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教学案例

水循环教学案例
水循环教学案例

水循环教学案例

教师姓名:李媛任教年级:高二学科:地理

2、理解水循环的意义。

3、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据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地理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

2、通过学习水循环,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分析人类对水循环各个环节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科学发展观。

2、增强水循环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教学重点】

水循环的过程、环节和意义

【教学难点】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地球上的水”,让学生思考、理解本课卷首导语。以情景问题的方式导入。

师地球因为有了水和水的运动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盎然。那么,地球上的水是如何运动的呢

推进新课

课件显示:

师从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中的水在不断地进行着连续的循环运动,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水循环。

生这里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动的地表径流对高原面的长期侵蚀形成了今天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0阅读材料“黄河输沙造陆——水循环改变地形”,印证水循环对地表环境的塑造)

师地壳运动奠定了全球海陆分布,以及陆地表面上高山、河谷、盆地、平原等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水循环过程中的流水以持续不断的冲刷、侵蚀作用、搬运与堆积作用,以及水的溶蚀作用,在地质构造的基础上重新塑造了全球的地貌。请大家举例说明。

生两极和高山地区的冰川地貌,滨海地区的海岸地貌,河流冲积、堆积地貌,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

师水循环除了能够塑造地表形态之外,还有什么地理意义请大家看影像结合以上分析作总结。

课件显示:

“奔腾不息的长江”

(学生积极讨论,教师鼓励发言,教师最后用课件展示结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促进水资源更新,维持水量平衡;

促进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塑造地表形态;

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

师水循环促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得到不断的更新,因此有人说: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请大家讨论以上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发言,教师纠偏持正。

师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以水资源开发利用后能获得补充、更新为条件的。一旦水循环的开发强度超过地区水循环更新速度或者遭受严重的污染,那么就会面临水资源不足,甚至枯竭的严重局面。所以对于特定的地区来说,水循环的数量是有限的,必须重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只有在开发利用强度不超过地区水循环更新速度以及控制水污染的条件下,水资源才能不断获得更新,才能永

续利用。

师另外还有一个原因,请大家通过看以下的影像材料,来进一步讨论总结。

课件显示:

“干旱的撒哈拉”“印度的水灾”

生(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师(总结)水循环在地球表面各个区域是不平衡的,有些地区水循环比较旺盛,则水资源比较丰富,如热带雨林气候区;有些地区水循环过弱,就会出现水资源短缺,如干旱的沙漠地区。

师不同地区水循环往往不平衡,那同一地区不同时间水循环有差异吗请以我国为例说明。

生是有差异的,例如我国夏秋季节,水循环强度大;冬春季节,水循环强度就小。

师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水循环的强度存在时空上的不平衡,这也就导致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也就产生了各地的水灾或旱灾。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去解决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呢

学生阅读教材第60页,讨论后发言: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人工增雨等。

师很好,譬如我国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

(承转)大家来看我们刚才列举的这些措施改变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生地表径流、蒸发和降水等环节。

师可见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承转)人类可以通过改变水循环的某些环节,促进水循环的形成,但是人类的一些活动也会对水循环产生不良影响。请看下一案例。

课件显示:

“济南泉水断流”的有关图文

聚焦趵突泉

现代地质工作者调查研究认为,济南泉水来源于市区南部山区。大气降水渗漏地下顺岩层倾斜方向北流,至城区遇侵入岩体阻挡,承压水出露地表,形成泉水。

降水量的多少和季节分配直接影响着泉水的变化。济南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650~700毫米。由于夏季风的影响,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2/3的降水量集中在夏季,秋季不足1/5,冬春两季降水很少。随着降水量的“少—多—少”的季度变化,泉水水位和流量也相应地出现“低—高—低“和“小—大—小”的季节变化,不过在时间上较降水的季节变化推迟一些。一般年份,泉水变化过程是自年初始,流量逐渐减少,至6月出现最小量和最低水位;7月份随降水量增加而流量开始增大,8、9月出现最大流量和最高水位。一般规律是年降水量多,当年泉流量大,水位高;年降水量少,当年泉水的流量也小,水位也低。

大气降水对泉水动态变化所起的主导作用,是人工开采量不超过泉水流量的情况下显示出来的,如果开采量大于泉流量,雨量因素则处于次要地位。开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泉水的动态变化。据山东省水文地质队资料,1973~1977年,市区水位下降2.25米。所以从1976年以后,雨季后不到1个月,泉水流量就逐渐减少。趵突泉自1981年以来,连续3年在3月上旬至9月初断流,干涸达半年以上。

(问题)

1.请分析济南泉水断流的主要原因。

2.请提出确保泉水长流的措施。

(学生阅读图文,分组展开充分的讨论,并推荐代表发言)

(第一组代表上台发言)

生济南近几十年来的泉水断流现象,主要与人为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

(第二小组上台发言)

生确保泉水长流的措施,一方面可以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入手,如通过增加植被的覆盖率,保持水土等措施,增加地下水的渗入量;另一方面应采取果断而有效的措施,如关闭自备水井,实行地下水开采许可证制度等,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止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师人们过度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明显下降,导致地面沉降、地下水漏斗区出现、泉水枯竭在全国很多地区极为常见。随着对水资源需求的增加,人们常常不顾客观自然规律,盲目向自然界要水,必然会对水循环产生不良影响。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水循环是自然界中一种重要的物质和能量循环,与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必须认识水循环的运动变化规律,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使其永续利用,不断更新。

投影:

本节内容的知识结构

活动与探究

探究课题:调查家乡的一条河流

探究内容:(1)河流的基本概况:源地、流向、长度、注入的海洋或湖泊或消失在什么地方、流经的地形区、流域范围、流域内气候和植被的基本状况。

(2)河流的补给类型(水源)、汛期长短、水位变化大小及原因、流量和水位变化造成的灾害。

(3)河流水质状况:含沙量大小、污染情况及沿岸居民使用河水的情况。(4)河流的开发利用状况:灌溉、航运、养殖、发电等方面的效益如何

探究过程、方法:调查方式主要有实地勘察、走访有关部门、查阅有关资料、登录相关网站。将全班同学分成4个小组,每组10人左右,可安排每个小组进行其中的一项。

注意事项:

水循环导学案

A .轻柔的雪是 升华现象 B .凝重的霜是 凝华现象 C .晶莹的露是 熔化现象 D .缥缈的雾是 液化现象 2.5 水循环 【自主学习】 一、地球上的水循环 1、陆地(包括江河湖泊、土壤、植物等)和海洋中的水不断 成水蒸气,要 热量。 2、高山积雪和冰也会 成为水蒸气,要 热量。 3、水蒸气升入高空后,遇冷 成小水滴或 成小冰晶,形成云, 要 热量。 冰晶变大,低于0℃时形成 ,高于0℃时冰晶 成雨,落向地面, 要 热量。 夏季,当小水滴遇到冷气流时 成小冰块,这就是雹,要 热量。 4、陆地上,冰雪 成水,汇入江河湖泊,要 热量。 5、地表水有的渗入地下成为 。 6、最后,大部分的水又流入 。 二、物态变化的过程伴随着 的转移,水循环的根本动力来自 。 【课堂检测】 ( )1.如图,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A B C D ( )2.“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的“冰”“雪”所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 .汽化和液化 B .升华和凝华 C .凝固和凝华 D .凝固和液化 ( )3.(多选)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让我们领略了许多美妙景色。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4.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此过程吸收热量 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成水,再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 C.江河湖海中的水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 D.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此过程吸收热量 5.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干冰使空中的水蒸气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熔化成水形成雨。冷藏室中取出的盒装酸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酸奶盒表面会附有一层小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热量液化形成的。 6.前段时间达州大部分地方出现较长时间的干旱,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_____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_____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吸收热量而_____为雨滴落到地面.(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7.2013年的春夏之间我国南方很多地区遭受了罕见的冰雹“袭击”,冰雹的形成与高空中的小冰晶及气流温度等有关,其中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形成的,落地地面上的冰雹,会逐渐______并汽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8.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这种固体在常温下不经熔化就会直接变成气体,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常温下迅速变为气体,促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从而降雨。上面描述中,含有物态变化,找出并填出相应的物态变化。(例如:冰变成水属于熔化)(此例填在下面不得分) ____变成____属于____;____变成____属于____; ____变成____属于____;____变成____属于____;

水循环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记住水循环的重要环节,记住水循环的类型,通过水循环示意图得出水循环的定义 2.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水循环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 2.播放水循环动画,让学生自主构建水循环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和学习乐趣。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 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 【教学方法】 启发讲解法、讨论法、分析综合法等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出李白的诗《将进酒》其中有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指出诗中的错误,请学生跟着我一起学习第三章第一节水循环,一起来找出错误的原因。 新课讲授 板书 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自学探究:阅读课本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水循环联系了哪些圈层?2.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有哪些?3.水循环的类型有哪些? 展示水循环示意图讲解: 请学生阅读后讨论?? 师:请同学们帮忙老师回答第一个问题。 生: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师:对了,水循环就是联系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以及生物圈。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了水循环的定义。 生: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

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板书 一、水循环的定义 师:我们继续看水循环示意图回答第二个问题: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有哪些? 生: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师:对了,水循环就是分别在这些领域发生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将水循环分为三种类型,那么同学们知道是哪三种吗? 生:海陆间大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板书 二、水循环的类型 1.海陆间大循环 2.陆地内循环 3.海上内循环师:对了,看来同学们都非常认真地预习了,现在老师将给大家演示这三种循环分别是怎么进行的。 综合分析:通过三组动画分别演示各种水循环的演变过程。 第一组:海陆间大循环 师:海陆间大循环是最重要的一种循环运动,这运动的具体过程是:海洋表面的水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随着气流运行,被输送到大陆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二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通过这种循环运动,陆地上的水就不断地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第二组:陆地内循环

水循环导学案

水循环导学案 一.目标引领 1.了解水圈里水体的类型; 2.掌握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 3.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了解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二.教材引领 聚焦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破解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三.学法引领 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较简单知识,小组合作完成绘制水循环示意图,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 四.学程引领 学程之一了解水圈里的水体类型 自主探究: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并结合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关知识填空。 注意:填空部分在课前预习时完成,课上进行班级交流。 按照水的存在形态,水圈里的水可分为:_________态水、_________态水和_________态水;其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少的是 ____,分布最少,数量居中的是________。按照水的存在空间,我们把地球上的水体分为_________水、_________水和大气水,______水是最重要的,其中_________水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它主要可以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如_________水、湖泊水、冰川水、土壤水等。地下水分为_________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 人类最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陆地上的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储量只占全球水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七。因此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和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水资源。 读材料中图3.2回答: (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2)河流与湖泊关系十分密切。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的补给关系。 请同学们看课本59页“大规模的水循环示意”图,大家可以看到水圈里的各种水体在地理环境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我们把这样的现象称为水循环。 学程之二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一)自主探究:仔细观察课本59页“大规模的水循环示意”图,思考下列问题,准备回答。. 1.读课本“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可划分为循环、循环、循环三种类型。 (2)请结合课本图文资料填写下表:

水循环 导学案

《水循环》单元回归工具单 设计人: 王红艳 审核人: 高三地理组 班 级: 组 名: 姓 名: 上课日期: 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一、高考考纲要求: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高考三年九卷考频考点: 1.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难点:水循环各环节的相互影响。 知识构建 请同学们采用多元归纳法,个性化形式建构本节课知识体系。 年份 题型 考查角度 分值 难度 核心素养 命题预测 2019年 综合题:新课标Ⅰ 卷44 综合题:新课标Ⅱ卷44 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10分 12分 中等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地理实践力 2020年高考可能主要考察人 类活动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及各环节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2018年 选择题:新课标Ⅱ 卷 8题 综合题:新课标Ⅲ卷 36(1) 汾川流域的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因素 水分蒸发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4分 8分 中等 中等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地理实践力 2017年 选择题:新课标Ⅰ 卷 6-7题 水资源平衡和影响蒸发的因素 8分 容易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地理实践力

探究:请用水循环原理解释以下地理问题 1.沼泽地的形成 对点训练 (2018年新课标Ⅰ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 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 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扎龙湿地面积广大, 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 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2.内流河断流的原因 对点训练 (2019年新课标Ⅰ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变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图6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6分)

水循环学案

高中地理必修①(人教版)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 撰稿人:王炎培河南省开封高中 审稿人:陈卫东河南省开封市基础教研室 班别姓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图3.1“水圈的构成”认识水圈的构成。 2)能运用图3.2“陆地上的水体及相互关系”思考分析陆地各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3)能绘出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4)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地理问题。 5)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6)树立保护与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识,培养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念。 【学习重点难点】 1.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过程。 2.能理解并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主干知识梳理 存在形态:、、, 分布最广、数量最少的是,分布最少, 数量居中的是__。 相互联系存在空间:、、,海洋水是最主要的 的水体陆地水: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水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的关系。自然 界的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 连续运动的水循环过程。水循环时空特点: 动力:、重力能等 水循环的环节:、、、、下渗 过程和意义类型:、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意义: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在水循环这个系统中,水 在连续不断地、,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 断的状态,并维持了全球水的。 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水循环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 和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的平衡 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 地表形态 二、引用教材55页活动题目,同时展示课件图3.4黄河流域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中所提供的信息,人类影响的是哪个环节? 2、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

2.2水循环导学案

《水循环》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理解水循环是地理环境中最基本的一种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形式之一这一地理意义 【自主学习】 1、水循环的概念 在自然界中,水通过和、、、和 (、)等环节,在各种水体之间进行着,这种称为水循环。 2、水循环的分类 水循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时时刻刻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主要包括、和。 3、水循环的成因 1、内因: 2、外因: 4、水循环的意义 1、 2、 3、 5、水循环的过程 水循环类型及主要环节 ⑤

当堂检测 1、在海陆间循环中,受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A.海洋水的蒸发 B.大气水的输送 C.大气降水 D.地表径流 2、下列地理现象,属于陆地内循环的是() A.长江东流 B.台风登陆 C.塔里木河的水蒸发 D.海水蒸发 3、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资源可以循环更新,因此不必节约使用 B.海陆间循环、陆地循环都能使水资源得到更新 C.由陆地循环更新的水资源数量较少,因而陆地循环对各地的影响意义不大 D.水循环能影响全球环境,但影响力度不大 4、读“水循环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各代号所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名称 A、 B、 C、 D、 E、 F、 (2)图中水循环发生领域有 _____ _ 、____ 、 ___ __ 。 (3)人类容易影响的水循环的环节有: 请举例说明:。 (4)如果这个地区植被遭到破坏,湖泊也被开垦为农田,可能会对该地区造 成什么影响,______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训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和湖泊概况

【专题训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和湖泊概况 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和湖泊概况 一、选择题(共44分) 2017年,长春市首个“海绵公园”—劳谦公园建设完成,整个公园将“海绵城市”的渗、滞、蓄、净、用、排等功能进行合理布局,雨水通过强大的透水铺装、生态植草沟和雨水花园等下渗,再经过地下的过滤装置过滤,将雨污分开,干净的水被收集储存,用于植物的灌溉养护。下图为水循环部分环节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建设“海绵公园”可以①降低雨水地表流速、缩短汇流时间②利用沟内的植物和土壤截流净化雨水,具有一定的污染控制功能③渗、滞、蓄、净、用、排各系统单独运行,与其他系统没有衔接④缓解城市供水压力和城市内涝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海绵公园”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A.调节a B.调节c C.增加f D.增加d “屋顶花园”是指在屋顶以绿化的形式建设花园。

下图为“屋顶花园”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一个城市若大规模建设“屋顶花园”,将会 A.减小风速,增加灰霾天气的出现频率B.增加承重,缩短房屋的寿命C.截留雨水,缓解城市的内涝问题D.增大空气湿度,使城市雾日增多 4.依据水循环原理,下列不适宜大规模建设“屋顶花园”的城市是A.深圳B.温州C.大连D.酒泉 浙江宁波的甬城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不用除草剂、不用生长激素的“四不用”农场利用人工蓄水池进行蓄水,通过引水渠流入蔬菜区进行灌溉,再流经养鸭的水禽区和养鸡区,含有鸡鸭粪便的水最后进入鱼塘,作为鱼的饲料。鱼塘的水通过过滤池净化后,又重新用来灌溉,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过程。下图为“四不用”农场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水循环学案

第 1 页 共 4 页 3、1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 年级:高一 编写者: ★课标要求 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课标解析 1.通过阅读有关资料,理解陆地水体的组成以及相互关系; 2.知道什么是水循环; 3.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 4.能理解并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5.运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学习重点 1.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 2.能理解并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习难点 如何突破:充分利用教材中三幅图,利用导图思考题读图识图,在图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且与文字充分结合,明确水体类型,探究水循环的类型、基本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 学习过程 目标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体的存在形态 2、水体的空间分布 3、从水的运动和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 的关系。 如:(1)、河流水与湖泊水的相互补给关系(下图为湖泊与河流的剖面图) 图①中,河流水位 (高于/低于)湖泊水位, 水补给 水, 请在左图中用箭头表示水源补给关系 水 水——最主要的 水,包括 水、 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 地球上的水体 图②中,湖泊水位 (高于/低于)河流水位, 水补给 水, 请在左图中用箭头表示水源补给关系 图① 湖泊 河流 图②

第 2 页 共 4 页 (2)、河流水与地下潜水的补给关系(请在图上用箭头画出水体补给方向) 思考:黄河下游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如何?(请在图上用箭头画出水体补给方向) 【结论】湖泊水、地下水与河流水的补给关系主要取决于它们之间的 高低 目标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一)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 、 、 、 四大圈层中通过 连续运动的过程。 (二)水循环的类型和发生领域 水循环类型 发生领域 主要环节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动手画一画】请在下面空白处画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的过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陆地 海洋 陆地 海洋 地下潜水水位 地下潜水水位 地下潜水水位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说明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材分析】 本节课由“相互联系的水体”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部分组成。其中重点是“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因为水循环是本章教材的基本理论,是学习全章知识的基础,因而是重点学习内容。本节课,教材首先给出水循环的概念,然后围绕一幅“水循环示意图”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具体介绍了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情分析】 对于“大自然的水循环”这一内容,学生具备一定的基本常识,但是认识的不够全面,还未能上升到科学理性的层面去分析理解,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和深刻地区认识。【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圈内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关系。 (2)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3)理解大自然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老师通过“绘制、讲解、分析”等形式,让学生掌握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树立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1)陆地水的相互关系(2)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设计思想】 1、采用案例教学。在教学采用多个案例,把抽象的自然界水循环的地理原理具体化,而且建立在学生已学知识的基础之上,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知识。 2、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抛开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通过看图思考、多媒体展示、小组合作讨论等板块的设计,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案例教学、多媒体演示法等 【教学过程】

地球上的水循环教学设计汇总

第二届学生教学技能竞赛教学设计 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参赛组别高中理科组 课程名称自然界的水循环 指导教师何红 参赛队成员朱杰飞、胡成相、黄启芬、杨桃、张兴兰

目录 1.教案.................................................... 1-15 2.学案................................................... 16-21 3.选用教材封面复印件 (22)

生态、地貌的影响等,应予以适当关注。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的认知方式偏重于场独立方式,善于应用自己的知识来建构新的知识,有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从已有的知识来看,学生知道太阳辐射是促进地球上水循环运动的主要动力,地球外部圈层中水圈整体性和不间断循环运动,同时从日常生活角度出发,对水循环的部分环节有一定的体验。这些知识和经验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 1、教材内容地位和作用分析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深化对“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循环”的理解。是前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外部圈层”、“大气运动”以及“天气系统”的延续,是后面学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知识的基础,“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是高中地理基本的,也是重要的地理原理之一,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有所帮助。 2、知识结构关联图:详见下图1

环示意图,利于学生对本知识的理解,将简单的机械记忆转化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调动学生“眼、嘴、手、脑”等感知器官参与学习,自主构建水循环的知识。课后布置学生调查家乡水资源情况,人们对水循环过程的干预情况,将课堂教学向课外引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把课本知识和自己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2、运用水循环的原理,通过案例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通过分析水循环示意图,归纳水循环过程主要环节,学会尝试运用图表概括地理事物的方法。 2、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法学习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使地理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水循环的学习,认识到自然界物质不断运动和变化,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方法主要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案例教学法 重、难点突破:“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较为抽象、复杂,学习起来较为困难,教学过程中注重图表的运用,学生要深入理解“水循环对

水循环和水平衡原理

水循环和水平衡原理一、水循环环节和类型 二.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 (3)影响降水的因素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5)影响下渗的因素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 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四、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连接了四大圈层: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 2.各种水体不断更新,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3.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4.深刻地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使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得以缓解;影响各地的天气过程,乃至区域的基本气候特征;水循环的强弱变化,引发区域性的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 5.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 五、河流的补给方式 雨水补给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永久性积雪融水补给 湖泊水补给 地下水补给

六、水量平衡原理 水量平衡--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其收入水量等于支出水量和区域内蓄水变量之和。即水在循环过程中,总体上收支平衡 例1、如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 mm。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 mm。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3)题。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例2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6分) (2)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水循环》导学案

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水圈里水体的类型; 2.掌握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 3.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4. 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重、难点】 掌握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 【学习方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作图法、分析归纳法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预习主题:相互联系的水体(读图分析法) 1.水的存在形式 水圈:由、和液态三种形式的水体构成,是一个但的圈层。 2.水体空间分布:水、水和水。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主题:水循环的过程(讨论法、作图法) 1、概念:地球表面、和固态的水体在、和大气间不断地相互转化和循环的过程就是水循环。 2、要求:请各小组展开讨论,通过箭头标出和文字注明水循环的各环节,试描述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并派代表展示。

三、案例分析 分析内容:水循环的意义(分析归纳法) 材料: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河流中段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大部分为厚层黄土覆盖,加之历史上长期不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使得高原面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地面缺少植被保护,水土流失日益加剧。每年都会生产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而当地则形成千沟万壑、地形支离破碎的特殊自然景观。 补充:长江向东注入东海,带来大量营养物质,促进海水中的浮游生物生长,吸引了大量鱼类,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低纬度地区接受较多的太阳辐射,温度升高,水体吸热蒸发,再通过大气输送,在高纬地区形成降水并放热,所以输送的不仅是水汽,同时也在间接地输送太阳辐射。 归纳概括水循环的意义。 (1)水循环促进,维持全球水的平衡; (2)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 (3)水循环促进和。 【当堂检测】

水循环学案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1节水循环 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环节和类型,描述水循环的过程; 2.结合实例,说明水循环对区域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3.结合实例,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课前预习: 2.在下图中的线段上画出箭头,表示出水循环的过程。 3.写出图中①~⑨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的含义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课中探究: 探究1:水资源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 探究2: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层铺设10-15 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砂田 作物的产量较高,品质较好。 1.分析砂石覆盖层对水的下渗的影响。 2.读图 3.4,比较砂田和裸田蒸发量的差异,说明砂石覆盖层对蒸发的影响。 3.读图3.4,比较4月末砂田和裸田土壤含水量,归纳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及其作用。

课后练习: 1.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 A.太阳辐射 B.重力 C.大气运动 D.水的三相变化 2.下列地区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A.南极大陆B.长江流域C.亚马孙河流域D.北非撒哈拉沙漠 3.下列环节只参与了陆地内循环的是 A.长江水蒸发B.台风登陆C.塔里木河的径流D.海上蒸发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4~5题。 4.“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这段文字涉及的水循环的环节是 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⑤D.③④⑥ 5.下列水循环各环节中,人类对其影响最大的是 A.②B.①C.⑤D.③ 6.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水循环的环节。若河流流域内的森林植被遭破坏,河流径流量的年内波动就会加剧,其主要原因是 A.下渗加强,地下径流加强B.下渗减弱,地表径流增强 C.蒸发减弱,降水变率增大D.降水量增加,地表径流减弱 7. 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A. a增加 B. b增加 C. c减少 D. d减少 2015年4月开始,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有16个城市开始试点。海绵城市通过一系列的“绿色”措施滞水、蓄水、净水和排水,将有望缓解一系列城市问题。读海绵城市示意图,完成10~11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水循环公开课学案无答案

水循环 考纲: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考纲解读: 一、水循环的类型、环节、意义 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利用 三、河流径流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四、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教学过程 一、水循环的类型、环节、意义 水循环示意图 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三种水循环都包括的水循环的环节有哪些? 2、陆地上,内流区和外流区的水循环类型有什么不同? 能力提升: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下渗和地下径流的因素 (全国卷1)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被称为非生产性绿水。 1.下列河流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A.塔里木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 2.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重提高最多的是() A.水田改旱田 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 D.修建梯田 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正向利用: 负面影响: 能力提升 分析城市化对水循环各个环节的影响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据此回答问题。 3.图示事物主要作用( ) A.树木、草坪大量吸收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B.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可以净化水质 C.河流、湖泊可以调蓄多雨和少雨期降水量 D.城市小区、拦水坝可增加下渗水量

4.建设城市绿地采用下凹式绿地和植草沟,主要作用是( ) A.强化雨水的滞留能力 B.降低降水造成的水土流失 C.减轻土壤的盐渍化现象 D.加强生物和环境多样化 思考 1、河流径流量大小的成因 2、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小的成因 (2014年四川高考)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图5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回答 5.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A.湖泊水B.地下水C.冰雪融水D.沼泽水 四、河流的水文特征 1、明确河流水文和水系特征 2、分析河流含沙量大小、有无结冰期和凌汛形成的原因 (2015浙江高考)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气候统计图和河流水位年变化图。 简述甲地河流水位特征,并分析成因

八年级物理上册 5.4 地球上的水循环学案教科版

地球上的水循环 地球上的水循环 学习内容个性 笔记【学习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能应用升华和凝华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象。 3、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 【学习重点】 能应用升华和凝华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象 【学习流程】 一、预习 阅读课本P107-109,了解本节课学习内容,并画出本节的重点知识 二、独学 知识点一: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直接变成的现象叫升华;如冰、碘、樟脑、干冰 等。 2、物质从…直接变成的现象叫凝华;如冰花、冰晶、霜、雾 凇等 知识点二:地球上的水循环 画出地球上的水循环示意图 三、对学 小对子间互相检测,并讨论独学过程中的问题。 四、群学 地球上,水的三种状态在不断地相互转化。你知道雾、露、霜、冰雹、雪、云、 雨自然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吗? 1.雾和露:白天气温高,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当夜晚温度下降,水蒸气 成小水滴,一部分附着在大气粉尘上形成雾,一部分附着在花草树叶 上形成露。 2.霜:白天气温高,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夜晚,气温急剧降到0℃以下时,

地面上冷的物体,为冰花附在物体上,这就是霜。 3.冰雹:高空厚重的云层中,由于温度低于0℃,小水滴不断成冰块,冰块逐渐变大下落,下落过程中没有熔化完降落到地面上,这就是雹。 4.雪:由于白天气温高,空气中形成大量的水蒸气,当水蒸气上升到很冷的高空时,高空水蒸气成六角形的冰花,冰花降集在一起,形成雪片或者雪团降落下来,这就是雪。 5.云:白天气温高,地表水大量成水蒸气,当水蒸气上升到冷的高空以后,一部分成小水滴,一部分成小冰晶,天空中的云就是由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 6.雨:高空中的水蒸气不断成水,云越聚越厚,就要开始下落,在下落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云中的小冰晶也……………………成小水滴,与云中原有的小水滴一起降落到地面上,这就是雨。 五、展示 对群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展示。 六、反馈 1.下列现象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1)冬天路边地面上薄薄的霜。() (2)跑步时嘴里呼出的“白气”。() (3)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有冰花。() (4)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最终“消失”了。() (5)冬天,进入温暖的房间时眼镜变模糊。() (6)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 2、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 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同时伴随 着(选填“吸”、“放”)热;过程② 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和。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学案13 自然界的水循环

第四单元 地球上的水 学案13 自然界的水循环 [目标定位] 1.了解地球水体的三态变化及存在形式。2.了解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 3.认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的存在形式 (1)水圈:由气态、液态和①__________态三种形式的水体构成,是一个②________但③________的圈层。 2.陆地水体组成: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④________、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 3.陆地水体之间的关系:具有⑤______________的关系。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的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⑥________、⑦__________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⑧__________的过程。 2.水循环类型及环节 (1)类型:图中A 表示⑨____________________循环,又称大循环;B 为海上内循环;C 为⑩________循环。 (2)环节:图中a 为蒸发,b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c 为降水,d 为?____________________,e 为?________________,f 为地下径流,g 为?____________,h 为蒸发(或蒸腾)。 3.意义????? 维持了全球水的? 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 和传输的作用 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不断塑造着? 4.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人类活动不断改变着自然环境,越来越强烈地影响水循环的过程。人类修筑水库,开凿

运河、渠道、河网,以及大量开发利用地下水等,改变了水的原来径流路线,引起水的分布和水的运动状况的变化。 【问题思考】 1.地球有“水的行星”之称,为何还会出现水资源危机? 2.“黄河之水天上来”,可理解成黄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说的是哪种类型的水循环? 3.目前,人类主要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施加影响? 探究点一陆地水体的相互转化及其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网2008年8月12日电:据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卫星遥感中心对青海湖监测对比结果显示,今年青海湖的水体面积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6.38平方千米,较2004年增加了131.69平方千米,是面积增大以来增加幅度最大的一年。青海湖位于柴达木盆地边缘,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其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 (1)它与下面三幅图中的哪幅图所示的湖泊水循环性质相似? (2)试推测近几年青海湖面积扩大的原因。 【反思归纳】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关系 当河流水位________湖面或潜水面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或地下潜水;当河流水位

水循环导学案

3.1 水循环 学习目标: 1.运用示意图,识别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描述水循环的过程,指出水循环的类型。 2.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习过程】 一、水循环的过程和类型 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_______ 、大气圈、________、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 字母类型主要环节 A 海陆间循环①蒸发,②____,③降水,④ _____,⑤下渗,⑥______ B 海上内循环 ①蒸发,⑦_____ C 陆地内循环 ③降水,⑧蒸腾和蒸发 【探究活动一】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结合材料探究: (1)水循环的基本环节有哪些?水循环按照空间范围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2)为水循环提供能量和动力的是什么?水循环联系了自然界的哪些圈层? (3)大量砍伐树木会对当地水循环带来什么影响? (4)人们修建水库、挖渠引水等措施主要影响水循环的哪个环节?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维持了全球水量的______________。 2.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地表太阳辐射能,缓解不同纬度________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4.不断塑造________。 易错易混: 1.在水的三态中,液态水的分布最为广泛() 2.自然界中的水都存在于河流、湖泊与海洋中() 3.人类可以对水汽输送施加显著影响。() 4.陆地水的主体是冰川水,目前是人类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5.井水不犯河水。() 6.大气环流是水汽输送的主要动力。() 7.三种水循环类型中,循环水量最大的是海陆间循环。() 8.陆地内循环只发生在内流区域。()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含答案)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学习目标] 1.了解水圈的特点及水体组成。2.掌握水循环的过程、环节、意义及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3.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从形态上看 (1)水在地理环境中以①______、②______和③______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 (2)气态水:数量④________,分布⑤________;液态水:数量⑥______,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⑦______、⑧______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2.从空间分布上看 (1)海洋水:占全球水储量的⑨______%,是地球水的主体。 (2)大气水:数量虽少,但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3)陆地水:包括⑩________、?________、沼泽水、土壤水、?________、?________、生物水等,数量虽不多,但在自然环境中作用巨大。 3.陆地水体相互联系: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 (1)海陆间循环:发生在?____________之间,使陆地水得到?______、?______,水资源得以再生。 (2)陆地内循环:发生在○21________________之间,对陆地水资源补充量很少。 (3)海上内循环:发生在○22________________之间,对陆地水资源没有补充作用。 3.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蒸腾)、○23________、降水、○24________、○25________、地下径流。 4.水循环的意义 (1)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了全球水的○26________。 (2)是地球上最活跃的○27____________和○28____________过程之一。 (3)是海陆间联系的纽带: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29________。 我的疑惑 1.。 2.。 3.。

水循环导学案

3.1 水循环 【学习目标】 1、绘制水循环的全过程图,培养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2、列举水循环的过程,说明水循环的意义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业质量标准】 1、绘制并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主要环节。 2、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意义。 【核心素养标准】 1、通过水循环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2、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课前自主学习】 一、地球表面的水体 1、水在地理环境中以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 2、海洋水:占全球水储量的______%,是地球水的主体。 大气水:数量虽少,但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陆地水:包括________、________、沼泽水、土壤水、________、________、生物水等,数量虽不多,但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 3、陆地水体相互联系: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在___________和地球重力的共同驱动下形成了水循环。 二、水循环过程 结合课本59页图,在下图中用箭头画出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示意,并将箭头含义注明。

【课堂探究一】水循环的环节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小水滴旅行记》补充完整:我是一滴小水滴,和兄弟姐妹们生活在一起。有一天,太阳公公格外亲热,照得身上暖洋洋的,我不由自主地飘了起来…… 小结: 【学以致用1】判断下列诗句描述的是水循环的哪一类型?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课堂探究二】读材料,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材料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材料二:水循环对地表太阳辐射的吸收、转化、传输和调节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舟山渔场地处长江、钱塘江入海口,来自大陆的地表径流每年平均入海近一万亿立方米,为渔场带来大量浮游生物,与海水营养盐类相结合,促使其迅速生长繁殖。 材料三: 小结: 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发生领域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主要环节 及示意图 特点 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 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 充,水资源得以更新、 再生 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 小,但对干旱地区非常 重要 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 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 10倍

水循环学案优质课

水循环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水循环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 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增强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课堂探究一:水循环的过程及主要环节 (1)画一画:在图上绘出地球上水循环的示意图。 (用箭头表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用文字说明各箭头的主要含 义)。 (3)想一想: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来自什么? (4)辨一辨:黄河水入海、台风登陆、赤道海域的对流雨分别属于水循环的哪一个环节? 【质疑经典】 李白在诗歌《将进酒》中写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你觉得这句诗是否正确 ? (2)看一看: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分为哪几种类型? 分别包括哪些环节?

课堂探究二:水循环的意义 2、结合水循环示意图和图三,你认为水循环还有什么意义? 3、水循环促使地球上的水不断地都得到更新,因此有人说:水资源可以用续利用,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 竭”的,请大家结合下 面的材料,讨论以上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材料:我国的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例如山西省十年九旱,有些 工矿企业由于缺水不能正常生产,甚至被迫停产。作为华北平原重要粮食产区之一的河北省,因为缺水,使粮食 大幅度增产受到限制。我国水资源总量并不少,为什么北方地区却严重缺水呢? 1991年,环境保护部门对全国大江大河总河长的 4万多千米河段进行了评价,发现大约 44%的河流因受不 同程度的污染,水质较差,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加剧了水资源危机的程度。 课堂探究三: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结合水循环示意图思考,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哪些环节有影响? 汕黄河下游的地上河 (图一) 1、试分析图一和图二这两种地貌类型之间有何关联? (图二) 体现了水循环的什么意义? (图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