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第三章 综合指标---复习思考题说课材料

统计学--第三章  综合指标---复习思考题说课材料
统计学--第三章  综合指标---复习思考题说课材料

第三章 综合指标

一、填空题

1.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 指标和 指标。

2. 相对指标是不同单位(地区、国家)的同类指标之比。

3. 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指标之比。

4.某企业某年计划增加值达到500万元,实际为550万元,则增加值的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

5.某企业某年计划单位产品成本为40元,实际为45元,则单位产品成本的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

6.某车间5名工人的日产量(件)为10 10 11 12 14,则日产量的中位数是 。

7.市场上某种蔬菜早、中、晚的价格(元)分别为1.5、1、0.5,早、中、晚各买1元,则平均价格为 。

8.在两个数列平均水平 时,可以用标准差衡量其变异程度。 9.∑=-

)(x x 。

二、判断题

1.2007年我国人口出生数是一个时点指标。( )

2.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时期指标。( )

3.2007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平均指标。( )

4.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是一个结构相对指标。( )

5.某企业某年计划劳动生产率比去年提高4%,实际上提高了5%,则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5%/4%。( )

6.某企业某年计划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降低3%,实际上提高了3.5%,则单位产品成本的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1+3.5%/1+3%。( )

7.某车间7名工人的日产量(件)为22 23 24 24 24 25 26,则日产量的众数是24。( )

8.三个连续作业车间的废品率分别为0.5% 0.8% 0.3%,则平均废品率为

3

%3.0%8.0%5.0??。( )

9.当

B

A

σ

σ>时,则说明A 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比B 数列强。( )

10.全距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

11.某企业人均增加值是一个强度相对指标。( ) 12.某企业月末库存额是一个时点指标。( ) 13.平均指标反映现象的离散程度。( ) 14.变异指标反映现象的集中趋势。( )

15.总体中的一部分数值与另一部分数值之比得到比例相对指标。( ) 16.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得到比较相对指标。( )

17.总体中的一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之比得到结构相对指标。( ) 18.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仅受变量值大小的影响。( )

19.当两个数列的平均水平相等时,可以用平均差反映平均水平的代表性。( )

20.当两个数列的平均水平不相等时,可以用标准差系数反映平均水平的代表性。( ) 三、单项选择题

1.某地区有80万人口,共有8000名医生。平均每个医生要服务800人,这个指标是( )。

A.平均指标

B.强度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比较相对指标 2.某商场某种商品价格第一季度是连续上升的。1月份单价20元,销售额12万元;2月份单价25元,销售额10万元;3月份单价30元,销售额13万元。则第一季度的平均单位商品价格为( )。 A.

2025303++ B. 201225103013

121013

?+?+?++

121013

121013202530

++++

3.有甲、乙两个数列,若甲的平均差比乙的平均差大,那么( )。 A.甲数列的变异程度比乙数列大 B.甲数列的平均数的代表性比乙数列小 C.甲数列的变异程度比乙数列小 D.不能确定两个数列变异程度的大小

4.已知3个水果商店梨的单价和销售量,要计算3个商店梨的平均单价,应该采用( )。

A.算术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

C.调和平均数

D.众数

5.某企业第一批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100元,产量比重为10%;第二批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110元,产量比重为20%;第三批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120元,产量比重为70%。则平均单位产品成本为( )。

A.100×10%+110×20%+120×70%

B.100110120

3

++

C.10010%11020%12070%

3

?+?+?

D.

100110120

10%20%70%

102070

++

++

6.总体内部各组成部分之比形成的相对指标是( ) 相对指标。

A.结构

B.比例

C.比较

D.动态

7.某商场计划商品销售额7月份比6月份上升5%,实际上商品销售额7月份比6月份上升3%。则商品销售额的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

A.3%

5%

B.

103%

105%

C.

97%

95%

D.

105%

103%

8.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 )。

A.仅受各组次数的影响

B.仅受各组变量值的影响

C.既受变量值影响,也受次数影响

D.不受各组变量值的影响

9.标志变异指标中最容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

A.全距

B.平均差

C.标准差

D.标准差系数

10.标志变异指标反映总体的( )。

A.集中程度

B.一般水平

C.离散程度

D.平均水平

四、多项选择题

1.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 )。

A.某地区平均每人粮食产量

B.某企业工人平均工资

C.某班级学生平均成绩

D.某班级学生平均成绩

E.某地区平均每人原油产量

2.下列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

A.企业固定资产

B.商品销售量

C.牲畜存栏头数

D.某年死亡人口数

E.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3.下列属于时期指标的有( )。

A.某大学历年毕业的学生数

B.我国某年耕地面积减少数

C.某大学2004年6月30日在校学生数

D.某商店某月商品销售额

E.2000年1月1日0时出生的人口数

4.如果变量值有一项为0,则不能计算(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中位数

5.可以反映现象代表水平的指标有(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标准差

D.标准差系数

E.众数

6.可以反映现象离散程度的指标有( )。

A.中位数

B.平均差

C.全距

D.标准差

E.几何平均数

7.下列指标中属于平均指标的有( )。

A.平均亩产量

B.某班学生平均身高

C.某企业平均每人增加值

D.我国平均每人钢产量

E.某大学教师平均工资

8.当两个数列的平均水平相等时,可以反映平均水平的代表性的指标有( )。

A.标准差

B.平均差

C.全距

D.标准差系数

E.众数

9.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的区别是( )。

A.作用不同

B.计算方法不同

C.适用条件不同

D.指标表现形式不同

E.与平均数的关系不同

10.标志变异指标可以( )。

A.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

B.反映现象发展变化的均衡性

C.反映现象的稳定性

D.反映现象的变异程度

E.反映现象的集中趋势

五、简答题

1.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有哪些区别?请分别列出你所熟悉的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

2.相对指标有几种?请写出其计算公式。

3.说明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的适用条件。

4.标志变异指标有哪些作用?有几类?适用条件如何?

5.说明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优缺点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6.平均指标与强度相对指标有什么区别?

7.全距、平均差、标准差有什么异同?

六、计算题

1.某企业两个生产班组,各有10名工人,它们生产某种产品的日产量资料如下:

计算有关指标说明哪个班组平均日产量高?

2.某企业某月份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低分组的资料如下:

计算该企业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

3. 某厂3个车间1季度生产情况如下:

1车间实际产量为200件,完成计划96%;2车间实际产量为300件,完成计划100%;3车间实际产量为150件,完成计划104%,则3个车间产量的平均计划完成程度为:(96%+100%+104%)/3 。

另外,1车间产品单位成本为15元/件;2车间产品单位成本为25元/件;3车间产品单位成本为20元/件,则3个车间平均单位成本为:

(15+25+20)/3。

以上平均指标的计算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

4. 某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某农产品价格及成交量、成交额的资料如下表:比较该农产品哪一个市场的平均价格高,并说明原因。

5. 某汽车装配厂三个车间的废品率及产量资料如下:

计算:(1)如三个车间各自负责一辆汽车装配的全过程,平均废品率为多少?

(2)如三个车间分别负责汽车装配的一道工序,平均废品率为多少?6. 甲、乙两企业某月生产某产品的单位成本及产量比重资料如下:

比较成交该月份哪个企业的单位成本高,并说明原因。

7.有甲、乙两单位,甲单位职工平均工资800元,标准差为124元。乙单位资料如下:

计算有关指标,比较甲、乙两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的代表性大小。

8.某农作物的两种不同良种在5个村生产条基本相同的地块上试种,得到的结果是:甲品种在5个村的平均收获率为499.5(公斤/亩),标准差为34.46公斤; 乙品种在5个村的平均收获率为499(公斤/亩),标准差为81.35公斤。说明哪一种品种有较大稳定性,有推广价值。

第三章 综合指标

一、填空题

1.时期 时点

2.比较

3.强度

4.550/500

5.45/40

6.11

7.

5

.0115.11111++++ 8.相等 9.0

二、判断题

1.×

2.√

3.×

4. √

5.×

6.×

7. √

8.×

9.× 10. √ 11. √ 12.× 13.× 14.× 15. √ 16.× 17. √ 18.× 19. √ 20. √ 三、单项选择题

1.B

2.D

3.D

4.A

5.A

6.B

7.B

8. C

9.A 10.C 四、多项选择题

1.ADE

2.ACE

3.ABD

4.BC

5.ABE

6.BCD

7.ABE

8.ABC

9.BCD 10.ABCD

五、简答题

1.区别:(1)时期指标是反映现象在一段时间内活动总量的总量指标;时点指标是反映现象在某一时刻状况的总量指标;

(2)时期指标可以累计;不同时点的数值不能累计;

(3)时期指标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时期长,指标数值就大,时期短,指标数值就小;时点指标数值大小与时点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

举例:(1)时期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商品销售额、增加值;

(2)时点指标:企业数、职工人数、库存额。

2.(1)结构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全部数值

(2)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3)比较相对指标=某条件下的某类数值∕另条件下的同类数值

(4)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5)强度相对指标=某一指标数值∕另一有联系但性质不同的指标数值

(6)计划完成相对指标=实际完成数∕计划任务数

3.(1)调和平均数:当变量值是绝对数时,变量值可以相加,已知的是分子的资料,缺少的是分母的资料;当变量值是相对数或平均数时,变量值之间既不能相乘也不能相加,已知的是分子的资料,缺少的是分母的资料;

(2)几何平均数:变量值是相对数,而且变量值之间有连乘的关系。

4.作用:(1)反映数列的变异程度;

(2)衡量平均数的代表性。

类型:(1)绝对数形式:全距、平均差、标准差;

(2)相对数形式:标准差(全距、平均差)系数。

适用条件:(1)绝对数形式:在两个或多个数列的平均水平相等时,对比其变异程度及平均数的代表性;

(2)相对数形式:在两个或多个数列的平均水平不相等时,对比其变异程度及平均数的代表性。

5.优缺点:(1)算术平均数:是根据所有的变量值计算的,是平均指标中最常用、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形式。但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同时,当数列是用文字表示时,无法计算;

(2)中位数:是根据变量值的位置确定的,不受极端值个数的影响;当数列是用文字表示时,可以计算。但是,由于不是根据所有的变量值计算的,进一步应用受到限制;

(3)众数:是根据变量值的位置确定的,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当数列是用文字表示时,可以计算。但是,由于不是根据所有的变量值计算的,进一步应用受到限制;

关系:对称分布时,三者相等;左偏分布时,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右偏分布时,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6.(1)涵义不同:平均指标是总体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总量之比,反映现象的代表水平;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有一定联系但性质不同的指标之比,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或普遍程度、经济效益的。

(2)分子与分母的依存关系不同:平均指标的分子与分母之间有直接的依存关系;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与分母之间没有直接的依存关系。

7.相同:作用相同,都可以反映数列的变异程度、衡量平均数的代表性;适用条件相同,都在平均水平相等时使用。

不同:全距不是根据全部数值计算的,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平均差虽然是根据全部数值计算的,但用绝对值消除离差正负号,不利于进一步应用;标准差用平方的方法消除离差正负号,应用比较广泛。

六、计算题

1.如下表:

(件)甲4

1040

==x 6.5==∑∑=f

f χχ乙

(件) 因为x 乙>x 甲,所以,乙班组平均日产量高。 2.

80295

65

958085100755065=?+?+?+?=

x (件∕人)

计算结果表明,该企业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为80件∕人。 3. 计算错误。

平均计划完成程度=200300150650

99.61%200300150652.56

96%100%104%

++==++

平均单位成本=

15200253002015013500

20.77200300150650

?+?+?==++(元/件) 4. 375.14

5

.55

.15.14.18.22.12.15.18.22.1==++++=

x

325.14

3.511215.12

4.122.1==++?+?+?=乙x

计算结果表明,甲市场的平均价格高,是因为甲市场价格比较高的品种成交量比较大。

5. (1)平均废品率=700×0.3%+600×0.2%+800×0.4%∕2100 =

6.5∕2100 =0.31% (2)平均合格率=%

7.99%6.99%

8.99%7.993

=??

平均废品率=1-99.7%=0.3%

6. 甲x =1×10%+1.1×20%+1.2×70%=1.18 乙x =1.2×35%+1.1×25%+1×40%=1.095

计算结果表明,甲企业的平均成本高,是因为单位成本高的产品的产量在总产量所占比重大(70%)。

7.

%5.15800124==甲v 8501000

850000==乙x

54.109100012000000

==

σ %89.12850

54.109==乙v

因为v 乙<v 甲,所以,乙单位平均工资的代表性大。 8.%5.145.49946.34==

v %3.16499

35.81==乙v

因为v 甲<v 乙,说明甲品种收获率差异程度小,所以,甲品种比较稳定性,有推广价值。

(完整版)统计学习题答案第5章参数估计

第5章 参数估计 ●1. 从一个标准差为5的总体中抽出一个容量为40的样本,样本均值为25。 (1) 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x σ等于多少? (2) 在95%的置信水平下,允许误差是多少? 解:已知总体标准差σ=5,样本容量n =40,为大样本,样本均值x =25, (1)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 x σσ5=0.7906 (2)已知置信水平1-α=95%,得 α/2Z =1.96, 于是,允许误差是E = α/2 σ Z 6×0.7906=1.5496。 ●2.某快餐店想要估计每位顾客午餐的平均花费金额,在为期3周的时间里选取49名顾客组成了一个简单随机样本。 (3) 假定总体标准差为15元,求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误差; (4) 在95%的置信水平下,求允许误差; (5) 如果样本均值为120元,求总体均值95%的置信区间。 解:(1)已假定总体标准差为σ=15元, 则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误差为 x σσ15=2.1429 (2)已知置信水平1-α=95%,得 α/2Z =1.96, 于是,允许误差是E = α/2 σ Z 6×2.1429=4.2000。 (3)已知样本均值为x =120元,置信水平1-α=95%,得 α/2Z =1.96, 这时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为 α/2 x Z 0±4.2=124.2115.8 可知,如果样本均值为120元,总体均值95%的置信区间为(115.8,124.2)元。 ●3.某大学为了解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在全校7500名学生中采取不重复抽样方法随机抽取36人,调查他们每天上网的时间,得到下面的数据(单位:小时): 3.3 3.1 6.2 5.8 2.3 4.1 5.4 4.5 3.2 4.4 2.0 5.4 2.6 6.4 1.8 3.5 5.7 2.3 2.1 1.9 1.2 5.1 4.3 4.2 3.6 0.8 1.5 4.7 1.4 1.2 2.9 3.5 2.4 0.5 3.6 2.5

《统计学》 第四章 统计综合指标

第四章统计综合指标(一) (一)填空题 1、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统计指标,其表现形式为绝对数。 2、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总体的内容不同,分为总体的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总量;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为时期结构和时点结构。 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瞬间)上状况的总量指标称为时点结构,反映总体在一段时期内活动过程的总量指标称为时期结构。 3、相对指标的数值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有名数,二是无名数。 4、某企业中,女职工人数与男职工人数之比为1:3,即女职工占25%,则1:3属于比例相对数,25%属于结构相对数。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银行系统的年末储蓄存款余额是( D ) A. 时期指标并且是实物指标 B. 时点指标并且是实物指标 C. 时期指标并且是价值指标 D. 时点指标并且是价值指标 2、某企业计划规定本年产值比上年增长4%,实际增长6%,则该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为( B ) A、150% B、101.9% C、66.7% D、无法计算 3、总量指标具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A ) A. 指标数值的大小随总体范围的扩大而增加 B. 指标数值的大小随总体范围的扩大而减少 C. 指标数值的大小随总体范围的减少而增加 D. 指标数值的大小随总体范围的大小没有直接联系 4、在出生婴儿中,男性占53%,女性占47%,这是( D ) A、比例相对指标 B、强度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结构相对指标 5、我国1998年国民经济增长(即国内生产总值为)7.8% ,该指标是( C ) A. 结构相对指标 B. 比例相对指标 C. 动态相对指标 D. 比较相对指标 6、某商店某年第一季度的商品销售额计划为去年同期的110%,实际执行的结果,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24.3%,则该商店的商品销售计划完成程度的算式为( B ) A. 124.3%÷210% B. 124.3%÷110% C. 210%÷124.3 D. 条件不够,无法计算 7、下面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A ) A. 商品库存量 B. 商品销售量 C. 婴儿出生数 D. 平均工资 8、将粮食产量与人口数相比得到的人均粮食产量指标是( D ) A、统计平均数 B、结构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9、某工业企业总产值计划比去年提高8%,实际比去年提高10%,则实际总产值比计划的任务数提高( B ) A. 2% B. 1.85% C. 25% D. 101.85% 10、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为102%,实际比基期增长12%,则计划规定比基期增长( A ) A. 9.8% B. 10% C. 8.5% D. 6%

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说课

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说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折线统计图,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几方面对本课时的内容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折线统计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五年级下册第7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线,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突出反映数量的变化趋势。新课标对折线统计图特别关注学生学习的发展性目标,即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着眼于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为此,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结合具体情境,对统计图的有关数据进行合理的解释,并能根据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2、过程与方法,经历研究折线统计图特点与作用的过程,感受从具体到一般的教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课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难点: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中的作用。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我在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观察法为主。创设情景,设计启发式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易于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得新知识并一会学习的乐趣。 三、说教学流程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这一环节计划用8分钟。 在多媒体上打出2006年到2012年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统计表,并让学生根据统计表画出条形统计图统计图。并想一想出来条形统计图我们还可以画什么样的统计图呢?通过上面的统计图你发现有什么特点?参赛队伍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2、尝试探究,解决问题,这一环节计划用18分钟。 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讨论所得。由教师在多媒体上演示。最后小结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横轴定项目,纵轴定数据,描点,连线,写名称、单位、时间。 3、多层训练,深化知识。这一环节计划用12分钟。 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 4、质疑总结,反思评价。这一环节用5分钟。 这一环节我利用课件展示一下几个问题: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2.你有什么感想?3.你还有什么疑惑?4.你感觉自己今天表现如何?通过同学间交流学习心得,增强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板书设计 科学的板书设计往往对学生全面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科

应用统计学:参数估计习题及答案

简答题 1、矩估计的推断思路如何?有何优劣? 2、极大似然估计的推断思路如何?有何优劣? 3、什么是抽样误差?抽样误差的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 4、简述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的区别和特点。 5、确定重复抽样必要样本单位数应考虑哪些因素? 计算题 1、对于未知参数的泊松分布和正态分布分别使用矩法和极大似然法进行点估计,并考量估计结果符合什么标准 2、某学校用不重复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00名高中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0%,学生平均体重为50公斤,标准差为48.36公斤。要求在可靠程度为95%(t=1.96)的条件下,推断该校全部高中学生平均体重的范围是多少? 3、某县拟对该县20000小麦进行简单随机抽样调查,推断平均亩产量。根据过去抽样调查经验,平均亩产量的标准差为100公斤,抽样平均误差为40公斤。现在要求可靠程度为95.45%(t=2)的条件下,这次抽样的亩数应至少为多少? 4、某地区对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进行抽样调查,随机抽选25公

顷,计算得平均每公顷产量9000公斤,每公顷产量的标准差为1200公斤。试估计每公顷产量在8520-9480公斤的概率是多少?(P(t=1)=0.6827, P(t=2)=0.9545, P(t=3)=0.9973) 5、某厂有甲、乙两车间都生产同种电器产品,为调查该厂电器产品的电流强度情况,按产量等比例类型抽样方法抽取样本,资料如下: 试推断: (1)在95.45%(t=2)的概率保证下推断该厂生产的全部该种电器产品的平均电流强度的可能范围 (2)以同样条件推断其合格率的可能范围 (3)比较两车间产品质量 6、采用简单随机重复和不重复抽样的方法在2000件产品中抽查200件,其中合格品190件,要求: (1)计算样本合格品率及其抽样平均误差

统计学第四章答案

五、计算题 1.某企业两个车间的工人生产定额完成情况如下表: .. 从表中看,各个技术级别的工人劳动生产率(人均完成工时定额)都是A车间低于B车间,试问:为什么A车间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又会高于B车间呢? 2.在某个核算年度内,两个建筑施工单位采购同一种建筑材料的价格和批量情况如下表。试分别计算两个施工单位的平均采购价格。并从平均数计算的角度说明,为什么两个施工单位的平均采购价格会有差别? .. 3.根据某城市500户居民家计调查结果,将居民户按其食品开支占全部消费开支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分组后,得到如下的频数分布资料: .. 要求:(1)据资料估计该城市恩格尔系数的中位数和众数,并说明这两个平均数的具体分析意义。(2)利用上表资料,按居民户数加权计算该城市恩格尔系数的算术平均数。

(3)试考虑,上面计算的算术平均数能否说明该城市恩格尔系数的一般水平?为什么? 4.某年某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某农产品价格及成交量、成交额的资料如下: 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高,并说明其原因。 5. 2004年某月份某企业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低分组的生产班组数和产量资料如下:.. 试计算该企业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 6. 某学院二年级两个班的学生英语统考成绩如下表。要求:(1)分别计算两个班的平均成绩; (2)试比较说明,哪个班的平均成绩更有代表性?哪个班的学生英语水平差距更大?你是用什么指标来说明这些问题的;为什么? .. 7. 利用上题资料,试计算A班成绩分布的极差与平均差,并与标准差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看看三者之间是何种数量关系。 8. 根据某城市居民家计调查结果,将500户居民按年收入水平分组后,分别观察其食品开支占全部消费开支的比重,整理得到如下的复合分组资料,试以恩格尔系数作为考察变量,利用资料(即恩络尔系数)分别计算该变量的总方差,平均组内方差、组间方差,并验证三者之间的数量关式:

《统计》说课

《统计》说课 一、说教材: 描述和分析的整个过程,从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统计知识和方法。教材选择的例题给我们很好地提供了一个如何去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的信息。 二、说学情: 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借助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到统计活动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在情景中初步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经历统计的过程。 3、初步感知简单条形统计图及统计表,能将统计结果填入表内,会在格子纸上画简单的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4、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观察交流等方式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加深对数学的喜爱之情。四、教学重点: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理解统计图和统计表,准确填写统计图表。 五、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能看懂图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六、说教学理念与教法: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所以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将整堂课的设计分成“创设情景------收集、整理资料 ------操作实践------拓展深化”四个层次,我以教材为基础,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个事实,力求从实际出发,增加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使学生乐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围绕教学目标,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时,力求体现以下理念: 1、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的要求。所以“统计”这节课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从学生喜欢看动画片引入,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其次结合本校“播种习惯责任树,人人为树添果实”的活动,让学生在熟悉

统计学第四章课后题与答案解析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由反映总体单位某一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到的指标是() A.总体单位总量 B.质量指标 C.总体标志总量 D.相对指标 2.各部分所占比重之和等于1或100%的相对数() A.比例相对数 B.比较相对数 C.结构相对数 D.动态相对数 3.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了10%,则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A.104.76% B.95.45% C.200% D.4.76% 4.某企业计划规定产品成本比上年度降低10%实际产品成本比上年降低了14.5%,则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 A.14.5% B.95% C.5% D.114.5% 5.在一个特定总体,下列说确的是( ) A.只存在一个单位总量,但可以同时存在多个标志总量 B.可以存在多个单位总量,但必须只有一个标志总量 C.只能存在一个单位总量和一个标志总量 D.可以存在多个单位总量和多个标志总量 6.计算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所要计算的平均指标的总体单位应是() A.大量的 B.同质的 C.有差异的 D.不同总体的 7.几何平均数的计算适用于求() A.平均速度和平均比率 B.平均增长水平 C.平均发展水平 D.序时平均数 8.一组样本数据为3、3、1、5、13、12、11、9、7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3 B.13 C.7.1 D.7 9.某班学生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高分是96分,最低分是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是() A.方差 B.极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10.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大小时,其基本的前提条件是( ) 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 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 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 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 11.已知4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4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采用()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加权调和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12.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决定于总体次数的分布状况。在对称的钟形分布中() A.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C.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D.中位数>算术平均数>众数

统计学 第四版 第七章答案

第四章 抽样分布与参数估计 7.2 某快餐店想要估计每位顾客午餐的平均花费金额。在为期3周的时间里选取49名顾客 组成了一个简单随机样本。 (1)假定总体标准差为15元,求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误差。 x σ= = =2.143 (2)在95%的置信水平下,求边际误差。 x x t σ?=?,由于是大样本抽样,因此样本均值服从正态分布,因此概率度t=2z α 因此,x x t σ?=?2x z ασ=?0.025x z σ=?=1.96×2.143=4.2 (3)如果样本均值为120元,求总体均值 的95%的置信区间。 置信区间为: (),x x x x -?+?=()120 4.2,120 4.2-+=(115.8,124.2) 7.4 从总体中抽取一个n=100的简单随机样本,得到x =81,s=12。 要求: 大样本,样本均值服从正态分布:2,x N n σμ?? ??? 或2 ,s x N n μ?? ??? 置信区间为: x z x z αα ?-? +? ? (1)构建μ的90%的置信区间。 2z α=0.05z =1.645,置信区间为:()81 1.645 1.2,81 1.645 1.2-?+?=(79.03,82.97) (2)构建μ的95%的置信区间。 2z α=0.025z =1.96,置信区间为:()81 1.96 1.2,81 1.96 1.2-?+?=(78.65,83.35) (3)构建μ的99%的置信区间。 2z α=0.005z =2.576,置信区间为:()81 2.576 1.2,81 2.576 1.2-?+?=(77.91,84.09) 7.7 某大学为了解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在全校7 500名学生中采取重复抽样方法随机抽取 36 解:

统计学第五版 第十四章 统计指数

第十四章 统计指数 1.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资料如下: 要求: (1)计算产量与单位成本个体指数。 (2)计算两种产品产量总指数以及由于产量增加而增加的生产费用。 (3)计算两种产品单位成本总指数以及由于成本降低而节约的生产费用。 解: (2)产量指数: %64.11555000 63600 01 0== ∑∑q z q z (3)单位成本指数: %84.9963600 63500 1 011== ∑∑q z q z 2.某商场销售的三种商品资料如下:

要求: (1)计算三种商品的销售额总指数。 (2)分析销售量和价格变动对销售额影响的绝对值和相对值。 解: (1)销售额总指数 : .12126000 31475 01 1== ∑∑q p q p (2)价格的变动: %29.10928800 31475 1 011== ∑∑q p q p 销售量的变动: %77.11026000 28800 01 0== ∑∑q p q p 3.试根据下列资料分别用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计算销售量指数及价格指数。

解: 价格指数: %5.92480 444 1 011== ∑∑q p q p %76500 380 001== ∑∑q p q p 销售量指数 %965004800 01 0== ∑∑ q p q p %8.116380 4440111==∑∑q p q p 4.某公司三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表,试问三种产品产量平均增长了多少,产量增长对产值有什么影响? 解:

三种产品产量平均增长了25%,由于产量增长使得产值也相应增长了25%,绝对额增加65万元。 5.三种商品销售资料如下,通过计算说明其价格总的变动情况。 价格总指数 %78.8776 .300264 85 .014495.0349.08614434861 1 11 11 011==+ +++= = = ∑∑∑∑q p k q p q p q p k p p 三种商品价格平均下降12.22%,绝对额减少36.76万元。 6.某商场上期销售收入为525万元,本期要求达到556.5万元。在规定销售价格下调2.6%的条件下,该商场商品销售量要增加多少,才能使本期销售达到原定的目标? ∴销售量指数%83.108%4.97%1060 01 0=÷== ∑∑q p q p k q 该商场商品销售量要增加8.83%才能使本期销售达到原定的目标。 7.某地区2003年平均职工人数为229.5万人,比2002年增加2%;2003年工资总额为167076万元,比2002年多支出9576万元。试推算2002年职工的平均

统计学答案解析最新版本

统计学课本课后作业题(全) 题目: 第1章:P11 6,7 第2章:P52 练习题3、9、10、11 第3章:P116思考题12、14 练习题16、25 第4章:P114 思考题6,练习题2、4、6、13 第5章:P179 思考题4、练习题3、4、6、11 第6章:P209 思考题4、练习题1、3、6 第7章:P246思考题1、练习题1、7 第8章:P287 思考题4、10 练习题2、3 第一章 6..一家大型油漆零售商收到了客户关于油漆罐分量不足的许多抱怨。因此,他们开始检查供货商的集装箱,有问题的将其退回。最近的一个集装箱装的是2 440加仑的油漆罐。这家零售商抽查了50罐油漆,每一罐的质量精确到4位小数。装满的油漆罐应为4.536 kg。要求: (1)描述总体;最近的一个集装箱内的全部油漆; (2)描述研究变量;装满的油漆罐的质量; (3)描述样本;最近的一个集装箱内的50罐油漆; (4)描述推断。50罐油漆的质量应为4.536×50=226.8 kg。 7.“可乐战”是描述市场上“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激烈竞争的一个流行术语。这场战役因影视明星、运动员的参与以及消费者对品尝试验优先权的抱怨而颇具特色。假定作为百事可乐营销战役的一部分,选择了1000名消费者进行匿名性质的品尝试验(即在品尝试验中,两个品牌不做外观标记),请每一名被测试者说出A品牌或B品牌中哪个口味更好。要求:答:(1)总体:市场上的“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 (2)研究变量:更好口味的品牌名称; (3)样本:1000名消费者品尝的两个品牌 (4)推断:两个品牌中哪个口味更好。 第二章 3.某百货公司连续40天的商品销售额如下(单位:万元):

统计学综合指标

第四章 统计综合指标 一、单选题 1.某企业某种产品计划规定单位成本降低5%,实际降低了7%,则实际生产成本为计划完成度的( A ) A. 97.9% B. 140% C. 10 2.2% D. 2% 2.某月份甲工厂的工人出勤率属于( A ) A. 结构相对数 B. 强度相对数 C. 比例相对数 D. 计划完成相对数 3.按全国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 B ) A. 平均指标 B. 强度相对指标 C. 比较相对指标 D. 结构相对指标 5.若某总体次数分布呈轻微左偏分布,则有( B )成立。 A. x > e M >o M B. x o M >e M D. x

6.已知某企业职工消费支出,年支出6000元人数最多,平均年支出为5500元,该企业职工消费支出分布属于( A ) A.左偏分布 B.右偏分布 C.对称分布 D.J形分布 7.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有一定的假定性,即( B ) A.各组的次数必须相等 B.变量值在本组内的分布是均匀的 C.组中值能取整数 D.各组必须是封闭组 8.加权算术平均数不但受标志值大小的影响,而且也受标志值出现的次数多少的影响。因此,下列情况中对平均数不发生影响的是( D ) A.标志值比较小而次数较多时 B.标志值较大而次数较小时 C.标志值较大而次数较多时 D.标志值出现的次数相等时 9.已知某市场某种蔬菜早市、午市、晚市的每公斤价格,在早市、午市、晚市的销售额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计算平均价格可采取的平均数形式是( C )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简单调和平均数 D.加权调和平均数 10.若各个标志值都扩大2倍,而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3,则平均数( A )

《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三篇)

《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教材简析: 折线统计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一些单式统计图及复式折线统计图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这节课的内容包括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制作方法以及对这种统计图的分析预测。在设计的时候,应该着重让学生感受出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和绘制中应注意的问题。例如当学生独立完成两个城市月平均水量的折线统计图后,在比较时不要过早地用“大家认为用两个统计图比较,好不好”类似的问题,而是就是让学生比较,在学生独立比较的过程中,发现两幅图要放在一起——因为学生只画了其中的一幅,比好比较,那么产生“能不能进一步加强两者的对比?”“如何将两者的比较在一幅图中表示出来呢?”类似的想法,感受出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和其带来的好处。 再者,老师还应加强对比单式、复式的区别,包括分析的方便,还包括绘制的异同,这事实上就是指导绘图。 三者,应该加强对统计图的分析和预测,这也是课标的要求,本课的学习,不但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也是今后学习更多其他统计图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 基于这样的教材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把简单的复式折线图补充完整。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对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并作出合理的预测; 3、通过学习,提高信息素养,培养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以及与他人讨论、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归纳复式统计图的特点。 2:了解条形统计图与复式统计图的异同。 3:复式统计图中图例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帮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我国地大物博,很多城市由于南北差异,气候、降水等天气状况都不一样。下面我们来看看我国两个城市的月平均降水统计图。 (这一环节设计,引导学生复习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为复式折线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设置学习悬念,用认知矛盾凸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 1、从统计表上获取信息 师:(出示统计图)从这个统计图中你都能获取哪些信息? 学生汇报信息

《统计学》_第四章__统计综合指标(补充例题)

第四章统计综合指标 (五)计算题 例1、某集团公司所属各拖拉机厂某月生产情况如下表所示: 厂别类型每台马力数产量(台) 第1厂履带式36 75 履带式18 105 轮式28 400 第2厂履带式75 85 轮式15 94 轮式12 150 第3厂履带式45 40 履带式75 25 轮式24 50 要求按产品类型和功率核算有关总量指标。 解:【分析】通常总量指标中首选核算实物量。 这里可以核算自然实物量、双重单位实物量和标志单位实物量。 从下面两表看出核算的过程及结果: (1)按自然单位和双重单位核算: 产品类型产量(台)产量(台/马力) 履带式330 330/14640 轮式694 694/15610 合计1024 1024/30250 (2)按标准单位核算(以15马力拖拉机为标准单位): 产品类型与功率产量(台)换算系数标准台数(1)(2)(3)=(1)÷15 (4)=(2)×(3)履带式 18马力105 1.2 126 36马力75 2.4 180 45马力40 3.0 120 75马力110 5.0 550 小计330 —976 轮式 12马力150 0.800 120 15马力94 1.000 94 24马力50 1.600 80 28马力400 1.867 747 小计694 —1041 合计1024 —2017

例2、下面是某市年末户籍人口和土地面积的资料: 单位:人 户籍人口数 2001年 2002年 人口总数 男 女 1343599 682524 661075 1371588 695762 675826 已知该土地面积1565平方公里,试计算全部可能计算的相对指标,并指出它们属于哪一种相对数。 解:计算结果列表如下: 2001年 2002年 人口总数 男 女 (1)男性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2)女性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3)性别比例(%)男:女 (4)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5)人口增长速度(%) 1343599 682524 661075 50.8 49.2 103 858 — 1371588 695762 675826 50.7 49.3 102 876 2.1 在所计算的相对指标中:(1)、(2)为结构相对数,(3)为比例相对数,(4)为强度相对数,(5)为动态相对数。 例3、某服装公司产量如下: 单位:万件 2002年 2003年 计划 实际 重点企业产量 成人的 儿童的 6.4 5.1 8.8 5.7 9.4 6.1 4.3 2.3 合计 11.5 14.5 15.5 6.6 计算所有可能计算的相对指标,并指出它们属于哪一种相对指标。 解:下面设计一张统计表,把所计算的相对指标反映在表中: 2002年 2003年 2003年 比2002年增长(%) 产量 比重 (%) 计划 实际 产量计 划完成(%) 重点企业 产量 比重 (%) 产量 比重 (%) 产量 比重 (%) (甲) (1) (2) (3) (4) (5) (6) (7) (8) (9) (10) 成人的 儿童的 6.4 5.1 56 44 8.8 5.7 61 39 9.4 6.1 61 39 106.8 107.0 4.3 2.3 65 35 46.9 19.6 合计 11.5 100 14.5 100 15.5 100 106.9 6.6 100 34.8 所计算的相对指标中(2)、(4)、(6)、(9)均为结构相对数,(7)为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10)为动态相对数。 此外,还可把“成人的”产量与“儿童的”产量对比,计算比例相对数; 把重点企业产量与全公司产量对比,计算结构相对数。 例4、某地区2003年生产总值计划为上年的108%,2002-2003年动态相对数为114%,试确定2003年生产总值计划完成程度。 解:根据计划完成程度(%)= 年计划生产总值 年实际生产总值 计划数实际数20032003

统计学计算题

计算题类型与答案 第四章统计数据分析载体-综合指标 1.甲班级学生考试成绩如下: 要求:比较甲乙二个班平均数的代表性好坏(乙班标准差为13.50分,标准差系数为15.30%) 2. 某班级学生考试成绩如下: 要求:计算学生考试成绩的标准差系数 3.某企业相关资料如下: 要求:计算平均合格品率标准差系数 4.某企业产值2005年为1000万元,计划到2013年每年以8%速度增长,实际以10%的速度增长。 要求:(1)企业2013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 (2)如果企业计划到2020年产值翻三番,则从2006年起,计算每年的平均增长速度。 5.某地区企业产值利润相关资料如下:

要求: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和上半年产值利润率 6.某人将一定数量人民币存入银行,利率情况如下,10年后取得150万元: 要求:(1)分别计算单利、复利条件下的平均利率 (2)分别计算单利、复利条件下最初存入银行的人民币数量。 7.某公司相关资料如下 要求:计算平均工资水平及标准差系数 8.某企业情况如下: 要求:计算产值和总成本计划完成程度,并作分析。 第五章统计推断 1. 某学校学生考试成绩按随机抽样结果如下: 要求:估计考试成绩的区间范围(把握程度95.45%) 2.某学校学生考试成绩按36%比例不重复随机抽样结果如下:

要求:估计考试成绩的区间范围(把握程度95.45%) 3.某农作物按19%抽样比例,随机抽取100亩,测得单产900斤,标准差30斤要求:农作物单产和总产量区间范围(把握程度95%) 4.相关资料如下:(从N只产品中随机抽样) 要求:以把握程度95%估计平均合格品率的范围 5.相关资料如下:(按19%从产品中不重复随机抽样) 要求:以把握程度95.45%估计平均不合格品率的范围 6.按19%抽样比例抽取100件产品,测得不合格率为15% 要求:计算不合格率区间范围(把握程度95.45%) 第六章时间数列 1.某企业职工4月份出勤情况统计资料如下: 要求:计算该企业职工平均出勤人数。 2.某种股票2012年各统计时点的收盘价如下:

统计学综合指标

第四章统计综合指标一、单选题 1?某企业某种产品计划规定单位成本降低 度的(A ) 5%,实际降低了7%,则实际生产成本为计划完成 A.97.9% B.140% C.102.2% D.2% 2?某月份甲工厂的工人出勤率属于(A) A.结构相对数 B.强度相对数 C.比例相对数 D.计划完成相对数 3?按全国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B) A.平均指标 B.强度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结构相对指标 5?若某总体次数分布呈轻微左偏分布,则有( B )成立。 A.x > M e> M 0 B.x< M e< M0 C.x> M o> M e D.x

9. 已知某市场某种蔬菜早市、午市、晚市的每公斤价格,在早市、午市、晚市的销售额基本 相同的情况下,计算平均价格可采取的平均数形式是( C ) A. 简单算术平均数 B. 加权算术平均数 C. 简单调和平均数 D. 加权调和平均数 10. 若各个标志值都扩大 2 倍,而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 1/3,则平均数( A ) A. 扩大 2 倍 B. 减少到 1/3 C. 不变 D. 不能预期平均值的变化 11. 假定各个标志值都减去 20 个单位,那么平均值就会( A ) A. 减少 20 B. 减少到 1/20 C. 不变 D. 不能预期平均值的变化 12. 如果单项式分配数列的各个标志值和它们的频数都缩小到原来的 1/2 ,那么众数( A ) A. 缩小到原来的 1/2 B. 缩小到原来的 1/4 C. 不变 D. 不能预期其变化 14. 如果变量值中有一项为零,则不能计算( B A. 算术平均数 B. 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 C. 众数 D. 中位数 15. 计算标准差时,如果从每个变量值中都减去任意数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 16. 假如把分配数列的频数换成频率,则标准差( A. 减少 B. 增加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19. 不同总体间的标准差不能进行简单对比,这是因为 A. 平均数不一致 B. 离散程度不一致 13. 如果单项式分配数列的各个标志值都增加一倍, A. 增加一倍 B. 减少一半 C. 不变 D. 不能预期其变化 而频数均减少一半, 那么中位数 ( A ) a,计算结果与原标准差相较(

人教版数学《统计与概率》专题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统计与概率》专题说课稿 大家好! 深入其境方知教材别有洞天,品尝其味才知教材魅力无限。深入解读课标,明晰知识结构,就会在教学实践中找到切入点、结合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实现课堂的高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专题。下面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一,说课标,说《统计与概率》专题的总体目标和第一学段目标及第一学段课程内容;二,说教材,说教材的编写特点、编排体例、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三,说建议,说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说课标: 1、总体目标: 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2、第一学段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新课标将“掌握”变成了“了解”,降低了要求。而且把“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这一目标放在了第二学段。) 数学思考: 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原课标中要求学生能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类比,此处降低了要求。) 问题解决: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3、第一学段课程内容: 1、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原课标中要求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新课标此处不做要求)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3、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原课标中要求学生会求简单的平均数,新课标中此处不做要求,而且新课标中把可能性的知识放在了第二学段。) 新课程标准根据“统计与概率”部分第一、二学段内容和要求的变化,对“统计与概率”部分的教学顺序进行重新设计,并对具体内容进行了修订。

统计学基础教案

统计学基础教亲 哈尔滨金融髙等专科学校管理系 第一章总论 学习重点:本章是全课程的总纲,主要讲述统计学的对象和方法、统计的作用和统讣学的基本概念,难点是统计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以及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一节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 看了上面的资料,你能说出什么是统计吗?你能否体会到统计已是人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是人们认识世界、探索现象数量差异的本质极其规律的方法,是人们进行明智决策的一门艺术,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统计作为一种方法和工具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统计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统计”这一术语。一提到统计,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统讣工作,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统计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已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说,自从有了国家就有了统计实践活动。最初,统计只是一种讣数活动,为统治者管理国家的需要而搜集资料,通过统计计数以弄清国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作为国家管理的依据。然而在今天,"统计”一词已被人们赋予多种含义,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已有许多种不同的解释。 请思考:下列资料中"统计” 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1)小王是学统计的 (2)他已搞了儿十年统计了 (3)据统计,今年一季度物价指数出现负增长 (4)请找统计登记一下 (5)请统计一下今天的销售量 那么,把统讣作为一种专业用语,其含义到底是什么?目前,在国际统计理论界,关于统计?一词的含义比较趋于一致的解释为:统计包含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统计工作,即统讣实践,是对社会经济现象客观存在的现实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预测等活动的总称。一个完整的统汁工作过程一般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等环节。 统计工作是统计一词最基本的含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的一种计量活动。如银行的讣划统计科,每月编制项LI报表,这个过程就是统计?工作。乂如:我国进行人口普查时要经过方案设计、入户登记、数据汇总、分析总结和资料公布等一系列过程都是统计工作。在我国, 各级政府机构基本上都有统计部门,如统讣局,它们的职能主要就是从事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 二是统计资料(统计信息):统计工作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和与之相关的其他实际资料的总称。如: (1)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顷,其中山地约320万平方公顷,高原约250 万平方公顷,平原约"5万平方公顷,丘陵约95万平方公顷。 (2)2003年我国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536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7.0%。工业产品销售率98.1%,比上年提i?0.1个白分点。 这些山文字和数字共同组成的数字化的信息就是统汁资料,是统计提供数据信息的基本表现形式,是统计工作的直接成果。 统计资料包括原始资料和整理后的资料即次级资料。例如企业各车间的统计抬帐、人口普查时初次登记的资料就是原始资料,而统讣公报、调查分析报告等现实和历史资料就是次级资料。统讣资料的表现形式有统计表、统计图、统计分析报告、统

统计学统计综合指标补充例题

统计学统计综合指标补充 例题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第四章统计综合指标 (五)计算题 例1、某集团公司所属各拖拉机厂某月生产情况如下表所示: 厂别类型每台马力数产量(台)第1厂履带式36 75 履带式18 105 轮式28 400 第2厂履带式75 85 轮式15 94 轮式12 150 第3厂履带式45 40 履带式75 25 轮式24 50 要求按产品类型和功率核算有关总量指标。 解:【分析】通常总量指标中首选核算实物量。 这里可以核算自然实物量、双重单位实物量和标志单位实物量。 从下面两表看出核算的过程及结果: (1)按自然单位和双重单位核算: 产品类型产量(台)产量(台/马力) 履带式330 330/14640 轮式694 694/15610 合计1024 1024/30250 (2)按标准单位核算(以15马力拖拉机为标准单位): 产品类型与功率产量(台)换算系数标准台数(1)(2)(3)=(1)÷15 (4)=(2)× (3) 履带式 18马力105 126 36马力75 180 45马力40 120 75马力110 550 小计330 —976 轮式 12马力150 120 15马力94 94 24马力50 80 28马力400 747 小计694 —1041 合计1024 —2017

例2、下面是某市年末户籍人口和土地面积的资料: 单位:人 户籍人口数 2001年 2002年 人口总数 男 女 1343599 682524 661075 1371588 695762 675826 已知该土地面积1565平方公里,试计算全部可能计算的相对指标,并指出它们属于哪一种相对数。 解:计算结果列表如下: 2001年 2002年 人口总数 男 女 (1)男性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2)女性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3)性别比例(%)男:女 (4)人口密度(人/平方公 里) (5)人口增长速度(%) 1343599 682524 661075 103 858 — 1371588 695762 675826 102 876 在所计算的相对指标中:(1)、(2)为结构相对数,(3)为比例相对数,(4)为强度相对数,(5)为动态相对数。 例3、某服装公司产量如下: 单位:万件 2002年 2003年 计划 实际 重点企业产量 成人的 儿童的 合计 计算所有可能计算的相对指标,并指出它们属于哪一种相对指标。 解:下面设计一张统计表,把所计算的相对指标反映在表中: 2002年 2003年 2003 年比 2002 年增 长 (%) 产量 比重 (%) 计划 实际 产量计划完成(%) 重点企业 产量 比重(%) 产量 比重(%) 产量 比重(%) (甲) (1) (2) (3) (4) (5) (6) (7) (8) (9) (10 ) 成人 56 61 61 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