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学基础

营养学基础

营养学是研究人体所需营养物质的摄入、消化、吸收、利用和代谢等过程的科学。营养学的基础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它们可以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三种类型。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双糖包括蔗糖、乳糖和麦芽糖等,多糖包括淀粉和纤维素等。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应占总能量的50%以上,但应注意选择低GI值的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糙米饭等。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包括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人体无法合成的,必须从食物中摄入,如赖氨酸、异亮氨酸等。非必需氨基酸是人体可以自行合成的,如丙氨酸、谷氨酸等。蛋白质的摄入应占总能量的10%~15%,但应注意选择优质蛋白质,如鱼、肉、蛋、奶等。

脂肪是人体储存能量的主要形式,包括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三种类型。饱和脂肪酸主要来自动物性食品,如肉类、奶制品等,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来自植物性食品,如油菜、花生等。脂肪的摄入应占总能量的25%~30%,但应注意选择健康脂肪,如橄榄油、鱼油等。

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有机物质,包括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两种类型。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和K。维生素的摄入量因人而异,但应注意保持适当的摄入量,以免过量或缺乏。

矿物质是人体必需的无机物质,包括钙、铁、锌、硒等。矿物质的摄入量因人而异,但应注意保持适当的摄入量,以免过量或缺乏。

水是人体最基本的营养物质,占人体重量的60%以上。水的摄入量因人而异,但应注意保持适当的摄入量,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营养学基础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合理地选择食物,保持适当的营养摄入,以维持身体健康。

营养学基础教案

第一单元食品营养学基本概念(2学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营养学基本概念;了解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及未来发展的重点;了解食品营养学的研究任务和内容。 技能目标:灵活运用食品营养学基本概念。 品质目标:培养学生细心、诚信的职业品质。 教学内容: 营养、营养素、营养学、RDA、DRI等基本概念;营养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概况;食品营养学的研究任务、内容及方法。 重点: 营养、营养素、营养学 难点: RDA、DRI等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指标。 教学方法: 讲授、引导式提问、讨论 学情分析: 学生在高中基础较差,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接受能力较弱,几乎很少有学生能在课前进行预习。

当一个人活到65岁时,将进食70,000餐,经过身体所处理的食物高达50吨。 我们喜爱食物的同时也关注自己的健康,自然,每个人都想知道食物是如何影响自己的健康的。 学习营养知识,可以让你知道哪种食物对你有益,你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帮助你选择合适的食物,安排一日三餐,设计食谱。 学习营养知识,可以有助于你增进健康,而不必担心自己是否吃的合适,也不会因为自己的饮食充满负罪感。 一、营养学基本概念 1、营养学(nutrition or nutrioloty):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营养学是研究营养过程、需要和来源以及营养与健康关系的科学。是研究食品和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科学。 (1)人类(基础)营养学(human nutrition):主要研究各种营养素以及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和特殊环境条件下的营养过程及对营养素的需要。 (2)临床(医学)营养学(clinical nutrition):主要研究各种营养素与疾病的关系,人体在病理条件下对营养素的需要及满足这种需要的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对疾病有辅助疗效,促进身体康复。 (3)食品营养学(food nutrition):主要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以及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措施。 营养学研究目的:是根据机体在不同生理、病理情况下体内新陈代谢的需要,科学确定机体营养素的需要量,制定合理地利用营养素的组织原则,指导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从膳食营养上保证人体的需要。 2、营养(nutrition):是指人体吸收、利用食物或营养物质过程,也是人类通过摄取食物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营养学基础知识

营养学基础知识 能量来源 人体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三者统称为“产能营养素”或“热源质”。 其中: 碳水化合物 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人体所需能量55%-65%是由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提供的。所以低血糖的朋友不建议在空腹下高强度或者长时间的锻炼,铁友们建议在运动前30min-60min适量补充碳水,以提高训练表现。 脂肪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所消耗能量的20%-30%来自体内的脂肪,其中包括从食物中过量摄取碳水化合物所转化成的脂肪(因此,减脂期的朋友应该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取量,具体推荐摄入量下文有介绍)。在短期饥饿情况下,则主要由体内的脂肪供给能量。脂肪不能在人体缺氧条件下供给能量,所以想要运动减脂的朋友应该搭配合适心率的有氧运动。 蛋白质 人体在一般情况下主要是利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氧化供能。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体所需能源物质功能不足,如长期不进食或能量消耗过多时,将依靠蛋白质分解产生氨基酸来获得能量,以维持必要的生理功能。 能量消耗顺序: 三种产能营养素在体内氧化实际产生能量(生物卡价)为: 蛋白质 蛋白质是化学结构复杂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是人体的必须营养素之一。蛋白质是生命物质的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共21种。在营养学中被分为三

类: 1.必须氨基酸是指不能在体内合成或合成速度不够快,必须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9种) 健身人群常用补剂支链氨基酸(bcaa)就是由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三种必须氨基酸组成。 2.非必须氨基酸是能在体内合成的氨基酸,它并非不需要,只是机体可以自身合成,因此食物中缺少也无妨。(10种) 健身人群常用补剂谷氨酰胺就是非必须氨基酸中的一种,在体内可由葡萄糖转变而来。 精氨酸也是健身人群常用的一种补剂,包括氮泵中也会添加,它属于非必须氨基酸。 3.条件必须氨基酸,也称半必须氨基酸。(2种) 例如半氨酸和酪氨酸在体内可分别由蛋氨酸和苯丙氨酸(必须氨基酸)转变而成,如果膳食中提供了前面两种,则人体对后面两种氨基酸的需求量可分别减少30%和50%。所以半氨酸和酪氨酸被称为条件必须氨基酸。 动物蛋白质中蛋、奶肉、鱼等以及大豆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人体必须氨基酸需要量模式较接近,所含的必须氨基酸在体内利用率较高,故称为优质蛋白质。而植物蛋白质中,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含量相对较低,所以营养价值也相对较低。 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其中所含有的必须氨基酸取长补短,相互补充,达到较好的比例,从而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作用。 为充分发挥食物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在调配膳食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食物的生物学种属越远越好,如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之间的混合比单纯植物性食物之间的混合要好。 •搭配的种类越多越好。 •食用时间越近越好,同时食用最好。 蛋白质推荐摄入量:我国成人蛋白质推荐量为1.16g/kg/天(每

基础营养学

一均衡饮食的食品种类 我国古代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所述:“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几句话合理的阐明了合理饮食应当包括的食品种类。而营养学家一般将其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为谷类和薯类:谷物包括米、面、杂粮等;薯类包括马铃薯、甘薯、木薯等,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饮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 第二类为动物性食物:包括肉、禽、鱼、奶、蛋等,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和维生素B族。 第三类为豆类及其制品:包括大豆及其他干豆类。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饮食纤维、矿物质和维生素B族。 第四类为蔬菜水果类:包括鲜豆、根茎、叶菜、茄果等,主要提供饮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 第五类为纯熟能食物:包括动植物油、淀粉、食用糖和酒类,主要提供能量。植物油还可以提供维生素E和人体必需的脂肪酸。 二七大营养素 (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人体内存在着数以百计各种类的蛋白质,各自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1.促进生长发育和修补组织。人体组织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要求蛋白质不断提供更新的原料,人体每天需要合成70g以上,如不能满足,则会体重下降、生长发育停滞。

2.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人体的新陈代谢需要的催化剂,人体内的激素,以及血液中的抗体都是由蛋白质或其衍生物构成。因此,蛋白质有调节生理功能的作用。 3. 蛋白质是遗传基因的主要物质基础。在遗传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核蛋白、RNA、DNA等都是由蛋白质参与合成的。 4. 调节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当人体极度缺乏蛋白质是时,水就不能回到血管,而存留于细胞间液,由此出现水肿。 5.运输营养物质。蛋白质负责使细胞间液进入血液系统,是血液进入小血管而给细胞提供营养,铁、维生素E等也是以蛋白质为载体进入人体的,缺乏蛋白质会导致营养素的吸收和运转下降。 6. 供给一定的能量。每克蛋白质在体内氧化分解时产生4千卡能量。 (二)能量高手——脂肪 脂肪是三大热源中产生能量最高的营养素。 生理功能: 1.供给人体所需的能量:1克脂肪在体内氧化可产生9千卡能量,比蛋白 质和碳水化合物所产生的能量总和还多 2.脂肪还是构成人体器官和组织的重要部分。 3.作为热的不良导体,皮下脂肪能够防止体热散失还能阻止外热传到体内, 有助于维持提温的恒定,并且保护和固定内脏器官不受损伤。 4.脂肪还是脂溶性维生素的良好溶剂,可促进他们的吸收。脂肪摄取不足 可能导致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

营养学基础知识

营养学基础知识 营养:营养是人体不断从外界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和利用食物中身体需要的物质(养分或养料)来维持生命活动的全过程,它是一种全面的生理过程,而不是专指某一种养分。 营养素:食物中的养分科学上称为营养素。它们是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这些营养素,生命便无法维持。人体需要的营养素约有50种,归纳起来分六大类,即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水。近年来发现膳食纤维也是维持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物质,可算是第七类营养素。这些营养素在体内功能各不相同,概括起来可分为三方面:(1)供给能量以满足人体生理活动和体力活动对能量的需要,(2)作为建筑和修补身体组织的材料。(3)在体内物质代谢中起调节作用 合理营养: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缺乏某些营养素会引起营养缺乏病,如缺钙引起的佝偻病,缺铁引起的贫血等等。某些营养素如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又会导致肥胖症、糖尿病、心血管病等“富贵病”。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引起的病态统称为营养不良,都是营养不合理的后果,对健康都是十分有害的。 由于没有一种食物能供给我们身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所以我们在安排膳食时要尽量采用多样化的食物,根据各种食物中不同的营养成分恰当地调配膳食来全面满足身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一日三餐应定时定量。一般来说,三餐食物量的分配不应相差很多,午餐可适当多一些。不吃早餐和暴饮暴食都是不合理的进食方式。合理的烹调方法不但可使食物味美可口,促进消化吸收,还可起到消毒杀菌作用,但应注意尽量减少烹调过程中营养素的损失。例如,淘米时过度搓洗,高温油炸食品,新鲜蔬菜切碎后长时间用水浸泡和长时间熬煮等都会导致营养素的损失。在我国迫切需要普及营养知识,使人民群众知道如何获得合理营养增进健康 营养素的供给量营养素供给量简称供给量。它是衡量群体营养素摄取量是否合理的标准。在制定供给量时98%)人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我们将这个添加了安全量后的数量称为供给量。显然,供给量大于生理需要量。但是,在制定能量的供给量时不添加安全量,为的是避免一部分人能量摄入过多导致肥胖。因此,能量的供给量就是其平均需要量。制定供给量时不仅考虑了个体差异,还参照了饮食习惯和食物的生产供应情况。供给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营养科学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学家们将根据需要和可能及时加以修订。我国现在使用的标准是中国营养学会在1988年修订的“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供给量标准主要用于评价群体膳食质量,对于个人,供给量可作为参考。 人体的能量需要 能量 能量指的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热能。人体所需要的热能都来自产热的营养素,即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国际上通常以焦耳(J)为热能的计量单位,同时也仍然使用卡为计量单位。1焦耳=0.239卡,1卡=4.184焦耳。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使用千焦耳和千卡,即焦耳和卡的1000倍。人体从食物获得能量,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如内脏的活动、肌肉的

营养基础知识

营养学基础知识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包括:水、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矿物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其中能够提供能量的营养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 1.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一)供给能量碳水化合物是人从膳食中取得能量的最主要、最经济的来源。在我国人民的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提供了60%以上的能量。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氧化较快,1 克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氧化可产生4kcal的能量,能够及时供给能量满足机体需要。碳水化合物氧化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二)对维持神经组织功能有重要意义中枢神经系统只能依靠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葡萄糖是脑细胞唯一利用的能量形式,缺乏碳水化合物会影响脑细胞的代谢,影响脑 组织的发育和成熟。 (三)参与构成机体重要组成物质核糖和脱氧核糖也是碳水化合物,它们参与构成遗传物质核糖核酸。 (四)调节血糖、节氮和抗生酮作用被小肠吸收的单糖进入血流,有的直接被组织利用,有的以糖原方式储存于肝脏及肌肉组织,当饥饿时血糖降低,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调节血糖在正常范围。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时,能量供给不能满足机体需要,膳食蛋 白质中有一部分将会被用来分解供给能量,而不能合成体内所需要的蛋白质物质。摄 入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可以节省这一部分蛋白质的消耗,增加氮在体内的潴留,这种作 用称为碳水化合物对蛋白质的节约作用或节氮作用。脂肪在体内代谢也需要碳水化合 物参与,因为脂肪在体内代谢所产生的乙酰基必须与草酰乙酸结合进人三羧酸循环才 能被彻底氧化,草酰乙酸是葡萄糖在体内氧化的中间产物。如果碳水化合物摄人不足,脂肪则不能被完全氧化而产生大量的酮体,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可避免脂肪氧化不完全 而产生过量的酮体,这一作用称为抗生酮作用。 2.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一)构成和修复组织蛋白质是构成机体组织、器官的重要成分,人体各组织、器官无一不含蛋白质;细胞中,除水以外,蛋白质约占细胞内物质的80%。身体受伤后也需要蛋白质作为修复材料。 (二)调节生理机能机体生命活动之所以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有赖于多种生理 活性物质的调节。蛋白质在体内是构成多种重要生理活性物质的成分,参与调节生理 功能。

营养学基础资料

营养学基础 营养学的基本概念 营养:是机体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和排泄,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素和其他对身体有益的成分构建组织器官、调节生理功能、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和防病保健的过程。 营养素:是机体为了维持生存、生长发育、体力活动和健康,以食物的形式摄入的一些需要的物质。 营养素共有五大类: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水和膳食纤维) 营养素一部分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称必需营养素。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 一部分营养素可以在体内由其它食物成分转化生成,不一定需要由食物中直接获得,称为非必需营养素。如维生素,矿物质。 其他营养素:水,膳食纤维。 营养学:研究膳食、营养素及其他食物成分对健康影响的科学。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平均需要量(EAR):是群体中各个体需要量的平均值,缺乏营养素的概率为0.5,即50%的机会会缺乏该营养素。 推荐摄入量(RNI):推荐摄入量(RNI):可以满足群体中绝大多数个体需要的摄入水平,摄入不足的概率在3%以下。 适宜摄入量(Al):由于研究资料不足,没有办法计算出EAR,可用此代替,能够满足人群中几乎所有个体的需要。准确性不如RNI。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平均每日可以摄入该营养素的最高值。 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1、营养素的功能 提供能量,促进生长与组织修复,调节生理功能。 2、营养是维持健康的基础 (1)维持人体组织的构成 (2)维持生理功能 (3)维持心理健康 (4)预防疾病发生 3、营养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1)保证儿童正常生长发育和心理发育 (2)满足各类特殊人群营养需要 (3)增强特殊环境下人群的抵抗力、耐受性、适应性 (4)预防营养素的缺乏与过多及相关的疾病 (5)辅助各种疾病的治疗

营养学基础

营养素分为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五大类。 营养素的功能主要是提供能量、促进生长与组织的修复、调节生理功能三项。 作为能量的来源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三大营养素。促进生长与组织修复的主要是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调节生理功能的主要是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作用包括维持物质代谢的动态平衡及内环境的稳态。 动态平衡包括能量平衡和营养素平衡(最常见的氮平衡)、水盐平衡;内环境的稳态包括神经系统调节、酶调节和激素调节。 营养是维持健康的基础:1、维持人体组织的构成;2、维持生理功能;3、维持心理健康;4、预防疾病发生。 营养对人群健康的影响:1、保证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2、满足各类特殊人群的营养需要; 3、增强特殊环境下人群的抵抗力、耐受性、适应性; 4、预防营养素的缺乏与过多及相关的疾病; 5、辅助各种疾病的治疗。 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可归纳为三点:第一,营养必须通过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及其他活性物质发挥作用,讲营养不能脱离食物及膳食。第二,营养素必须通过正常的生理过程发挥作用,讲营养要考虑各种营养素的吸收利用及代谢过程。第三,营养的目标是:维持健康、预防疾病、加速康复。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 能量及宏量营养素—— 能量单位的换算:1千卡等于4.184千焦 碳水化合物中一部分以糖原的形式储存在肝脏和肌肉。 每克产能营养素在体内氧化所产生的能量值称为食物的能量卡价或称能量系数。 三种产能营养素的吸收率:碳水为98%,脂肪为95%,蛋白质为92%,他们在体内氧化实际产生的能量为: 1克碳水化合物等于16.81千焦(4千卡) 1克脂肪等于37.56千焦(9千卡) 1克蛋白质等于16.74千焦(4千卡) 成人的能量来源分配: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5%至65%; 脂肪占20%至30%;蛋白质占10%至15%。 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维持呼吸、心跳等最基本生命活动情况下的能量代谢。 机体耗氧量的增加与肌肉活动的强度呈正比关系。 影响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的因素如下: 1、肌肉越发达者,活动能量消耗越多; 2、体重越重者,能量消耗越多; 3、劳动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能量消耗越多。其中劳动强度是主要影响因素,而劳动强度主要涉及劳动时牵动的肌肉多少和负荷的大小; 4、与工作的熟练程度有关,对工作熟练程度高者能量消耗较少。 食物热效应:是指由于进食而引起能量消耗额外增加的现象,过去称为食物特殊动力作用。例如,进食碳水化合物可使能量消耗增加5%至6%,进食脂肪增加4%至5%,进食蛋白质增加30%至40%,一般混合膳食约增加基础代谢的10%。 人体能量代谢的最佳状态是达到能量消耗与能量摄入的平衡。 能量需要量等于基础代谢率(BMR)剩以体力活动水平(PAL)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为碳、氢、氧、氮及硫。有些蛋白质还含磷、铁、碘、锰及锌等元素。由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中仅含碳、氢、氧,不含氮,所以蛋白质是人体氮的唯一来源。 大多数蛋白质的含氮量相当接近,平均约为16%,每克氮相当于6.25克蛋白质。 样品中蛋白质的百分含量(克%)等于每克样品中含氮量(克)剩以6.25剩以100%

基础营养学

基础营养学 第一章营养学概论 在影响生命的诸多因素中,营养环节最为关键。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残疾或疾病,乃是身体、心理及社会关系的良好状态。 人的素质由遗传、营养、环境(学习和锻炼)三大要素组成。 与营养有关的人类疾病:营养摄入不足或利用不良导致的营养缺乏,其中主要是微量元素缺乏;与营养摄入过剩和营养素不平衡有关的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癌症等。 一、基本概念 营养学(Nutrition):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食物的利用和代谢规律,营养素的需要量。 研究食物、营养、人体、环境关系的综合科学。 分为:基础营养学和应用营养学。 基础:人体代谢规律,营养素的生理功能、代谢中的相互关系,人体需要量。 应用:不同生理状况下的营养要求,特殊工作条件下的营养。社区营养、临床营养等 营养(Nutrition):“谋求养生”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食用或营养物质满足人体自身生理需要的过程。 核心:合理。全面、平衡、适量、科学。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 合理营养的意义:促进生长发育、防治疾病、增进智力,促进优生,增加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健康长寿。 营养素:保证人体生长、发育、繁衍和维持健康生活的物质。 七大类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矿物质、维生素、水、膳食纤维 食品(Food):《食品卫生法》的概念、食品功用方面的概念。 作用: 1.提供人体必需的营养素 2.满足人们的不同嗜好和要求 食品等级: 无公害食品 绿色食品: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食品,由专门机构认证。 A级:限制使用农药 AA级:有机食品。根据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标准而生产加工的,有授权的有机(天然)食品颁证组织颁发证书、供人们食用的一切食品。 健康的标志:13个方面 目前,全世界比较一致公认的健康标志有如下13个方面,如果背离了这些健康标志,可能就意味着某种疾病的征兆。 1、生气勃勃:健康人总是生气勃勃,并富有进取心。 2、性格开朗、充满活力:健康人总是愉快、知足且精力充沛。 3、正常的身高和体重:肌体不应太矮小,不能太瘦或太胖。 4、保持正常的体温、脉搏和呼吸率:对普通人来说,口腔内体温为37℃,肛温要比它高1℃,脉搏为72次/分钟,呼吸率随年龄而变化,婴儿45次/分钟,6岁儿童下降到25次/分钟,15~25岁青年继续

(完整版)营养学基础知识点

一、绪论 决定健康四大因素: 1.内因:即父母的遗传因素,占15%。 2.外界环境因素:其中社会环境占10%,自然环境占7%,共占17%。 3.医疗条件:占8%。 4.个人生活方式的影响:占60%。 食物与健康 一、营养学的基本概念 1.食物(食品): ①定义: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饮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②食物的作用:..营养功能..感观功能生理调节功能 2.营养(nutrition):人体摄取、消化吸收食物,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3.营养学(nutriology):是研究食物营养、人体营养规律,从而指导人合理膳食,预防疾病,提高国民素质的科学。 4.特殊人群营养学:是以营养学为基础,用以指导特殊人群合理膳食,预防疾病的科学。

二、营养学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5.营养素(nutrients) 定义: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是机体构成成分、参 与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的食物中的化学成分。 分类:宏量营养素(macronutrient):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三大能量营养素),需要量相对较大 微量营养素(micronutrients ):维生素、矿物质,需要量相对较小其他:水、膳食纤维、植物化学物等 ..内容:食物营养、人体营养 ..意义:指导人群合理膳食,预防疾病,提高国民素质 量营养素与能量代谢 适合中国成年人的BMI范围(kg/m2) ≥28 24-27.9 18.5-23.9中国 ≥30 25-29.9 20-24.9 WHO 肥胖超重正常

1斤体重有多少能量?1斤体脂=3850千卡(kcal) 一般速度跑步15分钟耗能1.95×62kg=120kcal半小时240kcal 能量代谢 Energy metabolism 人类所需能量来自何方?光合作用的产物食物能量的释放和利用能量是无形的,它是以食物为载体。将食物中的能量营养素加以“处理”,便能使其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能量的表示 来自食物的能量..卡路里(calorie)、千卡(kcal) ..焦耳(joule)、千焦(kJ) ..单位换算关系1 kcal=4.18kJ 营养素能量系数的研究 ..每克营养素在体内体内体内氧化释放的能量; ..至今,三大营养素能量系数也称做Atwater能量转换系数”Atwater (1844-1907) 三大营养素的能量系数 ..蛋白质(4 Kcal/g)碳水化合物(4 Kcal/g).脂肪(9 Kcal/g) 能量系数的应用.计算摄入能量的多少指导食物的选择

营养学基础

营养学基础 能量 ?一、概述: (一)能量的作用: ?使人体生命得以维持和进行各种活动。 (二)能量单位: 卡(calorie , cal) 焦耳(Joule , J ) 国际上以焦耳为单位 ?1Kcal=4.18KJ ?1KJ=0.239Kcal 产能营养素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是三大产热(能量)营养素。 能量系数: ?碳水化合物:4Kcal (16.8KJ) ?脂肪:9Kcal(37.6 KJ) ?蛋白质:4Kcal (16.7KJ ) ?即:1克蛋白质或1克碳水化合物产热4千卡, 1克脂肪产热9千卡,其它营养素不产热。 人体的能量消耗: ?成年人的能量消耗包括基础代谢、体力活动和食物的热效应三个方面。 (一)基础代谢 是指维持生命的最低能量消耗,即人体在安静和恒温条件下(18℃~25℃),禁食12小时后,静卧、放松而又清醒时的能量消耗。此时能量仅用于维持体温和呼吸、血液循环及其他器官的生理需要。 ?基础代谢率(BMR): ?指人体处于基础代谢状态下,每小时每平方体表面积的能量消耗。〔kj/(m2.h)〕 ?基础代谢能量消耗的计算方法: ▲用体表面积计算: ?体表面积S(m2)=0.00659×身高(cm)+0.0126×体重(kg)-0.1603 ?基础代谢能量消耗= 体表面积(m2)×BMR×24h ㈡..体力活动:轻体力活动、中等体力活动和重体力活动。 ㈢.食物热效应:在摄食过程中,由于要对食物中营养素进行消化、吸收、代谢转化等,需要额外消耗的能量。食物热效应的最高点通常出现在进食后的2h。 能量的需要量与供给量 ?一、需要量与供给量的概念 △需要量:是指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要的数量,低于此数量将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 △供给量:是指在已知需要量的前提下,按照食物的具体情况和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同时考虑到个体差异而制定的安全量,供给量通常高于需要量。

营养师考试必备:营养学基础知识.doc

营养学基础知识 【摘要】 人体组织的构造和增长,离不开基木的营养素,人体活动的能量也均来源于各种营养素, 均衡的营养是理想健康的重要因素,营养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身体的健康。 H前所知,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共有45种,分为宏量营养素与微量营养素。宏量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脂肪;微量营养素包括维生素及矿物质;水及纤维-•般不归入营养素,但却是生命的要素。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 蛋白质 食物来源:谷类、豆类、肉类、奶类、蛋类、薯类 主要功能:形成身体结构的主要成分;是所有生命活动过稈的催化剂;调节体内水分平衡;帮助伤口愈合。 B■胡萝卜素 主要食物来源:南瓜、马铃薯、菠菜、胡萝卜等 主要功能:为脂溶性抗氧化剂,是类胡萝卜素家族中的一员,在体内可根据需要被转化为维生素A. 维生素D 主要食物来源:蛋、鱼、肝、奶 主要功能:促进正常骨骼、牙齿的形成,刺激钙和磷的吸收,为钙磷代谢过程所必需。维生素E 主要食物来源:小麦胚芽、坚果、植物油、虾 主要功能:为脂溶性抗氧化剂,可保护身体细胞、维生素A、不饱和脂肪酸,协助维持正常红细胞。 维生素B1 主要食物来源:向口葵籽、小麦胚芽、啤酒酵母、西瓜、豌豆、芦笋;谷类、豆类、硬果类;猪肉、心肝肾 主要功能:协助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能量的生成,维持正常的神经功能。 维生素B2 主要食物来源:牛奶、蘑菇、菠菜、肝、椰菜、甜菜、杏仁、牛肝、牛排、奶酪主要功能:协助食物屮能量的产生,协助红细胞的产生,参与各种代谢过稈。 尼克酸 主要食物来源:蘑菇、鸡、鮭鱼、牛肝、花生、金枪鱼、麦鉄、芦笋、虾、烤马铃薯主要功能:协助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屮能量的释放(参与血糖控制)维生素B6 主要食物来源: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如肉类、鱼类、禽类、豆类、全谷类食物以及蔬果中主要功能:协助食物屮能量的释放,参与脂肪的代谢,参与红细胞、激素的合成,是蛋白质、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功能正常发挥的基础。 维生素B12 主要食物来源:肉类、鱼类、禽类、贝类、奶、蛋、奶酪 主要功能:是正常生长的必需物质,参与红细胞的生成,是碳水化合物、脂肪、某些蛋白质代谢过程屮所必需的,协助维持正常的神经系统,是DNA合成所必需。

营养学基础知识点

营养学基础知识点 1.营养学的定义:营养学是研究食物对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维持 所起的作用的科学学科。 2.营养物质分类:营养物质可分为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两大类。 宏量营养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质和蛋白质,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和构建 材料;微量营养素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对身体的生理功能发挥重要作用。 3.营养的功能:营养不仅是供给人体能量和构建材料的基础,还参与 人体新陈代谢、生理功能的调节和维持。营养还能影响人体免疫系统、心 脑血管健康、骨骼健康等方面。 4.营养素的推荐摄入量:营养素推荐摄入量是指人体每天摄取其中一 种营养素所需的量。根据不同年龄、性别、生理状态和活动水平的人群, 有不同的推荐摄入量。例如,成年男性每天的蛋白质推荐摄入量为56克,而孕妇则需要更多的蛋白质。 5.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指人体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导致身体 功能受损和健康问题出现。常见的营养不良类型有缺铁性贫血、维生素缺 乏病、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等。 6.膳食指南:膳食指南是为了引导人们合理营养摄入而制定的指导原则。不同国家和地区制定的膳食指南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都包括多样化 的膳食、控制饮食总能量摄入、适量摄取各种营养素以及保持体重平衡等 建议。 7.热量与能量平衡:热量是衡量食物中能量含量的指标,通常以千卡 或千焦单位表示。能量平衡是指人体摄取和消耗的能量保持平衡,有助于 维持健康体重。

8.营养评价:营养评价是评估一个人或一个群体是否获得足够的营养的过程。常见的营养评价方法包括身体指标测量、饮食调查、血液生化指标以及体成分分析等。 9.营养与健康:适当的营养摄入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良好的营养习惯可以降低患病风险,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发挥潜能。 10.饮食与疾病:不良的饮食习惯与很多慢性疾病有关,如心血管疾病、肥胖症、糖尿病等。均衡的饮食结构和合理的营养摄入可以预防和改善许多疾病。 总之,营养学基础知识点包括营养定义、营养物质分类、功能、推荐摄入量、营养不良、膳食指南、能量平衡、营养评价、营养与健康以及饮食与疾病等内容。这些知识点对于了解人体营养需求和合理膳食习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营养学的基础知识

营养学的基础知识 营养学是一门研究食物和身体如何利用食物以维持健康和支持生命的学科。它关注人体对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的需求、吸收、代谢和利用,以及食物与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现代生活中,营养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促进健康、预防和管理疾病,以及提高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介绍营养学的基础知识,包括营养物质、能量需求、膳食指南和饮食习惯等。 一、营养物质人体需要各种营养物质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健康状态。主要的营养物质包括以下几类: 1.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每克碳水化合物提供4千卡的能量。主要的碳水化合物包括蔗糖、果糖、乳糖、淀粉等,它们在体内被分解为葡萄糖,供给身体运动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2.脂肪:脂肪也是人体的能量来源,每克脂肪提供9千卡的能量。脂肪在人体内起到多种重要的功能,包括维持细胞结构、合成激素和维生素、保护内脏器官等。主要的脂肪包括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 3.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包括肌肉、骨骼、皮肤、内脏器官等。蛋白质还参与了身体内的许多生化反应,包括酶的催化作用、激素的合成等。每克蛋白质提供4千卡的能量,但其主要功能并非能量供应。人体需要20种不同的氨基酸来合成蛋白质,其中9种被称为必需氨基酸,必须通过食物摄入。 4.维生素:维生素是人体所需的微量营养素,对于维持生命和维持身体正常功能至关重要。维生素包括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如维生素B1、B2、B3、B5、B6、B7、B9、B12等),它们在体内不储存,需要经常通过食物摄入;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它们可以在人体内储存一段时间。 5.矿物质:矿物质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包括钙、磷、镁、钠、钾、铁、锌、铜、锰、硒等。矿物质在体内起到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参与骨骼的形成、维持神经和心脏的正常功能、参与酶的催化作用等。 6.水:水是人体最基本的营养物质,约占人体质量的60%,在人体内起到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如维持体温、参与化学反应、调节细胞内外的电解质平衡等。每天适量饮水对维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二、能量需求能量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重要物质。人体的能量需求主要来源于食物摄取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能量需求的计算可以通过基础代谢率(BMR)和活动水平来估算。 1.基础代谢率(BMR):基础代谢率是指人体在安静状态下,保持基本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消耗,包括呼吸、循环、维持体温等。BMR 受到年龄、性别、身体组成、身体大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常用的估算公式有哈里斯-本尼迪克方程和莫尔根方程。 2.活动水平:人体的活动水平也会影响能量需求,不同的活动水平对应不同的能量消耗。一般来说,活动水平越高,能量需求越大。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可以将活动水平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 根据个体的BMR和活动水平,可以估算出每天的总能量需求,从而合理安排饮食以满足能量需求。

营养学基础知识

营养学基础知识 一、人体所需营养素 ① 产能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 ②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B 族维生素等)和脂溶性维生素(维 生素 A、D、E、K 等) ③ 矿物质:常量元素(钙、镁、钾、钠、磷、硫、氯)和微量元素 (铁、铜、碘、锌、锰、钼、钴、铬、锡、钒、硅、镍、氟) ④ 饮食纤维:水溶性纤维(果胶和树胶)与非水溶性纤维(纤维素、半纤 维素和木质素) ⑤ 水 二、人体所需能量及营养素的计算 1.标准体重:身高( cm)-105 2.体型:体质指数( kg/m2)=实质体重 (kg)/ 身高的平方 (m2) < 18.5 为消瘦, 18.5-23.9 之间为正常, 24-28 属超重,> 28 属肥胖。 3.计算每天所需总能量: 总能量 =标准体重( kg)×单位标准体重能量需要(kcal/ kg)(见表 1)。 表 1成人单位标准体重能量需要( kcal/kg 标准体重)体型体力活动量 极轻体力轻体力中体力重体力消瘦20~25354045~50正常15~2025~303540超重 /肥胖1520~253035 4.计算每天三大产能营养素需要量 碳水化合物供能比: 50%-65%,每克碳水化合物产能 4kcal 蛋白质供能比: 10%-15%,每克蛋白质产能4kcal 脂肪供能比: 20%-30%,每克脂肪产能9kcal 5.举例: 某女性,身高 160cm,体重 50kg,从事轻体力活动。 ①标准体重 =160-105=55(kg) ②,体型正常,单位标准体重能量需要按 30 kcal/ kg 计算③计算总能量:总 能量 =55×30=1650(kcal),④计算三大营养素的需要量: 碳水化合物供能: 1650×( 50%-65%)(kcal), 所需碳水化合物的量:()(g) 蛋白质供能 1650×( 10%-15%)( kcal) 所需蛋白质的量:()( g) 脂肪供能 1650×( 20%-30%)=330-495(kcal) 所需脂肪的量:(330-495)(g) ⑤所需食品举例 设定其每天所需碳水化合物 210g,粮谷类含碳水化合物 75%,则每天所需粮谷类食品为 210/0.75=280g,若食用薯类及杂豆类食品,则应按相应的交换比

(完整版)营养学基础知识

营养学的基本概念 一、营养(nutrition):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二、营养学:是研究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三、营养素: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 (1)宏量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2)微量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 (3)能量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 第一节蛋白质 一、蛋白质的功能 1、人体组织的构成成分——结构蛋白。 如:骨骼、牙齿——胶原蛋白;指甲——角蛋白 2、构成体内各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功能蛋白。 如:酶——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3、供给能量。 如:1g食物蛋白质在体内产生约16.7kJ的能量 二、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 (一)氨基酸、肽、蛋白质关系 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它们是:Ile、Leu、Lys、Met、Phe、Thr、Trp、Val、His、Ala、Arg、Asp、Asn、Glu、Gln、Gly、Pro、Ser、Cys、Thr (二)必需氨基酸 概念: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 Ile、Leu、Lys、Met、Phe、Thr、Trp、Val、His 条件必须氨基酸:Cys、Tyr(可由Met、Phe转化) (三)氨基酸模式和限制氨基酸 1、氨基酸模式: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①以蛋白质中Trp的含量定为1,分别计算出其它必需氨基酸的相应比值,这一系列比值就是该种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 ②食物蛋白质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越接近,营养价值也相对越高。 ③实验中常以鸡蛋蛋白质作为参考蛋白。 2、限制氨基酸: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较低,导致其它的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而浪费,这些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限制氨基酸。 3、蛋白质互补作用:为了提高植物性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往往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混合食用,以相互补充必需氨基酸的不足。这种作用称蛋白质互补作用。 如:肉类和大豆蛋白可弥补米面蛋白质中Lys的不足。 三、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1、消化过程:蛋白质被消化道内的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肽

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营养学基础

公共营养师根底知识 第三章营养学根底 第一节营养学概论 一、营养学的根本概念 1.营养 从字义上讲“营〞的含义是谋求,“养〞的含义是养生,营养就是谋求养生。养生是我国传统医学中使用的术语,即指保养、调养、颐养生命。用现代科学的语言具体地描述“营养〞可以说:营养是机体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和排泄,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素和其他对身体有益的成分构建组织器官、调节各种生理功能,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和防病保健的过程。 2.营养素 营养素是机体为了维持生存、生长发育、体力活动和健康以食物的形式摄入的一些重要的物质。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共五大类。这些营养素中一局部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称为“必需营养素〞;另一局部营养素可以在体内由其他食物成分转换生成,不一定需要由食物中直接获得,称为“非必需营养素〞。 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因为需要量多,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大,称为宏量营养素;矿物质和维生素因需要量较少,在膳食中所占比重也小,称为微量营养素。矿物质中又分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常

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相对较多,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很少。 除了营养素外,食物中还含有许多其他成分。例如水、膳食纤维和假设干活性物质。这些成分也都有重要色生理功能或一定的保健作用。 3.营养学 营养学是研究膳食、营养素及其他食物成分对健康影响的科学。研究内容包括:营养素及其他膳食成分在人体中消化、吸收、利用与排泄的过程及其对人体健康、疾病的作用,营养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平衡,营养素需要量和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营养缺乏病和营养相关慢性病的预防和营养治疗,特殊人群和特殊环境下的营养,食物的营养素保存和营养素强化,植物化学物与保健食品,社区营养管理和营养教育,食物营养政策和营养法规等。 营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是预防医学的组成局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从理论上讲,营养学与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临床医学、食品科学、农业科学等学科都有密切联系。从应用方面来看,它可以指导群体或个体合理安排饮食,防病保健;影响国家的食物生产、分配及食品加工政策,改善国民体质,促进社会经济开展。 4.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素都需要从每天的饮食中获得,因此必须科学地安排每日膳食以提供数量及质量适宜的营养素。为了帮助个体和人群平安地摄入各种营养素,防止可能产生的营养缺乏或营养过多的危害,营养学家根据有关营养素需要量的知识,提出了适用于各年龄、

营养学基础知识

营养学基础知识一、人体所需营养素 ①产能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 ②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B族维生素等和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 K等 ③矿物质:常量元素钙、镁、钾、钠、磷、硫、氯和微量元素、铜、碘、锌、锰、、、 铬、锡、钒、硅、镍、氟 ④膳食纤维:水溶性纤维果胶和树胶与非水溶性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⑤水 二、人体所需能量及营养素的计算 1.标准体重:身高cm-105 2.体型:体质指数kg/m2=实际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 <为消瘦,之间为正常,24-28属超重,>28属肥胖; 3.计算每日所需总能量: 总能量=标准体重kg×单位标准体重能量需要kcal/ kg见表1; 表1 成人单位标准体重能量需要kcal/kg标准体重 4.计算每日三大产能营养素需要量 蛋 白质供 能比: 10%-15 %,每克 蛋白质 产能4kcal 脂肪供能比:20%-30%,每克脂肪产能9kcal 5.举例: 某女性,身高160cm,体重50kg,从事轻体力活动; ①标准体重=160-105=55kg ②BMI=50/=,体型正常,单位标准体重能量需要按30 kcal/ kg计算 ③计算总能量:总能量=55×30=1650kcal, ④计算三大营养素的需要量: 碳水化合物供能:1650×50%-65%=kcal, 所需碳水化合物的量:/4=g 蛋白质供能1650×10%-15%=kcal 所需蛋白质的量:/4=g 脂肪供能1650×20%-30%=330-495kcal 所需脂肪的量:330-495/9=g ⑤所需食物举例 设定其每日所需碳水化合物210g,粮谷类含碳水化合物75%,则每日所需粮谷类食物为210/=280g,若食用薯类及杂豆类食物,则应按相应的交换比例,减少粮谷类食物的量详见表3及表4;

营养学基础知识书籍

营养学基础知识书籍 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与人体健康之间关系的学科。对于关注健康饮食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的人们来说,了解营养学基础知识非常重要。阅读营养学方面的书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饮食原则以及如何选择健康的食物,从而帮助我们维持良好的健康状况。以下是一些值得推荐的营养学基础知识书籍。 1. 《营养学基础》 - 凯瑟琳·M.·塞尔瓦扎(Catherine M. Servasza) 《营养学基础》是一本介绍营养学的权威参考书。它全面而系统地解释了营养的基本原理和背后的科学原理。它包括对营养素、食物组合和能量代谢的详细说明,以及对饮食指南和健康饮食模式的评估。这本书适合初学者和专业人士阅读,能够为读者提供全面的营养学知识。 2. 《人类营养学》 - 爱德华·威廉姆斯(Edward Sarver Williams) 《人类营养学》是一本系统地介绍人类营养需求的权威教材。它涵盖了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摄取和代谢。该书还从历史和社会角度探索了饮食模式和文化对营养的影响。通过深入浅出的写作风格和大量的图表和插图,这本书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类营养学的复杂性。 3. 《营养学:从科学到日常生活》 - 米歇尔·莫斯科维茨(Michelle McGuire)和凯瑟琳·纳特尔(Katherine Tucker)

《营养学:从科学到日常生活》是一本关于营养学基础知识的实用指南。该书以易读易懂的方式解释了营养学的关键概念,包括营养需求、营养失衡和饮食相关疾病。它还包含了饮食规划和营养评估的实际指导,使读者能够将理论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4. 《营养学导论》 - 罗伯特·布伦纳和卡罗尔·古蒂(Robert J. Bryla, Carol Grosvenor) 《营养学导论》是一本适合初学者的营养学入门书籍。通过解释基本的营养原理和实际应用,这本书为读者提供了对食物和营养需求的全面理解。它还包含了大量的案例研究和实际应用示例,使读者能够更好地将理论运用到实际情况中。 5. 《营养学原理与临床应用》 - 斯坦科维奇(Janice Thompson, Melinda Manore, Linda Vaughan) 《营养学原理与临床应用》是一本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教材。它详细介绍了人体对营养的需求和摄入、能量代谢以及饮食与健康之间的关系。这本书还涵盖了营养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适合营养学专业学生和从业人员使用。 通过阅读这些营养学基础知识书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食物与健康之间的联系,掌握合理的饮食原则,并作出健康的饮食选择。无论您是学习营养学的专业人士,还是对饮食与健康感兴趣的普通读者,这些书籍都能为您提供宝贵的知识和指导。愿您通过学习营养学,享受到健康与幸福的生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