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性规范对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影响分析

禁止性规范对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影响分析
禁止性规范对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影响分析

禁止性规范对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影响分析

◎文/黄美军

【期刊名称】决策探索

【年(卷),期】2016(000)022

【总页数】2

我国法律隶属于大陆法系,大陆法系作为重要的两大法系之一,在历史传承和法律启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陆法系中公法和私法的划分对于民事权利的保护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从两方面对于人们的民事行为进行约束,被梁慧星先生称之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大成果。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公私法之间的界限越来越近,并呈现出了相互交融的态势,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法学研究,并促进了立法和司法实践的发展。而无论公法还是私法,其中的禁止性规范尤其对民事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对其进行研究则有利于维护公法、私法的规范体系价值,能够促进法律体系的完善,以及法律效力的发挥。

一、禁止性规范

在我国民法的相关法律法规中有着明确的规定,禁止性规范能对当事人的行为起到约束和警告以及防止其进行不良行为的司法作用。违反禁止性规范所造成的后果极其严重,因此我国的法律体系对禁止性规范的重要作用极其重视,禁止性规范的法律约束是保证我国社会秩序稳定的关键。但目前我国对于禁止性规范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对禁止性规范的要求和约束作用不够重视,尽管有人已经开始对民法强制性规范的法律效力进行研究,但是很多司法机构在对此类问题的处理上仍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对禁止性规范没有有效的划分范围,将强制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两者混为一谈,无形中降低了对当事人的处罚和警告作用,表现出对禁止性规范内涵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这就造成了在法律行为效力的判断理论上存在着极大的漏洞。因此,为加强民事法律法规的执行效果,提高司法机构的公正性,应对禁止性规范的概念进行重点强调,加强对禁止性规范的理解,确保在此类事件上保持司法的公正性。

二、禁止性规范对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影响

(一)法律适用问题

若把禁止性规范与强制性规范混为一个概念,那么就会产生法律不适用的问题,通常情况下,民法中将强制性规范与禁止性规范作为两种不同的否定性评价指向。两种法律规范的犯罪程度和使用范围有很大的不同,强制性规范主要是对当事人的特定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要求当事人必须采取特性的行为模式才可使用强制性规范,这里的强制性规范的内容要求必须使用,而不是看情况是否适用。由于法律的实行必须遵从当事人的意愿而无法进行非法的干涉,无法对当事人进行特定行为的强制约束,这就导致了强制性规范无法对民事法律行为效力产生有效的影响,因此强制性规范只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