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神经症、人格障碍、不健康心理的区别

精神病、神经症、人格障碍、不健康心理的区别
精神病、神经症、人格障碍、不健康心理的区别

精神病、神经症、人格障碍、不健康心理的区别

抑郁发作诊断标准

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ICD-10)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转载点击数:2074 更新时间:2010-5-9 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 在ICD-20中,抑郁发作不包括发生于双相情感障碍中的抑郁状态。因此,抑郁发作只包括首次发作抑郁症或复发性抑郁症。ICD-10规定的抑郁发作一般标准有3条: G1.抑郁发作须持续至少2周。 G2.在病人既往生活中,不存在足以符合轻躁狂或躁狂(F30.-)标准的轻躁狂或躁狂发作。 G3.需除外的最常见情况:此种发作不是由于精神活性物质使用(F10-F19)或任何器质性精神障碍(F00-F09)所致。抑郁发作的症状分为两大类,可以粗略地将之分别称为核心症状和附加症状。抑郁发作的核心症状有3条: (1)抑郁心境,对个体来讲肯定异常,存在于一天中大多数时间里,且几乎每天如此,基本不受环境影响,持续至少2周; (2)对平日感兴趣的活动丧失兴趣或愉快感; (3)精力不足或过度疲劳; 抑郁发作的附加症状有7条: (1)自信心丧失和自卑; (2)无理由的自责或过分和不适当的罪恶感; (3)反复出现死或自杀想法,或任何一种自杀行为; (4)主诉或有证据表明存在思维或注意能力降低,例如犹豫不决

或踌躇; (5)精神运动性活动改变,表现为激越或迟滞(主观感受或客壑ぞ菥桑(6)任何类型的睡眠障碍; (7)食欲改变(减少或增加),伴有相应的体重变化。 轻度抑郁发作(F32.0):具有核心症状中的至少两条,核心与附加症状共计至少四条。 中度抑郁发作(F32.1):具有核心症状中的至少两条,核心与附加症状共计至少六条。ICD-10中还列举了一系列所谓躯体综合征症状,在含义上与DSM-IV的伴忧郁或经典分类中的内源性抑郁症类似。这些症状包括: (1)对平日感兴趣的活动丧失兴趣或失去乐趣; (2)对正常时能产生情感反应的事件或活动缺乏反应; (3)比通常早醒2小时以上; (4)早晨抑郁加重; (5)具有明显的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的客观证据(他人的观察或报告); (6)食欲明显丧失; (7)体重减轻(上月体重的5%以上); (8)性欲明显丧失。要符合躯体性综合征的条件,上述症状必须有其四。 重度抑郁发作分为不伴精神病性症状(F32.2)和伴有精神病性症状(F32.3)两型。其抑郁表现需具有全部三条核心症状,核心与

北京大学网络医学教育学院心理卫生与精神疾病护理 B卷

单项选择题(从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计20分) 1.心理卫生学科最重要的特点,其是一门( D ) A.应用学科 B.临床学科 C.基理学科 D.理论学科 2.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一次解放后恢复成立于( C ) A.1983年 B.1931年 C.1987年 D.1985年 3.在完全自然或不加控制的条件下,对人的行为进行观测和记录的方法,称为( B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测验法 4.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的提出者是( A ) A.法国的冯特 B.美国的冯特 C.法国的马斯洛 D.美国的马斯洛 5.1998年对北京市23所高校调查的数字表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达( B ) A.25% B.20% C.16% D.10% 6.心理健康的主要研究角度包括( C ) A.统计学 B.经济学 C.社会学 D.人类学 7.常见的心理防御反应有( B ) A.否认 B.焦虑 C.抑郁 D.冷漠 8.“既想抽烟,又怕损害健康”属于(D ) A.双避冲突 B.避趋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趋冲突 9.以下属于生理性需要的是( C ) A.食物 B.交往 C.艺术 D.知识 10.一般说来,生活事件在一年内累计到达150---300分 的人,第二年患病的可能性为( D ) A.50% B.40% C.30% D.20% 11.儿童期最快发育的系统是( C ) A.运动系统 B.消化系统 C.淋巴系统 D.神经系统 12.儿童青少年最晚发育的系统为( D ) A.生殖系统 B.血管系统 C.神经系统 D.淋巴系统 13.青少年不常见的心理问题为( D ) A.学习问题 B.恋爱和性的问题 C.事业成就问题 D.人际关系问题 14.生殖系统在青春期发育( A ) A.中等 B.不发育 C.最快 D.最慢 15.中年人不常见的心理问题有( C ) A.学习与工作的矛盾 B.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 C.家庭与事业的双趋冲突 D.渴望健康与追求成就的矛盾 16.中年人常见的心理冲突为( B ) A.理财与投资 B.性与健康 C.家庭与事业 D.学习与困难 17.老年人不常见的心理问题有( A ) A.对死亡的恐惧 B.变化环境造成的心理压力 C.对躯体不适过分敏感 D.主观健康评价差 18.生态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不包括( B ) A.噪音 B.污染 C.拥挤

第十章(神经症)

第十章神经症与癔症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神经症的概念及分类。 2.掌握各种神经症的临床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 3.掌握各种神经症的治疗。 4.掌握癔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5.了解神经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6.了解神经症的流行病学资料。 7.了解神经症的病程和预后。 8.神经症是一种常见疾病。多数神经症患者首诊于综合科,而有些综合科医生对于此类疾病的识别和处理能力有限。因此,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能识别神经症,并能提出合理的治疗建议,以减少误诊和医疗资源的浪费。 二、各部分应掌握和了解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神经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了解国内外神经症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一些具体类型的流行病学特征。 2.了解神经症的病因。 3.了解神经症在国内外诊断分类系统中的大体变迁。 4.简要了解几种有代表性的神经症理论(精神分析的神经症理论、行为主义的神经症理论、认知心理学的神经症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神经症理论和森田的神经质理论)。 第二节神经症的临床表现 1.掌握神经症病人常出现的几大类症状群的特征,包括脑功能失调症状群,情绪改变症状群,强迫症状群,疑病症状群,躯体不适症状群及睡眠障碍症状群。 2.掌握神经症的共同特征,包括患者的生物-心理-社会学基础、症状范围

及其组合方式等等,认识到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尚未发现有器质性病变,患者有相当的自知力,社会功能相对完好。 第三节神经症的诊断与治疗 1.掌握神经症的诊断原则与鉴别诊断。 2.掌握神经症的治疗原则。 第四节神经症的常见类型 1.掌握焦虑症的临床表现: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性不安,临床上分为广泛性焦虑和惊恐障碍两种主要形式。掌握焦虑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焦虑症的焦虑症状是原发的。 2.掌握强迫症的临床表现: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反强迫同时存在,二者的尖锐冲突使患者焦虑和痛苦;病程迁延的患者可表现为以仪式化动作为主,而精神痛苦减轻,但此时社会功能明显受损。掌握强迫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应了解到慢性强迫症患者由于出现了对病态体验的适应行为方式,此时病人的求治要求可能会变得并不十分迫切。 3.掌握恐惧症的临床特点:对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产生异乎寻常的恐惧和紧张,自知这种反应是过分或不合理的,但难以控制,以致极力回避该事物或情境。掌握恐惧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了解恐惧对象的通常分类。了解恐惧发作时可以伴有抑郁、强迫、人格解体等症状。 4.掌握躯体形式障碍的主要特征:病人反复陈述躯体症状,不断要求给予医学检查,无视反复检查的阴性结果,不相信医生的无躯体疾病的再三保证。掌握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了解躯体形式障碍的类型,其中疑病障碍(症)的诊断在我国应用较多。 5.掌握神经衰弱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脑功能失调症状、常伴有情绪症状及心理生理症状,其核心症状是精神疲劳。掌握神经衰弱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抑郁症与不开心的区别

抑郁症与不开心的区别 抑郁症是一种心境障碍,也称之为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一直以来,人们对抑郁症有个误区,把它当成思想问题、闹情绪,这是对抑郁症最大的误解。抑郁症既不是心胸狭窄,也不是意志薄弱,更不是品质恶劣。它是一种疾病,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抑郁症的种类分别有:内源性抑郁症;反应性抑郁症,即由各种精神刺激,挫折打击所导致的抑郁症;隐匿性抑郁症,情绪低下和忧郁症状并不明显,常常表现为各种躯体不适症状,如心悸、胸闷、中上腹不适、气短、出汗、消瘦、失眠等;以学习困难为特征的抑郁症,这类抑郁症,可导致学生产生学习困难,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成绩全面下降或突然下降,厌学、恐学、逃学或拒学;药物引起的继发性抑郁症,如有的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后,导致情绪持续忧郁、消沉;躯体疾病引起的继发性抑郁症,如心脏病、肺部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甚至重感冒、高热等,都可引发这类抑郁症;产后抑郁症,其特别是对自己的婴儿产生强烈内疚、自卑、痛恨、不爱或厌恶孩子的反常心理。 很多人对抑郁症不陌生,但抑郁症与一般的“不开心”有着本质区别,它有明显的特征,抑郁症以心境低落为主,至少有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包括抑郁症的表现很复杂,

同时具备以上典型症状的患者并不多见,许多患者只具备其中的一点或两点,程度严重与否也因人而异。心情压抑、精力不足、焦虑、悲观失望、自我评价过低等,都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有时很难与一般的短时间的心情不好区分开来。有一部分病人可单纯表现为失眠、头痛、腰背痛、疲乏感、胸闷、恶心、胃部烧灼或胀气感、消瘦等。抑郁症有一个节律变化,那就是昼重夜轻,即清晨起来感到不适情况严重,但到了下午或晚上不适情况有所缓解,那么,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 抑郁症患者由于情绪低落、悲观厌世,很容易产生自杀念头。由于患者思维逻辑基本正常,实施自杀的成功率也较高,所以自杀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之一。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比一般人群高20倍。社会自杀人群中可能有一半以上是抑郁症患者。由于自杀是在疾病发展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时才发生的,所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对抑郁症的患者非常重要。而抑郁症的症状多样化,患者以躯体症状为突出表现的常常会到综合医院反复求医,反复接受各种昂贵的仪器检查却又查不到真正的原因。因此,延误了诊断和治疗,导致病情迁延不愈。 现代研究证明,抑郁症的表现与患者所在的生活处境没有直接关系,不是经历了不开心的生活事件,想不开的结果,而是与大脑的神经物质——五羟色胺等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浓度不足有关,因此,必须用药物干预。阿米替林、多虑平等是传统的抗抑郁药物,副作用很大,临床医生已经很少使用,疗效好而副作用小的新型抗抑郁药相继问世,但是,抑郁症的治疗并非只是简单服药,

心理咨询师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区分

1、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2、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三原则: 1)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性(有自知力/无自知力) 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心理过程(知、情、意)之间具有协调一致) 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外部原因,人格的稳定性出了问题) 3、一般心理问题 原因:由现实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时间:不间断持续满一个月,间断持续两个月。 程度: 1) 可控: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 2) 社会功能: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与工作,但就是效率有所下降。 3) 未泛化: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就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 其她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4、严重心理问题 原因: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体验着痛苦情绪。 时间:间断或者不间断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程度: 1) 不可控:多数情况下,会短暂的失去理性控制;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 干预,却难以解脱。 2) 社会功能:对生活、工作、社会交往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3) 泛化: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 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 5、神经症:神经症就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了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

特点: 1)有自制力 2)精神痛苦 3)持久性 4)妨碍社会功能 5)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 6、神经症的临床分型 恐惧症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神经衰弱躯体形式障碍 7、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恐怖症状、焦虑症状、强迫症状、惊恐发作、神经衰弱症状 2)严重标准:主观上无法摆脱的精神、情绪、内心痛苦;客观上社会功能受损,无法正 常生活、学习与工作 3)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3个月,惊恐障碍1个月 4)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障碍、严重精神障碍 9、常形与变形的特点 常形特点: 1)它与重要的现实生活事件与处境直接相联系,局外人完全可以理解。 2)它具有明显的道德性质或道德含义。 变形特点: 1)它涉及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琐事,一般人不会为此而苦恼,因此,局外人会感到

关于精神卫生的知识

关于精神卫生的知识 1、精神健康是健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精神疾病不代表精神健康。每个人不仅需要身体健康,也需要精神健康。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 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又称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一种良好状态。主要包括以下特征: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自我意识良好;思维与行为协调统一;人际关系融洽;适应能力良好。 精神卫生问题(mental health problems),又称心理卫生问题。精神卫生问题的存在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许多人都会存在精神卫生问题,自己可能意识不到。 精神疾病(mental illness),又称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组疾病的总称。可分为两大类,即重性精神病和轻性精神障碍。重性精神病指患者有明显的精神病性症

状,如幻觉、妄想、行为异常,并对自身疾病缺乏正确的判断力,这类病包括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等;轻性精神障碍则是指患者无严重持久的精神异常,尚能适应社会生活,对病态体验有一定的认识、有求治欲望,如神经症,失眠症和某些心理障碍。 现行的国际疾病诊断分类(icd-10)将精神疾病分为 10大类72小类近400种。10大类为: 1. 器质性精神障碍。如老年期痴呆。 2.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如酒精依赖综合征。 3. 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 4. 心境(情感)障碍。如抑郁症和躁狂症。 5. 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障碍。如焦虑症。 6. 伴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如失眠症。 7. 成人人格与行为障碍。如偏执型人格障碍。 8. 精神发育迟滞。即通常所说的智力低下。 9. 心理发育障碍。如儿童孤独症。 10. 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和情绪障碍。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2、精神健康和精神疾病与躯体健康和躯体疾病一样,

第12章 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

第十二章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 练习题 【多选题】 (一)A型题 1.以下关于个性的叙述哪一个是错的 A.个性的形成与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因素都有关系 B.个性是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 C.个性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D.童年生活经历对个性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E.个性是一个人固定的行为模式以及在日常活动中处事待人的习惯方式2.以下有关人格障碍的说法哪一条是错的 A.人格障碍一般始于未成年时期 B.人格障碍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一旦形成就会一直持续到成年乃至终生 C.人格障碍可能是精神疾病发生的素质因素之一 D.部分人格障碍患者其症状程度在成年后有所减轻 E.一个人原本人格正常,在遭受严重的生活事件之后个性偏离正常,也可以 称为人格障碍 3.对异性衣着特别喜爱,反复穿戴异性服饰由此引起性兴奋,最恰当的诊断应为 A.异装症 B.易性症 C.同性恋 D.恋物症 E.摩擦症4.有关分裂样人格障碍的说法,哪一条是对的 A.性格明显内向,回避社交,多离群独处 B.易激惹,冲动,并有攻击行为 C.比较关注别人对他的看法

D.以自我为中心,强求别人满足其需要或意愿 E.常合并智能障碍。 5.与违法犯罪关系最为密切的人格障碍类型是 A.偏执性人格障碍 B.分裂样人格障碍 C.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D.表演性人格障碍 E.强迫性人格障碍 6.关于表演性人格障碍的特征,哪一条是错的 A.感情用事,表情丰富但矫揉造作,爱发脾气 B.暗示性强 C.爱表现自己,行为夸张、做作,渴望被别人注意 D.穷思竭虑,经常思考一些在旁人看来毫无意义的事情 E.卖弄风情,喜爱挑逗,给人以轻浮的感觉 7.以下有关性心理障碍患者的说法,哪一项是对的 A.性心理障碍患者多有人格障碍 B.性心理障碍患者多数性欲低下,甚至不能进行正常的性生活,家庭关系往 往不和谐 C.性心理障碍患者发生违法行为,可不追究其责任 D.性心理障碍患者对社会生活适应差 E.性心理障碍的患者对自己的行为缺乏充分的辨认能力 8.以下不属于性偏好障碍的是 A.露阴症 B.恋物症 C.易性症 D.摩擦症 E.性施虐症与性受虐症 【X型题】 1.以下关于同性恋的说法,哪些是对的

抑郁症诊断标准

抑郁症诊断标准 一、诊断标准 1.以情绪低落为基本症状 2.应有下列症状中的至少4项 1)对日常生活的兴趣下降或缺乏。 2)精力明显减退,无明显原因的持续的疲乏感。 3)精神运动型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或有内疚感,甚至出现罪恶妄想。 5)思维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 6)反复出现死亡的念头,或有自杀行为。 7)失眠,或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不振,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明显减退。 3.严重程度标准(至少有以下情况之一) 1)社会功能受损。 2)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4.病程标准 症状至少持续2周 5.排除标准 1)应排除由脑器质性疾病、躯体疾病和精神活性物质所导致的抑郁。 2)抑郁症患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但应注意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

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 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 在icd-20中,抑郁发作不包括发生于双相情感障碍中的抑郁状态。因此,抑郁发作只包括首次发作抑郁症或复发性抑郁症。icd-10规定的抑郁发作一般标准有3条: g1.抑郁发作须持续至少2周。 g2.在病人既往生活中,不存在足以符合轻躁狂或躁狂(f30.-)标准的轻躁狂或躁狂发作。 g3.需除外的最常见情况:此种发作不是由于精神活性物质使用(f10-f19)或任何器质性精神障碍(f00-f09)所致。抑郁发作的症状分为两大类,可以粗略地将之分别称为核心症状和附加症状。抑郁发作的核心症状有3条: (1)抑郁心境,对个体来讲肯定异常,存在于一天中大多数时间里,且几乎每天如此,基本不受环境影响,持续至少2周; (2)对平日感兴趣的活动丧失兴趣或愉快感; (3)精力不足或过度疲劳; 抑郁发作的附加症状有7条: (1)自信心丧失和自卑; (2)无理由的自责或过分和不适当的罪恶感; (3)反复出现死或自杀想法,或任何一种自杀行为; (4)主诉或有证据表明存在思维或注意能力降低,例如犹豫不决或踌躇; (5)精神运动性活动改变,表现为激越或迟滞(主观感受或客壑ぞ菥 桑 ?ltbr>(6)任何类型的睡眠障碍; (7)食欲改变(减少或增加),伴有相应的体重变化。 轻度抑郁发作(f32.0):具有核心症状中的至少两条,核心与附加症状共计至少四条。 中度抑郁发作(f32.1):具有核心症状中的至少两条,核心与附加症状共计至少六条。icd-10中还列举了一系列所谓躯体综合征症 状,在含义上与dsm-iv的伴忧郁或经典 分类中的内源性抑郁症类似。这些症状包括: (1)对平日感兴趣的活动丧失兴趣或失去乐趣; (2)对正常时能产生情感反应的事件或活动缺乏反应; (3)比通常早醒2小时以上; (4)早晨抑郁加重; (5)具有明显的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的客观证据(他人的观察或报告); (6)食欲明显丧失; (7)体重减轻(上月体重的5%以上); (8)性欲明显丧失。要符合躯体性综合征的条件,上述症状必须有其四。 重度抑郁发作分为不伴精神病性症状(f32.2)和伴有精神病性症状(f32.3)两型。其抑郁表现需具有全部三条核心症状,核心与附加症状共计八条。伴有精神病性症状者需存在: (1)妄想和幻觉,但不应有典型精神分裂症性的幻觉和妄想(即:不应有完全不可能或与文

心理咨询师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区分

1.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2.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三原则: 1)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性(有自知力/无自知力) 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心理过程(知、情、意)之间具有协调一致) 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外部原因,人格的稳定性出了问题) 3.一般心理问题 原因:由现实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时间:不间断持续满一个月,间断持续两个月。 程度: 1)可控: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2)社会功能: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和工作,但是效率有所下降。3)未泛化: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4.严重心理问题 原因: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体验着痛苦情绪。 时间:间断或者不间断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程度: 1)不可控:多数情况下,会短暂的失去理性控制;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 2)社会功能:对生活、工作、社会交往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3)泛化: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 5.神经症:神经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了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 特点: 1)有自制力

2)精神痛苦 3)持久性 4)妨碍社会功能 5)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 6.神经症的临床分型 恐惧症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神经衰弱躯体形式障碍 7.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恐怖症状、焦虑症状、强迫症状、惊恐发作、神经衰弱症状 2)严重标准:主观上无法摆脱的精神、情绪、内心痛苦;客观上社会功能受损,无法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 3)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3个月,惊恐障碍1个月 4)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障碍、严重精神障碍 9.常形和变形的特点 常形特点: 1)它与重要的现实生活事件和处境直接相联系,局外人完全可以理解。 2)它具有明显的道德性质或道德含义。 变形特点: 1)它涉及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琐事,一般人不会为此而苦恼,因此,局外人会感到十分不可理解。 2)它本身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 . .

社区精神疾病与心理卫生(一)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81918473.html, 社区精神疾病与心理卫生(一) 作者:夏益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1年第09期 社区常见精神疾病概述 心理健康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社区常见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持久性妄想性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心境(情感)障碍、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药物引起的精神(行为)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及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人格障碍。 社区精神疾病的防治 社区精神疾病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即预防疾病的发生,降低发病率。一级预防主要是针对病因已经明确的疾病, 可以采取控制病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加以预防。在精神疾患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碍是由病毒、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等各种病原体侵犯脑组织所致,如病毒性脑炎、流行性脑炎、结核性脑炎和神经梅毒等。因病因明确,故可通过预防接种、给药、加强改善环境措施、防止交叉感染等方法加以预防。在工业生产及建筑业,有效地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可预防颅脑损伤所致的精神障碍及中毒性精神障碍的发生。 二级预防通过缩短病程来降低精神疾病的现患病率。措施是对已经发现有精神疾患的病 人要使他们能及时就医,经过有效治疗后,使病情尽快得到控制,争取达到精神症状完全消失,自知力恢复正常,社会能力也恢复到病前水平,即达到临床痊愈的目的。因此,对精神分裂症等发病机制迄今未明的精神疾病,在一级预防尚未能实施前,预防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争取达到较好的疗效,及预防疾病复发等几个环节上。目前要做好精神疾病的二级预防,就应在社区建立精神疾病的防治机构,在人群中普及精神疾病的防治知识,使病人能及早发现和早期得到治疗。

神经病、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区别

神经病、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区别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开玩笑或者骂人时经常使用“神经病”这个词,其实,人们心里想表达的内容主要是“精神病”方面的涵义。一般的人不大清楚神经病、神经症、精神病三者之间到底有何关系,有时甚至以为他们是一回事。其实,三个概念有很大的区别。 (1)神经病 神经病指神经系统发生的器质性疾病。根据神经所在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可以把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根据神经所支配的对象的不同,又可以把神经系统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神经病指中枢与周围神经或者说内脏神经与躯体神经表现出解剖学上的病理特征,其主要特征是神经有器质性的病变。 (2)神经症 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心理症或精神神经症,是一组轻性心理障碍的总称。神经症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主要基本上都是主观感觉方面的不良,没有相应的器质性损害。表现为当事人一般社会适应能力保持正常或影响不大;有良好的自知力,对自己的不适有充分的感受,一般能主动求治。 (3)精神病 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显得古怪、与众不同;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有程度不等的自知力缺陷,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判断力,认为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是正常的,拒绝治疗。 (4)癫痫症 癫痫(epilepsy)俗称“羊癫疯、羊角风”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而癫痫(羊癫疯)发作(epileptic seizure)是指脑神经元异常和过度超同步化放电所造成的临床现象。其特征是突然和一过性症状,由于异常放电的神经元在大脑中的部位不同,而有多种多样的表现。 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发作类型分为: 一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 突然意识丧失,继之先强直后阵挛性痉挛。常伴尖叫、面色青紫、尿失禁、舌咬伤、口吐白沫或血沫、瞳孔散大。持续数十秒或数分钟后痉挛发作自然停止,进入昏睡状态。醒后有短时间的头昏、烦躁、疲乏,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若发作持续不断,一直处于昏迷状

什么是抑郁症

什么是抑郁症 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曼将抑郁症称为精神病学中的“感冒”。大约有12%的人在他们的一生中的某个时期都曾经历过相当严重需要治疗的抑郁症,尽管他们的大部分抑郁症发作不经治疗也能在3~6个月期间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当你感到抑郁时可以不用管它。 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挫折和失败,很多人都会经历失业、离婚、失去心爱的人,或其他各种痛苦。常常我们最梦寐以求的东西,它再也不存在了,常常我们最爱的人,再也不能回到我们身边。每当这些时刻来临的时候,我们都会体验到悲伤、痛苦、甚至绝望。通常,由这些明确现实事件引起的抑郁和悲伤,是正常的、短暂的,有的甚至有利于个体的成长。但是,有些人的抑郁症状并没有十分明确、合理的外部诱因;另外一些人,虽然在他们的生活中发生了一些负性生活事件,但是,他们的抑郁症状持续得很久,远远超过了一般人对这些事件的情绪反应,而且抑郁症状日趋恶化,严重地影响了工作、生活和学习。如果是这样,那么很可能,他们患了当今世界第一大心理疾病---抑郁症。 抑郁,英文为depression,这个词,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英语中,都已经存在了很多个世纪。在中国古代的中医文献中,早就有“郁症”这一类别。但是,在今天,广义上的“抑郁症”其实指的是一大类心理障碍,我们把它们统称为“情绪障碍”,情绪障碍包括许多不同的障碍,其中主要有:重性抑郁症(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轻性抑郁症( Mild Depression)和心境恶劣(Dysthymia)。其他有比如,抑郁性神经症,反应性抑郁,产褥期抑郁症、季节性抑郁症、更年期抑郁症,等等。狭义上的抑郁症是指重性抑郁症。国外的诊断标准(DSM-III和ICD-10)已经把抑郁性神经症归于情绪障碍,而在国内的标准CCMD-2中,仍把抑郁性神经症和重性抑郁症区别开来。 抑郁症属于情感性疾病。我国的调查研究显示:情感性精神病的发病率为0.76%。女性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生活负担较重,面临应激事件(如怀孕生产等)较多有关。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中青年的发病率在逐渐升高,更应引起注意。 抑郁症的发病率很高,但现在对它的发病原因仍不十分清楚,可能与社会心理因素、遗传、人体的生化变化及神经内分泌等有关。其中,遗传因素很重要,研究表明:家族中有患病者的人群发病率是一般人群的10-30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几率越高。 如果非要给抑郁症下个定义,那么,可以这么说,抑郁症通常指的是情绪障碍,是一种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症。这种障碍可能从情绪的轻度不佳到严重的抑郁,它有别于正常的情绪低落。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从其症状入手,是认识抑郁症的最好办法。 抑郁症是因大脑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系统功能失调所致的心理障碍,以情绪低落、兴趣或乐趣缺乏、持续性疲劳、生活原动力低下为主要特征,常伴随紧张不安、失眠、早醒、体重下降,周身不适等心身症状。 主要症状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情绪症状:情绪症状是抑郁症的最显著、最普遍的症状。抑郁症病人的情绪症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抑郁心情和兴趣的消失。抑郁症病人的生活中,似乎充满了无助和绝望。如果让抑郁症患者描述他的心情,他往往会说:“悲哀、无助、绝望、孤单、不幸、垂头丧气、无价值、丢脸、惭愧、闷闷不乐、羞愧…”虽然抑郁症患者的基本情绪是抑郁,但他们的心情,或者说他们的抑郁情绪随时间的不同而不同。即使是在一天的时间里也会有所变化。一般来说,抑郁症状在早晨最明显,患者往往觉得几乎没有力量从床上起来,随着一天的推移,情绪会慢慢好转一些,晚上的心情相对最好。几乎和抑郁一样普遍的另外一个情绪症状是兴趣的消失:抑郁症患者往往体会不到生活的乐趣。过去感兴趣的事物,喜欢参加的活动,现在一点也引不起他们的兴趣。兴趣的丧失往往是从某一些活动开始的,比如工作。但是,随着抑郁症状的发展,慢慢病人对几乎所有东西都失去了兴趣。 2、认知症状:认知症状是抑郁症的另外一大症状。主要体现在无端地自罪、自责,夸大自己的缺点,缩小自己的优点,表现了一种认知上的不合逻辑性和不切实际性。抑郁症患者对自己的评价总是消极的。这种消极的思维,为他眼中的自己和未来,都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色。一旦有挫折发生,抑郁症患者就会

一般心理问题严重神经症性与神经症的区别

一般心理问题、严重、神经症性与神经症的区别: 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与神经症的区别: (一)、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须满足条件: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不严重影响社会功能、情绪反应没有泛化。 1.现实因素激发——因 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体验到不良情绪。(常形冲突) 2.持续时间较短——时 不良情绪不间断持续满1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2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不是心理冲突持续) 3.社会功能常态——度 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理智控制下,人格没有明显异常,行为不失常态,生活学习社交基本正常,但效率下降。 4.反应没有泛化 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二)、严重心理问题

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条件:强烈刺激、时间持久、反应强烈、反应泛化。 1.强烈刺激——因 引发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求助者体验着痛苦情绪。(没有引发心理冲突,而是直接导致痛苦情绪) 2.时间持久——时 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在2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3.功能受损——度 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 (1)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 (2)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单纯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干预难以解脱; (3)社会功能受损——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影响。4.反应泛化 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情绪反应对象被泛化。 (三)、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即可疑神经症,还没有把握诊断是还是不是神经症,但可以给予可疑诊断。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从五个方面诊断:心理冲突、持续时间、精神痛苦、症状泛化、功能受损。 1.变形冲突——因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单元作业题

JC04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单元作业题(2019年11月考生适 用) 一、单选题(第1-100小题,每题0.5分,共计50分。) 1. 变态心理学侧重说明异常心理的:[分值:0.5] 您的回答:D. 特点(得分:0.5) 2.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本我的活动原则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 快乐原则(得分:0.5) 3. 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 性的冲突(得分:0.5) 4. 弗洛伊德将人们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分值:0.5] 您的回答:A. 防御机制(得分:0.5) 5.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 顺利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得分:0.5) 6. 在人本主义看来,“存在焦虑”是:[分值:0.5] 您的回答:A. 存在与责任的冲突(得分:0.5) 7. 根据统计学标准,心理异常是:[分值:0.5] 您的回答:A. 由个体行为偏离平均值的程度决定的(得分:0.5) 8. 区分心理正常的心理学原则中,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认为:[分值:0.5] 您的回答:A. 无明显原因的人格改变提示异常(得分:0.5) 9. 病理性错觉的特点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 不能接受现实检验(得分:0.5) 10. 感觉减退多见于:[分值:0.5] 您的回答:A. 抑郁状态(得分:0.5) 11. 无对象性的知觉是:[分值:0.5] 您的回答:A. 幻觉(得分:0.5) 12. 体内有性质明确、部位具体的异常知觉,属于:[分值:0.5] 您的回答:C. 内脏性幻觉(得分:0.5) 13. 产生于主观空间内的幻觉是:[分值:0.5] 您的回答:B. 假性幻觉(得分:0.5) 14. 思维鸣响属于:[分值:0.5] 您的回答:D. 感知障碍(得分:0.5)

抑郁症诊断标准

一、诊断标准 1.以情绪低落为基本症状 2.应有下列症状中的至少4项 1)对日常生活的兴趣下降或缺乏。 2)精力明显减退,无明显原因的持续的疲乏感。 3)精神运动型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或有内疚感,甚至出现罪恶妄想。 5)思维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 6)反复出现死亡的念头,或有自杀行为。 7)失眠,或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不振,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明显减退。 3.严重程度标准(至少有以下情况之一) 1)社会功能受损。 2)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4.病程标准 症状至少持续2周 5.排除标准 1)应排除由脑器质性疾病、躯体疾病和精神活性物质所导致的抑郁。

2)抑郁症患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但应注意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 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 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 在icd-20中,抑郁发作不包括发生于双相情感障碍中的抑郁状态。因此,抑郁发作只包括首次发作抑郁症或复发性抑郁症。icd-10规定的抑郁发作一般标准有3条: g1.抑郁发作须持续至少2周。 g2.在病人既往生活中,不存在足以符合轻躁狂或躁狂(f30.-)标准的轻躁狂或躁狂发作。 g3.需除外的最常见情况:此种发作不是由于精神活性物质使用(f10-f19)或任何器质性精神障碍(f00-f09)所致。抑郁发作的症状分为两大类,可以粗略地将之分别称为核心症状和附加症状。抑郁发作的核心症状有3条: (1)抑郁心境,对个体来讲肯定异常,存在于一天中大多数时间里,且几乎每天如此,基本不受环境影响,持续至少2周; (2)对平日感兴趣的活动丧失兴趣或愉快感; (3)精力不足或过度疲劳; 抑郁发作的附加症状有7条: (1)自信心丧失和自卑; (2)无理由的自责或过分和不适当的罪恶感; (3)反复出现死或自杀想法,或任何一种自杀行为; (4)主诉或有证据表明存在思维或注意能力降低,例如犹豫不决或踌躇; (5)精神运动性活动改变,表现为激越或迟滞(主观感受或客壑ぞ菥桑 ?ltbr> (6)任何类型的睡眠障碍; (7)食欲改变(减少或增加),伴有相应的体重变化。 轻度抑郁发作(f32.0):具有核心症状中的至少两条,核心与附加症状共计至少四条。 中度抑郁发作(f32.1):具有核心症状中的至少两条,核心与附加症状共计至少六条。icd-10中还列举了一系列所谓躯体综合征症状,在含义上与dsm-iv的伴忧郁或经典 分类中的内源性抑郁症类似。这些症状包括: (1)对平日感兴趣的活动丧失兴趣或失去乐趣; (2)对正常时能产生情感反应的事件或活动缺乏反应; (3)比通常早醒2小时以上; (4)早晨抑郁加重;

轻性心理疾病(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性心理障碍

9i性9理疾疾 1:1!7|有所改善.由于各种疾病,如躯体疾病(脑病、 0上4停沦犬芳

□病因与病理机制 □生物学因素 意大利犯罪心理学家Rofflbroso曾对众多罪犯的家庭进行大样本的调査,发现许多罪犯的亲族患有反社会 人格障碍,犯罪的比率远远高于其他人群,亦有学者发 现人格障碍的遗传因素不能忽略。也有报告人格障碍者 脑电图异常者比率高于正常人群,从而提示生物学因素 对人格障碍有一定的影响? 口心理发展影响 幼儿心理发展过程受到心理创伤,对人格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是未来形成人格障碍的主要因素。常 见的有: 口婴幼儿母爱或父爱的被剥夺。被遗弃或受继父、母的歧视;父母、亲人过分溺爱,使其自我中心的思想恶性膨 胀,异常地发展至蔑视父母、蔑视学校的校规与社会纪 律。 口一个孩子若有迅速消除恐惧反应的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那么与其相关的是具备迅速.强大和良好的习得性抑制能力;反之,若植物神经系统反应迟缓,那么与之相联系的是只具备缓慢和较弱的习得性抑制能力。研究表明,人格障碍和犯罪者其植物神经功能异常。有人提出植物神经反应性低下,皮肤电恢复的缓慢,可作为罪犯和人格障碍的一种易病素质特征。

□幼儿与青少年期受虎待导致产生仇视社会或人类的心理。 □父母或其他抚养者、幼儿园或小学教师教育方法失当或期望过高,过分强迫、训斥易造成心理压力或逆反心理,形成不良人格。 □父母本人品行或行为不良,对孩子的人格发展影响极□不良社会环境影响 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不合理现彖、拜金主义尊都会影响青少年的道德价值观,产生对抗、愤怒、压抑、自暴自弃等不良 心理而发展至人格障碍。 目前一般认为人格障碍与精神疾病间的关系为:人格特征可成为精神疾病的易感因素或诱因;某些人格特征是精神疾病的潜隐或残留表现;人格障碍和临床综合征可有共同的素质与环境背景,两者可共存,但不一定有病因联系。

如何区分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

如何区分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 “心理感冒”是抑郁症的代名词,“精神病”是精神分裂症的代名词,从代名词上就可以区分出两者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精神疾病。但现实治疗过程中,62%的抑郁症患者曾被诊断是精神分裂症,其中54%的患者曾按精神分裂症进行过治疗。 区分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应从以下三点入手: 1、是否主动求医:主动求医是抑郁症区别于精神分裂症的一个标志。抑郁症患者主动求医的方式与其他躯体病患有所不同,他们由于不清楚自身疾病,抑或有意无意地回避心理问题,因而,对心理(精神)专科望而生畏,多是选择了大内科、中医科等,并频繁转科。在医生面前,虽然他们外在表现多为语少,吞吞吐吐,表达困难,但他们却想说全讲透,一吐为快,可又怕词不达意,被误解,因此,不少患者沉默寡言,这并非表示不主动合作,而是等待医生为他们开启心扉。还有些患者把事先想好的内容写在纸上,以书面的形式向医生诉说,这也是抑郁症患者主动求医的一种特殊方式; 精神分裂症患者求医是被动的,因为他们缺乏或丧失了自知力,对病症没有正确的感受,因而一般对病持否认态度,多数患者是被亲朋好友采用软硬兼施的方法带到医院,患者对医生的检查难以合作; 2、痛苦与淡漠。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的情感表达方式是不同的,抑郁症患者在就诊时,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很痛苦,愁眉苦脸,垂头丧气,忧心忡忡,不少患者未等开口讲话就潸然泪下。当医生了解、检查病情

后,会明显感到患者的痛苦程度与症状体征不符,具有明显的夸张和情绪渲染色彩,这会使医生往“精神异常”方面判定。其实,患者这种特殊的痛苦状态,正是抑郁症心境低落、自卑等基本症状的体现; 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存在严重的情感障碍,就诊时多表现为茫然、淡漠、木僵,无论医生怎样引导发问,患者或者不作答,或者所问非所答。也有的患者表现为情感高涨或情感倒错,但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没有为病所急,为病所痛的情感表现; 3、意念和妄想。在思维内容方面,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有着重要区别,这也是临床上最易混淆的焦点问题。抑郁症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有消极悲观的意念,如困难、挫折、失败、患病、自责、自罪、自杀等不良念头。这些意念在重症患者身上可达到近似于妄想的程度,但与精神分裂症的妄想症状仍有不同,主要区别有二:其一、患者的意念不是凭空而来,而是与所处环境及事件有关,如青年的学习压力、交往障碍、性困惑;中年的家庭、事业问题;老年的多病、孤寂等。其二,患者有自知力,承认这些念头主观片面、不真实、不确切、不可取,但就是油然而生,无法摆脱。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妄想症状多种多样,有的接近现实,有的荒谬离奇,但其共同特征是无事实根据,与患者所受的教育水平相去甚远;患者能把妄想内容描述得生动逼真,并坚信不移,他人无法说服; 警惕药源性抑郁症的发生

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以及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区分原则

心理问题的划分及鉴别标准 需要区分的是: 1、重性精神病与神经症、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区分的重点——自知力、求医行为。 2、神经症与一般、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 区分的重点——心理冲突的性质。 2.1心理冲突有常形与变形两种。 2.2常形与变形的区分有两个标准:是否具有道德性质(是否能区分开道德与不道德)、是否与现实有直接联系。如出现第三者后,在离婚与不离婚中矛盾,这就与现实事件直接联系,并能区分开道德与非道德性质。这就是常形。如一个人整天想着是该吃饭还是不吃饭,与现实事件无直接联系,并且无法区分开道德与非道德性质。这就是变形。 2.3心理冲突如是常形,就可能是一般、严重心理问题,最多是心理障碍 2.4心理冲突如是变形,就可能是神经症。 3、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 3.1一般心理问题:符合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持续一个月或间断持续两个月)、 情绪反应仍在理智控制之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效率下降)、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状态。 3.2严重心理问题: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刺激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靠自然发展和非专业干预难以解脱)、持续时间长久(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 4、在心理诊断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词: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 4.1 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即是指:除了重性精神病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包括: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4.2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又被称为可疑神经症:第三种类型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有时,我们也把有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的人格缺点者(如均衡性较差的人格)列入这一类。 4.3因此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以总结为:可疑神经症,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