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小数》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小数》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小数》

《小数乘小数》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苏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

例7、“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二第1-3题。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习。本节课准备完成例7、“试一试”、“练一练”及练习十二1-3题。

为了呈现例7,教材首先出示了“小明”房间的平面图,让学生有较为直观的感觉,然后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房间的面积有多大?要先估计,再计算。

其次,在学生进行估计后,教材重点组织安排学生探索笔算的方法。先告诉学生可以把算式中的两个小数都可以看成整数来计算,再结合直观图讨论:按整数相乘后,如何得到原来的积?

“试一试”也是利用例7的推论,求平面图中阳台的面积。教材通过直观图,继续呈现3.2×1.15的计算过程,但把其中的关键步骤留给学生完成,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和训练的机会。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进行讨论:上面两题中的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从而初步抽象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练一练”两题就是针对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关键环节,让学生根据因数中的小数位数直接在乘积中点上小数点,并且让学生根据刚刚学过的方法进行独立计算练习,达到学以致用。

设计思路:

本节课在教学时,首先通过复习引入,从而自然过渡到例7的教学。在教学例7时出示情境图,让学生感知怎样计算小明房间的面积,即运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在学生列出算式后,启发学生把“3.8×3.2”与以往学习的小数乘法进行比较,从而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因数都是小数。然后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以便为下一步计算结果进行验证。接着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如何来计算“3.8×3.2”?学生讨论后,教者及时小结方法板书,并且通过课件演示算法,给学生以直观的动态感知,然后引入“试一试”放手让学生探究完成,小组进行汇报,借助课件演示计算的过程。(板书)

此时为了概括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再一次让学生讨论:①刚才两题的

积与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②怎样确定积中小数点的位置。③小数末尾的“0”该如何处理?

讨论后汇报,及时通过课件展示结论,抽象总结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且强调以后在计算时可以直接使用这种方法来计算“小数乘小数”。接着不失时机地引入“练一练”的教学。运用课件出示第一题,让学生进行练习,然后再在课本上完成。第二题让三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强化计算的方法,强调小数末尾“0”要化简。接着出示诊断性练习三题,让学生当医生,找病因。进一步训练学生点好积中的小数点。分小组比赛,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计算的方法着重训练乘积中小数点的定位。

最后再出示拓展练习,启发学生思考,引导探索找出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自主探索,理解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在数学探索活动中的乐趣,进一步体会成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的定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上一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小数乘法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

2、出示口算练习。

0.6×3 8×0.95 2×0.1 4×0.25 4.03×0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注重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安排口算训练,重在培养学生的数感,以便运用知识的迁移,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例1。

①让一个学生读题。提问:“根据图中的有关数据你会提出哪些问题?在小组里说说。

要求小明房间的面积怎么求?运用什么面积公式?

指名列出式子。板书:3.8×3.2

②“3.8×3.2”估计是多少呢?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吗?结果大约是多少?指名

学生回答。

③“3.8×3.2”与上一单元学习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在小组里相互说说。再请一个学生回答。

④“怎样来计算3.8×3.2?”“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小组进行讨论。

选小组代表回答。

“可以当整数来计算。”

“可以用已教的小数乘法的方法来估算。”

“运用计算器来计算。”

大家都很爱开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好的建议,那么究竟怎样来计算呢?

(设计意图:通过估计,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点燃思维的火花。探讨3.8×3.2的计算方法,在于初步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有关问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为下一步演示计算方法提供了一个依据。)

⑤综合学生的建议,用课件演示计算的方法,并进行板书。

3.8×3.2

3.8×10×3.2×10=1216

1216÷100=12.16

讨论:为什么最后的1216要除以100?不除以100行吗?依据是什么?

根据讨论,进行小结。因为两个因数都乘了10,即乘了10×10=100,为了使计算的结果不变,积1216就要除以100。依据是积不变的规律。最后还要答题,以保持做题的完整性。

二、讨论“试一试”。小明房间的面积会做了,阳台的面积又如何进行计算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2×1.15

“3.2×1.15”在计算时,怎样书写可以使计算过程简便一些?

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各自在课本上完成。

课件出示演示的过程,把学生填写的与出示的过程进行比较,这道题有什么地方要注意的吗?

①把两题进行比较:课件上出示讨论题。“上面的两题的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确定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小数末尾的

‘0’如何处理?

分小组进行讨论。

让学生汇报,并及时进行补充。

“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里也有几位小数。”

“小数末尾的“0”可以化简。”

“在积里点上小数点。”

“有谁要补充的吗?”

这时,有个学生举手,“老师,点积的小数点可以从左边点。”

“不,应该从右边点。”

这时,班上明显形成了两种对立的意见,点小数点成了矛盾的焦点,争论到了顶峰。

这是我在备课中没有考虑到的情况。我稍作冷静,对大家进行了安慰。

②“同学们,请安静,你们学习的态度,善于钻研的精神值得肯定。至于谁的说法有道理,先放一放。我们先来把两题的结果观察一下,好吗?”

出示:12.16和3.68

“把这两个数与各自的两个因数进行比较。第一题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呢?第二题呢?看哪一组的同学观察得比较认真。”

“老师,刚才我看错了,应该从右边点起。”

我抓住时机,及时进行引导。“你知道,为什么从右边点小数点而不从左边点呢?”

火候已到,我及时设置疑问。“你能说说积中点小数点的方法好吗?”

大家纷纷举手发言。

③小结:其实大家都爱动脑筋,观察得也很仔细,学习就要这样认真才行。

课件出示: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齐读)

“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老师,我认为还应该加上一句‘能化简的要化简’。”

“你说得真好,考虑得也很全面。”

这时又有一个学生举手。“请你站起来说说,好吗?

“在计算过程中,有简便的要用简便的方法”

“老师,还要补上: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结果是多少。”

“你们真不简单!”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中我先设法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观察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初步感知确定小数点的方法。在教学时,设置疑问引发学生思考,课堂上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讨论、探究到了高潮,矛盾的焦点十分集中。我运用课件适时地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找出解决的方法,从而抽象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交流,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激发了求知欲。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和计算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课本“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指名说说如何确定积的小数点。

指名回答。然后,再在书上完成。

2、课件出示“练习十二”第2题(当医生,找病根)

①“怎样进行改错,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和建议?”

②先找出问题,指名改错。

③“有什么要补充的吗?”(能化简的要化简。)

3、“练一练”第2题。

分小组,比赛完成。

请学生自评,然后互评。

(设计意图:通过点积的小数点、小组比赛、反馈练习等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尤其是积中的小数点的定位问题。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的能力,又能训练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设法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四、拓展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

用一根铁丝恰好能围成一个长方形。已知这个长方形的宽是1.8分米,长是宽的2.5倍,这根铁丝长多少分米?

2、读题后,让学生简要分析计算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拓展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课堂作业:

练习十二第1、3题。

五、小结:

1、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