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文字学课程教案

第一章中国文字学简史

教学目的:掌握中国文字学发展脈络,了解各时期重要的文字学活动和著作。

教学重点: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文字学著作概况,文字学下位门类历时发展的线索。

课时安排:6学时。

教学内容:

一、字书的产生和发展

1、字书雏形——苍书(韵语识字课本):

(1)先秦《史籀篇》:中国字书鼻祖。

(2)秦《苍颉篇》,《爰历篇》,《博学篇》。

(3)汉《凡将篇》,《急就篇》,《元尚篇》,《训纂篇》,《滂喜篇》。

西汉《苍颉篇》,东汉《三苍》。

2、《说文解字》:

作者,篇卷,成书时间,收字,分部,说解对象,性质。

说解体例:列字,释义,释形,注音,重文。

常用说解术语:从某,某声,从某省,某省声,某亦声,一曰,阙,凡某之属皆从某。

价值、地位。

《说文》研究著作和《说文》学。

3、字典的发展:

《字林》,《玉篇》,《类篇》,《字汇》,《康熙字典》。

二、俗书刊正与文字学理论:

1、俗书刊正及俗字收集:

熹平石经,正始石经,开成石经。唐《开元文字音义》,《字样》,《干禄字书》,《五经文字》,明《俗书刊误》。

《龙龛手鉴》。

2、六书理论的研究:

汉郑众、班固、许慎。

宋郑樵、张有;元戴侗、杨桓、周伯琦;明《六书本义》、《六书索隐》。

3、偏旁部首的研究:

《说文字原》,《字原偏旁小说》,《偏旁字原》。

4、现代文字学系统理论的建立:

何仲英《新著中国文字学大纲》,顾实《中国文字学》,唐兰《古文字学导论》、《中国文字

学》。

三、古文学资料的发现、收集与整理研究:

1、汲冢竹书。

2、石鼓文。

3、诅楚文。

4、宋代金石学的兴起和近现代金石学的发展。

5、甲骨文的发现和甲骨学的兴起。

练习:

一、简述中国古代字典萌芽、成型和发展的历史线索。

二、简述《说文解字》。

三、简述古代文字学理论研究概况。

四、简述金石学产生、发展的历史情况。

五、简述甲骨学初兴情况和初期著作。

六、熟记古代重要文字学著作的基本情况。

七、简述古代《说文》学历史。

第二章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的:了解汉字起源问题的讨论情况,掌握汉字发展的过程和汉字生命力的问题。

教学重点:汉字从象形到形声的发展过程。

课时安排:4学时。

第一节汉字的起源

教学重点:原始社会晚期陶符性质讨论。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历史上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和猜测:

1、苍颉造字说,结绳说,八卦说。

2、《通志·六书略》起一成文说。

二、原始社会晚期的陶器刻符:

1、抽象符号,象形符号。

2、原始社会晚期陶符是否文字性质的讨论:

肯定意见:郭沫若、于省吾等人之说。

否定意见:唐兰、高明等人之说。

3、否定意见能否成立的讨论。

第二节汉字的发展

教学重点:从象形到形声的发展过程。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内容:

一、汉字从象形到形声的发展过程:

1、从原始陶符发展出来的象形和指事是汉字最初的构形方法。

2、会意和形声是在已有象形字、指事字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大复合构形方法。全意构形法已见于原始陶符,形声则见于甲骨文。

形声逐渐发展为汉字最主要的构字法。

二、汉字生命力的问题:

1、汉字对汉语特点的适应能力。

2、汉字需要发展,但不能改成拼音文字。

练习:

一、试对原始社会晚期陶符能否看作汉字的起源谈谈你的意见。

二、试对汉字应否改为拼音文字谈谈你的看法。

第三章汉字的形体结构

教学目的:深入理解汉字结构类型,了解传统理论所未能解释的汉字结构。

教学重点:传统六书说中若干须加明辨的问题,不能纳入六书或三书的汉字结构。

课时安排:10学时。

教学内容:

一、六书说中的若干问题:

1、合体象形问题。

2、纯符号指事问题。

3、“形声”名义问题。

省声,省形。会意字“省形”问题。

多形、多声问题。

声旁兼表意问题。

4、转注问题。

5、假借与造字的关系问题。

6、区辨汉字结构类型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二、三书说:

1、唐兰三书与传统六书的对照。

2、陈梦家、裘锡圭对三书说的改造。

3、三书说评议。

三、不能纳入六书或三书的汉字结构:

记号字。

半记号字。

变体表音字。

合音字。

两声字。

练习:

一、任选一首唐诗、宋词作品,逐个指出各字的形体结构类型。

二、查出《现代汉语词典》中所有不能纳入六书或三书的字,并分别归类列成字表。

第四章汉字的简化与分合

教学目的:掌握汉字形体简化的各种手段,认识汉字字形分化、合并与表义功能的关系。教学重点:字形简化的方法,字形分、合的途径。

课时安排:4学时。

教学内容:

一、汉字形体的简化:

1、变图形为符号。

2、删简多余或重复的偏旁。

3、偏旁以简代繁。

4、以局部代全字。

5、全字以简代繁。

二、汉字的分化与合并:

1、分化:

(1)异体字分工:

笔画稍变造成分化字。

加、换偏旁造成分化字。

完全脱离原形另造分化字。

(2)分化多义字职务的其他方法:

以假借字分担部分义项。

将某项共同意义集中于一字,从而分化其他多义字的职务。

(3)以不同的字分表一个词的不同意义。

2、合并:

(1)母字并入分化字。

(2)分化字并入母字。

(3)本字并入假借字。

练习:

一、查阅《古文字类编》和《简化字总表》,分别举例说明汉字形体简化的各种手段。

二、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分别举例说明汉字分化、合并的各种途径。

三、查出《简化字总表》中所有古代不属于繁简字关系的例子,列为字表。

第五章字形与音义的错综关系

教学目的:深入认识汉字字形与字音、字义之间各种关系。

教学重点:一形多音多义,一词多形。

课时安排:12学时。

教学内容:

一、一形多音多义:

1、词义引申造成多音多义。

2、假借造成多音多义。

3、同形字。

4、同义换读。

二、一词多形。

1、异体字。

2、古今字。

3、通用字。

4、一词多形现象的原因。

练习:

一、查出《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所有因词义引申而形成的多音多义字,并分别简略说明。

二、查出《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所有因假借而形成的多音多义字,并分别简略说明。

三、查出《现代汉语词典》中所有狭义同形字,并分别简略说明。

四、试举出教材以外若干同义换读的例子,并简略说明。

五、查出《异体字整理表》中所有古代不属于异体字关系的例子,列成字表。

六、查出《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所有古今字的例子,并简略说明。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

古代汉语·文字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ZX010022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时数: 36 学分数:

说明

一、文字学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课的后续课程之一,也可以作为选修课设置,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文字学知识阅读古籍和进行中学语文教学的能力。

二、本课程在第三学年开设,总学时为36节,不包括辅导、复习、考试时间。

三、本课程由基础知识、练习、辅助性资料等几部分组成。

基础知识的讲授应注重联系足够实例,注意与已授古代汉语课程相关知识的衔接。

练习应结合教学有计划地设计安排,应有足够的量,并富于启发性。

教师应提供辅助性资料供学生查检和参阅,并对其中疑难问题作适当辅导。

四、本课程应于当学期进行一次考试。

五、学时安排建议如下:

大纲内容

第一章中国文字学简史

1、先秦时期:

(1)汉字起源的猜想

(2)六书理论出现

(3)字书鼻祖《史籀篇》成书

2、秦代:

(1)对汉字的首次系统的规范整理

(2)创立隶书

(3)字书《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

3、两汉时期:

(1)识字课本式的字书:《仓颉篇》、《凡将篇》、《急就篇》、《滂喜篇》、《三仓》(2)有解释内容的字书:《训纂篇》、《仓颉故》、《诏定古文官书》

(3)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说文解字》概况

4、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1)字典《字林》、《玉篇》概况

(2)纠正流俗字体的石经和著作概况

(3)唐代字原学概况

(4)汲冢竹书与石鼓文的发现

5、五代两宋时期:

(1)二徐对《说文解字》的研究和整理

(2)金石学的兴起

(3)“六艺文字”和古隶书资料的搜集、著录

(4)六书理论的研究

(5)《类篇》等字书概况

6、元明时期:

(1)六书研究

(2)赵宦光的《说文》研究

(3)《字汇》在汉字辞书史上的影响,其他字书

7、清代:

(1)《说文》学的兴盛

(2)金石学的发展

(3)甲骨文的发现和甲骨学的兴起

8、现代文字学初期概况

教学建议:

1、本章讲授应突出重要人物、著作和史实,不宜平均用力。

2、本章讲授6学时。

第二章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节汉字的起源

1、历史上有关汉字起源的传说

2、原始社会晚期陶器抽象符号、象形符号与汉字起源关系的讨论第二节汉字的发展

1、从象形到形声的发展过程

2、汉字存在的问题

教学建议:

1、本章教学重点应是关于原始陶符性质的讨论。

2、本章讲授4学时。

第三章汉字的形体结构

1、六书说中的若干问题:

(1)合体象形问题

(2)纯符号指事问题

(3)“形声”名义问题

省声、省形,会意字“省形”问题

多形、多声问题

声旁兼表意问题

(4)关于转注的讨论

(5)假借与造字的关系问题

2、三书说

3、区辨六书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4、不能纳入六书或三书的汉字结构:

记号字。

半记号字。

变体表音字。

合音字。

两声字。

教学建议:

1、本章教学应注意避免与古代汉语课程中已授知识简单重复。

2、六书问题和不能纳入六书的汉字结构应是本章教学重点。

3、本章讲授10学时。

第四章汉字的简化与分合

第一节汉字形体的简化

1、变图形为符号

2、删简多余或重复的偏旁

3用形体简单的偏旁替换复杂的偏旁

4、截取原字的一部分代替该字

5、用笔划简单的字体更代复杂的字体

第二节汉字的分化与合并

1、汉字的分化:

(1)异体字分工:

以笔画细微差别另造分化字

加注或改换偏旁造成分化字

完全脱离原形另造分化字

(2)分化多义字职务的其他方法:

以假借字分担多义字部分职务

通过某项共同职务的集中于一字而分化其他多义字的职务

(3)用不同的字分表同一词的不同用法。

2、汉字的合并:

(1)母字并入分化字

(2)分化字并入母字

(3)本字并入假借字

教学建议:

1、本章内容的讲授应联系足够实例,并联系现代汉字简化中的例子。

2、本章讲授4学时。

第五章字形与音义的错综关系

1、一形多音义:

(1)词义引申的结果

(2)假借字

(3)同形字

(4)同义换读

2、一词多形:

(1)异体字

(2)古今字

(3)通用字,通用字读音问题

(4)一词多形现象的原因

教学建议:

1、本章内容讲授对古代汉语课程已涉及的问题应有不同侧重点,对新提出的问题应明确概念,并有足够实例。

2、本章讲授12学时。

古代汉语·文字学课程课件

目录

1、《三苍》

2、扬雄、杜林书为解释《苍颉篇》文字而作

3、《急就篇》句例

4、《字林》

5、《玉篇》

6、现代文字学系统理论早期著作

7、古代《说文》学名著

8、唐兰三书说、传统六书说对照

9、陈梦家三书说

10、裘锡圭三书说

11、同形字形、音、义关系

12、同义换读与假借的异同

《三苍》

秦:西汉:东汉:

李斯《苍颉篇》

赵高《爰历篇》《苍颉篇》

胡毋敬《博学篇》扬雄《训纂篇》《三苍》

贾鲂《滂喜篇》

扬雄、杜林书为解释《苍颉篇》文字而作

《说文叙》:“孝宣时召通《仓颉》读者,张敞从受之,涼州刺史杜业、沛人爰礼、讲学大夫秦近亦能言之。孝平时征礼等百余人,令说文字未央廷中,以礼为小学元士,黄门侍郎扬雄采以作《训纂篇》。”

注:①杜林是张敞外孙之子。

②《说文》:“训,说教也。”(说:释。)

“诂,训故言也。”(“故”、“诂”同源义通。)

《急就篇》句例

急就奇觚与众异,罗列诸物名姓字。分别部居不杂厕,用日约少诚快意,勉力务之必有喜。请道其章:宋延年,郑子方,卫益寿,史步昌……姓名讫,请言物:……量丈尺寸斤两铨,取受付予相因缘。稻黍秫稷粟麻粳,饼饵麦饭甘豆羹……诸物尽讫五官出:宦学讽《诗》《孝经》《论》,《春秋》《尚书》律令文。治《礼》掌故砥砺身,智能通达多见闻……汉地广大,无不容盛,万方来朝,臣妾使令,边境无事,中国安宁……

《字林》

原本久佚。清人辑佚本有:

任大椿《字林考逸》

陶方琦《字林考逸补本》

《玉篇》

原本《玉篇》:佚。中华书局《原本玉篇残卷》收黎庶昌摹刻、罗振玉影印唐抄本残卷二种、又日本文化学院影心部一页;别称:《玉篇》零卷、《玉篇》残卷、卷子本《玉篇》、唐写本《玉篇》。

今本《玉篇》:《大广益会玉篇》。经梁肖恺删改、唐孙强增字、宋陈彭年重修,非复顾氏书原貌。另称《宋本玉篇》或《玉篇》。

现代文字学系统理论早期著作

何仲英《新著中国文字学大纲》,1922年

顾实《中国文字学》,1925年

唐兰《古文字学导论》,1935年

《中国文字学》,1949年

古代《说文》学名著

一、(晋)吕忱《字林》(佚)

二、(梁)庾俨默《演说文》(佚)

三、(六朝)无名氏《说文音隐》(佚)

四、(唐)李阳冰刊定本《说文》(佚)

五、(南唐)徐锴《说文解字系传》

六、(宋)徐铉校定本《说文解字》

七、(明)赵宦光《说文长笺》

八、(清)《说文》四大家: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桂馥《说文解字义证》

王筠《说文句读》

《说文释例》

九、(清)莫友芝《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笺异》

十、丁福保编《说文解字诂林》

唐兰三书说、传统六书说对照

唐兰三书:传统六书:

象形 = 象形-合体象形-表动词、形容词的独体象形-各部

分可独立成字的重体重形+纯符号指事形声 = 形声-形声兼会意

象意 =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唐兰“象形”+

“形声”)

陈梦家三书说

象形=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唐兰象形+象意

假借=六书假借+通假

形声=六书形声

裘锡圭三书说

表意=六书中纯表意字:象形+指事+会意

假借=六书假借+通假

形声=六书形声

同形字形、音、义关系

≠≠

音义

同义换读与假借的异同

所取:所弃:

音借:形、音义

文字借用形借:形音、义同义换读(义借):形

古代汉语·训诂学课程教案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掌握训诂学的性质,明确学习训诂学的目的和方法。

教学重点:训诂,训诂学。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内容:

一、训诂:

用语言解释语言。即用易懂语言解释难懂语言,用当代语言解释古代语言,用通语解释方言。

二、训诂学:

以文献词义解释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问,通过训诂实践的总结和训诂资料的分析归纳,研究训诂的理论和体式、方法、条例,揭示语义系统,推求词语根源,探索语义发展的内部规律,用以指导训诂实践。

训诂学和语言学其他分支有一定关系,但都不相等。

三、学习训诂学的目的任务。

四、研究训诂学的原则。

练习:

一、简释“训”和“诂”的同异。

二、简析训诂和训诂学的关系。

三、试谈你对黄侃训诂、训诂学定义的看法。

第二章训诂体式(上)

教学目的:明确随文释义训诂体式的相关概念,掌握常见注疏名称的含义和注疏的各种内容。

教学重点:注疏名称,注疏内容。

课时安排: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文献正文里的训诂

训诂最早见于先秦文献正文里,这种训诂的内容有:解释词语,串讲句意,说明章旨。

第二节随文释义的注疏

一、随文释义相关概念:

1、随文释义:

指直接针对文献中字、词、句、章的意义所作的解释,一般只解释被释对象在文句中的具体含义,有时也解释和文意有关的概括词义。

2、注疏:

广义的“注”泛指所有各种注解,和“疏”相对而言时,则仅指直接针对文献原文的注解,“疏”则兼指对文献原文和有关古注作进一步的疏通、解释。

3、经:

指被释古文献正文(不包括有关注疏),不限于儒经。

二、常见注疏名称的含义及注释特点:

传,说,解,训,诂,笺,诠,校,证,疏,音义,章句。

三、注疏的内容:

解释词义,串讲文意,分析句读,校勘文字,说明语法,说明修辞,诠释成语典故,考证音义,叙事考史,说明名物,发凡起例。

四、注疏的分类:

传注体、疏证体和集注体。

他注和自注。

练习:

一、熟记各种注疏名称的含义、别称。

二、《文心雕龙·论说》有通人“羞学章句”之说,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第三章训诂体式(下)

教学目的:掌握通释语义与随文释义的区别,了解若干通释语义训诂名著。

教学重点:通释语义训诂名著的基本情况与价值、地位。

课时安排:10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三节通释语义的专著

一、通释语义:

相对于随文释义而言,指不局限于具体文献、具体文句,而以被释词语基本的或全部的概括意义为着眼点的训诂。

二、通释语义训诂名著:

1、单解语义之类:

(1)总释群书语义之类:

《尔雅》概况、体例、价值地位及注本。

《释名》概况、体例、价值地位、局限及注本。

《广雅》及《广雅疏证》的概况、体例和价值地位。

《经籍纂诂》概况、体例和价值。

(2)专释一书语义之类。

(3)专释方言之类:

《方言》概况、体例、价值地位及注本。

(4)专释异族语言之类。

2、音义兼注之类。

3、形音义兼释之类:

《说文解字》训诂方法、特点,《说文》在训诂学上的价值地位。

第四节杂考笔记中的训诂

一、《白虎通义》、《风俗通义》、《独断》、《古今注》等书基本情况。杂考训诂的特点。

二、文献正文中的训诂、杂考笔记中的训诂与随文释义、通释语义的关系:

文献正文中、杂考笔记中的训诂,都是或为随文释义,或为通释语义,不能独立于随文释义和通释语义之外而并列为另两种体式。

练习:

一、文献正文中的训诂和杂考笔记中的训诂可否与随文释义、通释语义并列为训诂体式?试发表你的看法。

二、下列训诂名著应归于哪种训诂体式?参阅相关资料,试作分析。

1、《读书杂志》

2、《经义述闻》

3、《群经平议》

4、《诸子平议》

5、《经典释文》

6、《玄应音义》、《慧琳音义》、《华严音义》

7、《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

8、《匡谬正俗》

第四章训诂条例

教学目的:掌握传统训诂方法和训诂常用语的意义。

教学重点:释义方法,训诂常用语。

课时安排:10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释义的方法

一、声训:

1、声训是因声求义的方法,即通过音同音近的语音关系探求被释词的语义来源或文献中被释字所记录的词及其词义。

声训的理论依据在于语音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音、义关系的社会规定性。

声训的基本原则和特点:就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不拘形体。

2、声训的具体方法:

同音字相训,音近字相训,音转字相训。

声旁求义是声训、形训的结合。

3、声训的作用:

探词源,系同源,求词族,说通假。

4、古代声训的评价问题。

二、形训:

1、形训是通过分析汉字形体结构所体现的造字意图来探求词义的训诂方法。形训的理论依据在于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形义关系具有有理性、可分析性。

2、形训的具体方法:

释形见义,说义见形,就形为义。

3、形训的作用:

求本义,明引申,识假借。

识字、正字、中学文言教学的辅助手段。

4、形训方法的局限性问题。

三、义训:

1、义训是不借助字形构造、语音关系而直陈语义的训诂方法。

2、义训的具体方法:

(1)同义相训,反义相训。

同义相训下位分类:

直训,同训,互训,递训;

以今语释古语,以通语释方言,以常语释僻言;

以狭义释广义,以共名释别名。

(2)下定义,描写情状,比拟事物。

练习:

一、简略说明三种传统训诂方法在当今语文工作中的运用情况。

二、义训具体方法的分类参照了不同的逻辑标准,试清理出其中的逻辑关系。

三、谈谈你对反训的看法。

第二节训诂常用语

1、某(者、也者),某也

2、曰、为、谓之、之谓

3、谓、言

4、犹

5、貌

6、之(为)言

7、辞、词

8、属、别

9、读若(如)、读为(曰)、读、读与(若)某同

10、当为、当作

11、或为(作)、本或作;(一)本作、本亦(又)作;某本作

12、浑(统、通)言、析言;散言(文)、对言(文)

练习:

熟记各种训诂常用语的意义和使用特点。

第五章读注和作注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xx通论 (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一个字原则上只应有一个形体,不需要两种以上的写法。但是汉字是一种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字,使用汉字的人又非常多,在汉字发展过程中,有些字出现了两种以上的写法,那是很自然的。古书上常常可以见到一些形体分歧的字。现在汉字简化以后,字的形体统一起来了,这给人民群众学习文化带来了莫大的便利。对一般人来说,只要掌握了简化后的汉字就够了;但对我们学习古代汉语的人来说,如果只掌握现在通行的形体划一的简化字,而不了解那些形体分歧的字,阅读古书时就会遇到不少困难。 不同形体的字可以分为三大类:1.古今字;2.异体字;3.繁简字。下面分别加以叙述。 1.古今字 在上古时代,特别是先秦时代,汉字的数量比后代要少得多。许慎的《说文解字》只收了9353个字,其中有许多是僻字,常用字实际上只有三四千个。例如《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总共只用了4466个字。但我们决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 上古的人头脑简单,概念贫乏,只用少数字就够了。上古人的概念无论如何贫乏,决不会比近代人的概念少得那样多。以《康熙字典》为例,虽然它收了47035个字,但丝毫不能说明清代人的概念比上古人的概念多四五倍。汉字增多的原因有三: (一)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产生新字; (二)各个时代逐渐衰亡的字仍然保存在字典中; (三)上古汉字“兼职”现象多,后代不断分化。例如一个“辟”字就兼有后代的避、辟、僻、嬖、譬等字的意义: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左传宣公二年) (后来写作避。)

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孟子·梁惠王上) (后来写作辟(注: 现在“辟”又简化为“辟”。)。)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同上) (后来写作僻。)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后来写作嬖。)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中庸) (后来写作譬。) 再举两个字来看: 《说文》里没有“债”字,这不等於说上古没有“债”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当时是由“责”字表示的(见《战国策·齐策》)。《说文》里有“舍”字,但是十三经里完全没有“舍”字,这也不等於说先秦没有“舍”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当时是由“舍”字表示的(见《左传》僖公三十年)。 由此看来,“责”、“舍”等是较古的字,“债”、“舍”等是比较后起的字。我们可以把“责债”、“舍舍”等称为古今字(注: 现在“舍”又简化为“舍”。)。但是,我们不要误会,以为“责”、“舍”等字已经被废弃了,它们的职务已经完全由“债”、“舍”等字代替了。要知道,“责”、“舍”所移交给“债”、“舍”的只是它们所担任的几个职务当中的一个,它们还有别的职务(责任,房舍等)并没有卸掉。 古今字很多,现在再举一些例子(古字在前,今字在后,今字不见於《说文》的归a组,见於《说文》的归b组)如下: a.大太弟悌间间说悦孰熟竟境队坠涂涂赴讣冯凭贾价(注: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考试题库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考试题库 古代汉语试题·一 一、填空(20分) 1、古人常用谦称和尊称。谦称代替第人称,尊称代替第人称。 2、文学学家主要凭来辨析本义。从造字方法上来看,最能反映本义。形声字的和本义亦有密切关系。 3、《经籍籑诂》由清代等编纂,这是一部专门收集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全书共分为卷。 4、“比类合谊,以见指为”是许慎给“六书”中下的定义。 2、“鹿、逐、鼎、甘”四字中,会意字是。 3、“难”本是鸟名,后用来表示不容易,这种情况在“六书”中属于。 4、“荆”是个形声字,它的形符是。 5、“哲一喆、奉一俸、后一後”三组字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 6、把中古三十六字母按发音部位的不同分出的五个类别是__、__、__、__、__。 7、研究上古声母得出上古只有舌头而无舌上音结论的是清代的学者。 8、“从”意为“跟随”时,音cóng;用作使动词时,音 zòng 。这种改音别义的方法叫。 9、当一首七言律诗首句的平仄为“仄仄平平平仄仄”时,其领联对句的平仄应是。 10、三十六字母中,舌头音指,舌上音指。 二、简答题(40分) 1、同中古声母相比,上古代汉语声母的何不同特点?各举例说明。(5分) 2、什么叫“读破”?怎样看待读破?(5分) 3、下列各句中“字”的意义是怎样引申的?请用示意图表明它们之间的引申关系(5分) A、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 B、仓颉之初作书,盖依声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C、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 D、搜奇扶怪,雕镂文字。 E、二兄早逝,奉嫂字孤,恩礼兼尽。 F、高丽国王王治请婚于辽,辽许以东京留守萧恒德女字之。 G、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 4、区别下列各组字在古书中表意上的差异(5分) (1)后:後 (2)征:徴 (3)余:馀 (4)丑:醜 5、请说明章炳麟、黄侃、曾运乾在上古声母的研究上有何特点。(5分) 6、中古声母演变为现代普通话声母,主要变化是什么?(5分) 7、古人名、字之间常有同义、近义关系,请举三例说明之。(5分) 8、《诗经·鄘风·硕鼠》:“相鼠有齿,人而无止”。毛传:“止,所止者息也”。郑笺:“止,容止。《孝经》:‘容止可观’。”释文云:“无止:《韩诗》:‘止,节’,无礼节也。请说明这三家注何者为优?为什么?(5分) 三、标点下面二段古文(20分) 1、段氏說文注與桂馥王筠並列量其殊勝固非二家所逮何者凡治小學非專辨章形體要於推尋故言得其經脈不明音韻不知一字數義所由生此段氏所以爲桀旁有王氏廣雅疏證郝氏爾雅義疏咸與段書相次郝於聲變猶多臆必之言段於雅訓又不逮郝文理密察王氏爲優然不推說文本字是其瑕適若乃規摹金石平秩符璽此自一家之業漢之鴻都鳥篆盈簡曾非小學之事守也專治許書竄句增字中聲雅誥略無旁通若王筠所爲者又非夫達神恉也(15分) 2、又楚人屈原含忠履洁君匪从流臣进逆耳深思远虑遂放江南耿介之意既伤壹欎之怀靡诉临渊有怀沙之志吟泽有憔悴之容骚人之文自兹而作(5分) 四、把下面的古文译成现代汉语(20分) 1、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篠。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爲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雞爲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10分) 2、尝试论之曰:《诗序》云:“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至于今之作者,异乎古昔。古诗之体,今则全取赋名。荀宋表之于前,贾马继之于末。自兹以降,源流实繁。述邑居则有“凭虚”“亡是”之作,戒猎游则有《长杨》、《羽猎》之制。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附加题(可做可不做): 1、翻译下列文言文:(10分) 绰然亭西三四里,有双山曰“标“,各广四十亩,童无树林。东西并峙,皆青石迭矗,势陂陀,可步而上。按《舆图经》无其名,盖土人以旁无他山,惟此若标可望,故以名之。其居东埏,上有洞如屋,可避风雨。(10分) 2、标点古文: 夏公會齊侯于祝其實夾谷孔丘相犁彌言于齊侯曰孔丘知禮而無勇若使萊人以兵劫魯侯必得志焉齊侯從之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兩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亂之非齊侯所以命諸侯也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幹盟兵不偪好於神爲不祥於德爲愆義于人爲失禮君必不然齊侯聞之遽辟之

古代汉语繁简字南京大学高小方

古代汉语繁简字南京大学 高小方 Written by Peter at 2021 in January

《古代汉语》 南京大学高小方教授 繁简字(一) 繁体字:一个字的笔画较简的形体,如果其合法地位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正式承认,这就是规范的简化字,那笔画较繁的形体,就是它的繁体字。 欢(正)---欢(正体) 懽(异体)讙(异体)驩(异体)第二版的书教材447页(70组繁简字) 繁简字是什么关系? 有些人说繁简字是一正一异的关系。 高小方:繁简字是双正的关系。繁体字里也有正体。 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对应关系 1、板---木板板---老板 2、里---里程里---里面 3、表---外表表---钟表 4、别(bie阳平)---分别别(bie去声)---别扭 5、卜(bu上声)---占卜卜(bo轻声)---萝卜,萝卜 6、才---才智才---方才的才有繁体 繁简字(二) 繁体字与简化字(第六组) (1)厂(an阴平)庵的异体字,盫(异体)。 原是一种草名,叫做庵闾,老了之后可以盖屋。 草圆屋谓之庵---《释名·释宫室》 例子戏曲《庵堂相会》。 (2)厰(chang上声)工厂 一个正体往往对应几个异体,如窗(正体)---窻(异体)窓(异体) 同形字:同形而异音异意的字。《影梅厂语》,钵厂。 她---姐的异体; 她---刘半农19世纪20年代造第三人称女性。 繁体字与简化字(第七组) (1)冲:(chong)“冲”是异体字 用开水浇:冲茶、冲鸡蛋;一飞冲天;大盈若冲(空虚);冲龄(幼小) (2)冲:(chong)要冲(交通要道);冲击。 (chong)首冲南方,冲劲儿 繁简字(三)

古代汉语—古今字

古今字 定義:是指在某個意義上先後出現的兩種不同的字形,先出現的叫做“古字”,後起的叫做“今字”。比如: 莫——暮 莫,意为没有,不,不要。 从日,莫声。古字作“莫”,像太阳落到草丛中,表示天将晚。“暮”为后起字。本义:日落时,傍晚 然——燃。 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 本义:燃烧。 对于古今字问题,古書注釋的規範是: X,XX,這個意義後來寫作X。 X,X的古字。 X,今字作X。 為什麼會造成古今字: 在上古时代,特别是先秦时代,汉字的数量比后代要少得多。许慎的《说文解字》只收了9353个字,其中有许多是僻字,常用字实际上只有三四千个。例如《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总共只用了4466个字。后来,汉字不断增多,以《康熙字典》为例,它收了47035个字,但我们决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上古的人头脑简单,概念贫乏,只用少数字就够了。上古人的概念无论如何贫乏,决不会比近代人的概念少得那样多。但丝毫不能说明清代人的概念比上古人的概念多四五倍。汉字增多的原因有三:(一)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产生新字;(二)各个时代逐渐衰亡的字仍然保存在字典中;(三)上古汉字“兼职”现象多,后代不断分化。在這個漢字不斷增多的過程中,就產生了很多古今字。主要原因有二: 1.假借字久借不歸,只得給原意另造新字。 比如,前文說過的,表示選擇的疑問代詞“孰”沒有本字,一開始就借用本義是“食物加熱到可吃的程度”的“孰”字來表示,後來替“孰”字本義所表示的詞造了“熟”字。 亦——腋。 甲骨文字形,在“大”(人)旁加两点,指示两腋所在。“腋”的本字。本义:人腋窝亦,人之臂亦也。——《说文》。字俗作腋 胳谓之腋。——《广雅》《广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百科词典,收字18150个,是 仿照《尔雅》体裁编纂的一部训诂学汇编,相当于《尔雅》 的续篇,书取名为《广雅》,就是增广《尔雅》的意思。 腋在肘后。——《埤苍》《隋书·经籍志》载有曹魏初博士张揖(字稚让)《埤苍》三卷,六朝隋唐著作多见徵引,大约佚于宋代。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模拟题和答案

九、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大案 古代汉语试题(A) 一.填空题(每空2分,10空,共20分) 1.许慎六书“假借”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异体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字学家辨别汉字的本义主要依靠汉字的_________。 5.我国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着的_________________。 6.判断句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作谓语。 7.上古汉语判断句很少用判断词_______来表示。 8.教材第一篇文章《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十三经》中的_______。 9.“莫”的本义是______,“莫”的今字是________。 二.解释下列词语意义并指出词性(每题1分,共20题,共20分)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雉: 2.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诸: 3.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其: 4.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 5.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焉: 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克: 7.贼民之主,不忠。 贼: 8.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殿: 9.虽然,必告不谷。 不谷: 10.晋侯问嗣焉,称解狐。 称: 11.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过: 12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 发: 13.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顾: 14.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 诚: 15.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息: 16.君子于其言,无所茍而已矣。 茍:

古代汉语上

渤海大学2017级专升本(汉语言文学专业) 第三学期《古代汉语上》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 总 分统分 人 复核 人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20分,每小题1分,将答案填在下面的表 格内) 1、下列各组汉字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A 耷尖闷 B 本朱字 C 取棘逐 D 信武果 2、下列各句中,“题”字用本义的是() A 赤眉圆题。 B 堂高数刃,题数尺 C 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 D 欲垦荒田,先立表题 3、从古到今,“涕”的意义范围() A 扩大了 B 缩小了 C 转移了 D 没有变 4、下列各组形声字,声符相同的一组是() A B 辉晃 C 途赶 D 颇项 5、表示“才干”义的“干”繁体写作() A 干 B 乾 C 幹 D 榦 6、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属于偏义复词的是() A 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B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C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D 怀怒为发,休祲降于天 7、下列全为古今字的一组是() A 阙掘赴讣 B 熟孰县悬 C 早蚤知智 D 后後说悦 8、在古代汉语中有许多谦词,如:辱、敝、孤等,除此之外,下列是谦词的有:() A 足下 B 先生 C 陛下 D 寡人 9、许慎为“形声”所下的定义是() A 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B 以事为名,取臂相成 C 比类和谊,以见指撝 D 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10、下列句子的划线词中不属于联绵词的是:()A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 昼夜勤作息, C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D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11、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判断句式的句子是:() A 汤之问棘也是己 B 是社稷之臣也 C 彼吾君者,天子也 D 都城过百,国之害也 12、下列汉字中,形符相同的一组形声字是:() A 理玛坷皇 B 仇休体仗 C 郊郡陵 D 蒸焰烫煎 13、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字典是() A 《说文解字》 B 《康熙字典》 C《说文解字注》 D 《尔雅》 14、“是鲁孔丘之徒与”中的“与”是() A 连词“和” B 介词“和” C 动词“参与” D 表示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 15、下列几组字中属于异体字的有:() A 阙掘咏詠 B 沽酤预豫C賸剩笋筍D陈阵泪淚 16、下列句子中属于意动用法的有:() A 西取由余于戎。 B 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 C 茅屋采,是以贵俭。 D 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清也。 17、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是:() A 父母为其疾之忧。 B 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 C 宋何罪之有? D 三岁贯女,莫我垦顾。 18、下列句中的“以”是连词的是() A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言废人。 C 余船以次俱进。 D 故为之说,是夫观人风者得焉。 19、下列句子中的“是”为判断动词的是() A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B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 君子之求,贤于小人之是也。 D 是非君子之言也。 20、下列句子不属于被动句的是() A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B 寡人不详,被于宗庙之崇。 C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 郤克伤于矢 二、用六书分析下列汉字的结构(10分,每个2分) 1、自: 2、休: 3、郡: 4、本: 5、鸿: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词义,并指出其属本义,还是引申义(10分, 得分阅卷人 得分阅卷人 得分阅卷人 第 1 页共2 页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本课程的考试要求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课程本科的结业水平。古代汉语课程的自学内容和考核目标是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学习目的以及自学考试特点编制而成的。自学内容共分两大部分,即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和古文阅读实践。基础知识方面包括绪论、文字、词汇、语法、古代文献阅读的基本知识等部分,古文阅读实践方面包括古文阅读、古文句读、古文今译、古文背诵等部分。除绪论部分外,其他各部分均一一列出知识点,并提出具体的考核要求。其中,凡要求“识记”的内容,应考者应能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识记。凡要求“理解”的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和理论都与考核点直接相关,应考者应熟知其概念和有关知识,理解其原理,并能在语言环境中予以辨认。凡要求“应用”的内容,必须做到在了解有关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使之转换为能力,即能运用有关知识和理论来分析解决古代汉语书面语中的相关问题,并指导对古书的阅读。 壹基础知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能较系统地掌握大纲所列出的各种基础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说明同文字、词汇、语法等内容有关的语言现象。 一、文字部分

(一)基本要求 了解汉字的结构类型和字体演变常识。重点掌握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汉字结构的特点,并能通过结构分析辨认或理解常用汉字的本义。理解并掌握古书用字中字与字关系的各种常见现象。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1.汉字的形体结构 (1)识记:许慎提出的“六书”中象形、指意、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概念。 (2)理解:象形、指意、会意、形声四种汉字结构的特点。 (3)应用:掌握指定教材中分析过的所有例字的形态结构类型,并能举一反三,对与教材所举例字形体结构相似的汉子予以正确分析。 (4)应用:了解义符、声符等概念,并能分析它们的相互关系。 2.汉字本义与形体结构的关系 (1)理解:指定教材分析过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本义及其同形体结构的关系。 (2)应用:掌握形声字的本义同义符的关系。 3.古书用字中字与字关系的情况 (1)理解:了解通假字、异体字、分化字等概念,并能分辨这三种用字现象的区别。 (2)应用:了解本字、后出本字、通假字、本义与假借义等概念,对于指定教材中所举的通假字例及文选中曾注明的常见通假字能够正

【免费下载】总结古代汉语上册新郭锡良

注释:涕:泪 翻译:河间王元琛要算是居豪华奢侈的首位,经常和高阳王比赛奢华,他建造了文柏堂,形状象皇宫里的徽音殿。置造了玉石砌的水井和黄金做的水罐,并且用五色金丝搓成井绳。养了三百个歌妓舞女,都是全国最美的女子。有个婢女叫朝云,擅长吹篪,能演唱吴地的团扇歌和陇上的曲调。元琛做秦州刺史时,羌民在边疆纷纷叛乱,元琛多次征讨他们,他们都不投降。于是元琛就命朝云装扮成贫苦的老妇人,吹着篪乞讨,羌民听到怀乡的篪声,全都流下了眼泪,纷纷说:“我们为什么要离开祖坟和乡里,在这山谷里做盗寇呢?”马上一个领着一个来归降。秦民俗话说:“骑快马的士兵,还不如吹篪的老妇人。”6、犹能雉头狐腋: 雉、狐:名词作动词,穿雉头狐腋毛皮衣服。7、恨:遗憾。8、于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及太后赐百官负绢,任意自取,朝臣莫不称力而去。唯融与陈留侯李崇负绢过任,蹶倒伤踝。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时人笑焉。侍中崔光止取两匹。太后问:“侍中何少?”对曰:“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朝贵服其清廉。翻译:此时国家殷实富强,财物多得连仓库都放不下,钱绢没有遮盖地堆积在廊下,无法核实计数。到胡太后赏赐文武百官背绢时,竟让他们任意拿取,朝廷的官员没有不凭着自己的力气背取绢帛的。唯有元融和陈留侯李崇扛的绢帛超过自己的力气,跌倒扭伤了踝骨。太后看到后便不给他们,让他们空着手出门,当时的人们都讥笑他们。侍中崔光只拿两匹。太后问他:“恃中为啥拿得这么少?”他回答说:“我只有两只手,只拿得了两匹,得到的已经够多了。”朝廷的显贵们都佩服他的清廉。9、亦不是过:宾语前置,也不超过这些(房舍)。“是”在否定句中作动词“过”的前置宾语。(正常语序是“亦不过是”)。七、韩愈,子退之,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是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出“文义传道” 、“不平则鸣”、“文从字顺”等主张。 注释: 1、偪:同“逼”,迫近,侵迫。异体字。 2、雁鹜(wù)行以进:像鹅和鸭子一样排成行。雁鹜:鹅和鸭子,名词用作状语。 3、目吏:名词作动词,看。 4、略省(xìng ):稍微察看(公文的内容)。省:察看、检查。 5、訾(zǐ)謷(aó):诋毁。 6、再进再屈千人:屈:动词用作使动,使…屈服。 当不同属隔板强电理。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过程中为调试料、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动保护指发时,要保护装置。

古汉语通论(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古汉语通论(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 字 一个字原则上只应有一个形体,不需要两种以上的写法。但是汉字是一种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字,使用汉字的人又非常多,在汉字发展过程中,有些字出现了两种以上的写法,那是很自然的。古书上常常可以见到一些形体分歧的字。现在汉字简化以后,字的形体统一起来了,这给人民群众学习文化带来了莫大的便利。对一般人来说,只要掌握了简化后的汉字就够了;但对我们学习古代汉语的人来说,如果只掌握现在通行的形体划一的简化字,而不了解那些形体分歧的字,阅读古书时就会遇到不少困难。 不同形体的字可以分为三大类:1.古今字;2.异体字;3.繁简字。下面分别加以叙述。 1.古今字 在上古时代,特别是先秦时代,汉字的数量比后代要少得多。许慎的《说文解字》只收了9353个字,其中有许多是僻字,常用字实际上只有三四千个。例如《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总共只用了4466个字。但我们决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上古的人头脑简单,概念贫乏,只用少数字就够了。上古人的概念无论如何贫乏,决不会比近代人的概念少得那样多。以《康熙字典》为例,虽然它收了47035个字,但丝毫不能说明清代人的概念比上古人的概念多四五倍。汉字增多的原因有三:(一)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产生新字;(二)各个时代逐渐衰亡的字仍然保存在字典中;(三)上古汉字“兼职”现象多,后代不断分化。例如一个“辟”字就兼有后代的避、辟、僻、嬖、譬等字的意义: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左传宣公二年) (后来写作避。) 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孟子·梁惠王上) (后来写作辟(注:现在“辟”又简化为“辟”。)。)

大学《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大学《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一、选择题1、下列字具有相同义符的一组是(A)A、條脩倏修B、福视神祈C、脾胡肺胃 D、颖颍顿颈2、下列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D)A信——伸B遁——遯C说——悦D距——拒3、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C)A矜——鳏B歌——謌C辟——避D昏——婚4、下列句子,属于疑问代词做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B)A姜氏何厌之有?B敢问何谓也?C夫执舆者为谁?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5、下列句子具有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的一句是(D)A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B上帝临女,无贰尔心。C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D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6、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C)A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B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D盍各言尔志?7、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式的一句是(B)A象有齿以焚其身。 B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C 空自苦无人之境,信义安所见乎。D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8、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B)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B是非君子之言也。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9、下列句中,“于”引进比较对象的一句是(D)A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B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C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0、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C)A惠等哭,舆归营。B文人相轻,自古而然。C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D 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二、填空题(共20分)1、《说文解字》的编排方式是按照部首,全书共分540个部首。2、《经传释词》的作者是王引之。3、近人张相所编,汇集唐宋元明清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并加以解释的一部工具书是《诗词曲语辞汇释》。4、古书旧注中见到“东,德红切”的注解,这是采用了反切的注音方法,其中“东”和“红”两字在语音上具有叠韵的关系。4、根据“四书”分析,“綱”字的构造类型是形声,本义是鱼网上的总绳。5、根据“四书”分析,“亦”字的构造类型是指事,本义是腋窝。6、《说文解字叙》关于“六书”中的“象形”的解释是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7、从造字结构分析“之”字的本义,可以知道在“姜氏欲之,焉辟害”句中,“之”用的是它的假借义;至于在“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句中,“之”字用的是它的本义。8、在《左传?子产说范宣子轻币》“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句中,“之”的词性是代词,其语法功能是复指前置宾语无贿无令名。9、在“文以五月五日生”句中,“以”的词性是介词,其语法作用是表示凭借某种原因。10、在“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句中,“与”的词性是介词,其语法作用或意义是介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11、在“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句中,“其”的词性是代词。三、释词题(共30分)(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20分)1、收族陵家,为世大戮。戮:羞耻2、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耀3、载玄载黄,我朱孔阳。阳:鲜明4、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贿:财物5、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肃:敏捷6、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焚:毁灭7、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物故:死亡,“物”通“殇”,死8、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绝:穿过9、惟天为大,惟尧则之。则:效法10、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贳:赦免,宽大(二)说明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无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共10分)(1)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莫:莫: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谁没有什么(2)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所以:介词“以”和辅助性代词“所”结合构成的习惯格式表示用来……的方式、手段(3)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乎:表示处所(4)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为:介词在被动句中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被”。(5)吾孰与徐公美?孰与:疑问代词“孰”和介词“与”组合,表示比较,“哪一个更”。四、古文标点题(共10分)给下面一段短文加上新式标点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

古代汉语下字词

第三讲:《庄子》北冥有鱼《庄子·内篇·逍遥游》 二、字、词、语法难点分析 (一)字: 通假字:冥(溟)有(又)辩(辨)辩(变)邪(耶)决(趐)培(凭)而(能) 古今字:志(誌)反(返)知(智) 异体字:飡(餐) (二)词:1、词与非词:扶摇、夭阏——连绵词、羊角;词尾——然。果然、泠然、犹然、数数然 2、语气词:也 1)句中语气词: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主语之后,表示提示、停顿2)句中语气词:此小大之辩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帮助表达判断。 三、语法: 1、双宾句:芥为之舟 2、语序:宾语前置: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2)、彼且奚适也——动词宾语前置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彼且恶乎待哉——介词宾语前置 3、判断句:此小年也。此小大之辩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四、多义词辨析: 1、之:1)代词:2)连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2)连词:主谓之间相当与名词性结构。风之积也不厚。 惯用句式:其……耶(邪),其……耶(邪)表示选择问句。其——委婉语气词,耶(邪)——句末语气词 2、而:1)连词,用语状中之间。怒而飞。决起而飞。 2)连词,表顺接。三飡而反。 3、以:1)介词,去以六月息者也。——谓语后以八千岁为春。——谓语前 2)连词,以游无穷。 《庄子》之《北冥有鱼》: 一、掌握下列词义: 怒:振奋(翅);志:志,记载;抟:环绕着飞向上空;厚:深;覆:倒;培(风):凭借,依赖;决:迅速的样子;抢:突过;适:到……去;年:寿命;知:智慧;劝:鼓励;境:界限;待:依靠。 御风而行:乘 御御六气之辩:乘—顺应 介词:鲲之大;鹏之徙于南冥也;水之积也不厚;此亦飞之至也。 动词: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到……去 之指示代词:之二虫又何知 人称代词:众人匹之;犹然笑之;举世而非之。 “之”当介词有哪三种用法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1)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 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C假借 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D友、及、伐、取 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 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孟尝君顾谓冯谖。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无”与“勿”是古今字。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D朱骏声 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D子路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_许慎__。这是中国_文字学__的奠基之作,收字__93532_个,另有重文1163个。 2《诗词曲语辞汇释》由近人张相_________所著,这是一部研究诗词曲中_特殊语辞_______的一部专著。 3、形声字“裁”的意符为___衣___,声符为__“裁”无“衣”____。 4、文字学家辨别本义主要是凭______字形___,如“叔”的本义是__手拾________。 5、“以劝事君者”中,“劝”的意义为____劝勉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 1、转注 2、偏义复词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转注:建类一首,同类相受。 偏义副词:由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词构成,只有一个词起表意作用,另一个词不表意,只是一种陪衬,这种复合词叫做偏义副词。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该宾语具有了该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词性、意义或用法。(每题1分,共20分) 1、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成熟) 2、亟请於武公,公弗许。(屡次) 3、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安抚 4、晋不可启,寇不可翫。(放松警惕)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外交使节) 6、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咨询,征求意见) 7、勤而无所,必有悖心。(劳苦) 8、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拜访) 9、师进次于陉。(临时驻扎) 10、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向后退) 11、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足) 12、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犯错误 13、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通“馈”赠送,窥探)14、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于三子者之撰。”(站起来,才干) 1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语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走向,接近) 16、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遭受)17、世以鲍焦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胸襟宽大) 18、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言语真实) 五、简答(每题3分,共9分) 1、古汉语动量表示法有何特点?古汉语没有动量词,数词直接用在动词前;数词置于整个句子后,在其他部分上加上动词“者”。 2、举例说明古汉语判断句有哪些活用形式?表比喻;表复杂内容;表原因(加举例) 3、介词“于”有哪些用法?(1)引进处所,涉及对象;(2)引进比较对象;(3)引进施事者;(4)引进时间; 六、指出下列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并说明 其活用情况和意义(每题2分,共10分) 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端:名词用作动词;穿上礼服章甫:名词用 作动词;戴上礼帽 2、不如吾闻而药之也。药:名词的意动用法; 把……当作药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亡:动词 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4、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生:动词的 使动用法;使……产生 5、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剑:名词作状 语;表示工具,用剑 七、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并分析其特点(每题2 分,共10分) 1、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判断句,“此 “作主语;”“谁”作谓语。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见”表被 动,“于”引出主动者。 3、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宾语前置句, 用“实”复指否定句中。 4、紾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双宾语句,“夺” 带双宾语,“之”作间接宾语,“食”作直接宾语。 5、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宾语前置句,否定 句中代词宾语“之”前置。 八、解释加点的虚词的词性、语法意义,能释出 的要释出。(每题2分,共10分) 1、太后盛气而揖之。 2、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3、宣子未出山而复。 4、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 5、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大事。 1、连词,用在状语和动词之间 2、介词,用在 主谓之间,表示寓意未完,让读者等待下文。3、 副词,用在动词之前,表否定4、疑问代词,表 处所“哪里”5、代词,表说话人自称“我” 九、给下面的短文加标点,并翻译。(15分) 陈涉之初起王楚也,使周市略定 魏地,北至狄狄,城守田儋详为缚 其奴从少年之廷,欲谒杀奴。见狄 令,因击杀令,而召豪吏子弟曰: “诸侯皆反秦自立,齐,古之建国, ‘儋,田氏,当王。”遂自立为齐王, 发兵以击周市。周市军还去,田儋 因率兵东略定齐地。也,地,狄,奴, 廷,奴。令,令,曰:“立,齐,国‘儋,氏, 王。”王,市。去,地。 陈胜刚刚起义称王楚地的时候,让周市攻取平定 魏地,向北到达狄地。狄城守官田儋假装捆绑了 他的仆从,带领青年人到廷堂,想拜见令,杀死 了仆从,得以拜见令,趁机杀死令,于是召见豪 强子弟,说:“诸侯都叛秦,自立为王。齐国, 是古代建的国;儋,是田姓,应当称王。”于是 自封为齐王,发兵攻打周市,周市军队返回了狄, 田儋于是率领军队向东攻取平定齐地。 一、单项选择题(1×10) 1、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会意字会意是用两 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 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 这种造字法叫会意。用会意法造出的字是会意 字。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 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 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 合起来,表达字义;“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 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鸣” 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的一组是(B) B 取尖安 2、下列定义是许慎为“形声”所下的是C 以事 为名,取譬相成 3、下列汉字属于“肉”部的是(A )A肖 4、下面全为异体字(异体字,一个字的正体之 外的写法,字音字义相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组字。) 的一组是(C ) C賸剩笋筍 5、“庄子持竿不顾”中的“顾”用的是(B ) B 本义 6、下列词语中属于联绵词(指两个音节连缀 成义而不能拆开的词。联绵词是一个古老而又常 新的词类,上到经书传书,下到现当代作品,联 绵词都很活跃。而中学生又常在联绵词上犯一些 错误,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就很有必要帮助学生拓 宽对联绵词的再认识。)的是(D )A恭敬 B动 静 C恐惧 D逶迤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属于词组词组,又称短句、 短语,在文法概念中是指完整句语中的片段。在 日常的语言中,一个词组可以指的是单词的任何 聚合。在语言学当中,一个词组是单词的一个群 组(有时是一个单词),在句子的语法中,它作为 一个单个的单元而起作用。从语法层级的角度上 看,词组要比字句的等级更低。的是(A ) A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8、《方言》的作者是(D ) D扬雄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是(D )D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10、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B ) B公赐之食。 二、填空题(1ⅹ15) 1、《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通过系统分析字 形来确定本义的专著,共( 540 )部首。 2、词义引申主要有三种方式,它们分别是(辐 射式引申)、(链条式引申)和(综合式引 申)。 3、如果一个形声字有多项意义,我们可以根据 (形符)来辨认本义。 4、对汉字来说,跟图画有着明显界限的(假 借字)和(形声字)的出现,是汉字体系形成 的标志。 5、“知、智”是一对(古今)字,“民归之, 由水之就下”中“由”通(犹)。 6、“隄”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阜), “媵”的声符独立成字是(朕)。 7、采取(绘形象物)或(烘托象物)两种 构形模式所造成的字都属于象形字。 8、用字通假的基本原则是(同音替代)。 三、解释加点的词或解释其语法作用。(20) (一)解释加点词的词义。(1ⅹ10) 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2、亟请于武公,公 弗许。3、多行不义,必自斃,子姑待之。 4、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5、凿户牖以为室。 6、 于予與何诛?7、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8、 有美玉于斯,韫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9、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10、夏,楚子使屈完 如师。 (二)指出下列句中特殊的语法现象。(2×5) 1、宋何罪之有? 2、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 池。3、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4、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5、使民重死而 不远徙。 四、名词解释(3×4)1、金文2、四体二用3、 词的引申义4、同源词 五、简答题(23) 1、举例说明词义范围变化的主要类型。(6) 2、古今字和通假字有什么区别?试举例加以说 明。(6) 3、为什么说由篆文到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一次 最重要的变革?(11) 六、短文阅读(20)(一)给下面这段古文加上 标点(10)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 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 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 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 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 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 人 (二)将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5) 癸酉,师陈于鞌。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晋 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1)余姑 翦灭此而朝食!”(2)不介马而驰之。(3)郤克 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 张侯曰:“(4)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以 折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 “自始合,(5)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 然子病矣!” 答案: 三、(一)1、城墙;2、屡次;3、跌倒,比喻失 败;4、武器;5、房门;6、谴责、责备;7、渡 口;8、出卖;9、吝惜、舍不得;10、往、到…… 去。答错1个扣1分。 (二)1、“何罪”作动词“有”的宾语,依靠“之” 前置。(2分) 2、“方城”、“汉水”分别作介词“以”的宾语, 前置。(2分) 3、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作介词“自”的宾 语,前置。(2分)

(完整版)郭锡良古代汉语上下册简答题

简答题 1. 简述汉语工具书的常见编排和检索方法。 答:(1)音序法。是根据汉语语音系统编排和检索工具书的方法,它包括韵部排检法、注音字母排检法、汉语拼音方案排检法三种。如:《广韵》按206韵排列,《佩文韵府》《经籍籑(zhuan,第四声)诂》等按平水韵106韵排列。杨树达的《词诠》按照注音字母排检。《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按照汉语拼音方案排检。 (2)形序法。是按汉字的结构以及形体特征编排和检索工具书的方法。具体可以分为:部首法、笔画笔顺法、四角号码法等。如许慎的《说文解字》最早按部首排列,全书分为540部。《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都是采用笔画排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按照四角号码排检。 (3)分类法。是根据工具书所收内容的意义范畴、性质特征等分类加以编排和检索的方法。书目索引、类书政书、年鉴手册等多按此编排。如我国最早的词典《尔雅》就是分类加以编排的,全书分19类。 2. 简述隶书的特点。(存疑) 答:隶书分秦隶和汉隶两种。秦隶是秦代运用的隶书,也称“古隶”;汉隶又称“今隶”,是在秦隶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是汉代通行的字体。隶书于篆书相比,发生了极大变化。一是汉字的形体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出现了偏旁简化,形体合并;二是将小篆圆转弧形的笔画变成了方折平直的笔画,基本上摆脱了象形的特点。可以说,隶书的产生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山岭,即从具备象形特点的古文字演变为不象形的今文字的转折点。 3. 通假和假借二者有何异同?试举例说明。 答:所谓通假字,就是音同音近的替代,即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所谓假借字,是指用同音字来代替没有造出来的字。 通假字和假借字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通假字和假借字两者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字音必须相同或相近,都是用同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去代替另一个字。如“甚矣,汝之不惠”,其中“惠”通“慧”;又如“来”,本义是小,借作来往的“来”。 它们二者的区别是:一、通假字是本有其字,假借本无其字。通假字有一个对立面,就是被通假字。换句话说,通假字是有本字的同音替代(或音近替代),并且本字和借字同时存在。如“孝子不匮,永锡尔类”(《郑伯克段于鄢》),“锡”通“赐”。而假借字是没有本字的同音假借。如“东”,本指囊橐(tuo 第二声),借作方位名词“东”的书写形式,借完后,字形上仍然只有一个“东”,属于一个字范围内的使用问题;二,假借本身虽不直接产生新字,但却可以产生新义。

古代汉语繁简字作业

古代汉语平时作业(20142015 第一学期) 姓名:学号: 社会上关于简化字,曾经流行这样一段话: 汉字简化之社会现象演变一一親不见,愛无心,產不生,廠空空,麺无麦,運无车,導无道,兒无首,佇无脚,飛单翼,湧无力,雲无雨,開關无门,鄉里无郎,魔仍就是 魔…… 请结合这段话,做以下几个工作: (1)探讨上述每字得简化来源,分析其简化方式,评价说法得优劣。示例(以 “爱”为例 “爱”这个简化字形来源于草书。楷化后得“爱”最早出现在元抄本《京 本通俗小说》上,并不就是新中国成立后新造得简化字。按《说文》: 愛,从夂,?聲。”它得繁体字形结构由夂”?“’两部分组成本义与脚得 动作有关,作亲爱、惠爱义讲时为“ ?”得借字。“心”在该字字形中并 不就是个独立得构件,不表示“心”愆愛无心”这种说法本身对愛”得结 构分析就是不准确得。 (2)搜寻媒体关于简繁汉字问题得报道,并结合相关专业知识评价其中得 两则报道,不少于500字。 1、親不见 親T亲 “亲”最早见于金代韩道昭得《改并四声篇海》引《俗字背篇》,元抄本《京本通俗小说》中也有此字。1935年《简体字表》将该字收入。 按《说文》:親,至也。从見亲聲。七人切。它得繁体字形结构由亲与見两部分构成,指关系至近至密者。字形采用“见”作边旁,“亲”

作声旁,实际就是见草木至于土地得意思。“親”得“亲人”、“亲情” 之义,就是后世引申而得一一人们认为世间最可以称得上“至”得,就就是父母之情。可见,无论就是“见”还就是“親”,跟今天所说得“亲人”、“亲情”都没有直接关系一一那本来就就是这个字得引申意义,所以“親不见”对“親”得结构分析就是不准确得。 2、產不生 產—产 产:现代群众创造,省略右下部。就是采用简省笔画、保留原字得特征部分得方法构拟而成得。 《说文》中写道:产,生也。从生,彥省聲。所簡切。产字从生得义。生,生长、生殖,去掉生,便失去字义无法理解。产字得声符为彦,造字时为考虑形象,去掉三撇。 简化了得产字,不仅去掉了“生”,还去掉了“文”,虽然“产”与“文” 关系不大,但“彦”字从文得义,本义为文米、美好,去掉文之后显得粗鲁,且“彦”字发生变化后仍然都就是九画,并没有起到简化字得作用,反而使得其字义不彰。 因此我认为,从意义得角度来说,“產不生”就是具有道理得。 3、廠空空 廠T厂 厂:现代群众创造,借用了古字“厂”(读h a n,又读a n)得字形,去掉了原字得声旁。就是采用简省笔画、保留原字得特征部分得方法构拟而成得。廠就是由“广”与“敞”两部分组成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