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跑题分析

高考作文跑题分析
高考作文跑题分析

新材料作文审题失误原因

探析及对策

特别注意:纠正错误的思维论断方式,可以较为有效地解决作文跑题、偏题现象。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跑偏题八大原因汇总:

1、想象添加,自我生发(不顾材料的实际内容)

2、以彼代此,偷换概念(以种概念代替种概念)

3、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全面理解材料)

4、只见现象,不见本质(不能真正理解材料)

5、分析有理,概括失当(受限于自身概括能力)

6、不辨褒贬,不明意图(不考虑作者的感情倾向)

7、没有联系,强加关系(没有认清事物间的关系)

8、灵光一现,遑论其他(缺乏强烈的审材料意识)

典型例题:

现象一

材料:一胖一瘦两位老人在海边垂钓。胖老人在钓绳上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在不长时间里就钓了一大堆小鱼;瘦老人在钓绳上挂了一只硕大的钓钩,固守在自己的岸边,虽然总是没有收获,却总是一心想钓大鱼。当胖老人像一位胜利者一样带着战利品满载而归的时候,瘦老人还在黄昏的海边寂寞地坚守。

分析:材料共有三句话:第一句交代人物(一胖一瘦两位老人)、地点(海边)、事件(钓鱼);第二句是做事的方式方法,一是一人挂六个小钩,一人挂一个大钩,二是一人多次变换垂钓处,一人固守一地,三是一人小鱼一大堆,一人身无寸鱼,却想钓大鱼,两两对比。第三句是钓鱼的结局,一人满载而归,一人寂寞坚守。

错误立意:

人生因坚守而精彩

..

做精神文明

....的守望者

错因分析:想象添加,自我生发(不顾材料实际内容)

现象二

材料:一座清冷的小庙住着一位老和尚和两个徒弟——大和尚和小和尚。一日,大和尚又偷跑来报告,说小和尚洗碗时打破了一只碗。老和尚手捻佛珠,双目微闭,平心静气地说:“我相信你永远不会打破碗。”大和尚听后若有所悟……三年后,小庙香火鼎盛。

错误立意:

1、实践教育

2、赏识教育

3、要以身作则

4、要因材施教

5、要勤奋工作

6、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错误具体分析:

从老和尚角度得出,要委婉含蓄地批评教育(种概念),推出讲究教育方法(属概念),进而得出1、实践教育2、赏识教育3、要以身作则4、要因材施教等四种错误立意。

从大和尚角度得出,应该向小和尚学习,努力工作(由指责干活的人,自己不干活到干活),推出要勤奋工作,只谈工作不谈学习,跑题。

从大和尚角度得出,应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推出和谐,进而理解成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这个与环境相关的话题,明显出错。

错因分析:以彼代此,偷换概念(以种概念代替种概念)

这个错误日常最容易犯。

现象三

材料:一个自以为怀才不遇的年轻人异常苦闷,有一天,他去求教智慧老人:“命运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智慧老人不语,只是捡起了一颗不起眼的小石子,并把它扔到乱石堆中,并对年轻人说:“你去找回我刚才扔掉的那个石子。”结果,年轻人翻遍了乱石堆,最终也没有找到。这时候,智慧老人又取下了自己手上的那枚金戒指,把它扔到了乱石堆中。问青年:“你能找到那枚金戒指吗?”“能。”果然,年轻人很快便找到了那枚金光闪闪的金戒指。于是,年轻人就满意地离开了。

错误立意:

找准自己的位置

要与他人和谐相处

错因分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全面把握材料)

现象四

材料:两个孩子得到一个橙子,他们争来争去,最终达成协议,一个孩子负责切橙子,另一个先选择切好的橙子。他们按照商定好的办法各自取得一半橙子,高高兴兴地拿回家去了。一个孩子回家后,把半个橙子的皮剥掉了,把果肉榨成果汁喝,另一个孩子回到家,把

果肉挖出来扔了,把皮留下来磨碎,将其混在面粉里烤蛋糕吃。

错误立意:

要物尽其用

错因分析:只见现象,不见本质。(不能真正理解材料)

现象五

材料: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徒。”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徒。”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徒,犹恶子之声。”

错误立意:

扬汤止沸与釜底抽薪

错因分析:分析有理,概括失当。(受限于自身的概括能力)

附:译文,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呀?”猫头鹰说:“我准备搬到东边去。”斑鸠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因此我想搬到东边去。”斑鸠说:“你改变叫声,就可以了。要是不能改变叫声,即使搬到东边去,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你。”

审题:(结果)枭搬到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它的声音。

(原因)(“东徙”)没有从根本上(“更鸣”)解决问题(“恶子之声”)。

立意:1、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2、治标不如治本

3、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要找到完善自我的恰当的方法

4、赢得社会认同,在于完善自己。

例文:改变自己

现象六

材料:一个赵国人牵了一匹马到集市上去卖,卖了三天,竟无人问津。于是,他便想了个办法。去找伯乐,要伯乐围绕着他的马转三圈,然后离开。离开时,要三次回头看马。如果伯乐这样做了,他付给伯乐“一朝”之工钱。伯乐照着这人的话做了。于是,人们都争着买这匹马。很快这匹马便卖出去了,而且价格提高了十倍。

错误立意:

推销有术(技巧、方法)

错因分析:不辨褒贬,不明意图。(不考虑作者的感情倾向)

现象七

材料:有一天,魔鬼对伊甸园里那株最美丽的玫瑰讲:“玫瑰,你美丽又幸福,但是,你毫无用处。你看看为生灵提供食物的大树,玫瑰啊,只有美丽是不够的……”

于是花中的公主玫瑰很想让自己变得有用。她去请求上帝:“你能把我变得有用吗?”

上帝回答道:“如你所愿,我的孩子。”

就这样,世界上有了第一棵卷心菜。

错误立意:有失必有得

失:不再是美丽的玫瑰,没有了审美价值

得:变成卷心菜,具有了实用价值

错因分析:没有联系,强加关系。(没有认清事物间的关系)

现象八

材料:山里住着一位樵夫,有一天,他到城里去卖柴,回家时,却发现自己的房子着火了。邻居们都来救火,但因风势过大,一群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火焰吞噬了整栋房屋。

当大火终于灭了的时候,只见樵夫不慌不忙,拿了一根棍子,跑进倒塌的屋子里不断翻找。过了半响,樵夫兴奋地叫着:“我找到了!我找到了!”邻里发现樵夫手里捧着的是一把砍柴的斧头。

错误立意:不要计较得失,有得必有失

失:房子被烧

得:从火中找到一把斧头

错因分析:灵光一现,遑论其他(缺乏强烈的审材料意识)

对策:

1、纠正学生错误的思维论断方式

2、教会学生常见的审题立意方法

3、遵循整体性原则(主要人物、主要事件)

4、放观点回文本对照检验(不牵强)

高考作文技巧指导:点题扣题的技巧

点题扣题的技巧 要义解读 点题扣题是语文《考试大纲》的要求,更是应试作文的要求。在应试作文中,决定得分的最大因素就是是否切合题意和紧扣中心。特别是在高考作文里,学生因扣题不紧造成的分数损失,远比语言表达和结构失误造成的损失惨重。因此,应试作文的写作中,切合题意并突出中心是得分的关键,而要突出中心,主要在于点题扣题。跑题与否是选材的问题,也是技巧的问题,所以要学会点题扣题的技巧。 技巧点拨 在高考阅卷中,由于阅卷教师阅读作文的时间是极其有限的,往往那些主题不清、立意不明、主题句不明显的作文难以得高分。面对高考阅卷的这种特殊性,我们必须做到主题鲜明,脉络清晰,要学会点题扣题。因此,点题扣题是我们作文备考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在考场作文中做到点题扣题。 1.标题扣题法 所谓标题扣题,就是在文章的标题中嵌入体现话题或观点的字眼,使读者一目了然,明确文章的中心主旨。 如湖南卷作文《距离产生美》,四川卷作文《我们不哭》《用坚强塑造光荣的勋章》,辽宁卷作文《“人之初,性本善”尚在》,这些文章的题目都很好地体现了文章的观点,紧扣材料的中心,标题嵌入观点,夺人耳目。 2.题记扣题法 在文章的开头加上题记,多年来很受考生的青睐,一是增强文章的美感,但更主要的是有助于文章尽快地扣题,点明文章的题旨。 如全国卷二《爱的解读》: 有些时候,放手离开才是最深切、最无私的爱。 ——题记四川卷《一切仍在继续》 最终,一切都会好的。如果不是,说明那还不是最后的结果。坚强会让一切好起来。 ——题记福建卷《我于咖啡中看见》 让我们记住共同走过的岁月,记住爱,记住时光。 ——题记 以上这些文章的题记,都能很好地扣住材料的中心,明确文章的观点,表明作者的态度。这种方法不失为点题扣题的好方法。

2018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评析

2018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评析 2018年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⑴自拟题目;⑵不少于800字。 2018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评析 口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任佳怡 今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与往年的不同之处,在于跳出了二元对立的范式,引导考生对人生价值进行思考。虽然题目中有“需要”和“被需要”,但两者并非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且从审题角度看,核心当在对“被需要”的心态的论述上。因为题目中的“对此”指的是对“这种被需要的心态”,而“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指的是“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所以最后立论应围绕“被需要”和“价值”展开。而人生的价值又是多元的,也许“被需要”可以体现某些价值,但是有些更高的价值不能通过“被需要”的途径来体现,对于人生价值的终极思考,最能看出考生境界的高低和胸怀的广狭,可见上海卷的作文题,能够考察思想、底蕴,人文色彩较为浓郁。 不出二元对立的题目,可以避免考生套用对立统一的思维模式,写出千篇一律的作文,从而开辟更为广阔的思辨空间。黑格尔在《逻辑学》一书中提出辩证法“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恰能在本题的写作中得到充分运用。乍看之下,人们渴望被他人需要,其意图是体现自己的价值,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的确有其合理性,因而值得肯定。但我们还是要追问一下,以体现自身价值为最终目的的“被需要”,有没有不合理之处呢?经过思考可以发现,这种“被需要”是以利己为出发点的,因而是一种境界并不太高的常态化表述,这样就完成了第一重否定。既然人们都有被他人需要的渴望,那么更高的境界应该是个体由自己的渴望推知他人的渴望,“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借此成就他人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个体并没有将“被需要”的意图建立在利己主义的心理基础上,而是推己及人,超越了自己原始的心理需要,从而进入了冯友兰先生所说的“道德境界”。 但是到这里为止,我们的思考还没有结束,可以进一步追问,不追求被他人需要,就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读书人的胸怀决定了杜甫自己身为“寒士”,能够忘却一己之私,抛却自身价值是否体现的利益考量,心系天下“寒士”的喜与忧。虽然在当时他无法在社会层面很好地体现自己的价值,但是经过历史风霜雪雨的洗礼之后,今人眼中的他无愧“诗圣”美名,其价值非但不容置疑,且也已超越个体范畴,成就了一种不灭的人类精神,这种精神本身亦拥有了独立的价值。 如此进行反复追问和思考以后,就完成了第二重否定。整个思维的过程就是“否定之否定”,每一次否定,都不是简单的对之前结论的推翻,而是在保留原有结论合理性的基础上,不断补充、修正、深化自己的思考。由“肯定——否定之否定——重新肯定”的逻辑循环完成思维的前进和发展。若推之极端,在重

材料作文怎样才能不偏题

专家指导:高考材料作文怎样才能不偏题 当下,高考作文命题材料作文之风正盛。据统计,在2011年-2015五年间的全国和各省市85次作文命题中,材料作文就占74次,话题作文4次, 命题半命题作文7次。尤其是近两年的全国和各省市作文命题中,除了仅有的一次命题作文外,材料作文已是一统天下。这五年间的全国I卷II卷的作文命题,更无一例外地全是材料作文。 1.只有一句议论的材料如何审题 材料:穆罕默德有句名言——“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当你的心底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葱绿与鹅黄时,你会有一种特别愉快、特别舒畅的感觉吗?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4.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审题: 穆罕默德的原话是:“谁有两个面包,卖掉一个吧,用来买水仙花,因为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是精神的粮食。”这是一个比喻。“面包”是用来吃的,维持身体的需要;“水仙”是用来看的,让人精神愉悦、心情舒畅。 “水仙花”指的是“心灵和精神追求”。要从呼唤精神文明,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呼唤人性的光辉的角度进行写作。 拥有面包,就是有一定的物质生活;拥有水仙,就是有一定的精神生活。在拥有两块面包的前提下,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有两层意思:1.为什么“用一块而不是两块去换”?用一块去换而不是用两块去换,就是说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2.吃一块面包,用另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就是说人在拥有了一定的物质生活后,还要有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即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生活之后,一定要有精神生活。 2.有多句议论材料,观点相同的材料如何审题 材料:①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上海2020年高考作文点评及解析

上海2020年高考作文点评及解析十年苦读为今朝,迎考心态很重要。不能临时抱佛脚,越看越想心越慌。考前定要休息好,从从容容发挥高。祝你高考顺利,金榜题名!高考资讯请关注高考网。 上海2020年高考作文点评及解析 2020年上海高考作文题公布: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今年高考题主要是谈对预测的看法,总体来说,延续去年高考作文命题的风格,既温和又大气,同时有理性思考的空间。 华师大一附中语文教师管维萍:今年的高考作文指向预测,生活可预测的吗,这实际上指向的是“必然和偶然”的关系,学生可以就此展开思考。题目又说,有的人乐于接受,有的人不以为然,不同的人,对此持不同的态度和视角,展现的是不同的生活视角,年轻学生又该怎么看待。对学生来说,题目有很深的哲学意味,既能引领学生深度思考,有能呈现学生的思维品质。无论是题型、难度或思维品质,今年命题和平时教学的契合度较好,对高中平时教学有很好的引领作用。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业松:这次作文题,不难。看了以后,整体上觉得蛮稳妥的,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年轻人正好处于这个时期,走进高考考场时,对未来会有自己的憧憬和思考,这也

令作文要求有了“情境化”特点。让学生有话可说,稳妥大气,不偏不怪。文章可以怎么写?可以天马行空,用什么样的题材都是可以的——预测,接受结果还是不接受结果,不同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说。科学思维更强的学生,可以从可预测性、不可预测性上来写;偏重人文思维的学生,可以从“信则灵、不信则不灵”来谈。当然,同样从实际出发,可以写自己的生活遭遇、某个时刻的心理过程,可以表达得非常生活化,非常感人,具备抒情性。虽然目前高考已经文理不分科,但学生在天性上、后天训练上,总有偏重,而这次的题目我觉得,不太容易写偏,只要有一定生活积淀的学生,都有话说,都可以写得出彩。更重要的是,也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三观,这也是高考选拔人才的初衷。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也关注到此次题目体现出“过渡性”特点。从继承的角度来说,上海近些年的考题,不是单向性的命题,而是提供了选择性,往下走的话,探索的方向是考察学生作为当代社会合格人才的必备素质,即科学性、人文性、规范性、思辨性等兼而有之。

上海高考2017年作文点评及解析

上海高考2017年作文点评及解析 导读:本文上海高考2017年作文点评及解析,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十岁月匆匆,又到高考时;豪情满怀,义薄云天志;同窗载载,探索比聪智;人生漫漫,拼搏有几时? 珍惜所有,莫待转眼逝。高考日,祝把握机会,拥抱成功!高考资讯请关注高考网。 上海高考2017年作文点评及解析 2017年上海高考作文题公布: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今年高考题主要是谈对预测的看法,总体来说,延续去年高考作文命题的风格,既温和又大气,同时有理性思考的空间。 华师大一附中语文教师管维萍:今年的高考作文指向预测,生活可预测的吗,这实际上指向的是“必然和偶然”的关系,学生可以就此展开思考。题目又说,有的人乐于接受,有的人不以为然,不同的人,对此持不同的态度和视角,展现的是不同的生活视角,年轻学生又该怎么看待。对学生来说,题目有很深的哲学意味,既能引领学生深度思考,有能呈现学生的思维品质。无论是题型、难度或思维品质,今年命题和平时教学的契合度较好,对高中平时教学有很好的引领作用。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业松:这次作文题,不难。看了以后,整体上觉得蛮稳妥的,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年轻人正好处于这个时期,走进高考考场时,对未来会有自己的憧憬和思考,这也令作文要求有了“情境化”特点。让学生有话可说,稳妥大气,不偏不怪。文章可以怎么写?可以天马行空,用什么样的题材都是可以的——预测,接受结果还是不接受结果,不同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说。科学思维更强的学生,可以从可预测性、不可预测性上来写;偏重人文思维的学生,可以从“信则灵、不信则不灵”来谈。当然,同样从实际出发,可以写自己的生活遭遇、某个时刻的心理过程,可以表达得非常生活化,非常感人,具备抒情性。虽然目前高考已经文理不分科,但学生在天性上、后天训练上,总有偏重,而这次的题目我觉得,不太容易写偏,只要有一定生活积淀的学生,都有话说,都可以写得出彩。更重要的是,也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三观,这也是高考选拔人才的初衷。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也关注到此次题目体现出“过渡性”特点。从继承的角度来说,上海近些年的考题,不是单向性的命题,而是提供了选择性,往下走的话,探索的方向是考察学生作为当代社会合格人才的必备素质,即科学性、人文性、规范性、思辨性等兼而有之。

考场作文点题扣题技巧”教学设计(整理精校版)

考场作文点题扣题技巧”教学设计 作文辅导 0604 06:59 :: 考场作文点题扣题技巧”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在应试作文中,决定得分的最大因素就是是否切合题意和紧扣中心。特别是在高考作文里,学生因扣题不紧造成的分数损失,远比语言表达和结构失误造成的损失惨重。因此,应试作文的写作中,切合题意并突出中心是得分的关键,而要突出中心,主要在于点题扣题。跑题与否是选材的问题,也是技巧的问题,所以要学会点题扣题的技巧。 教学目标:学会考场作文点题扣题的基本方法,让作文切合题意,中心突出。 教学重点:学习并运用考场作文点题扣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资料:考场优秀作文、病文,习作病文 教学流程:指出问题——寻找方法——强化训练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研究讨论、总结归纳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一、由当下话题作文“辨”情况自然导入: 在应试作文中,决定得分的最大因素就是是否切合题意和紧扣中心。特别是在高考作文里,因扣题不紧造成的分数损失,远比语言表达和结构失误造成的损失惨重。我们来看上次话题作文“辨”中的两个例子: 病文1:能勇于面对困难,你就做到了辨。因为在困难面前,你辨清了前进的方向,你选择了面对而非逃避,你选择了勇敢而非软弱,这就证明,你会辨。众所周知的国家体操队选手桑兰,比赛失手变成了残疾人,她失去了成为冠军的机会,但她却没有因此而放弃人生,相反的,她乐观地对待一切困难,勇敢

地面对一切压力,最后,她成功了,她又重新点燃了生命之火,点亮了她的另一段人生。这就是辨,一种对人生方向正确的辨。 (分析:本段结构是总分总式,层次清楚,首尾扣题,但中间的材料并未突出桑兰是怎么“辨”的,“辨”的过程略去了,反而突出了桑兰的坚强,只在段尾与观点“勾搭”一下,不能证明本段观点。) 病文2:曾经,有一种思想深深根植于人们脑里:两个重量不同的物体从同一高处下落,重者必先落地。但伽利略对这一结论持怀疑态度,后来他多次试验证明了自己的怀疑的正确性。但是,他的理论非但没有得到同行的认可,反而遭到了世人的鄙夷,他也曾失落,但没有放弃。科学就是他追求的目标,不断追求真理才是他真正的人生道路。他以坚定的信念辨别出自己的人生道路,并用实践证明了自己的理论,是科学再向前迈出一大步,就因为伽利略知道自己的人生道路指向了科学。 (分析:本段先摆事实,再与观点“勾搭”,摆的过程中并未体现为什么要“辨”、怎么“辨”,同样是拙劣的贴标签式的扣题方法。) 小结:话题作文“辨”的审题并不存在很大的困难,大家都能提出与“辨”有关的观点,观点能扣题,但材料与观点却像油水分离。这样的文段,材料不能证明观点,内容就可能沦落为三等,极大地影响作文的得分。考场作文的立意不仅要准确,而且还应该在行文时将其显豁地展现出来,在作文中要不断提到文题,点明你的行文和命文的关系,引领阅卷教师随你的思维而去。有时候一个关键词、一句关键性的话,就会救活一篇高考作文!这是未曾阅卷的朋友想象不到的!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说:“高考作文,要多一点‘二锅头’,少一点‘碧螺春’!” 就是说,高考作文必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以让阅卷老师在瞬间被它吸引,被它打动。‘犹抱琵琶’,太曲折,太含蓄,是高考作文的大忌。 二、由此指出考场作文扣题的重要性 1、点题,是获取保险分的“奠基石”。 2、点题,是想要获取高分的妙招。 3、点题,是挽救离题文的“救命草”。 进一步明确点题扣题的方式 1.想一想,从扣题角度来看,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 《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用奉献雕琢心中的天使》 《心有天使,诗意人生》《我是天使》 总结扣题的方式1:标题扣题法 2、下边两篇文章的小标题有何特点? (1)《脸,生命的诠释》(2005年高考江西卷满分作文,以“脸”为话题)小标题一:忧郁之脸,生命的无常 小标题二:淡泊之脸,生命的静谧 小标题三:沧桑之脸,生命的沉重 (2)《“亚洲飞人”的奇迹》(2005年全国高考丙卷满分作文,以“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为话题) 小标题一:奇迹的诞生

高考语文材料作文不跑题的方法

高考语文材料作文不跑题的方法 材料作文:是根据既定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从而得出一 定的看法和观点的一种作文形式。 写材料作文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炼出符合命题意图的明确的论点。很多考 生提炼不出明确的论点,因而议论往往失去中心;有些考生论点虽明确,却 不能紧扣所给材料,不符合命题意图,也就是说,不是最佳立意。这都会不 同程度地影响文章的质量。在考场中考生面对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常见问题有:(1)脱离材料,随意而为(2)笼统含混,泛泛而谈(3)抓住一点,不及其余(4)抓现象而弃本质。接下来我们就重点说一说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原则:料作文 不跑题的方法一、整体性原则仔细阅读所提供的材料,切实弄清材料的中心 和实质,不要只抓住其中韵只言片语,以局部代替整体。当然,重视材料中 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是正确而且必需的,但它在必须在整体框架下进行。如这 样一则作文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一伟大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 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她:你是怎样雕出如此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说:其实,这座雕像原来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善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我们该怎样审这则材料呢?有的同 学抓住了关键词雕塑自我,以此为话题,立意为我勤备努力塑造自我、我通 过多读书塑造自我、我选择好的朋友塑造了自我、我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来 塑造门我等等。有的同学更是出新:我不用祛除自身的毛病,因为每一个成 功的人都有缺点错误。这样行不行呢?不行!只抓住材料本身的只言片语来 立意,没有能够准确把握出题者的真正意图,未免偏颇。既然是审题,就应 该审得全面,把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而不是分割蚕食,片面立意。如

2014年上海高考作文分析

2014年上海高考作文分析 【篇一:2014上海高考语文作文分析及范文】 2014上海高考语文作文思路及范文 【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 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题目评价】 2014上海高考作文题秉承上海高考“海派”气质,一直延续材料作文 的形式,材料短小,有限制,有空间,灵活、开放。题目与前年“心 灵的微光”、去年的“重要的、不重要的”一致,都注重对学生结合关 键词语与材料整体发挥辩证思维进行审题立意的能力考查,以及对 当下生活的关注。 这个题目总体比较容易,和平时模拟考中的很多文题都很相近,让 学生有话可说,有素材可用,然而想要写出新意却不算简单。 【审题分析】 从审题角度来看,我们首先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然后再抓关键词。这个材料的整体意思是说我们可以有选择穿过沙漠道路的自由,但是没有不穿过的自由,所以这里的自由与不自由是在选择道路的 情况下出现的,自由与不自由是附属于这个选择的。通读材料不难 提取出关键词“自由”,材料也很容易想到“自由”和“不自由”的关系。“沙漠”又非常容易联想到困难、挫折、人生必须经历的各种无奈与 不快等等。总体来看考生比较容易在看到题目的最开始便想到一些 可以选择的材料。 另一个关键词是“选择”,矛盾在于“选择”和“不能选择”。我们可以 做出很多选择,例如人生该如何度过;但是我们又不能选择生老病死。 综合两组关键词来看,“自由”在于自己能否作出“选择”。 类似的很多话题在孩子们平时的练习中有较多的涉及。只是,“自由”这个关键词比较容易让人联想到哲学和政治,擅长这一学科或对此 感兴趣的学生比较容易写出深刻性。 【写作内容】 从写作内容分析,这个材料依然要求学生由内而外的思考。学生考 察这个材料的思路应该是从自身角度出发,体会这样的感受,然后

2020年高考作文点题技巧作文

2020年高考作文点题技巧作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在作文中要不断提到话题,点明你的行文和话题的关系,引领读者随你的思维而去。”“有时候一个关键词、一句关键性的话,就会救活一篇高考作文!小编收集了高考作文点题技巧作文,欢迎阅读。 1.标题点题。 拟写的标题切合题意,让阅卷老师一眼就能知道文章的主旨。像《别让孩子成为时尚的受害者》《成败皆因常识》《选择适合自己的路》《三月陌上花自开》《心中的乡情不会随时间风化》等无不是紧扣题意的精彩妙题。 如果标题看起来与题意关系不大,赶快补救。如四川满分作文《乌云晴日上,清流暗礁藏----忘记与铭记》,就采用了副标题的形式,点明了题意,不会让阅卷老师因费解引发反感。 2.首尾点题。 开篇(包括题记)便点明题义,卒章显“题”。 把点题的句子放在醒目的位置。如果是前面的内容很少提到话题甚至有偏题的嫌疑,那最后的亡羊补“题”就显得更为重要了。高考高分作文往往都是很重视首尾点题的。例如四川某考生的《熟悉》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生活如美人的脸,总是半遮半掩。没有人生来就对生活熟悉。我们在生活的小路上对事物总是由不熟悉继而变为熟悉。人们常说,熟能生巧,我们就应该只掌握熟悉的,放弃一切新的事物而止步

不前? (结尾)没有人一生下来就对生活熟悉。渐渐地,我们所熟悉的事物越来越多。此时,不妨放下熟悉的事情,去挑战新的事物,让自己的人生不在熟悉而无味中度过,而描绘出自己不一样的多彩人生! 3.中间醒目处点题 首尾点题固然很重要,但我们也不能把中间的主体段落给忘了。在中间的关键处、醒目处适当地来上几个点题的句子,常常可起到提纲挈领、突出主旨的作用,同时也是在不断提醒阅卷老师,我是紧扣话题作文的。这应该是最醒目的点题方式。 ①运用主旨句点题。 这些主旨句可以领起全段,也可以用独立成段的形式表达。例如湖南某考生《踮起脚尖》在文章的中间部分采用了三个主旨句“踮起脚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踮起脚尖,谱写人间的真爱”“踮起脚尖,成就完的美人生”“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点题,收到了题义凸显、引领全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的效果。 ②运用小标题点题。 使用小标题点题,既能彰显文意,又使得文章结构清晰,让人一目了然,给人好感。例如四川考生优秀作文《挺立前行》采用了“司马迁·不屈”“朱元璋·奋进”“康熙·勇敢”三个小标题,既有力地诠释了话题,又引领下文,纲举目张,一箭双雕。 ③点题句分析论据。 议论文中,叙述完事例论据后,如果能紧扣话题进行适当地分析

高中语文作文如何不跑题

高中语文作文如何不跑题 很多学生写作文时经常跑题,其实把准题义才能防止跑题,也是最实用的方法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作文如何不跑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 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高中语文作文如何不跑题 一、独词题目可加上限制补充 有一类题目仅仅只是一个词语,例如:“习惯”“责任”“父辈”等。审题时,我们可以 在词语前后加上一些限制词或补充成分。如“习惯”,可变成“我的习惯”“要养成好习 惯”“习惯势力最可怕”“习惯是我们养成的”“好习惯一辈子受益无穷”等。以加了限制和补 充内容的命题作写作重点,然后再研究一下原题应涉及的范围,这样写出的文章就紧 紧扣住了命题,内容具体,重点突出,深刻透彻。 二、并列关系题目看辩证关系不跑题 有一类题是由并列的几个概念组成的。如“个人与集体”“树木·森林·气候”等。若仅 仅考虑个人要服从集体,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考虑集体对个人的影响,忽视个人,集 体也只是一个空壳。突出这一层意思,文章也有了相应的深度。这就是写作此题时应 有的辩证思考。一棵树孤立地看没有多大作用,一旦形成了森林,就可以调节气候, 而气候环境好了,对树木的生长也极为有利。把握了这一层辩证关系,审题就抓住了 重点,内容也提高了一个档次。 三、虚实命题要注意相互转换 所谓“实题”,指的是有具体实在意义的题目,如“窗口”“朋友”“烛光”等;所谓“虚题”,指的是“春色”“光阴”等比较抽象的题目。要做好这两种题目的文章,应注意实题写出虚义,虚题实处着笔。例如写“窗口”,可以立意为“改革窗口”“心灵窗口”等;写“春色”,可 以借街道志愿服务队的服务行动作比,可以借学校师生互教互学为喻等。这样的审题 立意别开生面,恰到好处这样你写的作文就可以不跑题。 四、材料命题可以分四步进入不跑题 一般来说,材料有如下类型:①一则材料;②几则材料;③材料加题目。从内容上看,有现实世象的,也有寓言形式的,还有名言警句式的。我们要明确材料的主旨,揣摩 命题意图。可进行四步思考: 2高中语文作文不跑题的方法

2018高考上海作文题 “被需要……”审题立意及范文

2018年高考上海作文题审题立意及范文 (五篇优秀作文是60-68分) 原题回放: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理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题目自拟;(2)不少于800字。 材料类型:社会现象类、评议对象型、任务驱动型(延续2016、2017的类型) 话题词:被需要/“被需要”的心态 材料侧重:对于“被需要”的心理普遍存在与“体现价值”这一现象的见解和认识,需要考生对材料深入解读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哲理思考。谈谈自己的认识,而并不是直接要求考生直接提出对不同见解的看法。“认识”除了侧重于对自己观点、见解、看法的陈述分析。还要有深入剖析反思。如思考:“被需要”心理是什么现象?“被需要”心理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中表述为“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一提示不可丢)。“被需要”心理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积极抑或消极影响)?然后选择自己思考感受最深的一点或几点来运思行文。

三.优秀的标题--好标题是作者自己的情怀催化剂,能唤醒写作情怀,引领写作思路

①当“被需要”成为一种执念②“被需要”的前世与今生 ③互联网时代的“被需要”力量④今天你“被需要”了吗 ⑤你离“被需要”有多远⑥“被需要”是怎样炼成的 ⑦如果没有这种“需要”⑧需要打假的“被需要” ⑨需要甄别的“被需要”⑩我们需要这样的“被需要” 四.积累素材 ①王昭君自愿出塞,是因为她心里明白自己是被民族所需要的,她的“被需要”,消弭了汉匈百年仇怨,为百姓换来了半个世纪的和平安宁。史可法坚守扬州,是因为他明白自己被身后的百姓所需要,为此杀身成仁而不惜。李时珍走遍山野,四处寻访,编著《本草纲目》是因为他明白自己被每一个百姓所需要,救助每一个百姓,是他作为医者的责任和信念。无无数英雄的存在,正是因为他们“被需要”,被他人所需要,被社会所需要,被民族所需要,因“被需要”,而绽放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②川航机长刘传建在飞机发生意外之际,他是在考虑自身的需要还是考虑乘客的“被需要”?叶嘉莹在94岁高龄之际損岀一千多万给到南开大学创立“迦陵基金”等,都是明确了自我的需要是要去不断提升自我,然后在一定的机缘中,他们更多的担起了一份责任或信念,去温暖社会,绽放价值。 ③在历史长河中,人们只有先行满足了自我的物质需要(比如人类的起源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才能更好的实现“被需要”,践行精神存在的升华燃烧自己,进而温暖社会,促进社会不断进步。 ④需要是一中索取,被需要是一种付出。两者是相互制衡的,相辅相成的,单纯的需要就会变成贪婪,而贪婪的人生最终将被毁于贪婪,单纯的被需要就变成了一种无畏的牺牲,这种牺牲是不可取的,任何人都不能被随意肆意地消费。 ⑤万事万物平衡。我们既要去付出,也要去勇敢地索取,去追求自己需要的,去追求自己幸福。我更注重关注自己的需要,因为我始终认为一个人只有先爱自己才能去爱别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都不爱,那他来谈爱别人都是妄谈。大河有水小河满,你必须自己先有满满的爱,被这个世界爱过,温柔以待过,你才知如何去爱人 1.“被需要”背后的自我需要(68分) ①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和他人交流必不可少,这其中便产生了“需要”和“被需要”的心态,可以说“被需要”心态,很大程度上源于“需要”。(由话题导入,明确观点)

2019高考作文押题与评阅:命题解析+佳作详批+各档标杆

高考作文名师押题与评阅:命题解析+佳作详批+各档标杆1、作文命题 2019年高考湖南某示范校模拟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实现了“村村通”,脱贫致富的村民守护着绿水青山勤劳作,石桥河湾、稻田菜畦依旧,一派美好的田园风光里,他们编织着生活的梦想。 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拥有了高速、便捷的生活,驱车驶过繁华的街道,留下一溜烟,又不把高楼大厦放在眼里了,时常回望能够安放心灵的田园。 请根据材料所示,对古往今来的生活方式有所思辨,谈出你的看法,帮助身边的人们对生活作出正确的选择。 要求确定立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命题解析 材料给出了两种相对性的生活方式取向,可以就这两种取向谈看法,当然“选择”不囿于这两种取向。但一定在对“生活方式”取向的“思辨”“谈看法”之内。 “古往今来”,只是做比照,落脚需在当下,需在“帮助身边的人们对生活作出正确的选择”。 以下立意都是符合题意的: 在美好的田园编织生活的梦想; 走出大山,寻找更多的发展机会; 城市是年轻人更为广阔的舞台; 身居闹市,心在自然; 城镇与乡村,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珍惜拥有,创造未来; 趁年轻到都市打拼积累物质财富,到年迈回乡村栖居安享精神家园; 此心安处是吾乡(生活取向的围城现象); 城乡一体化,处处好家园; 心灵净土最宜居; …… 材料中两种生活取向偏于乡村,相对“相反”性似嫌不够,让“思辨”打了折扣。且将展示的生活取向冠在了“脱贫致富的村民”“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整体上,事实并非如此(如农民工现象,大学生择业取向),以偏概全了。感觉命题材料有打磨空间。 这个题在认识上见高下,容易拉开距离,但也可能脱离就生活方式取向谈看法的任务,去谈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谈保命哲学与崇高理想,谈城市化进程的掠夺性等等。 3、主要问题 从阅卷情况看,不及格文章偏多,占到了21%,导致平均分也偏低了一点。 主要问题如下: 1. 大量铺陈城乡生活现象、场景,缺少必要的分析论证,洋洋洒洒,却无生活取向的实际内容。 2. 在“古往今来”人生态度上绕圈子,基本撇开了我们当今该如何选择。 3. 主题篇幅在例证革命先烈的生存状态生活取向,超出材料所划定“村民”与“都市人们”生活方式取向的定位。 4. 脱离生活方式取向而大谈生态文明建设之类,基本上与命题所提出的任务无干。 5. 离开材料所给生活方式取向的群体(人)而整体谈民族复兴。

2020年高中作文指导 如何做到不跑题

2020年高中作文指导如何做到不跑题 独词题目可加上限制补充 有一类题目仅仅只是一个词语,例如:“习惯”“责任”“父辈”等。审题时,我们可以在词语前后加上一些限制词或补充成分。如“习惯”,可变成“我的习惯”“要养成好习惯”“习惯势力最可怕”“习惯是我们养成的”“好习惯一辈子受益无穷”等。以加了限制和补充内容的命题作写作重点,然后再研究一下原题应涉及的范围,这样写出的文章就紧紧扣住了命题,内容具体,重点突出,深刻透彻。 并列关系题目看辩证关系 有一类题是由并列的几个概念组成的。如“个人与集体”“树木·森林·气候”等。若仅仅考虑个人要服从集体,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考虑集体对个人的影响,忽视个人,集体也只是一个空壳。突出这一层意思,文章也有了相应的深度。这就是写作此题时应有的辩证思考。一棵树孤立地看没有多大作用,一旦形成了森林,就可以调节气候,而气候环境好了,对树木的生长也极为有利。把握了这一层辩证关系,审题就抓住了重点,内容也提高了一个档次。

虚实命题要注意相互转换 所谓“实题”,指的是有具体实在意义的题目,如“窗口”“朋友”“烛光”等;所谓“虚题”,指的是“春色”“光阴”等比较抽象的题目。要做好这两种题目的文章,应注意实题写出虚义,虚题实处着笔。例如写“窗口”,可以立意为“改革窗口”“心灵窗口”等;写“春色”,可以借街道志愿服务队的服务行动作比,可以借学校师生互教互学为喻等。这样的审题立意别开生面,恰到好处。 符号题目要赋予现实意义 有些题目仅仅只是一个符号,准确地理解这些符号所代表的特殊意义是写作重点。例如“?——!”“6和9”“‘十’的联想”等。我们把“?”理解为“疑问”,把“!”理解为“获得的成功”可以;把“?”理解为“对某个问题的发现”,把“!”理解为一种令人吃惊的结论也可以。“6”和“9”从形体上看刚好相反,如果从不同方位去看“6”和“9”刚好颠倒了过来,这个特点完全可以比附为我们看问题的“角度”现象。“十”可以联想很多很多——人生的十字架,人生的十字路口,红十字会,数学中的加法等,如果我们确定了一种或几种理解,写成文章,一定有趣有理。

2015年上海高考作文解析及范文

真题还原: 写作70分 26.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命题分析趋势及点评: 从2015年上海高考的命题来分析来看,今年的命题依旧延续了之前五年来的命题思路和风格。 从材料特点来看,将比喻型材料和关系型材料合二为一,并且是在设置好的范围中谈关系。例如2014年上海高考作文是在“沙漠”这个范围中谈“自由”和“不自由”,而今年的作文是在“造就和谐的自我”的范围中谈“坚硬”和“柔软”。 从形式上来看,仍旧是“一行半”的形式。整个材料阅读起来难度不大,但是观点倾向十分清晰明了,让同学们在落笔之前无限拓展思考的角度。材料变短了,审题的难度降低了,但是题目内容越来越科学,依然留给考生较大的发挥空间。 从命题思维上来看,上海高考作文仍旧体现了对人性和个体生命的关注,更强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自身的塑造,同时体现了哲学的思辨性。那是不是上海今年的高考并没有体现出变化呢?周老师认为并非如此,综观近几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可以看出命题者的别具匠心。 首先是将常规的各种类型作文题考查点综合起来,这一综合,就拓展了考生的思路和写作的范围。 比如今年的材料中,对于“坚硬”、“柔软”的分析可以从不同层面引发出去,也可以和社会现象、当今人们的心理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把这个材料写“活”,体现作文的思想性。

其次是观点倾向更清晰,本则材料明确提出了我们要“对待”自己心中的“坚硬”和“柔软”,以达到“造就和谐的自我”的目的,所以过程和方法是多样的,而最后的结果导向是明确的。这样看来,今年的作文题目相比于前几年就更加科学了。 材料详细解读: 1.材料本身的重点词句及关键信息: 考生都比较容易找到材料中的关键词——“坚硬”、“柔软”、“和谐的自我”。这里,周老师要提醒同学们的是: 在材料中还有一句不可忽视,造就和谐的自我并不是把心中原有的东西随意组合就可以了,关键是“如何对待它们”。所以这一点是我们要拓展出去的,也是我们在设定立意时要重点思考的,能够体现创新的部分。 2.思考材料可以写作的角度: 首先,要揭示这个题目探讨的实质: 大部分同学们都会从这个题目中想到人的性格对自我的塑造,这是材料本身向我们展示的内容——“人的心中”。那么进一步思考,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造就和谐的自我,具体来说就是更好的处世或者塑造更好的人生观世界观。这种思考也是高考命题的最终准则。所以,其实坚硬和柔软对应的也可以是一种处世的态度,或者是思考问题的维度和方式。 其次,我们要根据以上探讨的实质,找到关键词句的深意: l从性格的角度: 硬——性格的坚强;软——性格的柔韧。例如水,硬: 水滴石穿;软: 上善若水。 l从处世的角度:

最新上海高考作文解析及范文

真题还原:写作70分 26.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命题分析趋势及点评: 从2015年上海高考的命题来分析来看,今年的命题依旧延续了之前五年来的命题思路和风格。 从材料特点来看,将比喻型材料和关系型材料合二为一,并且是在设置好的范围中谈关系。例如2014年上海高考作文是在“沙漠”这个范围中谈“自由”和“不自由”,而今年的作文是在“造就和谐的自我”的范围中谈“坚硬”和“柔软”。 从形式上来看,仍旧是“一行半”的形式。整个材料阅读起来难度不大,但是观点倾向十分清晰明了,让同学们在落笔之前无限拓展思考的角度。材料变短了,审题的难度降低了,但是题目内容越来越科学,依然留给考生较大的发挥空间。 从命题思维上来看,上海高考作文仍旧体现了对人性和个体生命的关注,更强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自身的塑造,同时体现了哲学的思辨性。那是不是上海今年的高考并没有体现出变化呢?周老师认为并非如此,综观近几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可以看出命题者的别具匠心。 首先是将常规的各种类型作文题考查点综合起来,这一综合,就拓展了考生的思路和写作的范围。比如今年的材料中,对于“坚硬”、“柔软”的分析可以从不同层面引发出去,也可以和社会现象、当今人们的心理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把这个材料写“活”,体现作文的思想性。 其次是观点倾向更清晰,本则材料明确提出了我们要“对待”自己心中的“坚硬”和“柔软”,以达到“造就和谐的自我”的目的,所以过程和方法是多样的,而最后的结果导向是明确的。这样看来,今年的作文题目相比于前几年就更加科学了。 材料详细解读: 1.材料本身的重点词句及关键信息: 考生都比较容易找到材料中的关键词——“坚硬”、“柔软”、“和谐的自我”。这里,周老师要提醒同学们的是:在材料中还有一句不可忽视,造就和谐的自我并不是把心中原有的东西随意组合就可以了,关键是“如何对待它们”。所以这一点是我们要拓展出去的,也是我们在设定立意时要重点思考的,能够体现创新的部分。 2.思考材料可以写作的角度: 首先,要揭示这个题目探讨的实质: 大部分同学们都会从这个题目中想到人的性格对自我的塑造,这是材料本身向我们展示的内容——“人的心中”。那么进一步思考,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造就和谐的自我,具体来说就是更好的处世或者塑造更好的人生观世界观。这种思考也是高考命题的最终准则。所以,其实坚硬和柔软对应的也可以是一种处世的态度,或者是思考问题的维度和方式。 其次,我们要根据以上探讨的实质,找到关键词句的深意: l 从性格的角度:硬——性格的坚强;软——性格的柔韧。例如水,硬:水滴石穿;软:上善若水。 l 从处世的角度:硬——坚持原则;软——处事变通。 l 从思考方式的角度:硬——硬性的科学准则(理智);软——文学、艺术、情感(感性)。 以上的材料分析方法,在我们之前的课程中,老师都有按步骤给同学们分析过,如果同学们在考场上能够按这个思路来看材料,是不是觉得可以写作的角度更加广泛了呢? 立意角度分析: 以上三种材料对应的就是该材料作文横向上的三种立意,对于这三种立意,同学们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体现其中的关系,也就是在写作时注意思辨。因为本则材料有明显的观点倾向,所以要辩证的取坚硬和柔软的长处,不要偏指一方。另外,还可以从纵向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比如选取一个角度,从历史谈到现实,重点在于证明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和意义、价值。

高中作文审题技巧四种方法有效防止跑题

高中作文审题技巧四种方法有效防止跑题 审题是考场作文的总舵手,只有正确地把握了审题的方法,才能清楚地审好题目,宏观的方向得以很好地引导。再根据大方向的确定来构思、选材等等。一般来说,防止跑题的方法主要有四点:一、按审题的一般步骤审题。(1)扫视—一定位文题类型;(2)精读——根据不同情况有不同重点地读;(3)补读一—审读其他构成文题的部分; (4)深思——仔细推敲,挖掘内涵。二、构思要围绕前面审出的方向。 三、思想要积极向上、是非分明。四、冷静排除偏题、怪题的干扰项。 示例一:北京市2005年中考作文题:开端是(事情的)开头。春天,是一年四季的开端;清晨,是一日生活的开端。万事皆有开端;开端蕴含希望…… 请你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受,以“开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通过上面的材料,我们可以得出:1、开端,无论是写一年之际的春天,还是一天之始的清晨,都是开头,代表了一种展望,而不是结局。2、所写的文章内容,要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受,而不是别人的经历或感受。也就是说文章要言之有物,不要泛泛空谈,没有实际内容。 病文诊室 开端

春天是一年四季的开端。 春天是一支歌曲,到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风在树间吹动着,小乌儿在树枝上叫着,就连树下的小草也生长出来。春天赶走了寒冷,却给我们带来了温暖,让我们脱掉了大衣,换上了轻盈的服饰。瓦蓝瓦蓝的天,清绿清绿的草,我们尽情享受着生命的春天,追赶春天的大阳,找寻我们金色的理想。 火热的夏天是一篇乐章!你听,小溪唱得多欢,小鸟儿唱得多甜;你看,就连那荷花也都开得大大的,还有那一棵棵大树,在阳光下舒展每一片树叶,每一根枝条,尽情表现自己多彩的身姿。每当下过雨,绚丽的彩虹便从天空中走了出来,给我们展示那座七彩的金桥。 秋天是一支小夜曲,寂静中却不缺少激情。你看,那百花都落下了片片黄叶,只剩一轮圆月悬挂在天空中。秋是凄凉的,可秋并不孤独,并不寂寞丰收了的人们在给它唱着歌,结出了的累累果实在为它添着彩。 冬天是一首经典的弦乐,飘落的雪花是它跳动的音符。冬又是沉闷的,它教人学会了深沉,学会了冷静。让每天都-充满期待和希望,因为——春天就要到了。这正应了那句: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爱一年变化的四李,更爱作为开端的春天,因为,是它引领着一年的开始! 病文把脉:1、这篇文章开头结尾似乎都点了题,围绕着“开端”来写。但中间却写到了其他季节,冲淡了“开端”的主题意识。2、文章结构较为松散,没有主线贯穿。3、作者没有领悟到“开端”的内

高考作文跑题的6大陷阱,80%的考生都被带跑了

高考作文跑题的6大陷阱,80%的考生都被带跑了 作文,是语文科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最需要灵活掌握、发挥的一部分内容。同学们在写作中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就是作文跑题,这也会成为通篇文章的最大硬伤,那么我们在写作时该如何避免跑题呢? 作文跑题的类型 1.写作文前不审题,对作文要求理解不够深刻 有的学生只看一眼作文题目,不看具体要求就开始写作文,结果因不符合要求而跑题。 比如:半命题作文题目为:我的XXX,要求以写人为主,但很多学生没有看清要求,写的是有关动物的作文,那么文章无论写多好都没有用。再比如:有篇作文要求写一个传统节日,传统节日即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也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可有的同学却写六一儿童节、三八妇女节、植树节。不是这些同学没有审题,而是因为他们审题不够细致从而导致作文跑题。 建议: 审清文体。就是要明白写作文是写人,还是记事;是写景,还是状物;是日记,还是书信;是实用文,还是想像文…… 写人,是写一个人,还是写两个人或是写一群人;叙事,是叙述一件事,还是叙两件或叙几件事,审题时都要弄清楚。文体如果弄不清楚,作文就会跑题,也就必然导致全文失败。 2.题目与文章主题不符,没审清重点 例如,有一篇命题作文,它的题目是“我和好朋友”,在作文中我们应该强调的就是我们之间的故事,强调的是我们之间曾经发生什么,我们的

关系如何等等。 但如果文章着重强调我的好朋友他是什么样的人,他有什么故事等等,这样就不符合文章标题了,导致整篇文章立意不明。 建议: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我们在拿到作文题目的时候要先审清题意(包括审清文章标题和审清作文的提示语),先弄清题目让我们写什么,再进行下一步。 关于审清重点,也就是“题眼”,是命题中关系到主题的关键词语,它是题目的核心,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作文的重点。 同是叙述一件事,《一件难忘的事》和《一件童年趣事》这两个文题的写作重点是不同的:《一件难忘的事》的写作重点是突出这件事的“难忘”所在,或高兴、或悲伤、或悔恨、或激动,要把难忘之处描绘出来,能激起读者同悲同喜的情感,就抓住了主题;而《一件童年趣事》的写作重点,则是所叙的趣事必须发生在童年,要把趣之所在描绘出来,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更符合主题。 因此说,找准了文题所要写的重点,也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选材也就有了范围,组织材料也就有了目标。 3.文中的议论、抒情句与所叙述的事件不符 这是很多同学在写作中会犯的错误。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同学们会有意识地加入抒情和议论,但是这些抒情和议论与所叙述的事件传递出的中心思想并不相符。使文章显得首尾不搭,主题跑偏。 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同学们为了叙事而叙事。可能是由于同学们手头素材较少,想不出符合文章主题的事件,也有可能是同学们刻意抒情、议论而没有考虑文章的主题统一。 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