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第二篇物质代谢及调节

生物化学第二篇物质代谢及调节
生物化学第二篇物质代谢及调节

生物化学课终复习要点总结(二)

学员旅六队学习部———————————————————————————————————————

第四章糖代谢

一、复习要点

1、糖的重要功能及其在体内的消化、吸收。

2、糖酵解、糖有氧氧化及糖异生的调节。

3、磷酸戊糖途径的主要反应过程和调节。

4、肝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乳酸循环及其生理意义。

5、高血糖、低血糖的产生现象。

6、糖酵解的概念、糖酵解途径的基本反应过程、部位、限速酶、ATP生成及生理意义。

7、糖的有氧氧化概念、糖的有氧氧化途径中丙酮酸氧化脱羧及三羧酸循环的基本反应过程、限速酶、ATP生成、作用部位及生理意义。

8、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核糖和NADPH的作用)。

9、正常人血糖的来源、去路及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及肾上腺素)对血糖水平的调节作用。

10、理解在运动或饥饿时糖代谢的适应性变化,糖尿病时糖代谢的异常变化。

11、糖的分解代谢的基本途径、细胞定位、限速酶及生理意义。

12、肝糖原合成与分解的限速酶、催化反应及其意义。

13、糖异生的概念、限速酶及其生理意义。

14、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的基本过程及生理意义,糖代谢途径的协同调节。

二、重要名词解释

1、糖酵解(glycolysis)在缺氧情况下,葡萄糖生成乳酸(lactate)的过程

2、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底物在脱氢或脱水时,分子内能量重新分布形成的高能磷酸根,直接转移给ADP生成ATP的方式

3、糖的有氧氧化(aerobic oxidation)指在机体氧供充足时,葡萄糖彻底氧化成H2O和CO2,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是机体主要供能方式。部位:胞液及线粒体

4、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TAC)也称为柠檬酸循环或Krebs循环,指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生成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反复的进行脱氢脱羧,又生成草酰乙酸,再重复循环反应的过程,反应部位是线粒体。要点:经过一次三羧酸循环,消耗一分子乙酰CoA,经四次脱氢,二次脱羧,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1分子FADH2,3分子NADH+H+,2分子CO2,1分子GTP。三羧酸循环在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中具有重要生理意义,是三大营养素的最终代谢通路,其作用在于通过4次脱氢,为氧化磷酸化反应生成ATP提供还原当量,是糖、脂肪、氨基酸代谢联系的枢纽。

5、活性葡萄糖:即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在体内充当葡萄糖供体,由1-磷酸葡萄糖与尿苷三磷酸(UTP)生成

6、乳酸循环也称Cori循环,是指肌肉缺氧时产生大量乳酸,大部分经血液运到肝脏,通过糖异生作用肝糖原作用再生成葡萄糖补充血糖,血糖可再被肌肉利用,这就构成了个循环,此循环称为乳酸循环。

7、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指机体某些组织以6-磷酸葡萄糖为起始物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作用下形成6-磷酸葡萄糖酸进而生成磷酸戊糖为中间代谢物的过程,生理意义在于生成NADPH和5-磷酸核糖;为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核糖;提供NADPH作为供氢体参与多种代谢反应

8、糖异生作用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底物主要是生糖氨基酸、甘油

和乳酸,主要器官是肝脏和肾脏。

9、底物循环(substrate cycle)作用物的互变分别由不同酶催化其单向反应的互变循环低血糖空腹血糖浓度低于3.33~3.89mmol/L称为低血糖。血糖水平过低,会影响脑细胞的功能,从而出现头晕、倦怠无力、心悸等症状,严重时出现昏迷,称为低血糖休克。

10、高血糖空腹血糖浓度高于7.2-7.6mmol/L时称为高血糖。

11、耐糖现象(glucose tolerance)人体对摄入的葡萄糖具有很大的耐受能力,在一次性摄取大量葡萄糖后,血糖水平不会出现大的波动的现象

12、糖原累积症(glycogen storage diseases) 是一类遗传性代谢病,其特点为体内某些器官组织中有大量糖原堆积。引起糖原累积症的原因是患者先天性缺乏与糖原代谢有关的酶类。

13、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是存在于线粒体,由丙酮酸脱氢酶(E1),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E2)和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E3)按一定比例组合成多酶复合体。

三、简答题汇总

1、什么叫糖酵解?简述糖酵解的部位、关键酶及终产物。

答:糖酵解指在缺氧状态下,葡萄糖或糖原分解为乳酸和少量ATP的过程。反应部位为胞液中,关键酶: 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和丙酮酸激酶。终产物是丙酮酸。

2、糖酵解的生理意义是什么?

答:机体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获得能量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机体应急状态下产生能量的重要途径。

3、糖的有氧氧化包括哪几个阶段?

答:糖的有氧氧化包括糖酵解途径、丙酮酸氧化脱羧、三羧酸循环及氧化磷酸化这几个

阶段。

4、简述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答:三羧酸循环是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在线粒体中彻底氧化分解的途径,它是需氧生物利用糖或其他物质获得能量的最有效方式,是糖、脂类、蛋白质等物质转化的枢纽。是三大物质代谢的共同通路。

5、试列表比较糖酵解与有氧氧化进行的部位、反应条件、关键酶、产物、能量生成及生理意义。

糖酵解有氧氧化

条件供氧不足有氧情况

部位胞液胞液和线粒体

关键酶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

-1、丙酮酸激酶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及丙酮酸脱氢酶系、异柠檬酸脱氢酶、a-酮戊二酸脱氢酶系、柠檬酸合酶

底物、产物葡萄糖、糖原------乳酸葡萄糖、糖原-----H2O、

CO2

产能1mol葡萄糖净得2molATP 1mol葡萄糖净得36或

38molATP

生理意义迅速供能,某些组织依赖于

糖酵解

机体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6、试述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答:为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核糖,提供NADPH作为供氢体参与多种代谢反应,NADPH 对维持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正常含量有很重要的作用,且有杀菌作用。

7、简述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答:维持血糖浓度恒定,保证依赖葡萄糖的组织的功能。补充肝糖原,调节酸碱平衡。

8、糖异生过程是否为糖酵解的逆反应?为什么?

答:不是。因为反应过程中有三步反应是不可逆的,酶是不同的。

9、什么叫血糖?机体的血糖主要受哪些激素的调节?

答:血液中的糖称为血糖,主要受到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的调节。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余三种激素都可以使血糖升高。

第五章脂类代谢

一、复习要点

1.脂肪酸的命名、分类及生理功能。

2.磷脂的组成和种类。

3.甘油磷脂的合成途径:甘油二酯合成途径,CDP-甘油二酯合成途径。

4.胆固醇的主要合成步骤及调节。

5.脂酸碳链的加长、多不饱和脂酸的重要衍生物。

6.血浆脂蛋白的结构、种类,载脂蛋白的功能。

7.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与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

8.脂肪动员的概念、调节、意义。

9.总结糖代谢与脂类代谢的关系。

10.营养必须脂肪酸的概念、种类、功能。

11.脂肪酸β-氧化的详细步骤、氧化的产能计算。

12.脂肪酸合成的原料、部位、限速酶。

13.甘油三酯合成的原料、部位、过程。

14.酮体的概念、合成过程、利用、生理意义。

15.胆固醇合成的原料、限速酶及其转化的产物。

二、重要名词解释

1. 脂肪动员(fat mobilization):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甘油三酯,被脂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酸(free fatty acid,FFA)和甘油(glycerol)并释放入血,通过血液运输至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

2. 脂酸的β氧化:脂酰CoA进入线粒体基质后,在线粒体基质中脂酸β-氧化多酶复合体的有序催化下,从脂酰基β-碳原子开始,进行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四步连续反应,生成1分子比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1分子乙酰CoA、1分子FADH2、1分子NADH+H+,反复进行直至生成丁酰CoA。

3. 酮体(ketone bodies):脂酸在肝细胞氧化分解时产生的特有中间代谢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是肝脏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

4.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作用于甘油磷脂的3位磷酸酯键、产物为甘油二酯的酶。

5. 甘油磷脂(glycerophosphatide)/磷酸甘油酯(phosphoglycerides):由甘油与2分子脂酸、1分子磷酸及含氮化合物结合而成。其中,1位羟基常被饱和脂酸酯化,2位羟基常被不饱和脂酸(如花生四烯酸)酯化,3位羟基被磷酸酯化为磷脂酸。

6. 血脂(blood fat):血浆所含脂类的统称。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游离脂酸等。

7. 脂蛋白(lipoprotein):脂质与载脂蛋白结合形成的球形复合物,球体表面为载脂蛋白、磷脂及胆固醇的亲水基团,球体内核为甘油三酯、胆固醇酯等疏水脂质。血浆脂蛋白是血浆脂质的运输和代谢方式。根据密度不同,血浆脂蛋白可以分为四种:CM、VLDL、LDL、HDL。

8. 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 lipase):位于心、肌肉、脂肪等组织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水解CM、VLDL中的甘油三酯,释放出甘油和游离脂酸,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

9. 酰基载体蛋白(acyl carrier protein,ACP):脂酸合成过程中脂酰基的载体,脂酸合成的各步反应均在ACP辅基上进行。

三、简答题归纳汇总

1、脂类的概念及其结构特点和相应生理功能。

答:概念:脂类是一类非均一、物理和化学性质相近,并能为机体利用的有机化合物,是脂肪(fat)和类脂(lipoid)的总称。

结构特点:脂酸与醇以酯键合成酯。脂酸包括饱和脂酸、不饱和脂酸,醇包括甘油、鞘氨醇、胆固醇等。

生理功能:脂肪:储能与供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维持体温、保护内脏。磷脂: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不饱和脂酸。胆固醇:维持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代谢的调节。

2、脂类的消化、吸收的必需因素和部位。

答:(1)消化:脂-水界面。小肠上段。脂类的消化发生在脂-水界面(lipid-water interfaces),界面的形成依赖于胆汁酸盐的乳化作用,增加消化酶与脂类的接触面积。消化酶类:胰脂酶(产物为2-甘油一酯)、辅脂酶(不具有酶的催化作用但具有与胰脂

酶、脂肪结合的结构域;可防止胰脂酶在脂-水界面变性)、磷脂酶A2(生成多为不饱和的脂酸、溶血磷脂)、胆固醇酯酶。

(2)吸收:微团穿过小肠粘膜细胞,为粘膜细胞吸收。十二指肠下段及空肠上段。大部分甘油三酯被水解为甘油一酯后被吸收,极少数甘油三酯(短链脂酸)被胆汁酸盐乳化后直接吸收,在小肠粘膜细胞内的脂肪酶作用下水解为脂酸及甘油通过门静脉进入血循环。长链脂酸及甘油一酯在进入小肠粘膜细胞后在SER上的脂酰转移酶催化下再合成甘油三酯,再在RER上与载脂蛋白、磷脂、胆固醇合成CM经淋巴进入血循环。3、脂酸的β氧化和脂肪酸合成的基本过程、酶系。

答:(1)脂酸的β氧化:

脱氢——脂酰CoA脱氢酶(FAD,可接受2H)

加水——Δ2烯酰水化酶

再脱氢——β-羟脂酰CoA脱氢酶(NAD+,可接受2H)

硫解——β-酮脂酰CoA硫解酶

脂酸合成:原料:乙酰CoA(主要来自葡萄糖),ATP,HCO3-,NADPH,Mn2+。乙酰CoA从线粒体到胞浆的转运:柠檬酸-丙酮酸循环。

乙酰CoA的活化——乙酰CoA羧化酶(限速酶,生物素),生成丙二酰CoA

脂酸合成——酰基载体蛋白(ACP)、7种功能的多酶体系(或7种功能的多功能酶)4、酮体是如何产生并被利用的?酮体的产生的生理意义?

答:酮体产生:酮体是脂酸在肝被分解时特有的中间代谢产物。肝细胞以β氧化所产生的乙酰CoA为原料,先将其缩合成HMG CoA,接着裂解为乙酰乙酸,乙酰乙酸经还原生成β-羟丁酸,乙酰乙酸经脱羧生成丙酮。HMG CoA合成酶是酮体合成的关键酶。酮体利用:“肝内生酮肝外用”。酮体中丙酮含量较少,通过肺呼吸或者肾排出;乙酰乙

酸和β-羟丁酸在外周组织先转化为乙酰CoA,再通过TCA循环彻底氧化释能。

生理意义:酮体是肝脏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也是肌肉尤其是脑组织的重要能源。长期饥饿或供糖不足时,酮体可代替葡萄糖成为脑组织的主要能源,以减少葡萄糖的消耗。

5、甘油磷脂主要包括哪几类?合成部位、原料和途径有哪些?

答:分类:磷脂酰胆碱(卵磷脂)、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甘油、二磷脂酰甘油(心磷脂)、磷脂酰肌醇。

合成部位:全身均能,由以肝、肾、肠最为活跃。

原料:脂酸、甘油、植物油(摄取)、磷酸盐、胆碱(摄取)、丝氨酸、肌醇、ATP、CTP 等,乙醇胺由丝氨酸脱羧生成,胆碱也可以由Ser或Met在体内合成。

途径:(1)甘油二酯途径——卵磷脂、脑磷脂的合成途径

(2)CDP-甘油二酯途径——心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肌醇的合成途径

6、简述胆固醇合成的原料、脂肪酸的β-氧化与生物合成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胆固醇合成的部位以及酶系。

答:(1)胆固醇合成原料:乙酰CoA为原料,每合成1分子胆固醇,需:18乙酰CoA、36ATP、16NADPH+H+。其中,乙酰CoA大多来自糖有氧氧化,NADPH+H+来自磷酸戊糖途径。

脂酸的β-氧化原料:脂酰CoA。

脂酸的生物合成原料:乙酰CoA、ATP、HCO3-、NADPH+H+、Mn2+。

胆固醇合成部位:细胞:除成年动物脑组织和成熟红细胞以外的组织均可合成,由以肝脏(70-80%)、小肠(10%)为主。亚细胞:胞浆、滑面内质网。

胆固醇合成酶系:乙酰乙酰硫解酶、HMG CoA合成酶、HMG CoA还原酶(限速酶)7、血浆脂蛋白的组成、分类及功能。

答:组成:脂质与爱脂蛋白结合形成的球形复合体,球体表面为载脂蛋白、胆固醇、磷脂的亲水基团,球体内核为甘油三酯、胆固醇酯等疏水物质。

分类:通过电泳法(或超速离心法)可将脂蛋白分为四类。CM(乳糜微粒)、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LDL(低密度脂蛋白)、HDL(高密度脂蛋白)

功能:CM——小肠粘膜细胞合成,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及胆固醇的主要形式。VLDL——主要由肝脏合成,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的主要形式。

LDL——主要由VLDL在血浆中转变而来,运输由肝脏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的主要形式。HDL——主要由肝脏合成(小肠亦可合成),主要参与胆固醇的逆向转运(RCT),即,将胆固醇从外周组织向肝脏转运。

8、什么叫CM、VLDL、LDL、HDL,它们怎样合成,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1)CM:乳糜微粒。

合成:脂肪消化吸收时,小肠粘膜细胞再合成甘油三酯,连同合成(或吸收)的磷脂及胆固醇,与apoB48、apoAⅠ、apoAⅡ、apoAⅣ等结合形成新生的CM。新生CM 经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从HDL获得apoC(其中的apoCⅡ为外周组织细胞表面LPL 的激活剂)、apoE,并将部分apoA转移给HDL,形成成熟的CM。

主要功能: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及胆固醇的主要形式。

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

合成:肝脏以葡萄糖(或来源于食物及脂肪动员的脂酸)为原料合成甘油三酯,与apoB100、apoE及磷脂、胆固醇等结合形成VLDL。

主要功能: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的主要形式。

LDL:低密度脂蛋白。

合成:CM、VLDL中的甘油三酯被脂蛋白脂肪酶逐步水解形成。

主要功能:运输由肝脏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的主要形式。

HDL:高密度脂蛋白。

合成:CM、VLDL中的甘油三酯被水解时,其表面的apoAⅠ、apoAⅡ、apoAⅣ、apoC及磷脂、胆固醇等脱离CM(或VLDL)而形成。

主要功能:参与胆固醇的逆向转运(RCT)。

四、习题集中可以删掉的题目汇总

1、A型题:8、15、16、24、25、27、30、40、44、48、58、63、68、75

2、B、C型题全部删掉

3、X型题:12、18

4、判断题全部删掉

5、名词解释:6

6、简答题:1、5、10

7、论述题:9、12

第六章生物氧化

一、复习要点

1.生物氧化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2.呼吸链的概念、线粒体的两条呼吸链——NADH氧化呼吸链和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的组成成分和排列顺序及氧化磷酸化的概念。

NADH氧化呼吸链:NADH →复合体Ⅰ→CoQ→复合体Ⅲ→复合体Ⅳ→O2

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琥珀酸→复合体Ⅱ→CoQ→复合体Ⅲ→复合体Ⅳ→O2

3.呼吸链电子传递机制和能量释放。

4.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化学渗透假说。

5.P/O比值:每消耗1/2摩尔O2所生成ATP的摩尔数

6.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类型及ATP生成和利用。

7.氧化磷酸化的概念、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及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8.ATP合酶的结构组成及ATP合成的机制。

9.胞液中NADH氧化的两种转运机制:α-磷酸甘油穿梭和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及线粒体内膜转运载体。

10.其他氧化体系:需氧脱氢酶和氧化酶、过氧化物酶体的氧化酶、超氧物歧化酶和线粒体中的氧化酶——加单氧酶和加双氧酶。

11.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能量转换方式与体外氧化燃烧的关系。

12.应用呼吸链理论解释缺氧、窒息及毒物中毒的机理。

二、重要名词解释

1.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指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的氧化,主要是糖、脂肪、蛋白质等在体内分解时逐步释放能量,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其中大部分能量转化成ATP,其余能量以热能形式释放。

2.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代谢物脱下的成对氢原子通过多种酶和辅酶所催化的连锁反应逐步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此过程和细胞呼吸有关,因此称为呼吸链。

3.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代谢物脱下的成对氢原子在呼吸链传递过程中偶联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是细胞内ATP生成的主要方式。

4..P/O比值:指物质氧化时,每消耗一摩尔氧原子所消耗的无机磷的摩尔数,即生成ATP的摩尔数。

5.化学渗透假说(chemiosmotic hypothesis):电子经呼吸链传递时,可将质子(H+)

从线粒体内膜的基质侧泵到内膜胞浆侧,产生膜内外质子电化学梯度而储存能量,当质子顺浓度梯度回流时驱动ADP与Pi生成ATP。

6.α-磷酸甘油穿梭:主要在脑及骨骼肌中,借助于α-磷酸甘油与磷酸二羟丙酮之间的氧化还原转移还原当量,使线粒体外来自NADH的还原当量进入线粒体的呼吸链氧化。

7.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主要存在于肝和心肌中,涉及两种内膜转运蛋白和四种酶协同参与。胞质中的NADH+H+脱氢,使草酰乙酸还原成苹果酸,苹果酸进入线粒体后重新生成草酰乙酸和NADH+H+。NADH+H+进入NADH氧化呼吸链。

8.解偶联作用:不影响呼吸链中质子或电子的传递过程,但能减弱或停止ATP合成的氧化磷酸化反应,这种使氧化与磷酸化过程脱离而阻断能量转化的作用称为解偶联作用。

三、简答题归纳汇总

1.简述NADH呼吸链的组成及电子传递途径。

组成:由复合体Ⅰ、复合体Ⅲ、复合体Ⅳ组成。

电子传递途径:NADH 复合体CoQ 复合体Ⅲ复合体ⅣO2 2.简述琥珀酸呼吸链的组成及电子传递途径。

由复合体Ⅱ、复合体Ⅲ、复合体Ⅳ组成。

电子传递途径:琥珀酸→复合体Ⅱ→CoQ→复合体Ⅲ→复合体Ⅳ→O2

第七章氨基酸代谢

一、复习要点

1. 蛋白质营养价值作用:氮平衡、营养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

2. 蛋白质在小肠消化、吸收和腐败过程。

3. 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谷氨酸、组氨酸和半胱氨酸等氨基酸的脱羧基后产生的胺类物质。

4. 转氨基作用的概念、机制及体内氨基酸的四种脱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和嘌呤核苷酸循环。

5. 氨基酸脱氨基后,α-酮酸的代谢去路及生糖氨基酸、生酮氨基酸和生糖兼生酮氨基酸的概念。

6. 氨的来源与去路、氨的转运形式:谷氨酰胺和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7. 尿素合成、部位、原料、鸟氨酸循环的主要途径和生理意义。

8. 尿素合成的调节。

9. 含硫氨基酸的代谢:甲基的直接供体(S-腺苷甲硫氨酸)、甲硫氨酸循环及意义、硫酸的活性形式(PAPS)、肌酸的合成。

10. 应用氨基酸代谢理论阐明肝性脑病的分子机理。

11. 说明叶酸或B12缺乏与贫血关系。

12. 一碳单位的概念、一碳单位的种类、来源、载体及生理意义。

13. 氨基酸代谢途径(酪氨酸、苯丙氨酸及精氨酸)。

二、重要名词解释

1. 尿素循环(urea cycle):指氨与CO2通过鸟氨酸、瓜氨酸、精氨酸生成尿素的过程,又称鸟氨酸循环,是人体血氨的主要代谢途径。

2. 生糖氨基酸(glucogenic amino acid) :降解可生成能作为糖异生前体的分子,例如丙酮酸或柠檬酸循环中间代谢物的氨基酸。

3. 生酮氨基酸(ketogenic amino acid) :降解可生成乙酰CoA或酮体的氨基酸。

4. 甲硫氨酸循环(methionine cycle):蛋氨酸与ATP作用转变成蛋氨酸(SAM),SAM 是甲基的直接供体,参与许多甲基化反应;与此同时产生的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进一步转变成同型半胱氨酸,后者可接受N5—CH3—FH4的甲基重新生成蛋氨酸,形成一

个循环过程,称蛋氨酸循环。

5. 一碳单位(One carbon unit):某些氨基酸(丝、色、组、甘)在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

6. 苯酮酸尿症(phenylketonuria):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引起苯丙酸堆积的代谢遗传病。缺乏丙酮酸羟化酶,苯丙氨酸只能靠转氨生成苯丙酮酸,病人尿中排出大量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堆积对神经有毒害,使智力发肓出现障碍。

7. 多胺(polyamine):指含有多个氨基的化合物,是调节细胞生长的重要物质。

三、简答题归纳汇总

1. 试解释机体氮平衡的含义。

答:氮平衡是摄入食物的含氮量与排泄物(尿与粪)中含氮量之间的关系,反映体内蛋白质代谢总体状况。机体氮平衡有三种情况。

氮总平衡:摄入氮= 排出氮(正常成人)

氮正平衡:摄入氮> 排出氮(儿童、孕妇等)

氮负平衡:摄入氮< 排出氮(饥饿、消耗性,疾病患者)

2. 什么是蛋白质的腐败作用?

答:肠道细菌对未被消化和吸收的蛋白质及其消化产物所起的作用。腐败作用的产物大多有害,如胺、氨、苯酚、吲哚等;也可产生少量的脂肪酸及维生素等可被机体利用的物质。

3. 必需氨基酸有哪些?

答:指体内需要而又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共有8种:Val(缬)、Ile(异亮)、Leu(亮)、Thr(苏)、Met(甲硫)、Lys(赖)、Phe(苯丙)、Trp(色)4. 试简述胞内蛋白质降解的泛素途径。

答:蛋白质在蛋白酶体通过ATP-依赖途径被降解。首先,由泛素与被选择降解的蛋白质形成共价连接,使其标记并被激活。然后,蛋白酶体特异性地识别泛素标记的蛋白质并将其降解,泛素的这种标记作用称泛素化。一种蛋白质的降解需形成泛素链,并消耗ATP。

5. 体内脱氨基的方式有哪些?

答:①氧化脱氨基;②转氨基作用;③联合脱氨基:转氨基偶联氧化脱氨基作用;转氨基偶联嘌呤核苷酸循环脱去氨基。

6. 试述尿素循环的主要过程

答:又称鸟氨酸循环。在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Ⅰ(CPS-I)催化下,CO2 ,NH3合成氨基甲酰磷酸;氨基甲酰磷酸与鸟氨酸反应生成瓜氨酸;瓜氨酸与天冬氨酸反应生成精氨酸代琥珀酸;精氨酸代琥珀酸裂解成精氨酸和延胡索酸;精氨酸裂解释放出尿素并再形成鸟氨酸。

7. 尿素循环在机体代谢过程中有何重要生理意义

答:(1)尿素循环不仅将氨和CO2合成为尿素,而且生成一分子延胡索酸,使尿素循环与TCA循环联系起来。(2)肝脏中尿素的合成是除去氨毒害作用的主要途径。若尿素合成障碍,可引起高血氨症与氨中毒。(3)植物体内也存在尿素循环,但转运活性低,其意义在于合成精氨酸。个别植物也可产生尿素,在脲酶作用下分解产生氨,用以合成其他含氮化合物,包括核酸、激素、叶绿体、血红素、胺、生物碱等。

8. 芳香族氨基酸有哪些,其代谢异常会出现哪些症状?

答: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苯酮酸尿症,帕金森病,白化病,尿黑酸尿症。9. 举例说明一碳单位的生理作用及其代谢障碍相关的病理、药理情况。

答:参与合成嘌呤和嘧啶,.参与多种物质的甲基化过程。因缺乏维生素B12 或(和)

叶酸导致一碳单位代谢障碍,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磺胺类药物的抑菌机理是使细菌不能利用环境中的叶酸合成二氢叶酸,无法合成作为一碳单位载体的叶酸,从而无法合成核酸。

10. 体内含硫氨基酸在代谢中会产生哪些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

答:甲硫氨酸的代谢产生S-腺苷甲硫氨酸(SAM)参与转甲基作用;半胱氨酸转变成牛磺酸;半胱氨酸也可生成活性硫酸根PAPS,是体内硫酸基的供体。

四、习题集中可以删掉的题目汇总

1.A型题:2,10,33,48,

2. B、C型题全部删掉

3.X型题:3,13,17,18,21,24,30

4.判断题:5

5.名词解释:1,5, 9 ,13 ,15 简答题:1,2,3,4,6,9, 论述题:7

第八章核苷酸代谢

一、复习要点

1、核酸的消化吸收。

2、核苷酸合成的调节。

3、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的终产物和脱氧核苷酸的生成。

4、使用核苷酸代谢理论阐述尿酸生成与痛风症关系。

5、嘌呤核苷酸合成的两种途径—从头合成途径和补救合成途径的原料、主要步骤及特点。

6、嘧啶核苷酸合成的两种途径—从头合成途径及补救合成途径的原料、主要步骤及特点。

7、应用核苷酸代谢理论说明核苷酸代谢与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理。

8、嘌呤及嘧啶核苷酸代谢异同点比较。

二、重要名词解释

1、抗代谢物(antimetabolite):指化学结构与天然代谢产物相似的化合物,在代谢反应中能与正常代谢产物相拮抗,减少正常代谢物参与反应的机会,抑制正常代谢过程。

2、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利用磷酸核糖、氨基酸、一碳单位及二氧化碳等简单物质为原料,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嘌呤核苷酸的途径。

3、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利用磷酸核糖、氨基酸及二氧化碳等简单物质为原料,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嘧啶核苷酸的途径。

4、嘌呤(嘧啶)核苷酸补救合成:利用体内游离的嘌呤或嘌呤核苷(嘧啶或嘧啶核苷),经过简单的反应,合成嘌呤核苷酸(嘧啶核苷酸)的过程。

三、简答题汇总

1、人体是否应该补充核酸营养素?补充不当会造成何种后果?

答:人体不需要补充额外的核酸,因为人体自身就能合成所需的核酸。外来的核酸在进入肠道后就会被分解破坏。实际上,核酸营养品不仅无益,还可能有害。如果人体摄入的核酸过多,将会分解形成过多的核苷酸,进而促使尿酸过量生成,引起痛风。为了防止尿酸生成过多,必须对人类食物中的核酸含量加以限制。

2、嘌呤核苷酸与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的异同:

嘌呤核苷酸嘧啶核苷酸

合成部位肝(主要),小肠、胸腺(次)肝细胞胞液

元素来源CO2、天冬氨酸、甲酰基(一

碳单位),谷氨酰胺、PRPP、

甘氨酸

天冬氨酸、谷氨酰胺、CO2、

PRPP、一碳单位(仅胸苷合

成需要)

过程在磷酸核糖基础上逐步合

成嘌呤环,再经IMP合成

GTP和ATP

先合成嘧啶环,再与磷酸核

糖结合,经UMP合成其他

嘧啶核糖

反馈调节嘌呤核苷酸产物反馈抑制

PRPP合成酶、酰胺转移酶

等起始反应的酶

嘧啶核苷酸产物反馈抑制

PRPP合成酶、氨基甲酰磷

酸合成酶及天冬氨酸氨基

甲酰转移酶等起始反应的

3、试述磷酸核糖焦磷酸(PRPP)在核苷酸代谢中的重要作用。

答:PRPP(磷酸核糖焦磷酸)在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与补救合成过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成分,表现为:(1)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过程中,PRPP作为起始原料和谷氨酰胺生成PRA,然后逐步合成各种嘌呤核苷酸。(2)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中,PRPP参与乳清酸核苷酸的生成,再逐渐合成尿嘧啶一磷酸核苷等。(3)核苷酸补救合成中,PRPP与游离碱基直接生成各种一磷酸核苷。

四、习题中可删去的题

A型题:1,4,24,27,29,34,35,38,39

B、C型题和判断题全部删掉

X型题:2,5,10,11,21,23

关于生物化学脂类代谢习题答案

脂类代谢 一、问答题 1、为什么摄入糖量过多容易长胖? 答:因为脂肪酸合成的起始原料乙酰CoA主要来自糖酵解产物丙酮酸,摄入糖量过多则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也多,进而导致合成脂肪酸的起始原料乙酰CoA也多,原料多合成的脂肪酸自然就多了,所以摄入糖量过多容易长胖。 2、比较脂肪酸β—氧化和脂肪酸的合成有哪些不同点? 答:①细胞中发生部位不同:合成发生在细胞质,氧化发生在线粒体;②酰基载体不同:合成所需载体为ACP—SH,氧化所需载体为乙酰CoA;③二碳片段的加入与裂解方式:合成是以丙二酰ACP加入二碳片段,氧化的裂解方式是乙酰CoA;④电子供体或受体:合成的供体是NADPH,氧化的受体是FAD、FAD+;⑤酶系不同:合成需7种酶,氧化需4种酶;⑥原料转运方式:合成是柠檬酸转运系统,氧化是肉碱穿梭系统;⑦能量变化:合成耗能,氧化产能。 3、试计算1mol甘油彻底氧化成CO和HO可净生成多少molATP。22答:甘油氧化产生的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经过4次脱氢反应生成3molNADH+H+、1molFADH2、以及2molCO2,并发生一 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1molGTP。依据生物氧化时每1molNADH+H+和1molFADH2 分别生成、的ATP,因此,1mol甘油彻底氧化成CO2和H2O生成ATP摩尔数为6×+1×+3-1=。

4、1mol硬脂酸(即18碳饱和脂肪酸)彻底氧化成CO和HO时净生成的ATP的22摩尔数。. 答:1mol硬脂酸彻底氧化需经8次循环,产生9个乙酰CoA,每摩尔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产生10molATP,这样共产生90molATP。8molFADH2进入电子传递链产生12molATP,8molNADH进入电子传递链共产生20molATP。脂肪酸的活化需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这样彻底氧化1mol硬脂酸净得120molATP。 5、胆固醇在体内可转变成哪些重要物质?合成胆固醇的基本原料和关键酶各是什么? 答:转变成胆汁酸、甾类激素、维生素D; 基本原料:二甲基丙烯焦磷酸酯(DPP)、异戊烯醇焦磷酸酯 关键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还原酶(HMGCoA还原酶) 6、为什么在长期饥饿或糖尿病状态下,血液中酮体浓度会升高?答:由于糖供应不足或利用率降低,机体需动员大量的脂肪酸供能,同时生成大量的乙酰CoA。此时草酰乙酸进入糖异生途径,又得不到及时的回补而浓度降低,因此不能与乙酰CoA缩合成柠檬酸。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积累的乙酰CoA衍生为丙酮、乙酰乙酸、β—羟丁酸。 7、为什么在大多数情况下,真核生物仅限于合成软脂酸? 答:因为在真核生物中,β—酮脂酞—ACP缩合酶对链长有专一性,它接受14碳酸基的活力最强,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仅限于合成软脂酸。另外,软脂酸CoA对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乙酰CoA羧化酶

生物化学氨基酸代谢知识点汇总

生物化学氨基酸代谢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第九章氨基酸代谢 第一节: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和营养代谢 蛋白质重要作用 1.维持细胞、组织的生长、更新和修补 2.参与多种重要的生理活动(免疫,酶,运动,凝血,转运) 3.氧化供能 氮平衡 1.氮总平衡:摄入氮= 排出氮(正常成人) 氮正平衡:摄入氮> 排出氮(儿童、孕妇等) 氮负平衡:摄入氮< 排出氮(饥饿、消耗性疾病患者)2.意义:反映体内蛋白质代谢的慨况。 蛋白质营养价值 1.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取决于必需氨基酸的数量、种类、量质比 2.必需氨基酸-----甲来写一本亮色书、假设梁借一本书来 3.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指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混合食用,其必需氨 基酸可以互相补充 而提高营养价值。 第二节: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 外源性蛋白消化 1.胃:壁细胞分泌的胃蛋白酶原被盐酸激活,水解蛋白为多肽和氨基

酸,主要水解芳香族氨基酸 2.小肠:胰液分泌的内、外肽酶原被肠激酶激活,水解蛋白为小肽和氨基酸;生成的寡肽继续在小肠细胞内由寡肽酶水解成氨基酸 氨基酸和寡肽的主动吸收 1.吸收部位:小肠,吸收作用在小肠近端较强 2.吸收机制:耗能的主动吸收过程 ○1通过转运蛋白(氨基酸+小肽):载体蛋白与氨基酸、Na+组成三联体,由ATP供能将氨基酸、Na+转入细胞内,Na+再由钠泵排出细胞。○2通过r-谷氨酰基循环(氨基酸):关键酶----r--谷氨酰基转移酶, 具体过程参P199图

生物化学三大代谢重点总结

第八章生物氧化 1.生物氧化: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氧化称生物氧化,主要指糖、脂肪、蛋白质等在体内彻底分解时逐步释放能量,最终生成CO2 和 H2O的过程。 2.生物氧化中的主要氧化方式:加氧、脱氢、失电子 3.CO2的生成方式:体内有机酸脱羧 4.呼吸链:代谢物脱下的成对氢原子通过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多种酶和辅酶所催化的连锁反应逐步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这一系列酶和辅酶称为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 NADH →复合物I→ CoQ →复合物III →Cyt c →复合物IV →O 产2.5个ATP (2)琥珀酸氧化呼吸链:3-磷酸甘油穿梭 琥珀酸→复合物II→ CoQ →复合物III → Cyt c →复合物IV →O 产1.5个ATP 含血红素的辅基: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 5.细胞质NADH的氧化:胞液中NADH必须经一定转运机制进入线粒体,再经呼吸链进行氧化磷酸化。 转运机制 (1)3-磷酸甘油穿梭:主要存在于脑和骨骼肌的快肌,产生1.5个ATP (2)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主要存在于肝、心和肾细胞;产生2.5个ATP 6.ATP的合成方式: (1)氧化磷酸化:是指在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偶联ADP磷酸化,生成ATP,又称为偶联磷酸化。 偶联部位:复合体Ⅰ、III、IV (2)底物磷酸化:是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通过高能基团转移合成ATP。 磷/氧比:氧化磷酸化过程中每消耗1摩尔氧原子(0.5摩尔氧分子)所消耗磷酸的摩尔数或合成ATP的摩尔数。 7.磷酸肌酸作为肌肉中能量的一种贮存形式 第九章糖代谢 一、糖的生理功能:(1)氧化供能 (2)提供合成体内其它物质的原料 (3)作为机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 吸收速率最快的为-半乳糖 二、血糖

生物化学氨基酸代谢试题及答案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氮平衡 2.必需氨基酸 3.蛋白质互补作用 4.内肽酶 5.外肽酶 6.蛋白质腐败作用 7.转氨基作用 8.氧化脱氨基作用9.联合脱氨基作用10.多胺11.一碳单位12. PAPS 13. SAM 二、填空题 14.氮平衡有三种,分别是氮的总平衡、____、____ ,当摄入氮<排出氮时称____。 15.正常成人每日最低分解蛋白质____克,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日蛋白质需要量为____克。 16.必需氨基酸有8种,分别是苏氨酸、亮氨酸、赖氨酸、____、____ 、____ 、_____、____。17.胰腺分泌的外肽酶有____、____,内肽酶有胰蛋白酶、____和____。 18.氨基酸吸收载体有四种,吸收赖氨酸的载体应是____ ,吸收脯氨酸的载体是____。 19.假神经递质是指____和____,它们的化学结构与____相似。 20.氨基酸代谢去路有合成蛋白质、____、____、____,其中____ 是氨基酸的主要分解代谢去路。21.肝脏中活性最高的转氨酶是____,心肌中活性最高的转氨酶是____。 22.L-谷氨酸脱氢酶的辅酶是____或____,ADP和GTP是此酶的变构激活剂,____ 和____是此酶的变构抑制剂。 23.生酮氨基酸有____和____。 24.氨的来源有____、____、____,其中____是氨的主要来源。 25.氨的转运有两种方式,分别是____、____,在肌肉和肝脏之间转运氨的方式是____。 26.鸟氨酸循环又称____或____。 28.γ-氨基丁酸是由____脱羧基生成,其作用是____。 27.尿素分子中碳元素来自____,氮元素来自____和____,每生成1 分子尿素消耗____个高能磷酸键。29.一碳单位包括甲基、____、____、____、____,其代谢的载体或辅酶是____。 30.可产生一碳单位的氨基酸有____、____、____、____。 31.肌酸激酶有三种同工酶分别是____、____、____,其中____ 主要存在于心肌中。 32.体内可产生硫酸根的氨基酸有____、____、____,其中____ 是体内硫酸根的主要来源。 33.儿茶酚胺包括____、____、____,帕金森氏病是由于脑组织中____生成减少。 34.支链氨基酸包括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A型题 35.下列哪种氨基酸是生糖兼生酮氨基酸 A. Gly B. Ser C. Cys D. Ile E. Asp 36.下列哪种不是必需氨基酸 A. Met B. Thr C. His D. Lys E. Val 37.苯酮酸尿症是由于先天缺乏: A.酪氨酸酶 B.酪氨酸羟化酶 C.酪氨酸转氨酶 D.苯丙氨酸转氨酶 E.苯丙氨酸羟化酶 38.不参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是: A.谷氨酸 B.谷氨酰胺 C.鸟氨酸 D.精氨酸 E.脯氨酸 39.体内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是: A.转氨基 B.联合脱氨基 C.氧化脱氨基 D.非氧化脱氨基 E.脱水脱氨基 40.肌肉组织中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是: A.转氨基 B.嘌呤核苷酸循环 C.氧化脱氨基 D.转氨基与谷氨酸氧化脱氨基联合 E.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41.体内氨的主要代谢去路是: A.合成尿素 B.生成谷氨酰胺 C.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生物化学真题之脂类代谢与合成

脂代谢 2014简述细胞质内脂肪酸氧化降解的三个步骤及其相关活性载体 (未) 第一个步骤是脂肪酸的 -氧化。 -氧化又包括活化、氧化、水合、氧化、断裂这五个步骤。每一轮氧化切下两个碳原子即乙酰辅酶A 第二个步骤是 氧化形成的乙酰辅酶A进入柠檬酸循环,继续被氧化最后脱出二氧化碳。 第三个大步骤中脂肪酸氧化过程中产出还原型的电子传递分子一一NADH和FADH2它们在第三步骤中把电子送到线粒体呼吸链,经过呼吸链,电子被运送给氧原子,伴随这个电子的流动,ADP经磷酸化作用转化为ATP。 所涉及的相关活性载体包括 -氧化中将脂肪酸的形式乙酰辅酶A转送到线粒体的载体肉碱。第三个步骤电子传递的载体包括:NADH-Q还原酶、琥珀酸一Q还原酶、细胞色素还原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等 2011脂肪酸 氧化和载体 脂肪酸 氧化共包括五个步骤 1?活化:脂肪酸在硫激酶的作用下形成脂酰辅酶A 2?氧化:脂酰辅酶A的羧基邻位被脂酰辅酶A脱氢酶作用,脱下两个氢原子转化为反式-2-烯酰辅酶A,同时产生FADH2

3?水合:反式-2-烯酰辅酶A水合成3-羟脂酰辅酶A,这部反应是在烯酰辅酶A 水合酶的作用下完成的 4?氧化:3-羟脂酰辅酶A在3-羟脂酰辅酶A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化为3-酮脂酰辅酶A,并产生NADH 5?硫解:3-同脂酰辅酶A受第二个辅酶A的作用发生硫解,断裂为乙酰辅酶A和一个缩短了两个碳原子的脂酰辅酶A,这部反应是在-酮硫解酶的催化下。 其总结果是脂肪酸链以乙酰辅酶A形式自羧基端脱下两个碳原子单元,缩短了的脂肪酸以脂酰辅酶A形式残留,又进入下一轮-氧化。 2010磷脂合成的共性 脂质合成所包括的绝大多数反应发生在膜结构的表面,与之相关的各种酶具有两亲性。 甘油磷脂合成的第一阶段是甘油-3-磷酸形成磷脂酸的反应途径,甘油酸和脂酰辅酶A在脂酰转移酶的作用下生成磷脂酸。磷脂酸一旦形成就很快转移为二脂酰甘油和CDP-二脂酰甘油。 常见的磷脂如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甘油、二磷脂酰甘油,这三种甘油磷脂的生物合成途径从开始到CDP-二脂酰甘油的生物合成途径是共通的,自CDP-二脂酰甘油一下就分别有各自的途径。这里说的CDP是5—胞苷二磷 酸。 2009某细胞内草酰乙酸的浓度对脂肪酸的合成有何影响? 草酰乙酸是柠檬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其浓度在柠檬酸循环中有重要作用,是循环中最关键的底物之一。在肝脏中,决定乙酰辅酶A去向的是草酰乙酸,它带动乙酰辅酶A进入柠檬酸循环。进而影响到脂肪酸合成。 当草酰乙酸浓度低时,则不能充分带动乙酰辅酶 A 进入柠檬酸循环,换言之就是无法合成足够的柠檬酸。而柠檬酸又是脂肪酸合成中将乙酰辅酶 A 从线粒体转运到细胞溶胶中的三羧酸转运体系的基础,柠檬酸是乙酰基的载体。所以脂肪酸必然受到抑制。当草酰乙酸浓度高时,即能合成充分的柠檬酸,也意味着细胞溶胶中将会有

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点总结

各种组织细胞 体循环小肠肠腔 第六章糖代谢 糖(carbohydrates)即碳水化合物,是指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或多聚物。 根据其水解产物的情况,糖主要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单糖:葡萄糖(G )、果糖(F ),半乳糖(Gal ),核糖 双糖:麦芽糖(G-G ),蔗糖(G-F ),乳糖(G-Gal ) 多糖:淀粉,糖原(Gn ),纤维素 结合糖: 糖脂 ,糖蛋白 其中一些多糖的生理功能如下: 淀粉:植物中养分的储存形式 糖原:动物体内葡萄糖的储存形式 纤维素:作为植物的骨架 一、糖的生理功能 1. 氧化供能 2. 机体重要的碳源 3. 参与组成机体组织结构,调节细胞信息传递,形成生物活性物质,构成具有生理功能的糖蛋白。 二、糖代谢概况——分解、储存、合成 三、糖的消化吸收 食物中糖的存在形式以淀粉为主。 1.消化 消化部位:主要在小肠,少量在口腔。 消化过程:口腔 胃 肠腔 肠黏膜上皮细胞刷状缘 吸收部位:小肠上段 吸收形式:单糖 吸收机制:依赖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SGLT )转运。 2.吸收 吸收途径:

过程 2 H 2 四、糖的无氧分解 第一阶段:糖酵解 第二阶段:乳酸生成 反应部位:胞液 产能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 净生成ATP 数量:2×2-2= 2ATP E1 E2 E3 调节:糖无氧酵解代谢途径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各种变构剂对三个关键酶进行变 构调节。 生理意义: 五、糖的有氧氧化 E1:己糖激酶 E2: 6-磷酸果糖激酶-1 E3: 丙酮酸激酶 NAD + 乳 酸 NADH+H + 关键酶 ① 己糖激酶 ② 6-磷酸果糖激酶-1 ③ 丙酮酸激酶 调节方式 ① 别构调节 ② 共价修饰调节 糖无氧氧化最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迅速提供能量,这对肌收缩更为重要。 是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重要供能途径。 ① 无线粒体的细胞,如:红细胞 ② 第一阶段:糖酵解途径 G (Gn ) 丙酮酸胞液

生物化学习题及答案_代谢调节

代谢调节 (一)名词解释 1.诱导酶(Inducible enzyme) 2.标兵酶(Pacemaker enzyme) 3.操纵子(Operon) 4.衰减子(Attenuator) 5.阻遏物(Repressor) 6.辅阻遏物(Corepressor) 7.降解物基因活化蛋白(Catabolic gene activator protein) 8.腺苷酸环化酶(Adenylate cyclase) 9.共价修饰(Covalent modification) 10.级联系统(Cascade system) 11.反馈抑制(Feedback inhibition) 12.交叉调节(Cross regulation) 13.前馈激活(Feedforward activation) 14.钙调蛋白(Calmodulin) (二)英文缩写符号 1. CAP(Catabolic gene activator protein): 2. PKA(Protein kinase): 3. CaM(Calmkdulin): 4. ORF(Open reading frame): (三)填空题 1. 哺乳动物的代谢调节可以在、、和四个水平上进行。 2. 酶水平的调节包括、和。其中最灵敏的调 节方式是。 3. 酶合成的调节分别在、和三个方面进行。

4. 合成诱导酶的调节基因产物是,它通过与结合起调节作用。 5. 在分解代谢阻遏中调节基因的产物是,它能与结合而 被活化,帮助与启动子结合,促进转录进行。 6. 色氨酸是一种,能激活,抑制转录过程。 7. 乳糖操纵子的结构基因包括、和。 8. 在代谢网络中最关键的三个中间代谢物是、和。 9. 酶活性的调节包括、、、、 和。 10.共价调节酶是由对酶分子进行,使其构象在和 之间相互转变。 11.真核细胞中酶的共价修饰形式主要是,原核细胞中酶共价修饰 形式主要是。 (四)选择题 1. 利用操纵子控制酶的合成属于哪一种水平的调节: A.翻译后加工 B.翻译水平 C.转录后加工 D.转录水平 2. 色氨酸操纵子调节基因产物是: A.活性阻遏蛋白 B.失活阻遏蛋白 C.cAMP受体蛋白 D.无基因产物 3. 下述关于启动子的论述错误的是: A.能专一地与阻遏蛋白结合 B.是RNA聚合酶识别部位 C.没有基因产物 D.是RNA聚合酶结合部位 4. 在酶合成调节中阻遏蛋白作用于: A.结构基因 B.调节基因 C.操纵基因 D.RNA聚合酶 5. 酶合成的调节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转录过程 B.RNA加工过程 C.mRNA翻译过程 D.酶的激活作用 6. 关于共价调节酶下面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第十一章 糖类代谢--王镜岩《生物化学》第三版笔记(完美打印版)

第十一章糖类代谢 第一节概述 一、特点 糖代谢可分为分解与合成两方面,前者包括酵解与三羧酸循环,后者包括糖的异生、糖原与结构多糖的合成等,中间代谢还有磷酸戊糖途径、糖醛酸途径等。 糖代谢受神经、激素和酶的调节。同一生物体内的不同组织,其代谢情况有很大差异。脑组织始终以同一速度分解糖,心肌和骨骼肌在正常情况下降解速度较低,但当心肌缺氧和骨骼肌痉挛时可达到很高的速度。葡萄糖的合成主要在肝脏进行。不同组织的糖代谢情况反映了它们的不同功能。 二、糖的消化和吸收 (一)消化 淀粉是动物的主要糖类来源,直链淀粉由300-400个葡萄糖构成,支链淀粉由上千个葡萄糖构成,每24-30个残基中有一个分支。糖类只有消化成单糖以后才能被吸收。 主要的酶有以下几种: 1.α-淀粉酶哺乳动物的消化道中较多,是内切酶,随机水解链内α1,4糖苷键,产生α-构型的还原末端。产物主要是糊精及少量麦芽糖、葡萄糖。最适底物是含5个葡萄糖的寡糖。 2.β-淀粉酶在豆、麦种子中含量较多。是外切酶,作用于非还原端,水解α-1,4糖苷键,放出β-麦芽糖。水解到分支点则停止,支链淀粉只能水解50%。 3.葡萄糖淀粉酶存在于微生物及哺乳动物消化道内,作用于非还原端,水解α-1,4糖苷键,放出β-葡萄糖。可水解α-1,6键,但速度慢。链长大于5时速度快。 4.其他α-葡萄糖苷酶水解蔗糖,β-半乳糖苷酶水解乳糖。 二、吸收 D-葡萄糖、半乳糖和果糖可被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不能消化的二糖、寡糖及多糖不能吸收,由肠细菌分解,以CO2、甲烷、酸及H2形式放出或参加代谢。 三、转运 1.主动转运小肠上皮细胞有协助扩散系统,通过一种载体将葡萄糖(或半乳糖)与钠离子转运进入细胞。此过程由离子梯度提供能量,离子梯度则由Na-K-ATP酶维持。细菌中有些糖与氢离子协同转运,如乳糖。另一种是基团运送,如大肠杆菌先将葡萄糖磷酸化再转运,由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供能。果糖通过一种不需要钠的易化扩散转运。需要钠的转运可被根皮苷抑制,不需要钠的易化扩散被细胞松驰素抑制。 2.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肌肉和脂肪组织是通过被动转运。其膜上有专一受体。红细胞受体可转运多种D-糖,葡萄糖的Km最小,L型不转运。此受体是蛋白质,其转运速度决定肌肉和脂肪组织利用葡萄糖的速度。心肌缺氧和肌肉做工时转运加速,胰岛素也可促进转运,可能是通过改变膜结构。 第二节糖酵解 一、定义 1.酵解是酶将葡萄糖降解成丙酮酸并生成ATP的过程。它是动植物及微生物细胞中葡萄糖分解产生能量的共同代谢途径。有氧时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生成CO2和水,酵解生成的NADH则经呼吸链氧化产生ATP和水。缺氧时NADH把丙酮酸还原生成乳酸。 2.发酵也是葡萄糖或有机物降解产生ATP的过程,其中有机物既是电子供体,又是电子受体。根据产物不同,可分为乙醇发酵、乳酸发酵、乙酸、丙酸、丙酮、丁醇、丁酸、琥珀酸、丁二醇等。 二、途径 共10步,前5步是准备阶段,葡萄糖分解为三碳糖,消耗2分子ATP;后5步是放能阶段,

生物化学笔记(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 一、生物化学的的概念: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利用化学的原理与方法去探讨生命的一门科学,它是介于化学、生物学及物理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二、生物化学的发展: 1.叙述生物化学阶段:是生物化学发展的萌芽阶段,其主要的工作是分析和研究生物体的组成成分以及生物体的分泌物和排泄物。 2.动态生物化学阶段:是生物化学蓬勃发展的时期。就在这一时期,人们基本上弄清了生物体内各种主要化学物质的代谢途径。 3.分子生物学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工作就是探讨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 三、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方面: 1.生物体的物质组成:高等生物体主要由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以及水、无机盐等组成,此外还含有一些低分子物质。 2.物质代谢:物质代谢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三大步骤:消化、吸收→中间代谢→排泄。其中,中间代谢过程是在细胞内进行的,最为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它包括合成代谢,分解代谢,物质互变,代谢调控,能量代谢几方面的内容。 3.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内存在多条信号转导途径,而这些途径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方式相互交织在一起,从而构成了非常复杂的信号转导网络,调控细胞的代谢、生理活动及生长分化。 4.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通过对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理解,揭示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5.遗传与繁殖:对生物体遗传与繁殖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也是现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一、氨基酸: 1.结构特点:氨基酸(amino acid)是蛋白质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构成天然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约有20种,除脯氨酸为α-亚氨基酸、甘氨酸不含手性碳原子外,其余氨基酸均为L-α-氨基酸。 2.分类:根据氨基酸的R基团的极性大小可将氨基酸分为四类:①非极性中性氨基酸(8种);②极性中性氨基酸(7种);③酸性氨基酸(Glu和Asp);④碱性氨基酸(Lys、Arg和His)。 二、肽键与肽链: 肽键(peptide bond)是指由一分子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的α-氨基经脱水而形成的共价键(-CO -NH-)。氨基酸分子在参与形成肽键之后,由于脱水而结构不完整,称为氨基酸残基。每条多肽链都有两端:即自由氨基端(N端)与自由羧基端(C端),肽链的方向是N端→C端。 三、肽键平面(肽单位): 肽键具有部分双键的性质,不能自由旋转;组成肽键的四个原子及其相邻的两个α碳原子处在同一个平面上,为刚性平面结构,称为肽键平面。 四、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习题答案

脂类代 一、问答题 1、为什么摄入糖量过多容易长胖? 答:因为脂肪酸合成的起始原料乙酰CoA主要来自糖酵解产物丙酮酸,摄入糖量过多则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也多,进而导致合成脂肪酸的起始原料乙酰CoA也多,原料多合成的脂肪酸自然就多了,所以摄入糖量过多容易长胖。 2、比较脂肪酸β—氧化和脂肪酸的合成有哪些不同点? 答:①细胞中发生部位不同:合成发生在细胞质,氧化发生在线粒体; ②酰基载体不同:合成所需载体为ACP—SH,氧化所需载体为乙酰CoA;③二碳片段的加入与裂解方式:合成是以丙二酰ACP加入二碳片段,氧化的裂解方式是乙酰CoA;④电子供体或受体:合成的供体是NADPH,氧化的受体是FAD、FAD+;⑤酶系不同:合成需7种酶,氧化需4种酶;⑥原料转运方式:合成是柠檬酸转运系统,氧化是肉碱穿梭系统;⑦能量变化:合成耗能,氧化产能。 3、试计算1mol甘油彻底氧化成CO2和H2O可净生成多少molATP。答:甘油氧化产生的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经过4次脱氢反应生成3molNADH+H+、1molFADH2、以及2molCO2,并发生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1molGTP。依据生物氧化时每1molNADH+H+和1molFADH2 分别生成2.5mol、1.5mol的ATP,因

此,1mol甘油彻底氧化成CO2和H2O生成ATP摩尔数为6×2.5+1×1.5+3-1=18.5。 4、1mol硬脂酸(即18碳饱和脂肪酸)彻底氧化成CO2和H2O时净生成的ATP的摩尔数。 答:1mol硬脂酸彻底氧化需经8次循环,产生9个乙酰CoA,每摩尔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产生10molATP,这样共产生90molATP。8molFADH2进入电子传递链产生12molATP,8molNADH进入电子传递链共产生20molATP。脂肪酸的活化需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这样彻底氧化1mol硬脂酸净得120molATP。 5、胆固醇在体可转变成哪些重要物质?合成胆固醇的基本原料和关键酶各是什么? 答:转变成胆汁酸、甾类激素、维生素D; 基本原料:二甲基丙烯焦磷酸酯(DPP)、异戊烯醇焦磷酸酯 关键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还原酶(HMGCoA还原酶) 6、为什么在长期饥饿或糖尿病状态下,血液中酮体浓度会升高?答:由于糖供应不足或利用率降低,机体需动员大量的脂肪酸供能,同时生成大量的乙酰CoA。此时草酰乙酸进入糖异生途径,又得不到及时的回补而浓度降低,因此不能与乙酰CoA缩合成柠檬酸。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积累的乙酰CoA衍生为丙酮、乙酰乙酸、β—羟丁酸。

生物化学作业

生物化学作业 1. 基因如何决定糖蛋白中寡糖链的结构信息。 答:生物体内的糖链的合成大多需要酶的催化调节,并且糖链的结构受到某些蛋白所携带的信息的控制,而蛋白质的功能和其携带的信息取决于基因的控制,因此在由某些蛋白质和酶的协同作用下合成的糖链会由于基因中的不同信息的表达和控制而产生不同的结构。不同结构的糖链携带了不同的生物信息。 2. 组成生物膜的脂质分子主要有哪几类?分别简述其功能。 答:组成生物膜的脂质分子主要有磷脂、糖脂、胆固醇。 磷脂:主要包括甘油磷脂和鞘磷脂两大类。是重要的两亲物质,它们是生物膜的重要组分、乳化剂和表面活性剂。它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对活化细胞,维持新陈代谢,基础代谢及荷尔蒙的均衡分泌,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再生力,都能发挥重大的作用。人体神经细胞和大脑细胞是由磷脂为主所构成的细胞薄膜包覆,磷脂不足会导致薄膜受损,造成智力减退,精神紧张。而磷脂中含的乙酰进入人体内与胆碱结合,构成乙酰胆碱。而乙酰胆碱恰恰是各种神经细胞和大脑细胞间传递信息的载体。磷脂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重任。 糖脂:包括鞘糖脂和甘油糖脂两大类。细胞膜上的鞘糖脂与细胞生理状况密切相关。鞘糖脂的疏水尾部深入膜的脂双层,极性糖基露在细胞表面,它们不仅是血型抗原而且与组织和器官的特异性,细胞-细胞识别有关。同一类细胞在不同的发育阶段,鞘糖脂的组成也不同。正因为某些类型鞘糖脂是某种细胞在某个发育阶段所特有的,所以糖脂常常被作为细胞表面标志物质。糖脂又是细胞表面抗原的重要组分,某些正常细胞癌化后,表面糖脂成分有明显变化。细胞表面的糖脂还是许多胞外生理活性物质的受体,参与细胞识别和信息传递过程。 胆固醇:胆固醇的两亲性特点对生物膜中脂质的物理状态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在相变温度以上时,胆固醇阻扰脂分子脂酰链的旋转异构化运动,从而降低膜的流动性。在相变温度以下时,胆固醇的存在又会阻止磷脂脂酰链的有序排列,从而降低其相变温度,防止磷脂向凝胶态转化,保持了膜的流动性。 胆固醇还是血中脂蛋白复合体的成分,是类固醇激素和胆汁酸的前体。 3.“超级氨基酸”海选开始了!请选出你最喜爱的三种氨基酸,并分别陈述理由。 答:①甘氨酸:Glycine,是最简单的氨基酸,又名氨基乙酸,人体非必需的一种氨基酸,在分子中同时具有酸性和碱性官能团,在水溶液中为强电解质,在强极性溶剂中溶解度较大,基本不溶于非极性溶剂,而且具有较高的沸点和熔点,通过水溶液酸碱性的调节可以使甘氨酸呈现不同的分子形态。参与嘌呤类、卟啉类、肌酸和乙醛酸的合成,可与多种物质结合由胆汁或从尿中排出。作为营养增补剂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等领域。根据甘氨酸的制备工艺和产品的纯度可分为食品级、医药级、饲料级和工业级四种规格产品,可见甘氨酸的用途之广泛。 ②半胱氨酸cystein e:是人体常见的必需氨基酸,蛋白质中重要的“二硫键”多半出自它手。半胱氨酸是一种天然产生的氨基酸,在食品加工中具有许多用途,它主要用于焙烤制品,作为面团改良剂的必需成分。半胱氨酸是一种还原剂,它可以促进面筋的形成,减少混合所需的时间和所需药用的能量,半胱氨酸通过改变蛋白质分子之间和蛋白质分子内部的二硫键,减弱了蛋白质的结构,这样蛋白质就伸展开来。我们去美发店的烫发,那些好看的卷发也是半胱氨酸在特殊条件下改变二硫键而形成的! ③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是人体的必需氨基酸之一。苯丙氨酸系统命名为“2-氨基苯丙酸”,是α-氨基酸的一种,L-苯丙氨酸可作为抗癌药物的载体将药物分子直接导入癌瘤区,其效果是其他氨基酸的3~5倍。这样既可以抑制癌瘤生长,又可以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

掌握内容: 必需脂酸的概念及种类: 人体需要但又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脂酸。人体必需的脂酸是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脂肪动员: 概念及过程:储存于脂肪细胞中的甘油三酯,在三种脂肪酶的作用下逐步水解为游离脂酸和甘油,释放入血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称脂肪动员。甘油三酯脂肪酶是脂肪动员的限速酶。(过程PPT29、30) 激素敏感性脂肪酶的定义和作用: 甘油三酯脂肪酶是脂肪动员的限速酶,其活性受多种激素调节故称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脂解激素:增加脂肪动员限速酶活性,促进脂肪动员活性的激素。(肾上腺素、去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 抗脂解激素:抑制脂肪动员,(胰岛素,前列腺素E2,烟酸) 甘油的代谢甘油的主要去路: *经糖异生转变为葡萄糖 *氧化分解为水、二氧化碳、提供能量 *参与TG和磷脂的合成 甘油→3-磷酸甘油→磷酸二羟丙酮→氧化分解,供能 ↓↓

合成磷脂和TG 糖异生 脂酸的氧化分解 概念:脂酸在胞液中活化成脂酰辅酶A,在肉碱的帮助下进入线粒体基质进行β--氧化,每次β--氧化可产生1MOL乙酰辅酶A和比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辅酶A,偶数碳脂酸最终产生乙酰辅酶A,奇数碳脂酸除乙酰辅酶A外还有1MOL 丙酰辅酶A. 部位:肝、肌肉(脑和成熟红细胞不行) 反应阶段:1)脂酸的活化(胞液) 2)脂酰辅酶A进入线粒体 3)脂酰COA的β--氧化(线粒体) 过程及酶;

有关能量的计算:脂酰COA+7FAD+7NAD++7COA-SH+7H2O→8乙酰COA+7FADH2+7(NADH+H+) 1)软脂酸(16C饱和脂酸的)活化—2ATP 2)7次β--氧化4*7ATP 3)8乙酰COA进入TCA循环彻底氧化10*8ATP 净生成106ATP 脂酰辅酶Aβ--氧化小结 部位:线粒体 四部连续反应: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

最新生物化学复习资料重点试题第十一章代谢调节解读

第十一章代谢调节 一、知识要点 代谢调节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适应外界条件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的生理机能。通过调节作用细胞内的各种物质及能量代谢得到协调和统一,使生物体能更好地利用环境条件来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根据生物的进化程度不同,代谢调节作用可在不同水平上进行:低等的单细胞生物是通过细胞内酶的调节而起作用的;多细胞生物则有更复杂的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因为生物体内的各种代谢反应都是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完成的,所以,细胞内酶的调节是最基本的调节方式。酶的调节是从酶的区域化、酶的数量和酶的活性三个方面对代谢进行调节的。 细胞是一个高效而复杂的代谢机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物质代谢和能量的转化。细胞内的四大类物质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在功能上虽各不相同,但在代谢途径上却有明显的交叉和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了生命存在的物质基础。代谢的复杂性要求细胞有数量庞大、功能各异和分工明确的酶系统,它们往往分布在细胞的不同区域。例如参与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和脂肪酸合成的酶主要存在胞浆中;参与三羧酸循环、脂肪酸β-氧化和氧化磷酸化的酶主要存在于线粒体中;与核酸生物合成有关的酶大多在细胞核中;与蛋白质生物合成有关的酶主要在颗粒型内质网膜上。细胞内酶的区域化为酶水平的调节创造了有利条件。 生物体内酶数量的变化可以通过酶合成速度和酶降解速度进行调节。酶合成主要来自转录和翻译过程,因此,可以分别在转录水平、转录后加工与运输和翻译水平上进行调节。在转录水平上,调节基因感受外界刺激所产生的诱导物和辅阻遏物可以调节基因的开闭,这是一种负调控作用。而分解代谢阻遏作用通过调节基因产生的降解物基因活化蛋白(CAP促进转录进行,是一种正调控作用,它们都可以用操纵子模型进行解释。操纵子是在转录水平上控制基因表达的协调单位,由启动子(P、操纵基因(O和在功能上相关的几个结构基因组成;转录后的调节包括,真核生物mRNA 转录后的加工,转录产物的运输和在细胞中的定位等;翻译水平上的调节包括,mRNA 本身核苷酸组成和排列(如SD序列,反义RNA的调节,mRNA 的稳定性等方面。

生物化学下册作业

第八和九章.DNA和RNA的生物合成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DNA半保留半连续复制 2. 前导链、滞后链、岗崎片断 3. 中心法则 4. 复制叉与复制子 5.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6.模板链(或反义链即负链)与编码链(或有义链即正链) 7. 转录、逆转录、不对称转录8. 外显子与内含子 9. 单顺反子与多顺反子10. 基因、结构基因、调节基因 11. 操纵子11. 启动子、终止子、转录因子 13. 顺式作用元件与反式作用元件14. 衰减子与增强子 15. RNA加工与RNA剪切16. 光复活 二、问答题 1.试述DNA的半保留半连续的复制过程。(以原核生物为例) 2.试述逆转录病毒的逆转录过程。 3.试述原核生物DNA的转录过程。 4.试述四类RNA病毒的复制过程。 5.简述复制叉上进行的基本活动及参与的酶(以原核生物为例说明)。 6.由RNA聚合酶Ⅱ合成的初始转录物(mRNA前体)需经过哪些加工过程才能成为成熟的mRNA. 第十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密码子与反密码子 2. 翻译与翻译后加工 3. 多聚核糖体

二、问答题 1.三种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 2.以原核生物为例说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 3.何谓‘‘转译后加工”,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加工修饰方式有哪些?(以真核生物 为例)。 4.保证准确翻译的关键是什么? 5.图示并简述中心法则。 三、计算题 DNA的MW(分子量)=1.3×108(双链)。(注: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1. 噬菌体T 4 对的平均分子量是640,核苷酸残基平均分子量为320) 可为多少个AA编码? 1)T 4 2)T DNA可为多少MW=55000的蛋白质编码?(注:多肽链中平均每个AA残 4 基的分子量为110) 2.合成一个九肽需要多少个ATP?如果这个九肽含有起止AA残基(Met)至少需要 多少个ATP? 3. 按下列DNA单链 5’ TCGTCGACGATGATCATCGGCTACTCG 3’ 试写出: 1) DNA复制时另一条单链的序列。 2) 以此链为摸板转录的mRNA的序列。 3) 合成的多肽的序列。 (注:三题答案均须注明方向。) 四、论述题 1.围绕中心法则论述遗传的稳定性(注:DNA、RNA复制)以及基因表达中如何实现遗信息碱基序列到蛋白质AA序列的转变?

生物化学(14.5)--作业基因表达调控(附答案)

第十三章 基因表达调控 名词解释 基因组 基因表达 管家基因 组成性表达 启动子 顺式作用元件 沉默子 反式作用因子 操纵子 锌指结构: 单顺反子 增强子 沉默子 问答题 1. 简述乳糖操纵子结构及调控机理。 2. 简述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 3. 简述真核基因组结构特点 4. 简述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 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基因组 [答案]来自一个遗传体系的一整套遗传信息。 基因表达 [答案]基因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管家基因 [答案]在一个生物个体的几乎所有细胞中持续表达的基因。 组成性表达 [答案]管家基因的表达水平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在生物体各个生长阶段的大多数组织中持续表达,这类基因的表达称为组成性表达

启动子 [答案]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周围的一组转录控制组件。 顺式作用元件 [答案]指具有的可影响基因表达活性的真核各种组分(DNA序列),包括启动子、增强子和沉默子。 反式作用因子 [答案]一些转录调节因子,通过与特异的顺式作用元件的识别、结合,反式作用另一基因的转录,称为反式作用因子。 操纵子 [答案]原核生物中,基因按功能相关性成簇地串联、密集于染色体上,共同组成一个转录单位,称为操纵子。常包括:一个启动序列及数个可转录的编码基因。 锌指结构: [答案]最早发生于结合GC盒的SP1转录因子,由3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中有2个Cys和2个His,4个氨基酸残基分别位于正四面体的顶角,与四面体中心的锌离子配价结合,稳定锌指结构。在Cys和His之间有12个氨基酸残基,其中数个为保守的碱性残基。 单顺反子 [答案]一个编码基因转录生成一个mRNA分子、经翻译成一条多肽链。 增强子 [答案]远离转录起始点决定基因的时间空间特异性增强转录活性的DNA序列。 沉默子 [答案]一些特异的DNA序列,结合特异蛋白因子时,对基因转录起阻遏作用。 问答题 简述乳糖操纵子结构及调控机理。 [答案]乳糖操纵子的结构:E.coli的乳糖操纵子含Z、Y及A三个结构基因,分别编码β-半乳糖苷酶、透酶和乙酰基转移酶,此外还有一个操纵子序列O、一个启动子P及一个调节基因I。I基因编码一种阻遏蛋白,后者与O序列结合,使操纵子受阻遏而处于关闭状态。在启动序列P上游还有一分解代谢物基因激活蛋白(CAP)结合位点。由P序列、O序列和CAP结合位点共同构成l a c操纵子的调控区,三个酶的编码基因即由同一调控区调节,实现基因产物的协调调节。 乳糖操纵子工作原理:(1)阻遏蛋白的负性调节:在没有乳糖存在时,l a c操纵子处于阻遏状态。此时,I序列表达的l a c阻遏蛋白与O 序列结合,阻遏RNA聚合酶与P序列结合,抑制转录起动。当有乳糖存在时,l a c操纵子即可被诱导。在这个操纵子体系中,

生物化学习题——代谢调节

代谢调节 一、填空题 1.酶促化学修饰的特点有:(1)除黄嘌呤氧化酶外,属于这类调节方式的酶都有()两种形式。(2)化学修饰会引起酶分子()的变化。而且,其是酶促反应,故有()效应。(3)()是最常见的酶促化学修饰反应,一般是耗能的。 2.1961年Monod和Jocob首次提出了大肠杆菌乳糖()模型。 3.细胞内酶的数量取决于()和()。 4.许多代谢途径的第一个酶是限速酶,终产物多是它的(),对它进行(),底物多为其()。 5.原核细胞酶的合成速率主要在()水平进行调节。 6.乳糖操纵子的诱导物是(),色氨酸操纵子的辅阻遏物是()。 7.分支代谢途径中的终产物分别抑制其分支上的限速酶,分支点共同的中间产物抑制前面的限速酶,称为()。 8.G蛋白具有()酶的活性;负责调节激素对()酶的影响 9.作为信号跨膜传递的第二信使的物质有cAMP、()、()和()等10.调节酶类主要分为两大类()和()。 11.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节有两种类型的调控,一种是()的调控;另一种是()。 12.真核细胞中酶的共价修饰是();原核细胞中酶的共价修饰主要形式()。 二、选择题 1.各种分解途径中,放能最多的途径是: A、糖酵解 B、三羧酸循环 C、 —氧化 D、氧化脱氨基 2.操纵子调节系统属于哪一种水平的调节? A、复制水平的调节 B、转录水平的调节 C、转录后加工的调节 D、翻译水平的调节 3.下列关于操纵基因的论述哪个是正确的? A、能专一性地与阻遏蛋白结合 B、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 C、是诱导物和辅阻遏物的结合部位 D、能于结构基因一起转录但未被翻译 4.下列有关调节基因的论述,哪个是对的? A、调节基因是操纵子的组成部分 B、是编码调节蛋白的基因 C、各种操纵子的调节基因都与启动基因相邻 D、调节基因的表达受操纵子的控制 5.以下有关阻遏蛋白的论述哪个是正确的? A、阻遏蛋白是调节基因表达的产物 B、阻遏蛋白妨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 C、阻遏蛋白RNA聚合酶结合而抑制转录 D、阻遏蛋白与启动子结合而阻碍转录的启动 6.下面关于共价修饰调节酶的说法哪个是错误的? A、共价修饰调节酶以活性和无活性两种形式存在 B、两种形式之间由酶催化共价修饰反应相互转化 C、经常受激素调节、伴有级联放大效应 D、是高等生物独有的调节形式

生物化学-考试知识点_7物质代谢

物质代谢调节 一级要求 单选题 1 体内物质代谢有几个不同的调节层次 A 1 B 2 C 3 D 4 E 5 C 2 调节物质代谢体内最基础的层次是 A 细胞水平 B 激素水平 器官水平 C 神经调节 D 整体水平 E A 3 4 糖原分解的限速酶是 C A 磷酸二酯酶 B 磷酸酶 C 磷酸化酶 D 葡萄糖激酶 E 丙酮酸激酶 C D 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是 A 甘油三酯脂肪酶 B D 甘油二酯脂肪酶 C E 甘油一酯脂肪酶 脂蛋白脂肪酶 乙酰辅酶 A 羧化酶 5 HMGCoA 合成酶是什么代谢途径的限速酶 A 胆固醇合成 B D 胆固醇分解 酮体分解 C E 胆固醇代谢转变 酮体生成 E B C 6 7 8 甘油三酯脂肪酶是甘油三酯什么代谢途径中的限速酶 A 合成 B E 分解 转变 C 储存 D 动员 磷酸果糖激酶是什么代谢途径中的别构调节酶 A 三羧酸循环 B E 糖异生 C 葡萄糖分解 D 糖原合成 糖原分解 三羧酸循环中的别构调节酶是 A 柠檬酸合成酶 B D α-酮戊二酸脱氢酶 C E 琥珀酸脱氢酶 苹果酸脱氢酶 延胡索酸酶 A 9 (糖原)磷酸化酶化学修饰激活的方式是 A C E -S-S-氧化生成 与 cAMP 结合 脱磷酸化 B D -SH 还原生成 磷酸化 D C 10胆固醇对肝中胆固醇合成代谢酶活性的调节方式是 A 变构 B E 化学修饰 酶的降解 C 阻遏 D 诱导 11激素必需与靶细胞的什么物质结合才能发挥调节作用 A 受体 B 配体 C 核 D 质膜 A B 12激素对代谢调节的机制或方式按其溶解度不同可分为几种 A 1 5 13通过第二信使进行调节是那种物质进行调节的主要方式 A 细胞水平 B 2 C 3 D 4 E B 脂溶性激素 C 水溶性激素

生物化学笔记(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 一、生物化学的的概念: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就是利用化学的原理与方法去探讨生命的一门科学,它就是介于化学、生物学及物理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二、生物化学的发展: 1.叙述生物化学阶段:就是生物化学发展的萌芽阶段,其主要的工作就是分析与研究生物体的组成成分以及生物体的分泌物与排泄物。 2.动态生物化学阶段:就是生物化学蓬勃发展的时期。就在这一时期,人们基本上弄清了生物体内各种主要化学物质的代谢途径。 3.分子生物学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工作就就是探讨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 三、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方面: 1.生物体的物质组成:高等生物体主要由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以及水、无机盐等组成,此外还含有一些低分子物质。 2.物质代谢:物质代谢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三大步骤:消化、吸收→中间代谢→排泄。其中,中间代谢过程就是在细胞内进行的,最为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它包括合成代谢,分解代谢,物质互变,代谢调控,能量代谢几方面的内容。 3.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内存在多条信号转导途径,而这些途径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方式相互交织在一起,从而构成了非常复杂的信号转导网络,调控细胞的代谢、生理活动及生长分化。 4.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通过对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理解,揭示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5.遗传与繁殖:对生物体遗传与繁殖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也就是现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一、氨基酸: 1.结构特点:氨基酸(amino acid)就是蛋白质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构成天然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约有20种,除脯氨酸为α-亚氨基酸、甘氨酸不含手性碳原子外,其余氨基酸均为L-α-氨基酸。 2.分类:根据氨基酸的R基团的极性大小可将氨基酸分为四类:①非极性中性氨基酸(8种);②极性中性氨基酸(7种);③酸性氨基酸(Glu与Asp);④碱性氨基酸(Lys、Arg与His)。 二、肽键与肽链: 肽键(peptide bond)就是指由一分子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的α-氨基经脱水而形成的共价键(-CO-NH-)。氨基酸分子在参与形成肽键之后,由于脱水而结构不完整,称为氨基酸残基。每条多肽链都有两端:即自由氨基端(N端)与自由羧基端(C端),肽链的方向就是N端→C端。 三、肽键平面(肽单位): 肽键具有部分双键的性质,不能自由旋转;组成肽键的四个原子及其相邻的两个α碳原子处在同一个平面上,为刚性平面结构,称为肽键平面。 四、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