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种常见多环芳烃的物理性质之欧阳光明创编

16种常见多环芳烃的物理性质之欧阳光明创编
16种常见多环芳烃的物理性质之欧阳光明创编

萘英文名称NAP Naphthalene分子量 128.18

欧阳光明(2021.03.07)

物理性质;密度1.162 熔点80.5℃,沸点217.9℃,凝固点,80.5℃,闪点78.89℃,折射率1.58212(100℃)恒压燃烧热:40264.1J/g(标准大气压,298.15K)恒压燃烧热:40205J/g(标准大气压,298.15K)。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醚等。易挥发,易升华溶于乙醇后,将其滴入水中,会出现白色浑浊。化学性质(1)萘的氧化温和氧化剂得醌,强烈氧化剂得酸酐。萘环比侧链更易氧化,所以不能用侧链氧化法制萘甲酸。电子云密度高的环易被氧化。(2)萘的还原(3)萘的加成(4)萘的亲电取代反应萘的a-位比b-位更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a-位取代两个共振式都有完整的苯环。b-位取代只有一个共振式有完整的苯环。在萘环上主要发生亲电取代,同苯环一样,但活性比苯环强从中间对称的两个C旁边的C开始标,其中1,4,5,8号碳活性完全一样(称为阿尔法碳),2,3,6,7号碳性质完全一样(称为贝塔碳)。一般情况下,阿尔法碳活性大于贝塔碳,取代基在阿尔法位上,这是由动力学控制,温度较高时,阿尔法碳[1]上取代基会转移到贝塔碳上。但在萘的弗瑞德-克来福特酰基化反应,不加热却生成了阿尔法位和贝塔位的混合物。如用硝基甲烷为溶剂,则主要生成贝塔酰化产物。

苊烯ANY Acenaphthylene 分子量:152.200

性质:黄色棱柱状或板状结晶。熔点92-93℃,沸点265-275℃(部分分解),156-160℃(3.73千帕),相对密度0.8988(16/2℃),易溶于乙醇、甲醇、丙醇、乙醚、石油醚、苯,不溶于水。能在强酸中聚合。

苊ANA Acenaphthene 英文别名:1,8-Ethylenenaphthalene 分子量:154.21性状描述:白色或略带黄色斜方针状结晶。物理参数:密度:1.0242(99/4°C) 熔点:96.2°C 沸点:279°C 闪点:125°C 折射率:1.6048(95°C)

芴FLU Fluorene分子量:166.22

性状描述:白色叶状至小片状结晶物理参数:密度:1.202 g/mL 熔点:116-117°C 沸点:295°C 闪点:151°C

菲PHE Phenanthrene 分子量:178.23性状描述:类白色粉状结晶体。物理参数密度:1.179 g/mL(25°C) 熔点:101°C 沸点:340°C 折射率:1.59427

蒽ANT Anthracene 分子量178.22物理性状带有淡蓝色荧光的白色片状晶体或浅黄色针状结晶。(纯品为白色带紫色荧光) 相对密度 1.25(27℃);1.283(25℃),熔点217,沸点342,闪点196.1,121.1(闭式)(以上均为℃),蒸汽压[1] 0.13kPa/145℃不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和乙醚,较易溶于热苯。

荧蒽FLT Fluoranthene 分子量:202.25性状描述黄绿色针状或片状结晶物理参数密度:1.202 g/mL熔点:111°C 沸点:375°C

闪点:198°C 折射率:1.0996 (18.7°C)

芘PYR Pyrene 分子量:202.26性状:淡黄色单斜晶体(纯品为无色),具有芳香,溶解情况: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二硫化碳、苯和甲苯、四氢呋喃等有机溶剂。熔点:150℃(另有资料称156,145-151℃)沸点:393.5℃相对密度:1.271(22/4℃)闪点:210℃稳定性:稳定。化学性质:可燃,可进行亲电取代,如卤化、硝化、磺化等反应,通常发生在3位。可被氧化成芘醌,控制氧化剂的量能使芘氧化产生不同的羰基数目。有很强的荧光,在丙酮中、量子产率可达0.99。芘的晶体加电压可发光,最初用于电致发光研究。可聚合,得到导电的聚芘。

苯并(a)蒽BaA Benzo(a)anthracene分子量228.30分子式C18H12外观与性状黄棕色有萤光的片状物质沸点435℃(升华) 熔点162℃溶解性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和苯密度1.283稳定性

苯并(b)荧蒽BbF Benzo(b)fluoranthene 分子式C20H12分子量252.31沸点未知(升华) 熔点168℃

苯并 (k)荧蒽BKF Benzo(k)fluoranthene 分子式C20H12,外观与性状晶体分子量252,蒸汽压1.32×10-13kPa(20℃),熔点217℃,沸点:480℃溶解性不溶于水,密度比重1.32稳定性

苯并(a)芘BaP Benzo(a)pyrene分子式C20H12分子量252.32熔点179℃沸点:475℃密度(水=1)1.35蒸汽压0.665×10-

19kPa/25℃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甲醇,溶于苯、甲苯、二甲苯、氯仿、乙醚、丙酮等,稳定

茚苯(1,2,3-cd)芘IPY Indeno(1,2,3-cd)pyrene 分子式 C22H12,分子量 276熔点 162.5~164℃

二苯并(a, h)蒽DBA Dibenzo(a,h)anthracene

苯并(ghi)苝(二萘嵌苯)BPE Benzo(g,hi)perylene

屈CHR Chrysene

初中常见物质的性质

初中常见物质的性质 一、氧气 (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2)氧气与 二、水⑴物理性质:在通常的情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在4O C 时密度最大,为1g / cm 3 。 ⑵化学性质:①通电分解 2H 2O 2H 2↑+ O 2↑ ②水+某些金属氧化物→碱(可溶性碱), 如:H 2O + CaO==Ca(OH)2 ③水可遇某些非金属氧化物→酸, 如:H 2O + CO 2==H 2CO 3 石灰、氢氧化钠固体、铁粉。 (白色) (蓝色) 三、氢气 H2 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难溶于水(排水法) 2、化学性质: ⑴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2H 2+O 2 2H 2O (点燃前,要验纯)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管口,移近火焰点火,若听到轻微的爆鸣声,则纯净。) ⑵ 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 H 2 +CuO Cu + H 2O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步骤:①先通氢气,②后加热;③反应完毕,停止加热,④继续通氢气冷却。) (小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有:H 2、C (固体)、CO 。) 四、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 )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 )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 和CO 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木炭、活性炭、炭黑、焦炭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用来吸附有毒气体、有异味的气体和色素等;炭黑用来制墨水,用来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焦炭用于冶铁。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用碳写的字或画的画可保存多年而不褪色。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 C+O 2 CO 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2C+O 2 2CO 3、还原性:C+2CuO 2Cu+CO 2↑ (置换反应) 2Fe 2O 3+3C 4Fe+3CO 2↑ 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五、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⑴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⑵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 2+H 2O =H 2CO 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H 2CO 3 == H 2O+ CO 2↑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⑶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 2+Ca(OH)2=CaCO 3↓+H 2O (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⑷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 2 2CO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 2是氧化剂,C 是还原剂) 六、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 通电 ==== 点燃 == △ ==== 点燃 ==== 点燃 ==== 高温 ==== 高温 ==== 高温

热分析技术在金属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研究生课程论文 (2014 -2015 学年第一学期) 热分析技术在金属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提交日期:2014年12月 1 日研究生签名: 学号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材料的物性及其测试技术 学位类别硕士任课教师 教师评语: 成绩评定:分任课教师签名:年月日

热分析技术在金属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介绍了热分析技术的一些常用的热分析方法,如热重分析、差热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膨胀等;同时阐述了热分析技术在金属材料中的应用,如测定金属材料的相变的临界温度以及对磁性材料居里温度的测量,及相变的热效应等。 关键词:热分析技术金属材料研究应用 Application of thermal analysis technique in the research of metallic materials Jing Deng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ermal analysis technique and some commonly methods were introduced, such as thermogravimetry analysis (TGA),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DTA),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thermodilatometry and so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ermal analysis technology in metallic materials was introduced, for example, to measure phase transition critical temperature of the metallic materials and the Curie temperature of the magnetic material and the thermal effect of the phase transition. Keywords: thermal analysis technique; metallic materials; research; application 1、前言 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温度之间对应关系的一项技术。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要承受程序控温的作用,即以一定的速率等速升温或降温;二是要选择一观测的物理量P,该物理量可以是热学、磁学、力学、电学、声学和光学的等;三是测量物理量P随温度T的变化,往往不能直接给出两者之间的函数关系[1]。 热分析主要用于研究物理变化(晶型转变、熔融、升华和吸附等)和化学变化(脱水、分解、氧化和还原等)。热分析不仅提供热力学参数,而且还能给出有参考价值的动力学数据。因此,热分析在材料研究和选择上,在热力学和动力学的理论研究上都是很重要的分析手段[2]。 按照测量的物理性质,国际热分析协会(ICTA)将现有的热分析技术分类[3-4],具体见表1。热分析技术种类繁多,应用甚广,本文将介绍主要的热分析技术及其在金属材料研究中的主要应用。 表1 ICTA关于热分析技术的分类 测试性质方法名称英文全称缩名称质量热重法Thermogravimetry Analysis TGA 等压质量变化测定Isobaric Mass-change Determination 逸出气检测Evolved Gas Detection EGD 逸出气分析Evolved Gas Analysis EGA 放射热分析Emanation Thermal Analysis TEA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物理性质总结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物理 性质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物理性质总结 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 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3、熔沸点、状态: ①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 ②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的NH3、H2O、HF反常。 ③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④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 ⑤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⑥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Hg;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硝酸。

⑦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之间:正>异>新,邻>间>对。 ⑧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如:白磷>二硫化碳>干冰。 ⑨易升华的物质:碘的单质、干冰,还有红磷也能升华(隔绝空气情况下),但冷却后变成白磷,氯化铝也可;三氯化铁在100度左右即可升华。 ⑩易液化的气体:NH3、Cl2 ,NH3可用作致冷剂。 4、溶解性 ①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苯酚微溶。 ③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 ⑤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金属热物性参数

金属热物性参数

表1 各种金属的热物性值 金属温度? C 比热 cal/(g·?C) 导热系数 cal/(cm·s·?C) 密度ρ(g/cm3)液相 线、固相线温度(?C) 纯铁 25 200 400 769 800 1000 1500 0.107 0.124 0.145 0.358 0.230 0.148 0.180 0.192 0.152 0.120 0.074 0.071 0.070 0.032 ρ=7.88(20?C) =7.3(1500?C) =7.0(1600?C) 镇静钢(C0.08%) 200 400 800 1200 0.112 0.124 0.142 0.230 0.158 0.142 0.128 0.107 0.068 0.071 ρ=7.86(15?C) 软钢(C0.23%) 200 400 800 1200 0.112 0.124 0.142 0.228 0.158 0.124 0.116 0.102 0.062 0.071 ρ=7.86(15?C) 碳素结构钢(S35C) 25 200 400 800 0.111 0.125 0.134 0.285 0.103 0.095 0.079 0.078 中碳钢(C0.4%) 200 400 800 1200 0.112 0.122 0.140 0.148 0.156 0.124 0.115 0.100 0.059 0.071 ρ=7.85(15?C) 共析钢(C0.8%) 200 400 800 1200 0.108 0.128 0.144 0.146 0.160 0.119 0.108 0.091 0.058 0.072 ρ=7.85(15?C) 工具钢(C1.2%) 200 400 800 0.108 0.130 0.142 0.156 0.103 0.102 0.089 0.057 ρ=7.83(15?C)

16种常见多环芳烃的物理性质

16种常见多环芳烃的 物理性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萘英文名称NAP Naphthalene分子量 128.18 物理性质;密度1.162 熔点80.5℃,沸点217.9℃,凝固点,80.5℃,闪点78.89℃,折射率1.58212(100℃)恒压燃烧热:40264.1J/g(标准大气压,298.15K)恒压燃烧热:40205J/g(标准大气压,298.15K)。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醚等。易挥发,易升华溶于乙醇后,将其滴入水中,会出现白色浑浊。化学性质(1)萘的氧化温和氧化剂得醌,强烈氧化剂得酸酐。萘环比侧链更易氧化,所以不能用侧链氧化法制萘甲酸。电子云密度高的环易被氧化。(2)萘的还原(3)萘的加成(4)萘的亲电取代反应萘的a-位比b-位更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a-位取代两个共振式都有完整的苯环。b-位取代只有一个共振式有完整的苯环。在萘环上主要发生亲电取代,同苯环一样,但活性比苯环强从中间对称的两个C旁边的C开始标,其中1,4,5,8号碳活性完全一样(称为阿尔法碳),2,3,6,7号碳性质完全一样(称为贝塔碳)。一般情况下,阿尔法碳活性大于贝塔碳,取代基在阿尔法位上,这是由动力学控制,温度较高时,阿尔法碳[1]上取代基会转移到贝塔碳上。但在萘的弗瑞德-克来福特酰基化反应,不加热却生成了阿尔法位和贝塔位的混合物。如用硝基甲烷为溶剂,则主要生成贝塔酰化产物。 苊烯ANY Acenaphthylene 分子量:152.200 性质:黄色棱柱状或板状结晶。熔点92-93℃,沸点265-275℃(部分分解),156-160℃(3.73千帕),相对密度0.8988(16/2℃),易溶于乙醇、甲醇、丙醇、乙醚、石油醚、苯,不溶于水。能在强酸中聚合。 苊ANA Acenaphthene 英文别名:1,8-Ethylenenaphthalene 分子量:154.21性状描述:白色或略带黄色斜方针状结晶。物理参数:密 度:1.0242(99/4°C) 熔点:96.2°C 沸点:279°C 闪点:125°C 折射率:1.6048(95°C) 芴FLU Fluorene分子量:166.22 性状描述:白色叶状至小片状结晶物理参数:密度:1.202 g/mL 熔点:116-117°C 沸点:295°C 闪点:151°C

(完整word版)高中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

高中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物理性质归纳 1.颜色的规律 (1)常见物质颜色 ① 以红色为基色的物质 红色:难溶于水的Cu,Cu2O,Fe2O3,HgO等. 碱液中的酚酞、酸液中甲基橙、石蕊及pH试纸遇到较强酸时及品红溶液. 橙红色:浓溴水、甲基橙溶液、氧化汞等. 棕红色:Fe(OH)3固体、Fe(OH)3水溶胶体等. ② 以黄色为基色的物质 黄色:难溶于水的金、碘化银、磷酸银、硫磺、黄铁矿、黄铜矿(CuFeS2)等. 溶于水的FeCl3、甲基橙在碱液中、钠离子焰色及TNT等. 浅黄色:溴化银、碳酦银、硫沉淀、硫在CS2中的溶液,还有黄磷、Na2O2、氟气. 棕黄色:铜在氯气中燃烧生成CuCl2的烟. ③ 以棕或褐色为基色的物质 碘水浅棕色、碘酒棕褐色、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3的烟等 ④ 以蓝色为基色的物质 蓝色:新制Cu(OH)2固体、胆矾、硝酸铜、溶液中淀粉与碘变蓝、石蕊试液碱变蓝、pH试 纸与弱碱变蓝等. 浅蓝色:臭氧、液氧等 蓝色火焰:硫、硫化氢、一氧化碳的火焰.甲烷、氢气火焰(蓝色易受干扰). ⑤ 以绿色为色的物质 浅绿色:Cu2(OH)2CO3,FeCl2,FeSO4?7H2O. 绿色:浓CuCl2溶液、pH试纸在约pH=8时的颜色. 深黑绿色:K2MnO4. 黄绿色:Cl2及其CCl4的萃取液. ⑥ 以紫色为基色的物质 KMnO4为深紫色、其溶液为红紫色、碘在CCl4萃取液、碘蒸气、中性pH试纸的颜色、K+ 离子的焰色等. ⑦ 以黑色为基色的物质 黑色:碳粉、活性碳、木碳、烟怠、氧化铜、四氧化三铁、硫化亚铜(Cu2S)、硫化铅、硫 化汞、硫化银、硫化亚铁、氧化银(Ag2O). 浅黑色:铁粉. 棕黑色:二氧化锰. ⑧ 白色物质 ★无色晶体的粉末或烟尘; ★与水强烈反应的P2O5; ★难溶于水和稀酸的:AgCl,BaSO3,PbSO4; ★难溶于水的但易溶于稀酸:BaSO3,Ba3(PO4)2,BaCO3,CaCO3,Ca3(PO4)2,CaHPO4,Al(OH)3,Al2O3,ZnO,Zn(OH)2,ZnS,Fe(OH)2,A g2SO3,CaSO3等; ★微溶于水的:CaSO4,Ca(OH)2,PbCl2,MgCO3,Ag2SO4; ★与水反应的氧化物:完全反应的:BaO,CaO,Na2O; 不完全反应的:MgO.

常见金属的基本性质

常见金属的基本性质 1、常温下向下列溶液中通入足量CO2 ,溶液中有明显变化的是()。 A.饱和Na2CO3 溶液B.NaOH 稀溶液 C.饱和NaHCO3 溶液D.CaCl2 溶液 2、在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AlO2-、Cl-、SO42- B.H+、Ba2+、Cl-、NO3- C.Ca2+、Fe2+、NO3-、HCO3- D.Na+、Cl-、CO32-、SO32- 3、下列反应中,Na2O2只表现强氧化性的是()。 A: 2Na2O2 + 2H2O = 4NaOH + O2 B: Na2O2 + MnO2 = Na2MnO4 C: 2Na2O2 + 2H2SO4 = 2Na2SO4 + 2H2O + O2 D: 5Na2O2 + 2KMnO4 + 8H2SO4 = 5Na2SO4 + K2SO4 + 2MnSO4 + 5O2 + 8H2O 4、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下图为海水利用的部分过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制取NaHCO3的反应是利用其溶解度小于NaCl B: 用澄清的石灰水可鉴别NaHCO3和Na2CO3 C: 在第③、④、⑤步骤中,溴元素均被氧化 D: 工业上通过电解饱和MaCl2溶液制取金属镁 5、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盐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合物的是()。 ①NaHCO3 ②(NH4)2S ③Al2O3 ④Al(OH)3 ⑤Al A.③④ B. 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全部 6、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Fe2O3杂质)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试剂X可以是氢氧化钠溶液,也可以是盐酸 B: 反应①、过滤后所得沉淀为氢氧化铁 C: 图中所示转化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D: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NaAlO2 + CO2 + 2H2O = Al(OH)3 + NaHCO3 7、某铝土矿样品中含有Al2O3、Fe2O3和SiO2,进行一系列操作将它们分离:加入试剂、过滤、洗涤、灼烧等。依次加入的一组试剂是() A.NaOH溶液、盐酸、氨气B.硫酸、NaOH溶液、盐酸 C.NaOH溶液、盐酸、CO2 D.水、盐酸、NaOH溶液 8、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一种无机矿物盐X(仅含四种元素)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了

第八单元课题1 金属材料(第1课时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课题1 金属材料 (第1课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 3、了解物理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物质性质决定其用途,物质用途体现其性质”的观念。 2、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意识。 3、培养学生树立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学习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理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及影响金属材料用途的因素。 学习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自主探究: 【交流讨论】结合课本及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金属制品,并谈一谈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有哪些,使用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 【分析总结】观看课本P3页图8-3,分析并总结金属一般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实验探究】请同学们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说明铁、铝、铜都能导电和导热。 【交流讨论】请大家阅读课本P3页第一段并观看【表8-1】,查阅有关资料完成课本P4页中的“讨论”。 【分析讨论】物质的性质是否是决定物质用途的唯一因素呢?为什么?

【资料分析 熔点2500℃ 密度3g/cm3 强度与钢相似 导电性良好 导热性良好 抗腐蚀性优异 这种金属的表面有一层氧化物保护层,试设想这种金属的可能用途。 【阅读资料】课本P4页“金属之最” 二、展示提升: 1.下列关于金属的物理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具有导热性 B.具有延展性 C.具有金属光泽 D.能溶于酸2.某种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产生电信号,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 () A. 延展性 B.导电性C . 弹性D.导热性3.某市在南浔区和孚镇建立了首个垃圾发电厂,实现了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2008年4月11日从各乡镇运来了第一批垃圾,在这批垃圾中,含废铝线、一次性塑料餐具、果皮、废旧报纸等。其中属于金属的是 ( ) A. 废铝线 B. 一次性塑料餐具 C. 果皮 D. 废旧报纸4.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下列性质属于金属共性的是 () A.硬度很大、熔点很高B.有良好的导电性、传热性 C.是银白色的固体D.易与酸反应产生氢气 5.常温下,_________是液体,_________是熔点最高的金属,通常用__________做电缆线。白炽灯泡用的灯丝是用_________制备的;日光灯内则充入了低压_________蒸气, _________和_________可用作货币,古代用_________做镜子。 6.常见金属的下列用途各利用的是金属的哪些物理性质: ⑴用铁锅炒菜 ⑵古代人将铜打磨成铜镜 ⑶将铝拉成丝做电线 ⑷用钨制成电阻丝 ⑸人们用黄金做项链、耳环、戒指______________ __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性质归纳汇总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九、化学之最 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H2 。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H2 。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 7、PH=0时,酸性最强,碱性最弱。PH=14时,碱性最强,酸性最弱。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N,K,P 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尿素。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中国。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化学方程式汇总 一、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2Mg + O点燃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 + 2O点燃Fe3O4(在空气中不燃烧)3.铜在空气(或氧气)中受热: 2Cu + O2 △2CuO 4.铝在氧气中燃烧: 4Al + 3O点燃2Al2O3(在空气中不燃烧)5.氢气中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2H2 + O点燃2H2O 6.红磷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4P + 5O点燃2P2O5 7.硫粉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S + O点燃SO2 8.碳在空气(或氧气)中充分燃烧: C + O点燃CO2 9.碳在空气中不充分燃烧: 2C + O点燃2CO 10.一氧化碳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2CO + O点燃2CO2 11.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 C + CO高温2CO

附录四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汇总

1.熔点、沸点的规律 晶体纯物质有固定熔点;不纯物质凝固点与成分有关(凝固点不固定)。 非晶体物质,如玻璃、水泥、石蜡、塑料等,受热变软,渐变流动性(软化过程)直至液体,没有熔点。 沸点指液体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强相同时的温度,外压力为标准压(1.01×105Pa)时,称正常沸点。外界压强越低,沸点也越低,因此减压可降低沸点。沸点时呈气、液平衡状态。 (1)由周期表看主族单质的熔、沸点 同一主族单质的熔点基本上是越向下金属熔点渐低;而非金属单质熔点、沸点渐高。但碳族元素特殊,即C,Si,Ge,Sn 越向下,熔点越低,与金属族相似。还有ⅢA族的镓熔点比铟、铊低,ⅣA族的锡熔点比铅低。 (2)同周期中的几个区域的熔点规律 ①高熔点单质 C,Si,B三角形小区域,因其为原子晶体,熔点高。金刚石和石墨的熔点最高大于3550℃,金属元素的高熔点区在过渡元素的中部和中下部,其最高熔点为钨(3410℃)。 ②低熔点单质 非金属低熔点单质集中于周期表的右和右上方,另有IA的氢气。其中稀有气体熔、沸点均为同周期的最低者,而氦是熔点(-272.2℃,26×105Pa)、沸点(268.9℃)最低。 金属的低熔点区有两处:IA、ⅡB族Zn,Cd,Hg及ⅢA族中Al,Ge,Th;ⅣA族的Sn,Pb;ⅤA族的Sb,Bi,呈三角形分布。最低熔点是Hg(-38.87℃),近常温呈液态的镓(29.78℃)铯(28.4℃),体温即能使其熔化。 (3)从晶体类型看熔、沸点规律 原子晶体的熔、沸点高于离子晶体,又高于分子晶体。金属单质和合金属于金属晶体,其中熔、沸点高的比例数很大(但也有低的)。 在原子晶体中成键元素之间共价键越短的键能越大,则熔点越高。判断时可由原子半径推导出键长、键能再比较。如熔点: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分子晶体由分子间作用力而定,其判断思路是: ①结构性质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大,范德华力大,则熔、沸点也相应高。如烃的同系物、卤素单质、稀有气体等。 ②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化学式也相同的物质(同分异构体),一般烃中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烃的衍生物中醇的沸点高于醚;羧酸沸点高于酯;油脂中不饱和程度越大,则熔点越低。如:油酸甘油酯常温时为液体,而硬脂酸甘油酯呈固态。 上述情况的特殊性最主要的是相对分子质量小而沸点高的三种气态氢化物:NH3,H2O,HF比同族绝大多数气态氢化物的沸点高得多(主要因为有氢键)。 (4)某些物质熔沸点高、低的规律性 ①同周期主族(短周期)金属熔点。如 LiNaCl>NaBr>NaI。 2.物质溶解性规律 (1)气体的溶解性 ①常温极易溶解的:NH3[1(水):700(气)] HCl(1:500) 还有HF,HBr,HI,甲醛(40%水溶液—福尔马林)。 ②常温溶于水的:CO2(1:1) Cl2(1:2) H2S(1:2.6) SO2(1:40) ③微溶于水的:O2,O3,C2H2等 ④难溶于水的:H2,N2,CH4,C2H2,NO,CO等。 (2)液体的溶解性 ①易溶于水或与水互溶的如:酒精、丙酮、醋酸、硝酸、硫酸。 ②微溶于水的如:乙酸乙酯等用为香精的低级酯。 ③难溶于水的如:液态烃、醚和卤代烃。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归纳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归纳 1.颜色的规律 (1)常见物质颜色 以红色为基色的物质 红色:难溶于水的Cu,Cu2O,Fe2O3,HgO等 碱液中的酚酞酸液中甲基橙石蕊及pH试纸遇到较强酸时及品红溶液 橙红色:浓溴水甲基橙溶液氧化汞等 棕红色:Fe(OH)3固体Fe(OH)3水溶胶体等 以黄色为基色的物质 黄色:难溶于水的金碘化银磷酸银硫磺黄铁矿黄铜矿(CuFeS2)等 溶于水的FeCl3甲基橙在碱液中钠离子焰色及TNT等 浅黄色:溴化银碳酦银硫沉淀硫在CS2中的溶液,还有黄磷Na2O2氟气 棕黄色:铜在氯气中燃烧生成CuCl2的烟 以棕或褐色为基色的物质 碘水浅棕色碘酒棕褐色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3的烟等 以蓝色为基色的物质 蓝色:新制Cu(OH)2固体胆矾硝酸铜溶液中淀粉与碘变蓝石蕊试液碱变蓝pH试纸与弱碱变蓝等 浅蓝色:臭氧液氧等 蓝色火焰:硫硫化氢一氧化碳的火焰甲烷氢气火焰(蓝色易受干扰) 以绿色为色的物质 浅绿色:Cu2(OH)2CO3,FeCl2,FeSO4?7H2O 深黑绿色:K2MnO4 绿色:浓CuCl2溶液pH试纸在约pH=8时的颜色黄绿色:Cl2及其CCl4的萃取液以紫色为基色的物质 KMnO4为深紫色其溶液为红紫色碘在CCl4萃取液碘蒸气中性pH试纸的颜色K+离子的焰色等 以黑色为基色的物质 黑色:碳粉活性碳木碳氧化铜四氧化三铁硫化亚铜(Cu2S) 浅黑色:铁粉 棕黑色:二氧化锰 白色物质 难溶于水和稀酸的:AgCl,BaSO3,PbSO4; 难溶于水的但易溶于稀酸:BaSO3,Ba3(PO4)2,BaCO3,CaCO3,Ca3(PO4)2,CaHPO4,Al(OH)3,Al2O3,ZnO,Zn(OH)2,ZnS,Fe(OH)2,Ag2SO3,CaSO3等; 微溶于水的:CaSO4,Ca(OH)2,PbCl2,MgCO3,Ag2SO4; 与水反应的氧化物:完全反应的:BaO,CaO,Na2O;不完全反应的:MgO (2)离子在水溶液或水合晶体的颜色 水合离子带色的: Fe2+:浅绿色;Cu2+:蓝色; Fe3+:浅紫色呈黄色因有[FeCl4(H2O)2] 2-; MnO4-:紫色苯酚与FeCl3的反应开成的紫色主族元素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包括含氧酸根)无色 运用上述规律便于记忆溶液或结晶水合物的颜色 (3)主族金属单质颜色的特殊性 铯:带微黄色钡:带微黄色铅:带蓝白色铋:带微红色

金属材料物理性质说课稿

金属材料物理性质说课 稿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金属材料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本课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几种重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合金。在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氧气、氢气和碳三种非金属单质,在此处又学习金属材料,使整个初中的化学教材,既有一定的非金属元素知识,又有一些金属元素的知识,这样,使整个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内容就比较完整了,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习的全面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能区分生铁和钢,认识金属与金属材料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金属材料的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三:目标重难点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辩证关系。 重点的突出: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我采用科学探究和分析归纳的教学方法。 目标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难点的突破: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我准备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分析归纳的方式来学习。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要求,以及本节课的内容。我确定的教学方法是: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设计意图: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第5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 第1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共2课时) 第一课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备课教师:韦延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2.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酸溶液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金属性质的实验探究,学习利用实验认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初步形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的观念。 教学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与用途 教学难点:①铁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 ②通过和已有化学知识的联系、比较、理解并得出结论“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教学方法: 启发式、探究式、引导式、讲解式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引入:你知道生活中哪些金属? 我知道的 金属名称: 元素符号: 我见过的 金属名称: 元素符号: 二、讲授新课 (一)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其用途 1.金属光泽: (1)金属都具有一定的金属光泽,一般都呈银白色,而少量金属呈现特殊的颜色,如:金(Au)是黄色、铜(Cu)是红色或紫红色、铅(Pb)是灰蓝色、锌(Zn)是青白色等;(2)有些金属处于粉末状态时,就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如铁(Fe)和银(Ag)在通常情况下呈银白色,但是粉末状的银粉或铁粉都是呈黑色的,这主要是由于颗粒太小,光不容易反射。 (3)典型用途:利用铜的光泽,制作铜镜;黄金饰品的光泽也是选择的因素。 2.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1)金属一般都是电和热的良好导体。其中导电性的强弱次序:银(Ag)>铜(Cu)>铝(Al)(2)主要用途:用作输电线,炊具等 3.金属的延展性: (1)大多数的金属有延性(抽丝)及展性(压薄片),其中金(Au)的延展性最好;也有少数金属的延展性很差,如锰(Mn)、锌(Zn)等;

金属的物理性质

§5-1金属与金属矿物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你想过下列金属的应用体现了它们的哪些物理性质吗? 用铜导线连接电源和灯泡,灯泡亮了? 铜可以拉成很细的铜丝? 铁锅用于炒菜做饭? 常温下金属均是固 态吗? 铝锭可压成很薄的铝箔用 来包装糖果? “被磁铁吸引的铁 砂”表明铁具有什 么物理性质?

一、金属有那些共同的物理性 质? 1、铜、铁、铝都有金属光泽; 2、铜、铁、铝都能导电; 3、铜、铁、铝都容易传热; 4、铜、铁、铝都有韧性、延展性。 金属的共同物理性质是具有金属光泽,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项目常见的几种金属 最大值的金属最小值的金属铁 铝铜密度 7.86 2.70 8.92 22.7(锇)0.534(锂)熔点1535 660 1083 3410(钨)-39(汞)硬度(最硬的金刚石为10) 4~5 2.5~3 2~2.9 9(铬)<1(铯)根据上表的信息可以知道: 最难溶的金属是___; 最易溶的金属是___;最重的金属是_____;最轻的金属是_____; 最硬的金属是_____ 。金属的若干物理性质的差异钨汞铝锇铬

例题 颜色、状态硬度密度熔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银白色固体较软 2.70g/cm3660.4℃良好良好良好上表是某种常见金属的部分性质,试推断该金属可能 的用途? 具有导电性可以作导线,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 作炊具等

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不用银制造电线、电缆? 电阻率小,同时价格(相对于银)便宜。补充:一般场合下铜或铝的耐腐蚀性能足够使用。铝比铜贵且电阻率大,但密度小,对于重量要求较高的场合下往往用铝线而不用铜导线。

常见物质的主要物理性质

常见物质的主要物理性质 1、常见固体物质的颜色: ⑴白色固体:CuSO4、MgO、P2O5、CaO、Ca(OH)2、CaCO3、KClO3、KCl、NaCl、Na2CO3、NaOH等。 ⑵红色固体: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 ⑶黑色固体:MnO2、CuO、Fe3O4、C(木炭)、铁粉。 ⑷蓝色固体:CuSO4?5H2O。 ⑸淡黄色固体:硫磺(单质S)。 ⑹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了解)Cu2 (OH) 2CO3 2、常见沉淀的颜色 ⑴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物是AgCl、BaSO4。 ⑵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酸,且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白色沉淀物是CaCO3、BaCO3等。 ⑶不溶于水,能溶于酸,但没有气泡生成的白色沉淀物是Mg(OH)2、Zn(OH)2、Al(OH)3。 ⑷不溶于水的蓝色沉淀是Cu(OH)2。 ⑸不溶于水的红褐色沉淀是Fe(OH)3。 3、常见溶液的颜色 ⑴常见的酸,如盐酸、硫酸、硝酸、碳酸、磷酸是无色的;其中浓盐酸、浓硝酸有刺激性气味。 ⑵蓝色溶液:含Cu2+的溶液,如CuSO4溶液、CuCl2溶液。 ⑶黄色溶液:含Fe3+的溶液,如Fe2(SO4)3溶液、FeCl3溶液。 ⑷浅绿色溶液:含Fe2+的溶液,如FeSO4溶液、FeCl2溶液。 4、常见气体的颜色 ⑴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NO2)。 ⑵黄绿色气体:氯气(Cl2)。 ⑶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5、溶液的酸碱性 ⑴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如硫酸氢钠(NaHSO4)、硫酸氢钾(KHSO4)等 ⑵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Na2CO3)、碳酸氢钠(NaHCO3)等。 ⑶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四、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最新高中化学常见物质物理性质总结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物理性质总结 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 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3、熔沸点、状态: ①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 ②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的NH3、H2O、HF反常。 ③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④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 ⑤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⑥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Hg;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硝酸。 ⑦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

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之间:正>异>新,邻>间>对。 ⑧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如:白磷>二硫化碳>干冰。 ⑨易升华的物质:碘的单质、干冰,还有红磷也能升华(隔绝空气情况下),但冷却后变成白磷,氯化铝也可;三氯化铁在100度左右即可升华。 ⑩易液化的气体:NH3、Cl2 ,NH3可用作致冷剂。 4、溶解性 ①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苯酚微溶。 ③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 ⑤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⑥硫酸盐三种不溶(钙银钡),氯化物一种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⑦固体溶解度大多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金属及金属的化学性质(基础)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 重难点突破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金属及金属的化学性质(基础) 【学习目标】 1.知道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特性及其应用;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2.掌握铁、铝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掌握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 3.掌握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 【要点梳理】 要点一、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它们的合金。 1.几种常见的金属 (1)常见的重要金属:铁铝铜锌钛锡金银等。 (2)金属有许多共同的性质,如:①金属光泽;②良好导电性、导热性;③良好的延性、展性;④韧性好、能弯曲。 2.常见金属的特性 (1)颜色:大多为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 (2)状态:常温下大多为固体,汞为液体; (3)密度差别很大:金为19.3g/cm3,铝为2.7 g/cm3; (4)导电性差异很大:银为100,铅仅为7.9; (5)熔点差别大:钨为3410℃,锡仅为232℃; (6)硬度差别大:铬为9,铅仅为1.5。 3.一些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

4.合金知识 (1)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是混合物,合金中至少含有一种金属。 (2)生铁(含碳量为2%~4.3%)和钢(含碳量为0.03%~2%)都是铁合金。因含碳量不同合金的性能不同,含碳量越大,硬度越大;含碳量越低,韧性越好。 (3)黄铜、青铜、焊锡、硬铝、18K黄金、18K白金、钛合金等也是常见的合金。 (4)合金的性能与组成合金的各成分的性能不同。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硬度大,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熔点低。 【要点诠释】 1.金属的用途要从不同金属的各自不同的性质以及价格、资源、美观、便利、回收等各方面考虑。如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但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因为铜的密度比银的密度小,价格比银低很多,资源比银丰富得多。 2.合金的硬度、强度、抗腐蚀性等一般都好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 要点二、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的化学性质》三) 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下: 【要点诠释】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金属可以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与酸反应的速率就越大。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K、Ca、Na除外)。 要点三、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Mg+2HCl=MgCl2+H2↑ Fe+H2SO4=FeSO4+ H2↑ Fe+CuSO4=FeSO4+Cu Cu+2AgNO3=2Ag+Cu(NO3)2 【要点诠释】 1.置换反应可以表示为:A+BC=AC+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