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知识点完整版

毛概知识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论成果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1.大钊等党的早期领导人,曾经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研究和解决中

国实际问题的思想

2.1935年会议确立了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这是党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

点。

3.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强调指出“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

4.实现马克思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

5.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就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

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6.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涵

第一,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第二,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论成果及其关系

两论成果:思想及中国特色理论体系

关系: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第一,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思想包括:新主义正确思想、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

其重要思想成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关系、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坚持走中国工业化道路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思想

第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第二节思想

1.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时代背景: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战争和革命成为时代主题

国际环境:冷战两大阵营激烈对抗

国环境: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实践基础: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

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45年党的七大

2.思想主要容

a.新主义革命理论(反应中国新主义革命客观规律的完备的理论形态,是思

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战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理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b.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容:如何开展人民革命战争、应当实行什么样

的战略战术、如何巩固国防、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原则:党指挥枪、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c.思想活的灵魂:解放思想,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3.思想的历史地位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b.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c.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4.两个错误倾向:一、凡是做出的一切决策、指示都必须坚决维护、始终遵循

二、借口晚年犯了严重错误,全面否定的历史地位及思想的科学价值及指导作用

5.《历史决议》指出:功远远大于过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 理论

1997年,十五大正式使用这个概念,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发展社会主义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 科学发展观。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理论

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基本问题展开

5.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6.最新成果:四个全面

第四节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

1.1978年12月,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解放思想,实事,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2.党的思想路线(实事的思想路线):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3.十一届四中全会,弘扬与时俱进精神

4.党的十六大,强调科学发展观、强调求真务实。

5.实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二章新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新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1.近代中国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第二节新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上讲话》,完整表述了总路线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新主义革命的首要对象:帝国主义。

3.中国革命(两个敌人):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主要任务)

对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革命

4.不同时期革命对象有所不同

国民大革命时期,北洋军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新军阀。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

解放战争时期,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5.新主义革命的动力

动力:无产阶级(最基本的动力)、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贫雇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中农是可靠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其两重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充当革命的主要力量,更不可能充当革命的领导力量)

6.新主义革命的实质: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7.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质: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8.新主义革命的领导

9.领导权归无产阶级

10.区别新旧两种不同畴的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领导权归属

11.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是通过与资产阶级斗争而(夺取)的

12.实现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率领被领导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二,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予政治教育

13.新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性质:资产阶级主义革命

14.新旧主义革命的不同

一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二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15.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16.新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一,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主义的国。

二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三文化纲领:新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第三节新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1.新主义革命的道路: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夺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1938年11月,《战争和战略问题》)

2.道路形成必然性:国情

3.道路容: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根本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4.新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一统一战线,二武装斗争,三党的建设。

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先后经历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农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统一战线。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从新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新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2.新主义社会中存在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

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主体(一化)两翼(三改)

4.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无论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

5.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二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6.1956年底,一化三改基本完成,剥削制度结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

7.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国宪法》制定颁布。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2.《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3.《论十大关系》的报告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努力把党党外,国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4.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5.以往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对抗和冲突,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基本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