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学研究所

农业科学研究所

农业科学研究所是一家专门从事农业科学研究的机构。该研究所致力于解决农业领域面临的问题,并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下面就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发展历程、科研成果以及前景进行阐述。

农业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80年,是我国农业科学研究的重要

机构之一。成立伊始,研究所的主要目标是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研究所不断扩大规模,建立起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团队,拥有一流的实验设备和研究条件。

在科研方面,农业科学研究所的专家学者们团结一致、努力工作,积极开展各项科研活动。他们结合实际农业生产需求,面向国际农业科技前沿,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所在作物栽培、种子育种、病虫害防治、农业机械化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其中,研究所成功研发出多种优质的高产作物品种,推动了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同时,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突破,如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和高效的农业机械化工具,为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做出了巨大贡献。

未来,农业科学研究所将继续致力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首先,研究所将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深入挖掘潜力并运用新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其次,研究所将加强与农业生产企业、农民合作,建立起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研模式,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此外,研究所还将积极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提高农民的科技知

识水平。

综上所述,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该研究所将进一步加大科研力度,推动农业领域的发展,提升农业生产效益。相信在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努力下,我国农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组织机构沿革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组织机构沿革 (1934~1998年)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成立于1959年2月21日,其前身是山西省农业科学研究所。建院以来,在山西省人民政府和山西省委的直接领导下,科学研究和各项事业都取得飞速的发展。目前全院共设有24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分布在全省各主要农业生态区。在编职工3762人,其中科技人员1705人。全院共取得科研成果1500多项,(含审定品种和协作项目),其中750余项(含协作项目成果214项),获得省级以上成果奖励,1973---1998年,共审认定农作物新品种281个,每年在本省种植面积就达2350万亩,累计增加社会效益100多亿元。为山西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按照历史的渊源,从组织沿革的角度可将山西省农科院划分为三个阶段加以叙述。 一、解放前的农事试验场阶段(1934----1949年) 二、解放初期的农业试验场和科学研究所阶段(1949---1958年) 三、山西省农科院阶段(1959----1998年) 一、解放前的农事实验场阶段(1934---1949年) 山西省农事试验场是山西省农科院的前身,创立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当时规模甚微,仅有10余名员工和10亩土地,隶属于闫锡山国民党省政府的建设厅管理,场长栗树之。1937年冬,日寇侵占太原后,隶属于日伪建设厅,期间曾于1940年由太原迁址太谷县(现山西农业大学)。此时,场长是日本人,副场长为中国人王贯三,共有员工90余人。下设机构有:农事试验室、气象室、园艺室、果树区、水稻试验场、农业传习所。水稻试验场设在太原晋祠。农业传习所主要是讲授农业生产知识,先后举办过2期,每期1年,参加学习人数为90余人。 1945年日寇投降后,农事试验场改名为山西省农场,由太谷县迁回太原,归属于闫锡山政府接管。场长为乔凝祥,职工已发展到50多人,试验用地随之有所扩大,内设机构有:粮作区、经作区、蔬菜区、果树区、蚕桑区、气象科、总务室。这一阶段虽有农牧试验场的设置,但视同点缀,根本谈不上开展业务,更谈不上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科学研究。战争频繁,兵荒马乱,虽然成立了二、三十年的试验场,成效微弱,农业科学研究始终没有发展。 表1:解放前山西省农事试验场组织机构沿革

广西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简介: 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属科研事业单位,内设土壤环境与生态研究室、植物营养与肥料研究室、土壤资源研究室、土壤肥料植物化验分析室、行政办公室。 全所现有在职职工40人,其中科技人员32人,正高级职称的4人,副高级职称的7人,中级职称的15人,博士2人、硕士学位13人。在读博士3人。 主要研究方向和任务是,解决广西农业生产中有关土壤资源利用,土壤改良和恢复生态环境,防治土壤污染和退化及提高肥料利用率等方面的技术研究;无公害农产品的施肥技术研究;设施农业(大棚种植、无土栽培、滴、喷灌等)施肥技术及作物营养诊断研究;有机复合肥、生物肥料、缓、控释化肥等新特肥料的研制与开发;精确农业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土壤肥料信息系统研制与开发;技术成果开发与咨询;土壤、农作物植株、肥料和农产品品质的化验分析服务等。 本所60年代以来,承担和完成科研项目138项,其中科技部6项,农业部11项,中国农科院9项,区级或厅级97项,国际合作10项,横向5项。取得科研成果3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6项,厅局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3项,国际磷钾农学奖1项。发表论文364篇,专著8本。累计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18多亿元。为农业科研和生产作出了贡献。 我所与加拿大磷钾研究所、美国硫研究所、国际肥料发展中心(美国)、国际肥料协会(法国)、国际钾肥研究所(瑞士)、法国Aspach农业试验站、斯洛文尼亚Ljubljana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等科研机构和大学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关系。 仪器: 拥有“岛津AA-68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示波极普仪、火焰光度计、721分光光度计、氯分析仪、半自动定氮仪、自动指示旋光仪、高精确度天平、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微机等一批配备较为完整的化验分析仪器,为了确保检测分析数据的准确可靠,采用程度化的制度管理,化验室已通过自治区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有条件为科研和社会提供化验分析服务。 领导班子:所长:唐其展 副书记:蒙炎成 副所长:苏天明 成员及其承担的项目: 唐其展 研究员,在读博士,1989年7月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硕士学位;2002年8月至2003 年8月由自治区政府公派赴美国纽海文大学(University of New Haven)攻读公共行政管理硕士并获得学位。1989年到广西农科院工作,曾任广西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副所长、科技处副处长、外事办主任、国际合作处处长,现任广西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境研究所所长,国际糖业科技协会副秘书长,广西糖蔗协会理事。 主要从事土壤肥料、环境保护、国际科技合作等研究工作。 谭裕模 男,汉族,中共党员,1955年1月生于广西兴业县。1982年1月毕业于广西农学院农学系,学士;1986年7月毕业于福建农学院作物栽培学及耕作学专业,硕士;2001年获研究员职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简要介绍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简要介绍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成立于1963年,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乌兰察布东街120号。现有在职职工164人,其中科技人员117人,在科技人员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15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38人;有博士学位的26人,具有硕士学位的38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21人。 研究方向与任务:以我国的4亿公顷草地为研究对象,以解决草地生态环境问题、提高草地生产力等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为主攻方向,以促进我国草业科学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着重研究牧草遗传资源与育种,天然草地保护与改良,人工草地建植与管理技术,草地鼠虫病害、雪灾、火灾等灾害监测与综合防控,草地生产力的动态监测与评价,草地综合发展与宏观决策研究;饲草料加工、调制及反刍动物营养;草地改良与牧草加工机械的研制和草产品开发及城市草坪绿化等。 机构设置:通过科技体制改革,草原所现已形成了科技创新、科技开发和后勤服务保障三个体系。科技创新体系由办公室、人事处、科技处、条财处四个职能管理部门和牧草资源与育种、草地生态与监测、草地生产与管理、草地综合发展、草地工程机械五个研究室以及草业科技信息中心、牧草及草产品检测与分析测试中心构成;科技开发体系由内蒙

古中农草业发展有限公司构成;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由后勤服务中心构成。 科技优势: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经过近50年的建设,已成为科研实力雄厚、学科设置合理的草业科学研究基地。承担国家、部门各类研究项目489项;收集、保存了一批优良、珍贵的草类种质资源,培育出17个优良牧草品种;建立了草地资源信息系统,可以进行快速大面积草地估产、草畜平衡估算和草地灾害评估;建立了草地资源、草类种质资源信息网站;在天然草地合理利用、退化草地综合治理、人工草地的建植与利用、草地保护与减灾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研究制造出适合于草地改良、人工草地建植和牧草收获、加工近20种机械。 建所以来,先后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5项,专利19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项,发表论文1551篇,出版著作100部。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草地科学学术期刊《中国草地学报》多次获得各类奖励,并被国内外多种数据库和二次文献收录。 学术交流:先后有美国、英国、新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波兰、蒙古、印度、尼泊尔等国家的专家、学者来所进行访问并就草业科学的研究与发展方面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探讨;所里有多名专家、学者到国外与同

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

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 一、中柑所背景 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缙云山麓,风景秀丽的嘉陵江畔,成立于1960年,占地面积1918亩,是唯一的国家级柑桔专业科研机构。现任所长周常勇同志,党委书记龙力同志。 历史沿革:成立于1960年,系农业部所属全国性柑桔科学研究专业机构。2001年9月起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与西南农业大学共建。2005年7月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与西南大学(由原西南师范大学与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共建该所,在保留原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名称同时,成立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 职能机构:综合管理办公室,科研开发管理办公室,财务与国有资产管理科,保卫科。 研究机构:资源育种研究室,栽培研究室,植物保护研究室,贮藏加工研究室,南方果树信息资源研究室。 科研平台:国家柑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柑桔品种改良中心,国家柑桔苗木脱毒中心,国家果树种质重庆柑桔圃,国家柑桔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国家柑桔野外观测台站,农业部柑桔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柑桔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柑桔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重庆市植物病害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重庆市柑桔危险性有害生物检测鉴定中心,重庆市柑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柑桔病虫害防控功能研究室,农业部柑桔栽培与耕作功能研究室,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科研队伍:全所在职职工216人。其中,科技人员92人,行政管理人员21人,技术工人103人(含提前退养21人)。在科技人员中,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农业部突出贡献青年专家1人,国家现代农业(柑桔)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6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中国农业科学院二级学科(植物病理、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和农产品加工)岗位杰出人才4人,三级学科岗位杰出人才7人,重庆市“百人计划”人选2人,“巴渝学者”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重庆市“322”人才工程入选专家2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4人。科研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9人(含5名归国博士)、硕士学位的37人,占科技人员总数的61%;科技人才的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45岁以下的科技人员62人,占科技人员总数的67%,形成了一支团结协作、结构合理、创新能力较强的柑桔科技创新和工程技术人才队伍。 科研成果:获各项研究成果15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成果10项,部省级奖励成果51项),专利9项,出版著作100余部,发表论文1878篇。 主办期刊:编辑出版、公开发行的两个专业刊物《中国南方果树》和《中国果业信息》订户遍布全国29个省(区、市),多次被授予重庆市广告行业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主办网站:主办网站“中柑所在线”(https://www.360docs.net/doc/f919262380.html,),2007-2010年连续获评为“中国农业网站100强”、“最具社会责任单位”、“最具投资价值农业网站”等称号。二、产品信息 化学试剂; 分析仪器; 柑橘保鲜剂; 促花剂; 技术培训服务 业务范围&服务宗旨:以开展柑桔科技创新,促进优势产业发展为重点,科研工作包括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保护,新品种创新与推广;现代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柑桔病虫害防治研究与监测,柑桔加工及储藏工程研究,柑桔及苗木产品质量委托检验,相关标准拟定与检测技术方法制定,科技咨询与专业培训、《中国南方果树》和《中国果业信息》出版等。 三、用人计划和要求

天津市农作物(水稻)研究所简介-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天津市农作物(水稻)研究所简介 天津市农作物(水稻)研究所隶属于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是全额拨款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主要从事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马铃薯等农作物遗传、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目前杂交粳稻研究全国领先,优质春麦育种全国先进,杂交玉米育种正在形成区域优势。 研究所在职职工65人,其中研究员9人,副研究员19人,博士14人,硕士16人。研究所下设杂交粳稻研究中心、水稻资源室、小麦中心、鲜食玉米中心、玉米中心、栽培中心、马铃薯中心等七个研究部门,职能部门有办公室、财务室、科研科和开发科。天津市国瑞谷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成果开发的平台。 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建设了先进的科技创新平台。建有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农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可以满足基因的定位克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和基因编辑等研究及应用工作需要。在天津建有武清科技示范基地、宝坻石辛庄水稻育种基地、武清周庄小麦育种基地和武清张辛庄农作物育种基地;在江苏建有淮安水稻育种基地;在海南建有三亚杂交粳稻南繁基地和尖峰岭常规水稻和玉米育种基地;在云南建有小麦、玉米南繁基地。 建所以来共承担国家863、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国家重点攻关、天津市重大创新基金、天津市重大攻关等各类科研课题248项,育成国审品种39个,市审品种96个。育成品种在津、京、冀、苏、鲁、豫、皖、陕、辽、晋等省市年推广面积200万亩以上,年新增社会经济效益2亿元以上。获国家、市奖励45项,其中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3项(含发明奖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4项,天津市优秀技术改进一等奖1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农牧渔业部金杯奖1项。出版著作22部,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77篇。 与国际水稻所、国际玉米小麦品种改良中心和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农业科研单位和大学保持着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 法人代表:刘学军 单位地址:天津市津静公路17公里处 电话:(022)27796389 传真:(022)27799866 邮编:300384

农科所可行性实施计划书

建湖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仓库迁址重建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金地复垦开发整理公司 二○○八年三月二十六日

建湖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仓库迁址重建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批准人:陆建召 审核人:玉山 编制人:徐梅 : 金地复垦开发整理公司 二○○八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6) 一、项目概要 二、项目提出背景及发展概况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四、主要技术指标 五、可行性研究评价意见 六、有关建议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9) 一、项目建设背景 二、项目建设是必要的 第三章:市场分析与预测 (10) 一、市场需求预测 二、市场风险预测 第四章:合理的建设规模 (10) 一、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二、建设规模计算依据 三、建设规模确定 四、建设容及建筑面积分配 第五章:出产规模及工艺流程 (11)

第六章:建设场址条件 (11) 一、建设条件 二、建设基地周围环境 三、基地规划设计要求 第七章:公用基础设施 (12) 一、给排水 二、电力 三、信息网络 第八章:项目工程设计方案 (13) 一、建筑 二、结构 三、给水排水 四、强电 五、弱电 第九章:环境保护 (14) 一、环境状况 二、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三、主要污染与污染物 四、环保、三废治理方案 第十章:节能与劳动保护 (15) 一、建筑节能 二、给排水节能

三、电力节能 四、劳动保护 第十一章:劳动组织与岗位定员 (16) 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安排 (17) 一、进度要求 二、进度计划 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7) 一、投资估算 二、需要说明的问题 三、资金筹措 第十四章:投资分析 (19) 一、节省建设单位管理费 二、争取降低工程造价 三、合理定位工程标准为后续建设留有余地 第十五章:财务预测与评价 (20) 第十六章:综合评价结论 (20) 一、综合评价与建议 二、结论 附件一:编制单位书 附件二:编制人员

农科院工作职责

农科院工作职责 1. 引言 农科院,全称为农业科学研究院,是国家级的农业科技研究机构,主要负责开展农业科研和推广工作。农科院的职责涵盖广泛而多样,旨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解决农业产业面临的问题。本文将详细介绍农科院的工作职责。 2. 农业科研工作 2.1 农业科技创新研究 农科院承担着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研究的重要任务。主要包括: - 农作物育种:开展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提高农作物抗病虫害能力、适应性和产量。 - 农业技术研究:研究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 农产品质量研究:开展农产品品质分析,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市场竞争力。 2.2 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 农科院还负责研究农业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具体包括: - 农业土壤研究:研究土壤的肥力、保护、改良等问题,提高土壤的农业利用效率。 - 农业水资源研究:研究农业水利工程和水资源管理,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农田生态系统研究:研究农田的生态环境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农田生态修复和保护方法。 2.3 农业科技创新示范 农科院还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的示范工作,以推广和普及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模式。具体包括: - 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展示和推广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 - 农业科技人员培训: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科技创新意识。 - 农业科普宣传:开展农业科技普及宣传活动,提高农民的科技知识水平和农技应用能力。 3. 农业科技推广工作 农科院承担着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任务,以促进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具体包括: - 农业技术推广和示范: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到农田生产中,组织示范和培训活动,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 - 农产品标准和认证:制定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信誉度。 - 农业科技咨询: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咨询服务,解决他们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本文关键词: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本文简介:编者按:20xx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入选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首批试点单位,标志着加工所跨越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踏上了新的征程,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作为本领域唯一的国家级科研机构,肩负着发展农产品加工科学技术、转化技术成果、培养农产品加工高级科研人才、组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本文内容: 编者按:20xx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入选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首批试点单位,标志着加工所跨越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踏上了新的征程,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作为本领域唯一的国家级科研机构,肩负着发展农产品加工科学技术、转化技术成果、培养农产品加工高级科研人才、组织全国科研协作、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和提供农产品加工政策咨询等使命。“一手抓基础研究,一手抓技术、工艺和产品研制”,开展农产品加工基础性工作、基础研究、高技术发展、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集成、产品研制和标准制定,解决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的基础性、方向性、全局性和前瞻性问题,引领我国农产品加工科学技术发展方向,服务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行使国家队职责。 人才建设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最核心资源,是加工所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和最宝贵财富。20xx年,加工所全面启动人才建设工程,制定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人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计划用5~10年的时间,通过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海外招聘、接收博士后、应届毕业生、京内外调干等多种渠道,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使加工所的在职职工总数达到250人左右。 近两年来,加工所通过接收应届毕业生、海外招聘、京内外调干等方式大力引进各类人才,职工年龄、学历、知识更加科学合理。截至20xx年,加工所在职职工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数占全所职工总数的60%,35岁以下职工占全所职工总数的48%,人才建设工程成效显著。

农科院特产所研究生好吗

农科院特产所研究生好吗 农科院特产所是一个研究生的好去处吗?这是许多农业专业的学生和研究人员常常考虑的问题。农科院特产所是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下属的一个研究机构,致力于农业特产的研究和发展。在这里,我将从多个角度讨论农科院特产所作为研究生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农科院特产所作为中国农科院的下属研究机构,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丰富的资源。这为研究生提供了广阔的学术平台和研究机会。在这里,研究生可以接触到最前沿的农业科技和研究成果,与国内外优秀的科研人员进行交流和合作。同时,农科院特产所还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室,为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和科研环境。 农科院特产所作为一个专注于农业特产研究的机构,其研究方向具有独特性和前瞻性。在这里,研究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深入研究特定的农业特产。这不仅有助于研究生的专业发展,还能够为农业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农科院特产所的研究方向涉及农作物、畜牧、水产等多个领域,研究生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 农科院特产所还与农业产业紧密结合,提供了许多实践机会和实习项目。研究生可以参与到农业产业的实际工作中,了解农业特产的

生产和销售环节,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有助于研究生的就业前景,还能够为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专业的支持和帮助。 然而,农科院特产所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由于其研究方向的专业性和局限性,研究生在选择研究方向时可能比较受限制。其次,由于农科院特产所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研究机构,研究生的交流和合作机会相对较少。这可能对研究生的学术成长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农科院特产所的学术氛围相对较为严谨,可能对一些研究生来说压力较大。 农科院特产所作为一个研究生的去处具有一定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对于农业专业的学生来说,选择农科院特产所作为研究生的去处有助于其专业发展和就业前景。然而,研究生在选择前应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和发展需求,并权衡其优势和不足之处。同时,研究生也可以考虑其他研究机构和学校的研究生项目,以便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学术目标和发展潜力。

2023年农科所年度工作总结

2023年农科所年度工作总结 2023年,是我所在的农业科学研究所发展的重要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合作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推动了我所的发展进程。以下是2023年农科所年度工作总结。 一、科学研究方面 在2023年,我所在各个科研项目中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首先,我们在作物种质资源优化利用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通过对农作物遗传资源进行筛选与改良,成功培育出多个新的高产、耐逆、品质优良的作物品种。其次,我们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生态修复方法和措施,有效改善了农田生产环境,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此外,我们还在农业技术创新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推广了一批高效、环保、节能的农业生产技术,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技术创新方面 在2023年,我所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首先,我们在农业信息技术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开发了一套农业大数据平台,实现了农业数据的共享和快速分析,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其次,我们在农业装备研发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成功研发了一批智能化、自动化的农业装备设备,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稳定性。此外,我们还在农业品质安全方面进行了

研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确保了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三、合作交流方面 在2023年,我所在合作交流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我们与国内外多所科研机构、高校及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了一系列科研项目和合作研究。通过合作交流,我们与各方共享了科研资源和成果,提高了科研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此外,我们还积极参与各类学术会议和展览会,与同行们展开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探讨,拓宽了我们的学术视野和科研思路。 四、人才培养方面 在2023年,我所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我们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在激励政策和团队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通过组织各类培训班、学术交流会和科研项目等方式,提高了我们团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同时,我们还积极吸引优秀的科研人才加入到我所的研究团队中,为科研实力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增强打下了坚实基础。 总之,2023年是我所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合作交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推动了我所的发展进程,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面对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进一步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农业科学研究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果树设施栽培研究组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果树设施栽培研究组 作者: 来源:《果农之友》2014年第10期 国家队的实力国家队的信誉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果树设施栽培研究组 一、葡萄砧木品种插条和苗木 1、SO4和5BB(100万插条和部分苗木)、5C、420A、3309C、1103P、101-14、fercal 等国内外30余种葡萄砧木品种供生产单位引种开展葡萄嫁接栽培。 2、葡萄抗性砧木品种:实施嫁接栽培能较好地解决温室大棚避雨葡萄花芽分化数量和质量的不足、能提早成熟、提高葡萄鲜果的颜色、硬度、香气等,解决葡萄受葡萄根瘤蚜、根癌病、根结线虫、冻害、旱害、盐害、涝害等不良环境的胁迫和侵害。 二、葡萄设施栽培专用品种苗木(以SO4、5BB砧木嫁接苗为主、扦插苗) 1、早熟品种:黑芭拉多、早生内玛斯、红巴拉蒂、夏黑、维多利亚等。 2、中熟品种:妮娜皇后、天晴、雄宝、黎明无核、东方之星、阳光玫瑰、户太八号、巨玫瑰、醉金香、金手指、无核白鸡心、玫瑰香、藤稔、巨峰等。 3、晚熟品种:圣诞玫瑰、黄意大利、魏可、红宝石无核、旭香蜜、红地球(红提)、红罗莎里奥、比昂扣、梦幻无核、美人指、克瑞森无核、秋黑等。 三、设施桃栽培专用品种苗木 油桃:中油桃4号、满园红、中油桃13号、中油桃14号、中油桃16号。 普通桃:春蜜、春美、春雪、锦香、锦绣、朱砂红、中桃5号、中桃6号、黄金蜜1号、黄金蜜3号、松森、大久保等。 四、设施樱桃栽培专用品种苗木

红灯、龙冠、早大果、早红宝石、萨米脱、美早、艳阳、黄蜜、抉择、拉宾斯、斯坦勒、先锋、瑞尼尔等。 五、为满足果树观光采摘园和科技援疆援藏等需要,提供核桃(香玲、鲁光、清香、中林1号、辽核1号等,短枝型新品种)、软籽石榴、甜柿、苹果(乔化和矮化M26中间砧长富2、美国8号、华美、华硕、意大利早红等)等苗木。 六、提供果树设施(日光温室/塑料大棚/连栋大棚/简易避雨棚)栽培技术咨询和示范基地参观学习。 七、提供以葡萄长廊、温室大棚和简易避雨葡萄为主题其他果树生产为点缀的生态观光采摘园的规划设计建设服务。 八、为设施农业公司和果树(葡萄等)种植企业提供技术人员常驻有偿服务。 本课题组提供以上品种详细资料,凡我所提供的苗木,均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负责人:潘兴(013503861505)(0371)65332136(办) QQ:81695415 2921689786 联系人:潘佳(018838275146)(018982856146)苑莉莉(018839780253)郝淑红 网址:www:https://www.360docs.net/doc/f919262380.html, (中国果树设施网) E-mail:panxing555@https://www.360docs.net/doc/f919262380.html, 通讯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未来路南端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450009) 来所路线:郑州火车站38路至中州大道尚庄下车西100米果树所新科研楼408室

写一篇在农科所参观藜麦去雄的观后感1000字左右

写一篇在农科所参观藜麦去雄的观后感1000字左右 参观农科所藜麦去雄的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参观不仅让我了解了藜麦的种植和去雄过程,还让我更加了解了该农科所在科研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在参观过程中,我首先被藜麦的外貌所吸引。藜麦是一种外形特殊的植物,生长周期短,株高较低,形态独特。根部发达,有助于吸收土壤养分,栽培种植起来较为方便。藜麦的叶片呈绿色,质地柔软,十分吸引人,让人不禁想亲自体验一下。 接着,我们参观了藜麦去雄的科研实验室。藜麦属于一种雄性植物,其传粉主要依靠自然接触。然而,在大面积种植的情况下,藜麦的花粉产生过多会导致空气中花粉过敏和结实率的降低。因此,科研人员参杂了一些藜麦新品种,通过特殊的去雄技术去除了其花粉产生的能力。这种新品种既保留了藜麦的营养价值,又能有效地避免花粉过敏和结实障碍。参观实验室时,我看到科研人员们忙碌地进行样品分析、实验数据记录等工作。他们对于每一个细节都非常严谨,就像一位耕耘在农田里的勤奋农人一样。这令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们对于科研的热情和敬业精神。 参观结束后,我们来到了藜麦的种植示范基地。基地的面积很大,被一块块整齐划分的藜麦田覆盖着。藜麦田里一片绿油油,耐旱、抗病虫害的特性使得藜麦在种植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了藜麦的种植要点和管理技巧。藜麦对土壤和环境适应能力强,适合在贫瘠的土地上种植,同时又能改良土壤质量,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因此,藜麦的种植不仅能满足

人们食物需求,还可以起到环境保护的效果。 参观结束后,我深感受益匪浅。首先,我对藜麦这个植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藜麦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粗粮,可以提供丰富的蛋白质、纤维素和矿物质等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的营养物质。其次,我对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有了更深的敬意。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还需要严谨的态度和耐心。 通过参观农科所藜麦去雄的过程,我对藜麦这个植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科研工作有了更高的认识。我深深感受到科研所对于农田生产的推动力量,他们的创新和努力为农田的发展和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藜麦这个植物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人类的饮食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我也对科研人员的付出表示敬意,他们默默地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为农业进步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海南的研究所

海南的研究所 海南的研究所是指位于中国海南岛的各类研究机构和研究院所。随着海南特区的建设与发展,海南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科研创新高地。这些研究所在不同领域进行高层次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促进海南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海南的农业研究所在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高效率发展方面起到关键作用。海南农业研究所致力于研究农作物的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等关键问题。他们开展了一系列科研项目,为海南的农作物种植和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这些成果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还推动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海南的海洋研究所在海洋科学与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由于海南地处南海之滨,具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和条件。海南的海洋研究所致力于海洋科学的研究和应用。他们开展了海洋环境调查、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海洋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推进海洋产业的发展,提高海洋资源的利用率和健康可持续发展。 此外,海南的高新技术研究所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新技术研究所致力于推动科学研究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为海南的高新技术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驱动。他们开展了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研究项目,为海南的科技企业提供了技术转移和创新服务。

最后,海南的社会科学研究所为海南的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社会科学研究所致力于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包括经济、政治、法律、教育、文化和社会问题等。他们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为海南的社会治理、公共政策和社会文化传承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总之,海南的研究所在不同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为海南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随着海南特区的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相信海南的研究所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海南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农科所单位岗位设置方案

农科所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参考样式) 为深化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农科所推进聘用制度和 岗位管理制度,实现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根据《**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有关文 件精神,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单位基本情况 单位机构编制情况:主要职责和任务,单位规格、经费 形式,编制数25。内设机构4个,名称分别是:小麦室、秋粮室、经作室、办公室。转载请注明来自:公文素材库/ 现有人员情况:实有人数25人,其中:管理人员6人 (单位领导正职1人、副职4人;内设机构领导正职1人、副职0人;其他管理人员0人);专业技术人员总数18人(正高级0人,聘任0人;副高级4人,聘任2人;中级9人,聘任6人;初级6人,聘任6人);工勤技能人员1人(高级技师0个,技师1个,高级工0人,中级工0人,初级工0人,普通工0人)。 二、岗位设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通过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和人员聘用制度,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整合人才资源,凝聚优秀人才,实现由身份管理 向岗位管理的转变,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调动单位各类 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XX事业的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坚持按需设岗、竞聘 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坚持公**等、竞争择优、依 法办事的原则。 三、拟设置岗位情况 本单位拟设置岗位总量25个,其中:管理岗位6个,专 业技术岗位18个,工勤技能岗位1个。主体岗位是专业技术岗位,占岗位总量的72%。专业技术主系列是农业系列,主系列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数是15,占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总量的83%,辅系列岗位为 会计系列,统计系列,辅系列岗位最高等级为6级。 (一)管理岗位的名称、等级、数量

农科所年度工作计划

农科所年度工作计划 一、引言: 年度工作计划是指在一年时间内,根据组织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具体的工作内容和计划,以推动工作的实施和达成预期目标。农科所是农业科研机构,其工作重点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生活质量。本文将就农科所2022年的工作计划进行详细阐述。 二、目标设定: 1.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产品质量; 2. 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增强农业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 4. 加强创新能力,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益。 三、工作内容和计划: 1. 农业科技研究与创新 1.1 开展农业科技前沿研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1.2 加强农业遗传育种和新品种培育,提高作物抗病虫害能力; 1.3 推广应用新型农药和农业生物技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环境风险; 1.4 开展农业气候变化适应研究,提供农业灾害防控和减灾措施。 2. 农业生产体系建设 2.1 开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2.2 推动现代化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 2.3 加强农业科技与农业产业融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2.4 开展农业生产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3. 农业科技服务能力提升 3.1 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水平,确保研究成果的实施和应用; 3.2 建设农业科技服务平台,提供科技咨询和技术培训; 3.3 加强与农业企业和生产者的合作,提供定制化的科技服务;

3.4 加强与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4.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4.1 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益,加强科技成果与产业对接; 4.2 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成果,提供农民技术培训和示范; 4.3 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渠道和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知度; 4.4 组织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和交流活动,促进科技创新和合作。 四、工作计划推进措施: 1. 建立科研项目管理机制,加强对项目的跟踪和评估; 2.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技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3. 加强与高校、研究院所的合作,形成农业科技创新联盟; 4. 拓宽科技合作渠道,吸引国际和国内专家参与科研项目; 5. 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宣传工作,提高科技成果的社会影响力; 6. 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和执行过程的监督和考核。 五、工作计划评估和调整: 定期对工作计划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根据实际工作进展和需要,对工作计划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 六、总结: 农科所年度工作计划旨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生活质量。 通过开展农业科技研究与创新、农业生产体系建设、农业科技服务能力提升和农业科技成 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等工作内容,达成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农产 品品质的目标。通过科研项目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和与各方合作,实施工作计划,并通过 评估和调整,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本文提出的工作计划,将为农科所2022年的工作提 供指导和参考。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报销业务管理办法【模板】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报销业务管理办法 为适应信息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规范信息所报销业务管理行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度和信息所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信息所报销业务是指以现金或支票为主要形式的日常支出。主要包括办公费、资料费、会议费、设备费、医药费和劳务性报酬的支取等。 第二条信息所报销业务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 2.坚持勤俭节约、量入为出; 3.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和信息所的有关规定办理报销业务。 第三条信息所报销业务由财务资产处统一办理。按照行政管理费用、科研费用、公益服务费用和开发创收费用的报销金额、性质分级,由专人审批。 第二章预算执行 第四条零余额账户(国库资金)的资金预算分为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其中基本支出预算主要用于信息所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由信息所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使用;项目支出预算应根据项目申报时上报的内容安排支出,由各项目主持人对预算执行情况负责。财政资金预算执行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应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安排支出; 2.项目支出中的“因公出国费用”、“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和“会议费”必须严格控制,不得突破预算; 3.项目支出应按照上报给财务资产处的项目预算执行计划安排支出,达到每月的计划进度。对于实际进度过慢且影响了信息所的整体预算执行进度的项目,则相应核减第二年本处室的“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预算。 第五条基本户(自有资金)中从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等部委直接拨

付的课题经费(如973计划、863计划、支撑计划、自然基金等课题),应严格按照课题任务书中的预算执行。 第六条其他经费应按照国家相关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三章报销审批权限 第七条审批基本规定 报销审批时,应结合预算,根据前述第四条、第五条和第六条的规定进行审批。 1.报销金额为3000元(含3000元)以下,行政管理费用由主管财务的所领导审批;科研费用由室主任(或主持工作的副室主任)和课题主持人共同审批;公益服务费用和开发创收费由室主任(或主持工作的副室主任)审批; 2.报销金额3000元至1万元(含1万元),由主管财务的所领导审批; 3.报销金额1万元至5万元(含5万元),由主管财务的所领导和所长审批; 4.报销金额超过5万元,经信息所领导班子研究后,由主管财务的所领导和所长审批。 5.凡有下列支出的,除按上述审批规定执行外,还需要以下相关部门同时进行审核并签字: (1)会议费和公务接待费支出由办公室负责审核; (2)对外拨款(项目、课题、测试化验与加工、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委托业务费)、出国费和邀请外宾的支出由科技处负责审核; (3)培训费由人事处负责审核。 第八条专项支出的审批。专项支出的审批除按“审批基本规定”执行外,同时还要执行以下规定: 1.“科技文献信息专项经费”(主要指文献购置费、文献加工费等)和“非营利改革启动专项经费”,“科研院所运转及设备维护费”由主管财务的所领导审批;报销金额超过1万元,同时还要由主管业务的所领导核批。 2.“劳务性报酬的支取”,均由主管财务的所领导审批。 3.“加班餐费”,根据经费出处,分别由课题主持人、室主任(或主持工作的副室主任)、经理审批,主管财务的所领导审批,报销金额超过1万元的,同时还要由所长审批。原则上单次报销金额控制在2000元以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