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鲁迅明天的答案

阅读鲁迅明天的答案

【篇一:朝花夕拾题目及答案 (1)(2)】

一、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

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

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

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等。二、写作背景

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政府的无耻

行径,遭到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他尽管生活

艰苦,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

学只呆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

污浊的。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

进行抨击。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

《范爱农》五篇散文。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

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朝花夕拾》于1927年出版。三、主

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

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

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嗥叫,令人心烦;第四,

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

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

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记述儿

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

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

《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四、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

和父亲。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

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

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

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

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

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

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

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

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

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

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

痛苦。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五、艺术手法

1.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2.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

心世界。如《猫?狗?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

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

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3.擅长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

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

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4.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表

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如在《父亲》中,对庸医的行医过

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

愤的批判和讽刺。

(一)儿时热切盼望去看五猖会的我,被父亲强令背一字也不懂的书。 16.上文选自哪一部古典文学名著?作者是谁?(2分)《朝

花夕拾》鲁迅

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段所写的内容。(2分)

儿时热切盼望去看五猖会的我,被父亲强令背一字也不懂的书。

18.文中“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这篇文章揭示了什

么样的主题?(4分)

表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

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揭露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

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19.分析本文段的写作特色,并找出一处来

说说它的作用。(4分)

(1)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和结尾部分“家中由

忙乱转成静肃了”形成鲜明的对比,烘托父亲让我背书给我带来的痛

苦感受,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2)“我”开始“跳来跳去”很兴奋与

后来背完书的落寂之情作对比(“我”被父亲强令背书前后心情的强

烈反差)表现以父亲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借以批判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写出一点即可)

(3)在文章最后,家人们兴奋的心情与我心情的对比,分析同第1点。(写出其中一点即可)

(二)范爱农之死、报馆案风波 18.《朝花夕拾》鲁迅 19.《范

爱农》一文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

片段。选文共选了两个片段,其中一个片段写“范爱农之死”,请概

述另一个片段的内容(文字不超过10个字,否则扣2分)(2分)

报馆案风波。

20.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

有见过的。“ 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

们同去。”

这两句分别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对刻画范爱农这一人物形象有何作用?(4分)外貌描写(或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表现了革命后

的范爱农心情愉快的一面,刻画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

追求革命的特点。

(三)文段内容:a百草园的景物描写

b出发前对赛会的介绍

21、这两段文字选自哪部文学名著?a段和b段又分别选自哪篇文章?(3分)《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

22、请分析a段“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的表达效果。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蛉、蟋蟀叫声的悦耳

动听,表达了百草园给儿时的“我”无限的乐趣。

23、b段中的“我”为什么希望得一场重病?父亲让我去看庙会给我

提了个什么条件?(3分)

①因为我那时希望在赛会上“扮犯人”,这在当时的我看来是一件很

光荣、很幸运、很出风头的事,我生一场重病,好使母亲到庙里给

我许个“扮犯人”的心愿。

②父亲以让我背完《鉴略》为条件。 24、结尾最后一句“我至今已

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有何作用?画龙

点睛,含蓄地批判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四)出发前父亲强迫我背《鉴略》

1、请概括《五猖会》的主要思想内容。

《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

教育对儿童的伤害,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2、选文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作准备的忙碌场景和结尾部分“家中

由忙乱转成静肃了”

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烘托父亲让“我”背书给“我”带来的痛苦感受,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

3、从选文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父亲是一个专制、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 4、阅读选文后,

你有怎样的感受?

家长应了解孩子的心理,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强制学习是

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的。

(五)记叙了作者认识范爱农的事

1、请归纳选文①-⑨段的主要情节,并分析其作用。

记叙了作者曾经在茶馆认识范爱农的事。作用:先抑后扬。先抒发

自己对他的憎恶,为后文写他的亲切友善作铺垫。

2、第⑿段中划线句子“在衙门里的人物,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

大概换上皮袍子了,天

气还并不冷。”这句话有何含义,对刻画范爱农有何作用?

这里写光复后的绍兴现实,换汤不换药,没有什么变化,对写范爱

农的悲剧埋下了伏笔。3、对人物的刻画,鲁迅一向是主张“画眼睛、勾灵魂”的。评析语句:这是一个高大身材,

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这是鲁迅对范爱农

的客观描述,范爱农的“白眼”,是愤世嫉俗的心灵的真实写照。在

他的冷漠外表下是对时势现实的焦虑、担忧、沉思,甚至不满。 4、

上文选自哪本名著?作者是谁?《朝花夕拾》鲁迅

(六)文段内容:a去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鉴略》

b把人类和动物作对比,人类虚伪、残忍,远不如动物真诚

21、a、b两段文字选自哪一部文学名著?两段文字各表现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5分)《朝花夕拾》(1分)a段揭示了强制的封

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作者对此进行了批判。(2分)b

段作者对说空话、虚伪、自作聪明的所谓“正人君子们”进行辛辣的

嘲讽,表现了作者的愤慨之情。(2分)

22、a段“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

西墙,天气很清朗。”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环境描写(1分)。说明背书的时间很长,衬托“我”当时心情的急躁、无奈。(2分) 23、b段中写“虫蛆、鸷禽猛兽”的目的是什么?(2分)

目的是将“正人君子们”与“虫蛆、鸷禽猛兽”作对比,将他们虚伪、

丑恶的灵魂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朝花夕拾》测试题

一、填空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和《》。

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

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3、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

4、《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让我感到痛苦。

5、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玩耍。

6、《二十四孝图》中,、、等都是孝道故事的名称。

7.鲁迅在仙台学医时发生了件重大的事。

8.“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

9、鲁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

的南京

10、“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篇。 11 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12 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

看《天演论》,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

13《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日本留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

的几个。

16《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17鲁迅在《》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18 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

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 ”之类。而“哭竹生笋”的故事则有

些可疑,还有“卧冰求鲤”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 19作者在文中用“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

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表达了鲁迅先生对“”的愤

怒之情。

20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

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中提及。

21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

情节的回忆,如《》,《》。

22在《琐记》一文中鲁迅先生曾描述了的区别。23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

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24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他的老师的照片。 25鲁迅在日本

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

答案一、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

2、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3、《天演论》

4、鉴略

5、百

草园6、子

【篇二:江苏省南京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

含答案)】

txt>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6页,共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

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

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

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

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

本试卷上。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

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

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27分)

1.请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的对联。(4分)

一片湖光比西子

千秋乐府唱南朝

2.对下面这幅书法作品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这是《兰亭集序》帖,它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

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b. 在“惠风和畅”“茂林修竹”的环境中,王羲之“游目骋怀”,乘兴书

写了这一书法名篇。

c. 这幅书法作品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显得大气磅礴、雄

壮刚强、庄严肃穆。

d. 此帖各字大小错落,字列之间宽紧合宜,整幅作品气脉贯通,率

意中尽显天然之美。

3.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

(1)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

(2)会当凌绝顶,▲。(杜甫《望岳》)

(3)▲ ,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停车坐爱枫林晚,▲ 。(杜牧《山行》)

(7)▲,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8)大自然历来是文人的心灵家园。避乱金华的李清照就曾打算泛舟排忧,但因忧思太

重,担心小船儿“ ▲ ”而作罢;退隐苏州园林的文人造园时不重实用,而特别讲究“自然之趣”,也可谓“ ▲ ,▲ ”。

4.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栗树大都生在山里。秋天,山民爬上山坡,收获栗实。他们先将树

下杂草刈除干净,

然后环树刨出一道道沟垄,为防敲下的栗实四处滚动。栗实包在毛

森森的壳里,像蜷缩一..

的栗核。如果没有人采集,栗树会和所有植物一样,将自己漂亮的

孩子自行还给大地。

(选自苇岸《大地上的事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4月23日,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14年中国好书”颁奖盛典上,

南京师范大学朱赢椿的《虫子旁》,凭借对虫子世界的细致刻画与

独特感悟,获得科普生活类好书荣誉。《虫子旁》讲述的是一个被

我们忽略的虫子的世界。在那里,“一个水洼就是一片海洋,一片叶

子就是一顶阳伞,一个鹅卵石就是一座岛屿,而一块路边的石板缝

隙就可以成为一个尸横遍野的战场……” ▲,让我们照见了自己和自

己的生活。

6.你为初一新生做《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按要求填空。(5分)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朝花夕拾》是一本

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

动物为友的①;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②;也有反映他家

乡赛会风俗的③。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④和⑤,令人回

味无穷。

(1)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每处2个,3分)(2)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短语。(2分)

④▲ ⑤ ▲

二(39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7-10题。(13分)

金山寺(并序)

[宋]梅尧臣

①昔尝闻谢紫微言金山之胜,峰壑攒水上,秀拔殊众山,环以台殿,高下随势,向使善

工摹画,不能尽其美。初恨未游,赴官吴兴,船次瓜洲,值海汐冬落,孤港未通,独行江际,②③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

异也。因借小舟以往,乃陟回阁,上上方,历绝顶以问

④⑤山阿,危亭曲轩,穷极山水之趣。一草一木,虽未萼发,而或

青或凋,皆森植可爱。东小

⑥⑦峰谓之鹘山,有海鹘雄雌栖其上,每岁生雏,羽翮既成,与之

纵飞,迷而后返,有年矣。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其亦不取

近山之物以为食,可义也夫。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

其请。偶然而来,不得仿佛,敢与前贤名迹耶。

⑧吴客独来后,楚桡归夕曛。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

巢鹘宁窥物,驯鸥自作群。老僧忘岁月,石上看江云。

(选自《梅尧臣集编年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7.下列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 a.昔尝闻/谢

紫微言金山之胜

b

cd8.(1(29.《10.

有一天晚上母亲出去一趟,留下我看家带孩子;我闷得慌,便翻开

后父的一本书——大仲马的《医生札记》,里面夹着两张钞票,一

张是十卢布的,一张是一卢布的。书是看不懂的,我合上它,可是

忽然想到,一个卢布不仅可以买《使徒传》,大约还可以买一本讲

鲁滨逊的书。我在这之前不久在学校里才知道有一本这样的书:在

严寒的一天,在课间休息时,我给孩子们讲童话,忽然,其中有个

小孩轻蔑地说:

“童话,狗屁,鲁滨逊才是真正的故事呢!”

后来又发现几个小孩是读过鲁滨逊的,大家都夸奖这本书,外祖母

的童话不被人欢迎很使我生气,于是就打算读一遍鲁滨逊,为了也

能够说一句:这是狗屁!

第二天我带到学校一本《使徒传》和两卷破烂的安徒生童话,三斤

白面包和一斤灌肠。在弗拉基米尔教堂菜园旁边的又小又黑的铺子

里有鲁滨逊,一薄本黄色封面的小书,在第一页上画着一个戴毛皮

圆帽子、披着兽皮的大胡子,这使我不喜欢,可是童话书,别看它

们破烂,连表面看过去也觉得可爱。

中午休息的时候,我和孩子们把面包和灌肠分着吃了,我们开始读

一个美妙的童话《夜莺》,这个童话立刻抓住所有人的心。

“在中国,一切居民都是中国人,连皇帝也是中国人。”我记得,这

一句话,由于它的单纯、含着快乐地微笑着的音乐,还由于它有一

种异常美好的东西,使我感到愉快的惊奇。

我在学校里没能把《夜莺》读完,因为时间不够。我回到家里的时候,母亲站在炉台旁,手拿着煎锅把儿,正在煎鸡蛋,她用奇怪的、遏制的声音问道:

“你拿了一个卢布?”

“拿了;这不是买的书……”

她用煎锅把儿狠狠地打了我一顿,把安徒生的书没收了去,永远藏

在不知什么地方,这比挨打更令人悲伤。

(节选自高尔基《童年》第十二章,刘辽逸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11.为什么“我”本想买讲鲁滨逊的书,却买了安徒生童话?(3分)

12. 请联系具体内容,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3分)

13. 从上文和其后的情节来看,一卢布事件给“我”带来了哪些后果?(4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4-16题。(16分)

【材料一】

人们在荒僻地和那些远离居住区的地方都从未发现过麻雀。(甲)

麻雀,同鼠类一样,眷恋人类的住宅。它们在树林里,在广袤的田

野里都不乐意。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城里的麻雀比乡村还多。

它们乐于待在人多的地方,以便依靠人们生活。我们集散种子的各

处自然成为它们喜欢出入之处。它们又多又贪,它们尽干蠢事;它

们的聒噪令人心烦,它们的欢跃给人添乱;它们一文不值,它们的

羽毛一无所用,它们的肉不好吃。因此,它们到处被驱赶,人们甚

至不惜花很高昂的代价将它们轰走。

(节选自布封《动物素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有删改)【材料二】

麻雀

[法]法布尔麻雀属于鸟类,而不是昆虫,但是,它们与人朝夕相处,所以,我心血来潮,在观察研究昆虫的同时,又想到了它们:麻雀

在哪儿搭窝筑巢呢?

每一种动物都应该具备一门生命攸关的建筑技艺,以便最大限度地

充分利用可使用的场地。

在尚未有屋顶和墙壁的年代,麻雀是利用树洞来作为其栖息之所的,因为树洞较高,可以避开不速之客的骚扰,而且树洞洞口狭窄,雨

水打不进来,但洞中却别有一番洞天,宽敞得很。因此,即使后来

有了屋檐和旧墙,它仍旧对树洞情有独钟。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树洞,麻雀就只好不辞劳苦地一点一点地搭建自己的窝巢。

令人惊叹的是它筑巢时所使用的材料。它的那张床垫可谓形状怪异,由一堆乱七八糟

的羽毛、绒毛、破棉絮、麦秸秆等组成,这就需要有一个固定而又

平展的支撑物来支撑。这种困难对麻雀来说,简直是小事一桩,它

会想出一个大胆的方案来:它打算在树梢上,仅用三四根小枝丫作

为依托,建窝搭巢。它的这个窝巢悬于半空中,摇摇晃晃的,要想

让它不掉下来,可得具有高超的建筑技艺呀!

它在几根枝丫的树杈间把所能找到的东西——碎布头、碎纸片、绒

线头、羊毛絮、麦秸秆、干草根、枯树叶、干树皮、水果皮等等——全都聚拢在一起,做成了一个很大的空心球,一旁有一个小小的

出入口。这个球形窝体积庞大,因为它的穹形窝顶需要有足够的厚

度来抵御雨水。这个窝布臵得很乱,没有一定之规,没有艺术性,

但却非常结实,能够经受得住一季的风吹雨打。

我家屋前有两棵高大的梧桐树,树枝垂及屋顶。整个夏季,麻雀都

飞到这儿来栖息,生息繁衍。梧桐树交相掩映的碧绿枝叶,是麻雀

飞出其家屋的第一站。(乙)小麻雀在能够飞翔觅食之前,总是在

这第一站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吃得肚子滚圆的大麻雀从田间同来

也先在此歇息;成年麻雀经常在这儿开“碰头会”,照管家中刚刚出

巢的小麻雀,一边训诫不听话的孩子,一边鼓励胆怯的孩子;麻雀

夫妇常在这儿吵嘴;还有一些麻雀常在此议论白天所发生的事情。

它们从清晨一直到傍晚,络绎不绝地在梧桐树和屋顶之间飞来飞去。然而,12年中,我仅见过一次麻雀在树枝间搭窝的。一对麻雀夫妇

忙碌着,辛辛苦苦地在一棵梧桐树上搭建空中巢穴,但是,它们好

像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不满意,因为第二年我就没看见它们再搭了。瓦屋顶提供的庇护所既牢固又省力,何需再费心劳神地去搭建什么

空中楼阁呢?看来,麻雀们更加偏爱这种省时省力而又牢固的屋檐

下的窝巢。

(选自《昆虫记》,陈筱卿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有删改)

【材料三】

但令四海常丰稔,不嫌人间鼠雀多

丰子恺

(选自《护生画集》,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版)

[注释]画中诗句出自明代方孝孺的《百雀诗》:“曲巷高檐避网罗,

朝来饱啄陇头禾。但令四海常丰稔,

14.三则材料中,作者对麻雀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各出于什么原因?(6分) 15.材料二中,作者详略得当地说明了麻雀是如何利用不同

场地筑巢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6分)

▲ 16.甲、乙两处都用了拟人的方法,但语言各有特色,请分别举例说明。(4分)

三(54分)

17.按要求修改下面的观察日记。(4分)

x月x日星期三小雨转多云

今天早晨,我在小区运动场玩,①忽然看到双杠上挂着一幅蜘蛛网。

②我以前从来没见过这么完整的蛛网。仔细观察后发现:它看上去

像是一个自行车轮,从“车轮”的中心伸出了许多细丝③,我数了数,哇,有25条!它们又被一圈圈蛛丝连起来,就成了漂亮的网。④谁

能说蜘蛛不是不厉害呢!

(1)第①句中量词使用不当,应改为:▲

(2)第②句啰嗦,应改为:▲

(3)第③处标点不当,应改为:▲

(4)第④句有语病,应改为:▲

18.巴勒斯坦诗人达维什说:“当你做早餐时想想别人/别忘了喂鸽子??”因为这世界有你,有我,也有他(它)。请以“想想别人”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50分)

【篇三:读鲁迅《明天》有感】

作品描写了单四嫂子丧夫之后,恪守妇道,把儿子看做自己的希望。三岁的儿子宝儿得了病,单四嫂子为他四处求医,盼望着“明天”宝

儿的病就能好,在宝儿垂死之际,单四嫂子心乱如麻的时候,红鼻

子老拱和蓝皮阿五却在咸亨酒店里喝着酒唱小调,打她的歪主意;

何小仙面对着急的单四嫂的求医却显出一副慢条斯理,不紧不慢的

样子。而同是妇女,似乎有同情心的王九妈,也终于被证实并非出

于真情。“有古风”的人们,在办丧事时,凡动过手,开过口的人都

吃了单四嫂子一顿饭,对她无异于雪上加霜,而明天,等着单四嫂

子的又是什么?

《明天》是鲁迅着力反映妇女悲惨命运的小说之一。通过对寡妇单

四嫂子痛失独子描写,展示了一副令人震悚的中国妇女孤立无助的

图景,同时抨击了黑暗社会的吃人本质和没落社会中人们的无情和

冷漠。作者虽然没有明说,实际上却通过种种迹向,把一个残酷的

世界,摆在了读者面前——美的事物被毁灭,丑的事物甚嚣尘上,

而众人对此漠然处之。这里美的事物实质正是被丑的事物的冷漠所杀。

小说以写鲁镇上的一些古风开头,不上一更,大家都关门睡觉了,

夜半三更没睡、的只有两家——咸亨酒店和单四嫂子家。酒店做的

是服务生意,按其职业性质,理应日落而作,日出而熄。唯这单四

嫂子,夫丧子幼,只能靠纺纱来维生,日出而作,日落而续。所以,只有她家的灯光是突兀的,其它的门都关上了,唯她例外。这一强

烈对比的写法,有力地反映出了鲁迅生活的时期那特定社会环境下

的凄象。

邻里人之间的冷漠与麻木、对贫弱者的袖手旁观。不仅仅是在小说

所写的年代,直至今天,所谓文明进步的社会,这种现象仍然存在。公交车上面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很少有人主动让座,老人摔跤后,

没有人敢主动去帮助??我们的生活条件是进步了,但是人们的素质呢?还有多少人可以向雷锋一样做好事不留名,大公无私?从小我

们在学校学习着要争当做好人做好事,可是,面对着当今社会的现

实时,我们感到的是迷茫,一直向往的,被歌颂的精神,到了真正

应该去做好事的时候却要左顾右盼,不知道该不该做,难道这是教

育的错误吗?是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麻木、对贫弱者的袖手旁观罢了。

那些腰缠万贯的人,似乎很少有真正出于善心而向贫弱者布施的。

鲁迅的时代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咸亨酒店的掌柜和食客们,他

们更多地愿意把闲钱花在吃喝玩乐上,而对贫弱者的救助却不生一念。在帮办单四嫂子的儿子丧事时,他们银两照收,全不顾一个贫

弱者的生死存亡。为了治好儿子的病,用尽了所有办法,最后寄希

望于何医生,作为救死扶伤的医生,视贫弱者的生命如草芥,最后

没能挽救宝儿的小生命。何医生、贾家药店和单四嫂,何医生开的药,一定要到贾家药店才卖得到,正正是一个三角点关系,这是不

折不扣的为富不仁。

儿子死了,一直相信明天一切会好起来单四嫂,等待她的明天会是

怎样?《明天》让我们看到了过去人们的冷漠,也给今天的我们带

来了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