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指南

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指南
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指南

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指南

(征求意见稿)

为及时、有序、规范、高效地开展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区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全国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试行)》和《全国卫生部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规范》等规定,制定本工作指南。本指南适用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洪涝、地震、台风、干旱、雨雪冰冻和泥石流等主要自然灾害。

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危害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经济损失大,严重危及人民群众健康及生命安全。

1.1洪涝灾害

形成洪涝灾害的原因很多,降雨过度,地势低洼,堤坝等水利设施溃决等,都可以造成洪涝灾害。洪涝灾害形成一般需要一个降雨积累过程,可以在一天或数周内形成,为预警和应对留下空间,但是堤坝溃决造成的洪涝灾害可以突然发生,往往难以做到预警。我国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容易发生的地区主要在七大江河及其支流的中下游,除了黄河凌汛发生在冬春季外,主要发生在降雨集中的梅雨季节和夏季。洪水不但淹没房屋和人口,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洪涝灾害造成基础设施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改变、人口大量迁移及灾民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均可能增加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危险,引起相应的公共卫生问题。

1.1.1安全饮用水短缺

洪灾易引起饮用水水源污染,造成供水系统的损毁,从而导致灾民的饮用水卫生和食品卫生短期内得不到保障,造成灾区水源性和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风险增加,如感染性腹泻、痢疾、伤寒、甲肝等。

1.1.2环境破坏

洪水泛滥,淹没了农田、房舍和洼地,灾区居民被迫离开原居住地;各种生物群落也因洪水淹没引起群落结构改变和栖息地变迁,从而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洪水淹没厕所、粪池、下水道等,大量的植物和动物尸体腐败,蚊蝇等各种媒介孳生,生活和居住环境恶化。

1.1.3食物安全难以保障

当规模较大,涉及地域广阔的洪涝灾害发生时,局部的食物安全问题难以避免。水灾常伴随阴雨天气,加之基本生活条件的破坏,人们被迫在恶劣条件下储存食品,很容易造成食品的霉变和腐败,从而造成食物中毒以及食源性肠道传染病流行。

1.1.4灾区群众居住条件恶化

洪灾发生后,大量群众会被临时安置在各安置点,居住环境拥挤,人群密切接触的机会增加,从而造成直接接触传播与经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的发生风险加大,如麻疹、流感、肺结核、脑膜炎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灾民临时居住于简陋的帐篷之中,白天烈日暴晒易致中暑,夜晚着凉易感冒,年老体弱、儿童和慢性病患者更易患病。

1.1.5人群与病媒生物的接触机会增多

洪灾可能造成动物和病媒生物栖息环境的变化,抢险救灾以及人群的转移安置会导致暴露于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媒介生物的机会增加。当缺乏有效控制措施时,会导致蚊蝇大量孳生,使得经蚊、蜱传播的传染病发病风险上升,如疟疾、乙脑、钩体病等。

1.1.6人群抵抗力降低

洪涝灾害后,由于食品供应的困难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人群尤其是婴幼儿、孕妇和老人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加上身体和精神的创伤,造成人群免疫力降低,容易感染各种疾病,特别是可造成条件致病菌感染或慢性感染者急性发作,这些人群患病后一般症状较重,增加了治疗难度。

1.1.7人口流动加大

灾区群众的流动性增大,会导致人群中免疫状态的改变,甚至于免疫屏障的受损,使传染病暴发和流行的风险增大。另外,大量救援人员进入灾区,一方面可能将灾区没有或较少见的新的病原体带入灾区,增加这些疾病流行的风险;另一方面,外来人员对灾区某些地方性流行的疾病缺乏有效免疫,也可能导致相关疾病的流行。

1.1.8卫生服务可及性降低

洪涝灾害可能造成灾区的常规医疗和卫生服务系统严重受损和破坏,短期内存在部分灾民难以获取及时的卫生服务,特别是老人、儿童或患有基础疾病的脆弱人群;同时免疫规划、肺结核和艾滋病治疗服务等传染病控制项目的实施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1.2地震

破坏性地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灾害,往往造成瞬间突发性的严重人类灾难。地震灾害事件具有突发性及难预见性、灾难性,而且容易引发次生灾害,如有毒化学品或放射源泄露、火灾、泥石流、滑坡等。地震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人员伤亡严重、人群心理创伤,还可导致水源和食品污染、媒介生物孳生和传染病流行。

1.2.1大量的人员伤亡

主要是指建筑物倒塌,山体滑坡等造成身体的机械性损伤和死亡。

1.2.2意外伤害

主要是由火灾,一氧化碳中毒,食物中毒,化学品中毒,放射性物质污染等偶发事件引起。

1.2.3精神及心理创伤

主要是地震灾害的突发性、灾难性引起的早期心理应急反应,以及生活和生存环境的改变引起的短期心理沟通障碍等。

1.2.4传染病的发生

主要是由不清洁的饮用水和食物,大规模人群迁移和聚集,卫生设施不完善,病媒生物迁移和人群暴露等引起。

1.2.5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主要是由于生活和生存环境的改变,导致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发作。

1.2.6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受到冲击

1.2.6.1公共基础设施破坏

饮水,电力、燃料、交通、通讯和排水系统破坏,导致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工作秩序、医疗卫生服务的及时性受到影响。

1.2.6.2卫生服务需求增加

由于大量的伤病人员需要紧急救治,大量的心理疾患者需要疏导,因此,短时间内需要大量的医务人员和医用物资,如医疗器械、血液等。

1.2.6.3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受损

一方面是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受损。包括建筑物毁坏,设备仪器损坏,实验室遭到破坏,数据和技术资料丢失。另一方面是卫生服务人员受损,比如卫生服务人员本人受伤或长期劳累造成工作能力下降而导致卫生服务人员减员,或是其家庭成员失踪,家庭财产损失等造成卫生人员无法全力投入救灾防病工作等。同时,免疫规划,妇幼卫生,精神卫生,药物和疫苗供给等正常工作秩序受到破坏。

1.2.7媒体、国际国内社会等的过分关注和期望,造成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压力、工作强度和工作难度增加。

1.3旱灾

旱灾主要是降雨不足造成。旱灾是一种非突发性的渐进性灾害,持续时间长,受害面积大,影响广泛。长期、大面积的严重干旱,饮用水源枯竭,导致安全饮用水短缺,容易导致介水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同时由于食物清洁用水难以获得,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增加。若干旱发生在高温季节,则易导致中暑。另外,

干旱还容易引发次生灾害,如森林火灾、蝗灾等,从而造成其它的公共卫生问题。若持续大面积干旱,会对灾区的食物供给造成一定影响,可能导致营养摄入不足。

1.4台风

台风是我国沿海发生频率最多的一种自然灾害,每年我国沿海都遭受台风袭击。台风由于来势凶猛,范围广,破坏力强,不仅可以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且可能造成公共基础设施的破坏,导致供水、供电、通讯、交通中断,影响公共卫生服务供给。另外,大量的人群迁移和转移安置导致卫生服务需求在短时期内大量增加。同时,由于台风伴随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容易产生相应的公共卫生问题。

1.5雨雪冰冻灾害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可引起冻伤、摔伤、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性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旅途精神疾患等疾病和食物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另外还可造成交通中断、电力、供水、通讯设施破坏,影响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供给能力。

1.6泥石流

泥石流发生往往不易被提前发觉,而且在形成过程中集聚了大量的破坏性能量,摧毁建筑物,大量的人员由于躲避不及而造成伤亡。泥石流灾害后,供水设施、供水、供电、交通、通讯、医疗机构等公共服务系统破坏严重。

泥石流夹杂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大量散布在居民生活场所,冲毁厕所,冲散垃圾,造成环境卫生急剧恶化。泥石流使供水设施和污水排放设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井水和自来水水源污染后果尤为严重。一些城乡工业发达地区的工业废水、废渣、农药及其它化学品在遭受泥石流破坏后也易因化学品外泄造成较大范围水体的化学污染。

灾害后期由于泥石流形成的积水坑洼增多,使蚊类孳生场所增加;由于人群与家禽、家畜混居,粪便、垃圾不能及时清运,为蝇类提供了良好的繁殖场所。泥石流使鼠群发生迁移,导致家鼠、野鼠混杂接触,与人接触机会也增多。

灾区群众失去亲人后容易出现心情焦虑、精神紧张和心理压抑等心理疾患。同时,由于房屋损坏,灾区群众被迫临时安置,居住和生活条件发生改变,容易诱发各种疾患,包括流感、结膜炎、麻疹、肺结核等传染病和高血压、冠心病及贫血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2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

2.1灾前准备和保障

2.1.1风险评估和预案制定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由于幅员广阔,各地发生自然灾害的情况也不尽一致。各地卫生部门要结合当地气候、水文、地质等实际情况,及时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所引发的伤病风险和传染病疫情等公共卫生危害进行评估,按照《全国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试行)》的要求,制定本地区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和应急工作方案。

2.1.2建立部门间通报、协调机制

各级卫生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疫情监测和症状监测系统进行监测,同时要建立健全与农林、气象、水利、地震等多部门信息通报交流、工作会商等协调机制;共同构建信息交流平台,收集各类监测信息和数据,组织专家对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监测预警分析。明确监测信息的收集、报告实行归口管理,由卫生行政部门核实确认后统一口径进行通报。

2.1.3应急队伍管理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自然灾害卫生应急专家库和现场卫生应急专业队伍的资料库,对其资料实行计算机管理,及时更新各成员的信息资料;并且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情况,对队伍及时进行调整。以现场应急处置为主要任务,人员组成应确保专业结构合理、来源广泛。选择年富力强、具有实践经验的流行病学、疾控控制、消杀、检验、健康教育、信息网络、心理卫生和后勤保障等公共卫生人员,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依托所属的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卫生应急队伍,由上一级部门调配。

要定期组织对承担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处置职责的队伍和工作人员定期举办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有条件的可选择综合力量较强、专业特点符合应急救援需要的医疗机构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作为卫生应急队伍的培训基地来承担相应的培训、演练任务。

2.1.4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和管理

卫生行政部门要整合本地的卫生资源,一旦发生自然灾害,能迅速扩大灾害救治能力。各卫生部门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根据本地区易发和常发的自然灾害情况,评估本单位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储备适量的卫生应急物资,定期检测、维护卫生应急救援设备和设施,并对可能出现的因自然灾害导致水、电、气等能源供应中断而严重影响医疗卫生服务的情况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2.1.5健康教育

公众是防灾的主体。各级卫生部门要根据本地区自然灾害特点和工作实际,加强健康教育,利用各种广播、电视、网络、手机报和手机短信、宣传材料、面

对面交流等方式,向公众宣传防病救灾的卫生常识,增加公众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认知,提高公众的自我防病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2.2灾害期间卫生应急

2.2.1洪涝灾害

2.2.1.1信息管理

按照《全国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试行)》和《国家救灾防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试行)》要求做好灾害卫生应急信息报告、部门间通报和信息发布工作。所有救灾防病信息均应通过“国家救灾防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不具备条件的地方要使用传真、电话等方式及时报告。现场救灾卫生队伍要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救灾指挥部及时报告信息。

信息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灾情、伤情、病情、疫情、灾害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工作开展情况和卫生系统因灾损失情况等信息。报告病种根据灾害发生地区的疾病风险评估结果确定。洪涝灾害要重点关注霍乱、痢疾、伤寒与副伤寒、其它感染性腹泻等传染病,还要关注鼠疫、病毒性肝炎(甲肝、戊肝)、登革热、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乙型脑炎、疟疾、血吸虫病、结核病、流感、麻疹、炭疽、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皮炎等疾病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2.1.2灾后快速评估

灾害发生后,卫生部门在当地政府(救灾指挥部)的组织下,在最短的时间内在灾区开展快速卫生评估,尽快了解灾情、人员伤亡及医疗卫生部门损失情况,搜集灾区与公共卫生相关的居住、食品、饮用水、环境卫生、媒介生物、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灾民健康需求等方面的信息,识别最主要的公共卫生威胁和隐患,使采取的卫生应急措施与灾区的实际需求尽量相一致。

2.2.1.3监测

①疫情监测

灾区各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法定传染病疫情监测,安排专人负责疫情报告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并及时将分析结果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指挥部。如灾区原有的疫情网络直报系统遭受破坏后,可利用手机、固定电话、PDA、传真等方式尽快恢复疫情报告。

②症状监测

灾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开展发热呼吸道、腹泻、皮疹、皮炎、黄疸等症状监测。开展症状监测的医疗机构每日汇总信息后以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方式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聚集性病例等异常发病

的信息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并及时进行处置。

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

目录 1 总则 (1) 1.1适用范围 (1) 1.2工作原则 (1) 1.3分类和分级 (1) 2 组织体系与职责 (2) 2.1组织体系 (2) 2.2职责 (3) 3 预防和预警 (5) 3.1预防和应急准备 (5) 3.2预警信息监测网络建设 (5) 3.3预警信息收集及传递 (5) 3.4预警行动 (6) 4 应急响应 (7) 4.1信息报送 (7) 4.2响应程序 (8) 4.3次生灾害防范和处置 (10) 4.4应急状态解除 (10) 4.5恢复与重建 (11)

4.6总结、评估和改进 (11) 5 应急保障 (11) 5.1应急队伍 (11) 5.2物资与装备 (11) 5.3通讯与信息 (12) 5.4医疗卫生 (12) 5.5受灾员工的安置 (12) 5.6应急办公地点和设施 (12) 6 附则 (13) 6.1制订与解释 (13) 6.2预案的实施 (13)

1 总则 1.1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应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 本预案所指的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是指由于突然发生洪汛、气象、地震、地质和海洋等自然灾害,造成或可能造成集团公司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或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紧急事件。 1.2 工作原则 (1)属地管理原则。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应对以属地管理为主,集团公司及所属各企业开展自然灾害的应急工作要在国家或当地政府领导下开展,应落实国家或当地政府整体应急工作部署。 (2)统一协调原则。整合集团公司区域内资源,统筹协调区域内集团公司有关单位,实现资源共享。 (3)抢险保供原则。自然灾害应对工作以抢险救援、应急资源保障、油气保供为重点。 1.3 分类和分级 1.3.1 灾害分类 本预案将重大自然灾害分为六类: (1)突发性洪汛灾害:包括江河洪水、渍涝灾害、山洪灾害、水库垮坝、堤防决口、水闸倒塌及供水水质被侵害等。 (2)突发性气象灾害:包括台风、冰雹、暴雨、暴雪、寒潮、冰冻、低温、大雾、龙卷风、大风、灰霾、高温、雷电、沙尘暴、雪崩等。

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

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 X县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提升我县卫生应急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推进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根据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安徽省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原则坚持依法依规,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完善卫生应急工作相关制度、标准、工作方案和操作流程等。坚持科学有序,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着眼于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社会发展需要,逐步推进卫生应急有序发展。坚持巩固提高,从实际出发,夯实工作基础,鼓励探索创新和先行先试,带动各地协同发展。二、工作目标通过规范化建设,力争到“十三五”末,我县卫生应急体制机制、能力建设、应急处置、运行保障等相关制度更加完备,

基本实现卫生应急平时准备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信息化,逐步形成科学规范、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卫生应急体系,有效满足我县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工作需要。“十三五”期间,我县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以推行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目标管理和创建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县为抓手,从夯实组织管理基础、强化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增强预案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管理、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效能、推进紧急医学救援建设有序规范开展、加强队伍建设和物资技术储备、注重培训演练和公众宣传实效、提高突发事件总结评估科学性9个方面,加强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我县卫生应急工作水平。三、主要内容夯实组织管理基础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各单位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加强对卫生应急工作的领导,健全相应的领导和管理机

物业公司自然灾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物业公司自然灾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事故风险分析 自然灾害主要是指暴雨、洪水、大风、暴风雪、冰雹、雷电等造成的灾害。 若防排水系统不健全,暴雨、洪水可能对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造成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 若防雷设备设置配置设置不恰当,在雷雨天气可能造成雷击伤害事故; 若大风、暴风雨、冰雹等恶劣天气状况下作业,主要造成滑跌伤害、物体打击等伤害,造成人员伤害事故。 2、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2.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张涛(公司总经理) 副组长:陈达琴(公司项目副总) 组员:鲁科(公司财务副总) 杨玉康(项目部副经理) 黄政(工程部主管) 徐大成(保安部主管) 徐婕(保洁部主管) 刘春兰(会计) 周祥东(出纳) 组长职责:批准发布成都市榴荫物业服务有限公司重、

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接到重、特大事故报告后,下达紧急救援命令,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紧急召集应急救援小组审查并实施救援方案,在第一时间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并配合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负责发布关闭救援预案指令。 副组长职责:按照组长要求和救援方案,指挥救援小组成员迅速到达指定地点,接受救援具体任务。当组长缺位时,按顺序依次代理组长职责。 救援领导小组成员职责:接到组长发布的应急救援命令后,以最快的方式到达事故现场,小组成员要在现场第一线,掌握事故发生前后的相关情况、伤员及财产损失情况,随时向组长、副组长报告,完成组长交办的任务,并积极处理自己的职能部门的工作,协同组织抢救,保护现场,消除险情。 2.2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及职责 2.2.1 抢险指挥组 组长:张涛 副组长:陈达琴 成员:鲁科、杨玉康、黄政、徐大成、徐婕、(当天公司值班领导) 当组长副组长缺位时,按姓名排列的顺序依次代理职责。

郸城县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

郸城县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试行)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及时、有序、规范、高效地开展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不断提高自然灾害卫生应急能力,有效保障灾区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河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周口市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试行)》、《郸城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郸城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郸城县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郸城县防洪防台风应急预案》等预案。 1.3 适用范围 全县范围内发生自然灾害的卫生应急工作适用于本预案。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等。

自然灾害及其衍生灾害所引发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 卫生应急处臵工作,按照《郸城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郸城县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和有关专项应急预案执行。 1.4 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部门协作,明确职责;依法规范,快速反应;社会动员,依靠群众。 2 组织机构及职责 2.1 指挥机构 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领导小组。自然灾害发生后,负责自然灾害卫生应急指挥、组织、协调工作,根据工作需要组建医疗卫生专业应急队伍,向灾区派出现场工作组,建立信息报送与交流分析机制,部署开展各项卫生应急处臵工作,必要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请求支援。 县卫生计生委成立县级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县级领导小组),负责全县自然灾害卫生应急指挥、组织、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卫生应急工作的局领

卫生应急工作手册答案.doc

卫生应急工作手册答案 1.(B)负责组织制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技术方案。 A宣传部门 B卫生部门 C教育部门 D科技部门 2.西尼罗热是经(C)传播急性发热性疾病。 A鸟类 B牲畜 C蚊子 D鱼类 3.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可将人感染猪链球菌分为(O四类。 A普通型、休克型、脑膜炎型、败血症型 B普通型、关节炎型、脑膜炎型、败血症型 C普通型、休克型、脑膜炎型、混合型 D普通型、休克型、心内膜炎型、败血症型 4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负责接受生物恐怖报告的部门,应在生物恐怖事件核实后2小时内,向(D)进行网络直报。 A上级人民政府 B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C国务院 D卫生部 5.发生化学恐怖事件后,应在(C)设立现场临时医疗救护站接受中毒患者。 A染毒区 B染毒区下风向处 C染毒区外围上风或侧风向处 D以上均不对 6.引起脑炎的真菌是(B?) o A李士特菌 B新型隐球南 C 土拉伦斯菌 D链球菌 7旱灾主要是由于(D)原因所致的自然灾害。 A气象 B过度放牧 C滥砍滥伐

8.以下无季节性发病特征的食物中毒类型为(A) o A化学性食物中毒 B有毒植物食物中毒 C真萌毒素食物中毒 D细菌性食物中毒 9.马尔堡病毒也称为绿猴病毒,为(B )。 A正链RNA病毒 B负链RNA病毒 C正链DNA病毒 D负链DNA病毒 10.对丁?群体性心因反应患者发病的先后顺序与其服药或接种疫苗的先后顺序(D) o A 一致 B不一致 C不一定 D以上均不对 11.有机磷类杀虫剂中毒的特效解毒剂是(A) A阿托品 B亚甲蓝 C二筑丙磺钠 D乙酰胺 12.以下病毒发病率与气候有关的是(A ) o A登革热 B节肢动物传播的病毒热 C流行性肌痛 D以上都不是 13.对于核和放射突发污染事件中属于长期防护措施的是(B ) o A控制进出口通道 B控制食品和饮水 C个人防护 D服用稳定性碘 14.关于药物不世反应事件说法错误的是(D ) A是指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利事件。 B匆物不良反应事件与匆物有因果关系。 C匆物不良反应事件是否确为匆物所致必须经分析评估。 D它也可以理解为临床新出现的偶然事件及不良反应。

自然灾害事故应急预案

桓仁浩程新型环保活性材料有限公司自然灾害事故应急预案 1 总则 为保证发生自然灾害时,能及时有效地采取应急救援措施,控制和消除自然灾害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的各种损失,在突发自然灾害如:雷电、暴雨、火灾、狂雪等时做出应急准备、应急分工、职责与响应、报告与记录等。本预案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保人身、保设备”为原则,结合《安全生产法》内容和有关实施细则制定。 2 概况 本组织机构适用桓仁浩程新型环保活性材料有限公司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等紧急情 况的应急与响应的组织处理工作。 结合本地自然气候的特点,自然灾害主要分为:地震、雷电、火灾、暴雪、暴雨、洪水、泥石流等。在自然灾害事故发生后,应在当地政府统一指挥下进行,全公司成员及生产班组必须服从上级领导的指示、命令和指挥,积极密切配合,认真做好抗击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调查和善后处理工作。 3应急预案内容 3.1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 3.1.1应急救援指挥部 总指挥:高松副总指挥:刘玉福 救护队队长:李岩峰

救护队副队长:李向吉张桂波孙伟 现场安全监督:赵永安 物资供应:高明楠 物资管理储备:吕辉 综合管理:郭景文 汽车司机:鲁忠魁 3.1.2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副总指挥及成员的主要职责 3.1.2.1贯彻落实国家及上级部门有关抗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与处理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3.1.2.2研究制定抗自然灾害的预防规划和救灾工作计划及措施; 3.1.2.3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抗灾组织机构; 3.1.2.4广泛开展抗灾工作的宣传和抗灾知识的教育和普及; 3.1.2.5接受地方政府及上级应急救援指挥部的领导; 3.1.2.6指挥抗灾抢险及救援应急处置工作; 3.1.2.7组织制定抗灾应急工作计划及措施审核批准抗灾应急救援预案; 3.1.2.8按照地方政府天气预报,确定进入抗灾戒备状态,并向本公司下达抗自然灾害指令,3.1.2.9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加强抗灾工作的宣传和教育; 3.1.2.10发布抗自然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启动命令; 3.1.2.11负责本现场抗灾的组织协调和抢险力量的调集及抢险指挥和正确处置: 3.1.2.12通报抗灾抢险及应急救援进展情况; 3.1.2.13负责向上级相关部门汇报抢险救援有关情况; 3.1.2.14当抢险救援过程中人力或资源不足时,应向当地政府应急救援指挥部报警,向公安、消防队、武装部等方面求救增援。

州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建议方案

完善我州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建议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市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贵州省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相关规定,结合我州卫生应急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全面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完善应急救援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卫生应急救援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二、建设原则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统筹兼顾、平急结合、立足实际、按需发展,充分依托现有医疗卫生资源,统筹规划,建立健全卫生应急队伍体系,强化管理、培训和演练,重点突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卫生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快速反应和早期处置能力,逐步形成规模适度、管理规范的卫生应急队伍体系。 三、目标任务 到20 年底,我州、县级卫生应急救援队伍得到全面加强,基层单位建立卫生应急救援队伍,基本形成统一组织、平急结合、反应迅速、保障有力的卫生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基本满足我州辖区应对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需要。 四、主要内容 (一)加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建设。根据各类突发事件救援的特点和需要,组建卫生应急救援队伍。公共卫生应急处置队:依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级医疗单位组建传染病、中毒、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队伍,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处理和实验室检测等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以及各类烈性传染病和重大传染性疾病。 突发事件医疗救援队:依托州人民医院、州中医医院、兴义市人民医院、州妇保院、州紧急救援中心及各县市人民医院组建各类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援队伍,开展伤病员现场急救、转运、诊断、治疗等医疗救援工作; 公共卫生执法监督队:依托卫生监督所组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监督应急队伍,开展卫生执法监督和稽查等工作。 州卫生局成立应急救援指挥组织,下设综合协调、疫情监测、物资保障、卫生监督、对外宣传组,对应急救援队伍实施统一指挥。 (二)加强应急救援专家队伍建设。组建由数十名各科系专家组成的各类卫生应急救援专家库,开展专家咨询、会商和研判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等活动,为应急救援决策实时提供技术支持。 (三)加强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建设。将卫生应急救援装备经费列入预算,按照卫生部《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参考目录(试行)》要求,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制订符合实际需求的应急救援物资装备配备计划,配备统一的装备和药品器材,储备相应的物资和经费,确保应急救援所需。今年装备州级卫生应急救援队伍服装和个人携行装备20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州人民医院、州中医医院、兴义市人民医院、州妇幼保健院州紧急救援中心各配备一定数量的卫生救援队伍服装和个人携行装备。到2015年,州级卫生应急救援队伍能基本达到卫生部卫生应急装备参考目录要求。 (四)加强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建设。按照国家卫生部《地市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建设技术指南》卫办应急发【2010】59号文件精神,在州卫生局或州紧急救援中心建设卫生应急指挥平台会商系统,建立顺畅的信息获取、指挥调度、咨询评估、信息反馈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二零一三年二月二十二日

目录 2.0组织救灾机构和职责................................................. 3.0准备工作........................................................... 4.0台风防御要求....................................................... 5.0暴雨防御要求....................................................... 6.0地震应急措施....................................................... 7.0雪灾应急措施 (23) 8.0培训与演习 (24) 附录一、公司防自然灾害工作检查表 (25) 附录二、公司在自然灾害情况下的损失/受伤报告 (26) 附录三、紧急应变的基础资料 (27)

1.0总则 为了更好的控制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突发事件,防止次生灾害的蔓延,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到实处,全面减小风险灾害的发生机率,迅速、有序、高效的进行救灾抢险,规范救灾工作,提高救灾工作应急反应能力,切实做到有备无患,充分发挥各部门救灾资源合力作用,建立救灾运行机制,提高救灾工作整体水平,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公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1.1编制目的 本应急预案是针对自然灾害(包括台风、暴雨、洪水和地震等)制定的,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紧急救助行为,提高公司在遭遇自然灾害时候的紧急救助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紧急救助,在保障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 1.2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秦皇岛港华燃气有限公司所控制区域内所发生的旱灾、洪水 灾害,暴风、冰雹、雨雪等气象灾害,道路崩塌、地震、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火灾 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达到启动条件的,均适用本预案。 1.3方针和工作原则 1.3.1方针: 以人为本,防御在前,统一指挥,全员协动,积极施救,减少伤亡,减轻损失, 确保市民生活用气和灾后社会稳定。 1.3.2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保护、保障生命安全及公司财产、重要设施之安全。 (2)统一指挥,逐级管理,防救结合,以防为主。 (3)全员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4)做好灾前、灾期、灾后的抗灾、减灾、救灾的各项准备,做好安全生产,做好安全供气工作。

卫生应急宣传手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知识 宣传手册 二〇〇八年八月八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四个级别,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预警。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实行分级管理,共同负责的原则 (一)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乙、丙类传染病局部小流行、局部小爆发,每起食物中毒30例以下,放射性一级事故,波及面及影响较小的中毒事件和其他较轻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县区政府(管委)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处理。 (二)遇有以下情况之一者,视为较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市人民政府及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给予组织、指导、协助、支持或直接参与。 1. 跨县区的疫情、中毒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 辖区内鼠疫、霍乱疑似首发病例或首发疫情; 3. 辖区内发现疑似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或输入性疑似脊髓灰质炎野毒株的病例; 4. 首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一个县区多乡镇多点爆发白喉、百日咳、新生儿破伤风并呈蔓延趋势; 5. 一个县区范围短期内乙、丙类传染病波及数个乡镇,出现多

点爆发,发病率比常年上升数倍以上,或乙类传染病在多个村屯、单位发生爆发流行; 6. 每起食物中毒30~99例,其他急性中毒出现严重症状者3~9例,放射性二级事故; 7. 辖区内学校、幼儿园、旅游景区、涉外饭店、重要厂矿等场所发生重要传染病疫情或中毒事件或其他有较大影响的公共卫生事件; 8. 辖区范围内发生不能确诊及病因不明的群体疾病。 (三)以县区为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视为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由市政府迅速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报告,并请自治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派出工作组给予指导、协助、支持和直接参与。 1. 发生鼠疫疫情,霍乱2例以上; 2. 在5天内发生病毒性肝炎50例,伤寒、副伤寒10例,痢疾100例,出血热5例,钩端螺旋体病、乙型脑炎、登革热20例,炭疽10例,或引起2例以上死亡;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确诊病例; 3. 当发生跨我市辖区的重大疫情,经实验室证实的脊髓灰质炎显示毒株病例或输入性脊髓灰质炎显示毒株的病例; 4. 其他急性传染病在1/3以上乡镇范围流行,或疫情跨我市辖区爆发流行或造成2例以上死亡病例; 5. 发生50例以上病因不明的相同疾病并造成死亡; 6. 食物中毒100例以上或出现死亡,其他急性中毒10例以上或出现死亡,放射性三级事故。 (四)出现跨我市辖区中毒事件,对社会造成严重后果,或发生跨县区鼠疫、霍乱,发生跨县区范围流行至5人以上死亡,特大或其他可能造成国内外严重不良影响事件,视为特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由市人民政府迅速报请自治区人民政府直接领导并组织各级政府各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武汉市卫生应急处置队伍组建方案

武汉市卫生应急处置队 伍组建方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附件 2 武汉市卫生应急处置队伍组建方案 为切实提高我市卫生应急处置能力,预防、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和机制,加强我市卫生应急处置队伍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的建设,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国家、省、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建原则 按照“统一领导、因地制宜、平战结合、常备不懈、分类管理、分组负责、协调运转、分级响应”的原则,组建我市卫生应急处置队伍。 二、主要工作任务 负责开展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与职业中毒、核和辐射事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应急处置,实施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学和医疗应急救援。 三、队伍组成 (一)队伍类型 组建传染病疫情应急、食物和职业中毒、核和辐射事故、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等4类卫生应急处置队伍。 (二)队员选拔 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医疗机构等相关单位,选拔具有现场工作经验的应急管理、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置、医疗救治、临床护理、实验室检测、卫生监督及保障等专业人员

组成。要求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有较强的协作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身体健康,年龄50岁以下,中级以上职称;特别优秀者,有关条件可适当放宽。 (三)队伍组建 市级卫生应急处置队伍由3支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队、3支食物和职业中毒应急处置队、2支核和辐射事故应急处置队和8支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队组成。各区应按照市级卫生应急处置队伍组建模式,结合实际情况,组建区级卫生应急处置队伍。其中,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队不少于2支、食物和职业中毒应急处置队不少于2支、核和辐射事故应急处置队不少于1支,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队不少于4支。 四、队伍管理和工作制度 (一)严格选拔队员 卫生应急处置队伍队员采取本人自愿报名和单位推荐两种方式,经所在单位审核同意后,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入选队员执行任务期限为三年,因健康或工作等原因不能从事卫生应急处置工作的队员,应及时作出调整。 (二)强化队伍管理 市级卫生应急处置队伍各队长所在单位为该队牵头责任单位。市、区卫生行政部门、队员所在单位和牵头责任单位负责对队员进行联合管理,定期检查应急处置队伍装备、人员备勤状况,实现30分钟内完成集结,确保随时进入实战。队员所在单位不得同时将两专业相同的队员安排出差或休假,要优先安排队员参加能力培训。 (三)开展统一调度

专项预案三:自然灾害专项应急预案

目录 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30) 2 应急工作原则 (30) 3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30) 3.1组织机构 (30) 3.2职责 (31) 4 预防与预警 (32) 4.1 危险源的监控与预防 (32) 4.2 预警行动 (33) 5 信息报告程序 (33) 6 应急处置 (34) 6.1 响应分级 (34) 6.2 响应程序 (34) 6.3处置措施 (36) 6.3.1地震处置措施 (36) 6.3.2雷击处置措施 (36) 6.3.3台风、暴雨处置措施 (36) 7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37) 7.1 防护及应急救援器材配备 (37) 7.2 消防器材的配备情况表 (37) 7.3 保障要求 (37)

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事故类型 自然灾害主要有:地震、雷击、台风、暴雨。 1.2事故易发生的季节 春夏季,多雨,易发生台风、暴雨、雷击雷引发火灾、爆炸。 1.3 严重程度分析 (1)造成建筑物、设备损毁。 (2)因建筑物倒塌易造成人员伤亡。 (3)雷击可直接造成人员伤亡。 (4)自然灾害易引起火灾、爆炸等次生灾害发生。 2 应急工作原则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快速反应,协调统一。 3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3.1组织机构

3.2职责 (1)应急总指挥职责 1)接受上级部门的领导并落实指令,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2)分析紧急状态,判断是否可能或已经发生重大事故,确定事故应急级别和相应的报警级别; 3)负责开展加油站应急响应级别事故的应急救援行动; 4)调查和评估事故可能发生的发展方向,以预测事故的发展过程; 5)如果事故升级,负责向上级部门提出响应级别升级的请求; 6)组织加油站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消除各类安全事故隐患; 7)负责加油站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先期处置和善后工作; 8)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现场的应急抢救工作; 9)及时准确向上级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10)组织加油站应急预案的演练,建议补充完善应急预案; 11)负责加油站人员、资源的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2)应急副总指挥职责 1)协助总指挥抓好全面的安全生产工作。 2)协助总指挥组织和指挥应急操作任务。 3)事故现场的应急操作、直接指挥和协调。 4)负责单位人员和公众的应急反应行动的顺利执行。 5)控制现场出现的紧急情况对场外的应急救援行动提出建议。 6)及时向场外反映操作指挥通报应急信息。 7)负责事故后的现场清除组织工作。

医院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1)

北厝医院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提高自然灾害事故应急反应能力和救灾工作整体水平,建立和完善灾害救助应急体系,最大限度地减轻或消除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医院安全,维护医院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自然灾害事故应急预案是灾害发生后,对医院受灾群众工作、生活进行救助的紧急行动方案。本预案适用于洪灾、旱灾、地震、火灾、冰雹、雷击及暴雪等因素造成医院建筑倒塌、淹没、群众伤害、道路阻塞等的应急救助反应。 二、灾害救助应急机构 成立自然灾害救助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学校救灾工作。 主要职责: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加强对破坏性自然灾害及预防减灾工作研究,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及各个项措施的落实。 2、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自然灾害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导全院干部、职工的防灾抗灾知识的普及教育,广泛开展自然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训练,不断提高广大医务人员防灾、抗灾的意识和基本技能。 3、认真搞好各项物资保障,严格按预案要求积极筹备,落实饮食饮水、防冻防雨、抢险设备等物资落实,强化管理,使之始终保持良好战备状态。 4、破坏性自然灾害发生以后,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组织各个方面力量全面进行抗灾减灾工作,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5、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迅速恢复医疗秩序,全面保证和促进社会安全稳定。

领导小组下设通讯联络组、警戒保卫组、宣传报道组、医疗救护组和后勤保障组。 1、通讯联络组: 负责事故的报警、报告及各方面的联络沟通。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及时向上级报告受灾情况。 2、警戒保卫组: 负责组织应急安全队员有序疏散人员,设置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疏通道路交通。 3、宣传报道组: 协助组长、副组长,利用灾害应急广播及时调配人员、播报信息等。 4、医疗救护组: 负责对受伤害人员实施就地抢救,恢复医疗秩序。 5、后勤保障组: 负责供应各类医疗急救和生活物资。 三、工作目标 (1)加强自然灾害危害性的教育,提高广大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自然灾害事故的报告网络,做到早预防、早报告、早处置。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不因自然灾害而危及群众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 四、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经常宣传自然灾害事故的预防知识,提高全院干部、职工的安全保护意识。加强日常检查,发现隐患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努力减小自然事故的损失。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自然灾害事故的预

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制度

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制度 1.为了加强本中心卫生应急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卫生应急能力,科学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制定本制度。 2.按照“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统一指挥、协调运转”的原则,分类组建本中心卫生应急队伍,并加强培训,开展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 3.卫生应急队伍应选择年富力强、具有实战经验的现场流行病、食源性疾病、实验室检测、消毒和病媒生物防治等专业的专业人员组成,并分为传染病、中毒、检验、重大灾害事故等不同组别。 4.中心卫生应急办建立本中心卫生应急队伍专家库,实行应急队伍专业人员档案管理,动态更新信息资料,并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情况,对队伍及时进行调整。 5.中心卫生应急办会同中心办公室按照“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原则,制订应急培训计划,组织协调有关所、科开展卫生应急队伍的培训。 6.卫生应急培训以增强卫生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应急意识、更新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提高整体应急处置业务能力和水平为目的。

7.卫生应急培训的对象为本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成员。 8.承担培训工作的部门应根据培训目的、对象,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组织培训教材和培训师资,根据需要采取集中授课、分组讨论、模拟演练等培训方法。每次培训结束后,应通过调查问卷、集体座谈、抽查随访等形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逐步完善卫生应急培训工作。 9.根据本县实际情况和应急工作需要,结合卫生应急预案,有计划地组织卫生应急队伍开展应急演练,以检验预案、锻炼队伍、发现问题、整改提高为目的。 10.开展卫生应急演练前,应制订详细的演练方案,明确演练的目的、内容、参演队伍和演练要求。演练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总结和评估,不断提高卫生应急队伍的应急能力和水平。

(完整word版)自然灾害专项应急预案

泰山铝业公司自然灾害 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编制:年月日审核:年月日批准:年月日 泰山铝业公司

泰山铝业公司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最大程度的降低自然灾害(暴风雨、暴风雪、严寒、酷热、冰雹等)对公司生产和职工生活造成的影响,确保公司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和生命财产安全,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泰山铝业公司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山东省气象管理办法》、《肥城矿业集团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泰铝公司发生自然灾害情况下的应急处置。 1.4工作原则 1 4.1以人为本,最大程度降低自然灾害对企业生产和职工生活造成的损害; 1.4.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1.4.3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1.4.4科学组织,规范实施。 2应急救援组织及职责 灾害应急指挥体系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及其下设的应急处置调度室和六个应急处置工作组构成。 2.1公司成立由公司党政主要领导任总指挥,分管领导为副总指挥,综合办公室、安全监察办公室、机动科、武装保卫科、党群工作科、物资供应部、人力资源科、农事后勤科、基建科、财务科等有关

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救援指挥部,为全公司遇自然灾害应急处置的最高决策机构。 2.2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 (1)根据自然灾害类型及强度,分析判断受影响的时间、区域及危害程度,确定响应级别; (2)按照预案程序,组织、指挥、协调各部门进行应急处置; (3)督导应急救援人员行动。保护现场施救和受灾单位人员的安全; (4)根据事态发展,决定提高或降低应急处置,决定是否请求外部援助; (5)决定救援人员、员工从灾害区域撤离,决定请求地方政府组织受灾害影响的周边群众撤离; (6)协调物资、机动、保卫、后勤等部门,发挥各自作用,形成应急救援系统作战的局面。 (7)及时发布灾害性气象信息、预警信号和预警消除信号: (8)按程序报告上级机关及有关部门,通报灾害情况。 2.3主要部门职责 农事后勤科:负责灾情发生前疾病预防、发生中疾病治疗和灾后疾病控制工作,以及抢险救灾过程中生活后勤服务工作的协调督导。 基建科:负责应急处置方案中涉及基建工程部分的审查指导,以及基建工程抢修、重建等工作的检查指导。 安监办:负责对各类灾害事故防范措施制定、抢险工作实施及灾后重建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援助。负责及时发布各类灾害事故信息,及时传达救援指挥部指令,并按要求做好救援人员、物资和救灾进展情况协调调度等有关工作。以及抢险救灾过程中涉及安全工作预防、安全措施制定及安全工作落实等方面的管理督导。 武装保卫科:负责灾前、灾中和灾后治安秩序的维持,确保抢险

重大自然灾害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应急预案

钟祥市中医院 重大自然灾害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应急预案 为了应对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确保出现重大险情疫情时能够迅速出动人员投入到救护工作,把自然灾害引发的伤害和疾病流行降到最低程度,根据有关文件的精神,特制定自然灾害事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护应急预案。 一、应急预案的运用范围 ㈠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如严重的水灾、旱灾、火灾、风暴、地震、爆炸事故、建筑物倒塌事故、特大车祸事故、矿山塌陷事故、群体斗殴伤亡事故等。 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暴发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疫病、集体食物中毒、重大职业中毒以及重大放射性物质、危险化学品丢失、泄漏事故和自然灾害引发疾病等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二、急救领导机构与责任 1、急救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担任,负责紧急动员全院医护人员参加急救行动,命令应急小分队和调集急救领导小组成员制定急救方案,并通过政府机关和新闻媒介向社会求助。 2、副组长由主管业务副院长担任、协助组长工作,负责急救工作的具体部署及急救方案的落实,指挥应急小分队开展急救工作,担任应急小分队队长。 3、成员由院务党务部部长、医务部部长、急诊科主任、护理部部长、供给保障部部长、药械科主任以及各临床科室主任组成,负责联络药品供应、后勤保障,协调各科,调配医务人员,制定急救方案,并组织实施。 三、应急小分队的组成与责任 成立应急医疗小分队,队长由业务副院长担任,负责紧急动员应急小分队参加急救行动,成员由急诊科主任、外科、内科、传染科医师及护士组成,负责完成急救任务。

四、急救专科的任务及急救药品、器械的准备 ㈠急诊科医务人员为院前急救小分队成员,任务是及时、准确地抢救、治疗急危重病人,各临床病区以科主任、护士长为主,组织急救专班,负责本病区病员的抢救。 ㈡急救必备物品:听诊器、血压表、体温表、止血带、三角巾、绷带卷、人工呼吸气囊、一次性注射器、手电筒、压舌板、消毒纱布、棉签等。 ㈢必备药品:强心剂、利尿剂、呼吸兴奋剂、升压药、止血药、抗过敏药、抗惊厥药以及处理外伤的应急药品和止痛药等。 ㈣急诊科必备物品包括氧气、担架、夹板、绷带、气管切开包、清创缝合包、输液用品及抢救用药。 ㈤由急诊科负责准备急救药品、器材,并装箱备用,各种急救药品及器材,应由专人保管,确保急救药品、器材足量齐全,器械完好率100%。 五、急救预案启动程序 急诊科“4120”值班人员接到急救电话或上级命令,了解事故发生地点、时间、伤亡情况后,立即通知急诊科主任,科主任立即向院长或副院长、总值班及医务部报告,由院长调集急救小分队和全院医务人员参与急救行动。 六、报告制度 副院长首先向院长报告,院长视事故性质、程度等决定是否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七、急救预案保障措施 1、全体医疗应急小分队人员及医疗救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及其他有关急救知识,以便迅速熟练地抢救危重病人。 2、保证急救电话“4120”24小时畅通,有一辆救护车(车牌号:鄂 HB4120)24小时值班待命,必要时调用二、三线救护车或院内其他车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活动方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活动方案 为检验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切实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水平,现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演练目的 1、提高全院师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视程度。 2、强化基层公共卫生组织网络和队伍建设,增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加强各部门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建设和卫技人员现场处置能力的培养,发现各部门在应对流感等传染病爆发疫情事件中应急队伍、技能准备及物资储备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查找和改进存在的问题。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现场演练的组织和领导,成立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领导小组: 组长:李凯

副组长:张艳秋 成员:各部门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四个专项工作组: 综合协调组,组长: 后勤保障组,组长: 现场调查组,组长: 医疗急救组,组长: 三、参加人员 全院师生员工 四、演练时间 9月中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五、演练内容 1、全院师生员工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知识理论考试;部分代表观摩公共卫生突发疫情现场处理实践环节。

2、卫生所有关人员,模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考核疫情报告网络畅通情况、应急反应能力、现场处置能力以及应急物资准备情况,参加突发卫生事件防控知识理论考试。 3、学院卫生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成员,模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考核应急反应能力和应急物资准备情况、现场处置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六、演练步骤 共分五个阶段: 1、疫情发布; 2、物资及人员组成的现场检查; 3、现场操作考核; 4、理论考试; 5、总结点评。 七、演练要求 1、各参加应急演练的部门及有关人员要高度重视,将演练作为一次实战对待,真实反映出我院各部门在物资储备、宣传教育、理论知识掌握、现场处理技能上的水平,查漏补缺,切实提高。 2、本次演练由学院应急演练领导小组,统一指挥,组织实施。各演练组及有关人员要熟悉演练方案和要求,了解演练步骤及相应考核内容和标准,客观科学考评。

全国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

全国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 1 总则 1.1编制目的 及时、有序、规范开展自然灾难卫生应急工作,不断提高自然灾难卫生应急能力,有效保证灾区公众的躯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爱护社会稳固。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河南省自然灾难卫生应急预案(试行)》、《郑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预案。 1.3适用范畴 本预案适用于全市范畴内发生的并达到应急响应条件的自然灾难卫生应急工作。自然灾难包括水旱灾难,气象灾难,地震灾难,地质灾难,生物灾难和森林火灾等。 自然灾难及其次生、衍生灾难所引发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毒、有害化学物品泄漏事件,以及核和辐射事故、事件,按照相关预案执行。 1.4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政府领导,属地治理;条块结合,

分级负责;部门协作,明确职责;依法规范,科学应对;社会动员,依靠群众。 2 组织机构及职责 2.1指挥机构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自然灾难卫生应急领导小组。 市卫生局成立自然灾难卫生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全市自然灾难卫生应急指挥和谐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卫生局局长担任,副组长由主管疾控、卫生监督、医政和卫生应急工作的副局长担任,小组成员由办公室、规划财务处、疾病操纵处、卫生监督处、医政处、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处、中医处、市疾病预防操纵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市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成立自然灾难卫生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谐本行政区域内自然灾难卫生防病应急处理工作。 依照自然灾难卫生应急工作的实际需要,成立自然灾难卫生应急现场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和和谐现场工作。必要时能够向灾区派显现场工作组,指导、和谐、督促、检查现场工作。 2.2日常治理机构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急办负责自然灾难卫生应急日常治理工作(未设立应急办的,由实际执行应急办职能的部门

自然灾害应急措施

五、防灾救灾预案 根据防灾抗灾公共组的领导,根据灾情的严重程度,灵活机动,有针对的开展工作。(一)防灾救灾物资、生活急需用品的筹备,包括棉被毯子、矿泉水、方便面等生活用品,以及铁锹、绳索、灭火器、、消防设施、沙袋,防护服、头盔、五金工具、排水泵、车辆等相应的救灾用品,务必保障防灾救灾工作顺畅进行。(二)碰到灾害,首先抢救生命,转移可能有生命危险的员工到安全的地方,预防可能产生灾害的设施,建筑物,及时的清除危险,准备相应的生活用品,安抚员工情绪,防止次生灾害。(三)雪灾,要及时的清理积雪,包括道路,积雪的屋顶以及设施等,一方面要铲除积雪,利用工业盐降低雪的淤积,一方面要排查隐患,防止生活和生产设施产生变形或坍塌问题。火灾,人员穿戴防护服,头盔,使用灭火器、消防栓,同时要修筑隔离带,清除易燃易爆物品,及时拨打119。水灾,清理排水管,防止淤积,准备沙袋等,对于积水深的设施,要利用排水泵排水。(四)在第一梯队的人员分配任务结束后,要及时的根据情况是否启动第二梯队与第三梯队,保证人员足够调配。六、要求(一)防灾指挥组要高度重视防灾救灾工作,要以对公司财产和员工生命安全负责的工作态度,加强防灾值班和安全检查,落实各项防灾措施,保证通讯畅通。救灾行动组在接到防灾指令后,必须在20 分钟内到达现场。(二)防灾救灾信息要及时准确,不得瞒报、漏报。防止防灾信息误传、谣传,稳定社会情绪。(三)大力宣传防灾救灾知识,发动群众在自然灾害到来之前积极做好预防工作,做到未雨绸缪。 将紧急时可以抢出使用的重要物品、紧急医疗用具、收音机、手电筒、手电池、饮用水、灭火设备等标示于明显位置。6、将紧急时需要关闭的电气开关作上标识。7、如果时间允许时,需要做的动作,例如锁门、关闭电气开关。8、制定并标示紧急撤离以后各部门员工联络的方法和会合的地点。(二)地震现场应急措施:当发生地震时,室外人员要离开建筑物或容易受到伤害的地方,室内工作现场部门主管、班(组)长要沉着、冷静,果断的组织指挥,展开自救。首先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受到伤害。实际地震表明:(除极少数情况外)楼房一般不会顷刻倒塌,恰当避震,可以生存。1、地震大的晃动时间一般为 1 分钟左右、可跑到坚固的遮挡物(如桌子)下面并抓住它,如果遮挡物移动,就跟着它移动。2、如果附近没有遮挡物,就用坚固的东西或双手护住头脸部分,并且站在或蹲在有强力支柱的门口;或是靠近内墙角落,离开比较容易崩塌的外墙。3、不要靠近会震动的窗户或玻璃,不要靠近会掉落的物料下面,也不要靠近可能会被震倒的单墙。4、不可以使用电梯。5、不要无组织、慌张往外跑。携带的物品应在最少限度。6、往外撤离时,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物,以免砸伤自己。7、发生停电的话,不要使用火柴、打火机、蜡烛等可能引爆瓦斯的照明物品。8、如发生地震火灾,即会充满烟雾,一定要压低身体的姿势,进行避难。9、大地震时,不能依赖有消防车来救火,因此,发生火灾时,一定要努力灭火,将地震火灾控制在最小程度是展开自救的重要环节。10、地震灭火的三次机会:1)2)3)在感知晃动的瞬间,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断电”“地震,不得,吸烟” 在发生大的晃动停息后,再一次呼喊“关火、断电” 。即便发生火灾,也要相信:1——2 分钟内用灭火器材可以将火扑在灭。11、如果在拥挤的公共场所,不要随意乱跑,应立刻寻找掩蔽后,听从统一指挥。 12、已经撤到室外和在室外活动的人,要明白狭窄的家街巷、建筑物旁、桥上等都是危险地带。应当马上离开,到安全区域去。13 地震时、地震后,不要听信谣言,不能散布谣言,更不要轻举妄动。避免心理动摇,防止混乱,要相信政府会及时解救。14、如果自己被埋压,一定要坚定生存的信心。根据自身所处的条件,尽力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体,力争及时脱险。如仍不能及时脱险时,可尽力掏出一定空间,保证呼吸通畅,注意保存体力,创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