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光的反射和折射

七年级科学光的反射和折射
七年级科学光的反射和折射

七年级科学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反射和折射

教学目标

1、理解从实验推得光的反射定律的过程。

2、能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完成有关光路图。

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4、理解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理解虚像的意义,会用规律找出虚像。

重点难点

作光路图

课前准备

以激光光学实验仪为中心的实验

【引入】潜水艇潜望镜的原理,叫学生说出光是如何进入人的眼睛的。

一、光路图

1、光是客观存在的,而光线是指光通过的路线。

2、光的反射定律

P26(1)三线位置(2)两角关系

作光路图要注意的几点:

(1)实线、虚线要分清

(2)箭头要画准

(3)光路要完整

3、光路的可逆性

通过原来光路图改变光线方向(出射角和入射角的符号也发生变化),光路图还是成立说明。

如:当你从平面镜例看见别人的眼睛的同时,别人

也可以从平面镜例看见那的眼睛。

4、P27【讨论】镜面反射漫反射

镜面反射:若入射光线是平行线,则反射光线也是

平行线。

如:光滑的镜子,永久乐的黑板,瓶花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

漫反射:即入射光线是平行光线而反射光则设想各

个方向,不再是平行线如:电影银幕要用粗糙的白不做,能从个角度看清出题

漫反射也是遵从反射定律,由于繁盛漫反射的物体

反射面不是光滑的镜面,所以,反射方向也是杂乱无章的。人们能看到发光的物体就是由于慢反射的缘故。如

果物体是镜面反射(绝对光滑平面)那么我们讲看不到镜面本身,看到的是它反射来的来自其他物体的想。

5、平面镜和球面镜

观察生活,得出平面镜成像规律

用作图发表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练习:

凸面镜:对光器发散作用

如:汽车的后视镜,扩大事业

凹面镜:对光器汇聚作用

如:手电筒,太阳照,探照灯。

三、光的折射

1、【实验】把一双筷子放入空杯子,我们看到筷子是直的。然后往杯子里面加水,发现筷子慢慢的从水和

空气的分界面开始发生了弯曲。

问:放入其他的物体是不是还是一样?——光的折

射现象。

问:前面我们学到过,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里是直

线传播的,那现在进入另一种介质,光不是直线传播了,那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

2、光的折射规律

让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分析光的折射现象。

课件演示,学生小结光的折射定律

(1)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的表面时,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问:为什么不是大于?从看到筷子变高用作图法来

说明。

那同一条光线,分别射入水和玻璃中,他们的折射角一样吗?

(4)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5)光垂直射到玻璃或水的表面时,在玻璃或水中的传播方向不变。

【思考】P29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路的可逆性。

一起朗读光的折射定律。

3、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1)杯中的筷子

(2)先从空气射入玻璃,再从玻璃射出空气,会怎么样?

(3)鱼从水中看楼房,高了还是矮了?

(4)海市蜃楼的形成。

【课堂练习】

4、光污染,城市另一杀手

2019年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4.1太阳和月球科学试卷(I)卷

2019年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4.1太阳和月球科学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与太阳或月球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太阳黑子的周期为11年 B.我们肉眼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日冕层 C.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耀斑 D.月球跟地球一样具有大气层 2 . 现在发现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只有地球,而地球上生命活动的能量来自() A.太阳B.行星 C.卫星D.彗星 3 . 在月球表面,物体会变得很轻,这是由于 A.月球的质量小,体积小B.月球上没有大气 C.月球距离太阳近D.月球表面不断受到陨石撞击 4 . 下列现象可能是由太阳活动强烈而引起的有() ①地球上的短波通讯受到干扰 ②发生日食现象 ③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④地球的某些地方洪涝灾害增多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5 . 自1969年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以来,人类逐步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假如你是宇航员,在月球上你的真实感受应该是() A.这里是无声的世界,只有航天飞机的降落声打破了月球的寂静 B.有隔热保温的宇航服,月面昼夜温差大,但不会影响我们的活动 C.穿着笨重的宇航服,手拿探测器,我们在月面上举步维艰 D.月面上没有风,空气沙尘含量很少 6 . 太阳风暴指的是太阳黑子活动高峰期的剧烈爆发活动,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下列关于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里到外可以将太阳大气层分为日冕层、色球层和光球层 B.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层,通常每隔11年就会进入一个太阳风暴的活跃期 C.太阳活动只对地球上的通信有影响 D.太阳活动强时,会导致大面积停电、在赤道附近出现极光现象 7 . 下列有关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的表面活动都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到 B.太阳黑子是指太阳温度较高的地方,它的多少衡量着太阳活动的强弱 C.剧烈的太阳活动会影响到人类的日常生产和生活 D.太阳活动还会诱发地震、火山等发生 8 . 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抬头能见到一轮红日,但是它周围的景象应该是()

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卷(带答案)

A B C D 图1 七年级科学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耐心选一选(每小题2分,共30分) 1、以下实验器材中,用来加热的 是( ) 2、下列物体中,质量最接近50克的物体是( ) A 、一瓶牛奶 B 、一只鸡蛋 C 、一枚硬币 D 、一块橡皮 3、主要食用部分是叶的蔬菜有( ) A 、萝卜 B 、大白菜 C 、冬笋 D 、番茄 4、下列动物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 A 、蚊子 B 、金鱼 C 、蝴蝶 D 、对虾 5、如图1是显微镜观察某生物装片时的视野,若使视野甲转变成乙,则移动装片时,应向哪个方向移动装片才能达到这个要求( ) A 、右上方 B 、左上方 C 、左下方 D 、右下方 6、人体内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 A 、胃 B 、小肠 C 、口腔 D 、大肠 7、植物界种类最多的植物是( ) A 、被子植物 B 、裸子植物 C 、蕨类植物 D 、苔藓植物 8、太阳大气由外到内的正确排序是( ) A 、光球 、色球、日冕 B 、日珥、日冕、光球 C 、太阳黑子、日冕、色球 D 、日冕、色球、光球 9、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星球是( ) A .木星 B .地球 C .太阳 D .月亮 10、“光年”这一单位表示的是( ) A .时间长短 B .天体间的距离 C .光的速度 D .距离乘速度 11、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是( ) A 、赤道 B 、本初子午线 C 、西经200经线 D 、东经1600经线 12、关于日食、月食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时,必发生日食现象; B 、当月相为满月时,可能会发生月食现象 C 、日食是指太阳表面全部被遮掩的现象 D 、日食和月食可能会在同一时间发生 得分 阅卷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海陆的变迁》教案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一、学习和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和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了解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2、技能掌握与指导:运用地图说明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和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教材的组图和资料补充,从中领悟到科学的探 究思路和方法。 4、情意修炼与开导:通过课堂活动,用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 5、观念确认与引导:通过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得到一次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二、障碍与生成关注 学生对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对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的理解不深,感性认识不多,教者应通过引导或多媒体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三、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海陆变迁的资料。 (一)、创设场景引出问题 用南通由海成陆的实例引出问题。 (从当地由海成陆的实例引出问题,不仅使学生感到好奇,也为今后学习平原的形成和乡土地理埋下伏笔。学生通过思考产生疑问,进而引出“沧海桑田”海陆变迁的话题。这就形成了教学的问题场。) (二)、阅读教材自主学习 1、“沧海桑田”原为什么意思? 原意为海陆的变更,后人用此成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2、学生活动1:看教材图2.10——图2.12 分别反映了哪些地理现象? 从阅读材料和图2.18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对学生的科学史和科学观教育及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应在教学中给予充重视。 (图表及文字材料是教学资源,也是教学媒体。利用好这些资源进行教学活动,这是教学情景场的主要表现形式。) (三)、合作学习加深理解 地球上的海陆轮廓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活动2:参考教材和课外知识分小组讨论,找出(1)科学依据(2)科学理论,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了解海陆变迁的发现过程,从中领悟到科学的探究思路和方法。认识科学成果的形成是科学家们不断进行科学探究的结果,形成教学问题场与教学情景场的叠加)

科学七年级期末测试卷题及答案

科学七年级期末测试卷题及答案 (时间:120 分钟 总分:150 分)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60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同学们参加了初中毕业体育测试,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 ) A .立定跳远成绩为 6 米 C .实心球的质量是 10 千克 B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 39 ℃ D .掷实心球成绩为 6.5 米 2.(嘉兴中考)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 A .称取一定量食盐 B .测量液体温度 C .往试管内加粉末药品 D .盖上盖玻片 3.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

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人体内的每一个细胞均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B.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与细胞有关 C.细胞核能保护和支持细胞 D.草履虫是单细胞原核生物,一个细胞能够完成其所有生命活动 4.在冰箱里冷冻的肉融化后会流出一些液体,造成细胞内营养物质的流失,请根据你所学过的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知识判断是细胞的哪一结构受到伤害造成的() A.细胞壁B.细 胞膜 C.细 胞质 D.细胞核 5.(烟台中考)下列水生动物与其他三种不属于一类的是() 6.下列关于种子植物的说法, 错误的是() A.所有的绿 色开花植物都是种子植物

B.无籽西瓜和无核蜜橘不是种子植物

C.无花果在结出果实时,看不到花,但它也是种子植物 D.我们在吃香蕉时,吃不到种子,但它也是种子植物 7.下列关于右图中A、B 两点所在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A、B两点所在经线始终平行 B.A、B 两点所在纬线长度相等 C.A 点所在纬线比B点所在纬线短 D.A 点所在经线比B点所在经线长 8.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他认为天与地的关系就如同鸡蛋中的蛋清与蛋黄的关系一样,地被包在当中,大地是一个圆球,宇宙以地球为中心。下列对于张衡这一理论的说法,你认为最确切的是() A.这一理论完全错误,应彻底否定 B.这一理论基本符合现代科学的观点

科学:1.3《最近的恒星—太阳》教案(2)(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

最近的恒星-----太阳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要了解以下问题 1、太阳有多大?离地球多远?太阳为什么会给我们送来光明和温暖呢? 2、它的表面结构怎样?它的表面如何活动? 3、要是失去了太阳,我们的世界将会怎样呢? 4、太阳是不是宇宙的中心? 一、听音乐,欣赏太阳! 二、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是一个燃烧着的庞大球(填“气体”或“固体”或“液体”),每秒放出焦耳能量,这种能量叫,但到达地球的只有(填“一小部分”或“大部分”或“一半”),给我们送来光明和温暖 2、自编后羿射日的故事。 3、太阳的质量是地球的倍,它的半径将近 Km,体积是地球的倍。 事实上,太阳系99.8%的质量都集中在太阳上 4、日地之间相距约 Km ,算一算太阳光到达地球需秒钟?(光在宇宙中每秒可以

走3×105Km)。若乘坐350 Km/h的宇宙飞船日夜不停的向太阳飞去,至少需年才能到达。 5、想一想:太阳能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三、太阳活动的方式 1、太阳表面结构从内到外依此为、色球层、日冕层。我们平时看到的就是 ,其温度约为℃。另外两层在日食时可以看到。 2、太阳表面活动方式 (1)日珥:发生在层 (2)太阳黑子:发生在层,黑子的多少,标志太阳活动的强弱 3、听有关太阳黑子的录像,回答下列问题。 (1)用可以清楚的看到太阳黑子。 (2)黑子数出现最多的年份称为黑子(或峰年)。 (3)太阳黑子周期平均为年 四、想一想:太阳在恒星世界里,不论亮度、大小都是那么的普通,但是,由于它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因此,对于地球和人类而言,太阳的重要性是其他恒星无法比拟的,想一想,若没有了太阳,地球将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

装 订 线 内 不 准 答 题 得分 学号 姓名 班级 七 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考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关于四幅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苹果腐烂是物理变化 B.酒精燃烧是化学变化 C.磁铁能吸铁是物理性质 D.铁会生锈是化学性质 2.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细胞群 B.液泡 C.细胞 D.细胞核 3.下列不属于形成泥石流的主要条件是( ) A.山区地形 B.大量松散碎屑物 C.暴雨或持续性降水 D.人类活动频繁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B.向试管倒液体 C.点燃酒精灯 D.用滴管滴加液体 5.下列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少的一组是( ) A.目镜1O×、物镜4× B.目镜1O×、物镜1O× C.目镜16×、物镜10× D.目镜16×、物镜40x 6.每年5月31目是“世界无烟日”,很多公共场所贴了如图的标志。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使得人家都被动吸烟。这是因为( ) A.物质由分子构成 B.分子之间有力的作用 C.分子之间有空隙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7.当你咳嗽到医院看病时,通常医生会给你测量体温和听诊,这样做医生的目的是( ) A.交流 B.获取事实证据 C.制定计划 D.检验与评估 8.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下列对图中描述的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飘渺的雾”是汽化现象 B .“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 C.“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 D.“轻柔的雪”是凝固现象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是由岩石圈和软流层组成的 B.地球内部的软流层位于地幔中 C.地球内部结构中,地壳最厚 D.地球内部结构中,地核厚度最小 10.如图是小敏绘制的某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线是冰的熔化过程 B.图线是蜡的熔化过程 C.这种物质是晶体 D.图线BC 水平线段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不吸热 11.草履虫消化食物的场所是( ) A.细胞膜 B.伸缩泡 C.食物泡 D.口沟 12.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注入一滴墨水,5秒钟后的现象如图所示,该现象说明( ) A.只有热水的分子在运动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C.热水可以放出热量,冷水不能放出热量 D.扩散只能在液体中发生,不能在气体、固体中发生 13.舞台上经常用喷撤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渲染气氛,对“自雾”的形成,小敏 的解释是:(1)干冰吸热升华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以上解释中( ) 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 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 14.火山喷发在给我们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多的资源。下列有关火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火山灰富含矿物质养分能使土地更肥沃,是一种天然的肥料 B.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一般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C.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但是两者的分布不一样 D.火山灰进入平流层会阻挡一些太阳辐射能,进而可能使局部地区气温下降 15.如图表示在37℃条件时,细菌繁殖的情况,其中活细菌数量增加最快的时间段是( ) A.在最初2小时 B.在2~4小时之间 C.在4~6小时之间 D.在6~10小时之间 16.下列不属于单细胞生物特点的是( ) A.个体微小 B.由一个细胞构成 C.生命活动全在一个细胞内进行 D.都对人类有害

七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期终考试试卷

七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期终考试试卷-1 温馨提示:本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问题1-20:每一道题附有4个答案,选择最佳答案,并将答案的编号写入下表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以编钟为主演奏乐曲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发明,远在商周时代就用编钟演奏了,所谓“编钟”是一列大小不同的乐钟,按谱打击就可以演奏。乐钟的大小不同,主要影响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音乐 2.下面有关声和光的现象及对应的连线中,错误的是 A、小孔成像——光的直线传播 B、河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光的折射 C、月球上寂静无声——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光的直线传播 3. 某人从平面镜内看到对面墙上挂钟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右图 所示,则此时的实际时刻是 A、8点20分 B、3点40分 C、2点40分 D、9点50分 4.如图,下列为光线在空气与玻璃的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恰好在屏上能看到烛焰缩小的像,由此可判定凸透镜的焦距 A、小于9厘米 B、大于9厘米 C、等于9厘米 D、大于9厘米而小于18厘米 6.据报道,1999年5月17日下午3时许,一片彩云飞快飘过深圳赛格广场工地上正在建设着的一幢高为291.6米的大楼的上空,突然有人惊呼“楼要倒了”这引起了邻近数千人惊慌失措地狂奔。造成这种判断的失误,是由于观察者选用的参照物是 A、大楼 B、地面 C、彩云 D、观察者自己 科学热身区

最新整理初中科学教案七年级科学光和颜色.docx

最新整理初中科学教案七年级科学光和颜色 1.4光和颜色(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光是复色光 2、了解光的三原色是:红、蓝、绿及三原色的组合后的颜色 3、了解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4、知道看不见的光:紫外光和红外光 5、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 重点难点 1、点:白光是复合光,三标棱镜对白光的折射作用,物体颜色的成因 2、点: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及规律;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和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1、教师准备:幻灯机、蜡烛、电灯、三张玻璃纸(红、绿、蓝)、颜料工具一套、太阳能小电扇、电视摇控器一个。 2、学生准备:三棱镜、平面镜、肥皂泡泡盒,太阳能计算器、光盘、颜料工具一盒、每组同学做一幅太阳镜:红、黄、绿、蓝。 3、课前做好用平面镜分解太阳光的实验。 [准备引入] 打开窗帘让学生判断射入的光是什么颜色的? [课题揭示] 小游戏:让学生玩用肥皂水吹泡泡的游戏。同时观察吹出来的泡泡表示是什么颜色?

展示图片:彩虹图片 演示:让一位学生上台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反射到白墙上,并观察白墙上光的颜色。找一找墙上出现了几种颜色? [新课展开] 一、光的色散 提问:白色的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和肥皂泡后,为什么会出现七色色呢?经过三棱镜后也出现了七种颜色,说明白光是单色光吗?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 讲述: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颜色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是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首先发现的 生活中的哪个现象就是光的色散现象?——彩虹 观察: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电视屏幕上的颜色。能看到几种颜色。 太阳光的组成——太阳光是一种复合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注意与生活中说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不同。 二、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讲述:电视屏幕上只能观察到三种颜色:红、绿、蓝。但是我们却能看到更多的七色。这是怎么回事呢? 动画演示:光的三原色及二色、三色的混合色。 红、蓝——品红色红、绿——黄色绿蓝——青色红、绿、蓝——白色 三、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 光有红、绿、蓝三种色光,颜料盒里也有红、绿、蓝三种颜料,把他们混合会怎样? 小组实验:每个同学作一个混合实验:红、绿—— 红、蓝——绿、蓝——红、绿、蓝——

杭州市2015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科学试卷(答案版)(科学)

杭州市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到商店购买乒乓球时,小欢同学总要将几只乒乓球从选定的位置放手,观察乒乓球反弹的高度,选择反弹较高的乒乓球。小欢的行为类似于科学探究中的 A.发现和提出问题B.建立猜想或假设 C.通过观察、实验获取证据D.交流合作 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药品B.滴入液体药品C.加入固体药品D.量取液体药品 3.小欢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四次数据是5.12厘米,5.13厘米, 5.13厘米,5.22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A.5.15厘米B.5.13厘米C.5.127厘米D.5.12厘米 4.用量筒量取10毫升水时,若仰视读数,则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 A.小于10毫升B.等于10毫升C.大于10毫升D.无法确定 5.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小乐同学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研究蒸发快慢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A.水的表面积B.水的温度 C.水上方空气的流速D.水的质量 6.显微镜下可见游动着的草履虫在遇到棉花纤维阻碍时就会后退,改变方向,再试探前进。此现象说明

A .草履虫有视觉器官,可以发现障碍物 B .草履虫有运动系统,可以自由游动 C .草履虫能适应环境并改变环境 D .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7.如图是两种生物的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是植物细胞、乙是动物细胞 B .标号①所示结构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 C .标号③所示结构是叶绿体 D .标号④所示结构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8.杜鹃是一种只产卵不孵卵的特殊鸟类,杜鹃花(俗名映山红)则是一种绿色开花植物。下列关于杜鹃与杜鹃花结构层次的叙述,错误.. 的是 A .杜鹃和杜鹃花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 B .杜鹃具有保护、营养等组织 C .杜鹃花的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 D .杜鹃花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9.证据是获得结论的最重要的依据,下列不属于... 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是 A .太阳的东升西落 B .远方驶来的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 C .麦哲伦环球航行 D .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10.关于地球的有关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是一个正球体 B .地球内部的软流层位于地幔中 C .地球内部结构中,地幔是最内层 D .岩石圈是由地壳和软流层组成的 11.以下容易爆发泥石流的地区和气候特征,正确的是 ①陡峭的沟谷山区;②平原地区;③地表植被覆盖好的地区;④终年高温少雨;⑤四季分明, 降水均匀;⑥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A .①⑥ B.②④ C.③⑤ D.②⑥ 12.若发生地震,下列避震方法错误.. 的是 A .在家中,选择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不能使用电梯 B .在教室,应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抓紧桌脚;主震过后,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甲 乙

七年级科学光和颜色教案

教师备课记录表

小结:板书:光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正在发光;2、光必须是自身发出的。如太阳是光源,而月亮不是光源;台灯只有在打开时才是光源。以上的月亮、宝石、电影屏幕、镜子类似光源却不能称为光源。我们却能看到它,是因为它能反射光,反射光再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就看到了,并不是他们自身发光。而火柴、电视、火炬、各种霓虹灯,如果没有说明点燃过点亮也不能算作光源。 提问:你可以把它们按一定的共同特征分类吗? 答:光源还可分为天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夜光石)和人造光源(如篝火、点燃的蜡烛、照明灯、激光手电筒、手电筒) 【例1】: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C) A.水母 B.萤火虫 C.月亮 D.发光的霓虹灯 练1、下列物体中一定属于光源的是(D) A.电灯 B.蜡烛 C.钻石 D.太阳 【知识点2】:光的传播 一、光的传播 设问:1、你是怎么区分白天和黑夜的?太阳光从哪儿发出来的?太阳离我们近吗?那么太阳发出的光是怎么传播到地球表面的呢? 2、打开电灯时,整个房间都会亮吗?那么光是怎么从电灯传到各个角落的? 问:同学们看到过光传播的路径吗?那你能否作出一种假设,假设光在空气中是以什么路径传播的?你能否举出生活中你曾经能明显地看到过光的传播路径的例子? (放映机的光束;穿过森林的太阳光束;雾天车灯的光束) 提问:光能在什么物质中传播?(空气、水、玻璃……所有透明物质) 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特点?光总是沿着这样的路线传播吗?有没有条件限制呢? 演示:激光的图片(用激光手电,将光的红点射在墙上。) 活动:1. 将一束激光射到空气中,观察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径。 2. 将一束激光射到水中,观察激光在水中传播的路径。 3. 将一束激光射到玻璃中,观察激光在玻璃中传播的路径。 小结:从这些实验可以得出:板书2、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提问:①那在不同的物质中呢?(在同一种物质中光线是直的,但射到两种物质的界面上时会弯折。)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那光的传播需不需要介质呢?(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8章星空世界2《太阳》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太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可以描述太阳的大小、质量、温度,并与地球比较,知道日地距离。 2.给一张太阳表面图片,能说出各部分结构(光球、色球、日冕)以及它们的位置和次序。 3.熟悉日珥、太阳黑子等太阳活动,了解太阳黑子周期。 4.能具体说出生活中运用太阳能的例子。 5.简述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变革与发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现象,学习理论知识,利用知识解释现象。 2.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索,因为太阳还有很多未解之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关注宇宙并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2.锻炼学生注意观察日常实例,并利用课本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太阳的大小、温度、质量及日地距离等,并与地球作比较;太阳能的概念以及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2.难点:太阳表面结构,光球、色球、日冕,以及它们所在的位置和次序;熟悉日珥、太阳黑子等太阳活动以及了解太阳黑子周期。 教学器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提问:我们知道太阳是恒星,那么恒星有哪些特点呢? 2.学生讨论回答恒星的特点:发光发热,由炽热的气体组成。 3.PPT 展示图片,活泼生动,吸引学生眼球,并将其注意力转入课堂。 二、太阳概述 讲述:刚才我们已经回顾了恒星的特点,据科学研究,太阳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

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普通恒星。 1.日地距离。 讲述:现在我们了解太阳的有关情况(太阳概况):日地平均距离为1.496×108千米。 提问:若光的速度为3×108m/s,大家想下我们照射到的太阳光是什么时候的?假设人的步行速度为5km/h,那么他日夜不停地向太阳走去,要多久才能到达太阳呢? 2.太阳的大小、质量和表面温度。 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是地球的109倍; 太阳的质量是1.989×1030千克>,是地球的33万倍; 太阳表面温度约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达1500万摄氏度。 三、太阳大气的外部结构 1.过渡:地球表面由大气组成,称为地球大气(以后我们会深入学习),类似的,太阳表面也有大气结构,称为太阳大气。 2.提问:大家知道什么是剖面图?我们来看一下PPT展示。 3.讲述:我们把太阳从中间劈开,侧面看过去。由三个部分构成太阳大气。这三部分从内道外分别为光球、色球、日冕。光球厚度约500千米,黄色,温度为6000摄氏度;色球层的厚度大约2000千米,红色;日冕是太阳大气最外面的一层,从色球层的边缘向外延伸出,最远可以达到4~5个太阳半径。日冕的亮度只有光球的百分之一,平时根本看不见。 四、太阳活动及对地球的影响 展示图片:在太阳大气中还会发生有趣的现象,我们称为太阳活动。大家先看一下这张图片,大家看到了什么? 1.太阳黑子 这就是太阳黑子,它发生在光球层,太阳表面的地方温度周围低2000°C左右,从地球上看起来这些地方就比较暗,好像太阳表面上出现了一些小黑点称为太阳黑子。 2.太阳黑子周期 根据长期观察,太阳黑子有时多,有时少。连续两次出现太阳黑子最多的时候为极大值,对应的年份称为峰年,连续两次峰年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1年,我们称之为太阳黑子周期。 3.太阳黑子对地球的影响 (1)干扰地球的地磁场:地球上的指南针失灵;信鸽会迷路;无线电通讯也会受到严重阻碍,会对飞机、轮船和人造卫星的安全航行、还有电视传真等等方面造成很大的威胁。

七年级科学期末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一名初中生的体重约为 A.5牛 B.50牛 C.500牛D.5000牛 2.下列家用电器和通讯设备中,没有利用电磁波工作的是 A.电熨斗 B.移动电话 C.微波炉 D.电视机 3 物质空气氧气铝铁铅 物质的密度/kg·m-1 1.29 1.43 2700 7900 11300 声音传播的速度/m·s-1330 316 5100 500 1300 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措施不肇减弱噪 4.以下是小明同学的一段日记:“五一”假期,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花果山旅游。客车在盘山公路上行驶,只见远处的树木纷纷向我们“跑来”、好象在热烈欢迎我们,雷雨过后,我们下了车,沿着山路,一边爬山一边欣赏路边的景色:晶莹剔透的露珠洒满花草丛中;清脆的鸟鸣声不绝于耳;微风吹过,不仅带来阵阵凉爽,也带来淡淡花香;抬头看到一道美丽的彩虹出现在天空中……我不由感叹:家乡的山真美啊! 对小明同学日记中所描述情景的科学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树木“跑来”是以该同学为参照物; B、客车的运动是曲线运动; C、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 D、闻到花香是香气分子不断刺激鼻腔中的嗅觉感受器,从而在我们的鼻腔内形成了嗅觉。 5.控制噪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之一,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A. 摩托车的排气管上装有消声器B. 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C. 市区禁止机动车鸣号D. 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6.下图是四位同学作的平面镜成像图,图中MN为物体,M′N′为对应的像,其中正 确的是 7.摩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下图解释不正确的是() A.图a是利用鞋底花纹增大与地面间的摩擦,使人能在较滑的地面上行走B.图b是利用筷子与米之间的摩擦把装有米的玻璃杯提起来C.图c是机器上安装的滚动轴承,它可以大大增加摩擦 D.图d是气垫船通过船底向下喷气,在船底和水面之间形成一层空气垫,使航行时阻力大大减小 a b c d 8.下图为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线重叠处a表示…………………………………( ) A.峭壁 B.山顶 C.山脊 D.山谷 表面情况毛巾棉布木板 小车运动的距离/m 0.27 0.42 0.79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word版)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word版)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如图所示,是体能测试中掷出的实心球运动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心球离开手后继续前进,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B.实心球在 b 点时,处于平衡状态 C.从 a 点运动到 b 点的过程中,实心球的惯性大小不变,速度逐渐减小 D.实心球从 b 点运动到 c 点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2 . 2019年6月21日(农历五月十九)为夏至日,这一天能看到的现象是 A.从南极上空看地球顺时针自转B.南极点附近为极昼 C.北半球昼短夜长D.北半球能观察到满月 3 . 2019年4月29日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在中国北京市延庆区举行,展期162天。4月28日(农历三月廿 四)举行了开幕式。关于开幕式当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天杭州地区白天长,夜晚短B.地球正从C向D运动 C.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D.当天的月相接近下弦月 4 . 仔细观察图中的眼镜,可知它() 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B.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C.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5 . 将小麦和大米种在温暖、湿润、水分充足的土壤中.过一段时间,能长出幼苗的是() A.小麦和大米都能B.小麦和大米都不能 C.小麦不能,大米能D.小麦能,大米不能 6 . 如图所示为一台非铁性物质制成的天平,天平左盘中的A是一铁块,B是电磁铁。未通电时天平平衡,给B通以图示方向的电流(a端接电源正极,b端接电源负极),调节线圈中电流的大小,使电磁铁对铁块A的吸引力

新教材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知识点

七下新教材科学第二章 第一节:感觉世界 1、人的感受器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和热觉,其中冷觉和热觉又可 统称为冷热觉。 2、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_等。 3、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 4、嗅觉的形成:气味T嗅觉神经末梢(接收刺激)T嗅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嗅觉)嗅觉的特点:①长时间处于某种味道的环境中,会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疲劳)_而闻不出这 种味道;②嗅觉敏感的程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5、舌头表面的每个味蕾上都有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 味觉的形成:食物T 口腔(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于唾液)T味觉细胞(接受刺激)T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T大脑(形成味觉)。 6、舌的不同部位对味道的敏感性不同 7、进行P5的活动时,在每吸入一种溶液前都用清水漱口,以排除上一次实验的影响(或干扰)。 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_中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声音发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3、在15C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 第三节耳和听觉 1、耳的结构:①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 ②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 ③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2、耳的主要功能:听觉和保持身体平衡。位觉感受器在前庭和半规管中(解释晕船、晕车现象)。 3、听觉产生过程:耳廓(收集声波)T外耳道T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T听小骨(将声波扩大并传导)T耳蜗(接受刺激、产生信息)T 听神经(传导信息)T 大脑(产生听觉)。 4、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迅速张嘴,捂紧双耳是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_。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声音的强弱(振动幅度越大、离声源越近,响度就越大) 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方法有关) 6、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兹到_ 1100赫兹之间;听觉频率大约在20赫兹到_20000赫兹之间。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第四节光和颜色 1、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如太阳、燃烧着的蜡烛、开着的电视的屏幕、萤火虫等。 2、光的传播特点: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①小孔成像 ②影子的形成③月食、日食④步枪瞄准、列队排整齐)。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3x 108m/s),空气 15 中次之。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3X 108米/秒x 365x 24 x 3600秒=9. 4608x 10 米。 3、光的色散: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彩色光带中颜色的顺序:红、橙、黄、绿、蓝、靛、紫。其中紫色光的折射角最大,红光最小。所以白光是复色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单色光混合而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太阳和月球》教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太阳和月球》教案 (一)太阳 实习教师:李建飞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直径、表面温度、日地距离。 2、了解太阳活动,关注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3、了解太阳外部大气的分层结构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太阳的基本知识 2、难点:太阳对地球生物息息相关 三、教学策略 1、学生为主自主学习及讨论 2、利用媒体帮助学生对太阳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两小孩辩日(孔子东游,碰到有两个小孩在争论太阳什么时候近?什么时候远?甲说“太阳早上离我们近,中午离我们远。因为早上太阳大得象车轮,而中午只有盘子那么大。不是有近者大而远者小吗?”乙说:“太阳早上离我们远,中午离我们近。因为早上感觉凉而中午感觉很热。烤火时不是有近者热而远者凉吗?”引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 提问:现在,按照你的观点,同意谁;或有不同观点,谈谈你对太阳的认识(可以叫不同观点的学生) 生答:球形、能发光发热、恒星、气体球、东升西落------ 教师总结:(投影)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恒星;球形,能发光发热的气体球,直径140万千米,是地球直径的110倍,表面平均温度约为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1500万度。日地距离1.5亿千米,是月地距离的400倍。 练一练:光每秒可行进30万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几分钟?8.3分钟若飞机每秒可飞1000米,从地球到太阳需几分钟?250万分钟=1736天 思考题:地球上能否没有太阳,植物哪些形态特点与太阳光有关?学生交流 总结(投影):1不能,若没有,温度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食物来源;大气不能进行环流,水循环没有,最后生物灭亡。2植物的向光性。叶子朝上宽大且轮生,能更好地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阳光多的地方,叶颜色深且厚,不足处浅且薄。 思考:出示图片(学生也可看书上图片)讨论并回答,描述一下你对太阳的新感受。 回答:图片上颜色不一,有些高出太阳表面等表面现象。太阳在不断变化。…… 补充(投影): 1.平时我们看到的太阳就是太阳的光球层(中午时太阳光强不能直视,早晚太阳光穿过的大气层厚光弱),我们所说的太阳半径就是光球层处的太阳尺度,太阳表面温度也就是光球层的温度。而太空航天站上拍摄的太阳看来颜色不一样,较暗的是太阳黑子,高出球面的是日珥,颜色较亮的亮斑是耀斑。 2.太阳表层可分为哪几层,学生看图讨论并回答 太阳表层即太阳大气,从内至外分为三层: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介绍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概况: ①光球层:太阳大气的最底层,平时我们看到的太阳就是太阳的光球层,我们所说的太阳 半径就是光球层处的太阳尺度,太阳表面温度也就是光球层的温度。

七年级(上)科学期末测试卷

七年级(上)科学测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3.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我国的古典诗词,不仅隽永典雅,而且寓意深远,常包含一定的生物科学道理。分析下列诗句:“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山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使春天江水变 “绿”主要指哪类植物( ) A 、藻类植物 B 、苔藓植物 C 、蕨类植物 D 、种子植物 2.某科学学习小组在讨论生物的基本特征时,出现了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需要从外界环境获取食物 B .能快速运动 C .由结构相同的细胞构成 D .对外界刺激能作出一定的反应 3.关于经纬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18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大 B .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大 C .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大,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时,纬度为180° D .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小,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时,纬度为0° 4.某校科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实习园地种植了经航天飞船搭载的太空番茄种子,在收获的番茄中有的味道较甜,有的味道较酸。控制番茄具有酸或甜等不同味道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的 ( ) A .大液泡 B .细胞核 C .叶绿体 D .细胞膜 5.如图,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6、小明同学从《植物志》检索到白菜、萝卜在生物分类上属于被子植物的十字花科。你认为它们属于被子植物的主要依据是:( ) A .能进行光合作用 B .种子外面有果皮 C .营养方式为自养 D .有根、茎、叶的分化 7、体温计水银面指在37.5℃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量出生病同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次为37.5℃,第二次为38.5℃,第三次为38.5℃则( ) A 、只有第一、二次正确 B 、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一定错误 C 、只有第一、三次正确 D 、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 8. 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A 、河水的流动 B 、阳光下空气中的尘埃运动 C 、盐在水中溶解 D 、气体比固体容易压缩 9.下列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组合中,在目镜中观察到视野最亮的是( ) A 物镜4×、 目镜5× B 物镜10×、目镜5× C 物镜10×、目镜10× D 物镜40×、目镜10× 10.下列关于生物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构成生物体的细胞,其结构是相同的 B. 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构成 C. 人体内功能相近的器官构成系统,再由系统来完成某项生理功能 D. 动物都由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生殖、神经、运动和内分泌八大系统构成 测量水的温度 倾倒液体

七年级科学光和颜色

七年级科学光和颜色 14 光和颜色(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光是复色光 2、了解光的三原色是:红、蓝、绿及三原色的组合后的颜色 3、了解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4、知道看不见的光:紫外光和红外光 、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 重点难点 1、点:白光是复合光,三标棱镜对白光的折射作用,物体颜色的成因 2、点: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及规律;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和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 程资的准备与开发 1、教师准备:幻灯机、蜡烛、电灯、三张玻璃纸(红、绿、蓝)、颜料工具一套、太阳能小电扇、电视摇控器一个。 2、学生准备:三棱镜、平面镜、肥皂泡泡盒,太阳能计算器、光盘、颜料工具一盒、每组同学做一幅太阳镜:红、黄、绿、蓝。 3、前做好用平面镜分解太阳光的实验。 [准备引入] 打开窗帘让学生判断射入的光是什么颜色的? [题揭示]

小游戏:让学生玩用肥皂水吹泡泡的游戏。同时观察吹出的泡泡表示是什么颜色? 展示图片:彩虹图片 演示:让一位学生上台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反射到白墙上,并观察白墙上光的颜色。找一找墙上出现了几种颜色? [新展开] 一、光的色散 提问:白色的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和肥皂泡后,为什么会出现七色色呢?经过三棱镜后也出现了七种颜色,说明白光是单色光吗?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 讲述: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颜色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是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首先发现的 生活中的哪个现象就是光的色散现象?——彩虹 观察: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电视屏幕上的颜色。能看到几种颜色。 太阳光的组成——太阳光是一种复合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注意与生活中说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不同。 二、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讲述:电视屏幕上只能观察到三种颜色:红、绿、蓝。但是我们却能看到更多的七色。这是怎么回事呢? 动画演示:光的三原色及二色、三色的混合色。

(杭州)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测试-科学试题卷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测试 科学试题卷 一、单选题(共22题,共66分) 1.【2017·台州】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B.C.D. 2.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一块玻璃的宽度为0.800米,将这把米尺与标准尺校准时,发现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1.021米,如果此同学的测量方法完全正确,则这块玻璃的真实宽度应为() A.0.8168米B.0.817米C.1.276米D.1.2763米3.老师要求小明从盛有50毫升酒精的量筒中,取出20毫升的酒精加入烧杯中,结果另一个同学发现小明取完酒精后仰视量筒读数,则烧杯中酒精的体积() A.大于20毫升B.等于20毫升C.小于20毫升D.无法确定4.要测一拇指粗细、长短的柱形金属块的体积,现有足量的水和表中所示的量筒可供选择,从可行性和准确性上考虑,应选用的量筒是() 5.小明先后用两支均未甩过的体温计测自己的体温,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39.1℃和 38.4℃,那么() A.小明的体温是38.4℃B.小明的体温更接近39.1℃ 1. 2. 3.

6. 美国一家科技公司模拟动物的外骨骼,研制了一架外骨骼机器人“凤凰”,它能够支撑 起残障人士身体并且帮助其站立行走,还能为建筑工人或其他体力劳动者减轻工作强度,关于外骨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无脊椎动物的外骨骼和脊椎动物的内骨骼一样,都具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B .无脊椎动物的外骨骼和脊椎动物的内骨骼一样,会随着生物的生长而生长 C .动物的外骨骼能有效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D .人的运动系统需要神经系统的支配,因而一些复杂的运动是难以被外骨骼机器人模 拟的 7 8. 下列关于多细胞生物的组织,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的体表都覆盖着一层保护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B .同一生物体内,不同的组织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染色体数目也有一定差异 C .人体内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的组织称为输导组织 D .高度分化的神经组织,再生的能力较差,因此要注重保护神经组织 9. 显微镜是科学观察的重要工具,用低倍镜寻找物象时,有关操作错误的是( ) A .先要用眼睛看着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降至最低 B .若要观察液泡等颜色较浅的结构时,要适量调暗视野 C .要将左下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需要将装片往左下方移动 D .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则应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寻找 10.下列四幅图中按A 在B 的方向排序,正确的是( ) A .西北、正东、西南、西北 B .东南、正西、西南、东北 C .西北、西南、西北、西南 D .西南、东北、西北、西北 11.比例尺缩小一半,图幅大小不变,则该地图表示的实际长度和实际范围分别是原来的( ) A .2倍,2倍 B .2倍,4倍 C .1/2 ,1/2 D .1/2 ,1/4 12.下列有关岩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地壳和地幔共同组成了地球的岩石圈 B .根据成因不同,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花岗岩三种类型 C .沉积岩中可能有化石 D .石灰岩由大理岩“变质”而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