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现代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现代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应变片的温度效应及温度补偿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传感器实验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了解电阻应变片传感器的粘贴方法。 3.掌握实际的电路连接。

4.熟悉电阻应变片温度效应的原理。 5.掌握常用的温度补偿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温度变化引起应变片阻值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应变片电阻丝的温度系数及电阻丝与测试中的膨胀系数不同。由此引起测试系统输出电压发生变化。

2、用补偿片法是应变电桥温度补偿方法中的一种,如图1-1所示。 在电桥中,R 1为工作片,R 2为补偿片,R 1=R 2。当温度变化时两应变片的电阻变化△R 1与△R 2符号相同,数量相等,桥路如原来是平衡的,则温度变化后R 1R 4=R 2R 3,电桥仍满足平衡条件,无漂移电压输出,由于补偿片所贴位置与工作片成90°,所以只感受温度变化,而不感受悬臂梁的应变。

图1-1

图1-2

三、实验所需部件:

+-

1、可调直流稳压电源(±4V档);

2、-15V不可调直流电源;

3、电桥;

4、差动放大器;

5、箔式应变片;

6、测微头;

7、电压表(F/V表);

8、加热器;

9、双平行梁;10、主、副电源。

四、实验步骤:

1、了解加热器在实验仪所在的位置及加热符号,加热器封装在双平行的上片梁与下片梁之间,结构为电阻丝。

2、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与地短接,输出端插口与F/V表的输入插口Vi相连。(差动放大器调零步骤)

3、开启主、副电源,调节差放零点旋钮,使F/V表显示零。再把F/V 表的切换开关置2V档,细调差放零点,使F/V表显示零。关闭主、副电源,F/V表的切换开关置20V档,拆去差动放大器输入端的连线。

4、按图1-2接线,开启主副电源,调电桥平衡网络的W1电位器,使F /V表显示零,然后将F/V表的切换开关置2V档,调W1电位器,使F/V 表显示零。

5、在双平行梁的自由端(可动端)装上测微头,并调节测微头,使F/V 表显示零。

6、将-15V电源连到加热器的一端插口,加热器另一端插口接地;F/V 表的显示在变化,待F/V表显示稳定后,记下显示数值。(注意:加热时间

五、注意事项:

1、由于本仪器中所使用的BHF箔式应变片具有防自蠕变性能,因此温度系数还是比较小的。应正确选择补偿片。在面板的应变片接线端中,从左至右1-8对接线端分别是:1-上梁半导体应变片,2-下梁半导体应变片。3.5-上梁箔式应变工作片,4.6-下梁。应变工作片,7.8-上、下梁温度补偿片。电路中工作片与补偿片应在同一应变梁上。

2、实验前应检查实验接插线是否完好,连接电路时应尽量使用较短的接插线,以避免引入干扰。

3、接插线插入插孔时轻轻地做一小角度的转动,以保证接触良好,拔出时也轻轻地转动一下拔出,切忌用力拉扯接插线尾部,以免造成线内导线断裂。

4、稳压电源不要对地短路。

六、思考题:

1、应变片的温度效应常采用的补偿方法有哪些?

2、为什么补偿片不能完全补偿温度的影响?

实验二温度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热电偶测量点温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所需部件:

1、热电偶;

2、加热器;

3、差动放大器;

4、电压表;

5、主、副电源。

三、实验步骤:

图2-3

1.打开电源,差动放大器增益为放大100倍(顺时针旋到底),调节调零电位器,使差放输出为零。

2.如图2-3所示,差动放大器双端输入接入热电偶,打开加热开关,迅速将差动放大器输出调零。

3.随加热器温度上升,观察差动放大器的输出电压的变化,待加热温度不再上升时(达到相对的热稳定状态),记录电压表读数。

4.本仪器上热电偶是由两支铜-康铜热电偶串接而成,热电偶的冷端温度为室温,放大器的增益为100倍,计算热电势时均应考虑进去(共计2*100倍)。用温度计读出热电偶参考端所处的室温t1。

E(t , to)= E(t , t1)+ E(t1 , to)

实际电动势测量所得电势温度修止电动势

式中E为热电偶的电动势,t为热电偶热端温度,to为热电偶参考端温度为0℃,t1为热电偶参考端所处的温度。查阅铜-康铜热电偶分度表(尾页),求出加热端温度t。

四、注意事项:

因为仪器中差动放大器放大倍数≈100倍,所以用差动放大器放大后的热电势并非十分精确,因此查表所得到的热端温度也为近似值。

五、思考题:

1、热电偶的测温与水银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有何不同?

2、为什么差动放器接入热电偶后需再调差放零点?

3、即使采用标准热电偶按本实验方法测量温度也了会有很大误差,为什么?

实验三差动电容传感器的性能及应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差动式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测定差动式电容传感器的性能参数。

3.应用差动式电容传感器测量位移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电容式传感器有多种形式,本仪器中是差动平行变面积式。传感器由两组定片和一组动片组成。当安装于振动台上的动片上、下改变位置,与两组静片之间的重叠面积发生变化,极间电容也发生相应变化,成为差动电容。如将上层定片与动片形成的电容定为C X1,下层定片与动片形成的电容定为C X2,当将C X1和C X2接入双T型桥路作为相邻两臂时,桥路的输出电压与电容量的变化有关,即与振动台的位移有关,如图3-1所示。

图3-1

三、实验所需部件

1、电容传感器;

2、电容变换器;

3、差动放大器;

4、低通滤波器;

5、低频振荡器;

6、测微头。

四、实验步骤

1.按图3-2接线,电容变换器和差动放大器的增益适度(增益太大数值变换较快不稳定,增益较小数值变化较慢无法读取)。

2.装上测微头,带动振动台位移,使电容动片位于两静片中(上下面积各为一半时),此时差动放大器输出应为零。

3.以此为起点,向上移动电容动片,每次0.5mm ,直至动片与一组静片全部重合为止。回到起点,向下重复上述步骤。记录数据,并作出V —X 曲线,求得灵敏度。 五、注意事项

1.电容动片与两定片之间的片间距离须相等,必要时可稍做调整。位移和振动时均不可有擦片现象,否则会造成输出信号突变。

2.由于悬臂梁弹性恢复的滞后,进行反相采集时测微仪虽然回到起始位置,但系统输出电压可能并不回到零,此时可反向位移悬臂梁使输出电压过零后再回起始位置,待系统输出为零后进行反方向的采集。 六、思考题:

1、差动电容传感器的优点有哪些?灵敏度如何计算?

2、差动电容传感器变换电路输出的是什么信号?为什么?

实验四 差动变压器的性能测试及位移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测定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的性能参数。

3.应用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测量位移的方法。

电容变换器 低 通 差放 电压表

C

二、实验原理:

图4-1

如图4-1差动变压器由衔铁、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线圈骨架等组成。初级线圈做为差动变压器激励用,相当于变压器的原边,次级线圈由两个结构尺寸和参数相同的线圈反相串接而成,相当于变压器的副边。差动变压器是开磁路,工作是建立在互感基础上的。其原理及输出特性见图4-2。

图4-3

三、实验所需部件:

1、差动变压器;

2、音频振荡器;

3、测微头;

4、示波器。 四、实验步骤:

1、根据图4-3接线,将差动变压器、音频振荡器(LV 输出,或者0

、180输出)、示波器第一通道测量探头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测量线路,其中差动变压器初级线圈必须从音频振荡器输出,示波器测得输入信号时示波器档位为灵敏度500mv/格,测量输出时档位最小为10mv /格。

2、开启主、副电源,将示波器探头接至差动变压器的输入端,观察差动变压器源边线圈音频振荡器激励信号输出频率5KHZ ,峰峰值为2V 。(调节旋钮)

3、将示波器探头换至线圈输出端,进行波形记录,实验中电源不再调节。

4、转动测微头使测微头与振动平台吸合,仔细调节测微头使次级线圈的输出波形至不能再小,这就是零点残余电压,填于表格中X=0mm 处。可以看出它与输入电压的相位差约为π/2,是基频分量

5、向上转动测微头,使振动平台往上位移,每位移0.5mm,用示波器读出差动变压器输出端的峰峰值填入下表。

5、回到"0mm"相对位移处往下旋动测微头,使振动平台产生位移。同

6.根据所得数据计算灵敏度S。S=ΔV/ΔX(式中ΔV为电压变化,ΔX为相应振动平台的位移变化),作出Vop-p-X曲线,指出线性工作范围。

五、注意事项:

示波器通道为悬浮工作状态。

六、思考题:

1、根据实验结果,指出线性范围。

2、当差动变压器中磁棒的位置由上到下变化时,双线示波器观察到的波形相位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用测微头调节振动平台位置,使示波器上观察到的差动变压器的输出端信号为最小,这个最小电压称作什么?由于什么原因造成?

实验五电涡流传感器的标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电涡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电涡流传感器的的标定方法。

3.应用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测量位移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电涡流式传感器由平面线圈和金属涡流片组成,当线圈中通以高频交变电流后,与其平行的金属片上感应产生电涡流,电涡流的大小影响线圈的阻抗Z,而涡流的大小与金属涡流片的电阻率、导磁率、厚度、温度以及与线圈的距离X有关。当平面线圈、被测体(涡流片)、激励源已确定,并保持环境温度不变,阻抗Z只与X距离有关。将阻抗变化经涡流变换器变换成电压V输出,则输出电压是距离X的单值函数。

三、实验所需部件:

1、电涡流线圈;

2、金属涡流片;

3、铁测片;

4、电涡流变换器;

5、测微头;

6、示波器;

7、电压表;

8、主、副电源。

四、实验步骤:

图5-1

1.安装好电涡流线圈和金属涡流片,注意两者必须保持平行(必要时可稍许调整探头角度)。观察传感器的结构,它是一个扁平线圈。

2、安装好测微头,如图5-1将电涡流线圈接入涡流变换器输入端。涡流变换器输出端接电压表20V档。

3.开启仪器电源,测微头位移将电涡流线圈与涡流片分开一定距离,此时输出端有一电压值输出。用示波器接涡流变换器输入端观察电涡流传感器的高频波形,信号频率约为1MHZ。

4.用测微头带动振动平台使平面线圈完全贴紧金属涡流片,此时涡流变换器输出电压为零。涡流变换器中的振荡电路停振。

5.用示波器观察涡流变换器输入端的波形。如发现没有振荡波形出现,再将被测体移开一些。

6、旋动测微头使平面线圈离开金属涡流片,从电压表开始有读数起每位移0.25mm记录一个读数,并用示波器观察变换器的高频振荡波形。将V、X 数据填入下表,作出V-X曲线,指出线性范围,求出灵敏度。到线性严重变坏为止。根据实验数据。在座标纸上画出V-X曲线,指出大致的线性范围,求

五、注意事项:

当涡流变换器接入电涡流线圈处于工作状态时,接入示波器会影响线圈的阻抗,使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减小(如果示波器探头阻抗太小,甚至会使变换器电路停振而无输出),或是使传感器在初始状态有一死区。

六、思考题:

1、如果已知被测梁振幅为0.2mm,传感器是否一定要安装在最佳工作点?

2、如果此传感器仅用来测量振动频率,工作点问题是否仍十分重要?

铜―康热电偶分度(自由端温度0℃)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单级放大电路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单级放大电路系别: 班号: 实验者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 实验报告完成日期:

目录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仪器 (3) 三、实验原理 (3) (一)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和性能 (3) (二)放大器参数及其测量方法 (5) 四、实验内容 (7) 1、搭接实验电路 (7) 2、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和调试 (8) 3、基本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测量 (9) 4、放大器上限、下限频率的测量 (10) 5、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器参数测量 (11) 五、思考题 (11) 六、实验总结 (11)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在面包板上搭接电路的方法; 2.学习放大电路的调试方法; 3.掌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出电阻和通频带测量方法; 4.研究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了解射级输出器的基本性能; 5.了解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和负载对放大电路倍数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 1.示波器1台 2.函数信号发生器1台 3. 直流稳压电源1台 4.数字万用表1台 5.多功能电路实验箱1台 6.交流毫伏表1台 三、实验原理 (一)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和性能 1. 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 单级低频放大器能将频率从几十Hz~几百kHz的低频信号进行不失真地放

大,是放大器中最基本的放大器,单级低频放大器根据性能不同科分为基本放大器和负反馈放大器。 从放大器的输出端取出信号电压(或电流)经过反馈网络得到反馈信号电压(或电流)送回放大器的输入端称为反馈。若反馈信号的极性与原输入信号的极性相反,则为负反馈。 根据输出端的取样信号(电压或电流)与送回输入端的连接方式(串联或并联)的不同,一般可分为四种反馈类型——电压串联反馈、电流串联反馈、电压并联反馈和电流并联反馈。负反馈是改变房卡器及其他电子系统特性的一种重要手段。负反馈使放大器的净输入信号减小,因此放大器的增益下降;同时改善了放大器的其他性能:提高了增益稳定性,展宽了通频带,减小了非线性失真,以及改变了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负反馈对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的影响跟反馈类型有关。由于串联负反馈实在基本放大器的输入回路中串接了一个反馈电压,因而提高了输入阻抗,而并联负反馈是在输入回路上并联了一个反馈电流,从而降低了输入阻抗。凡是电压负反馈都有保持输出电压稳定的趋势,与此恒压相关的是输出阻抗减小;凡是电流负反馈都有保持输出电流稳定的趋势,与此恒流相关的是输出阻抗增大。 2.单级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器与基本放大器的性能比较 电路图2是分压式偏置的共射级基本放大电路,它未引入交流负反馈。 电路图3是在图2的基础上,去掉射极旁路电容C e,这样就引入了电流串联负反馈。

路由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路由器的命令行界面配置 (2) 实验二路由器的全局配置 (4) 实验三路由器端口的基本配置 (6) 实验四查看路由器的系统和配置信息 (9) 实验五静态路由 (12) 实验六RIP 路由协议 (18) 实验七OSPF单区域 (26) 实验八利用IP标准访问列表进行网络流量的控制 (33)

实验一路由器的命令行界面配置 【实验名称】 使用命令行界面 【实验目的】 掌握路由器命令行各种操作模式的区别,以及模式之间的切换。 【背景描述】 你是某公司新进的网管,公司要求你熟悉网络产品,公司采用全系列锐捷网络产品,首先要求你登录路由器,了解、掌握路由器的命令行操作。 【技术原理】 路由器的管理方式基本分为两种: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通过路由器的Console口管理交换机属于带外管理,不占用路由器的网络接口,但特点是线缆特殊,需要近距离配置。第一次配置路由器时必须利用Console进行配置,使其支持telnet远程管理。 路由器的命令行操作模式,主要包括:用户模式、特权模式、全局配置模式、端口模式等等几种。 用户模式进入路由器后得到的第一个操作模式,该模式下可以简单查看路由器的软、硬件版本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测试。用户模式提示符为Red-Giant> 特权模式由用户模式进入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对路由器的配置文件进行管理,查看路由器的配置信息,进行网络的测试和调试等。特权模式提示符为Red-Giant# 全局配置模式属于特权模式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配置路由器的全局性参数(如主机名、登录信息等)。在该模式下可以进入下一级的配置模式,对路由器具体的功能进行配置。全局模式提示符为Red-Giant (config)# 端口模式属于全局模式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对路由器的端口进行参数配置。 Exit命令是退回到上一级操作模式, end命令是直接退回到特权模式 交换机命令行支持获取帮助信息、命令的简写、命令的自动补齐、快捷键功能。 【实现功能】 熟练掌握路由器的命令行操作模式 【实验设备】 RouterA PC Com Console 【实验步骤】 步骤1.路由器命令行操作模式的进入。 Red-Giant>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 Red-Giant# Red-Giant#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网络安全管理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

《网络安全管理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 《网络安全管理课程设计》实训 实验一 xx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实验目的: xx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实验步骤: 1. 上网搜索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2. 学习: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摘录):第二百八十五条第二百八十六条第二百 八十七条》 2 实验二常用攻击协议的原理验证 一、ARP欺骗背景描述: 流经主机A和主机C的数据包被主机D使用ARP欺骗进行截获和转发。 流经主机E和主机F的数据包被主机B使用ARP欺骗进

行截获和转发。环境拓扑图如下: 原理: ARP表是IP地址和MAC地址的映射关系表,任何实现了IP协议栈的设备,一般情况下都通过该表维护IP地址和MAC 地址的对应关系,这是为了避免ARP解析而造成的广播数据报文对网络造成冲击。ARP表的建立一般情况下是通过二个途径: 1、主动解析,如果一台计算机想与另外一台不知道MAC 地址的计算机通信,则该计算机主动发ARP请求,通过ARP 协议建立; 2、被动请求,如果一台计算机接收到了一台计算机的ARP请求,则首先在本地建立请求计算机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表。 因此,针对ARP表项,一个可能的攻击就是误导计算机建立正确的ARP表。根据ARP协议,如果一台计算机接收到了一个ARP请求报文,在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情况下,该计算机会用ARP请求报文中的源IP地址和源MAC地址更新自己的ARP缓存: 1、如果发起该ARP请求的IP地址在自己本地的ARP 缓存中; 2、请求的目标IP地址不是自己的。 举例说明过程:假设有三台计算机A,B,C,其中B已经正确建立了A和C计算机的ARP表项。假设A是攻击者,此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2006级用汇总

矿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学号: 班级: 姓名: 安徽理工大学 能源与安全学院采矿工程实验室

实验一常用矿山压力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一部分观测岩层移动的部分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 一、结构简介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是监测巷道在掘进和受采动影响的整个服务期间,围岩内部变形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种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包括孔内固定装置、孔中连接钢丝绳、孔口测读装置组成。每套位移计内有5~6个测点。其结构及其安装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两帮及顶板各钻出φ32的钻孔。 2.将带有连接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由远及近分别用安装圆管将其推至所要求的深度。(每个钻孔布置5~6个测点,分别为;6m、5m、4m、3m、2m、lm或12m、10m、8m、6m、4m、2m)。 3.将孔口测读装置,用水泥药圈或木条固定在孔口。 4。拉紧每个测点的钢丝绳,将孔口测读装置上的测尺推至l00mm左右的位置后,由螺丝将钢丝绳与测尺固定在一起。 三、测试方法 安装后先读出每个测点的初读数,以后每次读得的数值与初读数之差,即为测点的位移值。当读数将到零刻度时,松开螺丝,使测尺再回到l00mm左右的位置,重新读出初读数。 ☆顶板离层指示仪 一、结构简介: 顶板离层指示仪是监测顶板锚杆范围内及锚固范围外离层值大小的一种监测仪器,在顶板钻孔中布置两个测点,一个在围岩深部稳定处,一个在锚杆端部围岩中。离层值就是围岩中两测点之间以及锚杆端部围岩与巷道顶板表面间的相对位移值。顶板离层指示仪由孔内固定装置、测量钢丝绳及孔口显示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顶板钻出φ32的钻孔,孔深由要求而定。 2.将带有长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用安装杆推到所要求的位置;抽出安装杆后再将带有短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推到所要求的位置。 3.将孔口显示装置用木条固定在孔口(在显示装置与钻孔间要留有钢丝绳运动的间隙)。 4.将钢丝绳拉紧后,用螺丝将其分别与孔口显示装置中的圆管相连接,且使其显示读数超过零刻度线。 三、测读方法: 孔口测读装置上所显示的颜色,反映出顶板离层的范围及所处状态,显示数值表示顶板的离层量。☆DY—82型顶板动态仪 一、用途 DY-82型顶板动态仪是一种机械式高灵敏位移计。用于监测顶底板移近量、移近速度,进行采场“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预报,探测超前支撑压力高 峰位置,监测顶板活动及其它相对位移的测量。 二、技术特征 (1)灵敏度(mm) 0.01 (2)精度(%) 粗读±1,微读±2.5 (3)量程(mm) 0~200 (4)使用高度(mm) 1000~3000 三、原理、结构 其结构和安装见图。仪器的核心部件是齿条6、指针8 以及与指针相连的齿轮、微读数刻线盘9、齿条下端带有读 数横刻线的游标和粗读数刻度管11。 当动态仪安装在顶底板之间时,依靠压力弹簧7产生的 弹力而站立。安好后记下读数(初读数)并由手表读出时间。 粗读数由游标10的横刻线在刻度管11上的位置读出,每小 格2毫米,每大格(标有“1”、“22'’等)为10毫米,微读数 由指针8在刻线盘9的位置读出,每小格为0.01毫米(共200 小格,对应2毫米)。粗读数加微读数即为此时刻的读数。当 顶底板移近时,通过压杆3压缩压力弹簧7,推动齿条6下 移,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指针8顺时针方向旋转,顶底板每 移近0.01毫米,指针转过1小格;同时齿条下端游标随齿条 下移,读数增大。后次读数减去前次读数,即为这段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除以经过的时间,即得

锐捷网络实验手册

锐捷网络实验手册

————————————————————————————————作者:————————————————————————————————日期:

实验一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1.基本配置: 网络拓扑 RG-Switch ? 实验环境 将RG-Switch的其中一以太网口连至PC的以太网口 实验配置 1.配置交换机主机名 Red-Giant>enable(注:从用户模式进入特权模式) Red-Giant#configure terminal(注:从特权模式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Red-Giant(config)#hostname SW1(注:将主机名配置为“SW1”) SW1(config)# 2.配置交换机远程登陆密码 SW1(config)#enable secret level 1 0 star (注:将交换机远程登陆密码配置为“star”) 3.配置交换机特权模式口令 SW1(config)#enable secret level 15 0 star(注:将交换机特权模式口令配置为“star”) 4.为交换机分配管理IP地址 SW1(config)#interfacevlan1 SW1(config-if)#ip address 10.1.1.1 255.255.255.0 SW1(config-if)#no shutdown 注:为VLAN 1的管理接口分配IP地址(表示通过VLAN 1来管理交换机),设置交换机的IP地址为10.1.1.1,对应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5.显示交换机MAC地址表的记录 SW1#showmac-address-table 注:在PC上开一命令行窗口,运行命令:c:\>ping 10.1.1.1 能ping通则在交换机上执行show mac-address-table 可查看到PC的

物联网实验指导书

物联网 实验指导书 四川理工学院通信教研室 2014年11月

目录 前言 (1) 实验一走马灯IAR工程建立实验 (5) 实验二串口通信实验 (14) 实验三点对点通信实验 (18) 实验四 Mesh自动组网实验 (21) 附录 (25) 实验一代码 (25) 实验二代码 (26) 实验三代码 (28) 实验四代码 (29)

前言 1、ZigBee基础创新套件概述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被评为是未来四大高科技产业之一,可以预见无线传感器网络将会是继互联网之后一个巨大的新兴产业,同时由于无线传感网络的广泛应用,必然会对传统行业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主要是针对短距离、低功耗、低速的数据传输。数据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强调网络特性。数据节点之间通过特有无线传输芯片进行连接和转发形成大范围的覆盖容纳大量的节点。传感器节点之间的网络能够自由和智能的组成,网络具有自组织的特征,即网络的节点可以智能的形成网络连接,连接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拓扑结构。网络具有自维护特征,即当某些节点发生问题的时候,不影响网络的其它传感器节点的数据传输。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高级灵活的网络特征,传感器网络设备的安装和维护非常简便,可以在不增加单个节点成本同时进行大规模的布设。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节能、环境监测、工业控制等领域拥有非常巨大的潜力。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尚属一个新兴技术,正在高速发展,学习和掌握新技术发展方向和技术理念是现代化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 “ZigBee基础创新套件”产品正是针对这一新技术的发展需要,使这种新技术能够得到快速的推广,让高校师生能够学习和了解这项潜力巨大的新技术。“ZigBee基础创新套件”是由多个传感器节点组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该套件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现代网络及无线通信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等多种技术领域,用户可以根据所需的应用在该套件上进行自由开发。 2、ZigBee基础创新套件的组成 CITE 创新型无线节点(CITE-N01 )4个 物联网创新型超声波传感器(CITE-S063)1个 物联网创新型红外传感器(CITE-S073)1个 物联网便携型加速度传感器(CITE-S082)1个 物联网便携型温湿度传感器(CITE-S121 )1个 电源6个 天线8根 CC Debugger 1套(调试器,带MINI USB接口的USB线,10PIN排线)物联网实验软件一套

网络管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学习环境搭建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 了解网络管理的基本功能。 2. 了解网络管理的基本模型和组成。 3. 了解在Eclipse中建立SNMP4J工程。 4. 了解SNMP服务的安装和配置方法。 二、实验任务: 1.学会在windows xp中安装SNMP服务并配置SNMP代理 2.学会建立SNMP4J的Java工程 3.掌握命令行程序SnmpRequest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学时:4学时 四、实验内容: SNMP网络管理定义了5种报文操作: GetRequest操作:用于管理进程从管理代理上面提取一个或者多个MIB参数值,这些参数都是在管理信息库中被定义的。 GetNextRequest操作:从管理代理上面提取一个或多个参数的下一个参数值。 SetRequest操作:设置管理代理的一个或多个MIB参数值。 GetResponse操作:管理代理返回一个或多个MIB参数值,它是前面三种操作中的响应操作。 Trap操作:这是管理代理主动向管理进程发出的报文,它标记出一个可能需要特殊注意的事件的发生,例如重新启动可能就会触发一个Trap陷阱。 团体(Community)也叫做共同体,利用SNMP团体可以将管理进程和管理代理分组,同一团体内的管理进程和管理代理才能互相通信,管理代理不接受团体之外的管理进程的请求。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一般默认团体名为“public”,一个SNMP管理代理可以是多个团体的成员。 要对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进行SNMP网络管理,则在该计算机上必须安装SNMP服务,Windows系统的SNMP的功能如下: 工作在任何运行Windows、TCP/IP、IPX/SPX的计算机上; 用主机名和IP地址识别管理工作站(报告和接收); 处理来自SNMP管理系统的状态信息请求; 在发生陷阱的时候,将陷阱报告给一个或者多个管理工作站。 1.1 Windows提供的网络管理功能 为提供基于SNMP的Windows域服务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以及电子邮件服务器的管理,Windows在推出TCP/IP-32 For Windows协议族时包含了一个SNMP服务软件,可以安装在Windows服务器或者工作站上,接收或者发送SNMP请求、响应或者通知。SNMP 在Windows中以系统服务组件的形式存在,可以使用“服务”管理工具来进行控制。 SNMP股务在Windows的默认安装时并不会自动安装,需要手动安装。以Windows XP 系统为例,SNMP服务的安装有以下几个步骤。 (1)右击“网上邻居”图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选项,弹出“网络连接”窗; (2) 选择“高级”一“可选网络组件”命令,弹出“Windows可选的网络组件向导”对话框,如图3-2所示。在窗口中选中“管理和监视工具”复选框。 (3)单击对话框中的“详细信息”按钮,弹出“管理和监视工具”对话框,其中包含“WMI SNMP提供程序”和“简单网络管理协议”两个复选框,如图3-3所示。 (4)将WindowsXP安装盘插入光驱中,单击“管理和监视工具”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然后单击“Windows可选的网络组件向导”窗口中的“下一步”按钮,开始安装SNMP 服务。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3-2017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3-2017

实验题目:《测试装置动态特性的测量》 实验报告 第 3 组姓名+学号: 胡孝义 2111701272 付青云 2111701146 黄飞 2111701306 黄光灿 2111701322 柯桂浩 2111701321 李婿 2111701346 邝祎程 2111701312 实验时间:2017年12月29日 实验班级: 实验教师:邹大鹏教授 成绩评定:_____ __ 教师签名:_____ __ 机电学院工程测试技术实验室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报告

一、预习报告:(进入实验室之前完成) 1.实验目的与要求: 目的: 1).了解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测试装置动态特性的测试 3).掌握m-k-c 二阶系统动态特性参数的影响因素 要求: 1).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的标定 2).弹簧振子二阶系统的阻尼比和固有频率的测量 2.初定设计方案: 根据测量出的弹簧振子欠阻尼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来求系统的动态特性:固有频率ωn 和阻尼比ξ。 实验时确定的设计方案: 先将质量振子偏离平衡,具有一定的初始位移,然后松开。该二阶系统在初始位移的作用下,产生一定的输出,位移传感器采集到系统的输出并传输给计算机,生成阶跃响应曲线。该输出是由初始状态引起的,可称之为零输入响应,也可看作是由初始位置到零的阶跃响应。 (1)求有阻尼固有频率ωd ωd =2π/T d (2)求阻尼比ξ 利用任意两个超调量M 和M 可求出其阻尼比,n 是该两个峰值相隔的某一整周期数。计算公式为 ξ=2222n 4n n πδδ+ (3)求无阻尼固有频率ωn 计算出有阻尼固有频率ωd ,阻尼比ξ之后,根据公式可求出系统的固有频率ωn ωd = 2 1ξ ω-d (4)求弹簧的刚度和振子组件的质量 振子组件主要由振子、滑杆、振子位置调节器、阻尼片、传感器连接杆等组成。

网络原理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原理 实验指导书 授课教师:陆垂伟 适用专业:网络工程 使用班级:2012级软件工程1班(本) 授课时间:2014年春季 授课学时:60/50/10学时 使用教材:计算机网络(第五版) 谢希仁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实验指导书:计算机学院编,2013年版 湖北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

只做下面的5个实验,其余跳过不做 IP报文及TCP报文分析 路由器基本配置 OSPF动态路由配置 交换机基本配置 VLAN配置与应用

实验一以太网链路层帧格式分析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 理解以太网链路层的基本功能 2. 分析以太网链路层的帧的各个字段的含义 二、实验学时 2学时 三、实验任务 用Ethereal软件抓包,来分析以太网链路层的帧格式 四、实验设备 Ethereal软件,PC机 五、实验拓扑图 两台实验主机连接在实验室交换机上,依次命名为实验主机A和实验主机B.注意将与网络切换器相连的实验主机的网络切换器拨到B的位置(A为与网络测试接口TAP的连接),以保证其直接接入到实验室网络交换机上。同时,请将TAP中TAP/IN和TAP/OUT接口上的网线拔出。以避免与TAP中host接口相连的计算机不能正常上网。 实验主机A 六、实验步骤指导 步骤1:请同学们分好组,两人一组,然后配置好各自实验主机的IP地址,请记住所同组组员实验主机的IP地址.例如本实验中实验主机A的IP地址为192.168.100.109,实验主机B的IP 地址为192.168.100.158.(查看本机IP地址等信息,可以在命令提示符中输入ipconfig/all命令进行查看) 步骤2:各自运行实验主机上的网络分析器Ethereal软件进行报文捕获(可以设置捕获过滤规则只捕获我们所需要的报文).由于我们只需要捕获对应的ICMP数据包,那么例如在实验主机A 中可以设置成“host 192.168.100.158”(其中192.168.100.158是实验主机B的IP地址) ,然后开始进行包捕获操作 步骤3:然后在其中一台实验主机上进行ping命令操作,例如在实验主机A中的命令提示符中进行ping实验主机B的IP地址操作.

2019年eBridge现代通信实验平台指导书

e-Bridge现代通信实验平台指导书 (传输部分) 深圳市讯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二零零七年五月

实验一SDH设备硬件总体介绍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SDH传输设备实物的讲解,让学生对OPTIX 2500+设备具体硬件有个大致的了解,。 二、实验器材 1、OPTIX 155/622M设备1台,OPTIX 155/622H设备2台。 三、实验内容说明 对实物和终端分组进行现场讲解。 四、实验步骤 (一)、系统硬件介绍: 1、本实验平台为华为公司最新一代SDH光传输设备,采用多ADM技术,根据不同的配置需求,可以同时提供E1、64K语音、10M/100M、34M/45M等多种接口,满足现代通信网对复杂组网的需求。根据实际需要和配置,目前提供E1、64K语音、10M/100M三种接口。 2、实验终端通过局域网(LAN)采用SEVER/CLIENT方式和光传输网元通讯,并完成对网元业务的设置、数据修改、监视等来达到用户管理的目的。 3、本实验平台提供传输设备为OPTIX2500+,OPTIX2500+传输速率为为622M和。 一、OPTIX 155/622M设备介绍 OPTIX155/622网元外形如图一所示: OptiX 155/622设备由机柜、子架、风机盒 以及若干可选插入式电路板等构成,可灵活配置 为终端复用器(TM)、分插复用器(ADM)、再生中 继器(REG)。系统可配置为STM-1单系统或双系统、 STM-4单系统或双系统、两者的混合系统,并可实 现由STM-1向STM-4的在线升级,又可以通过调整配 置以满足网络灵活逐级扩容的需求。 本传输实验平台采用三套OPTIX 166/622 SDH光传

网络互联技术实验指导书

《网络互联技术》 实验指导书 实验1 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和管理方法 (2) 实验2交换机冗余备份/端口聚合 (5) 实验3跨交换机VLAN (6) 实验4交换机生成树协议STP/RSTP (8) 实验5动态路由RIPV2/OSPF (9) 实验6路由器PPP配置 (11) 实验7路由器编号的标准访问列表 (11) 实验8路由器命名的访问列表 (12) 实验9路由器命名的扩展IP访问列表 (15) 实验10网络地址转换NAT/NAPT (16) 实验11综合实验(设计实现小型局域网) (18)

实验1 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和管理 一、【实验目的】 1、通过电缆实现交换机/路由器与PC机的连接; 2、通过交换机/路由器的开机启动报告了解交换机的硬件参数; 3、掌握交换机/路由器的常用命令. 二、【实验环境】 1 实验设备: 硬件:交换机、路由器个一台,PC机一台,console电缆及接口转换器。 软件:超级终端程序。 2 设备连接图:用console连接到交换机、路由器上 三、【实验内容】 1 通过Telnet访问交换机、路由器; 2 复制、备份配置文件。 四、【实验步骤】 步骤1访问交换机、路由器 1.用Cosole电缆将PC机的串口与交换机的Console端口相连; 2.在超级终端程序中按Enter键,记录超级终端程序窗口会出现的信息 3.进入特权模式,让交换机重启,记录交换机加电启动报告。 步骤2 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1.进入交换机的全局配置模式 2.配置交换机的设备名,设备名为Switch; 3.配置加密的特权密码为cisco1,验证特权密码:退出到用户模式,再进入特权模式。 4.查看交换机的版本,记录结果; 5.交换机的mac地址表 A、查看交换机的mac地址表,并记录结果;

实验报告实验心得

实验心得体会 在做测试技术的实验前,我以为不会难做,就像以前做物理实验一样,做完实验,然后两下 子就将实验报告做完.直到做完测试实验时,我才知道其实并不容易做,但学到的知识与难度 成正比,使我受益匪浅. 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否则,在老师讲解时就 会听不懂,这将使你在做实验时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比如做光伏的实验,你要 清楚光伏的各种接法,如果你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使你事 倍功半.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白,实验后,还 要复习,思考,这样,你的印象才深刻,记得才牢固,否则,过后不久你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还 不如不做.做实验时,老师还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我们,拓宽 我们的眼界,使我们认识到这门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那么的广泛. 通过这次测试技术的实验,使我学到了不少实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做实验的过程,思考 问题的方法,这与做其他的实验是通用的,真正使我们受益匪浅. 实验心得体会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测试技术这门课程,它是一门综合应用相关课程的知识和内容来解 决科研、生产、国防建设乃至人类生活所面临的测试问题的课程。测试技术是测量和实验的 技术,涉及到测试方法的分类和选择,传感器的选择、标定、安装及信号获取,信号调理、 变换、信号分析和特征识别、诊断等,涉及到测试系统静动态性能、测试动力学方面的考虑 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涉及到计算机技术基础和基于labview的虚拟测试技术的运用等。 课程知识的实用性很强,因此实验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做了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 半桥、全桥比较, 回转机构振动测量及谱分析, 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三个实 验。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由于自己的理论知识基础不好,在实验过程遇到了许多的难题, 也使我感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但是我并没有气垒,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自己看书,独立思 考,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也就加深我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实验中我学会了单臂单桥、半桥、全桥的性能的验证;用振动测试的方法,识别一小阻 尼结构的(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和阻尼系数;掌握压电加速度传感器的性能与使用方法; 了解并掌握机械振动信号测量的基本方法;掌握测试信号的频率域分析方法;还有了解虚拟 仪器的使用方法等等。实验过程中培养了我在实践中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以及培养了良好的工程素质和科学道德,例如团队精神、交流能力、独立思考、 测试前沿信息的捕获能力等;提高了自己动手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增强创新意 识。 实验体会 这次的实验一共做了三个,包括: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比较;回转机构 振动测量及谱分析;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各有特点。 通过这次实验,我大开眼界,因为这次实验特别是回转机构振动测量及谱分析和悬臂梁 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需要用软件编程,并且用电脑显示输出。可以说是半自动化。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我受易非浅:它让我深刻体会到实验前的理论知识准备,也就是要事前了 解将要做的实验的有关质料,如:实验要求,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最重要的是要记录什么 数据和怎样做数据处理,等等。虽然做实验时,指导老师会讲解一下实验步骤和怎样记录数 据,但是如果自己没有一些基础知识,那时是很难作得下去的,惟有胡乱按老师指使做,其 实自己也不知道做什么。 在这次实验中,我学到很多东西,加强了我的动手能力,并且培养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 特别是在做实验报告时,因为在做数据处理时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将会很难的 继续下去。例如:数据处理时,遇到要进行数据获取,这就要求懂得labview软件一些基本

计算机网络实验_路由器配置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1.2

注意事项 1.实验报告封面及报告纸请自行领取。 2.实验报告封面及报告纸的各项内容务必填全。 3.一次上机实验一张报告纸(4次上机共4张)。 4.实验报告上的各栏目严格按本指导书填写。 5.实验室计算机有多个操作系统,启动时选择第1个:Windows XP。

实验室相关说明 一、关于网络设备 1.计算机学院网络实验室采用锐捷网络设备,该种设备的所有命令均与思科相同。因此掌握了锐捷的命令也就掌握了思科的命令。 2.实验室的每个机柜内有4台交换机(型号分别为S2126、S3762)、4台路由器(型号分别为R1762、R2632)与一台实验控制器(位于机柜最上方)。每一实验桌有8台计算机,每一实验桌均对应一个机柜。实验室还设置一台服务器,为方便实验管理,用户在配置交换机与路由器的时候,并不是直接连接到交换机与路由器,而是通过服务器与实验控制器操作交换机与路由器。但是操作界面与直接连接到交换机与路由器是相同的。 二、关于实验方法 1.每台计算机有两个网卡,下面的网卡(命名为“本地连接”)与服务器、实验控制器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局域网,用于配置交换机与路由器。上面的网卡(命名为“测试连接”)连至机柜内,配置完毕后可以将线连至设备上查看配置结果。因此在配置时要启用“本地连接”,禁用“测试连接”,在查看配置结果时要先设置好测试连接的IP地址,再启用“测试连接”,并禁用“本地连接”。“本地连接”和“测试连接”一定不要同时启用。 2.为通过服务器与实验控制器配置交换机与路由器,要利用浏览器打开服务器Web页面(已设为浏览器的默认主页),输入用户名与口令登录。单击页面上部的“教学实验”,再单击左侧的“暂无拓扑图”,再选中右侧的“实验台”单选钮,单击“确定”。此时右侧将列出机柜内的所有设备,欲配置设备,需选“申请”,然后再“登录”。 3.登录时将打开超级终端或telnet窗口,此时要输入与刚才输入的相同的用户名与口令,即可连接到设备使用命令进行配置。也有可能在输入用户名与口令后显示“facility not ready”的提示,这说明设备正在重启,此时要耐心等待几分钟才能连接到设备。一台设备同时只能有一个人申请使用,其他人只能等待。因此同一组的8个人要协商好。

《现代通信网》实验报告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报告 信息工程学院10通信工程专业 2 班成绩评定_______ 学号姓名:(合作者 ) 教师签名_______ 实验一题目基本组网实验第10周星期四第5-6 节 一.实验目的 自己组建小型网络,学习最简单的静态路由协议并测试网络连通性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常用的路由协议主要有:静态路由协议、RIP、OSPF、IS-IS、BGP,小型网络一般使用静态路由协议、RIP,大中型网络一般使用OSPF、IS-IS、BGP 协议是用用于大型网络自制系统AS之间的选路协议。 通过在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协议命令,可以利用路由器把不同的网络连接起来,从而实现不同网段的PC互相PING通。 利用一台PC和AR18、AR28搭建小型网络环境,实现相邻小组PC的互相PING通。 静态路由命令格式:ip route X Y Z,其中X是目标网段,如172.16.1.0;Y 是子网掩码,如255.255.255.0;Z是去往该目标网段的下一跳的IP地址,如 182.168.1.254.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AR28路由器、AR18路由器,一台PC机。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实验结果测试 为了方便测试,本实验需要借助另一小组的一台PC机做测试,因此需要把相邻的两个小组的设备连接起来。同时还要添加一些为了测试方便而做 的配置,这些配置用斜体字加粗表示。 1.按照实验指导书拓扑图进行pc机、路由、交换机的连接。 2.实验一组实验实际配置: 用PC机接AR18-1设备的console接口进行配置 AR18-1配置:

[Quidway]sysname ar18-1 [ar18-1]interface e3/0 [ar18-1-Ethernet3/0]ip address 192.168.1.254 255.255.255.0 [ar18-1-Ethernet3/0]quit [ar18-1]interface e1/0 [ar18-1-Ethernet1/0]ip address 172.16.1.253 255.255.255.0 [ar18-1-Ethernet1/0]quit [ar18-1]ip route 0.0.0.0 0.0.0.0 172.16.1.254 用PC机连接AR28设备的console接口进行配置 AR28-1配置: [H3C]sysname ar28-1 [ar28-1]interface e0/0 [ar28-1-Ethernet0/0]ip address 172.16.1.254 255.255.255.0 [ar28-1-Ethernet0/0]quit [ar28-1]interface e0/1 [ar28-1-Ethernet0/1]ip address 192.168.2.253 255.255.255.0 [ar28-1-Ethernet0/1]quit [ar28-1]ip route 0.0.0.0 0.0.0.0 172.16.1.253 [ar28-1]ip route 172.16.2.0 255.255.255.0 192.168.2.254 3.用dis ip routing-table命令查看路由表。 AR18-1路由表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第2.2版)-20100320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第2.2版) 张晓明 杜天苍 徐华 赵国庆 向胜军 张世博 编著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目 录 实验一 小型局域网的设计 (1) 实验二 网络协议分析工具的使用 (3) 实验三 网络配置与实践 (5) 实验四 无线LAN架设和网络管理软件的使用 (7) 实验五 网页设计 (8) 实验六 局域网网络安全策略的设计 (9)

实验一 小型局域网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LAN技术基础知识。 2.了解各种LAN网络设备,初步掌握LAN网络设计方法。了解各种网络软件和网络 配置方案。 二、实验内容要求 1.以信息工程学院现有条件为基础,进行以下LAN内容的设计: 2.设计网络的拓扑结构图(总线、型或环形等)。 3.选择主要网络设备及其主要技术参数(包括:各种服务器、交换机、HUB的品牌、 型号和主要技术参数),以上参数列表给出。 4.选择主要线缆型号和规格(光缆、同轴电缆、双绞线),参数列表给出。 5.选择使用的操作系统和协议。 三、现有条件 1.信息工程学院目前的专业实验室结构上包括:计算机实验室、通信实验室、自动化 实验室、电气工程实验室、电工与电子实验中心、信息基础实验室。 2.要求信息工程学院LAN挂接在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校园网上。 3.参考资料(另附)。 四、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是实验工作的全面总结,要用简明的形式将实验结果完整和真实地表达出来。报告要求简明扼要,工整,分析合理。图表整齐清楚,曲线和线路图用计算机绘制,不得徒手描画。 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实验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同组者姓名。实验日期、交报告日期。 2.实验目的。 3.网络拓扑结构图、实验室布局特点及其说明。 4.主要网络设备及其主要技术参数表,主要线缆型号和规格表,并计算网络的性能价格。 5.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并回答实验指导书所提出的问题。 6.实验体会。 7.报告采用A4纸,正文使用5号字体,至少占4页,另加1页封面。 8.每人需要上交实验报告打印版和电子版。电子版发到教师信箱,以便修改完善。

锐捷交换机实验手册

锐捷交换机实验手册 四川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baby lai

交换机配置新手篇:正确连接和初级配置 第一步:利用电脑超级终端与交换机建立连接 可进行网络管理的交换机上有一个“Console”端口,它是专门用于对交换机进行配置和管理的。可以通过Console端口连接和配置交换机。用Cisco自带的Console线,RJ-45端接入Cisco交换机Console口,Com口端接入电脑Com1或Com2口,必须注意的是要记清楚接入的是那个Com口。 按照步骤开启超级终端:开始-程序-附件-通讯-超级终端(图2) 点击文件-新建连接(图3)

输入超级终端名称,选择数据线所连端口(注意选择Com口时候要对应Console线接入电脑的Com口):图4 确定-点击还原为默认值(图5)

确定后开启交换机 此时交换机开始载入IOS,可以从载入IOS界面上看到诸如IOS版本号,交换机型号,内存大小等数据当屏幕显示Press RETURN to get started的时候按回车就能直接进入交换机。

第二步:学习交换机的一些初级命令 首先我们要知道Cisco配置界面分两种,一种是基于CLI(Command-line Interface命令行界面),一种是基于IOS(Internetwork Operting System互联网操作系统)。暂时我们先探讨基 于IOS的Cisco交换机。 基于IOS的交换机有三种模式,“>”用户模式,“#”特权模式,“(CONFIG)#”全局模式,在用户模式输入enable进入特权模式,在特权模式下输入disable回到用户模式,在特权模式下输入configure terminal进入全局模式。在特权模式下输入disable回到特权模式下。 刚进入交换机的时候,我们处于用户模式,如:switch>。在用户模式我们可以查询交换机配置以及一些简单测试命令。在用户模式输入?号可以查询可以运行的命令。出现命令过多不能全部显示可以用Enter键逐行显示,空格键整页翻动。 对于一个默认未配置的交换机来说,我们必须对一些命名,密码和远程连接等进行设置,这 样可以方便以后维护。 hostname[hostname]/*设置交换机名 如:switch(config)#hostname switch ip address[ip address][netmask]/*设置IP地址 如:switch(config)#ip address192.168.0.1255.255.255.0 ip default-gateway[ip address]/*设置交换机的缺省网关 如:switch(config)#ip default-gateway192.168.0.1 enable password level[1-15][password]/*设置密码

网络开发与应用实验指导书

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学院 《网络开发与应用》实验指导书 李全龙宋艳艳 2005年10月

前言 《网络开发与应用》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计算机网络在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经济发展和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成为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校,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给《网络开发与应用》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网络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网络方面的应用、管理和维护能力,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网络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希望同学们在使用本实验指导书及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帮助我们不断地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使《网络开发与应用》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课程。本学期授课教师为李全龙老师,参与网络课程助教环节的教师为宋艳艳同学。

实验要求 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在过去十几年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网络开发与应用》课程实验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通过在一个计算机网络环境中的实际操作,对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实现一个客户服务器程序,掌握Socket编程框架,熟悉典型的Socket系统调用;通过一个典型的并发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服务器程序开发;还提供了一些设计实验以使同学们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总之,通过上述实验环节,使学生加深了解和更好地掌握《网络开发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 在《网络开发与应用》的课程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 (1)预习实验指导书有关部分,认真做好实验内容的准备,就实验可能出现情况提前做出思考和分析。 (2)仔细观察上机和上网操作时出现的各种现象,记录主要情况,做出必要说明和分析。 (3)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情况及其分析。对需要编程的实验,写出程序设计说明,给出源程序框图和清单。 (4)遵守机房纪律,服从辅导教师指挥,爱护实验设备。 (5)实验课程不迟到。如有事不能出席,所缺实验一般不补。 实验的验收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上机操作,包括检查程序运行和即时提问。第二部分是提交书面的实验报告。此外,网络实验采用当堂检查方式,每个实验都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检查通过,过期视为未完成该实验,不计成绩。以避免集中检查方式产生的诸多不良问题,希望同学们抓紧时间,合理安排,认真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