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 (论文)

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 (论文)
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 (论文)

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坏死标记物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同时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当病人的一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超过75%,一旦狭窄部血管粥样斑块增大、破溃、出血,局部血栓形成、栓塞或出现血管持续痉挛,使管腔完全闭塞,而侧支循环未完全建立;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1小时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诱因包括:

①交感神经活动增加,机体应激反应性增强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冠脉张力增高;

②休克、脱水、大量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率失常导致心排血量下降,冠脉血流量锐减;

③饱餐特别是进食高脂肪餐后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增高;

④重体力活动、情绪过分激动或血压剧升等使心肌耗氧量剧增。梗死部位的心肌在冠状动脉闭塞后20-30分钟既有坏死,1-2小时大部分心肌呈凝固性坏死,一般需要经过6小时才出现明显的组织学改变。心肌梗死的瘢痕愈合约6-8周,即成为陈旧性心肌梗死。

(二)临床表现

与心肌梗死部位、面积大小、侧支循环情况密切相关。

1.先兆症状约有51%-81.2%的病人在起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特别是新发生心绞痛及原有心绞痛加重较为突出,表现为发作较以往频繁,程度较前剧烈、持续时间较久,硝酸甘油疗效较差,诱发因素不明显。心电图呈现明显缺血性改变即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表现。及时住院处理,可使部分病人避免发生心肌梗死。

2.典型症状

(1)疼痛:为最早出现的最突出的症状。多发生于清晨安静时,诱因多不明显,疼痛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较重,常呈难以忍受的压榨、窒息或灼烧样,伴有大汗、烦躁不安、恐惧及濒死感,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或数天,口服硝酸甘油不缓解。部分病人疼痛可向上腹部、下颌、颈部、背部放射而被误诊。少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2)全身症状:疼痛后24-48小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升高至38℃左右,可持续3-7天。伴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因坏死物被吸收所引起。

(3)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肠胀气亦不少见。重症者可发生呃逆。

(4)心律失常:见于75%~95%的病人,多发生在起病1~2周内,而以24h内最多见,可伴乏力、头晕、昏厥等症状。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多见,尤其是室性过早搏动,若室性过早搏动频发(5次/min以上),成对出现或呈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多源性或落在前一心搏的易损期(RonT)时,常预示即将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一些病人发病即为心室颤动,可引起心源性猝死。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也时有发生。各种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也较多见,严重者可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律失常则较少见,多发生在心力衰竭者中。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前壁心肌梗死若发生房室传导阻滞时,说明梗死范围广泛,且常伴有休克或心力衰竭,故情况严重,预后较差。

(5)低血压和休克:疼痛期中常见血压下降,若无微循环衰竭的表现仅能称之为低血压状态。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仍低于80mmHg,病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量减少(<20ml/h)、神志迟钝、甚至昏厥者则为休克的表现。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见于20%的病人,主要是心源性,为心肌广泛(40%以上)坏死,心排血量急剧下降所致,神经反射引起的周围血管扩张为次要因素,有些病人尚有血容量不足的因素参与。严重的休克可在数小时内死亡,一般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可反复出现。

(6)心力衰竭:发生率30%~40%,此时一般左心室梗死范围已>20%,为梗死后心肌收缩力明显减弱,心室顺应性降低和心肌收缩不协调所致。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可在发病最初数天内发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转阶段出现,也可突然发生肺水肿为最初表现。病人出现胸部压闷,窒息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咳白色或粉色泡沫痰、出汗、发绀、烦躁等,严重者可引起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等右心衰竭的表现。右心室心肌梗死者可一开始即出现右心衰竭表现,伴血压下降。

(三)辅助检查

1.心电图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常有特征性改变及动态演变过程。

心电图出现特异性动态演变,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且对梗死的范围、定位、估计病情程度和预后均有帮助。

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

T波高耸→ST段抬高→出现异常Q波→ST段回落→终末T波倒置→ST段回到等电位线伴有T波深倒置→形成明显的病理性Q波,同时T波加深→Q波逐渐变浅,同时倒置T波逐渐变浅。

②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心电图中不出现Q波,但有关导联R波电压进行性降低(R波渐进性不良),ST段普遍压低,继而T波倒置加深呈对称性。

③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可根据病理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Q波,确定心肌梗死的部位和范围。

2.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检查

①.肌红蛋白:起病后2小时内升高,12小时内达高峰,24~48小时内恢复正常,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更具有优越性,但特异性差。

②肌钙蛋白T(cTnT)和肌钙蛋白I(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被认为是目前最肯定的诊断指标。其特点是cTnT和cTnI在起病2~4小时升高,峰值在12~24小时,cTnT可持续10~14天,cTnI可持续7~10天。

③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起病4小时内升高,16~24小时达高峰,3~4日恢复正常。其增高的程度能较准确地反映梗死的范围,而高峰出现时间是否提前有助于判断溶栓治疗是否成功。

总之,对心肌坏死标记物的测定应进行综合评价,如肌红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最早,也十分敏感,但特异性不很强;肌钙蛋白出现稍延迟,而特异性很高,其缺点是持续时间长达10~14天,在此期间出现胸痛,判断是否有新的梗死不利;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虽不如肌钙蛋白敏感,但对早期(< 4小时)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有较重要价值。

以往沿用多年的急性心肌梗死心肌酶测定,包括:磷酸肌酸激酶(CK)、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乳酸脱氢酶(LDH)其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远不如上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述心肌坏死标记物,但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三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6~10小时开始升高,按序分别于12小时、24小时、2~3天内达高峰,又分别于3~4天、3~6天及1~2周内降至正常。

3.超声心动图

①根据室壁运动异常可对心肌缺血区域作出判断。

②早期诊断乳头肌功能障碍和室间隔穿孔。

③帮助发现升主动脉夹层。

④评估心脏功能。

4.放射性核素检查

①可显示心肌梗死的部位和范围。

②可判断是否有存活心肌。

(四)治疗原则

对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主张早发现、早住院,并强调住院前的护理,应遵循尽快回复心肌的血液在灌注,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泵衰竭和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原则。住院后争取在30分钟内进行药物溶栓或在90分钟内开始介入治疗,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面积的进一步扩大,尽可能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使病人安全度过急性期,防止猝死。

1.一般治疗和监护

(1)休息: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房环境安静。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缓解紧张焦虑情绪。

(2)吸氧:鼻导管间断或持续吸氧3-5天,重者可以面罩吸氧。

(3)监测:进行心电图、血压和呼吸的监测,必要时监测肺毛细血管压和中心静脉压。

(4)护理:心理、生活、饮食、活动等的护理与指导。

(5)建立静脉通路

(6)应用阿司匹林:无禁忌情况下即刻给予阿司匹林150~300mg嚼服,以后每日1次,3日后改为每次75~100mg,每日1次长期服用。

2.解除疼痛

(1)吗啡5~10mg皮下注射或哌替啶50~100mg肌内注射,注意呼吸功能的抑制。

(2)疼痛较轻者可以使用罂粟碱或可待因,或安定(地西泮)10mg肌内注射。

(3)试用硝酸酯类药物含服或静脉滴注。

(4)心肌再灌注治疗可有效地缓解痛疼。

3.再灌注心肌

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本方法是一种使闭塞血管恢复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的积极治疗措施,又称早期血运重建,可以缩小梗死范围,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1)介入治疗(PCI)

①直接PTCA:如有条件可作为首选治疗。适应证:ST段抬高和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适合再灌注治疗而有溶栓禁忌证;无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但狭窄严重,血流≤TIMIⅡ级;发病12小时以上者不宜行该治疗。

②支架置入术:可以对PTCA的患者实行该方法。

③补救性PCI:溶栓后仍然胸痛,ST段未降低,造影显示血流≤TIMIⅡ级,宜实行补救性PCI。

④溶栓治疗再通者的PCI:溶栓成功,可在7~10天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

(2)溶栓治疗

①目标:尽早开通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尽可能挽救濒死心肌,限制梗死面积,保存左室功能;降低死亡率,改善远期预后;预防缺血或梗死再发。

②适应证:心电图至少两个以上相邻导联出现ST段抬高,病史提示急性心肌梗死伴左束支传导阻滞,发病<12小时,年龄<75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75岁,可以谨慎进行溶栓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起病12~24小时,仍然有胸痛及ST段抬高者。

③禁忌证:近1年内的脑血管意外;3周内进行过大手术或严重外伤或分娩;2~4周有活动性内脏出血或溃疡病出血;2周内穿刺过不能压迫止血的大血管;疑有或确诊有主动脉

夹层;头颅损伤或已知的颅内肿物或动静脉畸形;正在使用治疗剂量的抗凝剂或有出血倾向者;重度未控制的高血压(>180/110mmHg)或慢性严重的高血压病史;2~4周内有心肺复苏史。

④常用的溶栓药物:尿激酶(UK);链激酶(SK);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⑤溶栓疗效评价:冠状动脉造影直接观察;临床再通的标准:a.开始给药后2小时内,缺血性胸病缓解或明显减轻。b.开始给药后2小时内,心电图相应导联升高的ST段比用药前下降≥50%.c.开始给药后2~4小时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d.CK-MB的峰值前移到距起病14小时以内。但单有"a"或"c"不能判断为再通。

4.消除心律失常

(1)一旦发现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立即用利多卡因50~100mg静脉注射,每5~10min重复一次,至早搏消失或总量已达300mg,继以1~3mg/min的速度静脉滴注维持,稳定后改用口服胺典酮。

(2)发生心室颤动时,立即采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室性心动过速药物疗效不满意时也应及早用同步直流电复律。

(3)窦性心动过缓或Ⅰ度和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可用阿托品0.5~1mg肌肉或静脉注射。

(4)Ⅱ度Ⅱ型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时,伴有血流动力障碍时,应做临时心脏起搏治疗,待传导阻滞消失后撤除。

(5)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可用洋地黄制剂、胺典酮、维拉帕米、美托洛尔、等药物治疗。

(6)急性心肌梗死后窦速伴有室性期前收缩。优先使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普鲁帕酮。

5.控制休克

(1)补充血容量:估计有血容量不足,或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楔压低者,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5%~10%葡萄糖液静脉滴注,输液后如中心静脉压上升>18cmH2O,肺楔压>15~18mmHg,则应停止。右心室梗死的低血压状态可通过扩容得以纠正。

(2)应用升压药:补充血容量后血压仍不升,而肺动脉楔压和心排出量正常时,提示周围血管张力不足,可加用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滴注。两者可以合用,亦可选用多巴酚丁胺。

(3)应用血管扩张剂:经上述处理血压仍不升,而肺动脉楔压增高,心排血量低或周围血管显著收缩以致四肢厥冷并有紫绀时,可试用血管扩张剂如硝普钠、硝酸甘油、酚妥拉明,同时应严密监测血压。

(4)其他:休克的其他治疗措施包括纠正酸中毒、避免脑缺血、保护肾功能,必要时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强心甙等。

(五)护理措施

1.休息及饮食疼痛时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限制探视,减少谈话。告诉病人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心肌耗氧量,有利于缓解疼痛。保证充足睡眠;低脂、低胆固醇、易消化饮食,避免饱餐;肥胖者限制热量摄入,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克服焦虑情绪,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

2.吸氧遵医嘱间断或持续吸氧,以增加心肌氧的供应。

3.心理护理向病人介绍CCU的环境、监护仪的作用、目前具有先进的抢救治疗方法能够确保成功等,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及护理;当病人胸痛剧烈时应允许病人表达出内心的感受,接受病人的行为反应如呻吟易激怒等。同时解释不良情绪会增加心脏负荷和心肌耗氧量,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4.止痛治疗的护理

遵医嘱给予吗啡或哌替啶止痛,给予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醇酯静滴,烦躁不安者可肌注地西泮,并及时询问病人疼痛及其伴随症状的变化情况,注意监测有无呼吸抑制、血压下降、脉搏加快等不良反应。

5.溶栓治疗的护理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持输液通畅。心肌梗死不足6小时的病人遵医嘱给予溶栓治疗。溶栓后可根据下列指标间接判断溶栓是否成功:①胸痛2小时内基本消失;

②心电图的ST段于2小时内回降﹥50%;③2小时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④血清CK-MB 酶峰前出现(14小时以内),或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直接判断冠状是否再通。

6.活动安排指导病人进行康复训练,根据病情和病人活动过程中的反应,逐渐增加活动量、活动持续时间和次数。若有并发症,则应适当延长卧床时间。第1周内:前3天绝对卧床休息,可进行腹式呼吸、擦脸、关节被动运动。协助作好口腔、饮食、卫生、大小便护理等。第四天起可进行关节主动运动,坐位洗漱、进餐,床上静坐,床边使用座便器。开式坐起时动作应缓慢,防止直立性低血压。第2周:坐椅子上就餐、洗漱等,由坐床边、床边站立逐步过渡到床边步行、病室内行走、室外走廊散步,做医疗体操。第3周:在帮助下洗澡、上厕所,试着上下一层楼梯。第4周起:若病情稳定,体力增进,可考虑出院,或者考虑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进一步行PTCA及支架治疗或冠脉搭桥术。运动以不引起任何不适为度,心率增加10-20次/分为正常反应,运动时心率增加小于10次/分,可加大运动量,进入高一阶段的训练。若运动时心率增加超过20次/分,收缩压降低超过15mmHg,出现心律失常,或心电图ST段缺血型下降﹥0.1mV或上升﹥0.2mV,则应退回到前一运动水平,若仍不能纠正,应停止活动。

7.便秘的护理①评估病人排便状况:平时有无习惯性便秘,是否已服通便药物,是否适应床上排便等。②心理疏导:向病人解释床上排便对控制病情的重要意思,指导病人不要因怕弄脏床单而不敢床上排便,或因为怕床上排便而不敢进食,从而加重便秘的危险。病人排便时应提供屏风遮挡。③指导病人采取通便措施:如进食清淡易消化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每日清晨给予蜂蜜20ml加适量温开水同饮;适当腹部按摩(按顺时针方向)以促进肠蠕动;遵医嘱给予通便药物等。嘱病人勿用力排便,病情允许时,尽量使用床边座便器,必要时含服硝酸甘油,使用开塞露。

8.心律失常的护理

精选-心肌梗死病人护理体格检查

心肌梗死病人的一般情况姓名:00 男65 岁退休工人因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伴恶心、呕吐1 小时入院。 用物准备:体温表(甩至35 度以下),手电筒(亮的),血压计,听诊器,,压舌板,弯盘,纱布,笔,纸,挂表,尺 个人准备:洗手 环境准备:病房安静,舒适,明亮,具有私密性到病人床边,核对床号,姓名,站于病人右侧作自我介绍:你好,张伟。(你好) 我是你的责任护士叫........ ,为了你早日康复,有关你发病的情况我想 了解一下,请配合我好吗?(好的) 护理评估:四史 1 现病史: 你现在哪里不舒服?(这里疼,胸闷)指给我看一下好吗。(指着胸骨后)怎么个疼法?(像一块石头压着)如果从0到10来形容疼的话,0表示不疼,10表示很疼很疼,你会用几来形容?(7,8 吧) 什么时候开始疼的?(早上9 点左右)持续有多长时间了?(1 个 小时)当时什么情况?(我搬东西的时候突然就感到胸前疼)还有 其它地方疼吗?(这边疼的时候带着左肩有点疼)别的地方有没有什 么不舒服?(没有,就吐了两次)吐的什么?(之前吃的饭)吐了 多少?(不多,两三口)当时怎么处理的?有没有吃药?(没有,就 坐下来休息了一下) 有没有好一点?(没有) 2 既往史:你以前身体怎么样?有没有生过什么病?(身体还好,除了有 高血压七八年,没有其它什么病)用过哪些药吗?效果怎么样?(间断口服降压药,平时血压在130/95mmH)g 药的名字知道 吗?(记不清了) 3 家族史:你的家人身体好吗?父母或兄弟姐妹有没有和你 一样的病?(他们都很好,没得过什么病) 4 过敏史:有没有什么药物或食物过敏?(没有) 五方面 1 饮食:平时食欲怎么样?喜欢吃些什么?(食欲正常,一日三餐,喜欢吃荤菜) 2 休息和睡眠:晚上睡眠怎么样?(还好)平时中午睡觉吗?(大概睡1 个小 时左右吧) 3 二便:大小便正常吗?(正常) 4 自理:平时生活能自理吗?(能) 5 烟酒嗜好:平时抽烟吗?(抽) 一天抽多少?(一天半包)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论文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雅安市人民医院,四川雅安625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方法: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准确、有效的护理,可防止病情恶化,改善预后。结果:50例患者中,痊愈42例,好转6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占96%,病死率占4%。结论: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内科心血管疾病,急性期病死率高,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精心护理在心肌梗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病人进行全身心护理可以提高病人生存率。【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712-02 nursing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chen liyaan people’s hospital 625000 【abstract】objective:purposeto discuss the cure to patients with ami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methods:to observe the patients’ condition closely.the timely,accurate and effective care may prevent the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results:among the 50 samples,42 were healed,6 were bettered,2 died.the total validity is 96 percent;the death is 4 percent.conclusion:myocardial infarction is a common internal medicin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high mortality in the acute phase of

急性心梗的护理查房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查房 【定义】 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又叫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临床表现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的升高以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的心电图进行性演变。按病变发展过程,心肌梗塞可分为急性心肌梗塞与陈旧性心肌梗塞。 【病因】 灌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并发粥样斑块破裂、出血、血管腔内血栓形成,动脉内膜下出血或动脉持续性痉挛,使管腔迅速发生持久而完全的闭塞时,如该动脉与其他冠状动脉间侧支循环原先为充分建立,即可导致该动脉所供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缺血。1h以上即可致心肌坏死,在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的基础上,发生心排血量骤降(出血、休克或严重那个的心律失常)或左心室负荷剧增(重体力活动、情绪过分激动、血压剧升或用力大便时)也可使心肌严重持久缺血,引起心肌坏死、饱餐(特别是进食多量脂肪时)血脂升高,血液粘稠度增高,引起局部血流缓慢,血小板易于聚集而致血栓形成,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使冠状动脉痉挛,都可加重心肌缺血而致坏死,心肌梗死即可发生于频发心绞痛的病人,也可发生在原来并无症状者中。 【临床表现】 (一)先兆/前驱症状 约1/3病人突然发病,无先兆症状。2/3病人发病前数日至数周可有胸部不适、活动时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其中以初发型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恶化最为严重。 (二)主要表现 1.疼痛:最常见,也是最先出现的症状,性质可与过去曾发作的心绞痛相似,但程度较前者严重,难以忍受,大汗,有濒死感;疼痛持续时间长,一般>30分钟;休息或口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少数不典型者可表现为上腹痛,易误认为急腹症;部分病人疼痛可放射至下颌、咽部、牙龈、颈部,常被误诊为相应的其他疾病。 2.全身症状:可有发热,T38°C左右,持续约1周,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一般在发病24~48小时出现,为坏死物质吸收所致。 3.胃肠道症状:上腹痛可以是首发症状和主要症状,也可以是放射痛的表现;伴有恶心、呕吐等;多见于下壁心肌梗死,一般认为是坏死心肌对迷走神经的刺激。 4.心律失常:可以有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频繁发作,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常见,室性期前收缩最普遍,室扑/室颤最致命。心肌梗死后在24小时内发生心律失常最多见和最为严重,是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常规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坏死标记物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同时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于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观察要点】 1、疼痛:为早期出现的最突出的症状。多发生于清晨安静时,诱因多 不明显,疼痛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较重,常呈难以忍受的压榨、窒息或灼烧样疼痛,伴有大汗、烦躁不安、恐惧及濒死感,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或数天,口服硝酸甘油不缓解。部分病人疼痛可向上腹部、下颌、颈部、背部放射。少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2、全身症状:疼痛后24—48小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升高至38℃左右, 可持续3—7天。伴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因坏死物被吸收引起。 3、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恶心、呕吐、上腹胀痛和肠胀气,严 重者可发生呃逆。与坏死心肌刺激迷走神经以及心排血量下降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有关。 4、心律失常:多在发病1—2天内,24小时内最常见。室性心律失常最 多,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频发的、成对出现的、多源性或呈R onT 现象的室性期前收缩以及阵发室性心动过速为心室颤动的先兆。心

室颤动是心肌梗死病人24小时内死亡的主要原因。下壁梗死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5、低血压和休克:疼痛中常见血压下降不一定是休克,而是低血压。 但疼痛缓解而病人收缩压仍低于80mmHg伴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尿量减少、反应迟钝,甚至晕厥为心源性休克。为大面积心肌坏死,心肌收缩无力,心排血量骤减所致。休克多在起病数小时内至一周发生,发生率为20%左右。 6、心力衰竭:主要为急性左心衰竭,为梗死后心肌收缩力减弱或不协 调所致。病人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烦躁、发绀等,重者出现肺水肿,随后发生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等右心衰竭的体征。右心室心肌梗死者可一开始即出现右心衰竭的表现,伴血压下降。 【护理措施】 1、休息与饮食发病12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限 制探视,并告知家属休息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和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有利于缓解疼痛,以取得合作。保证充足的睡眠;低脂、低胆固醇、易消化饮食,避免饱餐;肥胖病人限制热量摄入,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克服焦虑情绪,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 2、吸氧持续鼻导管吸氧2—5L/min,以增加心肌氧的供应。 3、心理护理监护病房的医护人员向病人讲述会严密监测病人的 病情变化,并及时得到治疗,以缓解病人的恐惧心理。向病人讲述疾病的过程及配合要点,说明不良情绪会增加心肌耗氧量而不利于病情控制。医护人员工作应紧张有序,避免忙乱给病人带来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监护仪报警声应尽量调低,以免加重病人负担。烦躁不安者可肌注地西泮使病人镇静。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论文

内蒙古中医药 *贵州航天医院(563003) 2012年8月20日收稿 摘要:目的:为进一步提高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的作用,分析总结心肌梗死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2006年至2011年共抢救3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低血压病人的护理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成功32例,4例死亡,抢救成功率为89.9%,死亡率为11.1%。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成功率及减少、预防心肌梗死的可靠保证。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20-0174-02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 赵昱* 庹碧英* 对我科2006年~2011年共抢救3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护理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57岁。其中心源性休克15例,广泛前壁心梗6例,前壁加下壁心 梗2例, 下壁心梗3例;非心源性低血压的诱因10例,使用血管扩张剂6例, 体液摄入不足,血容量不足2例;经积极抢救及护理,存活34例,死亡2例。2病情观察与护理2.1心理护理:在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患者有明显濒死感及内心充满恐惧、多疑、烦躁不安,故首先应让患者消除恐惧、焦虑心理,保持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并向其交代注意事项和疾病可能带来的后果,特别交代医生正在积极予以抢救处理,使其具备一些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可以明显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心理护理应贯穿心肌梗死治疗的始终。2.2心肌梗死后先兆征象的观察与护理:心肌梗死患者大多数有梗死先兆。常见表现有: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其中以新发生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为最突出。根据其发生规律,应严格交接班制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对病人的巡视,特别注意倾听患者的诉说及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同时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2.3心肌梗死发生时的治疗与护理2.3.1急性期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 解除焦虑。对有呼吸困难和血氧饱和度降低者,可间断或持续通 过鼻管面罩吸氧。对ECG ,BP ,R 监测至少5~7天,必要时监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压。 2.3.2心肌梗死的抢救关键是尽快解除疼痛,一般可肌注度冷丁50~100mg ,或吗啡5~10mg ,为避免恶心呕吐可同时给予阿托品0.5mg 肌注。疼痛较轻者可用可待因或罂粟碱0.03~0.06g 肌肉注射或口服。或硝酸甘油0.3mg 或消心痛5.10mg 舌下含服或静脉滴注,要注意心率增快和血压降低。 2.3.3急性期12小时卧床休息,无并发症24小时内鼓励患者在 床上行肢体活动;无低血压第3天可在病房内走动; 梗死后第4~5天逐步增加活动直至每天3次步行100~150m ,建立静脉通道,保持给药途径畅通。 2.3.4再灌注心肌起病3~6小时最多12小时内,使闭塞冠脉再通。主要有介入治疗和溶栓疗法。消除心律失常必须及时消除心律失常,以免演变为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2.3.5控制休克:因为属心源性休克,或尚有周围血管舒缩障碍或血容量不足等,分别处理。①补充血容量:用右旋糖酐40或5%~10%葡萄糖液静脉滴注,如中心静脉压大于18厘米水柱则应停止输液。②应用升压药:补充血容量后血压仍不升,而肺小动脉楔压和心排血量正常时,提示周围血管张力不足,可用多巴胺或去 甲肾上腺素,亦可用多巴酚丁胺。 ③应用血管扩张剂:经上述处理血压仍不升,而肺动脉楔压增高,心排血量低或周围血管显著收 缩致四肢厥冷并有发绀时可用硝普钠和硝酸甘油。 ④治疗休克的其他措施还包括纠正酸中毒,避免脑缺血,保护肾功能。治疗心力衰竭梗死发生后24小时内宜尽量避免使用洋地黄制剂,右室梗 节腔,缝合取腱处与切口,根据需要放置引流,缝合后加压包扎。2.3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协助术者包扎伤口,安置病人,填好转运病人交接单,护送病人回病房。术后1~2天做好患者的回访工作,询问患者对手术护理的满意度及建议,做好访视记录。3讨论 3.1.膝关节镜下ACL 重建手术无菌要求非常严格,对器械的消毒和灭菌甚为重要,如果消毒不当,将会对器械造成损坏,灭菌不彻 底将会导致关节感染[6] 。所用无菌物品必须符合规范,参加手术人员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术中因用大量无菌冲洗液,洗手护士应保持台上无菌敷料的清洁、干燥,在患侧肢体下方常规加铺一只显微镜套,便于接取手术操作过程中漏出的液体。3.2护理人员应对手术配合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熟悉手术步骤,掌握器械的使用方法。根据手术方法和方式针对性地准备相关物品与器械,器械的摆放要井然有序便于拿取,因该手术是在止血带下进行,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尽可能保证在1~1.5h 内完成手术, 所以术中不要因器械的原因而延长手术时间。同时, 术中保证无菌等渗冲洗盐水充分供应,连续的盐水冲洗会使手术视野清晰,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无菌等渗盐水挂在输液杆距关节面92~122cm 的高度,产生66~88mmHg 的压力,以确保手术视野清晰[7]。3.3正确使用电动止血仪,术前检查是否漏气,选择合适的止血带,在患者大腿上1/3处先垫棉纸,再包扎平整,止血带的松紧要 适宜,调整好压力和时间。 使用时要做到快打气和慢放气,同时注意患者的血压,用止血带容易引起患者的不适,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并向患者解释清楚。止血带的使用时间为1~1.5h ,若手术 时间较长,止血带放气后需间隔10min 方可重新充气。巡回护士 需要注意肌肉发达患者及肥胖患者,压力相对增大易引起肢体不适感,电动气压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加垫石膏棉或治疗巾,有保护压迫处皮肤的作用[8]。3.4仪器的保养:专人管理,定点放置,专册登记。注意导光纤维,盘绕直径不能小于10cm ,更不能成锐角折叠,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延长仪器的寿命。参考文献[1]陈伟群,陈育航,钟晓红.膝关节镜手术的护理配合[J].中华现代 护理学杂志, 2010,3(7):124[2]罗苑,杨少芳,钟文,等.经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术的手术护理[J].实用全科医学,2007,5(11):1010-1019. [3]杨旭耀,刘占芬,白洁.膝关节镜的手术配合[J].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2002,11(4):396-397. [4]冯华,洪雷.关节镜下半月板撕裂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骨科学杂志,2008,28(11):891-892. [5]敖英芳.膝关节镜手术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07-208 [6]袁梅梅.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术早期的护理及功能锻炼[J].护理研究,2007,21(9C):24852486[7]熊琼,徐娟,膝关节镜下异体组织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手术护理 配合[J].实用临床医学, 2010,1(4):91.[8]李清梅,贝抗胜,邹金英,等.气囊止血带阻断下肢血流压力值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1):965-968. 174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_个案

案例:对一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一、典型案例 患者,女性,53岁,因“反复心前区闷痛3年余,加重伴气促、冷汗2小时”于2010年8月29日10:20入院,急诊以“急性心肌梗死”收住住院。 3年前患者因劳累后出现心前区压榨样痛,并放射至左肩部疼痛,持续约几分钟,经休息而缓解,后在家人的劝说下到当地医院做心电图(ECG)提示“冠脉供血不足”,予以扩冠治疗。以后又多次于劳累过度或情绪激动后出现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均经扩冠治疗而缓解。患者于2小时无明显诱因前出现乏力、胸闷、胸痛、气急、冷汗、颈部发紧、伴有恶心、呕吐数次,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急赴“当地医院”就诊,急诊以“急性心肌梗死”收入住院。 既往患糖尿病5年,高血压病3年,高脂血症2年,均规律服用药物控制于正常范围内。无冠心病家族史。 查体:体温36.8℃,脉搏92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80/50mmHg。神志清合作,扶入病房,体型稍胖,头颅五官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灵敏,颈软,无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不大,心率92次/min,心音低钝,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脾未扪及肿大,双下肢无水肿。 心电图显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宽而深的Q波,T波倒置。 化验室结果示:WBC计数6.2×109/L,中性粒细胞70%;红细胞沉降率增快;CK-MB升高,AST起病后10小时升高,5天后下降至正常。 入院诊断: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心功能Ⅳ级 2、原发性高血压 3、糖尿病

4、高脂血症 二、治疗要点 入院后立即置于ICU病房行心电监护抢救,吸氧2—3天,止痛、溶栓抗凝、扩冠、补充血容量、极化液等治疗,1周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情绪稳定,能下床轻微活动,无气急胸闷,胸痛缓解。 三、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饮食护理宜给低盐、低热、低脂、高维生素、适量蛋白易消化清淡的饮食,少吃多餐,最初2~3天流质饮食为主,以后根据病情逐步过渡到低脂、低胆固醇清淡半流饮食或软食。为了利于病人饮食每天进行两次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以增进病人的食欲。 2、活动与休息发病后1~3天应绝对卧床休息,尤其是最初的24小时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探视,进食、排便、洗漱、翻身等活动由护士协助完成,并保持情绪稳定,其目的是减少心肌耗氧量,防止病情加重。对于有并发症者,应适当延长卧床休息时间。卧床期间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进行被动或主动的肢体功能训练。若病情稳定无并发症,24h后可允许病人坐床边椅,协助患者进餐、洗漱,在患者活动耐力范围内,鼓励患者参与部分自理活动。第5~7天后可室内行走、室外走廊散步。 患者活动必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与监测下进行,以不引起任何不适为宜。若活动时心率比安静时心率增加20~30次/分钟或15~20次/分钟(服用β受体阻滞剂后),血压降低10~15mmHg以上或血压异常增高,心电图上表现出心律失常或ST段移动,患者主诉乏力、头晕、呼吸困难、恶心、心前区疼痛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 3、氧疗护理遵医嘱给予2~4L/min持续或间断的鼻导管吸氧。氧疗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心绞痛,减少心律失常,减轻心脏负担,保证心脏及重要器官的氧要求,控制心梗范围。 4、保持大便通畅由于患者病情危重,需绝对卧床休息,而患者年老体弱,胃

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

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 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而导致心肌坏死。临床特点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心肌酶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甚至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及心力衰竭等。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本病的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尚未充分建立,此时,一旦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致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达1h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的原因多数是不稳定粥样斑块破溃,继而出血或管腔内血栓形成,使血管腔完全闭塞,少数情况是粥样斑块内或其下发生出血或血管持续痉挛,促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塞。促使粥样斑块破溃出血及血栓形成的诱因有: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使心排量骤降,冠脉灌流量锐减;饱餐特别是大量脂肪餐后血黏度增高;重体力劳动、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及血压剧升使心肌氧耗骤增,冠脉供血明显不足。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询问病人有无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心绞痛发作史;有无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及严重心律失常等;有无重体力活动、情绪激动、血压突然升高、饱餐及用力排便等诱因。 (二)身体状况 1.先兆大多数病人发病前数日可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及心绞痛等前驱症状,以新发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最为突出。心绞痛发作较以往频繁、性质较剧、持续时间长、硝酸甘油疗效差、诱发因素不明显,疼痛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和心动过速,或伴有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血压大幅波动等,同时心电图示ST段一过性明显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或增高,应警惕近期内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发现先兆,及时住院处理,可使部分病人避免发生心肌梗死。 2.症状 (1)疼痛:为最早出现的最突出的症状,多发生于清晨。疼痛的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多无明显诱因,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小时或数日,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多不能缓解。病人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少数病人无明显疼痛,或疼痛不典型,如上腹痛、颈背痛。 (2)全身症状:发病1~2天后可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及血沉增快等,体温一般在38℃左右,很少超过39℃,持续1周左右。 (3)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恶心、呕吐、上腹部胀痛,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 (4)心律失常:见于75%~95%的病人,多发生于起病后1~2天,24h内最多见,以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最多见,如室性期前收缩频发(每分钟5次以上)、成对出现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多源性或落在前一心搏的易损期(RonT现象),常为心室颤动的先兆。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5)休克:见于约20%的病人,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表现为收缩压低于80mmHg,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速、尿量减少、神志迟钝甚至昏厥。 (6)心力衰竭:发病率约为32%~48%,主要为急性左心衰竭,可在起病最初几日内发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转阶段发生。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绀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常规(建议收藏)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常规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坏死标记物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同时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于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观察要点】 1、疼痛:为早期出现的最突出的症状。多发生于清晨安静时,诱因多不 明显,疼痛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较重,常呈难以忍受的压榨、窒息或灼烧样疼痛,伴有大汗、烦躁不安、恐惧及濒死感,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或数天,口服硝酸甘油不缓解。部分病人疼痛可向上腹部、下颌、颈部、背部放射。少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文档交流 2、全身症状:疼痛后24—48小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升高至38℃左右, 可持续3—7天。伴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因坏死物被吸收引起...。。.。文档交流 3、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恶心、呕吐、上腹胀痛和肠胀气,严 重者可发生呃逆。与坏死心肌刺激迷走神经以及心排血量下降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有关.。...。。文档交流 4、心律失常:多在发病1-2天内,24小时内最常见。室性心律失常最

多,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频发的、成对出现的、多源性或呈R onT 现象的室性期前收缩以及阵发室性心动过速为心室颤动的先兆。心室颤动是心肌梗死病人24小时内死亡的主要原因.下壁梗死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文档交流 5、低血压和休克:疼痛中常见血压下降不一定是休克,而是低血压。 但疼痛缓解而病人收缩压仍低于80mmHg伴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尿量减少、反应迟钝,甚至晕厥为心源性休克。为大面积心肌坏死,心肌收缩无力,心排血量骤减所致。休克多在起病数小时内至一周发生,发生率为20%左右。.。.。.. 文档交流 6、心力衰竭:主要为急性左心衰竭,为梗死后心肌收缩力减弱或不协 调所致。病人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烦躁、发绀等,重者出现肺水肿,随后发生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等右心衰竭的体征。右心室心肌梗死者可一开始即出现右心衰竭的表现,伴血压下降..。.。.. 文档交流 【护理措施】 1、休息与饮食发病12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限制 探视,并告知家属休息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和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有利于缓解疼痛,以取得合作。保证充足的睡眠;低脂、低胆固醇、易消化饮食,避免饱餐;肥胖病人限制热量摄入,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克服焦虑情绪,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 文档交流 2、吸氧持续鼻导管吸氧2-5L/min,以增加心肌氧的供应。

心肌梗死病人护理常规

心肌梗死病人护理常规 一、概念 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若重体力活动、激动的情绪变化使心肌需氧量猛增,或严重的心律失常、休克、出血、外科手术等导致心排出量骤降,冠状动脉灌注锐减时,引起心肌缺血与坏死。 二、临床特点 胸骨后剧烈疼痛、心肌酶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 三、护理措施 (一)常规护理 1、休息保持病室安静,使病人安静、舒适的休息 2、给氧持续吸氧3~7天。 3、饮食低盐、低脂肪,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忌烟酒。 4、建立静脉通路。 (二)专科护理 1、疼痛的护理 积极采取止痛措施,遵医嘱给杜冷丁50~100mg肌肉注射。若病人心情紧张、恐惧等,应给予及时安慰,做好心理疏导。 2、活动指导 可根据病情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绝对卧床休息。由护理人员协助洗漱、饮食、大小便,并对其进行被动肢体活动。第二阶段为床上活动阶段。抬高床头,使病人容易起身,在床上进行四肢活动或轻微动作。第三阶段为离床活动。可由床边站立至室内缓慢走动,教病人使用病房中的辅助设备,如床栏杆、椅背、走廊的扶手等等。活动量渐增,要询问病人有无心慌、胸憋等不适,若有异常立即停止活动。嘱病人不要用力排便,严禁在急性期内下床。 3、防止便秘 排便。若2~3天无排便,可给缓泻剂或开塞露通便,必要时可行

温盐水低压灌肠。 (三)病情观察 经常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人面色、心率、呼吸及血压的变化,观察有无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的发生。持续心电、血压监测,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记录。 四、健康教育 (一)环境适宜 保持环境安静,空气新鲜,温度11℃~20℃,湿度50%~70%。 (二)饮食选择 选择低胆固醇、低动物脂肪、低热量、低糖类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三)合理安排日常活动 调整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逐步增加活动量,6周后可进行步行锻炼,打太极拳等。如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心悸、头晕应暂时中断或减轻活动量。 保持良好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四)心理卫生 使病人懂得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的重要性,防治疾病再次复发。 (五)医疗护理措施的配合 指导病人正确的用药方式,如心绞痛发作时可给硝酸甘油1~2片舌下含化。溶栓治疗过程中及用药后,有无出血倾向,如有皮肤出血点,鼻出血等,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心肌梗死护理措施

心肌梗死护理措施 【摘要】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持久而严重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胸骨后剧烈疼痛、心肌损伤标记物增高、特异性的心肌缺血损害心电图改变。 【关键词】心肌梗死病因护理措施 (一)护理评估 1.护理病史及心理社会资料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病人极度不适,护士应重点收集有关病人疼痛的情况,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质、剧烈程度、持续时间,以及是否出现恶心、呕吐、心衰、休克等表现。急性心肌梗死疼痛剧烈,使病人难以忍受,往往产生濒死感,使病人处于恐惧之中。此外,看到医护人员紧张的抢救工作以及身处陌生的、充满仪器设备的冠心病监护病房也易使病人由此产生不安、担心、焦虑等情绪反应,护士应注意观察,及时给予护理。至于病人既往是否存在冠心病病史、以往用药情况,及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吸烟等病史,可通过病人家属或待病人疼痛稍有缓解后再进一步询问。 2.身体评估病人的神志、面色、脉搏、血压、呼吸、心尖部第一心音变化情况、肺部湿啰音应重点评估,这些资料有助于及时发现病人是否出现了心力衰竭或休克。 3.有关检查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心电图和血清心肌酶是最重要的两项检查,其结果不仅为诊断提供依据,也有助于了解病情进展及对

溶栓治疗效果做出评价。 (二)主要护理诊断 1.疼痛:胸痛:与心肌缺血坏死有关。 2.恐惧:与剧烈胸痛导致的濒死感有关。 3.焦虑:与对自身疾病不了解有关;与担心梗死再次发生有关。 4.有便秘的危险:与急性心肌梗死后绝对卧床及进食减少有关;与不习惯床上排便有关。 5.活动无耐力:与心肌坏死致心脏功能下降有关。 6.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猝死。 (三)护理计划及评价(举例) 疼痛:心前区痛:与心肌缺血坏死有关。 1.目标主诉疼痛减轻或消失。 2.护理措施 (1)卧床休息:发病后1~3天内应绝对卧床休息,自理活动如洗漱、进食、排便、翻身等由护士协助完成。向病人、家属说明绝对卧床休息目的是减少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脏负荷,随病情好转可逐渐增加活动量。 (2)疼痛护理:疼痛使患者烦躁不安,可加重心脏负担,易引起并发症发生,需要尽快止痛,遵医嘱给予吗啡或哌替啶皮下或肌肉注射,可同时使用硝酸甘油持续静脉滴注或口服硝酸异山梨醇酯。并随时询问病人疼痛变化。 (3)吸氧:给予2~4L/分持续吸氧。 (4)保持情绪稳定:病人心前区疼痛剧烈时,保证有一名护士陪伴

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

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坏死标记物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同时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当病人的一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超过75%,一旦狭窄部血管粥样斑块增大、破溃、出血,局部血栓形成、栓塞或出现血管持续痉挛,使管腔完全闭塞,而侧支循环未完全建立;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1小时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诱因包括: ①交感神经活动增加,机体应激反应性增强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冠脉张力增高; ②休克、脱水、大量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率失常导致心排血量下降,冠脉血流量锐减; ③饱餐特别是进食高脂肪餐后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增高; ④重体力活动、情绪过分激动或血压剧升等使心肌耗氧量剧增。梗死部位的心肌在冠状动脉闭塞后20-30分钟既有坏死,1-2小时大部分心肌呈凝固性坏死,一般需要经过6小时才出现明显的组织学改变。心肌梗死的瘢痕愈合约6-8周,即成为陈旧性心肌梗死。 (二)临床表现 与心肌梗死部位、面积大小、侧支循环情况密切相关。 1.先兆症状约有51%-81.2%的病人在起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特别是新发生心绞痛及原有心绞痛加重较为突出,表现为发作较以往频繁,程度较前剧烈、持续时间较久,硝酸甘油疗效较差,诱发因素不明显。心电图呈现明显缺血性改变即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表现。及时住院处理,可使部分病人避免发生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护理计划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计划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所致心肌坏死。主要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大汗、烦燥不安等,含服硝酸甘油无效,严重者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常见的护理问题有:(1)疼痛;(2)恐惧;(3)焦虑;(4)自理缺陷;(5)活动无耐力;(6)便秘;(7)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脏骤停。 一、疼痛 [相关因素] 心肌缺血、缺氧。 [护理目标] 1、病人主诉疼痛次数减少,程度减轻。 2、能识别引起疼痛的因素。 3、能够运用有效的方法减轻或缓解疼痛。 [护理措施] 1、遵医嘱给予镇痛处理。 2、向病人解释引起疼痛的原因,指导病人避免心绞痛的诱发因素。 3、密切观察有心律失常、病人面色、心率、呼吸及血压变化,并记录。 4、指导病人采用放松技术,如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 [重点评价] 病人疼痛缓解的程度。 二、恐惧 [相关因素] 1、胸闷不适、胸痛、濒死感。 2、因病房病友病重或死亡。 3、病室环境陌生/监护、抢救设备。 [护理目标] 1、病人能说出恐惧感觉。

2、安全感和舒适感增加。 3、能采取应对方法。 [护理措施] 1、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对病人的恐惧表示理解。 2、尽快地使病人熟悉环境并介绍监护系统等医疗设备。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3、抢救危重病人时用屏风遮挡,减少不良刺激。 4、护理工作中应从容、镇定,避免紧张、忙乱。 5、及时解除病人的痛苦,以增强其安全感和舒适感。 6、关心病人,经常给予病人减轻恐惧状态的语言性和非语言性安慰,如握住病人的手等。 [重点评价] 病人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三、焦虑 [相关因素] 1、身体和心理上的异常感觉。 2、环境和日常生活发生改变。 3、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 [护理目标] 1、病人能描述焦虑的症状。 2、能运用有效的应对机制减轻焦虑程度或控制焦虑。 [护理措施] 1、耐心向病人解释病情,消除心理紧张和顾虑,使能积极配合治疗和得到充分休息。 2、提供安全和舒适的环境,促进病人对治疗护理的信赖: 3、及时缓解病人疼痛,提供表达情感的机会,消除不良刺激,避免与其他有焦虑的病人或家属接触。指导病人作缓慢深呼吸。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保持良好心镜。 [重点评价]

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

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而导致心肌坏死.临床特点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心肌酶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甚至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及心力衰竭等。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本病的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尚未充分建立,此时,一旦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致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达1h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的原因多数是不稳定粥样斑块破溃,继而出血或管腔内血栓形成,使血管腔完全闭塞,少数情况是粥样斑块内或其下发生出血或血管持续痉挛,促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塞。促使粥样斑块破溃出血及血栓形成的诱因有: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使心排量骤降,冠脉灌流量锐减;饱餐特别是大量脂肪餐后血黏度增高;重体力劳动、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及血压剧升使心肌氧耗骤增,冠脉供血明显不足。...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询问病人有无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心绞痛发作史;有无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及严重心律失常等;有无

重体力活动、情绪激动、血压突然升高、饱餐及用力排便等诱因。...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二)身体状况 1。先兆大多数病人发病前数日可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及心绞痛等前驱症状,以新发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最为突出。心绞痛发作较以往频繁、性质较剧、持续时间长、硝酸甘油疗效差、诱发因素不明显,疼痛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和心动过速,或伴有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血压大幅波动等,同时心电图示ST段一过性明显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或增高,应警惕近期内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发现先兆,及时住院处理,可使部分病人避免发生心肌梗死。...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2.症状 (1)疼痛:为最早出现的最突出的症状,多发生于清晨。疼痛的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多无明显诱因,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小时或数日,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多不能缓解。病人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少数病人无明显疼痛,或疼痛不典型,如上腹痛、颈背痛。...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2)全身症状:发病1~2天后可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及血沉增快等,体温一般在38℃左右,很少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标准护理-计划1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所致心肌坏死。主要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大汗、烦燥不安等,含服硝酸甘油无效,严重者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心肌梗死治疗原则为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缩小心肌缺血围,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泵衰竭和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使病人不但能度过急性期,且康复后还能保持尽可能多的有功能的心肌。常见的护理问题有:①疼痛;②恐惧; ③焦虑;④自理缺陷;⑤活动无耐力;⑥心输出量减少;⑦知识缺乏;⑧便秘; ⑨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10)潜在并发症--心源性休克;(11)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12)潜在并发症--心脏骤停。 一、疼痛 [相关因素] 心肌缺血、缺氧。 [主要表现] 胸骨后剧烈疼痛,伴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 [护理目标] 1、病人主诉疼痛次数减少,程度减轻。 2、能识别引起疼痛的因素。 3、能够运用有效的方法减轻或缓解疼痛。 [护理措施] 1、遵医嘱给予镇痛处理。 2、向病人解释引起疼痛的原因,指导病人避免心绞痛的诱发因素。 3、密切观察有心律失常、病人面色、心率、呼吸及血压变化,并记录。 4、指导病人采用放松技术,如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 [重点评价] 病人疼痛缓解的程度。

二、恐惧 [相关因素] 1、胸闷不适、胸痛、濒死感。 2、因病房病友病重或死亡。 3、病室环境陌生/监护、抢救设备。 [主要表现] 心情紧、烦躁不安。 [护理目标] 1、病人能说出恐惧感觉。 2、安全感和舒适感增加。 3、能采取应对方法。 [护理措施] 1、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对病人的恐惧表示理解。 2、尽快地使病人熟悉环境并介绍监护系统等医疗设备。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3、抢救危重病人时用屏风遮挡,减少不良刺激。 4、护理工作中应从容、镇定,避免紧、忙乱。 5、及时解除病人的痛苦,以增强其安全感和舒适感。 6、关心病人,经常给予病人减轻恐惧状态的语言性和非语言性安慰,如握住病人的手等。 [重点评价] 病人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三、焦虑 [相关因素]

急性心肌梗死论文

急性心肌梗死论文急性心肌梗死论文急性心肌梗死论文急性心肌梗死论文急性心肌梗死论文 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护理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ami为内科常见急症,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如果在发病早期得到及时处理,就可以减少梗塞范围和并发症的发生,这是降低ami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1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1.1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 1.2临床上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血清酶活性增高及心电图系列演变等表现,可伴有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2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发现 2.1.1突然严重的心绞痛发作或原有心绞痛程度加重,发作频繁,时间延长或含服硝酸甘油无效并伴有胃肠道症状者,应立即通知医师,并加以严密观察。 2.1.2心电图检查s—t段一时性上升或明显下降,t波倒置或增高。

2.2三大合并症观察 2.2.1心律失常: ①室性早搏,即早搏出现在前一心搏的t波上。 ②频发室性早搏,每分钟超过5次。 ③多源性室性早搏或室性早搏呈二联律。以上情况有可能发展为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必须及时给予处理。 2.2.2心源性休克:患者早期可以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加快,脉搏细速,皮肤湿冷,继之血压下降、脉压变小。 2.2.3心力衰竭:心衰早期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心率加快、舒张早期奔马律,严重时可出现急性肺水肿,易发展为心源性休克。,这是降低ami死亡率的关键。 3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 ami为内科常见急症,临床上常表现为严重而持久的胸部闷痛(部分病人无疼痛),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 4观察护理方法 4.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4.1.1严密观察血压 由于心肌大面积梗死,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输出量减少或血容量不足,再灌注损伤,血管扩张药及合并出血均可发生低血压,因此应严密观察血压的变化。 4.1.2进行心电监护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论文:浅谈4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论文: 浅谈4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脏急症,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据报道:在其死亡患者中50%发生在起病后1 h内,如果早期处理得当,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因此,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是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我院从2005年1月至2010年3月,共进行院前急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6例,经现场处理,病情稳定后,转入我院CCU进一步救治,无1例死亡。现将急救体会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2005年1月至2010年3月,我院共院前急救AMI患者46例。男34例,女12例;年龄40~75岁,平均53.6岁。接诊时,除1例意识障碍外,其余均神志清楚,自诉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心电图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ST-T改变;接诊时间为10~40 min;急救地点为患者家中、办公室及娱乐场所。 2急救体会 2.1急救人员要有较强的急救意识,随时做好出诊准备,在接到出诊电话后,白天3 min出车,夜间5 min出车,并根据急救者在电话里描述的病情,做好相应的准备。 2.2现场急救 2.2.1生命体征监测到达现场后,将患者就地平卧,立即描述心电图、观察有无ST-T改变,询问病史,测量血压、

呼吸。同时,给患者以精神安慰,以稳定其情绪。 2.2.2镇静止痛AMI患者均有心前区疼痛伴濒死感,如不及时止痛,会加重心肌缺血。应立即给予硝酸甘油 5 mg 舌下含服,如不缓解可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50~100 mg。 2.2.3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为保证一次穿刺成功,我们常选用粗大且直的肘正中静脉,采用Y型静脉留置针,用3m敷贴妥善固定,便于静脉给药及搬运时不易脱出及外渗。 2.2.4重视心理护理,保持急救现场安静。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起病急、病情重,患者,家属都焦虑不安,周围围观人群多,急救环境差,不利于患者的救治。因此,安慰患者及家属,疏散周围人群,在救护过程中,护士不但要注意“疾病护理”还要重视患者“急的心情”用非语言交流手段,以从容镇静、有条不紊的态度、精湛的技术给患者安全感,赢得患者信任。 2.3安全转运AMI患者进行初步的现场急救处理后,应尽快转入院内ICU进一步治疗,据文献报道,AMI患者转运途中发生心律失常及心性猝死者占院前死亡的10%~20%。因此,安全转运十分重要。 2.3.1转运前的准备 2.3.1.1做好解释,以取得患者的合作。有的患者经现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