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规定

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规定
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规定

网络安全管理规定

为保障医院信息科网络系统的安全性,降低网络系统存在的安全风险,确保网络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特制定此规定。

1.网络整体的拓扑结构需进行严格的规划、设计和管理,一经确定,不能轻易更改。

2.网络结构要按照分层网络设计的原则来进行规划,合理清晰的层次划分和设计,可以保证网络系统骨干稳定可靠、接入安全、便于扩容和管理维护、易于故障定位和排除。

3.网络连接管理过程中,需明确网络的外联种类,包括互联网、外联单位网络、上下级部门网络和管理部门网络等,根据外联种类确定授权与批准程序,保证所有与外部系统的连接均得到授权和批准,并具备连接策略及对应的控制措施。

4.网络互连原则:

(1)与互联网的连接的终端,原则上不能再与院内网络连接。

(2)任何部门不得使用院内终端自行连接互联网,需经由相关部门认证批准后实施。

(3)院内网络与外部网络的连接必须有防火墙等安全防范设备。未经许可,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私自在院内网络内新增与外部网络的连接。

5.网络管理员定期对网络的性能分析,以充分了解系统资源的运行情况及通信效率情况,提出网络优化方案。

6.按照最小服务原则为每台基础网络设备进行安全配置。

7.除各部门主管领导特别授权外,员工内严禁拨号上网。经授权的拨号上网,必须首先与内部网络断开。

8.网络管理员应定期检查违反规定拨号上网或其他违反网络安全策略的行为,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

9.网络管理员负责对院内网络进行管理,包括运行日志、网络监控记录的日常维护和报警信息分析和处理等工作。

10.网络管理员应每季度对网络进行漏洞扫描,并与系统管理员、安全管理员一起进行扫描结果的分析。如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应立即上报。

11.网络管理员进行漏洞扫描前需提出申请,详细描述扫描的技术、范围、时间及可能的影响性,在获得部门领导审批后,方可执行。

12.网络管理员应加强网络安全监控,通过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探测对系统的网络攻击行为。如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应立即上报。

13.网络设备及安全设备中的运行配置文件和启动配置文件应该随时保持一致。

14.所有的网络配置文件有文档记录,网络设备及安全设备的配置文件应定期备份。

15.配置信息的修改只能由网络管理员来操作。

16.网络设备及安全设备的软件版本(IOS或VRP等)较低可能会带来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的隐患,需在考察实际情况之后,在设备的FLASH容量许可的情况下统一升级到较新的相对稳定的版本,同时对旧软件版本不做删除,以做备份之用。

17.网络设备及安全设备需开启日志功能,同时检查设备存储日志的内存大小,根据内存大小做好定期清理日志的工作,以防止内存不够。

18.安全审计员应定期查看设备的日志文件,记录登录过该设备非管理员的用户名、时间和所作的命令操作等详细信息,若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和报告上级主管,尽早消除网络安全隐患。

19.定期对日志文件进行备份。日志文件保存时间应在3个月以上,日志文件不得随意修改。

20.网络设备及安全设备一般都具有允许远程登录的功能,应采取SSH等安全加密的接入方式实现远程登录。

21.需限定可远程登录的主机的地址范围,拒绝潜在的攻击者,保证网络安全登录。

22.对网络设备及安全设备的登录账号设置权限级别,授权要遵循最小授权原则。

23.保证用户身份标志的唯一性,即不同的个人用户必须采用不同的用户名和口令登录,并且拥有不同的权限级别。不同用户的登录操作在设备日志文件上均有记录,便于追查问题。

24.网络设备及安全设备的直接责任人拥有超级用户权限,其他管理维护人员按照工作需求拥有相应的用户权限.网络管理员不得私开用户权限给其它人员。

25.用户的口令尤其是超级用户的口令必须足够强壮难以被破译,这是保证设备安全性的基本条件,口令的设置应该满足《账号口令权限安全管理规定》。

计算机设备与网络安全管理办法

计算机设备与网络安全管理(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一)提高公司信息化水平,规范办公系统的使用管理,进一步整合办公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二)规范公司局域网内计算机操作,确保计算机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 (三)对计算机的配置、使用、安全、维护保养等进行有效的管理; (四)对软件的购置、发放、使用、保密、防毒、数据备份等进行安全有效的管理,确保各项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二条管理范围 (一)公司计算机设备的购置、管理与操作; (二)计算机软件的购置、管理与操作; (三)公司计算机网络设备的日常管理与维护; (四)公司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 (五)公司信息文档的上传、发布管理等。信息文档特指公司或部门之间交流与发布的各项规章制度、通知、请示、报告、文件、工作联系、通报、简报、会议纪要、计划、信息传递、报表等。 第三条管理职责 (一)综合部负责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的配备、购置、使用的统一管理,负责计算机网络设备的购置、日常管理与维护,负责集团内计算机信息的安全与保密工作。 (二)计算机使用部门负责计算机的正确使用及日常维护,负责

本单位计算机信息的安全与保密工作。 二、计算机硬件管理 第四条计算机硬件是指各部门日常办公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包括计算机主机(含机箱内的芯片、功能卡、内存、硬盘、软驱、光驱等)、显示器、打印机、外设(键盘、鼠标、功放、音箱)等。 第五条公司新购置的计算机,由综合部登录于办公设施台帐中的《计算机设施分类台帐》,注明计算机的品牌型号、设备编号、内存、购置日期、使用部门等相关内容。 第六条所有计算机及配套设备要建立设备档案,综合部及时将设备故障、维修及部件更换等情况记入设备档案中。设备档案的管理要做到标志清楚、置放有序,便于及时取用。 第七条计算机的使用 (一)计算机开机操作:计算机开机时,应依次开启电源插座、显示器、主机。待出现正常界面,表明启动成功。若不能出现正常操作桌面,即时关掉主机及显示器电源,并报告综合部相关人员。 (二)计算机每次的开、关机操作至少相隔一分钟。严禁连续进行多次的开关机操作。计算机关机时,应遵循先关主机、显示器、电源插座的顺序。下班时,须关闭电源插座的开关,遇节假日,须将电源插座及网线拔下,彻底切断电源和网络,以防止火灾、雷击隐患。 (三)在对界面的应用软件进行操作时,当主机读写指示灯不断闪烁时,表明此时计算机正忙,应停止操作,待指示灯转为绿色后才能继续操作。 (四)录入方案或数据时,信息不断录入,应不断保存,以免停电丢失。 (五)计算机操作人员离开计算机时,应将所有窗口关闭,在确

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全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硬件、网络安全软件、网络安全服务。 网络协议: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者约定。它的三要素为语法、语义、同步。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协议以及做出何种作答。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协议的集合。 OSI参考模型的分层原则:根据功能的需要分层;每一层应当实现一个定义明确的功能;每一层功能的选择应当有利于制定国际标准化协议;各层界面的选择应当尽量减少通过接口的信息量;层数应该足够多,以避免不同功能混扎在同一层中,但也不能过多,否则体系结构会过于庞大。 TCP—IP协议:是事实上的网络标准,由低到高分为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网络接口层:该层中的协议提供了一种数据传送的方法,使得系统可以通过直接的物理连接的网络,将数据传送到其他设备,并定义了如何利用网络来传送IP数据报。网络层协议:网络层协议IP是TCP-IP的核心协议,IP 可提供基本的分组传输服务。网络层还有地址转换协议(ARP)和网间控制报文协议(ICMP)。还提供了虚拟专用网(VPN)。 传输层协议:有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还提供了安全套接字服务(SSL)。 应用层协议:网络终端协议(Telnet)、文件传输协议(F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邮件接收协议(POP)、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域名服务(DNS)。系统安全结构:物理层(防止物理通路的损坏、窃听、攻击)、数据链路层(保证网络链路传送的数据不被窃听)、网络层(保证网络路由正确,避免被拦截和监听)、操作系统(保证客户资料、操作系统访问控制的安全)、应用平台(利用SSL),应用系统(使用应用平台提供的安全服务来保证基本安全)。 网络层的安全性:一般使用IP封装技术(其本质是纯文本的包被加密,封装在外层的IP报头里。用来对加密的包进行因特网上的路由选择,到达另一端时,外层的IP 头被拆开,报文被解密,然后送到收报地点),相应的安全协议可以用来在Internet上建立安全的IP通道和虚拟私有网。 传输层安全性:安全套接层协议(SSL),此协议包括SSL 记录协议和SSL握手协议。前者涉及应用程序提供的信息的分段、压缩、数据认证和加密。后者用来交换版本号、加密算法、身份认证并交换密钥。 应用层的安全性:它实际上是最灵活的处理单个文件安全性的手段。目前都是用PKI(公钥基础结构),此结构包括3个层次:顶层为网络层安全政策登记结构IPRA、第2层为安全政策证书颁发机构PCA、底层为证书颁发机构CA。 局域网的安全:局域网基本上都采用以广播为技术基础的以太网。它的安全分为网络分段、以交换式集线器代替共享式集线器(可防止网络监听)、虚拟专网。 网络分段:物理分段(是指将网络从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上分为若干网段)和逻辑分段(在网络层上进行分段)。虚拟专网VPN:以局域网交换技术(A TM和以太网交换)为基础的面向连接的技术,它的核心技术是采用隧道技术(将企业专网的数据加密封装后,透过虚拟的公网隧道进行传输,从而防止敏感数据的被窃)。 广域网的安全:加密技术(通过对网络数据的加密来保障网络的安全)、VPN技术、身份认证技术(对拨号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并记录完备的登陆日志)。 网络安全的威胁:安全漏洞(是指资源容易遭受攻击的位置)、乘虚攻击(通过利用环境中的安全漏洞访问到计算机中的资源产生)。 19.乘虚攻击的方法:利用技术漏洞型攻击(强力攻击、缓冲区溢出、错误配置、重放攻击、会话劫持);信息收集;拒绝服务(物理损坏、资源删除、资源修改、资源饱和) 20.网络系统的安全体系:访问控制、检查安全漏洞、攻击监控、加密通信、备份和恢复、多层防御、隐藏内部信息、设立安全监控信息。 21.网络安全的主要攻击形式:信息收集(防范信息收集的关键技术就是限制外部对资源进行未经授权的访问)、利用技术漏洞型攻击、会话劫持、防止DNS毒化、URL字符串攻击、攻击安全账户管理器、文件缓冲区溢出、拒绝服务、攻击后门攻击、恶意代码。 22.网络安全的关键技术:防电磁辐射(分为对传导发射的防护和对辐射的防护)、访问控制技术、安全鉴别技术(a. 网络设备的鉴别,基于VPN设备和IP加密机的鉴别;b. 应用程序中的个人身份鉴别;c. 远程拨号访问中心加密设备(线路密码机)与远程加密设备(线路密码机)的鉴别;d. 密码设备对用户的鉴别)、权限控制(操作系统、数据库的访问、密码设备管理、应用业务软件操作的权限控制)、通信保密(a. 中心网络中采用IP加密机进行加密;b. 远程拨号网络中采用数据密码机进行线路加密)、数据完整性、实现身份鉴别(可利用:a. 数字签名机制;b. 消息鉴别码;c. 校验等;d. 口令字;e. 智能卡; f.身份验证服务:Kerberos和X.509目录身份验证)、安全审计、病毒防范及系统安全备份,加密方法、网络的入侵检测和漏洞扫描、应用系统安全、文件传送安全、邮件安全。 23.保证网络安全的措施:防火墙、身份认证(主要包括验证依据、验证系统和安全要求)、加密(数据加密技术主要分为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完整性的鉴别以及密钥管理技术四种)、数字签名(密文和用来解码的密 钥一起发送,而该密钥本身又被加密,还需要另一个密 钥来解码)、内容检查、存取控制、安全协议(加密协议, 身份验证协议,密钥管理协议,数据验证协议,安全审 计协议,防护协议)、智能卡技术。 网络的安全策略:它是纵深防御策略,包括物理安全、 数据防御、应用程序防御、主机防御、网络防御、周边 防御。 网络攻击常用工具:任何攻击都需要进行嗅探或端口扫 描。网络嗅探的常用工具为Ethereal(它是开放源代码 的软件,免费的网络协议程序,支持UNIX、Windows)、 端口扫描是主动的,常用攻击是nmap(它基于Linus和 UNIX)。 1、信息安全性表现在以下的四个特性:保密性、完整性、 可用性、可控性 2、一个加密网络,不但可以防止非授权用户的搭线窃听 和入网,而且也是对付恶意软件的有效方法 3、密码算法主要分为3类:对称密钥算法、公钥加密算 法(非对称加密)、单项函数算法。 4、对称密钥算法:这种技术使用单一的密钥加密信息, 加密和解密共用一把密钥。 5、公钥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这种技术使用两个密 钥,一个公钥用于加密信息,一个私钥用于解密信息。 这两把密钥之间具有数学关系,所以用一个密钥加密过 的资料只能用相应的另一个密钥来解密。 6、单项函数算法:这个函数对信息加密产生原始信息的 一个“签名”,即数字签名,该签名被在以后证明它的权 威性。 7、DES算法:它是最著名的对称密钥加密算法。DES 使用56位密钥和64位的数据块进行加密,并对64位数 据块进行16轮编码。在每轮编码时,一个48位的“每 轮”密钥值由56位的完整密钥的出来。 8、三重DES算法:这种方法用两个密钥对明文进行了 3次加密,但不是加密了3次,而是加密、解密、加密 的过程。用密钥1进行DES加密,用密钥2对步骤1的 结果进行DES解密,对步骤2的结果使用密钥1进行 DES加密。 9、RSA算法:是非对称加密算法,RSA是用两个密钥, 用公钥加密,私钥解密。加密时吧明文分成块,块的大 小可变,但不能超过密钥的长度。密钥越长,加密效果 越好,加密解密的开销也大,一般64位较合适。RSA 比较知名的应用是SSL。 10、公共密钥算法的2种用途:数据加密和身份认证。 11、数据加密:发送者用接收者的公钥对要发送的数据 加密,接收者用自己的私钥对接收到的数据解密。第三 者由于不知道接收者的私钥而无法破译该数据。 12、身份认证:发送者可以用自己的私钥对要发送的数 据加上“数字签名”,接收者可以通过验证“数字签名” 来确定数据的来源。 13、DES和RSA算法的比较:一是在加密解密的处理 效率方面,DES优于RSA;二是理方面,RSA比DES 更优越;;三是在安全性方面,两者都较好;四是在签名 和认证方面,RSA算法更容易。总之,DES加密解密速 度快,适用用于数据量大、需要在网上传播的信息。RSA 算法于数据量小但非常重要的数据,以及数字签名和 DES算法的密钥。 14、认证机构CA:它是证书的签发机构。他的职责是 验证并标识申请者的身份;确保CA用于签名证书的非 对称密钥的质量;确保整个签名过程的安全,确保签名 私钥的安全性;管理证书材料信息;确定并检查证书的 有效期限;确保证书主题标识的唯一性,防止重名;发 布并维护作废证书表;对整个证书签发过程做日志记录 及向申请人发通知等。CA也拥有一个证书,也有剖自 己的私钥,所以也有签字能力。 15、认证中心:是一个负责发放和管理数字证书的权威 机构。 16. 通用的加密标准分为: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 算法、散列算法。 对称加密算法:DES、Triple-DES、RC2、RC4、CAST。 非对称加密算法:RSA、DSA、Diffie-Hellman。 散列算法:SHA-1、MD5。 17、数字证书:是一种能在完全开放系统中使用的证书 (例如互联网络),它的用户群绝不是几个人互相信任的 小集体。在这个用户群中,从法律度讲彼此之间都不能 轻易信任。所以公钥加密体系采用了将公钥和公钥主人 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再请一个大家都信任的权威机构确 认,并加上全球为机构的签名,就形成了证书。 18、通用的证书标准是X.509,目录服务标准 X.500及LDAP 19、数字签名:私钥拥有者用私钥加密数据,任何拥有 公钥的人都能解除开。信息发送者用其私钥对从所传报 文中提取的特征数据或称数字指纹进行RSA算法解密 运算操作得到发电者对数字指纹的签名函数H(m)。数 字签名具有不可抵赖性和完整性。 20、数字证书应具备的信息:版本号、序列号、签名算 法、发出该证书的认证机构、有效期限、主题信息、公 钥信息、认证机构的数字签名。 21、证书的管理功能:用户能方便地查找各种证书及已 经撤销的证书,能根据用户请求或其它相关信息撤销用 户的证书,能根据证书的有效期限自动地撤销证书,能 完成证书数据库的备份工作 22、认证机构发放的证书主要应用有:使用S/MIME 协议实现安全的电子邮件系统;使用SSL协议实现浏 览器与Web服务器之间的安全通信;使用SET协议实 现信用卡网上安全支付 23、智能卡:是当前国际上公认的商业网络安全通信中 最好的用户端解决方案,它的外形与普通信用卡相同, 内部有微处理器(CPU)和可重写存储单元(EEPROM), 并有文件管理系统和保护算法不怀还以的人获得智能卡 必须还要得到卡的密码PIN,否则几次输入不成功,卡 会被锁定。 24、使用智能卡的优点:可把用户重要信息安全存在卡 中;加密处理可在卡内完成、每张卡存放的内容都是独 立的、不可代替的;便于携带。 第三章Windows 2000操作系统的安全管理 1、Windows 2000的安全特性主要体现在:对Internet 上的新型服务的支持、便于安全性框架、实现对Windows NT4.0的网络支持。 2、Kerberos是在Internet上广泛采用的一种安全验证机 制,它基于公钥技术。Kerberos协议规定了客户机/密钥 发布中心(Key Distribution Center,KDC)/服务器三者之 间获得和使用Kerberos票证进行通信规则和过程。 Kerberos验证机制加强了Windows 2000的安全性,它使 网络应用服务验证速度更快捷,同时可以建立域信任以 及在建立域信任的域中传递信任关系,另外Kerberos验 证有互操作性的优势。在一个多种操作系统并存的异构 网络环境中,Kerberos协议使用一个统一的用户数据库 对各种用户进行验证,这样就解决了现在异构环境中的 统一验证问题 3、Windows 2000的安全特性:数据安全性(用户登录 时的安全性和网络数据的保护、存储数据的保护)、通信 的安全性、单点安全登录、安全的管理性(对工作站、 服务器、域控制器的安全管理)。 4、Windows 2000中的组策略:账户策略/密码策略(配 置密码存留期、长度和复杂性)、账户策略\账户锁定策 略(配置锁定时间、阀值和复位计数器)、账户策略 \Kerberos策略(配置票证寿命)、本地策略\审计策略、 本地策略\用户权限、本地策略\安全选项、事件日志、受 限制的组、系统服务、注册表、文件系统。 5、密码策略:密码必须符合复杂性的要求,密码必须为 6个字符长(见意为8个字符),密码中必须包含以下三 个类别的字符(英语大写字母,英语小写字母、阿拉伯 数字、标点符号) 6、Windows 2000的安全模板:以inf的格式存储。 7、组策略的安全级别:域级和OU级。域级是一般的安 全要求,如对所有服务器使用的账户策略和审计策略等; OU级是对特定的服务器的安全要求,如IIS的服务器。 8、审计:主要目标是识别攻击者对网络所采取的操作, 分为成功事件和失败事件。 9、安全审计的类别:登录事件、账户登录事件、对象访 问、目录服务访问、特权使用、进程跟踪、系统事件、 策略更改。 10、入侵检测:可分为主动监测和被动检测。 11、主动监测:有目的地查找攻击并阻止这些攻击,有 端口扫描、事件查看器、转储日志工具、EventCombMT 工具,其中端口是最常用的。 12、被动检测:是被攻击后使用检查日志的方法。 1、Windows Server2003的内置信任安全构架TSI主要包 括:身份验证、授权与访问控制、审计与记账、密码管 理、安全管理(包括鉴别与安全策略)。 2、Windows Server2003的安全功能:授权管理器、存储 用户名和密码、软件限制策略、证书颁发机构、受限委 派、有效权限工具、加密文件系统、Everyone成员身份、 基于操作的审核、重新应用安全默认值。3、Windows Server2003的身份验证有四种:某个具体内容、某个具 体设备、某种特征(如指纹)、某个位置。 4、操作系统的验证机制体现在:支持的验证方法的数量、 方法的强度、验证信息是否集成到所有安全操作中。 5、交互式登录身份验证须执行2个方面:交互正式登陆 (向域账户或本地计算机确认用户身份)和网络身份验 证(使用本地计算机的用户每次访问网络资源时,必须 提供凭据)。 6、Kerberos V5身份验证:Kerberos V5是与密码或者智 能卡一起使用已进行交互登陆的协议。它是Windows Server2003对服务进行网络身份验证的默认方法。 Kerberos的三个头在协议中分别代表验证、授权、审核。 是基于对称密钥加密的。 7、Kerberos身份验证优点:使用独特的票证系统并能提 供更快的身份验证;是交互式验证;是开放的标准;支 持委托验证、支持智能卡网络登录的验证。 8、Kerberos V5身份验证的过程:(1)客户端系统上的 用户使用密码或智能卡向KDC进行身份验证。(2)KDC 为此客户颁发一个特别的票证授予式票证。(3)TGS接 着向客户颁发服务票证。(4)客户向请求的网络服务出 示服务票证。 9、强密码的规则:长度至少有7个字符;不包含用户名、 真实姓名或公司名称;不包含完整的字典词汇;与先前 的密码大不相同;包含全部下列四组字符类型(大写字 母、小写字母、数字、键盘上的符号)。远程资源账户、 本地计算机账户、域账户都要使用强密码。 10、授权:SRM是安全参考监视器,它是Windows 操 作系统内核模式中最有特权的安全组件,它检测所有来 自用户端访问资源的请求。授权不仅处理访问控制,还 能控制对操作系统的进程和线程的访问。 11、访问令牌:当每个用户登录系统时,产生访问令牌。 访问令牌的组件是本地安全认证机构LSA。令牌包含用 户域的授权和用户本地授权信息。 12、ACL:访问控制列表集,有多个访问控制实体ACE 组成,ACE与安全标识符SID连接来确定用户的访问权 限,如读取、修改等。 13、Windows Server2003有以下模拟级:匿名、识别、 模拟、委托。 14、Windows Server2003的安全策略:用户账号和用户 密码、域名管理、用户组权限、共享资源权限。 15、域:是指网络服务器和其他计算机的逻辑分组,每 个用户有一个账号,每次登陆是整个域,而不是某一个 服务器。可节省管理员和用户的精力和时间。 16、用户组权限:分为全局组和本地组。全局组由一个 域的几个用户账号组成。本地组由用户账号和一个或者 多个域中的全局组构成。本地组可以包含用户和全局组, 但不能包含其他本地组。 17、有3种方式访问Windows Server2003:通过用户账 号、密码和用户组方式登陆;在局部范围内通过资源共 享的形式登陆;在网络中通过TCP\IP协议对服务器进行 访问。 18、Windows Server2003的安全管理体现在3方面:安 全策略管理、安全补丁管理、相关审核管理。 19、Windows Server2003的组策略:来定义用户工作的 坏境,包括用户账户策略、审计策略、用户权利和事件 日志。 20、密码策略包括:强制密码历史、密码最常使用期限、 密码最短使用期限、密码长度最小值、密码必须符合复 杂性要求、用可还原加密来存储密码。 21、Windows Server2003的加密系统:它支持EFS技术 对任意文件或文件夹进行加密,这是一种核心的文件加 密技术,只有NTFS才能使用,加密后的文件不可以被 被除此用户以外的任何文件访问。 22、Windows Server2003的安全管理采用的对策:物理 安全管理、及时更新补丁、避免给用户定义特定的访问 控制、实施账号及口令策略、控制远程访问服务、启动 审核功能、确保注册表安全、应用系统的安全、取消 TCP/IP撒谎能够的NetBIOS 绑定、Internet Explorer增 强的安全配置、清除远程可访问的注册表路径、禁止不 必要的服务。 第五章Linux网络操作系统的安全管理 TCSEC将系统划分为4组7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是D; C(C1、C2);B(B1、B2、B3);A(A1)。 文件的三种存取权限:用户存取权限、组存取权限、其 他用户存取权限。 基本的溢出攻击方式:堆栈溢出、函数指针、长跳转点。 溢出攻击的解决方案:补丁、编写程序、提升安全级、 利用文件系统和磁盘分区、chroot(可以让用户程序吧某 个目录当成根目录)。 PGP:电子邮件加密技术,是双密钥体系(用户A要建 立两个密钥,一个私钥,一个公钥,用户B向A发送信 息时,先用A的公钥加密,再传给A)它是加密和签名 的综合体。 常用服务端口号:ftp21 、ssh22、telnet23、smtp25。 网络接口层:这两层主要是讲数据转化成物理帧,并且 在电气连接上传递。 集线器:是一个简单的信号放大器,用来补偿信号在传 输中的衰减和变形。一台集线器可以连接很多网卡。而 网卡首先用双绞线连接到集线器和交换机,然后再连接 到其他的机器。 MAC地址:是以太网使用的一个48位的整数来标志自 身,当某一个网卡发送数据时,它在以太帧中携带发送 者和接收者的MAC地址。 混杂模式:程序绕过TCP/IP堆栈和网卡直接打交道。 嗅探器:在以太网内,用一个正确设计的程序就可以监 听到别人发送的信息,它可以作为专门的窃听工具。 SSL:网络接口层,安全套阶层协议,它是基于scoket 的采用客户/服务器方式,安装在传输层和应用层之间, 可以提供数据的加密传输,可强化HTTP的安全性。当 一个客户视图和服务器对话的时候,它首先要执行一个 握手过程。 SSH:网络接口层,是一个用来解决TELNET/FTP协议 安全性的工具。 VPN:网络接口层,虚拟专用网,采用隧道技术。它通 过一个公共网络建立一个临时的、安全的连接。它在因 特网的一些机器之间建立一个虚拟连接,使得这些机器 看上去在一个独立的网络中,其他系统无法加入。VPN 的功能:加密数据、信息认证和身份认证、提供访问控 制。 ARP:地址解析协议,网络层,可有IP地址找到对应的 MAC地址。 ICMP:网络层,网络报文控制协议,它是IP协议的附 属协议,网络层用它来与其他主机或路由器交换错误报 文和其他重要控制信息。ICMP豹纹是在IP数据报内部 被传输的,主要用来对系统中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控制。 IP地址欺骗:即外网地址冒充本地IP,是通过向路由和 目标发送虚假的重定向豹纹,导致本地机器的路由表被 欺骗实现的。 18、TCP三次握手过程:传输层,请求连接的客户机首 先将一个带SYN标志位的包发给服务器;服务器受到这 个包后产生一个自己的SYN标志,并把收到包的SYN+1 作为ACK标志返回给客户机;客户机收到该包后,再 发一个ACK=SYN+1的包给服务器。经过三次握手,才 正式建立连接。 第六章路由器安全管理 1.路由器相关安全特性具有两层含义:保证内部局域网 的安全(不被非法侵入)和保护外部进行数据交换的安

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网络已成为一个无处不在、无所不用的工具。然而,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特别是计算机病毒以及计算机网络联接形式的多样性、终端分布的不均匀性、网络的开放性、网络资源的共享性等因素,致使计算机网络容易遭受病毒、黑客、恶意软件和其它不轨行为的攻击。为确保信息的安全与畅通,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和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从广义来说,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从技术上来说,主要由防病毒、防火墙等多个安全组件组成,一个单独的组件无法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性。目前广泛运用和比较成熟的网络安全技术主要有: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PKI技术等。网络安全的具体含义会随着“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从用户(个人、企业等)的角度来说,他们希望涉及个人隐私或商业利益的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受到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的保护,避免其他人或对手利用窃听、冒充、篡改、抵赖等手段侵犯用户的利益和隐私。 网络安全应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用户、实体或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完整性: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和丢失的特性。 (2)可用性: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当需要时能否存取所需的信息。例如网络环境下拒绝服务、破坏网络和有关系统的正常运行等都属于对可用性的攻击; (3)可控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 (4)可审查性:出现的安全问题时提供依据与手段。 从网络运行和管理者角度说,他们希望对本地网络信息的访问、读写等操作受到保护和控制,避免出现“陷门”、病毒、非法存取、拒绝服务和网络资源非法占用和非法控制等威胁,制止和防御网络黑客的攻击。对安全保密部门来说,他们希望对非法的、有害的或涉及国家机密的信息进行过滤和防堵,避免机要信息泄露,避免对社会产生危害,对国家造成巨大损失。从社会教育和意识形态角度来讲,网络上不健康的内容,会对社会的稳定和人类的发展造成阻碍,必须对其进行控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在计算机上处理的业务也由基于单机的数学运算、文件处理,基于简单连接的内部网络的内部业务处理、办公自动化等发展到基于复杂的内部网(Intranet)、企业外部网(Extranet)、全球互连网(Internet)的企业级计算机处理系统和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处理。在系统处理能力提高的同时,系统的连接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但在连接能力信息、流通能力提高的同时,基于网络连接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整体的网络安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网络的物理安全、网络拓扑结构安全、网络系统安全、应用系统安全和网络管理的安全等。因此计算机安全问题,应该象每家每户

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规定

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规 定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1. 组织工作人员认真学习《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提高工作人员的维护网络安全的警惕性和自觉性。 2. 负责对本网络用户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使用户自觉遵守和维护《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使他们具备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 3. 加强对单位的信息发布和BBS公告系统的信息发布的审核管理工作,杜绝违犯《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的内容出现。 4. 一旦发现从事下列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活动的: (一)未经允许进入计算机信息网络或者使用计算机信息网络资源; (二)未经允许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功能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 (三)未经允许对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 (四)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的; (五)从事其他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活动。做好记录并立即向当地报告。 5. 在信息发布的审核过程中,如发现有以下行为的: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 (二)煽动颠覆,推翻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将一律不予以发布,并保留有关原始记录,在二十四小时内向当地报告。

[技术管理,计算机网络,信息]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与应用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与应用 摘要: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包含计算机病毒、木马、黑客入侵等在内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给信息时代的人们敲响了警钟。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活动成本,使原本复杂、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易行。但互联网开放、自由的特点又使得其不得不面临许多问题。文章围绕基于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的计算机应用进行探讨,分析了当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主要的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技术,希望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网络信息安全知识,规范使用计算机,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水平。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黑客;计算机应用 引言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明与应用是二十世纪人类最重要的两项科学成果。它们的出现,深深改变了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对人们的思想和精神领域也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信息时代,网络上的海量信息极大地改善了人们工作条件,原本困难的任务变得简单,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计算机和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的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威胁。每年因为网络信息安全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就数以亿计。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日渐凸显,已经引起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与应用,避免网络信息安全事故发生,保证互联网信息使用安全是当前IT 产业重点研究的课题。 1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互联网本身特性的原因 互联网具有着极为明显的开放性、共享性和自由性特点,正是这三种特性,赋予了互联网旺盛的生命力和发展动力。但同时,这三个特点也给互联网信息安全带来了隐患。许多不法份子利用互联网开放性的特点,大肆进行信息破坏,由于互联网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用户的计算机使用行为还很不规范,缺乏安全防范意识等,这些都给不法份子进行违法活动创造了机会。 1.2黑客行为与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黑客行为和计算机病毒、木马等是现阶段计算机安全最主要的两大威胁。所谓黑客,是指利用计算机知识、技术通过某种技术手段入侵目标计算机,进而进行信息窃取、破坏等违法行为的人。黑客本身就是计算机技术人员,其对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安全防护措施等都较为了解,进而能够通过针对性的措施突破计算机安全防护,在不经允许的情况下登录计算机。目前就世界范围而言,黑客数量众多,规模庞大,有个人行为,也有组织行为,通过互联网,能够对世界上各处联网计算机进行攻击和破坏。由于计算机用途广泛,黑客行为造成的破坏结果也多种多样。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软件,它能够自我复制,进而将其扩散到目标计算机。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也是多种多样的,由于计算机病毒种类繁多,且具有极强的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技术

随着计算机应用范围的扩大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上购物、商业贸易、金融财务等经济行为都已经实现网络运行,“数字化经济”引领世界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然而,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连接形式多样性、终端分布不均匀性和网络的开放性、互联性等特征,致使网络易受黑客、恶意软件和其他不轨人员的攻击,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网络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和关注的今天,网络安全技术作为一个独特的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一、网络安全的定义 所谓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因素或者恶意的攻击而遭到破坏、更改、泄漏,确保系统能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常见的影响网络安全的问题主要有病毒、黑客攻击、系统漏洞、资料篡改等,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套完整的网络安全体系来保障网络安全可靠地运行。 二、影响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 (1)信息泄密。主要表现为网络上的信息被窃听,这种仅窃听而不破坏网络中传输信息的网络侵犯者被称为消极侵犯者。 (2)信息被篡改。这是纯粹的信息破坏,这样的网络侵犯被称为积极侵犯者。积极侵犯者截取网上的信息包,并对之进行更改使之失效,或者故意添加一些有利于自已的信息,起到信息误导的作用,其破坏作用最大。 (3)传输非法信息流。只允许用户同其他用户进行特定类型的通信,但禁止其它类型的通信,如允许电子邮件传输而禁止文件传送。 (4)网络资源的错误使用。如不合理的资源访问控制,一些资源有可能被偶然或故意地破坏。 (5)非法使用网络资源。非法用户登录进入系统使用网络资源,造成资源的消耗,损害了合法用户的利益。 (6)环境影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计算机网络都会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如恶劣的天气、灾害、事故会对网络造成损害和影响。 (7)软件漏洞。软件漏洞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应用软件、TCP/IP 协议、网络软件和服务、密码设置等的安全漏洞。这些漏洞一旦遭受电脑病毒攻击,就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8)人为安全因素。除了技术层面上的原因外,人为的因素也构成了目前较为突出的安全因素,无论系统的功能是多么强大或者配备了多少安全设施,如果管理人员不按规定正确地使用,甚至人为露系统的关键信息,则其造成的安全后果是难以量的。这主要表现在管理措施不完善,安全意识薄,管理人员的误操作等。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技术 网络安全技术随着人们网络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其涉及的技术面非常广,主要的技术如下:认证技术、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及入侵检测技术等,这些都是网络安全的重要防线。 (一)认证技术

《计算机及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试行)

《计算机及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试行) 计算机网络为集团局域网提供网络基础平台服务和互联网接入服务,由专人负责计算机连网和网络管理工作。为保证集团局域网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充分发挥信息服务作用,更好地为集团员工提供正常的工作保障,特制定《计算机及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条所有网络设备(包括光纤、路由器、交换机等)均归专人所管辖,其安装、维护等操作由专业工作人员进行。其他任何人不得破坏或擅自维修。 第二条所有集团内计算机网络部分的扩展必须由专人实施或经过批准实施,未经许可任何部门不得私自连接交换机等网络设备,不得私自接入网络。信息部有权拆除用户私自接入的网络线路并进行处罚措施。 第三条各部门的联网工作必须事先申报,由专人做网络实施方案。 第四条集团局域网的网络配置由专人统一规划管理,其他任何人不得私自更改网络配置。 第五条接入集团局域网的客户端计算机的网络配置由信息部部署的DHCP服务器统一管理分配,包括:用户计算机的IP地址、网关、DNS和WINS服务器地址等信息。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使用静态网络配置。 第六条网络安全:严格执行国家《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对在集团局域网上从事任何有悖网络法规活动者,将视其情节轻重交有关部门或公安机关处理。 第七条集团员工具有信息保密的义务。任何人不得利用计算机网络泄漏公司机密、技术资料和其它保密资料。 第八条任何人不得在局域网络和互联网上发布有损集团形象和职工声誉的信息。 第九条任何人不得扫描、攻击集团计算机网络。 第十条任何人不得扫描、攻击他人计算机,不得盗用、窃取他人资料、信息等。 第十一条为了避免或减少计算机病毒对系统、数据造成的影响,接入集团公司局域网的所有用户必须遵循以下规定: 1.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制作计算机病毒;不得故意传播计算机病毒,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不得向他人提供含有计算机病毒的文件、软件等。 2. 采取有效的计算机病毒安全技术防治措施。建议集团公司每台计算机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对病毒和木马进行查杀。(集团公司每台计算机现都已安装了杀毒软件) 3. 定期或及时更新,用更新后的新版本的杀病毒软件检测、清除计算机中的病毒。 第十三条集团公司的互联网连接只允许员工为了工作、学习和工余的休闲使用,使用时必须遵守有关的国家、企业的法律和规程,严禁传播淫秽、反动等违犯国家法律和中国道德与风俗的内容。集团公司有权撤消违法犯纪者互联网的使用。使用者必须严格遵循以下内容: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管理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管理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管理 院系专业名称年级班别学号学生姓名 中文摘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涉及到国家、政府、军事、文教等诸多领域,网络安全问题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这个网络时代,加强网络的安全保障显得原来越重要。从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管理出发,分析了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管理防范、安全存在的问题等,简单的做了一些介绍。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安全管理 当前,随着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保障。并且网络技术发展的日益普及,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网络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和威胁,导致了一些新的安全问题和社会不稳定因素。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着众多的威胁,如黑客攻击,病毒,后门等,使得人们的安全降低,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活财产等的安全,所以网络的王权与管理刻不容缓。 1.计算机网络组成 计算机网络组成要素,无论什么类型的网络,其基本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如下部分。 (1)网络终端设备 为网络的主体,一般指计算机。但随着智能化以及网络的发展,机、电视机报警设备等都可以接入网络它们都属于网路终端设备。 (2)通信链路 包括通信设备与通信线路,用以连接网络终端设备并构成计算机网络。如光缆、网卡、交换机、路由器等。 (3)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是网络终端设备之间进行通信是必须遵守的一套规则和约定,发送的信息要遵守该约定,收到的信息按照规则或约定进行理解。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TCP/IP。 (4)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应用软件 链接到网络上的计算机必须装有支持通信协议的网络操作系统,才能使计算机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目前几乎所有的操作系统都是网络操作系统。此外,为了提供特殊服务,计算机上还应该安装相应的网络应用程序,如浏览器、QQ、电子邮件等。 2.网络安全与管理概述 网络安全与管理的基本概念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国家和社会的信息化程度逐步提高,网络已成为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主要组成部分,成为现代人工作生活中必可少的一部分,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也逐步加深,一旦网络由于种种原因发生故障,陷于瘫痪,人们的生活也必然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网络技术如同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所引发的安全隐患问题也很值得我们关注。广义来说,凡是涉及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所要研究的领域。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多方面的

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程序

XX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安全和IT服务管理体系文件 网络安全管理程序 DK-0044-2019 受控状态受控 分发号 版本A/0 持有人

网络安全管理程序 1 目的 为了确保公司信息系统网络安全,对公司网络安全活动实施控制,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适用于对公司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的管理。 3 职责 3.1 综合部 负责网络安全措施的制定、实施、维护。 3.2 相关部门 负责配合网络安全管理的实施。 4 程序 4.1 总则 本公司信息系统网络安全控制措施包括: a) 实施有效的网络安全策略; b) 路由器等安全配置管理; c) 网络设备的定期维护; d) 对用户访问网络实施授权管理; e) 对网络设备和系统的变更进行严格控制; f) 对网络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 g) 对网络服务的管理。

4.2 网络安全策略 4.2.1 网络安全的通用策略如下: a) 公司网络管理员负责信息网络和系统安全,审核系统日志。系统日志的记录内容和保存期限应符合《信息系统监控管理程序》。 b) 网络管理员负责公司网络设备的配置和内部的IP地址管理。 c) 网络管理员应编制《网络拓扑图》,描述网络结构并表示网络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在逻辑上和物理上的相互连接。 d) 网络管理员应根据需要增加、修改或删除网络过滤规则,符合数据传送的保密性、可用性,使用最小化规则。 e) 任何个人不得擅自修改网络资源配置、网络权限和网络安全等级。 4.2.2 路由器设备安全配置策略如下: a) 除内部向外部提供的服务外,其他任何从外部向内部发起的连接请求必须经过公司总经理批准; b) 除内部向外部提供的服务相关部分外,内部向外部的访问需经总经理批准; c) 对设备的管理控制不对外提供; d) 路由器的策略设定,应以保证正常通信为前提,在不影响通信质量的前提下,对指定的需要禁止的通信类型进行相应的禁止设定; e) 路由器的设定应保证各个连接设备的兼容性,并考虑冗余和容错。 f) 路由器访问清单设定: ①依照连接对象及网络协议相关事宜制定访问清单加以过滤。 ②依据路由器负载程度,将可能造成网络系统无法运作的通讯端口,制定访 问控制清单加以过滤。 4.2.3 网络交换机安全配置策略: a) 网络交换机安全配置策略应考虑和周边网络设备的连接的兼容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可变性; b) 网络交换机安全配置策略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限定以保证合理的通信能力。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及防范措施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5204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及 防范措施正式样本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及防范措施正 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解决方案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 术也发展迅猛,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安全 隐患。由于网络本身的开放性与自由性,从而对计算 机数据安全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侵犯,比如说,人们在 网上购物、转账等。正是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开放 性,因此如果利用不好则会让潜在的病毒,侵入计算 机,造成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发生,比如说,木马程 序攻击、电子邮件欺骗、安全漏洞和系统后门等,那 么针对现今计算机网路存在的一系列安全隐患,本文 将提出几点防护措施。

关键词:网络安全;网络攻击;安全风险;防范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7-0040-02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现代化社会中,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把人们带上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庞大与普及,已经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但是这种公开的平台,会让网络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攻击与破坏,比如说,由于线路问题的攻击、计算机对电磁铁的攻击、计算机对系统软件存在的漏洞进行攻击等等。而当今将信息保护,信息存储、处理与传输以及信息系统完整性作为网络技术保护的重点,确保给计算机网络用户提供更加安全的措施。 1网络安全的解析 在计算机网络早期应用期间,由于网络协议缺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