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抗战家书心得体会精编版(共3份)

重读抗战家书心得体会精编版(共3份)
重读抗战家书心得体会精编版(共3份)

重读抗战家书心得体会精编版

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精编版

目录

重读抗战家书心得体会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1 (2)

重读抗战家书心得体会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2 (4)

重读抗战家书心得体会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3 (7)

重读抗战家书心得体会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1

——作者

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从4月1日开始播出系列报道"重读抗战家书",我有幸观看了家书戴安澜: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瞬间,我们的视线被带入到那个"祖国受侵略,母亲受凌辱,人民身陷水生火热的抗战年代,爱国人士抛妻弃子,远离家乡,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一腔热血、青春无悔熔铸成永远的丰碑。

重读抗战家书,能让我们得到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引导和精神的激励。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正能量。让我们一同感受赤子的爱国热忱,感受普遍战士的为国为家一往无前的豪情,感受亲人血浓于水的柔情。让我们一同怀念那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奉献的年轻生命,怀念那些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先烈们。让我们一同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守光荣传统,坚守和平与幸福。

从戴安澜将军爱国中,我们应该可以体会到: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始终保持着爱国爱家的传统。中华民族的爱国史中,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戚继光抗击倭寇,有林则徐虎门销烟、抗日战争等可歌可泣的史事和无数的英雄人物。我们每个人的情感往往是和具体的人物、事件相系的,因此要

在全面了解中华民族对人类世界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全面客观地分析我国近代之所以落后的原因和未来美好蓝图,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自己勤政爱民、奋发有为、国之栋梁。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所以,重读抗战家书,可以深刻感受到:一封封家书,呈现出爱国先烈报效祖国的矢志不渝,置个人生死于不顾,面对亲情时柔情似水的镜头,让我们永远缅怀,值得学习和敬仰。

在价值观念日趋多元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缅怀烈士彪炳史册的功绩,追寻烈士们永垂不朽的精神,通过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来校正我们的价值观取向,校准我们的人生坐标。"重读抗战家书"所提供的,恰恰就是这样一种契机。

烈士远行,英名不朽。今天,我们从抗战家书中汲取营养,补好精神之"钙";家国情怀是一面震撼人心的镜子,都应对照审视自己,照亮前进的方向。在灵魂深处有所触动,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感受到学习和弘扬优秀家风家训的同时,作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要担当起应有的爱国责任义不容辞。

重读抗战家书心得体会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2

——作者

这几天,央视正在播放一个特别系列节目――"重读抗战家书、祭拜壮士国魂",来缅怀在70多年前的抗日战场上,为民族存亡而奋不顾身的先辈们。在这些先烈中,有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左权,有"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戴安澜将军,也有"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的赵一曼女士。从这些抗战先烈们留下的家书中,笔者感受到了他们强烈的壮志报国情怀。

左权将军的家书,除了记载了一个儿子、丈夫和父亲,对家庭的眷恋,对未来的憧憬,还记载了他在前线的所见所闻,包括日本用刀扎死孩子,烧杀抢掠。左权在给母亲的信上写道,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还要灭我之种。亡国灭种的灾害已经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在写完给妻子的最后一封家书的三天后,左权将军在掩护八路军总部突围日军的扫荡时,被弹片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7岁。而左权将军生前留下的照片中,差不多每张都特别严肃,唯有抱着女儿时,笑得很灿烂。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左权将军选择了义无反顾、选择了血洒战场。他留给女儿的11封家书,不仅仅是一个父亲留给女儿的珍贵回忆,也是抗战英烈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

读英雄革命家书有感

读英雄革命家书有感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这是抗日烈士赵一曼就义前一刻留给儿子的家书。 “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您也不必过伤悲,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这是共产党员、抗日名将吉鸿昌在走上刑场前,写给其妻胡红霞的遗书。 穿越历史硝烟,经历战火洗礼,在波澜壮阔的抗战画卷中,一封封家书,就这样让我们窥见那个永不磨灭的时代,靠近那些至情至性的抗战英灵。岁月可以抹去各色记忆,却永远抹不去情感上的共鸣。虽然时间流逝70多年,今天细细品读这些英烈的家书,依然能感受到流淌其间炽热的温度,赤诚的情怀。 一封封抗战家书,既是抗日英雄舍家救国的正气书,亦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警世洪钟。“我们要中国打胜仗,必须全中国四万万同胞都团结起来,同心合力去打鬼子,才能把鬼子赶出中国。”新四军烈士胡孟晋的辞别书道出了当时国人的心声。 一封封抗战家书,既是坚定信念牢记使命的教科书,亦是面向未来振兴中华的强军战歌。“儿这次为了民族,为了阶级,为了可爱的家乡,为了骨肉相连的弟妹,求得生存

和幸福。”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程雄向双亲袒露了自己的革命理想。“你应该立即奔上抗日的战场,在战斗的环境中创造你的人生,开辟你的前途!”面对残暴的敌人,共产党员王孝慈为国捐躯、效命疆场之志涤荡人心。 透过抗战家书,看到一种滚烫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透过抗战家书,升腾一种激越豪迈的民族气节:视死如归、宁死不屈。透过抗战家书,感受一种久违的英雄气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透过抗战家书,感到一股力透纸背的必胜信念:百折不挠、坚忍不拔。 会有一种情怀令人泪流满面,会有一种力量让人心潮澎湃。重温抗战家书,我们捧读壮怀激烈的绝笔,聆听殷殷期盼的嘱托,铭记拳拳相报的誓言……在那些朴实的文字、纯真的情感、高尚的理想中,体会革命志士博大胸襟、浩然正气。 重温抗战家书,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接受一次深入骨髓、直抵灵魂的心灵净化与洗礼,深情缅怀那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奉献的宝贵生命,缅怀那些为我们创造今天一切的革命先烈。 重温抗战家书,我们以史为鉴,补足精神之钙、补齐能力短板、清除作风之弊,成长为担当强军重任的“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我们共产党人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4篇)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4篇) 重读抗战家书,能让我们得到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引导和精神的激励。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正能量。让我们一同感受赤子的爱国热忱,感受普遍战士的为国为家一往无前的豪情,感受亲人血浓于水的柔情。让我们一同怀念那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奉献的年轻生命,怀念那些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先烈们。让我们一同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守光荣传统,坚守和平与幸福。 从戴安澜将军爱国中,我们应该可以体会到: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始终保持着爱国爱家的传统。中华民族的爱国史中,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戚继光抗击倭寇,有林则徐虎门销烟、抗日战争等可歌可泣的史事和无数的英雄人物。我们每个人的情感往往是和具体的人物、事件相系的,因此要在全面了解中华民族对人类世界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全面客观地分析我国近代之所以落后的原因和未来美好蓝图,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自己勤政爱民、奋发有为、国之栋梁。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所以,重读抗战家书,可以深刻感受到:一封封家书,呈现出爱国先烈报效祖国的矢志不渝,置个人生死于不顾,面对亲情时柔情似水的镜头,让我们永远缅怀,

值得学习和敬仰。 在价值观念日趋多元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缅怀烈士彪炳史册的功绩,追寻烈士们永垂不朽的精神,通过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来校正我们的价值观取向,校准我们的人生坐标。"重读抗战家书"所提供的,恰恰就是这样一种契机。 烈士远行,英名不朽。今天,我们从抗战家书中汲取营养,补好精神之"钙";家国情怀是一面震撼人心的镜子,都应对照审视自己,照亮前进的方向。在灵魂深处有所触动,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感受到学习和弘扬优秀家风家训的同时,作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要担当起应有的爱国责任义不容辞。

红色家书心得体会

读《红色故事》有感 家书是家庭的情感纽带,是家教的重要载体,也是家风的一面镜子。这些家书,承载着人格和亲情,蕴藏着智慧和力量,是我们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尚品格和道德风范,在人生道路上如何做人、做事的生动教材。 每封家书都充满了感情色彩,我深深感触到了家书的作者们对于父母、子女、爱人、亲人的醇厚亲情、面对各种复杂环境时内心的矛盾和挣扎,都是鲜活生动、实实在在、触手可及的。 在这些家书中,最令人感动的就是革命战争年代留下的家书。它们涵盖了党成立初期、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这些家书有的写于走向战场之前,有的写于硝烟弥漫的战斗间隙,有的写于慷慨就义的前夕,有的写于白色恐怖的日子。 《红色家书》通过一封封直指心灵的家书,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一张张昂扬向上的老照片,重现了历史。书中记载了互报平安、家庭之间的小事,其中穿插写信人之间的思想情感的变化,实实在在,触手可及。这让我感受到,他们的岗位虽然是平凡的,英雄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也并不是离我们遥不可及,榜样其实就在身边。 为了新中国的建立,许多共产党员脱颖而出,他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用血、用汗、用宝贵的生命铸就了中华民族,换得大地阳光灿烂,让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生活。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记了什么叫英勇、坚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与火的历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我要感谢《红色家书》,它为我树立了榜样,它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它将促使我成为一个勇敢顽强的人。读到他们的事迹,我无法自已,热血沸腾。 这些家书的作者们,深爱着自己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孩子、相知的伴侣,但他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他们有着无比坚定的革命信仰。为了自己的信仰, 他们毅然决然地告别白发爹娘,告别娇妻幼子,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但是血脉亲情是永远无法舍弃的,共产党员也是有着铁骨柔情的血肉之躯,在他们满腔的革命豪情背后也有着割舍不断的儿女情长,于是,我们就从这些家书的字里行间读到了一个个血泪 交织的感人故事。

《抗战家书》读后感2篇

《抗战家书》读后感(2篇) 炮火纷飞,一封家书,饱含深深思念,前路崎岖,几句诺言,承载万丈豪情;时光荏苒,重温这些誓言,感悟先烈们的爱国情怀,斗转星移,回顾这些故纸温情,体会前辈们的奉献精神。翻看着一封封情真意切的家书,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抗战心灵史。其中既有热血男儿从沙场写给亲人的绝笔,也有严父慈母对子女的叮咛;既有兄弟之间的同心同德,亦有恋人之间的款款深情。穿越 历史硝烟,重读这一封封感人肺腑的抗战家书,足以令我动容。 重温抗战家书,我读出了先烈们深深的爱国情怀,以及坚定的报国忠心。著名的抗战将领张自忠从抗战一开始就有“报国必死”的决心,每上战场,他都打得英勇悲壮,而且每次战前他都要写下一封信,回来的时候再把信撕掉,以示报国忠心。“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敢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阅读他对战友的书信,字里行间无不表达着决心杀敌的信念,翻看他的书信原件,苍劲有力的字体正是对这种信念最好的诠释。除非海枯石烂,否则他的报国忠心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同样,时任第七战区长官部参谋长的傅常将军,在率军出川抗战之前,将写给妻子儿女的“遗书”刻在灯柜上,以示铮铮铁骨。“川军出川抗战,战而胜,凯旋而归;战如不胜,决 心裹尸以还”如此的浩然正气,如此的英雄气魄,令我的敬佩之情

油然而生。无数的抗战将士正是拥有如此的凌云壮志,才使得敌人落荒而逃,正是拥有如此的坚定信念,才使得先辈们在战场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 品读抗战家书,我体会到了前辈们舍身救国,不畏牺牲的奉献精神。抗日名将吉鸿昌在牺牲前以手指为笔,在刑场上写下浩然正气的绝命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虽然他身陷囹圄,但是爱国的情感没有泯灭,牺牲奉献的精神只增不减,在生前的最后时刻,他依然发出有力的呐喊,激励着更多的爱国人士投入到抗战之中。如此的凛然正气,足以看出烈士们不畏牺牲的献身精神,如此的无所畏惧,足以看出前辈们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作为远征军被派遣出征的戴安澜将军受伤殉国后,人们在他的皮包中发现了两封信,其爱国情怀,报国之志,催人泪下。“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如此毫无畏惧的牺牲精神,无不令人为之动容。戴安澜还带头立下遗嘱:只要还有一兵一卒,亦需坚守到底,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全师各级指挥官纷纷效仿,誓与同古共存亡。如此的英勇善战,取得了远征的胜利,如此顽强拼搏,将军死而无憾!八路军 牺牲的职务最高的指挥员左权,将毕生的精力都贡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谱写了自己辉煌的革命生涯、军事生涯,撰写和翻译了大量军事理论文章和著作,但很少谈及自己。透过他情真意切的一封封家书,我们体会到了他的无私奉献。家书中,对刚出生才几个月就离别的女儿,这个深沉刚毅的军事指挥员在家书中一变而

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

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 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一):革命英烈的'勇'与'情' 作者:周琪棚 近日,中央电视台组织播放了《重读抗战家书》系列节目,节目中一件件震撼人心的抗战事迹,一封封感人至深的深情家书,拉近了我与革命英烈的距离,也深深触动着我的心灵,听着革命英烈的英勇的抗战事迹让我热血沸腾,看到一封封包含深情的家书让我潸然泪下,革命先烈的'勇'与'情',是当下我们应该永远继承和发扬的精神财富。 革命英烈的'勇'在于将生死置之度外。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奋战在抗日的最前线,为了争取最终胜利,使中华民族永存在这世界上,他们早抱有以身殉国的准备,视死若生;革命先烈的'勇'在于他们为了理想信念战胜种种困难。正如左权将军家书写道:'我们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当局对我们仍然是苛刻,但我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过去吃过草,准备还吃草。'就是这样遇到困难不放弃,不逃避的>勇气与决心最终让我们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革命英烈的'情'在于他们对家人深深的思念。面对战争,他们不得不与家人分离,别时容易见时难,他们的家书表达了对父母的嘱托,对妻子的思念,对孩子的希望,用情至深,感人肺腑;他们的'情'在于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之情。国将不保家焉能存。国难之际,他们走向战场,毅然离开家乡亲人,只为挽救民族危亡。 革命英烈的'勇'震撼人心,革命英烈的'情'感人至深,他们的事迹让我们铭记过去,努力当下,决胜未来。前世不忘,后事之师,当代党员干部应该铭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学习他们的'勇'于'情'.一要学习他们的抗战之勇。在工作中要有勇气,要敢于担当工作创新的风险,敢于承担失败的责任,敢于承受受挫的压力和言论;二要学习他们的奉献之情,在工作中要用真情,干实事,不求名利,不幕地位,一心为公,把人生的价值体现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字。 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二) 清明节前后,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播放了一个特别系列节目:'重读抗战家书、祭拜壮士国魂',来缅怀在70多年前的抗日战场上,为民族存亡而奋不顾身的先烈们。我的视线被带进了那个'祖国河山沦丧,生灵遭到涂炭'腥风血雨的年代,一批批仁人志士抛家弃子,拿起刀枪走向抗日的战场,把青春和一腔热血熔铸成永远的丰碑。 在这千千万万个英烈中,我们撷取几个杰出的代表,读一读左权、赵一曼、戴安澜、张自忠、白雪樵的家书,感受到了他们强烈的壮志报国情怀。 左权将军在给母亲信中写道:'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还要灭我之种'.'亡国灭种的灾害已经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每个人都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赵一曼写下了:'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誓言。戴安澜将军从容面对敌人的炮火'为国战事、事极光荣'.张自忠将军战至最后一刻,留下了'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临终遗言。年仅25岁马来西亚女华侨白雪樵报名参加机工支援抗战,临别给父母留言,'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但是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 面对日本强盗,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将自己的生死置至度外,前赴后继,与敌浴血奋战,写下了一曲曲捍卫国家和民族尊严、不屈不挠抗争精神的人间悲壮凯歌! 左权将军给妻子写道:'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廿一个月了,何日

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

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 鲜红的封面,鲜红的热血,鲜红的豪情,一封封触动心灵的红色家书、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红色故事,这是无数仁人志士倾注笔尖的无限思念。通过对《红色家书》一书的学习,一封封感人的书信,真真切切地让我感受到前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大无畏的奉献精神、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及对后人的敦敦教诲。作为一名新时期下的党员,我想谈谈学习之后的一些体会。 这些书信的作者都是胸怀国家民族大义的人,所以他们的文字,即使是给亲人的书信,也难免流露出改天换地创造新世界的雄心壮志。李立三在致父亲的信中说,他的志向是“造一个光明灿烂的新世界,作一个幸福无比的新国民。”任弼时给父亲的信中也表达了相似的志向,他说,“我辈青年将来造成大福家世界,同天共乐。”这些革命前辈的字字句句,无不饱含激情,气吞八荒,他们就像一盏盏明灯,闪耀在历史的黑暗地带,照亮后人的前进方向。如果说,这些先人当时面临的任务是推翻旧世界,那么我们这代人则面临着,创新创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新时代,仍需我们矢志不渝的苦干和实干精神,仍需我们坚定执着的无限奋斗。我们应当牢记宗旨,执政为民。牢固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宗旨,严格要求自己,立足全局,思考和谋划工作,带领党政班子负重拼搏、开拓进取,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难事做起;坚持说实话、办实事、

求实效的工作作风,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把群众的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准,针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工作。特别是强化群众工作能力,在思想上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感情上贴近群众,为民谋利,切实维护群众的权益。我们应当开拓创新,求真务实。要打破常规,开拓创新,面对新的形势,以全新的思维去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落实先人一步、快人一拍的措施,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把全部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全部精力用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我们应当廉洁自律,筑牢防线。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时刻从严要求自己,自觉抵制不良之风的侵蚀;进一步规范自身从政行为,增强自律意识和慎独意识,做到生活正派、勤政务实;管住自己,守住小节,自觉防微杜渐,以自身行动维护党纪政纪的严肃性和廉洁性,筑牢廉洁从政防线,树立勤政廉政的党员干部形象。革命先烈们在血与火的历史中,走过铺满荆棘的道路,用坚定不移的精神,留给了我们无比宝珍贵的宝藏。抚今追昔,但我们必将永远接受红色家书的精神洗礼,铭记这份柔情与豪情并存的感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实现新作为,争当新表率!

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 1500字

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 1500字 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 1500字  掩卷沉思,耳边尤有炮火声;凝神回首,眼底不由泪水生。李大钊、邓恩铭、方志敏......31位烈士,他们牺牲时平均年龄才27岁,他们为了革命事业追求信仰、放弃家庭、献出生命,他们用生命践行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入党誓词,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他们的家书既有对革命的坚定又有对家庭的柔情,他们的家书既充满着对黑暗社会的无情抨击又有对新社会的无限憧憬。 一、烈士们都是政治坚定的革命者 李大钊同志在狱中自述写道”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事业”;血战东南半壁红的方志敏烈士在《我们临死以前的话》写道“我们是共产党员,为革命而死,毫无所怨,更无所惧”;烈士江诗咏在给父母亲的信中写道“加入共产党,是为大多数工农无产阶级谋利益”......,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他们依然用坚定革命信仰激励自己,他们无惧国民党反动派的严刑拷打,蔑视劝降者的高官厚禄,视死如归。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红色家书》通篇是:“砍头不要紧,只有主义真”“砍头不过是告老还乡”“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刀放头上不胆寒”“饮弹从容向天啸,长流浩气在人间”“啪啪的枪声,是我们诀别的标志”“死可以,变节是不可能的”“宁死而不求虚伪、卑劣、罪恶的自由”“如今之死,则重于泰山”......,烈士们用他们的“死”换来了新中国的“生”。 二、烈士们都是意志坚强的“有情人” 烈士们在政治上、思想上是坚定的“布尔什维克”,在战场面对敌人的枪弹时是无畏的英雄,在不幸被捕入狱面对酷刑时是视死如归的殉道者;‘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血脉亲情是永远割不断的,他们也是“有情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生死离别之际,他们也会想到他们的家庭、父母、妻儿,但我们从他们就义前的家书可以看到,我们的烈士在生离死别之际并不是拘于儿女私情,他们是站在革命的高度交代“后事”。忠孝难以两全,为国捐躯后,交代赡养父母、培养子女之事是人之常情,但我们的烈士在叮嘱完赡养抚育之事后,更希望是把儿女继续培养成革命者,继承遗志,“继我志呵,继我志呵”! 三十一位烈士,从这些烈士的生平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到,毛泽建烈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4篇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4 篇) 重读抗战家书,能让我们得到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引导和精神的激励。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正能量。让我们一同感受赤子的爱国热忱,感受普遍战士的为国为家一往无前的豪情,感受亲人血浓于水的柔情。让我们一同怀念那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奉献的年轻生命,怀念那些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先烈们。让我们一同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守光荣传统,坚守和平与幸福。 从戴安澜将军爱国中,我们应该可以体会到: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始终保持着爱国爱家的传统。中华民族的爱国史中,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戚继光抗击倭寇,有林则徐虎门销烟、抗日战争等可歌可泣的史事和无数的英雄人物。我们每个人的情感往往是和具体的人物、事件相系的,因此要在全面了解中华民族对人类世界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全面客观地分析我国近代之所以落后的原因和未来美好蓝图,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自己勤政爱民、奋发有为、国之栋梁。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 正地进步。"所以,重读抗战家书,可以深刻感受到:一封封家书,呈现出爱国先烈报效祖国的矢志不渝,置个人生死于不顾,面对亲情时柔情似水的镜头,让我们永远缅怀,值得学习和敬仰。

在价值观念日趋多元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缅怀烈士彪炳史册的功绩,追寻烈士们永垂不朽的精神,通过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来校正我们的价值观取向,校准我们的人生坐标。"重读抗战家书"所提供的,恰恰就是这样一种契机。 烈士远行,英名不朽。今天,我们从抗战家书中汲取营养,补好精神之"钙";家国情怀是一面震撼人心的镜子,都应对照审视自己,照亮前进的方向。在灵魂深处有所触动,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感受到学习和弘扬优秀家风家训的同时,作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要担当起应有的爱国责任义不容辞。

《读抗战家书》有感

《读抗战家书》有感 有一种爱,超越陪伴 ——《读抗战家书》有感 刘娟 在这个世界上,父母对子女的爱,永远是最无私的爱。只有做了母亲后,才会对这句话有更加深刻的体会!我爱孩子,甚至超过自己的生命,对孩子的教育、衣食住行总是尽量亲力亲为,工作之余尽量陪伴她。我坚强的认为,陪伴就是最佳的爱。 但是,在战争年代,却有这样一群父母,他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他们忙于自己的事业,他们不能陪伴孩子成长,不能亲自教育儿女成才。他们的事业就是拯救我们的民族于危难之际,他们把热血、青春和生命都献给了国家,他们甚至在自己生命的最后,还把自己全部的希冀寄托在儿女身上,希望自己的儿女能肩负起民族存亡的重任,替他们完成未竟的事业,希望“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在《抗战家书》中,我读到民族英雄赵一曼在生命的尽头留下的一封家书,这封绝笔信只有短短一百多个字,却字字流露着对儿子的思念与羞愧,满溢着自己以身殉国的坚强意志和对儿子的迫切希冀。她遗恨却不后悔,勇往直前毫无畏惧。信中这样写道:“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恨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心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这最后一封信带着满腔的爱与希望,将她短促而璀璨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永远延续下去……她,是一位宏伟的母亲!她对子女的爱不会比今天的我们少一丝一毫。 同样的深情,显现在烈士左权的家书中。

这位八路军牺牲的职务最高的指挥员对刚出生才几个月就离别的女儿,从一个深厚刚毅的军事指挥员一变而为慈父,字里行间凝结着对女儿北北冷暖关爱的骨肉亲情。在1942年写给妻子的一封信里,他这样写道:“我担心着你及北北,你入学后望能好好的恢复身体,有闲暇时多去看看太北,小孩子极需人照顾的。……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得更多事情了,她在保育院情形如何?你是否能经常去看她?来信时希多报道太北的一切。在闲暇与独坐中,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一块玩着、谈着,特别是北北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上,一时爬着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闹个不休,真是喜悦。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怡悦极了。“短短几句话,却无不透漏着一位父亲对孩子无限的爱和思念。 然后此后的好久,就在同年,37岁的左权将军壮烈牺牲,未能等到抗战胜利与妻女团聚的那天,永远的离开了他深爱的小北北。 试问一句,谁不愿享尽天伦之乐?可是自1937年到1945年,八年抗战期间,多少新鲜的生命被凶残地剥夺了,多少美满的家庭被狠狠的拆散了。这场战争中,无数先烈以生命为代价驱逐侵华日军,用忠诚的热血染红了新中国的五星红旗。看看这一封封的家书,到处倾诉着战士们为人父、为人子、为人夫、为人母的责任与感情,凝聚着他们对家人的羞愧与深爱,更挥洒着他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但他们却毅然决然的踏上了最长的旅途,走上了不能回头的路。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我们在战场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宏伟的胜利,换来了父母子女与兄弟姐妹们的和平与安详!他们以血肉之躯在那场战争中砌成最坚韧的长城,守护着我们宏伟的祖国,守护这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让家人再也不用担心有一天谁会提着刺刀冲进家门,抢走财物,肆意的中华大地上杀戮…… 穿越过历史的硝烟,穿越过时代的隔阂,翻看着这一封封情真意切的家书,却足以令我动容。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需要铭记这段历史,要在血与泪的凄惨经历中发愤图强,永远记住一个国家“如果落伍,就要挨打“,甚至是妻离子散的灭顶之灾;铭记这段历史,更是为了铭记在那场暴虐战争中牺牲的无数生命,无数宏伟的父亲、母亲们!

《红色家书》心得体会

《红色家书》心得体会 《红色家书》心得体会《红色家书》这本书是在中国共产党xx周年华诞前夕正式出版的,是一本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编辑的民间家书系列图书,国家大师季羡林为民间家书系列图书题写了“家书抵万金”的书名,《红色家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中,无数志士仁人告别父母,远离亲人,走向战场,在紧张的工作与严酷的战斗间隙,他们将对亲人的思念付诸笔端,写成一封封充满亲情、激情与爱情的家书。家书柔情似水,是革命者与亲人间的心灵交流,承载着战火的记忆,蕴涵着无穷的思恋,诉说着无尽的思念,寄托着殷切的祝福。这些家书是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留给后人的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今天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今天我第一次读它。 《红色家书》收录了xx多个家庭的xx余封保存多年的家书,其中大部分已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这些家书是从x万多封家书中精选出来的,分为反哺义、睢鸠缘、手足情、舐犊情四部分。家书包含亲情、修身、齐家、治国等传统文化的精华,主要篇目有:延安来信、南下“日记”、英雄泪、母亲的最后一封“家书”、战地情书等。作者以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发自内心的抒发着他们爱党爱国爱家的赤子之心,体现了他们为了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不惜英勇献身的豪情壮志。在红色家书

中,读来最令人感动的就是革命战争年代留下的家书。它们涵盖了党成立初期、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有的写于走向战场之前,有的写于硝烟弥漫的战斗间隙,有的写于慷慨就义的前夕,有的写于白色恐怖的日子,有的历尽艰险才送达家人手中。尽管家书的纸张大小不同、质地各异,穿越烽火年代,又经数十载岁月洗礼,能够保留至今,殊为不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血脉亲情是永远割不断的,这时期共产党人的家书中充满了作者愿为信仰而献身的革命豪情,而家书背后则是一段段血泪交织的感人故事。 过去人们常说共产党员是钢铁战士,其实共产党人也是血肉之躯,也有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也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然而所不同的是,他们有一种坚定的革命信仰,无法顾及自己的家庭,甚至牺牲生命。这种铁骨柔情的一面在家书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家书中有一个常常表达的情感,就是参军或参加革命工作成为职业革命者以后,就不能在家里尽责尽孝了。仗一打就是几年、几十年,有的没有再见到家人就牺牲了,有的直到194x年革命胜利后才与家人联系上。这期间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纠结,但最终还是小家让位于大家,小爱让位于大爱。 江西吉安人刘中新是一位经过长征走向华北抗日战场的热血男儿,193x年担任八路军xxx师xxx旅旅部参谋。他远离家乡,

左权抗战家书读后感

左权抗战家书读后感 【文章导读】有两个字,用无限的悲壮承载着无上的光荣。有一群人,用单薄的身躯承载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左权抗战家书读后感,供你参考和借鉴。 【篇一】左权抗战家书读后感重读抗战家书,一件件震撼人心的抗战事迹,一封封感人至深的深情家书,拉近了我与革命英烈的距离,也深深触动着我的心灵,听着革命英烈的英勇的抗战事迹让我热血沸腾,看到一封封包含深情的家书让我潸然泪下,革命先烈的“勇”与“情”,是当下我们应该永远继承和发扬的精神财富。 左权将军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烽火岁月中,他辗转战场,给母亲、妻子写去一封封朴素而深情的家书,记载了一个儿子、丈夫和父亲,对家庭的眷恋,对未来的憧憬,以及誓死奔赴国难的决心。 左权将军的“勇”在于将生死置之度外,在于为了理想信念而放弃所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他不顾个人安危,奋战在抗日前线。为了争取最终胜利,使中华民族永存,他时刻都抱有以身殉国的准备,视死如归。在家书中,左权将军曾写道“我们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当局对我们仍然是苛刻,但我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

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过去吃过草,准备还吃草。”就是这样遇到困难不放弃,不逃避的勇气与决心最终让我们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左权的“情”在于他们对家人深深的思念。面对战争,他们不得不与家人分离,别时容易见时难,他们的家书表达了对父母的嘱托,对妻子的思念,对孩子的希望,用情至深,感人肺腑;左权将军曾写到“此间一切如常,惟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廿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左权将军在艰难之际仍保持乐观的心态,信中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但一封短短书信,更透露出的大爱,他的大爱在于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之情。国将不保,家焉能存。国难之际,他走向战场,毅然离开家乡亲人,只为挽救民族危亡。 左权将军的“勇”震撼人心,左权将军的“情”感人至深,他的事迹让我们铭记过去,努力当下,决胜未来。重读他的家书,写信中的左权似乎不再是个将军,而是一个普通的父亲,他格外想念妻子,惦念女儿的一切。但妻女事小,国家事大。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左权将军选择了义无反顾、选择了血洒战场。他留给女儿的这十一封家书,不仅仅是一

红色家书学习心得体会

人遗子孙以钱财,我遗子孙以清白 最近,在全国中共党员中掀起了一股学习红色家书的热潮。我认真的学习了《毛岸英写给表舅向三立的信》、《董必武写给董良埙的信》等红色家书,收获颇大。其中,毛岸英写给表舅的信让我掩卷沉思许久,心绪久久不能平静。 信中说:新中国之所以不同于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同于国民党,毛泽东之所以不同于蒋介石,毛泽东的子女妻舅之所以不同于蒋介石的子女妻舅,除了其他更基本的原因以外,正在于此:皇亲贵戚仗势发财,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毛岸英说靠自己的劳动和才能吃饭的时代已经来临了。从毛岸英的书信中可以看到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良好家风跃然纸上,正因为言传身教,才使得后人们的家风?清风徐来?,美德永续,也正因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优良作风的传承,中国共产党才能正本清源,永葆本色。 爱护家庭、关心亲友是人之常情,但关爱什么,怎么关爱值得党员领导干部认真思考和严肃对待。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一定要严格教育、约束配偶、子女等亲属,既做到自己清正廉洁,又确保他们立得正、行得直,这就要求培养良好的家风并代代相传。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

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一个家庭或家族,可以没有声名显赫的家世、没有殷实丰厚的财富,但不能没有良好的家风、家规,良好家风能传承子孙后代优秀的道德品质,成为安邦定国的栋梁之才。古人所谓‘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又云‘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如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任弼时、谢觉哉等培育良好家风,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真正做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纵观当今社会,许多家庭的孩子,特别是那些官二代、富二代备受瞩目,家庭教育好的,表现得低调、谦逊、上进和理性。他们懂得避免特权意识和特殊享受,用努力来证明自己,正缘于有着正派良好的家教、家风,而与之相反的则是如?李刚、李天一们?,把权钱交易当儿戏的官二代、富二代,可以预见,就是得到有权势父母的宠溺和纵容。 大部分官员的堕落沉沦,也是从不良家风开始的,他们视手中权力为私有,对人民赋予的权力从无敬畏,任人唯亲、买官卖官,从而大肆贪污腐败,铤而走险,最终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所以,领导干部不能把家风看成是小事,?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领导干部本人首先就要站得起、立得住,才能教育好身边人,要经常性进行政治思想与理想信念教育,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家庭事务中,都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征文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征文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征文 家书,是一种永远值得铭记的精神财富。当第一次看中央电视台的《重读抗战家书》系列报道时,我的心中充满了震撼。一封封家书是对家庭、父母、妻儿的深情,是对家国的忠肝义胆,是对日军对中国的罪行的悲愤。抗日英烈留给家人及中华儿女的家书,是我们珍贵的财富。 在此与大家分享左权将军的家书,与大家一同走进烽火连天家国情的铮铮岁月。左权将军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烽火连天不休,家书珍抵万金。报道中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深情的念着一封父亲左权将军在牺牲前三天写的家书:'志兰:此间一切如常,惟生活则较前艰苦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的事情更多了。可惜三个人分在三处,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见,念,念,念,念。' 1942年5月25日,也就是写完这封信的第三天,左权将军在掩护八路军总部突围日军的扫荡时,被弹片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7岁。那一年,他的女儿小太北,只有两岁。 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在她42岁时,母亲将保存的11封家书寄给了她。在读到父亲的家书之后,左太北踏上了追寻父亲足迹的旅途,并将父亲的家书集结成册。 左太北说:'我就觉得我其实很幸福,我有这么好的一个父亲。我想传递的就是学习父亲的这种精神,就是心里想着国家、想着民族。大家都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国家和民族。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和富强。' 抗战的烽火岁月中,他写给亲人的一封封家信,记载了日军的罪行,也记录了一名军人在亡国关头的悲愤。女儿左太北说,父亲在家书上写了很多,包括他在前线的所见所闻。包括日本用刀扎死孩子,烧杀抢掠。他在给母亲的信上写道,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还要灭我之种。亡国灭种的灾害已经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 左权将军的家书,还记载了八路军面临的困境,但将士为国抗争之心,却未曾有分毫的动摇。1937年12月3日,左权在山西洪洞给母亲的信中这样写道:'我们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当局对我们仍然是苛刻,但我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过去吃草,准备还吃草。' 重读这些家书,在我们大家的心中,写信的左权似乎不再是个将军,而是一个普通的父亲,铁骨铮铮的男儿也有柔情的时刻,他在信中述说对妻子的思念,对女儿的惦念。但妻女事小,国家事大。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左权将军选择了义无反顾、选择了血洒战场。他留给女儿的这十一封家书,不仅仅是一个父亲留给女儿的珍贵回忆,也是抗战英烈留给我们后人的精神财富。 我也不由得想起我的小时候,经常会听爷爷奶奶说起当时日本鬼子侵略时,曾经所经历的艰难的岁月,每天夜晚只能点个小小的蜡烛,一听防空警报响起就四处逃避,经常为吃穿忧愁,遇到家里断粮,面对七八个孩子挨饿的痛苦,怎样通过日本人的关卡,如何将粮食从关卡外带进来,怎样乔装孕妇将粮食藏在肚子上……奶奶也会经常说以前是吃不饱穿不暖,也节约惯了,现在我们多幸福,什么都有,要珍惜,不要去浪费。每每想起小时候爷爷奶奶和我讲的这些,现在想来都是一次真真实实的爱国主义教育。正是先辈们的正义和无畏,捍卫了国才有今天我们温暖的家。 重读沉甸甸的抗战家书,一封封家书中视死如归感天动地的悲壮和鞠躬尽瘁、死而

读最感人的《红色家书》感受心得三篇

读最感人的《红色家书》感受心得三篇在异国密林的竹棚里,在边关冷月的哨位上,多少次脑子里面满满的都是家的样子,就连离开家最后一眼看到的小凳子和放在碗柜下面的那棵大白菜的样子都一直留在心里,像一张清晰的照片,家的样子就这样地一直停留在心间。 经常被一个回忆或者乡音触发,蓦然感到最熟悉的家里的味道突然钻进了鼻腔,心里一下子甜甜暖暖地涌动起来,喉咙一下发紧了,眼泪都要忍不住了。 毕竟都是年轻人在一起,第二天这些人在一起闹腾一通,再吃顿饱饭就又不知家在何方啦。“吃饱不想家”说的也是我们那个年纪最让爸爸妈妈受不了的“忘恩负义”年轻的我们好奇着外面的精彩,出门从不嫌远,心里就只顾追逐远方而很少回望爹娘了。 家信对于以战壕为伴的前线士兵来说,就是一汪滋润心田的清泉,拿在手里还没有来得及打开的信,心里就踏踏实实地美上了,堆积在心里的紧张、烦闷、焦虑和急迫求战的躁火一下就被家信给融化了。 家信也是一团火,亲人的期望、嘱托都会让激情燃烧起来,当个好兵,当个好儿郎,为国尽力,为家争光!信中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疼爱,家乡和家里面的喜事、好事,朋友、同学的趣闻,还有她的呢喃…这些都是最大的精神安慰和精神享受。

在前线的时候,多数的家信基本上都要在班里传阅一番,这也是在前线连队的一个普遍情况吧。收到家信,信中盛满的亲情是战士们在前线对幸福最直接感受,是朝思暮想的期盼,收到来信真是一件让人羡慕的事情。 天下的爸爸妈妈都是一样的,每次不管听到谁的爸爸妈妈叮咛、嘱托的话语,自己爸爸样子就浮现在了眼前,心里也随着暖了起来。 那时从国内寄往在老挝原始森林里面营地的信件,单程就要十几天呢。 每当文书取回信件登高一呼,大家忽的一下就把他紧紧的围住了,他念一个名字就把高高举起的信交给高高跳起的收信人。 是他把家信带给我们的,他也就成了我们在连队最亲切的人了。 打开信封之前,信封上那熟悉的字体,带着亲人的气息扑面而来,捧在手里的家信就像酷热沙漠里的一捧甘露,饱满的笑容急急忙忙的跑到了脸上,昭示着渴望变成了幸福的样子。 那时,多数的她和他的关系也是刚刚开始碰撞,信的结尾落款还是在“同学xxx”或者“朋友xxx”这样的初级阶段。信中那些暧昧语句和露骨的相思被公开的喜感大大超越了被“窥视”的尴尬。所以们也是象征性地施以“暴力”就能把信抢到手,就拿腔拿调往“脸红”内容上杜撰着诵读。

重读抗战家书有感800字

重读抗战家书有感800字 重读抗战家书有感 ——珍惜来之不易的胜利 最近,认真读了一些抗战家书,感觉到了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顿生感慨: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在这些抗战家书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赵一曼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对日本侵略者深切的恨,可以体会到朱德'毫不利己,一心报国'的无私与坚毅,戴安澜的'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决绝与壮烈…… 正是一个个英雄的抛家舍业,捐躯赴国难,在与日本侵略者艰苦斗争十四年后,我们国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牵扯了日军大部分兵力并最终将其赶出了中国,一雪百年国耻。 不是这些英雄不爱家,但是,诚如蔡炳炎将军所说,'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抗日英雄们明白,覆巢之下无完卵。在那场你死我活的惨烈战争中,只有奋起反抗,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才能保住国家,才能谋求生存、独立、自由。如果你不出力,我不出力,国家就会灭亡,家人就会被奴役蹂躏。所以,哪怕前路有刀山火海,他们也义无反顾。 一批'为时代而牺牲'的壮士光荣了,他们的死比泰山还重。苦了他们的孤儿遗孀,幸福了千万中国人。 而他们的斗争条件如何呢?赵一曼就不说了,就说说咱们的朱总司令吧。 在给前妻陈玉珍的信中我们发现,当时共产党的队伍没有军饷,哪怕是朱总司令这样的'高官'也没有。但是,八路军依靠广大群众,自力更生,灵活机动地打击日寇,在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抗战到底。朱德同志说,亲人们来投身革命可以,但要来靠他接济或升官发财,那是万万不能。党的事业为什么能够成功,这就是很好的说明。 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东方巨龙已经傲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但是,我们时刻要记住:我们现在享受的和平成果是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所换来的,如果我们不知道珍惜并防范其他别有用心的国家,前辈们的血就可能会白流。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位第一,但是,1840年以后,帝国列强对我国进行了疯狂的掠夺,我国的经济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为什么?因为帝国列强船坚炮利。所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也要大力发展国防力量,用先进的武器巩固我们的国防,御敌于外。就不要再出现抗战时候的那种用人来拼武器的场景了。 发展经济,巩固国防,坚决捍卫国家的领土主权完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这就是先辈们给我的启示。 (作者:江西省南康中学付永红)

红色家书心得体会

《红色家书》学习心得 田头中心小学温欣 《红色家书》以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几位人物与亲人战友、朋友间的书信为线索,讲述了书信背后的故事,再现了不同时期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坚强党性,带我们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进行的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在这些家书中最令人感动的就是革命战争年代留下的家书。它们涵盖了党成立初期、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这些家书有的写于走向战场之前;有的写于硝烟弥漫的战斗间隙;有的写于慷慨就义的前夕;有的写于白色恐怖的日子…… 这些家书的作者们,深爱着自己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孩子、相知的伴侣,但他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他们有着无比坚定的革命信仰。为了自己的信仰,他们毅然决然地告别白发爹娘,告别娇妻幼子,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但是,血脉亲情是永远无法舍弃的,共产党员也是有着铁骨柔情的血肉之躯,在他们满腔的革命豪情背后也有着割舍不断的儿女情长,于是,我们就从这些家书的字里行间读到了一个个血泪交织的感人故事。 “红霞吾妻鉴: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您也不必过伤悲,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这是1934年12月24日著名抗日将领吉鸿昌在殉难前夕写给妻子的绝笔家书。

“因想到我走后你醒来,必要哭着喊妈妈了,一时心里难过,实在不忍别你而他游了。当时很想喊醒你再把你紧紧地抱一抱,又恐你起来哭着要跟我,那你的母亲的心更要疼烂,所以只得含泪在你肥胖的桃红色的小脸上轻轻地亲个长吻……社会上正有许多重任,要待你们后生负担,正有无数的被几重铁链缚得紧紧的同胞,在那里辗转呻吟,需要同情者、有血气、有奋斗精神的青年们,帮他们斩断那些束缚他们的铁链。我儿,你就是这些青年的候补者,我希望我儿将来能以负此重责……”这是在大革命时期入党的进步青年韩雅兰写给不满三岁孩子的。 “我最亲爱的婉:久为敌人所欲得而甘心的我,现在被他们捕获,当然他们不会让我再延长我为革命致力的生命,我亦不愿如此拘囚下去,我现在是准备踏着我们先烈们的血迹去就义,我已经尽了我一切的努力贡献给了我们的阶级,贡献给了我们的党,我个人的责任算是尽了,所不释然于心的是此次我的轻易,我的没有注意一切技术,使我们的党受了很大的损失,这不仅是一种错误,简直是一种对革命的罪恶,我虽然死,但对党还是应该受处罚的,不过我的身体太坏,在这样烦剧而受迫害的环境中,我的身体和精神,表现非常疲苶,所以许多地方是忽略了,但我不敢求一切同志们原谅,只是你——我的最亲爱的人,你曾经看见了我一切勉强挣扎的狼狈情形,只有希望你给我以原谅,原谅我不能如你的期望,很努力的很致密的,保获[护]我们的阶级,先锋队,我只有请求你的原谅。对于你,我尤其是觉得太对不住你了,你给了我的热爱,给了我的勇气,随时鞭策我,前进努

诵读红色家书有感

诵读红色家书有感 4月25日上午,我局组织开展了“学习红色家书﹒牢记初心使命”主题活动,诵读了《在劳动中不怕苦不怕累——龚全珍写给甘祖昌的信》、《左权写给妻子刘志兰的信:我俩的心紧紧地靠拢在一起》、《周恩来写给妻子邓颖超的信:山居中秋、对月怀人》三封家书。 重读抗战家书,一封封感人至深的深情家书,拉近了我与革命英烈的距离,也深深触动着我的心灵,诵着一封封包含深情的家书让我潸然泪下,革命先烈的“勇”与“情”,是当下我们应该永远继承和发扬的精神财富。 坚定对党的信仰,为党的事业无私的奉献着。革命先烈对党的事业兢兢业业,克服万难,无私奉献。家书中流露着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小家幸福。心系群众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做好研究工作,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不怕苦不怕累,把实地走访当成是锻炼自身提高的一种方式(包括身心锻炼、思想熏陶、丰富知识)。遇到问题,因事施策,因人施教,事无巨细,竭力做好做实。平凡朴素而有着坚定信念的龚全珍,心系群众,一心为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无不是弘扬着奉献精神的楷模 坚持不断学习,特别是对党知识的学习。狠下功夫学习,树立学习好样板。看书阅报读新闻,时事了然于心。求知欲高,向上心强,求进步的党员态度,在龚全珍、刘志兰同志身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关怀同志。用纯朴的心去交谈,以真诚热情去融化隔阂。周恩来、左权同志对同志和家庭的那份责任深植于心。 作为一名晚辈,对照革命先辈这面崇高而又明亮的镜子,我看到了自己的卑微与渺小,领悟到了人生真正的价值与意义;作为一名发展对象,我深知自身离党员还有很大的差距,无私奉献、热爱学习,艰苦奋斗的作风精神须努力加强。 2018年4月2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