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预习学案

制案人:程敏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预习学案”,任课教师将据此评价学生表现)

◆预习目标

了解1956年中共八大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指导作用。

了解“文革”十年我国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的史实。

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认识其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转折意义。

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充分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复习温故

温故才能知新。请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回顾上节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中的重点内容,只需动动脑,就可享受到“学而时习之”的快乐。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性质和根本制度是什么?

◆新知预览

一、整体感知

请大家仔细阅读《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一课,并以下面的小问题作向导轻松完成预习之旅。(看看书,动动手,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1、阅读专题“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试着完成下面的问题:

①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请大家在书中划出中共八大的背景、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和意义。(在书中划出来,并标出各自名称)

背景

时间

地点

主要内容

意义

②“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发动起来的?给党和国家的政治建设带来了哪些危害?

(写出主要的事件)(填出来)

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

“文化大革命”危害:使国家的被肆意践踏,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制度遭受摧残,是一场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带来了严重危害的。

◇3、阅读专题“历史的伟大转折”请在书上找出以下相关内容:

①在徘徊中前进: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国家工作徘徊的原因是什么?并总结概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内容。(在书中划出来,并标出各自名称)

②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时间、地点:(写出来)

主要内容及意义:(阅读教材82页第二段――第三段有关内容,在书中划出来,并标出各自名称)

◇4、阅读专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成下面的问题。

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填出来

①1980年,邓小平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②1982年11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全面修改了《》,它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的总章程;

③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了、的历史任务;

④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的形式确定下采。与此同时,社会主义不断完善。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二、自测自练

1、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在()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B、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C、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A、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B、决定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D、错误地认为中央领导层出现了修正主义

3、“文革”期间,造反派夺取党和政府各级领导权的狂暴行动首先开始于()

A、北京

B、天津

C、上海

D、重庆

4、“文革”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造成的重大破坏,主要表现在()

①人民代表大会多年不开②公检法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③各种违宪违法行为不断④社会极度混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十年“文革”在政治建设造成方面的最深刻教训是()

A、反对个人崇拜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重视民主法制

D、正确认识社会矛盾

6、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的标志是()

A、中共八大召开

B、“文化大革命”结束

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在立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法律

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是:()

A、民法

B、宪法

C、行政法

D、刑法

8、下列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B、重视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C、实现了政治路线方面的拨乱反正

D、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的转移

9、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A、强调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B、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依法治国方略

C、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D、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10、1986-2000年间,依据宪法规定,全国人大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其最重要的作用是:()

A、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B、加强立法工作

C、推行普法教育活动

D、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知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跟着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例如工厂法、人民公社法、森林法、草原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外国人投资法等等,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国家和企业、企业和企业、企业和个人等等之间的关系,也要用法律的形式来确定,它们之间的矛盾,也有不少要通过法律来解决。现在立法的工作量很大,人力不够,因此法律条文开始可以粗一点,逐步完善。有的法规地方可以先试搞,然后经过总结提高,制定全国通行的法律。修改补充法律,成熟一条就修改一条,不要等待“成套设备”。总之,有比没有好,快搞比慢搞好。此外,我们还要大力加强对国际法的研究。

请回答:

(1)这段话是谁在什么场合下发表的?

(2)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问答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C

4、D

5、C

6、D

7、B

8、A

9、C 10、A

二、材料解析题

11、(1)这段话是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题目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2)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

三、问答题

1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一个新时代。1980年,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把依法治国方略确定下来,标志着国家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的建设迈进了现代化进程。

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历史性转折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1956年中共八大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指导作用。

2、了解“文革”十年我国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的史实。

3、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认识其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转折意义。

4、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充分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2、搜集整理“文化大革命”时期有关践踏民主和法制的史料,学会史料搜集整理的一

般方法。

3、调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过程和成就特别是了解与青少年有关的法

律文献,学习历史调查的一般方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2、了解“文革”的危害,认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通过感受当代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伟大成就,加深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之

情。

二、教材要点:

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

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八大召开,八大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及社会主义建设指

导方针是正确的,使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由于党内“左”倾错误思想的发展以及中苏关系恶化等因素,1966年“文化大革命”

爆发,“文化大革命”使国家的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我国民主政治建设遭到重

大挫折:革命委员会的成立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我国根本政治制

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破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遭到摧残。

3、“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的艰巨

性。

历史的伟大转折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由于“左”的错误没有及时清理,党和国家工作一度处于徘

徊中前进的局面。

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一个新时代。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1980年,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党对建设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2、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

章程。

3、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4、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把依法治国方略确定下来,标志着国家政治民

主化和法制化的建设迈进了现代化进程。

重点:“文化大革命”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全面发展。

难点:“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践踏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导入: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性质和根本制度是什么?

教学:

一、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

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要求掌握中共八大的背景、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和意义。

2、“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思考分析:“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发动起来的?给党和国家的政治建设带来了哪些危害?

二、历史的伟大转折:

1、在徘徊中前进: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国家工作徘徊的原因是什么?并总结概括《解放

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内容。

阅读材料:

材料一:毛泽东认为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资产阶级都将存在,并将企图复辟资本主义,这是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他要求全党对资产阶级斗争问题要年年讲、天天讲。号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材料二:1964年,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进一步提出,这次运动的重点是党内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

回答问题:

①两段材料表达的错误倾向是什么?这种错误最终导致了什么历史事件的发生?

②现在,我们要从这个历史事件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内容、意义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阅读材料:

1997年,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回答问题:

①江泽民认为为什么要依法治国?

②“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中是在哪一次会议上?

③你认为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小结:

党的八大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一个里程碑,提出了要健全法制,做到要有发可依,有法必依,反对个人崇拜,发扬党内民主。

“文化大革命”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遇到的最大挫折,要从根本上避免“文化大革命”的悲剧重演,只有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

“文革”结束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很大成就;法律制度逐步健全,民主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依法治国成为治理国家的基本准则。

四、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在()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B、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C、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A、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B、决定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D、错误地认为中央领导层出现了修正主义

3、“文革”期间,造反派夺取党和政府各级领导权的狂暴行动首先开始于()

A、北京

B、天津

C、上海

D、重庆

4、“文革”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造成的重大破坏,主要表现在()

②人民代表大会多年不开②公检法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③各种违宪违法行为不断④社会极度混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十年“文革”在政治建设造成方面的最深刻教训是()

A、反对个人崇拜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重视民主法制

D、正确认识社会矛盾

6、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的标志是()

A、中共八大召开

B、“文化大革命”结束

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在立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法律

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是:()

A、民法

B、宪法

C、行政法

D、刑法

8、下列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B、重视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C、实现了政治路线方面的拨乱反正

D、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的转移

9、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A、强调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B、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依法治国方略

C、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D、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10、1986-2000年间,依据宪法规定,全国人大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其最重要的作用是:()

A、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B、加强立法工作

C、推行普法教育活动

D、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知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跟着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例如工厂法、人民公社法、森林法、草原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外国人投资法等等,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国家和企业、企业和企业、企业和个人等等之间的关系,也要用法律的形式来确定,它们之间的矛盾,也有不少要通过法律来解决。现在立法的工作量很大,人力不够,因此法律条文开始可以粗一点,逐步完善。有的法规地方可以先试搞,然后经过总结提高,制定全国通行的法律。修改补充法律,成熟一条就修改一条,不要等待“成套设备”。总之,有比没有好,快搞比慢搞好。此外,我们还要大力加强对国际法的研究。

请回答:

(1)这段话是谁在什么场合下发表的?

(2)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问答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

参考答案:

二、选择题

1、C

2、A

3、C

4、D

5、C

6、D

7、B

8、A

9、C 10、A

二、材料解析题

11、(1)这段话是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题目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2)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

三、问答题

1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一个新时代。1980年,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把依法治国方略确定下来,标志着国家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的建设迈进了现代化进程。

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

课标要求:

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

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文化大革命”中我国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的史实。

(2)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认识其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转折意义。

(3)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理解

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是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从而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搜集整理“文化大革命”时期有关践踏民主和法制的史料,分析“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的表现;学会史料搜集整理的一般方法。

(2)访问或调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过程和成就。学习历史调查的一般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感悟“文化大革命”的危害,认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通过感受当代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伟大成就,加深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之情。

重点

“文化大革命”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全面发展。

难点

“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的原因。

教学过程:

本课的学习任务:

共同探究的问题:

①“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哪些严重破坏?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有哪些主要成就?

需要掌握的重要历史概念:

①“文化大革命”②十一届三中全会

新课导入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性质和根本制度是什么?

1956年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初步建立起来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怎样发展,这是摆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本节课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情况。

新课学习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板书)

一、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板书)

1、中国共产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板书)

出示自学提纲:

(1)时间、地点:(板书)

(2)主要内容:(板书)

①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②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③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任务;

学生活动:根据上面出示的提纲读书总结。

(3)评价:(板书)

中国共产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在全国执政后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

会,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的开端,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建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及社会主义建设有正确的指导作用。

过渡:

由于党内“左”的错误不断发展,中共八大的方针政策并没有得到贯彻。

相反,随着1957年反右斗争的扩大,使党内“左”的错误思想进一步发展,最终酿成“文化大革命”。

2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板书)

(1)“文化大革命”十年大动乱(板书)

思考分析:

“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发动起来的?它给党和国家的政治建设带来了哪些危害?”

教师概括:

1965年11月,上海《文汇报》发表了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公开点名批判北京市政府负责人;这件事成为“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导火线。

1966年5月和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了“五一六通知”和《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是“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带来了严重危害的内乱,使国家的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受摧残;同时,国民经济和文化教育等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也因此而停滞或遭到破坏。

(2)“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板书)

拓展思维:

“文化大革命”酿成了一场历史的悲剧,导致这场悲剧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悲剧的重演呢?民主法制建设应从哪些方面加强?

教师引导:

“直接原因”是党内指导思想上“左”倾错误发展,毛泽东对形势判断错误,林彪、江青一伙支持和助长毛泽东的错误。

“避免这种悲剧的重演”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①必须要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约束人们的行为,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

②国家决策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避免因决策失误给国家、人民带来损失;

③应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公民遵法守法、自觉维护法律的意识。

过渡:

正是由于这些深刻的教训,“文革”结束后,党和国家大力加强了民主

法制的建设,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二、伟大的历史转折(板书)

1、在徘徊中前进:(板书)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由于没有能够及时地在根本思想上清理“左”的错误,党和家的政治工作一度处于徘徊中前进的局面。邓小平同志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成为中国共产党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实际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67页第二段有关内容,归纳概括邓小平同志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

向前看》的重要讲话的主要内容。

2、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板书)

(1)、时间、地点:

(2)主要内容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67页第二段――第三段有关内容,归纳概括.

拓展思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其重要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党内长期以来的“左”的错误,把党的工作中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轨道上来。此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国家的政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过渡: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入了政治建设的新时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第一,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①1980年,邓小平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体现了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②1982年11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全面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③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④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采。

第二,制定了大批法律及其与法律有关的规章,形成了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

课堂练习:

你能列举出一些与青少年学习、生活有关的法律文献的名称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

作业:同步练习

教后记:

本课主要讲述了民主法制的曲折和改革开放后民主法制的发展。在讲述“文化大革命”时,感觉比较难讲。课文的寥寥数语很难讲清楚,因为在课前缺乏一系列的铺垫。初中知识的不牢,困扰着新课程的实施。而讲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过多,民主法制的内容又太少。看来如何对文本取舍,是教学中绕不去的话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导学案教师版

序号11 必修一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审核班级姓名第小组 编制:高一历史备课组吴芳萍老师使用班级:高一(11、12) 【学科指导意见】 ①了解“文化大革命”中民主与法制遭受严重破坏的典型事件,说明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②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③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制建设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订、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④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自主学习】结合课本,落实学案中的基本知识点: 1、建国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是“”。 导火线:1965年《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全面发动的标志: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和两个文件的通过。此间,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制度遭严重破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制度遭到摧残。 2、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内容有:①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的指导思想);②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上来,做出了的重大决策,中国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③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意义: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开创了的新道路,中国从此进入﹍的新时期;国家的政治建设也进入一个新时代。 3、改革开放以后,发展,建设,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①1980年8月邓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强调必须解决政治体制中的﹍问题,体现了新时期民主政治的;②1982年11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全面修改了《》,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③1997年中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④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构建本课知识体系】 【合作探究1】“文革“酿成了一场历史的悲剧,导致这场悲剧的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悲剧的重演呢?民主法制建设应从哪些方面加强?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四第2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8)

【教学过程】: 【导入】:PPT展示图片: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依法治国”作为主题,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体现了我们党对法治信仰和法治建设的高度重视,标志着依法治国的新征程已经开始。 但是,中国有着数千年的人治传统,民主与法制建设一路走来,充满了艰辛险阻。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回顾一下这段历史。 (由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导入,引起学生关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活动一: 一:良好开端 【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本节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个总体了解: 【学生】学生自主学习建国初期和八大取得的政治建设成就,说明我国政治建设有了一个良好开端。(本部分内容属于阅读内容,所以由学生自主完成) 建国初,政治建设取得的成就: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八大”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 民族团结多党合作健全法制发扬民主 二:重大转折——十年文革 【过渡】:但是这个良好开端没有继续发展下去,很快十年文革的到来使我们的政治建设遭受了重大挫折。 【学生】自主学习文革爆发的原因、导火线、标志、过程。 【教师】:通过4组图片来说明文革期间民主法制被践踏的表现: ppt展示第一组图片.红卫兵运动,武斗中使用的部分器械,武斗中被烧毁的民房,焚烧古籍字画,捣毁名胜古迹等。 教师向学生解释红卫兵运动:“红卫兵”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一群特殊人群,他们是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所以他们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达到了疯狂的地步。大家看一下这几张图片,他们抬着毛泽东的雕像,举着毛泽东的照片,还有这一张,手上拿着的红色的就是红宝书,也就是毛主席语录。当时红卫兵是人手一本毛主席语录,人人都能背诵毛主席语录,甚至连乞丐要饭前都要先振振有词的背上一段: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都是为着一个目标走到一起来的,革命队伍中的人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然后向你伸手。这并不是笑话,那个年代就是如此,人人都能背诵毛主席语录,连小孩子犯错挨打时都会随口溜出一句“要文斗不要武斗”。没准就能在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庇护下少挨顿揍。另外红卫兵在毛泽东的支持下高呼造反有理,到处揪斗走资派,搞乱地方党委,到处去抄家,搞破坏,把他们眼中属于封建的、落后的事物摧毁掉,很多文物古迹就是在文革中被红卫兵破坏掉了。引导学生得出:红卫兵运动已经严重影响了人民的日常生活,造成社会动荡不安。 ppt展示第二组图片:各地造反派夺权,成立革命委员会 教师向学生解释革命委员会性质:是一个集党、政、军和立法、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的权力机构,形成了党政合一、政企合一的一元化领导体制。这种集权的领导实际上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同时说明这个权力机关没有经过中国共产党中央集体讨论,更没有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的任何法律程序。事实上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早在”文革“前,就很久没有行使职权了。

民主政治建设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重难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和特点及意义。 自学导练 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背景 (1)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2)中国共产党团结民主人士筹建新中国 2.形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时间:__________年9月,内容:通过了《_____________》; 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定了首都、国旗、代国歌等。 (3)意义: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职能 (1)1954年以前,代行_____________职权。(2)1954年以后,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4.方针:1956年,中共提出“”的方针。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背景: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 2.召开: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3成果:制定通过《__________________》。 (1)内容: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宪法体现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原则(2)意义:第一届人大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形成。为社会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目的:为了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概念: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民族自治区(县)和,由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3.概况:1947年,____________成立。后来,新中国共成立__个自治区,一百多个自治县(旗)。 4作用: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愿望,实现了人民民主,也保证了民族平等和民族的团结。 问题探究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2.我国政府为什么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 解疑精讲 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特征 1、在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中,根本的是共产党领导。在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中,共产党领导是基本前提,也是各民主党派的自觉选择。在共产党领导下,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亲密合作,为共同的目标团结奋斗,是我国政党制度区别于西方多党制的根本特点。 2、在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中,各民主党派是与共产党共同致力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而不是反对党或在野党。这是因为我国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在政治目标和根本利益上具有一致性。这与西方多党制中以谋取执政地位为目的的反对党、在野党具有本质的不同。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与各民主党派作为亲密友党和参政党地位,决定了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实质是团结合作。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挚友、诤友关系,是参政党与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亲密团结、合作共事的关系,而不是多党竞争、轮流执政、互为对手、彼此倾轧的势不两立关系。这与以竞争为特征的西方多党制政治体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也是区别于西方多党制的显著特征。 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特点及意义 1954年一届人大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①它规定的第一个原则是人民民主原则,而国家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②它的第二个原则是社会主义原则。社会主义原则集中表现为公有制原则。就社会阶段而言,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篇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历程的特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历程的特点: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不断被加强。对中国努力实现现代化的认识:中华民族为实现现代化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中国历史发展主旋律:追求大一统(文化思想) 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的积极作用:利于多民族统一的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认识:是培养封建官吏的。 对民主法制建设的认识:民主与法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民主需与法制相辅相成。 宰相:秦汉开始设立,历代逐渐削弱宰相权力,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本质是君主专制的加强。 秦汉清采取文化措施的根本目的:加强思想控制,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和社会稳定。影响:形成文化专制,禁锢人们思想,不利于社会发展。 中国近代政治体制变化趋势:从专制走向民主/从资产

阶级民主逐渐走向人民民主。由二战的提高国家地位的因素:为世界多做共享/承担国际责任。 促进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因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政策适当;人口迁移美国发展之路对我国的启示:要坚持民族独立;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维护国家统一1894—1919 年间中国社会发展的认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的历程。 新中国建设与发展历程的认识:是曲折艰难的。党和政府一直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影响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殖民掠夺;资产阶级革命;科技革命;工业革命;政府对经济的调控。 15世纪至19世纪英国发展过程中折射出的实际历史发 展趋势:资本主义的诞生与确立。 造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原因:西方先确立了民主的政治制度;率先丰富了自然科学知识;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影响英美发展的共同因素:先进的政治制度;先进的科 学技术的应用;和平的环境;适当的经济政策和改革。 近代欧洲发展的历程带给我们的启示:我们应该解放思想;完善法制;变革制度;科技创新;加强合作。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二十一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3)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教学目标: 识记:刘少奇冤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制建设方针;人民代表制度的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的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加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健全和发展;依法建国基本方略的确立。 理解:“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破坏给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发展的保证;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应用:探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对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重点:“文化大革命“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全面发展 难点:“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的原因。 课前自主学习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文革”发动的历史背景: (1)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党内指导思想上出现了错误,并越来越严重。 (2)毛泽东认为中央出现了,党和国家面临着复辟的危险。 (3) 、、康生一伙野心家,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2.民主法制的破坏: (1)“文革’’初期,民主法制的破坏。 (2)新中国最大冤案——冤案。 (3)“全面夺权”和民主法制全面破坏:社会秩序破坏、无法正常行使权力, 不能实行。 二、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1.背景:“文革”结束,党和人民意识到要保护民主,必须加强法制。 2.表现:(1)1978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法制建设方针。 (2)中共中央为平反昭雪,并在全国范围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3)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④《》。

(4)立法方面形成以为核心的包括、、、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为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1.重新召开和。 2.完善政协制度:1982年,中共十二大,确立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的方针。 3.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84年颁布施行的《》,明确规定: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加强基层民主:1998年九届人大常委会通过《》,推进农村民主制度建设。 课堂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原因 (1)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党内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越来越严重。 (2)毛泽东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想通过“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3)林彪、江青一伙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2.“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①冲击党政机关、学校、工厂和农村基层组织。②到处揪斗“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和“牛鬼蛇神”,残酷迫害党和国家各级领导人、文化科学教育界知名人士。③将国家主席刘少奇迫害致死,造成新中国历史上的最大冤案。 (2)1967年1月后,从中央到地方各党政部门遭到夺权风暴的袭击。 (3)党政机关陷于瘫痪,工厂、学校正常的生产学习停顿,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4)全国人大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人民代表已无法正常行使权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能实行。 3.“文化大革命"性质分析 它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革”十年,我国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大批干部和群众遭受残酷迫害。经济上社会生产大幅度下降,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科学文化教育事业被严重摧残,历史文化遗产遭到巨大破坏,国民素质下降,经济、科技水平同发达国家差距拉大。根本无任何积极作用可言,所以说它是一场内乱。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案最全版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案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 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采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本课的内容围绕《课程标准》两条要求来设计:了解“文化大革命”对 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中,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度陷于瘫痪, 整个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而这一时期,恰恰是国际局势趋于缓和,许多国家经济起飞或开始持续发展的时期,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使这种差距进一步拉大,从而失去了一次发展机遇。这种惨痛的教训又从反面说明了民主和法制建设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在政治建设上开始了创新性探索,这表现 在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制定颁行了包括新宪法在内的一大批法律文件,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法制逐步健全。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中国确立起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国家的政治制度建设和政治生活。 学习本课的现实意义:在我们的身边常常有不遵守法制的事发生: 我们常常收看《今日说法》这个电视节目。知道了每年的“12.4”定为法制宣传日。对法、法制及现行宪法有了一定了解。 “法”就在我们身边。作为中学生,常会涉及到《宪法》《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教师法》《末成年人保护法》等。你在平时的生活中留意过吗?如果你注意观察,你会找出很多生动的事例来回答本课提出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文化大革命”中我国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的史实。 (2)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认识其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转折意义。(3)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理解 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是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从而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2、情感目标 (1)通过感悟“文化大革命”的危害,认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2)通过感受当代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伟大成就,加深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之情。 三、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文化大革命”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全面发展。 难点

当前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及其对策

当前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十七大报告把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切实的民主权利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并要求把它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是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是党领导广大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举,它对促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产生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村民自治; 党的领导; 法治建设 一、当前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存在的问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农村民主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村民自治制度不断完善,民主政治生活日渐丰富,农民生活明显改善。但是当前我国农村民主建设中依然存在着大量制约民主发展的因素,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 第一,民主的发展水平是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民主化的程度、方式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制约了农民对民主的有序参与。农村中大部分青壮年农民长年累月在外务工,对本村(本地)公共事务知之甚少,这就使得他们难以正常行使民主监督权利。对他们而言,生计问题大于民主,他们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参与政治活动。有的因回家参与选举经济成本高,甚至放弃了选举权。另外,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也使”廉价贿选”有机可乘,在某些经济十分落后的地方,甚至花几块钱就能买到一张选票,”民主”荡然无存。[1] 第二,文化素质低和封建保守意识的影响。一般而言,受教育程度与民主政治参与程度成正比,”政治能力随着教育水平和职业地位的升高而增长”。[2]目前,我国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文盲、半文盲者居多,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寥寥无几,严重制约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诚如列宁所说:”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不识字就不可能有政治。”由于缺乏科学文化知识,农民的民主意识淡薄,对民主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到位,因而也就无法正确履行自己的民主权利。此外,我国农民受封建皇权主义、”官民相对”等意识的影响根深蒂固,面对各种违法乱纪现象,虽然强烈不满,但多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息事宁人的态度或者干脆忍气吞声。 第三,民主参与的渠道欠畅通。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应有之义,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从实际情况看,在当前我国农村的许多地方,大部分农民除了享有民主选举的权利外,其它三个民主权利明显不足。这种情况在部分行政村合并后变得更加严重。目前,尽管各行政村都在积极推行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但由于受村民代表数量和推选方法及村务、财务公开质量和内容的局限,大多数村民还是不能直接地参与到重大村务的决策和管理工作中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村民的知

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1、秦国商鞅变法:废分封制,推行县制,建立百官服从君主法令的封建官僚制度. 2、战国末期法家代表韩非子提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和以法治国的理论。 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正式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以皇权为中心的封建君主专制,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国家政权的统治格局。 4、汉景帝、汉武帝解决了王国分权割据的问题。汉武帝又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找到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论基础。从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基本定型并得以巩固。 汉武帝的大一统(国家高度的统一)措施:政治方面改革官制,加强皇权;重视选拔人才;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解决王国问题强化完善封建法制。军事方面出兵匈奴;进军南越。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尊儒崇法。 经济方面改革币制;盐铁官营;平抑物价。西汉后期政治黑暗,地方势力迅速发展,出现外戚专政。东汉建立后,进一步加强皇权。但由于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后又出现了军阀割据局面,中央集权遭到破坏。魏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但大小国家都奉行专制主义原则。这一时期三省六部制日渐形成。 5、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克服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实行科举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发展运作程式:中书省(政令草拟)→门下省(政令审批)→尚书省(行政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作用:通过设三省,将宰相一分为三,实现了君权对相权的削弱;同时这种体制也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2)科举制的确立和发展 (3)府兵制的改革完善等。唐中叶以后,藩镇权限增大,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加之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加速了唐王朝的衰落。唐亡后,割据势力更加发展,演成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中央集权再次遭到破坏。 6、北宋初年,大力加强中央集权,解决了藩镇割据和武将争权的问题,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军权: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政权: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管理地方政事;财权:派转运使到地方管理财政。 7、元朝:行省制度的有效实施。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 实行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又在中央设宣政院,专门管理西藏事务。 8、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了顶峰。 内容: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长官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由皇帝亲自控制指挥。这一措施,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进一步强化了以皇权为代表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历时10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对官吏和百姓的监视。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并凌驾于司法部门之上,受皇帝直接领导,互相制约,构成皇权专制的可靠支柱。这一措施具有独创性,表明皇帝对自己的统治缺乏信心。它的出现,标示着君主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和专制制度的腐朽反动性加强。在地方废除行省,设三司,分掌地方行政、司法、军政。三司是朝廷在省里的派出机关,互不统属、分权鼎立,互相控制,遇有重大事宜,由三司合议,上报中央部院,从而便于中央垂直领导,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其结果形成

人教版必修一: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同步试题(含答案)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程标准:1.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 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文化大革命”出现的原因 (1)思想上: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内“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2)主观上:毛泽东错误地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 (3)客观上:林彪、江青等人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2.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1)践踏人权: ①大批党政各级领导人、各界知名人士和学者,惨遭批斗、抄家和残酷的人身迫害。 ②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造成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2)法律名存实亡: ①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 ②各项法律名存实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了保障。 (3)社会秩序遭破坏: ①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领导机关都被夺权而陷于瘫痪。 ②许多地方发生武斗,工厂、学校正常的生产学习停顿下来。 (4)民主制度遭中断: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 ②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能实行。 二、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1.背景 吸取“文革”的教训,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2.措施 (1)法制建设方针: ①时间: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②内容: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平反冤假错案:为刘少奇平反,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平反。 (3)加紧立法工作: ①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制定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法律。 3.成就 (1)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 (3)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三、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1.制度建设 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政党建设 1982年,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3.民族工作 1984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4.基层民主 (1)依据:1998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2)表现: ①改变干部任免制度,推进农村民主制度建设。 ②普遍推行村民自治、民主选举。 ③创造性地发展了各种村民选举制度,如“海选”制度。 1.据不完全统计,从1966年6月至10月初,全国红卫兵收缴的现金、存款和公债券达428亿元,黄金118.8万余两、古董1 000多万件,挖出所谓“阶级敌人”1.66万余人,破获“反革命”案1 700余宗,从城区赶走“牛鬼蛇神”3 900多万人。红卫兵抄家时,还私自批斗、抓人,甚至私设公堂、滥施酷刑、打人致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与法制遭到野蛮践踏,国家民主政治严重倒退。 2.1980年8月下旬,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你认为该怎样回答? 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

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 (1)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人民代表大会真正成为有权威的国家权力机关;(2)在各级领导机关中加强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反对和纠正个人专断现象;(3)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改变权力过分集中、领导人兼职过多、党政不分和以党代政的状况,发挥政权机关的作用;(4)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改革干部制度;(5)保障少数民族的民族自治权利等等。(6)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维护中共领导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国务院发布的《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中明确指出,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则。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进程中,只有坚持这三者的有机统一,才能保证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坚持正确方向,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在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当家作主,充分发挥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坚持这一特点和优势,是亿万中国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生活,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证。 ——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目的,也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必要条件。 ——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尊严。中国人民争取民主,从一开始就与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尊严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失去了国家主权、不能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尊严这一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根本利益,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民主成果就会丧失。 ——符合渐进有序发展的客观规律。党和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不断研究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和创造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机制新方式,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客观规律,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或掌握“文化大革命”中我国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的史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认识其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转折意义;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理解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是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核心内容,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搜集整理“文化大革命”时期有关践踏民主和法制的史料,归纳“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重大挫折的表现,学会史料搜集整理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通过访问或调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过程和成就,学习历史调查的一般方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指导学生收集课外资料,观看图片资料、影视资料,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获得知识。 (2)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合作探究问题,参与讨论等活动,能掌握基础知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得到正面的思想教育。 (3)归纳总结我国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过程。 (4)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启发,使学生形成多角度发现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历史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感悟“文化大革命”的危害,认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2)通过感受当代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伟大成就,加深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之情。 (3)学生通过学习能养成明辨是非的品格,能体会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决心和信心,能增强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文化大革命”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全面发展。“文化大革命”使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的民主法制制度破坏殆尽,“文革”后如何恢复发展民主法制制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2、难点: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严重的灾难,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民主法制已被破坏殆尽。学生对于“文化大革命”发生原因难以理解,而对“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原则遭到严重践踏的原因更不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人治”与“法治”,中国古代就已经提出“垂法而治”,“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等法制思想,但是,在专制主义的时代,君主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法只是他们手中统治人民的工具而已,而实质只能是君主的“人治”。西方近现代,所实行的“君主立宪”、“三权分立”,也只不过是资产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专政的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最全版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分析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识记“文革”中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史实;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及我国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建立、实施情况;结合事实分析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通过阅读、分析各种历史材料,训练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论从史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历史资料的举例、分析,了解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鼓励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了解文革基本史实和我国目前基层民主选举的有关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文革”发动及“文革”期间我国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学习和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成就,加深学生对民主法制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通过开展社会调查,认识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一些重大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改进和提高。 【教学重点】 “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巨大成就。 【教学难点】 新时期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探究式、启发式、归纳法和讨论法。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几年间,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 【引入新课】 导言: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文革对民主法制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文革结束后,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取得了进步。 补充概念: 民主: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管理国家; 法制:The rule of law;法律制度,静态的法律法规; 法治:The rule by law;法律治理,不但包括静态的法律法规也包括动态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活动,它体现的一种依法办事的良好社会状态。 一、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1、性质:文革,1966-1976年,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对党、国家、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内乱。 2、文革发动的原因: 历史根源:“左”倾错误,最终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其它原因:毛泽东错误地估计了当时国内的阶级斗争形势野心家林彪、江青等的推波助澜。狂热的个人崇拜破坏了党内的民主决策。 毛泽东犯了什么错误?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出现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注:修正主义修改马克思主义;否定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区别,否定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

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步

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步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30年来,“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日益完善”。回顾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应当特别关注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巨大变革和伟大成就。亿万城乡居民群众亲身参与了民主实践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民主实践中提升了民主素质和对民主的认知。 一、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产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率先发起了革命性变革,以“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席卷全国。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农户成为相对独立的经营主体和利益主体。亿万农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自己的切身利益,关注村中事务的管理,迫切希望用政治上的民主权利来保障经济上的自主权利。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广西罗城县、宜山县(现已改为宜州市)的一些乡村,村民群众自发选举建立了村民委员会。这一新生事物立即得到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也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与充分肯定。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要把“在基层政权和基层社会生活中逐步实现人民的直接民主”,作为逐步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内容之一。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对发展基层民主的选择给予了进一步肯定,指出:“社会主义民主要扩展到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展各个企业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发展基层社会生活的群众自治。” 1982年12月修改《宪法》时,全国人大第一次把农民创造的“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这种组织形式写进了宪法,并明确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居民选举。

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分封制,以西周为代表,秦汉虽有分封(汉朝)但是自武帝起逐渐加强中央集权,唐宋继续加强中央集权,改革中央地方的沟通,如唐朝的都护府和宋的节度使,明清干脆废除宰相,藩王侯爵无兵权,但是明朝为了加强内廷势力,大力发展宦官势力,导致阉祸不断。总之中央集权是越来越大 禅让制、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1.世袭制:夏——王位世袭制的确立 商——兄终弟及,父死子继 西周——嫡长子继承制 2.分封制:夏商——逐步形成 西周——发展完备 春秋战国——逐渐解题 3.宗法制:夏商——逐步形成 西周——发展完备 春秋战国——动摇破坏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的发展趋势 原始社会制度(远古---夏朝的建立)------奴隶制度(春秋末期)---------封建社会制度(战国的正式确立----清亡) 简述;民族是从原始部落民族上万年的发展直至夏朝建国前是原始社会制度。而随着夏启建立中国第一个朝代时,奴隶制度也随之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并表示确立直到春秋木末期封建奴隶制度的逐步瓦解。而封建社会制度在春秋末期的缓慢建立以及在战国制度确立直到清朝的覆灭,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封建社会制度对中国历史有着重大的影响,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几乎都是在封建经济最高峰时所创造出来的。封建社会制度所一直伴随的君主集权制度在封建社会达到了最高峰,同时也对中国的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1.发展历程: 战国时期初步形成:法家代表韩非子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主张;商鞅变法建立县制,初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 秦朝正式建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正式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实行郡县制。 西汉巩固:汉武帝解决了王国问题,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 隋唐完善:创立科举制,有利于选拔人才,提高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北宋加强:北宋初年,“杯酒释兵权”解决兵权的问题;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和军权收归中央。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 元朝新发展: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 明清达到顶峰(衰落):明朝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清朝沿用明制,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

专题四 第二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专题四第二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课型:新课班级: 姓名: 使用时间: 【课标导学】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过程的学习,从正反两个方面科学认识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难点:“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及其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严重破坏。【基础梳理】 一、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 1.中国共产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9月,北京) 背景:①在中国基本确立。②探索建设之路成为党和人民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 内容:(1)依据: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的变化。(2)任务:①提出加强社会主义,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②重申中共和各民主党派“”;③健全国家法制,使党和政府活动能够“”;④强调全党要坚持党的,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

意义:是探索中国的一个良好的开端。 2.“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966-1976年), 1965年11月,上海《文汇报》发表了姚文元《》的文章,公开点名批判北京市政府负责人;这件事成为“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导火线。 1966年5月和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了“”和《》,是“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 性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二、伟大的历史转折 1.在徘徊中前进: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家的政治工作一度处于徘徊的局面。邓小平同志的《》的重要讲话,成为中国共产党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2.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思想:重新确立了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2)政治:停止使用“”的错误口号,及时果断地把全党和全国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上来,实现了政治路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历程的特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历程的特点: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不断被加强。 ◆对中国努力实现现代化的认识:中华民族为实现现代化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中国历史发展主旋律:追求大一统(文化思想) ◆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的积极作用:利于多民族统一的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对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认识:是培养封建官吏的。 ◆对民主法制建设的认识:民主与法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民主需与法制相辅相成。 ◆宰相:秦汉开始设立,历代逐渐削弱宰相权力,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本质是君主专制的加强。 ◆秦汉清采取文化措施的根本目的:加强思想控制,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和社会稳定。影响:形成文化专制,禁锢人们思想,不利于社会发展。 ◆中国近代政治体制变化趋势:从专制走向民主/从资产阶级民主逐渐走向人民民主。 ◆由二战的提高国家地位的因素:为世界多做共享/承担国际责任。 ◆促进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因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政策适当;人口迁移 ◆美国发展之路对我国的启示:要坚持民族独立;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维护国家统一 ◆1894—1919年间中国社会发展的认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的历程。 ◆新中国建设与发展历程的认识:是曲折艰难的。党和政府一直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 ◆ ◆ ◆影响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殖民掠夺;资产阶级革命;科技革命;工业革命;政府对经济的调控。 ◆15世纪至19世纪英国发展过程中折射出的实际历史发展趋势:资本主义的诞生与 确立。 ◆造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原因:西方先确立了民主的政治制度;率先丰富了自然科 学知识;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影响英美发展的共同因素:先进的政治制度;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平的环境; 适当的经济政策和改革。 ◆近代欧洲发展的历程带给我们的启示:我们应该解放思想;完善法制;变革制度; 科技创新;加强合作。 ◆人类政治制度演变基本趋势:从人治到法制,从专制到民主 ◆中美苏发展经济的启示:要适时调整经济政策;注重市场和计划的合理结合;不断 深化改革,坚持改革开放。 ◆影响世界格局形成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综合国力,国家实力对比的变化 ◆维护世界和平: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加强对话与协商机制;坚持用和平方式解决国 际争端。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与17世纪科学革命的关系:文艺复兴促进科学革命,科学革 命推动启蒙运动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目的: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维 护资产阶级利益。 ◆二战后欧美关系变化:西欧由依附(受制)于美国到逐步摆脱美国控制而独立自主 (或欧美关系分化)。原因:美国经济发展实力相对下降,西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双方

2019-2020年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

2019-2020年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 课标要求: 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文化大革命”中我国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的史实。 (2)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认识其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转折意义。 (3)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理解 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是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从而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搜集整理“文化大革命”时期有关践踏民主和法制的史料,分析“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的表现;学会史料搜集整理的一般方法。 (2)访问或调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过程和成就。学习历史调查的一般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感悟“文化大革命”的危害,认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通过感受当代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伟大成就,加深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之情。 重点 “文化大革命”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全面发展。 难点 “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的原因。 教学过程: 本课的学习任务: 共同探究的问题: ①“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哪些严重破坏?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有哪些主要成就? 需要掌握的重要历史概念: ①“文化大革命”②十一届三中全会 新课导入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性质和根本制度是什么? 1956年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初步建立起来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怎样发展,这是摆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本节课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情况。 新课学习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板书) 一、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板书) 1、中国共产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板书) 出示自学提纲: (1)时间、地点:(板书) (2)主要内容:(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