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外科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外科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外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外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在系统总结中医医院外科建设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外科专业管理者加强外科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外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外科应在外科基本诊疗技术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外科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外科的指导和管理,中医医院应加强对外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提高临床疗效,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

第六条中医医院外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技术力量,以保证本科诊疗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七条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外科应开设门诊,可开设专病门诊,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应开设病房,具备提供外科急诊诊疗服务的能力。

第八条中医医院外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区、诊室、检查室、治疗室(含中医

治疗室),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能够保护患者隐私,建筑格局和设施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中医医院外科病房应设置普通病房、观察室、抢救室或重症监护病房和中医治疗室,并符合相关规定。中医治疗室能够开展针灸、火罐、理疗和中药外治疗法等。

第九条中医医院外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和相应急救设备、药品的同时,应配备医用微波治疗仪、中药熏洗设备等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的中医诊疗设备。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在此基础上应配备多功能艾灸仪、半导体激光治疗机、医用臭氧治疗仪、腿浴治疗器、足疗仪等设备。诊疗设备和相关功能检查室应全院共享。

第十条中医医院外科应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方案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根据本科室情况,建立外贴敷、箍围、切开、结扎、引流(药捻、扩创、导管等)、砭镰、垫棉、熏洗、熏蒸、溻渍、灌注、灌肠、挂线、拖线、蚕食、缠缚、熏法、熨法、热烘疗法、涂擦、针灸、耳穴治疗、穴位注射、穴位贴敷及外用中药临方调配等操作规范以及心电图、心电监护仪等外科常用诊疗设备操作规范和相关管理制度。

三、人员队伍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外科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的比例不低于70%,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经过中医专业培训的其他类别的执业医师。

第十二条中医医院外科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比

例应合理。年龄构成基本均衡,具有支撑科室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

第十三条中医医院外科医生应接受过中医外科专业系统培训,掌握中医学和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中医类别住院医师经规范化培训后应熟练掌握外科常见病种(病证)的诊断标准,掌握本科室主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路径、临床指南和基本诊疗技能,掌握常用中药内服方剂100首(见附件1),熟悉常用中药外治方剂20首(见附件2),掌握外科特色诊疗技术的操作。

中医类别主治医师应在达到住院医师基本要求基础上,对部分病种具有较高的中医诊疗水平,对临床常见病和疑难病形成系统的中医诊疗思路,积累相当的诊疗经验,具备常见外科急危重症处理能力,并能指导下级医师开展中医诊疗工作。

中医类别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应在达到主治医师基本要求基础上,具有较高的中医理论素养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对少见、危重和疑难外科疾病的诊断和应用中医方法处理的能力,具备对本科室重要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案作出最终决策的能力。

第十四条中医医院外科住院医师应在完成规范化培训中的转科培训后,在外科上级医师指导下,重点培训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标准、主要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临床路径、临床指南和基本诊疗技能、中医外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常用诊疗技术的操作。

中医类别主治医师主要通过参加进修、跟师学习、参加学习班等方式,重点培训疑难病的诊疗技术方法、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新技术、新方法等,了解外科病防治新进展,明确个人专业发展方向,并具有一项以上中医外科诊疗专

长。

中医类别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主要通过参加高级研修班、学术会议、跟师学习等方式,重点培训少见、危重及疑难外科病的中医诊疗技术方法,掌握外科病防治新进展。

第十五条中医医院外科科主任应由从事中医外科专业工作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或系统接受过中医药专业知识培训(2年以上)的临床类别执业医师、并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能力者担任。二级中医医院外科科主任应具备从事中医外科专业学习和工作10年以上经历和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三级中医医院外科科主任应具备从事中医外科专业10年以上工作经历和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第十六条执业医师人数在10人以上的三级中医医院外科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外科,可建立学术带头人制度。

学术带头人作为本科室的学术权威,应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中医外科专业工作20年以上,在专业领域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学术带头人负责指导本科室中医特色的传承和创新工作,组织研究并确定本科室学术发展方向,指导重点项目的制定与实施。

第十七条中医医院外科的学术继承人,应有从事中医外科专业学习和工作10年以上的经历,二级中医医院外科学术继承人应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三级中医医院外科学术继承人应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学术继承人培养应充分利用本科室、本院以及本地区的资源,通过跟师学习、高级进修班、学术交流等方式,着重进行中医理论、老专家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中医外科疾病防新进展等方面的培训。

第十八条中医医院外科应做好本科室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采取师带徒、名医讲堂、名医工作室等方式,整理、传承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

第十九条中医医院外科护理人员应系统接受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西医院校毕业的护士3年内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时间不少于100学时。

第二十条中医医院外科护士应熟悉外科常见疾病的中医药治疗基本知识,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护理知识和方法,掌握外科疾病中医护理常规和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护理服务和健康指导。

第二十一条中医医院外科护士长是外科护理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二级中医医院外科护士长应具备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具有3年以上外科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三级中医医院外科护士长应由具备主管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5年以上外科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第二十二条中医医院外科要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促进中医诊疗水平的提高。应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将辨证论治优良率、中成药辨证使用率、中医治疗率、门诊中药饮片处方比例、急危重症中医参与率、治愈好转率等纳入医师绩效考核。

四、服务技术

第二十三条中医医院外科应注重继承发扬中医传统诊疗技术,在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利益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创新外科中医诊疗技术。

第二十四条中医医院外科应具备常见、多发外科疾病诊治的能力。二级中医医院应具备开展疮疡疾病、乳房疾病、瘿瘤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外伤性疾病、男性前阴病、急腹症等外科疾病的常规诊疗能力。三级中医医院应在二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基础上,具备开展外科疑难、急危重症研究和诊治的能力。

第二十五条中医医院外科能够开展贴敷、箍围、切开、引流(药捻、扩创、导管等)、结扎、垫棉、熏洗、溻渍、灌注、灌肠、挂线、拖线、蚕食、缠缚、涂擦、针灸、耳穴、穴位贴敷及外用中药临方调配等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服务项目,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第二十六条中医医院外科应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发布的相关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结合本科室临床实际,形成本科室重点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并应用于临床,定期对本科室诊疗方案的实施情况及疗效水平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不断优化诊疗方案,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第二十七条强化中医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中医诊疗水平。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查房内容要体现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做到辨证准确、理法方药一致,充分发挥上级医师对下级医师中医诊疗的指导作用。手术病例能正确配合使用中医药治疗。及时开展病例讨论,提高急危重症、疑难病的中医诊治水平。

第二十八条中医医院外科应根据专科发展方向和建设规划,注重引进吸收新的诊疗技术,并以临床为基础、疗效为核心,在中医理论、技术方法、药物研发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

五、环境形象

第二十九条中医医院外科应根据本单位和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在环境形象建设上注重体现中医药特色优势。

第三十条中医医院外科环境形象建设的重点应包括门诊走廊和候诊区、病房走廊、治疗室等区域。

第三十一条中医医院外科的环境形象建设,应通过内部装饰、展板布置等

形式,重点传播中医药防治外科病的科普知识,介绍中医药防治外科疾病的方法及专家特长,彰显中医药防治外科病的特色和优势,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宣传知识、介绍方法和彰显特色的具体内容,应使用中医病名和中医术语并依据病种的变化而及时调整。

第三十二条中医医院外科的内部装饰,根据不同的区域、内容,可以采用有关名医名言警句的书画作品、中医外科历史人物和本科室名医塑像或照片、招贴画、橱窗展柜、实物、触摸屏、视频网络、宣传折页等宣传形式。

六、附则

第三十三条中医医院外科开展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按照相关要求执行。

第三十四条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以外科疾病诊疗为特色的,参照本指南进行建设和管理。

第三十五条民族医医院外科建设与管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另行制定。

第三十六条本指南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本指南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

中医医院外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

一贯煎(《柳洲医话》)2.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3.二妙丸(《丹溪心法》)4.二至丸(《证治准绳》)5.. 二仙汤(经验方) 6.八珍汤(《正体类要》)7.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8. 十全大补汤(《医学发明》)9.人参养荣汤(《太

平惠民和剂局方》)10. 三妙丸(《医学正传》)11. 大补阴丸(《丹溪心法》)12. 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13大柴胡汤(《金匮要略》)14.大承气汤(《伤寒论》)15.小柴胡汤(《伤寒论》)16. 五神汤(《外科真诠》)17. 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18. 五苓散(《伤寒论》)19. 五子衍宗丸(《医学入门》)20. 五仁丸(《世医得效方》)21.六一散(《伤寒标本》)22.六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3.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24.牛蒡解肌汤(《疡科心得集)》25.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26.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27.平胃散(《医方类聚》引《简要济众方》)28.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29.丹栀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30.归脾汤(《济生方》)31.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32.四海舒郁丸(《疡医大全》)33.四神丸(《证治准绳》)34. 四妙散(《外科精要》)35.四妙丸(《成方便读》)36.四逆汤(《伤寒论》)37.四逆散(《伤寒论》)38.四妙勇安汤(《验方新编》)39.乌梅丸(《伤寒论》)40.猪苓汤(《伤寒论》)41.白虎汤(《伤寒论》)42.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43.仙方活命饮(《医宗金鉴》)44.瓜萎牛蒡汤(《医宗金鉴》)45.右归丸(《景岳全书》)46.左金丸(《丹溪心法》)47. 左归丸(《景岳全书》)48.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49.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50.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51.当归四逆汤(《伤寒论》)52.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53.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54.托里消毒散(《医宗金鉴》)55.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56.竹叶黄芪汤(《医宗金鉴》)57.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58.补中益气汤(《脾胃论》)59.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60.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61.附子理中汤(《三因方》)62.附桂八味丸(《崔氏方》)63.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64.金铃子散(《袖珍方》引《圣惠方》)65.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66.抵当汤(《伤寒论》)67.神功内托散(《外

科正宗)》68.茵陈蒿汤(《伤寒论》)69.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70.香贝养荣汤(《医宗金鉴》)71.香砂六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72.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73.消疬丸(《外科真诠》)74.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75.逍遥蒌贝散(经验方)76.透脓散(《外科正宗》)77.柴胡清肝汤(《医宗金鉴》)78.海藻玉壶汤(《医宗金鉴》)79.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80.真武汤(《伤寒论》)81.桂枝汤(《伤寒论》)82.顾步汤(《外科真诠》)83.清营汤(《温病条辨》)84.清骨散(《证治准绳》)85.黄连解毒汤(《外台》引崔氏方)86. 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87.萆薢渗湿汤(《疡科心得集》)88.麻黄汤(《伤寒论》)89.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90.银花甘草汤(《外科十法》)91.麻子仁丸(《伤寒论》)92.理中汤(《伤寒论》)93.普济消毒饮(《东恒十书》)94.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95.增液汤(《温病条辨》)96.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要略》)97.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98.痛泻药方(《丹溪心法》)99.酸枣仁汤(《金匮要略》)100.牡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附件2

中医医院外科常用中药外治方剂目录

1.太乙膏(《外科正宗》)

2.回阳玉龙膏(《外科正宗》)

3.冲和膏(《外科正宗》)

4.红油膏(经验方)

5.生肌白玉膏(经验方)

6.黄连膏(《医宗金鉴》)

7.生肌玉红膏(《外科正宗》)

8.黑布膏(经验方)

9.金黄散(《医宗金鉴》)10.玉露散(经验方)11.青黛散(经验方)12.升丹(《医宗金鉴》)13.白降丹(《医宗金鉴》)14.黑虎丹(《外科诊疗学》)15.生肌散(经验方)16.八宝丹(《疡医大全》)17.平胬丹(《外科诊疗学》)18.海浮散(《外科十法》)19.清凉油乳剂(《医宗金鉴》)20.红灵酒(经验方)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医疗机构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管理,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重症医学科负责对危重患者及时提供全面、系统、持续、严密的监护和救治。 第四条重症医学科以综合性重症患者救治为重点,独立设置,床位向全院开放。 第五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指导和检查;医院应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落实其功能任务,保持患者转入转出重症医学科的通道畅通,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第二章基本条件 第六条重症医学科应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人员条件。 第七条重症医学科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的基本理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其中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0.8:1以上,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3:1以上;可以根据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医疗辅助人员,有条件的医院还可配备相关的设备技术与维修人员。

第八条重症医学科至少应配备一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主任,全面负责医疗护理工作和质量建设。 重症医学科的护士长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重症监护领域工作3年以上,具备一定管理能力。 第九条重症医学科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测和治疗设备,以保证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需要。 第十条医院相关科室应具备足够的技术支持能力,能随时为重症医学科提供床旁B超、血液净化仪、X线摄片等影像学,以及生化和细菌学等实验室检查。 第十一条重症医学科病床数量应符合医院功能任务和实际收治重症患者的需要,三级综合医院重症医学科床位数为医院病床总数的2%-8%,床位使用率以75%为宜,全年床位使用率平均超过85%时,应该适度扩大规模。重症医学科每天至少应保留l张空床以备应急使用。 第十二条重症医学科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床间距大于1米;每个病房最少配备一个单间病房,使用面积不少于18平方米,用于收治隔离病人。 第十三条重症医学科位于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的区域,并宜接近手术室、医学影像学科、检验科和输血科(血库)等。 第三章质量管理 第十四条重症医学科应当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并严格遵守执行,保证医疗服务质量。 第十五条重症医学科应当加强质量控制和管理,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

医院科室质量管理规划

医院科室质量管理规划根据医院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必须以科室为单位加强专科建设,强化质量内涵的提升,是首先抓住科室的管理是关键,而科室的质量是医院的质量管理系统工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必须高度重视,想方设法抓好业务科室管理,达到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技术建设目标。确保医院质量不断提高,抓好如下工作。 一、(一)根据妇产专科的性质、特点、明确科室工作特点。 科学性,实践性,规范性,协调性,个体性,服务性,围绕科室的工作特点,结合专科业务的实际,抓好特点的管理和实施。形成医院完整的医疗管理体系,结合特点,不断提高科室医疗质量。 (二)根据医疗工作的管理,首先明确科室质量管理的原则,保证科室质量有效实施。1突出医疗工作的中心,2强化质量意识,质量是临床科室建设永恒的主体,3强化服务意识,4狠抓规章制度建设,5实施全面目标管理,6明确学科建设方向,7建设和稳定技术队伍,8强化经济意识,9注重思想整治教育。 (三)狠抓科室质量管理,作为科室重点任务。1科室作为医院最基本的构成、成功、运行和效益单位,其管理的任务是保证科室提供以病人为中心和各种业务及其相应的服务,为病人提供检查、治疗、急救技术、保健、生活和心里医疗护理各种咨询、信息、仪器设施等服务。2临床科室完成各项医疗任务,临床科室主要成为伤病员的住院有效、及时确诊,及时检查,护理做到及时住院,治疗、诊断、检查、.全面的治疗,周到有效的护理,保证提供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3提

高专科技术水平,是科室管理的基本任务,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根据医学科学发展的综合化和精细化把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作为医疗技 术发展的主攻方向,二是坚持有限目标,重点突破原则,促进全科技术的发展,三是坚持以人代科的原则,达到人有专长,可有特色。四是重视科室发展的配套建设,在开展新技术新业务过程中要注意系统性,科学性,标准化建设。4保证医疗活动正常运转,科室管理的重要任务就是为科室工作人员和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保证科室各项工作处于良好运行状态。5抓好专业训练和继续再教育6提升医学科学研究,科室管理必须有目的、有重点的抓医学、科学重点工作。 (四)健全科室质量管理效果的评价制度,衡量和评价临床科室的效果,就是看科室的医教研是否以医疗为中心,协调发展,整体推进,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工作效率,技术干部队伍,医德医风,服务态度,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工作。适应医院对科室功能定位的具体要求,达到等级医院评审标准的要求,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的限度满足社会和不同层次病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努力做到质量优,效率高,缺陷少,消耗低,医风正,服务好。医院必须采取评价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综合办法,完善评价制度。 (五)科室质量管理组织实施制度 )质量管理组织和个体质量控制。首先建立健全科室质量组织,1(.发挥在质量管理控制中的作用,形成医院,科室、个人三级质量控制

医院科室团队建设 ..

医院中干的团队管理经验 科室是医院从事医疗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医疗技术和医学人才的载体,是医院建设和发展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医院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医院科室的团队建设日益受到重视。作为科室的主要管理者,科主任在科室的团队建设中起关键作用,如何把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与中国文化和管理实践相结合,通过科室的团队建设,打造出具有中国特点的高效团队,提高科室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协作性和创造性,促进科室各项工作持续进步,是科主任应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就科室在团队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几点建议。 一、转变管理方式。 转变管理方式,科主任首先要转变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赢得人心。科主任应认识到,当今时代的员工不再是组织内的一颗螺丝钉,他们有追求个人“成长机会”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强烈愿望。科主任要有宽阔的胸襟,为员工搭建平台,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支持其提高其专业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增强自身价值,帮助其成长进步;要尽可能帮助员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要不与员工争利,把成绩和荣誉给予员工,对其优异表现以激励,获得认同,赢得尊重。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权利观。要慎用职务权利,摈弃生硬、机械的行政命令式管理方式,更多的发挥个人在专业技术、人格魅力等方面的影响力,通过沟通、引导、激励等方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要敢于负责,勇于承担责任;要懂得授权,并帮助员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做好工作;要鼓励员工参与科室管理,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起以相互信任、沟通和协作为基础的充满活力、和谐的工作关系。 再次,是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管理技能。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科主任除了在业务方面起带头作用以外,还应学习一些经营管理知识,在科室管理的实践中逐步改进、提高;要认真研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和规律,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参照“三具两基一抓手”工作法,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逐步培养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二、构建科室共同价值观与核心文化。 科室文化是医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的价值观决定了科室的价值取向,引领着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一、总则 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皮肤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 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皮肤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皮肤科管理者加强科 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二级以上中医医院皮肤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中医医院皮肤科应当主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药 物和技术开展皮肤病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诊疗水平。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医医院皮肤科的 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当加强对皮肤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特色优势的保持和发展,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二、基本条件 中医医院皮肤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 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保障皮肤病诊疗工作有1 效开展。 中医医院皮肤科应当开设独立的专业门诊,有条件的 可以开设病房,有急症处理能力的可以开设急诊。

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应当设置候诊区、诊室、检查室、 治疗室,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保护患者隐私。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中医医院皮肤科病房应当设置治疗室和患者淋浴室,有条件的 应当设置药浴室、熏蒸室,应当通风良好,绝缘防雾,铺设防滑地砖。 开展中药临方调配的,应具备外用中药临方调配的条件。 中医医院皮肤科应当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 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中医医院皮肤科设备设施配置,应当与医院级别、科 室功能相适应,达到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要求(见附件1)。设置药浴室的,应当配备煎药设备、浴盆、水温调节与定时装 置、应急呼叫装置、消毒设备等。 中医医院皮肤科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 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根据本科室情况,建立药浴、擦药、湿敷、熏蒸、腧穴治疗、 外用中药临方调配等皮肤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及其相应的管 理制度。 2 三、人员队伍 中医医院皮肤科医师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应占70% 以上,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其他类别的执业医师。 中医医院皮肤科医师队伍,高级、中级、初级专业

骨伤科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骨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骨伤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突出中医药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骨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骨伤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骨伤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骨伤科是以中医药学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人体骨、关节及软组织损伤和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临床学科,是承担骨伤科疾病诊疗服务的场所。应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骨伤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骨伤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 第六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和规模、科室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骨伤科临床诊疗工作的正常运行。 第七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开设独立的骨伤科门诊,并具备处理常见骨伤科急诊的能力,有条件的可以开设骨伤科急诊、病房,病房开设两个病区及以上者,可以根据专科病种优势进行二级分科(如创伤、脊柱、关

节、筋伤等二级专科)。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设有无障碍通道与辅助检查部门、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相连接,方便轮椅、平车出入,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 第八条中医医院骨伤科门诊、急诊应当设置候诊区、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可设置单独的手法治疗室、骨折整复室并配备必要的器材、设备。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保护患者隐私。 中医医院骨伤科病房应设置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病室、抢救室、治疗室、处置室,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可设置单独的手法治疗室、康复治疗室;支持区包括医生办公室、护士站、值班室、生活辅助用房、污物处理区域。 第九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骨伤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 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的同时,应配备小夹板外固定器材、推拿 手法床(椅)、艾灸治疗仪、经络导平治疗仪、中药离子导入治疗仪、 电磁波治疗仪、磁振热治疗仪、激光治疗仪等有助于提高中医诊疗水平 的设备;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应配备小针刀设备、熏 蒸(洗)设备、超声雾化熏洗仪、三维多功能牵引装置、脊柱牵引床、 椎间盘复位机、远红外按摩治疗床、骨质疏松治疗仪、骨科康复设备等 仪器设备。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根据科室情况,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骨伤科诊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制定常见病、多发病及重点优势病种的诊疗规范,建立骨折整复、外固定、手法、手术、牵引、功能康复等骨伤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及相关管理制度。

医院科室目标管理责任书

科室目标管理责任书 为强化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明确相应的风险责任,杜绝差错事故发生,努力实现我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院务会研究决定,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及各科室特点,医院与科室签订以下目标管理责任书: 1.科室必须在医院领导下开展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开展诊疗活动,持证上岗,依法执业。 2.科室应服从医院管理,无条件接受医院以及上级管理部门在医疗技术、医疗质量、服务质量、价格控制、药品监督、卫生监督、消毒监测、人员资质、劳动监察、医保、民政等方面的监督和管理。 3.医院实行统一收费,统一采购医疗设备、药品及耗材。科室不得私自收费,私自购进药品及耗材等。一经发现有私自收费者,医院将对科室处以十倍以上罚款;情节严重者,当事人予以解聘;触犯法律者,医院将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4,医院对科室实行宏观指导,保证科室正常工作。科室使用的设施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维修、保养时,应取得医院同意,各自不得擅自决定。科室在原有基础上需要进行设备更新、开展新业务及场地改造装修等情况时,需报医院审批。 5,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的聘用由医院统一管理,必须在医院登记注册、备案。医院和受聘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按时支付劳动报酬及缴纳各项社会保险金。 ,6.科室应承担绩效分配方式方案中科室支出所列费用

7,.医院每月与科室进行一次经济结算,以结清前月涉及费用,医保、按实际到账时间结算。 ,8.科室需严把医疗质量关,杜绝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由于科室管理不善、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医疗纠纷,医院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协调,医疗纠纷发生费用由科室按比例85%承担。 9,科室应积极参与医院的大查房和义务会诊,随时参加危急病人的抢救等。在国家、政府及医院有重大活动及突发事件时,科室应配合医院积极参与并圆满完成任务。同时,科室有义务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维护医院整体形象。 10,医院负责办理科室的医保结算。科室需按有关规定规范开展诊疗项目,并接受医院及相应监管部门的监督。若因科室违反医保、之规定,致业务受到影响及医院受到处罚,科室需要承担全部责任。 11,科室在诊疗活动中不允许私自开具证明,若需要出具诊断证明和本科室相关的证明时,统一由医务科管理。 12,.科室年完成业务收入万元的经济指标。 13.科室应按照上述目标责任书的内容,合法开展诊疗活动,医院将定期对科室进行考核,对连续考核成绩优秀的科室给予表彰和奖励。因重大违规致医院业务、信誉及经济受损,科室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14.科室目标管理责任书暂定为一年。 15.由于自然灾害、国家政策及政府规划等不可抗拒原因所造成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最新资料推荐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第一条为指导和规范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和管理,提高综合医院康复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康复医疗服务需求,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是对综合医院设臵康复医学科和开展康复医疗服务的基本要求。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应当按照本指南进行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是在康复医学理论指导下,应用功能评定和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康复、传统康复治疗、康复工程等康复医学诊断和治疗技术,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的康复医学专业诊疗服务的临床科室。 第四条二级以上(含二级,下同)综合医院应当按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独立设臵科室开展康复医疗服务,科室名称统一为康复医学科。 鼓励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开展心理康复咨询工作。 第五条综合医院应当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诊疗场所、专业人员、设备设施以及相应的工作制度,以保障康复医疗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六条综合医院应当根据医院级别和功能提供康复医疗服务,以 疾病、损伤的急性期临床康复为重点,与其他临床科室建立密 切协作的团队工作模式,选派康复医师和治疗师深入其他临床科室,提供早 1 / 22

期、专业的康复医疗服务,提高患者整体治疗效果,为患者转入专业康复机构或回归社区、家庭作好准备。 第七条综合医院应当与专业康复机构或者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建立双向转诊关系,实现分层级医疗,分阶段康复,使患者在疾病的各个阶段均能得到适宜的康复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第八条综合医院应当采取适宜技术开展以下康复诊疗活 动: 一、疾病诊断与康复评定:包括伤病诊断,肢体运动功能评定、活动和参与能力评定、生存质量评定、运动及步态分析、平衡测试、作业分析评定、言语及吞咽功能评定、心肺功能评定、心理测验、认知感知觉评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检查等。 二、临床治疗:针对功能障碍以及其他临床问题,由康复医师实施的医疗技术和药物治疗等。 三、康复治疗:在康复医师组织下,由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康复工程等专业人员实施的康复专业技术服务。 包括: (一)物理治疗(含运动治疗和物理因子治疗);(二)作业治 疗;(三)言语吞咽治疗;(四)认知治疗;(五)传统康复 治疗;(六)康复工程;(七)心理治疗。 第九条综合医院应当鼓励运用中医药技术和方法开展康复服务。 第十条综合医院应当根据本指南要求切实加强对康复医学科的管理,不断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能力,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满足患者康复医疗

医院职能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 (2)

医院职能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 第一部分:门诊部质量管理目标 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 1.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等。实行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 2.门诊布局合理,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 3.有分诊、导诊服务,落实首诊负责制和科间会诊制度。 4.依据工作量及需求,合理配置专业技术人员,落实普通门诊、专科门诊、专家门诊职责,提高门诊确诊能力,保障门诊诊疗质量。 5.规范门诊医疗文书,有书写质量监控措施。 6.制定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理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7.开展多种形式的门诊诊疗服务,满足患者不同就医需要,方便患者就医。 8.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和报告制度。 二、相关评价指标 1.普通门诊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医师比例≥60%。 2.门诊病历合格率≥90%。 3.门诊处方合格率≥95%。

4.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10分钟。 第二部分:护理部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 一、具体目标 (一)临床护理质量 1、建立院科二级护理质量小组,职责分工明确。护理部每月组织全院护理质量检查。科室每月开展自查并有活动记录。 2、基础护理合格率≥90%。 3、危重病人合格率≥90%。 4、每月护理质控检查综合评分≥85分。 5、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5%。 6、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0%。 7、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0%。 (二)护理安全 1、有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有原因分析,并落实整改措施。 2、重症监护、手术病人、意识不清、急诊抢救、输血等病人建立腕带制度,正确识别患者。 3、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洗手规范达标率100%。

外科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外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外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在系统总结中医医院外科建设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外科专业管理者加强外科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外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外科应在外科基本诊疗技术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外科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外科的指导和管理,中医医院应加强对外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提高临床疗效,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 第六条中医医院外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技术力量,以保证本科诊疗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七条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外科应开设门诊,可开设专病门诊,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应开设病房,具备提供外科急诊诊疗服务的能力。 第八条中医医院外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区、诊室、检查室、治疗室(含中医治疗室),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能够保护患者隐私,建筑格局和设施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中医医院外科病房应设置普通病房、观察室、抢救室或重症监护病房和中医治疗室,并符合相关规定。中医治疗室能够开展针灸、火罐、理疗和中药外治疗法等。 第九条中医医院外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和相应急救设备、药品的同时,应配备医用微波治疗仪、中药熏洗设备等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的中医诊疗设备。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在此基础上应配备多功能艾灸仪、半导体激光治疗机、医用臭氧治疗仪、腿浴治疗器、足疗仪等设备。诊疗设备和相关功能检查室应全院共享。

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管理方案(内容充实)

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管理方案 一、业务范围 感染性疾病科负责就诊患者的传染病筛查和感染性疾病治疗。 二、工作制度及流程 (一)工作制度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确保其真正得以落实。 2、定期对科内工作人员进行有关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如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 3、对科内工作人员定期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甄别,并采取及时、正确的救治措施。 5、消毒隔离制度。科室布局、分区合理,人流、物流合理,所有物品、区域的标识与标志明确、清楚。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洁、污物品分开放置。 6、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对感染性疾病科的设施、设备、医用物品等进行消毒。 7、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理》,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登记、转运、处理等工作。

8、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理》,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报告工作。感染性科医务人员必须了解、掌握传染病病种及分类、不同传染病的报告时限和内容,要求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 9、与公共卫生科密切配合,开展有关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10、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配备必要的防护物品,尽量防止和避免职业暴露,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应能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二)工作流程 1、感染性疾病病人就诊流程:挂号—分诊—就诊—检验—取结果—取药—留观/离院/转诊。 2、病例诊断及报告流程(略) 三、人力资源配备及岗位职责 (一)人员配备 医师5人:胡轶智、彭友杏、周全、周家善、胡鹏飞 护士1人:袁文凤(主管护师) (二)岗位职责 1、医师职责: 认真履行医师的义务,在诊疗工作中规范执业,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注意保护患者

医院科室目标管理责任书

XX医院 科室目标管理责任书 为强化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明确相应的风险责任,杜绝差错事故发生,努力实现我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院务会研究决定,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及各科室特点,医院与科室签订以下目标管理责任书: 1.科室必须在医院领导下开展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开展诊疗活动,持证上岗,依法执业。 2.科室应服从医院管理,无条件接受医院以及上级管理部门在医疗技术、医疗质量、服务质量、价格控制、药品监督、卫生监督、消毒监测、人员资质、劳动监察、医保、民政等方面的监督和管理。 3.医院实行统一收费,统一采购医疗设备、药品及耗材。科室不得私自收费,私自购进药品及耗材等。一经发现有私自收费者,医院将对科室处以十倍以上罚款;情节严重者,当事人予以解聘。 4.医院支持科室进行合法宣传,并提供相关手续协助科室办理批文,费用由科室自行承担。科室所做宣传需尊重科学,实事求是,若因科室发布不实宣传,致医院声誉、利益受损,由科室承担相应的经济损失。 5.医院对科室实行宏观指导,保证科室正常的房屋使用和水电供应等。房屋及科室使用的设施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维修、保养时,应取得医院同意,医院根据情况决定科室应承担维修的成本费用比例。科

室在原有基础上需要进行设备更新、开展新业务及场地改造装修等情况时,需报医院审批。 6.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的聘用由医院统一管理,必须在医院登记注册、备案。医院和受聘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按时支付劳动报酬及缴纳各项社会保险金。 7.科室应承担绩效分配方式方案中科室支出所列费用。 8.医院每月与科室进行一次经济结算,以结清前月涉及费用,医保、按实际到账时间结算。 9.科室需严把医疗质量关,杜绝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由于科室管理不善、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医疗纠纷,医院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协调,科室自行承担相应经济责任。 10.科室应积极参与医院的大查房和义务会诊,随时参加危急病人的抢救等。在国家、政府及医院有重大活动及突发事件时,科室应配合医院积极参与并圆满完成任务。同时,科室有义务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维护医院整体形象。 11.医院负责办理科室的医保结算。科室需按有关规定规范开展诊疗项目,并接受医院及相应监管部门的监督。若因科室违反医保、农合规定,致业务受到影响及医院受到处罚,科室需要承担相应责任。 12.科室在诊疗活动中不允许私自刻公章,若需要出具诊断证明和本科室相关的证明时,统一由医务科管理。 13.科主任可根据需要调整科室人员结构及数量,根据绩效考核方案搞好科室核算,按照多劳多得,按劳分配向高技术,高风险方向

中医医院肛肠科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肛肠科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 一、总则 第一条为了指导加强中医医院肛肠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肛肠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规则~制订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肛肠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肛肠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肛肠科应当主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肛肠科诊疗工作。应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和创新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提高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医医院肛肠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当加强肛肠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特色优势的保持和发展。不断提高肛肠疾病中医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二、基本条件 第六条中医医院肛肠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肛肠疾病诊 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七条中医医院肛肠科应当独立开设门诊~有条件的可开设病房。有急症处理能力的可以开设急诊。

第八条中医医院肛肠科应当设置候诊区、诊室、并设独立的检查、治疗区~应当有与手术前准备及手术后处理相适应的处置场所~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并有良好的私密性以保护患者隐私。 中医医院肛肠科应当有良好的就诊环境~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无菌区、有菌区标识明确~医疗器械消毒、医疗垃圾分类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肛肠科病房应当根据功能和任务需要设立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监护室或抢救室等~应当布局合理~便于使用。有条件的可以设置中药熏治室。应当有消毒隔离设施。 第九条中医医院肛肠科应当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有病房的科室还应根据床位数~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肛肠科设备设施配置~应当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达到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见附件1,要求。 设置中药熏治室的~应当配备熏治椅、中药加热设备、应急呼叫装置、消毒设备等。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肛肠科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 及医疗安全。 根据本科室情况~建立检查、中药熏洗、敷药、塞药、中药灌肠、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结扎、枯痔、药物注射、切开、挂线等肛肠科常用诊疗技术及相应的管理制度。 三、人员队伍 第十二条中医医院肛肠科执业医师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应占70%以上~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其它类别的执业医师。

医院目标管理方案

医院目标管理方案 为适应医疗市场竞争环境,促进医院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结合实际,提出以下目标责任管理方案: 总则: 1、导入“以人为中心,以工作质量、责任为目标”的经营管理模式。 2、按企业运作方式建立以成本(费用)指标为基础的内部市场化体系。 3、建立以“工作标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为基础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体系。 4、建立以“目标任务、目标责任、目标质量”为核心内容的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目的 让员工明确自己的定位、职能、责任、任务及收益,激励每个员工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诚为信、以工作责任为目标,创新求发展,质量信誉赢市场,规范管理创效益。 管理体系

1、经营管理体系:以财务为核心建立经营管理体系。院办→统计室统计员执行总经理→院长—→各职能科室→核算员后勤部→财务室 2、质量管理体系职能科室→质量管理员院长质量控制中心→医务科室→质量管理员社区服务→质量管理员策划部→质量管理员信息反馈 3、安全管理体系院长安全委员会医务部院办公室后勤部职能科室安全管理员。 4、经济责任指标考核体系 a、体系建立:经济指标考核体系建立在经营总成本——可变成本项目基础上。把全院经营活动可变成本分解成小指标落实到各科室,实行小指标控制,保大成本计划的实现。 b、小指标体系: 第一、管理成本部分行政办公费 元/年?月?人均(含文具用品)电话费元/年?月(分解到科室)公关礼仪费元/年?月(全院集中控制)办公水电费元/年?月(全院集中控制)电器设备维护费元/年?季(全院集中控制)电脑耗材元/年?月(分解到科室)电脑维修费元/年?月(分解到科室)复印机耗材元/年?月(分解到科室)复印机维修元/年?月(分解到科室)车辆耗油费元/年?月(单车核算)车辆维修费元/年?月(单车核算)车辆运管费元/年?月(单车核算)第二、医疗成本部分仪器设备维修费 元/年?月元/万元产值(单台?科室)。水电费元/年?月。药品/卫材消耗元/年?月元/万元产值(分解到科室)。人工费(加班)元/年?月?人均。

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

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医医院“治未病”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提高“治未病”服务水平和能力,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试行)》和《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等有关文件,在系统总结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立足现阶段“治未病”科室建设现状,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适用于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治未病”科的建设和管理,可作为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制定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工作评价指标的依据。 第三条“治未病”科是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针对个体人健康状态,运用中医药养生保健技术和方法,结合现代健康管理手段和方法,系统维护和提升个体人整体功能状态,管理个体人健康状态风险,实现“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复发”的健康目标,达到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目的的科室,在现阶段以“未病先防、瘥后防复”作为主要功能定位。 第四条“治未病”科的服务特点以人的健康状态的辨识、评估和干预为主,而非着眼于疾病治疗;突出非药物方法的运用,注重整体调节,求得整体效果;重视连续、动态、全程的管理,并充分发挥服务对象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求得长远效果。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治未病”科的指导和管理。中医医院应加强对“治未病”科的规范化建设与管理,提供与其医院规模、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技术力量和资金投入等,以保证“治未病”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治未病”服务质量。 二、科室名称. 第六条原则上以“治未病科”(“治未病中心”)作为科室名称。由于历史沿革产生的“中医预防保健科”命名可保留;因整合健康管理资源产生的“健康管理中心(治未病)”等命名可采用。不得以“国医堂”、“名医工作室”、“保健中心”、“体检部”、“预防保健科”等或同类含义文字的名称作为本科科室名称。 不同的科室名称涵盖的服务内容应有所不同: 治未病科——提供健康信息采集与数据管理、中医健康状态辨识评估、健康咨询、中医调养等治未病相关服务。 健康管理中心(治未病)——整合体检部门(提供中西医健康评估),除提供治未病服务外兼具健康管理职能,开展健康宣教,实现随访管理等。 中医预防保健科——体现中医治未病服务内涵的同时,兼顾计划免疫、职工保健、妇女儿童保健等综合医院或基层医疗机构预防保健科相关职能。 三、服务对象 第七条“治未病”科的服务对象主要有以下五类: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2009

卫生部关于印发《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 卫医政发〔2009〕5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我部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制定了《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现印发给你们。具备条件的医院要按照《指南》要求,加强对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急诊医疗水平。目前条件尚不能达到《指南》要求的医疗机构,要加强对急诊科的建设,增加人员,配置设备,改善条件,健全制度,严格管理,逐步建立规范化的急诊科。 二〇〇九年五月二十五日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

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科实行24小时开放,承担来院急诊患者的紧急诊疗服务,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当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急救能力和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设置与运行 第五条急诊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急诊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急诊科应当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大型影像检查等急诊医疗依赖较强的部门。 急诊科入口应当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普通急诊患者、危重伤病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中医院质控科工作计划及管控目标

中医院质控科工作计划及管控目标 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之本,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根据我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医院工作计划、《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版)》,以及我院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方案等文件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制定质控科工作计划如下: 一、医疗质量管理主要目标 加强我院医疗质量的控制与管理,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根据《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版》等文件要求,制定全院医疗质量主要指标,强化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确保高质量完成中医疾病诊断准确率、辨证论治优良率、中成药辨证使用率、中医治疗率等各项医疗质量控制目标。 二、主要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健全医院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组织体系,定期召开医疗质量质控员会议,研究改进医疗质量措施,切实开展医疗质量控制工作。 (二)制定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方案,以中医十二项指标作为科 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重要指标,建立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确保达标。 (三)依据我院《医疗质量综合考核评分标准》,加强医疗服务 质量检查力度,每月开展对全院各科室医疗质量督查考核工作,加强环节质控,推进全程医疗质量监督,根据质控检查考核情况,汇总各质控系统的检查结果,编辑医疗质量简报,定期将医疗质量信息向院领导汇报,及时反馈,督促整改,持续改进,保障医疗安全。

(四)修订完善各科室质控记录本,规范科室质控自查内容,加强临床科室科内质控工作,各科质控员切实参与本科质量管理,每月对医疗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记录,使各项质量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五)加强病历书写规范培训,强化病案质量管理,充分利用电 子病历管理质控系统,重点加强运行病历的实时监控与管理,对病历全程质量进行监控、评价、反馈,及时整改病历书写中存在问题,进一步规范我院病历书写,不断提高病历书写质量。 (六)配合医务科加强对医疗质量核心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促进临床科室认真落实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核心制度。针对性开展患者安全管理、输血管理、合理用药管理等专项检查,加强对中医辨证论治、理法方药应用水平的检查、分析、评价,不断提高中医医疗质量,促进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 (七)参与处方点评管理工作,着重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进行点评,规范医师医嘱和处方,促进合理用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学水平。 (八)加强督查临床科室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的优化,并在临床中落实;配合医务科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管理,促进临床路径工作。 (九)协助科教科、医务科做好医务人员三基培训、考核,加强 基础质量管理,加强急诊能力建设,提高医务人员急诊急救能力。加强质控科人员自身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学习,参加培训班学习,提高 质控管理能力。

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总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妇科建设与管理等 11个科室指南(试行)的通知 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4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 为加强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我局组织制定了《中医医院妇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等11个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指南》电子版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府网站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f91191494.html,)。 工作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与我局医政司联系。 二○一○年九月十八日 中医医院妇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妇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妇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妇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妇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妇科应主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妇科病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妇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妇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 第六条中医医院妇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保障妇科疾病诊疗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七条中医医院应开设妇科门诊。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应设立妇科专病门诊,

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与加强中医医院康复科规范化建设与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在系统总结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得基础上,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康复科管理者加强科室康复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得参考与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康复科按照本指南建设与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康复科就是在中康复科基本诊疗技术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功能评定与康复方法(针法、灸法、传统手法、导引功法、中药、情志调理、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矫形器等)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得康复医学专业诊疗服务得临床科室。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康复科得指导与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康复科得规范化建设与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得发挥,保障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 第六条中医医院康复科应具备与其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得场所、设备设施与技术力量,以保证康复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七条中医医院康复科应开设独立得康复门诊,根据诊疗工作情况,可开设相应得康复功能治疗区,如传统康复方法治疗区、物理治疗区、作业疗法区等,进行分区建设,统一管理。三级医院应开设康复病房,床位数不低于30张,并应根据医院得科室设置与学术特点,设置相应得康复单元(如脑病单元、骨关节病康复单元、儿童康复单元、老年康复单元、疼痛康复单元等)。二级医院应设置中医康复门诊,有条件得可设置病房,床位数不低于15张。开设康复病床得,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以8~10平方米为宜。 第八条中医医院康复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区、康复诊室、康复治疗区。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治疗区域应有保护患者隐私得设置。建筑格局与设施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 第九条中医医院康复科应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得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康复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评定工具得同时,有条件得中医医院可以配备康复测评系统;并应配备中药浸浴设备、熏蒸(洗)设备、低频治疗设备、电针治疗设备、微波治疗设备等有助于提高中医疗效水平得设备,有条件可配备手功能治疗设备、运动训练器等设备。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康复科应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

医院科室目标管理责任书

医院科室目标管理责任 书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人民医院 科室目标管理责任书 为强化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明确相应的风险责任,杜绝差错事故发生,努力实现我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院务会研究决定,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及各科室特点,医院与手术室签订以下目标管理责任书: 1.科室必须在医院领导下开展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开展诊疗活动,持证上岗,依法执业。 2.科室应服从医院管理,无条件接受医院以及上级管理部门在医疗技术、医疗质量、服务质量、价格控制、药品监督、卫生监督、消毒监测、人员资质、劳动监察、医保、民政等方面的监督和管理。 3.医院实行统一收费,统一采购医疗设备、药品及耗材。科室不得私自收费,私自购进药品及耗材等。一经发现有私自收费者,医院将对科室处以十倍以上罚款;情节严重者,当事人予以解聘;触犯法律者,医院将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4.医院支持科室进行合法宣传,并提供相关手续协助科室办理批文,费用由科室自行承担。科室所做宣传需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不得采取任何欺骗手段损害患者利益。若因科室发布不实宣传,致医院声誉、利益受损,医院将追究科室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并由科室承担相应的经济损失。 5.医院对科室实行宏观指导,保证科室正常的房屋使用和水电供应等。房屋及科室使用的设施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维修、保养时,应取得医

院同意,医院根据情况决定科室应承担维修的成本费用比例。科室在原有基础上需要进行设备更新、开展新业务及场地改造装修等情况时,需报医院审批。 6.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的聘用由医院统一管理,必须在医院登记注册、备案。医院和受聘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按时支付劳动报酬及缴纳各项社会保险金。 7.科室应承担绩效分配方式方案中科室支出所列费用 8.医院每月与科室进行一次经济结算,以结清前月涉及费用,医保、按实际到账时间结算。 9.科室需严把医疗质量关,杜绝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由于科室管理不善、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医疗纠纷,医院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协调,医疗纠纷发生费用由科室按比例85%承担。 10.科室应积极参与医院的大查房和义务会诊,随时参加危急病人的抢救等。在国家、政府及医院有重大活动及突发事件时,科室应配合医院积极参与并圆满完成任务。同时,科室有义务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维护医院整体形象。 11.医院负责办理科室的医保结算。科室需按有关规定规范开展诊疗项目,并接受医院及相应监管部门的监督。若因科室违反医保、之规定,致业务受到影响及医院受到处罚,科室需要承担全部责任。 12.科室在诊疗活动中不允许私自刻公章,若需要出具诊断证明和本科室相关的证明时,统一由医务科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