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管道道路横断面位置设计

燃气管道道路横断面位置设计
燃气管道道路横断面位置设计

绍城市道路下燃气管道位置的横断面设计方法,对现行标准规范的相关内容进行讨论,探讨了输气管道与其他管线的间距。

关键词:管位;输气管道;横断面

Cross-section Design of Gas Pipeline Location under Urban Road

GONG Xun

Abstract:The method for cross-section design of gas pipeline location under urban road is introduced. The relevant content of existing standards and codes are discussed,and an approach to distance between gas transmission pipeline and other pipelines is made.

Key words:pipeline location;gas transmission pipeline;cross-section

1 管道横断面布置的要点

① 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

无论管道单侧还是双侧布置,管道布置方向都应与总体规划一致。例如,深圳市总体规划要求燃气管道单侧布置在道路的西、北侧。这样做使得分段施工的管道最后能方便地接驳,不会出现两段管道分别在道路两侧的情况,也便于各管道业主单位巡查、检修。

② 管道应尽量布置在人行道下

管道应尽量布置在人行道下,再依次考虑绿化带、慢车道、快车道等位置。人行道下的管道检修最方便,检修时不影响车辆通行,占道检修施工容易获得城市管理部门的批准,占道时间限制小。人行道路面荷载小,对管道埋深要求低,在石方路段,除排水管外其他管线可适当浅埋,以减少开挖量,减小施工难度。

目前,各城市对道路沿线特别是城市主干道沿线绿化带有很高的景观要求。由于各种管线均对深根植物有间距要求,这对景观设计有一定影响。特别对于小尺寸横断面绿化带,有时因为管道设置在其下方,使得整个绿化带只能种植灌木或草皮,影响道路景观。

行车速度快的城市主干道、城市快速路,由于其车流量大,有的还通行载货车辆,若管道设置在车行道下,道路运行一段时间后有的井盖处会下沉,造成路面下陷及破损。车行道下管道井也影响行车舒适度,降低通行效率。在已建道路车行道下新敷设管道的过程中,需要破除并恢复路面,施工要求高,工程量大。特别是在城市主干道下新敷设管道时,由于城市主管部门给予的施工时间短,回填土密实度有时难以保证,在路面恢复并运行一段时间后,敷设管道处路面会下陷,缩短道路使用寿命。此外,车行道下管道检修需要占用车行道,检修难度大,检修时间受限。

③ 预留远期敷设管道的位置

在市政管线与道路同期施工时,不要把管线间距拉得很大,应尽量预留一些位置给远期可能加设的管道。随着生活水平及节能、环保意识提高,国内一些城市已经开始敷设如中水、供热(在目前未供暖地区)等以前未考虑过的管道,有的还规划有真空垃圾收集管。道路横断面适当预留空间给这些管线,有利于降低远期施工难度,减小施工时对已建道路通行的影响。

对道路施工阶段暂不建设燃气管道的,应按照规划预留燃气管道横断面位置。预留位置时,应结合燃气管道的管径、压力级制、管线间距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对高压、次高压及输气管道,由于此类管道管径大,开挖断面、施工作业面宽,应给此类管道的位置预留在道路绿化带、主辅道分隔带等管线较少处,

以减少未来施工时对其他已建管线的影响,也减小施工难度。此外,也应根据预留位置考虑绿化景观设计方案。

在未预留横断面位置的已建道路下加设燃道时,应先期调查其他管线位置、管径,不能仅根据地面上其他管道井的位置来布置燃气管道。必要时,设计前要进行管线探测,施工前在重要设计节点开挖探沟确认。此外,基于安全考虑,单侧布置的燃气管道应避免与电力电缆设置在道路同侧。

2 城市燃气管道与其他管线的间距

城市燃气管道(设计压力≤4.0MPa)布置在城市道路下方时应按照规范要求,与其他管线保持一定间距。为保证各管线的安装和安全,各专业的设计规范均规定了安全间距要求(见表1)。道路综合管线横断面布置时应满足各专业规范的间距要求。

水、排水及热力专业的设计规范的间距要求一致,但与电力、通信专业的规范中对管线间距的要求存在几点矛盾。《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2006第6.3.3条规定,中压燃气管道与通信电缆(在导管内)的水平间距为1.0m,垂直间距为0.1 m。但《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373—2006规定,当燃气管道设计压力小于等于0.3MPa时,水平间距为1.0m;当大于0.3MPa时,水平间距为2.0m,垂直间距均为0.3m。这样就导致当中压燃气管道设计压力为0.4MPa 时,按照《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373—2006规定水平间距必须为2.0m,这对管线的横断面布置存在较大影响。《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373—2006中燃气管道最大设计压力为0.8MPa,与目前市政燃气管道的压力级制也不符。

在市政管线设计中,电力电缆通常设置在电缆沟中,而在《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2006第6.3.3条中,电力电缆仅有直埋与在导管内两种形式,没有设在电缆沟中的形式,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把电缆沟按导管考虑,与中压燃气管道水平间距为1.0m。但在电力专业执行的《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1998中,对燃气管道与电缆沟有明确间距规定,水平间距为0.5m,两者存在矛盾。

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对中压市政燃气管道工程,应严格按照GB 50028—2006的要求,燃气管道与电力电缆间距按照1.0m控制。若新敷设中压燃气管道,通信电缆为已建,可按照GB 50028执行;若通信电缆、燃气管道同时建设,则应按照双方规范取间距大者。但0.4MPa的燃气管道与通信电缆净距

2.0m确实较大,对道路管线综合横断面布置存在一定的影响,对此我们常将给水管放在燃气管与通信电缆间,以减小横断面尺寸。

高压、次高压燃气管道与其他管线间距除《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373—2006与《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2006不符以外,其他均一致,解决方法同中压管道。

3 输气管道与其他管线间距

对于输气管道(设计压力>4.0MPa)而言,在《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1—2003中对其与其他管线间距在第4.3.11条、第4.3.12条中进行了规定,规范要求水平间距应符合《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控制工程设计规范》SY 0007的有关规定。而在SY 0007—1999中仅规定了采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的输气管道与其他管线间距,未提及采用牺牲阳极阴极保护的输气管道与其他管线间距(详见第5.1.4条、第5.1.5条)。

由于外加电流阴极保护对邻近的金属管道干扰大,SY 0007对采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的输气管道制定了较大的间距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但输气管道的性质决定了其在城市范围内,在城市道路下的长度较短,采用牺牲阳极防腐法较为经济,且城市道路下管线密集,为避免对其他管线的干扰也适宜采用牺牲阳极阴极保护。在布置此类管道横断面位置时,应综合各专业规范要求、管线施工顺序、施工方案、管径、输气管道防腐方式等因素综合考虑。尤其应引起重视的是,若在新建道路下多条管线同期施工,应结合施工顺序考虑输气管道与其他管线间距。例如,与输气管道相邻的是污水管,由于此类管道一般埋深大于输气管道,施工开挖放坡横断面大,若污水管道先施工,对输气管道无影响;但若输气管道先施工,两者间距应放大到使污水管道开挖对输气管道无影响的程度,或污水管道开挖时对输气管道加支护措施。图1是某城市道路的管线横断面布置,其中输气管道采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并与其他管线同期施工。

4 结语

城市燃气管道横断面位置设计应结合其他管线位置、尺寸、施工方案、规范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宜对规范之间的矛盾点做出必要的修改和调整,以使各专业规范标准保持一致,更好地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1.1 道路几何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1.0.3 在道路设计中应考虑残疾人的使用要求。 2.1.2除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I、II、III。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I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II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III级标准。有特殊情况需变更级别时,应做技术经济论证,报规划审批部门批准。 2.2.1计算行车速度的规定见表2.2.1。当旧路改建有特殊困难,如商业街、文化街等。经技术经济比较认为合理时,可适当降低计算行车速度,但应考虑夜间行车安全。 2.4.1城市道路建筑限界见图2.4.1。顶角抹角宽度应与机动车道侧向净宽一致。最小净高见表2.4.1。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物体侵入。

2.5.1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快速路、主干路为20a,次干路为15a;支路为10~15a。(代表年) 2.5.2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 二、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碎石路面与沥青贯入式碎(砾)石路面为15a。支路修筑沥青混凝土等高级路面时,可采用10a。 三、沥青表面处治路面为8a。 四、粒料路面为5a。 2.8.1地震区的道路工程及重要的附属构筑物应按国家规定工程所在地区的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设防。 4.3.2快速路应设中间分车带,不得采用双黄线。 4.5.2路侧带各组成部分的宽度确定如下: 一、人行道宽度必须满足行人通行的安全和顺畅。 5.1.3道路的圆曲线半径应采用大于或等于表5.1.3规定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值。 5.1.6圆曲线半径小于表5.1.3中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在圆曲线范围内应设超高。 5.1.9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应在圆曲线内侧按表5.1.9的规定加宽。

公路横断面图绘制相关方法

本文详细阐述了在不需要专业编程知识的情况下,利用AutoCAD和Excel精确自动地绘制道路横断面图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不仅简单灵活,而且能提高工作效率以及保证工作质量。 1 引言 传统横断面测量方法有水准仪皮尺法、横断面仪法和经纬仪视距法等,简而言之就是根据地形的变化对与道路轴线方向相垂直的断面进行测量,其中直线段所测断面方向与道路中线方向垂直,而曲线路段与测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在对横断面测量以后,为计算道路工程土方量,我们紧接着就要绘制道路横断面图。在实际工作中,横断面图的绘制通常是采用手工在米格纸上按照一定比例用卡规和复式比例尺按照横向是距离、纵向是高程刺点,用小钢笔连接刺点绘制闭合图形。然后把每一个断面的横断面图分成若干个梯形用复式比例尺和卡规量出每一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计算出每一个梯形的面积,然后把所有的梯形面积相加才得到一个断面面积。 通常道路横断面施测要求每20m测一个断面。在地形变化较大的位置要加测横断面,这样每1km 道路至少要绘制50多个横断面图。可见如果用传统的方法绘制一条50km的道路断面图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而且由于是手工绘制,修改起来很麻烦,在实际工作中返工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由此可见快速高效地绘制出道路横断面图是非常重要的。 笔者根据实际情况发现如果能对Auto CAD系统进行二次开发,运用AutoLISP语言和Visual LISP开发环境进行编程,创建Auto CAD的新命令或重新定义原有的标准命令,提供系统自动执行重复性的计算与绘图任务,此类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但这要求道路施工人员具备专业性很强的编程知识。在绘制了大量的横断面图后,笔者总结出一个非常便捷的方法,这种方法不需要道路工程人员具备很强的编程知识,只要具备常规的Excel和Auto CAD知识,就可以自动、精确和快速绘制道路横断面图,并且此方法可以推广至重复性较强的绘图工作。下面以一个实例进行详细说明。 2 对横断面数据的处理 2.1确定边桩位置和高程 倾斜地面高等级道路施工测量中的边桩定位一般用逐渐趋近法。该方法无论采用经纬仪或全站仪都不能直接给出边桩位置,只能通过重复多次测量和计算,才能确定边桩的位置,这种方法的野外工作量较大。本文给出了由横断面测量数据直接计算中桩到边桩的水平距离和边桩高程的方法,利用这种新方法可一次性标定边桩位置(如图1所示)。

道路横断面设计原则

4.1交通规划方案的一般要求 1)充分性:规划方案必须在适当的原则下能为将来的客货运输需求提供充分的设施和服务→方案比选与检验→最佳的方案。 根本标准:人和物输送→高效性、安全性、可靠性等→即交通系统的服务性能好坏。 服务性能指标: ?交通设施的饱和度, ?人、货、车的运送速度, ?公交系统的准点率、候车时间、换乘次数和换乘时间、车内乘客人均享用的空间, ?乘车舒适度, ?交叉口的延误, ?交通系统的安全性等。 2)与总体规划的一致性:交通规划要与区域和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要适应和协调;3)与环境的一致性:交通规划方案必须与环境发展的目标相一致; 4)可接受性:规划方案必须能够为大多数人、政治团体、利益集团及其他可能反对方案实施的人们所接受; 5)财政可行性:方案的投资必须在国家、地区或城市财力所允许的限度之内。 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的实施计划编制应贯彻“近期细、中期粗、远期有设想”的原则,以达到在规划期内总体建设效益最大的目的。 4.2交通规划的总体评价 评价原则: ?全面、客观、公正; ?不仅对规划方案本身进行评价,还要对规划方案产生的过程进行评价。 主要方面: 1)规划的整体合理性评价: ?规划目标是否明确合理, ?规划机构和组织计划是否匹配, ?规划范围是否适当,规划年限是否正确, ?规划过程是否完整连续等。 2)规划的适应性评价:交通规划是区域或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部分,应考虑到: ?规划与区域或城市的土地利用规划相适应, ?与区域或城市总体规划相适应; ?与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相适应; ?远近期的交通规划互相适应; ?专项交通规划与综合交通规划相适应; ?客运交通规划与货运交通规划相适应等。 3)规划的协调性评价:主要包括: ?交通用地的协调性; ?路网功能的协调性; ?配套设施的协调性等。 4)规划的效果评价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设计

第四章城市道路平面设计1 平面设计的内容 平曲线形设计2 3 行车视距 4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设计

第一节平面设计的内容—主要任务 道路线形——道路路幅中心线(又称中线)的立体形状。 道路平面线形——道路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形状。 平面设计的主要任务: 1)根据道路网规划确定的道路走向和道路之间的方位关系,以道路中线为准,考虑地形、地物、城市建设用地的影响。 2)根据行车技术要求确定道路用地范围内的平面线形,以及组成这些线形的直线、曲线和它们之间的衔接关系 3)对于小半径曲线,还应当考虑行车视距、路段的加宽和道路超高设置等要求。

第一节平面设计的内容——基本原则 平面设计的原则: 1)遵循城市道路网规划原则; 2)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原则; 3)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科学设置缓和曲线和超高、加宽等,合理行车视距并辅以适当的保护措施原则; 4)根据道路类别、等级、合理设置交叉口、沿线建筑物入口、停车场出入口、分隔带断口、公交停靠站位置等; 5)平面线形标准需分期实施时,应满足近期使用要求,兼顾远期发展,使远期工程尽可能减少对前期工程的废弃。

第一节平面设计的内容—基本要求 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求: 1)适应汽车行驶轨迹; 汽车行驶轨迹特征——“三个连续”: ◆行车迹线是连续的,任何一点上不出现错头、折点或间断; ◆迹线的曲率是连续的,即在迹线上任何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值; ◆轨迹线的曲率对里程或时间的变化率是连续的,轨迹线上任何一点 不出现两个曲率变化值。 2)合理确定平曲线形三要素 直线—曲率为零;圆曲线—曲率为常数;缓和曲线—曲率为变数

公路横断面组成

技术规范阅读报告(横断面) 公路中线上任意一点的法线方向剖面图构成公路的横断面图,它是由横断面设计线与横断面地面线所围成的图形。在横断面上的内容包括:行车道、中间带、路肩、碎落台、填方边坡、挖方边坡、边沟、排水沟、护坡道以及防护工程(如护坡、挡土墙)、安全设施与公路经绿化等设施,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还有加(减)速车道、爬坡车道等。各部分的位置、名称如图3-1所示。 图3-1 路基横断面组成 横断面设计就是结合公路等级、交通量、通行能力以及公路沿线的地形、地质情况,公路平面设计和纵断面各个因素等经综合考虑后确定,设计时力分争使构成断面的各要素之间相互协调,做到组成合理、用地节省、工程经济和有利于环境保护。 横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是:确定标准横断面的车道数与路基宽度、断面构成与形式;结合公路沿线地形特点提出相应的典型横断面形式,各组成部分的形状、位置和尺寸;根据各桩号的横断面地面线情况绘制横断面设计线,计算各断面的填挖面积,然后进行全线的路基土石方数量和调配。 路基标准横断面是根据设计交通量、交通组成、设计车速、通行能力和满足交通安全的要求,按公路等级、断面的类型、路线所处地形规定的路基横断面各组成部分横向尺寸的技术标准。各级公路的路基标准横断面如图3-2所示。 (一)公路路基横断面的一般组成 1、行车道:公路上供各种车辆行驶部分的总称,包括快车行车道和慢车行车道。 2、路肩:位于行车道外缘至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结构部分,路肩分土路肩和硬路肩两类。 3、中间带:高速、一级公路用于分隔对向车辆的路幅组成部分,通常设于车道中间。

(二)公路路基横断面的特殊组成 1、爬坡车道:设置在高速、一、二级公路的上坡路段,供慢速上坡车辆行驶用车道。 2、加减速车道:供车辆驶入(离)高速车流之前(后)加速(减速)用车道。 3、错车道:在单车道道路上,可通视的一定距离内,供车辆交错避让用的一段加宽车道。 4、紧急停车带:在高速、一级公路上,供车辆临时发生故障或其他原因紧急停车使用的临时停车地带。 5、避险车道:设置于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右侧弯道以避免车辆在行驶中速度失控而造成事故的路段,是在特殊路段设置的安全车道。 公路特殊组成仅在公路特殊路段才设置。 (三)各级公路横断面的宽度组成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路基横断面分为整体式和分离式两类。整体式断面包括行车道、中间带(中央分隔带及左侧路缘带)、路肩(硬路肩及土路肩)以及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加(减)速车道等组成部分;分离式断面包括行车道、路肩(硬路肩及土路肩)以及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加(减)速车道等组成部分。分离式断面是一种将上、下行车道放在不同平面上,中间带随地形变宽的断面形式。 二级公路的路基横断面包括行车道、中间带、路肩等组成部分。二级公路位于中、小城市城乡结合部、混合交通量大的连接路段,实行快、慢车道分开行驶时,可根据当地经验设置右侧硬路肩。三、四级公路的路基横断面包括行车道、路肩以及错车道等组成部分。如图3-2所示。 (四)中间带宽度

横断面设计

横断面设计 横断面设计原则 (1) 横断面设计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情况、公路等级及行车安全的相关要求,并结合考虑 施工安全便捷、公路养护以及实用情况,选用先进技术设计,既要稳定耐用,又要造价经济合理。 (2) 选择合适的横断面形式、边坡坡度外,还应考虑设置排水系统设施、路基防护加固 以及其他其他构造物,切实采用经济合理、有效的病害防治措施。 (3) 选线时,应尽量避绕复杂的不良地质路段,结合路线、路面进行设计,尽可能减少 工程量,切实维护好路基稳定。 (4) 进行横断面设计时,应兼顾好当地的耕地基本建设,保护好公路周边环境,避免造 成水土流失。 路基宽度 本次设计的路段采用的设计速度为100km/h ,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断面,根据查《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2006第6.1.2条、第6.2.1条、第6.3.1条、第6.4.1条可知,本路段应选用的路基宽为33.5m ,路基的横断面布置为:中间带宽3.5m (中央分隔带2.0m+路缘带2x0.75m ),两侧的行车道宽各取3x3.75m ,硬路肩宽各取3.0m ,土路肩宽各取0.75m 。 路拱坡度 路拱的坡度应结合路面结构类型及当地自然条件进行考虑,切实考虑当地的降雨量情况、路面排水状况及行车安全与舒适。根据查《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中的第6.5.1条及6.5.5条,本次设计的行车道、路缘带及硬路肩的横坡可采用直线式,路拱横坡取为2%,土路肩横坡取为3%。 土石方计算及调配 土石方调配原则 (1) 土石方调配应按先横向平衡,再纵向调配的次序进行,以减少总运输量减少运费。 (2) 土石方调配应考虑桥涵所处的位置情况以及路线纵坡对施工运输的影响,一般不跨 大沟以及少上坡运土。 (3) 根据当地的地形情况,选择适当的运输方式,确定合理的经济运距,进行合理调配。 (4) 不同性质土方进行分别调配,确保路基稳定及供应其他人工构造物的材料使用。 (5) 应妥善处理借土、弃土,综合考虑整地造田相结合,少占耕地,尽可能减少对环境 及农业的影响,对于借土、弃土应事先与当地协商。 (6) 对于回头曲线的山坡路段,可优先考虑采用上下线竖向调运。 横断面面积计算 路基填挖的断面积应分填挖面积分别进行计算,本次采用积距法进行横断面面积进行计算: 则横断面面积计算:1231h n i i i F b bh bh bh b h ==++++=∑

道路横断面设计

道路横断面设计 第一节设计原则 第4.1.1条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 行。横断面形式、布置、各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应 按道路类别、级别、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年限的机 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交通量和人流量、交通特性、 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绿化、 地形等因素统一安排,以保障车辆和人行交通的安 全通畅。 第二节横断面设置 第4.2.1条道路的横断面型式有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 及四幅路。 各种横断面的型式得的适用条件如下: 一、单幅路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大,非 机动车较少的次干路、支路以及用地 不足,拆迁困难的旧城市道路。 二、双幅路适用于单向两条机动车车道 以上,非机动车较少的道路。有平行 道路可供非机动车通行的快速路和 郊区道路以及横向高差大或地形较 特殊的路段,亦可采用双幅路。 三、三幅路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

动车多,红线宽度大于或等于40m的 道路。 四、四幅路适用于机动车速度高,单向两 条机动车车道以上,非机动车多的快 速路于主干路。 第4.2.2条一条道路宜采用相同型式的断面。当道路横断横断面型式或横断面各组成部分的宽度变化时,宜设过渡 段,宜以交叉口或结构物为起止点。 第4.2.3条桥梁、隧道断面型式规定如下: 一、小桥断面型式及总宽度应与道路相同。大、中桥断 面型式中车行道及路缘带宽度应与道路相同,分隔 带宽度可适当减窄,但应大于或等于1m。计算行车 速度小于或等于40km/hd的道路的两侧分隔带可用 交通标线代替。桥上不宜设停车带。 第三节机动车车道与路面宽度 第4.3.1条各级道路的机动车车道宽度应根据车型及设计算车速度确定 第4.3.2条机动车车行道宽度包括几条车道宽度。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包括车行道宽度及两侧路缘带宽度。 单幅路与三幅路机动车车行道上采用临时实体中间 分隔物分隔对向交通时,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应包括 分隔物与两侧路缘带宽度。采用双黄线分隔对向交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1.1?道路几何设计《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1.0.3?在道路设计中应考虑残疾人的使用要求。 2.1.2?除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I、II、III。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I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II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III级标准。有特殊情况需变更级别时,应做技术经济论证,报规划审批部门批准。 2.2.1?计算行车速度的规定见表 2.2.1。当旧路改建有特殊困难,如商业街、文化街等。经技术经济比较认为合理时,可适当降低计算行车速度,但应考虑夜间行车安全。2.4.1?城市道路建筑限界见图2.4.1。顶角抹角宽度应与机动车道侧向净宽一致。最小净高见表2.4.1。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物体侵入。 ? ?2.5.1?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快速路、主干路为20a,次干路为15a;支路为10~15a。(代表年) 2.5.2?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 二、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碎石路面与沥青贯入式碎(砾)石路面为15a。支路修筑沥青混凝土等高级路面时,可采用10a。 三、沥青表面处治路面为8a。 四、粒料路面为5a。 2.8.1?地震区的道路工程及重要的附属构筑物应按国家规定工程所在地区的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设防。 4.3.2?快速路应设中间分车带,不得采用双黄线。 4.5.2?路侧带各组成部分的宽度确定如下: 一、人行道宽度必须满足行人通行的安全和顺畅。 5.1.3?道路的圆曲线半径应采用大于或等于表5.1.3规定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值。 5.1.6?圆曲线半径小于表5.1.3中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在圆曲线范围内应设超高。5.1.9?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应在圆曲线内侧按表5.1.9的规定加宽。5.1.11?视距的规定如下: 一、道路平面、纵断面上的停车视距应大于或等于表5.1.11-1规定值。寒冷积雪地区应另行计算。 二、车行道上对向行驶的车辆有会车可能时,应采用会车视距。其值为表5.1.11-1中停车视距的两倍。三、对于凸形竖曲线和立交桥下凹形竖曲线等可能影响行车视距,危及行车安全的地方,均需验算行车视距。验算时,物高为0.1m;目高在凸形竖曲线时为1.2m,在桥下凹形竖曲线时为1.9m。 四、平曲线内侧的边坡、建筑物、树木等均不应妨碍视线 5.1.13?设置分隔带及缘石断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快速路上无信号灯管制交叉口的中间分隔带不应设断口。快速路上两侧分隔带的断口间距应大于或等于400m。 二、应严格控制快速路、主干路的路侧带缘石断口。缘石断口位置应离开交叉口,间距应大于50m。 5.1.14?计算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50km/h的路段需加速合流或减速分流时,应设变速车道。 5.1.15?路段内人行横道应布设在人流集中处。人行横道应设在通视良好的地点,并应设醒目标志。快速路上行人过街应采用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 5.2.2?机动车车行道最大纵坡度限制值应符合表5.2.2的规定。5.2.3?坡长限制规定如下: 一、设计纵坡度大于表5.2.2所列推荐值时,可按表5.2.3-1的规定值时,设纵坡缓和段。缓和段的坡度为3%,长度应符合本条二的规定。二、各级道路纵坡最小长度应大于

道路横断面设计

Ch5 道路横断面设计 【本章主要内容】 §5-1 道路横断面组成(1) §5-2 行车道宽度(1) §5-3 其它组成部分作用及宽度(1.5) §5-4 路拱及超高(4) §5-5 视距的保证(0.5) §5-6 道路建筑限界与道路用地(0.5) §5-7 道路横断面设计(1) §5-8 路基土石方计算及调配 【本章学习要求】 掌握道路横断面的基本要求及布置形式、超高加宽计算的一般方法,土石方计算与调配的基本方法及一般原则;难点为超高、加宽的计算,路基土石方的调配与计算。

§5-1 道路横断面组成 要求:掌握各级公路横断面的组成部分、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形式。 1公路的横断面组成 1.1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横断面 整体式断面 (中间带、行车道、路肩以及紧急停车带、 爬坡车道、变速车道等。) 分离式断面 (行车道、路肩以及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变速车道等) 1.2二、三、四级公路横断面 公路横断面组成: 2城市道路的横断面组成 城市道路横断面由于它为城市交通服务的功能,特别是机动车、非机动车行 人的混合交通,一般由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带及各种管线、设施组成。 2.1四种典型断面形式 1)单幅路 各种车辆在车道上混合行驶,机、非混行,上、下行不分。 (例:国庆路、甘泉路) 用于机动车、非机动车均较少的道路或拆迁困难的老城区道路。 2)双幅路 机、非混行,上、下行不分。 (例:新城西路、秋雨路) 用于单向两条机动车车道以上,非机动车较少的道路。 3)三幅路 机、非分开,上、下行分开。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整体式断面: 分离式断面: 中间带、行车道、路 肩以及紧急停车带、 爬坡车道、变速车道 行车道、路肩以及紧 急停车带爬坡车道、 变速车道等 行车道、路肩及错车道等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4道路横断面设计

第四章道路横断面设计 第一节设计原则 第4.1.1条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横断面型式、布置、各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应按道路类别、级别、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年限的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交通量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绿化、地形等因素统一安排,以保障车辆和人行交通的安全通畅。 第4.1.2条横断面设计应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并预留管线位置。路面宽度及标高等应留有发展余地。 第4.1.3条对现有道路改建应采取工程措施与交通管理相结合的办法,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保障交通安全。 第二节横断面布置 第4.2.1条道路的横断面型式有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及四幅路,见图4.1.2-1~图4.1.2-8。 图中: ωr——红线宽度(m); ωc——机动车车行道宽度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车行道宽度(m); ωb——非机动车车行道宽度(m); ωpc——机动车道路面宽度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路面宽度(m); ωpb——非机动车道路面宽度(m); ωmc——机动车道路缘带宽度(m); ωmb——非机动车道路缘带宽度(m);

ωl——侧向净宽(m); ωdm——中间分隔带宽度(m); ωsm——中间分车带宽度(m); ωdb——两侧分隔带宽度(m); ωsb——两侧分车带宽度(m); ωa——路侧带宽度(m); ωp——人行道宽度(m); ωg——绿化带宽度(m); ωf——设施带宽度(m); ωs——路肩宽度(m); ωsh——硬路肩宽度(m); ωsp——保护性路肩宽度(m)。 各种横断面型式的适用条件如下: 一、单幅路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大,非机动车较少的次干路、支路以及用地不足,拆迁困难的旧城市道路。 二、双幅路适用于单向两条机动车车道以上,非机动车较少的道路。有平行道路可供非机动车通行的快速路和郊区道路以及横向高差大或地形特殊的路段,亦可采用双幅路。 三、三幅路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红线宽度大于或等于40m的道路。 四、四幅路适用于机动车速度高,单向两条机动车车道以上,非机动车多的快速路与主干路。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形式与选择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形式与选择 1、道路与道路交叉可分为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交叉形式应根据道路网规划、相交道路等级及有关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分析合理确定。 2、平面交叉口应按交通组织方式分类: 1?平A类:信号交叉控制 平A1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出口道展宽交叉口; 平A2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出口道不展宽交叉口; 2?平B类:无信号控制交叉口 平B1类:之支路只准右转同行的交叉口; 平B2类:减速让行或停车让行标志管制交叉口; 平B3类:全无管制交叉口 3 ?平C类:环形交叉口 关于平面交叉口的选用类型应符合下表, 3、交叉口的形式 平面交叉口的形式设计得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投资和使用价值,所以应切合实际地考虑远期的需要和近期的可能两方面因素,选择合理的方案。 平面交叉口的形式取决于道路网的规划和周围建筑的情况,以及交通量、交通性质和交通组织。 常见的几何形状有: 十字形环行交叉T形极其演变而来的X形Y形 错位交叉多路交叉畸形交叉 T形平面交叉口:T形交叉口是指交角为75~105的三路相交。 T形交叉口适用于主次道路的交叉,主要道路应设在直行方向。

丫 形平面交叉口:丫形交叉口为三路相交直行方向的交角小于75或大于105 的交叉口; Y形交叉口在交角较小的时候交通不利,而且锐角街口处的视线条件不好。 四条道路相交交叉口,交角为75~105. 十字形交叉口形式简单,交通组织方便,街角建筑易于处 理,使用范围广,是最基本的交叉口形式 (1)简易十字交叉口:设计车速不高,交通量不大的三四 公路或一般城市道路相交的十字交叉,可采用简易十字交叉 (2)设附加车道的十字交叉口:主要公路的设计速度为80km/h,次要公路为县乡公路或三四级公路 且转弯交通量不大的十字交叉口。 (3)渠化十字交叉口 主要公路为四车道公路以及设计速度为80km/h的双车道公路,或虽然设计速度为60km/h,但属区域干线的双车道公路,可采用渠化十字交叉。 十字形平面交叉口

公路纵断面设计

公路纵断面设计 一、概述 1.纵断面设计定义 沿道路中心线纵向垂直剖切的一个立面。它表达了道路沿线起伏变化的状况。道路纵断面设计主要是根据道路的性质和等级,汽车类型和行驶性能,沿线地形、地物的状况,当地气候、水文、土质的条件以及排水的要求,具体确定纵坡的大小和各点的标高。为了适应行车的要求,各级公路和城市道路中的快速路、主干路及相邻坡度代数差大于1%的其他道路,在纵坡变更处均应设置竖曲线,因而,道路纵断面设计线是由直线和竖曲线所组成。 在纵断面图上,通过路中线的原地面上各桩点的高程,称为地面标高,相邻地面标高的起伏折线的连线,称为地面线。设计公路的路基边缘相邻标高的连线,称为设计线,设计线上表示路基边缘各点的标高,称为设计标高。在同一横断面上设计标高与地面标高之差,称为施工高度。当设计线在地面线以上时,路基构成填方路堤;当设计线在地面线以下时,路基构成挖方路堑。施工高度的大小直接反映了路堤的高度和路堑的深度。 2.纵断面设计原则 2.1设计原则 (1)纵坡设计必须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有关纵坡的各项规定,如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按排水要求的最小纵坡等。 (2)为保证汽车以一定的车速安全顺利地通过,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 (3)对沿线的自然条件,应作通盘研究,依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分别处理,使公路畅通和稳定。 (4)按路线起伏综合考虑农田水利方面的特殊要求。 (5)在水文条件不良或地下水位很高的路段,应考虑适当的路基高度。 (6)在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的前提下,争取填挖平衡,节省土石方及其他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 (7)考虑到今后公路改建时,尽量利用原有路面作为新路面的基层或面层的下层。 (8)纵坡设计应与平面设计密切配合协调。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规范.doc

第一节平面设计 第5.1.1条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原则: 一、道路平面位置应按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网布设。 二、道路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并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 三、道路平面设计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合理地设置缓和曲线、超高、加宽等。 四、道路平面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合理地设置交叉口、沿线建筑物出入口、停车场出入口、分隔带断口、公共交通停靠站位置等。 五、平面线形标准需分期实施时,应满足近期使用要求,兼顾远期发展,减少废弃工程。 第5.1.2条直线、平曲线的布设与连接宜符合下列规定: 一、计算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60km/h时,直线长度宜满足下列要求: 1.同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m)宜大于或等于计算行车速度(km/h)数值的六倍。 2.反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m)宜大于或等于计算行车速度(km/h)数值的二倍。 当计算行车速度小于60km/h,地形条件困难时,直线段长度可不受上述限制,但应满足设置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的要求。 二、计算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40km/h时,半径不同的同向圆曲线连接处应设置缓和曲线。受地形限制并符合下述条件之一时,可采用复曲线。 1.小圆半径大于或等于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 2.小圆半径小于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但大圆与小圆的内移值之差小于或等于0.1m; 3.大圆半径与小圆半径之比值小于或等于1.5。 三、计算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40km/h时,长直线下坡尽头的平曲线半径应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在难以实施地段,应采取防护措施。 四、计算行车速度小于40km/h,且两圆半径都大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可不设缓和曲线而构成复曲线。

浅谈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的要点

浅谈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的要点 摘要:城市道路是交通的直接载体,道路横断面是道路平、纵、横三要素设计的有效组成部分。道路横断面设计好坏关系到交通安全、道路功能、通行能力、用地使用效率、城市景观等方面。本文分析了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的影响因素及设计中的问题,并详细阐述了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要点。 关键词:城市道路;横断面;机动车道;交叉口;人行道 一、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影响因素及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横断面形式的影响因素 1、道路功能定位 我国城市道路按道路在路网中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服务功能等,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个等级。快速路主要承担快速、远距离区间交通,以交通功能为主;主干路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以交通功能为主;次干路以集散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支路主要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道路横断面可分为单幅路、两幅路、三幅路、四幅路及特殊形式断面,《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规定设计时应根据道路在路网中功能定位,选取适宜横断面型式。 2、交通安全 从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角度,为了保证道路安全,减少交通事故发生,在道路横断面形式选择过程中,需要考虑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等交通参与者的路权问题、通行空间安全宽度、行人过街、绿化遮挡等影响因素。 3、道路景观 城市道路绿化主要包括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其绿化形式主要取决于道路横断面形式,同时针对不同道路功能,道路横断面形式的选择考虑绿化布置。 4、路面排水 路面排水对道路横断面形式影响,在既定道路宽度下,良好道路横断面形式不仅能够保证路面迅速排水,同时解决路拱横坡过大而造成行车安全问题,在选择道路横断面形式需要考虑路面排水影响。 5、市政管线

道路设计原则概述

5、路面结构设计 (1).设计原则 a)根据道路等级与使用要求,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先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的原则,结合本地条件与实践经验,对路基路面进行综合设计,以适到技术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目的。 b)柔性路面结构应按土基和垫层稳定、基层有足够强度、面层有较高抗疲劳、抗变形和抗滑能力等要求进行设计。结构设计以双圆均布垂直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三层弹性体系理论为基础,采用路表容许回弹弯沉、容许弯拉应力及容许剪应力三项指标。层间结合必须紧密稳定,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应力传布的连续性。 c)刚性路面混凝土板的厚度,按行车产生的荷载应力不超过水泥混凝土在设计年限末期的疲劳强度并验算温度翘曲应力后确定。板长应使最大行车荷载应力和最大翘曲应力迭加值不超过水泥混凝土的弯拉强度。 d)路面在设计满足项目区域交通量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根据当地的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和交通情况,在设计年限内具有足够的承载力、耐久性、舒适性、安全性的要求,依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本着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节约投资的原则,遵循道路工程新技术的发展方向,开展路面综合设计,选择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并适合该地区情况的路面结构方案。 5.1.车行道路面结构 路面类型比较 沥青路面和水泥砼路面的使用性能的优缺点比较

沥青路面尽管造价较高,但能满足对行车舒适性和有景观要求的道路。 且各区域内已建道路采用沥青砼路面,本工程建议采用沥青路面。 7、道路横断面设计 (1).设计原则 在遵循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各道路在区域道路网中的功能定位,优化断面布置,满足交通需求,实行人车分流,近、远期结合,以达到提供道路通行能力的目的。 a)、依据环南京区域标准做法、总规、详规、交通规划的要求为基础,根据道路等级,使用功能并定性分析其流量流向,使道路能满足远期使用要求。 b)、道路横断面分配必须能够适应城市交通流构成的转变,必须适应城市交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体现其系统性与连续性。 c)、道路横断面分配在考虑其功能的前提下应注重景观设计,提高道路的宜人氛围。 d)、道路横断面分配必须考虑现有及规划的工程构筑物,充分考虑两端已经建成的道路横断面。 e)、道路横断面分配还必须综合协调交通需要、建筑艺术、日照通风、减灾防灾、埋设各种地下管线的横向布设宽度等方面要求。 7.2.控制因素 道路横断面设计根据总规要求进行设计。横断面布置形式应根据道路类别、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年限的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交通量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及管廊、交叉口类型、交通控制类型、各种管线的合理、绿化面积、地形等因素综合考虑。 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一直以来都是道路横断面考虑的使用者,如何能在道路断面合理分配道路资源,是道路横断面上设计上重点考虑的因素。 单幅路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详细设计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详细设计摘要: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设计是影响城市交通运行效率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设计内容的解析,提出平面交叉口交通详细设计的设计方法及其适用条件,以期通过设计合理、功能完善的交通设计对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改善城市交通环境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城市道路;平面设计;交通渠化;交叉口 abstract: the urban road traffic intersection design is affect the city traffic operation efficiency of the key factors.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city road junction plane traffic design content analysis, put forward the detailed design of the plane traffic intersection design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conditions, in order to through the reasonable design, the function is perfect design to improve traffic intersection traffic capacity, upgrade the city traffic operation efficiency, improve the city traffic environment play a role. key words: the city road; the plane design; highly channelizing traffic; intersection 中图分类号:u41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概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