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表演专业_声乐表演中的音乐美学论文

声乐表演专业_声乐表演中的音乐美学论文
声乐表演专业_声乐表演中的音乐美学论文

声乐表演专业_声乐表演中的音乐美学论文前言

在声乐表演中,音乐美学是其最重要的基础和指导原则,表演者在进行声乐表演时,

需要具备良好的审美意识、创造力,这样才能将表演中熟练的技巧、表演艺术体现出来。

另外通过音乐美学,还能将声乐作品的特征、风格用独特的视角演绎出来,并引起观众的

认可,因此,对声乐表演而言,音乐美学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音乐美学的概述

音乐美学是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音乐和美学的结合体,同时音乐美学也是音乐的

重要基础理论学科。音乐美学的本质是对音乐的美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音乐形式、音

乐特征、人类想象、情感、感知等与音乐的关系。音乐美学是一种社会科学,是通过理性

的方法对音乐艺术进行探究,音乐美学涉及到的范围很大,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中

的研究成果,都可以对音乐形式进行探究。利用音乐美学,能极大的促进音乐艺术的发展,提高音乐艺术的欣赏价值。

2、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的重要作用

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的作用不言而喻,首先音乐美学是声乐表演的基石,声乐表演不

仅仅是对技术的一种表现,更重要的是将声乐作品的内涵展现出来,这才是音乐的本质。

在声乐表演中,最重要的是将作曲家创作作品的情感、意图、利用作品传达的思想表现出来,同时还需要表演者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感受表达出来,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表演效果。通过音乐美学的应用,能实现声乐表演过程中的音乐创作,并从音乐美学的审美特点

出发,将节奏、音高、音程、音色等声乐的基本形式体现出来。在具体的声乐表演中,往

往对表演者的审美有很高的要求,表演者不仅需要对作品本身进行鉴赏,还需要结合自身

的感触去演绎作品,可以说声乐表演是表演者内在感触和外在感知有效结合的审美活动,

这就需要利用音乐美学来提升声乐表演的审美价值,从而提高声乐表演的欣赏性。由此可见,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声乐表演中的音乐美学

在声乐表演中,表演者在与观众互动过程中会形成审美对象,对于表演者,也就是声

乐表演的主体,其表演有演唱、外在形式两种情况,表演者的表演是构成审美对象的基础,而观众的视觉、听觉、意识是审美意识形成的基础,因此,在对声乐表演中的音乐美学进

行分析时,需要从表演主体和观众两方面进行。

3、1声乐表演中表演主体的审美意识

对于声乐表演,其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具体的过程,其表述的内容是表演者内心活动的

外在体现,因此,表演者在实际表演中,承担着声乐作品二度创作的任务,是声乐作品首

次创作(作曲家创作作品)和作品三度创作(观众对声乐作品的欣赏)的连接桥梁,表演

者不仅需要将作品本身的内涵表现出来,还需要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在声乐表演中,是

通过视觉、听觉共同实现的,声乐表演本身就是表演者个人[文秘站:]审美情感的外在体现,因此,声乐表演中的音乐美学与表演主体的审美意识有很大的关联。

在声乐表演中,人们经常会发现这种情况,不同的表演者,即便演唱同一首歌,演绎

出来的效果也存在很大差异,其主要原因就是表演主体的音乐文化修养有一定差异,导致

其审美观念也存在一定偏差,最终造成演唱效果不同。作曲家在创作作品时,只是将没有

灵魂的音符书写在乐谱上,作品的情感、内涵都需要表演者自己体会,并赋予作品生命力。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们还是很喜欢真人演唱表演,其主要原因就是人们在欣赏

表演者个体的创作性表演,这里面渗透着表演者的智慧、情感,这是非真人表演无法代替的。

人们之所以普遍喜爱音乐,其主要原因是音乐表演经过不同表演者的创作,会产生不

同的效果,并且会引起不同观众的共鸣。有很多优秀的表演,会超出作曲家的预想,让作

品的情感、内涵更加形象,因此,表演主体的审美意识是声乐表演中音乐美学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声乐作品二次创作的重要环节。

3、2声乐表演中观众的审美意识

每一个音乐作品都有其历史风格,不同时期演绎出来的声乐作品有不同的效果,同时

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在不同表演者手中也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很多表演者在进行声乐表

演时,会在作品一次创作的基础上,注入自己的理解、风格及情感,这就造成了不同的审

美价值,但是表演者的审美并不能代表观众的审美,表演者必须结合所处时代进行作品演绎,这也就是音乐美学中的“尊重作品历史背景,用当代人的眼光进行表演”。只有用当

代人的眼光,对作品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元素,这样才能满足观众的

审美情趣,实现作品的当代性与历史性相结合,获得最佳的声乐表演效果。

对于不同民族的观众,其音乐审美观念有很大的差异,这也导致当前声乐表演中,作

品的旋律、节奏、音阶、曲风、结构等有很大的差异,例如拉丁民族的音乐,其风格注重

热情,并且带有一定的轻浮气息,这种风格有很多观众难以接受,但对拉丁民族来说,这

是最优美的音乐;而对于日耳曼民族的音乐,其风格典雅含蓄,含有深刻的哲学含义;嘻

哈音乐充满了乐观、积极的精神。因此,声乐表演必须从观众的角度出发,结合观众的审

美意识,演绎满足观众审美要求的作品,这样才可以获得观众的认可,获得预期的表演效果。

在声乐表演中,“情”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激发观众想象的重要元素,优秀的

表演者会在对作品进行处理时,注入自己的真是情感,以引起观众的共鸣,唤醒观众内心

最深处的情感,给观众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因此,对声乐表演中的音乐美学而言,情感体

验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最能满足观众审美需求的元素,表演者在进行声乐表演时,必须将注重自身的情感体现,对作品进行再次发现、再次创作,挖掘作品每一个情感元素,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并利用优秀的情感表现能力将其表现出来,这样才能满足观众的审美

需求。很多时候表演者的情感投入过于虚假,往往会引起观众的反感,因此,声乐表演必须注重情感的真实投入。

4、总结

声乐表演本身就是将艺术和音乐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一种情感、理智完美结合的艺术美,通音乐美学,能对声乐表演进行深层次的修饰,提高声乐表演中的艺术价值,因此,表演中必须充分重视声乐表演中音乐美学的重要作用,结合优秀的表演技巧、真实的情感体验,演绎出符合观众审美需求的作品,给观众一种艺术美的精神享受。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声乐毕业论文范文]声乐毕业论文范文2篇

[声乐毕业论文范文]声乐毕业论文范文2篇 声乐毕业论文范文一:民间音发展趋势 摘要:民间音乐一直是传统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今许多的民间音乐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不禁引起了人们对它的关注,同时它的传承与保护也变的尤为重要。通过对民间音乐的独特价值及发展趋势作出较详细的论述,期望民间音乐能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演变发展而日益繁荣,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下去。 关键词:民间音乐;传统音乐;发展趋势 中华民族有着广阔的疆域,众多的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传统音乐这种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也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中不可缺少的的部分,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中最基本、最丰富、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 一、中国传统音乐与民间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指的是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的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形态特征的音乐,其中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的、历代相传至今的古代作品,也包括当代中国人用本民族固有形式创作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的音乐作品。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的一部分,也是传统音乐中最基本、最丰富、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并且与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伍国栋老师对其作如下界定“民间音乐

是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存见的一部分既古老又现代的音乐文化类型,是创造于人民大众又供人民大众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口传心承方式来共同操纵、共同享用、共同演绎和共同传承的一种非专业的社会音乐文化产品。”①如此一来更有效地认证了民间音乐的地位。 二、民间音乐的独特价值 民间音乐是人类音乐中最丰富的宝藏,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成员,它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是人类历史的见证,具有独特的价值,如人文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审美价值和音乐创作素材价值。(1)人文价值,是指民间音乐反映的历代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历史事件、生活习俗等人文资料。如在编写地方志时,民间音乐是不可或缺的部分。(2)学术研究价值是指民间音乐自身的发生、发展、演变及其规律,如五声性调式的特点、多声部民歌的研究等都可作为世界上的中国音乐文化符号。(3)审美价值则体现在民间音乐积累了优秀的曲目,它们是以中国人民的审美和要求而流传下来,在流传中千锤百炼、凝聚成为高度艺术感染力的音乐形象,有的催人泪下,有的令人心旷神怡,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和欣赏价值,是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多得的艺术。(4)民间音乐具有音乐创作的素材价值,民间音乐作为民族音乐的基础,曾哺育了历代的文人音乐家和宫廷音乐家;同样也启发了中国新音乐的专业创作和通俗音乐创作。 三、民间音乐的发展趋势及思考 1.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民族音乐文化是民族本质最完美的音乐表现”②。民间音乐不仅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瑰宝,更是世

研究论文:探究美声唱法在中国声乐作品教学与演唱中的咬字问题

62896 学科教育论文 探究美声唱法在中国声乐作品教学与演 唱中的咬字问题 中国文化博大精神,孕育了华夏各族儿女,同时也产生了具有很高价值的音乐艺术。加之中国经济全球化的战略进一步加深,使得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加大了,同时在艺术方面也是不断的相互促进,我国正在以更开放的态度积极容纳外来的优秀艺术,各种艺术之间的融合,为世界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虽然艺术是没有国界的,但是各国间的文化差异还是非常大,所以要想让不同的艺术形式在各个国家发展,就应该包容和接纳各国间的文化差异,同时要努力的克服在艺术沟通、交流、融合中出现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谈谈美声唱法在中国声乐作品教学与演唱中的咬字问题。 一、美声唱法在中国声乐作品教学与演唱中的咬字问题 (一)字头不准确

在我国的汉字中,字头就是一个字起首的字母,在汉语中它主要充当着辅音的部分,所以它是一个字发音准确的关键所在。字头在具体的歌唱中被咬清楚了,那么后面唱出来的音才是正的,而字的意思才是准确的,同时有了好的字头演唱,也为字腹的发音打好基础。所以说字头的准确性是汉语歌曲演唱的最基本保证。然而用美声唱法来演绎中国声乐作品时,却存在不小的问题,往往是歌手在演唱过程中出现了字头模糊不清的现象,大部分都出现了字头咬字不清也没有力量和喷口,最终导致了发音不准,只能听到演唱者的声音却很难听清字,直接影响了中国声乐作品的教学与演唱的效果。 (二)字尾归韵不清 众所周知,中国的汉语语音中,字的韵母可以被分为三个部分,即韵头、韵腹和韵尾,所谓的韵尾就是字尾的意思,它是汉字发音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然而要想将一个字交代的准确到位,整体连贯,那么字尾一定要收好,只有这样才能将字的意思完整的表现出来。在汉语的发音要求中,结束字尾时只能在最后一拍不到四分之一的长度,同时要求在收音时一定要干净,并且要求力度适中,如果一个字的收尾含糊不清就会导致歌词的意思受到很大的影响。许多美声歌手在演唱中国声乐过程中经常出现字

声乐演唱训练与鉴赏论文

声乐演唱训练与鉴赏论文 我对声乐的认识 0926210822 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设计101 周文启 这个学期终于选到了刘老师的声乐课,在庆幸之余确实也受益匪浅,并不仅仅是在短短十二次课的课堂上学到了关于美声、民族、流行等各种唱法的知识,也让之前对声乐毫无概念的我能唱出了更好听的声音。让我从对声乐一无所知,变成了终于可以欣赏一下高雅音乐也终于可以感受到音乐的迷人魅力。 不论是美声唱法、流行唱法还是民族唱法,刘老师都搜集了大量的影像资料,从最后一个阉伶歌手Alessandro Moreschi到中国的男高音戴玉强、从阿宝道陈思思……在说到相关知识的时候便打开播放,在教室的音响效果渲染之下,无疑让我们享受了一场穿越时间和风格的音乐盛宴。这也让我对各种风格的歌手和唱法得到了更深的了解,也听到了许许多多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动人歌曲,丰富了我原本稀薄的音乐知识。 我觉得,唱歌是一种第二次的艺术创作,作词作曲的人在创作时已经让入了一次他们的感情,而这也只是乐谱和歌词,要让它再能打动更多的人,还需要一个好的歌手可以把它们歌唱出来。而这已经是第二次融入感情的表达和释放了,这才能让听众感受到演唱者真实生动的情感。所以不仅需要对歌唱的技术和技巧有所掌握,也要了更深刻解认识作品的内容和它要表达的情感,总不能怀着思乡的水兵的心唱《我的太阳》,不能想着“你的眼神”来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吧。 所以我觉得这也是我学过这门课之后收获不小的一个方面,刘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不时还穿插了歌曲背后的故事和背景资料的讲解,让我了解到各个风格的优秀歌曲的创作历程和时代背景,也更了解了中国和世界的声乐发展路程,这些知识也将会在未来对我欣赏更多的高雅音乐作品时产生很大的好处。 接下来我就说一下经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之后我对几种风格唱法的认识和理解。 从前我一直以为美声就是声音很美的意思,其实倒也没错,它也是以音色优美,富于变化;声部区分严格,重视音区的和谐统一;发声方法科学,音量的可塑性大;气声一致,音与音的连接平滑匀净为其特点,总的来说也就是为了发出优美的音色。美声唱法的起源是西欧古典声乐的传统唱法发展起来的,在文艺复兴时期因为歌剧而兴盛,在五四运动期间传入中国,对我国声乐艺术的影像也非常巨大。我觉得主要的特点就是他的发声方法让声音变得非常纯净和柔和,而变化也很丰富,这也更利于它表达歌剧的情感和剧情的起伏。而同时它也有较为严格的发声方法要求,也需要非常多的专业练习,所以我觉得虽然它真是很好听,不过不是很有天赋或者有爱好和恒心的人还是很难唱的很好的。 而我听得最多,作为一个大学生最感兴趣的也就是流行唱法了,因为它追求自然随性,且不要求有非常专业的发声方法的特性,也更容易让更多的人接触和理解。而且基本上创作出的歌曲也是比较贴近生活和感情的,更容易引起普通人的共鸣。不过它虽然入门的门槛低,却并不是代表它并不专业,并不困难。刘老师在我们课间休息的时间都会播放下载好的《我是歌手》的精彩片段,在大教室的音响效果下我也如同身临其境般的享受到了音乐会一样的感觉。特别是看到最终决赛时,每一个歌手都是实力非凡,他们的演唱实力显然并不是人人都可以达到的,可就算到了他们那个级别也还是需要拉开微小差距排出名次,真的让比赛扣人心弦,这也说明了流行唱法的感染力着实非凡。而随着作品难度的增加和其中运用的演唱技巧的难度增加,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很好的用流行唱法演绎一首作品。 而我也正是希望利用好在这里学到的知识可以提高我的发声能力和技巧,再加上我的练习可以唱出更好听的流行歌曲。虽然老师讲的并不是专门流行唱法的发生方法,凡是我觉得

音乐美学与声乐的关系

音乐美学与声乐的关系 1213302-22陈甜 【摘要】: 音乐美学是基于音乐艺术基本规律为研究目标的一门学科,是艺术美学的主要组成部分。音乐实践是音乐美学的基础,是音乐美学的主要来源,它与音乐生活紧密相连。从另一个方面来看,音乐美学也反过来影响着音乐实践,并起着指导性作用。所以,音乐美学应当结合实践。声乐研究者更加重视的是声乐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研究,而很少人对其展开深入的研究,音乐美学研究当以实际的音乐实践为基础,在实践中对音乐美学的新感悟和新思路。 【关键词:音乐美学音乐实践演唱艺术】 音乐美学包含音乐与美学两方面意义,它寻求音乐的本质,如同尼采不断的用神话人物和现实生活中哲学思想来描述,研究音乐美学。探索音乐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联系,音乐的各种形式以及内容的表现手法。它研究着音乐与人、音乐与和谐的社会关系、音乐与情感、心理、爱情等的关系,可以说,音乐美学是一门综合的、涉及多个方面的研究学科。而音乐美学中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对声乐表演的指导作用。音乐包含演唱、鉴赏、乐器演奏等艺术形式。其中声乐艺术是与音乐美学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 一、音乐美学对声乐学习的重要性 音乐美学早在中国远古时期就存在了,只是由于当时缺乏记谱方式而没有完好的保存下来。在古代奴隶社会时期就记录着最早的民歌:“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在古代,诗歌都是用来唱的,当时的乐师将民间歌谣编成词,并将这些歌词汇集到宫廷唱给天子听。在早期,歌唱更注重实用性,但随着人民精神生活要求日益增高,声乐艺术已开始向审美艺术方向发展,而声乐艺术无论以何种形式发展,它始终都引导者演唱艺术发展前进。 声乐艺术作为人类同步诞生并发展的艺术形式,始终离不开人们的社会生活,伴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比起其他的表演艺术形式,歌唱更能直接的抒情达意。从最原始的歌唱的实用性到如今审美欣赏的丰富性,音乐美学始终指导着声乐演唱艺术的不断发展。声乐作品是文学性与音乐性的高度综合,它不像绘画、雕塑、文学作品一样是一次性完成的艺术品。声乐作品以乐谱的形式存在,它是没有生命的,还不是真正的音乐,只有通过歌唱家的演唱才能把词曲者的思

音乐学院声乐系毕业论文

音乐学院声乐系毕业论文 浅谈高中音乐生的声乐教学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深入人心,高中声乐教学的开展是有条件的,也是很有必要的。高中声乐教学有别于专业院校的声乐教学,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及对音乐的理解、表现、表演等综合素质,在授课内容和方法上则注重多样性和趣味性,侧重歌曲表现力的培养,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唱姿、呼吸、发声、舞台表演能力等,使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全 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艺术修养,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高中声乐教学 声乐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需掌握声音共鸣技巧。学习声乐要具备良好的音乐素质,如声音条件、音乐感觉、音准节奏、语言能力、观察理解能力、情感表达能力等,但 这些也不是唯一条件。嗓音条件稍差的学习者也可以通过正确的发声训练,改善自己的歌声。通过这几年的声乐教学辅导实践,我是从以下几方面的训练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 一、注重唱姿 演唱者在演唱时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唱姿,才能使声音通畅、呼吸均匀、身体有支点。 感觉自己的身体就是一个乐器,要这乐器发出悦耳的声音,就要把气息、肌肉、声带、歌 唱意识等调整到最佳状态,而这都要求具备正确的唱姿。唱姿应与平常站姿有所区别―― 自然舒展,两脚稍稍分开,感觉人很挺拔;身体各部位既不能紧张又要积极;既要放松又不 松垮。 二、训练呼吸 关培尔蒂说:“歌唱的学问就是呼吸的学问。”女高音歌唱家梅尔芭也说:“要有完 美的歌唱,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对于学习声乐的人,可以说已经成功了90%。”因此要唱 好歌必须懂得如何呼吸。 大多数初学者没有声乐基础,因此可先进行自然单纯的气息练习:1腹式呼吸:先以 嘶声吐气,待气全部吐光后快速吸气。2吹小纸片:让纸片维持同一角度,看能吹多久。3吹蜡烛:让学生想象一根点燃的蜡烛,用平稳的气息持续10秒吹熄。训练时要注意:吸 气自然而缓慢,吐气均匀;内口打开,音量不可太大,轻声唱;半音进行,多用元音u、o。除上述方法,还可进行带音高的呼吸练习。 科学的呼吸方法就是三句话:呼吸要深;支持要实;调控要好。歌唱的呼吸需要隐藏在 身体内部的横膈膜来运动,学会深呼吸,掌握胸式、腹式和胸腹式结合的呼吸方法。在训 练美声唱法时要对气息的支持点做到坚实、集中和细小。美声唱法的重要特点是训练好 “弱强弱”,它需要具有对气息高度的调控技巧。实践证明,气息的支点越集中越小,出 来的声音就越大。歌唱时,声音的运用,感情的表现,共鸣的取得以及咬字吐词,运腔行 腔全靠对气息的控制与调整,节省用气,防止“漏气”,做到“声出气不出”。

浅谈声乐演唱中的咬字吐字-大学生毕业论文

【标题】浅谈声乐演唱中的咬字吐字 【作者】李霞 【关键词】咬字吐字歌唱语言 【指导老师】甘小云 【专业】音乐学 【正文】 引言 声乐艺术是文学语言和音乐语言有机结合的艺术。文学语言——作为声乐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借助字音来表达的。我们就必须客观地认识到语言是歌唱的基础,它不仅是产生优美动听旋律的依据,而且又通过语言的咬字发音与流畅动听的旋律的结合,给观众塑造出深刻丰富的音乐形象,从而产生深入心灵的艺术效果。在国内外就有很多的声乐教育家、研究人员对声乐演唱中咬字吐字的问题及现象进行过研究,为声乐事业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语言是歌唱的基础,歌唱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艺术,歌唱艺术直接受语音的影响和制约。从古到今的声乐家们在声乐训练与演唱中都十分重视歌唱的咬字吐字问题。明代魏良辅说得好:“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他将“字清”为三绝之前,而以字带声,字正腔圆,以字行腔,腔随字走,正是民族唱法演唱风格的特点,由此可见要咬字吐字在民族唱法中的重要性。现今有姜家祥老师在他的《民族唱法探索》一文中告诉我们:“作为歌唱艺术,还包括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曲调、圆润的嗓音、丰富的感情。其中,语言是个重要因素和重要表现手段”。 美国声乐教育家赛吉尼斯?卡吉在他《论学习歌唱》一书中说:“我的论点的根据是发音与吐字的方法有它们的共同点。首先,歌唱者必须学习把语言与它们发声一块儿做”;“歌唱者如不能用适当的语气变化朗读歌词,也就不会把歌唱好”;“在声乐教学课程中,语言基础课应是声乐学生必修课之一,并且应当认真细致地在第一学年里学,或者学到充分掌握为止”。意大利美声学派杰出的代表卡鲁索也强调说:“高质量的声音必须有相应的口形和字韵”。鲁伯特?劳伦斯?威尔在《您的嗓音》一书中说:“在整个发声艺术中,正确地理解在说话的水准上歌唱的含意是最最重要的。当一个人能在正常的说话的水准上歌唱时,就自然而不费力的会有丰富的胸腔和头腔共鸣,且能治疗喉音。任何连唱音阶都将变得完全自动化”。卢齐厄?马南在《歌唱艺术手册》一书中,用很大的篇幅论述了咬字问题,最后他说:“总之,美声学派的作曲家和教师一致强调咬字精确对于演唱古典歌曲是很重要的”。这充分说明,声乐艺术要达到完美的境地,必须准确掌握表现语言的能力和良好的咬字吐字功底,否则声音再好也无济于事。 因此,重视研究歌唱艺术的语言,掌握在歌唱发音时咬字吐字正确的方法,做到演唱时的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是一个演唱者成功歌唱的重要素养之一。 一、歌唱中的语言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

声乐教学法论文:浅析声乐的整体教学法

声乐教学法论文:浅析声乐的整体教学法摘要:高校声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培养的过程应该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笔者通过多年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整体教学法,这是一种以声音为媒介,整合文化修养、心理素质和歌唱技术等多方面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声乐;整体教学;教学方法 声乐训练是由歌唱者自身的嗓音生理条件、声乐技巧、心理构成、艺术修养等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这些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是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的。本文提出的声乐整体教学法,就是为了更好地处理声乐教学中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声乐的训练中,将生理、心理和情感共同结合起来的体系教学方法,通过教学,使呼吸、共鸣、发声器官与良好的生理状态以及对音乐准确表达等诸多影响声乐的因素能得到配合和协调,从而让歌唱者达到歌唱的最佳状态。 一、声乐整体教学法的意义 1.声乐整体教学时声乐教学的重要方法 在一般的声乐教学中,我们的教师都比较注重的是学生技能方面的培养,如呼吸、吐字、共鸣等,这种具体方法的研究和对声乐的塑造虽然是声乐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还需要的是一个整体的教学观念来对教学进行整体的把握,

我们对于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所要培养的学生那些方面的能力,要传授的知识,以及所要借助的各种教学资源,都有一个宏观的控制[1]。这样才能能够居高临下的把握教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能力点,调动每一种教学资源。为声乐教学目标的全面、深刻理解,为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为教学过程的流畅连贯,打下良好的基础。 2.声乐整体教学有助于学生歌唱水平的提高 声乐的整体教学方法,针对的不仅是音乐的发声技巧,还包括歌唱的整体结构、艺术形象、情感表达等方面的把握,通过运用整体教学法,可以提高歌唱者对气息的控制、共鸣的控制、音色的锤炼、字正腔圆的把握以及艺术的表现能力等,同时通过课堂教学的艺术实践,训练和强化学生对歌唱艺术的感知、想象和理解等心理能力,这也使得歌唱者以自己的艺术审美观为尺度,对声音的表现进行选择,通过与作品所提供的情绪交融,才能以最好的状态表现作品。 3.声乐整体教学是对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 很多人形容一个人的唱歌都用“用心来唱”来形容,一个对音乐没有心理感受的人,是无法表达出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音乐的内在美,又如何能唤起观众的审美感受,所以艺术修养的培养是一个歌唱者成功的关键。歌唱的技巧训练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要对音色、音质、音准等音乐基础和音乐思

音乐美学部分重点内容讲课稿

音乐美学部分重点内 容

√绪论 1、音乐美学:音乐美学既是美学——艺术哲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音乐学的一个部门,它是以 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为宗旨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特别把音乐的本质和特性,音乐的形势和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和欣赏,音乐的功能,音乐的美和审美作为研究对象。 2、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课题:1 关于音乐的本质的研究 2 关于音乐的本体的研究 3 关于音乐的美和审美的研究 4 关于音乐的功能的研究 5 关于音乐的实践的研究 6 关于音乐史学的研究 3、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1 哲学法 2 心理学法 3 社会学法 4 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美学在研究方法上的新拓展 √第一章 1、音乐的感性材料:指并不直接作用于人们的物质需要,不是作为人们生活中的物质必需品而存在的物质材料,最明显的特征是非实用性,与人的心理行为发生直接的关系,我们把这种构成艺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叫做感性材料。[一种艺术媒介] 2、音乐艺术的感性材料——声音 3、音乐感性材料的基本属性:1 非自然性——创造性(与自然声音相比) 音乐的声音是非自然性的,通过人的思维活动创造的音响,一种创造性的声音 EX:自然界的乐音排列出规律的顺序→重新排列找到音的倾向性并解决→单声部 音乐到复调音乐→和声→曲式学/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自

然声音有时也出现在音乐作品中,西方先锋派,美国埃德加 瓦利《电离》使用汽笛声 2 非语义性——表情性(和语言比较) 音乐的声音不同于语言,人们通过语言进行各种社会交往活动,音乐声音仅仅限定 在艺术范围内只作为一种艺术交往而存在,如《梁祝》小提琴大提 琴对答 3、音乐的音响与某些语义性内容共同的表达因素:表情音调,通过高低,大小,刚柔,粗细等音 调变化表达 EX: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梁祝在楼台相会——大提琴和小提琴的对答,情人离别时内心表达 4、音乐感性材料的非对应性特征(音乐中所体现出的自然声音或语言含义与这些自然的和语言的 声音本身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在音乐的声音和它的含义之间存在着一种中介因素,它促使人们去想象和联想,以沟通艺术与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叫做表现。 1)音乐感性材料的模仿性:模仿即照某种现成的样子或现象学着做,音乐中的模仿主要指用音乐的音响模仿现实生活中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也就是通过声音来表现声音。如,唢呐曲《百鸟朝凤》模仿鸟叫 2)音乐感性材料的象征性:即用一种现象去表现另一种在外形上和他完全不同,但在含义上相同或相近的现象,音乐的声音可以通过象征性的手段去表现某种客观现象或物质对象。 如,德彪西《大海》用定音鼓的弱奏象征大海的平静。 3)音乐感性材料的暗示性:即不去指明它而是靠人自己去理解,音乐声音的暗示主要是语义性的,往往从对现实对象的概括中而来的,通过声音造成的特定气氛去暗示某些事物和现象。如,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引子通过声音所造成的惨淡的气氛暗示乐曲悲剧性内容

音乐教育专业毕业论文.doc

谈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提高 目录 综述································ 1 一、从初级钢琴伴奏开始学习简易编配 (2) 二、培养键盘和声的实际弹奏能力 (2) 三、重视即兴伴奏的有效训练 (3) (一)重视基础训练 (3) (二)熟悉键盘和声构造思维 (3) (三)增加伴奏手法的使用量和信息量 (4) (四)重视弹奏的艺术 (4) 四、以内容需要为原则 (4) 五、应变能力及技巧 (5) 结束语 (5) 参考文献 (5)

正文 谈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提高 摘要:在钢琴即兴伴奏的王国,要想歌唱表演和音乐作品得到完美的体现,伴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要想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就得努力,刻苦钻研,还要有适合自己的书籍,相应的指导,各种机会的锻炼,以及应变和技巧上的训练。 关键词:即兴伴奏;能力;提高 综述 传统的和声课中,老师一般都是注重和弦选配与声部走向技法的学习和训练,都没有实际弹奏的。即使有时涉及到键盘和声要求,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同学们有的时常抱怨老师,抱怨学的和声没有很好的运用。我觉得很悲哀,悲哀这种现象会促使我们对和声的学习失去兴趣,但又不得不迫使我们重新来思考和培养弹奏的能力,培养好的和声“内心听觉”及和声色彩的想象力,创造力。 键盘和声是歌曲即兴伴奏的基础,为了让伴奏音乐化,还要把和声伴奏音型多多训练,就是把和弦弹奏的方法加以变化,这种“织体”的变化,能使同样的和弦弹奏出达到完全不同的效果。有的同学在弹奏即兴伴奏时,因为比较熟练,相反忽视了表现艺术,比如,没有正确处理好曲子的情感,没有把握好音色处理,旋律分句、走向、节奏与踏板的应用等,而有的同学,因为本身就比别人差一些,所以更要重视! 音乐不断深入社会,声乐演唱作为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被人们越来越重视和喜爱!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人们发现歌唱的成败与钢琴伴奏者的伴奏水平及艺术修养息息相关,好的伴奏在声乐演唱中能起到推波助澜、画龙点睛的作用!可见,伴奏在声乐演唱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直以来,各大专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不断走向工作岗位,成为了中小学的音乐教师,担负着社会最基础的音乐美育教育工作。可是许多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弹奏简单而有限的正谱乐曲,对钢琴伴奏技能掌握不够,甚至薄弱,使得教师在组织教学及参与音乐活动时,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作为一名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不能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要,不能不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和担忧。据我个人观点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开设的即兴伴奏课没有得到师生们的重视;二是老师

[浅谈歌唱中的咬字吐字]

[浅谈歌唱中的咬字吐字] 浅谈歌唱中的咬字吐字摘要音乐是一系列的按一定规律以表达客观情景和人类内心体验、感受为目的的先后或同时奏出的乐音的组合。音乐的产生来自人的心态、情感,而音乐的演奏又可使人按照自己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经验、感受和想象,引发某种心态和情感。音乐的演奏需要工具,这种特有的工具就是乐器,从原始形态最自然的乐器、树叶(卷起用唇吹)、石磐、口弦琴、丝弦、竹管,到管风琴、钢琴、提琴、小号和现代的电子琴等。 歌唱是所有声乐艺术体裁中唯一带有语言的种类,语言是歌唱的基础,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听觉是歌唱的第一步,是最简单的认识形式,也是歌唱者必须要着重训练的音乐基础。掌握歌唱中语言的相关知识是演唱者必须的基本功。本文分四个部分简要的阐述了歌唱中咬字方面产生的相关问题,首先第一部分会介绍到咬字在演唱中所占的重要分量,紧接着第二章会向大家阐述歌唱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第三部分简明的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一部分是结合实际来解决演唱中出现的问题。这篇论文旨在提高大家对演唱中咬字重要性的认识,或许会对大家的学习过程有一定的帮助。完成论

文的过程也是提高自我修养的一部分,笔者认为提高咬字技巧对于提高美声唱法的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咬字,吐字,训练技巧第一章咬字、吐字在歌 唱中的重要性一、咬、吐字定义咬字,是指字头正确、清晰的发音。就是依据想要发字音的情况,把所有的发音器官都调整到正确的发音位置。使之形成一个适合的力度,然后能将字头和字尾的音可以清晰准确地发出来。而吐字则是需要在气息的支撑下,依据字音的情况,调整好发音的器官和气息的强弱,准确地把握字头和字尾的音段轻重和长短,将字音清晰地发出来。中国的声乐讲究“字正腔圆”西方则是强调母音和子音要清晰准确,将发的字音顺畅连续的发出来。因为在唱歌的时候,吐字发音是很重要的环节,吐字和咬字学习声乐的人是很重要的。清代许大椿的《乐府传声》中说: “喉、舌、齿、牙、唇谓之五音。此审字之法也。歌唱中,内容的揭示、情感的抒发、技巧的运用、声音的掌握,也无一不落实在语言的吐字、发音之土,并通过不同的字音来体现。刚刚说的“五音”,实际上是现代汉语拼音中的声母部分,共有 21 个。即:唇音 b、p、m、f; 齿音 zh、ch、sh、r、z、c、s; 舌音 d、t、n、l; 牙音 j、q、x; 喉音 g、k、h。声母就是我们常说的字头。体现在歌唱时就是要发好声母,咬准字头。同时,由于歌唱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意境,以及歌唱时所运

声乐辅导中的呼吸训练论文

声乐辅导中的呼吸训练论文 古人说:“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有人说:“呼吸是发声之源,是歌唱的动力。”也可以说,呼吸是歌唱的生命。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从古到今,人们都强调声乐演唱中呼吸的重要性,而且把它摆在歌唱的首要位置。 正确的发声,良好的共鸣及歌曲思想情感的表达都是与呼吸密切相关的。因此,我们在学习歌唱方法时,必须掌握好气息的正确运用。如果气息不够用,较长的乐句就不能唱好,而且如果缺少气息的支撑,喉头的负担就会过重,不仅高音很难上去,就连中音区也可能会感到吃力。不可能达到精神与身体的和谐,更不可能达到声音形象和角色形象的统一。 一、了解我们的呼吸器官 呼吸器官包括肺、胸腔、肋骨以及控制呼吸的两组肌肉群。其中横膈膜是一个大而有力的肌肉膜,把胸腹分开。平时的呼吸,每呼一次气,胸部和肋骨扩张一次,紧跟着又自然地塌下去,把气呼出去。但是,歌唱的时候,吸气和我们平时自然的吸气是有区别的,是要保持住吸气状态,然后缓缓地、有节奏地把气呼出,不允许胸部很快地“塌”下去。这就要靠腹内肌做收缩运动来控制。我们在歌唱时,呼吸运动主要靠肺的底端,即第六肋间肌的最大扩张,这是声音的发源地。呼吸支持是优美动听、富于表现力声音的基础,最深、最自然和安静的呼吸与最美、最好的声音是互为条件的。 二、歌唱中正确的呼吸方法

我们平时的呼吸运动,就是把氧气吸入,使它和肺内的血液接触,进行气体交换,把废气排出,这就是自然的呼吸运动。我们现在讲的歌唱中的呼吸运动,目的是经常获得最深沉、最持久的气息。所以,我们在歌唱中的呼吸训练的目的,一是尽快地获得吸入大量空气的能力,二是要以一种有意识的控制力量,把气呼出,从而保证声音正常发出。 那么,作为初学者,就应该尽量地把气吸到肺的底部,也就是膈肌下沉,气要吸得深、柔和饱满,肩要松垂,颌部、面部自然放松,整个身体保持稳定。吸气的动作要协调一致,自然、均匀、放松、舒畅,不应有一点的挤压、僵硬和紧张感觉;胸部既要自然地提起,又要自然地放松。气吸不能过憋和过浅。吸气的多少完全应该根据乐句的长短、音高、力度和歌曲的情绪而定,一般是唱完一个乐句稍留余地即可。 在训练呼气时,吸气肌群继续保持胸的扩张状态,而呼气肌有控制地慢慢收缩,是腹肌、膈肌在对抗均衡状态下将气控制着、缓缓地、均匀地吐尽,使腹肌内的器官慢慢地逐渐向上,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这样,这种有控制的运动重复进行,胸部不能塌,保持吸气的感觉;小腹要慢慢地向内、向上收缩,使腹内的紧张度逐渐地松弛下来。 三、无声呼吸与有声呼吸的训练方法 训练呼吸的方法可以分为无声呼吸练习和有声呼吸练习两种方法。通过练习,体会歌唱时的呼吸部位,锻炼呼吸机群的活动能力,

音乐美学与声乐的关系

音乐美学是基于音乐艺术基本规律为研究目标的一门学科,是艺术美学的主要组成部分。音乐实践是音乐美学的基础,是音乐美学的主要来源,它与音乐生活紧密相连。从另一个方面来看,音乐美学也反过来影响着音乐实践,并起着指导性作用。所以,音乐美学应当结合实践。声乐研究者更加重视的是声乐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研究,而很少人对其展开深入的研究,音乐美学研究当以实际的音乐实践为基础,在实践中对音乐美学的新感悟和新思路。 【关键词:音乐美学音乐实践演唱艺术】 音乐美学包含音乐与美学两方面意义,它寻求音乐的本质,如同尼采不断的用神话人物和现实生活中哲学思想来描述,研究音乐美学。探索音乐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联系,音乐的各种形式以及内容的表现手法。它研究着音乐与人、音乐与和谐的社会关系、音乐与情感、心理、爱情等的关系,可以说,音乐美学是一门综合的、涉及多个方面的研究学科。而音乐美学中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对声乐表演的指导作用。音乐包含演唱、鉴赏、乐器演奏等艺术形式。其中声乐艺术是与音乐美学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 一、音乐美学对声乐学习的重要性 音乐美学早在中国远古时期就存在了,只是由于当时缺乏记谱方式而没有完好的保存下来。在古代奴隶社会时期就记录着最早的民歌:“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在古代,诗歌都是用来唱的,当时的乐师将民间歌谣编成词,并将这些歌词汇集到宫廷唱给天子听。在早期,歌唱更注重实用性,但随着人民精神生活要求日益增高,声乐艺术已开始向审美艺术方向发展,而声乐艺术无论以何种形式发展,它始终都引导者演唱艺术发展前进。 声乐艺术作为人类同步诞生并发展的艺术形式,始终离不开人们的社会生活,伴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比起其他的表演艺术形式,歌唱更能直接的抒情达意。从最原始的歌唱的实用性到如今审美欣赏的丰富性,音乐美学始终指导着声乐演唱艺术的不断发展。声乐作品是文学性与音乐性的高度综合,它不像绘画、雕塑、文学作品一样是一次性完成的艺术品。声乐作品以乐谱的形式存在,它是没有生命的,还不是真正的音乐,只有通过歌唱家的演唱才能把词曲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现在的声乐教育中,老师在指导学生声乐技巧的同时,也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声乐艺术的审美观,普及相关音乐美学的知识,指导学生将音乐美学用于具体的音乐实践中。如果仅仅通过乐谱形式是传达不出作曲家的音乐思想和音乐情感的,由此,要求演唱者在演唱歌曲的时候,应当通过演唱技巧和演唱风格尽量传达出作品的真实情感,这样传达给观众的歌曲才能真正打动人,从而以再创造形式将作品进行丰富和升华,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力,为作品注入新的活力。演唱者能够通过专业性的演唱技巧将作品的精神内涵和丰富情感表现出来,能够激发作曲家的创作热情和创作灵感,这有利于推动音乐创作的发展。在演唱者对作品进行诠释和再创造的过程中能够给观众带来美的精神享受和审美满足,从而能够提升观众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操,引起观众的共鸣。所以,演唱者的美学素养对做作品的在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音乐美学的学习对声乐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不同的歌曲给听众带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例如,抒情、节奏缓慢且带有伤感歌词的歌曲会让听众感觉忧郁、寂寞;激情高亢、动感的节奏的歌曲带给人活力。总之,不同的歌曲带来的美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学习声乐的同时,要先了解美学中对于歌曲的不同美的定义。 二、声乐学习所遵循的美学原则

音乐学院声乐系毕业论文范例

音乐学院声乐系毕业论文范例 浅谈音乐中的声乐 【摘要】声乐学习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音响学等多门学科,从心理学的角度来 分析声乐学习,对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声乐学习中常见的几种心 理问题,针对声乐学习中认识不清楚、自信心不足、兴趣不浓、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不 强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声乐学习;心理调控 声乐是一门综合艺术,同时也是一门综合的科学,它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音响学 等多门学科。声乐艺术通过人的声音以及表演等来表现人的情感,展示人的内心世界。因此,歌唱者的心理状态必然成为其声音状态的重要内在基础。在整个歌唱艺术活动过程中,心理活动都始终贯穿其中,并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马腊费奥迪曾说:“心理学是声乐艺 术的真正灵魂。”可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声乐学习,能为声乐学习的实践提供新的 理论参考,使声乐理论更加完善,更加科学,因而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1 声乐初学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声乐是一门感觉的艺术。从心理学上讲,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产生对这些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在声乐学习中,尤其是声乐初学者常常有这样 的现象:本来先天条件不错、歌唱技巧也还可以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正规化训练之后, 不仅声乐技巧上进步不大,反而丢失了本来的声音特点,变得好像不会唱歌了。其实这是 因为声乐学习中需要“感觉”的方面没把握好,比如:气息、腔体打开、声音位置、歌曲 的意境等等,学习者好像抓住了这样就丢了那样,面对老师的指导、提示也无所适从。从 心理方面来分析,声乐学生一般会有认识不清楚、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浓、注意力不 集中、意志力不强等几个问题。 1.1 对声乐认识不清楚。 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是学习和研究这个事物的先决条件,学习声乐也是这样。许多 学生对声乐的认识有这样的误区,比如:声乐就是简单的唱唱歌、就是唱几个高音、就是 把声音唱大、颤音就是颤抖的声音等。这样一些对学习声乐不够重视或者存在严重误区的 认识会对声乐的学习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有的声乐初学者喜欢唱高音,只要练声就尽量往 高里拔,以牺牲嗓子的代价换来几个没有质量的高音还以为自己在进步。在没有良好气息 基础的前提下,盲目喊唱高音是非常危险的,轻则导致声带充血、水肿,重则造成小结、 息肉甚至丧失唱歌的能力。有的声乐初学者喜欢模仿一些歌唱家的声音,以为声音唱得越 大越好,不顾自己的嗓音条件压着喉头把声音撑得很大,结果造成嗓子疼痛,上高音困难。 1.2 自信心不足。

声乐:中央音乐学院钢琴考级七级曲目指导

声乐:中央音乐学院钢琴考级七级曲目指导 来源:歌词大全 https://www.360docs.net/doc/f8950774.html, 七级A组(1)练习曲车尔尼 此曲时十七世纪音乐风格得乐曲。练习时要求颗粒性强,弹性要好,手指转换的地方手臂要放松,转弯的动作要正确,保持严谨的节奏律动。此外还要注意左手根音的写法:第一、三行中左手强调保留四、五指,第二行左手改为跳动的低音写法,在看谱例时要特别认真的分清左手根音中八分音符,二分音符的长度,以便于更好完成低音级进向下的音阶旋律线条,确保旋律的趣味性,另外结尾时要做大的渐弱。 七级A组(2)三部创意趣巴赫 练习时注意巴洛克时期巴赫的古典风格特点,此曲旋律线不长,每一音符做为一个单位,要求弹奏得有弹性、活泼。声音上弹得不要太重,保持乐曲得流动性。手指触动琴键要把音断开一些弹奏,如用连奏会感觉跟此曲风格不贴切。第一行第三小节得三十二分音符弹得不要太快,要保持全篇三十二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得统一性,保证稳定得节奏律动。第五十二页第四行第一小节的左右手旋律互换,如果感觉两手交叉弹奏比较困难,也可以两手互换弹奏。内心感觉是上面的旋律交叉发展下去和下面的旋律交叉发展上来。三十二小节的延长音要保持住,时值要够,不能短促,以确保从容进入尾声。 七级A组(3)回旋曲莫扎特(bB大调奏鸣曲第三乐章)此曲是轮舞式舞蹈的性质,主题多次重复出现的古典作品。在两个主题之间插入一个不同主题的插部,当主题之间插入一个不同主题的插部,当主题出现时要回到原来主题的风格上去。插部(五十三页最后一小节)则在音乐形象上形成一个不同风格的对比段落出现,节奏上要保持统一的节奏律动。音乐形象上的不同表现在于主题比较轻盈、有弹性、力度上弹奏得要轻(p)。插部表现出比较浑厚、雄浑、有力地(f)音量对比。

音乐专业毕业论文

音乐专业毕业论文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分类号密级 U D C 编号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浅谈声乐初学者换声点的解决手段 系别音乐系 专业名称音乐表演(声乐方向) 年级 2011级 学生姓名肖思 学号 指导教师赵丽娟 二零一五年四月 学位论文原创性说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浅谈声乐初学者换声点的解决手段》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本人严格遵守学术规范,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文不含其它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 : 年月日 文献综述 概述

在声乐初学者学习声乐发声的时候,往往会遇到换声点不知如何转换声部的问题,真假音的转换在声乐练习上是必修课。我国教育改革的30年来,特别是艺术教育改革为声乐教学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声乐工作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革教学方法,并与世界上着名声乐大师近距离交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声乐教学把人声划分三个声区或两个声区的训练方法,是否存在换声点以及真假声如何混合等问题。近几年,对无声换声点混声训练进行了深刻的研究。 正文 在罗娜《浅谈声乐者应注意哪些问题》中,笔者强调人的声音线条,人都是有自然声区,而所谓自然声区就是用自然舒服的方式发出的声音,一般就是我们说的中音区,打好中音区的基础,用正确的呼吸和共鸣的方法练习中音区。声音是一种声音流,经过胸腔产生胸腔共鸣,最后声音上到头腔,产生头腔共鸣。喉咙位置不对,或者没有用腔体,声音不是发白,就是会发闷。笔者着重强调声音正确的发声。 余开基的《声乐卷》大量叙述了我国艺术教育发展的现状,同时随着科学的发展,网络技术也给推动声乐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人们可以从网络上了解世界着名男高音歌唱家恩里科·卡鲁索、声乐教育家弗兰切斯科·兰培尔蒂、扎科莫·劳里-沃尔皮等世界着名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的声乐教育理论和声乐演唱和声乐演唱方法。20世纪80年代国门打开之后,许多声乐艺术家在北京举办了大型音乐会,使一大批声乐工作者有机会与世界上着名声乐大师近距离交流的机会。因此,在声乐学习中产生了不同的方法和理论,其中一部分学者主张采用完整的、统一的、无换声点、一步式混声训练方法,并从生理和心理分析的角度,对无换声点混声训练方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根据。这是声乐教学理论和实践认识上一大发现。笔者通过世界声乐的交流,并从中了解声乐促进各国交流,文化交流。 施国新的《试论歌唱换声点的移位》文章中,强调在声乐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遇到这样的问题,同样的技术要求,同样音高的换声点,在碰到不同的制约因素时,同一个歌唱家会出现不同的演唱效果,这是因为在歌唱家演唱实践中,把换声点曲解为一个固定不变的音高,导致声源体与共鸣体之间产生不和谐耦体,造成声音的不统一,因而给声音转换带来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换声现象”不是孤立在于某个特定音

浅谈声乐演唱中吐字咬字的重要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8950774.html, 浅谈声乐演唱中吐字咬字的重要性 作者:罗晓川 来源:《北方音乐》2018年第06期 【摘要】声乐是语言和音乐有机结合的艺术,随着歌唱艺术近几年的发展演唱歌曲的所运用的技巧方法,更是得到声乐界各位学习者、演唱者的重视。学习掌握基本的普通话知识以及加入歌曲中后声母、韵母的发音方法、规律、表达技巧是一位声乐学习者所必须具备的技能。本篇论文通过描写咬字吐字的定义、咬字吐字的规律以及咬字吐字在声乐歌曲中的具体运用,来体现咬字、吐字对论文的重要性,希望可以正视咬字、吐字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且掌握咬字吐字的技巧才能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提高。 【关键词】咬字;吐字;规律;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吐字、咬字作为声乐演唱中的重要元素。在进行声乐作品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发声技巧,还要把握咬字和吐字技巧,使得声乐演唱既具有情感色彩,又能够做到字正腔圆,完美地将歌曲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表现出来。 一、吐字咬字的重要性 (一)美的演唱的前提是美的吐字咬字 动听的歌喉主要是由人体共鸣器官产生的。如果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咬字、吐字不能灵活地进行不同歌词部位的变化,则就很难达到运用共鸣器官美化声音的艺术效果。要想在声乐演唱过程中保持字正腔圆,促进美的演唱艺术效果实现,前提就是要把握好、运用好咬字、吐字技术。 (二)清晰的吐字咬字对于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歌曲的动听之处在于优美的旋律,而歌曲的感人之处在于细腻的歌词。所以说,对歌词的吐字和咬字来说,正确与否,对于促进歌曲情感表达具有重要意义。比如说在《一江深情》这首歌曲中的咬字和吐字多是指字头的咬法和字尾。例如第一句“为什么我们要离开家乡,只因为心中怀揣梦想。”(乡:xiang→a 梦:m→ng)。在演唱的過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每句歌词的字头、字尾部位,以前对字头、字尾是元音还是辅音进行判断。对于开头部分元音a 来说,在演唱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字正腔圆,口腔要张大,让气息通过口腔进行源源不断的气息交换;对于字尾部的辅音n来说,在演唱的过程中注意舌尖要紧紧抵住牙龈,与元音的发音不同,要注意运用口腔闭合来阻挡气息的出人,突出颤音的艺术效果。 二、音乐作品的具体体现

浅谈声乐演唱中气息的运用

浅谈声乐演唱中气息的运用 【内容提要】气息是歌唱惟一可靠的动力,要正确地运用气息,就必须认真解决呼吸问题。歌唱呼吸训练是声乐演唱中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演唱效果,笔者运用声乐理论的有关成果,结合自己在声乐演唱中的体会,谈谈在声乐演唱中呼吸法的有关认识问题,并对其在歌唱实践中的运用方法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声乐、演唱、气息 An Exploratory Discussion about the Manipulation of the Breath in the Vocal Music Performance 【Abstract】The breath sings the only reliable power, must utilize the breath correctly, must solve the breath problem earnestly. Sings to breathe the training is the vocal music sings the important content, the immediate influence sings the effect, the author utilizes the vocal music theory the related achievement, unifies itself, in the vocal music sings the experience, chats, in the vocal music sings the breath method related understanding question, and in sings in the practice to it the utilization method to carry on some shallow discussions. 【Key words】vocal music; singing; breath 序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