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习题及答案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习题及答案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习题

1. 是非判断题

1-1中心离子的未成对电子数越多,配合物的磁矩越大。 1-2配合物由内界和外界组成。

1-3配位数是中心离子(或原子)接受配位体的数目。

1-4配位化合物K s [Fe(CN) 5CO]的名称是五氰根?一氧化碳和铁(H)酸钾。 1-5 一般说来,内轨型配合物比外轨型配合物稳定。 1-6配合物中由于存在配位键,所以配合物都是弱电解质。

1-7同一种中心离子与有机配位体形成的配合物往往要比与无机配合体形成的配合物更稳定。 1- 8配合物的配位体都是带负电荷的离子,可以抵消中心离子的正电荷。 1- 9电负性大的元素充当配位原子,其配位能力强。 1- 10在螯合物中没有离子键。

1- 11配位物中心离子所提供杂化的轨道,其主量子数必须相同。 1- 12配合物的几何构型取决于中心离子所采用的杂化类型。 1- 13外轨型配离子磁矩大,内轨型配合物磁矩小。 1- 14配离子的配位键越稳定,其稳定常数越大。 1-

15氨水溶液不能装在铜制容器中,其原因是发生配位反应,生成

[Cu(NH 3)4]2+,使铜溶解。

1- 16在配离子[Cu(NH 3)4]2+解离平衡中,改变体系的酸度,不能使配离子平衡发生移动。 1- 17 已知[HglJ 2-的 4 =K 1, [HgClf -的 4 =K ?,,则反应[HgCI 4] 2-+4l -=[Hgl d 2-+4CI -的平衡常数为 K/K 20 1- 18 [Cu(NH 3)3]2+ 的积累稳定常数 B 3是反应[C U (NH 3)2]2+ +

NH 3?[C U (NH 3)3]2+ 的平衡常数。

3 2 2

[Fe(C 2C 4)3] + e=[Fe(C 20)2] +C 2O 4,在标准状态时,

_ 2+

2

1- 20 已知 Hg +2e=Hg, =; [HgCI 4] -+2e=Hg+4CI -,

电池反应[HgCI 4]2 ?Hg 2+ + 4CI 的平衡常数计算式为

2 0.85 0.38

IgK

0.0592

1-

21 EDTA 商定法,目前之所以能够广泛被应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它能与绝大多数金属离子形成 1 :

1的配合物。

1-19已知 3+

2+

[Fe /Fe ]=,电极反应

计算式为:

(Fe 3+ / Fe 2 )

0.0592lg

3

c[Fe(C 2O 4)3 ]/c

2 2

c[Fe(C O

)]/c c(C O )/c

1- 22能形成无机配合物的反应虽然很多,但由于大多数无机配合物的稳定性不高,而且还存在分步配位的缺点,因此能用于配位滴定的并不多。

1- 23金属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配合物越稳定,测定准确度越高。

1- 24 配位滴定中,酸效应系数越小,生成的配合物稳定性越高。 1-25 酸效应和其它组分的副反应是影响配位平衡的主要因素。 1- 26 EDTA 滴定某种金属离子的最高 p H 可以在酸效应曲线上方便地查

出。

1- 27 EDTA 滴定中,消除共存离子干扰的通用方法是控制溶液的酸度。

1- 28若是两种金属离子与 EDTA 形成的配合物的IgK (MY )值相差不大,也可以利用控制溶液酸度的 方法达到分步滴定的目的。

1- 29在两种金属离子 M N 共存时,如能满足△ IgK > 5,则N 离子就不干扰 M 离子的测定。 pH ,先测定Fe 3+,然后提高pH,再用EDTA 直接滴定

2-4在配位分子 3KN0 ? Co(NC 2) 3中,配位数为 A. 3 B. 4 C. 5 D. 6 2-5在配位分子 CrCI 3 ? 4fO 中,配位数为 A. 3

B. 4

C. 5

D. 6

2-6已知某化合物的组成为 C0CI 3 ? 5NH ? H 20,其水溶液显弱酸性,加入强碱并加热至沸,有氨放

出,同时产生三氧化二钴的沉淀;

加AgNO 于另一份该化合物的溶液中, 有AgCI 沉淀生成,过滤后,

再加入AgNO 而无变化,但加热至沸又产生 AgCI 沉淀,其重量为第一次沉淀量的二分之一,故该化 合物的化学式为 A.

[CoCI 2(NH 3)5]CI ? H 2O B. [Co (NH 3)5H 2O]CI 3 C.[CoCI (NH 3) 5]CI 2 ? H 2O

D. [C O CI

2

(NH 3)QCI ? NH ? H 20

2-7 某元素作为中心离子所形成的配位离子呈八面体形结构,该离子的配为数可能是 1-30 Al 3+和 Fe 3+共存时,可以通过控制溶液 AI 3+

2. 选择题

2-1 下列配合物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A. [Ag (NH 3)2]Cl B. K 3[FeF 6]

C.[Co (en )

2-2 下列命名正确的是

A. [C O (ONO )(NH 3)5CI]CI 2亚硝酸根二氯?五氨合钴(

3

]CI 2 D.[PtCI

2

(NH 3)2]

III )

C. [CoCI 2(NH 3)3]CI 氯化二氯?三氨合钴(山

D.

[CoCI 2(NH 3)4]CI 氯化四

氨?氯气合钴(山 2-3 配位数是

A. 中心离子 ( 或原子 ) 接受配位体的数目

B. 和

) )

中心离子 (或原子 )与配位离子所带电荷的代数

A. 2

B. 4

C. 6

D. 8

2- 8C U SO4? 5H2O中,与中心离子(Cu2+)配位的水分子数是

2- 9 乙二胺四乙酸根( -OOCC2H) 2NCH2CH2N(CH2COO-) 2可提供的配位原子数为

A. 2

B. 4

C. 6

D. 8

2-10 在硫酸四氨合铜溶液中滴加BaCL,有白色沉淀产生,而滴加NaQ无变化。滴加N&S时则有黑色沉淀生成,上述实验证明

C. C(C U2+) ? C(S2-) > K s p(cus),溶液中仍有微量的Cu2+

D. 以上三种均是

2- 1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配合物由正负离子组成

B. 配合物由中心离子 (或原子) 与配位体以配位键结合而成

C.配合物由内界与外界组成

D. 配合物中的配位体是含有未成键的离子

2- 12. 影响中心离子(或原子)配位数的主要因素有

A. 中心离子(或原子)能提供的价层空轨道数

B. 空间效应,即中心离子(或原子)的半径与配位体半径之比越大,配位数越大

C. 配位数随中心离子(或原子)电荷数增加而增大

D. 以上三条都是

2- 13 关于配位体,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配位体中含孤电子对与中心原子形成配位键的原子称为配位原子

B. 配位原子的多电子原子,常见的是VA、VIA、VIIA 等主族元素的原子

C. 只含一个配位原子的配位体称单齿配位体

D. 含两个配位原子的配位体称螯合剂

2- 14 下列配合物的配位体中既有共价键又有配位键的是

A.[Cu(en) 2]SQ4

B.[Ag(NH 3)2]Cl (CQ) 5 [Fe(CN) 6]

2- 1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配位原子的孤电子对越多,其配位能力就越强

B. 电负性大的元素充当配位原子,其配位能力就强

C. 能够供两个或两个以上配位原子的多齿配体只能是有机物分子

D. 内界中有配位键,也可能存在共价键

2- 16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配合物的形成体通常是过渡金属元素

B. 配位键是稳定的化学键

C.配位体的配位原子必须具有孤电子对

D. 配位键的强度可以与氢键相比较

2- 17 在过量氨水存在下,Cu 离子主要生成[Cu(NH 3) 4] 配离子,这意味着

+ 2+ 2+ +离子能进一步生成[Cu(NH3)4] 2+配离子(Cu 2+):c(NH 3)=1:4

A. 5

B. 2

C. 1

D. 4

A.溶液中有大量的SQ2-(Cu 2+) ? C2(QH') V K sp[Cu(QH)2]

2

2- 18 Fe 3+离子能与下列哪种配位体形成具有五元环的螯合离子 A. CO 32-

2- 19 下列关于螯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有两个以上配位原子的配位体均生成螯合物

B. 螯合物通常比具有相同配位原子的非螯合配合物稳定得多

C. 形成螯环的数目越大,螯合物的稳定性不一定越好

D.起螯合作用的配位体一般为多齿配为体,称螯合剂

2- 20 根据价键理论分析下列配合物的稳定性,从大到小的次序是

的浓度(mol ? L -1 )为

若解mol 的AgCl , NH 的最初浓度(mol ? L -1 )为

2- 26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在某些金属难溶化合物中,加入配位剂,可使其溶解度增大

C. 在[FeF 6]3-溶液中加入强酸,

D. 在[FeF 6]3+溶液中加入强碱, 2- 2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Cu NH 3

较大

34

D. [Cu(NH

3

) 4] 2+配离子最稳定

2- 2- 2-

A.[HgI 4]2->[HgCl 4] 2-

>[Hg(CN) 4] 2-

B.[Co(NH

3+

2-

3

3

) 6] 3+

> [Co(SCN) 4] 2-> [Co(CN) 6] 3-

3-

2+

C.[Ni(en) 3

] 3->[Ni(NH 3)6]2+

>[Ni(H

2+

2

O)6] 2+

D.[Fe(SCN)

3-

3-

4

6

] 3-

> [Fe(CN) 6] 3-

> [Fe(CN) 6] 4-

2- 21 对于一些难溶于水的金属化合物, 加入配位剂后,使其溶解度增加,其原因是 A. 产生盐效应

B. 配位剂与阳离子生成配合物,溶液中金属离子浓度增加

C. 使其分解

D.

阳离子被配位生成配离子,其盐溶解度增加

2- 22在硫酸铜的氨溶液中,已知有一半铜离子形成了配离子,且自由氨的浓度为X

10-4mol ? L -1,

2+

则[C U (NH 3)4]的4应等于 14

A. X 1014

B.

X 1015

C. X 1016

D.

X 1013

2-23 已知 2[Ag(NH 3)2] +7

=X 10 ,

则在含有 mol

-1+

-L -的[Ag(NH 3)2]和

mol ? L -1的NH 混合溶液中,

Ag+离子的浓度(mol ? A. X 10-9

L -1

)为

B.

-9

X 10-9

C.

-9

X 10-9

D.

-9

X 10-9

2-24 已知 2 [Ag(CN) 2-

]

=X 1021

,则在含有 mol -1 - -1

-L -的[Ag(CN) 2]-和 mol ? L -的 KCF 溶液中 Ag+离子

已知 K AgCl =X 10-10 sp

2 [Ag NH

3 2 ]

=X 1 07。在升氨水溶即

A. >

B. C. D.

B.在Fe 3+溶液中加入NaF 后, Fe 3+的氧化性降低

也不影响其稳定性 会使其稳定性下降

2-36在叙述EDTA 溶液以Y 4-形式存在的分布系数3

(Y 4-)中,正确的是

+

在(NH) 2C2Q 酸性溶液中不沉淀,是由于配位效应 B. I 2溶于KI 溶液中是由于配位效应 溶解于HNO 溶液中是由于HNO 的酸效应 在水溶液中不溶解是由于

SnCI 2的溶解度小

2-28 已知 lg 2 Ag NH 3 2 = ; lg 2 Ag CN 2 =; lg 2 Ag SCN 2 =; lg 2 Ag S 2O 3 2 =;

当配位剂的浓度相同时, AgCl 在哪种溶液中的溶解度最大

A. NH s ? H 2O

B. KCN

C. Na

2

S 2Q D. NaSCN

2-29 已知 2 Ag NH 3 2 =X

10

7 ;

K sp

AgCl 10 1° ; K sp Ag 2C 2O 4 =X 10 11 ; K sp Ag 3PO 4 =X 〔0 16 ; K sp Ag 2CO 3 = x 10-12。在mol

? L -1氨水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A. Ag 3PO 4

B. Ag

2

C 2O 4

C. AgCl

D. Ag

2

CO 3

2

15

2

9

-5

-17

2-30 已知 4 Zn OH 2 =x 10 ; 4 Zn NH 3 4 = X 10 ; K b NH 3 =X 10 ; K sp Zn OH 2 =X 10 。将Zn(OH)2 加入氨和氯化铵浓度均为

mol ? L -1的缓冲溶液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Zn(OH) 2不能溶解

B.

溶解生成 Zn(OH)2

C.

溶解后生成[Zn(NH 3)4[2+ D. 以上都不正确

K

2-31 在[Ag(NH 3)2「溶液中有下列平衡: [Ag(NH s ) 2]+

1

[Ag(NH 3)] + + NH 3

+

[Ag(NH 3)] +

K 2 2

Ag

+

+

+

NH

3

;则 [Ag(NH 3) 2] +的不稳定常数为

A. K 1+ K 2

B. K

2

/ K 1 C. K

1

? K 1 D. K

1

/ K 2

2-32 螯合剂 二乙三氨五乙酸(

EDPA 用WL 表示)的五个pk a 值分别为,,,和,溶液中组分 HL 4

浓度最大时 ,溶液的pH 值为

A. B.

C.

D.

2-33 mol -L -1 的 M +与 mol -L -1 的 Na^HzY 反应后,溶液 pH 值约为(K MY =X 1020) A. B.

C.

D.

2-34 已知

( Cu 2 /Cu)

""?

CUCI 2 =

x 105,在 mol ? L 1 的[CuCl 2]和 mol ? L 1 的Cl 离子溶液中,

[CuCl 2 ] / Cu

值为

A.—

B.

C.

D.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用上述两个电极反应可组成原电池,该原电池反应为Au+ +2CN- ?[Au(CN) 2] -

B. 在有CN存在时,Au比[Au(CN) 2]-稳定

C. Au +形成[Au(CN) 2]-后,其氧化性减弱

D. 在有CN存在时,Au的还原能力增强

2-35 已知半反应Au+ +e?Au 的=,[Au(CN) 2]- + e?Au + 2CN -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