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20)中国地理

(20)中国地理

1、(2019高考江苏卷)杂交构树具有适应性强、生态效益显著的特点。贵州省某县将杂交构树生态农业列为精准扶贫的重点项目。下图为“项目位置和构树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

1.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

A.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B.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

C.全年多雨,光照条件差

D.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

2.杂交构树生态农业有助于当地脱贫的原因有( )

A.杂交构树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B.杂交构树可有效提高荒地利用率

C.沼气制取能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D.促进养殖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2、(2019高考天津卷)天津滨海新区发挥临海优势,采取多种举措,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集中分布在滨海新区北部的四处景观(见上图1),共同反映了当地着力发展的产业是()

A.船舶制造与维修

B.海洋文化旅游

C.水产养殖与捕捞

D.远洋货物运输

2.政府有关部门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见图2),其目的主要是()

A.保护海岸,净化海水

B.恢复生态,美化环境

C.增加湿地,吸引鸟类

D.开发滩涂,海水养殖

3、(2019高考江苏卷)“川西林盘”主要分布于川西平原,因竹木繁茂、小巧如盘而得名,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成都市有大小林盘约12万个。下图为“川西林盘景观及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

1.川西林盘形成的背景有( )

A.地形平坦,水网密布

B.气候温和,物种丰富

C.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D.人多地少,耕地不足

2.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有( )

A.拆迁合并,扩大林盘的规模

B.集中布局,建设规模化小区

C.保护性建设,留存文化遗产

D.农旅融合,发展特色旅游业

4、(2019辽宁大连高三模拟)读我国某种地理现象分布图,回答问题。

1.该地理现象可能是()

A.洪涝 B.台风 C.泥石流 D.高温

2.对图中面积最大一块地理现象有直接影响的因素是()

A.暖锋 B.台风 C.亚洲高压 D.副热带高压

5、(2019高考天津卷)国家已批准设立“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吉林省珲春市(图)是我国离海最近的内陆城市,辖区内的聚落多沿河谷分布。图们江流域的森林曾被大量砍伐。近年来由于保护措施得当,使流域内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

1.该市其他地区聚落很少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2.据图文信息,对该市发展进出口贸易的条件予以评价。

3.森林植被的恢复,会使图们江在俄、朝两国交界处河段的水文特征发生哪些变化?

6、(2019高考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带来了“全民上冰雪”热潮。近年来,浙江省建立了10余个室外人工滑雪场。这些滑雪场散布于全省各地的山地丘陵中,且多建于当地旅游景区内或其附近。雪道厚度一般维持在1米以上,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目前,浙江省滑雪场多为初级雪道,主要接待一日体验型滑雪者,平均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排在全国前列。图示意浙江省主要滑雪场分布。

(1)分析浙江省室外滑雪场布局分散的原因。

(2)说明滑雪场建于旅游景区内或其附近的益处。

(3)解释浙江省室外滑雪场雪道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的原因。

(4)有人建议浙江省各滑雪场应由一日体验型向多日度假型转变,并增建酒店和中高级雪道等。你是否赞同此建议,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7、(2019高考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在图1所示贺兰山东麓,部分沟谷两侧的岩壁上有历代先民凿刻的岩画(图2中甲所示)。长期以未,沟谷两侧岩石的破损对岩画构成了威胁。图2为图1中甲、乙、丙、丁四处景点的照片。宁夏中南部一些地区气候干旱,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恶劣。为了使当地居民摆脱贫困,政府采取了“生态移民”的举措,将部分贫困人口迁至本自治区北部。

1.当地哪些自然条件导致了岩石破损严重?

2.据图2概括这四处景点吸引游客的共同原因。

3.安置“生态移民”的迁入地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1.AB; 2.BD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县位于云贵高原地区,地形崎岖,地势起伏较大,交通不便,地无三尺平,贵州地区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水缺乏,植被稀疏,夏季多暴雨且集中。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现象明显,生态环境脆弱。云贵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光照条件较弱,并不是全年多雨,冬季有准静止锋带来降雨。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条件不是人口稠密,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且廉价是有利条件。正确答案选A B, C D错误。

2.从图中可以看出杂交构树种植在林下可以种植其他的经济作物,而非杂交构树本身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因此A错误。有材料可知,杂交构树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并且生态效益显著,可以改善水土流失,因此可以在荒地进行杂交购书的种植,提高荒地的利用率,还能改善生态环境。杂交构树可以发展沼气池,沼气的制取,可以缓解农村能源不足的问题,但是并不能够解决农村能源问题。作物的种植可以进行饲料的加工,并且发展养猪场原料充足,促进养殖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正确答案选B D ,A C错误。

2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A

解析:1.从材料中得知,滨海新区北部的四处景观海洋博物馆、航母主题公园、妈祖文化园和“渔家乐”码头都是立于临海优势,打造的人文旅游资源,以吸引旅客的文化服务产业,共同反映了当地着力发展的产业是海洋文化旅游。船舶制造与维修作为工业,水产养殖与捕捞作为农业,远洋货物运输作为运输业,在图中并无直接共同体现,排除A、C、D。故本题选择B。

2.从材料中得知,人工礁石和盐生植物位置位于防潮堤前的高潮线和低潮线之间,人工礁石的放置可以削弱海潮对海岸的冲刷侵蚀,盐生植物的生长能消耗营养盐,净化水体,改善水质,A对;题干中也没有阐述沿海滩涂之前的生态环境如何,恢复生态用词牵强,B错;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并没有直接增加湿地面积,C错;政府有关部门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是一种保护滩涂的方式,并非开发滩涂,D错。故本题选择A。

3答案及解析:

答案:1.AC; 2.CD

解析:1.有材料可知川西林盘,主要分布在川西平原上,地形平坦,该区植被生长旺盛,外层水渠农田占地面积最广,耕地面积广大,可以推断区域相对水源充足,有利于发展灌溉,因此选项A正确B错误,气候温和,物种丰富与川西林盘的形成无关,该区域是独特的乡村聚落。川西林盘最内层为住宅院落,从图中可以看出林盘与林盘之间的住宅具有较大的空间间隔,每个林盘外围都有水渠农田所环绕,因此每个林盘的住宅之间相对封闭,应当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产业结构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精耕细作。选项B错C正确。

2.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一定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保留其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原型进行发展,不能盲目地进行拆迁合并、扩大规模。选项A错误,集中布局会破坏其原有的分布结构,建设规模化的小区也会破坏其原有的聚落特色。选项B错误。可以进行保护性的建设,留存当地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适度发展乡村旅游业,发挥区域特色,正确答案选C D。

4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D

解析:1.图中地理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有分布,该地区气候干旱,不可能形成洪涝、台风和泥石流。

2.每年7、8月份,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高控制形成伏旱天气,高温少雨。

5答案及解析:

答案:(1)地表坡度大;地势高,气温较低;水源相对不足;森林茂密;土层较薄。

(2)有利于进出口贸易的条件:有贸易口岸;有政策支持;有铁路、公路通往邻国。不利于进出口贸易的条件:缺少我国自己的海港(不能与其他国家直接通航;交通运输方式单一);距商品的主要供应地和消费地较远(服务范围较小)。

(3)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减小;含沙量减少。

解析:1.该题属于原因分析类题,关键词“聚落很少”,解题方向“自然原因”。可以从聚落形成的自然条件的地形地势、气候、水源、生物植被、土壤等方面进行分析组织答案:地表坡度大;地势高,气温较低;水源相对不足;森林茂密;土层较薄。

2. 该题属于评价分析类题,关键词“发展进出口贸易”,解题方向“条件予以评价”。说明要阐述评价观点,一般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分析。具体可以归结为所学的商业贸易的区位因素的交通运输条件、生产条件和货物来源,市场和经济腹地、政策等进行分析组织答案: 有利于进出口贸易的条件:有贸易口岸;有政策支持;有铁路、公路通往邻国。

不利于进出口贸易的条件:缺少我国自己的海港(不能与其他国家直接通航;交通运输方式单

一);距商品的主要供应地和消费地较远(服务范围较小)。

3.该题属于特征描述类题,关键词“植被的恢复”,解题方向“水文特征”。水文特征一般从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水位、水能等进行分析。结合材料有森林植被的恢复,影响到的一般是流量水位和含沙量,从这两个角度组织答案: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减小;含沙量减少。

6答案及解析:

答案:(1)山地丘陵广布,冬季山区气温低,可建人工滑雪场的地点多;南方居民对雪和滑雪有好奇心,各地都有滑雪市场的需求;多为体验型滑雪者,就近体验即可满足其好奇心。

(2)便于利用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和对外交通条件;有利于提高滑雪场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滑雪爱好者。

(3)因无天然积雪,初始造雪量大,人工造雪要消耗大量电力和水资源;气温较高,融雪快,需经常补雪。

(4)赞同:增建酒店可满足滑雪者的度假需求:增建中高级雪道可满足当地运动型滑雪者需求;可增加滑雪者逗留天数,有利于提高滑雪场收入。反对:滑雪期短,建设投资难以短期收回;发展度假型滑雪的竞争力弱,难于形成市场规模;雪场均向度假型转变不符合因地制宜原则。解析:(1)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大,且山区海拔高气温较低,浙江省室外滑雪场分布在“山地丘陵中”,而浙江省山地丘陵的分布散布于省内的不同地区,因此滑雪场可建设的地点多、

散布于省内多个地区;南方(浙江)地区冬季平均气温普遍在0°C以上,降雪频率小、积雪量少,居民对雪和滑雪好奇心强,各地都有滑雪市场的需求,因而各地都有建设滑雪场的需要;为满足各地居民对雪和滑雪的观赏、游玩需求,让居民更好地体验滑雪乐趣,滑雪场适合分散在省内不同地区便于居民就近游玩。

(2)建设在旅游景点内或其附近地区,有利于利用旅游景区的道路、车辆、宾馆、饭店等基础设施,从而节省建设成本、缩短滑雪场的建设周期,使滑雪场可更快更好地运营;建在景区及其附近,有利于提高宣传效果和提高滑雪场知名度,同时滑雪场与景区在一起使旅游活动更丰富,有利于其扩大市场吸引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

(3)南方地区,冬季气候温和,降雪频率小、积雪融化快,地表多无天然积雪可利用,需大量人工造雪,人工造雪需消耗大量水资源和电力(维持低温条件),因而雪道建设成本高;冬季平均气温高于0°C且往往高出较多,气温较高,积雪融化速度快,为保障雪道的积雪厚度,需经常造雪、补雪,造成雪道维持成本高。

(4)该题为开放类问题,学生可作答赞同反对皆可,但作答时必须先表明观点且阐述的理由必须与自己的观点一致。赞同,可从转变、增建的必要性或转变、增建后带来的好处等方面思考:由一日体验向多日度假型转变,使游客游玩的天数增加,有利于提高滑雪场的收入且可促进游客在景区内的消费;增建酒店有利于提高接待能力、满足更多滑雪者的住宿、度假需求;当前滑雪场主要是初级雪道,建设中高级雪道可增加雪道类型,可满足运动型滑雪者的滑雪需求,有利于增加滑雪场的游客接待量。

反对,可从转变、增建方面存在的困难或转变、增建后带来的问题等方面思考:浙江地处亚热带地区,夏季高温,滑雪期短,滑雪场营业时间短,因此滑雪场年营业收入有限,建设中高级雪道和酒店所需资金多,建设投资回收周期长、风险大;与北方地区相比,浙江滑雪场滑雪期短、场地规模较小,且雪道建设、维持成本高,发展度假型滑雪竞争力较差,难以成为运动型滑雪者的首选目的地;各地滑雪场应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和该地的资金、市场等条件进行评估、合理规划,而不应盲目跟风转变,各滑雪场都一样转变使滑雪场失去自身特色,不利于滑雪场的持续发展。

7答案及解析:

答案:(1)昼夜温差大;多风沙天气;降水集中;岩壁陡峭;多地震。

(2)历史文化价值高;地域特色突出(民族特色鲜明)

(3)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较丰富,人口密度较小;就业机会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风俗习惯相近。

解析:1.该题属于原因分析类题,题干中的关键词为“岩石破损”,解题方向为“自然条件”,一般从气候(温度、降水、光照)、天气、地形地势、植被、自然灾害等进行分析组织答案:昼夜温差大;多风沙天气;降水集中;岩壁陡峭;多地震。

2.该题属于原因分析类题,题干中的关键词为“景点吸引游客”、解题方向为“共同原因”,一般从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经济价值、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进行分析组织答案:历史文化价值高;地域特色突出(民族特色鲜明)

3.该题为条件分析类题,关键词“安置、迁入地”解题方向“哪些条件”,可以归结和城市区位因素分析类似。结合材料,从自然条件的地形、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人口密度、经济水平和历史文化等进行分析组织答案: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较丰富,人口密度较小;就业机会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风俗习惯相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