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检验标准

继电器检验标准
继电器检验标准

精心整理

继电器检验标准

1、目的

本检验规范为了进一步提高继电器的质量,在继电器进料时严格把关,特制定出适应本公司的继电器检验标准,为继电器检验提供科学、客观的方法。对于某些无法用定量表明的缺陷,用供需双方制订的检验标准和封样的办法加以解决。

2、适用范围

本检验规范适用于我司对外所有采购之电磁继电器的检验及验收。

3、参照文件

本检验规范参照《IQC作业操作规程》、《原材料外观检验规范》等。

4、内容

4.1

4.2术语

4.2.1

4.2.2或A表示。

4.2.3表示。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

4.3.1

4.3.1.1

4.3.1.2

4.3.1.3继电器表面清洁,无破损、污脏、变形及其它机械损坏,颜色一致,并具有品牌、规格型号、触点容量、线圈额定电压、触点形式标识。

4.3.1.4触点镀厚均匀、光滑,无氧化发黑、受损、污物等不良现象;两触点接触时吻合良好,且吻合面积不低于整个面积三分之二,无缝隙、错位、移位等不良现象。

4.3.1.5继电器内连接导线与簧片不可有锈蚀、氧化、破损、断裂等现象;且连接方式若为焊接式其焊点应饱满、光泽,连接方式若为压接式其压接片完损、线芯不可折断及外露。

4.3.1.6引脚镀层均匀、光泽,无氧化、发黑、破损等不良现象。

4.3.2尺寸

4.3.2.1尺寸用卡尺检测。用卡尺测量继电器外尺寸、引脚间距、引脚尺寸。

4.3.2.2试配。与其对应的继电器座进行试配。

4.3.3特性

4.3.3.1引脚定义:根据《规格型号、性能参数表》,用万用表做核对性判定其继电器引脚定义。

4.3.3.2触点形式:根据《规格型号、性能参数表》,用万用表做核对性判定其继电器触点形式。

4.3.3.3线圈阻值:用万用表或TH2811B型LCR数字电桥对线圈测试其阻值。

4.3.3.4线圈额定功率:采用所测的线圈阻值,计算出线圈额定功率,线圈额定功率=(线圈额定电压)2/线圈阻值。

4.3.3.5吸合电压:根据继电器使用电源的类别,用相应的可调源对线圈两引脚加电压,再用万用表(蜂鸣档)两表笔接触任一组断开触点两引脚,调节电源使电压从0V慢慢上升,当万用表发声(蜂鸣声)时,并听到衔铁吸合声(咔声),此时表明继电器已进入吸合状态,该电压为继电器的吸合电压,并且测试其吸合状态下各接触触点引脚的导通情况。

4.3.3.6释放电压:项目吸合电压测试完成后,再用万用表(蜂鸣档)两表笔接触吸合状态下的任一

(咔),

4.3.3.7

1min

4.3.3.8(简4.3.3.9

4.3.3.103~5S,4.3.3.11

4.3.4

4.3.4.1

4.3.4.20.5mm;

4.3.4.3

圈。

4.3.4.4

4.4

4.5

4.5.1外观检验标准依本规范4.3.1、4.3.4、《规格型号、性能参数表》及公司相关规定进行检验。4.5.2尺寸检验标准依本规范4.3.2、4.3.4、《规格型号、性能参数表》及公司相关规定进行检验。

4.5.3特性检验标准依本规范4.3.3、4.3.4、《规格型号、性能参数表》及公司相关规定进行检验。4.6记录

《进货检验报告》、《质量部试验报告》。

4.7说明

4.7.1继电器的检验项目可根据来料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可增加或减少检验项目。

4.7.2《规格型号、性能参数表》作为本检验规范的附页,并可根据公司物料的增加作相应的增加,对于同类但因尺寸等类似差异的物料可以进行简化。

4.7.3继电器检验标准可包含:IQC检验标准、规格承认书、技术图纸、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样品及公司相关规定。

4.7.4报告中记录数据可为一部分数据或全部数据,并可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而定。

继电器检验标准

继电器检验标准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继电器检验标准 1、目的 本检验规范为了进一步提高继电器的质量,在继电器进料时严格把关,特制定出适应本公司的继电器检验标准,为继电器检验提供科学、客观的方法。对于某些无法用定量表明的缺陷,用供需双方制订的检验标准和封样的办法加以解决。 2、适用范围 本检验规范适用于我司对外所有采购之电磁继电器的检验及验收。 3、参照文件 本检验规范参照《IQC作业操作规程》、《原材料外观检验规范》等。 4、内容 4.1检验工具 卡尺、烙铁、锡线、万用表、CL6013、CL302、SS1792C直流可调源、耐压测试仪、绝缘电阻测试仪。 4.2术语 4.2.1电磁继电器:主要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而工作的,一般由铁心、电磁线圈、衔铁、复位弹簧、触点、支座及引脚等组成。 4.2.2触点形式(常开):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用字母D或A 表示。 4.2.3触点形式(常闭):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用字母H或B 表示。 4.2.4触点形式(转换):一个动触点与一个静触点常闭,而同时与一个静触点常开,形成一开一闭的转换触点形式,用字母Z或C表示。 4.2.5线圈电源:指继电器使用的电源是直流还是交流。 4.2.6线圈电阻:指线圈的电阻值大小,且满足此式:额定工作电压/线圈电阻=额定工作电流。 4.2.7额定工作电压(电流):指继电器能够可靠工作的电压或电流。 4.2.8吸合电压(电流):指继电器从释放状态到吸合工作时的最小电压或最小电流,又称动作电压(电流)。 4.2.9释放电压(电流):指继电器从吸合状态转换到释放状态时的最大电压或最大电流。 触点负荷:指触点能够承受的最大负载能力,又称触点容量。继电器触点在工作时的电压或电流值不应超过该项的规定值,否则会将触点损伤。 4.3检验项目及检验方法 4.3.1外观 4.3.1.1外包装箱应规范、整洁,并具有产品标识,应无破损、污物等不良现象。 4.3.1.2产品标签清晰,内容应注明物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生产日期、产品厂家等标识。 4.3.1.3继电器表面清洁,无破损、污脏、变形及其它机械损坏,颜色一致,并具有品牌、规格型号、触点容量、线圈额定电压、触点形式标识。 4.3.1.4触点镀厚均匀、光滑,无氧化发黑、受损、污物等不良现象;两触点接触时吻合良好,且吻合面积不低于整个面积三分之二,无缝隙、错位、移位等不良现象。 4.3.1.5继电器内连接导线与簧片不可有锈蚀、氧化、破损、断裂等现象;且连接方式若为焊接式其焊点应饱满、光泽,连接方式若为压接式其压接片完损、线芯不可折断及外露。 4.3.1.6引脚镀层均匀、光泽,无氧化、发黑、破损等不良现象。 4.3.2尺寸 4.3.2.1尺寸用卡尺检测。用卡尺测量继电器外尺寸、引脚间距、引脚尺寸。

DL-T 504-94气体继电器检验规程

DL-T 504-94气体继电器检验规程 DL/T 540—94 8050 25 -QJ 型气体继电器检验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994-04-11批准 1994-10-01实施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气体继电器的机械性能、动作可靠性、主要特性、整组保护的检验和试验要求及方法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QJ-25、50、80型气体继电器(以下简称继电器),作为现场安装和运行中对继电器进行检验的规则和依据。 2 继电器结构与外观检查 2.1 继电器壳体、玻璃窗、出线端子、探针和波纹管等应完好。 2.2 继电器内部零件应完好,各螺丝应有弹簧垫并拧紧,固定支架牢固可靠,各焊缝处应焊接良好无漏焊。 2.3 放气阀、探针操作应灵活,探针头与挡板挡舌间保持1.5~2.5mm 的间隙。 2.4 开口杯转动应灵活,轴向活动范围为0.3~0.5mm ,开口杯转动过程中与出线端子最近距离不小于3mm 。 2.5 干簧触点固定牢固,玻璃管应完好,根部引出线焊接可靠,引出硬柱不能弯曲并套软塑料管排列固定,永久磁铁在框架内固定牢固。 2.6 弹簧与调节螺杆连接平稳可靠,并与挡板静止位置垂直。 2.7 挡板转动应灵活,轴向活动范围为0.3~0.5mm 。干簧触点可动片面向永久磁铁并保持平行,尽可能调整两个触点同时断合。 2.8 开口杯的干簧触点应接在动作于“信号”的出线端子上,挡板的两个干簧触点应串接在动作于“跳闸”的回路中。检查接线盒漏水孔是否畅通。 3 继电器动作可靠性检查 3.1 检查动作于跳闸的干簧触点动作可靠性 转动挡板至干簧触点刚开始动作处,永久磁铁面距干簧触点玻璃管面的间隙应保持在 2.5~4.0mm 范围内。继续转动挡板到终止位置,干簧触点应可靠吸合,并保持其间隙在0.5~1.0mm 范围内,否则应进行调整。 3.2 检查动作于信号的干簧触点动作可靠性 转动开口杯,自干簧触点刚开始动作处至动作终止位置,干簧触点应可靠吸合,并保持其滑行距离不小于1.5mm ,否则应进行调整。 4 继电器特性试验 4.1 密封性能试验

电磁继电器检验规程

继电器检验规范 1、目的 本检验规范为了进一步提高继电器的质量,在继电器进料时严格把关,特制定出适应本公司的继电器检验标准,为继电器检验提供科学、客观的方法。对于某些无法用定量表明的缺陷,用供需双方制订的检验标准和封样的办法加以解决。 2、适用范围 本检验规范适用于我司对外所有采购之电磁继电器的检验及验收。 3、参照文件 本检验规范参照《IQC作业操作规程》、《原材料外观检验规范》等。 4、内容 4.1检验工具 卡尺、烙铁、锡线、万用表、CL6013、CL302、SS1792C直流可调源、耐压测试仪、绝缘电阻测试仪。 4.2术语 1)电磁继电器:主要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而工作的,一般由铁心、电磁线圈、衔铁、复位弹簧、触点、支座及引脚等组成。 2)触点形式(常开):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用字母D或A表示。 3)触点形式(常闭):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用字母H或B表示。 4)触点形式(转换):一个动触点与一个静触点常闭,而同时与一个静触点常开,形成一开一闭的转换触点形式,用字母Z或C表示。 5)线圈电源:指继电器使用的电源是直流还是交流。 6)线圈电阻:指线圈的电阻值大小,且满足此式:额定工作电压/线圈电阻=额定工作电流。 7)额定工作电压(电流):指继电器能够可靠工作的电压或电流。 8)吸合电压(电流):指继电器从释放状态到吸合工作时的最小电压或最小电流,又称动作电压(电流)。9)释放电压(电流):指继电器从吸合状态转换到释放状态时的最大电压或最大电流。 10)触点负荷:指触点能够承受的最大负载能力,又称触点容量。继电器触点在工作时的电压或电流值不应超过该项的规定值,否则会将触点损伤。 4.3检验项目及检验方法 4.3.1外观 4.3.1.1外包装箱应规范、整洁,并具有产品标识,应无破损、污物等不良现象。 4.3.1.2产品标签清晰,内容应注明物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生产日期、产品厂家等标识。4.3.1.3继电器表面清洁,无破损、污脏、变形及其它机械损坏,颜色一致,并具有品牌、规格型号、触点容量、线圈额定电压、触点形式标识。 4.3.1.4触点镀厚均匀、光滑,无氧化发黑、受损、污物等不良现象;两触点接触时吻合良好,且吻合面积不低于整个面积三分之二,无缝隙、错位、移位等不良现象。 4.3.1.5继电器内连接导线与簧片不可有锈蚀、氧化、破损、断裂等现象;且连接方式若为焊接式其焊点应饱满、光泽,连接方式若为压接式其压接片完损、线芯不可折断及外露。 4.3.1.6引脚镀层均匀、光泽,无氧化、发黑、破损等不良现象。

DLT 540-1994 QJ-25、50、80型气体继电器检验规程

DLT 540-1994 QJ-25、50、80型气体继电器检 验规程 DL/T 540—94 805025 -QJ 型气体继电器检验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994-04-11批准 1994-10-01实施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畴 本标准规定了气体继电器的机械性能、动作可靠性、要紧特性、整组爱护的检验和试验要求及方法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QJ-25、50、80型气体继电器(以下简称继电器),作为现场安装和运行中对继电器进行检验的规则和依据。 2 继电器结构与外观检查 2.1 继电器壳体、玻璃窗、出线端子、探针和波浪管等应完好。 2.2 继电器内部零件应完好,各螺丝应有弹簧垫并拧紧,固定支架牢固可靠,各焊缝处应焊接良好无漏焊。 2.3 放气阀、探针操作应灵活,探针头与挡板挡舌间保持1.5~2.5mm 的间隙。 2.4 开口杯转动应灵活,轴向活动范畴为0.3~0.5mm ,开口杯转动过程中与出线端子最近距离不小于3mm 。 2.5 干簧触点固定牢固,玻璃管应完好,根部引出线焊接可靠,引出硬柱不能弯曲并套软塑料管排列固定,永久磁铁在框架内固定牢固。 2.6 弹簧与调剂螺杆连接平稳可靠,并与挡板静止位置垂直。 2.7 挡板转动应灵活,轴向活动范畴为0.3~0.5mm 。干簧触点可动片面向永久磁铁并保持平行,尽可能调整两个触点同时断合。 2.8 开口杯的干簧触点应接在动作于“信号”的出线端子上,挡板的两个干簧触点应串接在动作于“跳闸”的回路中。检查接线盒漏水孔是否畅通。

3 继电器动作可靠性检查 3.1 检查动作于跳闸的干簧触点动作可靠性 转动挡板至干簧触点刚开始动作处,永久磁铁面距干簧触点玻璃管面的间隙应保持在2.5~4.0mm范畴内。连续转动挡板到终止位置,干簧触点应可靠吸合,并保持其间隙在0.5~1.0mm范畴内,否则应进行调整。 3.2 检查动作于信号的干簧触点动作可靠性 转动开口杯,自干簧触点刚开始动作处至动作终止位置,干簧触点应可靠吸合,并保持其滑行距离不小于1.5mm,否则应进行调整。 4 继电器特性试验 4.1 密封性能试验 继电器充满变压器油,在常温下加压至0.15MPa、稳压20min后,检查放气阀、波浪管、出线端子、壳体各密封处应无渗漏。降压为零后,取出继电器芯子检查干簧触点应无渗漏痕迹。试验时,探针罩要拧紧,去掉压力后,才能打开罩检查波浪管有无渗漏。 4.2 动作于信号的容积整定 继电器气体容积整定要求继电器在250~300ml范畴内可靠动作。试验时可用调整开口杯另一侧重锤的位置来改变动作容积,重复试验三次,应能可靠动作。 4.3 动作于跳闸的流速整定 4.3.1 继电器流速整定范畴 QJ-25型:连接管径25mm,流速范畴1.0 m/s。 QJ-50型:连接管径50mm,流速范畴0.6~1.2 m/s。 QJ-80型:连接管径80mm,流速范畴0.7~1.5 m/s。 4.3.2 继电器动作流速整定值 继电器动作流速整定值以连接管内的流速为准,可按照变压器容量、电压等级、冷却方式、连接管径等不同参数按表1数值查得;流速整定值的上限和下限可按照变压器容量、系统短路容量、变压器绝缘及质量等具体情形决定。

继电器检验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 第1章 检验分类、期限及注意事项 1.1 检验的分类、期限及注意事项 通则是将各种继电器相同的检验项目及要求列于之内。 一、检验的分类 继电器检验分为以下三种类别: (1)新安装验收检验; (2)定期检验; (3)补充检验。 新安装验收检验在继电器新安装时进行。新安装验收检验时,要求对继电器进行全面检查试验,以保证继电器投入运行后的性能和质量满足要求。 定期检验是指继电器运行后定期进行的检验。定期检验又分为定期全部检验、定期部分检验以及作用于断路器的整组跳合闸试验三种情况。定期检验时,应根据不同情况按照现场检验规程的要求,分别进行项目和内容的检查试验。 补充检验主要是指由于装置改造、一次设备检修或更换、运行中发现异常现象情况以及在事故以后所进行的检验,检验项目主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确定。 二、检验限期 为了保证继电保护装置的正确工作,继电器在现场运行后应定期进行检查试验。根据部颁的规定,继电器及装置在新投入运行后的第一年内必须进行一次全部检验,以便对继电器作全面检查、评价。第一次定期全部检验以后,要求下一次进行全部检验的时间间隔为3~5年,即检验周期时间。确定检验周期的长短,主要应从现场运行条件及继电器制造质量等方面考虑。继电器及装置有需要经常予以监督的缺陷与薄弱环节,或者运行环境差、运行经验不足,或者运行状态不稳定时,可适当缩短检验周期,而在制造质量好、运行情况好时,可考虑适当延长检验周期。 除按照检验周期的规定进行定期全部检验外,根据检验条例要求,每年还必须进行一次部分检验及每年不少于一次作用于断路器的跳合闸试验,重点考核整组动作性能是否正常。 三、试验用电源及仪器设备 进行试验所采用的交流试验电源必须保证具有良好的波形,加入继电器的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应为正弦波,不得有畸变现象。由于试验电源波形的质量会影响继电器的电气特性,一般要求加入继电器的试验电流及试验电压的谐波分量不宜超过基波的5%,可用谐波分析仪检测谐波分量的大小。 交流试验电源和相应的调整设备应有足够的容量,保证作大负载试验时电源波形不会畸变。还应注意在进行试验时应尽量取相同的电压作试验电源,调整电流时采用电阻器调节的方法。 电源波形的畸变对电气特性有影响的继电器,特别是带速饱和变流器的BCH型差动继电器等,在试验时应采用线电压作为电源,而电流应用电阻调节。 直流电源的脉动对继电器的特性也会带来影响。直流电源的电压质量以蓄电池为最好。当采用整流电源时,要求电源的波纹系数不大于6%,必要时应测量波纹系数。测量波纹系数可先用磁电系电压表测出整流电源直流分量平均值,再用真空毫伏表测出其交流分量有效值,则波纹系数K可用下式计算 直流分量平均值 交流分量有效值 K 为保证检验质量,在电气试验中根据被测量的特性,选用合适的测量表计。在对继电器

气体继电器检验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 540—94 8050 25 -QJ 型气体继电器检验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994-04-11批准 1994-10-01实施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气体继电器的机械性能、动作可靠性、主要特性、整组保护的检验和试验要求及方法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QJ-25、50、80型气体继电器(以下简称继电器),作为现场安装和运行中对继电器进行检验的规则和依据。 2 继电器结构与外观检查 继电器壳体、玻璃窗、出线端子、探针和波纹管等应完好。 继电器内部零件应完好,各螺丝应有弹簧垫并拧紧,固定支架牢固可靠,各焊缝处应焊接良好无漏焊。 放气阀、探针操作应灵活,探针头与挡板挡舌间保持~的间隙。 开口杯转动应灵活,轴向活动范围为~,开口杯转动过程中与出线端子最近距离不小于3mm 。 干簧触点固定牢固,玻璃管应完好,根部引出线焊接可靠,引出硬柱不能弯曲并套软塑料管排列固定,永久磁铁在框架内固定牢固。 弹簧与调节螺杆连接平稳可靠,并与挡板静止位置垂直。 挡板转动应灵活,轴向活动范围为~。干簧触点可动片面向永久磁铁并保持平行,尽可能调整两个触点同时断合。 开口杯的干簧触点应接在动作于“信号”的出线端子上,挡板的两个干簧触点应串接在动作于“跳闸”的回路中。检查接线盒漏水孔是否畅通。 3 继电器动作可靠性检查 检查动作于跳闸的干簧触点动作可靠性 转动挡板至干簧触点刚开始动作处,永久磁铁面距干簧触点玻璃管面的间隙应保持在~范围内。继续转动挡板到终止位置,干簧触点应可靠吸合,并保持其间隙在~范围内,否则应进行调整。 检查动作于信号的干簧触点动作可靠性 转动开口杯,自干簧触点刚开始动作处至动作终止位置,干簧触点应可靠吸合,并保持其滑行距离不小于,否则应进行调整。

DLT5401994QJ255080型气体继电器检验规程

DLT5401994QJ255080型气体继电器检验规程 DL/T 540—94 8050 25 -QJ 型气体继电器检验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994-04-11批准 1994-10-01实施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畴 本标准规定了气体继电器的机械性能、动作可靠性、要紧特性、整组爱护的检验和试验要求及方法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QJ-25、50、80型气体继电器(以下简称继电器),作为现场安装和运行中对继电器进行检验的规则和依据。 2 继电器结构与外观检查 2.1 继电器壳体、玻璃窗、出线端子、探针和波浪管等应完好。 2.2 继电器内部零件应完好,各螺丝应有弹簧垫并拧紧,固定支架牢固可靠,各焊缝处应焊接良好无漏焊。 2.3 放气阀、探针操作应灵活,探针头与挡板挡舌间保持1.5~2.5mm 的间隙。 2.4 开口杯转动应灵活,轴向活动范畴为0.3~0.5mm ,开口杯转动过程中与出线端子最近距离不小于3mm 。 2.5 干簧触点固定牢固,玻璃管应完好,根部引出线焊接可靠,引出硬柱不能弯曲并套软塑料管排列固定,永久磁铁在框架内固定牢固。 2.6 弹簧与调剂螺杆连接平稳可靠,并与挡板静止位置垂直。 2.7 挡板转动应灵活,轴向活动范畴为0.3~0.5mm 。干簧触点可动片面向永久磁铁并保持平行,尽可能调整两个触点同时断合。 2.8 开口杯的干簧触点应接在动作于“信号”的出线端子上,挡板的两个干簧触点应串接在动作于“跳闸”的回路中。检查接线盒漏水孔是否畅通。 3 继电器动作可靠性检查 3.1 检查动作于跳闸的干簧触点动作可靠性 转动挡板至干簧触点刚开始动作处,永久磁铁面距干簧触点玻璃管面的间隙应保持在2.5~4.0mm 范畴内。连续转动挡板到终止位置,干簧触点应可靠吸合,并保持其间隙在0.5~1.0mm 范畴内,否则应进行调整。 3.2 检查动作于信号的干簧触点动作可靠性 转动开口杯,自干簧触点刚开始动作处至动作终止位置,干簧触点应可靠吸合,并保持其滑行距离不小于1.5mm ,否则应进行调整。 4 继电器特性试验 4.1 密封性能试验 继电器充满变压器油,在常温下加压至0.15MPa 、稳压20min 后,检查放气阀、波浪管、出线端子、

继电器来料检验规范

XX有限公司文件版次:A/O 制定日期:2013-3-19 文件标题:继电器来料检验规范制定部门:品质部页次:1/7 1.0目的: 确定检验作业条件,确定抽样水准,明确检验方法,建立判定标准,以确保产品品质。 2.0.适用范围: 本检验规范适用我司所有继电器检验作业。 3.0权责单位: 本检验规范由品质部制定,管理者代表核准后发行; 所制定之规格,如有修改时,须经原制定单位同意后修改 4.0应用文件: 国家标准GB/T2828.1-2003一般检查水平II)、工程图纸、工程样板。 5.0检验标准: 5.1.1国家标准GB/T2828.1-2003一般检查水平II,正常检验、单次抽样计划, AQL订定为 CRI=0 、MAJ=0.65 、MIN=1.5 5.1.2相关抽样标准或判定标准,可视品质状况或客户要求等做修正。 6.0定义 6.1缺点分类: 6.1.1.严重缺陷(CRI):可能对机器或装备的操作者造成伤害;潜在危险性的 效应,会导致与安全有关的失效或不符合政府法规;影响机械或电气性能,产品在组装后或在客户使用时会发生重大品质事件的。

XX有限公司文件版次:A/O 制定日期:2013-3-19 文件标题:继电器来料检验规范制定部门:品质部页次:2/7 6.1.2主要缺陷(MAJ):性能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但不至于引起危险或不安 全现象;导致最终影响产品使用性能和装配;客户很难接受或存在客户抱 怨风险的产品 6.1.3次要缺陷(MIN):不满足规定的要求但不会影响产品使用功能的;客户 不易发现,发现后通过沟通能使客户接受的。 7.0检验工具 卡尺、烙铁、锡线、万用表、CL6013、CL302、SS1792C直流可调源、耐压测试仪、绝缘电阻测试仪。 7.1术语 7.1.1电磁继电器:主要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而工作的,一般由铁心、电磁线圈、 衔铁、复位弹簧、触点、支座及引脚等组成。 7.1.2触点形式(常开):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 点,用字母D或A表示。 7.1.3触点形式(常闭):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 点,用字母H或B表示。 7.1.4触点形式(转换):一个动触点与一个静触点常闭,而同时与一个静触 点常开,形成一开一闭的转换触点形式,用字母Z或C表示。 7.1.5线圈电源:指继电器使用的电源是直流还是交流。

变电检测管理规定(试行) 第39分册 SF6密度表(继电器)校验细则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检测管理规定(试行)第39分册SF 密度表(继电器)校验细则 6 国家电网公司 二〇一七年三月

目录 前言............................................................................................................................................................................II 1校验条件.. (1) 1.1环境要求 (1) 1.2待校表计本体设备要求 (1) 1.3人员要求 (1) 1.4安全要求 (1) 1.5校验仪器要求 (1) 2校验准备 (2) 3校验方法 (2) 3.1校验管路连接及接线 (2) 3.2校验项目 (3) 3.3校验步骤 (3) 3.4校验操作 (3) 3.5注意事项 (4) 3.6校验验收 (4) 4校验数据分析和处理 (4) 4.1SF6密度表(继电器)的准确度等级和允许误差(表体温度20±2℃条件下) (5) 4.2回程误差 (5) 4.3轻敲位移 (5) 4.4接点设定值误差及切换差(表体温度20±2℃条件下) (5) 4.5表体温度偏离(20±2)℃范围时最大允许误差计算 (5) 5校验报告 (6) 附录A(规范性附录)SF6密度表(继电器)校验报告 (7) 附录B(规范性附录)压力换算方法 (9) 附录C(资料性附录)SF6气体状态方程 (10) I

前言 为进一步提升公司变电运检管理水平,实现变电管理全公司、全过程、全方位标准化,国网运检部组织26家省公司及中国电科院全面总结公司系统多年来变电设备运维检修管理经验,对现行各项管理规定进行提炼、整合、优化和标准化,以各环节工作和专业分工为对象,编制了国家电网公司变电验收、运维、检测、评价、检修管理规定和反事故措施管理规定(以下简称“五通一措”)。经反复征求意见,于2017年3月正式发布,用于替代国网总部及省、市公司原有相关变电运检管理规定,适用于公司系统各级单位。 本细则是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变电检测管理规定(试行)》编制的第39分册《SF 密度表(继电 6 变压器、断路器、组合电器、高压开关柜、电流互器)校验细则》,适用于35kV及以上变电站的SF 6 密度表(继电器)。 感器、电压互感器、套管等变电设备上所安装的SF 6 本细则由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部负责归口管理和解释。 本细则起草单位:国网湖南电力。 本细则主要起草人:范源、帅勇、周清、赵世华、全朝春、黄飞扬、李刚、陈平、蒲辉、岳昌斌、李雄武、左波。 II

电磁型继电器的检验标准

电磁型继电器的检验 一、检验的分类、期限及注意事项 1、检验的分类 继电器检验分为以下三种类别: (1) 新安装验收检验; (2) 定期检验; (3) 补充检验。 新安装验收检验在继电器新安装时进行。新安装验收检验时,要求对继电器进行全面检查试验,以保证继电器投入运行后的性能和质量满足要求。 定期检验是指继电器运行后定期进行的检验。定期检验又分为定期全部检验、定期部分检验以及作用于断路器的整组跳合闸试验三种情况。定期检验时,应根据不同情况按照现场检验规程的要求,分别进行项目和内容的检查试验。 补充检验主要是指由于装置改造、一次设备检修或更换、运行中发现异常现象情况以及在事故以后所进行的检验,检验项目主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确定。 2、检验的期限 为了保证继电保护装置的正确工作,继电器在现场运行后应定期进行检查试验。根据部颁的规定,继电器及装置在新投入运行后的第一年内必须进行一次全部检验,以便对继电器作全面检查、评价。第一次定期全部检验以后,要求下一次进行全部检验的时间间隔为3~5年,即检验周期时间。确定检验周期的长短,主要应从现场运行条件及继电器制造质量等方面考虑。继电器及装置有需要经常予以监督的缺陷与薄弱环节,或者运行环境差、运行经验不足,或者

运行状态不稳定时,可适当缩短检验周期,而在制造质量好、运行情况好时,可考虑适当延长检验周期。 除按照检验周期的规定进行定期全部检验外,根据检验条例要求,每年还必须进行一次部分检验及每年不少于一次作用于断路器的跳合闸试验,重点考核整组动作性能是否正常。 3、检验的注意事项 (1) 试验用电源及仪器设备 试验所采用的交流试验电源必须保证具有良好的波形,加入继电器的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应为正弦波,不得有畸变现象;交流试验电源和相应的调整设备应有足够的容量,保证作大负载试验时电源波形不会畸变;还应注意在进行试验时应尽量取相同的电压作试验电源,调整电流时采用电阻器调节的方法;在对继电器进行整定试验时,所用仪表的精度应不低于0.5级。 (2) 试验回路接线 进行试验时,试验回路接线的基本构成原则是应尽量模拟实际运行情况,使得试验时加入继电器的电气量与继电器的实际工作情况相符合。例如,对于反应过电流动作的继电器,应采用突然加入电流,模拟故障发生时电流突然上升的方法;对于阻抗继电器试验电压应由正常运行电压值突然下降而电流突然上升的方法进行试验。对继电器进行整定检验时,应以符合故障实际情况的检验方法作为整定标准。 (3) 试验数据记录 记录测量结果的数据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对有铁质外壳的继电器,应将外壳罩好后录取测试数据作为正式试验数

电磁式继电器检验规程

.言 为了规范电磁式继电器的现场检验,保证现场检验质量,满足我班人员工作的需要,本着可操作性、实用性的原则,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对现场检修工作具有实际指导意义,使保护检验工作达到程序化、规范化操作,促进工艺标准和修后设备质量的提高,为#5机6KV高压动力保护、#2-6机组6kV、400V动力保护等应用电磁式继电器的保护检验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

一、范围 二、引用标准 三、总则 四、检修管理制度 五、检验项目 六、检验的方法及步骤 七、设备巡检制度及重点要求04 04 04 05 06 07 09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电磁式继电器的检验内容、检验要求和试验接线。 本规程适用于我班进行 #2-6机组6kV 、400V 动力保护等电磁式继电器的现场检验。 本规程主要联系实际,结合调试大纲内容,具有可操作和实用性,有关保护原理和相关逻辑 图部分详见电磁式继电器技术说明书。 二、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 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7261 — 2008 继电器及继电保护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GB/T 14285 — 2006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 50171 — 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DL 478 — 2001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 995 —2006 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装置检验规程 继电器及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信号继电器 普通中间继电器 双位置继电器 三、总则 3.1 检验前的准备要求 在进行检验之前,工作人员应认真学习原水利电力部颁发的《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 现场工作保安规定》、《继电保护及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条例》和本规程,理解和熟悉检验内容 和要求。 装置功能: 3.2检验的分类 继电器检验分为以下三种类别: (1) 新安装验收检验; (2) 定期检验; (3) 补充检验。 新安装验收检验在继电器新安装时进行。新安装验收检验时,要求对继电器进行全面检查试 验,以保证继电器投入运行后的性能和质量满足要求。 定期检验是指继电器运行后定期进行的检验。定期检验又分为定期全部检验、定期部分检验 以及作用于断路器的整组跳合闸试验三种情况。定期检验时,应根据不同情况按照现场检验规程 的要求,分别进行项目和内容的检查试验。 补充检验主要是指由于装置改造、一次设备检修或更换、运行中发现异常现象情况以及在事 故以后所进行的检验,检验项目主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确定。 3.3检验的期限 为了保证继电保护装置的正确工作,继电器在现场运行后应定期进行检查试验。根据部颁的规 定,继电器及装置在新投入运行后的第一年内必须进行一次全部检验, 以便对继电器作全面检 查、 GB/T7261--2000 DL/T478--2001 JB/T3322--2002 JB/T3870--2000 JB/T8322--1996

继电器检验标准

江门市艺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继电器检验标准 编制: 曾辉 审核: 批准: 执行日期: 编号:QC —CL —JDQ001 版本:02 修定日期:20121214 外观要求 引却应光洁无氧化、生锈,封装应完整,无破裂 包装完整,防潮,防挤压 规格、型号标识清晰可辨且正确无误 尺寸要求 BF520 20mm*10mm*10mm BF513 15.3mm*19mm*16mm 电参数要求 1. 用万用表电阻档或二极管档,测BF520的4、6脚应导通,11、13脚应导通,BF513的1、4脚应导通 2. 给BF520的1、16脚,BF513的2、5脚接6V 直流电压,再用万用表测BF520的9、13脚8、4脚应导通,BF513的1、3脚应导通 3. 在进行1项时,第2项的导通引脚应不导通。进行第2项时,第1项的导通引脚应不导通 4. 测触点电阻 用万能表的电阻档,测量常闭触点与动点电阻,其阻值应为0;而常开触点与动点的阻值就为无穷大。由此可以区别出那个是常闭触点,那个是常开触点。 5. 测线圈电阻 可用万能表R×10Ω档测量继电器线圈的阻值,从而判断该线圈是否存在着开路现象。 6. 测量吸合电压和吸合电流 3V 45Ω 5V120Ω 用可调电源>稳压电源和电流表,给继电器线圈引脚两端输入一组电压,且在供电回路中串入电流表进行监测。慢慢调高电源电压,听到继电器吸合声时,记下该吸合电压和吸合电流。为求准确,可以试多几次而求平均值。 7.测量释放电压和释放电流 同上述,连接测试,当继电器发生吸合后,再逐渐降低供电电压,当听到继电器再次发生释放声音时,记下此时的电压和电流,亦可尝试多几次而取得平均的释放电压和释放电流。一般情况下,继电器的释放电压约在吸合电压的10~50%,如果释放电压太小(小于1/10的吸合电压),则不合格,会对电路的稳定性造成威胁,工作不可靠。

瓦斯继电器校验规程

气体继电器校验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 540—94 型气体继电器检验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994-04-11批准 1994-10-01实施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气体继电器的机械性能、动作可靠性、主要特性、整组保护的检验和试验要求及方法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QJ-25、50、80型气体继电器(以下简称继电器),作为现场安装和运行中对继电器进行检验的规则和依据。 2 继电器结构与外观检查 2.1 继电器壳体、玻璃窗、出线端子、探针和波纹管等应完好。 2.2 继电器内部零件应完好,各螺丝应有弹簧垫并拧紧,固定支架牢固可靠,各焊缝处应焊接良好无漏焊。 2.3 放气阀、探针操作应灵活,探针头与挡板挡舌间保持1.5~2.5mm 的间隙。 2.4 开口杯转动应灵活,轴向活动范围为0.3~0.5mm ,开口杯转动过程中与出线端子最近距离不小于3mm 。 2.5 干簧触点固定牢固,玻璃管应完好,根部引出线焊接可靠,引出硬柱不能弯曲并套软塑料管排列固定,永久磁铁在框架内固定牢固。 2.6 弹簧与调节螺杆连接平稳可靠,并与挡板静止位置垂直。 2.7 挡板转动应灵活,轴向活动范围为0.3~0.5mm 。干簧触点可动片面向永久磁铁并保持平行,尽可能调整两个触点同时断合。 2.8 开口杯的干簧触点应接在动作于“信号”的出线端子上,挡板的两个干簧触点应串接在动作于“跳闸”的回路中。检查接线盒漏水孔是否畅通。 3 继电器动作可靠性检查 3.1 检查动作于跳闸的干簧触点动作可靠性 转动挡板至干簧触点刚开始动作处,永久磁铁面距干簧触点玻璃管面的间隙应保持在2.5~4.0mm 范围内。继续转动挡板到终止位置,干簧触点应可靠吸805025 -QJ

DLT540-1994气体继电器检验规程(doc 8页)

DLT540-1994气体继电器检验规程(doc 8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 540—94 8050 25 -QJ 型气体继电器检验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994-04-11批准 1994-10-01实施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气体继电器的机械性能、动作可靠性、主要特性、整组保护的检验和试验要求及方法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QJ-25、50、80型气体继电器(以下简称继电器),作为现场安装和运行中对继电器进行检验的规则和依据。 2 继电器结构与外观检查 2.1 继电器壳体、玻璃窗、出线端子、探针和波纹管等应完好。 2.2 继电器内部零件应完好,各螺丝应有弹簧垫并拧紧,固定支架牢固可靠,各焊缝处应焊接良好无漏焊。 2.3 放气阀、探针操作应灵活,探针头与挡板挡舌间保持1.5~2.5mm 的间隙。 2.4 开口杯转动应灵活,轴向活动范围为0.3~0.5mm ,开口杯转动过程中与出线端子最近距离不小于3mm 。 2.5 干簧触点固定牢固,玻璃管应完好,根部引出线焊接可靠,引出硬柱不能弯曲并套软塑料管排列固定,永久磁铁在框架内固定牢

4.2动作于信号的容积整定 继电器气体容积整定要求继电器在250~300ml范围内可靠动作。试验时可用调整开口杯另一侧重锤的位置来改变动作容积,重复试验三次,应能可靠动作。 4.3动作于跳闸的流速整定 4.3.1继电器流速整定范围 QJ-25型:连接管径25mm,流速范围1.0m/s。 QJ-50型:连接管径50mm,流速范围0.6~1.2m/s。 QJ-80型:连接管径80mm,流速范围0.7~1.5m/s。 4.3.2继电器动作流速整定值 继电器动作流速整定值以连接管内的流速为准,可根据变压器容量、电压等级、冷却方式、连接管径等不同参数按表1数值查得;流速整定值的上限和下限可根据变压器容量、系统短路容量、变压器绝缘及质量等具体情况决定。 表1 变压器容量(kV A)继电器型 号 连接管内径 (mm) 冷却方式 动作流速整定 值 (m/s) 1000及以下QJ-50φ50自然或风 冷 0.7~0.8 1000~7500QJ-50φ50自然或风0.8~1.0

电磁型继电器检验规程

电磁型继电器检验规程 一、总则 1.1 本检验规程适用于电磁继电器的全部检验以及部分检验。 1.2本检验规程经设备部电气专业人员编制。 1.3检验前,工作负责人必须组织工作人员学习本规程,要求熟悉和理解本规程。 1.4 本继电器检验周期为: 全部检验:每4年进行1次; 部分检验:每2年进行1次。 二、概述 电磁继电器广泛用于现场低电压继电器及联锁回路、过电流保护、保护动作延时、接点容量、接点的扩展、报警信号等回路等。我厂有多种型号的电磁继电器,其原理、回路接线比较简单,使用方便。电磁继电器对继电继电器系统功能的实现,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引用文件、标准 3.1 继电继电器和电网安全自动继电器现场工作保安规定。 3.2 设备制造厂的使用说明书、使用调试手册。 3.3 电力系统继电继电器及安全自动继电器反事故措施要点。 3.4 继电继电器和自动继电器技术规程GB/T 14285—2006。 3.5继电继电器及电网安全自动继电器检验规程DLT995-2006。 3.6电力系统继电继电器及安全自动继电器运行评价规程DL/T 623—1997。 3.7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定NDGJ 8-89。 四、试验设备及接线的基本要求 4.1 试验仪器应检验合格,其精度不低于0.5级。 4.2 试验回路接线原则,应使加入继电器的电气量与实际情况相符。 4.3试验设备:调压器、直流电源、继电继电器测试仪等。 五、试验条件和要求注意事项 5.1交、直流试验电源质量和接线方式等要求参照《继电继电器及电网安全自动继电器检验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5.2试验前应检查屏柜及继电器接线端子是否有螺丝松动。 5.3使用的试验仪器必须与屏柜可靠接地。 5.4为保证检验质量,对所有特性试验中的每一点,应重复试验三次,其中每次试验的数据与整定值的误差要求<5%,继电器逻辑符合设计要求。 六、试验前的准备 6.1 在现场进行检验工作前,应认真了解被检验继电器的一次设备情况及其相邻的一、二次设备情况,与运行设备关联部分的详细情况,据此制定在检验工作全过程中确保系统安全运行的技术措施。 6.2 应具备与实际状况一致的图纸、上次检验的记录、最新定值通知单、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合格的仪器仪表、备品备件、工具和连接导线等。 6.3. 对继电器的整定试验,应按有关继电继电器部门提供的定值通知单进行。工作负责人应熟知定值通知单的内容,核对所给的定值是否齐全,所使用的电流、电压试验仪器是否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符合。 6.4. 继电继电器检验人员在运行设备上进行检验工作时,必须事先取得运行人员的同意,遵照电业安全工作相关规定履行工作许可手续,并在运行人员将继电

汽车继电器标准内容

企业标准 Q/SQR·04·209—2001 汽车直流电磁继电器(试行) 代替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汽公司冷却风扇启动继电器、卸荷继电器、进气预热继电器、雾灯继电器、喇叭继电器,技术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冷却风扇启动继电器、卸荷继电器、进气预热继电器、雾灯继电器、喇叭继电器等汽车继电器。 2引用标准 下面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2423.1-1989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 GB2423.2-1989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 GB2423.10-1995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FC:振动(正弦)试验方法 GB2423.22-1987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N:温度变化试验方法 SJ2845.1-1987 电器继电器第七部分: 总规范:由或无机电继电器测试方法 QBV.01-820 66 汽车电子零件的电磁兼容性导线连接干扰 QBV.01-821 66 汽车电子零件的电子兼容性发射干扰 3产品分类 3.1产品品种,型式和规格参数。 3.1.1品种、型式和规格参数见表1。 3.2结构尺寸 外型结构和尺寸,见产品图纸规定。 表1 4技术要求

4技术要求 4.1环境条件 4.1.1 温度贮存(无载):按 5.2条规定进行试验。试验后,继电器的动作电压和释放电压应符合4.2.2条规定,接触压降应符合4.2.3条规定。 4.1.2温度贮存(带载):按 5.3条规定进行试验。试验后,继电器的动作电压和释放电压应 符合4.2.2条规定,接触压降应符合4.2.3条规定。 4.1.3温度变化:按 5.4条规定进行试验。试验后,继电器的动作电压和释放电压应符合4.2.2 条规定,接触压降应符合4.2.3条规定。 4.1.4交变湿热:按 5.5条规定进行试验。试验后,继电器外观应无锈蚀和变形,绝缘电阻 应不小于10MΩ,动作电压和释放电压应符合4.2.3条规定。 4.1.5振动:按 5.6条规定进行试验。试验后,继电器应无机械损伤和结构松动,动作电压 和释放电压应符合4.2.3条规定,接触压降应符合4.2.3条规定。 4.1.6盐雾(只适用于环氧封结的继电器):按 5.7条规定进行试验。试验后,继电器应无 因腐蚀而引起的断裂、破裂、掉片、镀层剥落或金属的裸露现象。 4.1.7二氧化硫(只适用于环氧封结的继电器):按 5.8条规定进行试验。试验后,继电器应 无因腐蚀而引起的断裂、破裂、掉片、镀层剥落或金属的裸露现象。 4.2使用性能 4.2.1定电流:按 5.9条规定进行测试。继电器的线圈额定电流应不大于表1的规定。 4.2.2动作和释放电压:按 5.10条规定进行测试。继电器的动作和释放电压应符合表1的规定。 4.2.3接触压降:按 5.11条规定进行测试。继电器的任何一对闭合触点的静态接触压降应不大于表2中的规定的相应数值。 表2 4.2.5介质耐压:按 5.13条规定进行试验。应能承受500V(交流50Hz有效值)的试验电压 而无损坏,漏电流应不大于1mA,也不允许有飞弧,闪烁或绝缘击穿的现象。 4.2.6线圈电压:按 5.14条规定进行试验。试验后,继电器的额定电流应符合4.2.1条规定, 动作电压和释放电压应符合4.2.2条规定,接触压降应符合4.2.3 条规定。 4.2.7线圈瞬时过电压:按 5.15条规定进行试验。试验后,继电器的额定电流应符合4.2.1 条规定,动作电压和释放电压应符合4.2.2条规定,接触压降应符合4.2.3 条规定。 4.2.8极限连续电流:按 5.16条规定进行试验。试验后,动作电压和释放电压应符合4.2.2 条规定,接触压降应符合4.2.3 条规定。 4.2.9过负载:按 5.17条规定进行试验。试验后,动作电压和释放电压应符合4.2.2条规定, 接触压降应符合4.2.3 条规定。 4.2.10电寿命:按 5.18条规定进行试验。在循环过程中,用指示灯监测电器触电的工作状态 应无失效现象。试验后,对继电器测试立即进行热寿命试验。 4.2.11热寿命:按 5.19条规定进行试验。试验后,继电器应无机械损伤和结构松动,动作电 压和释放电压应符合4.2.2条规定,接触压降应符合4.2.3 条规定,绝缘电阻应不小 于10 MΩ。

继电器的测试方法

任务五,编写产品检验卡片 一,产品检验要求 1、测触点电阻 用万能表的电阻档,测量常闭触点与动点电阻,其阻值应为0;而常开触点与动点的阻值就为无穷大。由此可以区别出那个是常闭触点,那个是常开触点。 2、测线圈电阻 可用万能表R×10Ω档测量继电器线圈的阻值,从而判断该线圈是否存在着开路现象。 3、测量吸合电压和吸合电流 找来可调稳压电源和电流表,给继电器输入一组电压,且在供电回路中串入电流表进行监测。慢慢调高电源电压,听到继电器吸合声时,记下该吸合电压和吸合电流。为求准确,可以试多几次而求平均值。 4、测量释放电压和释放电流 也是像上述那样连接测试,当继电器发生吸合后,再逐渐降低供电电压,当听到继电器再次发生释放声音时,记下此时的电压和电流,亦可尝试多几次而取得平均的释放电压和释放电流。一般情况下,继电器的释放电压约在吸合电压的10~50%,如果释放电压太小(小于1/10的吸合电压),则不能正常使用了,这样会对电路的稳定性造成威胁。 主要测试参数及定义表

件下进行。如有特殊要求,可由供需双方协议。 对于电源没有其他的的规定,电源电压的变化率不得大于10%,直流电源电压波纹系数应不大于5%。电源极性不得相反。做好正确的,合理的,科学的检验。

是指这些特性在产品使用中的重要程度。包括 a)安全、环保要求 b)性能、结构的使用要求, c)可靠性、使用寿命及互换性要求, d)材料性能及处理规定 e)焊接及铸、锻规定; f)尺寸、公差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等要求; g)外形、外观要求: b)清洁度要求: i)涂敷、包装、防护及储运等要求 产品装配真实项目说明书 一JS7-A时间继电器的机构 电磁系统、工作触头、气室、传动机构组成。 电磁机构组件:线圈铁心衔铁推板返力弹簧瞬时触头(微动开关)。 空气室组件:橡皮膜活塞杠杆宝塔弹簧延时触头调节螺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