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教(学)案高年级

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教(学)案高年级
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教(学)案高年级

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小学版(高年级)

教案

寨里河镇中心小学

班级

任课教师

第一课我是国家小公民

教学目的:使学生懂得:公民、国籍、未成年的概念及意义,理解《未成年保护法》等法律对未成年的保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没有特权,人人要争做合格的中华人民国的小公民,遵守法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提高学生对法律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法律是人们的行为准则。

难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教学过程:

(一)我也是名小公民

1、公民概念

2、《宪法》规定公民的权利义务

(二)我的国籍是中国

1、国籍的含义

2、法律对国籍的规定

(三)我是未成年

1、未成年的定义

2、《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教学反思:

1、让学生对《宪法》有一个基本了解,知道公民的具体含义。

2、知道国籍的定义,了解中国国籍及其作为中国公民应该享受

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

3、懂得未成年的年龄界限,知道未成年具有的权利,初步了解

《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2课公利与自由

教学目的:使学生懂得:我国公民的政治、人身、经济。社会、文化等权利;了解《宪法》规定的公利,如公民言论自由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

教学重难点:

1、《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权利。

2、学生接触宪法知识不多,且有些权利概念不理解。

教学过程:

一、认识公民的权利

1、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享有的广泛权利。

2、公民的政治、人身、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

3、《宪法》中人权的概念。

4、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5、拥有权利并不意味着可以滥用权利,在行驶权利的时候,不

能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及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

二、宪法保障我权利

1、《宪法》规定公民的各种自由和权利。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权利。

2、《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有休息的权利,有受教育,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研究的权利

3、公民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不能滥用权利。

教学反思:

1、了解《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但是要注意公民

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不能滥用权利。

2、初步认识公民的言论权、出、信仰自由,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

第3课公民义务与责任

教学目的:使学生懂得:维护公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和共同意愿;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这是《宪法》规定的;公民有维护祖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公民有纳税的义务。

教学重难点:

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是公民应尽的基本义

务。

2、任何公民不能牺牲国家利益来换取个人好处,否则必将

受到法律的严惩。

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未成年人作为国家小公民,

也可能成为纳税人。

教学过程: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澳门特

别行政区以及地区都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宪法》规定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

3、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是宪法规定公民应尽的基本

义务。

二、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1、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2、中华人民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

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任何公民不能牺牲国家利益来换取个人好处,否则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三、依法纳税是义务

1、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2、税收就是国家对于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未成年人作为国家小公民,也可能

成为纳税人。

教学反思:

1、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维护国家主权不被侵犯,维护国家

领土的完整,维护国家政权的统一。

2、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是宪法规定公民应尽的基本

义务。任何公民都不能牺牲国家利益来换取个人好处,否则必将

受到法律的严惩。

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未成年人作为国家的小公民,也有

可能成为纳税人。

第4课父母抚养是义务

教学目的:父母作为监护人,要承担很多职责;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虐待行为的,法律可剥夺其监护资格;父母有管教子女的权利。教学重难点:

1、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

2、虐待是家庭中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违反监护责任的恶劣表现。

教学过程:

一、父母离婚义务在

1、《婚姻法》规定,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2、父母作为监护人,要承担很多职责。

二、打骂虐待不合法

1、虐待是家庭中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违反监护责任的恶劣表现。

2、虐待主要表现为各种对身体和精神的折磨,并且是一贯性的行

为。

3、父母有管教子女的权利。

教学反思:

1、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离婚后责任仍在,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系,

不因为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

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2、学生要深刻认识,父母有管教子女的权利门虐待是家庭中父

母或其他监护人违反监护责任的恶劣表现。

第5课我在家中有权利

教学目的:1、隐私权作为一项基本的人格权利,是指一个人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2、未成年人享有的财产权。3、父母应当允许孩子对涉及、影响到其自身的事物发表意见,尊重孩子的参与权。

教学重难点:

1、未成年人要知道自己享有的隐私权和财产权,并且受法律保护。

2、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和财产权。

教学过程:

一、我也享有隐私权

1、隐私权作为一项基本的人格权利,是指一个人的私人生活安宁与

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

2、父母或老师以对子女或学生负有教育责任为名,偷看未成年认得

日记或信件等事件的发生都是不懂得尊重未成年认得隐私权。

二、财产权利受保护。

1、财产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未成年人也可以通过合法的途径获得

财产。

2、属于未成年人独立拥有的财产主要有:压岁钱、生日礼物等,继

承的所有财产,稿费、表演费等收入,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打工所得的收入等。

三、参与权利受保护

1、参与权的含义。

2、同学们有权对家庭事务发表意见,尤其是家庭中影响我们生活

的事项。

3、父母应当允许孩子发表意见,尊重孩子的参与权。

教学反思:

1、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不懂得尊重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偷看未成年人

的日记、信件等现象都属于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权的行为,必须予以制止。

2、未成年可以通过合法途径获得财产,同学们在行驶财产权时应该

主动与父母商量,征求父母的意见。

3、家长应该尊重未成年人的参与权,同学们有权利对家庭事务发表

意见。

第6课学校保护助成长

教学目的:

1、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每个公民都应当平等享

有。残疾人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关心和帮助,在对待残疾儿

童的受教育问题上,学校应该一视。

2、老师不得侵犯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得变相体罚学生。

教学重难点:

1、在对待残疾儿童的受教育问题上,学校应该一视,不应有

先后、多寡、厚薄之分。

2、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保护,教师不得变相体罚学生。教学过程:

一、平等入学不歧视

1、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每个公民都应当平等享有。

2、《未成年保护法》也从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规定

了对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保护。

3、在对待残疾儿童的受教育问题上,学校应该一视。

4、同学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应该学会

尊重他人,平等对待他人,尽力帮助残疾人。

二、人格尊严受保护

1、人格尊严的含义及容。

2、任何人都有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权利,也有义务尊重他人的

人格尊严。

3、老师不能体罚学生,体罚学生造成伤害要负法律责任。

教学反思:

1、每个公民都应当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

应该学会尊重他人,平等对待他人,尽力帮助残疾人。

2、未成年人也有人格尊严,并且受法律保护。任何人都有维护自

己人格尊严的权利,也有义务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3、老师不能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体罚学生严重了同学们的

身心健康,体罚学生造成伤害要负法律责任。

第7课遵守交规保安全

教学目的:使学生懂得:1、交通规则是人身安全的保障,不仅开车,骑自行车的人要遵守,行人也要遵守。2、骑自行车上路也要遵守法律。

教学重难点:

1、不仅仅是开车、骑自行车要遵守交通规则,行人也要遵守。

2、知道交通信号灯的指示信号。

3、骑自行车需要遵守的交通规则。

教学过程:

一、横过马路要注意

1、交通规则是人身安全的保障,也是维护公共交通秩序的需要不

仅开车,骑自行车的人要遵守,行人也要遵守。

2、同学们过马路时,没要按照交通信号灯的指示通行。

3、讲解交通信号灯的指示信号。

二、骑车上路守交规

1、让学生了解到骑自行车也要遵守交通规则。

2、认真学习有关自行车的规定,还要掌握骑自行车的基本常识。

3、骑自行车的基本常识的介绍。

教学反思:

1、让学生明白交通规则是人身安全的保障,也是维护公共交

通秩序的需要不仅开车,骑自行车的人要遵守,行人也要

遵守。

2、自行车给人们的交通带来了便利,当我们骑自行车时,应

该严格遵守汽车规,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第8课上网安全不能忘

教学目的:

使学生懂得,我们在利用网络增长知识的同时,也要增强安全意识。要有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做法来利用网络。

教学重难点:

1、让同学们意识到,要增强安全意识。

2、要有节制的上网,不要沉溺于网络中的虚拟世界。

教学过程:

一、个人信息不泄露

1、网络是我们学习交流的工具,我们在利用它增长知识,开拓

视野的同时,也要增强安全知识,不要给坏人可乘之机。

2、不要随便的向网友透漏个人信息。

3、个人信息的主要容。

二、虚拟世界不沉迷

1、沉迷网络会消磨人得意志,还有可能滋生不良行为,甚至会

引发犯罪。

2、建议每天上网时间不要超过两小时,上网时,要有良好的心

态、正确的做法。

3、要利用网络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有节制的上网,不要沉迷

于网络的虚拟世界。

三、社会网吧不进入

1、法律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

2、让学生了解各部门联合发布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3、了解《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基本容。

教学反思:

1、网络是我们学习交流的工具,我们在利用它增长知识,开拓

视野的同时,也要增强安全知识,不要给坏人可乘之机。要

随便的向网友透漏个人信息。

2、要利用网络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有节制的上网,不要沉迷

于网络的虚拟世界。

第9课灾害面前不慌乱

教学目的:让同学们知道地震来临时的保护及逃跑措施。了解用火的安全知识,发现火情时的急救措施。了解溺水的原因及急救措施。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记住地震、火灾、溺水时的急救措施。

2、要注意防火、防溺水。

教学过程:

一、地震来临不能慌

1、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同学们遇到地震时要保持镇静。

2、如果已经脱险,不要回室,以防余震。

3、遇到地震时的自救措施。

二、防火安全要牢记

1、提醒同学们不要玩火,小火苗容易引发大火灾。

2、了解用火的安全措施。

3、让学生知道出现火情时的急救措施。

三、谨防溺水保安全

1、出现溺水的一半原因。

2、有人溺水时的急救措施。

3、遇到洪灾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教学反思:

1、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出现地震、火灾、溺水时的急救措施。

2、了解用火的安全知识及其急救措施。

第10课不良行为早预防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懂得,小偷小摸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利,未成

年人只有从小远离不良行为,才能有效预防犯罪。

2、同学们要做到不贪、不占、不要,不为小便宜诱惑,不该得

的利益不占,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

3、吸烟、喝酒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同学们要

远离烟酒。

教学重难点:

1、让同学们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小远离不良行为。

2、要同学做到不为小便宜诱惑,不该得的利益不占,不是自己的东

西不要。

教学过程:

一、小偷小摸危害大

1、小偷小摸的含义

2、小偷小摸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利,是或犯罪行为,且容易助长人

们不劳而获的贪婪心理。

3、“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未成年人只有从小远离不良行为,才

能有效预防犯罪。

二、贪小便宜要不得

1、贪小便宜的人看似多占了一些东西,但他们却失去了一种可贵的品质——诚实。

2、爱贪小便宜得人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禁不住诱惑,容易从贪小便宜发展为贪大便宜,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3、同学们一定要做到“不贪”、“不占”“不要”,不为小便宜诱惑。

三、远离烟酒益身心

1、吸烟、喝酒都会严重伤害我们的身体健康。

2、未成年人饮酒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不良嗜好,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的不良行为。

3、有些未成年人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往往是从一杯酒、一根烟开始的。

4、同学们一定要远离烟酒。

教学反思:

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未成年人只有从小远离不良行为,才能有效预防犯罪。

2、让同学们意识到爱贪小便宜得人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禁不住诱惑,容易从贪小便宜发展为贪大便宜,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3、同学们一定要远离烟酒。

第11课社会保护不能少

教学目的:

1、通过社会的保护,让未成年人健康的成长,多去有益身心健

康的场所,远离不利于我们成长的场所。

2、不能向未成年人出售有害的书籍,未成年也自觉远离不健康

的信息。

3、不能不能向未成年出售烟酒。

教学重难点:

1、要通过社会、学校、家庭、法律的共同保护,让孩子们健康的成

长。

2、不能向未成年出售有害的书籍、烟酒等。

教学过程:

一、公共设施的免费和优惠开放

1、同学们应当到能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有益身心健康的场所参

观。如博物馆、图书馆、天文馆。

2、很多的公共设施免费、优惠的开放。

3、同学们多去有益身心健康的场所,远离不利于我们成长的场所。

二、不能向未成年人出售的出版物

1、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其设立的目的是希望散居在

世界各地的人,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

2、未成年只有多读书,读好书,从中汲取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够健

康茁壮的成长。

3、同学们应多读好书,自觉远离不健康的信息。

三、不能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1、《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2、同学们知道烟酒会危害健康,还会诱发不良行为,所以我们一定要远离。

四、未成年人不能去的场所

1、营业性舞厅、网吧等,提供的服务容不适合未成年人参与,有可能

成为滋生未成年人犯罪的温床。

2、《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中小学校园周边不得设置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

教学反思:

1、要通过社会、学校、家庭、法律的共同保护,让孩子们健康的成长。

2、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也需要自己的努力,不去不健康的场所、不买烟酒、不买不健康书籍。

第12课我能向谁去求助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懂得,与别人发生矛盾或者受到伤害,应当用理性的

方式解决,千万不能报复泄愤。

2、未成年人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应该向谁求助。

3、学会申请法援,这是未成年人的权利。

教学重难点:

1、同学们在解决问题时不要采取暴力方式。

2、了解保护未成年人的机构有哪些。

3、同学们应当树立权利意识,学会申请法援。

教学过程:

一、暴力说话不可取

1、使学生懂得,与别人发生矛盾或者受到伤害,应当用理性的

方式解决,千万不能报复泄愤。

2、报复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拥有报复心里的人,对别人

有一种戒备和防心里。

3、报复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和正确途径。

4、同学们与人发生矛盾时,应该心平气和地进行沟通,互相理

解、互谅互让、团结友爱,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大动干戈,以

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二、未成年人保护委员回来维权

1、向学生们介绍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机构。

2、“12355”青少年维权公益热线就是在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等部门共同创立的。

3、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的职责。

三、申请法援是权利

1、未成年人可以申请法律援助的情况有哪些。

2、法律援助的含义。

3、同学们应当树立权利意识,在符合条件时,向当地法援申请援助,以充分保障自己的权益。

教学反思:

1、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与人发生矛盾时,应该心平气和地进

行沟通,互相理解、互谅互让、团结友爱,不要因为一点

小事大动干戈,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2、让学生慢慢有法律意识和申请援助的意识。

3、了解到申请法律援助的条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