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学案例分析法

教育法学案例分析法
教育法学案例分析法

《教育法学》案例分析法

1.案例分析法的内涵和意义

案例分析法是指通过对教育法领域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并能对不符合教育法及教育规律等教育法律现象运用法律进行解释的学习方法。

教育法案例是已经发生的事实,比较直观、生动,具有很强的可比性。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可以将教育法的基本理论在实践中作进一步检验,并可直接了解教育法的实施情况、教育法尚存在的问题,探讨教育法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

案例分析法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学习者通过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可以加深对教育法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案例分析的基本步骤

(1)主体分析——指出本案中的涉案主体主要有哪些

在本课程中,涉案主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教育行政部门(或人员)、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包括学生家长)团体或个人。

对某一具体案例来说,要将涉案主体具体化,如:某某学校、某某教师、某某学生等。

(2)法理分析——阐明当事人违反了什么法律

在此,应首先分析一下当事人和受害者都有哪些权利和义务,这些权利和义务分别是在哪些法律中规定的,当事人侵犯了受害者的哪些权利,或当事人滥用了哪些权利,或当事人未履行哪些义务等。在此基础上,即可确定当事人违反了什么法律中的哪些规定。

本课程常用到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属教育法律);《教师资格条例》、《残疾人教育条例》(属教育行政法规);《学生伤害事故管理办法》、《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属教育部门规章);《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刑法》(属其他法律法规)等。

例如,在“教师殴打未成年学生”的案例中,该教师即违反了《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未能履行教师应当关心爱护学生的义务,滥用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权,侵犯了学生的人身权。

(3)责任分析——指出当事人应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若按违法性质一般可分为违宪责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四类,在本第十四章教育法律责任中分别阐述了这些责任。

《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管理办法》、《民法》、《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对各法律关系主体的法律责任均有具体规定。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需根据具体案情进行相关法律责任的分析与判断。

例如,在“教师殴打学生”的案例中,该教师违反了《教育法》、《教师法》的有关规定,侵犯了学生的人身权,一般应承担相应的行政法律责任;若造成学生伤残的,则还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后果严重或构成犯罪的(如造成学生重残或死亡等),则可能还要依法承担相应的刑事法律责任(需移交司法部门判定)。

(4)启示分析——提出本案应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这里,学生可以充分展开自身的想象,结合案例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防止发生类似案件发生的设想和建议,但切忌空泛。最好能先从本案的涉案主体出发,来谈一谈他们应分别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而后再谈一谈本案对我们每个人或整个社会的启示等。

例如:对“某学校因停电造成学生伤亡”一案,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供电局——应事先通知学校,使其做好应急预案等;

·学校——应加强安全设施和安全制度建设,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确保学生安全;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等;

·教师——应加强责任心,增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与保护意识,掌握应对此类突发事

件的方法等;

·学生——应加强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应对突发事件,等等。

但不宜只笼统地提出“要加强依法治教”。

3.案例分析的实际演练

案例分析的演练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真正把握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和要点。

首先,学生应掌握案例分析的基础知识。

主要是应掌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的有关规定,以便能对涉案主体的权利、义务以及法律责任进行综合分析。

其次,应掌握案例分析的基本步骤。

案例分析的基本步骤前已述及,即:主体分析——法理分析——责任分析——启示分析。在此,需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由于案例分析往往涉及到教育法的基本原理,涉案主体的权利、义务,侵权性质,法律责任,法律救济等多方面内容和综合性知识,因此,学生需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

虽然在本课程的文字教材的各个章节中都例举了一些典型案例,但受各章的内容所限,其往往只是从本章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出发,进行了相关案例的某些方面的分析,而未按照上述案例分析的四方面内容进行全面分析。为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着所学知识的不断深入,应逐步学会按照本课程案例分析的基本要求和步骤对这些案例进行重新审视与分析,以期真正掌握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

再次,要掌握案例分析的基本技能。

(1)本课程中要求学生进行的案例分析主要是定性分析,而不是定量分析。不需要具体分析应该量刑多少年、赔偿多少钱,等等。也不需要引据法律规定的原文(主要指在考试时,而平时练习中,学生则可引用相关的法律条文为据)。而主要是对案例中的违法性质(即违反了什么法的哪方面规定)、以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作出定性分析。

(2)案例分析主要通过学生综合运用自身所掌握的教育法学知识进行,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并不一定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

(3)可以将教育法学案例分成几种主要类型,进行尝试性分析,然后总结经验和不足,并通过实践逐步提高案例分析能力。这种分类有助于帮助我们进行综合分析与对比,进而提高自身的案例分析技能。

(4)关于教育法学案例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可从不同的角度将诸多案例分为不同类型。例如:

·若按照侵权主体来分,可分为教育行政类、学校类、教师类、学生类、社会类等,本小课件即主要采用了此种分类方法;

·若按照涉案行为特点来分,可分为教育教学类、体罚类、招生类、学籍管理类、学生伤害类等;

·若按照侵权属性划分,可分为侵犯教育权或受教育权案件、侵犯人身权案件、侵犯财产权案件。

·若按照当事人应承担法律责任的性质划分,可以分为教育民事案件、教育行政案件、教育刑事案件、教育违宪案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