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疗学试题及答案(二)

物理治疗学试题及答案(二)
物理治疗学试题及答案(二)

物理治疗学试题及答案

关节松动技术(二)选择题(A1型题)

1、下列不属于附属运动手法的是(D)

A 分离

B 滑动

C 按揉

D 滚动

E 牵引

2,生理性运动不包括以下哪一项(D)

A 屈曲

B 伸展

C 内收

D 牵拉

E 旋转

3,关节松动技术中的一级手法是指(C)

A 治疗师在关节活动范围内小范围,节律性的来回推动关节

B 治疗师在关节活动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的来回推动关节

C 治疗师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的起始端小范围,节律性的来回推动关节

D 治疗师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的终末端小范围,节律性的来回推动关节

E 治疗师在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大范围,节律性的来回推动关节

4,关节松动技术中的手法选择,错误的是(B)

A 一级手法适用于治疗因疼痛而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

B 二级手法适用于治疗因关节僵硬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

C 三级手法不适用于治疗因疼痛而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

D 四级手法不适用于治疗关节因疼痛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

E 手法分级的范围可以随着关节活动范围的变化而变化

5,下列关节松动技术中手法操作技巧,错误的是(A)

A 治疗疼痛时,手法应超过痛点

B 治疗僵硬时,手法应超

过僵硬点

C 操作中手法要平稳,有节奏

D 快速度的手法(如一级)可抑制疼痛

E 慢速度的手法(如三级)可缓解紧张

6,关节松动技术的治疗作用不包括(D)

A 缓解疼痛

B 提高痛阈

C 增加关节的本体反应

D 改变关节的病理过程

E 改善治疗关节活动范围

7,下列不属于颈椎生理活动的是(D)

A 前屈

B 后伸

C 侧屈

D 内收

E 旋转

8,颈椎关节松动手法中的后伸摆动最大的作用是(A)

A屈伸 B 侧屈 C 转动 D 旋转 E 前伸

9,哪一项不属于颈椎关节松动术的手法操作(C)

A 屈伸摆动

B 侧屈摆动

C 内收摆动

D 垂直按压

E 侧方推动

10,下列具有改善腰椎屈伸活动的松动手法有(E)

A 一般松动 B旋转摆动 C 侧方推棘突 D 垂直按压横突 E 垂直按压棘突

11,通常所指的狭义的肩关节是指(B)

A 肩肱关节

B 盂肱关节

C 胸锁关节

D 喙锁关节

E 肩胛胸壁关节

12,肩关节的外展向足侧滑动手法对改善肩关节的下列哪个方向的活动作用最大(D)

A 前屈

B 后伸

C 内收

D 外展

E 旋转

13,下列改善肩胛骨活动最明显的松动手法是肩胛骨的 E

A 上抬运动

B 下降运动

C 前伸运动

D 回缩运动

E 旋转运动

14,通常所说的踝关节是指 B

A 下胫腓关节

B 距小腿关节

C 胫距关节

D 腓距关节

E 跟距关节

15,下列改善踝关节背伸最有效的松动手法是 C

A 侧方滑动

B 后前向滑动

C 前后向滑动

D 旋转摆动

E 内翻摆动

(B1型题)

题16----17共用备选答案

A 一级手法

B 二级手法

C 三级手法

D 四级手法

E 一级和二级手法

16,颈椎病急性发作,单侧上肢疼痛并放射到同侧手指,此时最适合的关节松动手法是 A

17,特发性脊柱侧弯半年,目前没有疼痛,希望矫正脊柱的形态,此时最适合的关节松动手法是 D

(X型题)

18,关节松动技术缓解疼痛的3个主要治疗作用 ACD

A 促进关节内液体的流动

B 增加关节软骨的血管支配

C 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

D 抑制脊髓和脑干致痛物质的释放

E 抑制感觉中枢的神经递质的传递

19,关节松动技术可以提高下列本体感觉信息 ABCD

A 关节的静止位置

B 关节的运动速度

C 关节运动的方向

D 肌肉张力及其变化

E 肌肉力量及其变化

20,以下哪两项不是关节松动技术的治疗作用 BD

A 缓解疼痛

B 缓解痉挛

C 增加本体反馈

D 预防肌肉萎缩

E 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21,下列属于关节松动技术的3个适应证(力学因素引起)是 ACD A 关节疼痛 B急性扭伤 C 关节活动受限 D 功能性关节制动 E 关节半脱位

22,下列不属于关节松动技术的2个适应证是 DE

A 颈椎病

B 肩周炎

C 腰椎间盘突出

D 腰椎压缩性骨质

E 膝关节积液

23,颈椎生理运动中,哪3个节段活动范围比较大 CDE

A C2--3

B C3----4

C C4--5

D C5--6

E C6--7

24,下列具有改善颈椎屈伸活动的松动手法是 BD

A 侧屈摆动

B 后伸摆动

C 旋转摆动

D 垂直按压棘突

E 垂直松动椎间关节

25,下列具有改善腰椎旋转活动的松动手法有 BCD

A 一般松动

B 旋转松动

C 侧方推棘突

D 垂直按压横突

E 垂直按压棘突

26,下列不属于腰椎附属运动的是 ABC

A 前屈后伸

B 左右侧屈

C 水平面旋转

D 侧方推棘突

E 垂直按压横突

27,肩部关节中雨肩胛骨有直接联系的关节是 ACDE

A 喙锁关节

B 胸锁关节

C 肩锁关节

D 肩肱关节

E 肩胛胸壁关节

28,肩关节的生理运动包括 ABC

A 前屈后伸

B 内收外展

C 旋内旋外

D 长轴牵引

E 前后向滑动

29,对增加肩关节内旋活动最有帮助的松动手法是 BCE

A 侧方滑动

B 内旋摆动

C 后前向转动

D 前后向滑动

E 后前向滑动

30,腕关节包括BCE

A桡尺关节B桡腕关节C腕骨间关节D桡尺近端关节

E桡尺远端关节

31, 腕部关节的生理运动包括 ABCDE

A 掌屈

B 背伸

C 旋转

D 桡侧外展

E 尺侧内收

32,构成膝关节的骨骼有 ADE

A 髌骨

B 关节囊

C 髌韧带

D 胫骨上端

E 股骨下端

33,膝关节由下列哪3个关节构成 ACE

A 髌股关节

B 髌腓关节

C 股胫关节

D 髌腓近侧关节

E 胫腓近侧关节

34,下列不具备改善踝关节外翻活动范围的松动手法是 CE

A 前后向滑动

B 后前向滑动

C 向内侧滑动

D 向外侧滑动

E 翻转摆动

第六章肌力训练技术与方法

(A1型题)

1,肌力是指 A

A 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最大力量

B 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

C 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最小力量

D 肌肉放松时所产生的最大力量

E 肌肉放松是所产生的最小力量

2,由长期制动引起的肌肉萎缩属于 C

A 失神经性肌肉萎缩

B 缺血性肌肉萎缩

C 废用性肌肉萎缩

D 肌源性萎缩

E 关节源性萎缩

3,离心性收缩时,肌肉的起点和止点之间的距离C

A 不变

B 缩短

C 延长

D 先缩短后延长

E 先延长后缩短

4,肌肉训练为了达到较好的效果,训练的频率应该至少C

A 每周一次

B 每周两次

C 每周三次

D 每周四次

E 每天一次

5,1RM是指受试者仅能完成一次全关节活动范围的A

A 最大抗阻力重量

B 最小抗阻力重量

C 50%的最大抗阻力重量

D 75%的最大抗阻力重量

E 25%的最大抗阻力重量

6,肌力训练时,辅助主动运动主要适用的肌力为C

A 0级

B 1级

C 2级

D 3级

E 4级

7,肌力训练时,主动运动主要适用的肌力为D

A 0级

B 1级

C 2级

D 3级

E 4级

8,三角肌按照肌纤维方向可以分为B

A 2部分

B 3部分

C 4部分

D 5部分

E 6部分

9,三角肌中部肌束收缩可以使上臂B

A 内收

B 外展

C 前屈

D 后伸

E 外旋

10,冈上肌的作用是协助肩关节B

A 内收

B 外展

C 前屈

D 后伸

E 外旋

11,肱二头肌可使肘关节屈曲外,还能是前臂D

A 内收

B 外展

C 维持在中立位

D 旋后

E 旋前12,指浅屈肌起于肱骨内上髁和尺,桡股前面,止于B

A 近节指骨体两侧

B 中节指骨体两侧

C 远节指骨体两侧

D 掌骨体两侧

E 桡骨茎突

13,指深屈肌起于自桡,尺骨和骨间膜,止于A

A 远节指骨底

B 中节指骨底

C 近节指骨底

D 掌骨底

E 桡骨茎突底

14,前臂前群肌肉浅层自桡侧向尺侧,一次顺序正确的是A

A 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和尺侧腕屈肌

B 旋前圆肌,肱桡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和尺侧腕屈肌

C 肱桡肌,旋前圆肌,掌长肌,桡侧腕屈肌和尺侧腕屈肌

D 肱桡肌,旋前圆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和桡侧腕屈肌

E 肱桡肌,掌长肌,旋前圆肌,尺侧腕屈肌和桡侧腕屈肌

15,前臂后群浅层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及尺侧腕伸肌,起于B

A 肱骨内上髁

B 肱骨外上髁

C 桡骨小头

D 桡骨颈

E 尺骨鹰嘴

16,髂腰肌向下经腹股沟韧带下方,止于A

A 股骨小转子

B 股骨大转子

C 股骨体内侧

D 股骨体外侧

E 髂前上棘

17,股四头肌向下汇合形成总腱包绕髌骨,并向下延为髌韧带,止于A

A 胫骨粗隆

B 腓骨小头

C 胫骨体中下段

D 胫腓骨骨间膜

E 胫骨体内侧面

18,股内侧肌群中除股薄肌向下止于胫骨外,其余几块肌肉均向下止于C

A 股骨内上髁

B 股骨外上髁

C 股骨粗线

D 腓骨头

E 胫腓骨骨间膜

19,股二头肌的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粗线,向下汇合后

止于A

A腓骨头 B 股骨外上髁 C 跟骨 D 股骨内上髁 E胫腓骨骨间膜

20,比目鱼肌上起自于————,向下止于跟骨结节。C

A 腓骨头

B 股骨外上髁

C 胫腓骨上端的后面

D 股骨内上髁 E股骨粗线

21,斜方肌中部肌纤维收缩可以使肩胛骨A

A 内收 B外展 C 上偍 D 下降 E 上旋

22,斜方肌上,中,下三部分肌纤维共同收缩可以使肩胛骨C

A 上偍,上回旋,内收

B 下降,上回旋,内收

C 上回旋和内收

D 内收

E 上旋

23,如果肩胛骨固定,一侧斜方肌收缩可使颈(),两侧斜方肌收缩可使颈()A

A 侧屈,后仰

B 后仰,侧屈

C 后仰,前屈

D 前屈,侧屈

E 前屈,后仰

24,背阔肌起自下6个胸椎的棘突,全部腰椎的棘突,骶正中嵴及髂嵴,肌束向外上方集中,以扁腱止于A

A 股骨小结节嵴

B 肱骨大结节

C 肱骨粗隆

D 肩岬骨喙突

E 肩峰

25,背阔肌收缩,可使肩关节C

A 内收旋外和前屈

B 内收旋外和后伸

C 内收旋内和后伸

D 内收旋内和前屈

E 外展旋内和后伸

(A2型题)

26,患者,男性,30岁,因左侧膝关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入康复科治疗,入院时患者左侧骨四头肌肌力略减底,股四头肌内侧头明显萎缩,左侧膝关节无疼痛,入院后,患者肌电图检查提示左侧下肢神经正常,另外,患者外伤前无其他慢性病史,患者股四头肌萎缩的原因最有可能是C

A 神经损伤

B 缺血

C 长期制动

D 肌病

E 疼痛

27,患者,男性,34岁,应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致左下肢瘫痪入康复科治疗,患者既往无其他慢性病史,入院检查,左侧股四头肌肌力4级,现为进一步提高患者股四头肌肌力,患者最适宜进行极力训练的方法是 D

A 主动训练

B 辅助主动训练

C 被动训练

D 抗阻力训练

E 等长训练

(B1型题)

题28--29共用备选答案

A加大负荷量,增加重复次数

B 加大负荷量,减慢运动速度及缩短训练时间

C 加大负荷量,加快运动速度及缩短训练时间

D 负荷量因相对较少,增加重复次数,训练时间延长

E 负荷量因相对较少,减少重复次数,训练时间缩短

28,肌肉训练目的不同,所采用方式不同,当以增强肌力为目的时,则 C

29,肌肉训练目的不同,所采用方式不同,当以增强耐力为目的时,则应D

题30--31共用备选答案

A 主动训练

B 辅助主动训练

C 被动训练

D 抗阻力训练

E 等长训练

30,右侧股骨下段骨折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2周的病人,右侧股四头肌最宜进行 E

31,左侧骨神经损伤后股四头肌肌力2级的病人,左侧股四头肌最宜进行 B

题32--33共用备选答案

A 冈上肌

B 冈下肌

C 肩胛下肌

D 大园肌

E 小圆肌32,能协助三角肌使肩关节外展的肌肉是 A

33,能使肩关节内旋的肌肉是 C

题34-35共用备选答案

A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

B 肱二头肌短头肌腱

C 喙肱肌肌腱

D 肱肌肌腱

E 肱三头肌长头肌腱

34,经过肱骨结节间沟止于肩胛骨盂上结节的是 A

35,止于肩胛骨盂下结节的是 E

题36--37共用备选答案

A 肱桡肌

B 尺侧腕屈肌

C 旋前圆肌

D 桡侧腕屈肌

E 掌长肌

36,在屈曲腕关节的同时能使腕关节外展的是 D

37,在屈曲腕关节的同时能使腕关节内收的是 B

题38--39共用备选答案

A 第1掌骨底

B 拇指近节指骨底

C 拇指远节指骨底

D 第1掌骨头

E 拇指近节指骨头

38,拇短伸肌起于桡,尺骨间膜的后面,止于 B

39,拇长伸肌起于桡,尺骨及骨间莫得后面,止于 C

题40--41共用备选答案

A 臀大肌

B 臀中肌

C 股四头肌

D 缝匠肌

E 竖嵴肌

40,能使髋关节后伸的肌肉是 A

41,能和臀小肌一起使髋关节外展的肌肉是 B

题42--43共用备选答案

A 长收肌

B 股四头肌

C 股二头肌

D 股方肌

E 短收肌42,能使膝关节屈曲的肌肉是‘ C

43,能使膝关节伸直的肌肉是 B

题44--45共用备选答案

A 大收肌

B 股四头肌

C 股二头肌

D 半腱肌和半膜肌

E 短收肌

44,膝关节屈曲时,能使小腿旋外的肌肉是 C

45,膝关节屈曲时,能使小腿旋内的肌肉是 D

题46--47共用备选答案

A第3腓骨肌 B 胫骨前肌 C 趾长伸肌 D 姆长伸肌 E 腓骨短肌

46,以上五块肌肉中,向下止于内侧楔骨和第一趾骨底是 B

47,以上五块肌肉中,向下止于第五趾骨粗隆是 E

题48~49共用备选答案

A 肩胛骨内侧缘

B 棘突

C 肩胛骨下角

D 横突并上达乳突

E 肋骨

48,竖脊肌起自骶骨背面和髂嵴后部,分为3列,外侧列向上止于E

49,竖脊肌起自骶骨背面和髂嵴后部,分为3列,中间列向上止于D

(X型题)

50,影响肌力的大小因素包括 ABCE

A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B肌肉的初长度 C 肌肉的募集 D 肌肉收缩时的环境温度E 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

51肌肉等长收缩的特点是 ABC

A 不受环境限制,简单易行 B特别适用于骨折、关节炎或因疼痛而不能活动等情况

C 肌肉收缩时肌肉长度不变 D不是有效增强肌力的训练方法E 肌肉收缩时肌肉张力不变

52 肌力训练时,应遵循的训练原则包括 AB

A 阻力原则

B 超量恢复原则

C 无超量恢复原则

D 超低符合原则

E 无阻力原则

53 肌力训练后过度疲劳的表现包括 ABDE

A 运动速度减慢

B 运动幅度下降

C 肌力增强训练后,出现肌力增强的变现

D 主诉疲乏劳累

E 肢体出现明显的不协调动作

54 参与组成肩关节肌腱袖的肌肉 BDE A 三角肌 B 冈上肌 C 大圆肌 D 小圆肌 E 冈下肌

55 止于肱骨大结节的肌肉 BDE A肩胛下肌 B冈上肌 C大圆肌 D小圆肌 E冈下肌

56 使肘关节屈曲的肌肉 AD

A肱二头肌 B大圆肌 C喙肱肌 D肱肌 E肱三头肌

57 组成髂腰肌的肌肉 AC

A 腰大肌

B 缝匠肌

C 髂肌 D腰方肌 E阔筋膜张肌

58 同时跨髋关节和膝关节的肌肉 BE

A 半腱肌

B 缝匠肌 C髂腰肌 D 股中间肌 E阔筋膜张肌

59 股四头肌包括的肌肉 ABDE

A股外侧肌 B股内侧肌 C股方肌 D 股中间肌 E股直肌

第七章牵引疗法((二)选择《 A1型题》

1.牵引的最终目的是(A)

A.牵拉关节

B.牵拉肌肉

C.牵拉韧带

D.牵拉神经

E.牵拉皮肤

2.下列不是颈椎牵引方法的是(E)

A.坐位重锤牵引B卧位重锤牵引C卧位斜面自重牵引D电动牵引E牵引床牵引

3.颈椎牵引重量相当于总体重的(B)

A5%~15%B10%C10%~15%D15%~20%E5%~20%

4.颈椎牵引时间是(C)

A20~40分B10~20分C10~30分D10~15分E15~40分

5.前屈位颈椎牵引一般采用颈椎前屈角度为(B) A20~30度B10~30度C10~20度D10~40度E20~40度

6.下列不适用于电动持续牵引的是(D)

A脊髓型颈椎病之外的各型颈椎病患者B严重的颈臂痛患者C急性颈椎小关节紊乱

D有明确的神经根受损体征,但无明显神经根炎症和水肿的患者E对松动术无效的上颈段疾患

7.下列不适用于电动间歇牵引的是(C)

A具有显著改变的退行性颈部疾患B有颈部运动明显受限者C急性颈椎小关节紊乱

D伴有老年骨质疏松的退行性颈部疾患(用小重量较柔和的间歇牵引)

E有明确的神经根受损体征,但无刺激性疼痛的患者。

8.下列不是颈椎牵引适应症的是(A)

A颈椎严重失稳,颈椎椎体骨折B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颈型颈椎病C颌枕带牵引可作为急性颈椎骨折、脱位等外伤的临时应急措施D颈部肌肉痉挛E儿童的颈1、2自发性半脱位

9.下列不是腰椎牵引作用的是(E)

A增加椎体间距,降低椎间盘内压B增加后纵韧带张力,促进椎间盘还纳C增加椎管容积D预防、松解神经根粘连E纠正腰椎大关节的紊乱

10.关于骨盆重锤牵引说法错误的是(B)

A患者仰卧硬板床(可利用普通病床),小腿处垫高,呈屈髋屈膝约90度

B骨盆牵引带固定于髂嵴下方,牵引带两端连接牵引绳分别通过安装在足端床头的滑轮装置悬挂重量C两个滑轮的高度距床面15~20厘米,间距与人体宽度相近D牵引重量一般为每侧10~15千克E每牵引一小时,休息20分

11.电动骨盆牵引为避免牵引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首次牵引治疗的牵引力不应超过患者体重的(D)

A20%B30%C40%D50%E80%

12.腰椎三维多功能牵引与传统牵引区别中下列哪项不是(C)

A牵引时除了水平牵引力外,增加了旋转、斜搬的作用力B将中医学三种传统手法连贯起来,牵引在瞬间同时完成C腰椎处于俯卧位

D使脊柱在三维空间达到新的平衡状态E腰椎处于前屈体位

13.有关四肢关节牵引的作用下列那个不是(C)

A放松痉挛的肌肉B保持肌肉的休息态长度C利用牵引的重力,使挛缩和粘连的纤维产生更多的塑性缩短D治疗和预防肌肉、韧带和关节囊挛缩和粘连形成,恢复和保持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E使病损关节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活动范围

14.关于四肢关节牵引器具操作要点下列不正确的是(D)

A将挛缩关节的近、远端肢体固定于支架或特定牵引器具的相应位置,设置牵引参数启动电动牵引,或在远端肢体上按需要的方向施加重力进行牵引

B根据病损关节部位的不同,可取仰卧位、俯卧位、坐位等不同体位进行关节牵引

C牵引力量应稳定而柔和,从小重量、间歇性牵引过渡到持续性牵引D牵引时间每次10~20分,使挛缩的肌肉和受限的关节快速的伸展开,每日至少1~2次,有条件还可增加次数

E牵引疗程取决于每次牵引的效果,只要牵引后肌肉紧缩或关节活动受限再现,则均可考虑再行牵引

《B1型题》

题15~16共用备选答案

A0~5度B10~20度C15~30度D15~20度E5~15度

15.神经根型颈椎病上颈段病变时采用前屈(A)

16.神经根型颈椎病下颈段病变时采用前屈(C)

题17~18共用备选答案

A颈椎关节功能紊乱、颈椎侧弯、后突畸形B儿童的颈3、4自发性

半脱位C椎动脉硬化、畸形,心肌梗死恢复期D颈椎及其邻近组织的肿瘤、结核等疾病

E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较明显者

17.颈椎牵引的适应症(A)

18.颈椎牵引的绝对禁忌症(D)

题19~20共用备选答案

A骨盆重锤牵引B斜位自重牵引C电动骨盆牵引D三维多功能牵引E 徒手牵引

19.临床最常用的腰椎牵引方式(C)

20.具有定时、定量、定角度等优点的腰椎牵引方式(D)

题21~22共用备选答案

A小儿髋关节滑膜炎、小儿骨干骨折B矫正关节挛缩、防治关节畸形C腰椎间盘突出症

D腰椎管狭窄症E腰椎小关节紊乱

21.皮牵引应用于(A)

22.支具(矫形器)牵引应用于(B)

《X型题》

23.牵引根据治疗部位分类可分为(ABC)

A颈椎牵引B腰椎牵引C四肢骨关节牵引D水平为牵引E斜位牵引24.牵引根据牵引力作用的时间分类可分为(ABE)

A持续牵引B连续牵引C长时间牵引D短时间牵引E间歇牵引

25.颈椎牵引作用有(ABCDE)

A 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B牵伸挛缩、改善脊柱的正常生理功能C减轻小关节负载

D减轻神经根受压程度E恢复颈椎的正常排序、制动

26.颈椎牵引方法有(ABCDE)

A坐位重锤牵引B卧位重锤牵引C卧位斜面自重牵引D电动牵引E门框家庭牵引及充气式气囊牵引

27.颈椎牵引参数包括(ACE)

A牵引力的方向B牵引力的距离C牵引力的大小D牵引力的速度E牵引力的时间

28.颈椎电力牵引疗法的注意事项有(ABCDE)

A须在康复医师对患者的症状体征全面评价以后方可进行

B治疗师在牵引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治疗反应

C初次电力牵引治疗的患者,有必要应用徒手牵引方法或柔和的小剂量短时间的试验性牵引,然后决定是否采用牵引治疗D同时让患者了解牵引治疗的基本方法

E一旦症状加重或疼痛、异常感觉出现,应立即停止治疗

29.颈椎牵引的适应症(ABCD)

A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颈型颈椎病B颌枕带牵引可作为急性颈椎骨折、脱位等外伤的临时应急措施C颈部肌肉痉挛D儿童的颈1、2自发性半脱位E颈部肌肉等周围软组织急性拉伤、扭伤、急性炎症等30.颈椎牵引的禁忌症(ABD)

A颈椎结构完整性受损害时B颈椎活动被禁忌的疾病C颈部肌肉痉挛

D牵引治疗后症状(特别是疼痛症状)易加重的疾病E儿童的颈1、2自发性半脱位

31.腰椎牵引的作用包括(ABCDE)

A 增加椎体间距,降低椎间盘内压B增加后纵韧带张力,促进椎间盘还纳

C增加椎管容积及侧隐窝的面积D纠正腰椎小关节的紊乱E预防、松解神经根粘连、解除肌肉痉挛及促进炎症消退

32.关于电动骨盆牵引(ABCDE)

A是以电动牵引装置提供牵引动力替代重锤进行腰椎牵引B电动牵引装置由牵引床,牵引动力源及电动控制盘组成C是临床最常用的腰椎牵引方式D主要用于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关节紊乱或各种类型的急慢性腰痛E患者可取仰卧也可俯卧,无论是仰卧位或俯卧位,均要使腰椎处于伸展状态,即保持生理前凸的位置

33.腰椎牵引的的适应症(ABCDE)

A腰椎间盘突出症B腰椎管狭窄症C无合并症的腰椎压缩性骨折D早期强直性脊柱炎

E脊柱前凸、侧弯、后凸畸形

34. .腰椎牵引的的禁忌症(BCDE)

A腰扭伤、腰肌劳损、腰背肌筋膜炎B脊髓疾病、腰椎结核、肿瘤C 有马尾神经综合症表现的腰椎管狭窄症D椎板骨折、重度骨质疏松E 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出血倾向等

35.关节功能障碍发病机制有(ABCD)

(完整版)原子物理学第五章填空判断题(有答案)

第五章增加部分 题目部分,(卷面共有50题,96.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 一、判断题(16小题,共16.0分) 1.(1分)同一电子组态形成的诸原子态间不发生跃迁。 2.(1分)跃迁可以发生在偶宇称到偶宇称之间。 3.(1分)跃迁只发生在不同宇称之间。 4.(1分)两个s电子一定可以形成1S0和3S1两个原子态。 5.(1分)同科电子形成的原子态比非同科电子形成的原子态少。 6.(1分)镁原子有两套能级,两套能级之间可以跃迁。 7.(1分)镁原子的光谱有两套,一套是单线,另一套是三线。 8.(1分)钙原子的能级是二、四重结构。 9.(1分)对于氦原子来说,第一激发态能自发的跃迁到基态。 10.(1分)标志电子态的量子数中,S为轨道取向量子数。 11.(1分)标志电子态的量子数中,n为轨道量子数。 12.(1分)若镁原子处于基态,它的电子组态应为2s2p。 13.(1分)钙原子的能级重数为双重。 14.(1分)电子组态1s2p所构成的原子态应为1P1和3P2,1,0。 15.(1分)1s2p ,1s1p 这两个电子组态都是存在的。 16.(1分)铍(Be)原子若处于第一激发态,则其电子组态为2s2p。 二、填空题(34小题,共80.0分) 1.(4分)如果有两个电子,一个电子处于p态,一个电子处于d态,则两个电子在LS耦合下L的取值为()P L的可能取值为()。 2.(4分)两个电子LS耦合下P S的表达式为(),其中S的取值为()。3.(3分)氦的基态原子态为(),两个亚稳态为()和()。 4.(2分)Mg原子的原子序数Z=12,它的基态的电子组态是(),第一激发态的电子组态为()。 5.(2分)LS耦合的原子态标记为(),jj耦合的原子态标记为()。6.(2分)ps电子LS耦合下形成的原子态有()。 7.(2分)两个电子LS耦合,l1=0,l2=1下形成的原子态有()。 8.(2分)两个同科s电子在LS耦合下形成的原子态为()。 9.(2分)两个非同科s电子在LS耦合下形成的原子态有()。 10.(2分)两个同科s电子在jj耦合下形成的原子态为()。 11.(4分)sp电子在jj耦合下形成()个原子态,为()。12.(2分)洪特定则指出,如果n相同,S()的原子态能级低;如果n和S均相同,L ()的原子态能级低(填“大”或“小”)。 13.(2分)洪特定则指出,如果n和L均相同,J小的原子态能级低的能级次序为(),否则为()。 14.(2分)对于3P2与3P1和3P1与3P0的能级间隔比值为()。 15.(2分)对于3D1、3D2、3D3的能级间隔比值为()。 16.(2分)郎德间隔定则指出:相邻两能级间隔与相应的()成正比。 17.(3分)LS耦合和jj耦合这两种耦合方式所形成的()相同、()相同,但()不同。 18.(4分)一个p电子和一个s电子,LS耦合和jj耦合方式下形成的原子态数分别为()

物理实验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测试题 一、改正下列错误,写出正确结果。(本题20分,每小题4分) (1)0.01082的有效数字为5位; (2)1.80?104 g=0.18?105 g ; (3)用最小分度值为1'的测角仪,测得某角度刚好为60?整,则测量结果表示为:60?±1'; (4)P =3169±200 kg ; (5)h =27.3?104±2000 km 。 二、试用有效数字运算法则计算出下列结果,式中有效数字下面加横线表示为估读值。(本题10分,每小题2分) (1)=2)532.7( (2)=8.32 (3)=?9.235.834 (4)=+246.32.478 (5)=???=-21053.2142.32L 三、指出测量下列各物理量时,所选用的仪器与其最小分度值是多少?(本题10分,每小题2分) (1)63.74 cm; (2)0.302 cm; (3)0.0100 cm ; (4)12.6 s ; (5)0.2030 s; 四、用仪器误差限为±0.004 mm 的螺旋测微器测量小钢球的直径,在不同方向测得以下数据,请进行数据处理并写出测量结果。(本题20分)

五、求出下列函数的标准不确定度表达式,已知x ,y ,z 的不确定度分别为?x ,?y ,?z ,k 、m 、n 为常数。(每小题5分,共20分) (1)W =x -y ; (2)W =y x ; (3)W =n m k z y x ? (4)w =sin x 六、经测量,金属环的内径D 1=2.880±0.004 cm ,外径D 2=3.600±0.004 cm ,厚度为2.575±0.004 cm ,求金属环体积V 的不确定度及相对不确定度。(本题20分)

原子物理学详解复习资料褚圣麟

第一章 原子的基本状况 1.1 若卢瑟福散射用的α粒子是放射性物质镭' C 放射的,其动能为6 7.6810?电子伏特。散射物质是原子序数79Z =的金箔。试问散射角150ο θ=所对应的瞄准距离b 多大? 解:根据卢瑟福散射公式: 2 02 22 442K Mv ctg b b Ze Ze αθ πεπε== 得到: 21921501522 12619 079(1.6010) 3.97104(48.8510)(7.681010) Ze ctg ctg b K ο θαπεπ---??===??????米 式中2 12K Mv α=是α粒子的功能。 1.2已知散射角为θ的α粒子与散射核的最短距离为 2202 1 21 ()(1)4sin m Ze r Mv θ πε=+ , 试问上题α粒子与散射的金原子核之间的最短距离m r 多大? 解:将1.1题中各量代入m r 的表达式,得:2min 202 1 21 ()(1)4sin Ze r Mv θπε=+ 1929 619479(1.6010)1910(1)7.6810 1.6010sin 75ο --???=???+???14 3.0210-=?米 1.3 若用动能为1兆电子伏特的质子射向金箔。问质子与金箔。问质子与金箔原子核可 能达到的最小距离多大?又问如果用同样能量的氘核(氘核带一个e +电荷而质量是质子的两倍,是氢的一种同位素的原子核)代替质子,其与金箔原子核的最小距离多大? 解:当入射粒子与靶核对心碰撞时,散射角为180ο 。当入射粒子的动能全部转化为两粒子间的势能时,两粒子间的作用距离最小。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得: 22 0min 124p Ze Mv K r πε==,故有:2min 04p Ze r K πε= 1929 13 619 79(1.6010)910 1.141010 1.6010 ---??=??=???米 由上式看出:min r 与入射粒子的质量无关,所以当用相同能量质量和相同电量得到核代替质子时,其与靶核的作用的最小距离仍为13 1.1410 -?米。

原子物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填空题 1、在正电子与负电子形成的电子偶素中,正电子与负电子绕它们共同的质心的运动,在n = 2的状态, 电子绕质心的轨道半径等于 nm 。 2、氢原子的质量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 MeV/c 2。 3、一原子质量单位定义为 原子质量的 。 4、电子与室温下氢原子相碰撞,欲使氢原子激发,电子的动能至少为 eV 。 5、电子电荷的精确测定首先是由________________完成的。特别重要的是他还发现了 _______ 是量子化的。 6、氢原子 n=2,n φ =1与H + e 离子n=?3,?n φ?=?2?的轨道的半长轴之比a H /a He ?=____, 半短轴之比b H /b He =__ ___。 7、玻尔第一轨道半径是0.5291010-?m,则氢原子n=3时电子轨道的半长轴a=_____,半短轴 b?有____个值,?分别是_____?, ??, . 8、 由估算得原子核大小的数量级是_____m,将此结果与原子大小数量级? m 相比, 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 9、提出电子自旋概念的主要实验事实是-----------------------------------------------------------------------------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钾原子的电离电势是4.34V ,其主线系最短波长为 nm 。 11、锂原子(Z =3)基线系(柏格曼系)的第一条谱线的光子能量约为 eV (仅需 两位有效数字)。 12、考虑精细结构,形成锂原子第二辅线系谱线的跃迁过程用原子态符号表示应 为——————————————————————————————————————————————。 13、如果考虑自旋, 但不考虑轨道-自旋耦合, 碱金属原子状态应该用量子数————————————表示,轨道角动量确定后, 能级的简并度为 。 14、32P 3/2→22S 1/2 与32P 1/2→22S 1/2跃迁, 产生了锂原子的____线系的第___条谱线的双线。 15、三次电离铍(Z =4)的第一玻尔轨道半径为 ,在该轨道上电子的线速度 为 。 16、对于氢原子的32D 3/2能级,考虑相对论效应及自旋-轨道相互作用后造成的能量移动与 电子动能及电子与核静电相互作用能之和的比约为 。 17、钾原子基态是4s,它的四个谱线系的线系限的光谱项符号,按波数由大到小的次序分别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考虑精细结构,用符号表示). 18、钾原子基态是4S ,它的主线系和柏格曼线系线系限的符号分别是 _________和 __ 。 19、按测不准关系,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量 ?x,x p ? 之间的关系为_____ 。 20、按测不准关系,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量 ?E,t ? 之间的关系为_____ 。

大学物理实验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一、 选择题(每题4分,打“ * ”者为必做,再另选做4题,并标出选做记号“ * ”,多做不给分,共40分) 1* 某间接测量量的测量公式为4323y x N -=,直接测量量x 和y 的标准误差为x ?和y ?, 则间接测量量N 的标准误差为?B N ?= 4322(2)3339N x x y x x x ??-==?=??, 3334(3)2248y N y y y y x ??==-?=-??- 2*。 用螺旋测微计测量长度时,测量值=末读数—初读数(零读数),初读数是为了消除 ( A ) (A )系统误差 (B )偶然误差 (C )过失误差 (D )其他误差 3* 在计算铜块的密度ρ和不确定度ρ?时,计算器上分别显示为“8.35256”和“ 0.06532” 则结果表示为:( C ) (A) ρ=(8.35256 ± 0.0653) (gcm – 3 ), (B) ρ=(8.352 ± 0.065) (gcm – 3 ), (C) ρ=(8.35 ± 0.07) (gcm – 3 ), (D) ρ=(8.35256 ± 0.06532) (gcm – 3 ) (E) ρ=(20.083510? ± 0.07) (gcm – 3 ), (F) ρ=(8.35 ± 0.06) (gcm – 3 ), 4* 以下哪一点不符合随机误差统计规律分布特点 ( C ) (A ) 单峰性 (B ) 对称性 (C ) 无界性有界性 (D ) 抵偿性 5* 某螺旋测微计的示值误差为mm 004.0±,选出下列测量结果中正确的答案:( B ) A . 用它进行多次测量,其偶然误差为mm 004.0; B . 用它作单次测量,可用mm 004.0±估算其误差; B =?==?

原子物理学习题答案(褚圣麟)很详细

1.原子的基本状况 1.1解:根据卢瑟福散射公式: 2 02 22 442K Mv ctg b b Ze Ze αθ πεπε== 得到: 21921501522 12619079(1.6010) 3.97104(48.8510)(7.681010) Ze ctg ctg b K ο θαπεπ---??===??????米 式中2 12K Mv α=是α粒子的功能。 1.2已知散射角为θ的α粒子与散射核的最短距离为 2202 1 21 ()(1)4sin m Ze r Mv θ πε=+ , 试问上题α粒子与散射的金原子核之间的最短距离m r 多大? 解:将1.1题中各量代入m r 的表达式,得:2min 202 1 21 ()(1)4sin Ze r Mv θπε=+ 1929 619479(1.6010)1910(1)7.6810 1.6010sin 75ο --???=???+???14 3.0210-=?米 1.3 若用动能为1兆电子伏特的质子射向金箔。问质子与金箔。问质子与金箔原子核可能达到的最 解:当入射粒子与靶核对心碰撞时,散射角为180ο。当入射粒子的动能全部转化为两粒子间的势能时,两粒子间的作用距离最小。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得: 22 0min 124p Ze Mv K r πε==,故有:2min 04p Ze r K πε= 1929 13 619 79(1.6010)910 1.141010 1.6010 ---??=??=???米

由上式看出:min r 与入射粒子的质量无关,所以当用相同能量质量和相同电量得到核代替质子时,其与靶核的作用的最小距离仍为131.1410-?米。 1.7能量为3.5兆电子伏特的细α粒子束射到单位面积上质量为22/1005.1米公斤-?的银箔上,α粒 解:设靶厚度为't 。非垂直入射时引起α粒子在靶物质中通过的距离不再是靶物质的厚度't ,而是ο60sin /'t t =,如图1-1所示。 因为散射到θ与θθd +之间Ωd 立体 角内的粒子数dn 与总入射粒子数n 的比为: dn Ntd n σ= (1) 而σd 为:2 sin ) ()41 (4 2 2 22 0θ πεσΩ=d Mv ze d (2) 把(2)式代入(1)式,得: 2 sin )()41(4 22220θπεΩ =d Mv ze Nt n dn (3) 式中立体角元0'0'220,3/260sin /,/====Ωθt t t L ds d N 为原子密度。'Nt 为单位面上的原子数,10')/(/-==N A m Nt Ag Ag ηη,其中η是单位面积式上的质量;Ag m 是银原子的质量;Ag A 是银原子的原子量;0N 是阿佛加德罗常数。 将各量代入(3)式,得: 2 sin )()41(324 22 22 00θπεηΩ=d Mv ze A N n dn Ag 由此,得:Z=47

原子物理学09-10-2 B卷试题

2009—2010学年第2学期《原子物理学》期末试卷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开课系室应用物理系 考试日期2010年6月26日10:00-12:00

说明:请认真读题,保持卷面整洁,可以在反面写草稿,物理常数表在第4页。 一. 填空题(共30空,每空1分,共30分) 1. 十九世纪末的三大发现、、,揭开了近代物理学的序幕。 2. 原子质量单位u定义为。 3. 教材中谈到卢瑟福的行星模型(原子的有核模型)有三个困难,最重要的是它无法解释原子的问题。丹麦科学家玻尔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其原子理论引入第一假设,即分离轨道和假设,同时,玻尔提出第二假设, 即假设,给出频率条件,成功解释了困扰人们近30年的氢光谱规律之谜,第三步,玻尔提出并运用,得到角动量量子化、里德堡常数等一系列重要结果。 4. 夫兰克- 赫兹(Franck-Hertz) 实验是用电子来碰撞原子,测定了使原子激发的“激发电势”,证实了原子内部能量是的,从而验证了玻尔理论。氢原子的电离能为eV,电子与室温下氢原子相碰撞,欲使氢原子激发,电子的动能至少为eV。 5. 在原子物理和量子力学中,有几类特别重要的实验,其中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的有黑体辐射、、等实验。 6. 具有相同德布罗意波长的质子和电子,其动量之比为,动能(不考虑相对论效应)之比为。 7.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氢原子中的电子,当其主量子数n=3时,其轨道磁距的可能取值为。

8. 考虑精细结构,锂原子(Li)第二辅线系(锐线系)的谱线为双线结构,跃迁过程用原子态符号表示为 , 。(原子态符号要写完整) 9. 原子处于3D 1状态时,原子的总自旋角动量为 , 总轨道角动量为 , 总角动量为 ; 其总磁距在Z 方向上的投影Z μ的可能取值为 。 10. 泡利不相容原理可表述为: 。它只对 子适用,而对 子不适用。根据不相容原理,原子中量子数l m l n ,,相同的最大电子数目是 ;l n ,相同的最大电子(同科电子)数目是 ; n 相同的最大电子数是 。 11. X 射线管发射的谱线由连续谱和特征谱两部分构成,其中,连续谱产生的机制是 , 特征谱产生的机制是 。 二、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卢瑟福由α粒子散射实验得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时,理论基础是: ( ) A. 经典理论; B. 普朗克能量子假设; C. 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设; D. 狭义相对论。 2. 假设钠原子(Z=11)的10个电子已经被电离,则至少要多大的能量才能剥去它的 最后一个电子? ( ) A.13.6eV ; B. 136eV ; C. 13.6keV ; D.1.64keV 。 3. 原始的斯特恩-盖拉赫实验是想证明轨道角动量空间取向量子化, 后来结果证明 的是: ( ) A. 轨道角动量空间取向量子化; B. 自旋角动量空间取向量子化; C. 轨道和自旋角动量空间取向量子化; D. 角动量空间取向量子化不成立。

大学物理实验理论考试题目及答案3

多项选择题(答案仅供参考) 1.请选出下列说法中的正确者( CDE ) A :当被测量可以进行重复测量时,常用重复测量的方法来减少测量结果的系统误差。 B :对某一长度进行两次测量,其测量结果为10cm 和10.0cm ,则两次测量结果是一样 的。 C :已知测量某电阻结果为:,05.032.85Ω±=R 表明测量电阻的真值位于区间 [85.27~85.37]之外的可能性很小。 D :测量结果的三要素是测量量的最佳值(平均值),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和单位。 E :单次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往往用仪器误差Δ仪来表示,而不计ΔA . 2.请选择出表达正确者( AD ) 3333 343/10)08.060.7(: /14.060.7:/1041.01060.7: /05.060.7:m kg D m kg C m kg B m kg A ?±=±=?±?=±=ρρρρ 3.请选择出正确的表达式: ( CD ) 3333 34/10)08.060.10( : (mm)1087.9)(87.9 :/104.0106.10 : )(10500)(5.10 :m kg D m C m kg B g kg A ?±=?=?±?==ρρ 4: 10.()551.010() A kg g =? 4.请选择出表达正确者( A ) 333 3/04.0603.7: /14.060.7:/041.060.7: /04.060.7:m kg D m kg C m kg B m kg A ±=±=±=±=ρρρρ 5.请选择出表达正确者 ( BC ) 0.3mm 10.4cm h :D /10)08.060.7(:0.3cm 10.4h :B /1041.01060.7 :33334±=?±=±=?±?=m kg C m kg A ρρ 6.测量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属于系统误差的有: ( AD ) A:由于电表存在零点读数而产生的误差; B:由于测量对象的自身涨落所引起的误差; C:由于实验者在判断和估计读数上的变动性而产生的误差。 D:由于实验所依据的理论和公式的近似性引起的测量误差;

原子物理学习题答案(褚圣麟)

7.2 原子的3d 次壳层按泡利原理一共可以填多少电子?为什么? 答:电子的状态可用四个量子s l m m l n ,,,来描写。根据泡利原理,在原子中不能有两个电子处在同一状态,即不能有两个电子具有完全相同的四个量子数。 3d 此壳层上的电子,其主量子数n 和角量子数l 都相同。因此,该次壳层上的任意两个电子,它们的轨道磁量子数和自旋磁量子数不能同时相等,至少要有一个不相等。对于一个给定的l m l ,可以取12;,....,2,1,0+±±±=l l m l 共有个值;对每个给定的s l m m ,的取值是 2 1 21-或,共2个值;因此,对每一个次壳层l ,最多可以容纳)(122+l 个电子。 3d 次壳层的2=l ,所以3d 次壳层上可以容纳10个电子,而不违背泡利原理。 7.4 原子中能够有下列量子数相同的最大电子数是多少? n l n m l n )3(;,)2(;,,)1(。 答:(1)m l n ,,相同时,s m 还可以取两个值:2 1 ,21-==s s m m ;所以此时最大电子数为2个。 (2)l n ,相同时,l m 还可以取两12+l 个值,而每一个s m 还可取两个值,所以l n ,相同的最大电子数为)12(2+l 个。 (3)n 相同时,在(2)基础上,l 还可取n 个值。因此n 相同的最大电子数是: 21 2)12(2n l N n l =+=∑-= 7.5 从实验得到的等电子体系K Ⅰ、Ca Ⅱ……等的莫塞莱图解,怎样知道从钾Z=19开始不填s d 43而填次壳层,又从钪Z=21开始填s d 43而不填次壳层? 解:由图7—1所示的莫塞莱图可见,S D 2 2 43和相交于Z=20与21之间。当Z=19和 20时,S 24的谱项值大于D 23的值,由于能量同谱项值有hcT E -=的关系,可见从钾Z=19 起到钙Z=20的S 2 4能级低于D 2 3能级,所以钾和钙从第19个电子开始不是填s d 43而填次壳层。从钪Z=21开始,S 2 4谱项低于D 2 3普项,也就是D 2 3能级低于S 2 4能级,所以,从钪Z=21开始填s d 43而不填次壳层。 7.6 若已知原子阿Ne,Mg,P 和Ar 的电子壳层结构与“理想”的周期表相符,试写出这些原子组态的符号。

原子物理学(褚圣麟)完整答案#

原子物理学习题解答

第一章 原子的基本状况 1.1 若卢瑟福散射用的α粒子是放射性物质镭C ' 放射的,其动能为 7.68 ?106 电子伏 特。散射物质是原子序数 Z = 79 的金箔。试问散射角θ = 150ο 所对应的瞄准距离b 多大? 解:根据卢瑟福散射公式: M v 2 θ K α c o t = 4 π ε 0 b = 4 π ε 0 b 2 Z e 2 Z e 2 2 得到: Z e 2ct g θ 7 9 ? (1 .6 0 ? 1 01 9 ) 2 ct g 1 5 0ο - 1 5 b = 2 2 = = 3 .9 7 ? 1 0 ( 4π ? 8 .8 5 ? 1 0 - 1 2 ) ? (7 .6 8 ? 1 06 ? 1 0- 1 9 ) 米 4πε K 0 α 式中 K = 1 Mv 2 是α 粒子的功能。 α 2 1.2 已知散射角为θ 的α粒子与散射核的最短距离为 2 Z e 2 1 1 r m = ( 4 π ε ) ( 1 + ) ,试问上题α粒子与散射的金原子核 M v 2 s i n θ 2 之间的最短距离r m 多大? 解:将 1.1 题中各量代入r m 的表达式,得: 1 2 Z e 2 1 = (1 + r m i n ( 4π ε Mv 2 ) ) s i n θ 0 2 - 1 9 2 4 ? 7 9 ? (1 .6 0 ? 1 0 ) 1 = 9 ? 1 0 9 ? ? (1 + ) 7 .6 8 ? 1 0 6 ? 1 .6 0 ? 1 0 - 1 9 sin 7 5ο = 3 .0 2 ? 1 0 - 1 4 米 1.3 若用动能为 1 兆电子伏特的质子射向金箔。问质子与金箔。问质子与金箔原子核可 能达到的最小距离多大?又问如果用同样能量的氘核(氘核带一个 +e 电荷而质量是质子的 两倍,是氢的一种同位素的原子核)代替质子,其与金箔原子核的最小距离多大? 解:当入射粒子与靶核对心碰撞时,散射角为180ο 。当入射粒子的动能全部转化为两 粒子间的势能时,两粒子间的作用距离最小。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得: 2 2 1 Ze Z e M v 2 = K = ,故有: r = m i n p 2 4 πε 0 r m i n 4 π ε 0 K p 7 9 ? (1 . 6 0 ? 1 0 - 1 9 ) 2 = 1 . 1 4 ? 1 0 - 1 3 米 = 9 ? 1 0 9 ? 1 0 6 ? 1 . 6 0 ? 1 0 - 1 9

原子物理学杨福家1-6章课后习题答案

原子物理学课后前六章答案(第四版) 福家著(高等教育) 第一章:原子的位形:卢瑟福模型 第二章:原子的量子态:波尔模型 第三章:量子力学导论 第四章:原子的精细结构:电子的自旋 第五章:多电子原子:泡利原理 第六章:X 射线 第一章 习题1、2解 1.1 速度为v 的非相对论的α粒子与一静止的自由电子相碰撞,试证明:α粒子的最大偏离角约为 10-4rad. 要点分析: 碰撞应考虑入射粒子和电子方向改变.并不是像教材中的入射粒子与靶核的碰撞(靶核不 动).注意这里电子要动. 证明:设α粒子的质量为M α,碰撞前速度为V ,沿X 方向入射;碰撞后,速度为V',沿θ方向散 射。电子质量用me 表示,碰撞前静止在坐标原点O 处,碰撞后以速度v 沿φ方向反冲。α粒子-电子系统在此过程中能量与动量均应守恒,有: (1) ?θααcos cos v m V M V M e +'= (2)

? θ α sin sin 0v m V M e - ' = (3)作运算:(2)×sinθ±(3)×cosθ,得 ) sin( sin ? θ θ α+ =V M v m e (4) ) sin( sin ? θ ? α α+ ='V M V M (5)再将(4)、(5)二式与(1)式联立,消去V’与v, ) ( sin sin ) ( sin sin 2 2 2 2 2 2 2 2 ? θ θ ? θ ? α α α+ + + =V m M V M V M e 化简上式,得 θ ? ? θα2 2 2sin sin ) ( sin e m M + = + (6)若记 α μ M m e = ,可将(6)式改写为 θ ? μ ? θ μ2 2 2sin sin ) ( sin+ = + (7)视θ为φ的函数θ(φ),对(7)式求θ的极值,有 )] (2 sin 2 sin [ )] sin( 2 [sin? θ ? μ ? θ μ θ ? θ + + - = + - d d 令 = ? θ d d ,则 sin2(θ+φ)-sin2φ=0 即 2cos(θ+2φ)sinθ=0 若 sinθ=0, 则θ=0(极小)(8) (2)若cos(θ+2φ)=0 ,则θ=90o-2φ(9)

原子物理学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二章 原子的能级和辐射 试计算氢原子的第一玻尔轨道上电子绕核转动的频率、线速度和加速度。 解:电子在第一玻尔轨道上即年n=1。根据量子化条件, π φ2h n mvr p == 可得:频率 21211222ma h ma nh a v πππν= == 赫兹151058.6?= 速度:61110188.2/2?===ma h a v νπ米/秒 加速度:222122/10046.9//秒米?===a v r v w 试由氢原子的里德伯常数计算基态氢原子的电离电势和第一激发电势。 解:电离能为1E E E i -=∞,把氢原子的能级公式2 /n Rhc E n -=代入,得: Rhc hc R E H i =∞-=)1 1 1(2=电子伏特。 电离电势:60.13== e E V i i 伏特 第一激发能:20.1060.1343 43)2 111(2 2=?==-=Rhc hc R E H i 电子伏特 第一激发电势:20.101 1== e E V 伏特 用能量为电子伏特的电子去激发基态氢原子,问受激发的氢原子向低能基跃迁时,会出现那些波长的光谱线 解:把氢原子有基态激发到你n=2,3,4……等能级上去所需要的能量是: )1 11(22n hcR E H -= 其中6.13=H hcR 电子伏特 2.10)21 1(6.1321=-?=E 电子伏特 1.12)31 1(6.1322=-?=E 电子伏特 8.12)4 1 1(6.1323=-?=E 电子伏特 其中21E E 和小于电子伏特,3E 大于电子伏特。可见,具有电子伏特能量的电子不足以把基

态氢原子激发到4≥n 的能级上去,所以只能出现3≤n 的能级间的跃迁。跃迁时可能发出的光谱线的波长为: ο ο ο λλλλλλA R R A R R A R R H H H H H H 102598 )3 111( 1121543)2 111( 1 656536/5)3 121( 1 32 23 22 22 1221 ==-===-===-= 试估算一次电离的氦离子+ e H 、二次电离的锂离子+ i L 的第一玻尔轨道半径、电离电势、第一激发电势和赖曼系第一条谱线波长分别与氢原子的上述物理量之比值。 解:在估算时,不考虑原子核的运动所产生的影响,即把原子核视为不动,这样简单些。 a) 氢原子和类氢离子的轨道半径: 3 1,2132,1,10529177.0443,2,1,44102 22 01212 2220= ======?==? ?===++++++ ++-Li H H Li H H H He Z Z r r Z Z r r Z Li Z H Z H Z me h a n Z n a mZe n h r e 径之比是因此,玻尔第一轨道半;,;对于;对于是核电荷数,对于一轨道半径;米,是氢原子的玻尔第其中ππεππε b) 氢和类氢离子的能量公式: ??=?=-=3,2,1,)4(222 12 220242n n Z E h n Z me E πεπ 其中基态能量。电子伏特,是氢原子的6.13)4(22 204 21-≈-=h me E πεπ 电离能之比: 9 00,4002 222== --==--+ ++ ++ H Li H Li H He H He Z Z E E Z Z E E c) 第一激发能之比:

江苏大学物理实验考试题库和答案完整版

大学物理实验A(II)考试复习题 1.有一个角游标尺,主尺的分度值是°,主尺上29个分度与游标上30个分度等弧长,则这个角游标尺的最小分度值是多少? 30和29格差1格,所以相当于把这1格分成30份。这1格为°=30′,分成30份,每份1′。 2.电表量程为:0~75mA 的电流表,0~15V 的电压表,它们皆为级,面板刻度均为150小格,每格代表多少?测量时记录有效数字位数应到小数点后第几位(分别以mA 、V 为记录单位)?为什么? 电流表一格小数点后一位 因为误差, 电压表一格小数点后两位,因为误差,估读一位 ***3.用示波器来测量一正弦信号的电压和频率,当“Y轴衰减旋钮”放在“2V/div”档,“时基扫描旋钮”放在“div”档时,测得波形在垂直方向“峰-峰”值之间的间隔为格,横向一个周期的间隔为格,试求该正弦信号的有效电压和频率的值。 f=1/T=1÷×= U 有效=÷根号2= ***4.一只电流表的量程为10mA ,准确度等级为级;另一只电流表量程为15mA ,准确度等级为级。现要测量9mA 左右的电流,请分析选用哪只电流表较好。 量程为10mA ,准确度等级为级的电流表最大误差,量程为15mA ,准确度等级为级,最大误差,所以选用量程为15mA ,准确度等级为级 5. 测定不规则固体密度 时,,其中为0℃时水的密度,为被测物在空气中的称量质量,为被测物完全浸没于水中的称量质量,若被测物完全浸没于水中时表面附 有气泡,试分析实验结果 将偏大还是偏小?写出分析过程。 若被测物浸没在水中时附有气泡,则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变大,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变大,则在水中称重结果将偏小,即m 比标准值稍小,可知0ρρm M M -=将偏小 6.放大法是一种基本的实验测量方法。试写出常用的四种放大法,并任意选择其中的两种方法,结合你所做过的大学物理实验,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累计放大法 劈尖干涉测金属丝直径的实验中,为了测出相邻干涉条纹的间距 l ,不是仅对某一条纹测量,而是测量若干个条纹的总间距 Lnl ,这样可减少实验的误差。 机械放大法 螺旋测微器,迈克尔孙干涉仪读数系统

原子物理学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褚圣麟)

第六章 磁场中的原子 6.1 已知钒原子的基态是2/34F 。(1)问钒原子束在不均匀横向磁场中将分裂为几束?(2)求基态钒原子的有效磁矩。 解:(1)原子在不均匀的磁场中将受到力的作用,力的大小与原子磁矩(因而于角动量)在磁场方向的分量成正比。钒原子基态2/34F 之角动量量子数2/3=J ,角动量在磁场方向的分量的个数为412 3 212=+?=+J ,因此,基态钒原子束在不均匀横向磁场中将分裂为4束。 (2)J J P m e g 2=μ h h J J P J 2 15)1(= += 按LS 耦合:5 2 156)1(2)1()1()1(1==++++-++ =J J S S L L J J g B B J h m e μμμ7746.05 15 215252≈=???= ∴ 6.2 已知He 原子0111S P →跃迁的光谱线在磁场中分裂为三条光谱线,其间距 厘米/467.0~=?v ,试计算所用磁场的感应强度。 解:裂开后的谱线同原谱线的波数之差为: mc Be g m g m v πλλ4)(1'1~1122-=-=? 氦原子的两个价电子之间是LS 型耦合。对应11 P 原子态,1,0,12-=M ;1,1,0===J L S , 对应01S 原子态,01=M ,211.0,0,0g g J L S =====。 mc Be v π4/)1,0,1(~-=? 又因谱线间距相等:厘米/467.04/~==?mc Be v π。 特斯拉。00.1467.04=?= ∴e mc B π 6.3 Li 漫线系的一条谱线)23(2/122/32P D →在弱磁场中将分裂成多少条谱线?试作出相应的能级跃迁图。

原子物理学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 速度为v的非相对论的α粒子与一静止的自由电子相碰撞,试证明:α粒子的最大偏离角-4 约为10rad. 要点分析:碰撞应考虑入射粒子和电子方向改变,并不是像教材中的入射粒子与靶核的碰撞(靶核不动),注意这里电子要动. 证明:设α粒子的质量为M α,碰撞前速度为V,沿X方向入射;碰撞后,速度为V',沿θ方向散射.电子质量用m e表示,碰撞前静止在坐标原点O处,碰撞后以速度v沿φ方向反冲.α粒子-电子系统在此过程中能量与动量均应守恒,有: (1) (3) (2) 作运算:(2)×sinθ±(3)×cosθ,得 (4) (5) 再将(4)、(5)二式与(1)式联立,消去V’与V, 化简上式,得 (6) 若记,可将(6)式改写为 (7)

视θ为φ的函数θ(φ),对(7)式求θ的极值,有 令,则sin2(θ+φ)-sin2φ=0 即2cos(θ+2φ)sinθ=0 (1)若sinθ=0则θ=0(极小)(8) (2)若cos(θ+2φ)=0则θ=90o-2φ(9) 将(9)式代入(7)式,有 由此可得 θ≈10弧度(极大)此题得证. (1)动能为的α粒子被金核以90°散射时,它的瞄准距离(碰撞参数)为多大(2)如果金箔厚μm,则入射α粒子束以大于90°散射(称为背散射)的粒子数是全部入射粒子的百分之几 解:(1)依和金的原子序数Z 2=79 -4 答:散射角为90o所对所对应的瞄准距离为. (2)要点分析:第二问解的要点是注意将大于90°的散射全部积分出来.90°~180°范围的积分,关键要知道n,问题不知道nA,但可从密度与原子量关系找出注意推导出n值.,其他值从书中参考列表中找. 从书后物质密度表和原子量表中查出Z Au=79,A Au=197,ρ Au=×10kg/m

原子物理学习题标准答案(褚圣麟)很详细

1.原子的基本状况 1.1解:根据卢瑟福散射公式: 2 02 22 442K Mv ctg b b Ze Ze αθ πεπε== 得到: 21921501522 12619 079(1.6010) 3.97104(48.8510)(7.681010) Ze ctg ctg b K ο θαπεπ---??===??????米 式中2 12K Mv α=是α粒子的功能。 1.2已知散射角为θ的α粒子与散射核的最短距离为 2202 1 21 ()(1)4sin m Ze r Mv θπε=+ , 试问上题α粒子与散射的金原子核之间的最短距离m r 多大? 解:将1.1题中各量代入m r 的表达式,得:2min 202 1 21 ()(1)4sin Ze r Mv θπε=+ 1929 619479(1.6010)1910(1)7.6810 1.6010sin 75 ο --???=???+???14 3.0210-=?米 1.3 若用动能为1兆电子伏特的质子射向金箔。问质子与金箔。问质子与金箔原子核可能达到的最 解:当入射粒子与靶核对心碰撞时,散射角为180ο。当入射粒子的动能全部转化为两粒子间的势能时,两粒子间的作用距离最小。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得: 22 0min 124p Ze Mv K r πε==,故有:2min 04p Ze r K πε= 192 9 13619 79(1.6010)910 1.141010 1.6010 ---??=??=???米 由上式看出:min r 与入射粒子的质量无关,所以当用相同能量质量和相同电量得到核代替质子时,其与靶核的作用的最小距离仍为131.1410-?米。

原子物理学杨福家第一章答案

第一章习题1、2解 1.1 速度为v的非相对论的α粒子与一静止的自由电子相碰撞,试证明:α粒子的最大偏离角约为10-4rad. 要点分析: 碰撞应考虑入射粒子和电子方向改变.并不是像教材中的入射粒子与靶核的碰撞(靶核不动).注意这里电子要动. 证明:设α粒子的质量为Mα,碰撞前速度为V,沿X方向入射;碰撞后,速度为V',沿θ方向散射。电子质量用m e表示,碰撞前静止在坐标原点O处,碰撞后以速度v沿φ方向反冲。α粒子-电子系统在此过程中能量与动量均应守恒,有: 2 2 2 2 1 2 1 2 1 v m V M V M e + ' = α α(1) ? θ α α cos cos v m V M V M e + ' =(2) ? θ α sin sin 0v m V M e - ' =(3) 作运算:(2)×sinθ±(3)×cosθ,得 ) sin( sin ? θ θ α+ =V M v m e(4) ) sin( sin ? θ ? α α+ ='V M V M(5)

再将(4)、(5)二式与(1)式联立,消去V’与v , 化简上式,得 (6) θ?μ?θμ222sin sin )(sin +=+ (7) 视θ为φ的函数θ(φ),对(7)式求θ的极值,有 令 θ+φ)-sin2φ=0 即 2cos(θ+2φ)sin θ=0 (1) 若 sin θ=0, 则 θ=0(极小) (8) (2)若cos(θ+2φ)=0 则 θ=90o-2φ (9) 将(9)式代入(7)式,有 θ ?μ?μ2202)(90si n si n si n +=-

由此可得 θ≈10-4弧度(极大) 此题得证。 1.2(1)动能为5.00MeV的α粒子被金核以90°散射时,它的瞄准距离(碰撞参数)为多大? (2)如果金箔厚1.0 μm,则入射α粒子束以大于90°散射(称为背散射)的粒子数是全部入射粒子的百分之几? 要点分析:第二问是90°~180°范围的积分.关键要知道n, 注意推导出n值. 其他值 解:(1)依 金的原子序数 Z2=79 答:散射角为90o所对所对应的瞄准距离为22.8fm. (2)解: 第二问解的要点是注意将大于90°的散射全部积分出来. (问题不知道nA,但可从密度与原子量关系找出) 从书后物质密度表和原子量表中查出 Z Au=79,A Au=197, ρAu=1.888×104kg/m3

原子物理学期末考试试卷(E)参考答案

《原子物理学》期末考试试卷(E)参考答案 (共10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7.16?10-3 ----(3分) 2.(1s2s)3S1(前面的组态可以不写)(1分); ?S=0(或?L=±1,或∑ i i l=奇?∑ i i l=偶)(1分); 亚稳(1分)。 ----(3分) 3.4;1;0,1,2 ;4;1,0;2,1。 ----(3分) 4.0.013nm (2分) , 8.8?106m?s-1(3分)。 ----(3分) 5.密立根(2分);电荷(1分)。 ----(3分) 6.氦核 2 4He;高速的电子;光子(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各1分) ----(3分) 7.R aE =α32 ----(3分)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 共有27分) 1.D ----(3分) 2.C ----(3分) 3.D ----(3分) 4.C ----(3分) 5.A ----(3分) 6.D 提示: 钠原子589.0nm谱线在弱磁场下发生反常塞曼效应,其谱线不分裂为等间距的三条谱线,故这只可能是在强磁场中的帕邢—巴克效应。 ----(3分) 7.C ----(3分) 8.B ----(3分) 9.D ----(3分)

三.计算题(共5题, 共52分 ) 1.解: 氢原子处在基态时的朗德因子g =2,氢原子在不均匀磁场中受力为 z B z B z B Mg Z B f Z d d d d 221d d d d B B B μμμμ±=?±=-== (3分) 由 f =ma 得 a m B Z =±?μB d d 故原子束离开磁场时两束分量间的间隔为 s at m B Z d v =?=??? ? ? ?212 22 μB d d (2分) 式中的v 以氢原子在400K 时的最可几速率代之 m kT v 3= )m (56.010400 1038.131010927.03d d 3d d 232 232B 2 B =??????=?=??= --kT d z B kT md z B m s μμ (3分) 由于l =0, 所以氢原子的磁矩就是电子的自旋磁矩(核磁矩很小,在此可忽略), 故基态氢原子在不均匀磁场中发生偏转正好说明电子自旋磁矩的存在。 (2分) ----(10分) 2.解:由瞄准距离公式:b = 22a ctg θ及a = 2 1204z z e E πε得: b = 20012*79 **30246e ctg MeV πε= 3.284*10-5nm. (5分) 22 22 ()()(cot )22 (60)cot 30 3:1(90)cot 45 a N Nnt Nnt b Nnt N N θ σθπθπ?=?==?==? (5分) 3.对于Al 原子基态是2P 1/2:L= 1,S = 1/2,J = 1/2 (1分) 它的轨道角动量大小: L = = (3分) 它的自旋角动量大小: S = = 2 (3分) 它的总角动量大小: J = = 2 (3分) 4.(1)铍原子基态的电子组态是2s2s ,按L -S 耦合可形成的原子态: 对于 2s2s 态,根据泡利原理,1l = 0,2l = 0,S = 0 则J = 0形成的原子态:10S ; (3分) (2)当电子组态为2s2p 时:1l = 0,2l = 1,S = 0,1 S = 0, 则J = 1,原子组态为:11P ; S = 1, 则J = 0,1,2,原子组态为:30P ,31P ,32P ; (3分) (3)当电子组态为2s3s 时,1l = 0,2l = 0,S = 0,1 则J = 0,1,原子组态为:10S ,31S 。 (3分) 从这些原子态向低能态跃迁时,可以产生5条光谱线。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