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 快乐的小鸭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 快乐的小鸭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 快乐的小鸭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

快乐的小鸭

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能正确计算十几减7、减6等数的减法,并能简单应用。

2、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3、学生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学习重点:学会正确的计算十几减7、减6的减法。

学习难点: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学具准备:课件、圆片。

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新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1.谈话导入。

在青青的草地上有一圈可爱的小鸭,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给我们到来了什么样的数学知识?

出示两幅图,在图中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12只小鸭,7只到河里游泳了。)

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草地上还有多少只)我们可以怎么解决?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2-7=5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是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探究解题策略

1. 12-7=5的5要怎么算出来的。

(1)教师示范

先摆了12个圆片,然后拿走7个,剩下5个

(2)学生说说教师刚才做的过程。

(3)学生说说为什么要拿走7。

(4)学生尝试其他方法来算一算,小组内互相分享方法,比比看哪一组的方法多又对。(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①因为7+5=12,所以12-7=5。(师:看到减法,就马上联想到加法。)

②因为12=10+2可以先算10-7=3再算3+2=5所以12-7=5

③因为7=2+5可以先算12-2=10再算10--5=5所以12-7=5

……

(6)请几名学生上台讲述以上方法。

【设计意图】综合学生的发现,将凌乱的知识系统化。

2.小练习

11-6= 14-6=

(1)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说明计算方法。

三、试一试,完成练一练第1题

1.出示幻灯片:14-7=,12-6=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本子上试一试。

(2)学生做完后反馈,并说说方法。

四、巩固练习

1.画一画。

课本P7,第2题。

生独立完成后,全班反馈。

2.比比谁算得快。

课本P7第4题,用最快的速度写出答案。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请个别学生说一说。

五、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小伙伴的吗?

板书设计:

快乐的小鸭

有12只小鸭,7只到河里游泳了,草地上还有多少只?

12-7=5

①7+5=12 12-7=5

②12=10+2 10-7=3 3+2=5

③7=2+5 12-2=10 10--5=5

(完整word)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快乐的小鸭》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快乐的小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学会“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教学重点:熟练准确计算“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探讨“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小棒、铅笔、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一群可爱的小鸭子在河边的草地上玩耍,有一些小鸭子到河里快乐地游起泳来,他们玩的可真开心。 2、课件出示6页的主题图,认真观察,说一说图意:在图中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12只小鸭,7只到河里游泳了。) 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草地上还有多少只?)我们可以怎么解决? 二、想一想,列算式 1、想一想,猜一猜,草地上还有多少只? 2、列出算式,12—7 三、讨论12—7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尝试解题。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把自己的算法和小组学生说一说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1)、一根一根地减。 (2)、12分成10和2, 10-7=3 2+3=5 (3)、把7分成5和2, 12-2=10 10-5=5 (4)、7+5=12 12-7=5 …… (5)多媒体课件演示计算方法。 4、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书6页) (1)、课件出示,让学生认真观察,想一想应该怎样算 (2)、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在书上先圈一圈,计算得数。 (3)交流,你是怎么算的?学生说计算过程。

小班教案《两只小小鸭》

小班教案《两只小小鸭》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初步掌握歌曲第二句的节奏,学习自然地边唱边做歌表演动作。 2、借助教师的动作提示,较准确地接唱亲亲小嘴巴的象声词。 3、乐意参与集体演唱活动,体验与同伴说悄悄话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鸭手偶两个活动过程: 1、复习韵律活动《小鸭走》。 2、幼儿与同伴玩"说悄悄话"的游戏,理解"悄悄话"的含义。 (1)请一名幼儿和教师说悄悄话,并针对这一行为提问。 (2)幼儿两两结对玩"说悄悄话"的游戏,体验说悄悄话的乐趣。 3、幼儿欣赏教师演唱歌曲,理解歌曲的内容。 (1)教师边操作手偶边示范演唱歌曲。 (2)组织幼儿围绕歌词内容谈话,引导幼儿尝试用歌词来回答。 (3)用夸张的口型突出"亲亲小嘴巴"的节奏。 4、幼儿学唱歌曲。

教学反 《两只小小鸭》节奏轻松明快,歌词幽默诙谐,很适合小班幼儿演唱。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孩子理解"悄悄话"的含义,我请了一位幼儿到前面来, 和她咬着耳朵说了一些话,其余的幼儿好奇极了,伸长耳朵也想听, 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就集中了,通过这样的演示,幼儿理解了"悄悄话 "就是不能让别人听到的话语。而后,我边操作两个手偶边范唱歌曲, 由于有了前面的基础,幼儿很快就听明白了歌词内容,同时也被歌词 中蕴涵的趣味所感染,都哈哈大笑起来,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然 后我又用提问法及夸张的口型突出"亲亲小嘴巴"的节奏,解决了难点 所在。 搓元宵 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元宵节要的民俗活动,共享集体活动的快乐。 2、学着做元宵,进一步体验自己动手的乐趣和节日的乐。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准备一个元宵灯,糯米粉若干,《卖汤圆》的音乐,事先联系好木偶表演活动过程: 一、教室场地布置,让幼儿围坐在桌子周围。 二、谈话,引出主题,激起幼儿兴趣: 1、还记得前两天,我们和小二班的朋友们在一起干什么?(拜年) 2、过春节,大家见面都要拜年,送祝福的话。 3、谁知道过了春节,今年是什么年? 今年出生的宝宝属什么的?你们是属什么的?那么说明你们是在哪一年出生的呢? 三、关于元宵: 1、今天我们大家在一起,也是来过一个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呀(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s://www.360docs.net/doc/f97771322.html,,请保留此标记。)? (元宵节是中国人特有的节日——中国人有,外国人没有的节日) 2、大家知道过春节,要放烟火,放鞭炮,串门拜年,拿红包…… 那么你们知道元宵节大家要做些什么事情呢?你们知道人们是怎样来庆祝元宵节的? (在这一天里,一家人都聚在一起吃饭,团团圆圆的庆祝节日,还要做汤圆,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拉花灯)四、做汤圆: 你们吃过汤圆吗?是谁做的?现在,我们都长大了,今天我们自己来做汤圆好吗?(教师示范)·幼儿做汤圆。(卖汤圆的音乐)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穿梭森林》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自主探索各种排序方法。 2、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红、黄色卡纸若干,自制面包若干; 2、自制地图一幅; 3、模拟场地;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 教师和幼儿听《感恩的心》跟随老师进入场地。 二、谈话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们,刚才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打来了求助电话,说他们那里发生了火灾,虽然大火扑灭了,但是它们没有食物吃,已经饿了好几天肚子了,我们一起给他们运一些面包去吧。 师:但是通往森林是没有道路的,只有一张地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路出发吧。 师:(教师出示电脑课件地图,边引导幼儿观察边讲述)我们现在的位置是营地(指出营地坐标),一会出发我们将要穿越一条小河(指出小河坐标),在傍晚时分我们将到达丘陵地带(指出丘陵地带坐标),在丘陵地带住一晚上,第二天上午我们将翻越一座大山(指出大山坐标),下午我们就到达森林啦!去森林的路程会很艰难你们有信心吗? 师:现在出发,出发前先按纵向报数(每队幼儿从第一个开始报数),报数完后带上面包和物品出发! 三、引导幼儿根据要求解决困难: (1)遇到小河: 1、师:怎么办?(搭桥)那我请小朋友们分组,搭一座有规律的桥吧! 2、请幼儿分成四组将这些卡纸铺成各种各样的长长的桥。 幼儿分组边讨论边操作将这些卡纸根据颜色铺成各种规律的桥。 3、幼儿分组讨论操作。 4、师:铺好的小组请站到旁边,我们一起看看哪个小组搭的桥是有规律的。 5、集体讨论幼儿操作结果,和全体幼儿一起从第一队开始按顺序读出泡沫板颜色,等找出规律后再问幼儿,如果再向下接着按这样的规律排,应该再放什么颜色?(此处让个别幼儿来操作)。请小朋友快速的过桥我们继续前进! (2)进入丘陵地带: 1、师:晚上了,我们要休息,怎么办?(铺地毯)地毯有什么形状的呢?(幼儿回答:一般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那我请小朋友们分成四组根据卡纸颜色铺成有规律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地毯。好,现在开始行动。 2、铺好地毯的士兵请迅速归队,我们一起看看每一组铺的地毯是什么规律的?如图: 第一组: 第二组: 好,现在开始休息! (3)(大约1分钟后)进入大山: 1、师:早上起床,我们要翻过大山,怎么办?(铺路)那我请小朋友们分成四组边讨论边操作将这些卡纸根据颜色铺成有规律的长方形路。师:要求要按规律,不能和前面的一样。 2、师:铺好路的小组迅速回队,我们一起看看每一组铺的路是什么规律的?

小学数学整合课案例(董艳春)

小学数学整合课《快乐的大森林》案例 卢龙县第三实验小学:董艳春(一)分析与思路设计: 本节课时人教版数学第一册第六单元“8、9的认识和加减法”中应用部分的“用数学”知识点,属于第三课时。学生在第一、二课时已经认识了8和9,并掌握了8和9加减的计算方法,在前面也接触了6和7的应用题,但经常因为不能理解图意而不能准确地提出问题。而平时只是利用主题图来解决问题,效果不太理想。因此,我在对相关教学理论和技术学习的基础上,利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 point 2003软件制作了演示文稿的课件,设计了这节整合课,增强了本课教学的感染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他们热爱家乡的意识,我设计了“联系生活、整体感知”的环节,并融入了热爱家乡的品德教育。设计这节整合课,为了增强了本课教学的感染力。多种学科的融合,使数学教学不在乏味。 (二)教学资源及环境: 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件 (三)学生情况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还没有认识计算机外设的结构,有些学生家中没有计算机,还不会开、关机,不会使用鼠标,因此,主要由教师个人操作。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利用课件创设情境,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算理,能根据已知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式并计算。通过出示课件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中的美,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等方面的教育。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根据已知数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选用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出算式并计算。 2、让学生体会用数学的过程,并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页,练习八的第13、14题。 教具、学具准备

中班上 音乐教案

活动一:小青蛙跳跳游游(韵律)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跳跃,连贯的特点。 2、能感受音乐特点的变化,有节奏地做青蛙跳和青蛙游水的动作。 3、体验小青蛙轻快地跳跃和连贯底游水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青蛙跳和青蛙游水的图片各一张,音乐《小青蛙跳跳游游》,播放器,自制的《小青蛙跳跳游游》图谱,指挥棒。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发幼儿兴趣,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的青蛙分别是在干嘛,看图模仿青蛙跳和青蛙游水的动作。 2、引导幼儿伴随音乐《小青蛙跳跳游游》的节奏道白。 引导幼儿边看教师的指图,边合拍地道白。 师生共同随音乐的节奏边看图谱边道白。 引导个别幼儿按音乐的节奏指图谱,其他幼儿边看图谱边跟着音乐道白。 3,引导幼儿学习青蛙跳和青蛙游水的动作。 引导幼儿伴随音乐用拍腿的动作来模仿青蛙跳,用手臂划的动作来模仿青蛙游水。 教师哼唱旋律,组织幼儿在座位前练习青蛙跳和青蛙游水的动作。 让幼儿随着音乐表演青蛙跳和青蛙游水的动作,提醒幼儿在学青蛙跳的时候,应保持动作的适当的力度,并在游的时候注意与同伴保持距离。 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结伴表演《小青蛙跳跳游游》。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1)在表演区域投放其他动物的图片和音乐,引导幼儿继续创编其他的小动物的动作。如:小鸟飞的动作。(2)在美工区投放纸,笔,橡皮泥,引导幼儿通过绘画,泥塑的形式表现小动物。 领域整合:可结合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引导幼儿进行故事的表演。 活动反思: 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参与游戏的同时,感受到体育活动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小班主题教案:快乐的小鸭子

小班主题教案:快乐的小鸭子 小班主题教案:快乐的小鸭子 设计思路: 我们班目前正在进行的主题活动是“好玩的水”,“快乐的小鸭子”这个活动是老师预设的二级纲目中的一个音乐欣赏活动。这个活动的音乐背景是格里格的“挪威舞曲”,曲子的曲风欢快明亮,充满了趣味,曲式是A—B—A段式。让小班幼儿来欣赏世界名曲是我在这个学期的一个尝试。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看不见摸不着,而小班幼儿的思维更是形象具体化,年龄越小越有参与活动的需求,对声音的强弱,快慢,高低等概念是不理解的,所以让小朋友在音乐的实践活动中去感受和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在今天的活动中,小朋友以小鸭子的身份来参与活动,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在游戏过程中感知作品中间段与首尾段的不同,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地表达表现。当然,也期盼幼儿在前期的主题活动,例如:“春天”主题中的“春雨沙沙、春天的小动物”中获得的经验能为今天的欣赏活动埋下伏笔。今天整个活动的过程以游戏贯穿,以幼儿熟知的歌曲“来了一群小鸭子”导入活动,用故事背景推动幼儿理解作品,用游戏形式来体验A-B-A的曲式,从中体验欢快的情绪。而积极的情绪又可以促进幼儿审美观点的形成,发展幼儿审美能力,并激发幼儿创造美的愿望。 欣赏活动:快乐的小鸭子 活动目标:1、通过协商活动,感受小鸭子在水中游戏的快乐。 2、愿意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大胆地表现。 活动准备:场景布置——小池塘挪威舞曲小鸭服饰歌曲——小鸭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用歌曲“来了一群小鸭子”导入活动,幼儿在欢快的歌声中进入活动室。在池塘里快活的自由游戏。(推上背景音乐——挪威舞曲)讲讲和好朋友在池塘里可以做些什么游戏。

二、欣赏活动 1、完整欣赏音乐,利用故事的情节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作品。 一起来讲议自己听到的内容。1)音乐中的小鸭子在干什么?2)小鸭子最喜欢的游戏是什么呢? 2、重点欣赏中间段音乐。和小鸭子一起做游戏,帮助幼儿拓展思路,发挥想象力,一起学学好看的动作。(戏水、扎猛子、甩水、抖翅膀、洗澡,游泳、抓小鱼、理羽毛等。 三、在完整欣赏中自由地表演 在C段渐弱的音乐声中走出活动室。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1课时 用数学教案

第5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11课时用数学 【教学内容】:教材P57及练习十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加减法的联系和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情境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算理,能根据已知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选 择合适的 计算方法列式并计算。 4.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5.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方面的教育。 6.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算理,能根据已知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式并计算。 【教学难点】: 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新。 出示大森林图。 师:快乐的大森林里都有些什么? 二、合作探究,体验发现 1.主动探究,体验加法的含义。 出示蘑菇图。 师: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问:小问号问我们什么? 师:谁来帮小蘑菇算一算:一共有几个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6+2=8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一起去小鹿们在干什么吧! 2.小组合作,体验减法的含义。 出示:小鹿图 师:请大家注意观察,你看到些什么?请说给你的同座听。 师:根据这幅画,你能提出一个合适的数学问题吗?请先自己想想,然后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强调讨论时请注意:一个人说的时候,其他人要认真听,等他说完了,别人再说。 小组同学思考,互相讨论。教师巡视、倾听,并与之交流,适时启发。 3.汇报结果。 师:谁先来说说,你们准备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幼儿园优质课教案小班音乐活动 两只小小鸭

1,小班音乐《两只小小鸭》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活泼、欢快,学习鸭子的基本动作。 2、体验与同伴说悄悄话的乐趣,体验歌表演的快乐。表演时注意与同伴保持适当的空间距离。 活动准备: 小鸭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律动进场 师:今天天气真好,鸭妈妈带宝宝去草地上玩一玩,好吗?好!我们出发吧。(放《两只小小鸭》的伴奏,师生作小鸭状走进场内)哎呀!走得好累呀,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吧。 2、感受歌曲并学习小鸭动作。 (1)、学习小鸭走。 师:宝宝们,妈妈要和坐得神气的鸭宝宝说一句好听的话,看看谁坐得神气哦!

请一位鸭宝宝上前来。(幼儿作小鸭状摇摇摆摆走过来,若幼儿没有学小鸭走路,老师给予提醒:“哎,这只鸭宝宝怎么忘记自己是怎么走路的呀!”老师边说边做动作提醒。)(2)、理解悄悄话 宝宝走到鸭妈妈跟前时,鸭妈妈给予肯定:“这只漂亮的鸭宝宝走到妈妈身边来了,走的真好!”“我们来亲亲小嘴巴吧。”师生用手作鸭嘴互碰两下。亲完小嘴巴,鸭妈妈就在鸭宝宝耳边说句悄悄话。说完之后就请鸭宝宝走回去。 同样再请1~2个幼儿上来说悄悄话。 你们听到了我和刚才那几个鸭宝宝说了什么好听的话 吗?怎么会听不见呢?(幼儿回答) 对呀!我们是把嘴巴放在耳朵边轻轻地说,我们讲的是——悄悄话。 (3)、感受歌曲的活泼、欢快。 那妈妈请几个宝宝也像我们刚才那样亲亲小嘴巴,说句悄悄话,好吗?鸭宝宝上来的时候要怎么走的(摇摇摆摆)。(请两对宝宝表演说悄悄话,教师在一旁唱歌曲。)

宝宝们,xx和xx表演的怎么样?那妈妈唱得好听吗?妈妈唱了什么呀?(幼儿回答) 那听妈妈再完整说一遍。(钢琴伴奏,边念边用手拍打节奏。)宝宝跟着妈妈说一说,好吗?(再次钢琴伴奏,齐念。)宝宝们说的真好听,钢琴弹得也好听,妈妈想跟着钢琴唱一唱。(跟着琴声唱) 妈妈唱的歌你们喜欢吗?那你们跟着妈妈一起唱好吗? 钢琴说宝宝们唱得好好听,它还想再听你们唱一唱,你们愿意唱给它听吗?这次跟着妈妈做做动作。 3、结束活动 说悄悄话好玩吗?那宝宝们找一个好朋友,我们一起玩一玩说悄悄话吧。(放歌曲音乐,幼儿表演2次,换伙伴再表演2次。)

快乐的小鸭 教案

第三课时快乐的小鸭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6-7页 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能正确计算十几减7、减6等数的减法,并能简单应用。 2、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3、学生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学习重点:学会正确的计算十几减7、减6的减法。 学习难点: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学具准备:课件、圆片。 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新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1.谈话导入。 在青青的草地上有一圈可爱的小鸭,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给我们到来了什么样的数学知识? 出示两幅图,在图中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12只小鸭,7只到河里游泳了。) 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草地上还有多少只)我们可以怎么解决?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2-7=5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是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探究解题策略 1. 12-7=5的5要怎么算出来的。 (1)教师示范 先摆了12个圆片,然后拿走7个,剩下5个 (2)学生说说教师刚才做的过程。 (3)学生说说为什么要拿走7。 (4)学生尝试其他方法来算一算,小组内互相分享方法,比比看哪一组的方法多又对。(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①因为7+5=12,所以12-7=5。(师:看到减法,就马上联想到加法。) ②因为12=10+2可以先算10-7=3再算3+2=5所以12-7=5 ③因为7=2+5可以先算12-2=10再算10--5=5所以12-7=5 …… (6)请几名学生上台讲述以上方法。 【设计意图】综合学生的发现,将凌乱的知识系统化。 2.小练习 11-6= 14-6= (1)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说明计算方法。 三、试一试,完成练一练第1题 1.出示幻灯片:14-7=,12-6=

大班数学活动《森林医生》

大班数学活动《森林医生》 设计意图: 幼儿对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区分,有时难以分清,最近发现班级幼儿乐忠于各种动物的猜谜游戏,突发灵感,用游戏和表演的形式利用啄木鸟捉害虫的情景游戏,引导幼儿参与既感兴趣又能很好的区分开大于号小于号的活动,寓教于乐,改变以往数学枯燥的教学模式,为此设计了本节数学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号. 2.在游戏、操作中进一步感知大于号和小于号。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 活动准备 1.啄木鸟图片2个;树木图片二幅。 2.挂图两幅: 一幅:7条毛毛虫和3条毛毛虫图片,数字7和3,大于号。 二幅:8条毛毛虫和12条毛毛虫图片;数字8和12,小于号。 3.红房子贴上>10的标志,绿房子贴上<10的标志;1—50的数字卡片若干。 4.题卡若干,“>”、“<”号若干;数字95、3、100、35 三、活动过程: 1.律动集中幼儿注意力。 2.引出课题: (1)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小朋友猜猜,有个医生技术高,尖嘴好象手术刀。啄开树皮把病瞧,叼出蛀虫一条条。”(啄木鸟)(2)出示啄木鸟,教师:“你们仔细瞧瞧,它是一只怎样的啄木鸟呢?”(幼儿:嘴巴尖尖的)教师:“它是一只尖嘴的啄木鸟。”教师:“小朋友你们好!我是一只啄木鸟,专吃害虫保树木,现在我要去看一看哪有害虫。” 3.认识“>” 出示图片一: 教师:“谁能告诉我这棵树有几条虫子?”(7条虫子) “那我们就用数字“7”来表示。 “右边的树有几条虫子?小朋友告诉我。”(右边3条虫子)“那我们用数

字“3”来表示。“ 教师:“咕噜咕噜,是什么声音?原来是啄木鸟医生的肚子叫,它想吃害虫了。” “3条虫子不够吃,我要吃得多又多,左边看,右边瞧,哪边的虫子多又多?”(左边的虫子多又多)“小朋友真聪明,我要张大嘴巴吃掉它。” 教师:“啄木鸟医生在树上?谁能来帮助它?”(教师边说边正反面的演示啄木鸟)请小朋友把啄木鸟医生贴到大树上。 教师:“小朋友真聪明,啄木鸟医生的嘴巴张得好大好大。请小朋友用你们的双手来学学它的大嘴巴。”(小朋友用双手自由来模仿) 教师:“啄木鸟医生还会变呢,变出一个大于号。”(出示大于号) 教师:“它就是数字符号大于号,从左到右念一遍,7>3.” 4.认识“<” 出示图片二: 教师:“啄木鸟医生吃了好多虫子,肚子饱饱的,美美的睡了一觉,第二天,啄木鸟医生又出发捉害虫了” 教师:“请小朋友用最快的方法来数一数,左边和右边各有多少只虫子?比比看谁的速度最快!”(左边有8条虫子,右边有12条虫子) 教师:“8条虫子用数字8来表示,12条虫子用数字12来表示;”模仿啄木鸟医生说:“8条虫子不够吃,我要吃得多又多。” 教师:“谁能来帮助啄木鸟医生跳到大树上?” 教师:“小朋友用手来学学它的大嘴巴。”“啄木鸟医生变变变,变出一个小于号。”(出示小于号)“它就是数字符号小于号;从左到右念一遍8<12.” 5.数字游戏: 教师:“红房子是大于10数字宝宝的家;绿房子是小于10数字宝宝的家。”教师示范一遍。(分别把数字15和6贴到红房子和绿房子里) 教师:“还有好多数字宝宝没有找到家呢,小朋友快去帮助它吧!”幼儿操作,然后坐到一起来检查对与错。 6.操作活动:题卡练习。 教师:“啄木鸟医生还给小朋友准备了很多题卡,看哪个小朋友贴得又对又快。”如:□>10;□<23;□>□;20<□…… 要求:保持桌面的干净,把废纸扔到小筐里。 教师:“请小朋友拿着你的题卡,念给做客的老师们听听。”最后请小朋友把自己

幼儿园:小班音乐《两只小小鸭》

幼儿园音乐新课程标准教材音乐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小班 /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小班音乐《两只小小鸭》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音乐可以提高气质与生活品位,社会上对学音乐的人最常见的评价是有气质有品位,学习音乐可以提高想象力,音乐是声音的表现艺术,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幼儿园幼儿园小班音乐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内容音乐活动《两只小小鸭》教学目标1、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用相应的情绪配合歌曲演唱。 2、能够较准确地接唱亲吻的象声词“咂”。 3、初步体验与同伴说悄悄话的乐趣。教学准备自制课件《两只小小鸭》。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够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较准确的接唱亲吻的象声词“咂”。教学方法与手段练习巩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活动过程: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导幼儿欣赏课件《两只小小鸭》。 1、师:天气真好呀,嘎嘎嘎,看谁来了?还有哪,嘎嘎嘎,两只小小鸭。 2、师:两只小小鸭在打招呼哪!(唱乐句:亲亲小嘴巴。) 小鸭子是怎么打招呼的?我们也来学习小鸭子打招呼,把这个“咂”做一下。 3、师:听,它们在说悄悄话哪,说得这么轻,在说啥悄悄话呀?(唱乐句:说啥悄悄话?) 师:请你猜一猜。和旁边的小朋友悄悄地说一说小鸭子在说些什么悄悄话。跟着老师学

做“咂”的动作,并且发出这一声音。 相互说说悄悄话,感知、体验如何说悄悄话。通过课件播放,使幼儿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能够较准确地接唱亲吻的象声词“咂”,理解“悄悄话”的含义。二、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1、欣赏课件《两只小小鸭》。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歌,名字就叫《两只小小鸭》,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随课件一起学唱歌曲。 (1)师:我们一起来跟着唱唱吧。 (2)师:两只小小鸭在一起多快活呀,我们唱得高兴点!一起欣赏。 跟着课件学唱歌曲。教师引导幼儿跟着课件完整学唱歌曲,让幼儿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三、带领幼儿表演歌曲。 1、师:小小鸭是怎么走路的?你们能不能学着小鸭的样子来唱歌? 2、师:小小鸭赶快找个好朋友站好,我们边做动作边唱。 3、请幼儿一同表演唱。用肢体动作来边唱边做动作,例:小鸭走路的姿势、亲嘴的动作、说悄悄话的姿态等。通过歌表演结束本次活动,让幼儿更进一步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

小班音乐活动快乐的小鸭教案反思

小班音乐活动快乐的小鸭教案反思小班音乐活动快乐的小鸭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通过反复感受歌曲,能较好地感知音乐形象和主要内容,感受和表现小鸭子的愉快心情和有趣形象,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音乐活动课,快来看看快乐的小鸭教案吧。 活动目标: 1.通过反复感受歌曲,能较好地感知音乐形象和主要内容。 2.感受和表现小鸭子的愉快心情和有趣形象。 3.激发幼儿大胆表现的欲望。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室内“快乐的小鸭”墙饰布置(表现各种游泳姿势的小鸭); 2.池塘边的情境创设; 3.小鸭头饰人手一份;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老师扮鸭妈妈,幼儿扮小鸭,在音乐“快乐的小鸭子”声中一边做动作一边进教室。“瞧,这是什么地方啊?今天妈妈真高兴,我想为你们唱首好听的歌曲。”(放录音) 二.感知欣赏 1。歌曲的名字叫什么?你听到了什么?

2。听了歌曲,你感觉怎么样? 3。引导孩子们边听歌曲边学小鸭拍翅膀状为歌曲打节奏。 三.唱唱跳跳 1。一起和“妈妈”唱唱歌。(鼓励孩子们用好听的声音快乐的演唱) 2。小鸭是怎么游泳的呢? (1)集体听音乐大胆尝试。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孩子们听音乐较合拍地做各种游水动作。 (2)个别孩子示范,教师从旁指点动作要点,规范孩子动作。 (3)引导孩子们模仿个别孩子的优美姿势 (4)集体听音乐再次尝试 采用“超级变变变”的方式引导孩子们表现和其他孩子不同的游水动作。 教师用手做照相机,巡回指导,鼓励能力较弱的孩子大胆表现。 (5)教师组合幼儿动作表现音乐。 (6)引导孩子们自由组合一起“游泳”。鼓励能力强的孩子带能力较弱的孩子一起游戏。 四.复习歌曲“欢乐蹦蹦跳”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

一年级数学:快乐的大森林

一年级数学:快乐的大森林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算理,能根据已知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式并计算。 4.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5.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方面的教育。 6.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8页,练习八的第13、14题。 教具、学具准备:CAI课件1套、录音带1盒、小黑板1块、附属实物卡片1套。 教学设计 创设精境,引新设疑 1.激情引新。

师:请听!(播放录音:森林里的早晨) 谁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生:大森林。 师:你听见、看见过的大森林是什么样子的? 生1:有好多动物。 生2:有好多树木。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大森林看一看,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那就让我们赶快出发,一同走向快乐的大森林吧! (揭示课题:快乐的大森林)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一开始教师采用听音乐、看动画的形式,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与自己所喜爱的小动物──人类的好朋友,一起走进快乐的大森林,为后面的学习做了心理准备,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兴趣。] 2.激情设疑。

电脑出示森林画面。 师:快看,这就是快乐的大森林。瞧!这里都有些什么?生:小鹿、小猴、小河 师:你们有什么感想? 生1: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生2:大森林里可真美。 生3:我们要保护大森林,热爱小动物。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 合作探究,体验发现 1.主动探究,体验加法的含义。 师:请仔细观察(电脑出示:动态的蘑菇园)。 师: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生:左边有6个蘑菇

小班音乐教案活动《两只小小鸭》含反思

小班音乐教案活动《两只小小鸭》含反思 小班音乐教案活动《两只小小鸭》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借助教师的动作提示,较准确地唱亲吻的象声词,熟悉歌曲旋律,初步掌握歌曲第二句的节奏,学习自然地边唱边做歌表演动作,乐意参与集体演唱活动,体验与同伴说悄悄话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两只小小鸭》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初步掌握歌曲第二句的节奏,学习自然地边唱边做歌表演动作。 2.借助教师的动作提示,较准确地唱亲吻的象声词。 3.乐意参与集体演唱活动,体验与同伴说悄悄话的乐趣。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重点: 熟悉歌曲旋律,学习自然地边唱边做歌表演动作。 活动难点: 学习较准确地唱亲吻的象声词。 活动准备: 1.小鸭纸偶2个。 2.PPT。 活动过程: 一、鸭妈妈妈带着小小鸭律动进场,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师导:鸭妈妈带着小鸭宝宝一起去散步,我们一起来跳个小鸭舞吧! 二、幼儿学习说悄悄话 1.引导幼儿理解悄悄话的含义,请一名幼儿和自己说悄悄话,并请全

班幼儿对两人所做的事情进行描述。 师:刚才老师和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听到我们在说什么吗?我们俩说话不让别人听到,说的是什么话?(启发幼儿说出悄悄话)。 2.引导幼儿两两结对与同伴玩说悄悄话的游戏,、并体验说悄悄话的乐趣。 师:说悄悄话很有趣,请你们找一个旁边的小朋友说说悄悄话。 三、教师演唱歌曲《两只小小鸭》,幼儿欣赏并理解歌曲的内容。 1.播放PPT画面,导入新歌曲。 师:画面上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两只小小鸭也会说悄悄话,我们一起来听听。 2.教师边操作小鸭纸偶边示范演唱歌曲。 3.教师组织幼儿围绕歌词内容谈话,引导幼儿尝试用歌词来回答,帮助幼儿理解歌词的内容。 师:这两只小小鸭在做什么啊?幼:他们在亲嘴巴! 师:它在亲嘴巴时做了一个什么动作啊?咂的动作,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师:小小鸭除了亲嘴巴,还做了什么事呢?幼:说悄悄话 4.引导幼儿听音乐做动作。 师:我们一起伸出二指哥来做小小鸭,听着音乐一起来跟小小鸭们玩游戏吧!(教师唱,幼儿做动作,引导幼儿在食指相碰时发出亲嘴声砸) 四、幼儿学唱歌曲 1.在教师的领导下,幼儿随音乐完整地学唱歌曲。教师在歌曲唱到说悄悄话时示范与一名幼儿说悄悄话,引导幼儿明确在什么地方开始说悄悄话。 2.教师带领幼儿用慢速边唱边做动作,并找一个同伴说悄悄话。 3.幼儿交换同伴,边唱歌边做表演动作。 五、结束部分 师:师:天黑了,我们都累了,跟妈妈一起回家吧!师生表演唱出场。

幼儿园小班教案《快乐的小鸭》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学计划《快乐的小鸭》带 反思 小班教学计划《快乐的小鸭》包括对适合小班的体育主题教学活动的反思,让孩子体验运动的乐趣,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提高跑步,跳跃,钻探,滚动等运动的身体敏捷性,并促进儿童的协调性。大动作。为了发展,体验和享受每个人的活动带来的乐趣,让我们看一下对计划进行了反思的幼儿园班003010。 活动目标 1.提高身体在跑步,跳跃,钻探,滚动等过程中的敏捷度,并促进大动作的协调发展。 2.体验运动的乐趣,培养乐观开朗的个性。 3.体验与每个人一起工作的乐趣。 4,可以按照说明做相应的动作。 5.讨论游戏规则并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大约是长约6米,宽约3米的大矩形丝绸布。 活动程序 一,开始部分

1幼儿可以坐在或蹲在被红色长条包围的鸭圈中,听音乐《快乐的小鸭》,起身并模仿小鸭进入田野。 2用孩子们的歌曲来热身:一群鸭子,矮小,走路,舔屁股,拍打翅膀,晒太阳,伸展脖子,吃绿色蔬菜。 二,基础部分 1基本运动练习。 老师:“小鸭子们必须去河边和妈妈们捉鱼和虾。旅途中有些情况。你要小心点“ (1)“过河”,练习不同的跳步:将长布折叠成不同宽度和宽度的条带,孩子们练习双脚,一只脚并跳。 (2)“离开浪潮”,练习降低钻头。 老师:“在小河里,风把波浪卷起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钻。两位老师摇了摇红布,孩子们看着他们的飞行和下落的速度和距离,经过了“喷雾”。 (3)“打雷,正在下雨”,练习钻孔和碰头。 老师:“听着,什么声音?”孩子们在红布下面钻探来模仿雷暴,而老师的拳头模仿了雨滴并轻轻地敲打了幼儿。 2练习滚动。 老师:“小露珠是如何在荷叶上滚动的?”小鸭是如何在河里抓到小鱼的?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快乐的小鸭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快乐的小鸭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6-7页 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能正确计算十几减7、减6等数的减法,并能简单应用。 2、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3、学生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学习重点:学会正确的计算十几减7、减6的减法。 学习难点: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学具准备:小棒、圆片。 学习方法:情境演示法 课时: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创新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1.谈话导入。 在青青的草地上有一圈可爱的小鸭,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给我们到来了什么样的数学知识? 出示两幅图,在图中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12只小鸭,7只到河里游泳了。

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草地上还有多少只? 我们可以怎么解决?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2-7=5 二、探究解题策略 1.12-7=5的5要怎么算出来的。 (1)教师示范 先摆了12个圆片,然后拿走7个,剩下5个 (2)学生说说教师刚才做的过程。 (3)学生说说为什么要拿走7。 (4)学生尝试其他方法来算一算,小组内互相分享方法,比比看哪一组的方法多又对。 (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 (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①因为7+5=12,所以12-7=5。(师:看到减法,就马上联想到加法。) ②因为12=10+2可以先算10-7=3再算3+2=5所以12-7=5 ③因为7=2+5可以先算12-2=10再算10--5=5所以12-7=5 …… (6)请几名学生上台讲述以上方法。 2.小练习 11-6=14-6=

二年级上册数学《快乐的动物》教学设计

《快乐的动物》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46—47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感受“倍”的含义;初步体会倍与等分之间的联系。 2、会用图示或除法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与人交流与简单的评价。 教学重点:感受“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倍”与等分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学具圆片、题卡。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出示玩具狗)瞧瞧,它是谁呀?它想为小朋友们表演一个节目,想看吗?掌声欢迎!(玩具狗唱歌)它唱得怎么样?机灵狗对我说:能与你们做朋友,它特别的高兴!他还说,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小动物们因为有了我们人类的关爱,也向小朋友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着。你想去看一看它们吗??请大家先举起小手和我一起来写几个字,好吗?闭上眼睛,我们出发了! [设计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数学课程标准》中重要理念之一。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以“机灵狗表演节目”、“看望小动物”这些学生喜欢的情境入手展开教学活动,学生会乐于参与到学习中来,改变学习枯燥乏味的思想,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 二、自主探索,获得新知 1、观察情境图。 (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孩子们,睁开眼睛,我们到站了。瞧,小动物们正在召开联欢会呢!请按照从上向下,从左向右的顺序仔细观察一下。 师: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要求把话说完整。)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很仔细。这些小动物各有多少只呢?我们来数一数。请你拿出题卡,认真数一数图中每种动物的只数,然后把数字填写在相应的方格里。 (学生汇报时,教师利用课件加以确认,每次确认后板书动物的只数。) 师:你能利用这些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师:小朋友们的问题提得很全面,既有“求一共”的,又有“比多少”的。真不错! 【设计思考:通过“数一数、填一填”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有序的观察,同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2、体会“倍”的意义。 师:联欢会上小猴子和小鸭子们要为大家表演的节目是合唱。可是它们到现在还没有排好队呢,你愿意帮助它们吗? 师:请你用学具卡片代替小猴和小鸭,在桌面上摆一摆。注意:每个卡片代表一只小动

大班音乐课教案哆唻咪

大班音乐课教案哆唻咪 【篇一:幼儿园音乐作品】 歌唱活动: (一)中国儿童歌曲教育活动设计 1、亲亲我 2、唱歌 3、小胖胖 4、小乌龟 5、小板凳 6、风 7、小小鸟 8、小宝宝睡着了 9、钻山洞 10、摸耳朵 11、小羊 12、娃娃家 13、蓬蓬头 14、大西瓜 15、济公 16、青蛙大嘴巴 17、小鸭洗澡

18、数高楼 19、小蛋壳 20、小枕头 21、小嘴巴 22、小蝌蚪找妈妈 23、我上幼儿园 24、咚咚锵 25、听雨 26、猫和老鼠 27、扳手指 28、说话 29、春雨沙沙 30、小蜘蛛 31、数蛤蟆 32、猪八戒吃西瓜 35、泡泡不见了 36、小牙刷 37、买菜 38、小老鼠打电话 39、袋鼠妈妈上学去 40、你是怎样笑的呀

41、月亮婆婆喜欢我 42、小黑猪 43、我给小鸡起名字 44、青蛙和蛤蟆 45、要下雨啦 46、数星星 47、风儿找妈妈 48、国旗多美丽 49、兔子和狼 50、哈哈镜 51、吹泡泡 (二)戏曲风格歌曲教育活动设计 1、蝈蝈和蛐蛐 2、戏说脸谱 3、龟兔赛跑 (三)外国儿童歌曲教育活动设计 1、圆圈舞 2、孤独的牧羊人 3、闪烁的小星 韵律活动: (一)歌表演

1、小兔和狼 2、两只小象 3、小动物和大石头 4、两只小小鸭 5、丑小鸭 6、冰糖葫芦 7、穿大鞋真有趣 8、谁恶了 9、小猪睡觉 10、小厨师 11、小狗乖乖 12、看星 13、小兔找蛋 14、我是一只大灰狼 15、小小猴真淘气 16、卡通的歌 17、盖房子 18、黑猫和白猫 19、羞答答 20、两只懒乌鸦 21、小花猫戏鼠

22、小蚂蚁避雨 23、小青蛙 (二) 律动 1、我们爱劳动 2、木头熊 3、拉大锯 4、我帮爷爷敲敲背捶捶腿 5、小鸡出壳 6、快乐的小袋鼠 7、抬轿子 8、小星星 9、小朋友爱锻炼 打击乐器演奏活动 中国音乐作品 1、大猫小猫 2、大雨小雨 3、洗手帕 4、这是小兵 5、爷爷为我打月饼 6、大马大马告诉我 7、加油干

《用数学》教学设计

《用数学》教学设计 福泉市牛场水源小学:张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应用题的图意,从而正确地选择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 3、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法: 采用情境演示法,通过情境演示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情境图中的数量关系。 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电子白板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新。 出示大森林图。 师:快乐的大森林里都有些什么 二、合作探究,体验发现 1、主动探究,体验加法的含义。 出示蘑菇图)。 师: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问:小问号问我们什么 师:谁来帮小蘑菇算一算:一共有几个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6+2=8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一起去小鹿们在干什么吧! 2、小组合作,体验减法的含义。 出示:小鹿图 师:请大家注意观察,你看到些什么请说给你的同座听。

师:根据这幅画,你能提出一个合适的数学问题吗请先自己想想,然后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强调讨论时请注意:一个人说的时候,其他人要认真听,等他说完了,别人再说。 小组同学思考,互相讨论。教师巡视、倾听,并与之交流,适时启发。 3、汇报结果。 师:谁先来说说,你们准备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问:你能完整的把这幅图说一说吗 问:要求还剩几只小鹿,怎样列式呢(板书:9—3=6) 师:你是怎样想的 4、尝试小结。 师:通过解决我们提出的这个问题,你发现了什么(着重启发,引导学生理解: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就得到另一部分) 5、联系生活,整体感知。 师:根据小鹿图,大家不仅自己提出了问题,而且还自己解决了问题。像这样加、减的例子,生活中还有许多。想一想:你能试着举出几个吗师:看来,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大声的说图意,并在书上列式计算。 2、练习十一的第3题。 要求:互说图意,独立填空。 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 指名汇报,并结合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四、小结收获,渗透联系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这些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板书设计: 用数学 6+2=8 9-3=6 8-3=5

快乐的小鸭教学设计

快乐的小鸭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快乐的小鸭教学设计范文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学会“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准确计算“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探讨“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小棒、铅笔、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一群可爱的小鸭子在河边的草地上玩耍,有一些小鸭子到河里快乐地游起泳来,他们玩的可真开心。 2、投影出示6页的主题图,认真观察,说一说图意:12只小鸭子一起在草地上玩,7只到河里游泳,草地上还有多少只? 二、想一想,列算式 1、想一想,猜一猜,草地上还有多少只? 2、列出算式,12—7

三、讨论12—7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尝试解题。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把自己的算法和小组学生说一说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1)、一根一根地减。 (2)、12分成10和2,10-7=3 2+3=5 (3)、把7分成5和2,12-2=10 10-5=5 (4)、7+5=12 12-7=5?? (5)多媒体课件演示计算方法。 4、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书6页) (1)、投影出示,让学生认真观察,想一想应该怎样算(2)、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在书上先圈一圈,计算得数。(3)交流,你是怎么算的?学生说计算过程。 5、算一算,摆一摆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1—614—6 四、巩固练习(7页练一练) 1、算一算,用小棒或计数器说明你的计算过程 14—712—6 (1)让学生充分地动手操作,进一步建立实物和算式的联系。(2)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理解算理。 2、画一画,填一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