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报告模板

CT报告模板
CT报告模板

CT报告模板

一、头部

(一)脑梗塞

1.急性动脉闭塞性脑梗塞:右侧颞叶、岛叶及部分额顶叶见脑回样T2WI 高信号,局部脑回增厚,T1WI呈稍低信号,DW及FLAIR序列上呈均高信号,周围可见少量长T1长T2水肿信号。余脑实质无殊。各脑室、脑池、脑沟未见明显异常。中线结构无偏移。(右侧颞叶、岛叶及部分额顶叶脑梗塞(急性期)。)

2.超急性脑梗塞

右枕叶可见片状异常信号灶,DW序列上呈高信号,T2WI、T1WI、FLAIR 序列上信号异常不明显。余脑实质无殊。各脑室、脑池、脑沟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偏移。(右枕叶超急性脑梗塞。)

3.急性腔梗+缺血灶

左侧基底节区可见一小片状异常信号灶,T2WI上呈高信号,T1WI上为等低信号,DWI及FLAIR序列上均为高信号。两侧侧脑室旁可见片状长T2信号灶,FLAIR上为高信号,DWI上为等信号。余脑实质无殊。脑室、脑池扩大,脑沟加深、加宽。中线结构无偏移。(1、左侧基底节区急性腔隙性脑梗塞;2、两侧侧脑室旁缺血性改变;

3、老年性脑改变。)

4.腔隙性脑梗塞

两侧基底节区可见多个类圆形及点状异常信号灶,边界较清,T2WI呈高信号,T1WI呈稍低信号,DW序列上呈等信号,FLAIR序列上呈高信号。余脑实质无殊。各脑室、脑池、脑沟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偏移。(两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亚急性期)。)

5.侧脑室旁缺血(弥散)

两侧侧脑室旁可见斑点状异常信号灶,T2WI呈高信号灶,T1WI呈等信号灶,FLAIR上为高信号,DWI上为等信号。余脑实质无殊。脑室、脑池未见明显扩大,脑沟未见加深、加宽。中线结构无偏移。(两侧侧脑室旁缺血性改变。)

(二)脑mrs

轴位T1WI显示右侧颞枕叶大片不规则长T1长T2信号,病灶内可见片状短T1(考虑出血)信号,右侧脑室明显受压变窄。波谱:单体素可见NAA 峰明显降低,1.2-1.4ppm处可见明显高耸的脂质峰。多体素显示病灶内磁场不匀,稍长T1信号灶内Cho明显增高,Cho/Cr=1.82-2.90,相当于水肿区内的Cho/Cr=1.71,ADC图显示病变内ADC=9.35*e-10mm2/s,较正常脑组织明显降低,FA图右侧内囊后肢白质纤维束破坏中断改变。

DTI提示:右侧基底节病灶区白质纤维有受压推移改变,病变中心白质纤维有破坏;在同性图中病变区ADC值小于对侧正常脑组织,而在异性图中病变区及周围白质纤维束信号较对侧明显降低。余区域脑白质纤维束走行方向及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DTI提示右侧基底节病灶区白质纤维肿胀移位明显,部分破坏。(右侧颞枕叶肿瘤性病变伴灶内出血。考虑恶性胶质瘤可能性大,建议必要时增强扫描除外转移瘤。)

(三)血管

1.正常脑血管

双侧颈内动脉、大脑前

、大脑中动脉及椎基底动脉、双侧大脑后动脉显示清晰,走行自然,边缘光整,腔内信号均匀一致,未见异常狭窄及充盈缺损。颅内未见异常血管团影。(脑动脉MRA未见异常。)

2.颈动脉硬化

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示两侧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两侧椎动脉及颈内外静脉显示清晰,走行规则。双侧颈总动脉边缘波浪状,可见多发狭窄段。两侧颈内、外动脉起始部明显狭窄,以右侧颈外动脉、左侧颈内动脉尤为严重,呈细线状。两侧椎动脉走行迂曲,并可见局限性狭窄处,以左侧明显。(符合两侧颈动脉硬化MRA表现。

左侧颈内动脉、左侧椎动脉及右侧颈外动脉明显狭窄,

建议神经外科随诊及DSA检查。)

3.正常颈部血管

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示两侧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两侧椎动脉及基底

动脉显示良好,走行正常,边缘光整,腔内信号均匀,未见局限性膨隆或狭窄改变。

(颈部血管MRA未见异常。)

4.m1狭窄

双侧颈内动脉、大脑前、椎基底动脉、双侧大脑后动脉显示清晰,走行自然,边缘光整,腔内信号均匀一致,未见异常狭窄及充盈缺损。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见局限性变细,颅内未见异常血管团影。右侧基底节区可见片状长T2信号。(1、右侧大脑中动脉局限性稍狭窄,以动脉硬化首先考虑。2、右侧基底节区梗塞灶。)

5.椎动脉硬化

颈部MRA示右侧颈内动脉、右侧椎动脉呈细线状改变,边缘毛糙不光整,部份呈波浪状改变。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明显狭窄。左侧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左侧椎动脉及颈内外静脉显示良好,走行正常,边缘光整,腔内信号均匀,未见局限性膨隆或狭窄改变。

(符合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及右侧椎动脉动脉硬化MRA表现。)(四).脑肿瘤

1.脑转移瘤

两侧大脑半球可见大小不一的多个类圆形病灶,以左颞顶叶为主,灰白质交界处多见,周围可见水肿信号带,最大者约 2.5* 4mm大小。增强扫描见病灶边缘环状强化。周围脑室及脑沟受压变形,以左侧侧脑室受压最为明显,中线结构向右侧偏移。(脑转移瘤。)

2.fmri-moto

左右手分别完成对指运动。

右手运动时左侧中央后回见功能区激活,并受病灶推挤后移;右侧小脑也见激活区;辅助运动区未见激活区。

左手运动时右侧中央后回见功能区激活;左侧小脑也见激活区;辅助运动区未见激活区。(fMRI结果显示大脑左右半球运动功能及小脑运动辅助功能存在。)

3.左侧额顶叶胶质瘤

左侧大脑半球左额顶叶可见一类圆形病灶,T1WI呈稍低信号,T2WI稍高,内信号不均匀,可见点状更长T2信号,约7.9×6.6×7.5cm大小,边界较清。增强扫描见病灶不均匀强化,余脑

实质未见明显强化灶。周围脑室及脑沟受压变形,以左侧侧脑室受压最为明显,中线结构向右侧偏移。(左侧额顶叶胶质瘤,脑膜瘤待排。)

4.右侧颞叶胶质瘤mrs

DTI提示:右侧颞叶病灶区白质纤维破坏大部缺损,病灶内残存少量纤维影,病灶周围白质纤维受压移位;余区域脑白质纤维束走行方向及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DTI提示右侧颞叶病灶区白质纤维大部破坏缺损,少量残存。)

(五).垂体

1.垂体微腺瘤

垂体冠、矢状位扫描示垂体右侧较左侧饱满,T1WI及T2WI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垂体后叶高信号存在。增强T1WI垂体右侧见一小低信号结节灶,直径约6mm。余垂体均匀强化。垂体柄略向左偏,无异常增粗。鞍底无下陷。两侧海绵窦无殊。视交叉位置正常。下丘脑余部形态、信号无殊。鞍上池内未见异常占位灶。(垂体微腺瘤首先考虑,请结合临床。)

2.正常垂体平扫+增强

垂体冠、矢状位扫描示垂体形态正常,高约5.0mm。T1WI及T2WI未见异常信号灶,垂体后叶高信号存在。动态增强扫描垂体强化一致,未见异常未强化灶。垂体柄居中。鞍底无下陷。两侧海绵窦无殊。视交叉位置正常。下丘脑余部形态、信号无殊。鞍上池内未见异常占位灶。第三脑室形态、位置正常。(垂体MR扫描未见异常。)

3.正常垂体平扫

垂体冠、矢状位扫描示垂体形态正常,高约5.0mm。T1WI及T2WI未见异常信号灶,垂体后叶T1WI高信号存在。垂体柄居中。鞍底无下陷。两侧海绵窦无殊。视交叉位置正常。下丘脑余部形态、信号无殊。鞍上池内未见异常占位灶。第三脑室形态、位置正常。(

垂体MR平扫未见异常。)

4.空泡蝶鞍

垂体冠、矢状位扫描示蝶鞍囊状扩大,内充满长T2长T1信号,垂体受压于鞍底,明显变扁,垂体柄居中。两侧海绵窦无殊。视交叉位置正常。下丘脑余部形态、信号无殊。鞍上池内未见异常占位灶。第三脑室形态、位

置正常。(空泡蝶鞍表现,请结合临床。)

5.垂体瘤术后残留

垂体冠、矢状位扫描可见鞍区一占位灶,分叶状,内部信号混杂不均,中心可见多量T1WI及T2WI高信号区,于周边尚可见多量等T1等T2明显强化区。病灶压迫鞍底下陷,向后上突向第三脑室,向上推挤视交叉,并部分包绕颈动脉。(结合病史,考虑垂体瘤术后伴出血,残留。)

6.垂体大腺瘤

鞍区可见一类圆形异常信号影,边界清,大小约2.2*3cm左右,内部信号欠均匀,T1WI呈等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内部可见多发点状短T1短T2信号,强化明显。病灶大部位于鞍上池内,推挤视交叉移位,鞍底受压下陷。海绵窦、颈内动脉未见明显包绕。下丘脑余部形态、信号无殊。第

三脑室形态、位置正常。(鞍区占位,垂体大腺瘤首先考虑。)

7.垂体瘤出血平扫

垂体冠矢状位显示垂体明显增大,高约25.0mm。T1WI上大部分呈高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鞍底下陷。两侧海绵窦无殊。视交叉轻度上移。下丘脑余部形态、信号无殊。鞍上池内未见异常占位灶。(垂体大腺瘤伴出血首先考虑。)

(六).正常颅脑

1.正常颅脑+鼻窦炎

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灰白质分布正常。脑室、脑池系统形态、大小及位置未见异常改变。脑沟未见增宽。中线结构居中。双侧上颌窦腔内可见长T2长T1液性信号。(1、颅脑MR平扫未见明显异常改变。2、双侧上颌窦炎。)

2.第五、六脑室形成。

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灰白质分布正常。透明隔腔、Vergae’s 腔扩大积水,未见向侧脑室突出,余脑室、脑池系统形态、大小及位置未见异常改变。脑沟未见增宽。中线结构居中。(1、脑实质MR平扫未见明显异常改变;2、第五、六脑室形成。)

3.正常脑+空泡蝶鞍

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灰白质分布正常。脑室、脑池系统形态、大小及位置未见异常改变。脑沟未见增宽。中线结构居中。

蝶鞍囊状扩大,内充满长T2长T1脑脊液信号,垂体显示明显变小,垂体柄居中。(空泡蝶鞍表现,请结合临床,必要时进一步检查。)

4.正常颅脑增强

颅脑实质形态对称,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灰白质分布正常。脑室、脑池系统形态、大小及位置未见异常改变。脑沟未见增宽。中线结构居中。

增强扫描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强化信号灶。(颅脑MR平扫加增强未见异常改变。)

5.正常颅脑mri平扫+弥散

双侧大小脑半球及脑干大小、形态及灰白质分布正常。脑实质内未见明

显异常信号区。DWI及FLAIR序列上未见异常高信号灶。脑室、脑池系统形态、大小及位置未见异常改变。脑沟未见明显增宽。中线结构居中。(颅脑MRI平扫+弥散成像未见明显异常征象。)

6.正常颅脑平扫

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灰白质分布正常。脑室、脑池系统形态、大小及位置未见异常改变。脑沟未见明显增宽。中线结构居中。(颅脑MR 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征象。)

(七).蛛网膜囊肿

1.左外侧裂蛛网膜囊肿。

左侧颞叶前方、外侧裂池下部蛛网膜腔外形增大,其内可见类圆形均匀长T1长T2信号,左侧颞叶受压变形,邻近骨质未见吸收、变薄。双侧大小脑半球及脑干大小、形态及灰白质分布正常。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灶。余脑室、脑池系统形态、大小及位置未见异常改变。脑沟未见增宽。中线结构居中。(左外侧裂蛛网膜囊肿。)

2.鞍区蛛网膜囊肿

蝶鞍部、垂体窝内可见一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灶,边界清晰锐利,大小约 2.0*2.2cm,内部信号均匀。正常垂体结构显示不清。双侧大小脑半球及脑干大小、形态及灰白质分布正常。脑实质内

未见异常信号灶。脑室、脑池系统形态、大小及位置未见异常改变。脑沟未见增宽。中线结构居中。(鞍区蛛网膜囊肿)

(八)鼻咽部

1.鼻咽癌放疗后复发

鼻咽癌放疗后,左侧咽隐窝变平,两咽旁间隙显示杂乱,鼻咽顶壁软组织团块状增厚,T1WI上呈等稍低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两侧颞叶可见大片“火焰状”长T1长T2信号灶。两侧上颌窦、鼻腔、右额窦、两侧岩部可见大量长T1长T2信号灶。增强后鼻咽顶壁、蝶窦旁、海绵窦区可见强化灶,两颞叶海绵窦旁脑组织内亦可见多发环状强化灶。各窦壁增厚粘膜亦明显强化。(1、鼻咽癌放疗后,鼻咽顶壁、蝶窦旁、海绵窦区复发,两颞叶改变首先考虑放疗后脑损伤,复发不能排除;2、两侧上颌窦、鼻腔、右额窦、两侧岩部慢性炎症。)

2.鼻咽癌增强(局限)

鼻咽顶后壁粘膜增厚,深部可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以左侧明显,向左咽旁间隙延伸。内部信号较均匀,与肌肉相比,呈T1WI等T2WI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强化均匀,显示更为清晰,边界欠清,前后径约1.8cm。后方椎前肌受压,与病灶间隙尚清。病灶范围相对局限,颅底、海绵窦、左颈动脉鞘区未见异常肿块信号。枕骨、左侧岩锥、蝶骨体内脂肪信号完整。左侧腮腺深叶形态、信号无殊。左侧中耳乳突部可见多量长T2信号,蝶窦、两侧上颌窦、筛窦内可见长T2信号,无强化。

(鼻咽顶后壁占位,考虑鼻咽Ca,伴左中耳乳突炎,蝶窦、两侧上颌窦、筛窦炎症。)

3.鼻咽癌平扫(颅外、颅底)

鼻咽右侧壁及顶壁右部软组织不规则增厚呈团块状,向右鼻咽旁间隙、右颈动脉鞘区及颅底延伸,边界不清。与肌肉相比,T1WI呈等信号,T2WI 呈不均匀稍高信号。右侧鼻咽侧隐窝变小。右侧鼻咽旁间隙受侵变窄。右侧颈动静脉部分被推挤、包绕,管腔变小。右侧咽颅底筋膜显示不清,右椎前肌边缘模糊,枕骨髁、枕骨斜坡右部、右侧岩锥、蝶骨体部分脂肪信号消失,代以软组织影。右侧海绵窦区软组织似有增厚,颈内动脉管腔较左侧小。右侧上颌窦、蝶窦粘膜增厚,腔内可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右侧乳突气房内可见多发小囊状长T1长T2信号。右侧腮腺深叶形态、信号未见明显异常。鞍旁脑组织未见明显异常。颈部未见明显异常肿大淋巴结影。两侧椎前肌间脂肪存在,左侧鼻咽部未见明显异常。(1、右侧鼻咽癌,提示侵犯邻近颅外结构及颅底可能,

建议增强检查以进一步明

确病变范围;2、右侧上颌窦、蝶窦、右乳突炎症。)4.正常鼻咽部

鼻咽部粘膜未见增厚,双侧对称。双侧鼻咽侧隐窝及咽鼓管开口显示清晰,基本对称。鼻咽部未见异常软组织信号。咽旁脂肪间隙存在,双侧对称。咽颅底筋膜低信号存在,颅底结构无明显异常。上颈部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双侧上颌窦、蝶窦、乳突内未见异常信号灶。(鼻咽部MR未见异常。)

(九)副鼻窦

1.正常副鼻窦

双侧上颌窦、筛窦及额窦大小、形态正常,窦壁结构完整,未见异常MR 信号。窦壁粘膜未见增厚。窦腔内未见异常软组织及液体信号灶。窦腔周围结构未见异常。蝶窦未见明显异常。(副鼻窦MR未见异常。)

(十)喉部

正常喉部:两侧真声带、假声带对称,未见增厚及结节。声带旁及声门前间隙清楚。勺会厌皱襞不厚,会厌软骨表面光滑。声门下区、喉室、喉前庭、梨状窝及会厌豀未见结节、肿块。勺状、甲状及环状软骨未见破坏。颈部未见肿大淋巴结。(未见结节、肿块。勺状、甲状及环状软骨未见破坏。颈部未见肿大淋巴结。)

(十一)、眼部

1、眼眶血管瘤:右眼眶球后肌锥内视神经下方可见一卵圆形团块灶,紧贴视神经并将其推向上方,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大小约为1.6cm*1.2cm,内部信号略不均,呈等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内部呈部分斑点状不均匀强化,中后期病灶强化范围稍增大;左眼球无殊。右侧额叶前部见长条状短T1WI、长T2WI异常信号灶,边界清,无强化。(右侧眶内球后良性肿瘤,以血管瘤可能性大。右侧额叶前部异常信号灶,慢性硬膜下血肿首先考虑,建议CT进一步检查。)

2、正常眼部:双侧眼球形态正常对称。球壁厚度均匀,球内信号一致,未见异常信号灶。双侧视神经走行、形态及信号未见异常。各组眼肌粗细正常,信号无殊。球后脂肪信号均匀,眶内未见异常占位。泪腺区未见异

常信号。双眼眶壁完整,未见骨质破坏。余未见异常。(双眼MR未见异常)3、眼炎性假瘤:左眼球外突,形态、信号未见异常,眼环无明显增厚。球后肌锥内充满异常软组织影,边界模糊,形态不整,内部信号混杂,呈T1WI低T2WI高信号。左侧视神经稍扭曲,未见异常肿大及信号异常。左眼肌增粗,以外直肌明显。左眼睑及泪腺处软组织增厚,T2WI信号增高。右眼球及眶内结构未见明显异常。(提示左眼炎性假瘤,以球后肌锥内为重。)

4、泪腺混合瘤:右眼眶内球外肌锥外眼球外上偏后方可见一类圆形病灶,与右侧泪腺相连,边界清楚,大小约 2.0*1.3cm,内部信号混杂,与肌肉相比,T1WI主要呈等信号,T2WI大部呈高信号,明显强化。两侧视神经

及球外肌大小、信号及走行无殊。右眼球外突,外上壁受压,两侧眼球信号未见异常。右侧额窦、上颌窦内可见等T1等T2信号,上缘平,无强化。扫描脑实质未见异常。(1、右眼眶内球外肌锥外占位,考虑泪腺肿瘤,混合瘤可能,炎症待排;2、右侧额窦、上颌窦炎症。)

5、右眼外伤后遗表现:右侧眼睑明显增厚欠规则为长T2信号,眼球形态未见异常。球后脂肪间隙内信号异常,T2W 为斑片状、条索状混杂信号,未见明显团块状异常信号。眼肌较对侧明显增粗,以下直肌、外直肌为明显,肌腹直径分别为10mm、7mm。右眼静脉增粗迂曲明显。视神经粗细

均匀,眶尖未见明显狭窄。左眼无异常。(右眼睑、肌锥内、眼肌及眼静脉异常改变结合病史考虑外伤后遗表现。)

6、视神经鞘瘤:右侧视神经扭曲增粗,于眶尖处梭形膨大呈团块状。肿块沿视神经走行方向向颅内延伸,与周围结构分界较清楚,大小约2.0*0.9cm,与视神经相比,T1WI上呈等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其内低信号视神经清晰可辨,呈轨道征。邻近眼肌未见明显肿大及破坏。眶内脂肪信号无殊。右眼无明显突出,球内结构、信号未见异常。左眼球内及眶内结构、信号未见异常。(右眶内肿瘤,以视神经鞘瘤、脑膜瘤首先考虑,建议进一步增强检查以明确病变性质及范围。)

7、眼眶血肿:于左眼上直肌上方额骨眶板下方可见一饼状异常病灶,边界清楚,前后径约 3.1cm,上下径约0.6cm,T1WI上呈均匀高信号,T2WI 呈周边高信号中央低信号,与之相邻左侧额窦内可见小块T1T2均呈高信号病灶。左眼上直肌局部受推挤下移,略模糊。左眼球内、肌锥内未见异常占位。各组眼肌粗细、信号可,视神经形态、信号未见异常。(结合病史,考虑左眼上直肌上方额骨眶板下方、左侧额窦慢性血肿。)

8、眶内血管瘤:左眼眶内疵部内直肌外下方见一类圆形异常信号灶,边界清楚,大小约16.2mm*14.3mm,病灶内部信号不均匀,T1WI大部呈稍高信号,其中内见结节状低信号,T2WI大部为高信号,内也见结节状低信号,鼻侧皮下和病灶内见流空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病灶中央内可见数个圆形低信号影,增强后无强化;双侧眼球大小形态如常,球内未见异常信号影,双侧视神经对称,扫描所见眼外肌未见明显异常。(左眼眶内疵部占位,血管瘤首先考虑。)

9、脉络膜黑色素瘤:左眼球后上壁可见一大小约9.0*3.0mm的梭形异常信号灶,呈短T1长T2信号,界较清,向眼球后房突起,信号均匀,明显均匀强化;余球壁及球后组织未见异常;扫描范围内右眼球未见异常。(左眼球后上壁占位,以脉络膜黑色素瘤首先考虑

(十二)、颈部

正常颈部:气管居中,形态正常。甲状腺位置、大小在正常范围,形态、信号未见异常。椎前软组织不厚。双侧颈动脉鞘区结构显示无殊。颈部未见异常肿大淋巴结及肿块影。颈部肌肉形态、信号未见异常。颈椎信号无殊。(颈部MR未见异常。)

(十三)、脑出血

急性脑出血+缺血灶:右侧颞枕叶见大片状异常信号影,大小约65*36mm,边界尚清,T1WI呈等高混杂信号,T2WI以低信号为主,DW及FLAIR序列为低信号,周围绕以长T1长T2信号影,右侧脑室后角受压变形。两侧侧脑室旁可见多发斑片状T2WI高信号灶,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DW序列上无异常信号,FLAIR序列上呈明显高信号,两侧分布较对称。余脑实质无殊。余脑室、脑池、脑沟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偏移。(1、右侧颞枕叶脑出血(急性期);2、两侧侧脑室旁缺血性改变。)

(十四)内听道

双侧听神经走行、形态、信号未见异常。双侧颞骨岩部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双侧CPA区未见异常占位性病灶。所扫层面双侧大小脑半球及脑干大小、形态及灰白质分布正常。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灶。脑室、脑池系统形态、大小及位置未见异常改变。脑沟未见增宽。中线结构居中。(双侧内听道MRI平扫未见异常。)

(十五)、脑积水

第三脑室、两侧侧脑室对称性增宽,内未见异常占位。导水管可见,无增宽,周围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灶。第四脑室无明显增宽,内信号一致。脑池系统形态、大小及位置未见异常改变。脑沟未见增宽。双侧大小脑半球及脑干大小、形态及灰白质分布正常。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灶。中线结构居中。(梗阻性脑积水。)

(十六)、老年性脑改变

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灰白质分布正常,脑回加深。脑室、脑池及脑沟不同程度扩大、增宽。中线结构居中。(老年性脑改变。)

(十七)、fMRI

左右对指运动脑功能成像显示:右手执行对指任务时,左侧的运动(M1)和运动辅助区(SMA)见明显完整激活区。

左手执行对指任务时,与右手运动时相比较,右侧的运动区激活减弱且分散,且两侧运动前区有代偿激活现象。

右顶叶见一异常低信号灶。(fMRI提示:1.右顶叶病灶致右侧运动区功能减弱,两侧运动前区激活;2.左侧的运动功能良好。)

二、脊部

(一)、颈椎

1、颈椎轻度退行性变:颈椎顺列,生理曲度存在,椎间隙未见狭窄。椎体边缘略变尖,信号未见异常。颈椎间盘信号未见异常,未见明显膨隆及突出性改变。颈髓走行自然,形态及信号无殊。椎管无狭窄,内未见异常信号区及占位病变。(颈椎轻度退行性变。)

2、正常颈椎:

颈椎顺列,生理曲度存在,椎间隙未见狭窄。椎体及附件形态、信号未见异常。颈椎间盘信号未见异常,未见明显膨隆及突出性改变。颈髓无受压,走行自然,形态及信号无殊。椎管无狭窄,内未见异常信号区及占位病变。(颈椎MR未见明显异常。)

3、左后突+膨出:颈椎曲度变直。下位颈椎椎体缘变尖,信号未见异常。C5/6椎间隙不对称性变窄,椎间盘信号稍低,向左后方突出,左侧神经根受压。C4/5椎间盘向周边延伸,脊膜囊受压。颈髓无明显受压,走行自然,形态及信号无殊。椎管无狭窄,内未见异常信号区及占位病变。椎前及椎旁软组织无殊。(1、颈椎退变。2、C5/6椎间盘突出(左侧后型)。3、C4/5椎间盘膨出。)

4、滑移+突出+椎动脉狭窄:颈椎排列欠稳,C5椎体轻度向后滑移,椎体边缘变锐利,以C4-6椎体明显,信号未见异常。T2WI上C4-7椎间盘信号下降,向后轻度延伸伴C6/7椎间盘向右后轻度延伸,C5/6水平可

见黄韧带增厚,脊膜囊前缘轻度受压。颈髓信号未见异常。右侧椎动脉管腔变小,流空信号不均匀。(1、颈椎退行性变。2、C椎体滑移。3、C椎间盘突出。4、右侧椎动脉管腔变小,请结合临床。)

5、后突(轻度):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无明显狭窄。椎体边缘变锐利,以C4-6椎体明显,T2WI上信号未见异常。C5/6椎间盘向后轻度延伸伴C5/6水平黄韧带增厚,脊膜囊轻度受压。余椎间盘信号未见异常,未见明显膨隆及突出性改变。颈髓无受压,形态及信号无殊。椎管内未见异常信号。椎前及椎旁软组织无殊。(1、颈椎退行性变。2、C椎间盘突出(后中央型)。)

6、膨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无狭窄。椎体边缘变锐利,以C4-6椎体明显,信号未见异常。各椎间盘信号未见明显异常。C3/4椎间盘向周边延伸,脊膜囊轻度受压。颈髓无受压,走行自然,形态及信号无殊。椎管内未见异常信号区及占位病变。椎前及椎旁软组织无殊。(1、颈椎退行性变。

2、C3/4椎间盘膨出。)

7、后突(重度):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无明显狭窄。椎体边缘变锐利,以C4-6椎体明显,T2WI上信号未见异常。C4/5、C5/6椎间盘明显向后延伸伴C5/6水平黄韧带增厚,相应处椎管前后径约8mm。脊髓受压,信号无明显异常。余椎间盘信号未见异常,未见明显膨隆及突出性改变。椎前及椎旁软组织无殊。(1、颈椎退行性变。2、C椎间盘突出。3、C水平椎管狭窄。)

8、后突+左后突+膨出:颈椎曲度变直,C6/7椎间隙变窄。椎体缘变锐利,以C4-7椎体改变较明显,信号未见异常。C5/6椎间盘向后稍偏左延

伸,硬膜囊明显受压,左侧神经根轻度受压。C6/7椎间盘向左

后方突出,压迫脊髓,颈髓信号未见明显异常。C4/5、C7/T1椎间盘向周边延伸,脊膜囊受压。椎前及椎旁软组织无殊。(1、颈椎退行性变。2、C5/6椎间盘突出(中央型)。3、C6/7椎间盘突出(左侧后型)。4、C4/5、C7/T1椎间盘膨出。)

9、右后突: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无明显狭窄。椎体边缘变锐利,以C4-6椎体明显,T2WI上信号未见异常。C5/6椎间盘向后偏右侧延伸,右侧神经根受压。余椎间盘信号未见异常,未见明显膨隆及突出性改变。颈髓无明显受压,形态及信号无殊。椎管无狭窄,内未见异常信号。椎前及椎旁软组织无殊。(1、颈椎退行性变。2、C5/6椎间盘突出(右侧后型)。)10、黄韧带肥厚+膨出:颈椎顺列,曲度变直,C5/6椎间隙变窄。各椎体边缘变尖,以C3-6椎体尤为明显,信号未见异常。C4/5、C5/6水平黄韧带增厚,C4/5、C5/6椎间盘向边缘延伸,相应椎管狭窄,前后径约8mm,脊髓轻度受压。C3/4、C6/7水平增生椎体压迫脊膜囊。颈髓信号未见异常。椎前及椎旁软组织无殊。(1、颈椎退行性变,黄韧带肥厚,C4/5、5/6水平椎管狭窄。2、C4/5、5/6椎间盘膨出。)

11、突出+椎动脉狭窄: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无狭窄。椎体边缘变锐利,以C4-6椎体明显,信号未见异常。各椎间盘信号未见明显异常。C5/6椎间盘向后轻度延伸,脊膜囊受压。颈髓无受压,走行自然,形态及信号无

殊。椎管内未见异常信号区及占位病变。右侧椎动脉较左侧显示管腔小,壁厚。椎前及椎旁未见异常软组织影。(1、颈椎退行性变。2、C5/6椎间盘突出。3、右侧椎动脉较左侧管腔小,壁厚,请进一步检查。)

12、膨出+突出+脱出:颈椎曲度变直,C5/6椎间隙变窄。椎体缘变锐利,以C4-6椎体改变较明显,T1WI及T2WI上信号均增高。C3/4椎间盘信号下降,向周边延伸,脊膜囊受压。C4/5椎间盘信号下降,突向后方,脊髓略受压。C5/6椎间盘向右后方突出,部分髓核脱入椎管内,脊髓受压,右侧神经根受压。相应处颈髓T2WI信号稍增高。T2椎体水平左侧黄韧带增厚,向椎管内突起,未压迫脊髓。椎前及椎旁软组织无殊。(1、颈椎退行性变,脂肪浸润,胸2椎体水平左侧黄韧带增厚。2、C3/4椎间盘变性伴膨出。3、C4/5椎间盘变性伴突出(中央型)。4、C5/6椎间盘变性伴脱出(右侧后旁型)。)

13、膨出+突出+Schmorl结节:颈椎顺列,曲度变直,椎间隙无狭窄。椎体缘变锐利,以C4-6椎体改变较明显,信号未见异常。C3/4椎间盘向后延伸,脊膜囊受压。C4/5椎间盘向后偏右延伸,轻度压迫脊髓及右侧神经根,后方黄韧带肥厚,椎管前后径6mm。C5/6椎间盘向右后方突出,压迫脊髓,右侧侧

隐窝变窄,黄韧带肥厚,椎管前后径8mm。C6/7椎间盘向前后方、C6椎体内突出。颈髓信号未见异常。椎前及椎旁软组织

最全的ct诊断报告模板.doc

CT诊断报告模板 头颅 1.左/右侧额/颞/顶部硬膜外血肿 2.左/右侧额/颞/顶骨骨折 于左/右侧额/颞/顶部颅骨内板下方可见一梭形致密高密度影,密度均匀,边界清楚, 颅骨内板与脑组织间隙增宽,脑白质塌陷,同侧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骨窗条件下见左/右侧额/颞/顶部颅骨线性骨折,余颅内未见异常。 颅内未见异常 双侧大脑半球对称,灰白质对比正常,未见局灶性密度异常,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正常,中线结构居中,幕下小脑、脑干无异常。 颅内未见明显血肿,颅骨未见明显骨折。 双侧大脑半球对称,灰白质对比正常,未见局灶性密度异常,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正常,中线结构居中,幕下小脑、脑干无异常。颅骨内板下方未见明显局灶性高密度影,骨窗示颅骨未见明显骨折。 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垂体腺瘤

矢状面定位像示垂体窝扩大,横断及冠状面鞍内及鞍上可见类圆形实性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X X cm,边界清楚,平扫呈等密度,CT值 Hu,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后有轻中度均匀强化,CT值 Hu,冠状面见肿块呈"花生米"状,在鞍隔平面受阻变窄呈束腰征象,垂体柄受压显示不清,视交叉受压,鞍上池变形,第三脑室及双侧脑室对称性扩大积水。 垂体内小低密度影,符合垂体微腺瘤。 垂体冠状面直接增强示垂体上下径为 cm,上缘膨隆,垂体密度欠均匀,于垂体左/右侧/底部见一小低密度影,直径约为 cm,垂体柄向左/右侧偏移,正常垂体明显均匀强化,鞘底骨质下陷,鞍旁及鞍上其它结构未见异常。 颅内多发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脑转移瘤 于脑内双侧大脑半球灰白质交界区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病变,平扫呈低密度,中央坏死呈更低密度,病灶周围大片状水肿,增强扫描后病灶呈不规则环状及小结节状强化,周围水肿无强化,中线结构向左/右侧偏移。 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颅咽管瘤。 横断面扫描示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X X cm, 平扫呈低密度,边界清楚,可见壳样/斑块状高密度钙化,增强扫描病灶呈环形强化,三脑室前下部受压,三脑室后部及侧脑室扩张积水。

CT报告模版

颅脑 <<所见>>左外侧裂池密度增高,侧脑室及三四脑室未见扩大变形,中线结构居中,脑颅骨未见异常,断端对位可。枕顶部皮下软组织肿胀。 <<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三四脑室及侧脑室无变形及移位征象,脑沟裂未见明显增宽变窄,中线结构居中。脑颅骨骨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左额部头皮软组织弧形隆起,皮下脂肪间隙密度增高。<<诊断>>头皮血肿 <<所见>>右额颞顶部颅板下见新月形略高密度影,密度不均,最大截面约11*1.8cm,相应皮髓质交界内移,脑沟消失,侧脑室受压变窄,中线结构左移约0.9cm,脑颅骨未见异常。 <<诊断>>慢性硬膜下血肿 <<所见>>左外囊区见一最大截面约3.9*1.8cm密度增高影,密度不均,侧脑室未见明显受压移位,中线结构居中。脑颅骨未见异常。<<诊断>>外囊出血 <<所见>>双侧额顶部颅板下见新月形脑脊液样密度影,相应脑沟受压变浅,脑室无变形移位,中线结构居中,脑颅骨未见异常。 <<诊断>>硬膜下积液 <<所见>>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三四脑室及侧脑室无变形及移位征象,脑沟裂未见明显增宽变窄,中线结构居中。骨窗脑颅骨骨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颅脑CT平扫未见异常,请复查 <<所见>>双侧额叶白质见多发小片状低密度影,边缘模糊,侧脑室略扩大,脑沟裂见增宽、加深,中线结构居中。脑颅骨骨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脑内散在缺血、梗死灶 <<所见>>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侧脑室略扩大,脑沟裂加深,中线结构居中。脑颅骨骨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老年性脑改变 <<所见>>双侧半卵圆中心区见多发小片状低密度影,边缘模糊,侧脑室略扩大,脑沟裂加深,中线结构居中。脑颅骨未见异常。 <<诊断>>双侧半卵圆中心区缺血、梗塞灶 <<所见>>双侧基底节区见多发点状低密度灶,边缘清楚,侧脑室略扩大,脑沟裂无加深,中线结构居中,脑颅骨未见异常。 <<诊断>>双侧基底节腔隙灶 胸部 <<所见>>双肺实质内见多发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不清,以右肺为著;段及段以上支气管开口通畅,两肺门未见明显增大,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冠脉走行区见条状钙化斑块影,双侧胸膜腔见少量液性密度。心包未见积液。 <<诊断>>双肺炎症 冠心病CT表现 胸腔积液

ct诊断报告

ct诊断报告 CT模板 一、颅脑 1、颅脑平扫 双侧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灶,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正常,脑沟未见增宽,中线结构无偏移。所见颅脑骨质未见异常。 意见:颅脑平扫未见异常。 2、增强 双侧颅内动脉走形自然,轮廓、形态正常,管腔未见明显狭窄、扩张。双侧脑实质、软脑膜未见异常强化。中线结构无偏移,脑室、脑池形态、大小正常,脑沟未见增宽。所见颅骨骨质未见异常。 意见:颅脑增强扫描未见异常。 1、硬膜外血肿 左颞、顶部颅骨内板下见一梭形高密度灶,最大截面积约1.5cm*5.9cm,边缘光滑、清晰。病灶密度均匀,CT值74Hu,临近脑组织受压向内移位。右颞叶见右小片状稍低及等密度灶,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最大截面约1.1*1.4cm,余脑实质未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脑室、脑池形态、大小正常。左颞骨乳突部骨质见有线样低密度影,邻近颅外软组织局限性增厚,密度增高。 意见:1、左颞、顶部硬膜外血肿;2、右颞叶脑挫裂伤;3、左颞骨骨折;4、左颞、顶部软组织肿胀。 2、硬膜下血肿 右额、颞、顶部颅骨内板下见一新月形等、高密度带影,CT值35~52Hu,最大厚度2.1cm,边界清晰,邻近脑组织受压向内移位;同侧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明显左移,余脑实质未见异常。颅骨未见骨折征象。 意见:1、右额、颞、顶亚急性硬膜下血肿;2、大脑镰下疝。 3、脑出血 右侧小脑半球见一团片状高密度影,最大截面约3.4cm*4.0cm,病灶密度均匀,CT值67Hu,边界清晰,周围可见低密度带环绕,部分层面病灶与第四脑室相连。脑干受压、轻度变形,四叠体池受压缩小。侧脑室、第三脑室及第四脑室形态、大小正常,内见有条片状高密度影。余脑实质未见异常。颅骨未见骨折征象。 意见:右侧小脑半球血肿破入脑室。 4、脑梗死 右侧额、颞、顶叶见有大片状低密度区(以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分布),部分边界模糊,密度较均匀,CT值17Hu,灰白质交界线消失,邻近脑沟变浅,同侧侧脑室受压变窄,中线结构轻度左移。左枕、顶叶亦见有小片状楔形低密度影,边缘模糊。余脑实质未见异常。颅骨骨质未见异常。意见:1、右侧额、颞、顶叶大面积脑梗死;2、左顶、枕叶脑梗死。 5、脑膜瘤 平扫:纵裂前部见一近椭圆形等密度团块影,约2/3位于大脑镰右侧,1/3跨镰突向左侧。病变密度均匀,CT值35Hu,边界较清晰,最大截面约3.5cm*4.5cm,其周围双侧额叶白质内见有大片状低密度带。双侧侧脑室额角及鞍上池受压变形,余脑实质密度正常。颅骨未见异常征象。增强:上述病灶动脉期无明显强化,边缘见有迂曲增粗的线样强化,大脑镰受压

正常CT报告书写模板

正常CT报告书写模板 1、头颅CT扫描:平扫显示颅内各层未见异常密度灶,脑室系统大小﹑形态如常,脑沟、裂不宽,脑中线结构居中。骨窗观察颅骨骨质未见异常。 意见:头颅CT扫描未见异常。 2、胸部CT扫描:平扫肺窗显示两肺纹理清晰,走向分布无异常,肺实质未见渗出或占位性病变。纵隔窗显示两肺门无增大,气管支气管通畅,强化血管及脂肪间隙清晰,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胸膜﹑肋骨及胸壁软组织未见异常。 意见:胸部CT扫描未见异常。 3、腰椎椎间盘CT扫描:平扫各层显示L3/4 -L5/S1椎间盘未见脱出或膨出征象,硬膜囊及两侧神经根未见受压,硬膜囊前脂肪间隙存在。黄韧带无肥厚,两侧腰大肌对称无肿胀。骨窗观察L3-S1椎体及椎小关节骨质未见异常。定位片见腰椎生理弯曲存在。 意见:L3-S1腰椎(颈椎、胸椎类似)椎间盘CT未见异常。 4、上腹部CT扫描:平扫显示肝内未见异常密度灶,表面光滑,肝叶比例协调,肝裂不宽, 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胆囊不大,壁不厚,内未见高密度灶,胰腺大小形态未见异常。脾不大,质均匀。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增强后肝、胆、胰、脾未见异常强化灶。 意见:肝、胆、胰、脾CT扫描未见异常。 5、垂体CT扫描:增强扫描显示垂体体积无增大,密度均匀,表面光滑,垂体柄居中,两侧海绵窦对称,鞍上池无受压,骨窗观察蝶鞍及邻近骨质结构完整。 意见:垂体CT扫描未见异常。 6、眼眶CT扫描:平扫显示眼球环壁完整,球内未见异常密度灶,眼内肌对称未见增粗及异常变细,视神经未见异常密度灶,眶内脂肪间隙清晰,骨窗观察眼眶壁、视神经管、眶上裂、眶下裂未见破坏扩大。 意见:眼眶CT扫描未见异常。 7、鼻窦部CT扫描(冠状面):平扫显示双侧鼻腔对称,鼻中隔居中无偏移,双侧上、中、下鼻甲无肥厚,鼻道通畅,双侧上颌窦开口通畅,双侧窦口鼻道复合体结构对称无变,双侧上颌窦、筛窦、额窦及蝶窦气化良好,粘膜无增厚,未见异常局灶性密度异常。骨窗显示颅底、各组鼻窦壁骨质结构完整。 意见:鼻窦CT扫描未见异常。 8、中耳乳突CT扫描:平扫骨窗显示双侧乳突气化良好,密度无增高,小房间隙清晰,双侧内听道对称无扩大,中耳骨质结构完整,鼓室无增大,听小骨未见破坏。 意见:双侧中耳乳突CT扫描未见异常 9、男性盆腔CT扫描:平扫显示前列腺无增大,表面光滑,密度均匀。增强后前列腺强化均匀。膀胱充盈良好,壁不厚,内未见高密度灶。膀胱精囊角呈锐角。盆腔内脂肪间隙清晰,未见明确异常密度灶及肿大淋巴结。 意见:盆腔CT扫描未见异常。 10、女性盆腔CT扫描:平扫显示子宫表面光滑无增大,宫体密度均匀,膀胱充盈良好,壁无增厚,内未见高密度灶。盆腔内脂肪间隙清晰,未见明确异常密度灶及肿大淋巴结。增强后子宫强化均匀。 意见:盆腔CT扫描未见异常。 11、肾区CT扫描:平扫显示两侧肾上腺形态、位置及大小无异常。两肾轮廓清楚、平滑,肾实质密度均匀,肾盂、肾盏无扩大,内未见高密度灶,肾周脂肪间隙清晰,椎旁软组织无肿胀。增强后双侧肾、肾上腺未见异常强化灶。

最新 CT报告模板

五官喉癌(混合型) 扫描示扫描示双侧声带不对称,左/右侧声带明显增厚/形成肿块,平扫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后呈不均匀强化,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前联合增厚,对侧声带亦受侵,左/右侧喉旁间隙受累呈软组织密度。肿块侵犯声门上区,会厌前间隙亦可见软组织肿块。 左/右/双侧先天性外耳道闭锁 薄层高分辨率颞骨扫描示左/右/双侧耳廓狭小,呈不规则肉团状,外耳道骨部/膜部闭锁/明显狭窄,中耳鼓室腔狭小,听小骨结构未见异常/听小骨结构异常,内耳结构(耳蜗、前庭及半规管)未见明显异常。 颈部未见明显异常。 颈部软组织结构对称,无异常肿块影,右侧颈静脉较左侧略粗,为正常变异,气管居中,甲状腺无增大,双侧对称,颈部肌肉组织无异常。 鼻、鼻窦及鼻咽部未见明显异常。

扫描双侧鼻甲及鼻道对称、正常,鼻中隔居中,双侧上颌窦、筛窦、额窦及蝶窦内气化正常,粘膜无明显增厚,鼻咽腔对称,双侧耳咽管咽口、咽隐窝基本对称,肌肉界面清楚,双侧咽旁间隙对称无狭窄,颅底骨质未见明显破坏。 鼻及鼻窦冠状薄层高分辨率扫描未见明显异常。 冠状面薄层高分辨率扫描示双侧鼻腔对称,鼻中隔居中无偏移,双侧上、中、下鼻甲无肥厚,鼻道通畅,双侧上颌窦开口通畅,双侧鼻道窦复合体结构对称无变,双侧上颌窦、筛窦、额窦及蝶窦气化良好,粘膜无增厚,未见异常局灶性密度异常。 颌面部CT扫描未见明显异常。 扫描示双侧上颌骨对称,面部肌肉及软组织结构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腮腺对称,大小及形态正常,呈均匀低密度,未见局灶性密度异常,双侧颌下腺对称无异常,双侧颞下窝结构正常。 喉部未见明显异常。

扫描示喉腔对称无狭窄,双侧声带对称,无明显增厚,声门裂正常,双侧假声带对称无异常,会厌软骨形态及密度正常,会厌前间隙脂肪密度正常,双侧喉旁间隙及犁状隐窝对称,未见局灶性异常。诸喉软骨未见骨质破坏。 双侧桥脑小脑角及内听道未见明显异常 双侧桥脑小脑角对称,未见局灶性密度异常,骨窗双侧内听道开口对称,无明显扩大及骨质破坏,双侧桥脑小脑角池大小形态正常,四脑室大小形态正常,小脑脑干无异常。增强扫描未见异常强化影。 双侧外耳、中耳及内耳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颞骨高分辨率薄层扫描横断/冠状面示双侧外耳道通畅,走行正常,双侧中耳鼓室腔大小对称,密度正常,豉室内听小骨各结构无异常,鼓室窦正常,双侧鼓窦入口无明显扩大,乳突气化良好,耳蜗、前庭及各半规管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眼球及眼眶未见明显异常。

CT诊断报告模板

《CT诊断报告模板》--头颅 正常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 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区,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显示正常,中线结构居中,颅骨未见异常。 脑外伤(颅脑损伤): 1右侧额/颞/顶部硬膜外血肿 颞/顶部颅骨板下方可见一双凸状/梭形高密度区,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骨窗条件下可见双侧额/颞/顶部颅骨线性骨折,余脑未见异常。 2硬膜下血肿(分急性和慢性,急性为高密度,亚急性为等密度,慢性为低密度。)顶部颅骨板下方可见一新月状高、低或等密度,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骨窗条件下可见/未见骨折线,余脑未见异常。 3脑挫伤 脑实质见不规则低密度区,脑室可受压变形或移位,但中线结构多无移位。余脑室脑池系统显示形态正常。颅骨无明确骨折。 4脑挫裂伤 脑实质见不规则低密度区,中间伴有不规则高密度,脑室受压变形移位,脑室脑池系统显示正常或变小。颅骨无明确骨折或伴有骨折。 颅占位性病变 1单发和多发占位 (1)单发占位 脑实质区可见类圆形或不规则形混合密度,中间可见囊状低密度或不规则钙化周边伴有低密度,脑室受压变形移位,中线向对侧移位,增强后病变呈不规则强化或明显增化,颅骨骨质无变化。多见于胶质瘤。水肿围大病变小多见于转移瘤或3-4级胶质瘤,转移瘤多见于脑皮层(质)区。

(2)多发占位 脑实质区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混合密度或高密度,周围大片水肿带明显,病灶与水肿成反比,增强扫描后见病灶呈不规则环状及小结节状强化,周围水肿无强化,中线结构向左/右侧偏移。多见于转移瘤。 脑囊虫 脑实质可见多发圆形低密度区/高密度钙化,增强扫描无强化/小结节状环形强化,并见环头节,可有灶周水肿,脑室、池显示正常,中线无移位。 蛛网膜囊肿 脑裂、脑池扩大,其充满液体与脑脊液密度一致,边界清晰,局部脑组织可推压移位,可有局部颅骨受压变薄,增强扫描无强化,余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中线结构无移位。 鞍区占位性病变 1鞍占位性病变 蝶鞍扩大其中间可见大小为X*X的低/等/高密度,鞍背骨质可受压变薄可向鞍上池突入,脑室脑池系统显示大小形态正常,中线无移位,增强后病变呈环状或明显强化,多见垂体瘤2 鞍上占位性病变 鞍上池显示不清,鞍上池见混合密度/低密度/高密度,周边可见不规则钙化,三脑室扩但中线不移位,脑池脑沟显示小或正常,增强后肿瘤实质有不规则强化/强化不明显。多见颅咽管瘤或生殖细胞瘤。 脑积水(梗阻性脑积水或交通性脑积水) 1脑干占位性病变

颈椎腰椎X线、CT、MR报告模板-值得收藏

颈椎腰椎X线、CT、MR报告模板,值得收藏 前几期分享了一些关于颈椎、腰椎病变的资料,应一些老师的要求,搜集了一个关于颈椎腰椎的报告模板,此模板来自一大型三甲医院,报告中所描述的内容相当详细,规范,让我受益颇多,特此分享,以供大家工作参考。 X线报告模板颈椎骨质增生。颈椎生理曲线稍直,椎列连续;颈椎4-7椎体缘见轻度唇状骨质增生影,后缘较明显;正位示部分钩椎小关节变尖、模糊;余椎体及各附件形态、大小正常,各椎间隙未见异常狭窄;软组织未见明显异常;其它:未见异常。1、颈椎退行性变2、第4/5、5/6、6/7椎间小关节不稳侧位示颈椎生理曲线以第4/5、5/6、6/7颈椎间隙为中心向后突成角;颈椎4-7椎体缘见轻度唇状骨质增生影,后缘较明显;正位示部分钩椎小关节变尖、模糊;余椎体及各附件形态、大小正常,各椎间隙未见异常;软组织未见明显正常;其他:未见异常。颈椎病。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列连续;第3-7颈椎椎体缘见不同程度唇刺状骨质增生影;颈椎5/6椎间隙变窄;颈椎5/6椎间隙相应椎体终板骨质增生、硬化;部分钩椎关节及椎间关节骨质增生、变尖;见斑点状、短窄条状、致密项韧带钙化影;其他:未见异常。腰4、5椎轻度骨质增生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椎

列连续;第4-5腰椎椎体缘见唇状骨质增生影;余椎体、附件及椎间隙未见异常;软组织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腰椎退行性变腰椎生理曲线存在;椎列连续;各椎体缘均见不同程度唇刺状骨质增生影;各附件骨质、结构未见异常;各椎间隙未见狭窄;软组织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椎列连续;骨质疏松;各椎椎体缘见不同程度唇、刺状骨质增生影;腰椎4/5椎间隙变窄;相应椎体终板骨质增生、硬化;腰椎4/5、腰5/骶1椎间小关节骨质增生、增白,关节间隙变窄;前纵韧带见斑片状,短小条状密度增高钙化影;其它:未见异常。 1、第4、5腰椎退行性变。 2、腰4/5椎间盘病损腰椎生理曲线存在;椎列连续;腰4、5椎体缘见唇状骨质增生影;腰4/5椎间隙终板见骨质增生硬化现象;余椎体、附件形态及骨密度正常;余椎间隙未见异常;软组织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1、腰椎退行性变。2、腰5/骶1椎间盘病损。腰椎生理曲线存在;椎列连续;腰5/骶1椎体缘见唇状骨质增生影;腰5/骶1椎间隙终板见骨质增生硬化现象;余椎体、附件形态及骨密度正常;余椎间隙未见异常;软组织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 CT报告模板1.C3/4,C4/5,C5/6,C6/7间盘膨隆/突出。2.颈椎病(颈椎退行性改变)。定位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消

中心医院CT诊断报告模板

头颅CT诊断报告模板 1.左/右侧额/颞/顶部硬膜外血肿 2.左/右侧额/颞/顶骨骨折 于左/右侧额/颞/顶部颅骨内板下方可见一梭形致密高密度影,密度均匀,边界清楚, 颅骨内板与脑组织间隙增宽,脑白质塌陷,同侧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骨窗条件下见左/右侧额/颞/顶部颅骨线性骨折,余颅内未见异常。 颅内未见异常 双侧大脑半球对称,灰白质对比正常,未见局灶性密度异常,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正常,中线结构居中,幕下小脑、脑干无异常。 颅内未见明显血肿,颅骨未见明显骨折。 双侧大脑半球对称,灰白质对比正常,未见局灶性密度异常,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正常,中线结构居中,幕下小脑、脑干无异常。颅骨内板下方未见明显局灶性高密度影,骨窗示颅骨未见明显骨折。 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垂体腺瘤 矢状面定位像示垂体窝扩大,横断及冠状面鞍内及鞍上可见类圆形实性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X X cm,边界清楚,平扫呈等密度,CT值 Hu,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后有轻中度均匀强化,CT值 Hu,冠状面见肿块呈"花生米"状,在鞍隔平面受阻变窄呈束腰征象,垂体柄受压显示不清,视交叉受压,鞍上池变形,第三脑室及双侧脑室对称性扩大积水。 垂体内小低密度影,符合垂体微腺瘤。 垂体冠状面直接增强示垂体上下径为 cm,上缘膨隆,垂体密度欠均匀,于垂体左/右侧/底部见一小低密度影,直径约为 cm,垂体柄向左/右侧偏移,正常垂体明显均匀强化,鞘底骨质下陷,鞍旁及鞍上其它结构未见异常。 颅内多发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脑转移瘤 于脑内双侧大脑半球灰白质交界区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病变,平扫呈低密度,中央坏死呈更低密度,病灶周围大片状水肿,增强扫描后病灶呈不规则环状及小结节状强化,周围水肿无强化,中线结构向左/右

CT诊断报告书写技巧

CT诊断报告书写技巧 第1节颅脑 1、正常颅脑 CT平扫: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影,脑沟、脑池未见增宽或狭窄,脑室大小、形态,位置 正常,中线结构居中。增强:脑实质未见异常强化,脑沟、脑池、脑室未见异常。 2、脑血管病 (1)脑梗死 A)缺血性梗死 左侧额顶叶脑实质可见类扇形低密度区,基底部贴近大脑表面,病灶边界清晰,邻近脑 回肿胀、密度减低。余脑实质及脑室、脑裂、脑沟均未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增强扫描示左仅0额顶叶病变皮质及皮质下区脑回状强化,左侧大脑中动脉细小,余脑实质未见异常强化灶。 B)出血性梗死 右额顶叶可见扇形低密度灶,基底部贴近大脑表面,边界模糊,密度不均匀,病变可见 斑点状高密度灶,CT值为55-65HU;右基底节区密度不均匀,邻近脑回肿胀、密度减低,脑池及脑室系统未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 C)多发腔隙性脑梗死 双基底节区可见多发斑点状低密度灶,边界欠清,病灶大小不一,直径<1cm。侧脑室旁 脑白质密度减低。侧脑室略增宽,中线结构居中。 (2)脑出血 A)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 右侧丘脑区可见团状高密度影,边界清晰,密度较均匀,CT值78~90HU,病灶周边可 见环形低密度水肿带;出血破入双侧脑室,右侧明显,右侧脑室体呈高密度铸型,第三脑室亦可见高密度积血影,右侧裂池受压变窄,中线结构略左侧移位。 B)动脉瘤破裂出血 鞍上池区见大片类圆形高密度影,双侧脑室之间可见高密度影充填,CT值约62HU,边界较清,出血破人侧脑室,脑室出现高密度血液影,鞍上池、侧裂池、纵裂池及四叠体池亦 可见高密度影。余脑实质密度未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 C)脑血管畸形出血 右枕叶可见多个点状高密度灶,部分于侧脑室后角后方融合成片,CT值约60HU,周围 可见少量低密度水肿带环绕,相应右侧脑室后角及四叠体池稍受压,中线结构稍向左侧偏移。(3)脑动脉瘤

胸部CT影像报告模板

左肺/右肺上叶/中叶/下叶炎症改变 肺窗示左肺/右肺上叶/中叶/下叶可见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其内可见充气的支气管影像,余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影像。纵隔窗示病灶区呈稀疏散在斑点状影,未见明显实性团块影,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心影及大血管形态正常。 胸部未见异常。 胸廓对称,肋骨及胸壁软组织未见异常。肺窗示双肺纹理清晰,走行自然,肺野透光度良好,双肺未见异常实变影,双肺门不大。纵隔窗示纵隔无偏移,心影及大血管形态正常,纵隔内未见肿块及肿大淋巴结。无胸腔积液及胸膜肥厚。 1. 左/右肺上叶/中叶/下叶段结节影,性质多考虑为肺癌。 2.纵隔淋巴结转移。 肺窗示右肺上叶尖段/后段/前段|中叶内侧段/外侧段|下叶前/外/后/内基底段/背段|左肺上叶尖后段/前段/舌段|下叶前外/后/内/基底段/背段/右可见一直径约为cm 结节病灶,薄层高分辨率CT扫描示病灶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边缘毛糙,可见细小毛刺,纵隔窗该病灶中 央可见空泡征/支气管所气征,密度均匀,CT值为cm,纵隔内未见/可见数个直径约 为1cm 的淋巴结。余未见特殊。 左/右肺上叶/中叶/下叶占位性病变,考虑为中央型肺癌并阻塞性肺炎,肺不张。 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左/右侧胸腔积液。 肺窗示左/右肺门增大,并见不规则高密度肿块影,右/左主支气管/右肺上叶/中间支气管/左肺上叶/下叶支气管管腔狭窄/闭塞,右肺上叶/中叶/下叶/左肺上叶/下叶可见不规则斑片状毛玻璃状影,边缘膜糊,密度不均,其内可见充气的支气管影像;纵隔窗示右/左主支气管/右肺上叶/中间支气管/左肺上叶/下叶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闭塞,左/右/双侧肺门及纵隔内可见多个肿大淋巴结。左/右侧胸腔内可见弧形低密度影, 心影及大血管形态正常。 1. 左/右肺上叶/中叶/下叶占位性病变,考虑为周围型肺癌并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 2. 左/右侧胸腔积液。 肺窗示右肺上叶尖段/后段/前段|中叶内侧段/外侧段|下叶前/外/后/内基底段/背段|左肺上叶尖后段/前段/舌段下叶前外/后/内/基底段/背段/可见一孤立性肿块/结节影,大小约为X cm,边缘毛糙,可见分叶及细小毛刺,密度均匀/不均匀,CT值Hu,其内可见偏心性空洞,肿块内无钙化/点状少量钙化,纵隔窗示纵隔内可见多个肿大淋巴结。左/右侧胸腔内可见弧 形低密度影,心影及大血管形态正常。 1. 左/右肺上叶/中叶/下叶段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等鉴别,建议穿刺活检。 2. 左/右肺上叶/中叶/下叶段占位性病变,炎症可能性大,建议冶疗后复查后复查除外肺

胸部CT影像报告模板

左肺/右肺上叶/中叶/下叶炎症改变。 肺窗示左肺/右肺上叶/中叶/下叶可见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其内可见充气的支气管影像,余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影像。纵隔窗示病灶区呈稀疏散在斑点状影,未见明显实性团块影,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心影及大血管形态正常。 胸部未见异常。 胸廓对称,肋骨及胸壁软组织未见异常。肺窗示双肺纹理清晰,走行自然,肺野透光度良好,双肺未见异常实变影,双肺门不大。纵隔窗示纵隔无偏移,心影及大血管形态正常,纵隔内未见肿块及肿大淋巴结。无胸腔积液及胸膜肥厚。 1.左/右肺上叶/中叶/下叶段结节影,性质多考虑为肺癌。 2.纵隔淋巴结转移。 肺窗示右肺上叶尖段/后段/前段|中叶内侧段/外侧段|下叶前/外/后/内基底段/背段|左肺上叶尖后段/前段/舌段|下叶前外/后/内/基底段/背段/右可见一直径约为cm结节病灶,薄层高分辨率CT扫描示病灶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边缘毛糙,可见细小毛刺,纵隔窗该病灶中央可见空泡征/支气管所气征,密度均匀,CT值为cm, 纵隔内未见/可见数个直径约为1cm 的淋巴结。余未见特殊。 左/右肺上叶/中叶/下叶占位性病变,考虑为中央型肺癌并阻塞性肺炎,肺不张。 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左/右侧胸腔积液。 肺窗示左/右肺门增大,并见不规则高密度肿块影,右/左主支气管/右肺上叶/中间支气管/左肺上叶/下叶支气管管腔狭窄/闭塞,右肺上叶/中叶/下叶/左肺上叶/下叶可见不规则斑片状毛玻璃状影,边缘膜糊,密度不均,其内可见充气的支气管影像;纵隔窗示右/左主支气管/右肺上叶/中间支气管/左肺上叶/下叶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左/右/双侧肺门及纵隔内可见多个肿大淋巴结。左/右侧胸腔内可见弧形低密度影,心影及大血管形态正常。 1.左/右肺上叶/中叶/下叶占位性病变,考虑为周围型肺癌并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 2.左/右侧胸腔积液。 肺窗示右肺上叶尖段/后段/前段|中叶内侧段/外侧段|下叶前/外/后/内基底段/背段|左肺上叶尖后段/前段/舌段|下叶前外/后/内/基底段/背段/可见一孤立性肿块/结节影,大小约为Xcm,边缘毛糙,可见分叶及细小毛刺,密度均匀/不均匀,CT值Hu,其内可见偏心性空洞,肿块内无钙化/点状少量钙化,纵隔窗示纵隔内可见多个肿大淋巴结。左/右侧胸腔内可见弧形低密度影,心影及大血管形态正常。 1.左/右肺上叶/中叶/下叶段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等鉴别,建议穿刺活检。 2.左/右肺上叶/中叶/下叶段占位性病变,炎症可能性大,建议冶疗后复查后复查除外肺

CT报告模板

头颅CT扫描 头破软组织未见异常,颅骨未见明确骨折征象。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灶,脑室系统大小﹑形态未见异常,脑沟﹑裂、池不宽,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头颅CT扫描未见异常。 眼眶CT扫描 平扫显示眼球环壁完整,球内未见异常密度灶,眼内肌对称未见增粗及异常变细,视神经未见异常密度灶,眶内脂肪间隙清晰。双侧眼眶四壁、视神经管、眶上裂、眶下裂未见破坏扩大。 CT意见:眼眶CT扫描未见异常。 鼻咽鼻窦部CT扫描(横断面) 平扫显示鼻咽顶后壁无增厚,表面光滑,两侧壁软组织对称,咽隐窝及咽鼓管开口无变窄,咽旁间隙清晰。双侧额窦、上颌窦、筛窦、蝶窦充气良好,粘膜无增厚。各副鼻窦骨性窦壁结构完整。 意见:鼻咽、鼻窦CT扫描未见异常。 中耳乳突CT扫描 平扫骨窗显示双侧乳突气化良好,密度无增高。双侧内听道对称无扩大,中耳骨质结构完整,鼓室无增大,听小骨未见破坏。前庭、耳蜗及各半规管未见明确异常。 意见:双侧中耳乳突CT扫描未见异常 胸部CT扫描 胸廓对称,胸壁软组织未见异常。两肺纹理清晰,走向分布未见异常。双肺实质内未见明确异常密度灶。双肺门无增大。气管支气管通畅。纵膈居中,其内未见肿大淋巴结。未见胸腔积液级胸膜肥厚征象。 意见:胸部CT扫描未见异常。 腰椎(颈椎、胸椎)椎间盘CT扫描 定位片示脊柱生理曲度存在。L3/4 -L5/S1椎间盘未见脱出或膨出征象,硬膜囊及两侧神经根未见受压,硬膜囊前脂肪间隙存在。黄韧带无肥厚,两侧腰大肌对称无肿胀。各椎体及其附件未见明确骨质增生改变。 意见:L3-S1腰椎(颈椎、胸椎类似)椎间盘CT未见异常。

上腹部CT扫描 平扫显示肝内未见异常密度灶,表面光滑,肝脏各叶比例协调,肝裂不宽, 肝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灶,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胆囊不大,壁不厚,内未见高密度灶。胰腺大小形态未见异常,周围脂肪结构显示清晰。脾不大,质均匀。片中所示未见肿大淋巴结。增强后肝、胆、胰、脾未见异常强化灶。 意见:肝、胆、胰、脾CT扫描未见异常。 男性盆腔CT扫描 平扫显示前列腺无增大,表面光滑,密度均匀。增强后前列腺强化均匀。膀胱充盈良好,壁不厚,内未见充盈缺损。盆腔内脂肪间隙清晰,未见明确异常密度灶及肿大淋巴结。 意见:盆腔CT扫描未见异常。 女性盆腔CT扫描 平扫显示子宫表面光滑无增大,宫体密度均匀,膀胱充盈良好,壁无增厚,其内未见充盈缺损。盆腔内脂肪间隙清晰,未见明确异常密度灶及肿大淋巴结。增强后子宫强化均匀。 意见:盆腔CT扫描未见异常。 肾区CT扫描 平扫显示两侧肾上腺形态、位置及大小无异常。两肾形态、大小未见异常。肾实质密度均匀,肾盂、肾盏无扩大,内未见高密度灶,肾周脂肪间隙清晰。增强后双侧肾、肾上腺未见异常强化灶。 意见:双侧肾、肾上腺CT扫描未见异常。 冠状动脉CTA扫描显示: 冠状动脉为右侧优势型。 前降支、回旋支及右侧冠状动脉起源及走行未见异常。 左主干、前降支近、中、远段未见明确狭窄及斑块形成。诸对角支亦未见异常。 回旋支近、远段未见明确狭窄及斑块形成。钝缘支亦未见异常。 中间支未见异常。 右侧冠状动脉近、中、远段未见明确狭窄及斑块形成。锐缘支未见异常。后降支及左室后支亦未见异常。 (如有斑块,则描述长度(局限性、阶段性、弥漫性),偏心性/向心性狭窄,粥样斑/纤维斑/钙化斑/纤维粥样斑/纤维钙化斑,及狭窄程度) 意见:冠状动脉CTA扫描未见异常。

放射科CT诊断报告模板

放射科CT诊断报告模板 1.头颅 颅脑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脑液腔系统未见变形、扩张,中线结构未见移位,所示颅骨结构未见异常。 动脉硬化性脑白质病并多发脑梗塞CT表现:双侧侧脑室周围见多发斑片状密度减低区,边界不清,双侧基底节及放射冠区见多个点片样低密度灶,大脑半球脑沟略宽深,脑室系统略扩张,中线结构未见移位。 脑出血:脑实质内???侧基底节区近侧脑室前角处可见高密度区,范围约为???×???cm,周围见低密度水肿区。侧脑室受压移位。侧脑室内见高密度液平。 脑挫伤:???额叶及???颞叶可见不均质密度影,以低密度为主,范围约???×???cm。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灶。脑室、脑池、脑沟未见明显扩张。颅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部软组织肿胀。 小血管性脑缺血并多发脑梗塞:双侧侧脑室周围见多发斑片状低密度灶,边界不清。双侧基底节及放射冠区见多个点片样更低密度灶。大脑半球脑沟略宽深。中线结构未见移位。脑室系统未见异常。 基底节区梗塞:?侧基底节区见点片状低密度灶,边界欠清,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灶,脑液腔系统无明显增宽,中线结构无移位。 脑内多发缺血灶:???侧基底节、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区见多发点片状低密度灶,边界欠清,脑液腔系统无明显增宽,中线结构无移位。 脑萎缩:脑回变薄,脑沟脑裂加深,脑室系统扩大。中线结构未见移位。 垂体CT扫描未见异常:鞍区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垂体内未见异常强化区,垂体未见局限性突起,垂体柄未见增粗及偏移。鞍区骨质未见破坏。垂体微腺瘤:垂体显著强化,密度欠均匀,其???侧部可见一低密度区,大小约为???mm,局部突起。垂体柄增粗且向???偏移。鞍区骨质???未见破坏。 顶深部小缺血灶:侧顶深部见小点状低密度灶。余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脑室系统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未见移位。所示颅骨未见异常。 额部脑膜瘤:???部颅骨内板下见一半球形高密度影,大小约???X???cm,边界清晰,以广基底与颅骨内板相连,病灶呈明显强化。病灶内可见钙化。周围脑回受压、塌陷。病灶邻近骨质???。中线结构未见移位。脑室系统未见异常。 双侧额顶部硬膜下积液:双侧额顶部颅板下可见弧形低密度影,脑实质受压、内移,脑实质内未见异常高密度影。脑室、脑池、脑沟无明显扩张。中线结构未见移位。颅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蛛网膜囊肿:???侧颞极区见低密度区,边缘平直,大小约???X???cm,邻近脑组织受压,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区。脑室、脑沟无明显扩张。中线结构未见移位。颅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转移瘤:侧大脑半球内见多发高强化结节灶,最大者位于???,大小约???X???cm,灶周见指状低密度区,脑室系统受压推移。 胶质瘤:???叶见一??? X ???cm大小的低密度灶,病灶呈花环样明显强化,灶周见低密度水肿区。侧脑室明显受压,变狭。中线结构向???移位。所示颅骨未见异常。 顶部皮下血肿:脑实质内无明显密度及形态异常改变区。脑室、脑池、脑沟无明显扩张。中线结构居中。颅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侧顶部皮下可见范围约为×cm的高密度影。 丘脑出血并破入脑室:???侧丘脑区近侧脑室处可见高密度区,范围约为??×??cm,周围见低密度水肿区。同侧脑室受压移位。双侧脑室及第三、四脑室内均呈高密度铸型。 结节性硬化:双侧脑室外侧壁见多发高密度结节灶;半卵圆中心见多发斑片样低密度

颅脑CT报告模版

颅脑CT 模板 一、.颅脑正常表现 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影,脑沟脑池未见异常狭窄或增宽,脑室大小形态位置正常,中线结构居中,增强:脑实质未见异常强化,脑沟脑室脑池未见异常。检查结论:颅脑平扫未见异常。 二、脑血管病变 1.脑梗死 左侧脑实质内可见类扇形低密度区(MRI :病变区为长T1长T2异常信号),基底部贴近大脑表面,病灶边界清晰。临近脑回肿胀,密度减低,余脑实质及脑室、脑裂、脑沟均为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增强扫描左侧额顶叶病变皮质及皮质下区脑回状强化,左侧大脑中动脉细小,余脑实质未见异常强化灶。检查结论:左侧额顶叶脑梗塞。 2.出血性脑梗死 可见扇形低密度区灶(MRI :病灶内不均匀长T1长T2,其内夹杂短T1短T2,),基底部贴近大脑表面,边界模糊,密度不均匀,病变内可见斑点状高密度灶,CT值约55~65HU,右基底节区密度不均匀,邻近脑回肿胀,密度减低。脑室脑池系统未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增强脑回样强化。 检查结论:右额顶叶出血性脑梗塞。 3.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 双基底节区可见多发的斑点状低密度灶(长T1长T2),边界欠清,病灶大小不一,直径小于1cm侧脑室旁脑白质密度减低,侧脑室略增宽,中线结构居中检查结论:双侧基底节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 4.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 右侧丘脑区可见团状高密度影,边界清晰,密度较均匀,CT值约78~90HU,病 灶周边可见环形低密度水肿带,出血破入双侧脑室内,右侧明显,右侧脑室体内呈高密度铸型,第三脑室内亦可见高密度积血影,右侧裂池受压变窄,中线结构略左侧移位,MRI :病变短T1 短T2 信号,检查结论:右侧丘脑区急性脑出血。 5.动脉瘤破裂出血 鞍上池区见大片类圆形高密度影,双侧脑室之间可见高密度影充填,CT 值约62HU,边界清晰,出血破如侧脑室内,脑室内出现高密度血液影,鞍上池、侧裂池、纵裂池及四叠体池内亦可见高密度影,与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影。中线结构居中。 检查结论:动脉瘤破裂出血。 6.脑血管畸形出血右枕叶可见多个点状高密度灶,部分于侧脑室后角融合成片,CT 值约60HU,周围可见少量低密度水肿带环绕,相应右侧脑室后角及四叠体池稍受压,中线结构稍向左侧偏移。 检查结论:右枕叶脑血管畸形出血。 7.囊形脑动脉瘤 胼胝体体部大脑纵裂间可见直径约1.0cm圆形稍高密度动脉瘤灶,边界清晰,密度均匀,余脑实质未见异常,增强:左侧前交通动脉起始部扩张,动脉瘤内腔呈卵圆形,明显强化。 检查结论:左侧前交通动脉动脉瘤。 8.蛛网膜下腔出血 双侧大脑脑沟、侧裂池内、镰旁见条状、羽毛状高密度影,CT值约60HU,左额颞部颅板下见条状高密度灶,脑实质略内移,中线结构居中,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灶,骨窗未见骨折改变。

CT诊断报告规范化模板--头部

CT诊断报告规范化模板-------头部1.正常颅脑平扫 双侧大脑半球对称,灰白质对比正常,未见异常密度影,各脑池、脑室系统形态、大小正常,脑沟、脑裂未见明显增宽、加深。中线结构居中。颅骨结构未见确切异常。 意见:颅脑CT平扫未见确切异常。 请结合临床 2.正常颅脑平扫+增强 双侧大脑半球对称,灰白质对比正常,未见异常密度影,增强扫描脑实质内未见确切异常强化影,各脑池、脑室系统形态、大小正常,脑沟、脑裂未见明显增宽、加深。中线结构居中。颅骨结构未见确切异常。 意见:颅脑CT平扫及增强未见确切异常。 请结合临床 3.老年性脑病 双侧基底节区及半卵圆中心见斑点样低密度影,边界尚清,病灶大小不一,直径<15mm。双侧侧脑室周缘脑白质密度减低区,各脑池、脑室系统形态、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可见明显增宽、加深。中线结构居中。颅骨结构未见确切异常。 意见:1.双侧基底节区及半卵圆中心腔梗灶。

2.符合脑萎缩改变。 3.脑白质病。 请结合临床 4.缺血性脑梗塞 ()见斑片样低密度影,边界模糊。邻近脑回肿胀、密度减低。各脑池、脑室系统形态、大小正常,脑沟、脑裂未见明显增宽、加深。中线结构居中。颅骨结构未见确切异常。 意见:()脑梗塞灶。 请结合临床 5.出血性脑梗塞 ()见斑片样低密度影,边界模糊,密度不均匀;病变内可见斑点样高密度影,CT值约()HU,邻近脑回肿胀、密度减低。中线结构居中。各脑池、脑室系统形态、大小正常,脑沟、脑裂未见明显增宽、加深。颅骨结构未见确切异常。 意见:()出血性脑梗塞。 请结合临床 6.脑出血 ()见一 mm× mm的团片状高密度影,边界模糊,密度均匀,CT值约()HU,病灶周围见环形低密度水肿带;()受压变窄、略()移,中线结构向()移位。各脑池、脑室系统形态、大小正常,脑沟、脑裂未见明显增宽、加深。颅骨结构未见确切异常。 意见:()脑出血。

CT报告模板

CT诊断报告模板 颅脑 1. 正常颅脑平扫 颅脑CT平扫所扫各层示脑干、间脑及双侧大脑、小脑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颅脑CT平扫所扫各层未见异常 2. 正常颅脑平扫+增强 颅脑CT平扫所扫各层示脑干、间脑及双侧大脑、小脑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影,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颅脑CT平扫、增强所扫各层未见异常 3. 正常颅脑平扫(外伤) 颅脑CT平扫所扫各层示脑干、间脑及双侧大脑、小脑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颅骨未见骨折征象。意见:颅脑CT平扫所扫各层未见异常 4. 正常颅脑平扫+三维成像(外伤) 颅脑CT平扫所扫及三维成像显示脑干、间脑及双侧大脑、小脑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骨窗颅骨未见骨折征象。 意见:颅脑CT平扫及三维成像未见异常 5. 正常颅脑平扫+增强+三维成像 颅脑CT平扫、增强及三维成像显示:平扫所扫各层脑干、间脑及双侧大脑、小脑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影,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颅脑CT平扫、增强及三维成像未见异常 6. 正常颅脑CTA 经肘静脉注入60%非离子型碘对比剂(300mg I/ml)100ml行颅脑CTA三维成像显示:双侧颈内动脉颅内段、双侧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双侧后交通动脉、前交通动脉及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及分支显示好,形态、大小、分布未见异常;未见狭窄、闭塞,未见畸形血管影,未见动脉瘤影。 意见:颅脑CTA未见异常 7. 正常颅脑CTV 经肘静脉注入非离子型碘对比剂100ml,行颅脑CTV三维成像显示: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双侧横窦及乙状窦及其属支显示好,形态、大小、分布未见异常;未见狭窄、闭塞及充盈缺损影,未见畸形血管影。

颅脑CT报告模版(建议收藏)

颅脑CT模板 一、.颅脑正常表现 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影,脑沟脑池未见异常狭窄或增宽,脑室大小形态位置正常,中线结构居中,增强:脑实质未见异常强化,脑沟脑室脑池未见异常。。。..。.文档交流 检查结论:颅脑平扫未见异常。 二、脑血管病变 1。脑梗死 左侧脑实质内可见类扇形低密度区(MRI:病变区为长T1长T2异常信号),基底部贴近大脑表面,病灶边界清晰。临近脑回肿胀,密度减低,余脑实质及脑室、脑裂、脑沟均为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增强扫描左侧额顶叶病变皮质及皮质下区脑回状强化,左侧大脑中动脉细小,余脑实质未见异常强化灶。。..。。。文档交流 检查结论:左侧额顶叶脑梗塞. 2。出血性脑梗死 可见扇形低密度区灶(MRI:病灶内不均匀长T1长T2,其内夹杂短T1短T2,),基底部贴近大脑表面,边界模糊,密度不均匀,病变内可见斑点状高密度灶,CT值约55~65HU,右基底节区密度不均匀,邻近脑回肿胀,密度减低。脑室脑池系统未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增强脑回样强化.。..。。.文档交流 检查结论:右额顶叶出血性脑梗塞。 3.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

双基底节区可见多发的斑点状低密度灶(长T1长T2),边界欠清,病灶大小不一,直径小于1cm,侧脑室旁脑白质密度减低,侧脑室略增宽,中线结构居中...。。。文档交流 检查结论:双侧基底节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 4.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 右侧丘脑区可见团状高密度影,边界清晰,密度较均匀,CT值约78~90HU,病灶周边可见环形低密度水肿带,出血破入双侧脑室内,右侧明显,右侧脑室体内呈高密度铸型,第三脑室内亦可见高密度积血影,右侧裂池受压变窄,中线结构略左侧移位,MRI:病变短T1短T2信号,.。。..。文档交流 检查结论:右侧丘脑区急性脑出血. 5。动脉瘤破裂出血 鞍上池区见大片类圆形高密度影,双侧脑室之间可见高密度影充填,CT值约62HU,边界清晰,出血破如侧脑室内,脑室内出现高密度血液影,鞍上池、侧裂池、纵裂池及四叠体池内亦可见高密度影,与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影.中线结构居中。。。.。.。文档交流 检查结论:动脉瘤破裂出血。 6。脑血管畸形出血 右枕叶可见多个点状高密度灶,部分于侧脑室后角融合成片,CT值约60HU,周围可见少量低密度水肿带环绕,相应右侧脑室后角及四叠体池稍受压,中线结构稍向左侧偏移。。。.。..文档交流 检查结论:右枕叶脑血管畸形出血。

CT诊断报告规范化模板--头部

CT诊断报告规范化模板-------头部 416医院放射科--诊断组 第一部分--颅脑 1.正常颅脑平扫 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明显增宽、加深,中线结构居中,颅骨结构未见确切异常。 意见:颅脑CT平扫未见确切异常。 请结合临床 2.正常颅脑平扫+增强 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增强扫描脑实质内未见确切异常强化影,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明显增宽、加深,中线结构居中,颅骨结构未见确切异常。 意见:颅脑CT平扫及增强未见确切异常。 请结合临床 3.老年性脑病 双侧基底节区见点片样低密度影,边界模糊,病灶大小不一,直径<1cm。双侧侧脑室前后角及双侧半卵圆中心脑白质密度弥漫性减低,脑沟、脑裂可见明显增宽、加深,中线结构居中,颅骨结构未见确切异常。 意见:1.双侧基底节区腔梗灶。 2.符合脑萎缩改变。 3.脑白质脱髓鞘改变。 请结合临床 4.缺血性脑梗塞 ()见斑片样低密度影,边界模糊。邻近脑回肿胀、密度减低。余脑实质及脑室、脑裂、脑沟均未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颅骨结构未见确切异常。 意见:()脑梗塞灶。 请结合临床 5.出血性脑梗塞 ()见斑片样低密度影,边界模糊,密度不均匀;病变内可见点、片样高密度影,CT值约()HU,邻近脑回肿胀、密度减低。脑池及脑室系统未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颅骨结构未见确切异常。 意见:()出血性脑梗塞。 请结合临床

6.脑出血 ()见一cm×cm的团片状高密度影,边界模糊,密度均匀,CT值约()HU,病灶周围见环形低密度水肿带;()受压变窄、略()移,中线结构向()移位,颅骨结构未见确切异常。 意见:()脑出血。 请结合临床 7.脑出血并破入脑室 ()见一cm×cm的团片状高密度影,边界模糊,密度均匀,CT值约()HU,病灶周围见环形低密度水肿带;出血破入(),()内呈高密度铸型,第三脑室内亦可见高密度影,()侧裂池受压变窄,中线结构向()移位。颅骨结构未见确切异常。 意见:()脑出血并破入脑室。 请结合临床 8.脑出血吸收期 ()脑出血治疗后复查:()见一不规则形稍高密度影,密度均匀,CT值约()HU,病灶大小约cm×cm,病灶边界模糊,周围见低密度水肿带,中线结构居中,同侧侧脑室受压变形,颅骨结构未见确切异常。 意见:()脑出血治疗后,较前片(2014.1.1)出血吸收好转。 请结合临床 9.硬膜外血肿 ()部颅骨内板下见梭形高密度影,密度较均匀,CT值约()HU,边界整齐锐利,周围占位效应明显,邻近脑组织受压,中线结构稍()移。骨窗示:()见线状透亮线,骨皮质不连续,断端未见确切移位,邻近头皮下软组织肿胀。 意见:1.()部硬膜外血肿。 2.()骨骨折。 请结合临床 10.硬膜下血肿--急性 ()部颅骨内板下可见新月形高密度影,CT值约()HU,范围较广泛,已超越颅缝,同侧脑组织肿胀,脑回增大;同侧脑组织受压移位,中线结构向()移位;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改变。颅骨结构未见确切异常。 意见:()部硬膜下血肿。 请结合临床 11.硬膜下血肿--亚急性 ()部颅骨内板下见条带状等密度影,CT值约()HU;同侧大脑半球脑组织略肿胀,中线结构稍向()移。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灶。颅骨结构未见确切异常。 意见:()部硬膜下血肿(亚急性期)。 请结合临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