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教学目标】

掌握:中国农业的起源;刀耕火种;铁犁牛耕的出现和发展;耕作技术的进步;小农经济的形成。

理解: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古代耕作方式变化的根本原因。

了解: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重难点】农业生产的发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认知】

1、列举我国在原始社会、商周、春秋战国、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明清时期农业精耕细作的表现。(从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农作物、水利灌溉等方面思考)

(1)生产工具:

原始社会——石刀石斧;

商周——商量青铜,大量耒耜;

春秋战国——铁犁牛耕;

两汉——耦犁(西汉赵过推广),出现犁壁,耧车;

隋唐——曲辕犁。

(2)耕作技术:

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商周——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春秋战国——垄作法;

两汉——代田法(赵过),一年一熟;

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

宋以后——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

(3)农作物:

原始社会——水稻和粟(南稻北粟);

商周——粟、稻、黍、稷、麦、麻、桑等;

明清——引进玉米和甘薯等

(4)水利灌溉(包括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

春秋战国——都江堰;两汉——漕渠、白渠、龙首渠;魏晋南北朝——翻车;

隋唐——筒车;宋——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

2、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

(1)农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铁犁牛耕的逐渐推广,提升了生产力。(根本原因)

(2)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小农经济的定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4、简述小农经济的特点?

(1)以家庭为单位;(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3)自给自足;(4)精耕细作;

5、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主要组织方式——男耕女织(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

主要生产特点——精耕细作

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封建土地私有制。

【探究思考】对小农经济的评价:

(1)积极性:

①小农经济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的主要动力;

②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2)局限性:

①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有,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②农民承受沉重的封建剥削,最终阶级矛盾尖锐,导致农民起义爆发。

【反馈检测】

1、“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

A.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B.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发达

2、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D.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3、右图是甲骨文中的“年”字,其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卜辞

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

A.人寿年丰

B.祈盼丰收

C.庄稼收获

D.祭祀谷神

4、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

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能够推断()

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

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5、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

之天府”的景象。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

A.孙叔敖 B.管仲 C.李冰 D.郑国

南朝初期,江淮地区“土多稻田”。为了“尽勤地利”,朝廷令“自今悉督种麦,以助阙乏”。这证明该地区在推行()

A.垄作法B.套作制C.稻麦二熟制D.一年三熟制

【答案】C

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

【答案】B

【点拨】从关键词“汉代”,能够排除A项,因为春秋时期就开始使用铁器;汉代随着犁壁的发明,已经开始推广使用牛耕,排除C;雇佣关系盛行是在明清时期,排除D。故选B。

22.(2008年高考北京文综14题)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

【答案】A

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右侧两图,其中图8(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

A.战国

B.秦

C.西汉

D.东汉【答案】D

【归纳梳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