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持续增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

系列的政策法规以保障农民收入快速健康发展。不过,从现实情况看,农民收入依然增长缓慢。

因为农民的收入本来就较低,加上生活支出持续增加,农业结构

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农民创业意识和

技能薄弱等,使得农民的收入相当低,增收非常困难.我们调查显示:

(1)农民绝对收入水平较低。2003年,全国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622元,折合为320美元,平均每天不足1美元。更值得注意的是,

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其收入水平比全国平均值还要低得多。

按照人均635元的贫困线标准,2003年年底全国尚有2900万绝对贫困人口。如果按照人均825元(100美元)的标准,则全国有9000万左右

的人口低于此标准,而这个数量大于欧洲任一国家的人口总数。2003

年公布的绝对贫困人口数字,同2002年相比,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

加了80万人。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虽然不

属于统计中的贫困人口,但是收入水平很低,仅仅略高于贫困线,只

要气候等生产条件稍有不利变化,就会陷入到贫困人口的行列中去。

这部分贫困人口和准贫困人口的收入提升,将受到自然和经济基础条

件的约束,难度非常大。近年来,减贫速度持续减慢。

(2)增收速度缓慢。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缓慢,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过去的情况比速度大大降低。改革开放的前6年,农民人均收

入的年增长按可比口径计算在14%~20%之间。而1997年以来平均只有4%。二是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比差别很大。2000年我国农业劳

动力人均GDP为4460元,大约相当于540美元,按农业人口折合为人

均300美元左右。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人均GDP要达到3000美元。农村人均要实现这个目标,每年的增长率要达到12.2%。即使考虑到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将农村人均GDP的目标确定为社会平

均水平的一半即1500美元,每年的增长率也要达到8.4%。同这个要求相比,实际发展速度要低得多。

(3)城乡差别增大。改革开放以来的25年中,城乡收入差别扩大

的年份有2021年,而城乡差别缩小的年份只有9年,缩小年份主要集

中在1978—1983年和1995—1997年的两个阶段。其中的主要原因,

在前一个阶段是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提升,而在后一个

阶段则主要是农产品价格的提升。城乡收入比例在改革开放之初的

1978年为2.56:1,1983年缩小到ZUI低,为1.82:1;然后持续扩大,到1994年达到了一个新高,为2.86:1;然后降低到1997年的2.47:1;从1998年开始,逐年显著扩大,2003年扩大到3.23:1。近几年来,即使诸多因素都很有利,农民增收速度能够超过5%,但是仍可能落后

于城镇居民,使城乡差别继续扩大。

(4)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之间农民的人均收入差别较大,并

且这种差别没有缩小的趋势。总的说来,表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从

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地区递减的趋势。上海、北京和浙江的农民人均

收入水平,是西部云南、贵州、甘肃和陕西等省的3~4倍。因为城市

居民在不同地区之间相对差异较小,所以,城乡居民收入的差别,表

现出明显的由东向西的递增趋势。即东部沿海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别

较小,而西部地区城乡差别更大一些.

造成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的原因:

(1)农民整体素质还不高,还不能适合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突出表现:一是文化素质较低。据调查分析,农民劳动力中,小

学及小学以下文化水准的约占6%左右,初中文化水准的约占20%左右,高中文化水准的约占20%左右。二是思想僵化,心理承受水平较差。在结构调整上,思路狭窄,不敢主动出击,存有等靠思想和过份依赖政

府心理,瞻前顾后,怕担风险,不敢大胆地调整产品结构,不具备适

合市场经济的应变水平。三是绝绝大部分农民对市场把握不准。从调

查情况看,多数农民不了解和掌握市场行情,对市场需要什么,既不

去研究,也不会去搞深入细致的调查,捕捉不到有价值的市场信息,

在组织农业生产时,不是先看市场后抓生产,而是今年的生产看去年,对市场判断不准把握不准,造成的结果是“什么赚钱种什么,种出什

么就赔钱”。

(2)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还跟不上形势要求。总体看,一是特色主导产业总量小,覆盖农户少。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还不高,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力弱,农村经济组织化水准低,绝大部分

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还是单纯的买卖关系,产业化经营链条短,农产品加工增值水平低,初级原料生产比重大,绝大部分农产品基本上是从农田到市场,

缺乏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高科技含量产品少,加工增值率低。

二是结构调整还仅仅停留在规模扩张上,缺乏在内在质量提升上下功夫。以蔬菜为例,近两年来,有的地区蔬菜种植特别是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连年快速增长,为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种植结构雷同,

品种特色不明显,科技含量不高,大路菜多,贮藏、保鲜、深加工及

包装、运输等严重滞后,如不抓紧研究对策,将有可能出现新一轮的

结构过剩,应引起高度重视。

(3)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引导、协调、服务功能滞后,不能有效地解

决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诸多困难。一是信息服务滞后,手段缺乏,不

能即时给农民提供各种市场信息和致富信息,使农民无所适从,组织

生产难,进入市场难。二是技术服务跟不上。原因是部门管理制度不

完善,科技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使科技人员缺乏事业心和责

任感,主动上门服务意识差,其结果是科技人员得不到实践,农民得

不到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特别是高新技术应用上,技术与

生产严重脱切,导致农民增收难。三是信贷部门缺乏有效的资金扶持

措施,一家一户贷款困难。调查发现,多数农民都有强烈的增收意识,并有一些可行的增收项目,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而难以上马。

(4)农民的负担比较重.据调查显示,我国农村绝大部分农民家庭

都有两个孩子,孩子要上学会需要一笔很大的投资,现在农民都希望

自己的子女能上大学,不一辈子像他们一样仅仅个农民,供一个子女

上大学几乎要花掉农民家庭三分之二的开支;家庭长辈的供养也需要一

笔的开支.除此之外,还有农作物每年的成本开支.家庭生活费,子女

教育费,农业成本费,三个ZUI基本的方面的开支累加起来,对与本

来就不富裕的农民来说,生活就难上加难了.

体会

我国农民数量如此之多,要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要带领农民奔

小康,要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当前增加

农民收入的主要对策有:

1、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要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于农民自

身的素质.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这就要求政府部门下乡组织农民

技能培训,打破思想僵化的局面,让农民大胆尝试,自主创新,随机

应变,让农民更多更早的了解市场的ZUI新信息和动态.收入来自与农民,农民必须从自身做好.

2、推动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这是农民增收

的基础。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发挥比较优势,推动农业结构战略

性调整。一是在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的同时,切实抓好质量安全管理。二是推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充分发

挥区域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产业带。三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

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四是大

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农村服务业,提升乡镇企业发展水平,充分

发挥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

3、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途径。把农村富余劳

动力转移出去,能够增加农民的资源占有量,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

升农业劳动生产率,扩大农产品市场需求,同时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一是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小城镇,

壮大县域经济,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增强对农民进城务

工的引导和管理,把农民进城务工当成一项产业来抓,促动农民工跨

区域流动,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4、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必须调

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增强对农业的支持

保护力度,协助农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降低农村经济发展成本,促

动农民增收。一要增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基本建设资金应向农

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每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经费应向农村

倾斜,以逐步缩小城乡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差别。二是对农业、

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尤其是要配合农村税费改革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对农业和农民实行补贴的各种有效方式,逐步建立对种粮农

民生产直接补贴机制。

5、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一是

全面推动农村税费改革。坚持依法征税,加快乡镇机构改革,尽快取

消农业特产税。二是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培育和规范粮

食市场,完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积极探索对农民的补贴机制。三是

加快推动农村金融和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农

村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解决农民因患传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篇二】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一、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体现状

我县辖8镇3乡,123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48万亩,总人口33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8万人,种植业以水稻、玉米、大豆、瓜菜、

烤烟、万寿菊为主,养殖业以生猪生产为主,养鱼水面3.83万亩。加

快发体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中心

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几年来,县委认真

落实中央和省市的部署,切实增强三农工作,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

目标,用心采取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等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实现快速、稳步增长。据统计,20xx年

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651元,同比增长14%;20xx年为4218元,同

比增长16%;20xx年到达4881元,同比增长15.7%,个性是20xx年我

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粮食总产量实现4.2亿公斤,

增长5.8%,创历史新高,农业总产值实现24.22亿元,增长9.6%,畜牧业产值实现8亿元,增长7%,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3.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5358元,增长9.8%。

二、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在农民收入连年增长的形势下,我县的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存有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农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差、农民增收难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成为制约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结构调整问题。

一是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升不大。我县虽增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在调整过程中过于强调粮经结构,种养结构比例的改变,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应对提升农业质量,培育品牌,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对万寿菊、烤烟等具有市场竞争潜力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形不成规模经济。对农业结构调整的理解还不够全面,还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就农业调农业的小圈子,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仍不合理。

二是农民分散种植,难以构成规模。农户农业生产属于以一家一户的分散模式为主。因为生产分散,不能构成必须的规模,销售也以自产自销为主,形不成规模效益,从而限制了农户收入。

三是农民既是决策者,又是生产者和管理者,还是销售者。在广大农村,因为信息闭塞,农民即要掌握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又要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信息,往往无法兼顾。四是农民随大流现象突出。农户普遍文化水准不高,获取信息潜力弱,不能即时得到准确信息。在产业发展之初,嫌种子或生产资料价格太贵投资大,怕技术水平跟不上,又不能确定市场销路好坏。他们往往是在看到左邻右舍或亲戚因发展某种产业致富,而跟随实行产业调整,一拥而上,往往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状况。

(三)投入问题。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生产成本较高,抵

消了一免三补政策使农民增加的收入,据20xx年备春耕期测算,农资

在去年的高价位基础上部分品种如国产二铵虽然价格回落,但同近5

年的平均价格相比,化肥价格普遍上涨2030%以上,个性是钾肥价格吨价5600元,比20xx年上涨1700元,因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亩增加成

本2530元,全县农业增加投入3100万元,占农业总投入的7%。而且

粮食价格偏低,按照此刻的投入水平测算,如果玉米价格在1.1元/公斤,大豆价格在3.2元/公斤,水稻价格在1.5元/公斤时,农民种地

效益几乎为零。

(四)乡村债务问题。因为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绝大部分停产倒闭

或改制,有的给镇村两级经济留下沉重的负担,负债相当严重。当前,我县123个村负债8223.9万元,村均负债66.9万元,按农业人口计

算人均负债432.8元。每年的收入不够还银行利息,严重影响乡镇和

村组织正常工作的展开。很多村组织在发展和壮大群众经济上缺乏思路,步伐缓慢,不敢担风险,导致群众经济无项目,空壳村现象还在

必须范围内存有。另外,有很多村,看上去每年有几万元的收入,实

际上群众公用资金往往是负数。在这种状况下,领导班子威信自然降低,群众的凝聚力愈加弱化,无钱办事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农业产业化问题。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整体运行状况较好,

在促动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等方面,发挥了必须的作用。当前,全县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已

发展到19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全县加工型龙

头企业资产总额已到达54820万元,实际加工潜力到达1870万吨,实

现销售收入51200万元,创利润3980万元,上缴税金1776万元。全

县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到达3.7万户。像万寿菊产业在省

级龙头企业山东诸城莲春色素提纯有限公司鸡东分公司的带动下,经

过9年的发展,基地面积也由试种时的1500亩稳步增长到3万亩,万

寿菊生产基地累计种植万寿菊16.5万亩,产鲜花16.5万吨,有3000

多农户种植万寿菊,总收入1.15亿元,户均收入3.8万元,企业缴纳

税金470万元,万寿菊这个产业已成为鸡东县的富民产业,成为拉动

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农业产业化支柱产业。但也存有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不高。龙头企业有所发展,但发展步伐

仍较缓慢,企业规模小,农产品加工不足,产品档次低,当前,全县

省级龙头企业仅有2户,基地总面积4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同其他地区相比,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带动潜力,都不同水准地存

有着必须的差别。绝大部分龙头企业对农产品仍停留在粗浅加工的层

面上,精深加工比重很小,技术含量和科技附加值都比较低,产品缺

乏竞争力,企业效益不明显。

二是经营主体和农民的利益联接不紧密。农民组织化水准不高,

中介组织建设滞后,产业化经营体系还未完全构成,难以适合产业化

发展形势的需要,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很微弱,还

没有真正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且利益联结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在有市场波动时难以构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在交易中农户牌弱势地位,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而作为农民一方,也必须履行订单合约,

会出现产品注射高价处的违约行为。

三是扶持发展措施不力,专项资金少。国家、省项目扶持资金有

所增加,但长期以来公共财政和民营资本对农业投入欠帐太多,财政

支农资金管理和投入方向分散,企业规模现状整体落后,资金扶持力

度明显不足,农业公共服务条件仍然较差,产业化科技装备水平落后,很多好的发展设想难以实施,缺乏有效的产前、产中、产后跟踪服务,表此刻产前对市场的预测潜力弱,产中的技术服务不配套,产后的销

售服务跟不上。

【篇三】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农村经济计划(草案)的通知》要求,我局积极按照调研要求,深

入农林、财政、农工部等涉农部门实行深入细致的调研。

一、基本概况

xx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东连兴平,西临杨凌、扶风,北接乾县,南隔渭河与周至相望,地处东经108°61′——108°19′之间。东西

长22公里,总土地面积397.8平方公里(586817.25亩),海拔高度411——603米。全县共12个乡镇212个行政村,其中农用地

452809.35亩,全县总人口41.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11万人,能够说xx县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业大县。

二、农业农村经济现状

1、今年粮食产量形势较去年相比,略有减产。去冬今春降雨量是

历年同期的三至四成,XX夏播植面积32.1万亩,小麦产量达到122044.2吨,夏粮产量比去年呈减产趋势,下半年因为气候适宜,农

作物长势较好,今年秋播面积达33.5万亩,预计平均亩产达到442.9

公斤,秋粮产量预计达到148371.5吨,秋粮预计较往年增产6%。XX

年全年粮食产量预计270415.7吨,总体较去年粮食总产量28万吨略

减产9000多吨。

2、畜牧养殖业总形势较好,畜牧业经济效益有望较大提升。今年

我县畜牧业面对生猪市场价格低迷,h7n7禽流感及黄浦江漂浮病死猪

事件,对我县畜牧业产生较大冲击,生猪价格曾一度最低达到3.4元/

公斤。后经我县采取积极宏观指导,政策信息支持,技术服务,人员

保护包场等措施,动员养殖户填槽补栏,截止8月份,我县生猪存栏

达到57.1万头,奶牛存栏4.56万头,家禽存栏173.6万头,全县畜

牧业总产值达到5.02亿元,畜牧业纯收入1.42亿元。下半年,畜产

品价格有望较大提升,预计畜牧业今年总体形势较好。

3、农业产业化强势推动。当前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59家。全县共流转产业化发展用地3.82万亩,形成以大庄、南仁为中心设施蔬菜基地,以苏坊、xx镇、普集镇、南仁的大路菜基地,以小村、普集街的大蒜基地和延渭河带清水莲菜

基地的四大蔬菜及产业基地。一批以苏绘公司、馨秀专业合作社、南

可手织布为龙头的手工布艺产业,以康穗食品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的食

品加工产业,以长宁镇田大、金城、候家为基地的制刷业。建成了南

仁“畜、沼、果”循环农业示范园、xx镇万亩优质良种繁育基地、苏坊特色园林观赏植物示范园、大庄核桃苗木繁育示范园等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其次,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我县先后建设农技(机)服务站、土肥站、植保站、农产品质量监测站以及12个基层畜牧站,下一步将继续完善农技基层服务站建设,建立自上而下的农业服务体系,为农民群众增产增收做好服务工作。

4、外出务工成为农民收入新亮点。我县现有农业人口38万人,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1亩,加之我县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所以农村剩余劳动力只能靠外出务工增加家庭收入,截止当前,我县外出务工人数达到104902人,外出务工主要流向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柱、以及省内一些地区,根据最新数据,外出务工人均月纯收入为1300元至1500元,外出务工已经成为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新方向。

5、农民收入表现多样式增收。我县农民增收来源结构主要由家庭生产经营性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四方面组成,XX年我县农业生产总值将预计达到19.4亿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现金)收入将预计达到9473元,比上一年增长16%。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4263元,占年人均收入45%,家庭经营性收入3884元,占年人均收入41%,转移性收入为947元,占年人均收入10%,财产性收入为379元。占人均年收入的4%。

三、支农政策落实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政策落实情况

⑴粮食补贴政策情况。XX年省级下达我县玉米良种补贴面积均为

33.7万亩,补贴资金337万元,下达我县小麦良种补贴面积32.76万亩,补贴资金327.6万元。以“一折通”形式每亩10元补助资金补贴将全部发放。

⑵农机补贴政策情况。XX年农机补贴工作自5月7日开始,截止7月3日第一批补贴资金380万元指标确认书已发放完毕,共发放《指标确认通知书》467份,补贴机具932台,受益农户415户,补贴资金

380万元。经乡镇验货核实、公示,县补贴办抽查核实已报财政结算资金129.845万元。

⑶政策性农业保险。①政策性能繁母猪、奶牛保险。XX年处理养

殖业保险赔案354笔,赔款总计47.12万元。②政策性设施大棚(银保富)保险。从XX年展开以来,累计承保1739.4亩,省级财政补贴保费

金额48.7万元。其中:XX年承保53.3亩,XX年承保1000.1亩,XX

年承保686亩,累计赔付资金10万元。③政策性小麦、玉米保险。XX

年小麦承保面积30万亩,保费450万元,受灾损失当前正在统计中,

估计高于去年,预计赔付资金在150万左右;XX年玉米承保7.56万亩,保费148万元,赔付玉米种植保险47笔,赔款金额22.88万元。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县新农村建设及农村基础

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年内建设新农村示范村37个。同时大力发展清

洁能源,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1200口、大型养殖场沼气池2处、农村

沼气乡村服务网点10个,完成养殖小区沼气项目建设10个。其次做

好乡村道路维护、村间街道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新化,新修乡

村道路10公里,硬化村间街道8.7公里。新打修复机井38眼,铺设

输水暗管65千米,新修田间砂石路15千米,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全面启动20个重点村扶贫开发整村推动工程。三是狠抓水利重点工程

建设,完成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农村安全饮水等项目,建设高效节

水灌溉面积6500亩、末级渠系改造7500亩,持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

水平。

四、存有的问题及分析

1、农村和农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农业产业化水准不高。表现在:一是落后的思想观点是农户走入市场致富的障碍,部分农民延续过去

计划体制下的习惯,思想不解放、保守,在需求资金项目上希望政府

给予扶助,“等、靠、要”思想严重;二是种植结构单一,优质产品的

比重依然很低,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较小,科技扶持的力度不够,农产

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畜牧养殖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比重不高,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主导产业优势没有发挥,辐射带动水

平不强,这导致农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幅较慢。

2、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滞后,土地对农民增收的实际贡献有限。农

业结构调整是促动农民增收的重头戏,但我县很多农民还没有从结构

调整中得到实惠。一是少数农民仍然安于“小麦+玉米”的传统农业生产,小富即安,甚至不富也安,不愿参与结构调整。二是农村仍是家

庭联产承包为主的经营形式,土地经营权掌握在一个个细小单元之中,尚未形成符合农村产业项目发展的土地流转机制和政策,土地流转和

集中相当困难,规模农业效益得不到实现。

3、农业成本增加,农畜产品价格波动大,造成农民增收困难。农

民收入的大幅增长,除政策扶持外,很大水准上靠的是农产品价格上涨,但农产品价格受到市场因素影响较大,以今年为例,2月份生猪价格16.4—17元/公斤,鸡蛋7.6元/公斤,牛奶收购价3.4元/公斤;4

月份生猪价格为3.4元/公斤;6月份生猪价格为13——13.8元/公斤,鸡蛋为9.0元/公斤;8月份生猪价格为14.6——16元/公斤,鸡蛋为

9.8元/公斤,牛奶4元/公斤;9月份生猪价为15.4——16.2元,鸡蛋

为9.8元,牛奶价格为4.6元/公斤。从以上数字能够看出我县今年农

畜产品价格基本成上升趋势,但中间价格波动很大(生猪价格上下波动

达到12.8元),由此能够看出农畜产品价格受市场调节影响较大,所

以农民想要持续依靠价格上涨来增收不现实。其次,农业成本增加,

使城乡居民农产品需求对农民、农业生产收入增长率的支撑水平下降。如从XX年下半年起,粮食价格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涨幅为8%,但是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乘机上涨更快,涨幅达10.3%,粮价上涨给农民增收带来的收益,多被农资价格上涨所冲销,农民种

粮效益低,有的甚至亏本。当前绝大部分农民生产的粮食刚好自给自足,对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造成影响。

4、农业投入不足,金融支持跟不上,农业增收动力不足。一是财

政投入不足。就政府来说,XX年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22687万元,

占财政总支出141676万元的16%,比上年的支出17%低1.0个百分点。就绝大部分农民来说,维持生活已属不易,根本无力增加投入。二是

农民贷款难更是一个普遍问题。信贷部门因为受管理权限、效益比较

低等方面的影响,信贷支农的门槛设置过高,农民难以取得贷款。

5、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农业抗风险水平弱。农业为弱势产业,

因为农业生产成本高,灾害、疫情、市场等风险较大,加之水利设施

带病运行多、水利设施遭人为毁损严重、重建设轻管理现象普遍存有

等因素导致保灌率降低,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

的发展。

6、农民工就业增收水平不高。表现在:一是获取市场信息和外出

务工渠道狭窄,据调查通过亲朋好友介绍外出务工的占60%以上,政府、中介组织只占15%左右,自由外出达到了25%。二是农民工收入偏低,

月纯收入在1200—1300元占20%,1300--1500元的占70%,纯收入

1500元以上的占10%。三是农民工整体素质不高,应对风险水平较弱。

7、农业科技的开发应用水准不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当前农

村农业科技的开发和应用存有很多不足之处,一是投入不足,农业科

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受资金困难,基础设施条件不到位等因素影响,难

以实施。二是农机推广体系不健全,与市场、农民要求存有诸多不协

调之处。三是推广方式不合理,成效不明显。四是农技成果转化率低,很多农业科研成果停留在基础理论上,转化实用新型成果少。

五、对策及建议

1、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重点在农业,焦点在农村,作为农业大县,民不富则县不兴,

所以必须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进一步增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强

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立足本地区实际,发挥区域优势,以市

场需求为向导,抓好以优质小麦为重点的优质粮基地建设,发展高效

农业和特色农业,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经

济作物种植面积,压缩低品质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促动种植结构进一

步优化。二是以规模化养殖为重点,加快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畜牧业是实现粮食转化增值,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大力发展规模经营,优化畜产品区域布局,搞好农产品深加工,推广“公司+基地+银信+农户”的模式,以牛、羊、猪三大宗畜产品为重点,搞好配套服务,力争畜牧业在两年内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把畜牧养殖园区建成全省乃全国有名的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事畜牧养殖,增强企业辐射带动水平。

2、增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工业化进程。工业化是振兴区域经济的必经之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跳板和撑杆,工业兴则乡兴,工业强则乡强,这已被很多地方的实践经验所证明,而招商引资资源共享则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振兴经济的突破口,坚持放心放手原则,鼓励、支持个体、民营等经济在数量、规模、效益上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努力培育一批具有产业带动性的龙头企业。另一方面要增大招商引资力度,上大项目,大上项目。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改善投资条件,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制、服务和舆论环境。增大自我推介力度,立足优势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动非公有制经济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第三,要围绕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做文章,用先进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协助其上档次、上水平,尽快打造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形成优势,提升竞争力。

3、强力推动城镇化,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实现现代化的核心之一。“三农”问题的解决,其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的数量,实现农村富裕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专家认为,当农村人口数量下降到总人口的25%以下时,农村土地的价值才能够达到市场化的要求,农业土地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生产和专业化生产才能达到一定水平,农业的科技含量、服务水平和农业成本才会有大幅度的改善,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整体素质才会有明显进步。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只有靠实现城镇化战略、提升人口的素质和技能,创造就业机会才能够完成。城镇化有利于工业产业

聚集,有利于服务行业成长,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同时,城镇化

为工业化载体,为农业产业化创造条件,城镇化进程的快慢直接影响

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一是要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大胆地将一

些基础设施、公用事业推向市场,做到政府出政策,市场出资金,走

综合开发、滚动发展之路。二是加快发展小城镇,小城镇是统筹城乡

发展、搞活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要搞好城镇定位,充分利用市场力

量和市场机制,广辟投资、融资渠道,集中建设一批工业带动型、农

业产业化型、资源加工型、商贸旅游型等各具优势和特色的小城镇。

吸引非公有制企业布局,使乡镇企业和城镇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发挥

集体作用和辐射作用,综合利用资源,提升经济效益。

4、做好对外劳务输出工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牢固树立抓劳

务输出就是抓经济,抓劳务输出就是抓增收,抓劳务输出就是抓就业,抓劳务输出就是抓开放的观点。积极做到“五个增强”推动劳务输出

工作,即:一是增强组织领导,建立劳务输出网络。健全乡村劳务输

出机构,负责收集劳务输出信息并定期发布、组织培训和输出、展开

职工介绍等工作;二是增强市场建设,提供信息服务。严厉打击非法职

介机构,坚决取缔“黑中介”,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三是增强技

术培训,提升务工人员的素质和劳务技能,提升其就业增收水平;四是

增强教育引导,保证有序流动。避免盲目外出、无功而返,变无序输

出为有序流动;五是增强跟踪服务,掌握务工人员的思想、工作、生活

情况及用工单位的意见和要求,稳定输出队伍,增强外出人员回乡创

业引导,就近消化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

5、落实中央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促动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一是

增强农村各项事业建设投入力度,要持续的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农村

教育质量,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实行教育救助;继续搞好农村合作医疗,

提升农民参加率,扩大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改善农

村医疗条件,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展开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传播先进文化,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

改变农村面貌。二是通过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等,实现经济

的多元化,广开创收渠道,化解基层债务,增加财政收入,增大对经

济发展的投入力度,调动干群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三是增大对农资市

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投机行为,完善农资流通渠道,降低农资价格,切实给农民减负。四是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落实涉农优惠政策,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6、发展农业科技,提升农业效率。一是要增加科教兴农投入,增

大财政对农技研究推广转移支出,同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科技研

究推广,特别是对农业产业化企业要增大投入力度,促动自主创新。

二是要增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力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农业科

技体制,创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业信息化体系。三要增强农

业科技推广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增大基层农技站建设,配备更多更

好的专业技术人员,做好对农户、企业的实地指导工作。其次围绕推

动农村经济产业化,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六、明年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任务目标及措施建议。

(一)、XX年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总体思路

XX年,全县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统筹城乡发展,

促动农民增收为主线,按照“扩果、强畜、增菜、优粮、装大手工布艺”的发展思路,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争取把xx建设成为全国有机

猕猴桃示范基地、全省重要设施农业基地、全省优质良种基地。

(二)、全县农村农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农业总产值达到20.37亿,比去年增长5%。

——农村人均纯收入10610元,比去年增长12%。

——粮食总产量达到28万吨,粮食播种面积达到65.9万亩。油

料产量达到1200吨,油料播种面积6000亩。苹果产量达到3.83万吨,苹果播种面积达到2.4万亩。

——肉类总产量达到6万吨,蛋类达到1.5万吨,奶类总产量达

到11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1403吨。

——造林合格面积达到6382亩。

——建设基本农田3000亩。

——解决饮水困难人口2.9万人。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平方公里。

(三)、农村经济发展措施建议

1、突出发体现代农业,进一步细化产业发展布局。深入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园、猕猴桃示范园、旭日循环农业示范园、xx镇万亩良种示范园、苏坊园林观赏植物示范园和大庄有机果蔬精品示范园等建设,努力创建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启动手工布艺文化产业园建设,打造“中国手工布艺第一县”。

2、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积极实施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漆水河流域集镇防洪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及扶贫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建设农村户用沼气500户、大型养殖场沼气池2处、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15个,完成养殖小区沼气项目建设20个;继续做好乡村道路维护、村间街道硬化、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3、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就地转移、返乡创业和异地输出等途径扩大就业,积极扶持和培育我县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全年力争新增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5个,大幅度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通过调整优化种养结构,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农民的生产经营性收入;通过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农民的政策性收入。

4、统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计划完成22个村社区体育健身广场建设和提升改造,新建新农村示范村32个,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施“拔村上楼、整村推动”项目,引导农民向小城镇、向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力争年内农民进城落户1.3万人,逐步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

5、继续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以政策促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大财

政对三农投入力度,积极做好落实好粮食补贴、农机补贴政策,大力

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继续搞好农村合作医疗,提升农民参加率,扩大

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改善农村医疗条件,解决农民

看病难问;持续的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对贫困家庭的学

生实行教育救助;增强对农资市场监管,完善农资流通渠道,降低农资

价格,切实给农民减负。通过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增加农民

的政策性收入。

【篇四】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党的**全会,确定了新形势下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描绘出了我国农村改革的新蓝图。如何按照省委“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

推动灾后恢复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推动黑水县农村经济继续健康发展?为此,作者先后深入沙石多乡昌德村等20余个村及相关农村企业、涉农部门实行专题调研,通过调查研究、座谈访问等形式,实行了一

些研究和探讨。

一、黑水县农村经济发体现状

黑水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全县幅员

面积4356平方公里。县境内最低海拔1790米,海拔5286米,全县总

人口5.8万余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2%以上,农业人口达5万人。因为历史、地理、交通等不利因素的制约,黑水县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

村经济发展滞后,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近年来,黑水县在州委、州政府的准确领导下,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

得了新的成效。,全县预计完成生产总值3.9亿元,同比减少28.9%;

预计完成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192元,比上年增加276元;粮食预计总

产15207吨,比计划减少783吨。因为地震影响比上年均有所减少,

但从长远看我县农村经济受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牧民整体素质不高、稳定增收渠道难、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等因素制约,新时期黑水县

所面临的农村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一)自然条件恶劣、农牧业基础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极差

黑水县每年都要遭受冰雹、泥石流、干旱、洪灾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其中又以旱灾最为严重,春旱、夏旱、伏旱时常交替发生。全县

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水平较弱。另外,因为农村土地大多集中在

高半山地区,山高坡陡,土壤贫瘠,肥力低下,虽然完成5000亩基本

农田改造,但农业生产条件仍然较差。通过大力实施交通通畅、通达

工程建设,完成通村公路55条496公里,农村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因为地震破坏影响,造成部分农村机耕道通畅水平差,存有较大

的安全隐患。农村基础设施设施数量少、配套不够完善,水利设施损

毁严重,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未彻底解决。

(二)农村人口总体素质低下,发展意识不强

受地理条件、文化水平的限制,“小富则安”、“小进则满”、“等、靠、要”的惰性心态依然存有,缺乏开拓创新水平和敢闯、敢

冒的精神,创新发展意识不强。接受科技水平差,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极低,基本上维持着传统农业的耕作和管理模式。农村实用人才缺乏,科技示范户和专业大户培育少,农牧民科技意识淡薄,接受新技术、

新品种的水平弱。

(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缓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难

农村教育水平已不能满足农牧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突出表

现在农村缺乏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教师,教师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农

村医疗卫生建设迟缓。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滞后,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尚不完善。农

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四)农村缺乏活力和动力,农牧民增收渠道不多

为积极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黑水县持续探索产业结构调整、助

农增收的新方式、新举措、新思路,先后引导农牧民搞基地建设、科

技示范、反季节蔬菜、特色水果、劳务开发等,也取得一定成效。如

沙石多乡昌德村共有农户39户,人口171人,全村人均纯收入1805元,在州党史办的倾力帮扶下,该村实施以“改厕、改圈、改水、改路、改厨,建太阳能、建院坝、建垃圾处理点”为内容的高半山脱贫

致富奔小康试点工作,农村基础设施环境和卫生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同

时增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引导村民种植莲花白60亩、大黄22亩、木香100亩、试种秦艽0.5亩、柴胡2亩、早实核桃60亩;此外,积极争取资金5万余元修建村活动室,为增强村级阵地建设和丰富群

众文化生活提供了可靠保障,当年该村人均纯收入增加260元,农牧

民增收效果明显。与此同时,四美沟村的大白菜、红岩乡的洋葱已经

在成都、南充等市场享有盛誉。但是,全县有特色的基地规模不大,

当前的结构调整普遍局限于规模扩大,品种更新,布局调整等水平和

层次上,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使用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大,科技含量不高,农民对新品种缺乏新的种植技术,尤其是在产品包装、运输上缺

乏先进的理念。一些干部和群众对市场销售信息把握不灵,以前出现

过农民等莲花白、洋葱价格最后遭遇滞销的情况。

二、对加快黑水县农村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一)明确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党的***全会和省委**次全会确立的深化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为我

县农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按照州委九届七次全会的部署,我县提出

了“保稳定、抓重建、强三农、壮支柱、促发展、创辉煌”的总体工

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揽“三农”工作,在“抓重建”和“强三农”上狠下功夫,紧紧围绕农牧业增产、增效和农牧民增收目标,抓住地

震灾后恢复重建、国家富民安康工程、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

试点、牧民定居行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机遇。确定了到20**年

农村工作目标: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81亿元,年均增长4%;年粮食

总播面稳定在1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5万吨以上;畜牧业

产值达到5752万元,年递增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现代农牧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综合效益明

影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

影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 20 世纪80 年代初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序幕,21 世纪的新农村建设又全面揭开了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篇章。经过30 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进入了工业促进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阶段,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能力正在逐渐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全面展开。 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农业基础薄弱,国家保障农产品供给平衡的能力不足;2.农业发展面临诸多不利因素,效益不高; 3.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依然存在,城乡二元矛盾还非常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还很低,农村教育、医疗、社保水平与城市存在很大差距。 根据经济发展的相关规律,发现一般情况下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有教育水平、基础设施、信息问题、农村金融体系、土地、资本、人口等因素,结合中国的特殊情况,总结发现影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三大主要因素是土地、人口、农村金融,本文作者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这三大因素进行分别说明。 土地因素,这里主要是说农业耕地。当前突出的问题是耕地不足,而且人均耕地占有量呈下降趋势。我国人均土地拥有量是世界人均拥有量的1 / 4。我国的耕地面积按人均占有土地资源量计算,目前不足112亩,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1 / 4 ,即使与建国之初的水平相比,亦下降了3 / 5。更为严重的是,全国有1 / 3的省、市人均耕地不足1亩,其中广东、福建、浙江等省人均耕地在016亩以下。目前,人口还在继续增加,耕地仍在不断减少,形势确实严峻,令人担忧。我国地形复杂,全国土地总面积中,山地约占3 3 %,高原约占26 %,丘陵约占1 0 %,盆地约占19 %,而平原只有1 2 %。由于山地较多和干旱缺雨地区的面积较大,全国土地总面积中可用于农林牧渔各业的面积只占7 0 %多一点,可用于农耕的土地就更少,土地资源的地区差异较大。 由此可见,我国虽然国土辽阔,但由于人口众多,却是一个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人多地少,耕地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更堪忧虑的是,即使在这样一种土地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现有的耕地面积仍然由于种种原因而日趋减少。有资料统计,从1 9 7 9年到1 9 8 9年间我国累计减少耕地3 6 7万公顷,大体相当于一个山西

完井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

完井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 第1章前言 1.1 现代完井技术发展现状 完井工程是衔接钻井和采油工程而又相对独立的工程,是从钻开油气层开始,到下套管注水泥固井、射孔、下生产管柱、排液,直至投产的一项系统工程。完井设计水平的高低和完井施工质量的优劣,对油气井生产能否达到预期指标和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有决定性的影响。 近十多年来,国内外完井均有了较快发展,并已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除常规井完井技术日益完善外,其他特殊井完井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如水平井完井、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完井、小井眼完井、分支井完井、深井超深井完井、现代智能完井、膨胀管完井等。国内在完井技术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与国外相比,完井技术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不同储层选择合适的完井方式、水平井完井、欠平衡井完井、小井眼完井、分支井完井,从而影响了油气井的产量及经济效益。 1.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查阅现代完井技术方面的文献,对各种完井技术现状进行综合性分析: (1)射孔完井技术; (2)割缝衬管完井技术; (3)砾石充填完井技术; (4)膨胀管完井技术; (5)封隔器完井技术; (6)智能完井技术。 2. 调研国内外最新完井技术现状,重点分析国内外现代完井技术现状、最新进展、应用成果以及发展趋势等,并对国内完井技术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和完井技术的研究方向作初步预测和探讨。

第2章常规完井技术 完井方式的选择主要是针对单井而言。虽单井属于同一油藏类型,但是所处构造位置不同,所选定的完井方式也不尽相同,如油藏有气顶、底水,若采用裸眼完成,技术套管则应将气顶封隔住,再钻开油层,而不钻开底水层。若采用射孔完成,则应避射气顶和底水。又如油藏有边水,套管射孔完成时,油田开发要充分利用边水驱动作用,避射开油水过渡带。下面主要介绍常用的几种常规完井方式[1]。 2.1 裸眼完井技术 裸眼完井方式分先期裸眼完井方式、复合型完井方式和后期裸眼完井方式三种。 先期裸眼完井方式(如图2-1)是钻头钻至油层顶界附近后,下套管柱水泥固井。水泥浆上返至预定设计高度后,再从套管中下入直径较小的钻头,钻穿水泥塞,钻开油层至设计井身完井。 复合型完井方式(如图2-2)是指适合于裸眼完井的厚油层,但上部有气顶或顶界邻近又有水层时,可以将技术套管下过油气界面,使其封隔油层的上部,然后裸眼完井,必要时再射开其中的含油段。 后期裸眼完井方式(如图2-3)是不更换钻头,直接钻穿油层至设计井深,然后下套管至油层顶界附近,注水泥固井。固井时,为防止水泥浆损害套管鞋以下的油层,通常在油层段垫砂或者换入低失水、高粘度的钻井液,以防水泥浆下沉。 图2-1 先期裸眼完井示意图 1—表层套管 2—生产套管 3—水泥环 4—裸眼井壁 5—油层

(已整理)浅谈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 行政管理专科专业 毕业作业 题目: 专业: 分校: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完成日期:

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作业指导卡

写作提纲第一部分农村经济发展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 (二)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三)现行土地政策阻碍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四)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 (五)农村人才缺乏一定程度制约经济发展 第二部分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壮大农村经济实力(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自身功能(三)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四)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五)培养和引进人才,为农村经济服务 (六)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效益

论文摘要 在当今社会,要想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首先就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近年来,我市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底子薄、负担重等诸多历史和现实原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发展形势仍然严峻,任务艰巨。如何更好更快发展农村经济的问题,仍是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目前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对策作粗浅探讨。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宏伟目标存在问题对策

目录 一、农村经济发展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一)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 (1) (二)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1) (三)现行土地政策阻碍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 (四)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 (1) (五)农村人才缺乏一定程度制约经济发展 (1) 二、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2)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壮大农村经济实力 (2) (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自身功能 (3) (三)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培养和引进人才,为农村经济服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效益...............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6)

皖北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总结 (3500字)

皖北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总结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我与同伴zq主要走访了淮南西部谢家集、八公山区、 凤台县的几个农村。每个农村我俩每人各采访一家。总的来说,这些农村的经济 发展水平欠发达。 就农户土地情况方面来说,大部分家庭自由承包土地面积偏少,例如鸭背村, 许多农户仅有几分地,只种植些日常吃的蔬菜。据采访,土地流转现象在淮南西 部也并不多见。没有流出土地主要因为土地面积少,完全有能力耕种;而没有流 入土地多因为担心收益得不到保障,且缺乏更多的劳动力。不过,在这里也常见 一种“口头协议”的土地流转:如果一家农户自己不想种地了,会直接把土地经 营权无偿供给自己的邻居亲朋。这种流转是没有任何书面合同的,只是说一声而 已。正如山王村一位老大爷所说,“几分地种菜也买不了几个钱,就给人家种了, 没有什么合同”。西部农村也是有“正式的土地流转”现象的。在孔集工农村, 我们就采访到一家。据大叔介绍,他们家土地因公路修建和小区建设修建分别被 占用两块农地,补偿费用高达45000¥/亩。 关于土地流转,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专门出台了政策: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 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 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 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对于土地流转的政策,许多农民都不了解,关于农业税减免、粮食补贴等对 土地流转的影响也说不明白,这些农村中,农户可以就土地经营权转包、出租、 互换、转让,但不可以用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抵押或抵偿债务。当被问道假如“和城里人有相同生活保障,是否愿意进行土地流转”时,有三个调查对象(总数为 六)表示仍不会进行土地流转。因自己家仅几分地,要用来种植自家日常必需的 蔬菜瓜果。而被问到若在“城里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时”,他们全都表示愿 意进行土地流转。相对于2011年全市土地流转面积已达到23.2万亩,西部地区 较为落后。 在农业产业经营方面,鸭背村、李嘴孜村、山王村主要以蔬菜为主,而工农 村、芦塘村、张楼村主要以小麦、水稻为主。这些村庄中都没有养殖大户,偶有 小家经营的养猪、羊、鸡和自己家的鱼塘。种蔬菜的农户基本上是自己家吃,多 出来的自己运到集市出售,而种稻、麦的农户粮食通常由外来商贩收购。外来商 贩收购的单价一般比自己运到集市买的低,却减免了运输程序和叫卖的时间,比 较方便。由于村中没有合作经济组织,他们的种苗也是自行购买。这些农村都没 有规模化的连篇经营,也无相应的农(副)产品加工、运输和销售企业。 全市来看,2011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73.9万亩,比2010年增加1.35 万亩,增长0.4%;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18.3万亩,其中夏粮增长0.3%,秋粮略降; 油籽播种面积7.6万亩,同比下降5%;棉花播种面积1.4万亩,同比下降2%; 蔬菜、瓜果面积46万亩,同比增长4.1%。全市猪、牛、羊和家禽等肉类总产量 5.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0.7%;水产品产量5.0万吨,增长4.7%;禽蛋产量 4.1万吨,增长4.9%;牛奶产量3.5万吨,增长3.6%;蔬菜产量53.1万吨,增 长5.4%――――――《淮南统计信息网》 皖北地区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受落后的经济环境和特殊金融环境的制约。在我们调查的西部几个农村中,几乎都成立了农村信用合 作社。但除此之外,没有成立类似“专业技术协会”、“供销合作社”等其他的

中国科技发展现状、战略与主要政策

中国科技发展现状、战略及主要政策 国家计委规划司、科技司产业技术政策课题组 1998年3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已成为其国际地位和在国际竞争中成败的决定性因素。面向21世纪的中国,如何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迅速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确保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而立足现实国情,适时制订和调整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将是关键所在。 一、中国科技发展的环境 (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从世界经济增长周期与科技进步浪潮的相关性看,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处于低速徘徊阶段,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有所降低,表明世界科技发展还没有产生新的重大突破,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尚在酝酿之中,预计到下世纪初,世界科技发展的总体趋势,仍是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深入,仍将以微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技发展和创新为核心。值得注意是:这些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仍然方兴未艾,日新月异,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明显缩短,传统观念上的研究、应用开发及生产间的界限愈加模糊,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进

程加快。如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技术淘汰率高,产品更新换代快,在计算机领域中每六个月甚至更短的周期内就有新产品问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科间的交叉日益突出,技术领域的创新更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及影响。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已经不再将科技项目按基础、应用和开发三个领域划分,而是按国家的战略需要划分为若干重大项目推动科技进步,以更便于调动和发挥一个国家的整体的综合优势。此外,国际间的科技合作也进一步得到加强。鉴于高技术发展具有高效益、高风险和高耗资的特点,走国际合作之路已被纳入各国政府和企业界发展高技术的战略规划,如美国、日本、加拿大和欧共体12国参加的国际空间站计划,以及美国、欧洲同俄罗斯的空间合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强手之间甚至是国际竞争对手之间也展开了联合和合作,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多家著名微电子企业携手共同开发新一代动态随机存储芯片,以共担费用、共担风险,成为世界强手既联合又竞争的范例。 (二)中国科技发展的国内环境 中国经济发展对科学技术提出广泛的需求。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但是必须看到,粗放型增长方式仍在我国经济增长中起着支配地位。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主要是靠大规模投入自然资源、资金和劳动力来支撑;相当多的企业素质不高,科技开发、创新能力弱,技术进步缓慢,产品档次低、消耗高、质量差。目前,我国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很多处于世界60-70年代的水平,工业企业设备近20%老化,超期服役率达40%。资源消耗高,有效利用程度低。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消耗的能源是日本的6倍、韩国的4.5倍、美国的3倍;钢

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经济

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中 国经济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同时也是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一年。回顾和总结过去五年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经验,深入分析未来五年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探讨“十二五”时期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目标任务、基本思路和途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 (一)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十分困难的时期,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面对宏观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农产品市场大幅波动、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重大突发事件不断出现等诸多挑战,国家持续加大农业农村投入,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 1 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十一五”时期前四年,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年均增产2.3%,是“八五”时期以来增产最快的时期:棉花生产再上一个台阶,年均产量达726.2万吨,比“十五”时期增加33.8%;油料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2008年扭转前两年生产下滑的趋势,2009年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糖料生产实现较快发展,年均增产6.6%,一举打破了“十五”时期徘徊的局面;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农产品生产集中度和优质品率稳步提高,畜牧和水产品生产稳步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继续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进~步优化。 2 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十一五”时期前四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年均新增1369千公顷,比“十五”时期年均新增量提高20%以上。2009年,农村饮水安全人口达到6.8亿人,提前6年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要求;全国乡镇通沥青(水泥)路率达到92.7%,比“十五”时期末提高11.3个百分点:全国沼气用户达3600多万户,比“十五”时期末增加一倍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9%,比“十五”时期末提高13个百分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1%,比“十五”时期末提高3个百分点。 3 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民生得到显著改善。“十一五”时期前四年,全国“两基”入口覆盖率接近100%,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以下,广播电视、电影放映、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书屋等文化工程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扭转了“十五”时期下滑的局面;2009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口达8.3亿人,补偿支出使7.6亿人次受益,分别是“十五”时期末的4.7倍和6.2倍;2009年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4759.3万人,基本实现全覆盖。 (二)基本经验 “十一五”时期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较快发展,为国民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贡献,为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为研究制定“十二五”规划赢得了主动,也为“十二五”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积累了经验。 1 坚持重中之重的指导思想。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是党和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为贯彻这一指导思想,中央连续下发了7个“一号文件”,研究制定了“十一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分别就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建设等重大问题做出部署和安排,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十一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的巨大成就。 2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是党和政府针对工农、城乡发展不协调和二元结构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做出的重大决策。“十一五”期间,在统筹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一、村庄现状 由于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农村的更加重视,在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下该村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人们不在担心温饱问题,而是更加注重营养健康问题,追求生活质量。家庭人均收入 有所提高,在相对稳定的收入情况下能够安居乐业。 二、当前面临的问题 (一)土地问题。农村土地结构、人员结构和经营关系不合理,土地纠纷不断,许 多土地一时难以确权、确地到户。有些在外务工人员的土地常年闲置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浪费了土地资源。 (二)村民素质低下,发展意识不强。由于地理条件,文化水平限制,人们安于现状,培养了人们的懒惰心理,一有空闲时间就沉迷打牌、麻将,娱乐方式单一。缺乏创新发展意识, 接受科技能力差,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农村实用人才缺乏,农民大多不愿接受新技术、新品种,所以光靠农业收入无法满足人们日常开销。农民参政意识不强,群众民主法律意识淡薄(三)社会事业发展极缓。教育水平不高,无法满足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缺乏优秀教师, 大多家长不满现在的教育水平,而且大多数完成小学初中后选择了辍学,随大人在外务工, 有的小小年纪就选择了婚姻,法制科学意识淡薄。医疗卫生建设迟缓,只能对一些简单的小

病进行医治,当有重病时无法得到有效治疗,人们健康水平不高,依然有“看病难、吃药贵”等难题。三、解决办法 (一)强化科技兴农,发展高效农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农业各 类优新品种的引进提高农产品质量,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使产品走出 去占据市场。 (二)对于土地问题,首先要确定农业从业人口,最大限度的公平分配农村土地使用权,收回闲置土地,增大人均占有量;核实农村土地承包权,减少土地权界问题纠纷,为 农村土地出租、转让、入股提供重要依据。 (三)对于村民素质不高问题首先要抓好干部培训,从而起到引导带头作用。试想如果一个村的干部不带头又怎会让农民去接受指导思想,所以村干部要将思想工作做到位,加大宣传力度。其次要抓好成人教育,在村里定期开展技能培训讲演,确保美味农民都有一技之长,无论是自己创业,还是在外务工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最后要加强农民法律意识,要有权利义务意识,村干部定时进行村务公开,村民定时进行上访,提高村民维权意识,加强民主监督。 (四)以推进公共事业发展为重点。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使广大 农民学有所教、老友所得、住有所居。一要不断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在学校建设宿舍,让较远地区的孩子能够得到有 效保障,安心学校,逐步提高寄宿学生的生活补助。合理配置教师资

乡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总结

乡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总结 2004年以来,__镇党委政府按照《中共×××委办公室、×××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党办发[2004]52号)文件的要求,始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党建工作上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狠抓不放。两年来,全镇的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现将我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总结 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安排部署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硬任务,纳入整个经济发展规划,常抓不懈,一抓到底。一是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机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并明确了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二是建立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责任制,层层签订了责任书,明确责任和奖惩措施。三是相继实行了乡镇副职及党员干部包抓责任制、部门包抓连带责任制、村干部“具体责任人”等制度。四是把乡镇领导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情况纳入工作实绩考核内容,并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把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情况与工资挂钩,抓得好,给予重奖等一系列措施。 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1、健全机制,夯实责任。镇党委政府与各村党总支签订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目标管理责任制》,并明确了各级的责任和奖惩措施。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情况纳入联系领导工作实绩的考核内容。把发展集体经济情况与村干部工资挂钩,实行奖惩责任制。 2、开阔思路,选准路子。镇党委政府坚定不移地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经济。充分依靠各村自然资源优势,建设特色经济强村,实现农村经济由传统数量型向特色质量型的转变。按照“定一个好规划,找一条好路子,富一方群众,活一方经济”的“四一”发展思路和“一村一品”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村制宜,发挥优势,宜农则农,宜养则养,宜商则商,不断拓宽发展领域,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使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一是围绕山地优势做文章,发展绿色经济。高堡村利用村集体荒山面积大,适宜桉树生产的优势,采取“支部+协会+农户”的形式,建成了50xxxx油桉基地,通过协会向群众收取管理费作为发展基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2004年、2005年分别为村集体增加收入5.xxxx余元。二是走矿产资源开发的路子。__、白塔、照和、红桥四个村委会充分利用集体矿山资源优势,制定优惠政策开发矿产资源,使集体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三是抓住曲嵩高速公路、昆沾铁路建设机遇,__、梁田、红桥、白塔、照和等村充分利用征地发展基金,在发展第三产业上下功夫,联合农户或工商企业开展农产品生产、营销和加工,兴办各类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__村、白塔村利用地处集镇附近的区位优势,发展集镇配套服务业,通过经营和服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四是招商引资,借鸡下蛋。通过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吸引客商到村办企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__村积极支持和配合好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100xxxx珍稀花卉苗木基地和云南绿源菇业有限公司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通过收取管理费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五是采取“公司+支部+农户”的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高堡村在去年与祥龙亚麻有限公司、宣威花椒蔬菜有限公司签订了的10xxxx亚麻种植和40xxxx韩国辣椒种植订单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订单数量,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xxxx元以上。龙海村、袜度村等村积极引进亚麻种植订单,发展

中国各地区的科学发展状况:评价与分析

内容摘要:本报告运用区域科学发展指数,对全国各地区(包括四大区域板块 和各省市区)在推进科学发展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评价、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各地区在经济依旧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更为重视经济社会的协调 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节能减排”作为“十一五”规划中的约束性指标, 开始逐渐发挥效力,各地区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统筹城 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关键词:区域科学,发展,评价 一、区域科学发展指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于 2006年开始设计“区域科学发展指数”体系,并根据2005年的数据对各地区 的经济社会发展做了评价,其具体研究成果参见《中国区域科学发展研究》 (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4月)。根据形势和数据的变化,我们对“区域科 学发展指数”体系进行了更新和调整,并根据2006年的数据测算了最新的“区域科学发展指数”,即为本报告的研究成果。)的基本内容?? 区域科学发展指数,是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发,全面评价全国各地区一 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一个定量工具。区域科学发展指数具体评价内容包括:(1)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益状况(经济增长指数);(2)经济增长的环境友 好和资源节约状况(环境友好指数);(3)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协调状况(协调发展指数);和(4)未来经济增长潜力的变化状况(潜力增进指数),区域科学发展总指数是对上述四个指数的一个综合。?? 其中经济增长指数具体考察三个方面的内容,即:(1)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增长速度高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指数);(2)考虑到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提高一个百分点的难度不同,同时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绝对水 平纳入考察范围,旨在反映增长的难度(人均GDP水平指数);(3)评价经济增长除了考察量的方面以外,还要考察增长质量的方面,即增长的效益状况。 为此,还考察了辖区内所有经济活动产生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和个人所得 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税收占GDP比重指数)。?? 环境友好指数具体考察两个方面的内容,即:(1)经济增长消耗了多少能源、水,占用了多少土地,即单位GDP的资源消耗(物耗指数);(2)经济增长排放了多少污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即单位GDP的污染排 放(污染指数)。?? 协调发展指数具体考察五个方面的内容,即:(1)各地居民的收入增长是否与 其经济增长相协调(居民收入和GDP协调指数);(2)各地的就业增长是否与其经济增长相协调(就业增长指数);(3)各地居民所享受的公共服务等是否与其经济增长相协调(公共服务支出指数);(4)各地居民所享受的社会保障是否与其经济增长相协调(社会保障指数);(5)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是否相协调,以及国内外在GDP增长中的收益是否相协调(收入分配指数)。?? 潜力增进指数具体考察五个方面的内容,即:(1)科技创新投入的力度和科技创新成果的数量(科技创新指数);(2)物质资本积累情况(物质资本指数);

2017年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四、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农村和农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表现在:一是落后的思想观念是农户走入市场致富的障碍,部分农民延续过去计划体制下的习惯,思想不解放、保守,在需求资金项目上希望政府给予扶助,“等、靠、要”思想严重;二是种植结构单一,优质产品的比重依然很低,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较小,科技扶持的力度不够,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畜牧养殖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比重不高,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主导产业优势没有发挥,辐射带动能力不强,这导致农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幅较慢。 4、农业投入不足,金融支持跟不上,农业增收动力不足。一是财政投入不足。就政府而言,XX年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22687万元,占财政总支出141676万元的16%,比上年的支出17%低1.0个百分点。就大部分农民而言,维持生活已属不易,根本无力增加投入。二是农民贷款难更是一个普遍问题。信贷部门由于受管理权限、效益比较低等方面的影响,信贷支农的门槛设置过高,农民难以取得贷款。 5、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农业抗风险能力弱。农业为弱势产业,由于农业生产成本高,灾害、疫情、市场等风险较大,加之水利设施带病运行多、水利设施遭人为毁损严重、重建设轻管理现象普遍存在等因素导致保灌率降低,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 6、农民工就业增收能力不高。表现在:一是获取市场信息和外出务工渠道狭窄,据调查通过亲朋好友介绍外出务工的占60%以上,政府、中介组织只占15%左右,自由外出达到了25%。二是农民工收入偏低,月纯收入在1200—1300元占20%,1300--1500元的占70%,纯收入1500元以上的占10%。三是农民工整体素质不高,应对风险能力较弱。 7、农业科技的开发应用程度不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目前农村农业科技的开发和应用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一是投入不足,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受资金困难,基础设施条件不到位等因素影响,难以实施。二是农机推广体系不健全,与市场、农民要求存在诸多不协调之处。三是推广方式不合理,成效不明显。四是农技成果转化率低,很多农业科研成果停留在基础理论上,转化实用新型成果少。 五、对策及建议 1、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业,焦点在农村,作为农业大县,民不富则县不兴,因此必须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立足本地区实际,发挥区域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向导,抓好以优质小麦为重点的优质粮基地建设,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压缩低品质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促进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是以规模化养殖为重点,加快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畜牧业是实现粮食转化增值,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大力发展规模经营,优化畜产品区域布局,搞好农产品深加工,推广“公司+基地+银信+农户”的模式,以牛、羊、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一直发展相对平稳。农村经济在多年的发展中其成果表现如下: (一)经济主体趋向多元化 大部分的生产资料掌握在农户手里,一些农户开始掌握了一定的生产经营权,农户开始以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身份出现,并具有独立财产权和经营权;对于农村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生产资料和产品主要由集体控制并拥有,企业的经营计划和生产经营活动主要由集体来决定,国家对其的控制变得越来越弱;此外,农村还出现了很多私人企业和“三资”企业,它们为了实现其独立的经济利益,对行使商品生产经营者的主权有很高的要求。 (二)农村经济成份与产业结构逐渐转向多元和复合 经济体制在不断的改革下,农村经济原有的自给经济逐渐转变为商品经济,农村经济原有的单一经济形式已逐渐转变为多种经济形式,单一的经济结构也变成了一体化经营的复合经济结构,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新格局逐渐形成。 (三)农村经济关系开始走向市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来计划经济下的指令性特点逐渐消失,农村里面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逐步市场化,完全由市场经济的市场机制、价值规律来自由调节,由市场去优化配置农业各种资源。

二、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农产品质量跟不上 目前,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产品供给出现了结构性、地区性和阶段性的过剩。我国农产品产量增长趋势过快,但是由于农业科技发展滞后,人均资源匮乏,导致产品质量没有跟上,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导致大量产品处于积压状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的质量提高迫在眉睫,但我国对农业的科技投资存在着严重不足,导致农业技术进步受阻,从而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对生产的投入严重不足 农村投资出现的问题,一方面是受到资金的限制,另一方面投资动力相对缺乏、缺乏优越的投资“技术”,投资引诱也严重不足。过度安逸的农村生活使得农民缺乏生存和竞争的压力,从而导致其抗风险能力不高,因此农民通过投资来进行改善生活和生产条件的动力相对缺乏。主要是由于农业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周期过长,规模较大、风险较高,而且盈利水平还相对较低,缺乏对市场资本吸引力,导致很多企业不愿意去农村投资。 (三)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目前在我国,还存在着相当大比例的薄弱村集体经济,相对落后的农业基础设施,这些不足严重阻碍了高速发展的农村经济,农村基础设施的滞后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由于集体经济薄弱,使党支部缺乏履行领导职能,缺少为群众提供多种服务的能力,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得不到更好地服务,因此他们的凝聚力、号召力、

农村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农村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建国以来,伴随着新中国改革与发展的辉煌历程,四川农村经济步入了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轨道。 农业生产高速稳定增长,农产品供给得到保障 建国60年来,四川农业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农产品供给日益丰富,保障了城乡居民的生活需求,发挥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基础作用。1949-20XX年,四川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亿元跃升到亿元,年平均增长%,超过同期全国农业平均增长速度个百分点,四川农业经济总量及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居全国各省前列。粮食总产量从1990年开始保持在3000万吨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00公斤,实现了全省粮食供需基本平衡,从而保障了粮食安全。到20XX年,全省油料总产量达到万吨,比建国之初增长倍;烟叶总产量万吨,增长倍;水果总产量达万吨,增长倍;肉类总产量达万吨,增长258倍;禽蛋产量达万吨,增长6倍;牛奶产量达万吨,增长倍;水产品总产量达到万吨,增长118倍。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推动农村非农产业快速发展 建国60年来,我省乡镇企业从无到有,逐渐壮大。20XX 年,四川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出的70%以上,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23%,与20XX年相比,年平均增长%。20XX年末,四川已拥有规模以上的乡镇工业企业5873

户,规模工业增加值达亿元,占乡镇企业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9%,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四分之一。 农村经济结构变化显著,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推进 建国60年来,四川农村经济由单一的传统农业逐步向二三产业多元化方向发展。据测算,1978年四川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为:到20XX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变化为28::。在农业经济内部,农林牧渔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到20XX 年,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经济总量的比重下降到%,比1978年下降了36个百分点;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重上升到%,比1952年提高了个百分点,经济作物产值超过了粮食作物45%,种植效益大幅度提高。畜牧业产值比重上升到%,提高了个百分点;牧业生产中,牛羊禽肉占肉类总量比重上升到%,比1952年提高了个百分点。 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同时,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到20XX年,农村居民文教娱乐及服务消费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比1978年提高了个百分点。20XX年四川有178个县完成了“普九”义务教育任务,“普九”人口覆盖率%,农村基础教育得到普及和进一步巩固。农村各类职业中学和农民技术培训学校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高。农村医疗服务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乡镇卫生院达到4810个,妇幼保健、床位、医护人员生得到充实和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

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2017-01-2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 金融科技(Fintech)是当前金融界十分关注的话题。目前,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到一个阶段性的调整时期,在这样的氛围下讨论金融科技,能提供一个反思和总结的机会,客观分析一下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金融科技通常被界定为金融和科技的融合,就是把科技应用到金融领域,通过技术工具的变革推动金融体系的创新。全球金融稳定委员会对金融科技的界定是,金融与科技相互融合,创造新的业务模式、新的应用、新的流程和新的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形成非常大的影响。金融科技的外延囊括了支付清算、电子货币、网络借贷、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投顾、智能合同等领域,正在对银行、保险和支付这些领域的核心功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三个发展阶段 如果从IT技术对金融行业推动变革的角度看,目前可以把它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可以界定为金融IT阶段,或者说是金融科技1.0版。在这个阶段,金融行业通过传统IT的软硬件的应用来实现办公和业务的电子化、自动化,从而提高业务效率。这时候IT公司通常并没有直接参与公司的业务环节,IT系统在金融体系内部是一个很典型的成本部门,现在银行等机构中还经常会讨论核心系统、信贷系统、清算系统等,就是这个阶段的代表。 第二个阶段可以界定为互联网金融阶段,或者叫金融科技2.0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金融业搭建在线业务平台,利用互联网或者移动终端的渠道来汇集海量的用户和信息,实现金融业务中的资产端、交易端、支付端、资金端的任意组合的互联互通,本质上是对传统金融渠道的变革,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融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互联网的基金销售、P2P网络借贷、互联网保险。 第三个阶段是金融科技3.0阶段。在这个阶段,金融业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这些新的IT技术来改变传统的金融信息采集来源、风险定价模型、投资决策过程、信用中介角色,因此可以大幅提升传统金融的效率,解决传统金融的痛点,代表技术就是大数据征信、智能投顾、供应链金融。

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汇报

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汇报 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汇报 工作汇报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汇报(完)汇报工作经济发展农村 20**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70.1万吨,同比增长20%,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540元,同比增长1 5.4%,提前两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标。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幅攀升,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我县的主要作法是: 一、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争创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农业稳,则天下安。**县作为我市农业大县,全省重要商品粮基地县,将多打粮、打好粮,确保粮食稳产增产为已任,从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围绕提高粮食产能,走出了一条不单单依靠“政策好”、不完全指望“天帮忙”,更依靠科学发展“人努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固根本”的路子。通过认真组织实施水利化、农机化、科技化“三化工程”,大幅度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年共筹措农田水利和农业开发资金3236万元,以抗旱除涝为重点,全面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总灌溉面积43万亩的龙头桥灌区骨干工程自2016年建设以来,已累计完成投资7000万元。通过落实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大幅度增加补贴资金,全县已组建农机合作社15个,扶持发展农机大户1000户,大中型农机具保有量达到

1.2万台套,田间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加大对农民实施粮食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培训力度,重点推广了水稻大棚育秧机插深施肥、玉米通透性栽培、大豆大垄密植等项技术,全县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良种覆盖率达到99%。为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我县筹措资金1200万元对农业基础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予以补贴。在扶持政策的引导下,全县共完成深松整地60万亩,水利工程土方180万立方米,新建水稻育苗大棚32万平方米,农业阳光保险面积100万亩。通过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粮食亩产由201X年的269公斤提高到20**年347公斤,大幅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二、以争取上级农业政策支持为契机,倾力建设全省现代农业试点,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的根本出路是现代化。为全面提升我县农业现代装备水平,我们抢抓省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区试点工程的难得机遇,成功争取并顺利实施了示范区建设。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按照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坚持大手笔、高起点,打造精品、培育亮点的原则,先行规划、配套建设,举全县之力、集各方资源,以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为突破口,在标准化农田建设、农村泥草房改造、通村公路建设、村屯绿化、有线电视“村村通”、农村社区建设、农民远程教育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等18个方面给予重点倾斜、配套建设。并确定了三位副处级领导定点包扶、驻村办公,19个部门重点帮扶,强力推进。全年累计完成投资5869万元。目前,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已完成组建工作,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 4.3万亩。通村公路、24栋别墅区、村办公楼、幼儿园和超市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年度建设计划,并规划建设了集“湿地观光—现

2019年乡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总结

20XX年乡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总结 18年以来,__镇党委政府按照《中共XX县委办公室、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党办发[2004]52号)文件的要求,始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党建工作上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狠抓不放。两年来,全镇的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现将我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总结如下: 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安排部署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硬任务,纳入整个经济发展规划,常抓不懈,一抓到底。一是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机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并明确了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二是建立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责任制,层层签订了责任书,明确责任和奖惩措施。三是相继实行了乡镇副职及党员干部包抓责任制、部门包抓连带责任制、村干部“具体责任人”等制度。四是把乡镇领导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情况纳入工作实绩考核内容,并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把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情况与工资挂钩,抓得好,给予重奖等一系列措施。 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1、健全机制,夯实责任。镇党委政府与各村党总支签订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目标管理责任制》,并明确了各级的责任和奖惩措施。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情况纳入联系领导工作实绩的考核内容。把发展集体经济情况与村干部工资挂钩,实行奖惩责任制。 2、开阔思路,选准路子。镇党委政府坚定不移地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经济。充分依靠各村自然资源优势,建设特色经济强村,实现农村经济由传统数量型向特色质量型的转变。按照“定一个好规划,找一条好路子,富一方群众,活一方经济”的“四一”发展思路和“一村一品”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村制宜,发挥优势,宜农则农,宜养则养,宜商则商,不断拓宽发展领域,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使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一是围绕山地优势做文章,发展绿色经济。高堡村利用村集体荒山面积大,适宜桉树生产的优势,采取“支部+协会+农户”的形式,建成了500亩油桉基地,通过协会向群众收取管理费作为发展基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18年、18年分别为村集体增加收入5.6万余元。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然后 就农村信用社现在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 了探讨,并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方 向进行了介绍,然后就改革中相应存在 问题,提出了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建议, 希望我国农村信用社在今后不断壮大, 国有重要意义,农村经济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经济促进作用。农村信用社作为由农民入股,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地方性金融组织,它的服 务对象是农民,服务区域在农村,服务目标是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农 村信用社建社 50 多年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为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以及农村社会稳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然而,建国后成立的农村信用社都是以 行政指令组合而成的名义上的合作组织,从一开始就不符合“自愿、互助合作、民主管理”等合作制原则规范,经历了多次整顿、改革, 现在合作金融的基本属性已经所剩无几。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 农村信用社现有产权状况的多样性,农民参与农村信用社民主管理的意识低下等原因造成了农村信用社的亏损和历史包袱严重,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变迁的国家偏好和农民的接受程度之间存在着矛盾,信用社复杂的股权结构和长期的“官办”色彩更加剧了这一矛盾。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金融结构不断改进,农村金融竞争已经越发激烈,如何使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大潮中处于不败之地,农村信用社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一、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主要问题 1、金融风险日益累积。由于众多历史 遗留问题,各地农村信用社都有为数不小的不良资产,随着农信社改革的不断深入,信贷风险也日渐显现,不良信贷资产额和不良资产比率也直线上升,我国农村信用社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4%,部分地区农村信用社资 产负债率甚至超过了70%。而且贷款到期转 据较多,贷款到期后,只要能收回贷款利息,诸多信用社都采取办理转据方式,有的大额贷款多次转贷,影响了信贷资金的流动性,掩盖了潜在的信贷风险。部分地区放贷收息现象依然存在,部分信用社为片面完成收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