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

第4节免疫调节

一、教学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教学难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课时安排

2

四、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引起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1.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之后,在病菌或病毒刚进入人体的时候,靠反射并不能对其作出反应。

2.不能。

3.会。

〖板书〗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知道免疫系统的组成。

〖板书〗二、免疫系统的防伪功能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知道免疫系统的防伪功能。

〖资料分析1及讨论〗生思考师提示。

1.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T细胞的多少与HIV浓度之间成反比例关系。

2.HIV浓度上升,会破坏更多的T细胞,使T细胞数目下降,从而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丧失,不能抵抗疾病的侵袭,进而使人死亡。由此可以看出,T细胞在人体内能够攻击侵入的病原体。

3.约9年。

〖讲述〗1.类风湿性关节炎简介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以慢性对称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以骨膜炎为主要特征,常见的症状是关节疼痛,晚期可引起关节强直、畸形和功能障碍,甚至残废。我国约有400万患者,患病率为0.32%~0.34%。约80%患者的发病年龄在20~45岁,男女之比为1.2∶4。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它是一个与环境、细菌、病毒、遗传、性激素及精神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寒冷、潮湿、疲劳、营养不良、创伤、精神因素等,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但多数患者常无明显诱因可查。初发病时很缓慢,患者先有几周到几个月的疲倦乏力、体重减轻、低热和手足麻木刺痛等前期症状,随后发生某一关节疼痛、僵硬,以后关节逐渐肿大、疼痛。开始时可能一两个关节受累,以后发展为对称性多关节炎。

目前类风湿性关节炎尚无特效疗法,仍停留于对炎症及后遗症的治疗。现行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关节及其他组织的炎症,缓解症状;保持关节功能和防止畸形;修复受损关节以减轻疼痛和恢复功能。治疗措施一般包括:

(1)休息,风湿活动期应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防止潮湿;病情稳定后适当活动和进行关节练习,以减少或防止关节强直和肌肉萎缩;

(2)药物治疗,药物可选非甾体类抗炎药、金制剂、青霉胺、免疫抑制剂等;

(3)理疗,如热敷、热浴、蜡疗等,同时配合按摩和锻炼;

(4)手术,纠正关节畸形或进行关节成形术。

2.过敏反应的机理和过敏体质

有些人接触到过敏原时,在过敏原的刺激下,由效应B细胞产生一类抗体(IgE类抗体),这些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上述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强、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上述反应如果发生在皮肤,则出现红肿、荨麻疹等;如果发生在呼吸道,则出现流鼻涕、喷嚏、哮喘、呼吸困难等;如果发生在消化道,则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个别病情严重的,可因支气管痉挛、窒息或过敏性休克而死亡(如下图)。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是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另外,抗组织胺类药物能抑制过敏症状的表现。

一般将容易发生过敏反应的人的体质称为“过敏体质”,过敏体质就是容易产生IgE类抗体的体质,因此目前是以体内IgE抗体的量,作为判断一个人是否为过敏体质的重要依据。考虑到出生婴儿几乎没有IgE类抗体,可认为过敏反应是随着年龄增加而出现的文明病。过敏体质、碰到能引发过敏的过敏原、足够量的过敏原是引发过敏反应的三要素。引起过敏反应的首要因素,是遗传因素──过敏体质。通常父母一方具有过敏体质,孩子约有15%的几率遗传过敏体质,若双亲都是过敏体质,几率更会提高到66%。如果你不曾发生过敏,并不代表没有过敏体质,可能是还未遇到过敏原。

〖板书〗三、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学生阅读及板书〗

四、免疫学的应用

在习惯上,人们把由细菌制成的称为菌苗,把由病毒制成的称为疫苗,也可将它们通称为疫苗。

〖讲述〗疫苗的种类及研究进展

疫苗是提高人体免疫力来达到预防疾病目的的一种生物制品,它基本上是由微生物及其所含成分制成。

目前应用的疫苗主要有三种类型,各有优缺点。

(1)减毒活疫苗。接种后能感染人体而产生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效果。如小儿麻痹糖丸就是一种减毒活疫苗,口服后可预防小儿脊髓灰质炎。由于这类疫苗中的病毒仍有一定的活性,因此有些人接种后会发生副作用,不是很令人满意。

(2)灭活的死疫苗。这类疫苗已将病毒杀死,安全性很好,但产生的免疫效果比减毒活疫苗要差,而且要多次强化免疫,如钩端螺旋体疫苗即属此类。

(3)新型疫苗。包括基因工程疫苗,它是以现代基因工程的手段,由病毒DNA的一段无毒序列制成,如现在我国应用的新型乙肝疫苗。这种疫苗安全性很好,预防效果与灭活疫苗相似,但要多次强化才行。因而,可以说传统使用的疫苗尚不足以满足人们提出的安全、有效、简单、经济的高要求。为此,国内外许多科学家进行了艰辛的探索,研制和开发出了新型疫苗,即基因疫苗。

基因疫苗不仅安全性高,而且从阻止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和清除已被病毒感染细胞的两个方面产生防治效果。基因疫苗不仅可用于防治病毒感染,还可用于防治肿瘤,其主要优点为可以诱导很有效的专一性T杀伤性细胞,后者可以杀死肿瘤细胞。基因疫苗的安全性极高,不存在对人体的毒性,机体耐受性好。因此,基因疫苗是未来疫苗研发的重点。将疫苗基因转移到植物,如香蕉、马铃薯等,已经成功地生产出狂犬病疫苗等可食用的疫苗。

〖资料分析2及讨论〗

1.移植的器官对于被移植者来说是异物,免疫系统具有排异反应,但是,当时没有针对这一问题采取任何措施。

2.必须控制适当的剂量,恰到好处才有望使移植的器官能够较长时间发挥作用。

3.不能。例如,解决供体器官短缺的问题,需要有更多的人自愿捐献器官。

〖旁栏思考题〗

不能预防所有的传染病,因为疫苗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有些传染病的病原体会发生变异,有些传染病的机理目前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或者是还没有研制出针对这些疾病的疫苗。

〖讲述〗骨髓移植需要骨髓提供者提供什么?为什么?

骨髓移植需要骨髓提供者提供造血干细胞。骨髓移植,是指在大剂量化疗和全身照射大量破坏患者的白血病细胞后,把健康人或自身已缓解的骨髓移植给患者,使其中造血干细胞持久地在患者骨髓腔分化增殖,从而恢复其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的过程。骨髓移植是目前根治白血病的最先进的方法。骨髓移植可分为自体(身)移植和同种异体移植两大类,后者又分为同基因(同卵双胞胎)和同种异基因(同胞兄弟、姐妹或父母或子女等)两种。骨髓移植的具体适用条件是:年龄为自体<55岁,异体<45岁;白血病完全缓解后;无感染灶,无其他严重的疾病。在做异体骨髓移植前,需做组织配型等有关实验,以选择供者。

〖科学、技术、社会及讨论〗(热门话题学生必懂)

2.以下行为有可能传染艾滋病,因为这些行为中都可能接触到含有HIV的体液:

(2)静脉吸毒者共用一个针管;

(5)与艾滋病患者共用纹身、纹眉器械;

(7)输入含有HIV的血液;

(10)与艾滋病病人共用剃须刀。

以下行为不会传染艾滋病,因为这些行为中都不接触含有HIV的体液:

(1)与艾滋病病人共同进餐;

(3)在运动中撞到艾滋病患者;

(4)与艾滋病患者拥抱;

(6)触摸艾滋病患者摸过的门把手;

(8)叮咬过艾滋病患者的蚊蝇叮咬正常人;

(9)与艾滋病患者共用冲水马桶

〖小结〗略

〖作业〗练习

基础题

1.(1)×;(2)√;(3)×。

2. D。

3.因为艾滋病病毒直接杀死的是在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T淋巴细胞,当T淋巴细胞被杀死之后,免疫系统就处于瘫痪状态,因而不能抵御艾滋病病毒。

4.提示:牛痘疫苗中含有少量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天花病毒。接种牛痘后,婴儿体内经过一定阶段,B细胞开始分化,小部分形成记忆B细胞,该细胞具有记忆和分化、产生抗体的功能。所以,当再遇到天花病毒侵染时,便能杀灭之。

拓展题

提示:建立骨髓库或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意义。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现在很多疾病,尤其是白血病的惟一的有效治疗手段。我国每年约有400多万患者等待着造血干细胞移植。全国每年新增白血病患者4万人,而且主要发病年龄在35岁以下,其中50%以上是儿童。我国现在20岁左右的青年、少年及儿童中独生子女多,这就意味着很难在有亲缘关系的兄弟姐妹中找到造血干细胞供者,而在非血缘关系者中具有相同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能够实施骨髓移植的概率只有1/10 000~1/5 000,甚至更小(如果供者与受者的HLA不同,便会发生严重的排斥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只有尽快使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扩充到10万份以上,才可以初步适应临床的需要。成立志愿捐献者资料库就成为挽救患者的惟一途径。

〖本章小结〗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检测

1.填空

(1)下降,骨骼肌收缩。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下丘脑,肾上腺、胰岛、甲状腺等。

(2)脑干。(3)异物。(4)过敏;过敏原,灰尘。

2.选择1) C;(2) D。

3.画概念图

1) a神经元;b传入神经元;c传出神经元;d神经元;e效应器

二、知识迁移

1.D

2.D

三、技能应用

提示:红色曲线是糖尿病患者的,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变化剧烈。

四、思维拓展

提示:这是一道比较开放的题,引导学生做发散性的思维。

电脑最基本的构成是处理器、内存和总线结构,它最基本的行为是对从外部输入或接收的信息和指令作出反应。人脑的功能单元是神经元,在电脑中则是硅晶体管。一个晶体管就是一个快速打开和关闭的开关,它在与它相连的电路中产生电脉冲,这就产生了电脑存储和调用数据的语言。人脑基本上是一个平行机,而现在的电脑大都是串行的。最大的电脑的记忆容量是1012个字节,人脑的记忆容量的字节数则大约为10后面跟8 432个零。电脑经历了几代的变革,计算速度和存储能力不断提高,所以在它的工具功能上,人脑自愧不如,如人的脑神经传递信息是毫秒数量级,而计算机的为纳秒,比人快了100万倍。但电脑仍存在很大弱点,那就是它本身没有思维能力,不具备人所具有的智力,它只能依照预定的程序运行。

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机理

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机理 院系: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08级生物科学 姓名:黄秀兰 学号:2 指导老师:吴小莉 【摘要】免疫系统是机体防卫病原体入侵最有效的武器,它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免疫系统发挥生物学作用的三条途径分别是经典激活途径,旁路(替代)激活途径和凝集素(MBL)激活途径。人体的三道免疫防线(皮肤和黏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中由第三道防线所引起的免疫可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他们两者之间既存在着区别同时又相互协调发挥着作用,以协调机体保持一种相对稳定和谐的状态。

【关键词】免疫系统免疫免疫效应补体激活途径 在季节变迁之际,在南雁北飞之际,有人会被风一吹就凉了,有人却铁骨铜皮毫不介意天气冷暖。有些人感冒一两天就好,有些人却要折腾好久。众所周知,人体内的免疫系统有生理免疫、自身稳定和免疫监视的功能,到底是什么东西在悄悄导致作用效果的不一样呢,或者,在我们的身体里,那个叫做免疫系统的问题在如何工作呢?以下我们一起来做以下探究。 人体内有一个免疫系统,它是人体抵御病原菌侵犯最重要的保卫系统。这个系统由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小肠集合淋巴结、阑尾、胸腺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因为血小板里有IGG)等),以及免疫分子(补体、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等)组成。免疫系统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免疫,其中适应免疫又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那么什么又叫免疫?所谓“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人体共有三道免疫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

免疫调节

第十七章免疫调节 一、选择题 [A型题] 1.哪些受体同时被交联可被抑制B细胞的增值() A.TCR和BCRJ B. BCR和FcγRⅡ-B C. BCR和CR2 D. BCR和FcαR E. TCR和FcγR 2.B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免疫调节依赖于识别() A. MHC分子 B.独特型抗原决定基 C.Fc受体 D.分化Ag E.补体受体 3.抑制Th2细胞的功能的细胞因子是() A. IL_2 B. IFN_γ C. IL_4 D. IL_5 E. IL_10 4. 抑制Th1细胞的功能的细胞因子是() A. IL_2、IL_10 B. IFN_γ、IL_4 C. IL_4、IL_7 D. IL_8、IL_10 E. IL_10、IL_4 5.临床上应用抗Rh﹢抗体预防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的原理是() A. 抗体的负反馈调节作用 B.抗体的正反馈调节作用 C.独特型免疫网络学说 D.补体的调节作用 E.以上都不是 6.以下哪一种补体可与B细胞表面的CD21结合,促进B细胞的活化() A. C1 B. C2a C. C3a D. C3d E. C4 7. 抗原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是() A. 由APC和Th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B. 由APC和Ts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C. 由Th和Ts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D. 由Th和Tc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E. 由Th1和Th2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8. 以下哪一种细胞因子可增强NK细胞的活性() A. IL-2、IL-8 B.IL-2、IFN-γ、IL-12 C. IL-2、IL-4 D. IL-2、IFN-γ E.IL-3、IL-4 9.下列哪一种细胞因子对免疫应答起负调节作用( ) A. IL-2、IL-4、IL-5 B.IL-2、IL-8、IL-10 C.IL- 1、IL-6、TGF-β D.IL-10、TGF-β E.INF-γ、TNF-β 10. B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主要通过() A.分泌的淋巴因子发挥作用 B.分化形成抑制或辅助细胞发挥作用 C.活化巨噬细胞发挥作用 D.神经- 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E.分泌的Ab发挥作用 11.免疫应答发生的前提是() A.抗原的存在 B.抗体的存在 C.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存在 D.补体的存在 E.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调节的存在 12.群体水平免疫调节的基础主要是() A.MHC多态性 B.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 C.AICD对特异性应答的反馈调节 D.独特型网络的调节 E.免疫细胞激活信号转导中的反馈调节 13.关于抗原对特异性免疫性应答的调节作用,下列那一项是错误的() A.抗原的存在是免疫应答的前提 B.结构相似的抗原具有相互干扰特异性抗体应答的能力 C.一定范围内,应答水平与抗原的量呈正相关 D.抗原的量与免疫应答的发生与否有关 E.抗原的质与免疫应答的发生与否无关 14.关于免疫应答的调节,下列那一项是错误的() A.免疫应答不受遗传基因的制约 B.免疫调节的机制影响免疫应答的发生应答的强弱 C.免疫应答的调节可分为免疫系统内调节和免疫系统外及个体和群体水平的调节D.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 E.免疫调节机制失控或异常可导致免疫疾病的发生 15.关于IFN-γ的免疫调节作用,下列那一项是错误的()

《免疫调节》说课稿

《免疫调节》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免疫调节》选自高中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四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容。分2课时学习:第1课时,免疫系统及免疫的类型;第2课时,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 随着课改的进行,新课标将免疫调节列为必修三的教学容,其“具体容标准”中包括“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可见,新课标将免疫视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一种方式。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可见本节在高考中的地位很重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4)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2.能力目标: (1)通过资料搜集、讨论的形式了解艾滋病及其防治。 (2)以图解、问题、和讨论的方式学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培养从报刊杂志、互联网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了解艾滋病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2)了解艾滋病的病因和预防,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的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 (3)倡导关爱健康、珍爱生命的生活理念。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 (一)学情分析:免疫调节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艾滋病、过敏反应以及免疫学的应用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有所了解。学生通过初中有关免疫知识和高

免疫调节(第1课时)教学设计

免疫调节(第1课时) 一、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2.能力目标: 以图解、问题串、和讨论的方式学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艾滋病的病因和预防,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的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 (2)倡导关爱健康、珍爱生命的生活理念。 二、教学重点: (1)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三、教学难点: 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也不能直接清除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的细胞。对付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要靠什么调节呢? 学生:免疫调节。 播放视频1:温家宝总理看望阜阳艾滋病孤儿和患者。 教师:这是中国防治艾滋病历程中又一个历史镜头——在第21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温总理专程前往阜阳,与艾滋病患者握手、交谈。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艾滋病也许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艾滋病正在对人类的生命和尊严发出前所未有的威胁与挑战,而我们又对它了解多少呢? 学生:根据艾滋病资料的搜集情况,从以下几方面交流讨论: (1) 艾滋病的发现、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的主要病症及其危害。 (2) 目前全球及我国艾滋病的发展现状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3) 艾滋病传播有哪些途径? (4) 我们应如何对待艾滋病病人?面对艾滋病,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5) 你知道世界艾滋病日吗?历年的主题是什么?开展世界艾滋病运动有什么意义? 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艾滋病的病因是什么?艾滋病的死因是什么?为什么艾滋病病人最后往往是患不同的疾病而死亡?为什么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免疫调节知识点整理

免疫调节 考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5年4考 ) 1.免疫系统的组成 ■助学巧记 巧记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 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形成生来就有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特点无特异性有特异性 组成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 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3.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如图为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③和①分别是B细胞和T细胞。它们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相同,之所以种类不同,是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图中的④是浆细胞,可由B细胞和记忆细胞分化而来。 (3)吞噬细胞能参与第几道防线? 提示吞噬细胞可以直接吞噬杀灭病原体,是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同时吞噬细胞又参与第三道防线,能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 (4)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吗?都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吗? 提示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由T细胞产生,但溶菌酶可由唾液腺、泪腺等非免疫细胞产生;抗体和淋巴因子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而溶菌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1.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而不是淋巴细胞。 2.唾液、泪液、胃液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都不是体液,而属于黏膜的分泌物,属于第一道防线。 3.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 名称来源功能 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吞噬、处理和传递抗原,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 T细胞造血干细胞(胸腺中发育) 识别抗原,分泌淋巴因子,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 细胞 B细胞造血干细胞(骨髓中发育) 识别抗原,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 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免疫调节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自身生理动态平衡与相对稳定的生理功能。 免疫调节是指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之间,以及与其它系统如神经内分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免疫应答以最恰当的形式使机体维持在最适当的水平。 免疫调节是依靠免疫系统来实现的。 免疫调节层次: 自身调节:免疫系统内部的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的相互作用。 整体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群体调节:MHC的种群适应性 免疫应答作为一种生理功能,无论是对自身成分的耐受现象,还是对“非已”抗原的排斥都是在机体的免疫调节机制的控制下进行的。免疫调节机制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关键,如果免疫调节功能异常,对自身成分产生强烈的免疫攻击,造成细胞破坏,功能丧失,就会发生自身免疫病。如果对外界病原微生物感染不能产生适度的反应(反应过低可造严重感染,反应过强则发生过敏反应),也可造成对机体的有害作用。因此,免疫调节机制不仅决定了免疫应答的发生,而且也决定了反应的强弱。这一调节作用是精细的、复杂的。调节功

能是作用于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多个环节。 免疫系统组成: 免疫器官 种类: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等。 作用: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配的场所。 免疫细胞 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分为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 淋巴细胞位于淋巴结、血液和淋巴液中,分为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和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 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主要分为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 抗体:由浆细胞产生,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消化 淋巴因子:由辅助性T细胞产生,作用于B细胞使其增殖分化出浆细胞进而产生抗体 溶菌酶:主要由吞噬细胞产生,且泪腺、唾液腺也可产生溶菌酶

免疫调节教案

免疫调节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第4节免疫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分2课时学习:第1课时,免疫系统及免疫的类型;第2课时,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 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内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二)教学对象分析 免疫调节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艾滋病、过敏反应以及免疫学的应用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

视等传播媒体有所了解。教师的任务是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作科学的了解,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三)对教学目标的阐述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情况,把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4)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5)培养从报刊杂志、互联网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资料搜集、讨论的形式了解艾滋病及其防治。 (2)以图解、问题串、和讨论的方式学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 节知识点汇总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4节 免疫调节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 (1)吞噬细胞等 (2)淋巴细胞:T 细胞(迁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 B 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1.防卫功能 (1)免疫种类: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 淋巴循环组成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①体液免疫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T 细胞?→? 淋巴因子?→?B 细胞?→?浆细胞?→?抗体 记忆B 细胞 ②细胞免疫的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T 细胞?→?效应T 细胞 效应T 细胞作用: 记忆T 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破裂 (使抗原失去寄生的场所) 三、免疫系统疾病:

1.免疫过强 (1)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反击而引起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2)过敏反应 ①概念: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②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防卫过弱 (1)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遗传物质是RNA; (2)病因: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它可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3)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 四、免疫学的应用: 1.预防接种: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 2.疾病的检测:利用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用相应的抗体检验是否有抗原; 3.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自身T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移植时要用免疫抑制药物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特别提醒: 1.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2. 溶菌酶主要存在于动物的外分泌液(泪液、唾液、乳汁、尿液等)、组织液和某些微生物体内,该酶能水解细菌的细胞壁。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 3.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直接吞噬消化各种病原微生物; 吞噬细胞也可以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体。4.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免疫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抵抗各种细菌、病毒、污染物及疾病对人体造成的攻击。 清除新代谢的废物及免疫细胞与敌人打仗时遗留下来的病毒死伤尸体。 修补受损的组织器官,使其恢复原来的功能。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 . 免疫系统是一个由免疫细胞和有机器官构成的网状系统,它遍布整个人体,能自动对抗外来的有害物质,清除坏死细胞,并毁灭可能致癌的突变细胞。免疫系统的结构是繁多而复杂的,其主要的免疫器官有骨髓、扁桃体、胸腺、脾脏、盲肠、骨髓、淋巴结、淋巴管。这些关卡都是用来防堵入侵的毒素及微生物。 扁桃体位于咽部,是制造淋巴球与产生抗体的地方,人的淋巴球会对由口腔(食物及空气)进入的细菌产生反应。 胸腺属于中枢淋巴器官,位于胸腔顶部,是系统发展功能的中心,它负责训练免疫细胞让它们知道自己的责任。能供应具有免疫力的细胞到所有周边淋巴组织,也是淋巴干细胞增生并分化成T淋巴球之处。 脾脏位于腹腔内,近似卵圆形或指形是人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 是血液的过滤器。脾脏常会因疾病而肿大,没有脾脏者,较易受到病菌的感染。 骨髓为白血球、红血球衍生与形成的主要器官,能产生定型与成熟的淋巴球,并将其释放进入其它淋巴器官及血液循环系统,进

行特定免疫功能。 盲肠最明显的特征是有大量的淋巴小结,它们会在此互相融合并伸入粘膜下层。 淋巴结为体内重要的防御关口。沿着淋巴管的途径分布,具有过. . 滤免疫反应、再循环的功能,还具有清除淋巴异物的功能。细菌进入淋巴结后,约有99%会陷在其中,并受摧毁。 淋巴管为淋巴液在体内特定部位循环的管道,负责将淋巴液由组织带入血液中。 B细胞和T细胞都来自于骨髓,但T细胞形成于胸腺,它的主要功能是消灭外来侵袭物。 成熟且经过启发的T细胞将演变为以下各种细胞: 辅助细胞:确认入侵者,发送讯号,召集B细胞及巨噬细胞进入备战状态;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详细

免疫调节核心知识点列表梳理 1.与免疫有关的细胞 2.两种免疫类型比较 5.特异性免疫的类型及其应用 3.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的区别

4.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与正常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比较 6.免疫失调与人体健康 免疫调节知识点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痰,烧伤)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 (伤口化脓) 1、免疫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最主要的免疫方式)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T 淋巴细胞和B 淋巴细胞) 2、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癌症问题)。 来源: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主要是外来物质(如: 细菌、病毒、),其次也有自身的物质(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癌细胞,),还有(移殖器官)。 ① 抗原 (抗原决定簇) 本质:蛋白质或糖蛋白 特性:异物性(外来物质),大分子性(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特异性(只 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 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特异性) ②抗体: 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从而抑制抗原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 黏附(并不能直接杀死抗原)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③淋巴细胞的产生过程: B 浆细胞 抗体 骨髓造血干细胞 胸腺 T T 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 淋巴因子(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 功能1)增强淋巴因子的杀伤力 2)能够诱导产生更多的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2) 3、 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 记忆B 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有的记忆细胞可以保留一辈子,如天花病毒,有的则很短,如流感病毒) 4、体液免疫 抗原 吞 噬 细 胞 (处理) (呈递) T 细胞 细胞 (识别) B 细胞 B 细胞 形成沉淀 感应阶段 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二次免疫)

第十七章免疫调节

第十六章免疫调节 一、选择题 [A型题] 1.哪些受体同时被交联可被抑制B细胞的增值() A.TCR和BCRJ B. BCR和FcγRⅡ-B C. BCR和CR2 D. BCR和FcαR E. TCR和FcγR 2.B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免疫调节依赖于识别() A. MHC分子 B.独特型抗原决定基 C.Fc受体 D.分化Ag E.补体受体 3.抑制Th2细胞的功能的细胞因子是() A. IL_2 B. IFN_γ C. IL_4 D. IL_5 E. IL_10 4. 抑制Th1细胞的功能的细胞因子是() A. IL_2、IL_10 B. IFN_γ、IL_4 C. IL_4、IL_7 D. IL_8、IL_10 E. IL_10、IL_4 5.临床上应用抗Rh﹢抗体预防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的原理是() A. 抗体的负反馈调节作用 B.抗体的正反馈调节作用 C.独特型免疫网络学说 D.补体的调节作用 E.以上都不是 6.以下哪一种补体可与B细胞表面的CD21结合,促进B细胞的活化() A. C1 B. C2a C. C3a D. C3d E. C4 7. 抗原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是() A. 由APC和Th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B. 由APC和Ts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C. 由Th和Ts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D. 由Th和Tc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E. 由Th1和Th2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8. 以下哪一种细胞因子可增强NK细胞的活性() A. IL-2、IL-8 B.IL-2、IFN-γ、IL-12 C. IL-2、IL-4 D. IL-2、IFN-γ E.IL-3、IL-4 9.下列哪一种细胞因子对免疫应答起负调节作用( )

(完整版)免疫调节知识点

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 一、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保护性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态。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三、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主要)、监控和清除 监控和清除: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损伤)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防卫:防止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或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一)免疫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注:○唾液、胃液中均有杀菌物质,但与外界环境相通,属于第一道防线。 ○2多数情况下,抗原物质被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阻隔于人体之外。 (三)抗原和抗体 (1)抗原 ①概念:抗原是指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病原体、花粉、癌细胞等。 ②特点 a.具有异物性:一般是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包括细菌、病毒、花粉等。但自身的一些细胞也可以成为抗原(如癌细胞,损伤、衰老的细胞等)。 b.具有大分子性:通常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万,如蛋白质。 c.具有特异性:抗原物质表面具有某些特定的化学基团,即抗原决定簇,决定了抗原的特异性,使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2)抗体 ①概念: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的刺激下,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如抗毒素、凝集素等。 ②化学本质:只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参与合成与分泌的细胞结构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线粒体等。 ③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 ○4种类:抗毒素、凝集素、免疫球蛋白 ○5与抗体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结构 细胞核、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膜 (四)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图解

20026809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免疫调节机制及其对肿瘤免疫的

题目: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免疫调节机制及其对肿瘤免疫的 统(RAS)对多种组织细胞的增生和凋亡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课题从时间动力学角度,以T 细胞激活诱导的凋亡(AICD)为重点,分析RAS在细胞免疫中的表达变化、RAS对细胞免疫的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随之初步探讨干预RAS抑制肿瘤细胞引起的T淋巴细胞 研究意义 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消退取决于与机体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研究肿瘤免疫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对于明确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合理的免疫治疗方案均有重要意义。本项目旨在对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 RAS)这一调节包括细胞增生和凋亡等多 种重要功能的系统,研究其免疫调节作用和机制,并初步研究RAS对于肿 瘤免疫的作用。本项目的思路如图: 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主要是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虽然多种 肿瘤特异和肿瘤相关抗原已经分离鉴定,肿瘤免疫反应的先决条件已经具 备,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是无效和微弱的。主要原 因是肿瘤在与机体的对抗和选择过程中发展的免疫逃避和免疫抑制机制: 1)肿瘤低表达MHC I,不表达MHC II和共刺激分子配基如B7; 2)肿瘤 抗原的丧失和遮蔽;3)肿瘤分泌免疫抑制因子如TGF-beta,IL-6和IL-10; 4)肿瘤诱导免疫耐受;5)肿瘤或者通过表达FasL,直接杀伤激活的T 淋巴细胞,或者通过重定向细胞免疫(TH1->TH2)、激活NK1.1+/CD3+ 细胞等机制间接诱导T淋巴细胞通过AICD凋亡。虽然肿瘤的免疫豁免机制复杂多样,最终结果是肿瘤特异性的T淋巴细胞的增生受抑和凋亡,从而导致对肿瘤的免疫无反应性[1]。调节T细胞的增生凋亡是调节肿瘤免疫的一个重要靶点。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 RAS)是机体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内分泌网络,其对血压和水钠储留调节的传统的生物学功能已为人们所熟知,但愈来愈多的研究表明RAS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而“组织”RAS在局部表达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对细胞分化、增殖和凋亡的调节作用成为研究热点[2]。 RAS的促进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已在包括心肌细胞、神经细胞、嗜铬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多种上皮来源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等细胞组织证实[3]。在细胞免疫中,T淋巴细胞已证实表达RAS 的各组成成分,组织RAS起作用的先决条件已经具备;血管紧张素II促进小鼠脾细胞自发增殖和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增殖[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卡托普利抑制T淋巴细胞AICD和Fas/FasL介导的凋亡, 在一些免疫介导的炎症中起保护作用[5],提示RAS对T淋巴细胞的增生和凋亡这两种看起来截然相反的过程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细胞免疫中,机体对免疫细胞的增生和凋亡的调节体现在克隆选择和时间动力学控制上。正常的免疫反应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在免疫反应中,T细胞通过抗原识别和TCR/CD3信号,通过JAK/STAT、calcineurin/NFAT、MAPK等多种信号传导途径,引起T淋巴细胞激活、增生和细胞因子分泌;同时,Fas/FasL,CTLA-4等表达增加,Bcl2/Bax、FLIP等凋亡抑制因子下调,凋 -3-

常见免疫调节作用中药的临床应用doc解读

常见免疫调节作用中药的临床应用 辨证论治是中药治疗的特色,“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临床上应用不同种类的中药,治疗因免疫异常引起的各种风湿病临床症状。现将常见的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药的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1.人参 1)药理作用 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1)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功能,促进自然杀伤细胞-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调节网络的活动。 (2)通过作用于垂体前叶释放ACTH,对垂体-肾上腺皮质和性腺功能起到促进作用。(3)促进核酸、蛋白质和脂质合成,能增强体质,改善营养状况和健康状况。 2)临床应用 (1)用于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球蛋白减少,补体C3、C4下降,T辅助细胞减少,T抑制细胞亢进,增强NK细胞功能。 (2)用于免疫病患者经常感冒、喘息时,但需在无内热证时方可使用,如四君子汤。(3)自身免疫病导致白细胞减少,或使用免疫抑制剂后气虚乏力者,如人参养荣丸。(4)慢性肠病性关节炎脾气虚者,如参苓白术散。 (5)结缔组织病出现肺间质病变,肺功能减退,肺肾两虚型气喘者,如参蛤散。 3)注意事项 (1)人参能提高体液免疫,激活抗核抗体,故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不宜使用。 (2)人参能提高免疫球蛋白,已有免疫球蛋白升高者,不宜使用。 2.黄芪 1)药理作用 (1)具有免疫调节和免疫促进作用,能显著提高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2)可诱导抗原刺激后的CD4+T细胞发生凋亡,诱导生成IL-2,能显著增强小鼠脾淋巴细胞IL-2活性,同时可以促进肿瘤坏死因子和干扰素的产生,具有促进细胞免疫的作用。(3)提高血浆内IgG、IgA、IgM、IgE的水平,提高体液免疫。 2)临床应用 (1)自身免疫病长期低热不退,证属气虚发热者,如补中益气汤。 (2)自身免疫性肾损害、水肿、蛋白尿、肾功能衰竭者。 (3)各种免疫病等致血细胞减少症,如当归补血汤。 (4)风湿病体虚自汗乏力者,如玉屏风散。 (5)血管炎等致溃疡久不收口或慢性感染者,如透脓散。 3)注意事项 (1)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活动期有实邪者,不宜使用黄芪;若虚实夹杂,应配伍祛邪药,扶正与祛邪兼顾。 (2)体液免疫亢进者,免疫球蛋白升高,抗体高滴度者,使用黄芪应与免疫抑制剂配合使用。 3.甘草 1)药理作用 (1)免疫双向调节作用:既能增强体液免疫,促进细胞因子释放,又能抑制体液免疫,降低IgE和组胺的合成,有抗过敏、抗变态反应的作用。

考点20:免疫调节及其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考点20免疫调节及其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题组一免疫调节的物质和细胞基础 1.(2013·新课标全国Ⅱ,4)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答案 A 解析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根据淋巴细胞生成的场所不同,淋巴细胞又可 以分为B细胞和T细胞,所以A错误。 2.(2014·大纲全国,3)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 B.效应T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 C.T细胞和B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 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 答案 D 解析A项,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后,可参与细胞免疫。B项,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致使靶细胞裂解死亡。C项,造血干细胞可增殖分化为B细胞和T细胞,两者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发育成熟。D项,体液免疫过程中,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3.(地方卷重组)判断下列相关叙述: 四川,6C)(×) (1)病毒侵入机体后,能被内环境中的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特异性识别(2016· (2)B细胞和T细胞被抗原激活的机理是其表面受体对抗原分子的特异性识别(2015·上海,17B)(√) (3)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菌,吞噬细胞对多种病 原菌具有吞噬作用(2014·海南,13ABC)(√) (4)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而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 细胞并产生抗体(2014·江苏,21AB)(×) (5)灭活病毒注入机体,机体中的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再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从而使靶细胞裂解(2009·重庆,4A和2013·四川,2C改编)(×)

免疫调节思维导图

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自身生理动态平衡与相对稳定的生理功能。 免疫调节是指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之间,以及与其它系统如神经内分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免疫应答以最恰当的形式使机体维持在最适当的水平。 免疫调节是依靠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来实现的。 免疫调节层次: 1、自身调节:免疫系统内部的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的相互作用。 2、整体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3、群体调节:MHC的种群适应性 免疫应答作为一种生理功能,无论是对自身成分的耐受现象,还是对“非已”抗原的排斥都是在机体的免疫调节机制的控制下进行的。免疫调节机制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关键,如果免疫调节功能异常,对自身成分产生强烈的免疫攻击,造成细胞破坏,功能丧失,就会发生自身免疫病。如果对外界病原微生物感染不能产生适度的反应(反应过低可造严重感染,反应过强则发生过敏反应),也可造成对机体的有害作用。因此,免疫调节机制不仅决定了免疫应答的发生,而且也决定了反应的强弱。这一调节作用是精细的、复杂的。调节功能是作用于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多个环节。 免疫系统组成: 免疫器官

种类: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等。 作用: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配的场所。 免疫细胞 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分为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 淋巴细胞位于淋巴结、血液和淋巴液中,分为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和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 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主要分为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 抗体:由浆细胞产生,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消化 淋巴因子:由辅助性T细胞产生,作用于B细胞使其增殖分化出浆细胞进而产生抗体 溶菌酶:主要由吞噬细胞产生,且泪腺、唾液腺也可产生溶菌酶

免疫调节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四节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指机体通过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自身生理动态平衡与相对稳定。 一、免疫系统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功能和清除功能 1、监控功能:免疫系统能及时发现机体出现的衰老、病变等异常的细胞。 清除功能:免疫系统能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损伤和异常的细胞。 2、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皮肤和黏膜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免疫系统第一、二道防线可以抵御大部分的病原体,抵御不了的由特异性免疫发挥作用。 3、特异性免疫: (1)体液免疫过程: A、抗原: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反应的物质。 特点:异物性、大分子性 B、抗体:机体受抗原刺激产生的,并能与 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 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 特点:特异性识别抗原 抗体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

(2)细胞免疫过程: 体液免疫消灭处理的是位于细胞外液中的抗原,细胞免疫处理的则是入侵到细胞内部的抗原。 两种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各种免疫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情况 无识别抗原功能的细胞:浆细胞 无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吞噬细胞 能识别抗原的细胞 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注: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4、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包括: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 (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原理:是某种抗体吸附在某一些细胞或组织的表面所引起的。过敏反应发生在第二次接触相同过敏原之后。 预防措施: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 (2)自身免疫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发生免疫反应。 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就成为自身免疫病。 例子: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原理:免疫系统将自身的一些组织或细胞当作抗原来处理而引起的。 (3)免疫缺陷病:由机能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类型: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 后天性免疫缺陷病 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俗称艾滋病病毒)引起的致死性传染病。 HIV的分布:艾滋病病毒(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携带病毒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

免疫调节(知识点笔记)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免疫免疫器官:淋巴结、胸腺、脾、骨髓 吞噬细胞 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 B细胞(起源于骨髓,也在骨髓中成熟。) T细胞(起源于骨髓,在胸腺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2、免疫细胞的起源 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注:①识别抗原的细胞或物质:吞噬细胞(无特异性)、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抗体、效应T细胞;②浆细胞不识别抗原】 3、免疫系统的功能 (1)防卫功能: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有三道防线,前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和吞噬细胞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特异性免疫 (1)防御功能 (2)监控功能:监控人体内异常细胞的产生(如癌细胞)。 (3)清除功能:清除体内已经衰老的细胞、损伤细胞或癌变细胞 一.特异性免疫 1.抗原:凡是能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物质,都属于抗原。 抗原的特点: (1)异物性:非机体自身成分,以及自身衰老、死亡、癌变的组织细胞。 (2)大分子性:抗原绝大多数是糖蛋白(或蛋白质),分子量一般大于10000。细菌、病毒等被免疫细胞识别为抗原,是因为它们表面有特殊的糖蛋白。癌细胞表面也有异常的糖蛋白,从而被效应T细胞识别。 (3)特异性:一种抗原有特定的化学集团(抗原决定簇) 2. 抗体 (1)概念:机体受抗原刺激产生的,并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一种抗体只能和一种特定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2)化学本质:免疫球蛋白(蛋白质),属于分泌蛋白。 (3)抗体的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乳汁)中。抗原与抗体在内环境中发生特异性结合。 (4)别称:抗毒素、凝集素、免疫球蛋白。 (5)抗体的合成需要那些细胞器: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分泌蛋白:消化酶、抗体、蛋白质类激素。 3. 体液免疫 ①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 ②体液免疫过程

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地位及作用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免疫调节》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已经学习了特异性免疫的基本过程,为本节课的学习探究做了知识铺垫。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之前已经学习了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这两者对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重要作用,但它们不能清除体内衰老、损坏、癌变的细胞,这些都需要免疫调节来执行,因此,免疫调节对于稳态的维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明确人体抵御病原体的机制,并为进一步学习人类一些疾病的治疗机理奠定基础,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2.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能力目标:通过概括分析体液与细胞免疫的过程,学会构建概念图,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演示出体液与细胞免疫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关注各种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进一步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联系到生活中注射疫苗及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引导学生将视野从基础知识中转移出来,更多地关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确立积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因为学生只有掌握了这部分知识,才能深刻了解人体是如何维持内环境稳态,人体又是如何抵御病原体等知识的,故确定为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体液调节和细胞调节的过程。因为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在理解体时有一定的难度,故确立为本节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方法 1、教法 生物教学强调要让学生动脑动手,这节课我还安排了让学生“动身”,本着让学生们真正理解应用的目的,我主要采取了图示、表演、实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地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 2、学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们自己讨论,以图示及小品的形式来呈现课堂,让学生在展示、讨论、交流中体会出学习的乐趣和获取知识的成就感,充分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中生物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 第4节免疫调节 一、教学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教学策略及过程: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艾滋病及其防治方面的资料,课上进行交流和讨论。 1、以艾滋病问题为切入口,围绕艾滋病问题的讨论而逐步展开。着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1)艾滋病的发现、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的主要病症及其危害。 (2)目前全球及我国艾滋病的发展现状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3)艾滋病传播有哪些途径? (4)我们应如何对待艾滋病病人?面对艾滋病,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5)你知道世界艾滋病日吗?历年的主题是什么?开展世界艾滋病运动有什么意义? 通过以上交流和讨论,使学生能对艾滋病知识有更多的了解,认识到艾滋病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的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 2、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艾滋病的病因是什么?艾滋病的死因是什么?为什么艾滋病病人最后往往是患不同的疾病而死亡?为什么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揭示艾滋病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引入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学习。 3、学生联系初中所学的知识,分析讨论人体需要通过哪些途径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指出,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我们吃的食物中含有病原体,吸入的气体中含有病原体,周围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但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得病,这是为什么?人被HIV感染后,也并不立即得病,一般有几年时间的潜伏期,这是什么原因?学生分析出人体防御病原体的途径以及这些途径的特点,最后对人体的三道防线作归纳。展示有关动画,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二道防线的作用及特点。 4、第三道防线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学生回顾在初中已学习过的抗体和抗原知识, 讨论:抗体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学生阅读课文相关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进行分析。 分析清楚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与抗体形成的关系,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体液免疫的过程。 通过体液免疫机体只能消灭体液中的病原体,如果病原体侵入了细胞,抗体就无能为力了,消灭这些病原体通过什么途径呢? 进行细胞免疫的教学,最后进行归纳。 在分析清楚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从分析比较中引导学生思考,在免疫过程需要哪些成分参与呢? 5、引入免疫系统的组成。 由于已清楚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与免疫有关的成分大多已涉及,此时只需引导学生从器官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对免疫系统的组成进行归类就可以了。 6、前面讨论的主要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人体通过这种防卫功能,使机体能有效地防御病原体,那么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不是越强越好呢?由此引导学生分析,列举一些过敏反应及自身免疫疾病的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从而使学生明白,正常的免疫功能是维持内环境稳态所必需的,免疫功能过强或过弱,都可能引起机体功能的紊乱。 免疫系统只有防御功能吗?可从艾滋病的死因引出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7、免疫学的应用: 疫苗的应用:作简要的回顾,教师列举一些实例作简要的分析; 利用免疫原理进行疾病的检测:过具体的实例加以分析和说明; 免疫学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资料,引导学生讨论。通过讨论,应使学生认识到,一方面解决器官的排异问题、克服免疫抑制药物对人体免疫力的影响,以及通过器官克隆等方法解决供体器官来源问题,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解决目前供体器官严重不足的问题需要人们科学地认识器官移植,更需要唤醒人们心灵深处的爱心。最后,要求学生收集关于艾滋病或器官移植方面的资料,在班内进行一次相关的宣传交流活动。四、总结、巩固。做部分课堂练习。五、作业:《世纪金榜》第4节六、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