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机器视觉推荐书目

学习机器视觉推荐书目
学习机器视觉推荐书目

机器视觉教程

[信息来自网络,三思,仅供参考,欢迎修订]

学习OpenCV是一个搜索+上机编程的过程,下面的笔试面试内容不具代表性,仅针对机器视觉研发类岗位,不同岗位有不同侧重点吧,仅供参考。面试题大多有一题(问)是:你做过什么实际的项目?在里面的角色是什么?

C语言教材:

笔试面试[ 指针、指针传递与引用、]

《C++程序设计- 谭浩强》=《C程序设计语言第2版?新版》;入门后看《C 和指针》;提高看:《C专家编程》,《C语言陷阱和缺陷》(按优先次序排列)

搜索pdf文件:“让你不再害怕指针”

数据结构和算法教材【一般基于C语言学习】:

笔试面试[ 各排序算法的优缺点、时间和空间复杂度;一定要掌握基本的冒泡排序、二分查找算法;单链表]

《零基础学算法第2版》<《大话数据结构》<《算法精解:C语言描述》

辅助性阅读教材:《编程珠玑》

基础好了再看《算法导论中文版》【“网易公开课”有视频下载】

《常用算法程序集(C++语言描述)第四版》

搜索“数据结构演示/动画”;“排序/查找演示/动画”

C++教材:

笔试面试[ 根据题目要求构造类;面向对象思想;多线程、进程与线程;多态;虚函数编译过程]

入门:《Thinking in C++》=《C++ Primer Plus(第6版)中文版》

入门后:《C++ Primer》;《C++编程规范》;《C++编程思想》≈《Effective C++》

VC++教材:

笔试面试[多线程编程;实现简单的学成成绩管理系统]

《VC++深入详解(有视频下载)》≈《MFC深入浅出》

一定要C++入门了再学MFC(MFC是windows开发应用程序的C/C++类库,主要用于软件界面和驱动开发。感兴趣的可以搜索下QT做个比较选择学习)

看书基本顺序就是先看《windows程序设计》,不看也可以,然后学习C++编程, 如果要做界面设计就接着学习《VC++深入详解(有视频下载)》或《MFC深入浅出》,如果不学习界面设计就学习数据结构、相关算法等。

有编程经验后教材选择:

宝典型经典教材:

《代码大全2》,有一定编程经验后阅读,让你对程序有全新的认识,理解更深刻

设计模式教材:

笔试面试[ 分别基于工厂模式和…模式构造类]

《大话设计模式》、《》

机器视觉理论知识教材【理论】:

[1] (美)冈萨雷斯,(美)伍兹著,阮秋琦等译.数字图像处理(第3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适合入门】

[3](美)桑卡等著,艾海舟等译.图像处理、分析与机器视觉(第3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这本书需要有较好的图像处理基础再看好】

机器视觉理论知识教材【工具】:

[4]最新MATLAB视频学习教程:中文!免费!互动!下载地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f83775042.html,/thread-246542-1-1.html

[5] 详解MATLAB图像函数及其应用[专著]/张倩,占君,陈珊编著.—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图书馆网上可以下配套视频教程!】

[6] 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与案例精解[专著]/赖步英, 曾岫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图书馆网上可以下相关资料!】

机器视觉基础【硬件】:

[6](德)斯蒂格(Steger,C.),(德)尤里奇(Ulrich,M.)(德)威德曼(Wiedemann,C.)著;杨少荣等译, 机器视觉算法与应用[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只看前面100页和后面100页左右即可】

机器视觉C++编程(OpenCV)【软件】:

笔试面试[写出离散卷积公式;用C语言实现直方图统计、高斯滤波]

学习OpenCV最好的教材是看英文的指导手册(opencv_tutorials.pdf)和函数参考手册(opencv2refman.pdf)【推荐使用Visual studio 2010+OpenCV2.3.1组合,最新版是2.4.4,有信心的就用最新的吧】,上述手册均在OpenCV下载文件里的“doc”文件夹里。[7] (美)布拉德斯基(Bradski,G.),(美)克勒(Kaehler,A.)著,于仕琪,刘瑞祯译.学习OpenCV(中文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网上有带目录的pdf下载】

课程教材:

[6] 西奥多里蒂斯等编著,李晶皎等译. 模式识别(第四版)[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7] (美)史密斯著,张瑞峰等译,实用数字信号处理:从原理到应用,/2010-12-01/人民邮电出版社

[8](美)普埃克等著,方艳梅等译,数字信号处理(第四版) /2007-06-01/电子工业出版社

[9] 程佩青编著,数字信号处理教程第三版(附光盘)/2007-02-01/清华大学出版社[12] 卓金武主编,MA TLAB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2011-04-0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焊接相关:

[10]先进焊接方法与技术[专著]/(英)John Norrish著;史清宇,陈志翔,王学东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11](美)卡里,(美)黑尔策著,陈茂爱等译.现代焊接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Vsual Studio 2010 +Opencv2.3.1下的配置关键步骤

学习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f83775042.html,/forum/ [优酷网有配置视频,直接搜索“OpenCV2.3.1 配置”]

以下内容都是Open文件夹里的build文件夹里的内容【以路径I:\Program Files\OpenCV2.3.1为例】

一、设置环境变量:

我的电脑--->右键--->属性--->高级--->环境变量--->在用户变量里,新建path和OPENCV两个项

步骤1:在path中添加I:\Program Files\OpenCV2.3.1\build\x86\vc10\bin,就是添加dll文件

步骤2:添加OPENCV的环境变量I:\Program Files\OpenCV2.3.1\build

二、新建一个空控制台工程或者打开一个Opencv的工程,点菜单目录的“视图”--->属性管理器--->双击项目名称

步骤3:在配置属性--->VC++目录--->包含目录文件中添加

I:\Program Files\OpenCV2.3.1\build\include

I:\Program Files\OpenCV2.3.1\build\include\opencv

I:\Program Files\OpenCV2.3.1\build\include\opencv2

步骤4::在配置属性--->VC++目录--->库目录中添加

I:\Program Files\OpenCV2.3.1\build\x86\vc10\lib

步骤5 添加lib库文件, 在配置debug里--->项目属性--->链接器--->输入--->附加依赖库里加上opencv_core231d.lib

opencv_highgui231d.lib

opencv_video231d.lib

opencv_ml231d.lib

opencv_legacy231d.lib

opencv_imgproc231d.lib

opencv_flann231d.lib

opencv_features2d231d.lib

opencv_calib3d231d.lib

opencv_objdetect231d.lib

opencv_contrib231d.lib

步骤6:在配置release里--->项目属性--->链接器--->输入--->附加依赖库里加上

opencv_core231.lib

opencv_highgui231.lib

opencv_video231.lib

opencv_ml231.lib

opencv_legacy231.lib

opencv_imgproc231.lib

opencv_flann231.lib

opencv_features2d231.lib

opencv_calib3d231.lib

opencv_objdetect231.lib

opencv_contrib231.lib

开始简单的实例:

#include //注意路径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cv;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int argc, char** argv )

{

Mat image;

image = imread("H:\\Image\\lena.jpg"); // Read the file,argv[1];单双斜杠都可以!

if(! image.data ) // Check for invalid input

{

cout << "Could not open or find the image" << std::endl ;

return -1;

}

namedWindow( "Display window", CV_WINDOW_AUTOSIZE );// Create a window for display.

imshow( "Display window", image ); // Show our image inside it.

waitKey(0); // Wait for a keystroke in the window

return 0;

}

大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本套书目主要是人文思想,政治历史类的经典名作,对大家的知识增长和视野的拓宽大有裨益 推荐书目 一、通识类: 1. 李强:《自由主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版 2. 刘军宁:《保守主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3. 徐迅:《民族主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4. 张静:《法团主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5. 俞可平:《社群主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6. 林达:《总统是靠不住的》,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 7. 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8. 杜维明、东方朔:《杜维明学术专题访谈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 [日]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年版。 10. [英]阿诺德·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二、中国思想类: 11. 杜维明:《道、学、政:论儒家知识分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2. 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3. 刘述先:《儒家思想开拓的尝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4. 牟宗三:《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15. 林毓生:《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版。 16.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17.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年版。 18.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19. 秦晖:《传统十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0. 朱维铮:《走出中世纪?6?1增订本》,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三、中国历史类: 21. 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版。 22. 王国维:《古史新证》,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3. 顾颉刚:《古史辨自序》,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4.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77年版。 25.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6?1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版。 26.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 27. [美]芮乐伟·韩森:《开放的帝国:1600年前的中国历史》,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8. [美]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6?1上、下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29. [美]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6?1第一、二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1992年版。 30. [美]麦克法夸尔,[美]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6?1上,下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7

人类学课程简介

《人类学》课程简介 一、课程号:04110190 二、课程名称:《人类学》(Introduction to Anthropology) 三、周学时:2-0 学分:2.0 四、预修课程:世界古代史 五、教学内容简介: 本课程包括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人类学简史和主要理论学派三部分。介绍人类学学科体系,人类起源、人类和猿类的异同。从人类学的角度,对作为人类规范文化创造的婚姻制度、家庭制度、亲属制度等以及作为精神文化的宗教艺术等形态进行考察。讲述人类学的主要理论学派及其研究方法。 六、推荐教材:《现代人类学》,周大鸣、乔晓勤编著,重庆出版社,1990 《人类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人类学(introduction to Anthropology) 一、课程号:04110190 二、周学时:2-0 学分:2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人类学课是历史系历史学专业的相关学科课程,也是文物及博物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通过听课、阅读讨论、实地调查、写读书报告,了解并掌握人类学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基本理论,其研究方法。 一.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每周3学时,共17周 主要内容: (一)人类学研究对象、相关学科、人类学产生简史3学时 (二)灵长目、人猿异同3学时 (三)人类在自然界位置、人类起源理论3学时 (四)人类进化谱系、化石证据、人种3学时 (五)文化的基本特征3学时 (六)作为研究方法的实地调查3学时 (七)婚姻的性质、功能,婚姻形态,其演变3学时 (八)家庭的性质、功能3学时 (九)亲属制度、亲属称谓3学时 (十)讨论课3学时 (十一)宗教的起源、性质3学时 (十二)艺术3学时 (十三)参观3学时 (十四)人类学理论、学派6学时 (十五)应用人类学3学时 (十六)课堂讨论、报告实地调查有关内容3学时

人类学入门书目

个初步的人类学书目(入门部分·一) 转引自人类学学习交流网站 https://www.360docs.net/doc/f83775042.html,/www/bbs/ 编者按:以下是中国的(中文的)人类学、民族学专业的基本入门读物。其他专业的学生或者社会上对人类学民族学感兴趣的朋友,想轮廓性地了解人类学民族学(基本理论、学科框架、研究方法、概要历史),以下是一些最基本的读物或参考书目。这些书目以中国大陆作者所著和来源于中国材料方面的出版物为主,略选少量外国的及港台的。(加 * 号的为推荐) 概论部分: 庄孔韶主编:《人类学通论》*。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林耀华主编《民族学通论》(修订本)*。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杨堃著《民族学概论》。北京:民族出版社,1984 梁钊韬等编著《中国民族学概论》。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 (美)基辛(Keesing,M.R.) 著;北晨译《当代文化人类学概要》,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6 (美)哈维兰著;王铭铭等译《当代人类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美)墨非(Murbhy,Robert F.) 著,王卓君、吕辿基译 《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 理论与方法: 夏建中编著《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黄淑娉、龚佩华著《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宋蜀华、白振声主编,《民族学理论与方法》*。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庄锡昌,孙志民编著《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构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日)绫部恒雄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社会文化室译 《文化人类学的十五种理论》*。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英)拉德克利夫-布朗(A.R.Radcliffe-Brown) 著;夏建中译 《社会人类学方法》。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 田野调查概论: 汪宁生著《文化人类学调查》*。北京:文物出版社, 2002 ------------------------------------------------------- 学科史: 王建民等著《中国民族学史》(上、下卷)*。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1998。 林耀华、庄孔韶著“中国的民族学:回顾与展望”。长春:《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第六期。 (美)顾定国(Gregory Eliyu Guldin)著,胡鸿保、周燕译 《中国人类学逸史:从马林诺斯基到莫斯科到毛泽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 散论(或文集):

信息行为学读书笔记

《信息行为学》读书笔记 《信息行为学》是北京师范大学乔欢老师在2010年出版的一部新著作,主要介绍了信息与行为相关联涉及部分的某些特点及研究模型。 信息行为学是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人类学等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研究用户在信息查询过程中行为模式和行为规律,以便在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设计以及应用中,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的一门学科。 与图书馆学其他学科有所不同,信息行为学不单单从传统技术角度构建用户查询、检索、筛选信息的技术平台,而是深入到用户的心理、行为、社会交往等方面研究信息资源和系统设计应用的主观方向,根据大多数用户的行为规律进行技术革新和研发,总结出对信息的获取和分析更全面、更有效、更简练的方法。这就是信息行为学的研究目的。 本书共分为九章: 第1章绪论 第2章人类信息行为 第3章信息行为理论与模型 第4章信息行为的心理基础 第5章信息行为主体 第6章信息需求分析 第7章信息查询与实用行为 第8章网络环境中的信息行为 第9章信息行为案例与角色分析 这九章内容从纵向上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人类信息行为的发展,在横向上扩展了传播学、心理学、进化论等各学科相联系的一些观点。 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信息行为学的相关概念、发展历程及研究方法。肯定了信息的传播依赖于人的行为,承认了信息行为学研究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第二章介绍人类信息行为,其中在2.3.2信息行为研究空间中提出了信息行为环境的概念。作者认为,信息环境是由信息资源、计算机硬件、运行平台、操作系统和存储区域以及社会和文化构成的行为空间。信息行为情境是指各类信息行为发生条件和环境的总和,包括技术、认知和社会等因素(Spink,2002)。由此可见,当前的信息环境主要依赖于信息资 源、计算机、操作系统等数字资源和媒介。构成信息行为情境则有更多条件,其中加入了人为的认知和社会等因素。 第三章信息行为理论及模型 本章首先介绍了范式、理论和模型的概念。 范式中含有科学共同体成员的共有世界观、基本理论、范例和方法等。理论克用于揭示不同现象之间的关系并对未来趋势作出推论和演绎。模型出现于正是理论之前,而且其应用于有限的范围内。模型与理论都是对现实的“简化”,模型多以图表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内容具体而实际。

人类学经典必读书目

人类学经典必读书目 第一阶段:1902~1945年 《巫术的一般理论》(1902)马塞尔?莫斯著 1 A General Theory of Magic by Marcel Mauss 《土著如何思考》(1910)吕西安?列维-布留尔著 11 How Natives Think by Lucien Lévy-Bruhl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爱弥尔?涂尔干著 18 The Elementary Forms of the Religious Life by Emile Durkheim 《古代中国的节庆与歌谣》(1919)马歇尔?葛兰言著 29 Fetes et Chansons Anciennes de la Chine by Marcel Granet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1922)布劳尼斯娄?马林诺夫斯基著 39 Arogonauts of the Western Pacific by Bronislaw Malinowski 《安达曼岛人》(1922)阿尔福雷德?拉德克利夫-布朗著 47 The Andaman Islanders by Alfred Radcliffe-Brown 《人与文化》(1923)克拉克?威斯勒著 53 Man and Culture by Clark Wissler 《礼物》(1925)马塞尔?莫斯著 61 The Gift by Marcel Mauss 《两性社会学》(1927)布劳尼斯娄?马林诺夫斯基著 70 Sex and Repression in Savage Society by Bronislaw Malinowski 《人类学与现代生活》(1928)弗朗兹?博厄斯著 79

大学生必读的100本书书目集

大学生必读书籍书目集 本集册共收录了包括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哈弗大学以及一些知名教授学者等为广大大学生提供的必读书目12条。希望能够方便大学生们寻找名著名作,多读一些好书。

目录 一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定大学生必读100本书 (1) 二大学生必读的100本书(一) (3) 三大学生必看的100本书(二) (5) 四大学生必读的100本书(三) (7) 五大学生必读的书 (9) (一)文学部分(37种) (9) (二)哲学部分(34种) (9) (三)历史学部分(31种) (9) (四)艺术类部分(10种) (9) 六哈弗幸福课推荐书目 (11) 七北大清华推荐书目 (12) (一)清华 (12) (二)北大 (14) 八北大清华教授推荐书目 (15) 九香港中文大学推荐书单 (20) 十哈佛名师力荐——20本该读的英文书籍【本本经典】 (22) 十一大学本科生必读书目(博通类) (24)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 (24) (二)哲学 (25) (三)自然科学 (25) (四)中国史 (25) (五)世界史 (26) (六)国学(中国文化) (26) (七)文学 (27) (八)文化 (27) (九)社会 (27) (十)美学 (28) (十一)心理 (28) (十二)经济学和政治学 (28) (十三)语言 (28) (十四)艺术 (29) (十五)未来 (29) (十六)赏析 (29) (十七)散文 (29) 附录:中国文学名著 (29) 十二44位大学教授推荐书目一览 (32)

一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定大学生必读100本书 △01、《语言问题》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02、《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著,语文出版社,1989年版 △03、《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04、《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05、《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版 △06、《马氏文通》马建忠著,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07、《汉语音韵》王力著,中华书局,1980年版 △08、《训诂简论》陆宗达著,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09、《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0、《中国文字学》唐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11、《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12、《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索绪尔著,高名凯译,岑麒祥、叶蜚声校注,商务印书馆 △13、《语言论》高名凯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14、《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胡明扬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5、《应用语言学》刘涌泉、乔毅编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6、《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陆梅林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17、《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著,见《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 △18、《邓小平论文艺》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19、《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20、《文心雕龙选译》刘勰著,周振甫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21、《诗学》亚里斯多德著,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22、《西方文艺理论史精读文献》章安祺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23、《20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蒋孔阳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4、《西方美学史》朱光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25、《文学理论》(美)韦勒克、沃伦著,刘象愚等译,三联书店1984年版 △26、《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美)韦斯坦因著,刘象愚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7、《诗经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28、《楚辞选》马茂元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29、《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30、《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 △31、《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译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32、《乐府诗选》余冠英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33、《史记选》王伯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34、《陶渊明集》逮钦立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35、《李白诗选》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

纪录片读书笔记

《中国独立纪录片档案》读书笔记 学院:传媒学院 年级专业:2010级广播电视艺术学 姓名:时郁婷

一.图书及内容简介 作者:梅冰,朱靖江。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纪录片在中国的文化视野里,长期徘徊在国家话语与民间述说的双行线上。对于任何一个关注中国社会与文化变迁的人来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独立纪录片创作都应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章节。 本书主要收录了吴文光、段锦川、蒋越、康健宁、李红、杜海滨、杨荔娜、郝跃骏等十几位纪录片创作者与研究者的访谈,以及他们代表作品的介绍,内容广泛而又深入。意在为较少专业背景的通读者搭建一个了解当代独立纪录片作者与作品的平台,分享他们的人生经验与创作理念,兼而为一些有志于纪录片创作的影像爱好者作一份入门的参考。 二.作者简介 梅冰,199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进入《中国环境报》报社,现供职于一人文地理类杂志。著有《绿色生活指南》一书。 朱靖江,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199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现就读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文化人类学专业。著有《DV宝典》一书。 三.读书笔记 纪录片在中国的文化视野里,长期徘徊在国家话语与民间述说的双行线上。前者构成了一种宏大的历史叙事,成为官方正史的影像注脚;后者则源于个体的意志,寻求一种有别于主流意识形态,真实而自觉的记忆形式。 段锦川───纪录片和故事片的关系,纪录片是一个最基本的电影形态,就像绘画和素描的关系。实际上素描解决什么问题呢?一个是材料,一个是作者的本体,还有一个是客观世界。他怎么通过一个有限的材料手段,把他作为一个主体对客观外部世界的惊艳表达出来。那么素描是一个开始,一个起点。我觉得纪录片在电影文化中解决的就是这么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它是一个基本的电影形式,就是你怎么样通过很有限的电影手段,把对外部世界的直接经验,通过电影的方式纪录下来或者表现出来,传递出来,传递给观众,纪录片从文化角度来说就是完成这样一种功能。 直接电影(direct cinema),指以写实主义电影风格排成的纪录片,和“真实电影”的摄制有很多共通处,如以真实人物及事件为素材,客观纪实的技巧,及避免使用旁白叙述等。直接电影和真实电影的唯一差别,在于直接电影视摄影机为安静的现实纪录者,以不干扰,刺激被摄体为原则;真实电影则使摄影机主动介入被摄环境,时而鼓励并触发被摄者揭露他们的想法。

社会学学生必读本书

社会学学生必读本书

————————————————————————————————作者:————————————————————————————————日期: ?

社会学系学生阅读书目(第一批):? 1.《社会学》戴维"波普诺辽宁人民(或华夏)出版社? 2.《社会学主要思潮》雷蒙"阿隆华夏(或上海译文)出版社 ?3.《西方社会学》W.D.珀杜河北人民出版社? 4.《社会学理论》D.P.约翰逊国际文化出版社 5.《现代社会学理论》马尔科姆"沃特斯华夏出版社? 6.《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乔纳森"H"特纳华夏出版社(及天津、浙江) ?7.《社会理论的基础》(上、下)詹姆斯"科尔曼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8.《社会学十大概念》让"卡泽纳弗上海人民出版社 ?9.《社会学的基本概念》马克斯"韦伯上海人民出版社 10.《十九世纪的思想运动》乔治"H"米德中国城市出版社 11.《通过社会学去思考》齐尔格特"鲍曼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2.《社会学二十讲》亚历山大华夏出版社 ?13.《世纪末社会理论》杰夫瑞"C"亚历山大上海人民出版社 15.《社会学的想像14.《社会理论与现代社会学》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力》赖特"米尔斯三联书店 16.《社会理论与现代性》尼格尔"多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7.《结构主义的视野》汤姆"R"伯恩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8.《实用主义与社会学》爱弥尔"涂尔干上海人民出版社 19.《社会学与社会组织》米尔斯、帕森斯等浙江人民出版社? 20.《社会学思想名家》刘易斯"A"科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社会学系学生阅读书目(第二批): ?21.《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罗伯特.默顿三联书店 22.《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彼得.布劳华夏出版社 24.《心灵、自我与社会》23.《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欧文.戈夫曼浙江人民出版社? 乔治.米德上海译文出版社?25.《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卡尔.曼海姆商务印书馆26.《社会契约论》卢梭商务印书馆 27.《共有的习惯》爱德华.汤普森上海人民出版社 28.《论传统》E.希尔斯上海人民出版社 29.《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格尔哈斯.伦斯基浙江人民出版社 30.《历史社会学的兴起》丹尼斯.史密斯上海人民出版社 32.《社会权力的来源》迈克尔.曼上31.《现代性的后果》安东尼.吉登斯译林出版社? 海人民出版社 33.《社会是如何可能的》齐美尔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34.《学术与政治》马克斯.韦伯三联书店 36.《社会的构成》安东尼.吉登斯三35.《宗教社会学》格奥尔.西美尔上海人民出版社? 联书店 37.《现代性与自我认同》安东尼.吉登斯三联书店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推荐阅读书目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推荐阅读书目 同学们: 为进一步推进我院人文素质教育,推动学生读书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更具专业性、实用性和操作性的业务支持,现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推荐阅读书目及部分电子书推荐给大家,希望各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进行选择、阅读,以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建议可反馈至(邮箱),我们将不断改进。 书目的选择秉承如下原则:(1)价值导向积极向上;(2)所选书籍应为该领域中公认的经典著作或社会影响较大的学术著作;(3)符合高等医药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实际需要;(4)书籍便于查找。 海南医学院人文社科部 2 014年5月1日 电子书: 1、《邓小平时代》 2、《叔本华美学随笔》 3、《技术、医学与伦理学》 4、《疾病改变历史》 5、《科学革命史》 6、《老子的智慧》 7、《我们怎样死-关于人生最后一章的思考》

8、《教育哲学》 9、《自然科学的哲学》 10、《哈耶克的政治思想》 11、《常识》 12、《道德情操论》 13、《给你所爱的人以自由》 14、《如何阅读一本书》 15、《温家宝2012年9月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16、《阿基米德的浴缸:突破性思考的艺术与逻辑》 17、《出入命门-中国医学文化学导论》 18、《创造性破坏》 19、《错误的正确:世界经典趣味博弈》 20、《大学精神档案》 21、《人与国家》 22、《人与世界》

23、《人与自我》 24、《与世界伟人谈心》 25、《中国哲学简史》 26、《佛教常识答问》 27、《改变世界的100大医学发现》 28、《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29、《勾勒姆医生》 30、《后身体:文化、权力和生命政治学》 31、《活出意义来》 32、《急诊医生的临床思维方法》 33、《剑桥插图医学史》 34、《健康是什么?》 35、《大学之理念》 36、《敬畏生命》 37、《旧制度与大革命》

人类学读书笔记

《体育人类学》读书报告 体育人类学是从体育的角度去研究人类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一门学科。要了解体育人类学就必须了解学习人类学。只有在了解人类学的概念、定义、研究内容、理论流派沿革及应用分支学科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对体育人类学有较全面的了解。作为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结合点,它揭示和分析人类与体育相关的因素,综合研究人类的体育问题。它从人类发展的漫长过程中研究体育的一般规律及其在理论上表现的具体形式,揭示体育过程的内在结构,在不同形式的体育过程和与之相似的社会现象中寻找共同的规律。体育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体育原理,以建立全面认识体育的新视角;民族体育,以深挖和弘扬人类传统文化遗产;竞技,以摆脱单纯追求人体极限的误区;定位和标示,以把握未来人类体育的发展轨迹。 体育人类学是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类有关体育的文化活动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体育人类学包括以下主要研究领域 (1)从人类学的角度,研究全球不同文化和社会、传统和现代的体育竞技和运动休闲娱乐行为,各种体育参与者使用话语表达的特点及其社会功能,探讨在体育交流中如何增进对不同文化、不同种族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 (2)根据考古学、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和语言人类学所发现的材料,从人类进化、迁徙和交流的角度,研究各种体育运动的起源、进化、发展和传播; (3)将体育或身体文化看做是文化体系中的一种要素,研究体育与其他文化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体育与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体育在提高人类生存适应性方面的作用等; (4)探讨在不同文化传统、不同自然环境、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体育 和经济发展的问题;研究不同种族的人类群体在生理、体型和运动能力上的差异,如何让选手参加适宜的比赛并提高竞技运动水平; (5)研究不同种族、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体育、竞技和身体娱乐活动,利用全球丰富的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资源,促进体育与人类的同步发展。 这本书印象最深的一节是第四章的第四节,从民族体育到奥林匹克竞技。民族体育是当代世界流行的国际体育之母。但是,当代国际体育一旦形成并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便表现出与各民族传统体育之间的种种差异,进而产生冲突、消长、生灭、融合、共存等种种复杂的情况。西方文化带着一种“唯我独尊”的优越感,无视其他民族文化包括民族体育的价值,并且蛮横地剥夺其生存的权利。在初始阶段,民族体育抗拒西方体育,是试图摆脱其征服。一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随着民族本身的衰亡而衰亡,另一些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也陷入艰难困境之中,他们在社会生活、尤其是在城市生活和教育中的影响急剧削弱。为何近现代体育主要是西方体育在国际体坛占统治地位?原因很简单:体育文化可以借助强大的经济杠杆向生产力欠发达地区渗透。率先进行工业革命而获得巨大效益的英国以及紧随其后的德、法等国,把自己的文化推向世界。而初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的美国,待自己强大以后,体育文化随经济地位提高而倒灌输出,如篮球、排球等运动项目风靡全球。奥林匹克是西方文化的产物。而东方各国民族传统文化缺乏发展契机,只能够被动接受。 而第五章中还针对人类的种族、文化、性别、生存环境等差异对其竞技水平的影响。在体育和竞技中对人种、种族和种族问题的研究,以及对训练和比赛的环境、性别等问题的研究,正处于兴起阶段。分别从肤色,形态,环境等因素解释了正是高水平竞技的成绩和记录中产生明显的差异的根源。世界上既有人种差异存在,就必然有形形色色的种族问题产生,体育人类学有助于认识和理解种族差异,发掘各人种身体活动的巨大潜能,使人类整体走向健康。 这本书的最大特点是绪论一章对于体育人类学是门交叉学科,对人类学以及人类学的理论流派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没有开门见山的讲体育人类学,这样就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人类学民族学经典书目

书目 1.雷蒙德·弗思:《人文类型》,华夏出版社,200 2. 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C912.4/5063-1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 2.[英]马凌诺夫斯基著; 费孝通译:《文化论》,华夏出版社,2002. 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C912.4/7133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 3.克利福德·格尔兹著,纳日碧力戈等译:《文化的解释》中文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参考: 瞿明安主编,《现代民族学》(下卷:第一册,第47章文化解释论),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 4.马林诺夫斯基《西太平洋的航海者》(1922)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K891/7133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 5.费孝通著:《江村经济》,北京:三联出版社/1985. 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C915.2/5843-1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 6.马歇尔·萨林斯著,张宏明译《土著如何思考——以库克船长为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7.露丝·本尼迪克特著,黄道琳译《菊与刀》,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综合阅览室 K313.03/5273-1 归 还参考外借资料 8.[英]埃文思-普里查德著褚建芳阎书昌赵旭东译《努尔人:对尼罗河畔……》华夏出版社2002. 9.[英] 贝特森《纳文——围绕一个新几内亚部落的一项仪式展开的民族志实验》(1936) 10.[美] 拉比诺《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1977)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Q98/5023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 11.乔治·E·马尔库斯米开尔·M·J·费彻尔/著王铭铭蓝达居/译:《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生活·读 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C912.4/7120 12.[美] 克利福德,[美]马库斯编《写文化》,商务印书馆,2006. 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K18/4223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 13.恩格斯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10 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A124/8405-1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 14.特纳《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B933/2521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 15.林耀华著,庄孔韶,林余成译:《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9. 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I246.5/4992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 16.[美]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C912/0225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 17.王铭铭著:《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6月上海图书馆综合 1

大学生阅读推荐书目

大学生阅读推荐书目 一,文学作品 1.《唐宋词选》, 夏承焘 2.《古文观止》, [清]吴楚材,吴调侯选编;安秋平点校 3.《儒林外史》,[清]吴敬梓著 4.《雷雨》, 曹禺 5.《边城》, 沈从文 6.《平凡的世界》, 路遥 7.《尘埃落定》, 阿来 8.《余秋雨简要读本》, 余秋雨 9.《奥德赛》, (古希腊)荷马著,王焕生译 10.《神曲》, (意)但丁著,王维克译, 13.《傲慢与偏见》, (英)简奥斯丁著,王科一译 14.《悲惨世界》, (法)雨果著, 李丹,方于译 15.《包法利夫人》, (法)福楼拜,许渊冲译 16.《约翰克利斯朵夫》, (法)罗曼罗兰著,傅雷译 17.《追忆似水年华》, (法) 马塞尔o普鲁斯特著,李恒基,徐继曾译 18.《忏悔录》, (法)卢梭著,周士良译 19.《蒙田散文集》, (法)蒙田著,黄建华,黄迅译 20.《德伯家的苔丝》, (美)托马斯哈代,张谷若译

21.《草叶集》, (美)惠特曼著,楚图南译 22.《白鲸》, (美)麦尔维尔著,曹庸译 23.《飘》, (美)玛格丽特米切尔著,戴侃译 24.《喧哗与骚动》, (美)福克纳著,李文俊译 25.《第二十二条军规》, (美)约瑟夫海勒著,杨恝等译 26.《雪国》, (日)川端康成著,叶渭渠,唐月梅译 27.《安娜卡列尼娜》, (俄)列夫托尔斯泰著,高惠群,石国生译 28.《罪与罚》,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著,岳麟译 29.《百年孤独》, (哥)加西亚马尔克斯著,高长荣译 30.《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捷)米兰昆德拉著,许钧译二,社科作品(50部) 31.《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著 32.《周易译注》, 周振甫译注 33.《老子新译》(修订本), 任继愈 34.《庄子今注今译》, 陈鼓应 35.《孟子选译》, 杨伯峻译注 36.《荀子选》, [战国]荀况著,张觉撰方孝博选注 37.《韩非子选注》, 沈玉成,郭咏志选译 38.《西方文明史》, (美)罗伯特 E 勒纳著

菊与刀读书报告

《菊与刀》读书报告 一、书名:《菊与刀》 二、著者:露丝·本尼狄克特 三、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 四、内容背景: 二战后,美国为制定对日政策动员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研究日本,女人类学家鲁斯?本尼迪克特受美国政府的委托写出《菊与刀》一书。这本书实际上就是本尼迪克特在研究日本及日本人后所作的一份报告。该报告根据文化类型理论,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以战时在美国拘禁的日本人作为调查对象,同时还参考了大量的书刊以及日本文学和电影,得出了日本政府会投降并且要保留天皇、利用日本原有的行政机构统治日本的结论。 本书共包括十三篇,每一章都有不同的主题内容。 第一章任务——研究日本 第二章战争中的日本人 第三章各得其所,各安其分 第四章明治维新 第五章历史和社会的负恩者 第六章报恩于万一 第七章“情义最难接受” 第八章洗刷污名 第九章人情的世界 第十章道德的困境 第十一章自我修养 第十二章儿童学习 第十三章投降后的日本人 在日本,“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菊与刀”正好象征了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和日本文化的双重性,由此入手,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本尼迪克特把日本文化概括为“耻感文化”,认为它与西方的“罪感文化”不同,其强制力在于外部社会不在于人的内心。 五、简评: 《菊与刀》是一本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特性的书,用,日本皇室家徽的象征“菊”和武家文化的象征“刀”,这两种充满强烈对比的符号组合在一起,成为日本独特的文化气质。这本书让我对日本人、社会、乃至文化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让我对以前许多对日本人许多行为的不理解转化为了理解,书中对日本人的描述,生性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意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背叛;勇敢而又怯懦,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让我感觉确实如此,很多时候日本人对一些事件的处理方式就完

民俗学专业民间信仰书目

滨岛敦俊 1991 《明初城隍考》,《社会科学家》,1991年第6期。(许檀译)1995 《朱元璋政权城煌改制考》,《史学集刊》,1995年第4期。 2008 《明清江南农村社会与民间信仰》,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朱海滨译) 蔡相辉 1989 《台湾的王爷与妈祖》,台北:台原出版社。 常人春 1993 《红白喜事—旧京婚丧礼俗》,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2 《老北京的民俗行业》,北京:学苑出版社。 陈进国 2002 《民间通书的流行与风水术的民俗化——以闽台洪潮和通书为例》,《台湾宗教研究通讯》,第四期 2005 《信仰、仪式与乡土社会:风水的历史人类学考察》,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陈戍国 2002 《中国礼制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邓文宽 2002 《敦煌吐鲁番天文历法研究》,;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渡边欣雄 1998 《汉族的民俗宗教》,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周星译) 1999 《东方社会之风水思想》,台北:地景出版社。(杨昭译) 杜赞奇(Durara) 2006 《刻划标志:中国战神关帝的神话》,韦思谛编,《中国大众宗教》,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陈仲丹译) 范可 2007 《魂归何处?》,《读书》,2007年第7期。 冈田谦著陈乃蘖译 1960 《台湾北部村落之祭祀范围》,《台北文物》,9卷4期。 高明 1993 《秦简日书“建除”与彝文日书“建除”比较研究》,《江汉考古》,1993年第2期。 葛兰言著(Grant)赵丙祥、张宏明译 2005 《古代中国的节庆与歌谣》,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顾颉刚 2004 《两个出殡的导子帐》,叶春生主编:《典藏民俗学丛书》,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韩国河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推荐大学生必读书目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推荐大学生必读书目 文学(37种) 题名作者 1 诗经《诗经·国风》译注邓荃 2 楚辞楚辞集注朱熹 3 左传春秋左传集解左丘明 4 乐府诗选余冠英 5 史记司马迁 6 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 7 宋词三百首马清福 8 古文观止吴楚材 9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王季思 10 红楼梦曹雪芹 11 人间词话王国维 12 四书集注朱熹 13 鲁迅选集鲁迅 14 女神郭沫若 15 子夜茅盾 16 家巴金 17 骆驼祥子老舍 18 雷雨曹禹 19 徐志摩选集徐志摩 20 生死场箫红 21 沈从文小说选(一、二)沈从文 22 创业史柳青 23 平凡的世界路遥 24 光的赞歌韩作荣 25 荷马史诗奥德修纪:荷马史诗荷马 26 一千零一夜纳训译 27 莎土比亚戏剧集莎士比亚全集莎士比亚 28 欧也妮?葛朗台巴尔扎克 29 安娜?卡列妮娜托尔斯泰 30 老人与海海明威 31 外国现代派作品选(1-4卷)袁可嘉 32 尔雅尔雅译注胡奇光 33 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 34 文艺心理学文艺心理学概论金开诚 35 美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 研究所美学研究室

36 白鹿原陈忠实 37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圣陶 哲学(34种) 题名作者 1 周易周易集解李鼎祚 2 论语论语集注朱熹 3 孟子孟子集注朱熹 4 老子老子浅释陆元炽 5 庄子庄子集释郭庆藩 6 公孙龙子公孙龙子论疏胡曲园 7 荀子荀子白话今译王森 8 正蒙[宋]张载撰 9 理想国柏拉图 10 哲学原理肖明 11 人类理解研究休谟 12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卢梭 13 纯粹理性批判康德 14 历史哲学德雷 15 实用主义詹姆士 16 猜想和反驳—— 17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拉卡托斯 18 存在与时间—— 19 真理与方法(上卷)—— 2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 21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22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央编译局编译 23 反杜林论《反杜林论》简明教程吴振海 24 自然辩证法恩格斯 25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26 哲学笔记—— 27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28 实践论毛泽东选集毛泽东 29 矛盾论毛泽东选集毛泽东 30 反杜林论《反杜林论》简明教程吴振海 31 大学常万里 32 焚书—— 33 道德形而上学原理康德 34 正义论罗尔斯 历史学(31种)

人类学参考书目汇总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马林诺斯基 《安达曼岛民》拉德克里夫-布朗 《努尔人》埃文斯?普里查德 《文化的解释》克利福德?格尔兹 《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一个文学科的实验时代》乔治?E?马尔库斯、米开尔?M?J?费彻尔 《菊与刀》露丝?本尼迪克特 《文化模式》露丝?本尼迪克特 《萨摩亚人的成年——为西方文明所做的原始人类的青年心理研究》玛格丽特?米德 《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玛格丽特?米德 《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费孝通 《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研究》林耀华 《他者的眼睛——人类学入门理论》罗伯特?莱顿 《人类的视野》李亦园 《文化人类学》马文?哈里斯 《人类学经典导读》庄孔韶 《田野图像——我的人类学研究生涯》李亦园 《漂泊中的永恒——人类学田野调查笔记》乔健 《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学派——文化研究的历史》夏建中 《好吃:食物与文化之谜》马文?哈里斯 《文化人类学教程》孙秋云主编 《文化人类学的十五种理论》绫部恒雄 《文化人类学的调查——正确认识社会的方法》

《文化的变迁——一个嘎查的故事》阿拉腾 《礼物》马塞尔?莫斯 《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阎云翔《20世纪西方宗教人类学文选》史宗主编 《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E?杜尔干 《甜与权力——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西敏司 《罪过与惩罚——小村故事》朱晓阳 《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阎云翔《裸猿》莫里斯?戴斯蒙维 《人这动物》 《穿裤子的猴子》 《传统的发明》 《原始文化》 《金枝》佛雷泽 《黑猩猩在召唤》珍妮?古多尔 《文化人类学基础》 《语言论》萨皮尔 《第二性》 《国家与文明的起源》塞维斯 《人类学概论》庄孔韶 《后现代时代中的文化理论》马文?哈里斯 《母权论》巴霍芬 《原始婚姻》麦克伦南 《古代史研究》麦克伦南

朱永新:大学生必读推荐书目

朱永新:大学生必读书推荐书目 中国民主促进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教育理论家,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是近年来推广阅读的“第一人”。他提出了“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改变,从阅读开始”等观点,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一、文学类 1《儒林外史》[清]吴敬梓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 2《聊斋志异选》张友鹤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3《中国古代四大名剧》俞为民校注,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4《楚辞选》马茂元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5《诗经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内容简介:此书合余氏《诗经选》和《诗选选译》二书而成,共选诗106篇,其中《国风》78篇,《小雅》23篇,《大雅》3篇,《周颂》2篇,篇幅适中。每篇前有题解,说明篇章大旨,注释以字词训释为主,必要时串讲,简略得当,每篇后皆附有语译,便于初学。 6《古文观止》[清]吴楚材、吴调侯选编,中华书局1959年版 鲁迅先生认为此书和《昭明文选》一样,“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都一样的不可轻视”。 7《茶馆》老舍著,收《<茶馆><龙须沟>》,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 8《边城》沈从文著,花城出版社《沈从文文集》本1983年版 9《平凡的世界》路遥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年版 10《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杂文随笔全编》王小波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版 11、《追忆似水年华》[法]马塞尔?普鲁斯特著,李恒基、徐继曾译,译林出版社1989年版 12《战争与和平》[俄]列夫?托尔斯泰著,高植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版 13《高老头》[法]巴尔扎克著,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版 14《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捷克]米兰?昆德拉著,韩少功、韩刚译,作家出版社1987年版 《纽约时报》称:“《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昆德拉借此坚定地奠定了他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在世作家的地位。” 15《神曲》[意大利]但丁著,王维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16《第二十二条军规》[美]约瑟夫?海勒著,杨恝译,译林出版社1997年版 17《约翰?克利斯朵夫》[法]罗曼?罗兰著,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完整版)《文化人类学》教学大纲

《文化人类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文化人类学 (英文): 课程编号: 课程学分:2 课程总学时:32 课程性质: 二、课程内容简介 文化人类学,就是从物质生产、社会结构、人群组织、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研究整个人类文化的起源、处长、变迁和金化的进程,并且比较各民族、各部落、各国家、各地区、各社团的文化的相同点和相异点,借以发现文化的普遍性以及个别的文化模式,从而总结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本课程主要介绍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史和理论流派,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分支及所探讨的基本问题,田野调查等以及文化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是社会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掌握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文化人类学各个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以及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分支及所探讨的基本问题等,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田野工作和相关的理论思想来分析特定的文化现象。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章导论(3课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文化人类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地位及研究意义,掌握跨文化比较方法;了解文化人类学的产生与发展历史;理解文化人类学的基本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掌握普同性、文化相对性、适应和整体性的概念。 2.教学重点与难点:文化人类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学科概述:什么是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跨文化比较研究法;(1课时) 第二节文化人类学的产生与发展;(1课时) 第三节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普同型,文化相对性,适应,整体性。(1课时) 第二章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3课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古典进化论、船舶学派、历史特殊论学派、新进化论、法国社会学派、功能主义学派、结构主义学派、象征人类学以及解释人类学各个学派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的理论思想,理解各个理论流派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摩尔根、泰勒、博尔斯、迪尔凯姆、马林诺夫斯基、布朗、列维-斯特劳斯的观点。 2.教学重点与难点:整体分析理论 第一节历史建构理论:古典进化论(摩尔根、泰勒的理论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