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讲解

抗日战争时期讲解
抗日战争时期讲解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的白洋淀上,有一支非常活跃的抗日武装——雁翎队。雁翎队神出鬼没,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智取了长庄岗楼儿,给日伪以沉重打击。

冀中出了一个赫赫有名的民兵爆炸英雄李混子,本书就是描写他在党的领导下和民兵们一起机智、勇敢地消灭日寇和蒋匪军的故事。自从冀中区党委提出“开展李混子爆炸运动”以后,广大的平原上很快就变成雷山雷海,炸得敌人人仰马翻,寸步难行。

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的抗日武装雁翎队,为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夜袭敌人盐店,活捉了伪军中队长的父亲、盐店老板钱通神,然后又利用他把伪军引出炮楼。雁翎队在冰上打伏击,全歼了敌人。

本书是《红旗谱》的续集,共分上下两册。保定二师学潮失败后,严萍冲出魔掌,回到家乡。朱老忠在贾湘农领导下,积极组织革命武装。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他们派出张嘉庆到水乡,争取绿林英雄李霜泗。年轻的共产党员张嘉庆,凭着勇敢、机智,揭穿了日、伪的阴谋,说服了霜泗,归向革命。李霜泗为了给师兄报仇,为百姓除害,毅然和女儿乔装改扮,深入虎穴,除掉特务队长张福奎。

下册重点描写贾湘农、朱老忠等,如何领导冀中平原上的革命武装,浴血奋战,进行大暴动的壮烈情景。

《播火记》下集,主要是描绘贾湘农在党的指引下,联合朱老忠等,组成工农红军,在锁井镇进行武装暴动。这支农民武装,斗地主、战军阀、抗日寇,和唐县、潴龙河等地的人民武装会合一起,在华北平原展开了如火如荼的斗争。李霜泗父女在张嘉庆的帮助下,摆脱羁绊,投身于革命洪流,为人民英勇奋战。这支武装力量虽然在暴动中又失败了,但,先烈们的鲜血像火种一样,播散在人们的心中。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对华北地区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我广大爱国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反抗,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其中除奸反特是这场斗争的重要一环。这本连环画主要描写了我渤海滩地区敌工人员除奸反特的几个小故事。

连环画《大刀记》是根据同名长篇小说编绘的,分三册出版。这套连环画,是通过对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支游击队和人民群众共同战斗历程的描述,以生动的艺术概括,广阔的生活画面,再现了我军民的鱼水关系,在激烈复杂的斗争中,以众多的英雄形象体现了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这一真理,有力地显示了人民战争的无穷威力,热情地歌颂了党和毛主席所领导的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第一册主要是描写大刀队队长梁永生在少年和青年时期的苦难生活和富于斗争精神的坚强性格。表现了旧时代农村的阶级压迫和劳苦群众的反抗。

伟大的抗日战争爆发后,梁永生参加了八路军,入了党。从此,这个在旧社会苦难深渊中斗争反抗了二十多年的长工的儿子,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党的领导下,他回到家乡一带开展工作,建立了抗日武装——大刀队,驰骋于冀鲁平原,和日伪展开了英勇斗争。《大刀记》之二,主要描绘大刀队的勇士们,在抗日战争的最艰苦时期,不畏强敌,坚持斗争,依靠群众,虎口拔牙,夜袭柴胡店据点,打击了敌人的疯狂气焰,鼓舞了群众的斗志,抗日烽火在冀鲁平原越烧越旺。

《大刀记》之三主要通过描写大刀队的队员们茶馆训敌、宁安寨突围、龙潭街巷战、攻克柴胡店据点,生动地刻画了大刀队队员们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英雄形象,歌颂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时期,女游击队长肖斌,乔装改扮,打入敌人内部,执行营救被捕同志的任务。她巧设埋伏,逮住了伪县长,准备用这个汉奸头目交换被捕的同志。正在这时,突然闯出个陆老虎,把伪县长劫去,要杀掉报仇。为此在敌、我、友之间展开了一场错综复杂的斗争。整个故事曲折惊险,引人入胜。

这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小刘是武工队(八路军的游击队)的通讯员,他们刚过了春节,鬼子就趁着风雪天,下乡“扫荡”了。小刘因为到区政府去收拾东西,被鬼子抓住了,并且代替伪军去遛马,在遛马的时候,小刘拾到一颗鬼子丢失的手榴弹,他用手榴弹炸掉了敌人的机枪巢,逃了出来,并“盗”回来三匹大洋马。

抗日战争时期,在冀中地区,活跃着一支抗日武装——敌后武工队。他们在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群众的支持下,出生入死,深入敌后,与敌人斗智斗勇,神出鬼没地打击日寇、伪军和汉奸,取得节节胜利。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这套连环画共三册,根据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第一册主要描绘武工队成立后,为牵制敌人对根据地的“扫荡”,炸大桥,破道路,护麦收,反劫粮,进而化装袭敌,在集市铲除铁杆汉奸侯扒皮的战斗故事。

本书是《敌后武工队》第二册,描述敌人拼凑了一个“夜袭队”,企图瓦解和消灭武工队。但敌人的阴谋没有得逞,反而被武工队打了个落花流水。

这个故事反映了我武工队员的勇敢机智,同时也说明了敌人的阴险毒辣和愚蠢。

这是《敌后武工队》之三。主要描绘武工队在反“扫荡”斗争中,由于叛徒出卖,指导员刘文彬和妇救会主任汪霞被捕。武工队在保定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化装成日本兵,深入虎穴,机智地拦截囚车,营救了被捕同志。同时在城外设下埋伏,擒获出城追赶的日本宪兵队长松田和汉奸头子刘魁胜,取得抗日斗争的又一大的胜利。

1942年,胶东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当时,日寇妄图通过我胶东抗日根据地前沿的赵家庄,进犯我根据地。赵家庄民兵和群众在区武委会雷主任带领下,制造了各式各样的地雷,巧妙地摆下了地雷阵,多次给前来“扫荡”的敌人以沉重打击,显示了地雷战的巨大威力。

1937年7月,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北平,使这座古城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年轻的共产党员曹鸿远,秘密潜入城内,开展了特殊的对敌斗争。

他通过一个有正义感的大学教授联合一位日本朋友在北平开设了一家药店。这家药店不仅给抗日根据地提供药品、器械,而且成了对敌斗争的阵地。曹鸿远巧妙地利用这家药店激化了日军驻北平的两个特务组织之间的矛盾,使两个特务头子之间展开了狗咬狗的斗争。最后,不仅整垮了心狠手辣的特务头子梅村,而且除掉了死心塌地投靠日本的汉奸白士吾,有力地配合了我党领导的抗日战争。故事复杂、曲折、生动有趣。

本书分上下两册出版,这是上册。

1937年7月,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北平,使这座古城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年轻的共产党员曹鸿远,秘密潜入城内,开展了特殊的对敌斗争。

他通过一个有正义感的大学教授联合一位日本朋友在北平开设了一家药店。这家药店不仅给抗日根据地提供药品、器械,而且成了对敌斗争的阵地。曹鸿远巧妙地利用这家药店激化了日军驻北平的两个特务组织之间的矛盾,使两个特务头子之间展开了狗咬狗的斗争。最后,不仅整垮了心狠手辣的特务头子梅村,而且除掉了死心塌地投靠日本的汉奸白士吾,有力地配合了我党领导的抗日战争。故事复杂、曲折、生动有趣。

本书分上下两册出版,这是下册。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飞行员亨利?爱泼斯坦奉命来华助战,被日军高射炮击中,他跳伞降落,得到我游击队的救护。但他由于受反动宣传影响,对游击队存在害怕心理,竟去投奔了“国军”。不久,他被“国军”出卖,在日本侵略军手中,受尽苦楚。我军本着国际主义精神,又把他救了出来。后来,在护送他回国的共同斗争中,与我军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本书情节曲折生动,体现了中美两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友谊。

清朝末年,恶霸地主冯兰池为侵吞公产,要砸毁千里堤上的一口古钟。贫苦农民朱老巩,挺身而出,为锁井镇的乡亲们拼死护钟,大闹柳树林,致使他吐血身亡。老巩的女儿被逼投河,儿子小虎远逃关东。

25年后,朱老忠(小虎)返回故乡,他目睹和经受着国民党反动派、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残酷剥削。后来,在共产党领导下,他提高了阶级觉悟,积极组织贫苦农民,和地主冯兰池及反动派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并取得初步胜利。共产党在冀中平原播下的火种,将迅猛燃烧起来。

在抗日战争时期,侵入我太行山区的日本兵,突然包围了靠山庄,要引河水灌死藏在地道里的我十几名负伤的八路军战士。

儿童团员虎呆和虎英,为了营救同志们和消灭敌人,机智地混出村子,骗取日本兵的战马,及时赶到渡槽,冒着危险,拉闸断水;并向我主力部队报信,全歼敌人。

抗日战争时期,冀鲁豫边区有个抗日小英雄,人称小蹦豆。有一次,一位在战斗中负了重伤的武工队员,被送到小蹦豆家里治疗。后来,药品用完了,小蹦豆自告奋勇,冒着很大危险,进城为伤员买药。在我地下工作者和当地群众的帮助下,机智勇敢的小蹦豆利用各种巧妙的办法,通过了敌人的一道道关卡,摆脱了特务的追踪,终于把药品带回家里,治愈了武工队员的伤痛,为抗战立下了功劳。

这本画册,描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名叫王虎子的儿童团长,在给县大队送重要情报的路途中遇见汉奸,机智勇敢地和敌人进行斗争,把重要情报安全送到的动人故事。刻画了一个抗日少年的英雄形象。

在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上活跃着一支抗日武装——民族英雄马本斋同志率领的“回民支队”。这支队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英勇善战,不畏强敌,驰骋冀中平原,威震敌胆,给了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因此被誉为“打不烂、拖不垮,攻无不克的铁军”。

马本斋同志和他所率领的支队英勇抗战的事迹,以及马母面对敌寇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英雄形象,在冀中平原抗日战争的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回民支队》连环画分上下两册出版,这是上册。

在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活跃着一支抗日武装——民族英雄马本斋同志率领的“回民支队”。这支队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善战,不畏强敌,驰骋冀中平原,威震敌胆,给了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因此被誉为“打不烂,拖不垮,攻无不克的铁军”。

马本斋同志和他率领的支队英勇抗战的事迹,以及马母面对敌人,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英雄形象,在冀中平原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回民支队》分上下两册出版,这是下册。

1941年秋,日寇对我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发动了秋季大扫荡,疯狂围攻狼牙山,妄图一举消灭驻扎在这里的八路军。我军某部一团七连六班五名战士担负掩护主力部队转移的艰巨任务。五壮士坚持在狼牙山上和日寇激战了一整天。他们越战越强,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终于拖住了敌人,胜利完成了任务。最后在弹药用尽又无退路的情况下,宁死不屈,毅然砸碎自己的武器,纵身跳下悬崖,其中三人壮烈牺牲。

五壮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表现了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人民军队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崇高品质。

1943年春,日本鬼子进兵我冀东抗日根据地平石营,妄图围剿我八路军建立在剑峰岭的秘密仓库。平石营民兵群众和儿童团,在党的领导下,锄汉奸抓特务,和疯狂的敌人展开了激烈战斗。面对着穷凶极恶的敌人,他们勇敢坚强,安全地保卫了剑峰岭秘密仓库,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1938年,日本鬼子侵占了河北省唐山开滦煤矿。工人们深受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压,痛苦不堪,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本画册,就是描写煤矿工人节振国,在党的领导下,到赵各庄煤矿点燃革命之火,发动和带领苦大仇深的工人们进行罢工,并组织煤矿工人进行武装暴动,建立矿区游击队,同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进行英勇斗争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自发的反帝工人,在党的领导下成长为一个自觉的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英雄形象。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八路军独立三团有两个小战士,一个叫孙大兴,一个叫武建华。有一次急行军,孙大兴摔伤了腿,团首长便把他和武建华一同留在地方上。在当地党的领导下,他俩继续和敌人战斗:烧了鬼子的粮食,给自己部队运子弹,帮助部队打胜仗,给敌人以严重打击。

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国民党军队从冀南节节败退,日寇的铁蹄很快践踏了这块土地。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当地英雄儿女,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出生入死,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与鬼子、汉奸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并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了自己的队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有压倒一切强大之敌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屈服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这套连环画根据同名长篇小说编绘,分四册出版,这是第一册。

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国民党军队从冀南节节败退,日寇的铁蹄很快践踏了这块土地。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当地英雄儿女,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出生入死,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与鬼子、汉奸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并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了自己的队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有压倒一切强大之敌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屈服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这套连环画根据同名长篇小说编绘,分四册出版,这是第二册。

这套连环画根据同名长篇小说编绘,分四册出版,这是第三册。

这套连环画根据同名长篇小说编绘,分四册出版,这是第四册。

1937年七七事变后,贺龙师长遵照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率领八路军一二○师从陕北挺进冀中,开辟抗日根据地。河间齐会歼灭战,就是抗日战争初期闻名全国的一次大胜利。这次战斗,歼灭日寇吉田大队七百多人,不仅挫败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冀中人民的抗战情绪,而且为支持平原游击战争,建立民主政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创造了在平原大规模歼敌的光辉范例。

日寇侵占白洋淀后,为维护其法西斯统治,在十房院这个南通北达的水陆交通要道处,修了个税收楼,以收税为名,对渔民、猎户和过往船只、行人等,进行检查,敲诈勒索。这本画册就是描绘雁翎队奇袭十房院,火烧税收楼的战斗故事。

这本连环画—《旗开得胜》,是描写日寇占领安新县城后,经常开着汽船四处“扫荡”,杀人放火。为了打击敌人,雁翎队长任大桅,乔装改扮深入虎穴,侦察敌情,摸清了鬼子汽船的活动情况。雁翎队在苇塘设下埋伏,炸毁了鬼子的汽船,全歼船上的鬼子兵,给了侵略者应得的惩罚。

1943年秋,日本侵略者用包运船从天津运来一批军火,停在新安,企图通过白洋淀运往保定。雁翎队闻讯后,决定夺取敌人这批军火,便派女战士秋菱前去侦察。秋菱打扮成卖鸭人,机智勇敢地通过敌人戒备森严的哨卡,深入码头,在穷苦船工们的帮助下,迅速地摸清了鬼子军火船的准确位置和兵力情况。经过激烈战斗,雁翎队终于夺得了军火船,沉重地打击了敌人。

这本连环画描写的是活跃在白洋淀的抗日武装雁翎队依靠当地群众巧斗鬼子兵的故事。

日本鬼子小队长三木,带着一队鬼子和伪军到淀心庄一带寻找雁翎队。雁翎队侦察员雁来和群众一起巧施拖兵计,为雁翎队打埋伏赢得了时间。敌人发现中计,在转回据点的途中进入了雁翎队的伏击圈,被雁翎队一举全歼。

1942年,侵华日寇为加紧对我冀东北部山区进行“扫荡”,在咽喉要道更阳镇,建了个军火供应站,并集中兵力,对活跃在更阳镇附近的我游击队进行“清剿”。我游击队奉上级指示,为了狠狠打击敌人,决定炸掉敌人更阳镇的军火库。

队长雷勇带领游击战士,在革命群众的掩护和支持下,深入虎穴,智斗顽敌,历经艰险,机智勇敢地完成了炸毁敌人军火库的战斗任务,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粉碎了敌人的“扫荡”计划。

在旧社会,三辈儿家祖孙三代都给恶霸地主曹秃子家扛长活,受尽了剥削压榨。三代人都曾不断地进行自发的反抗斗争,但始终摆脱不了悲惨的命运。抗日战争时期,三辈儿由于领头抗租,遭到曹秃子的迫害,逃离家乡,投奔了八路军。后来三辈儿随同八路军武工队回到家乡曹家庄开展工作,镇压了汉奸曹秃子,曹家庄的劳苦大众才见了天日。

故事通过三辈儿的身世遭遇,说明被压迫的人民只有跟着共产党、毛主席起来闹革命,才能翻身得解放。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年代。

1942年,日本鬼子对我某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扫荡”,又施行分割封锁,妄图切断我军前、后方之间的联系。为打破敌人的封锁,我军某部田排长的爱人大爽嫂,被派到我前后方交通要道红荆洼“安家”,作为秘密联络站。大爽嫂迎送抗日人员,传递情报,护理伤病员,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有一次鬼子汉奸突然包围了联络站,伤员和大爽嫂的处境十分危险。但是,大爽嫂临危不惧,巧妙地带开敌人,并暗中紧急通知民兵,一举歼灭了这伙鬼子汉奸。

故事描述抗日战争时期,我军派何排长与新战士小黄,潜入某敌占区取重要情报。两位战士在当地老百姓合作下,经过种种曲折的困难过程,终于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这是个抗日斗争故事。1942年,日寇对我冀中水乡白洋淀,实行疯狂的大“扫荡”。在十分残酷的环境中,雁翎队15岁的小交通员何水娃,带着区委指示归来的途中,被敌人捉住。水娃机智勇敢,与鬼子、伪军巧妙地周旋,逃出魔掌,保住了党的机密,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接着,又化装成给敌人送甲鱼的孩子,混入敌人的岗楼,取得情报。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雁翎队端掉敌人的岗楼,消灭了一批鬼子、伪军,粉碎了敌人的扫荡阴谋。这次胜利大长了我抗日军民的志气。

这本连环画,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朝鲜革命少年金珠、小八路银豆和子弟兵母亲蔡大妈等人之间的革命情谊,从一个侧面再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这是一个抗日战争时期过封锁线的故事。表现了我地下交通员的机智勇敢和自我牺牲精神。情节惊险、生动感人。

这本画册,描写的是冀中白洋淀水乡的抗日武装—雁翎队和八路军宣传小分队,为了粉碎敌人的奴化宣传,打入敌人的旧戏班,乘演出之机,当场击毙顾问狼井和县伪新民会长,夺得文艺舞台。通过演出抗日文艺节目,激发了军民斗志,给日本侵略者以有力打击。

1943年,日本鬼子对我冀中人民发动了残酷的“五一”大扫荡。有一次,敌人袭击鬼不灵村,张嘎子的奶奶被害,在他家养伤的地区队的侦察班长钟亮也被捕。张嘎子怀着悲愤的心情参加了地区队,但他还不是一个正式的战士。后来,在鬼不灵的一场伏击战中,张嘎子靠着他的机智、沉着和勇敢,搅乱了敌人的部署,使被困在地道中的地区队的战士们顺利地投入战斗,击败了敌人,救出了钟亮。张嘎子也受到地区队的奖励,并且光荣地被批准为八路军的正式战士。

抗日战争简介

抗日战争简介 双方损失 中国抗日战争(Anti-Japanese War),又称为日本侵华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主战场。指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由于日本帝国非法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发生时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之前与期间,最终以日本投降、中国胜利而告终。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共进行大规模和较[1]大规模的会战22次,重要战役200余次, 日本投降的媒体报道 大小战斗近20万次,总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伪军118万人。战争结束时,接收投降日军128万余人,接收投降伪军146万余人。关于八年抗战中国的损失,抗战胜利后,抗战赔偿委员会作出的《中国责令日本赔偿损失之说贴》指出,沦陷区有26省1500余县市,面积600余万平方公里,人民受战争损害者至少在2亿人以上。自1937年7月7日至战争结束,我军伤亡331万多人,人民伤亡842万多人,其他因逃避战火,流离颠沛,冻饿疾病而死伤者更不可胜计。直接财产损失313亿美元,间接财产损失204亿美元,此数尚不包括东北、台湾、海外华侨所受损失及41.6亿美元的军费损失和1000多万军民伤亡损害。此外,七七事变以前中国的损失未予计算;中共敌后抗日所受损失也不在内。经过中国历史学家多年研究考证、计算得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共3500多万人,中国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 战争胜利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名称释疑 习惯上,中国人所说的“抗日战争”一般指称“中国抗日战争”。但各地华人习惯上也将各自国家或地区同时期反抗日本侵略的战争称为“抗日战争”,并将其和中国抗日战争视为一体,或作为它们的总称。“中国抗日战争”在中国大陆地区也被称作“八年抗战”(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最高领导人蒋介石于7月31日发表《告全体将士书》宣告全面抗战开始算起),但在世界其他地区一般被称作“十四年抗战”(于警钟长鸣,勿忘国耻。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算起)。这场战争在日本被称为“日中战争”。日本也习惯把“珍珠港事变”以前的中国抗日战争称为所谓的“支那事变”或所谓的“日华事变”,原因是当时日本帝国并未和中华民国相互正式宣战,因此“技术上”并非一场战争。“珍珠港事件”爆发以后的中国抗日战争,则被日本视为“大东亚战争”(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和印缅战场)的一部分。 这场战争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名称。中华民国政府及多数华人称其为八年抗战、中日战争等等,简称抗战,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称其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日本称其为日华战争(日语:日中戦争)或支那事变(支那事変),西方国家多数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把甲午战争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 起讫时间 抗日战争结束于1945年8月15日,但对于其开始的时间存在争议。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全面的抗日战争起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时结束,历时九十七月又八天,共为八年,八年抗战名称因此而来。另一种观点认为这场战

浅析抗日战争时期东北地区土匪抗日的原因

浅析抗日战争时期东北地区土匪抗日的原因 摘要抗战时期,东北土匪纷纷加入抗日。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内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内 因看,土匪主动抗日的原因根源于其出身,主要表现为农民的反抗精神、爱国精神和惯匪积 匪对自身利益的保护和追求。从外因看,由于中共在争取土匪抗日方面做出了持续不断的努 力,使得相当一部分土匪武装在中共的极力争取下加入到抗日队伍中来。以及日本侵略者残 酷的政策的压迫,使一些土匪不得不反抗。 关键词土匪抗日原因 “九一八”事变之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在东北地区,土匪作为一股特殊的力量加入到了抗日的行列。土匪,在东北地区被称为胡匪,是一种以打家劫舍为生游离于正常社会制度之外的武装团伙。但是在抗日救亡的时刻,东北地区大部分土匪加入了抗日的洪流中。本文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土匪武装抗日的原因。从主观方面来讲,土匪的抗日原因与其出身和落草为寇的原因息息相关。从客观方面看,则与日本的压迫和共产党的积极争取有关。 一、内部原因 (一)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在民国的动荡之中,土匪大多出身于贫苦农民。近代的东北地区先后沦为俄、日的殖民地,民国政府完全丧失了对东北地区的实际行政管理权。东北民众饱受荼毒,国破家亡,于是在黑山白水之间开始了他们土匪生涯。所以这样的土匪具有强烈的反抗压迫的精神。他们反抗地主、反抗官僚,当民族矛盾上升,他们便加入到反抗民族侵略和压迫的行列中。张海天又名张贺年,号“老北风”,1880年生,11岁给地主放猪。辛亥革命爆发后,为本村地主张海兰家赶车、当炮手。翌年,被迫为当地警察分所当杂役,由于不堪警察们的欺凌辱骂,盗出枪支投奔报号为“老头票”的大股土匪。随后开始了十多年的土匪生涯,但是他重义气爱乡土,杀富济贫是有名的义匪。“九一八”事变后,他召集部下说:“原来当土匪是想升官发财,这回鬼子打进来了,国没了,家也没了,还升什么官?发什么财?要不打日本,还有什么人性?还算什么好汉?”①众人一齐响应,打起“抗日自卫军”的旗号,报号“老北风”,开始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斗争,走上抗日救国道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大部分像张海天这样,由农民被迫成为土匪的都加入了抗战。著名的抗日英雄马占山也是贫苦农民,受到地主的压迫,愤而落草。之后从军,在抗日战争中表现突出。由其从出身来看,出身农民的土匪具有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农民阶级朴素的反抗外族侵略的传统。这种土匪,又被称为义匪。义匪大都仗义执言,敢做敢当,义无返顾,甚至是不惜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他们愿望强烈,行为偏激,但却以自己的方式追求正义,反抗不公平。所以面对日本侵略时,他们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反抗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和日本侵略者奴役。在武装抗日的东北土匪中,这样的土匪占大多数。他们文化不高,但是向往“梁山式”的绿林英雄。因此纷纷投身抗日队伍中。

抗日战争系统图示

抗日战争知识系统图示 一、系统图示 【说明】 该图示将本章四“节”内容有机地联系了起来,使四“节”内容成为一个整体。①该图示表明了本章各主要事件之间的关系,比如,“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最终促成了“国共合作”的实现,国民党的“消极抗日”导致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大溃败”,“日本侵略方针的改变”导致了“汪精卫叛国投敌”和蒋介石“内外政策”的改变,等等。②该图示隐含了本章四“节”之间的关系,比如,第一节“国共合作抗日”是第二节“日本侵略方针的改变”的原因之一,第二节“日本侵略方针的改变”又导致第三节“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发生转变,同样第二节“日本侵略方针的改变”和第三节“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的转变又给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带来了严重困难,因此才有了第四节“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③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是一个过程,“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从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到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两党实现了初步合作;抗战时期从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中共军队的改编到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国共两党实现正式合作。因图示主要表示事件之间的关系,所以国共合作的过程没有完全表示,只是将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的促进作用表示了出来。④该图示表明了抗战的

两个战场和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即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片面抗战,及共产党的敌后战场和人民战争路线。 二、世界形势与抗日战争时、事对比数轴图示 【说明】 由该图示可以看出抗战时期的中外事件之间的关系①日本法西斯的侵华及失败与世界法西斯的扩张及失败密切相关。比如,1936年,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签订和1937年德、意、日三国轴心的形成,是日本1937至1938年发动大规模侵华的重要原因;1943年北非战事结束、意大利投降、1945年德国的投降,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日本的侵华战争,并加速了日本的投降。②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进程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密切相关。比如,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太平洋战场形势的变化,1943年开罗宣言发表,1945年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的召开,都加快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法西斯的步阀。③该图示表明了日本、国民党、共产党三者之间的关系,如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促成了国共两党的合作抗日,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导致了国民党发动了积极反共的皖南事变和消极抗日的豫湘桂战役的惨败,日本对根据地的大扫荡导致中共根据地的困难并加紧进行根据地建设。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 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史说为七七芦沟桥事变。然日本对中国本土的侵略,实以九一八事变为肇端。为全面说明这个过程,本大事年表亦始于九一八。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在高级参谋坂垣征四郎、作战主任参谋石原莞尔和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的策划下,日本驻中国关东军于午后十时破坏南满铁路柳条沟段路轨,并诬指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向东北军北大营及沈阳发起进攻。当时东北军首脑张学良上将正养病北平,即电令沈阳守将王以哲中将不得抵抗,静候中央循外交途径解决。国民政府向日本提出严重抗议,并向国际联盟提出控诉。五日后,辽宁、吉林两省大部沦陷。 1931年9月28日民众要求抗日 南京中央大学学生要求政府抗日,赴外交部请愿。迄十二月,外埠涌入南京请愿学生达七万之众。全国民情鼎沸,要求政府收复东北。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坚持“安内攘外”及尽力延迟对日战争的方针。 1931年10月12日黑龙江沦陷 1932年1月28日淞沪事变 1933年4月15日日军进犯冀东 日军进犯长城无功,遂改变作战计划,向滦东进攻。先后陷秦皇岛、滦州,5月14日占领宁河。平津震动,故宫博物院所藏国宝,装箱南运。5月31日,中日在塘沽签订以划定冀东非武装区为主要内容的停战协定。华北将领宋哲元上将等四十七人联名通电反对该协定。 1935年5月29日《何梅协定》 日本中国驻屯军参谋长酒井隆大佐向军委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上将提出“中国中央军由河北省撤退,严予取缔华北抗日侮日行为”等要求。国民政府为遂行“安内攘外”政策,允许何向日本中国驻屯军司令梅津美治郎中将表示自行实施所提要求,日方称为《何梅协定》。 1935年8月1日中共《八?一宣言》 中共于“长征”途中在四川毛儿盖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全国人民联合国防政府” 1935年11月24日冀东内蒙脱离中央 1936年5月5日国共初步议和 在到达延安后,中共中央发出“停战议和”通电,随即由周恩来代表中共赴上海与政府代表张冲会商。稍后应陈立夫之邀到南京谈判,条件大体谈妥,张冲陪周返延安复命。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全国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张学良上将和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在西安扣压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随即通电全国,提出八项抗日主张。16日国民政府任命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国军向西安采取包围攻势。蒋夫人宋美龄、宋子文、戴笠等先后飞赴西安,中共则派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赴西安协助解决事变。25日张学良陪同蒋介石飞洛阳,次日抵南京。

抗战建国纲领

1、《抗战建国纲领》:抗战初期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的指导抗战的纲领性文件,是国民党抗战时期的政治纲领。该纲领系统阐述了国民党的抗战政策,除前言外,分为总则、外交、军事、政治、经济、民众动员、教育七项,共33条。其总口号是“抗战必胜,建国必成”,强调抗战和建国应同时并进。在抗日方面表现了积极态度,但对发展民众抗日运动加以种种限制。它集中反映了国民党实行的片面抗战的指导路线。 2、减租减息:中共在抗战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这一政策的实施,既团结了地主,增强了抗战力量,也改善了农民生活,提高了他们的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 3、精兵简政:抗战时期,中共为解决财政困难而实行的一项政策。精兵,就是缩编主力部队,充实连队,加强地方部队和发展民兵。简政。即为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实行合署办公。通过精兵简政,提高了主力部队的战斗力,增强了政府机关的行政效能,减轻了人民负担。 4、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是以文教界中上层知识分子为主的政党,爱国民主党派之一。1941年3月在重庆秘密成立,定名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944年秋,改称“中国民主同盟”。解放战争时期,民盟起着组织者和领导者的核心作用。1947年10月,国民党内政部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民盟总部被迫解散。1948年1月,在香港重建组织,成员主要是文教界知识分子。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建国后,团结、推动盟员及所联系的群众,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5、乡村建设派:乡村建设运动是20世纪20-30年代中国一批以晏阳初、梁漱溟为代表的中间派别知识分子为了改变中国社会的落后面貌,提倡并实践的一种对乡村的文化教育运动。晏阳初主张用教育手段来复兴农村、复兴中国,并在河北省定县搞了平民教育、县政建设试点。梁漱溟试图用儒家思想解决中国落后问题。他系统提出乡村建设理论并在山东省搞了试点。这些运动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救国热情,并且也有一定效果,但是在不触动当时旧制度的前提下,仅靠教育复兴中国农村只能是幻想。 6、《共同纲领》: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纲领是由中国共产党负责起草,是在中共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共同制定的建国纲领,是全国人民在一定时期共同的奋斗目标和统一行动的政治基础。《共同纲领》除序言外,还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体以及国家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文教、民族、外交政策的总原则。在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前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7、中央研究院:1928年6月成立于南京,直隶国民政府,是民国时期最高的学术研究机构。其主要任务是从事科学研究并指导、联络、奖励学术研究(“实行科学研究,指导联络奖励学术之研究”)。蔡元培为第一任院长。初设时有物理、化学、天文、气象等8个研究所和一个自然博物馆,后又增加了数学、动植物研究所。(中央研究院成立以来,从事科学研究并指导、联络、奖励学术研究,为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及中国学术界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做出很大贡献。)中央研究院为民国时期中国科技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央研究院是新中国组建中国科学院的重要基地。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部分人员随之迁台,并沿用其名。 8、重庆谈判:1945年8月,蒋介石在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支持下,一面假装要“和平”,一面准备内战。他曾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谈判。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组成中

中国抗日战争历程必掌握70题

中国抗日战争历程必掌握70题 2015年8月12日10:54 阅读2131 1.1927 年6 月27 日,针对中国大革命和北伐战争的形势,为制定日本对华政策,日本外务省在东京召开了(),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会上宣读了《对华政策纲要》,表明了日本对华动用武力的强硬政策。 A.“北方会议” B.“东方会议” C.“西方会议”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这一事件也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争策源地正式形成。 A.万宝山事件 B.九一八事变 C.一二八事变 3.九一八事变后,面对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的情况,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奉行的方针和政策是()。 A.“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和“不抵抗”政策 B.“一致对外”的方针和“积极抵抗”政策 C.“全面抗战”的方针和“不抵抗”政策 4.九一八事变后,1931 年9 月20 日,中国共产党发表(),明确提出坚决反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等主张。 A.《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 B.《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 C.《对日战争宣言》 5.1932 年5 月5 日,国民党政府与日本签订()。该协定是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退让政策的产物,规定日军可留驻上海,为日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提供条件。 A.《淞沪停战协定》 B.《何梅协定》 C.《秦土协定》 6.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失败后,被国民党政府逮捕、临刑前写下“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著名将领是()。 A.冯玉祥 B.杨虎城 C.吉鸿昌

7.1934 年7 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以中国工农红军第7 军团为主,由军团长寻淮洲率领,准备进行抗日斗争的部队名称是()。 A.北上抗日先遣队 B.抗日义勇军 C.抗日同盟军 8.1935 年10 月1 日,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在法国巴黎出版的《救国报》发表了著名的()。 A.《八一宣言》 B.《战争指导方案》 C.《自卫抗战声明书》 9.1935 年12 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北平学联组织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抗日爱国示威游行,史称()运动。 A.五四 B.一二九 C.一二一六 10.1935 年12 月17 日至25 日,中共中央召开()。会议着重讨论全国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军事战略,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并相应地调整了各项具体政策,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11.1935 年12 月27 日,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报告,对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和利用地主买办营垒内部矛盾的可能性问题,作了精辟的分析。 A.《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B.《论持久战》 C.《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2.瓦窑堡会议后,中共中央着重争取在西北的国民党军队上层人士是()两位著名将军。 A.宋哲元与王以哲 B.冯玉祥与吉鸿昌 C.张学良与杨虎城 13.东北人民革命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英勇作战,涌现出许多民族英雄。1935 年 11 月,()在反对日、伪军对哈尔滨东部地区的“讨伐”中在左撇子沟与敌人激战一日,不幸受伤被俘,1936 年8 月英勇就义。 A.杨靖宇

抗日战争事件时间表-个人整理

1921年7月23日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1921年9月广东海陆丰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早的农民运动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1924年5月黄埔军校创办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1932年1月28日上海一二八事变,淞沪抗战,十九路军蒋光鼐、蔡廷锴奋起抵抗 1933年5月31日国民党签订塘沽协定,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对东三省和热河省的占领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月中旬华北事变开始 1935年1月15日遵义会议,解决了军事和组织问题,纠正了左倾错误路线 1935年12月9日北平爆发一二九学生运动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 1935年12月17日瓦窑堡会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6年5月宋庆龄等发起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5月31日成立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1937年7月7日七七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937年8月中国红军正式改编为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任总指挥、副总指挥 1937年8月13日上海第二次事变,即八一三事变 1937年8月22日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并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发表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抗日民族统计战线正式成立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平型关大捷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成立,叶挺、项英任正副军长 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1938年3月16日台儿庄战役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1938年12月29日汪精卫叛国投敌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0年5月16日枣宜会战,第五战区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在南瓜店殉国 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8月到12月 1941年1月6日皖南事变,标志着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到达顶点 1941年6月22日德军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1月1日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943年11月22日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商讨对日作战问题和日本战败后的处理问题1945年4月25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了联合国制宪会议,签署《联合国宪章》,中国正式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1945年5月8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德国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联合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原子弹 1945年8月9日美国在川崎投掷原子弹 1945年8月9日苏联军队开进中国东北,对日作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在密苏里军舰) 1945年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正式确定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1951年8月13日周恩来总理签署通告,规定9月3日为抗战胜利纪念日

浅谈抗日战争初期国共两党在军事上的合作

浅谈抗日战争初期国共两党在军事上的合作从第一次国共关系破裂后,国共两党陷入了长达十年的对峙局面,但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民族危机的加深,到1937年9月,国共两党又能捐弃前嫌,再度携手,并肩御辱,重新走到一起。本文试就抗日战争初期国共两党在军事上的合作略加论述。 一、国共两党军事合作的背景 1.日本侵华政策的加紧实施,加深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是多灾多难的中国,也是风云变幻的中国。国共两党进行着内战,日本帝国主义趁机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扣开了中国的大门,先占东北,再侵华北,最终发动了“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2.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推动了国共两党的共同合作。“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全国兴起了抗日救亡运动。随着日本的步步逼进,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引起了爱国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部爱国力量的不满,他们纷纷举起了抗日反蒋的旗帜。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再次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根据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深入侵略的企图,在7月8日,也就是卢沟桥事变发生的第二天,率先向全国发出通电:“平津危机!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提出了:“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起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的政治口号。正是国内社会各界对“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强烈渴望成为国共两党合作实现的外部推动力。 3.国民党内部的分化及其蒋介石民族主义情感上升,促成对日政策的转变。“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活动不断升级,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但当时的蒋介石集团为了打内战而实行“不抵抗政策”导致国民党内部出现了分化。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宣布:“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全国国民亦必须严肃沉着,准备自卫。”表明了蒋介石代表的国民政府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危机的加深开始准备抗战。这是一个大的进步。南京国民政府曾发起“改订新约运动”,力图通过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的独立。而共产党更是把实现民族独立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4.国共两党相互让步,为实现合作扫除了障碍。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华北,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促使国民党调整内外政策。对外:国民党对日军的侵略由不抵抗转为抵抗。对内:对共产党由剿灭转为联合。共产党也调整了对国民党的政策:由逼蒋抗日改为联蒋抗日,使抗战初期两党有了比较密切的军事合作。国共双方开始广泛讨论了国共合作的一系列问题,双方作出了一些相应的让步,国共两党军事合作正式形成。 二、国共两党军事合作的方式 国共两党军事合作的方式符合国共两党军队的特点:国民党军担负正面战场的任务,中共军队担负侧击任务,基本发挥了各方军队的优点。全国抗战开始时,两党军队主要是在战役上的配合。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后,国民党军南撤,在华北以国民党军为主的正规战争结束,以八路军为主的游击战争转为主要地位。随后,开辟了华北、华中敌后战场。敌后战场形成后,在战略上积极配合和支援正面战场。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不断加深,蒋介石与中共代表商谈救国

浅谈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北经济开发

浅谈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北经济开发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发展西北的经济建设,支持抗日战争。西北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开发。本文主要研究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北地区的经济开发,分析其经济开发的原因、概述经济的发展,提及抗日战争时期的移民及其对西北的影响,最后小结西北经济开发的成就、得失和借鉴。 关键词:抗日战争时期;西北地区;经济开发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所受到的冲击,所做出的反应和努力,在这一时期演变为一场空前壮烈的民族抗战并取得了完全的胜利。长期以来,抗日战争期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都成为史学界研究和探讨的重点。在研究的地缘上也多设定在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近代以来,中国西部地区曾经历过数次“开发”热潮,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当数抗日战争时期的西部开发, 本文试图研究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北地区的经济开发,以期引起更多的研究者关注西北地 区的发展。 一、抗日战争时期开发西北经济的历史原因 抗日战争时期,西北经济开发又掀高潮,近代工业迅速崛起,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 西北地区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抗战前西北地区经济的发展,使抗日战争时期西北经济 开发具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民国时期的西北地区地域辽阔,人口稀少,矿产丰富,工业落后。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水利资源丰富。工业以面粉加工业、棉纺织业、毛纺织业、火柴制造业为主。值得一提的是,西北地区的交通运输业在经济开发中起了积极作用第二, 国民政府关于建立战略后方的构想以及日军的步步进逼,使西北开发具有了政治前 提和战略意义。全面抗战爆发后,大西北立刻变成全国抗战赖以依托的大后方基地。1939 年1 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通过决议,认为今长江南北各省既多数沦为战区,西南西北则为今后长期抗战之后方①。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缅甸等地沦陷,西南地区通往国外的陆路通道被阻,西北地区因仍可与苏联进行陆路交通,其战略地位日益重要。近代以来,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经济重心集中在沿海沿江一带,西北地区经济极为落后。国民政府把西北地区作为抗战建国的后方根据地后,对开发西北实行政策倾斜,加大了资金投入。。 第三,东部沿海沿江地区工厂内迁、技术力量和资金的西移,为西部开发提供了先进机器设备和技术力量。国民政府按战时需要,调整全国经济结构,将沿海主要工业内迁,为陕西乃至西北的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沦陷区撤退到西北地区的技师及技术工人,内迁企业的技术人员,成为开发西北的技术骨干人才。同时从沦陷区流入西北地区的闲散资金,积少成多,也成为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第四,抗战时期紧张的供需关系为西北地区的工业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西北地区战前工业基础薄弱,产品质次量少,在全国市场所占比重很低。全面抗战爆发以后,一方面由于沦陷区工

军事理论习题

12、(题号7)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含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在中国社会建设新时期,为指导中国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而提出的系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我军建设和军事斗争的根本依据和指导思想。 正确答案:A A、毛泽东军事思想 B、美国军事思想 C、英国军事思想 D、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8、(题号8)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含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在中国社会建设新时期,为指导中国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而提出的系统理论。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我军建设和军事斗争的根本依据和指导思想。 正确答案:A A、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B、克劳塞维茨军事理论 C、孙武军事理论 D、中外各国军事理论 3、(题号10)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含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在中国社会建设新时期,为指导中国()和国防建设而提出的系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我军建设和军事斗争的根本依据和指导思想。 正确答案:A A、军队建设 B、经济建设 C、武器装备建设 D、文化建设

2、(题号20)军事思想的内容:军事哲学问题,主要内容有战争观、军事问题的认识论和方XX;()基本指导原则问题,主要内容有战争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军队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国防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等。 正确答案:C A、国防教育实践 B、战争实践 C、军事实践 D、人民战争 2、(题号23)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正确答案:C A、防御 B、作战 C、国防 D、安全 5、(题号24)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正确答案:A A、军队 B、战术 C、军士 D、安全 8、(题号58)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关于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等问题的系统理性认识,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导新时期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 正确答案:A A、根本依据 B、政治基础

浅谈抗日战争的感悟

浅谈抗日战争的感悟 早先的中国是一个非常强盛的国度,就现在来看,对人类事业影响最大的技术之四就是有中国的四大发明。就是这样的一个强盛的国家为什么会被国土面积不到中国的1/25、人口只有中国的1/8的弹丸岛国日本侵略。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主张:惟欲征服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而且在1932年日本侵占了山海关至黑龙江之间相当于日本本土3倍的11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并且提出了“先打中国”的侵略计划。并且狂称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征服中国。日本在上个世纪竟敢肆无忌惮的发动入侵,这不禁使我们想问为什么日本敢入侵中国?中国人们难道真的不行吗? 众所周知古代的中国也显赫一时,也曾经出现过景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但是正是因为这些荣华让统治者冲昏了头脑,盲目自大的认为自己是最好的,不愿意去对外开放去吸收外来的先进技术,一味的闭关锁国,完全脱离了世界的步伐,落后于世界的发展,而日本却不断的吸收有用的技术为自己的国家的发展服务。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现代化生产发展迅速,很快成为亚洲最现代化的国家,也是亚洲最强的国家。在技术方面中国明显落后日本。日本是一个岛屿小国,资源贫乏,又有在1929年,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为了尽快摆脱危机,日本选择地域临近,幅员辽阔,资源丰富而又落后的中国,并不断加快侵略的步伐。 正所谓出师有名,为了更快的侵入中国,日本实施了一系列的举措,实

施“以华治华”、“以战养战”策略,建立“满洲国”政权提出“大东亚共荣”口号,而先前的中国由于处于封建社会,思想受到限制,而且长期处于战争状态下,人民很难受到良好的教育,国民素质较低,而这时的共产党刚起步,加之日本先入为主,共产党的政策方针难以在群众中展开,就在这种状态下,肯定有一部分人失去理智,甘愿认贼作父为其服务。由中国人来劝说中国人支持日本在中国的统治,为日本在中国更好的统治提供了保障。 再看中国内部,多次的战争失败让中国签订了大量的不平等的条约,大量白银外流,此时的中国就好比一个少粮食的饥饿的人,粮食不断被人抢走,又加重了自己的饥饿,如此循环岂有不败?并且一次次战争失败使人民丧失了斗争的勇气,战斗力下降。不仅如此中国近代处于长期军阀混战,不能形成一股力量,就在最后关键时刻,蒋介石不顾民族安危,只考虑个人利益,毅然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本的侵略,他电告东北军“日本此举不过是寻衅性质为免除事件扩大起见,绝对抱不抵抗主义”。这种态度是日本侵略者更加无所顾忌的用武力大规模进攻中国,殊不知唇亡必齿寒。 从种种迹象看似中国处于劣势,难道中国人民真的就没有实力了吗?国就不能胜利了吗?答案是可以,我们有实力。就像宋庆龄年轻的时候说过的那样,当时的中国虽然在沉睡,就像是一头沉睡的雄狮,但始终有一天会醒来,一旦醒来,将会震惊世界。日本也是因为自己太有优势,从而忘乎所以,所以他只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却忘记了很正要的东西,那就是中国有悠久的爱国传统。虽然蒋介石不抗日,不代表东北军首领张学良不抗日,不代表十三路军总指挥杨虎城没有爱国心。正是两位爱国将领的支持,是我们进一步掌握了主动权,中国是一个多难兴邦的国家,正是因为受到如此的挫折,这些

卢沟桥事变和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教案

二十三卢沟桥事变和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关于抗日战争的第一节。主要介绍了抗日战争的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情况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使民族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卢沟桥事变的爆发,“八·一三”事变的开始,日本帝国主义气势汹汹,不可一世,妄想灭亡中国。面对强敌,要求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对敌,这是战胜敌人的需要,也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需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而中国军民的英勇杀敌、流血牺牲,则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原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卢沟桥事变的时间、地点及经过;理解卢沟桥事变是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战的开始;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经过;了解淞沪抗战的情况;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2、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卢沟桥事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日军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相关内容和淞沪抗战,培养学生客观的、公正地看待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历史唯物主义观。通过收集资料、叙说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卢沟桥抗战、淞沪抗战的学习,让学生学习和发扬中华民族敢于抗争、誓死报国的大无畏精神,树立起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感,随时报效祖国的观念。通过学习,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重新抬头;热爱和平,维护世界和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经过及意义。 难点是卢沟桥事变是全国抗战的开始。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

军事理论

为什么说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孟子》有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信息化战争的人-机系统中,人仍然处于主体地位,战争还是人与人的较量。人—机系统是工业革命以来战争的基本要素,是军队战斗力的物质基础。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的客观物质基础,就是机械化人-机系统向智能化人-机系统转化。在智能化人-机系统中,人的智能被物化在武器系统中,使得武器系统不仅可以延伸人的肢体,而且可以延伸人的头脑,具有了某种程度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从而人在战争中的活动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直接的技术操作交给机器去完成,人可以非现场、非直观、非接触地实施作战行动。但是,这决不意味着人在智能化人-机系统中丧失了主体地位。谁也不能否认这样一个事实:人是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使用者、作战方法的创造者、军事行动的实践者,再先进的信息化武器系统,也是受人支配的;其设计性能在实战中发挥到何种程度,除了取决于战场环境外,主要取决于使用者的技术素质和精神素质。战斗意志、战术技术水平、指挥谋略能力等人的因素,在信息化战争的对抗中仍然至关重要。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把电子计算机看成能代替全部指挥职能,那不可能,那样人的能动性也就没有了。”只要人在战争的人-机系统中的主体地位没有被颠覆,人在战争中发挥能动性的空间就是巨大的,武器的优劣对比不能决定一切,以劣势装备打败优势装备之敌的可能性始终存在着。如果相信信息优势决定一切的观点,否定人的主体地位,忽视人的战斗精神,对于装备相对劣势的军队来说,就等于先解除了自己的精神武装。 信息化时代的战争还是交战双方全部力量的综合较量,仅有强大军力并不能必然赢得战争。战争是力量的竞赛,而战争力量是包括政治、经济、军事以及人力和人心在内的综合力量。当年日本帝国主义者想凭借强大的军力征服中国,但中日双方全部国力综合较量的结果却是日本输给了军力较弱的中国。毛泽东同志正是依据对中日双方全部国力的综合分析,得出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的科学结论,坚定了全民族将抗日战争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意志。这说明了一个道理,赢得战争不能仅仅靠军力,更不能仅仅靠一两件新式武器。信

抗日战争时期的军区

抗日战争时期的军区 清河军区前身是山东纵队第3旅。1942年1月20日,中央军委决定,成立清河军区。3月17日,山东纵队将第3旅正式改编为清河军区(仍保留第3旅番号,1943年3月撤销),以第3旅机关改建为清河军区机关,杨国夫任司令员,景晓村任政治委员,刘其人任副政治委员。袁也烈任参谋长,徐斌洲任政治部主任。下辖:4个军分区:以寿光、潍县、昌邑、广饶等县为第1(清东)军分区,赵寄舟任司令员,岳拙元任政治委员;以以邹平、长山、齐东、青城、高苑等县为第2(清西)军分区,许云轩任司令员,李曼村任政治委员;以张店、恒台、博兴、临淄等县为第3(清中)军分区,马千里任司令员,王效禹任政治委员;同时,将原第3旅所属第7团改为军区直属团,郑大林任团长,孙正任政治委员。将原第8、第9团分别与第1、第2军分区合并,改为清东、清西独立团,由第1军分区兼清东独立团,第2军分区兼清西独立团;轻轻重独立团由当地武装组成,团机关由第3军分区兼。7月,清河军区决定,以清东独立团第1连、潍县大队、昌邑独立营为基础,组建昌潍独立团,归清河军区建制。8月,清河军区归山东军区建制。同月,清河军区根据山东军区指示,又以垦利、利津、滨县、蒲台、沾化等县组成第4(垦区)军分区,程绪润任司令员,张辑

光任政治委员。同时,以地方武装组成垦区独立团,团机关由第4军分区兼。12月,昌潍独立团与清东独立团合并,仍称清东独立团。1943年初,清河军区所辖第1、第2、第3、第4军分区法分别改称为清东、清西、清中、垦区军分区。是年,清河军区先后参加了清河春季反“扫荡”、夏季反“蚕食”和冬季反“扫荡”等作战。1944年1月11日,中共山东分局、山东军区决定,清河军区与冀鲁边军区合并,成立渤海军区。原清河军区第4、第1、第2军分区依次改称为渤海军区第4、第5、第6军分区;撤消第3军分区,所所辖地方武装分别划归渤海军区第4、第5、第6军分区;原清河军区直属团改称渤海军区直属团。清河军区番号撤销。清河军区初建时主要编制序列表(1942年3月)清河军区--司令员:杨国夫中将政治委员:景晓村副政治委员:刘其人少将参谋长:袁也烈少将政治部主任:徐斌洲中将下辖:第1军分区--司令员:政治委员:岳拙元第2军分区--司令员:许云轩政治委员:李曼村少将第3军分区--司令员:马千里政治委员:王效禹第4军分区--司令员:程绪润(47年病逝)政治委员:张辑光少将军区直属团--团长:郑大林少将政治委员:孙正少将

浅谈抗日战争胜利对于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

浅谈抗日战争胜利对于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 的历史贡献 中国抗日战争,是20世纪中期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全面战争,战场主要在中国大陆。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7月,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抗日,拉开了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在战争初期,中国投入大量军队以遏制日军的进攻;随后交战双方即转入相持,中共领导的敌后力量逐渐发展壮大,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中国正式对日宣战,中国战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之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日本是亚洲的帝国主义强国。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主张:惟欲征服支那,必选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并经过精心策划、周密准备。日本成为亚洲的策源地。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走向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进一步控制本国政权,对内镇压人民,对外侵略扩张。 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从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无一不展示日本侵华的暴行。中日之间战争的发生,是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之后,鲸吞中国的野心日益膨胀,不断以野蛮、暴力的方式扩大对中国侵略的结果。这场战争,使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威胁。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屠杀中国军民,犯下了种种令人发指的罪行,使中华文明遭受惨重破坏,使中华民族蒙受巨大损失 然而,在中华民族的团结下,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帮助下,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乃一冒险性行动,其国内资源并不可供其久战,但中国地大人多,要如日本所谓的速战速决,於三个月内征服中国实不可能,加以日本低估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这大概由于国民政府一贯对日本採容忍政策所致,使日本在抗战之初已无法尽如计划而行,注定日本泥足深陷。

浅论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精神

包头师范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浅论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精神学生姓名:周平女 学院:历史文化与管理学院 专业:历史学 班级:06级历史本 指导教师:贺慧霞 二〇一〇年五月

摘要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特别的显现,具体表现为爱国主义精神的升华;团结统一、共御外侮的精神;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精神以及热爱和平的精神,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 关键词:抗日战争民族精神

Abstract The national spirit is the strong spiritual power of our national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In the Anti-Japanese War, Chinese national spirit showed specifically, including the sublimation of patriotism;the spirit of unity and strong resistance;the spirit of striving continuously;the spirit of fearing no sacrifice courageously and loving peace, which promoted the final victory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Key words:The Anti-Japanese War, the national spirit

抗战时期中共民主政治建设及其启示(精)

抗战时期中共民主政治建设及其启示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不仅充分保证了人民的民主权利,而且充分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为夺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障。这对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建设;抗战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了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成功地实现了在抗日根据地的局部执政,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一、抗战时期中共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功经验 (一)推动中国宪政进程,树立民主进步形象 1.极力主张和倡导宪政。1937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中共苏区代表会议的报告中指出:“今年的几个月内,全国必须发起一个广大的民主运动,这运动的当前目标,应当放在国民大会和宪法的民主化的完成上。”8月,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提出“召集真正人民代表的国民大会,通过真正的民主宪法,决定抗日的救国方针,选举国防政府”的要求,主张实行宪政。1939年2月,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通过了《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该纲领具有“宪法”的性质。10月2日和12月1日,中共中央两次向全党发出关于宪政运动指示,各抗日根据地的宪政运动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1940年2月2日,“延安各界宪政促进会”成立大会召开,大会通过了《延安各界宪政促进会宣言》,毛泽东作了《新民主主义宪政》的重要讲演。1944年8月12日,周恩来指出:“只有立即实行民主,才能增强团结抗战的力量,只有寻民主的途径,才能公平合理地解决国共关系与经济国内其他一切政治问题。”并且重述了信守七年前关于民主政治的诺言。12月15日,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中,指出民族统一战线在解放区,首先表现在各阶级各党派合作的“三三制”政府工作中。“凡参加人民代表会议(参议会)工作、政府工作及社会工作的一切人员,不问属何党派,或无党无派,应该一律被尊重,应该一律有职有权。”[1]292-293 2.积极推进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早在1937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就提出国共两党“共同负责,共同领导,互相帮助,互相发展”的政治主张。1944年,中国共产党适时地提出了“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实行“新民主主义宪政”的口号。1944年9月4日,中共中央指出“这一主张,应成为今后中国人民的政治斗争目标,以反对国民党一党统治及其所欲包办的伪国民大会与伪宪。”[2]9月15日上午,国民参政会的中共参政员林伯渠受命在国民参政会三届三次会议上正式提出联合政府的主张。11月7日,国共两党达成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协议,“这一协定的精神和方向,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八年来在抗日统一战线中所追求的目的所在”。12月15日,毛泽东指出:“摆在解放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