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吴编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吴编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吴编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三年制专科英语教育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心理学》课程是师范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共30学时。考查课。

《心理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

二、课程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 了解心理学的产生、发展历史。

2、 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3、 熟练掌握心理学的应用技术。

三、课程教学时数分配和教学形式

教学时数分配表

章内容学时分配教学形式第一章绪论2讲授

第二章需要和动机2讲授

第三章情绪和意志2讲授

第四章注意2讲授

第五章感觉和知觉4讲授

第六章记忆4讲授

第七章表象和想象3讲授

第八章思维4讲授

第九章能力3讲授

第十章气质和性格4讲授

合计30

四、教学内容要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

(一)教学目标:了解心理现象及其实质;知道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及发展的主导方向;掌握心理学的任务和方法。

(二)建议学时: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现象;

(2)对心理的基本认识;

2、心理学的历史与展望

(1)心理学的起源;

(2)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3)当代心理学的主导方向

3、心理学的任务和方法

(1)心理学的任务;

(2)心理学的方法;

(四)重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任务和方法

(五)难点:当代心理学的主导方向

(六)建议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思考法

(七)作业与思考

1、对心理实质的认识。

2、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第二章 需要和动机

(一)教学目标:了解需要的概念及其理论;了解动机的概念、形成过程及其理论;掌握激发学生动机的方法。

(二)建议学时: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需要

(1)需要的概念;

(2)需要的理论;

2、动机

(1)动机的概念;

(2)动机的形成与相互作用;

(3)动机的理论

3、学习动机与教育

(1)学习动机的主要成分;

(2)学习动机的发展;

(3)学习动机的激发

(四)重点:需要的概念和理论,动机的概念和理论

(五)难点:学习动机的主要成分与发展

(六)建议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七)作业与思考

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三章 情绪和意志(2课时)

(一)教学目标:了解情绪的概念、功能及分类;了解意志的特征与品质;掌握青少年情绪培养的方法。

(二)建议学时: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情绪

(1)情绪的概念;

(2)情绪的功能;

(3)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4)情绪产生的理论

2、意志

(1)意志的概念;

(2)意志的品质;

3、情绪、意志与教育

(1)青少年情绪与教育;

(2)青少年意志品质的培养;

(四)重点:情绪的概念、功能与分类,意志的特征与品质

(五)难点:青少年情绪的培养

(六)建议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七)作业与思考

1、评述情绪的几种理论。

2、什么是优良的意志品质?

第四章 注意

(一)教学目标:了解注意的概念及分类;理解注意的生理机制与外部表现;掌握注意的基本规律;学会培养青少年注意力的方法。

(二)建议学时:2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注意概述

(1)注意的概念;

(2)注意的生理机制与外部表现;

(3)注意的功能与作用

(4)注意的分类

2、注意与教育

(1)注意的基本规律;

(2)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3)青少年的注意力与培养

(四)重点:注意的概念及分类;注意的生理机制与外部表现

(五)难点:青少年注意力的培养

(六)建议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

(七)作业与思考

1、注意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举例说明影响注意的条件。

第五章 感觉和知觉

(一)教学目标:了解感觉、知觉的概念及分类;理解知觉的基本特征;掌握培养青少年观察力的方法。

(二)建议学时: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感觉

(1)感觉的概念;

(2)感觉的种类;

(3)感受性及其变化

(4)常见的感觉现象

2、知觉

(1)知觉的概念;

(2)知觉的基本特征;

(3)知觉的种类

(4)错觉

3、观察与教育

(1)观察的概念;

(2)观察的品质;

(3)观察力的培养

(四)重点:感觉和知觉的分类;知觉的基本特征

(五)难点:青少年观察力的培养

(六)建议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

(七)作业与思考

1、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是什么?

2、怎样培养观察力?

第六章 记忆

(一)教学目标:了解记忆的概念及分类;理解记忆的过程;了解遗忘的规律;掌握培养青少年记忆力的方法。

(二)建议学时: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记忆概述

(1)记忆的概念;

(2)记忆的种类;

(3)记忆的信息加工系统

(4)记忆的品质

2、记忆过程

(1)识记;

(2)保持;

(3)重现

3、记忆力与教育

(1)学生记忆力的培养;

(2)记忆术;

(四)重点:记忆的过程;遗忘的规律

(五)难点:记忆力的培养

(六)建议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

(七)作业与思考

1、说明记忆过程的基本环节。

2、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

第七章 表象和想象

(一)教学目标:了解表象和想象的概念、特征及种类;理解表象的作用;了解表象和想象的认知加工方式;掌握青少年想象力的培养方法。

(二)建议学时:3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表象

(1)表象概述;

(2)表象的信息加工理论;

(3)表象的作用和意义

2、想象

(1)想象的概念;

(2)想象的信息加工方式;

(3)想象的种类

3、想象与教育

(1)想象的品质;

(2)想象力的培养;

(四)重点:表象和想象的认知加工方式;理解表象的作用

(五)难点:想象力的培养

(六)建议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七)作业与思考

1、什么是表象?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第八章 思维

(一)教学目标:了解思维的概念、特性及种类;了解思维的认知加工方式;了解创造性思维的概念、特征和过程;掌握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培养方法。

(二)建议学时: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思维概述

(1)思维的概念;

(2)思维的分类;

(3)思维的认知加工方式

2、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

(1)问题解决;

(2)创造性思维;

3、思维与教育

(1)思维的品质;

(2)思维敏捷性和深刻性的培养;

(3)思维创造性的发展与训练

(四)重点:思维的概念、特性及种类;思维的认知加工方式

(五)难点:创造性思维的概念、特征和过程;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培养方法

(六)建议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七)作业与思考

1、什么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过程一般分为那几个阶段?

2、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3、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九章 能力

(一)教学目标:了解能力和智力的概念;掌握智力的测量方法;了解影响智力的因素。

(二)建议学时:3学时

(三)教学内容

1、能力概述

(1)能力的概念

(2)能力与智力

(3)能力与知识、技能

2、能力理论

(1)能力因素理论

(2)能力机构理论

(3)能力的信息加工理论

3、能力的测量

(1)智力测量

(2)智力测验的信度与效度

(3)实施智力测验需要注意的事项

4、能力与教育

(1)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2)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3)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4)能力的培养

(四)重点:能力和智力的概念;影响智力的因素

(五)难点:智力的测量方法

(六)建议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思考法

(七)作业与思考

1、辨析能力和智力这两个概念。

2、影响智力的因素有哪些?

3、使用智力测验时要注意一些什么?

第十章 气质和性格

(一)教学目标:了解气质的概念、学说和类型;了解气质与实践活动的关系;掌握性格的评定方式;了解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二)建议学时:4学时

(三)教学内容

1、气质

(1)气质的概念

(2)气质的学说

(3)气质的类型

2、性格

(1)性格概述

(2)性格的结构和类型

(3)性格的定

3、气质性格与教育

(1)气质与教育

(2)性格与教育

(四)重点:气质的概念、学说和类型;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

(五)难点:性格的评定方式

(六)建议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七)作业与思考

1、什么是气质?什么是性格?气质与性格的关系如何?

2、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自己的气质和性格的特点及类型。

3、如何评定性格的差异?

4、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名称:《基础心理学》,桂守才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

参考资料:《心理学》, 周瑛、胡玉平主编 ,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