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T0064.30—93 地下水质检验方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锂

DZT0064.30—93 地下水质检验方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锂
DZT0064.30—93 地下水质检验方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锂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地下水中锂的测定。本法最低检测浓度50ug/L, 最佳测定范围0.05-1mg/L 锂。

2相关文件

DZ/T0064.30—93 地下水质检验方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锂

HJ439—2009 水质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

HJ/T 91-2002 地表水和污水检测技术规范

HJ494-2009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

3方法原理

用空气一乙炔火焰在波长670.8nm进行测量,其他碱金属有增感作用. 需加入钾、钠以抵消其影响。

4仪器设备、实验材料、环境条件

4.1仪器设备

4.1.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4.1.2锂空心阴极灯。

4.1.3仪器参数:波长670.8nm,灯电波7.5mA , 狭缝0.4nm,火焰性质,不发亮的氧化性火焰; 吸收位置7.5mm。

4.2实验材料

4.2.1锉标准贮备溶液:称取已在105℃烘至恒重的无水氯化锂0.1222g,溶于燕馏水中,在200mL容量瓶中定容。此溶液1 mL含0.10ug锂。

4.2.2锂标准溶液:取锂标准贮备溶液10.00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此溶液1mL含10.00ug锂。

4.2.3氯化钾溶液,1mL含25mg钾。

4.2.4氯化钠溶液, 1mL含25mg钠。

5操作规程

5.1.取水样25.OmL于50mL容量瓶中,根据样品中钾、钠含量,补加氯化钾溶液和氛化钠溶液,使试样中钾、钠含量分别达到50mg/L和300mg/L, 用燕馏水稀释至刻度。调整仪器至最佳状态,将试样喷入火焰原子化,测量其吸光度。

5.2.标准曲线的绘制吸取锉标准0,2.5,5 ……50ug锂于一系列50mL容量瓶中,加入抓化钾溶液0.1 mL,氯化钠溶液0.6mL,用燕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与样品同时测量其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6异常情况处理及注意事项

7结果处理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钠离子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钠离子的测定 一、方法提要: 水样经雾化喷入空气—乙快火焰中原子化,在原子蒸气中钠原子处于基态状态。以钠特征线(共振线)330.2nm或589.6nm为分析线,测定其吸光度。 二、试剂和材料: ①盐酸。 ②钠标准溶液;称取在105~110℃烘至质量恒定的光谱纯氯化钠2.5481g,精确至0.0002g,放置100mL烧杯中,加水溶解,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标准溶液1.00mL含1.00mg钠。 三、仪器和设备: 原子吸收光谱仪和一般实验室用仪器。 原子吸收光谱仪应配有钠空心阴极灯,空气-乙炔预混合燃烧器,背景扣除校正器(推荐使用连续光谱氖灯扣除背景)、打印机或记录仪等。 所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均应达到下列指标: ①检出限;在测量循环冷却水样品中,钠的检出限应小于0.4mg/L; ②工作曲线线性:工作曲线上部20%浓度范围内的斜率与下部30%浓度范围内斜率之比不应小于0.7; ②最低精密度要求:工作曲线中浓度最高的标准溶液的10次吸光度的标准偏差,应不超过其平均吸光度的1.5%,浓度最低的标准溶液(不是零浓度溶液)的10次吸光度的标准偏差,应不超过浓度最高的标准溶液平均吸光度的0.5%。 四、工作条件的选择:

按照仪器说明书所提供的最佳条件,调节波长330.2nm或589.6nm,调试灯电流、通带、积分时间、火焰条件、背景扣除等。仪器开机点火后需稳定5~10min 方能进行测定。 五、分析步骡: 1.试样溶液的制备 取现场循环冷却水样品约500mL,加入浓盐酸酸化至p H为1左右(每升水样加入8.0mL浓盐酸)。当水祥中悬浮物较多时,需用中速定量滤纸过滤,滤液贮于聚乙烯塑料瓶中。该试样品可放置2周。 2.工作曲线的制作 准确移取钠标准溶液0.00mL,2.50mL,5.00mL,7.50mL,10.0mL,分别置于5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标准系列浓度为0.00mg/L,50.0mg/L,100.0mg/L,150.0mg/L,200.0mg/L,在波长为330.2nm处,调节仪器为最佳工作状态,以水调零测定吸光度,以测定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相对应的钠含量mg/L为横坐标,绘制出工作曲线。 3.试祥的测定 按工作曲线的制作中同等仪器条件,以水为空白调零,测定试样溶液的吸光度,若水样中钠含量大于200 mg/L,可稀释后测定。 六、分析结果的衰述: 以钠离子质量浓度表示的钠含量ρ1(mg/L)按下式计算: ρ1=ρ×f 式中ρ——从标准曲线中查得钠的浓度,mg/L;

地下水处理方法

地下水处理方法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当基坑开挖深度大于地下水高度时常会出现地下水渗入坑内的情况,若未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则会造成基坑塌方等工程事故。 因此,为了保障基坑工程的安全及质量,须做好基坑地下水处理工作。下面整理了有关基坑地下水处理以及其施工过程的要点,为您提供借鉴。 地下水处理方法 地下水处理方法很多,从降水方式来说,大体可分为止水法和排水法两类。实际应用时,应综合考虑降水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施工环境、技术条件、基坑开挖深度、含水层透水性等条件,合理选择不同的降水方法,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多种方法相结合。 止水法 止水法主要是通过有效手段在基坑周围形成止水帷幕,从而将地下水止于基坑之外。实际施工时,止水法成本较高,施工难度较大。常用的止水法主要有回灌法、地下连续墙等。其中,回灌法常用于回灌井与降水井的距离不小于6m的情况;地下连续墙常用于基坑深度大于10m的软土地基或砂土地基等。 排水法 排水法主要是通过将基坑范围内地表水与地下水排除的方式来处理。实际施工时,排水法大多施工简便,操作技术易掌握。常用的排水法主要有井点降水、集水明排法等。其中,井点降水法是最常用的控制地下水方法,而集水明排法主要适用于基坑地下水位超过基础底板标高不大于2m,且降水深度小于2m的粘性土、砂土及碎石土地基等。 地下水处理施工要点 (1)采用回灌法时,对于回灌井的设置应因地制宜地考虑基坑情况,以免出现局部反漏斗的情况,而导致基坑壁外侧的水头高度增加。

(2)若为地下连续墙,则在槽段开挖前应沿连续墙纵向轴线位置构筑导墙,并利用现浇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进行浇筑,同时导墙底部不可设在松散的土层或地下水位波动的部位。 (3)施工时,槽段接头处不允许出现夹泥砂,且须用接头刷上下多次刷至接头处无泥。若发现接头箱位置可能出现塌方现象,应先清淤,再吊放钢筋笼,并在十字钢板外侧用碎石充填,以防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绕流现象,影响后续施工。 (4)对于井点平面布置,若基坑或沟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 6m,应采用单排线状井点;若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则应采用双排线状井点;若基坑面积较大,则应采用环状井点。 (5)井点使用时应连续不断进行抽水,并配用双电源以防断电,且通常抽水3~d后水位降落基本趋于稳定。同时,应在管道和地下构筑物完工并回填后,方可拆除井点系统。 (6)选用集水明排法时,排水沟可挖成土沟,也可用砖砌;集水井壁可砌干砖或用木板、竹片、混凝土管支撑加固。此外,基坑挖至设计标高时,应在集水井底部铺设约厚的碎石滤层。

原子吸收光谱法习题及答案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试比较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有哪些异同点? 答:相同点:二者都为吸收光谱,吸收有选择性,主要测量溶液,定量公式:A=kc,仪器结构具有相似性. 不同点:原子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 原子吸收分子吸收 (2) 线性光源连续光源 (3) 吸收线窄,光栅作色散元件吸收带宽,光栅或棱镜作色散元件 (4) 需要原子化装置(吸收池不同)无 (5) 背景常有影响,光源应调制 (6) 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7) 干扰较多,检出限较低干扰较少,检出限较低 2.试比较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有哪些异同点? 答:相同点:属于原子光谱,对应于原子的外层电子的跃迁;是线光谱,用共振线灵敏度高,均可用于定量分析. 不同点: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 (1)原理发射原子线和离子线基态原子的吸收自由原子(光致发光) 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发射光谱 (2)测量信号发射谱线强度吸光度荧光强度 (3)定量公式lgR=lgA + blgc A=kc I f=kc (4)光源作用不同使样品蒸发和激发线光源产生锐线连续光源或线光源 (5)入射光路和检测光路直线直线直角 (6)谱线数目可用原子线和原子线(少)原子线(少) 离子线(谱线多) (7)分析对象多元素同时测定单元素单元素、多元素 (8)应用可用作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定量分析 (9)激发方式光源有原子化装置有原子化装置 (10)色散系统棱镜或光栅光栅可不需要色散装置 (但有滤光装置) (11)干扰受温度影响严重温度影响较小受散射影响严重 (12)灵敏度高中高 (13)精密度稍差适中适中 3.已知钠蒸气的总压力(原子+离子)为1.013 l0-3Pa,火焰温度为2 500K时,电离平

仪器分析[第十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十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1.共振线与元素的特征谱线 基态→第一激发态,吸收一定频率的辐射能量,产生共振吸收线(简称共振线);吸收光谱。 激发态→基态,发射出一定频率的辐射,产生共振吸收线(也简称共振线);发射光谱。 元素的特征谱线: (1)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外层电子排布不同,基态→第一激发态:跃迁吸收能量不同——具有特征性。 (2)各种元素的基态→第一激发态,最易发生,吸收最强,最灵敏线。特征谱线。 (3)利用特征谱线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2.吸收峰形状 原子结构较分子结构简单,理论上应产生线状光谱吸收线。实际上用特征吸收频率左右范围的辐射光照射时,获得一峰形吸收(具有一定宽度)。 由 I t =I e-Kvb 透射光强度I t 和吸收系数及辐射频率有关。以K v 与v作图得图10一1所示 的具有一定宽度的吸收峰。

3.表征吸收线轮廓(峰)的参数 (峰值频率):最大吸收系数对应的频率或波长; 中心频率v 中心波长:最大吸收系数对应的频率或波长λ(单位为nm); 半宽度:△v 0B 4.吸收峰变宽原因 (1)自然宽度在没有外界影响下,谱线仍具有一定的宽度称为自然宽度。它与激发态原子的平均寿命有关,平均寿命越长,谱线宽度越窄。不同谱线有不同的自然宽度,多数情况下约为10-5nm数量级。 多普勒效应:一个运动着的原子发出的光, (2)多普勒变宽(温度变宽)△v 如果运动方向离开观察者(接受器),则在观察者看来,其频率较静止原子所发的频率低,反之,高。 (3)劳伦兹变宽,赫鲁兹马克变宽(碰撞变宽)△v 由于原子相互碰撞使能 L 量发生稍微变化。 劳伦兹变宽:待测原子和其他原子碰撞。 赫鲁兹马克变宽:同种原子碰撞。 (4)自吸变宽空心阴极灯光源发射的共振线被灯内同种基态原子所吸收产生自吸现象,灯电流越大,自吸现象越严重,造成谱线变宽。 (5)场致变宽场致变宽是指外界电场、带电粒子、离子形成的电场及磁场的作用使谱线变宽的现象,但一般影响较小。 为主。 在一般分析条件下△V 5.积分吸收与峰值吸收 光谱通带0.2 nm,而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10-3nm,如图10—2所示。 若用一般光源照射时,吸收光的强度变化仅为0.5%。灵敏度极差。

基础施工过程中地下水的处理

基础施工过程中地下水的处理 前言 当基础深度在天然地下水位以下时,在基础施工中常常会遇到地下水的处理问题。一般认为,基坑开挖要具备以下的必要条件:首先保持基坑干燥状态,创造有利于施工的环境;其次是确保边坡稳定,做到安全施工,如果忽视这些必要条件,其后果是严重的。有的基坑积水或土质稀软,工人难以立足,无法施工;有的出现“流砂现象”导致边坡塌方,地质破坏;有的内部基坑土体发生较大的位移,影响邻近建筑物的安全。之所以会出现这些异常情况,都是由地下水引起的。所以,在基坑施工中应对地下水的处理给予应有的重视。 一、地下水的人工处理 地下水的处理有多种可行的方法,从降水方式来说可总分为止水法和排水法两大类。止水法,即通过有效手段,在基坑周围形成止水帷幕,将地下水止于基坑之外,如沉井法、灌浆法、地下连续墙等;排水法是将基坑范围内地表水与地下水排除,如明沟排水、井点降水等。 止水法相对来说成本较高,施工难度较大;井点降水施工简便、操作技术易于掌握,是—种行之有效的现代化施工方法,已广泛应用。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井点降水法作一简要介绍。 井点降水法,它是在拟建工程的基坑周围设能渗水的井点管,配置一定的抽水设备,不间断地将地下水抽走,使基坑范围内的地下水降低至设计深度。井点法防水适用于具有不同几何形状的基坑,它有克服流砂、稳定边坡的作用。由于基坑内土方干燥,有利机械化施工,缩短工期,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 目前国内常用的井点降水法有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在我国,井点降水法是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步发展起来的。在工程的基坑<槽>附近埋设大量的渗水井点管,与此同时地面组装抽水管路系

统,通过井群连续抽吸地下水,使基坑范围内的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坑以下一定深度,以保持基坑干燥状态。通常把这一方法叫做井点降水法。 井点降水法具有下列优点:施工简便,操作技术易于掌握;适应性强,可用于不同几何图形的基坑;降水后土壤干燥,便于机械化施工和后续工作工序的操作;井点作用下土层固结,土层强度增加,边坡稳定性提高;地下水通过滤水管抽走,防止了流砂的危害;节省支撑材料,减少土方工程量等。井点降水法已成为目前在含水透水位土层实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轻型井点降水法 (1)轻型井点抽水系真空作用抽水,除管路系统外,很大程度取决于抽水设备。目前常用的真空泵型、隔膜泵型配套抽水装置。 轻型井点井点管、过滤管、集水总管、主管、阀门等组成管路系统,并由抽水设备启动,在井点系统中形成真空,并在井点周围一定范围形成一个真空区,真空区通过矽井扩展到一定范围。在真空力的作用下,井点附近的地下水通过砂井,经过滤器被强制性吸入井点系统内而使井点附近的地下水位得到降低。在作业过程中,井点附近的地下水位与真空区外的地下水位之间,存在一个水头差,在该水头差作用下,真空区外的地下水是以重力方式流动的。所以常把轻型井点降水称真空强制抽水法,更确切地说应是真空—重力抽水法。只有在这两个力作用下,基坑地下水才会降低,并形成一定范围的降水的漏斗抛物线。 井点管与总管的联接可用钢管和透明塑料管,因受真空力的作用,塑料管内装有弹簧,以加强抗外部张力,保证地下水流畅通。 总管与总管的联接有法兰法和套箍法两种形式。 (2)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 经过降低地下水位后,土壤会产生固结,也就会在抽水影响半径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自来水中的钙.镁含量

实验目的 z1、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和原理。z2、掌握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操作。 z3、熟悉用标准曲线法进行定量测定的方法。

实验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波长区域在近紫外区。其分析原理是将光源辐射出的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通过样品的蒸汽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所吸收,由发射光谱被减弱的程度,进而求得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它符合郎珀-比尔定律 A= -lg I/I = -lgT= KCL 式中I为透射光强度,I 0为发射光强度,T为透射比, L为光通过原子化器光程由于L是不变值所以A=KC。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具有快速.灵敏.准确.选择性好.干扰少和操作简便等优点。

操作要点 z标准溶液的配制 (1)钙标准溶液系列;准确吸取2.00.4.00.6.00.8.00.10.0ml钙的标准使用液(100ug/ml)分别置于5只25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 (2)镁标准溶液系列;准确吸1.00.2.00.3.00.4.00.5.00ml镁的标准使用液(50ug/ml)分别置于5只25ml 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 (3)配制自来水样溶液;准确吸取5ml自来水置于25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 根据实验条件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按仪器操作步骤进行调节,待仪器电路和气路系统达到稳定时,即可进样。 分别测定各标准溶液系列溶液的吸光度和自来水样的吸光度。

实验数据及处理 z从计算机上列表记录钙.镁标准溶液系列溶液的吸光度,然后,分别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标准溶液系列浓度为横坐标,用坐标纸绘制标准曲线。 z测定自来水样的吸光度,然后,在上述标准曲线上查得水样中钙.镁浓度(ug/ml),经稀释需乘上倍数,求得原始自来水中钙.镁含量。

地下水的处理方法与工程实践

地下水的处理方法与工程实践 核心提示:当基础深度在天然地下水位以下时,在基础施工中常常会遇到地下水的处理问题。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轻型井点降水、深井井点降水、电渗井点降水的施工方法与注意事项进行了全面总结与探论。 一般认为,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基坑开挖过程必须要具备以下的必要条件:首先要保持基坑在开挖过程中保持干燥状态,创造有利于施工顺利开展的良好环境;其次是确保基坑的边坡时刻处于稳定状态,做到安全施工;如果忽视这两方面的必要条件,其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有的基坑发生积水或基坑土质稀软,工人或施工机械难以立足,无法正常展开施工;有的出现“流砂现象”导致边坡塌方,地质遭到破坏;有的内部基坑土体发生较大的位移,影响邻近建筑物的安全使用,严重的甚至造成灾难性后果;之所以会出现这些异常情况,都是由于施工过程中对地下水的处理不当引起的。所以,在基坑施工中应对地下水的处理给予应有的重视。 1 地下水的处理方法 地下水的处理有多种可行的方法,从降水方式来说可分为止水法和排水法两大类。止水法,即通过有效手段,在基坑周围形成止水帷幕,将地下水止于基坑之外,如沉井法、灌浆法、地下连续墙等;排水法是将基坑范围内地表水与地下水引流排除,如明沟排水、井点降

水等。止水法相对来说成本较高,施工难度较大;井点降水法较之多数止水法施工简便、操作技术易于掌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法,而且多年来已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被广泛应用。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井点降水法作一探论与总结。 井点降水法,它是在拟建建筑物的基坑周围布设能渗水的井点管,并配置相应的抽水设备,在基坑施工期间不问断地将地下水抽走,以使基坑范围内的地下水降低至设计深度。井点法降水适用于具有不同几何形状的基坑,它具有能够有效克服流砂造成的不良影响、稳定基坑边坡等方面的作用。通过有效的井点降水,能够使基坑内的土方保持干燥状态,这样有利机械化施工的开展,同时也会对缩短施工工期、保证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安全产生较大的正面影响。 井点降水法是指在工程的基坑(槽)附近埋设大量的渗水井点管,与此同时在地面组装配套抽水管路系统,通过井群连续抽吸地下水,使基坑范围内的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坑以下一定深度,以达到预期的降水效果。目前我国常用的井点降水法有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等。在近年来的工程实践中,井点降水法因其施工造价合理、降水效果好、井点布设灵活等方面的优点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广泛的采用。 相比较而言,井点降水法具有下列优点:施工简便,操作技术易于掌握;适应性强,可用于不同几何图形的基坑;降水后土壤干燥,便

灌溉用水水质标准及检测方法

灌溉用水水质标准及检测方法 为防止农田和农产品污染,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制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我国农田灌溉用水的水质标准。标准中对农也灌溉用水的水质做了16项基本控制标准和11项选择控制标准的规定。 其中基本控制标准用于使用地表水、地下水、经过处理的养殖废水以及农产品加工废水作为农业灌溉用水的所有农田,具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悬浮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文、PH、全盐量、氯化物、硫化物、总汞、镉、总砷、铬、铅、粪大肠菌群数和蝈虫卵数。另外11项选择性测定指标为铜、锌、硒、氟化物、石油类、挥发酚、笨、三氯乙醛、丙烯醛和硼,这11项指标农田灌溉用水水质检测16项基本指标的补充,由当地县级以上的环保和农业主管单位根据本地农业用水的水源和水质情况选择需要检测的标准进行检测。下面对农业灌溉用水16项基本控制标准和11项选择性控制标准的数值及检测方法做简单介绍。 农业灌溉用水水质的16项基本控制标准的标准值及检测方法 1、五日生化需氧量/(mg/L)。农业灌溉用水水质标准中对五日生化需氧量的要求是,水作种植时BOD5不能大于60mg/L;旱作种植时不能大于 100mg/L;在用于灌溉加工、烹饪或去皮食用的蔬菜时,BOD5不能大于40mg/L;若灌溉的蔬菜为生食,其浓度则不能大于15mg/L。 在对农业灌溉用水的生化需氧量进行检测时,可采用稀释与接种法,具体检测步骤参考GB/T7488中的规定。 2、化学需氧量/(mg/L)。在水作种植作物中,CDD含量小于等于 150mg/L;旱作用水中COD则要小于等于200(mg/L);用于灌溉加工、烹饪或去皮食用的蔬菜时小于等于100mg/L;若蔬菜为生食蔬菜、水果等则要降到小于等于60mg/L。在进行灌溉用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检测时以重铬酸盐法进行测定,具体步骤请参考GB/T 11914。 3、悬浮物/(mg/L)。悬浮物在水作种植用水中80mg/L;旱作用水中100 mg/L;蔬菜种植时60mg/L;生食蔬菜、水果时则不能大于15mg/L。对灌溉用水

仪器分析[第十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山东大学期末测验知识点复习

仪器分析[第十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山东大学期末测验知识点复习

————————————————————————————————作者:————————————————————————————————日期:

第十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1.共振线与元素的特征谱线 基态→第一激发态,吸收一定频率的辐射能量,产生共振吸收线(简称共振线);吸收光谱。 激发态→基态,发射出一定频率的辐射,产生共振吸收线(也简称共振线);发射光谱。 元素的特征谱线: (1)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外层电子排布不同,基态→第一激发态:跃迁吸收能量不同——具有特征性。 (2)各种元素的基态→第一激发态,最易发生,吸收最强,最灵敏线。特征谱线。 (3)利用特征谱线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2.吸收峰形状 原子结构较分子结构简单,理论上应产生线状光谱吸收线。实际上用特征吸收频率左右范围的辐射光照射时,获得一峰形吸收(具有一定宽度)。 由 I t =I e-Kvb 透射光强度I t 和吸收系数及辐射频率有关。以K v 与v作图得图10一1所示 的具有一定宽度的吸收峰。

3.表征吸收线轮廓(峰)的参数 (峰值频率):最大吸收系数对应的频率或波长; 中心频率v 中心波长:最大吸收系数对应的频率或波长λ(单位为nm); 半宽度:△v 0B 4.吸收峰变宽原因 (1)自然宽度在没有外界影响下,谱线仍具有一定的宽度称为自然宽度。它与激发态原子的平均寿命有关,平均寿命越长,谱线宽度越窄。不同谱线有不同的自然宽度,多数情况下约为10-5nm数量级。 多普勒效应:一个运动着的原子发出的光, (2)多普勒变宽(温度变宽)△v 如果运动方向离开观察者(接受器),则在观察者看来,其频率较静止原子所发的频率低,反之,高。 (3)劳伦兹变宽,赫鲁兹马克变宽(碰撞变宽)△v 由于原子相互碰撞使能 L 量发生稍微变化。 劳伦兹变宽:待测原子和其他原子碰撞。 赫鲁兹马克变宽:同种原子碰撞。 (4)自吸变宽空心阴极灯光源发射的共振线被灯内同种基态原子所吸收产生自吸现象,灯电流越大,自吸现象越严重,造成谱线变宽。 (5)场致变宽场致变宽是指外界电场、带电粒子、离子形成的电场及磁场的作用使谱线变宽的现象,但一般影响较小。 为主。 在一般分析条件下△V 5.积分吸收与峰值吸收 光谱通带0.2 nm,而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10-3nm,如图10—2所示。 若用一般光源照射时,吸收光的强度变化仅为0.5%。灵敏度极差。

浅析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下水处理方法

浅析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下水处理方法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日益增多。现代的建筑在高度 上越来越高,而地基深度却越来越深,对地下水的处理要求也比以往传统建筑的 要求高出许多。众所周知,一旦地下水位高于地基深度时,极易出现建筑工程基 坑坍塌、沉降的现象,最为严重的是,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基于此,文 章主要对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基坑施工中的地下水处理方法进行了深度的分析。 关键词: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基坑施工;措施分析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追求更加舒适的 工作和生活环境和质量成为追求。现阶段,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建设规模和数量不 断增多,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日益重要。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中经常遇 到深基坑的情况,而深基坑常常会带来地下水渗漏的情况。所以,基坑地下水的 处理采取的方法和施工技术至关重要,它决定着基坑的施工安全和整个工程建设 的工期和工程质量。 1、基坑施工中的地下水的来源和危害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建筑工程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的地下水主要有2个来源: 第一、地下水渗透。工程设计人员根据地质勘察资料进行设计,并为了让基础有 足够的承载力,设计时一般采取开挖更深度的基坑来提高其承载力,而基坑的深 度和地下水的水量和渗漏速度通常成正比例关系,地下水的渗漏量事渗漏速度与 安全性密切相关,如果降水不及时或措施不妥当,通常造成基坑涌水、涌泥、涌 沙渗漏,甚至引起基坑崩塌。第二、积累水量。基坑施工过程中,上层地表的渗 水或雨水会不断的积累到基坑,积少成多,如果排水不及时,积水会浸泡基坑, 使土体变软,严重的会导致基坑塌陷。 2、基坑施工中对地下水的处理方法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针对地下水的问题,人工降水法应用最广泛。在基坑开挖 之前,用真空(轻型)井点、喷射井点或管井深入含水层内,用不断抽水的方法使 地下水位下降至坑底以下;同时,使土体产生固结,以方便土方开挖。以下分别介绍降水法中的轻型井点、管井井点、深井井点降水方法。 2.1、降水法(1)真空(轻型)井点降水法。 此法是在基坑的四周或一边埋设井点管深入到含水层内,井点管的上端安装 输送弯管和集水管,最后水管与真空泵和离心水泵连接,启动抽水设备后,地下 水通过一系列环节最后从排水管排出,使地下水降至基坑底下。这种方法特点是:机具简单、使用灵活、拆装方便、降水效果好、可防止流沙现象发生、提高基坑 边坡稳定、费用较低等。适用于渗透系数为0.1—20.0m/d的土以及土层中含有大 量的细砂和粉砂的土或明沟排水易引起流沙、坍方等情况使用。(2)喷射井点降水法。此法是在井点内部装设特制的喷射器,用高压水泵或空气压缩机通过一系列 的动作,将地下水经井点外管与内管之间的间隙抽出地下水并排走。本法设备较 简单、排水深度可达6—20米,基坑土方开挖量少,施工快,费用低等。适用于 渗透系数为0.1—20.0m/d的填土、粉土、黏性土、砂土中使用。(3)管井井点降水法。此法的降水设备由滤水井管、吸水管和抽水机械等组成,用吸水机通过吸水 管将水吸出排走。此法使用设备较为简单,排水量大,降水较深,水泵设在地面,易于维护。此法适用于渗透水量大,地下水丰富的土层、砂层或用明沟排水法易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实验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CuSO4溶液的浓度 1、实验目的 1.1 掌握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操作技术; 1.2 优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铜的分析火焰条件; 1.3 熟悉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2、实验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测定元素的方法,是基于在蒸气状态下对待测元素基态原子共振辐射吸收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为了能够测定吸收值,试样需要转变为一种在合适介质中存在的自由原子。化学火焰是产生基态原子的方便方法。 待测试样溶解后以气溶胶的形式引入火焰中,产生的基态原子吸收适当光源发出的辐射后被测定。原子吸收光谱中一般采用空心阴极灯这种锐线光源。这种方法快速、选择性好、灵敏度高且有着较好的精密度。 然而,在原子光谱中,不同类型的干扰将严重影响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干扰一般分为三种:物理干扰、化学干扰和光谱干扰。物理和化学干扰改变火焰中原子的数量,而光谱干扰则影响原子吸收信号的准确性。干扰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实验条件和对试样进行适当处理来减少或消除。所以,应从火焰温度和组成两方面作慎重选择。 3、实验仪器及试剂 仪器:AA32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 CuSO4标准溶液:使用已有的浓度为100 ppm的CuSO4标准溶液,通过加去离子纯水稀释的方法配制浓度分别为0.80、1.60、2.40、3.20和4.00 ppm的标准溶液。 试样:未知浓度的含铜离子水溶液。

4、实验步骤 预先调整好狭缝的宽度和空心阴极灯的位置,在波长为324.7 nm处测定标准溶液的吸收。 1. 火焰的选择:火焰组成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测定有影响。通过溶液雾化方式引入 2.0 ppm的CuSO4标准溶液到空气-乙炔火焰中,小幅调节乙炔的流速,每次读数前用去离子纯水重新调零,以吸光度对流速作图。 2. 标准曲线和试样测定:选择最佳的流速和燃烧高度。在一系列测定前,用去离子纯水调零,同时如果在测量过程中有延误,需要重新调零。在连续的一系列测定中,记录每种溶液的吸收值,每次每份试样重复3次后转入下一个测定: ●标准曲线系列:标准空白和标准溶液 ●试样空白和试样溶液 ●重复 3. 精密度:用低浓度和高浓度溶液测定精密度,每样读数3次。 4. 检出限:对空白溶液进行3次测试,计算均值。 5、结果与讨论 1. 标准曲线:记录实验中所得的标准溶液读数,并与对应的浓度值进行线性回归,得到标准曲线。用此标准曲线来测定试样中铜离子浓度(以CuSO4计),并通过重复测试取平均值的方法,得到测定值。 2. 精密度:用低浓度和高浓度溶液测定精密度,每样读数3次,计算每个浓度的RSD(%)。 3. 检出限:检出限以能够区分背景的RSD的最小浓度来表示,计算公式为 DL(检出限)=3×S b(背景值SD)/S(标准曲线斜率) 6、思考 1.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其主要测定对象是什么? 2.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量灵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一般要做哪些条件实验?

地下水处理方法精修订

地下水处理方法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当基坑开挖深度大于地下水高度时常会出现地下水渗入坑内的情况,若未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则会造成基坑塌方等工程事故。因此,为了保障基坑工程的安全及质量,须做好基坑地下水处理工作。下面整理了有关基坑地下水处理以及其施工过程的要点,为您提供借鉴。 地下水处理方法 地下水处理方法很多,从降水方式来说,大体可分为止水法和排水法两类。实际应用时,应综合考虑降水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施工环境、技术条件、基坑开挖深度、含水层透水性等条件,合理选择不同的降水方法,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多种方法相结合。 止水法 止水法主要是通过有效手段在基坑周围形成止水帷幕,从而将地下水止于基坑之外。实际施工时,止水法成本较高,施工难度较大。常用的止水法主要有回灌法、地下连续墙等。其中,回灌法常用于回灌井与降水井的距离不小于6m的情况;地下连续墙常用于基坑深度大于10m的软土地基或砂土地基等。 排水法 排水法主要是通过将基坑范围内地表水与地下水排除的方式来处理。实际施工时,排水法大多施工简便,操作技术易掌握。常用的排水法主要有井点降水、集水明排法等。其中,井点降水法是最常用的控制地下水方法,而集水明排法主要适用于基坑地下水位超过基础底板标高不大于2m,且降水深度小于2m的粘性土、砂土及碎石土地基等。 地下水处理施工要点

(1)采用回灌法时,对于回灌井的设置应因地制宜地考虑基坑情况,以免出现局部反漏斗的情况,而导致基坑壁外侧的水头高度增加。 (2)若为地下连续墙,则在槽段开挖前应沿连续墙纵向轴线位置构筑导墙,并利用现浇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进行浇筑,同时导墙底部不可设在松散的土层或地下水位波动的部位。 (3)施工时,槽段接头处不允许出现夹泥砂,且须用接头刷上下多次刷至接头处无泥。若发现接头箱位置可能出现塌方现象,应先清淤,再吊放钢筋笼,并在十字钢板外侧用碎石充填,以防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绕流现象,影响后续施工。 (4)对于井点平面布置,若基坑或沟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 6m,应采用单排线状井点;若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则应采用双排线状井点;若基坑面积较大,则应采用环状井点。 (5)井点使用时应连续不断进行抽水,并配用双电源以防断电,且通常抽水3~d后水位降落基本趋于稳定。同时,应在管道和地下构筑物完工并回填后,方可拆除井点系统。 (6)选用集水明排法时,排水沟可挖成土沟,也可用砖砌;集水井壁可砌干砖或用木板、竹片、混凝土管支撑加固。此外,基坑挖至设计标高时,应在集水井底部铺设约0.3m厚的碎石滤层。

水质色度检测方法汇总

仪器社区?环境检测?水质检测?水质色度检测方法汇总 水质色度检测方法汇总 色度 所谓色度是指含在水中的溶解性的物质或胶状物质所呈现的类黄色乃至黄褐色的程度。溶液状态的物质所产生的颜色称为“真色”;由悬浮物质产生的颜色称为“假色”。测定前必须将水样中的悬浮物除去。 通常测定清洁的天然水是用铂钴比色法。此法操作简便,色度稳定,标准色列如保存适宜,可长期使用。但其中氯铂酸钾太贵,大量使用很不经济。铬钴比色法,试剂便宜易得。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与铂钴比色法相同,只是标准色列保存时间较短。 3.1 铂钴标准比色法 3.1.1 测定范围 本法最低检测色度为5度,测定范围5~50度。 即使轻微的浑浊度也干扰测定,故浑浊水样需先离心使之清澈,然后取上清液测定。 3.1.2 方法提要 用氯铂酸钾和氯化钴配成与天然水黄色色调相同的标准比色列,用于水样目视比色测定。规定每升水含有1mg铂和0.5mg钴所具有的颜色作为一个色度单位,称为1度。 3.1.3 试剂 3.1.3.1 铂钴标准溶液:称取1.246g氯铂酸钾(K2PtCl6)t 1.000g氯化钴(CoCl2·6H2O),溶于100mL纯水中,加入100mL盐酸,用纯水定容至1000mL。此标准溶液的色度为500度。 3.1.4 仪器、设备 3.1. 4.1 50mL成套高型具塞比色管。 3.1. 4.2 离心机。 3.1.5 分析步骤 3.1.5.1 取50mL透明水样于比色管中。如水样浑浊应先进行离心,取上清液测定。如水样色度过高,可少取水样,加纯水稀释后比色,将结果乘以稀释倍数。 3.1.5.2 另取比色管11支,分别加入铂钴标准溶液0,0.50,1.00,1.50,2.00,2.50,3.00,3.50, 4.00,4.50和 5.00mL,加纯水至刻度,摇匀。配成的标准色列依次为0,5,10,15,20,25,30,35,40,45和50度。此标准色列可长期使用,但应防止此溶液蒸发及被玷污。 3.1.5.3 在光线充足处,将水样与标准色列并列,依白纸为衬底,使光线从底部向上透过比色管,自管口向下垂直观察比色。 3.1.5.4 记录相当标准管色度的度数。 3.1.6 计算 C=(m/V)×500 (1) 式中: C──水样的色度,度; m──铂钴标准溶液的用量,mL; V──水样体积,mL。 3.2 铬钴标准比色法 3.2.1 测定范围 本法最低检测色度为5度,测定范围5~50度。 即使轻微的浑浊度也干扰测定,故浑浊水样需先离心使之清澈,然后取上清液测定。

地下水处理方法简要分析

地下水处理方法简要分析 内容导读: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它可以通过氧化作用分解有机污染物。臭氧在水处理中应用最早是用于消毒,如20世纪初法国Nice城就开此使用臭氧.到20世纪中期,使用臭氧的目的转为出除水中的色,臭。 地下水泛指存在于地下多孔介质中的水,其中多孔介质包括孔隙介质、裂隙介质和岩溶介质。地下水作为地球上重要的水体,与人类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国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其中有不少地下水源含有过量的铁和锰,称为含铁含锰地下水。水中含铁量较高时,水有铁腥味,影响水的口味,作为造纸、纺织、印染、化工和皮革精致等生产用水,会降低产品质量;含铁水可使家庭用具如瓷盆和浴缸发生锈斑,洗涤衣物会出现黄色或棕黄色斑渍;铁质沉淀物Fe2O3会滋长铁细菌,阻塞管道,有时会出现红水。而含锰量较高的水所发生的问题与含铁量高的情况相类似,例如:使水有色、嗅、味,损害纺织、造纸、酿造、食品等工业产品的质量,家用器具会污染成棕色或黑色,洗涤衣物会有微黑色或浅灰色斑渍。因此,我们要对地下水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各种杂质和有害物体,才能很好地利用地下水为我们的生活服务。那么,地下水处理方法有哪些呢 在国外应用最广泛的地下水处理方法有: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炭技术、沸石滤料吸附技术等。 (1)除氨氮工艺---臭氧氧化: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它可以通过氧化作用分解有机污染物。臭氧在水处理中应用最早是用于消毒,如20世纪初法国Nice城就开此使用臭氧.到20世纪中期,使用臭氧的目的转为出除水中的色,臭。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水体有机污染物的日趋严重,臭氧用于水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出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目前欧洲已有上千家水厂使用臭氧氧化作为深度处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2)除氨氮工艺---生物活性炭:臭氧氧化出水中有机物的可生物降解性大为提高,水中剩余臭氧可以被活性炭迅速分解,加之臭氧氧化出水中的溶解氧浓度高(因臭氧曝气作用),使得臭氧后设置的活性炭床中生长大量的细菌,生物分解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有原有单纯进行吸附的活性炭床演变成为同时具有明显生物活性的活性炭床,因此这种活性炭技术称之为生物活性炭。 地下水处理方法有哪些与单纯采用活性炭吸附相比,生物活性炭地下水处理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提高了出水水质,通过物理吸附(主要对非极性分子物质)和生物分解(主要对小分子极性物质)的共同作用,增加了对水中有机物的出除效果。 2.降低了活性炭的吸附负荷,延长了活性炭的再生周期,从而降低了处理的运行费用。 3.再生物活性炭床中,水中的氨氮可以被生物转化为硝酸盐,并由此降低了消毒副产物

火焰原子吸收

第九节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一)基础知识 分类号:W9-0 一、填空题 1.原子吸收光谱仪由光源、、和检测系统四部分组成。 答案:原子化器分光系统 2.原子吸收光谱仪的火焰原子化装置包括和。 答案:雾化器燃烧器 3.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原子化器的作用是,用以吸收来自锐线源 的。 答案:产生基态原子共振辐射 4.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常用的锐线光源有、和蒸气放电灯3种。 答案:空心阴极灯无极放电灯 5.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分析过程中主要干扰有:物理干扰、化学干扰、和等。 答案:电离干扰光谱干扰 6.原子吸收仪的空心阴极灯如果长期闲置不用,应该经常开机预热,否则会使谱 线,甚至不再是光源。 答案:不纯锐线 7.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分析样品时,灯电流太高会导致和,使灵敏度下降。答案:谱线变宽谱线自吸收 8.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中扣除背景干扰的主要方法有:双波长法、、 和自吸收法。 答案:氘灯法塞曼效应法 9.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塞曼效应校正背景的光来自同一谱线的,而且在 光路上通过原子化器。 答案:分裂同一 10.火焰原子化器装置中燃烧器类型有型和型。 答案:预混合全消耗 11.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分析样品时,确定空心阴极灯达到预热效果的标志是观察 是否稳定、是否稳定和灵敏度是否稳定。 答案:发射能量仪器的基线 12.原子吸收光度法分析样品时,物理干扰是指试样在转移、和过程

中,由于试样的任何物理特性的变化而引起的吸收强度下降的效应。 答案:蒸发原子化 13.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中光谱干扰是指待测元素的光谱与干扰物的 不能完全分离所引起的干扰。 答案:发射或吸收辐射光谱 二、判断题 1.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中,大多数空心阴极灯一般都是工作电流越小,分析灵敏度越低。(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大多数空心阴极灯一般都是工作电流越小,分析灵敏度越高。 2.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中,分光系统单色器所起的作用是将待分析元素的共振线与光源中的其他发射线分开。( ) 答案:正确 3.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分析中,用10HNO3-HF—HClO4消解试样,在驱赶HClO4时,如将试样蒸干会使测定结果偏高。(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在驱赶HClO4时,如将试样蒸干会使测定结果偏低。 4.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中,空气-乙炔火焰适于低温金属的测定。() 答案:正确 5.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分析样品时,提高火焰温度使分析灵敏度提高。(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分析样品时,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火焰温度,可以使分析灵敏度提高。 6.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化器的效率对分析灵敏度具有重要的影响。( ) 答案:正确 7.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燃烧器上混合气的行程速度稍大于其燃烧速度时,火焰才会稳定。( ) 答案:正确 8.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分析样品时,为避免稀释误差,在测定含量较高的水样时,可选用次灵敏线测量。( ) 答案:正确 三、选择题 1.原子吸收光度法用的空心阴极灯是一种特殊的辉光放电管,它的阴极是由 制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7.doc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7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一)仪器操作步骤: 1、接通电源,打开电脑; 2、安装空心阴极灯; 3、打开主机电源; 4、打开操作软件,初始化; 5、设置实验条件,寻峰; 6、检查排水装置; 7、开空气压缩机,调节出口压力为0.22MPa; 8、开乙炔钢瓶,调出口压力为0.05MPa; 9、点火;样品测定; 10、结束工作,按相反顺序关机,并填写仪器使用记录。 (二)注意事项: 1、点火时排风装置必须打开,操作人员应位于仪器正面左侧执行点 火操作,且仪器右侧及后方不能有人.点火之后千万别关空压机。

2、火焰法关火时一定要最先关乙炔,待火焰自然熄灭后再关空压机。 3、经常检查雾化器和燃烧头是否有堵塞现象。 4、乙炔气瓶的温度需抑制在40℃以下,同时3米内不得有明火。 乙炔气瓶需设置在通风条件好,没有阳光照射的地方,禁止气瓶与仪器同处一个地方。 5、实验室要保持清洁卫生,尽可能做到无尘,无大磁场,电场,无 阳光直射和强光照射,无腐蚀性气体,仪器抽风设备良好,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应<70%,温度15~30℃。 6、实验室必须与化学处理室及发射光谱实验室分开,以防止腐蚀 性气体侵蚀和强电磁场干扰。 7、离开实验室前,要关闭所有的电源开关和水气阀门。 8、仪器较长时间不使用时,应保证每周1~2次打开仪器电源开关 通电30min左右。 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医药公司销售部部长个人年终总结 相关推荐:|||||| 2013已经到来,回首2012,是播种希望的一年,也是收获硕果的一年,在上级领导正确带领下,在公司各部门通力配合下,在我们销售三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还算可喜的成绩,今年1.98亿的任务完成了1.83亿相对于去年的1.47亿同比增长了三千六百万。销售任务指标达成率92.3%,回款达成率91%,毛利达成率90% ;综合指标考核达成率91.13%基本达到公司考核要求。 作为一名组长我深感责任重大,且与有荣焉。几年来的工作经验,让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作为一个终端销售与商业开票员来说,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里素质:其次是要具备专业的职业技能知识作为后盾,再次是要有一套良好的管理制度,成本核算是最为重要的,终端客户和商业客户的销售控制,尽量的减少成本,如何获得利润的化?最重要的一个是要用心观察,用心与顾客交流,留住老客户并发展新客户,尽可能的做到,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终端客户及商业客户的疏通 (1)富有吸引力的销售证策: 1.永远站在客户的立场来谈论一切, 2.充分阐述并仔细计算出给他带来不同寻常的利益, 3.沟通现在和未来的远大目标。

水质检测方法总结(1)

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GB 11914--89) 1 应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含COD 值大于30mg/L 的水样,对未经稀释的水样的测定上限为700mg/L 。 本标准不适用于含氯化物浓度大于1000mg/L 的水样。 2 试剂配制 2.1 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 2.2 硫酸银(Ag 2SO 4),分析纯 2.3 硫酸汞(HgSO 4),分析纯 2.4 硫酸(H 2SO 4),密度为1.84g/cm 3 2.5 硫酸银—硫酸:向500mL 硫酸中加入5g 硫酸银,放置1-2天使之溶解,并混匀,使用 前小心摇动。 2.6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C (6 1K 2Cr 2O 7)= 0.250mol/L :将12.258g 在105℃干燥2h 后的重铬酸钾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 。 2.7 硫酸亚铁铵标准滴定溶液C[(NH 4)2Fe(SO 4)2·6H 2O] ≈ 0.10mol/L :溶解39g 硫酸亚铁 铵[(NH 4)2Fe(SO 4)2·6H 2O]于水中,加入20mL 硫酸,待其溶液冷却后稀释至1000mL 。 2.8 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溶液500mg/L :称取105℃时干燥2h 的邻苯二甲酸氢钾0.4251g 溶于水,并稀释至1000mL ,混匀。 2.9 1,10—菲啰啉指示剂溶液:溶解0.7g 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 4·7H 2O )于50mL 水中, 加入1.5g 1,10—菲啰啉,搅动至溶解,加水稀释至100mL 。 3 试剂标定 3.1 硫酸亚铁铵标准滴定溶液C[(NH 4)2Fe(SO 4)2·6H 2O] ≈ 0.10mol/L 标定:每日临用前, 必须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准确标定此溶液的浓度。取10mL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置于 250mL 三角烧瓶中,用水稀释至约100mL ,加入30mL 硫酸,混匀,冷却后,加3滴1,10— 菲啰啉指示剂溶液,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的颜色由黄色经蓝绿色变 为红褐色,即为终点。记录下硫酸亚铁铵的消耗量。 C[(NH 4)2Fe(SO 4)2·6H 2O] = V 50.2 式中:V ------ 滴定时消耗硫酸亚铁铵的毫升数。 3.2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C (6 1K 2Cr 2O 7)= 0.250mol/L 纯度及操作步骤检验:按操作步骤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