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保护法

电化学保护法
电化学保护法

电化学保护法

电化学保护法是根据电化学原理在金属设备上采取措施,使之成为腐蚀电池中的阴极,从而防止或减轻金属腐蚀的方法。

原电池原理

牺牲阳极保护法

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又称牺牲阳极保护法。是一种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具体方法为:将还原性较强的金属作为保护极,与被保护金属相连构成原电池,还原性较强的金属将作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而消耗,被保护的金属作为正极就可以避免腐蚀。因这种方法牺牲了阳极(原电池的负极)保护了阴极,因而叫做牺牲阳极(原电池的负极)保护法。

牺牲阳极保护法是用电极电势比被保护金属更低的金属或合金做阳极,固定在被保护金属上,形成腐蚀电池,被保护金属作为阴极而得到保护。

牺牲阳极一般常用的材料有铝、锌及其合金。此法常用于保护海轮外壳,海水中的各种金属设备、构件和防止巨型设备(如贮油罐)以及石油管路的腐蚀。

电解池原理

外加电流法

将被保护金属与另一附加电极作为电解池的两个极,使被保护的金属作为阴极,在外加直流电的作用下使阴极得到保护。此法主要用于防止土壤、海水及河水中金属设备的腐蚀。

电化学中广义的阴阳极定义。“电化学中把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叫阳极,把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叫阴极”

在“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法”,为什么要把负极叫做阳极?把正极叫做阴极?为什么不把负极叫做阴极,不把正极叫做阳极??

发生氧化作用的极称为阳极,在原电池中,阳极是负极;

在电解池中阳极是正极。

与阴极( cathode )相对应。

原电池中当然有阴阳极

阳极(anode electrode):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

阴极(cathode electrode):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

正极(positive electrode):电势较高的电极。

负极(negative electrode):电势较低的电极。

原电池的阳极为负极,阴极为正极;电解池的阳极为正极,阴极为负极。

只要有氧化还原的反应发生就会有阴阳极。

海洋环境论文

海洋学导论论文作者:________卢贵耿__________ 学院:____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_______ 班级:________F1203005__________ 主题:_____海洋环境问题与对策________ 2012 年12 月16 号于上海交通大学

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中文摘要: 大海是生命的故乡,海洋与人类关系密切。海洋占地球面积的百分之七十点八,它从太阳吸收热量,又将热量释到大气,从而调节气候,因此,沿海地区气候适宜,环境幽美,自古就是人口密集之地,目前全世界有百分之四十的人居住在沿海地区。美国海洋学家西尔斯亚.厄尔说;我们这个星球的特点是受海洋主宰点的,天气和气候也是受海洋控制的海洋汇集的生物种类之多冠与全球,如果海洋发生变化,地球的特点也将发生变化。环境问题一直是困扰人类发展的大问题,在已经面临很多环境问题的情况下,人类要发展,就需要一种指导思想来避免造成对环境更难挽回的伤害,这个就是可持续发展思想. 英文翻译: The sea is life, the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humans. marine in the area of 百分之七十点八,which absorbs heat from the sun heat, and will be released to the atmosphere, which regulates climate, therefore, the coastal area the weather is suitable environment beautiful, since it was a dense worldwide, at present there are 40 per cent of people living in coastal areas. the united states oceanographer the sears, earl; this planet eart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sea, the weather and climate are also under the sea 关键词:海洋污染海洋灾害海洋工程与海洋环境相互作用生态破坏 引言: 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复合体,它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技术或急于求成或忽略情况下引起的生态问题,包括各方各面。如今在科技进步和全球一体化,陆地资源加速枯竭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海洋,但由于各方面原因,蓝色经济在创造巨大效益的同时,却引发了一系列海洋环境

海洋环境保护论文

海洋环境保护 中文摘要: 大海是生命的故乡,海洋与人类关系密切。海洋占地球面积的百分之七十点八,它从太阳吸收热量,又将热量释到大气,从而调节气候,因此,沿海地区气候适宜,环境幽美,自古就是人口密集之地,目前全世界有百分之四十的人居住在沿海地区。美国海洋学家西尔斯亚.厄尔说;我们这个星球的特点是受海洋主宰点的,天气和气候也是受海洋控制的海洋汇集的生物种类之多冠与全球,如果海洋发生变化,地球的特点也将发生变化。环境问题一直是困扰人类发展的大问题,在已经面临很多环境问题的情况下,人类要发展,就需要一种指导思想来避免造成对环境更难挽回的伤害,这个就是可持续发展思想. 引言: 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复合体,在这里有限的篇幅中很难把它们完全理清楚。它主要分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在环境问题中还有另外一些较为突出的方面,如能源和资源问题、海洋污染问题、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城市环境问题、水资源危机、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等。以下仅就海洋污染问题作一介绍。 海洋环境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海洋污染,即污染物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二是海洋生态破坏,即在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1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海岸活动,例如倾倒废物和港口工程建设等,也向沿岸海域排入污染物。污染物进入海洋,污染海洋环境,危害海洋生物,甚至危及人类的健康。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是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它们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1953-1970年,日本九州岛水俣湾发生的汞污染事件,就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题答案(二)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试题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题(2分×10=20分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括号内) 1、我国在()首次提出排污收费。 A、1978年《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 B、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 C、1982年《排污收费暂行办法》 D、2003年《排污收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2、依据组成环境的物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环境可以分为() A、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 B、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 C、天然环境(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人工环境) D、室内环境、村镇环境、城市环境 3、地方环境标准的制定机关是() A、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B、省级人民政府 C、地方各级环保机构 D、省级环保机构 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规定,建设单位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送审批之前征求公众意见的期限不能少于() A、5日 B、10日 C、15日 D、20日 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形式是() A、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B、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登记表 C、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D、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说明 6、《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将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分为四级,由低到高分别是() A、蓝色、黄色、橙色、黑色 B、黑色、红色、黄色、蓝色 C、红色、橙色、黄色、蓝色 D、蓝色、黄色、橙色、红色

7、环境行政执法机关进行执法检查或采取制裁措施的依据是() A、环境行政处理 B、环境行政处罚 C、环境行政许可 D、环境行政强制执行 8、环境保护行政处罚案件自立案之日起,应当在多长时间内作出处理决定()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6个月 9、在控制固体废物转移入境的有关法律规定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国家禁止进口不能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 B、国家限制进口不能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 C、国家禁止进口可以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 D、国家并不禁止进口未列入可以用作原料进口的固体废物的目录的固体废物 10、下列关于我国国内环境法与国际环境法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缔结或参加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国际条约与国内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 B、我国缔结或参加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国际条约与国内法律有不同规定的,如属于我国声明保留的条款,则仍适用我国国内法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 C、国内环境法的效力优于国际环境条约; D、国际环境条约在我国境内直接适用,不需要国内立法机关将它转换为国内法 二、多项选择题(4分×5=20分备选项中有2—4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全部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清洁生产的“清洁”主要表现在() A、清洁的技术标准 B、清洁的能源 C、清洁的生产过程 D、清洁的产品 2、关于我国环境监测机构的论述正确的是() A、全国环境监测机构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设置 B、全国环境保护系统设置三级监测站,即国家级、省级、市级监测站 C、各级环境监测站受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领导,并在业务上接受其指导

第十四章 海洋环境保护法

第十四章海洋环境保护法 一、单项选择题 1.1982年的()是中国第一部保护海洋环境的综合性专门法律。 A.《海洋环境保护法》 B.《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 C.《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D.《海洋倾废管理条例》 2.试验倾倒使用期不超过()。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3.海洋功能区划实行()审批。 A.国务院 B.分级 C.省人民政府 D.沿海市县 4.()人民政府对国家海洋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海洋环境质量标准。 A.省级 B.省辖市 C.较大的市 D.县级 5.DDT之类的有害有毒物质在南北极地区的动植物体中都能检测到。这说明海洋环境污染()。 A.种类繁杂 B.范围扩大 C.危害持续性强 D.后果严重 6.我国海洋污染物主要来源于()。 A.陆源水污染物 B.船舶油污污染 C.倾倒废弃物污染 D.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 7.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负责防止海岸工程和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主管机关的是()。 A.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

C.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 D.国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8.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环保部门在批准设置入海排污口之前,除了必须征求海洋、海事和渔业部门的意见外,还必须征求意见的部门是()。 A.建设部门 B.规划部门 C.水利部门 D.军队环保部门 二、多项选择题 1.海洋环境保护的基本制度有()。 A.排污收费制度 B.海洋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C.重点海域排污总重控制制度 D.海洋功能区域制度 E.海上重大污染事故预防和处理制度 2.海洋环境保护法主要以()方面对海洋倾废做了规定。 A.实行海洋倾倒许可制度 B.合理设置海洋倾倒区 C.海洋倾废管制的具体规定 D.防止船舶对海洋环境污染 E.船舶油污保险基金制度 3.《海洋环境保护法》对海洋生态的保护主要以()方面作了规定。 A.特殊海域区域保护 B.对海洋生态有影响的行为的管制 C.排污发展制度 D.海洋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E.海洋功能区划制度 4.载运具有污染危害性货物进出港口的船舶,其()必须事先向海事运行政主管部门申报。 A.承运人 B.货物所有人 C.代理人 D.船舶所有人 E.港口负责人 5.海洋环境污染有的特点包括()。 A.污染种类繁多 B.污染扩散范围大 C.污染持续性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文章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f88068962.html,/Content-3970.htm免费发布法律问题咨询请点击https://www.360docs.net/doc/f88068962.html,/tiwen.htm 律师在线解答云法律网拥有万名专业律师3-5分钟快速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1982年8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修订根据2013年12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七部法律的决定》修正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海洋环境监督管理 第三章海洋生态保护 第四章防治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第五章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第六章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第七章防治倾倒废弃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第八章防治船舶及有关作业活动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第九章法律责任 第十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防治污染损害,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从事航行、勘探、开发、生产、旅游、科学研究及其他活动,或者在沿海陆域内从事影响海洋环境活动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以外,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污染的,也适用本法。 第三条国家建立并实施重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确定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指标,并对主要污染源分配排放控制数量。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日本海洋环境保护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海洋环境保护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周雅静(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000) 【摘要】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沿海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和战略举措,但也随之带来了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虽然,在开发海洋的同时,我国也加大了海洋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强了海洋环境立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不小差距,本文通过对日本现行海洋环境保护立法和海洋综合管理、海洋行政执法等模式及经验的研究,对比发现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立法、执法及海洋综合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在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政策制定、行政管理体制建立、海上执法队伍设立、各部门之间协调、执法监督、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海洋环境;立法;海洋管理 【中图分类号】X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066(2017)35-0320-02 近年来,随着海洋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海洋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虽然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同时初步建立了一套海洋环境保护管理政策制度,在引导、规范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海洋强国建设及“一带一路”推进,海洋环境保护立法及管理方面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现行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和管理体制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与日本等海洋大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通过对日本的海洋环境保护立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有很多先进成熟的理念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日本现行的主要海洋环境保护法律1.1日本海洋环境保护立法背景及现状 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海洋密切关联,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日本将复兴经济摆在优先位置,经济飞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而付出的沉重代价是资源过度开发导致海洋环境严重污染、海洋生态失衡,反过来影响制约了日本经济的发展[1]94。为治理上述问题,日本先后出台了《濑户内海环境保护特别措施法》、《环境基本法》、《海洋污染防止法》、《公共水域水质保全法》、《工厂排污规制法》,《公害罪法》等一系列环保法律法规,为治理海洋环境问题打下了良好的法律基础。随着相关法令的制定、管理体制的完善,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海洋污染问题基本趋于解决,到20世纪80年代已得到有效控制[2]9。2007年4月,日本通过《海洋基本法》,确立了一系列日本今后在海洋事务中遵循的基本理念、基本政策和具体措施。 1.2日本现行的主要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日本的主要法律有:《海洋基本法》—— —该法是统揽日本海洋发展的根本大法,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日本的国内化及海洋战略的确立。此法强化了日本海洋政策的六项基本理念,包括确保海洋开发利用和海洋环境保护的协调、确保海洋安全、充实海洋科学知识、促进海洋产业的健康发展、实施海洋综合管理、促进海洋事务的国际协调和担负国际海洋事务领导性职责等,以法律的形式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加以规范,并对国民进行增加海洋的理解教育[3]128。《环境基本法》—— —是日本环境法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表达了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政策方向及策略,包括基本计划、指导方针、年度报告等。该法明确了环境保护的基本理念,即倡导可持续发展、构建低环境负荷的“环境优先型社会”、强调预防原则、积极参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阐明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事业者及国民对环境保护中应尽的责任义务,明确了环境保护资金机制,强调国际环境合作。法律不仅严谨同时可操作性强[4]86。《濑户内海环境保护特别措施法》—— —针对二战后,排放到濑户内海的富含铜、铅、汞等重金属工业废水,致使污染日甚一日,赤潮泛滥,鱼虾绝迹,严重威胁健康而出台的一部法律。该法规定了从陆源方面控制和削减污染物的排放总量,特定设施设置的批准标准、特定设施的过渡措施、特定设施构造的变更与继承以及与《水质污染防治法》的使用关系等基本方针,该法不仅针对性极强,而且条文规定十分具体,可操作性很强,成功地将濑户内海从“濒死”的边缘挽救回来[5]140。1.3日本海洋环境保护立法的综合管理制度2001年以前,日本没有专门负责海洋事务管理的政府机构,2001年以后,日本政府将海洋有关的省厅经过重组合并后,海洋事务主要由内阁官房、国土交通省、文部科学省、农林水产省等8个行政部门承担。2007年7月,日本正式实施《海洋基本法》,明确“海洋管理与海洋资源、海洋环境、海上交通、海洋安全等诸多问题具有密切联系,有必要对海洋事务进行综合讨论研究,对海洋的开发利用、保护等实行统一管理。”成立以首相安倍晋三为本部长的海洋政策本部。该部由国土交通省、经济产业省等8个省厅的工作人员组成,具体负责策划、拟定、调查、审议、推进日本的中长期海洋政策和海洋基本计划,并协调与各省厅与海洋有关的行政事务。海洋政策总部的设立,一改原来分权式海洋管理模式为统筹管理格局,将此前分化到多个部门的海洋主管职能,统一至单一机构,依据《海洋基本法》的相关规定构建出了一个综合性的海洋管理体系。2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逐渐得到完善,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制定的一系列海洋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如《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海洋倾废管理条例》等,还有沿海地方一级人大和政府制订的法规规章,二者构成了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律的框架体系。但是和日本等先进海洋大国的海洋环保工作相比,我国的海洋环保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2.1海洋立法不够完善,某些环节立法空白 我国海洋立法不够完善,法律法规普遍缺少具体的执行标准和配套的实施细则,某些环节存在着立法空白现象。《海洋环境保护法》是目前保护和改善我国海洋环境,防治污染损 3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17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17修正) 发布部门:全国人大常委会 发文字号:主席令第81号 发布日期: 2017.11.04 实施日期: 2017.11.0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法律 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海洋资源 【本法变迁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8208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修订)[19991225]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 七部法律的决定(含药品管理法、计量法、渔业法、海关法、烟草专 卖法、公司法)[20131228]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13修正)[20131228]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 决定(2016)[201611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16修正)[20161107]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十一部法 律的决定(含: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 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 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

法)[20171104]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17修正)[20171104]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1982年8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 四次会议通过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修订根据2013年12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 环境保护法〉等七部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6年11月 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 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 据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 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十一部法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海洋环境监督管理 第三章海洋生态保护 第四章防治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第五章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第六章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第七章防治倾倒废弃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开题报告】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研究

开题报告 行政管理 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研究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国内研究动态: 近年来,随着我国海域海水污染不断加重,海洋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海岸带湿地生态的破坏严重,海洋物种急剧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我国的海洋环境保护。全国政协委员赵金铎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强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全国政协委员陆健健和邹逸麟提交了有关《加强我国海岸带湿地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的提案,来自国家海洋局的两位全国政协委员也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尽快建立我国海洋基本法的建议》。目前, 国内研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加强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立法。杨守晶的《浅论我国海洋环境现状与防治的法律对策》中论述我国海洋环境立法在某些领域还存在空白,应改变我国海洋环境立法具有的明显滞后性,及时弥补立法空白。同时改变单一凭借《海洋环境保护法》作为保护海洋环境的制度模式,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尽管《海洋环境保护法》还有一系列法规办法辅佐,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海域使用管理法》和《海洋倾废管理条例》等,但可操作性依旧不强,尤其缺乏统一的、具体的标准。盖玉泉、马兆虎、迟守峰的《如何加大海洋环境保护的力度》中论述完善法规, 提高法律效能,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向友权的《我国海洋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中论述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是在80 年代初制定的, 由于历史条件和环保经验的限制, 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局限, 部分条款已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环保形势。它单纯地规定了防止几大类海洋污染损害的内容, 而对如何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方面没有规定。随着沿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海洋环境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趋于多元化, 非污染性人为活动对海洋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更加严重,急需用法律加以规范和管理。同时海洋环境监测缺乏法律规范, 影响了海洋环境管理的有效性。王斌的《中国海洋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中论述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能力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海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宏观政策 2.加强部门协调,严格执法。向友权的《我国海洋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中论述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由于实施分部门监督污染源, 污染物排放总量难以控制。现行海洋环境保护法规中有关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的规定中缺乏“总量控制”的内容, 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陆海

环境保护法-在线作业2 电大

环境保护法(第2版)_在线作业_2 交卷时间2019-04-09 15:23:33 一、多选题(每题5分,共20道小题,总分值100分) 1. 环境权的基础包括()。 (5分) A自然的权利论 B自然享有权论 C公共信托理论 D环境支配权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D回答正确展开 2. 环境利用行为包括()。 (5分) A排放污染物 B享受优美风景 C利用环境容量 D开发自然资源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D回答正确展开 3. 公众参与的范围包括()。 (5分)

A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预测和决策 B参与开发利用的环境管理过程以及环境保护制度实施过程 C组成环保团体 D参与环境纠纷的调解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回答正确展开 4. 下列关于第一审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地域管辖的说法正确的是()。(5分) A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发生地法院 B损害结果地法院 C被告住所地法院 D原告住所地法院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回答正确展开 5. 下列哪项公约体现了公众参与原则()。 (5分) A《内罗毕宣言》 B《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C《蒙特利尔条约》 D《奥尔胡思公约》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D回答正确展开 6. 下列关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撤诉的说法正确的是()。 (5分)

A当事人以达成和解协议为由申请撤诉的,可以准许 B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履行监管职责而使原告诉讼请求全部实现,原告申请撤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C法庭辩论终结后,原告申请撤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 D法庭辩论终结后,原告申请撤诉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BC回答正确展开 7. 公众参与中的过程参与对象包括()。 (5分) A法律、法规的制定 B政策、规划的制定 C计划的制定 D开发建设项目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回答正确展开 8. 贯彻公众参与原则,参与决策的公众的范围包括()。 (5分) A居民 B各类专业人士 C社会团体 D与拟议行为有关的行政机关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D回答正确展开 9. 下列属于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是()。 (5分)

海洋与环境论文

浅谈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存在问题和对策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管1143班罗贤达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大了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促进了海洋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20世纪末为例,1990 年我国海洋经济总产值为 447. 4 亿元,1995年则达2463.9 亿元,到2000年又达到了4133.5 亿元。扣除物价因素,大体上10年翻了三番。九五期间海洋经济年均增长率为10.9%,快于同期世界总体发展速度,也快于同期我国GDP的增长速度。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包括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低效及环境污染等,不利于海洋经济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占地球面积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因此,正确认识海洋资源的特点,分析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海洋资源概述 根据海洋的开发利用情况,可以将海洋资源可以分为六大类:海水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的能资源、海洋可再生能资源、海洋生物和基因资源、海洋空间资源。 海水中淡水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其中97%以上是淡水,如果我们能从中把淡水提出来,可以解决人类社会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海水中除了淡水资源外,还有丰富的矿物资源,如食盐、钾、碘、溴、镁、铀,都可以从海水里面提取。在大陆架浅海海底,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目前已发现的多个海底油气田,几乎遍及全球每个大陆的边缘区,产值仅次于石油的是海滨砂矿,其中包括主要的贵重金属及宝石砂矿,如金、铂族

环境保护法 论文

环境保护法论文 水工103 3100611104 霍星宇 中国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即使早已有之,而其积极的环境保护立法也并不落后于人,究竟为什么还是会遭到种种自然灾患的遗害,环境破坏问题接连不断甚至有所加重呢?探其原因,关键一点在于大量的环境立法并没有得到有力地实施,中国的环境法律尚待通过更有效的机制使之真正发挥预期的作用,而将环境法律的经济机制引进环境保护的立法中就显得尤为关键和必要。 立法的目的,在于通过国家强制力的形式,将对统治阶级有利的事实和行为确定为合法,以最大限度的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在一系列的立法过程之中,目的的设定是第一重要的,它体现着立法的价值观,这种目的理念支撑着立法的指导思想以及法律原则和制度的建立。环境法的目的无疑就是立法者通过制定法律,对一定社会关系进行调整所要达到的价值目标。我国环境法的立法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里体现了我国环境立法目的的二元性,也就是既注意维护人类本身的健康,又不放弃对未来环境的保护和为后代人的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契机,把当代人的发展建立在不危及后代人的需求之上。这一理念也是一项贯穿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始终的基本原则。然而,目前的环境现状,正亦步亦趋地与我们的环境立法目的走向反面。而综观我国的环境立法,通过大量的行政性质的硬性手段治理环境,既没有最大限度地保障人类的健康与安全,亦没能充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因此从环境立法根本目的的角度出发,引入环境法律的经济机制已是环境立法的一种内在要求。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由于环境资源这一特殊的社会财富并不具有“外部经济性”,从而使得环境的利用主体在不同层次的生产、投资、消费等活动中,很少考虑到由此产生的对财产、人身、生产活动、环境的舒适性以及环境美学价值的损害,并将其折算到有关的产品成本或收益当中,而往往只考虑到自身的成本和收益。这种视环境价值为零的思想一直左右着人们的经营理念,并因此也给人类带来了牺牲环境以获得经济效益的惨痛代价,造成了环境的深度污染和破坏。针对诸此情形,环境成本内部化的理念应运而生。环境成本内部化,就是指根据“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将环境与资源费用计算到产品成本中去,从而根本上反映产品的真正价值,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成本内部化理念渊源20世纪中期产生的环境经济学。它的施行并不能完全依赖于原有的环境行政管理手段,而是需要进一步地确立环境法律的经济手段,来确保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实施。从而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结构,增加技术投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合理有效利用社会资源,达到环境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战略。 “一切社会关系……归根结底是一种经济关系”,环境资源虽然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大自然无偿赋予给人们的财富,但当人们开始向它索取各种利益之时,它亦给人们带来了生态环境的灾难性破坏,这着实让人类承受了致命一击,使之将其从自然环境中索取的利益又以另一种方式(环境资源的保护和改善费用)还归回去。这也就印证了一点,即使环境资源不属于任何个人,但当它一旦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发生了一定的关系,那么它也就具有了一定的经济价值,从而有必要也必须引入经济的法律手段对于一切与环境资源发生社会关系的行为加以约束和调整。

中农大环境保护法(第2版)在线作业-2(90分)

环境保护法(第2版)_在线作业_2 交卷时间2018-11-08 01:23:22 一、多选题(每题5分,共20道小题,总分值100分) 1. 环境权的基础包括()。 (5分) A自然的权利论 B自然享有权论 C公共信托理论 D环境支配权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D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5.5.2 理论依据 2. 环境利用行为包括()。 (5分) A排放污染物 B享受优美风景 C利用环境容量 D开发自然资源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D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4.1.1 环境利用行为 3.

公众参与的范围包括()。 (5分) A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预测和决策 B参与开发利用的环境管理过程以及环境保护制度实施过程 C组成环保团体 D参与环境纠纷的调解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5.5.6 公众参与的范围 4. 下列关于第一审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地域管辖的说法正确的是()。(5分) A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发生地法院 B损害结果地法院 C被告住所地法院 D原告住所地法院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9.4 环境公益诉讼 5. 下列哪项公约体现了公众参与原则()。 (5分) A《内罗毕宣言》 B《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C《蒙特利尔条约》 D《奥尔胡思公约》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D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5.5.3 公众参与的形成、发展与立法体现 6. 下列关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撤诉的说法正确的是()。 (5分) A当事人以达成和解协议为由申请撤诉的,可以准许 B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履行监管职责而使原告诉讼请求全部实现,原告申请撤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C法庭辩论终结后,原告申请撤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 D法庭辩论终结后,原告申请撤诉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BC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9.4 环境公益诉讼 7. 公众参与中的过程参与对象包括()。 (5分) A法律、法规的制定 B政策、规划的制定 C计划的制定 D开发建设项目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5.5.8 贯彻 8. 贯彻公众参与原则,参与决策的公众的范围包括()。 (5分) A居民

海洋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论文

海洋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论文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08土木本二黄华东学号:08207023212 学习要点:了解当今海洋资源的利用方面和我国对于保护海洋方面的相关问题。 一.海洋资源及开发潜力 (一)海洋资源 海洋资源: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蕴藏着80多种化学元素。有人计算过,如果将1立方千米海水中溶解的物质全部提取出来,除了9.94亿吨淡水以外,可生产食盐3052万吨、镁236.9万吨、石膏244.2万吨、钾82.5万吨、溴6.7万吨,以及碘、铀、金、银等等,由此可见海洋资源的价值。 海洋食物:仅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年产量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年产小麦总量的15倍以上,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能为人们提供充足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海洋中还有众多的鱼虾,真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海水能源:海水不但可以通过其热能和机械能等给我们电能,从海水中还可提取出像汽油、柴油那样的燃料——铀和重水。铀在海水中的储量十分可观,达45亿吨左右,相当于陆地总贮量的4500倍,按燃烧发生的热量计算,至少可供全世界使用1万年。 海洋药物:鲍可平血压,治头晕目花症;海蜇可治妇人劳损、积血带下、小儿风疾丹毒;海马和海龙补肾壮阳、镇静安神、止咳平喘;用龟血和龟油治哮喘、气管炎;用海藻治疗喉咙疼痛等;海螵蛸是乌贼的内壳,可治疗胃病、消化不良、面部神经疼痛等症;珍珠粉可止血、消炎、解毒、生肌等,人们常用它滋阴养颜;用鳕鱼肝制成的鱼肝油,可治疗维生素A、D 缺乏症;海蛇毒汁可治疗半身不遂及坐骨神经痛等。另外人们还从海洋生物中提取出了一些治疗白血病、高血压、迅速愈合骨折、天花、肠道溃疡和某些癌症的有效药物。 海滨砂矿:从矿带分布的特征上可以看出,金和锡石等比重大的矿物的分布,离海岸较近,锆石、独居石、钛铁矿、磷钇矿、金红石等比重较小,沉积的地点较远,而耐磨性很强却又较轻的金刚石被搬运到几百公里远的地方,然后沉积成矿。 海底石油:据科学勘察和推算,海底石油约有1350吨,占世界可开采石油储量的45%。目前,世界上公认,举世闻名的波斯湾,是世界上海底石油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而我国的南海、东海、南黄海和渤海湾,都先后发现了油田。 (二)海洋资源开发潜力: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在当今全球粮食、资源、能源供应紧张与人口迅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开发利用海洋中丰富的资源,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人类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主要有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和海洋能源四类。 海水可以直接作为工业冷却水源,也是取之不尽的淡化水源。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向海洋要淡水,是解决世界淡水不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海洋管理与海洋法律法规基本知识

第二部分:海洋管理与海洋法律法规基本知识(一)相关职能职责 55.[熟悉]:国家海洋局职能和职责 56.[掌握]:应聘单位职责和主要任务 (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出台背景 57.[了解]: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 (三)领海及毗连区 58.[掌握]:领海;领海基线;无害通过;毗连区的宽度;毗连区的管制权(四)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 59.[了解]:过境通行制 (五)群岛国 60.[了解]:群岛国概念;群岛水域概念;群岛海道通过权(六)专属经济区 61.[掌握]:专属经济区概念;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的权利与义务;其他国家在专属经济区的权利与义务;专属经济区的宽度;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间专属经济区界限的划定 (七)大陆架 62.[熟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关系 63.[了解]: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划界;大陆架界限委员会 64.[掌握]:大陆架概念;沿海国在大陆架的权利与义务;其他国家在大陆架的权利与义务;大陆架的宽度;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间大陆架界限的划定 (八)岛屿

65.[掌握]:岛屿概念;岛屿制度 (九)公海 66.[熟悉]:公海自由;登临权;紧追权 (十)国际海底区域 67.[了解]:“区域”与公海的关系;“区域”与沿海国大陆架的关系;国际海底管理局 68.[掌握]:国际海底区域的概念; (十一)国际海洋争端解决 69.[了解]:国际海洋法法庭 (十二)海域使用管理基本概念 70.[掌握]:海域;海域使用;海域所有权;海域使用权;临时海域使用(十三)海洋功能区划 71.[熟悉]:海洋功能区划与相关规划关系 72.[掌握]:海洋功能区划;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原则(十四)海域权属管理73.[熟悉]:海域使用权期限;填海项目管理 74.[掌握]:海域使用申请审批;海域使用权招标拍卖;海域使用权登记(十五)海域有偿使用 75.[熟悉]:海域使用金减免 76.[掌握]:海域使用金 (十六)海域使用监督检查

海洋保护论文

海洋保护论文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关于海洋污染来源及防治对策 近年来,随着沿海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京城的加快以及石油的开发等,部分海域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环境质量不容乐观。这对海洋生物以及海水质量以致人们健康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我们要调查海洋污染的来源,并及早的寻求治理对策,促进海洋经济于海洋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键关字:海洋;污染;可持续发展;防治对策 正文: 海洋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环境与发展主题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海洋环境与资源的承载能力及容限调控已成为当代科学技术研究的重大课题其目标是在维护海洋环境良性发展的同时协调和保护海洋资 源的开发促进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利用确保海洋为人类代幸福带来持续的环境和经济利益 目前中国的海洋环境保护形势仍很严峻,中国近海由近岸海域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陆源污水排放量持续增加沿海富营养化加重突发性环境灾害将进一步增多资源基础损害加重。中国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肩负着极其艰巨的任务海洋污染的原因一.海洋污染的原因 海洋石油开发引发的污染因海域石油蕴藏量十分丰富,近海海域成为石油开发重地。部分钻井平台和钻井船,将大量的废弃物和含油污水不断地排入海洋,造成认为的海洋污染。 废弃物对海洋的污染世界人口的大幅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品的提高,使得各种垃圾和废弃物的数量也发生成倍地增长,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向海洋排放的废弃物和废水的数量已经超过初期的20倍,而且这个数量还在不断的增多。 船舶引起的污染船舶污染,主要原因是海上事故、船舶操纵以及过往船只的海上倾倒行为导致各类有害物质进人海洋,使得海洋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 二.海洋污染物的种类 有机物质和营养盐类此物质相对较为繁杂,包括工业排出的油脂、纤维素、糖醛;生活污水的粪便、食物残渣、洗涤剂以及化肥的残液等。 固体废物 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严重损害近岸海域水生资源、破坏沿岸景观的船舶废弃物、工业和城市垃圾、工程渣土以及疏浚物等。 农药

(中农大)环境保护法(第2版)在线作业4(90分答案)

环境保护法(第2版)_在线作业_4 交卷时间2019-04-03 17:12:50 一、多选题(每题5分,共20道小题,总分值100分) 1. 合同能源管理的类型包括()。 (5分) A节能效益分享型 B节能效益支付型 C节能量保证型 D运行监管型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回答正确展开 2. OECD国家提出的与“污染者负担”相关的原则包括()。 (5分) A环境标准的国际协调原则 B国民待遇和非歧视原则 C禁止绿色壁垒原则 D受益者负担原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回答正确展开 3. 公众环境权的内容包括()。

(5分) A优美舒适环境的享受权 B开发利用环境决策与行为知悉权 C开发利用环境决策建言权 D监督开发利用环境行为及其举报权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D回答正确展开 4. 公众参与中的末端参与内容包括()。 (5分) A对“三同时”和限期治理项目验收时,要请公众代表参加 B对有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信访的办理,要尊重信访者的权利,保护信访者的利益,对信访者要有明确的答复 C对环境纠纷的处理,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处理意见和结果要以听证会的方式与群众见面,公众不认可的处理不能作出 D面向社会、面向公众进行环境宣传教育,提高环境意识、法制观念,提高公众自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回答正确展开 5. 下列属于自然保护基本法律制度的是()。 (5分) A环境监测制度 B环境标准制度 C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D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制度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CD回答错误展开 6. 下列属于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的是()。(5分) A国际合作原则 B可持续发展原则 C损害担责原则 D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D回答正确展开 7. 延伸生产者责任制度包括()。 (5分) A补偿责任 B经济责任 C物理责任 D情报提供责任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D回答正确展开 8. 环境保护法的目的包括()。 (5分) A保护和改善环境 B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C保障公众健康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论文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论文题目: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摘要】 本论文的主要容是介绍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定义和特征,各项原则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主要容和意义以及它的贯彻实施。编写本论文的目的是总结自己在学习人文素质选修课——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过程中所收获的体会与感受, 整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思路,运用已学相关知识以及参考文献分析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进而尽自己所能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另外,我还有意向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知甚少者进行宣传,提高社会群体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意识,增强大众对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支持力度,从而是我们的世界更加的和谐,是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美好。 【关键词】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环境责任、环境

【正文】 一、环境法基本原则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一)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基本概念 所谓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指通过环境法规明确规定或者体现的、反映环境法基本特点和环境工作基本政策的、对环境活动具有普遍性指导作用的准则。(二)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特征 概括起来,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具有如下特征: (1)是由环境法规确认的普遍性指导准则。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具有法律确认性。环境法基本原则是环境法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各部门法(如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中的基本原则一般都是指由法律确认的普遍性指导准则。(2)是环境法这一新兴的独立的法律部门所特有的原则。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具

有部门性的特征。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体现环境法特性、特点、指导思想和基本政策的特有原则。 (3)是贯穿整个环境法体系和环境法制建设的、具有指导作用的基本准则。环境法基本原则具有普遍指导性或者原则性。其贯彻实施需要通过具体的法律条文、法律规或法院判决加以具体化。 二、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容 (一)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1、该原则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从国外看,产业革命以来,面对严重的环境问题,一批专家提出了为保护环境必须停止经济的“反增长”和“零增长”主;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表明人类开始认识到环境与经济、社会相协调的重要意义;《罗毕宣言》(1982年)指出,当代社会已经认识到“环境、发展、人口和资源之间的紧密而复杂的相互关系”,“只有采取一种综合的并在区域做到统一的办法,强调这种相互关系,才能实现于环境无害和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1987年4月,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战略;1992年于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了一揽子体现“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法律政策文件。 从国看,1973年《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划委员会关于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情况的报告》的批文中强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同时并进,协调发展”;1983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