渐发展。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 1993年4月第八届全国人大《宪法》进行了又一次修正,第一次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列入《宪法》的范畴,使其成为一项国家基本经济制度。从而解决了多年来人们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争议与非难。这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政策大转型的重要支撑。 1993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提出:“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30年不变。开垦荒地、营造林地、治沙改土等从事开发性生产的,承包期可以更长。” 1994年8月18日,国务院颁布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近代历史变革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的变化

近代历史变革——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的变化 作为农村出来的孩子,生在90后,肯定是经历不了改革开放初期的那种热潮。但是在相对落后一点的农村,我经常听到一些长辈谈及现代农村的诸多变化,他们也都是十分感慨,现在的生活真的远超从前了。从自身经历而言,童年时没有见过的许多事物,现在纷纷涌现,那些年经历的一些农村苦,现在已经不复存在,变成了历史洪流中的一片浪花。 小时候包括现在,也是经常听大人说着,以前吃的粮食只有玉米面粗粮,吃红薯干儿、红薯粉儿、红薯叶,当时要想吃上一回白面,那得等到过年,还不一定吃得上。农村呢,除了过年,没有过其他节假的习惯,一是没钱没物过,二是都要出工做活,也没时间过。那时,农民最大的奢望与梦想,就是能天天吃大白米饭。至于菜,就只有天天开水煮蔬菜了,油肉这些平常是没有的,也只能是过年时能吃几天。 古代晋惠帝曾问老百姓何不食肉糜?那么要问那时候的农村有肉吃吗?当然有,只不过吃肉的机会也是很少。听父亲说,当时生产队里养猪,遇到特殊的日子,就会选一头猪杀掉,全队人吃肉。那个时候吃肉叫打牙祭。父亲还说,80年代中后期,农村里吃肉的机会已经开始多了起来。 这时农村也通电了,一开始出现 了收音机,慢慢黑白电视开始出现,不过那时停电是经常的事。对于农村的 住房变化,这个算是最直观、最明显 可以看到的变化了。当年的建筑,土墙,灰瓦,屋顶竹结构,易腐朽,由此也 导致了下雨天屋里漏水的现象。在奶 奶去世之前一直住的是这种房子,我也 在里面住过很多次。冬天可以挡得住风,但是下雨的时候就没有办法了。住土墙茅草房,最凄惶的时候是下大雨时,房顶漏水,家中盆桶罐之类的容 器得全部用上,晚上直接无法安睡。但漏水还不是最令人担忧的事,最让人恼火的事墙脚浸水进水。老土墙房,通常没做什么基础,经年累月,墙脚被老鼠打了好多洞,雨水会从洞中浸进来,浸湿家中还是小事,最主要的是担心土墙会被泡松垮塌。所以,每当下大雨,我们小孩在屋内用盆桶罐接漏水,大人得冒雨在屋外掏檐沟,使雨水尽可能地流走不形成积水,保护墙脚。这种住房现在还存在的原因是不舍得拆,基本上所有的新建住房都变成了砖瓦结构,结构比较科学合理,屋顶也不再漏水。更有许多的人盖起小楼,买上了小车,脱离了贫困生活。 当时买布要凭布票,每人每年的购买量都是有记录的。买布用来做衣服,但是当时好几年都不会有新衣服穿,基本上都是打补丁,一件衣服打满了大大小小的补丁。鞋,男人一般穿解放鞋,女人多是自己做的鞋。小孩一年可能有大半年是打光脚板,冬天天冷才穿鞋,袜子基本没有。 慢慢地,时代在变,生活在变。我们的生活逐渐好了起来。 农村改革开放,不但促进了农村的发展变化,更主要是彻底改变了农民的思想观念。农民已经不是只会捏泥巴的"农二哥"了,农民在改革发展的洪流中学会了经商办企业,许多农民成了企业家大老板。农民自己改变了自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知道走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变化调查问卷(含答案)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变化调查问卷 院系______年级______专业______班级______姓名______学号__________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在充分激发社会活力,提高效率,创造出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的同时,还有很多我们需要妥善处理的问题。我们电子系电气一班做了这个调查问卷,希望您认真填写,谢谢您的配合! 1.改革开放,从1978到2011年中国经济总量不断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约多少倍?(c) A.10 B.30 C.60 D. 120 2.改革开放以来,在全球脱贫所得的成就中,多少成就归功于中国?(c) A.10% B.20% C.70% D.80%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有哪些?(d) A.投资主体多元化 B.利率市场化 C.分业与混业经营 D. A、B、C 4.改革开放初期,在厦门设立经济特区,主要考虑到的没有下列哪一项(a) A.厦门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地位突出 B.厦门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 C.厦门外资企业众多,人才资源丰富 D.厦门区位优先,海外华侨众多 5.从您的切身感受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方面发生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A.教育费用的投入 B.教育模式 C.奖励政策 D.其他 6.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您家庭的受教育程度是否有所变化?() A.变化较大,高等教育已走入家庭 B.有变化,专业技能学习已成为教育主导 C.有变化,义务教育已基本普及 D.变化不大,义务教育无法完成 7.您认为改革开放对你的生活最显著的影响是什么?() A.家庭收入明显提高 B.更注重物质和精神的享受 C.家用电器和网络的普及 8.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您家庭的居住条件是否有所改变?() A.变化较大,居住面积、居住质量及环境大幅改善 B.变化不大,居住面积、居住质量及环境适当改善 C.没有任何改变 D.有变化,居住面积变小,居住质量及环境有所下降 9.改革开放三十年,您认为百姓以下方面的改变最大?() A.价值观 B.道德观 C.教育观 D.其他 10.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国家的福利事业在许多地方做出了贡献,你认为得到较大改善的在哪些方面() A.资金量提高B.服务对象更明确C.更加公正公平D.更加普遍化公开化E.资金形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多个个年头,家乡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虽然我没有经历过改革开放刚开始的那些年头,但是从父母长辈那里经常能听到过去旧社会的状况。 1.土地制度改革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土地使用的重大变革,农民有了赖以生存的土地,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大锅饭”到现在市场经济的“吃小灶”,农民有了经营自主权,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从过去吃不饱到如今不但吃得饱而且吃得好。 2.农业税收改革 中央取消了农民包括土地税在内的各种税收,而且还给种粮的农民补贴。这是中国农业税制的历史性巨大变革,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从某个角度讲,农民可以把省下的钱用于农业再投入,形成良性循环。 3.农村医保实施 农民的医疗保险得以实现,基本解决了多年来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两句民谣道出了农民看病的困惑:“脱贫四五年,一病回从前”,“得了阑尾炎,白种一年田”。党中央,国务院在全国农村实行医疗保障制度,一直困扰农民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这是史无前例的大事,农民鼓与呼。 4.农民收入水平提高 农民的物质需求趋于高档化。30年前,农民盼望的是“三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30年后的今天,原来的“三大件”基本作古,取而代之的是“五大件”,彩电、冰箱、空调、电脑和手机。过去这些高档商品对农民来说是梦想,而如今梦想变成了现实。 5.真正实现九年义务教育。 在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国家经济不发达,教育自然也就不能跟上,学校不仅规模很小而且师资水平也差。一个班有四十多个人,教室里只有4盏日光灯,一块木头黑板,剩下只有课桌椅了。操场都是用土铺成的,跑道是用煤渣儿铺成的。跑步时,不小心摔倒后,两个膝盖准会摔破。操场晴天还可以用,要是下了雨,操场就变成了水塘,一两个星期都没法用。现在,我们的校园里不仅有明亮的教室,还有宽阔平坦的塑胶操场和植物园。教室里除了桌椅、黑板外还有16盏日光灯,一台空调,四台电扇,新安装的多媒体电脑。为教师的教课带

专题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巨大变化

专题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巨大变化(32页) 考点29. 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1978年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历史的伟大转折?) ①会议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 ②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3.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是什么?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4.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①工作重心:经济建设 ②进入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③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 5.改革首先从农村展开,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有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什么?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作用? 它极大地激发起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8.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后来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9.对外开放目的作用是什么? 目的: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 作用:①加快了我国发展步伐②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③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④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10.改革开放始于何时何事件?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改革开放的作用(意义)何在?(为什么说是成功的?) 正是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综合国力也显著增强。 12.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它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13.对我国对外开放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有哪些? ①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开始对外开放; ②2001年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考点30.了解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奠定新中国外交事业基础的时间和事件分别是什么? 1953年,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意义:奠定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基础。 4.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5.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外交活动进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主动、最有利、最活跃的时期?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政策又有了重大发展,提出了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赋予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新的内容。 7.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新的内容是: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 8.新战略提出的意义:赋予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新的内容。中国外交进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主动、最有利、最活跃的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土地制度演变及未来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土地制度演变及未来趋势 中国实行土地制度改革主要经历两轮高潮。一个出现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是以农村土地权属改革和城市土地收归国有的改革为主要内容,其手段是进行土地的没收、征收和分配。另一个出现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以农村土地联产责任制和城市征收合资企业土地使用费为主要内容,其手段是土地使用权的下放和有偿使用。 一、改革开放以前的土地制度演变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部宪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形成了旧的国有土地使用制度的主要特征,一是行政划拨,二是土地无偿使用,三是无限期使用,四是不准转让。其实质就是土地资源的计划配置制度,属于计划经济体制。 这种土地使用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农村人民公社的建立和城市经济和人口规模的扩大,这种土地制度的弊病日益显现。主要问题是不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使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出现浪费和资产价值的流失;另一方面大量的单位又无法获得土地资源,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功能分布和合理布局形成体制障碍;企业成本失准,难以准确衡量经济效益;城市的房地产业无法进入良性循环,连简单再生产也无法维持。 二、改革开放以后的土地制度演变 过时的土地制度严重制约了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导致文革结束不久中国实行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而土地制度改革又成为大陆改革开放的先声和贯穿整个过程的主要内容。从那时开始对土地使用制度的

改革,主要是在不改变国家对土地的所用权的前提下,变无偿使用为有偿使用,变无限期使用为有限期使用,变无流动使用为流动使用,沿着土地市场化的道路摸索前进。 1.开始向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收取土地使用费 1979年颁布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首开国有土地有偿使用之先河,以法律的形式首次打破大陆延续了将近30年的国有土地无偿使用制度。该法规定:“中国合营者的投资可包括为合营企业经营期间提供的场地使用权,如果场地使用权未作为中国合营者投资的一部分,合营企业应向中国政府缴纳使用费。” 在那以后,为了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长期短缺问题,1982年深圳按城市内不同等级的土地向土地使用者收取不同标准的使用费。1984年广州和抚顺部分土地(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建项目、涉外项目)进行了按土地等级开征土地使用费的试点工作。1986年上海对三资企业使用的土地收取土地使用费。这些尝试虽然对旧的土地使用制度触动不大,但却是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重要步骤。 2.对城市经营性土地实行使用权有偿转让 1987年深圳在大陆率先试行土地使用有偿出让,出让了一块五千多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限期50年,揭开了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序幕。当年12月深圳市又用公开拍卖的形式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1987年上海市政府颁布了《上海市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办法》,用地方法规的形式确保土地有偿转让的规范化实施。 上述举措使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从理论探索阶段走向实践探索阶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变化

我家位于豫西的洛阳的一个农村里,小时候家乡的环境很好,那时经常听到鸟叫,处处都是大树,书上也有很多鸟窝,夏天的傍晚在河边有很多萤火虫在飞舞,树上也有很多知了在唱歌,整个生态环境非常好,非常适合人居住。同时我们家乡的伊河滩里也有很充足的水,有很多的鱼和蛇,夏天我们习惯去哪洗澡和逮鱼,还有我们的地里的水也很深,可以种水稻,并且年年都是大丰收甚至我们那湖地里的水经常可以埋没我父母的膝盖,每次收稻谷的时候就是最累的时候,因为地理水深,泥多,每次只能拿一捆稻谷,并且稻谷上很多水,也很重, 童年的家乡永远是美好的,环境好,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家乡的经济也在不断的发展,家乡的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村西边的油漆厂,经常排放一些难闻的气味,最严重的是他在我们村的上风口,一排废气,我们村子里都是那味道,非常难闻,还有他还给我们存的小河里排放废水,弄的我们的小河里经常漂起死鱼,再加上那个上游的造纸厂也经常排放污水,现在我们村的小河已经断流了,没有流水了。五一放假我回家,去了我们的伊河滩,那里的地也很旱,汗的不可思议,因为以前那里的地的水总是埋没膝盖。我问了我母亲为什么会这么旱,她说我们伊河滩的树都被伐完了,也建了很多沙场,专门挖沙卖沙,导致我们河滩的水位不断的下降,现在我们伊河滩的地只有就少部分还能种水稻,很多地已经该种小麦,玉米,油菜的旱地作物了。 母亲的一番话让我陷入了深思,我们村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也很快,人民的购买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不再是以前单靠种粮食卖粮食过日子了,甚至现在很多人都不愿种地了,都将地转让给了别人,因为他们赚的钱已经够自己一年花了,这不得不承认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环境问题,我们村的小河断流了,以前夏天的时候河水还很深,我们还经常在洗澡,现在却断流了,留给我们下一代的只是一个干涸的河床,只能听我们给他们讲那些小河的故事了。所以我感觉要想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改变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产业结构化升级,好在这正是十七大报告所提出的一个战略任务。 十七大报告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涵盖经济增长的含以外,还对经济发展的理念,战略和途径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的不仅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还包括了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内容。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质是要求我们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形成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方式。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还很突出,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不仅影响到短期的健康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将严重制约长期的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这些经济增长模式导致很多地方或大或小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变化的 调查问卷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变化的 调查问卷 您目前的职业_______ 性别____ 年龄____ (注:本次调查采用匿名方式,请放心填写。以下可多选) 1,请问您来自于哪里____ A 农村 B 小型城镇 C 大型城市 2,你受教育的程度_____,你父母的文化水平______ A 小学 B 初中 C 高中 D 大学以上 3,您和您的家人目前外出的主要交通工具有:_________, 二十年前你家的主要交通工具有_________ A 步行 B 自行车或电动车 C 公交车或地铁 D 私家小汽车 E 其他 4,您和您的朋友及家人目前的主要联系方式:_______二十年前呢______ A 书信 B 短信或电话 C 互联网方式(电子邮件,qq 等) 5,你目前的家庭月收入是_____ ,十年前的月收入为_____ A 1000 以下 B 1000 ---3000 C 3000---5000 D 5000以上

6,目前您家庭使用的家用电器有:_______,近十年新增添得有_______ A 电视机 B 电冰箱 C 洗衣机 D 电脑 E 空调 F 微波炉 G 其它 7,目前您家人添置日常生活用品(如衣物等)的频率______十年前又是怎样_______ A 旧的不能要了再买 B 很少 C 一般,每年都买 D 经常,不时就买 E 看到喜欢的就买 8,现在您节假日一般怎样度过____,十年前又是怎样____ A 呆在家里 B 外出旅游 C 外出购物 D 外出娱乐 9,您觉得现在的生活幸福吗?_____ A 不幸福 B 平淡 C 幸福 D 非常幸福 在您看来,家乡近几年来的主要变化是什么? 谈谈你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及评价: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课题研究阶 段性成果展示 指 问题提出: 改革开放是一次伟大的决策,从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以来,为了进一步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我国又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具有跨时代进程的政策,使我们的国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从离我们最近的身边事就能过看出这三十年来祖国的腾飞与富强。或许出生在这个幸福时代的我们对这一切的变化感受的并不深刻,可我们的父母却是在这三十年中成长起来的,对这三十年的变化感受颇深,那么,三十年来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提出设想: 通过本次小组同学之间的调查研究以及研究性学习报告成果交流,使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质疑能力及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出最终方案: 分组查阅网络及书籍资料、采访调查,整理出相关材料,写一篇有关阐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的小论文。并以课件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研究步骤: 提出问题——收集资料——调查采访——总结展示成果——反复修改——得出结论。 准备工作一: 把小组分为3个小队采访调查、搜集整理资料: ⑴张云云、潘娅:改革开放以来日常生活的变化 ⑵周玥玥、夏子雯、成鹏、王艺:改革开放以来科技方面的变化 ⑶祁东格、王荣昇、周楠、朱雯:改革开放以来通信方面的变化 准备工作二: 每位同学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小论文,并以课件形式准备展示研究成果。 成果展示: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现在已有整整三十年的光景,在这三十年中祖国经历了风风雨雨取得了不少的成就。经过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在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年中,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从建湖周边的乡村及城市的社会调查中就可以得到不少的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土地权益变迁过程考察(精)

财贸研究 2010. 2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土地权益变迁过程考察 冯宇李政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100083 摘要:农民土地权益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情况的直接反映。狭义上的农民土地权益主要包括土地生存权和土地发展权。基于/产权结构要素流动0的理论分析模型,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农村土地政策变革下的农民土地权益变迁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在本质上也就是土地生存权和土地发展权逐步实现的过程。 关键词:土地政策; 制度变革; 农民土地权益; 产权结构; 要素流动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60(2010 02-0046-06 三农问题, 首先是农民土地权益问题。近年来, 学术界关于农民土地权益问题的探讨日渐增多, 但研究成果大都仅以现时农民土地权益侵害问题为对象, 分别从法律制度、产权结构、经济补偿、权益维护等角度探讨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治理对策, 而对于中国农民土地权益变迁过程的研究则十分有限。为此, 本文在系统阐释农民土地权益内涵的基础上, 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土地政策变革为背景, 就农民土地权益的历史变迁过程进行研究, 从而为今后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农民土地权益的概念界定 农民土地权益是农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广义上的农民土地权益是指农民基于土地获得的全部经济权益、政治权益和其他社会权益; 狭义上的农民土地权益仅指农民基于土地获得的全部经济权益, 主要包括土地生存权和土地发展权(见图1 。在工业化加速发展的现阶段, 农民的各项土地权益问题大都是由土地经济权益所引发的, 土地经济权益是农民土地权益的基础, 没有土地经济权益, 农民的其他一切土

关于农村的改革开放社会实践报告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f819100918.html,)/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农村的改革开放社会实践报告〕 导语:大学毕业自己干。以前上了大学就是国家干部,就有了终身的“铁饭碗”。时代在发展,人们的就业观念也在改变,现在有的大学生毕业后连单位都不找,干脆自己当起“小老板”。 ▲调查原因: 1、经济收入增加了,达到或接近小康水平,在70年代中国农村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贫困人口有2.5亿,“改革、开放”以后,通过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富民政策”,中国农村的贫困人口急剧减少,到80年代末上述贫困人口已经减少到3000万; 2、物质生活提高了,各种生活生产用品的出现,给人民带来极大的方便,农民告别草危房,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瓦房,全乡人民的物质生活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 3、精神财富丰富了,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各种文化产业也蓬勃发展……政府加大了教育财政拨款力度……; 4、社会救济制度完善了,社会救济是中央和地方政府通过财政拨款,依法对特定的社会救助对象按规定向他们提供的社会援助。在80年代,中国社会救济工作的主要管理

部门民政部门在国家规定的职责范围之内对社会救济工作 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主要包括4个方面:救灾、救济、五保和扶贫。具体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真 是今非昔比。现在人们不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在生活方式、消费观念、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笔者信手列举出以下有趣的变化,从中可见一斑。当然生活五彩缤纷,变化远不止这几个镜头,相信每个人都能列出一大串。 住房装修像宾馆。有的装修一套住房要花上好几万元甚至更多,比三星级宾馆还要豪华。三人两个卫生间。以前 整座楼才一个公用厕所,早上起来排队倒马桶是城市一道风景。现在家家有卫生间还不满足,有的还在主人卧室里再装修一个卫生间。一家两台大彩电。有的一家还不止两台, 免得一家人争频道。 家中有了电影院。功能齐全的“家庭影院”已进入不少家庭,起码也有VD机。出门跟着轮子转。以车代步?绯上 质担不少人家还拥有了私家车? 电话装在兜里边。移动电话已不是“大款”身份的象征,连收破烂的蹬三轮车的也有手机,而且款式越来越小巧玲珑,不必专门提个“大哥大”包,只要装在衣服兜里即可。衣 着越来越大胆。现在无论男女老少,什么样的奇装异服都敢穿着“招摇过市”。奶奶也把婚纱穿。年轻人结婚进影楼、拍婚纱照已屡见不鲜,连“金婚”、“银婚”的老太太也浓妆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调查表

尊敬的朋友 为了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情况,开展此问卷调查。我们将会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形成真实反应的调查报告。本问卷不记录姓名,对您的回答,我们将严格保密。请根据实际情况填答,请您将选择的答案所对应的字母填写在题后。感谢您的配合! 一、基本生活状况 1.从改革开放以来,你感觉自己的生活水平是否提高? A.明显提高 B.有提高但不明显 C.基本一样 D.下降 2. 近年来你感觉全家人的生活必需品是否能够得到满意的解决? A.很满意的解决 B.能够解决 C.不能解决 3. 在日常的饮食方面你感觉,较前些年是否有所提高? A.饮食有明显的提高 B.有提高但不明显 C.基本没有提高 D.下降 4.住宿条件较之前比较状况如何? A.能够建起满意的房子 B.能够建房但不是很好 C.建不起房子 5.农田建设你感觉有什么变化吗? A.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B.机械与人工结合 C.基本使用人工 D.力不从心 二、主要经济来源 1.改革开放以来家庭的经济状况是否有所提高? A.有明显的提高 B.有提高但不明显 C.基本不变 D.下降 2.改革开放前(或初期)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什么? A.农田收入 B.家庭畜牧C打短工 D.国家工资 E.其他 3.现在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什么? A.农田收入 B.外出务工 C.个体经济 D.国家工资 E.固定工作 F.其他 4. 改革开放前(或初期)经济收入能否满足家庭支出? A.完全满足 B.基本满足 C.不能完全满足 D.难以满足 5.现在经济收入能否满足家庭支出? A.完全满足 B.基本满足 C.不能完全满足 D.难以满足 三、精神文明生活 1.改革开放前(或初期)在文化或新闻方面主要是通过什么来学习或者了解的? A.电视 B.报纸或书籍 C.道听途说 D.不关心 2.现在在文化或新闻方面主要是通过什么来学习或者了解的?(多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