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哲学教程复习题

科学技术哲学教程复习题
科学技术哲学教程复习题

《科学技术哲学教程》复习题

1.什么是科学技术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是关于科学技术的哲学以及与科学技术相关的哲学。或者说是关于科学技术自身和哲学和由科学技术引起的哲学。

2.什么是自然科学,其主要特征有哪些?

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自然科学作为知识体系时,归根到底来源于对自然界客观事物和过程的感性认识。

特征 1、客观性和实证性:①它源于感性经验事实;②它能合理解释经验事实;③它能有效预言一些经验事实;④它的合理性有效性最终要为经验事实所检验。

2、理性和逻辑性,它是对世界的一般本质联系的概括总结,通过已知,合逻辑地对未知进行判明、断定、推理。它不同于宗教,文学及艺术等知识程度不等地诉诸于情感意志,信仰等。科学以理性原则为指导,构建起一个由概念、定律、定理、学说和数学推理等构成的有条理的、完备的知识体系。

3、探索性和创造性。自然学表现为一个不断向未知域的深入过程,总是要有所创新。

①科学研究总是要超越既有的研究范围和层次;②自然科学永远不会有终极性的结论;③科学创造的本质就在于从新的角度、视域、层面给出不同于前人的结论。④科学需要以新的手段获得事实,以新的方法整理、处理事实,以新的理论解释事实。

4、互用性和共享性

远离经济,属于基础性的知识体系。自然科学远离技术与市场,不能给学习者、研究者。带来直接的功利。自然科学的这种非功利性决定了其成果的互用性和可共享性。也即是说,存在着为某一主体所单独拥有技术和专利,却不存在为某一国家,某一阶级,某一集团所垄断的科学知识。

5、一般生产力

一般生产力是指科学作为生产力渗入性要素(非实体性要素),它能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它能改善以工具为核心的生产资料,它能扩大劳动力对象的深度及范围。

3.什么是技术,其主要特征有哪些?

技术在本质上标志着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它是人类为了进行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以科学知识为依据而创造的手段和方法。简言之,技术是社会生产的劳动手段和方法的总和,是将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中介。技术虽表面上是劳动手段的总和,但劳动手段的运用、施展及手段本身的产生却以知识为依托。如果说古代技术是纯经验或知识与经验参半的,那么现

代技术则完全依赖于知识的支撑。

技术的特征 1技术是目的化的自然物质运动规律 2技术是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的统一

3技术本身是有一个从潜在形态到现实形态的发展过程4技术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是生产力性质和水平的标志

4.什么是系统,系统的突出特征是什么?

系统是指由多个要素经过特定的联系方式而生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系统的整体性是系统的突出功能,是指系统所具有的不可还原的整体性质。

5.什么是系统的开放性,稳定性?

系统的开放性是指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又会与其它系统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物质系统在一定环境的条件下能够保持某种状态的特性。

6.什么是系统的层次结构?

是指物质世界的任何一类物质系统都包含着与自身区别的另一类物质系统。

7.层次结构理论的方法论意义有哪些?

系统层次结构的纵向构成关系提示我们在科学研究中必须分出多级结构、多级功能和多级环境,进行多层次的分析和综合,即进行跨层次的思维;在科学的研究任一物质系统时,有必要对低层次系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黑箱化“处理;充分注意多层次系统质的区别;上向因果链关系告诉我们,可通过低层系统的规律依次对高层系统的规律做出递进性的阐明。

8.自然界的主要运动形式有哪些?

微观物理运动、宏观物理运动、宇观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

9.试述系统进化的一般根据。

系统进化必备的四个依据:系统必须远离平衡态;系统必须是开放的,即系统与环境之间要有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形成有序结构的各要素间必须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并在系统内部正负反馈作用下推动走向有序;系统内部和外部的随机涨落或突变是系统产生有序状态的诱因。

10.什么是天然自然、人工自然?

天然自然是指人类尚未认识的那部分自然和人类观测所及的那部分自然。

人类尚未认识的那部分包括(1)在空间上人类目前尚未观测到的总星系之外的那个无限广袤的宇观世界以及基本粒子以下的未知的微观领域。(2)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宏观世界尚未被人类了解的自然事物和自然过程及其尚未探明的规律和特性。人类观测所及的那部分自然从目前看包括从总星系到基本粒子这个范围内人类已认识或者开始认识的东西。

所谓人工自然指(1)受人类实践活动直接影响的那部分自然界(现实的生态环境);(2)

人造物。

11.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前提有哪些要点?

(1)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树立自然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念。

(2)深刻反思人类自身的能力及能力的限度。

(3)人类必须提高自身的整合能力。

12.什么是科学问题?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有哪些意义?

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发现的关于科学知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尚未解决的矛盾。科学研究的意义(1)它是科学研究的起点;(2)科学问题是科学发展的动力;(3)科学问题可作为科学理论进步的标志。

13.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需要性原则或价值原则; (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联系,或是与学科发展本身需要密切联系;对于基础研究、发展研究和试验应用要区别对待

(2)创造性原则;(科研是探索性工作,本质上要求创新,其生命在于创新)

(3)科学性原则;(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事实的依据,把选题置于当时背景条件下,使之成为科学上可成立和探索的问题)

(4)可行性原则。(与主客观条件适应,据已有条件或努力创造条件,取得预期或一定成果) 14.什么是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有哪些特点?

科学事实就是对经验到的客观事件做出的个别、真实、精确而系统的描述。

特点:个别陈述性;真实性、精确系统性。

15.什么是观察?观察与理论的关系如何?

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获取感性材料的基本方式。

1)理论对观察具有导向与助发现作用。

①理论决定观察深度与水平;②科学史上常有理论在先的情况(如黑洞、3K0背景辐射、欧几里德的五个公设等。)

2)理论对观察结果的反评价作用

3)观察解释离不开理论

4)不存在心灵的白板理论负荷、理论污染、情感负荷、接受美学等理论。

16.什么是实验方法?其特点及作用有哪?

实验方法是实验者根据科研课题的目的要求,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在人为控制或模拟客观条件下,通过变革认知对象,获得科学事实的方法。

特点:实验方法可以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

实验方法可以强化和激化研究对象,在极端条件下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实验方法可以再现、加速、延缓、或模拟研究对象;

实验方法是一种经济可靠的认识和变革自然的方法。

作用:实验是检验各种学说、观点的真理性的标准,是证实科学知识的手段;

实验是获得新假说、新理论的直接来源,是发展科学知识的手段。

17.什么是科学抽象?

科学抽象是对同类事物共同本质或客观世界的一般关系进行概括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18.什么是科学概念?科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

科学概念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是通过判断、推理、来表达事物的一般关系、基本规律的基本单元,是科学思维的细胞。科学概念的形成:概念形成的要点是归类、排除、抽取,即划定所考察对象的外延,先给出一个试探性的规定,然后把“类”中个别特征与试探性规定相比照,剔除错误的概括,补充移漏的特征,逐步使概念完善。

19.什么是分析?什么是综合?

分析就是把客观对象的整体部分分解为相对独立的部分、要素、方面、环节、过程片段来进行认识的思维方式。

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客观对象的各部分、要素、方面、环节、过程片段在思维中联结起来,形成对客观对象整体认识的思维方式。

20.什么是归纳、什么是演绎?归纳与演绎的辩证关系如何?

归纳是从个别事实中推演出一般原理的逻辑思维方式。

演绎是一般原理推出个别结论的思维方式。

关系:首先归纳式是演绎的基础,其次,演绎是归纳的前导。在认识的过程中,演绎和归纳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链条,认识即可从归纳开始,形成“归纳-演绎-归纳”的环节,也可从演绎开始,形成“演绎-归纳-演绎“的环节,因此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互为前提。

21.什么是类比方法?什么是黑箱方法?

类比方法是根据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类似或者同一。推断出他们在其它方面可能类似或同一的逻辑思维方式,逻辑学上又叫类比推理。

黑箱方法,简言之就是通过探索系统功能而推测其结构方法,即着重考察黑系统的输入和输出的因果联系和运动规律。

22.什么是形象思维?什么是直觉思维?

形象思维是指形象地反映客体的具体形状或姿态的感性认识基础上,通过意向、联想和想象来揭示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思维形象。

直觉思维是指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规律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象。

23.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的特征有哪些?

创造性思维方法是指为了在科学思维中实现目的所遵循的途径,必须采取的手段和步骤等。逻辑方法与非逻辑方法的辩证统一;

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的优化综合;

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并不是绝对独立的。

24.创造性思维的必备品质有哪些?

专一、猎奇、理论建构能力、层次连动能力、全息辨察能力、勇于怀疑和批判、善于综合、辩证思维能力、善于科研选题、创造性思维应有的人格特征。

25.什么是科学假说,科学假说的作用?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之间有什么关系?

所谓科学假说就是根据已知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作业一种假定性的推测和说明。

科学家说的作用:凝结已有的认识结果,为新理论奠定基础;

提示新的实验,催生新的理论;

有利于百家争鸣,促进理论繁荣。

科学理论:由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逻辑结论等要素构成的、经过实践检验的、系统化的科学知识体系。

26.简述从抽象到具体的理论构建方法。(有点简单)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将科学研究已获得的结果,按照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的上升过程加以系统化、理论化,从而构建出一个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方法。这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就是科学理论体系的构造过程。应遵循一下的原则:上升起点的简单性;上升过程的层次性;上升结果的具体性。

27.简述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理论构建方法。

所谓历史,是指客观事物的客观发展过程,也可推广为人类对它的认识的发展过程。所谓逻辑,是指人的思维对概括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概括反映,即历史的东西在理性思维中的再现。所谓逻辑和历史的统一是指历史的东西是第一性的,是逻辑的客观基础,逻辑的东西是第二性的,是对历史的理论概括。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自然界具体的、个别事物的演化与“类”的演化趋势相一致;个别人的认识发展同人类认识发展过程相一致;科学概念的发展与人类思想史、科学发展史相一致。逻辑和历史的统一方法建立科学理论体系大体有如下两种方式:按逻辑发展程序和自然本身的历史过程相一致的原则建立理论体系;按逻辑发展程序和人类认识自然历史过程相一致原则建立理论体系。

28.简述波普尔、库恩、拉卡托斯三人的科学理论发展模式。

从对归纳法的批判,到证伪主义原则的提出,波普尔实际上突破了过去对科学所做的一种静态的“逻辑重建”的框框,第一次独创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波普尔认为科学增长的过程有四个基本步骤:从问题(p1)的提出,经过试探性的理论(tt)的回答,到排除错误(ee)后新的问题(p2)的产生,科学发展被设想为从问题到问题的不断进步的过程。库恩认为,科学的发展既不是归纳主义者所说的单纯的量的积累,也不是证伪主义者所说的单纯的质的否定,而是常规科学时期量的进化与科学革命时期质的飞跃的不断交替。为此,库恩提出新的科学发展动态模式:前科学时期——常规科学时期——反常与危机时期——科学革命时期——新的常规科学时期……库恩认为科学发展是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进化和革命的对立统一。而拉卡托斯从他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原则出发,提出了一个以科学研究纲领进化和退化为核心的科学发展动态模式:科学研究纲领的进化阶段——科学研究纲领的退化阶段——新的进化研究纲领证伪和取代旧的研究纲领的阶段——新的研究纲领的进化阶段

29.试述技术创新的实质。

技术创新的实质:将新技术所具有的新观念、新设想、新方案和新模式产品化、商品化,并在市场上获得成功,从而最终实现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技术创新活动的实质表明,它具有三个最一般的特性:市场性、创造性、综合性。

30.试述知识经济的内涵和特征。

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以科学技术为核心,所有的经济行为都依赖于知识的存在和知识创新的新型经济。

基本特征:知识经济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是知识;

知识经济是一种轻型经济;

知识经济是一种信息化、网络化经济;

知识经济是一种创新型经济;

知识经济是一种靠智力支撑的可持续发展经济;

知识经济是一种向下兼容的经济。

31.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有哪些作用、影响?

一、科技革命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其一,科技发展促进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的变革,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

其二,科学技术促进劳动对象的变革。例如: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的生产活动扩展到海底,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步伐迈向了广阔的宇宙,纳米技术是人类有了更多更新的生产资料等。

其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二、科学技术是现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三次技术革命告诉我们科学技术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例如: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业迅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农业的的比重;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成为比重最大的产业。

三、科学技术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例如:现代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处理、存储和传递信息的手段;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给予人们日益增多的闲暇时间,即人们能够更多地从事各项事业的创造性活动。

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它既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人类,也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负面效应,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消极后果。

例如:科技发展使武器装备越来越先进,却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霸权主义者利用现代科技武器入侵他国,造成大量生命财产的损失;计算机的发明便利了我们信息的交流,却也使得无数青少年陷入非法网络的泥沼无法自拔;农业中滥用农药、化肥导致土壤板结;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却带来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全球问题”。爱因斯坦曾分析指出:为其在人的理智发展中所取得的进步而自豪。当然,我们一定要注意,切不可把理智奉为我们的上帝;它固然有强有力的身躯,但却没有人性。

32.科学技术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哪些?

经济支持系统、信息支持系统、实验技术设备支持系统、教育支持系统。

33.如何写好一篇科研论文。

科研论文写作的一般程序

?第一步,确定论文的选题

?第二步,围绕已经确定的论文选题,回顾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或者说进行“文献检索”。

?第三步,提出你自己关于选题的理论假设,或要研究的具体问题。

?第四步,决定采取哪些研究方法。

?第五步,设计论文的框架结构。

?第六步,对已经取得的文献资料、调查材料和各种论据进行分析、归类,分别充实到各章节中,再进行解释、论证。

?第七步,必要时重新估量选题,修正论证对象的范围。

?第八步,对论文从技术上进行规范化的检查和调整

34.试谈你所学专业的方法论特征。(例如如何搜集事实、整理事实、相应的理论思维等等)

35.简单总结你所学专业的发展历史。主要分几个阶段、几个转折,叙述各主要转折相应的社会历史条件(含社会需求、技术进步因素、相关学科的影响因素等等)。

36.画出你所学专业相应的知识树(基础学科、应用学科、技术手段等等)并作出相应分析。

37.谈谈你所学专业所属行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科学技术哲学复习题(研究生总结篇)

1.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依据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1、2、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内容: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2)自然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人类的创造必须把改造自然与美化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是合乎人性的行为。3)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统一。人要按自然规律办事,自然才会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否则,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的报复。4)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相统一的生态思想揭示了生态自然观的本质. 5)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具有整体性、公平性和正义性等特点。人类是一个整体,可持续发展要求超越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并采取联合的共同行动。生态文明所理解的公平是一种广义的公平,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公平、当代人之间的公平以及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公平。其中,当代人之间的公平是公平原则的核心。这种自然观要求人类不仅要了解“自我”,更要了解自然,要遵循自然规律,在自然界再生能力和自然协调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利用科学与技术开发、利用、改造自然;要保证自然界的健康发展和演化,在向自然界“索取”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给予”,即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为自然界建立一种有益于人类的新平衡,建立起物质交换、能量流通和信息传递的良性循环。 生态自然观还要求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做自觉的调控者,当人类的利益和自然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人类要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调节的原则是:“人类的生存的基本需要高于生物和自然界的利益;生物和自然界的生存高于人类的非基本需要(即过分享受和奢侈的需要)”。“要实行这种调节,单是依靠认识是不够的。这还需要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以及和这种生产方式连在一起的我们今天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 。 人与自然和谐的现实意义1)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构成危害的发展。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生态文明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宗旨,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共同发展,以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规律来规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把生产消费方式置于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维护人与自然协调、和谐,维护任何自然系统的平衡。2)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人的生存发展受到自身条件以及自然环境的制约,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生态自然观,树立正确的科技价值观,调整社会关系,优化社会环境,促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人与自然和谐的实现条件确立辩证的自然整体观;掌握有效的科学技术手段;注重提高人的道德水平;调整社会关系,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 3. 简述科学技术现代化在实现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实现其他三个现代化的牵引力、火车头。科技立国、教育兴邦、实业富民、自由安民、多元文化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政治制度改革、政治文明建设是采纳这些手段的制度基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要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条件和途径 在马克思主义的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中,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其关注的中心问题或整个理论的逻辑结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指在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中,实现既有利于人类,同时有利于自然的合理的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能否达到这种状态,取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实际程度。 首先,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更新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现的前提。只有充分地了解自然秩序及规律,人们才可能利用自然规律来达到满足人类需要的目的。 其次,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还必须转换人们的价值观念。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类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人们应该尊重自然界的权利以及价值,将自然事物视为人的身体的一部分,加以关怀和爱护。 最后,建立先进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关系,始终受到社会制度的制约。社会制度的状况不同,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不同。只有以全人类的共同和长远利益为出发点,合理地调节和组织人与自然间关系,才能使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优化达到和谐一致。2、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途径 首先,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更新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现的前提。只有充分的了解自然秩序及规律,人们才可能以此为依据,利用自然规律来达到满足人类需要的目的。 其次,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还必须转换人们的价值观念。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类和自然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人们应该尊重自然界的权利以及价值,将自然事物视为人的身体的一部分加以关怀和爱护。 最后,建立先进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关系,始终受到社会制度的制约。我们要合理地调节和组织人与自然间的关系,使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优化达到和谐一致,建立人——社会——自然的有序和良性循环系统。 六、结合个人专业实际,论述学习科学技术哲学对提高科学技术工作者科学素养的作用。 (结合自己的专业论述科学技术哲学意义)学习科学技术哲学可以增强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理念、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道德;学习科学技术哲学可提高科学管理能力答:科学技术哲学通过对科学技术进行整体性的哲学研究得出一般性的规律,其原理是直接从科学技术领域总结、概括出来的。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自然辩证法的原理有助于自然科学工作者深刻的了解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过程,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科学工作者以辩证法为基础的创造性思维。 研究科学技术哲学,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需要,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充分体现时代的精神,就必须从当代迅速发展的自然科学中汲取营养,也就必须发展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当代科学技术具有复杂化、系统化得特点,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以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研究领域不断深化和扩展,需要依靠科学技术哲学作为指导,掌握科学技术发展客观规律,制定发展科学技术的方针政策。正确把握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的脉动和方向,才能确定正确、实际、可行的设计方案。 研选题有何重要意义“选题”就是选定一个科学问题来进行研究。科研选题是否得当在研究工作中十分重要,它关系到科研的目标、方法、水平和价值。重要意义:a科研选题在科研工作中是否具有战略意义,是决定科研工作成败的关键和首要环节。b科研选题本身就是一项科研工作。正确的选题既是科研工作的起点,又是科研的结果。能否选好课题不仅反映出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与方法,也反映出他的科学水平和科研能力。c有创见的研究课题对科技发展和人类社会有巨大推动作用。往往成为科学发展和取得成就的生长点或路标,甚至影响一代人或几代人的研究方向 .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及方法论意义。 答:系统自然观是研究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主要包括】:人类自然观的发展;自然物质系统的辩证法原理,及其运用这一原理和方法经营事业实现无废循环;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辩证法、基本特征;自然界物质系统运动的源泉(或机理、基本形式);物质系统层次结构的辩证法;生物进化的普遍规律;生命起源的辩证法;人类起源的辩证法;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与人类自然观的变革;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 【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第一,承认自然界的本原性和存在客观辩证法。 第二,把自然界、人类和社会看成是一个统一的自然历史过程,遵循统一的客观辩证法规律,从而第一次阐明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相互统一的深刻思想。 第三,强调人的主体性在自然观中的地位,提出以实践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的“人类学的自然界”思想,并把“人化自然观”理解为“人与自然界的和谐”。 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重大意义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第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 第四,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各样的自然过程。 1、对在中国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谈一谈你的看法 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1.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人类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已经有三百多万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中,人类文明的进化经历了原始文明(采集与狩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大阶段。工业文明历时三百年,它为人类创造了以往无法比拟的财富。但是,工业文明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排放废弃物的工业经济的基础之上的,因而严重地损害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系统。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在生态自然观指导下,生态文明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为宗旨,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共同发展,在维持自然界再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再生产。 2.生态文明包含的内容生态文明包含着下述三个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层面: 一是物质生产层面。生态文明的主导产业是生态产业,即以生态化为目标的农业、工业、信息业与服务业。其核心是维护“自然一社会一经济”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产业——生态农业。它的生产过程是由自然界再生产过程(自然生产力)和经济再生产过程(社会生产力)交织在一起进行的。与此相联系,生态文明的消费方式受制于:自然界的承受能力。 二是社会制度层面。生态文明是在上述物质生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兴的社会制度。从政治、经济、法律、伦理、教育等方面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为维护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建立相应的法规与机构,以协调和解决在环境保护中的人与人的关系。 三是思想观念层面。生态文明的思想观念的核心要素是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的生态化思想。在思维方式上,要打破工业化的思维方式。在价值观念上,我们要破除把经济价值凌驾于社会价值与生态价值之上的工业文明的价值观。 1

(完整word版)小学英语教学法试题库

小学英语教学法期末复习题库 一、填空 1、小学生具有无意注意占主导,有意注意有一定发展、注意不够稳定,常常带有情结色彩、注意的品质较差等特点和优越条件。 2、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特点是重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深厚兴趣,在教学活动中要有和谐的语言教学氛围,要重视学生基本技能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3、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5、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6、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就英语教学而言,教学的实质就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英语教学过程就是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共同参与、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 7、学生认识的客体是英语,教师认识的客体是教学规律。教学双方都为对方提供信息,英语就是为了促进交流。 8、教学的最终任务是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 9、交际性原则提出的主要依据有三点:第一,语言是表达意义的体系;第二,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交际功能;第三,语言的主要单位不仅是语法、结构特征,还包括功能范畴。 10、情景教学的原则提出的主要依据有三点:第一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第二,语言的习得规律;第三,小学生的学习规律。 11、语言教学的内容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两个方面 12、体态语是指说话时的表情、手势、动作等。 13、在教学中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书写,二是写作。 14、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搞好课堂教学,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15、备课的主要任务是熟悉教材、写出具体教案、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板书计划、课内练习题等。 16、教学效果不取决于教师,也不取决于学生,而是双方共同活动的结果. 17、小学英语教学的原则包括:交际性原则、听说领先的原则、情境教学原则和趣味性原则。 18、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质是交际。 19、遵循视听说与读写结合的原则,教学要采用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方法。 20. 小学阶段的英语小学目标(教学目标)是:通过听、说、玩、看等教学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取对英语的一些感性认识,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技能,培养初步运用英语进行听、说的交际能力;开发智力,发展包括观察、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内容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通过英语传递的思想、文化、情感等有初步的跨文化认知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世界公民的意识。 21、小学英语教学法是研究小学英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是研究小学英语教学的全部过程及其规律的一个科学体系。 22、教师在教学活动之前主要应编写好三种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 23、备好课,必须做好如下三方面的工作:了解学生,钻研教材,制定教学计划。 24、新课程设置是按九年一贯制设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方式,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英语教学法模拟试题及答案

《英语教学法》模拟试题1及答案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 Natural language exposure. B. Informal learning context. C. Structured input. D. Little error correction. 2. What type of learners can benefit most from real object instruction A. Individual learners. { [5. Tactile learners. C. Auditory learners. D. Visual learners. 3. What type of intelligence is cooperative learning best suited for A.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B.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C. Logical intelligence. D.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 4. What does the following practise * Peer and I v. vent to the cinema yesterday. Peter and * I went to the cinema yesterday. Peer and I zoent to the * cinema yesterday. Peer and I zoent to the cinema * yesterday. A. Stress. B. Articulation. C. Liaison. 》 D. Intonation. 5. What learning strategy can the following help to train Match the adjectives on the left with the nouns on the right. H cavy Day Nice Baby Close Building Light Rain Tall Friend $ Cute Smoker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之选择题69道

1、不属于近代机械的自然观科学背景的科学事件是: A. 哥白尼论证日心说 B.阿里斯塔克斯日心说 C. 塞尔维特发现血液小循环 D. 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 2、关于科学事实基本特征正确的是: A.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 B.单称陈述、不具备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 C.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不受理论影响 D.全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 3、关于科学实验的功能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可以简化和纯化自然过程,排除各种偶然的、次要的因素,使现象以简化 的纯粹的形式出现,从而容易看到事物的真正的面目。 B.可以强化研究对象,使研究对象处于某种极端的状态,从而呈现通常条件 下没有出现的某种性质或规律。 C.可以重现或模拟自然现象,加速或延缓自然过程。 D.可以作为控制自然的一种直接手段 4、对于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物的表面。 B.主要是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和解释。 C.把整个自然界看作是运动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以原子论方式解释世界。 5、关于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不系统性 B.非批判性 C.反思性 D.历史性 6、对于可持续发展理解不正确的是: A.要体现发展,就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要通过社会、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 不断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B.要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目前为发展所进行的种种努力,不应危及 到未来一代人的生存与发展。 C.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发展既体现未来取向的代际平等,又体现整体观念的 代内平等 D.在具体操作上,可持续性发展就是要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 7、影响观察的因素中属于主观性的是: A.客观事物的属性没有直接显露出来,人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假象, B.人的感官的局限性,使观察者在观察事物时容易产生错觉。 C.观察者的知识、经验和心理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往往在观察时产生先入之见。 D.仪器设备所造成的误差。 8、在穆勒五法中“分析结果,因果对应。果有剩余,必有隐因。”是指: A.求同法 B.差异法 C.求同差异共用法

英语教学法教程试题库 辅修

英语教学法教程试题库 Unit 1 Part I Read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or questions and choose the best answer for each statement or question. 1. Much of human behavior is influenced by their_____ _____ A. experiences B. wisdom C. knowledge D. parents 2. What is the basis for syllabus design, teaching methodology,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procedures in the classroom? A. teaching attitude B. definitions of language C. structural view of language D. functional view 3. What does the structural view of language see language? A. a system of categories based on the communicative needs of the learner B. a communicative tool to build up and maintain social relations between people C. a linguistic system made up of various subsystems D. a linguistic system and a means for doing things 4. What does the functional view of language see language? A. a system of categories based on the communicative needs of the learner B. a communicative tool to build up and maintain social relations between people C. a linguistic system made up of various subsystems D. a linguistic system and a means for doing things 5. What does the interactional view of language see language? A. a system of categories based on the communicative needs of the learner B. a communicative tool to build up and maintain social relations between people C. a linguistic system made up of various subsystems D. a linguistic system and a means for doing things 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teaching method is based on the behaviorist theory? B A. Grammar translation B. Audio-lingual C. Task-bas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D. Communicative teaching 7.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udio-lingual method? https://www.360docs.net/doc/f912526487.html,nguage is learned by constant repetition and the the reinforcement of the teacher B.Mistakes were immediately corrected, and correct utterances were immediately praised. C.Students should be allowed to create their own sentences based o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certain rules. D.Both A and B. 8.Which three groups can summarize all the elements of the qualities of a good teacher? A.Ethic devotion, professional qualities and personal styles B. Ethic devotion, professional qualities and individual freedom C. Individual freedom, professional qualities and personal styles D. Ethic devotion, personal styles and individual freedom 9.What are the purposeful preparation that a language teacher normally receives before he starts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A.Learning from other’s experiences B.Learning the received knowledge C.Learning from one’s own experiences as a teacher

《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讲课要点

《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复习要点 第一部分课堂讲课内容要点 第一章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 一、卡尔纳普的证实原则 生平著作 鲁道夫·卡尔纳普(Rudolf Carnap,1891-1970)是美籍德裔著名数理逻辑学家、哲学家。1910-1914年在弗莱堡大学和耶拿大学学习数学。 一战期间在军队服役,战后回到耶拿大学学习物理和哲学。 1926-1931年在维也纳大学任哲学教授。 1935年移居美国,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1961年退休。 主要著作:《世界的逻辑构造》(1928)、《哲学与逻辑句法》(1934)等。 科学划界标准 两类命题 卡尔纳普认为,科学命题有两类:一类是综合命题,另一类是分析命题。 综合命题是对事实有所断定的经验科学命题,能被经验证明真假。例如:“地球围绕太阳转。” 分析命题是对事实无所断定的形式科学的命题,其真假由定义和逻辑形式来决定。例:“单身汉是没有妻子的男人”,“2+3=5”。 划界标准 是否属于分析命题或综合命题是划分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 科学:属于综合命题或分析命题的命题。 非科学:既非综合命题又非分析命题的命题。例如:“宇宙是无限的。” 真理:综合真理和分析真理。综合真理是被经验证实的综合命题,分析真理是符合逻辑句法的分析命题。 二、波普的证伪主义 生平著作 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1902-1994)是英国著名科学哲学家。生于奥地利。1928获维也纳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定居英国,任伦敦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加入英国籍。 主要著作:《研究的逻辑》(1933),《科学发现的逻辑》(1956),《猜想与反驳》(1963),《客观知识》(1972),《开放社会及其敌人》(1945)等。 波普认为,科学命题不能被经验证实,只能被经验证伪。能够被经验证伪的命题才是科学命题。这就是他的著名的证伪主义。 划界标准:能否被证伪是科学与非科学划界的标准。 科学命题:能被经验证伪的命题。例:“所有天鹅都是白的。” 非科学命题:不能被证伪的命题。占星家的命题、宗教和哲学上的一些命题都属于这一类命题。 理论是大胆的假设 波普认为,理论仅是一种猜测,它是为解决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大胆的假设。 因此,理论是真实性和虚假性的统一。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不属于近代机械的自然观科学背景的科学事件是: A. 哥白尼论证日心说 B. 阿里斯塔克斯日心说 C. 塞尔维特发现血液小循环 D. 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 2、关于科学事实基本特征正确的是: A.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 B.单称陈述、不具备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 C.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不受理论影响 D.全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 3、关于科学实验的功能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以简化和纯化自然过程,排除各种偶然的、次要的因素,使现象以简化 的纯粹的形式出现,从而容易看到事物的真正的面目。 B.可以强化研究对象,使研究对象处于某种极端的状态,从而呈现通常条件 下没有出现的某种性质或规律。 C.可以重现或模拟自然现象,加速或延缓自然过程。 D.可以作为控制自然的一种直接手段 4、对于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物的表面。 B.主要是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和解释。 C.把整个自然界看作是运动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以原子论方式解释世界 5、关于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不系统性 B.非批判性 C.反思性 D.历史性 6、对于可持续发展理解不正确的是: A.要体现发展,就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要通过社会、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 不断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B.要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目前为发展所进行的种种努力,不应危及 到未来一代人的生存与发展。 C.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发展既体现未来取向的代际平等,又体现整体观念的 代内平等 D.在具体操作上,可持续性发展就是要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 7、影响观察的因素中属于主观性的是: A.客观事物的属性没有直接显露出来,人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假象, B.人的感官的局限性,使观察者在观察事物时容易产生错觉。 C.观察者的知识、经验和心理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往往在观察时产生先入之见 D.仪器设备所造成的误差。 8、在穆勒五法中“分析结果,因果对应。果有剩余,必有隐因。”是指: A.求同法 B.差异法

英语教学法试题一及答案

《英语教学法》模拟试题1及答案 Achievement Test for "Teaching English in the Primary School"3 I. Choose the best answer (30 %) Directions: In this part, you are given fifteen queslions which are followed by 4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Read the choices carefully and choose the one which can best answer the question. (30 points, 2 points each)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 Natural language exposure. B. Informal learning context. C. Structured input. D. Little error correction. 2. What type of learners can benefit most from real object instruction? A. Individual learners. [5. Tactile learners. C. Auditory learners. D. Visual learners. 3. What type of intelligence is cooperative learning best suited for? A.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B.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C. Logical intelligence. D.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4. What does the following practise? * Peer and I v. vent to the cinema yesterday. Peter and * I went to the cinema yesterday. Peer and I zoent to the * cinema yesterday. Peer and I zoent to the cinema * yesterday. A. Stress. B. Articulation. C. Liaison. D. Intonation. 5. What learning strategy can the following help to train? Match the adjectives on the left with the nouns on the right. H cavy Day Nice Baby Close Building Light Rain Tall Friend Cute Smoker A. Grouping. B. Collocation. C. Imitation.

科学技术哲学复习题研究生总结篇修订稿

科学技术哲学复习题研 究生总结篇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一》 1.从哲学的角度看,产生复杂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什么是科学 3. 简述科学技术现代化在实现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4. 请简述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观。 《二》 一、为什么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结合自己的专业,谈谈系统科学方法的应用。 三、结合技术发明的案例来说明技术原理构思的基本方法。(结合自己专业,谈谈对技术发明的认识) 四、为什么说高新技术产业化是现代工业的必由之路 五、现实世界中的科学家的行为常常偏离默顿规范(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你认为默顿规范还有什么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要点:主要从思想境界和伦理道德方面;针砭时弊。主要从正面来论述。 六、结合个人专业实际,论述学习科学技术哲学对提高科学技术工作者科学素养的作用。(结合自己的专业论述科学技术哲学意义)七、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有人主张以人为中心,有人主张以生态为中心。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八、有人认为科学技术本身是中性的,无所谓善恶,科技对人际环境的负面作用完全是人类自身的责任,评论并说说你的看法。 九、论述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如何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十、建设创新型国防科技工业,核心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结合自己专业,谈谈对技术创新的理解。 《三》 1、什么是科学技术哲学 2、什么是自然科学其主要特征有哪些 3、什么是技术其主要特征有哪些 4、什么是系统系统的突出特征是什么 5、什么是系统的开放性、稳定性 6、什么是系统的层次结构 7、层次结构理论的方法论意义有哪些 8、自然界的主要运动形式有哪些 9、试述系统进化的一般根据。 10、什么是天然自然、人工自然 11、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前提有哪些要点 14、什么是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有哪些特点 16、什么是实验方法其特点及作用有哪些 17、什么是科学抽象 18、什么是科学概念科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 19、什么是分析什么是综合 20、什么是归纳、什么是演绎归纳与演绎的辩证关系如何 21、什么是类比方法什么是黑箱方法 22、什么是形象思维什么是直觉思维 23、创造性思维的方法的特征有哪些 24、创造性思维的必备品质有哪些 25、什么是科学假说,科学假说的作用有哪些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之间有什么关系 26、简述从抽象到具体的理论构建方法。 27、简述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理论构建方法。 28、简述波普尔、库恩、拉卡托斯三人的科学理论发展模式。 29、试述技术创新的实质。 30、试述知识经济的内涵和特征。 31、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有哪些作用、影响 32、科学技术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哪些 33、如何写好一篇科研论文 《四》 一.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及方法论意义。 二.以“太阳中心说”为例说明科学假说的作用和发展 三.谈一谈科学发现中机遇的认识 四.谈谈对灵感的认识 五.为什么说归纳和演绎本质上是一种方法 六.怎样理解只要“自然科学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 七.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自然科学背景与基本观点 八.如何理解“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的每一个跨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九、类比推理的作用及局限性 十、以自然观为基础,勾画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文明演化发展简图。 《五》 1、雅典时期自然哲学的重要成就及其自然观意义 2、从科学发展模式的角度,比较库恩与波普尔的科学哲学思想。 3、试比较中国封建时代科学与古希腊科学的异同。 4、如何理解“李约瑟悖论”的涵义,并思考探讨这一命题的重大现实意义。 5、试比较第一、第二、第三次科学革命的特征。 6、试比较第一、第二、第三次技术革命的特征。 7、论述机械论自然观与辩证自然观的主要内容,并比较其形成的科学基础。 8、结合科学史案例,比较归纳与演绎这两种逻辑研究方法。 9、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论述现代技术创新的趋势与特征。 12、从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的角度,论述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支撑。 13、从科技全球化及WTO的角度,论述我国科技发展战略与科技政策的调整与趋势。 14、以“自然观与科技工作者的生态伦理责任”为题,写一篇500字的小论文。 15、论述跨国公司研究开发活动对我国科技创新的影响。 16、简述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17、论述新中国科技体制演变的历史进程。 18、如何理解“自然界既是简单的,又是复杂的” 《六》 1、对在中国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谈一谈你的看法 3、阐述自然组织的概念以及自然界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4、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重大意义 5、试述科学的评价和检验的复杂性 6、试述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的新特点 7、从生态自然观的产生说明这种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8、谈谈你对科学划界标准的认识。 10、如何正确理解直觉、灵感和想象力在创新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 《七》 1、简述自组织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世界观方法论意义。 2、生态自然观的内涵和实质。 1、综述古代朴素自然观、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联系与区别,并从中得出自己的结论。 2、联系考生自己的专业,分析论述如何进行科学问题的研究。 1、如何理解达尔文进化论和克劳胥斯热寂论的对立统一 2、如何理解科学与社会经济的复杂关系 《八》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 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 3.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4.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学习系统自然观的意

2013科学技术哲学考试题目

考试形式:闭卷 题型:简答、论述、案例分析、原著选读 一、 1、什么是科学?中医之争 当代汉语的“科学”一词译自英文或法文的science。早期国人翻译成格致学,后来日本人把它翻译成科学。中国古代的学问是文史哲不分,是通才之学,西方的学问是一科一科的,所以把西方的学问翻译叫科学,取分科之学的意思。 西文语境下两种“科学”概念: 广义的科学指“知识”、“学问”, 狭义的科学指“自然科学”。 虽然广义的科学与狭义的科学有区别, 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有区别, 但它们有着共同的历史来源, 即都出自希腊的知识传统也就是广义的科学传统。 正是这个共同的知识传统, 将西方广义的科学, 与非西方, 比如中国的知识、学问区别开来。 因此, 在西方语境下来谈“什么是科学”, 至少要涉及两个问题: 第一, 它们共有的希腊知识传统与非西方比如中国的学问传统之间的根本区别是什么?第二, 近代以来分化开来的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的根本区别, 以及近代的自然科学与古代的希腊科学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第一:从学问的目标上讲, 希腊学术追求变动不居的世界“背后”的 确定性知识,有很强的知识论传统,对于确定性知识的追求是通过发掘“观念”的“内在性”(即理性)来实现的。而中国学术追求生生不息的动态生活“之中”的实践智慧,是知情意合一的。 从做学问的方法上讲, 希腊学术强调学者独自展开真理的历程, 并且在这种展开之中相互批判、相互质疑, 而中国学术则强调面向经典、“述而不作”, 强调不同经典诠释者之间的“和而不同”。 第二:作为近代以来从广义科学母体中分化开来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 它们与希腊科学既有联系, 又有不同程度的区别。联系的方面, 它们都继承了上述广义科学的一般品格。区别的方面,它们不再是博通之学, 而是专题化的“研究”;它们的研究对象不同:,人文科学面对人的精神世界, 自然科学面对物质世界;研究方法不同:,人文科学主要面对经典进行“文本诠释”, 而自然科学走上了“数学+实验”的实证道路; 前者追求历史性解释, 后者探索因果性说明。 近代科学先驱们发现, 自然界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是一个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运动的世界, 因此, 探索自然的“规律”是人类理性能够做的最合适的事情。但是着眼于因果性规律的近代科学, 也把理性片面发展成为一种“工具理性”, 因而受到广泛的质疑, 认为背离了希腊理性的完整性, 而导致了片面的理性。这是近代自然科学与希腊科学的重大区别。近代自然科学不是希腊意义上纯粹的科学, 而是功利性、求力型科学。它以征服自然、利用自然, 提高人类对于周围环境的掌控能力、按照人类自身的意志制造一个人工的生活环境为目标, 因而它重视外在经验, 重视有系统设计的、可重复的实验方法。它对数学的运用并不只是推究“道理”, 而是将世界纳入可计算的网络之中, 因而本质上受制于“控制”和“征服”的意志。正是由于征服和控制的意志要求“效率”的原则, 使得近代西方的学术走上了分科化的道路, 不仅自然科学脱颖而出, 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也陆续按照分科化的原则建立起来。自然科学通过技术, 最醒目地实现了近代求力意志, 因而成为近代的显学, 人文科学则相对受到冷落。 西方的学术与中国的学术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 与它们各自的基本人文理念和人文构架有关。所谓“人文理念”是由人性理想( 人) 和教化形式( 文) 共同组成。西方人文理念是“自由”, 而教化形式是“科学”, 而中国以儒家为代表的人性理想是“仁”, 教化形式是“礼”。正是“自由- 科学”和“仁- 礼”的不同, 导致了学术传统 的不同。近代科学之所以与古典希腊科学不同, 也是因为“自由”的理念本身发生了变化。 近代科学的特征: ①系统性科学力图用系统的思维,把这个世界中可感知的现象尽可能彻底地联系起来

科学技术哲学复习笔记

科学技术哲学复习笔记资料 自然科学及基本性质。 答:自然科学是总体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具有广泛联系和影响的社会现象和特殊的社会活动方式,是正确反映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及规律的动态知识体系。 基本性质: 1.自然科学是特殊的意识形态: 1)自然科学虽然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但它反映的不是社会现象,不是社会存在,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2)自然科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不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 2.自然科学是特殊的生产力: 1)从理解生产力角度看,自然科学属于生产力范畴,是人类支配自然界的能力的组成部分;2)同具体的生产力、物质生产力、物化形态的生产力、直接生产力和现实生产力相比较,自然科学作为生产力有其特殊性。 自然科学的主要特点。 答:1.自然科学作为科学的一般特点: 1)客观真理性;2)社会实践性;3)理论系统性;4)动态发展性; 2.自然科学的特点: 1)自然科学知识具有无阶级性;2)自然科学的结论具有可重复验证性; 3)自然科学成果具有人类共享性; 2.科学研究活动的主要特点。 答:1.创造性: 1)体现在科研劳动的目的或任务的确定方面,科研劳动是以创造为目的或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活动;2)突出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离不开科研人员的创造性思维; 3)集中反映在科研成果方面,科研成果都应该具有新颖、独特和一定的价值,只是评价科研成果的三项重要的指标。 2.探索性:是指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途径和方法所进行的寻求; 1)科学研究是向未知领域进军的事业;2)科学研究的灵魂在于创造,创造意味着求新、求异、求好、不重复以前已有的东西。 3.高风险性: 1)科学研究有可能遭到习惯、保守势力的反对;2)科学研究具有高失败率;3)科学研究具有严酷的竞争性 3.科研的基本类型 答:基本类型: 1.基础研究是旨在增加科学、技术知识和发展新的探索领域的创造性活动。 2.应用研究虽然也是旨在增加科学、技术知识的创造性的系统活动,但它要考虑到某一特定的实际目标。 3.发展研究,它是运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及实验的知识,为了推广新材料、新产品、新设计、新流程和新方法,或为了对现有样机和中间生产进行重大改进而进行的任何系统的创造性活动。 4.自然科学发展的指数增长规律。 答:人们一般把科学发展的可计量指标过若干年就翻一番的现象称为“科学发展的指数增长规律”。它表明,科学指标的增长率是与原来的科学指标总量成正比的。它精确的表达了恩格斯关于科学的发展是同前一代人遗留下来的知识量成比例的论断。 5.自然科学发展中带头学科的形成更替。 答:定义: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担当科学发展先导作用的学科。 更替的规律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