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课本答案(北师大版)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课本答案(北师大版)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课本答案(北师大版)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课本答案(北师大版)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议一议1.提示: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断提高,从过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这种至尊地位的信念发展到自然与人类具有平等的生存权利的认识。人类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同自然和谐相处。人类与自然不是一种征服与被征服、战胜与被战胜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相处、和谐交融的共同发展的关系。

2.提示:由于中世纪欧洲长期处在封建制度与教会的统治下,画作中的人物形象都比较生硬呆板,缺乏真实人性的感情。而达.芬奇从人文主义的立场出发,赋予笔下人物真实的个性与情感。蒙娜丽莎以和悦的眼神看待世界,以发自内心的微笑,表现了人性的光辉。

自我测评1.提示:在对神的看法、对人自身的认识、对自然界的认识等方面解放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人们去发现真实的人生和现实的世界,促进了欧洲教育文化的进步和知识的积累,促进了近代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运动中产生了一大批思想界、艺术界、科学界和文化界的“巨人”。

2.提示:对,当时的人文主义者致力于对自然界的探索和对科学、知识、真理的追求,而这一切都需要知识,因而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也可回答:不对。第一,力量不仅仅是知识,力量有多种表现,如金钱、财富等;第二,有渊博的知识,但不会灵活运用,不会产生多大作用,更谈不上有力量了。

第2课探险者的梦想

引言提示:去海外冒险是为了追逐黄金、发财致富。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一场持续数百年的伴随着血与火的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开始了。新航路的开辟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博的精神,开阔了眼界,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拓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和范围,也使资本主义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地。

想一想1.提示:反映了欧洲人对黄金贪婪的欲望。

2.提示:菲律宾政府和人民认为麦哲伦是侵略者,他们勇敢地进行了反侵略斗争。对于麦哲伦,我们应把他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分析。他率领的船队首先实现了环球航行,最终证实了地圆说,他对世界航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处在资本主义萌芽前夕的欧洲,麦哲伦和其他探险家的活动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殖民主义色彩。因此可以说,麦哲伦是一个杰出的航海家,也是一个殖民强盗。

每课一得提示:殖民主义指的是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对殖民地国家进行侵略扩张。殖民主义国家之间的摩擦、矛盾、争夺和战争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殖民主义的掠夺、侵略和扩张也引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坚决反对,亚非拉许多国家进行了反对殖民主义的民族独立斗争,取得了民族和国家的独立。

材料阅读提示:不会。殖民地人民很快便会识破殖民者的“庐山真面目”,他们必然会对殖民者的行为引起戒备,而殖民者贪婪的本性决定了当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不再奏效时,他们就要强行掠夺。

自我测评C

第3课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

想一想提示:因为当时一个人的宗教信仰基本上反映他的政治态度。一般地说,天主教徒基本上是支持王权的,是保守的。而新教徒基本上是主张推翻王权,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的。所以当时英国人把宗教信仲看得很重要。

议一议提示:这句话的含义有二: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王的权力受到严格限制;②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公民有权拒绝国王进入自己的房子,但他们无权拒绝贫穷,因为资本主义制度,是一个产生贫富不均的制度。

每课一得教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使学生了解英国“不成文宪法”形成的历史、特点以及

对英国和其他国家法律制度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条件好的学校可以“英国‘不成文宪法’的形成、特点和影响”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探究性学习活动。

材料阅读提示:供学生自学,可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去把握.即限制王权和确保国会和公民的权利。

自我测评1.提示:①限制王权和加强国会的权利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英国社会的进步。②规定公民拥有一些基本权利,使得资产阶级所主张的自由、平等原则得以体现。

第4课为民族独立而战

自我测评1.提示:《独立宣言》倡导自由平等原则,它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2.提示: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又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作为开国元勋和政治家,华盛顿在美国历史发展过程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3.提示:观点一:同意。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又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作为开国元勋和政治家,华盛顿在美国历史发展过程中起了积极的作用。观点二:不同意。华盛顿为美国独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没有美国人民的支持和参与美国就没有办法实现民族独立。

第5课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

想一想提示:《人权宣言》提出的要求反映了第三等级的利益。当时,追求人人生而平等、要求保护个人财产所有权的是资产阶级。

每课一得提示:不对。因为法国绝大多数人信仰天主教,而且公元纪年法是当时世界通用的纪年法,因此,废弃基督教的公元纪年法而实行共和日历的做法不对。

材料阅读提示:不符合。这两个法律文件相互矛盾的原因是:《人权宣言》中关于“人们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规定代表了整个第三等级(含资产阶级、农民、城市工人和市民)的利益,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的要求;而《霞不列法》中关于禁止工人集会结社的规定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体现了资产阶级巩固统治的要求。

自我测评1.提示:《人权宣言》规定,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这反映了宣言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因此,1789年法国大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2.提示:不能。因为根据《人权宣言》规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统治阶级的财产多,人民只有很少的财产,因而法国人民不能享有与统治阶级平等的权利。

第6课拿破仑的文韬武略

议一议提示:拿破仑对外战争威胁了欧洲所有国家的主权,侵犯了别国人民的利益,遭到各国的联合抵抗,引发被占领区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同时,拿破仑连年征战,造成了法国经济困难。这些原因导致了拿破仑的失败。

材料阅读提示:学生认真理解和体会,为解答自我测评题准备背景材料。

自我测评提示:《拿破仑法典》第一次确认了民事权利平等、财产所有权和契约自由等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以法律形式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打击了封建势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因其是适应资产阶级需要而制定的,因此深深地打上了资产阶级的烙印。

第8课改变民办面貌的蒸汽革命

想一想提示: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工场”采用手工劳动,而“工厂”则采用机器生产。每课一得提示:实际上指的是15-16世纪在英国发生的“圈地运动”。一方面,它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促进了英国农业的发展和农村资本主义的兴起;另一方面,它带有很强的“血腥”性质。

材料阅读提示:学生应弄清材料的出处,理解原文的大意。它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的扩大和生产发展导致需求的增加;标志是机器的发明;主要特征是蒸汽机的使用。

自我测评提示:生产方面,为整个工业部门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推动了工业的迅速发展;生活方面,促进了交通运输的革新,发明了一些新的交通工具,如汽船、火车等,

大大地便利了人类的出行,迅速地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

第9课古老印度的抗争

想一想提示:因为在英国军队服役的士兵大多信仰印度教或伊斯兰教。根据教规和习俗,印度教教徒不吃牛肉,伊斯兰敦教徒不芝蟹肉。18j7年初,英国人发给这些士兵的子弹,却是用涂了猪油和牛脂的纸包装的。士兵们在使用这些子弹时。要用牙咬开包装纸。因此,他们认为这是对其宗教信卸的侮辱,坚决拒绝使用这种子弹。英国殖民者派军队进行镇压.这一事件就成为印度士兵发动起义的导火线。

材料阅读提示:东印度公司本是一个私人垄断公司,但后来参与侵略、占领印度的活动,具有深厚的政治色彩。同时,在17--18世纪期间,东印度公司还是英国在印度的代理人,垄断了英国与印度的一切贸易特权,从印度攫取了大量的财富。仅侵吞孟加拉国库一项,就给东印度公司带来了3700多万英镑的收入。除此之外,东印度公司还征收苛捐杂税。1760一1780年间,英国共从印度攫取了高达10亿英镑的财富。

自我测评提示:英国通过在印度的殖民掠夺,获取了无数的财富,这些财富流入英国后,迅速被投入到生产领域,转化为生产资本,成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同时,英国还掠夺印度的原料和劳动力,向印度倾销大量商品,使印度成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这一切都大大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10课“解放者”的风采

议一议提示:拉美的人种构成十分复杂。欧洲来的白人(“半岛人”)和土生白人都是白种人。但是“半岛人,是殖民地社会的真正统治者,他们限制、排斥和歧视土生白人。土生白人不能进入殖民地社会的最上层,所以,土生白人与“半岛人”有着深刻的矛盾。但是,土生白人世代居住于殖民地,掌握了大部分土地和部分矿场,积聚了较大的社会经济力量。土生白人不满意宗主国和“半岛人”的专横统治,要求解除对他们的种种限制,使土生白人获得与“半岛人”实际上的平等权。因此,土生白人后来成为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领导者。

想一想提示:玻利瓦尔的这段话主要体现了他把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高贵品质。自我测评提示:①l831年玻利瓦尔领导委内瑞拉人民举行起义,相继建立了委内瑞拉第二共和国、第三共和国,并被共和国授予“解放者”称号。②他率领军队从委内瑞拉出发,越过安第斯山脉,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北部、厄瓜多尔、秘鲁等地。

第11课开辟新时代的“宣言”

每课一得提示: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提出的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是指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的知识水平极大提高。社会中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参加劳动,按需要分配劳动产品,整个社会公平、公正,是人类最美好、最理想的社会。

自我测评提示:《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主义的诞生,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的前程,它给了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第12课“英特纳雄奈尔”一定要实现

想一想提示:不完全正确。只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归工人合作社管理,没有控制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取消面包工人的夜班,不利于人们的正常生活。规定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普通技术工人的工资,不利于调动公职人员的积极性。

自我测评提示:面对梯也尔和普鲁士军队的反动进攻,巴黎人民同仇敌忾,英勇抵抗。从1871年5月21日—28日,公社战士与敌人展开浴血奋战。5月28日公社仅存的200名战士退到巴黎东郊的拉雪兹神甫公墓,进行最后的斗争,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这就是悲壮的“五月流血周”。

第14课避免革命的改革

想一想提示:这段话说明改革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沙皇的话说明农奴制改革是统治阶段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维护自身的利益而进行的,它实质上是沙皇政府和地主

阶级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敲诈和掠夺。

每课一得提示:彼得一世改革推动了俄国经济发展,使俄国迅速强大起来,并随即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材料阅读提示:农民虽然摆脱丁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但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所居住地区的村社管理,仍然要履行服从地主的义务。这说明改革很不彻底,广大的农民并没有获得基本的民主权利。改革足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

自我测评提示:主要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以拥有自己的财产,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地主不得任意交换或买卖农民;农民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还能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和宅旁园地,但农民只有使用权;农民必须花钱向地主购买土地的使用权;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所住地区的“村社”管理。

历史作用: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也使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的目标具有积极作用。

第15课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

想一想提示:在这句话里,林肯认为让群众了解南北战争联邦政府的正义性和南方黑人奴隶制的不合理性,有助于全国上下一道来克服困难。这说明林肯已经认识到了群众的力量,认为依靠群众可以克服这一切困难。作为一个资产阶级政治家.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材料阅读提示:白人废奴主义者从基督教的仁爱思想和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角度出发,认识到了黑人奴隶制的不合理性。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说,他们要求废除黑人奴隶制主要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身。资本主义制度以雇佣劳动制度为其主要特征,而黑人奴隶制否定了雇佣劳动制,实际上也就否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身。而且资本主义的发展也需要更多的自由劳动力,废除黑人奴隶制可以解放和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另外,白人也认识到与其让黑人奴隶通过暴动的方式自下而上地来解放自己,还不如事先自上而下地来通过废除奴隶制的方式来解放黑人奴隶。基于上述原因,他们要求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比一比提示:相同点: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都有所发展,国内都面临着严重阶级矛盾,都面临着沦为殖民地的危险。不同点: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的水平高于中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日本的封建势力相对薄弱,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和分化日益激烈,而中国守旧势力非常强大。

想一想提示:明治时期的改革派指倒幕派,他们掌握实权,得到人民的拥护,得到部分大名支持,建立倒幕基地,武装推翻幕府。戊戌变法时期的改革派指维新派,他们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维新派仅以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士大夫知识分子为核心。没有基地,也无兵权,财权。

每课一得提示:天皇是日本国家的象征。没有实际政治权力。通过阅读补充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

自我测评提示: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政权;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经济方面。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改革土地制度,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实行地税改革,统一征收地税。

军事方面。实行征兵制,建立“皇军”;建立警察制度,维护国家治安。

文化方面。实行“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第1 7课电气时代的来临

想一想提示:19世纪下半期,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逐渐趋于完善.资本主义的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政治上的稳定带来了经济繁荣.使人们有条件潜心研究科学,发展生产。自然科学的新突破,为资本主义发展所要求的新技术革命准备了条件。

算一算提示:我国人民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即改革开放后开始大规模使用电器的,我国比西方国家在电气化时代方面落后了四五十年。我国电气化工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由于长期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在薪中国成立前的漫长岁月中,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曲折缓慢,电气化的进展大大落后于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电力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从1996年下半年起,全国电力供需基本平衡,结束了持续20多年全国性缺电的局面,基本上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括水平提高对电力的需求。

每课一得在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程中,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都是由科学技术的进步或突破引起的。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更加明显,先后经历了三次重大的历史性突破。

第一次是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开始的科技革命。这次科技革命导致了以蒸汽机和自动纺织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开始了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世界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生产成为世界的生产,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历史成为世界的历史。

第二次是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科技革命。电力的广泛应用,电机的广泛使用以及电讯业的迅速发展,使工业与电气化结合在一起,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第三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开始的新科技革命。原子能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航天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推动社会生产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因此,哪一个国家抓住了科技革命提供的历史机遇,哪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就获得大发展;哪一个国家错过了科技革命提供的发展机遇,哪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就大大落后于时代潮流。所以,科学技术始终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在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信息科技与生命科技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迅速兴起,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这些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

材料阅读提示:对一件具体的客观事物,出于好奇心、求知欲和必要性而开始尝试认识的初级阶级,以直接感性的印象归纳为主,伴随由此得出的推测或假设。比如人类最初对“电”的认识,就是从天空的“闪电”获得,知道它是一种会发光发热、伴随有声响、可以杀人毁树的力量,但是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因此才产生了“雷公、电母”之类的神话或传说。更有甚者还利用“天打雷劈”这种其实并不正确的认识,来威慑、阻吓不道德行为。但是,随着各种自然科学知识的积累和自然科学的深入发展,以及实验手段的不断进步,人们终于知道,“电”是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相互中和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天空中出现的“闪电雷鸣”就是带有不同电荷的云层之间“放电”的结果。后来还发现某些化学反应以及磁场切割异体的运动也会产生电,并且掌握了一定的规律。后来,人们利用这些规律,人工制造出电池或发电机等产品。这就进入了“知其所以然”的理性认识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已经从物质表面现象的认识,进入到内在本质的了解,可以开始主动、有目的地创造、控制并利用这些现象。比如掌握了电磁转换原理,可以既制造出发电机,又制造出电动机。知道了电能生热、热能发光,就发明了电灯。更因为懂得了电可以致人于死的原理,而舍弃“天打雷劈”的荒谬观点,发明了由法律控制、惩罚恶人、伸张正义的“电椅”。最后,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交叉学科的综合归纳,更全面深刻地掌握了有关“电”本身的知识和规律,掌握了许多相关现象之间相互作用、影响的规律。从而获得在更高的抽象层次上运筹帷幄的

能力,可以开始根据需要设计创造各种过去不存在的电路、电器,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这时就进入了“知其所未然”、可以“随心所欲”(不能以世俗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的“任意妄为”来解释)的飞跃阶段。这早已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必然规律和过程。

自我测评提示:19世纪被称为蒸汽对代,20世纪则被称为电气时代。在20世纪,工程技术的划时代成就之一就是电的广泛应用。和世界上所有工业化国家一样,电力的广泛应用也是我国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技术基础。电力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电气化的程度已成为现代化最显著的标志。

电力为我国工农业和其他经济部门的现代化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原动力,它使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过程自动化、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成为可能。电力还为高新技术的发展、信息社会的繁荣、家用电器的广泛使用创造了前提条件。此外,电力为建立现代化管理和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在我国广大农村,电气化对提高土地单产水平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使农民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提高农民的生活和文化水平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中国这样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电力的应用使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成为可能。电力还使许多不适宜直接利用的能源资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得以方便利用.从而为可持续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18课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

每课一得提示:这段材料说明了产业结构的基本构成,帮助学生了解各产业的基本内容,在经济中的主要作用,认识三个产业都是社会生产发展的结果,三个产业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我们身边的第三产业主要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业和仓储业;第二层次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业、地质普查、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业、信息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第四层次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它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方便了消费者,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反过来对第一、二产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还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以说,第三产业的发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材料阅读提示: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科学精神就是不畏艰难、勇于探索。

想一想提示:增强自身实力,在扩展势力的竞争中战胜对手以争夺世界霸权和瓜分世界领土。

议一议提示:为自身利益,列强在国际交往中奉行结盟政策,以战胜对手,争夺世界霸权。材料阅读提示:“永久利益”指英国在世界范围的霸权地位,包括经济霸权、军事霸权和殖民地霸权等。

自我测评1.ACD

2.提示:①“三国同盟”的形成。19世纪末,资本主义列强为争夺世界霸主地位和瓜分殖

民地摩擦不断。随着德国经济、军事力量的不断增强,它首先着手拼凑军事同盟,准备称霸欧洲和世界。德国曾想笼络俄国一起对付法国,但是俄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几次对德国打击法国的企图表示异议,使德、俄关系急剧恶化。1879年,德国和奥匈帝国签订一个主要针对俄国的秘密军事同盟条约。后来,意大利也加人了这一同盟,形成了由德国人控制的“三国同盟”,又称“同盟国”。

②“三国协约”的形成。德国与奥匈帝国结成军事同盟使俄国深感不安,俄国首先谋求与法国改善关系。1892年俄法两国签订秘密军事协定,形成俄法协约,它是三国协约的雏形。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和世界局势发生了变化。德国经济实

力超过了英国,世界各地不断发生的局部战争证明了拥有盟友的极端重要性,因此英国放弃了“光荣孤立”政策。1904年和1907年英国分别与法国、俄国签订军事协约,最终形成了“三国协约”,又称“协约国”。

③两个军事集团的形成造成的后果。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使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第20课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

想一想提示:刺杀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刺杀行动性质上属于恐怖主义行为,不是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正义行为;其后果是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造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得出两点认识:①暗杀等恐怖行为不是反抗民族侵略的正义和正确的行为,在任何时候都坚决反对一切恐怖主义活动;②战争不是不可以避免的,要充分认识到突发事件尤其是个人暗杀等恐怖行为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想一想提示:从中国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以及一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的性质这两个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思考。

议一议提示:从一战爆发的原因人手来讨论这个问题: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具体原因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之问矛盾的进一步发展;直接原因是萨拉热窝事件。也可将之归纳为一战爆发的必然性因素和偶然性因素。关于一战是否可以避免,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旁征博引。但学生必须充分认识到突发事件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材料阅读提示:此说法是对还是错,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观点和各自的理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战争的性质,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考虑。但学生必须充分认识到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战争是人类社会每个公民的职责和义务。战争的发生是整个人类的悲剧,一切非正义的侵略战争都是对人类社会犯下的罪行。

自我测评提示:从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具体原因、直接原因即导火线、开始标志以及各国迅速的参战(战争由局部走向世界范围)这几个方面来谈一战的爆发,其中萨拉热窝事件是重点。关于一战的灾难可以从一战范围和规模、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等方面来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谈,如从生态环境方面,也可鼓励学生课后搜集资料,整理成表。

第22课引领时代的思考

说一说提示: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了每一个时代的统治阶级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占据统治地位。每当一个社会有新的且与统治阶级思想不相符的思想产生后,统治阶级便会对之镇压和扼杀,以维护自己在精神力量上的统治地位。

想一想提示:伏尔泰提出了平等的观点,是进步的。他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它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这个平等观点在打击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每课一得提示:百科全书派传播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和无神论,宣扬理性主义,批判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性,给腐朽的封建意识形态和教会蒙昧主义以致命打击,对于唤醒人们的革命觉悟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材料阅读提示:卢梭认为群众由于知识上的缺陷,无法制定法律和管理国家。所以这些工作要交给以君主为代表的统治阶级去做。所以人民群众和君主应订立一个契约。

自我测评提示: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人平等。

第23课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

材料阅读提示:达尔文所说的“美”是指自然界中现存的生物,经过长时期的环境变迁,经过“物竞天择”和生物进化而生存下来,所表现出来的令人赞赏的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并非单纯指物体的外表的形状、色彩等美丽。

自我测评提示:牛顿主数学、天文学、光学、力学等方面都做出科学的贡献,特别是在力学方面。他在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系统阐述了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牛顿力学,正确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牛顿力学是整个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开创了物理学的一个新时代,牛顿因此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

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的《物种起源》—书,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灭论”。第一次将生物学放在了科学的基础之上。同时为生物学家和其他科学家的科学研究奠定了思想基础。

爱因斯坦的科学贡献可分为分子运动论、量子论和相对论三个方面。但最重要的是“相对论”。爱因斯坦著名的“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场重大革命,相对论揭示了空间一时间的辩证关系,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哲学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是人类文化宝库中极为重要的成果。相对论的提出,使爱因斯坦成为继牛顿之后世界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

第24课文学艺术的大师

议一议提示:贝多芬的思想或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的有很多,如他的对人类博爱的思想境界,他对自由和进步的追求,他的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他与人类命运和社会不公进行抗争的精神等等。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案: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知道“文化大革命”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2.能说出我国参与了“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活动,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了解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知道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上,中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变化,人们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为此,我国正在逐步建立医疗保险制度等社会保障制度,以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维护社会的稳定。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搜集处理有效信息的方法。 2.学会利用多种途径学习历史、展示历史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逐渐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将取得辉煌的成就。邓小平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2.体会、感受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完善,对维护人民的基本利益所起的作用。 3.感受中国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以开放的姿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教学重点 我国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中、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中取得的重大进展;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认识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互相推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在何时?标志是什么?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何时召开?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今天我们互动的话题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讲授新课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及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上取得的成就。教师适时补充、纠正。 主要介绍: 1.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的概念。 2.宪法的修正。 3.制定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及存在的问题。 过渡:同学们详实的介绍,使我们系统的了解了我国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上取得的喜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全册复习提纲

历史九年级上(世界近代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文艺复兴(P2) 1、背景:○1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禁锢了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和科学的发展 ○2 14-17世纪的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家们发掘和继承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表现了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本性。 ○3造纸术、印刷术造纸术的推动。 2、时间:14—17世纪(持续了近300年) 3、爆发地:意大利——扩展到西欧所有国家 4、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本,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5、实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6、代表人物: ○1但丁《神曲》(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同时但丁也是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2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达·芬奇是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基督教《圣经》中的故事,被称为欧洲艺术的拱顶之作。 《蒙娜丽莎》摆脱了宗教题材的束缚,体现了人性美。 ○3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其中《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称为“四大悲剧”。 7、意义:①打破中世纪以来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束缚,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2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8、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经济基础) 第2课探险者的梦想——新航路的开辟(P8) 1、时间:15—17世纪 2、过程: 3、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发展激起了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 4、条件:○1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对地球的了解;(主观条件) ○2中国和阿拉伯的罗盘针、航海知识与地理知识在欧洲的传播(客观条件)。 5、影响:积极○1新航路的开辟,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 ○2打破了相互隔绝的局面,促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促使世界市场的形成。 ○3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使欧洲资本主义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地。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目录打印版 A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目录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第4课破解彩陶之谜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第12课了解身边的“历史”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8课昌盛的文化 第19课寻访“丝绸之路”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 第23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第25课成语历史故事竞赛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远古至589年) 中国历代王朝表(夏至隋)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第5课“和同为一家” 第6课开放与交流 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第8课璀璨的文学艺术第9课“贵姓何来”中华诸 姓的来历 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 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 立 第11课宋金南北对峙 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 移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 活 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 民族国家基业 第15课推动社会进步的科 技成就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 第17课探究《清明上河图》 展现的社会风貌 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 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 治 第19课明清抗击外国侵略 的英勇斗争 第20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和发展 第21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 民族的象征 第22课科学技术与世俗文 学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 关锁国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 危机 第25课设计奥运圣火传递 路线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581-1840) 中国历代王朝表(隋至清)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 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第4课八国联军侵略战争 第5课画地图,讲历史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 步 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第8课辛亥革命 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 教育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2课社会历史小调查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兴起 第13课伟大的开端 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 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 原 第16课图说红军长征 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 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 危险的时候” 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第19课把我们的血肉筑成 新的长城 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1课历史的回响---“抗 日救亡歌曲联唱”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 胜利 第22课全面内战的爆发 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第25课编辑历史小报--- “我们眼中的解放战争”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1840-1949)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 路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5课“万方乐奏有于阗---” 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演讲 擂台赛 第二单元建设社会主义道 路的探索 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第7课“文化大革命”十年 内战 第8课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第10课“走近创业年代的 英雄”讨论会 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教文 体事业 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 潮 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 化 第15课展示五彩缤纷的社 会生活 第四单元人类祖先的基业 —古代世界 第16课当人类还是野蛮人 的时候 第17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 光 第18课蓝色的地中海文明 第19课“日出之国”与“新 月之乡” 第20课西欧的基督教文化 第21课古老帝国的悲剧 第22课人类三大人种的基 本特征 第五单元古代文明的冲撞 与文化成就 第23课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第24课昔日的辉煌 第25课世界古代科学魅力 的报告会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1949-2000) 世界上古中古史大事年表 (约500万年前至15世纪)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跨入近代社会的 门槛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第2课探险者的梦想 第3课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 革命 第4课为民族独立而战 第5课为争取“民主”“共 和”而战 第6课拿破仑的文韬武略 第7课与哥伦布同舟远航 第二单元近代社会的确立 与动荡 第8课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 革命 第9课古老印度的抗争 第10课“解放者”的风采 第11课开辟新时代的“宣 言” 第12课“英特纳雄奈尔” 一定要实现 第13课工业革命带给人类 的“礼物” 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 与终结 第14课避免革命的改革 第15课决定美利坚命运的 内战 第16课武士领导的社会变 革 第17课电气时代的来临 第18课叩响现代文明的大 门 第19课缔约结盟的狂潮 第20课第一次燃遍全球的 战火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五十二篇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北师大版习题精 选第五十二篇 第1题【单选题】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 A、 B、 C、 D、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割据一方的军阀互相混战,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重大关系的著名战役是( ) A、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图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朝代是( )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 A、商朝、秦朝、三国 B、隋朝、唐朝、元朝 C、商朝、唐朝、明朝 D、秦朝、唐朝、十六国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三国志》中说:诸葛亮在临死前,吩咐在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需要其他陪葬物。这表明诸葛亮( ) A、赏罚分明,突出法制 B、为国捐躯,忠心耿耿 C、生活腐化,挥霍一空 D、为官清廉,严于律己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 A、曹操劫汉献帝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官渡之战结束后 C、赤壁之战曹操战败 D、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夷洲,加强了内地与这个地区的联系。“夷洲”指的是今天的( ) A、黄岩岛 B、钓鱼岛 C、台湾岛 D、海南岛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某同学在预习《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这一单元时,做了几张卡片方便记忆。其中一张与史实不符,这张卡片是( ) A、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北师大版习题精选一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北师大版习题精选 一 第1题【单选题】 分析图表与下列哪个事例无关( ) A、隋朝的繁荣 B、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C、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D、唐玄宗时,进入鼎盛时期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我国封建社会多次出现盛世局面,下列盛世局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文景之治②贞观之治③贞观遗风④开元盛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②④①③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饮茶习俗风靡全国的时期是( ) A、汉代 B、隋朝 C、唐朝 D、清朝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时出现的②统治者都注重选拔人才 ③都在思想文化方面实行高压政策④都注重发展经济生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开元通宝”开始铸造时的最高统治者是( ) A、唐高祖 B、唐玄宗 C、隋文帝 D、元世祖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唐朝诗人孟郊的著名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里的“线”绝不可能是( ) ①麻线②丝线③棉线④尼龙线 A、①② B、③④ C、④① D、②③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穿越时空隧道,今天北京的一个商人到唐朝的都城经商,不可能经历到的事情是( ) A、乘船经过永济渠 B、买曲辕犁 C、看颜真卿的书法 D、欣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假如我们能穿越时空来到唐朝,不可能看到的画面是( ) A、A B、B C、C D、D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九年级上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世界近代史复习提纲) (范围: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14—17世纪)到一战(1917年)) 第一单元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文艺复兴(P2) 1、背景:○1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禁锢了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和科学的发展 ○2 14-17世纪的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家们发掘和继承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表现了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本性。 ○3造纸术、印刷术造纸术的推动。 2、时间:14—17世纪(持续了近300年) 3、爆发地:意大利——扩展到西欧所有国家 4、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本,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5、实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6、代表人物: ○1但丁《神曲》(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同时但丁也是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2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达·芬奇是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基督教《圣经》中的故事,被称为欧洲艺术的拱顶之作。 《蒙娜丽莎》摆脱了宗教题材的束缚,体现了人性美。 ○3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其中《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称为“四大悲剧”。 7、意义:①打破中世纪以来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束缚,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2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8、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经济基础) 第2课探险者的梦想——新航路的开辟(P8) 1、时间:15—17世纪 2、过程: 3、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发展激起了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 4、条件:○1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对地球的了解;(主观条件) ○2中国和阿拉伯的罗盘针、航海知识与地理知识在欧洲的传播(客观条件)。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整理(全部)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1课远古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前,发现地点是云南元谋。 2、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但能直立行走,上肢基本具备了现代人的特点,手发展较快,下肢发展较慢,脑也在缓慢的进化,这些说明,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工具上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3、山顶洞人:距今约1.8万年,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使用人工取火;用骨针_缝制衣服。 4、火的使用的作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5、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是群居。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第2课氏族聚落 1、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6000 多年,位于黄河流域,遗址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已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住半地穴式房子;半坡居民已经开始种植粟,人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是彩陶,能够饲养猪、狗等家畜。 2、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7000年,位于长江流域,遗址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已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河姆渡居民已经开始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子,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人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是黑陶。 3、大汶口:距今约四五千年,遗址位于山东大汶口,随着生产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成员之间产生了贫富分化。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最早会挖掘水井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居民。 第3课传说时代 1、在古史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2、相传炎帝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尽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他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3、相传黄帝造出宫室、车船3、兵器、衣裳。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4、华夏族的形成:(1)炎帝和黄帝曾经联合打败了以蚩尤为首的部落。(2)炎帝和黄帝为争夺中原地区,又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炎帝战败。(3)炎帝、黄帝部族走向联合,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5、原始社会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之为禅让。禅让制度下产生的著名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 6、禹是传说时的治水英雄,被称为大禹。他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办法,把洪水引入大海。禹是禅让制度下产生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册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作用 【能力目标】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情感与价值观】认识文化的变革的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教法 通过体会课文在恩格斯对但丁的评价,了解《神曲》的基本内容及历史作用.通过查阅有关达?芬奇的主要生平,历史活动,历史影响等资料,了解他的主要成就. 重点难点 从对但丁的《神曲》,达?芬奇的艺术成就和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的了解来体会文艺复兴的实质,这是本课的难点。重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文化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式、启发式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4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股资产阶级新潮流在意大利兴起.这种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在历史上称为文艺复兴. 2、讲授新课 一、文艺复兴运动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后,提问:文艺复兴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谁能讲述一下它的内容,实质及其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文艺复兴的背景:(1)罗马教皇和天主教教会在欧洲的封建统治,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性,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因此许多追求思想解放和个人精神的自由的人,向人性的扼杀者宣战.(2)14世纪起,欧洲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变革以及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和社会基础.(3)许多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着迷的文人学士的努力,使多数古希腊罗马经典著作的文化光辉重新为人们理解和认识,极大地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4)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还与欧洲科学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息息相关.(5)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的传播和蓬勃发展与印刷术的推广和书籍的普及相关. 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一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的内容:新兴的资产阶级提出以人为中心,反对教会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这种思潮被称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 文艺复兴的作用:文艺复兴作为欧洲文明史上政治,经济,自然科学,思想领域,文学艺术等几乎所有领域都引起变革的运动,其影响是巨大的,它是人们主体意识觉醒和高扬的时代,是人性从中世纪神学摧残下复苏和回归的新时代. 二、《神曲》中的人性 向学生介绍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但丁及他的作品.

总结北师大版初中历史pdf

文件编号: 43-31-C9-80-5F 整理人 尼克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4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4) 郝瑞庭(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3—16课) 单元主线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开端到发展兴盛起来,有着一个艰难的过程,其中既有革命高潮的涌动,如第一次人民大革命、北伐战争等,也有失败的痛苦和艰辛,如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等。从时间断限上,它又包含了中国革命史上两次重要的转折——从大革命失败到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这一学习单元力图反映的就是中国革命这一艰难历程。 第13课伟大的开端 内容标准: (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中要注意尽量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从五四运动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的问题。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为一个历史概念,许多学生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历史史实来理解这一概念,而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死记硬背几条结论。 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 内容标准: (1)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2)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每课一得:三大政策,反衬国民革命的起因与发展。 材料阅读:孙中山遗嘱。 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内容标准: (1)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2)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中国革命道路初创的历程(每课一得配合之); 红军长征——历程的艰难曲折。 第16课图说红军长征 ——学习与探究之三 活动目标、准备、建议、说明 知识目标:红军长征史实的了解。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十篇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十篇 第1题【单选题】 《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唐僧的原形是( ) A、鉴真 B、玄奘 C、僧一行 D、怀素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武则天在位时开创了科举的另一种形式,让各州每年送武艺好的人进行骑射等考试,其中唐朝大将郭子仪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该种形式是( ) A、进士科 B、武举 C、明经科 D、常科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如果我们想要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状况,可以阅读( ) A、《马克·波罗行纪》 B、《大唐西域记》

C、《西游记》 D、《史记》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 ) A、鉴真 B、玄奘 C、郑和 D、张骞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殿试开始时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隋炀帝 D、武则天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历史学家范文澜说:“隋文帝主要的功绩,在于统一全国后,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使连续三百年的战事得以停止,全国安宁,南北民众获得休息,社会呈现空前的繁荣。”以下历史活动与隋文帝无关的是( ) A、建立隋朝 B、筑长城抵御匈奴进攻 C、灭陈朝统一全国 D、创立科举制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在秦汉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300多年的政权分立时期,结束这种局面是在哪个朝代建立之后( ) A、东晋 B、西晋 C、陈朝 D、隋朝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隋朝在中华帝国的正午时分高调登场,却匆忙谢幕,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一段宛如昙花般脆弱而短暂的璀璨辉煌。它的都城在( ) A、北京 B、长安 C、洛阳 D、建康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事件反映这一主题的是( ) A、鉴真东渡 B、玄奘西行 C、文成公主入藏 D、戚继光抗倭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北师大版、人教版及地图版初中历史教材比较

北师大版、人教版及地图版初中历史教材比较(二) 中国古代史(历史七年级下册) 资料整理:青绍堂(福州屏东中学) 说明: 1.应广大参加初中历史学科会议与会代表的要求,将青绍堂老师发言内容放在网上与初三老师交流。 2。本份材料仅代表整理者的个人意见,只供交流。 3.本份材料是依据2006年考试说明要求制作的,因供2007届考生使用的考试说明尚未出台,在新考试说明出台后,应依据新的考试说明进行完善。 4.本份材料不完善之处,请大家自行补充调整。 5.除关注三套版本共同点外,还应关注自己使用的教材版本对考试大纲规定考点的表述。 [黑色字体为三套版本教材表述相同(相近)之处,红色字体为北师大版的表述,蓝色字体为人教版的表述,绿色为地图出版社的表述] 一、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内容标准】 (1)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3)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4)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5)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考试说明】 A.识记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了解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 B.理解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C.运用评价唐太宗。 1、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共同点)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吸取隋亡的教训;善用贤能,虚心纳谏(魏征);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史称“贞观之治”。“唐太宗画像”。 (北P10)赋役制度;“三省六部”制;《唐律疏仪》。 (人P8)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地P8-9)国家要长治久安,帝王必须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认识到,皇帝与百姓是舟与水的关系,皇帝好比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2、武则天 (共同点)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注重选拔贤才。“武则天画像”。 (北P14)统治时期,不拘一格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断续发。当时,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有“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人P9)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地P10)统治期间,户口增加,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历史上说她的统治大有“贞观遗风”。 3、“开元盛世” (共同点)唐玄宗励精图治,任用贤能,整顿吏治,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开元盛世”。 (北P15)唐玄宗是很有才能的政治家,他即位后,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人P12)唐玄宗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图治”。尤其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P15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地P13)唐玄宗登基后,经过君臣努力,政局才逐渐稳定下来。他励精图治,先后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宋憬等为宰相,裁汰冗员,强调以才以功授官,注意考核地方官,尤其基层县令的政绩。反对奢侈浪费,提倡勤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世界近代史)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世界近代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迈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文艺复兴(P2) 1、背景:○1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禁锢了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和科学的发展 ○2 14-17世纪的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家们发掘和继承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表现了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本性。 ○3造纸术、印刷术造纸术的推动。 2、时间:14—17世纪(持续了近300年) 3、爆发地:意大利——扩展到西欧所有国家 4、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本,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5、实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6、代表人物: ○1但丁《神曲》(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同时但丁也是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2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达·芬奇是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基督教《圣经》中的故事,被称为欧洲艺术的拱顶之作。 《蒙娜丽莎》摆脱了宗教题材的束缚,体现了人性美。 ○3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其中《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称为“四大悲剧”。 7、意义:①打破中世纪以来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束缚,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2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8、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经济基础) 第2课探险者的梦想——新航路的开辟(P8) 1、时间:15—17世纪 2、过程: 3、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发展激起了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 4、条件:○1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对地球的了解;(主观条件) ○2中国和阿拉伯的罗盘针、航海知识与地理知识在欧洲的传播(客观条件)。 5、影响:积极○1新航路的开辟,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 ○2打破了相互隔绝的局面,促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促使世界市场的形成。 ○3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使欧洲资本主义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地。 消极:新航路的开辟,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从此开始。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殖民灾祸 6、比较▲比较哥伦布等人的航海与中国郑和的远航有什么不同? 时间:明朝郑和下西洋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世纪 影响:郑和下西洋是与各国友好交往;新航路的开辟客观上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但也伴随着血腥的殖民扩张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全册教案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教学设计) 设计者:zhj 备课时间:2014年5月20日 教材内容:本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课)共有4个子目,分别是“文艺复兴运动”、“《神曲》中的人性”、“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和“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第一子目从整体上讲述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背景、内容、实质和影响。第二、三、四子目通过诗歌、绘画、戏曲三个方面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成就,突出了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 一、课标要求 1、知道《神曲》,复述达·芬奇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2、说出《最后的晚餐》的作者和艺术风格。 3、知道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 二、教学目标 知道但丁和《神曲》。说出达芬奇的主要成就。说出《最后的晚餐》的作者和艺术风格。知道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通过对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作品的朗诵与分析,理解其中蕴涵的人文主义思想,认识文艺复兴是欧洲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感受文化巨人对封建教廷的抨击与控诉、对人性的渴望与追求,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人生观,认识文化变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根据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教材、学生等因素的分析,本课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确定本课教师的活动以启发、引导为主,多媒体课件演示为辅,通过看图说话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探究,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课堂展示 [导入新课] 名言赏析: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教师引入:改革开放以来,对个性的追求成为一股潮流。近30年来,很多大中小学生在他们的毕业留言册上都写过这句话,或者在憧憬未来时表达过这样的思想。同学们,在你们的留言册上有过这句话吗?你们谁能说出这句名言的作者和他揭示的主题思想吗?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作新课导语:社会越是发展,对个性的追求就越为社会所尊重。作为新新人类的“90后”,同学们是追求个性化的主力军。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段人类历史上最早追求个性解放、尊重人权的思想解放潮流——文艺复兴运动。 [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盘点,初步构建知识结构: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 历史试题(共60分) 四、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第19-28题,每小题1分;第29-35 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右下文物反映了当时 A.农业初兴 B.聚族而居 C.采集狩猎 D.贫富分化 2.下左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在()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3.上右图反映的历史现象,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得益于() A.优越的自然条件 B.人口的大量迁移 C.统治者的措施 D.稳定的社会环境 4.唐诗往往折射了时代特征。下列诗句直接反映唐玄宗时社会经济盛况的是()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D.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5.《海国图志》中使用“新闻纸、铁路”等新名词,反映了魏源 A.关注西方新知识和新技术 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C.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D.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6.有人认为,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应该愧对先祖,因为在他手上曾丢失了土地,这里的“土地”是指 A.钓鱼岛 B.香港岛 C.台湾岛 D.辽东半岛 7.当今出版《新华字典》等工具书的商务印书馆创办于19世纪() A.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D.90年代 8.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诗句,涉及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9.下列是某同学自主学习时收集的图片。从中可见他学习的主题是 周恩来与万隆会议毛泽东会见尼克松乔冠华开怀大笑 A.国防现代化 B.新中国外交 C.祖国统一大业 D.两岸交流 10.伯里克利时期,民主政治达到顶峰。这一现象出现在() A.古埃及 B.古斯巴达 C.古雅典 D.古罗马 11.下列古代史实或措施,能直接促进中外交流的有() ①张骞出使西域②创立行省制度③郑和七下西洋④设立驻藏大臣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2.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新”开始于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13.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5%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导致这些数据的直接原因是() A.新中国建立 B.召开一届人大 C.实施三大改造 D.掀起大跃进运动 14.下列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依次为() ①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②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 ③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 ④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③②①D.③①④② 15.1972年,尼克松下飞机后主动与周恩来总理握手,并动情地说"当我们握手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他说的"另一个时代"是指() A.世界进入信息时代 B.中日正式建交 C.中国加入APEC D.中美关系正常化 16.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时"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要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 A.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B.否定了天主教会权威 C.冲破了封建等级观念 D.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17.普通老百姓从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口袋里的欧洲”中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分析 一、世界近代史的学习目标 1.依据时间顺序和类别,较好地把握世界近代史中的基本知识,注重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 2.在过程与方法上,要求学生在学习世界近代史时遵循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循序渐进的原则,即从了解世界近代史中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入手,对世界近代史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体验,然后再去认识和分析历史现象、理解历史概念和历史问题。二是探究式学习的原则。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通过世界近代史的学习,要着重培养和树立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识和观念:一是要树立旗帜鲜明的历史是非观念。二是要树立历史进步意识。三是要培养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四是要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五是要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一、本册教材概况 九年级上册的内容是世界近代史,共分4个单元,25课,其中包括4节活动课。第一单元是“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该单元共有7课,主要包括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拿破仑帝国等主要内容;第二单元是“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该单元共有6课,主要包括第一次工业革命、民族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等主要内容;第三单元是“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该单元共有8课,主要包括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战前的国际关系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等主要内容;第四单元是“构建文化的圣殿”,该单元共有4课,主要包括近代的思想理论、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等主要内容。

第一单元跨入了近代社会的门槛 一、课标要求 (1)知道《神曲》,复述达·芬奇、哥伦布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2)简述《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3)讲述华盛顿、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该学习主题的主要内容包括从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到英、美、法等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过程,但在知识点的分布上只选择了但丁的作品──《神曲》和地理探险家哥伦布发现新航路的主要活动,《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三部法律文献,华盛顿和拿破仑两位资产阶级政治家作为认识欧美主要国家从封建社会形态和殖民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转变这一重大历史过程的切入点。 二、单元主线 通过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使欧洲“跨入了近代社会的门槛”。 第一单元的核心是“过渡”,即从传统的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这一时期也是社会的转型时期,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思想文化的确立看做是一种社会形态完成转型的三大支柱性标志。当然,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只看到了欧洲在思想文化(人文主义)、政治制度(代议制度)和市场空间(新航路的开辟)三个领域取得了初步成功,因此我们把它称之为“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上述问题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向学生全部说明,但在教学中应当渗透这样一种观点。 三、单元内容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第2课探险者的梦想 第3课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第4课为民族独立而战 第5课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第6课拿破仑的文韬武略 第7课与哥伦布同舟远航 四、单元重点 1.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2.《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是l7至18世纪三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献和理论旗帜,正确理解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对世界的影响,3. 华盛顿和拿破仑是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涌现出来的政治家。 五、单元难点 1.关于世界近代史分期问题。 2.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 3.资本主义在制度与封建社会相比其先进性的表现。 4.世界近代史上的人物评价问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整理

目录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2)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2) 第2课原始农业与农耕聚落 (2) 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3)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4) 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4) 第5课早期国家与社会 (5) 第6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6) 第7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6) 第8课早期中华文化 (7) 第9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8) 第三单元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9) 第10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9) 第11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10) 第12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11) 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12) 第14课东汉的建立与衰亡 (13) 第15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13) 第16课兼容进取的秦汉文化 (14)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15) 第17课从三国鼎立到南北朝对峙 (15) 第18课东亚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16) 第19课北方的民族汇聚 (17) 第20课异彩纷呈的科学文化 (17)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一、元谋人(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1.距今年代:约170万年 2.发现地点:云南元谋县发现时间:1965年 3.发现状况:牙齿化石、石器、炭屑、动物烧骨 4.特点:会使用石制工具和天然火 二、北京人 1.距今年代:约71万~23万年 2.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岩洞中 3.发现时间:20世纪20年代后期 4.发现状况:200多块属于40多个北京人个体的骨化石,10多万件石器和石片,大量灰烬和100多种动物的骨化石。 5.特点:会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已经能直立行走,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三、山顶洞人 1.距今年代:约3万年 2.发现地点:北京房山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中 3.发现状况:鱼骨和海蚶壳,骨针和石珠、石坠 4.特点:①体质、面貌和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区别,迈入了人类进化的一个新阶段。②除了采集和狩猎之外,还会捕捉水 生动物。③已经能够人工取火,用骨针缝制衣服,并懂得磨擦能使器物表面光滑。 课外扩展 1.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是由某种古猿进化而来的。我国是世界上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 2.在没有文字记录的情况下,化石就是我们了解和研究远古人类的钥匙。 3.北京人的变化说明,在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原始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区。 5.火的使用对原始人类的生存和进化的作用:①照明②御寒③熟食④驱兽⑤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 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第2课原始农业与农耕聚落 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聚落:①黄河流域----半坡聚落②长江流域----河姆渡聚落 使用磨制石器,以出现农业、制造陶器、饲养家畜、修建村落为特征的时代,称作新石器时代。 一、半坡聚落(黄河流域) 1.距今年代:约6000 多年 2.发现地点:陕西省西安半坡村 3.生产特征: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②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种植粟)③会建造房屋(半地穴式)④过着定居生活⑤ 使用彩陶器皿 二、河姆渡聚落(长江流域) 1.距今年代:约7000多年 2.发现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3.特点:①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②会挖掘水井③会建造房屋(干栏式)④会烧制黑陶 4.地理位置:河湖密布,潮湿炎热的江南地区。 三、大坟口的原始居民(黄河流域下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