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4.3.2 公式法 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4.3.2  公式法  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4.3.2  公式法  教案设计

公式法

【总体说明】

本节是因式分解的第3小节,占两个课时,这是第一课时,它主要让学生经历通过整式乘法的平方差公式的逆向运用得出因式分解的平方差公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运算之间的互逆关系。

【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技能基础:学生在上几节课的基础上,已经基本了解整式乘法运算与因式分解之间的互逆关系,在七年级的整式的乘法运算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平方差公式,这为今天的深入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通过前几节课的活动和探索,学生对类比思想、数学对象之间的对比、观察等活动形式有了一定的认识与基础,本节课采用的活动方法是学生较为熟悉的观察、对比、讨论等方法,学生有较好的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学生在学习了用提取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的基础上,本节课又安排了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旨在让学生能熟练地应对各种形式的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为下一章分式的运算以及今后的方程、函数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意义;

(2)会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3)使学生了解提公因式法是分解因式首先考虑的方法,再考虑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数学能力:

(1)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的运用能力。

情感与态度:

在引导学生逆用乘法公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意识,同时让学生了解换元的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练一练——想一想——做一做——议一议——反馈练习——学生反思。

第一环节练一练

活动内容:填空:

(1)(x+3)(x –3) = ;

(2)(4x+y )(4x –y )= ;

(3)(1+2x )(1–2x )= ;

(4)(3m +2n )(3m –2n )= 。

根据上面式子填空:

(1)9m 2–4n 2= ;

(2)16x 2–y 2= ;

(3)x 2–9= ;

(4)1–4x 2= 。

活动目的: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把整式乘法中的平方差公式进行逆向运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与逆向思维能力。

注意事项:由于学生对乘法公式中的平方差公式比较熟悉,学生通过观察与对比,能很快得出第一组式子与第二组式子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二环节 想一想

活动内容:观察上述第二组式子的左边有什么共同特征?把它们写成乘积形式以后又有什么共同特征?

结论:a 2–b 2=(a+b )(a –b )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从第一环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自己的归纳能找到因式分解中平方差公式的特征。

注意事项: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的正确使用掌握的比较快,但用语言叙述第二组式子的左右两边的共同特征有一定的困难,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

第三环节 做一做

活动内容: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25–16x 2 (2)9a 2–24

1b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的应用能力。

注意事项:学生对含有分数的平方差公式应用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有的学生由于受解方程的影响,习惯首先去分母,再因式分解,这是很多学生经常犯的一个错误。

第四环节 议一议

活动内容:

将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9(x –y )2–(x +y )2 (2)2x 3–8x

活动目的:

(1)让学生理解在平方差公式a 2–b 2=(a+b )(a –b )中的a 与b 不仅可以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向学生渗透换元的思想方法;

(2)使学生清楚地知道提公因式法是分解因式首先考虑的方法,再考虑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注意事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逐步理解平方差公式中的a 与b 不仅可以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

第五环节 反馈练习

活动内容:

1.判断正误:

(1)x 2+y 2=(x+y )(x –y ) ( )

(2)–x 2+y 2=–(x +y )(x –y ) ( )

(3)x 2–y 2=(x+y )(x –y ) ( )

(4)–x 2–y 2=–(x+y )(x –y ) ( )

2.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4–m 2 (2)9m 2–4n 2

(3)a 2b 2-m 2 (4)(m -a )2-(n +b )2

(5)–16x 4+81y 4 (6)3x 3y –12xy

3.如图,在一块边长为a 的正方形纸片的四角,各剪去一个边长为b

的正方形。用a 与b 表示剩余部分的面积,并求当a =3.6,b =0.8时的

面积。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的反馈练习,使教师能全面了解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的特征是否清楚,对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运用是否得当,因式分解的步骤是否真正了解,以便教师能及时地进行查缺补漏。

注意事项: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对于第3题因式分解的实际应用不能理解,他们没有采用因式分解的方法,而是利用计算器硬生生地计算出来。

a b

第六环节学生反思

活动内容:从今天的课程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的回顾与反思,强化学生对整式乘法的平方差公式的与因式分解的平方差公式的互逆关系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加深对类比数学思想的理解。注意事项:学生认识到了以下事实:

(1)有公因式(包括负号)则先提取公因式;

(2)整式乘法的平方差公式与因式分解的平方差公式是互逆关系;

(3)平方差公式中的a与b既可以是单项式,又可以是多项式;

【教学反思】

逆向思维是一种启发智力的方式,它有悖于人们通常的习惯,而正是这一特点,使得许多靠正向思维不能或是难于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一些正向思维虽能解决的问题,在它的参与下,过程可以大大简化,效率可以成倍提高。正思与反思就象分析的一对翅膀,不可或缺。

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果表明:许多学生之所以处于低层次的学习水平,有一个重要因素,即逆向思维能力薄弱,定性于顺向学习公式、定理等并加以死板套用,缺乏创造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开拓精神。

因此,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不仅对提高解题能力有益,更重要的是改善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开拓精神,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性,提高学习效果、学习兴趣,及思维能力和整体素质。

八年级上数学定义公式

第十一章三角形 1、三角形定义: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 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 、判定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的简易方法:较小两边之和大于第 三边(最大边)。 4、三角形四心:(1)重心:三条中线交点;(2)垂心:三条高的交 点;(3)内心:三个角平分线的交点;(4)外心: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o。 6、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7、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8、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9、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10、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 11、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 边形的对角线。多边形一个顶点对角线为:(n -3)条多边形对角线总条数为:n(n —3)一2条 12 、正多边形定义: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 边形。 13、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内角和等于(n —2)X180 o 14 、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o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1、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3、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 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4、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 应角相等。 5、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1 )SSS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 )SA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等。 (3 )ASA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 )AAS 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 )HL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6、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1)角相等且两垂直;(2)垂线段相等】 7 、角的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 角的平分线上。【(1)两垂直且垂线段相等;(2)角相等】 第十三章轴对称 1、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 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I。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一个图形)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与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就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就是否能升学。我班优生稍少,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求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有的学生思想单纯爱玩,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有部分同学基础较差,厌学无目标。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与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就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包括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数据的分析等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3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全部四个领域。其中对于“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本册书在第十九章、第二十章分别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两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与数学活动落实“综合与实践”的要求。 第16章“二次根式”主要讨论如何对数与字母开平方而得到的特殊式子——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代数式及其运算的知识结构,并为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17章“勾股定理”主要研究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包括它们的发现、证明与应用。 第18章“平行四边形”主要研究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与判定,还研究了矩形、菱形与正方形等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19章就是“一次函数”,其主要内容包括:常量与变量的意义,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种表示法,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与应用举例,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等内容的关系,以及以建立一次函数模型来选择最优方案为素材的课题学习。 第20章“数据的分析”主要研究平均数(主要就是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

初二上册数学公式

初二上册数学公式 (一)运用公式法: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于是有: a2-b2=(a+b)(a-b) a2+2ab+b2=(a+b)2 a2-2ab+b2=(a-b)2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二)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1)式子: a2-b2=(a+b)(a-b) (2)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这个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 (三)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时,各项如果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四)完全平方公式(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 和 (a-b)2=a2-2ab+b2 反过来,就可以得到: a2+2ab+b2 =(a+b)2 a2-2ab+b2 =(a-b)2 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 2 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把 a2+2ab+b2 和 a2-2ab+b2 这样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上面两个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点①项数:三项②有两项是两个数的的平方和,这两项的符号相同。③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该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 a、b 可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5)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五)分组分解法我们看多项式 am+ an+ bm+ bn,这四项中没有公因式,所以不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两组(am+ an)和(bm+ bn),这两组能分别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别分解因式.原式=(am +an)+(bm+ bn) =a(m+ n)+b(m +n) 做到这一步不叫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因为它不符合因式分解的意义.但不难看出这两项还有公因式(m+n),因此还能继续分解,所以原式=(am +an)+(bm+ bn) =a(m+ n)+b(m+ n) =(m +n)?(a +b).这种利用分组来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把一个多项式的项分组并提取公因式后它们的另一个因式正好相同,那么这个多项式就可以用分组分解法来分解因式.

八年级上册数学公式定理

八年级上册数学公式定理 1.全等形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2.把两个全等的图形重合在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4.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3)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4)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5.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6.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7.角平分线的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8.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9.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10.垂直平分线的定义:经过线段中点而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1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13.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点()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14.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15.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2)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高线和该边上的中线重合,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3)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高线和所对的角平分线重合,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4)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16.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17.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1)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 (2)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而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18.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1)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9.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集

第17章 分式 §17、1、1 分式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从中认识分式,并能概括分式 2、使学生能正确地判断一个代数式就是否就是分式 3、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类比地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如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为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教学难点: 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3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米; (2)面积为S 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a 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__米; (3)一箱苹果售价p 元,总重m 千克,箱重n 千克,则每千克苹果的售价就是___元; 二、概括: 形如B A (A 、 B 就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B ≠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 A 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 整式与分式统称有理式, 即有理式 整式,分式、 三、例题: 例1 下列各有理式中,哪些就是整式?哪些就是分式? (1)x 1; (2)2 x ; (3)y x xy +2; (4)33y x -、 解:属于整式的有:(2)、(4);属于分式的有:(1)、(3)、 注意:在分式中,分母的值不能就是零、如果分母的值就是零,则分式没有意义、例如,在分式a S 中,a ≠0;在分式n m -9中,m ≠n 、 例2 当x 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11-x ; (2)3 22+-x x 、 分析 要使分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分母不等于零、 解 (1)分母1-x ≠0,即x ≠1、 所以,当x ≠1时,分式1 1-x 有意义、 (2)分母23+x ≠0,即x ≠-2 3、 所以,当x ≠-23时,分式3 22+-x x 有意义、 四、练习: P5习题17、1第3题(1)(3)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就是整式,哪些就是分式? 9x+4, x 7 , 209y +, 54-m , 238y y -,9 1-x

八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公式

八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公式 八年级的学生想提高数学成绩,第一步就要将书上的重要公式弄懂,经常复习,做到熟练运用。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八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公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公式 一、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d =2r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 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 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公式:L=d=2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公式:S=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dh=2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二、单位换算 (1)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公式总结

八上数学公式: 第十一章:三角形 1、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注:只要最短的两边之和大于最长边,则可围成三角形) 2、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即:第三边c 的取值范围是:a -b<c<a+b; 3、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钝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 4、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不相交于一点,但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外部一点;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直角顶点; (注:三角形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 D D B 图3 图4A ∵AD 是高: ∴∠ADB=∠ADC=90° 5、三角形三条中线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且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如图3:∵AD 是△ABC 的中线,∴1;222 BD DC BC BC BD DC ==== 6、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且这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如图4: ∵AD 是△A BC 角平分线, ∴1222 BAD CAD BAC BAC BAD CAD ∠=∠=∠∠=∠=∠,; 7、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都是线段;8、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9、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0、正北与正北平行,正南与正南平行; 1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即相加等于90 °; 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13、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A CD=∠A+∠B 14、过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作它的对角线,可以作出(n -3)条对角线; 15、多边形的对角线总数=12 ()3n n -条; 16、正多边形:边和角都相等的多边形;正三角形也就是等边三角形,正四边形也就是正方形; 17、n 边形内角和等于(n-2)×180°;多边形外角和都等于360°; 正n边形每个内角的度数=2180n n ??(-);正n 边形每个外角的度数=360n ? ; (注:内角相等,则外角也相等,因为外角与相邻内角的和等于180°) 18、一个多边形的边都相等,则它的内角不一定都相等;反之,一个多边形的内角都相等,则

2021八年级下册数学 公式法第2课时 完全平方公式 同步练习(含答案)

公式法 第2课时 完全平方公式 一. 精心选一选 1、下列各式是完全平方公式的是( ) A. 16x 2-4xy+y 2 B. m 2+mn+n 2 C. 9a 2-24ab+16b 2 D. c 2+2cd+14 c 2 2、把多项式3x3-6x 2y+3xy 2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 ) A. x(3x+y)(x-3y) B. 3x(x 2-2xy+y 2) C. x(3x-y)2 D. 3x(x-y )2 3、下列因式分解正确的是( ) A. 4-x 2+3x=(2-x)(2+x)+3x B. -x 2-3x+4=(x+4)(x-1) C. 1-4x+4x 2=(1-2x) 2 D. x 2y-xy+x3y=x(xy-y+x 2y) 4、下列多项式① x 2+xy-y 2② -x 2+2xy-y 2③ xy+x 2+y 2④1-x+x24 其中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5、a4b-6a3b+9a2b 分解因式的正确结果是( ) A. a 2b(a 2-6a+9) B. a 2b(a+3)(a-3) C. b(a 2-3) D. a 2b(a-3) 2

6、下列多项式中,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是( ) A. -a 2+b 2 B. m 2+2mn+2n 2 C. x 2+4xy+4y 2 D. x 2--12xy+116 y 2 7. 若x2-px+4是完全平方式,则p 的值为( ) A. 4 B. 2 C.±4 D. ±2 8. 不论x,y 取何实数,代数式x2-4x+y2-6y+13总是( ) A. 非实数 B. 正数 C. 负数 D. 非正数 二.细心填一填 9. 填空 4x2-6x+=( )2 9x2-+4y2=( ) 2 10.分解因式 ab2-4ab+4a= 11. 如图,有三种卡片,其中边长为a 的正方形卡片1张,边长为a ,b 的长方形卡片6张,边长为b 的正方形卡片9张,用这16张卡片拼成一个无空隙的正方形,则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12. 若a+b=3,则2a2+4ab+2b2-6的值为。

最新人教版本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教案设计

16.1.1 二次根式 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 a ≥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 1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a ≥0)”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列三个课本P2的三个思考题: 二、探索新知: ,都是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像这样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式子,我们就把它称二 a ≥0)? (学生活动)议一议: 1.-1有算术平方根吗? 2.0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 3.当a<0 老师点评:(略) 例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 1 x x>0)、、1x y +、 x ≥0,y?≥0). 分析0. x>0、x ≥0,y ≥01x 、1 x y +. 例2.当x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被开方数一定要大于或等于0,所以3x-1≥0, 解:由3x-1≥0,得:x ≥13 当x ≥ 1 3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三、巩固练习 教材P5练习1、2、3. 四、应用拓展: 例3.当x +1 1 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分析11x +0和11 x +中的x+1≠0. 解:依题意,得230 10 x x +≥??+≠? 由①得:x ≥- 32 由②得:x ≠-1 当x ≥- 32 且x ≠-11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例4(1)已知,求 x y 的值.(答案:2) (2)=0,求a 2004+b 2004的值.(答案: 25 ) 五、归纳小结(学生活动,老师点评) 本节课要掌握: 1(a ≥0 2.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5 1,2,3,4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下列式子中,是二次根式的是( ) A . B C D .x 2.下列式子中,不是二次根式的是( )

八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公式知识点

八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公式知识点八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公式知识点 完全平方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叫做完全平方公式.为了区别,我们把前者叫做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后者叫做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a-b)2=a2-2ab+b2。 (1)公式中的a、b可以是单项式,也就可以是多项式。 (2)不能直接应用公式的,要善于转化变形,运用公式。 (一)、变符号 例: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4x+3y)2 (2)(-a-b)2 分析:本例改变了公式中a、b的符号,以第二小题为例,处理该问题最简单的方法是将这个式子中的(-a)看成原来公式中的a,将(-b)看成原来公式中的b,即可直接套用公式计算。 解答: (1)16x2-24xy+9y2 (2)a2+2ab+b2 (二)、变项数: 例:计算:(3a+2b+c)2

分析:完全平方公式的左边是两个相同的二项式相乘,而本例中出现了三项,故应考虑将其中两项结合运用整体思想看成一项,从而化解矛盾。所以在运用公式时,(3a+2b+c)2可先变形为 [(3a+2b)+c]2,直接套用公式计算。 解答:9a2+12ab+6ac+4b2+4bc+c2 (三)、变结构 例:运用公式计算: (1)(x+y)(2x+2y) (2)(a+b)(-a-b) (3)(a-b)(b-a) 分析;本例中所给的均是二项式乘以二项式,表面看外观结构不符合公式特征,但仔细观察易发现,只要将其中一个因式作适当变形就可以了,即 (1)(x+y)(2x+2y)=2(x+y)2 (2)(a+b)(-a-b)=-(a+b)2 (3)(a-b)(b-a)=-(a-b)2 一、全等三角形 1.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理解:①全等三角形形状与大小完全相等,与位置无关;②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③三角形全等不因位置发生变化而改变。 2、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理解:①长边对长边,短边对短边;最大角对最大角,最小角对最小角;②对应角的对边为对应边,对应边对的角为对应角。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教材内容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最简二次根式.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根式是在学完了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反比例正函数》、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等内容的基础之上继续学习的,它也是今后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a≥0)是一个非负数,2=a(a≥0)(a≥0). (3(a≥0,b≥0); a≥0,b>0)a≥0,b>0). (4)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灵活运用它们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 2.过程与方法 (1)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概念.?再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几个重要结论,并运用这些重要结论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2)用具体数据探究规律,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并运用规定进行计算. (3)利用逆向思维,?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的逆向等式并运用它进行化简.(4)通过分析前面的计算和化简结果,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给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来对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达到对二次根式进行计算和化简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经过探索二次根式的重要结论,二次根式的乘除规定,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a≥0)a≥0)是一个非负数;2=a(a≥0) (a≥0)?及其运用. 2.二次根式乘除法的规定及其运用. 3.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4.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 1a≥0)2=a(a≥0(a≥0)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公式总结(供参考)

八上数学公式: 第十一章:三角形 1、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注:只要最短的两边之和大于最长边,则可围成三角形) 2、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即: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是:a-b<c<a+b; 3、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钝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 4、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不相交于一点,但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外部一点;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直角顶点; (注:三角形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 ∵AD是高: ∴∠ADB=∠ADC=90° 5、三角形三条中线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且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如图3:∵AD是△ABC的中线,∴ 1 ;22 2 BD DC BC BC BD DC ==== 6、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且这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如图4: ∵AD是△ABC角平分线,∴ 1 22 2 BAD CAD BAC BAC BAD CAD ∠=∠=∠∠=∠=∠ ,; 7、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都是线段;8、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9、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0、正北与正北平行,正南与正南平行; 1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即相加等于90°;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13、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ACD=∠A+∠B 14、过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作它的对角线,可以作出(n-3)条对角线; 15、多边形的对角线总数=1 2 ()3 n n-条; 16、正多边形:边和角都相等的多边形;正三角形也就是等边三角形,正四边形也就是正方形; 17、n边形内角和等于(n-2)×180°;多边形外角和都等于360°; 正n边形每个内角的度数= 2180 n n ?? (-) ;正n边形每个外角的度数=360 n ? ; (注:内角相等,则外角也相等,因为外角与相邻内角的和等于180°) 18、一个多边形的边都相等,则它的内角不一定都相等;反之,一个多边形的内角都相等,则它的边不一定都相等;多边形最多有3个锐角; 19、只有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可以一种镶嵌。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全等”用“≌”表示,读作“全等于”;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5个方法: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 数学教案 九年级下册 科任老师 二次根式 16.1 二次根式(1)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能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

2、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3、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0(0≥≥a a 和)0()(2≥=a a a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的性质. 难点:综合运用性质)0(0≥≥a a 和)0()(2≥=a a a 。 三、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已知x 2 = a ,那么a 是x 的______; x 是a 的________, 记为______, a 一定是_______数。 (2)4的算术平方根为2,用式子表示为 =__________; 正数a 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0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 式子)0(0≥≥a a 的意义是 。 (二)提出问题 1、式子a 表示什么意义? 2、什么叫做二次根式? 3、式子)0(0≥≥a a 的意义是什么? 4、)0()(2≥=a a a 的意义是什么? 5、如何确定一个二次根式有无意义? (三)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第2页例前的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试一试: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为什么? 3,16-,34,5-,)0(3≥a a , 12+x 2、计算 : (1) 2)4( (2) (3)2)5.0( (4)2)3 1( 根据计算结果,你能得出结论: ,其中0≥a , )0()(2≥=a a a 的意义是 。 3、当a 为正数时指a 的 ,而0的算术平方根是 ,负 2 )3(________ )(2=a 4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公式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公式总结 1、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注:只要最短的两边之和大于最长边,则可围成三角形) 2、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即: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是:a-b<c<a+b; 3、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钝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 4、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不相交于一点,但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外部一点;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直角顶点;(注:三角形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AD是高: ∴∠ADB=∠ADC=90 5、三角形三条中线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且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如图3:∵AD是△ABC的中线,∴ 6、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且这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如图4:∵AD是△ABC角平分线,∴ 7、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都是线段; 8、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9、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0、正北与正北平行,正南与正南平行;

1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即相加等于90;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13、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ACD=∠A+∠B 14、过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作它的对角线,可以作出(n-3)条对角线; 15、多边形的对角线总数=条; 16、正多边形:边和角都相等的多边形;正三角形也就是等边三角形,正四边形也就是正方形; 17、n边形内角和等于(n-2)180;多边形外角和都等于360;正n边形每个内角的度数=;正n边形每个外角的度数= ;(注:内角相等,则外角也相等,因为外角与相邻内角的和等于180) 18、一个多边形的边都相等,则它的内角不一定都相等;反之,一个多边形的内角都相等,则它的边不一定都相等;多边形最多有3个锐角; 19、只有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可以一种镶嵌。第二章:全等三角形 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全等”用“≌”表示,读作“全等于”;

北师大八年级数学下运用公式法(2)学案

2.3运用公式法(2) 课型:新授 学生姓名:_________ [目标导航] 1.学习目标 (1)经历通过整式乘法的完全平方公式等逆向得出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方法的过程,发展逆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2)会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3)在逆用乘法公式的过程中,了解换元的思想方法 2.学习重点:会逆用完全平方公式、十字相乘法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3.学习难点:熟练逆用完全平方公式、十字相乘法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课前导学] 1.课前预习:阅读课本P57—P58并完成课前检测。 2.课前检测 (1) 分解因式: ①2 4224916.0n m b a - ②224)32(x y x -- ③)()(3x y y x -+- (2) ①222(________)2520(______)=++q pq ; ②22)(________________94=+-x x ; ③________________ )2)(3(=++x x ; ④_________________)2)(1(=--x x ; (3) 默写平方差公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 x a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前学记(课前学习疑难点、教学要求建议) [课堂研讨] 1.新知探究 (1)新课引入: ①填空: (a+b )(a-b ) = ; a 2–b 2= ; (a+b )2= ; (a-b)2 = ; a 2+2ab+ b 2= ; a 2-2ab+ b 2= . ②结论:形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式子称为完全平方式。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新人教版

第十六章 分式 16.1分式 16.1.1从分数到分式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三、课堂引入 1.让学生填写P2[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7 10,a s ,33 200,s v . 2.学生看P1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及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 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v +20100 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 时间 v -2060小时,所以v +20100 = v -2060. 3. 以上的式子 v +20100, v -2060,a s ,s v ,有什么共同点?它们及分数有什 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例题讲解 P3例1. 当x 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x 的取值范围. [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 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 (补充)例2. 当m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 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1-m m 32 +-m m 112 +-m m

(八年级数学教案)公式法教案1

公式法教案1 八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出示投影片,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1:你能叙述多项式因式分解的定义吗? 问题2:运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步骤是什么? 问题3:你能将a2-b2分解因式吗?你是如何思考的? [生]1.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其实是整式乘法的逆用,?也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了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2.提公因式法的第一步是观察多项式各项是否有公因式,如果没有公因式,?就不能使用提公因式法对该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3.对不能使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多项式,不能说不能进行因式分解. [生]要将a2-b2进行因式分解,可以发现它没有公因式,?不能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但我们还可以发现这个多项式是两个数的平方差形式,所以用平方差公式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a2-b2=(a+b)(a-b). [师]多项式的乘法公式的逆向应用,就是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公式,如果被分解的多项式符合公式的条件,就可以直接写出因式分解的结果,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称为运用公式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Ⅱ.导入新课 [师]观察平方差公式:a2-b2=(a+b)(a-b)的项、指数、符号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分析、讨论、总结,最后得出下列结论) (1)左边是二项式,每项都是平方的形式,两项的符号相反. (2)右边是两个多项式的积,一个因式是两数的和,另一个因式是这两数的差. (3)在乘法公式中,平方差是计算结果,而在分解因式,?平方差是得分解因式的多项式. 由此可知如果多项式是两数差的形式,并且这两个数又都可以写成平方的形式,那么这个多项式可以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出示投影片 [做下列填空题的作用在于训练学生迅速地把一个单项式写成平方的形式.?也可以对积的乘方、幂的乘方运算法则给予一定时间的复习,避免出现4a2=(4a)2?这一类错误] 填空: (1)4a2=( )2; (2) b2=( )2; (3)0.16a4=( )2; (4)1.21a2b2=( )2; (5)2 x4=( )2; (6)5 x4y2=( )2. 例题解析: 出示投影片: [例1]分解因式 (1)4x2-9 (2)(x+p)2-(x+q) [例2]分解因式 (1)x4-y4 (2)a3b-ab 可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求解,然后师生共同讨论,纠正学生解题中可能发生的错误,并对各种错误进行评析.

八年级数学公式法1.doc

§15.5.2.1 公式法(一)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二)能力训练要求 1.能说出平方差公式的特点. 2.能较熟练地应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3.初步会用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分解因式.?并能说出提公因式在这类因式分解中的作用. 4.知道因式分解的要求:把多项式的每一个因式都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培养学生的观察、联想能力,进一步了解换元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应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公式和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并理解因式分解的要求.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出示投影片,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1:你能叙述多项式因式分解的定义吗? 问题2:运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步骤是什么? 问题3:你能将a2-b2分解因式吗?你是如何思考的? [生]1.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其实是整式乘法的逆用,?也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了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2.提公因式法的第一步是观察多项式各项是否有公因式,如果没有公因式,?就不能使用提公因式法对该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3.对不能使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多项式,不能说不能进行因式分解.[生]要将a2-b2进行因式分解,可以发现它没有公因式,?不能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但我们还可以发现这个多项式是两个数的平方差形式,所以用平方差公式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师]多项式的乘法公式的逆向应用,就是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公式,如果被分解的多项式符合公式的条件,就可以直接写出因式分解的结果,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称为运用公式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Ⅱ.导入新课 [师]观察平方差公式:a2-b2=(a+b)(a-b)的项、指数、符号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分析、讨论、总结,最后得出下列结论) (1)左边是二项式,每项都是平方的形式,两项的符号相反. (2)右边是两个多项式的积,一个因式是两数的和,另一个因式是这两数的差. (3)在乘法公式中,“平方差”是计算结果,而在分解因式,?“平方差”是得分解因式的多项式. 由此可知如果多项式是两数差的形式,并且这两个数又都可以写成平方的形式,那么这个多项式可以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出示投影片 [做下列填空题的作用在于训练学生迅速地把一个单项式写成平方的形式.?也可以对积的乘方、幂的乘方运算法则给予一定时间的复习,避免出现4a2=(4a)2?这一类错误] 填空: (1)4a2=()2; (2)4 9 b2=()2; (3)0.16a4=()2;(4)1.21a2b2=()2; (5)21 4 x4=()2; (6)54 9 x4y2=()2. 例题解析: 出示投影片: [例1]分解因式 (1)4x2-9 (2)(x+p)2-(x+q) [例2]分解因式 (1)x4-y4(2)a3b-ab 可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求解,然后师生共同讨论,纠正学生解题中可能发生的错误,并对各种错误进行评析. [师生共析] [例1](1)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17章 分式 §17.1.1 分式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从中认识分式,并能概括分式 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地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分式,能通过回忆 分数的意义,类比地探索分式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为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教学难点: 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3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米; (2)面积为S 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a 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__米; (3)一箱苹果售价p 元,总重m 千克,箱重n 千克,则每千克苹果的售价是___元; 二、概括: 形如B A (A 、B 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B ≠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 A 叫做分式的 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 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 即有理式 整式, 分式. 三、例题: 例1 下列各有理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 x 1; (2)2 x ; (3)y x xy +2; (4)33y x -. 解:属于整式的有:(2)、(4);属于分式的有:(1)、(3). 注意:在分式中,分母的值不能是零.如果分母的值是零,则分式没有意义.例如,在分式a S 中,a ≠0;在分式n m -9中,m ≠n. 例2 当x 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11-x ; (2)3 22 +-x x . 分析 要使分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分母不等于零. 解 (1)分母1-x ≠0,即x ≠1. 所以,当x ≠1时,分式1 1 -x 有意义. (2)分母23+x ≠0,即x ≠-2 3 . 所以,当x ≠-23时,分式3 22 +-x x 有意义. 四、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公式概念定理归纳

八年级上册数学概念、定义、公式归纳1.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中线、对应角的平分线、对应边上的高相等。 4.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课本P8)、作已知角的平分线(课本P19)、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课本P35)、作轴对称图形(课本P40)。 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SS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SAS)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ASA) 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AAS)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HL) 6. 7. 8. .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 11. 12. 13. 14. 15.“最短问题”解题方法:课本P42 16. 17. 18. . 21.

22.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任何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 . 25. 12=1 22=4 32=9 42=16 52=25 62=36 72=49 82=64 92=81 102=100 112=121 122=144 132=169 142=196152=225 162=256 172=289 182=324 192=361 202=400 13=1 23=8 33=27 43=64 53=125 63=216 73=343 83=512 93=729 26. 31 32. 33.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常量。 . 36. 37. 38. 39. . 42. 43 44. 45.整式乘除法公式和方法: 46.因式分解定义: 47.因式分解方法: (1)提公因式法 (2)公式法(将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逆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