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审计独立性的认识

对审计独立性的认识
对审计独立性的认识

对审计独立性的认识

一、审计独立性的一般认识

独立性是审计理论的基石,是审计执业的灵魂,也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取信于公众的首要条件。罗伯特·K·莫茨和侯塞因·A·夏拉夫在其1961年出版的《审计哲学》中,将独立性分为执业者的独立性和职业的独立性。前者包括审计计划的独立性、审计过程的独立性和审计报告的独立性;后者则指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的一种印象。托马斯·G·希金斯在1962年对独立性的概念作了进一步的提升与概括,他认为审计独立性包括实质上的独立性和形式上的独立性。实质上的独立性,又称为精神独立,认为独立性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自信心以及职业判断不依赖和不屈服于外界的压力和影响,它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严格保持超然性,不能主观袒护任何一方当事人,尤其不应使自己的结论受持反对意见利益集团和人士的影响。形式上的独立性,是指注册会计师必须与被审计单位或个人没有任何的特殊利益关系,例如不能持有被审计单位的股票或在被审计单位担任高级职务,不能是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贷款人、资产受托人或与管理当局有亲属关系等等。形式上的独立性又进一步分为组织上的独立性、经济上的独立性与人员上的独立性。

我国也将独立性原则写入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和《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并指明:独立是客观、公正的前提。独立性的程度直接决定了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

审计起源于受托经济责任,当人类文明的发展出现了财产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时,财产所有者将财产的经营管理权委托给财产管理者就形成了委托和受托关系。在这种关系中,财产所有者既有监督和审查受托管理者管理财产收支情况和结果的权利,也有解除受托者经济责任者的义务;财产管理者既有要求对其收支行为和结果进行审计,以解除其责任的权利,又有忠实地管理受托财产并报告管理结果的义务。显然对

这种受托经济责任,很自然地要求具有独立性的第三者加以审查。第三者置身这种受托责任关系之外,只有不偏不倚,即独立地审查,其结果才能为受托关系双方接受。可见,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注册会计师的公信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出具审计意见时所展示的独立性,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包含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所谓实质上的独立,是要求注册会计师与委托单位之间必须实实在在地毫无利害关系,本质上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保持一种公正无偏的态度,一种在履行专业和发表审计意见时不依赖和屈服于外界的压力的精神状态。它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严格保持超然独立性,不能偏袒任何当事人,尤其不应该使自己的结论依附或屈从于持反对意见的利益集团或人士的影响与压力。所谓形式上的独立性,是对第三者而言的,即注册会计师必须在第三者面前呈现一种独立于委托单位的身份。简言之,就是注册会计师、委托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是各自独立的,三者之间是没有任何联系的。如果注册会计师具备了实质上的独立,但是报表使用者却认为他们是客户的辩护人,审计的作用就会大大降低甚至是毫无价值。因此,报表使用者对这种实质上的独立性的信任也很重要。这种信任使得注册会计师必须具备形式上的独立。具体是审计人员必须与被审计单位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关系,如不得在客户中有直接经济利益、不能是客户的贷款人、不得与客户存在近亲关系等。

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是密不可分的。实质上的独立性是无形的,难以测量的;而形式上的独立性是有形的,可以观察的。注册会计师在执业审计时,不仅要保持实质上的独立,而且要保持形式上的独立。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独立。

二、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因素分析

独立性是审计的生命,在注册会计师审计实践中,存在着由经济利益引起的影响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各种因素。归纳起来,既有受外界环境影响的外部因素,也有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内部因素。

(一)外部因素

1.市场竞争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审计服务的本质是所有者和债权人为了减少经理人的代理成本所付出的一种监督成本。有序的、恰当的竞争是维持审计人员独立性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过度的市场竞争将会使审计市场的竞争结构和手段变得过于复杂,审计机构和专业人员可能会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取得客户,在风险防范上作出不得已的让步,这就使审计的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审计的质量难以提高。另外,由于审计服务的质量难以确定,市场本身无法淘汰那些独立性低、质量差的审计服务,审计的独立性会被放到无足轻重的地位,审计的质量会大大降低。

2.生存压力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目前会计师事务所的格局呈现多、小、散、乱的局面。审批会计师事务所的设立才放开,“裂变”效应就出来了,一夜之间,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很多新的事务所。许多中、小事务所还处于如何生存下去的阶段,选择业务的自主性十分小。为了生存,一些事务所常常会屈从于客户的压力,出卖审计原则,出具违心的审计报告。试想,这时审计哪有独立性可谈,审计的质量低下也就成为必然。

3.政府干预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政府干预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一些事务所在承揽业务时,往往还会寻求其可依赖的行政权力的帮助。第二,某些政府管理部门或垄断行业,还在以书面文件、口头通知、会议传达、权利制裁等形式指点或变相指定个别事务所承做某行业或某项业务,或者出于地方和局部利益干预审计意见。第三,一些被审计单位也利用其同政府部门的某些关系,借助于行政权力,对事务所施加压力,影响审计意见。虽然事务所并非生存在“世外桃源”,注册会计师也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但不可否认,政府部门如果不走出控制会计师事务所的怪圈,注册会计师审计就不会真正独立。各事务所也不可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审计质量也不会真正得到提高。

4.监管体制不到位,被查处的风险较低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由于

《注册会计师法》尚未修订完善,行政监管、行业自律监管如何界定没有依据。行政监管从两年的实践来看,似乎也有些力不从心。行业内几乎人人知道的,许多业务是靠给予回扣、信息费等影响独立性的手段获得的,部分项目的意见是按照委托人的意图发表的情况,目前基本上未查处过或查处的比例小,与巨大的经济利益相比,其收益和风险还很不对等。也就是说,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作假或发表不恰当意见后查出的比例较小,使得其为了丰厚的回报会不考虑风险而丧失独立性,做出有损注册会计师形象的违法违纪事件。

(二)内部因素

1.事务所同时进行审计和非审计业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审计与非审计服务存在利益冲突,提供非审计服务的注册会计师常常角色互换,事实上参与客户的管理决策,使独立性受到损害;同时,注册会计师为了争取利润丰厚的非审计服务业务,也可能会压低审计收费或在审计意见方面做出让步,从而影响其独立性。审计师应该有能力发现问题并在必要时向客户说“不”。然而,在另一方面,审计师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其客户的多少,说“不”可能会导致客户的流失。这是审计师常常所面临的两难选择。

2.事务所收益分配与职业责任不匹配以及管理层的商业意识太浓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在事务所中由于控制权高度集中,利益高度集中。对利益如何分配,无制度制约,由负责人说了算,也无人监管。这就使得收益低下者可能不尽心尽职,丧失独立性;而同时权利层在利润高于一切的指导下,会忽视和降低对独立性的关注。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处于发展阶段的会计师事务所,迫于生计,为了抢夺市场,扩大规模,会违心服从委托人的意愿,甚至参与造假,使注册会计师发布虚假信息。

3.注册会计师市场混乱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注册会计师市场混乱局面主要表现在:注册会计师同时挂靠好几家事务所,采用“游击队的战术”,这个事务所出了问题跑到另一所照样工作的事情经常发生;一

名注册会计师招集一帮临时业务助理人员,承接项目后,主要依靠业务助理人员去完成,出具审计报告,最后由未亲自参加项目的注册会计师签字的情况普遍存在。以上情况的存在,使得注册会计师已无必要或无暇考虑审计的独立性,可想而知,审计质量下降也就不足为奇。

04审计业务对独立性的要求

第四章审计业务对独立性的要求(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注册会计师形式上的独立性是一种外在表现,是指()在权衡所有相关事实和情况后认为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项目组成员没有损害诚信原则、客观和公正原则或职业怀疑态度。 A. 一个理性且掌握充分信息的第三方 B.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 C.项目合伙人 D.主任会计师 2.以下关于会计师事务所是否构成网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如果一个联合体旨在通过合作,在各实体之间共享收益或分担成本,应被视为网络 B.如果一个联合体旨在通过合作,在各实体之间共享统一的质量控制政策,应被视为网络 C.如果一个联合体旨在通过合作在各实体之间分担的成本仅仅限于与开发审计方法、编制审计手册或提供培训课程有关的成本,则该结构应当被视为网络 D.如果会计师事务所与某一实体以联合方式应邀提供专业服务,虽然构成联合体,但不形成网络 3.ABC会计师事务所承接甲公司2013年度财务报表审计业务。如果一些相关主体在审计客户甲公司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将因自身利益产生非常严重的不利影响,导致没有防范措施能够将其降低至可接受水平。这些主体通常不包括()。 A.ABC会计师事务所 B.审计项目组成员 C.其他近亲属 D.主要近亲属 4.如果ABC会计师事务所在可以对审计客户甲公司施加控制的实体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并且审计客户对于该实体重要,以下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A.会计师事务所不能承接该业务 B.会计师事务所如果已承接该业务则应当终止该业务 C.没有任何防范措施可以将这种不利影响降至可接受水平 D.安排审计项目组以外的有经验的注册会计师复核其工作结果 5. ABC会计师事务所承接甲银行2013年度财务报表审计业务。假定以下事项都是按正常程序或商业条件发生的,则可能对独立性产生不利影响的是( )。 A.审计项目合伙人从甲银行取得住房贷款 B.ABC事务所在甲银行开立基本银行存款账户 C.审计项目组成员在甲银行取得汽车消费贷款 D.ABC事务所从甲银行取得大额贷款 6.ABC会计师事务所承接甲公司2013年财务报表审计业务。如果审计项目组成员的主要近亲属在客户中所处职位可以对客户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施加重大影响,则会对独立性产生不利影响。下列评价不利影响重要程度的因素中恰当的是()。 A.评价主要近亲属在审计客户甲公司工作的时间 B.评价主要近亲属在审计客户甲公司中的职位 C.评价该成员在审计项目组中的工资水平 D.评价该成员在审计项目组中工作的时间 7.下列关于商业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会计师事务所在与客户或其控股股东、董事、髙级管理人员共同开办的企业中拥有经济利

方案-审计独立性之我见

审计独立性之我见 '一、对 独立性的理解 独立性是审计理论的基石,是审计执业的灵魂,也是注册 师行业取信于公众的首要条件。 罗伯特·K·莫茨和侯塞因·A·夏拉夫在其1961年出版的《审计 》中,将独立性分为执业者的独立性和 的独立性。前者包括审计 的独立性、审计过程的独立性和审计 的独立性;后者则指 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的一种印象。托马斯·G·希金斯在1962年对独立性的概念作了进一步的提升与概括,他认为审计独立性包括实质上的独立性和形式上的独立性。实质上的独立性,又称为精神独立,认为独立性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自信心以及职业判断不依赖和不屈服于外界的压力和影响,它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严格保持超然性,不能主观袒护任何一方当事人,尤其不应使自己的结论受持反对意见利益集团和人士的影响。形式上的独立性,是指注册会计师必须与被审计单位或个人没有任何的特殊利益关系,例如不能持有被审计单位的股票或在被审计单位担任高级职务,不能是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贷款人、资产受托人或与 当局有亲属关系等等。形式上的独立性又进一步分为 上的独立性、 上的独立性与人员上的独立性。 我国也将独立性原则写入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和《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并指明:独立是客观、公正的前提。独立性的程度直接决定了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 二、审计独立性的历史演变 审计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印有“独立性”的胎记。从古代审计向现代审计演变的漫长历程中,独立性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和 。 独立性最早被普遍认为是一种精神态度,例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将其定义为“正直、客观的行为能力”。许多职业团体和学者也持相似的观点,如英国审计学家Tom.Lee指出:“独立性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精神态度,即不允许自己的观点和结论依服或屈从于利害冲突的关系压力和影响。”显然,他们认为,独立性首先是对审计人员的精神要求,它是一种道德品质,一种导致正直客观行为的职业能力。按照这一理解,只要审计人员能够实事求是、不偏不倚地行事,那么即使他与第二、第三关系人有其他关系,也依旧可以认为该审计人员是独立的,因而这种精神独立又被称为实质上的独立。 然而,实质上的东西往往是无形的,精神态度只是一种抽象,其正直性、客观性本身无法被直接识别和明确衡量。这就有可能产生如下问题:保持实质独立是审计人员的一种自信,而审计职能却要求审计结论能够取信于他人,对于抽象并难以衡量的精神独立而言,这种自信很难转化为他信。同时,精神独立在某种意义上只是审计人员的一种主观愿望,如果受到个人利害关系的牵连或其他因素的影响,这种主观愿望往往便受制于客观事实,精神独立性随即被削弱或丧失。这个问题逐渐被审计职业界和有关机构所认识,于是各利益关系方纷纷提出:注册会计师除保持精神上的独立外,还应保持形式上的独立。强调形式独立,即要求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对象之间不存在任何在第三方看来有可能妨碍其执行独立审计的关系。形式上的独立一方面可打消委托方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顾虑,获得他信,另一方面也成

关于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思考

关于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思考 内部审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要使内部审计真正发挥兴利、除弊、增值、风险预警、信息鉴证等功能,首先取决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也是审计的立身之本。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独立于他们所审查的活动,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是通过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状况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来实现的。伴随着企业改革的日益深入,如何优化内部控制、改善企业风险管理、促进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舞弊和浪费,这不仅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同时要求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和解决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问题,又要加强内部审计制度改革使其发挥其应有的最大功效。 一、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生命之水①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活动的必要条件,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具备应有的独立性,才能正确地实施审计,才能作出公正的、不偏不倚的鉴定和评价。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生命之水,如果丧失了独立性,那么内部审计就名存实亡。独立性对于内部审计来说是指内部审计活动独立于他们所审查的活动之外。一个人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工作,而内部审计要对单位管理控制活动进行评价,因此内审人员必须置身于从设计、授权、执行到记录的全部管理职能之外。内部审计人员怎样才算独立于他们所审查的活动呢?对此进行判断的标准是,如果内部审计人员在规定的工作范围内,能够自由地、客观地工作,那就认为他是独立的。自由意味着内审人员可以不受

其他部门、个人或其他外来因素的制约。客观意指内审人员在工作中要保持一种公正的,不偏不倚的态度,对审计事项的判断不能服从与他人的意向,对审计的结果不能做重要的质量的妥协。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到高级管理人员的认识和态度的制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其组织地位的影响。要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需要高级管理层和内部审计人员双方的共同努力。这对前者而言是给予重视和支持,对后者而言是保持客观公正。 二、制约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因素 内部审计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它保持自身的独立性较之外部审计有更大的难度。它的独立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有着天生的缺陷。与外部审计相比,我国内部审计由于发展的历史短,各种理论及实践不足使得我国的内审独立性受到严重的制约,纵观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21年(即从我国加入IIA算起)存在以下几个因素制约我国内审进一步发展。 (一)我国内部审计建制模式及管理方法 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主要有三种类型:由单位总会计师或主管财务的副总裁领导;受本单位总裁或总经理领导;受本单位董事会领导。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来讲,领导层次越高越有权威性,其独立性越有保障。 我国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是在国家干预和推动下建立起来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很不规范,缺少完整的独立性。当前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内部审计机构不是单独设置而是由其他部门领导或合署办公,例如:(1)附属于办公室;(2)附属于会计部门或与会计部

1审计业务对独立性的要求

作业一审计业务对独立性的要求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治理层的有关表述中,错误的是()。 A、治理层,是指对实体的战略方向以及管理层履行经营管理责任负有监督责任的人员或组织 B、治理层的责任包括对财务报告过程的监督 C、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职业判断,定期就可能影响独立性的关系和其他事项与治理层沟通,对于因外在压力和密切关系产生的不利影响,这种沟通尤其有效 D、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职业判断,定期就可能影响独立性的关系和其他事项与治理层沟通,对于因外在压力和密切关系产生的不利影响,就不用再跟治理层沟通 2、XYZ会计师事务所在对甲公司审计过程中,项目组成员存在以下情况,其中不对独立性产生不利影响的是()。 A、项目组成员A的父亲在项目组成员A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甲公司少量的股票 B、项目组成员B的父亲是甲公司的工程师,其主打产品由其设计,公司根据销售数量给予一定的奖励 C、项目合伙人C的妻子原在甲公司从事会计工作,但非会计主管,且五年前已经离职 D、甲公司是F1赛事中国站的赞助商,将剩余的5贵宾票赠送给项目经理C,项目经理C将票发放给了项目组成员 3、甲公司为ABC会计师事务所的常年审计客户。在2012年财务报表审计期间,ABC会计师事务所发现审计项目组前任成员A加入了甲公司担任总经理,但与ABC会计师事务所已经没有重要交往,则ABC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采取的防范措施不包括()。 A、修改审计计划 B、聘请专家协助甲公司2012 年财务报表审计 C、请审计项目组以外的其他注册会计师复核A已做的工作 D、向审计项目组委派经验更丰富的人员 4、A公司目前是上市公司,由ABC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对A公司2011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甲注册会计师担任关键审计合伙。由于时间和人手的限制,A公司拟将编制纳税申报表的业务交由ABC 会计师事务所,并且A公司管理层承诺承担对纳税申报表的责任,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编制纳税申报表会对财务报表审计业务产生影响 B、ABC会计师事务所不应承接该项服务业务 C、ABC会计师事务所可以承接该服务业务 D、接受编制纳税申报表会对独立性产生不利影响 5、下列情况中,不会影响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性的是()。 A、会计师事务所的办公用房系从某被审计单位优惠租用的 B、会计师事务所就对会计准则或财务报表披露要求的运用与审计客户的管理层进行沟通 C、会计师事务所的一名注册会计师是审计客户的独立董事 D、会计师事务所为某上市公司提供财务报表审计服务的同时,还为其编制财务报表 6、下列事项中,与注册会计师审计客户A公司形成间接经济利益的是()。 A、注册会计师的父亲持有A公司2 000元股票 B、注册会计师将自己的一套写字楼委托房地产中介公司出租,中介公司将该房产出租给了A公司,中介公司代为管理并收取5%的管理费 C、注册会计师将自己的一套写字楼以固定价格包租给房地产中介公司,中介公司将该写字楼出租给

我国当前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 I 1 绪论 (1) 1.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研究内容与方法 (3) 2 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概述 (4) 2.1注册会计师职业的特征 (4) 2.2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内涵 (5) 2.3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意义 (6) 2.4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衡量标准 (7) 3 我国特有的研究背景 (10) 3.1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现状 (10) 3.2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因素分析 (10) 3.3促使注册会计师保持独立性的因素分析 (12)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14) 4.1研究结论 (14) 4.2研究的局限性 (14) 4.3相关政策建议 (14) 结束语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9)

摘要 现行的审计基础框架中,独立性一直被视为审计的基石与灵魂,如何保持审计的独立性是做好审计的基础工作之一。缺乏独立性是审计失真与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审计失败案件屡有发生,给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和社会造成巨大损失,反映了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缺失。可是,制度上的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够严格,单靠行业自律是不足以挽回注册会计师在公众心目中的声望。 为了提高当前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及挽回在大众心中的注册会计师形象,本文对审计独立性进行初步探讨与分析,说明并总结了几点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提供一些防护措施。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法律责任;政府监管

2018年我国国家审计的改革与完善之我见-精选word文档 (3页)

2018年我国国家审计的改革与完善之我见-精选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我国国家审计的改革与完善之我见 一、我国审计的起源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审计制度的,公元前七百多年的西周时代,我国审计工 作就已经产生了。当时,已有独立于会计部门以外,专司审计工作的官员宰夫 来稽核财物的领用保管,对有关人员进行奖惩。这时期是我国审计工作萌芽时期,且已具备了审计的基本特征。秦代时期专设御史大夫一职,全国三十六郡 都设有监御史,形成了全国性的监察网。并在全国推行上计制度,各郡县都要 定期把收支情况逐级上报进行审计。此时的审计工作由行政官员负责转为监察 官员负责。汉承秦制,仍推行上计制度,后来,上计制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形成了法律条文,即上计律。上计律的颁布是我国的审计立法的开端。 隋唐两代由比部负责审计工作,划归刑部领导。审计由监察官员负责改由司法 官员负责,使审计更具有权威性。在唐代,比部的独立性、专门性和司法性很强,权力也很大。唐代对审计的要求有具体的规定,对审计官员也制定了严格 的考核标准。唐代的审计工作是有很大发展的,审计的职能作用也发挥得比较 充分。 宋代是审计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年代,审计一词就是宋代确定下来的;审计院这个以审计命名的专门机构,也是在宋代建立的。北宋初期,审计工作是由财经 部门自己管,没有建立独立的审计机构,导致由于审计工作由财经部门自己管,审查不严,监督不力,弊端很多,效果不佳。据《文献通考》记载,到北宋淳 化三年(公元九九二年),专门设置了审计院,审查各项军政支出,这在审计发 展史上无疑是有重大意义的。但是,由于其他多种因素,审计院的作用并未得 到充分发挥,没有经过多久,审计院就撤销了。元代取消了比部,没有设立独 立的审计机构,审计工作划归财经部门管,中央各部门和各地官府上报的会计 报告,由财经部门自己审核,实际上是财经部门的内部审计。明代开国初期设 有比部,但不像唐代的比部那样真正发挥作用。后来将比部取消,将审计职权 划归户部,设十三个清吏司,负责整顿吏治,另外设置都察院,下设十三个监 察御史,行使财经稽核监督之权。 曲于财审合一,监督不力,监察御史的作用又未能充分发挥,以致贪污舞弊成风,大贪污案不断发生。清代沿袭明制,也没有设置专门的审计机构。初设十 五个清吏司,另设御史台负责监督。后来设立都察院,将清吏司并入都察院。 其执行情况同明代一样,监督不力,贪污舞弊十分严重。

关于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思考(一)

关于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思考(一) 内部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要使内部审计真正发挥评价、监督、服务职能,首先取决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也是审计的立身之本。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要求是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独立于他们所审查的活动,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是通过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状况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来实现的。我国加入WTO后,给内审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这既要求我们要运用审计理论和实务充分认识和解决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问题,又要加强内部审计改革。 一、制约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因素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实践证明,引起独立性缺失的原因有很多,如经济利益、自我评价、关联关系和外界压力等都制约内部审计独立性。(一)内部审计建制及模式。 我国内部审计是在国家审计的推动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建制带有明显的外部压力,并且长期以来,作为国家审计的附属品而存在,服务于国家审计。主要职能是通过事后审计实施监督。而事实上,目前内部审计机构作为监督者一般无处理权,并且权威性也较弱,很难像国家审计一样对企事业单位实施真正的监督,尤其对本单位管理当局本身的决策错误及违纪、违规的监督更显得软弱无力。而且,由于独立性不足,监督经常被曲解为挑毛病,所以很多企业领导和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领导对内部审计持不合作、抵触的态度,使内部审计的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

(二)内部审计人员管理体制。 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当前的实际情况,内部审计在本单位主要领导人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服务于本组织的管理者,对本单位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由于内部审计人员切身利益直接受所在单位控制,内审人员的人事调派权、工资管理权、奖惩权等均由所在单位掌握。同时,被审部门是内审人员所在单位的组成部分,客观上让内部审计对本单位产生依附,单位领导直接影响内审人员执纪执法的程度,内部审计审什么、怎么审、审计结果如何处理、审计建议能否落实,却直接受单位领导的制约。 (三)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设置状况。 当前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缺乏独立性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内审机构不是由其他部门领导,就是合署办公。这就导致了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受各方利益牵制,难以开展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些单位单独设置了内审机构,但也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还有一些单位在机构改革中不切实际地撤并内部审计机构,精简内审人员,给审计工作带来困难,人为地削弱审计力量。(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和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1985年12月5日,审计署颁布了《关于内部审计的若干规定》,内部审计才开始在全国各行政机关、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全面展开,内部审计在我国起步较晚,内审机构成立时间较短,许多工作尚处于摸索和起步阶段,这在客观上就导致了部分内审人员来自财会队伍,专业

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现状分析及建议

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现状分析及建议 摘要: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改革开放不断推进以及与国际行业发展日益趋同的新形势下,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其作用、地位越来越关乎企业的生存发展。然而,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不能发挥应有的职能,其主要制约因素就是独立性无法真正实现,甚至受到威胁乃至缺失。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在内部审计独立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并对如何加强内部审计独立性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内部审计;独立性;制约因素 内部审计是一项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其独立性对于企业机制的健全、审计职能的发挥和整体目标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如要充分发挥监督、评价以及咨询等相关职能,首先要保证内审独立性能真正实现。 一、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含义 内部审计的含义在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颁布的《内部审计职业实务标准》中被界定为“一项为了增加价值和改善运营所进行的独立的、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运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及公司治理过程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国际内部审计标准》则规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即内部审计人员(机构)需独立于他们所需要审计的活动,以便不受约束,客观地开展工作”。在我国,《内部审计工作条例》(审计署2003年颁布)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本部门、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对本单位及所属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内部审计监督,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对本单位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综上所述,按照国际惯例及我国有关条例,内部审计必须在得到所属单位负责人支持与认可的基础上,独立于被审计部门。 二、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为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政策与法律的合规性,资源使用的有效性等提供服务。但内部审计在组织机构设置、审计人员配备、审计方式与内容等方面都缺乏实质上的独立性,因此不能积极满足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其主要问题如下: (一)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缺乏独立性 审计署颁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指出,企事业单位应该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组织,并且在本单位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事实是,内部审计组织的设立方式呈现多元化状态,其设置类型主要有: 1.隶属总经理领导的下设机构;

关于审计独立性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前言 本毕业论文题目是《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探析》。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到现在已经30年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自主权的不断扩大,公司弄虚作假,会计核算不实的现象相当普遍,扰乱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要从根本上解决和纠正我国企业的违法违规问题,仅靠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力量远远不够,还应依靠公司自身建立起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内部审计是这一机制重要的一环。但因涉及到各方的利益关系,其信息及管理状况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特别是当前国内外部分企业造假案大白天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具有的客观性、权威性,并能对审计对象作出公正判断和评价的必备条件,是企业内部审计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正文 1. 国内研究现状 由于我国对内部审计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而且当前我国企业的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和在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上也还不够完善,因此,国内在相关研究上还处在反思与初级探索的阶段。 王光远指出,我国早期的内部审计是一种会计导向型审计,它主要检查会计记录是否正确,有无疏忽引发的错误,有无营私舞弊,资产是否安全完整,公司所制定的程序与政策是否遵守,内部审计部门通常附属于财务或会计部门之下,内部审计师通常是外部独立审计师的影子。从1940年内部管理审计发展至今,伴随着委托财务责任向受托管理责任的发展,内部审计逐渐地脱离会计导向,进入管理导向时代。内部审计可以视为一种公司治理机制,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要进入股东,董事会和高管层等较高层级。 李明辉指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内部审计活动所处的环境中不存在可能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判断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内部审计人员因而能够基于自身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自由地开展审计工作,依照相关的职业准则搜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依据自己的专业的判断做出客观公正、不偏不倚的结论,在此,内部审计人员在做出审计判断时主管态度(精神)上的超然独立是本质要求,而内部审计活动所处的环境中不存在可能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判断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是外在的客观保证。 肖章大、张孝兰指出,内部审计以第三者的身份对企业进行监督,能够弥补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目的及意义+发展趋势+主要内容+计划进度)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目的及意义+发展趋势+主要内容 +计划进度) 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研究系别经济管理系专业班财务管理0501班姓名评分导师(签名) 2008 年 12月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1 所选课题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状况 1.1 所选课题国内相关研究概况及成果 (1)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审计的独立性,就是注册会计师排除干扰及个人利害关系,秉公实施检查并提出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或报告)的一种特性。近年来我国财政部非常重视注册会计师审计研究方面的建设工作,十分支持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推进审计独立性研究方面所作的努力。中注协成立后不久,就着手进行执业规则的建设,从1991年到1993年,先后发布了《注册会计师检查验证会计报表规则(试行)》等7个执业规则,来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紧接着,中注协自1994年5月开始起草独立审计准则。然后,我国又于1996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到2003年年中,中注协先后分6批制定了独立审计准则,共计48个项目,基本上建立起准则体系。经过“脱钩”、“改制”后,会计师事务所已不再是政府部门的下属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的正常执业,受各级政府部门的干预逐渐减少。加之第一、二、三批独立审计准则的相继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独立审计准则体系

初步形成,为注册会计师独立执业创造了条件,而独立性则成为其规范执业的基础。 (2)国内相关研究成果 我国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研究,一直离不开渐进分析与实证分析。前人在使用问卷、统计和演绎等方法的的基础上分析了审计独立性的各个方面,总结出了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因素;然而前人的研究只是针对一个和某几个因素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不够系统不够全面。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逐步完善的市场中,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错综复杂。在1990年到2005年年间,在《审计月刊》、《事业财会》、《经济研究》、《财政研究》、《金融研究》等刊物上,都可以看到以渐进分析法研究审计独立性,从审计独立性的定义渐进到实质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其中,在2000年,王培勇和韩士民在《影响审计独立性因素的文献述评》中提出的,被审计单位特征与审计独立性关系的研究,就是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去研究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而后,在2001年,蒋义宏教授在《会计信息失真:投资者视角与经营者视角》中,开始探讨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时,将提高审计的独立性作为重要的对策,这使审计及其独立性的治理作用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之后在2006年,李建良和李东伟在《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影响探析》中,讨论了非审计服务(NAS)对独立性的影响这一焦点问题,他们认为提供NAS是可以提高审计的独立性的,并且对其不会有负面的影响。而近期,在2008年,崔延铮在《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浅析》中,更加强调了注册会计师审计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稳定及商业正义的一道最有力的防线,而审计的独立性,则是该防线的基石;也因此,独立性是审计的最本质的特征。在实证分析和渐进分析的齐头并进下,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研究有了大范围的拓展。 1.2 所选课题国外研究概况及成果

张心灵_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思考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第6卷 总第22期) Jo urnal o f I nner Mo ngo lia Agric ult ural Uni ver si ty(Soci al Sci enc e Edit io n)No.4 2004(Vol.6 Sum No.22) 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思考 ○ 张心灵 摘 要: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精髓。审计独立性的涵义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逐渐演变,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从这些因素出发,提出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审计独立性;注册会计师;审计服务 中图分类号:F23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58(2004)04-0035-04 美国安然事件的发生,显现了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缺陷带来的弊端,我国银广夏等事件的发生也暴露了审计独立性问题,透过审计失败案例的深刻反思,审计独立性概念成为一个倍受注册会计师关注的问题。会计职业界已经认识到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精髓所在。没有独立性,审计就不能获得社会公众的信任,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涵义及其演变 审计“独立性”一词源于美国1933年的《证券法》。当时对独立性的理解仅限于参加审计合同,存在契约关系的各方。罗伯特.k.莫茨(R.K.M a utz)和侯赛因.A.夏拉夫(H. A.S hara f)在《审计理论结构》一书中指出,审计独立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审计人员在实施过程中事实上的独立,二是审计人员作为一种事业团体在外观上的独立性”也即执业者的独立性和职业的独立性。AI CP A职业道德委员会主席托马斯.G.希金斯(Thom as.G.Higgins)1962年对独立性进行了概括,认为“注册会计师必须拥有的独立性,实际上有两种,实质上的独立性和形式上的独立性”。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 P A)“职业道德规范”中,将独立性定义为“正直、客观的行为能力”,即审计人员对所有被检查事项保持公正态度的能力。汤姆·李在《公司审计》中认为:“从根本上说,它(独立性)是一种精神状态,它不允许本人的观点和结论变的依赖和屈从厉害冲突方面的压力和影响。”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关于审计规则指南的利马宣言》中指出,“审计独立性可划分为审计机构设置的独立性,审计机构财务的独立性和审计机构成员的独立性三个方面。” 1997年7月,AIC PA发布了一白皮书,其指导思想在于把独立性作为注册会计师职业的核心价值观,即独立性并不是对注册会计师的外在行为限制,而是注册会计师保证和提高自身执业水平的基石,一个缺乏独立性的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成果对相关利益主体毫无意义。因此,缺乏独立性的注册会计师在公众眼中也是没有价值的。为了实现审计工作的社会价值,注册会计师必须把独立性视为自身的核心价值,把时刻保持审计独立性作为一种基本的职业意识。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ASB)成员威廉教授在1997年3月《Acco unting Hor izon》杂志上发表论文对这一定义作了进一步的解释: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职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存在价值的三个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另外两个是计量方面的专长和实施标准化规范的能力)。AI CP A的白皮书还提出由各会计师事务所制定自己的有关独立性的审计准则,但制订的准则应当经过独立准则委员会(Independe nc e Sta ndard B oard,简称I SB)或I SB指定团体的审核或批准。这些准则应当满足以下基本原则:(1)审计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不允许与客户存在经济上的联系;(2)审计人员与事务所不允许存在利益冲突,以避免损害与财务报表事项有关的客观立场;(3)审计人员和事务所不允许和客户在管理决策方面或其他有损审计人员客观立场的方面有联系,或卷入此类事务。 2000年11月,美国独立准则委员会(I SB)公布了《审计人员独立性概念框架》(草案),指出,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定义为“不受危及或按理性预期会危及审计人员做出无偏见的审计判断能力的因素的影响”,并且认为:独立性完全与审计人员个人看法有关。在特定的环境下,独立性随审 收稿日期:2004-08-20 作者简介:张心灵(1965-),女,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人,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问题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会计学 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问题研究 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 标 研究意义: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本质属性,是注册会计师职业的灵魂,也是注册会计师这一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近年来,随着上市公司造假大案的相继曝光,一些会计师事务所的违规事件纷纷浮出水面,导致这些大案的根本在于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因此识别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合理的改善建 议将促使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采取有效的方法来维护和提高独立性,增强自身的价值,降低监管的成本。 预期目标:对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国内外已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本文主要是在概括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阐述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重要性,分析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现状及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因素,并对如何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提出自己的相关建议和看法,希望对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研究有所帮助。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外学者对CPA审计独立性定义的研究 Thomas G.Higgins(1962)对独立性的概念进行了概括,成为目前被普遍接受的看法。他认为:“注册会计师必须拥有的独立性,实际上有两种,实质上的独立性与形式上的独立性。”所谓形式上的独立性,是指注册会计师必须与被审计单位或个人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关系。如不得拥有被审单位股权或担任其高职务,不能是企业的主要贷款人、资产受托人或与管理当局有亲属关系,等等。否则,就会影响注册会计师公正地执行业务。形式上的独立性又可进一步分为组织上独立性、经济上独立性和人员上的独立性。所谓实质上的独立性,又称为精神状态、一种自信心以及在判断时不依赖和不屈从于外界的压力和影响。 DeAngelo(1981a)从社会公众如何半段审计独立性的角度定义了审计独立

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摘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要求不存在干扰内部审计活动的事项,使内部审计人员能够自由地开展工作并作出公正无偏的审计判断。本文通过介绍美国在保证内部审计独立性方面所制定和采取的措施,指出我国在内部审计独立性上存在的问题,然后借鉴国外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经验和做法,采取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的措施。 关键词内部审计独立性审计机构内审人员 就内部审计而言,早在1947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就将内部审计界定为一种“独立评价活动”,不管此后内部审计如何发展,独立性一直都是影响内部审计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 1 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内涵 关于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内涵,学术界至今都没有给出准确的定义。目前主要从两个角度入手:一个是着眼于内部审计人员的精神状态;另一个是着眼于内部审计的外在环境。 有人认为,审计独立性包括实务人员的独立

性和职业独立性两方面。实务人员的独立性实指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计划、实施检查业务和编制审计报告过程中保持适当态度的能力,它要求审计人员在形成和表达意见时能够保持诚实和公正无私;而职业独立性是人们对集体审计人员的印象,即审计职业作为一个整体在外观上是否独立。 也有人认为,独立性与确认或咨询服务所处的环境状态有关。他们将独立性定义为“不存在威胁客观性的重大利益冲突”,独立性是对个人或团队在提供确认服务时所处环境的期望特征,它要求个人或团队避免存在重大的可能威胁客观性的利益冲突,这种利益冲突既可能来源于个人或团队的个别环境,也可能来源于确认服务所处的一般环境。 上述两种定义,前者强调主观精神状态,后者强调客观环境因素,虽有所差异,但本质还是一致的。进一步说,审计人员主观态度上的公正无偏,是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根本要求,而客观环境则可以为主观上的独立提供保障。在此,所谓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活动所处的环境中不存在可能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判断产生重大

审计独立性之我见

审计独立性之我见 一、对审计独立性的理解 独立性是审计的基石,是审计执业的灵魂,也是注册师行业取信于公众的首要条件。 罗伯特·K·莫茨和侯塞因·A·夏拉夫在其1961年出版的《审计》中,将独立性分为执业者的独立性和职业的独立性。前者包括审计计划的独立性、审计过程的独立性和审计报告的独立性;后者则指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的一种印象。托马斯·G·希金斯在1962年对独立性的概念作了进一步的提升与概括,他以为审计独立性包括实质上的独立性和形式上的独立性。实质上的独立性,又称为精神独立,以为独立性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自信心以及职业判定不依靠和不屈服于外界的压力和,它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严格保持超然性,不能主观袒护任何一方当事人,尤其不应使自己的结论受持反对意见利益团体和人士的影响。形式上的独立性,是指注册会计师必须与被审计单位或个人没有任何的特殊利益关系,例如不能持有被审计单位的股票或在被审计单位担任高级职务,不能是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贷款人、资产受托人或与治理当局有支属关系等等。形式上的独立性又进一步分为组织上的独立性、上的独立性与职员上的独立性。

我国也将独立性原则写进了《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和《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并指明:独立是客观、公正的条件。独立性的程度直接决定了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 二、审计独立性的演变 审计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印有“独立性”的胎记。从古代审计向审计演变的漫长历程中,独立性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和。 独立性最早被普遍以为是一种精神态度,例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将其定义为“正直、客观的行为能力”。很多职业团体和学者也持相似的观点,如英国审计学家Tom.Lee指出:“独立性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精神态度,即不答应自己的观点和结论依服或屈从于利害冲突的关系压力和影响。”显然,他们以为,独立性首先是对审计职员的精神要求,它是一种道德品质,一种导致正直客观行为的职业能力。按照这一理解,只要审计职员能够实事求是、中庸

文献综述报告 (2)

企业审计质量影响因素 文献综述 专业: 学生姓名:

文献综述 审计质量不论是对审计人员、审计机构、被审计企业还是政府和社会来说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审计人员对于企业的审计出现了严重的失实或者是重大的疏漏,就会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就会严重干扰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转,就会弱化政府对于经济的调控职能,就会影响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经济的健康运转,同时也会动摇审计人员赖以生存的信用基础以及审计机构的信用。这些年以来随着企业审计重要性的不断凸显,国内外学者对于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也多了起来。通过对相关国内外文献的研究,本文发现影响企业审计质量的因素总体来看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环境方面的因素;二是技术及操作方面的因素;三是企业自身方面的因素。本文在这里将从这些方面进行综述性研究。 一、影响企业审计质量的环境因素 关于影响企业审计质量的环境因素,可以归结为审计市场的环境、行业制度和法规等方面。 在审计市场的环境方面,吕鹏、陈小悦(2005)在《有限责任制、无限责任制与审计质量:一个博弈的视角》一文中通过研究发现当审计市场中买方具有很强的市场势力的情况之下,将注册会计师承担的法律责任从有限责任制强制地变为无限责任制,并不能改变审计师的审计质量。在我国审计市场结构既定的背景下,会计师事务所不断改进审计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审计质量。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司法系统对投资者的保护力度也是提高审计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 影响审计质量的行业制度和法规主要的包括审计体制、审计准则和法规以及审计收费这三个方面。在审计收费方面Copley(1994)在《the Large Audit Firm FeePremium:A Case of Selectivity.Bias Journal of Accounting》一文中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审计费用与审计产品的质量呈正相关关系,即会计公司和注册会计师提供的审计产品的质量越好审计收费就越高。但过高的审计费用也可能使委托人选择较小规模的会计公司由此可能降低审计质量。在审计制度方面伍中信、曹越(2007)在《产权保护“、三域”秩序与审计信息真实性》一文中认为审计域秩序对产权域秩序的偏离是审计信息先天性失真的根本原因,审计制度对审计域秩序的偏离引致的规则性失真是审计信息现实性失真的主要根源。张娟、黄志忠、李明辉(2011)在《签字注册会计师强制轮换制度提高了审计质量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一文中则认为我国签字注册会计师强制轮换制度总体上没有显著提高审计质量。在审计法律方面刘峰、周福源(2007)在《国际四大意味着高审

为什么说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灵魂

关于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思考 2006-8-11 10:0于英丽李玉秋于辉【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 内部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要使内部审计真正发挥评价、监督、服务职能,首先取决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也是审计的立身之本。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要求是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独立于他们所审查的活动,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是通过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状况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来实现的。我国加入WTO后,给内审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这既要求我们要运用审计理论和实务充分认识和解决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问题,又要加强内部审计改革。 一、制约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因素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实践证明,引起独立性缺失的原因有很多,如经济利益、自我评价、关联关系和外界压力等都制约内部审计独立性。 (一)内部审计建制及模式。 我国内部审计是在国家审计的推动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建制带有明显的外部压力,并且长期以来,作为国家审计的附属品而存在,服务于国家审计。主要职能是通过事后审计实施监督。而事实上,目前内部审计机构作为监督者一般无处理权,并且权威性也较弱,很难像国家审计一样对企事业单位实施真正的监督,尤其对本单位管理当局本身的决策错误及违纪、违规的监督更显得软弱无力。而且,由于独立性不足,监督经常被曲解为挑毛病,所以很多企业领导和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领导对内部审计持不合作、抵触的态度,使内部审计的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 (二)内部审计人员管理体制。 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当前的实际情况,内部审计在本单位主要领导人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服务于本组织的管理者,对本单位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由于内部审计人员切身利益直接受所在单位控制,内审人员的人事调派权、工资管理权、奖惩权等均由所在单位掌握。同时,被审部门是内审人员所在单位的组成部分,客观上让内部审计对本单位产生依附,单位领导直接影响内审人员执纪执法的程度,内部审计审什么、怎么审、审计结果如何处理、审计建议能否落实,却直接受单位领导的制约。 (三)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设置状况。 当前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缺乏独立性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内审机构不是由其他部门领导,就是合署办公。这就导致了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受各方利益牵制,难以开展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些单位单独设置了内审机构,但也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还有一些单位在机构改革中不切实际地撤并内部审计机构,精简内审人员,给审计工作带来困难,人为地削弱审计力量。 (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和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1985年12月5日,审计署颁布了《关于内部审计的若干规定》,内部审计才开始在全国各行政机关、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全面展开,内部审计在我国起步较晚,内审机构成立时间较短,许多工作尚处于摸索和起步阶段,这在客观上就导致了部分内审人员来自财会队伍,专业比较单一,知识结构不合理;审

第四章审计业务对独立性要求

【考情分析】 本章主要介绍的是注册会计师在执行鉴证业务时对独立性的要求。本章内容主要与《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概念框架》相结合,在每年考试中基本上都有与独立性相关的职业道德的 简答题。 第一节基本要求 一、独立性的概念框架 独立性概念框架是指解决独立性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用以指导注册会计师: (1)识别对独立性的不利影响; (2)评价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 (3)必要时采取防范措施消除不利影响或将其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如果无法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消除不利影响或将其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消除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形,或者拒绝接受审计业务委托或终止审计业务。 二、公众利益实体 公众利益实体包括上市公司和下列实体: 1.法律法规界定的公众利益实体; 2.法律法规规定按照上市公司审计独立性的要求接受审计的实体。 如果公众利益实体以外的其他实体拥有数量众多且分布广泛的利益相关者,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将其作为公众利益实体对待。 三、网络与网络事务所 (一)网络与网络事务所的定义 网络事务所是指属于某一网络的会计师事务所或实体,如果某一会计师事务所被视为网 络事务所,应当与网络中其他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客户保持独立。 (二)网络的确定 网络事务所的判断 特征视为网络不视为网络 共享收益或分担成本如果一个联合体旨在 通过合作,在各实体 之间共享收益或分担 成本 如果联合体之间分担的成本不重要,或分担的成本 仅限于与开发审计方法、编制审计手册或提供培训 课程有关的成本,则不应当被视为网络;如果会计 师事务所与某一实体以联合方式提供服务或研发 产品,虽然构成联合体,但不形成网络 共享所有权、控制权或管理权如果一个联合体旨在通过合作,在各实体之间共享所有权、控制权或管理权,应被视为网络 共享统一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如果一个联合体旨在通过合作,在各实体之间共享统一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应被视为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