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热点预测专题

高考物理热点预测专题
高考物理热点预测专题

高考物理热点预测专题

————————————————————————————————作者: ————————————————————————————————日期:

?

高考物理三类热点题型的总结

高考物理三类热点题型的总结 1.图象题。可以说人类学会如何表示信息是从图象开始起源的,从图画演变出文字,进而抽象出数学公式。看懂图表、动漫是从幼儿开始的,是生活的基本能力,当然随着学习知识的逐渐深入,又对同学们的读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高考图象题的数量逐年增加,图象表示物理问题比文字和公式具有更大的优越性,能形象地描述物理状态、过程和规律,能够把一个问题的多个相关因素同时展现出来,给我们分析问题提供直观、清晰的物理图景,既有助于我们对相关概念、规律的理解和记忆,又有助于我们正确地把握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定性、定量关系。因此要习惯用图象表示问题,处理数据。物理图象不同于数学图象的是一般两坐标轴表示两个具有实际意义的物理量,首先要看清坐标轴,理解图象表示的是谁随谁的变化,理解正、负、斜率、面积、截距、交点的物理意义,其次把图形转化为实际的物理过程,进而理解图象的意义并解答问题。 2.实验探究题。从近几年高考对实验考查的结果来看,实验的得分率一直很低,但实际上高考物理实验题目的总体难度并不高,考察的实验也都是考纲中明确要求的基本实验,属于考生最不应该失分的题型之一。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首先要树立物理规律来源于实验、来源于生活的理念,实验是第一的,规律是第二的。 实验思想、技能和方法是高考实验考查的三大重点,电学考查仪表读数、实物图连接、电表选取、电路设计、方案的筛选、原理的迁移、数据的处理,可以很好地考查多项实验能力。而探究与实验相结合使二者都具

有了实际意义。每一个实验突出的探究环节不尽相同,关键是从实验原理出发,进行设计和变化。 3.新科技、新技术应用题。这类题多以当今社会热点和高新科技动态为背景,信息量一般较大、题干较长,一般是描述一种装置或某一理论的基本精神,再和中学物理知识连接。表面看来给人一种很复杂的感觉,但抽象出物理模型时就会有一种“现象大、问题小”的转折。要求学生在考场上对新情景新信息完成现场学习,将信息进行有效提炼、加工、建模,与原有知识衔接来解决问题。这类问题不仅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考查,而且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一个考验。 二、注意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 对于复习到的每一个专题,应该首先思考这一专题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与社会生活实际有哪些联系和应用,只有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时,对知识的理解才能深化、活化。 考生应该按自己的思维方式构建知识网络,找出知识间的关联,学会对知识重组、整合、归类、总结,掌握物理思维方法,将知识结构化,将书读薄。结构化的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前提,只有经过自己的思维在大脑中重新排列的知识,理解才能深刻。一般来说,一个专题有一个核心的主体,其余的概念为这个主体做铺垫,要以点带面,即以主要知识带动基础知识。

高中物理10大难点突破 物体受力分析

高中物理10大难点突破 目录 难点之一:物体受力分析 (1) 难点之二:传送带问题………………………………………………………………难点之三: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难点之四:卫星问题分析……………………………………………………………难点之五:功与能……………………………………………………………………. 难点之六: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难点之七: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难点之八: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难点之九: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难点之十:电学实验………………………………………………. …………………

难点之一物体受力分析 一、难点形成原因: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受力分析时,这种相互作用只能凭着各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要求,再加上抽象的思维想象去画,不想实物那么明显,这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多习惯于直观形象,缺乏抽象的逻辑思惟,所以形成了难点。 2、有些力的方向比较好判断,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但有些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如:弹力、摩擦力等,虽然发生在接触处,但在接触的地方是否存在、方向如何却难以把握。 3、受力分析时除了将各力的产生要求、方向的判断方法熟练掌握外,同时还要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联系,这就需要一定的综合能力。由于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不全,导致综合分析能力下降,影响了受力分析准确性和全面性。 4、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不当造成难点。教学要求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求过高,想一步到位,例如:一开始就给学生讲一些受力个数多、且又难以分析的物体的受力情况等。这样势必在学生心理上会形成障碍。 二、难点突破策略: 物体的受力情况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受力分析就是分析物体受到周围其它物体的作用。为了保证分析结果正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难点。 1.受力分析的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2.受力分析的依据:各种性质力的产生条件及各力方向的特点 3.受力分析的步骤: 为了在受力分析时不多分析力,也不漏力,一般情况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 (1)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 (2)按顺序画力 a.先画重力: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

2018高考物理总复习专题天体运动的三大难点破解1深度剖析卫星的变轨讲义

拼十年寒窗挑灯苦读不畏难;携双亲期盼背水勇战定夺魁。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1. 卫星变轨原理; 2. 不同轨道上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关系。 难点:理解变轨前后的能量变化。 一、变轨原理 卫星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合外力为万有引力,F 引=2 R Mm G 。卫星在运动过程中所需要的向心力为:F 向= R m v 2 。当: (1)F 引= F 向时,卫星做圆周运动; (2)F 引> F 向时,卫星做近心运动; (3)F 引

运动进入轨道2沿椭圆轨道运动,此过程为离心运动;到达B点,万有引力过剩,供大于求做近心运动,故在轨道2上供需不平衡,轨迹为椭圆,若在B点向后喷气,增大速度可使飞船沿轨道3运动,此轨道供需平衡。 2. 回收变轨 在B点向前喷气减速,供大于需,近心运动由3轨道进入椭圆轨道,在A点再次向前喷气减速,进入圆轨道1,实现变轨,在1轨道再次减速返回地球。 三、卫星变轨中的能量问题 1. 由低轨道到高轨道向后喷气,卫星加速,但在上升过程中,动能减小,势能增加,增加的势能大于减小的动能,故机械能增加。 2. 由高轨道到低轨道向前喷气,卫星减速,但在下降过程中,动能增加,势能减小,增加的动能小于减小的势能,故机械能减小。 注意:变轨时喷气只是一瞬间,目的是破坏供需关系,使卫星变轨。变轨后稳定运行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守恒的,其速度大小仅取决于卫星所在轨道高度。 3. 卫星变轨中的切点问题 【误区点拨】 近地点加速只能提高远地点高度,不能抬高近地点,切点在近地点;远地点加速可提高近地点高度,切点在远地点。

高考物理必考热点

2019届高考物理必考热点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自然科学。小编准备了高考物理必考热点,希望你喜欢。 《质点的直线运动》 用速度图象解决两物体的追及问题或一个物体的两个运动过程。 题型:选择题。 《相互作用与牛顿定律》 用整体法与隔离法进行受力分析,受力平衡的情况是基本要求,较高要求则是结合牛顿定律、运动学公式分析一个物体的两个运动过程或两个物体的连接体问题。 题型:选择题、计算题。 《曲线运动、机械能、万有引力定律》 (1)对“功和能”的理解与简单应用。 题型:选择题、计算题。 (2)用万有引力定律、圆周运动公式对两个天体围绕中心天体运动的问题分析。 题型:选择题。 《电场、电路》 对常见电场中各点的电场强度、电势、电势能、电容的分析与计算。题型:选择题。 《磁场》

用磁场力与电场力、圆周运动的知识以及几何知识,分析和计算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的问题。 题型:计算题。 《电磁感应、交流电》 (1)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 题型:选择题。 (2)有关变压器变压比、变流比、远距离输电的计算。 题型:选择题。 《必考内容实验题》: (1)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多用电表的读数。 题型:实验题。 (2)用伏安法测量电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的电阻。 (3)对照实验原理图连接实验电路。 (4)用计算法和图象法处理数据:用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关系等知识计算电阻,会描点,作出图象,求电动势、内阻。 题型:实验题。 《物理3-3》: (1)用分子动理论分析气体压强、温度,内能,热力学定律,固体、液体的性质。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 (2)用气体定律分析和计算。 题型:计算题。

高考物理重点专题突破 (57)

第3节洛伦兹力的应用 1.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轨道 半径与粒子的运动速度成正比,与粒子质量成正 比,与电荷量和磁感应强度成反比,即r=m v Bq。 2.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运 动周期与质量成正比,与电荷量和磁感应强度 成反比,与轨道半径和运动速率无关,即T= 2πm Bq。 3.回旋加速器的电场周期和粒子运动周期相同。 4.质谱仪把比荷不相等的粒子分开,并按比荷顺 序的大小排列,故称之为“质谱”。 一、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1.用洛伦兹力演示仪显示电子的运动轨迹 (1)当没有磁场作用时,电子的运动轨迹为直线。 (2)当电子垂直射入匀强磁场中时,电子的运动轨迹为一个圆,所需要的向心力是由洛伦兹力提供的。 (3)当电子斜射入匀强磁场中时,电子的运动轨迹是一条螺旋线。 2.带电粒子在洛伦兹力作用下的圆周运动 (1)运动性质:匀速圆周运动。

(2)向心力:由洛伦兹力提供。 (3)半径:r =m v Bq 。 (4)周期:T =2πm Bq ,由周期公式可知带电粒子的运动周期与粒子的质量成正比,与电荷量和磁感应强度成反比,而与运动半径和运动速率无关。 二、回旋加速器和质谱仪 1.回旋加速器 (1)主要构造:两个金属半圆空盒,两个大型电磁铁。 (2)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磁场作用:带电粒子垂直磁场方向射入磁场时,只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周期与半径和速率无关。 ②交变电压的作用:在两D 形盒狭缝间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电场,使带电粒子每经过一次狭缝加速一次。 ③交变电压的周期(或频率):与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或频率)相同。 2.质谱仪 (1)功能:分析各化学元素的同位素并测量其质量、含量。 (2)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Uq =1 2m v 2①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偏转:x 2=r ② Bq v =m v 2 r ③ 由①②③得带电粒子的比荷:q m =8U B 2x 2。 由此可知,带电离子的比荷与偏转距离x 的平方成反比,凡是比荷不相等的离子都被分

高中物理学习十大方法和技巧

高中物理学习十大方法和技巧 物理这门自然科学课程比较比较难学,死记硬背是学不会的,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出 个题目还是照样不会做,那么同学们应该怎样做呢?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高中物理学习十大方法和技巧,希望对您有用。 高中物理学习十大方法和技巧 1、注意。带着的问题,可以提高的,能使的重点更加突出。上,当讲到自己时的不懂之处时,就非常主动、格外注意听,力求当堂弄懂。同时可以对比的讲解以检查自己 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对疑难问题的分析过程和,也可以作进一步的质疑、析疑、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听完课,不仅能掌握的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而且能更 好地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 2、独立做题。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 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 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的必由之路。 3、笔记本(纠错本)。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 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 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好题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笔记本要进行编号,以后要经 学看,要能做到爱不释手,终生保存。 4、三个基本。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关于基本概念,举一个例子。比如说速率。它有两个意思:一是表示速度的大小;二是表示路程与时间 的比值(如在匀速圆周运动中),而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指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关 于基本规律,比如说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有两个经常用到V=s/t、V=(vo+vt)/2。前者 是定义式,适用于任何情况,后者是导出式,只适用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再 说一下基本方法,比如说研究问题是常采用的整体法和隔离法,就是一个典型的相辅 形成的方法。最后再谈一个问题,属于三个基本之外的问题。就是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些简练易记实用的推论或论断,对帮助解题和学好是非常有用的。如,

2020高考物理备战系列 物理计算——专家预测计算题新

物理计算 23.(16分)2008年初的南方雪灾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积雪对公路行车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路况的改变。路面积雪经车辆压实后,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力减少,汽车易左右滑摆,同时,汽车的制动距离也难以控制,一旦车速过快、转弯太急,都可能发生交通事故。如果一辆小车汽车在正常干燥路面上行驶速度为108km/h ,司机从发现前方有情况到开始刹车需要0.5s 的反应时间,已知轮胎与干燥路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75,g=10m/s 2,问: (1)在正常干燥路面上行驶,司机从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到使车停下车,汽车行驶距离为多少? (2)若汽车与需地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41,当司机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时要使车在上述相同距离内停下来,汽车行驶速度不能超过多少? 24.(19分)在质量为M =1kg 的小车上,竖直固定着一个质量为m =0.9kg 、长l =10cm 、 宽L =5cm 、总电阻R =80Ω、n=800匝的矩形线圈.线圈和小车一起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所示.现有一质量为m 0=0.1kg 的子弹以v 0=100m /s 的水平速度射入小车中,并立即与小车(包括线圈)保持相对静止一起运动,随后穿过与线圈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B=1.0T 的水平有界匀强磁场(磁场区域的宽度大于线圈长l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如图所示.已知小车穿过磁场区域所产生的热量为16J ,求:

(1)在线圈进入磁场的过程中通过线圈某一截面的电荷量q; (1)线圈左边离开磁场时小车的速度大小. 25.(22分)在绝缘光滑水平面上方虚线的右侧,有一正交复合场,其中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E,方向竖直向上,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在水平面上的A点入一个质量为m1的不带电小球a。质量为 m2的带电小球b从商为h的某点以速度v0水平抛出,小球b 落地前恰好与小球a正碰,且碰后a、b小球粘在一起,恰 好在竖直面内沿半圆弧ACD做速率不变的曲线运动,如图 所示。假设a、b碰撞过程所用的时间忽略不计,重力加速 度为g,试求: (1)半圆弧的半径R和b球所带的电量q; (2)从a、b两球相碰到他们再次回到地面所用的时间t (3)a、b两球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ΔE。

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 专题19 电场能的性质(含解析)

专题19 电场能的性质 【专题导航】 目录 热点题型一电势高低、电势能大小的判断 (1) 热点题型二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3) 在匀强电场中由公式U=Ed得出的“一式二结论” (4) U=Ed在非匀强电场中的应用 (7) 热点题型三电场线、等势线(面)及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问题 (7) 带电粒子运动轨迹的分析 (8) 等势面的综合应用 (9) 热点题型四静电场的图象问题 (10) v-t图象 (11) φ-x图象 (12) E-x图象 (13) Ep-x图象 (14) 【题型演练】 (15) 【题型归纳】 热点题型一电势高低、电势能大小的判断 1.电势高低的判断

2.电势能大小的判断 3.电场中的功能关系 (1)若只有电场力做功,电势能与动能之和保持不变. (2)若只有电场力和重力做功,电势能、重力势能、动能之和保持不变. (3)除重力、弹簧弹力之外,其他各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 (4)所有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例1】(2019·广东韶关质检)如图所示,虚线表示某电场的等势面,实线表示一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 运动的径迹.粒子在A 点的加速度为 a A 、动能为 E k A 、电势能为 E p A ;在B 点的加速度 为a B 、动能为 E k B 、 电势能为 E p B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a A >a B ,E k A >E k B B .a A E p B C .a A a B , E k A E k B ,选项C 正确,B 错误.

高中物理十大难点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难点之七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一、难点形成原因 1、关于表达式t n E ??=φ 此公式在应用时容易漏掉匝数n ,实际上n 匝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是串联在一起的,其次φ?是合磁通量的变化,尤其变化过程中磁场方向改变的情况特别容易出错,并且感应电动势E 与φ、φ?、t ??φ的关系容易混淆不清。 2、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三种特殊情况E=Blv 、ω221Bl E = 、E=nBs ωsin θ(或E=nBs ωcos θ)解决问题时,不注意各公式应用的条件,造成公式应用混乱从而形成难点。 3、公式E=nBs ωsin θ(或E=nBs ωcos θ)的记忆和推导是难点,造成推导困难的原因主要是此情况下,线圈在三维空间运动,不少同学缺乏立体思维。 二、难点突破 1、φ、φ?、t ??φ同v 、△v 、t v ??一样都是容易混淆的物理量,如果理不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求解感应电动势就会受到影响,要真正掌握它们的区别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理解。 磁通量φ 磁通量变化量φ? 磁通量变化率t ??φ 物理 意 义 磁通量越大,某时刻穿过磁场中某个面的磁感线条数越多 某段时间穿过某个面的末、初磁通量的差值 表述磁场中穿过某个面的磁通量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大小 计 算 ⊥=BS φ,⊥S 为与B 垂直的面积 12φφφ-=?,S B ?=?φ或B S ?=?φ t S B t ??=??φ 或t B S t ??=??φ 注 意 若穿过某个面有方向相反的磁场,则不能直接用⊥=BS φ,应考虑相反方 向的磁通量相互抵消以 后所剩余的磁通量 开始和转过1800时平面都与磁场垂直,穿过平面的磁通量是不同的,一 正一负,△φ=2 BS , 而不是零 既不表示磁通量的大小,也不表示变化的多少,在φ—t 图象中用图线的斜率表示 2、明确感应电动势的三种特殊情况中各公式的具体用法及应用时须注意的问题 ⑴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Blv ,应用此公式时B 、l 、v 三个量必须是两两相互垂直,若不垂直应转化成相互垂直的有效分量进行计算,生硬地套用公式会导致错误。有的注意到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现不垂直后,在不明白θ角含义的情况下用E=Blvsin θ求解,这也是不可取的。处理这类问题,最好画图找B 、l 、v 三个量的关系,如若不两两垂直则在图上画出它们两两垂直的有效分量,然后将有效分量代入公式E=Blv 求解。此公式也可

高中物理10大难点强行突破之三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难点之三: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一、难点形成的原因 1、对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定义把握不牢固,解题时不能灵活的应用。 2、圆周运动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及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的综合知识应用不熟练,只是了解大概,在解题过程中不能灵活应用; 3、圆周运动有一些要求思维长度较长的题目,受力分析不按照一定的步骤,漏掉重力或其它力,因为一点小失误,导致全盘皆错。 4、圆周运动的周期性把握不准。 5、缺少生活经验,缺少仔细观察事物的经历,很多实例知道大概却不能理解本质,更不能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例很好的联系起来。 二、难点突破 (1)匀速圆周运动与非匀速圆周运动 a.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因为物体的运动方向(即速度方向)在不断变化。圆周运动也不可能是匀变速运动,因为即使是匀速圆周运动,其加速度方向也是时刻变化的。 b.最常见的圆周运动有:①天体(包括人造天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②核外电子在库仑力作用下绕原子核的运动;③带电粒子在垂直匀强磁场的平面里在磁场力作用下的运动;④物体在各种外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作用下的圆周运动。 c.匀速圆周运动只是速度方向改变,而速度大小不变。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它所受的所有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其方向一定指向圆心。非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沿着半径指向圆心的分力,提供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合外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产生切向加速度,其效果是改变速度的大小。 例1:如图3-1所示,两根轻绳同系一个质量m=0.1kg 的小球,两绳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轴上的A 、B 两处,上面绳AC 长L=2m ,当两绳都拉直时,与轴的夹角分别为30°和45°,求当小球随轴一起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为ω=4rad/s 时,上下两轻绳拉力各为多少? 【审题】两绳张紧时,小球受的力由0逐渐增大时,ω可能出现两个临界值。 【解析】如图3-1所示,当BC 刚好被拉直,但其拉力T 2恰为零,设此时角速度为ω1,AC 绳上拉力设为T 1,对小球有: mg T =?30cos 1 ① 30sin L ωm =30sin T A B 2 11② 代入数据得: s rad /4.21=ω, 要使BC 绳有拉力,应有ω>ω1,当AC 绳恰被拉直,但其拉力T 1恰为零,设此时角速度为ω2,BC 绳拉力为T 2,则有 mg T =?45cos 2 ③ T 2sin45°=m 2 2ωL AC sin30°④ 代入数据得:ω2=3.16rad/s 。要使AC 绳有拉力,必须ω<ω2,依题意ω=4rad/s>ω2,故AC 绳已无拉力,AC 绳是松驰状态,BC 绳与杆的夹角θ>45°,对小球有: 图3-1

全国卷高考物理新题型的探究

全国卷高考物理新题型的探究 发表时间:2017-09-22T17:25:05.637Z 来源:《素质教育》2017年8月总第245期作者:李永烈 [导读] 我认为虽然目前的高考题型呈现出一种千变万化的趋势,但是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仅需要抓住新题型的本质,更要对一些较为基础的知识概念讲解到位,让学生掌握经典题型的求解思想! 李永烈四川省成都市石室蜀都中学610000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提出和高考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目前我国高考的题型越来越能够体现出学科的特色以及新型时代教育下的文化底蕴。然而,我认为虽然目前的高考题型呈现出一种千变万化的趋势,但是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仅需要抓住新题型的本质,更要对一些较为基础的知识概念讲解到位,让学生掌握经典题型的求解思想! 关键词:高中物理高考研究新题型 众所周知,高考是一种考查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思维能力的考试。不错,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新题型,虽然题型的趋势总是以当下的文化背景为方向,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一点就是无论哪一年的考试考查的问题本质都是不变的。对于物理学科而言,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力学中牛顿的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以及电磁学当中的电磁感应定律和法拉第定律。这些定律看似简单,其实延伸出来的题型却是千变万化的。从事一线物理学科教学的我发现,这些年来物理学科的高考题型都是从这些定律出发的。以2016年全国高考I卷理综为例,在解答理综第19道题目的时候,许多同学都会感觉茫然。其实这是受力分析题型的变形,是出题者对于一些基础的受力分析题进行了较深层次的包装。表面上看外力F变化的同时连接a、b物体上的张力也会发生变化,其实这是因为同学们没有对于这类题型分析透彻造成的!这道题目,主要是要求学生画出正确的受力分析图示,也就是我们在讲解高考题型当中的变力分析题。由于重力是恒定不变的,并且物体在运动的过程当中,滑轮两侧绳的夹角不会发生改变,因此绳的张力就不会发生变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高考题型无论是以何种方式呈现,但是我们在讲解题目的过程当中必须要让学生抓住题型的本质。下面我将从近些年来高考题型分布趋势谈一谈新高考新题型的出题方向及解题策略。 一、新题型的剖析 我认为对一名高中物理教师而言,深入研究高考物理题型是非常必要的。众所周知,通过深入研究高考新题型,我们能够掌握最近的高考物理出题方向。通过高考物理出题的趋势,我们能够指导学生进行高效的复习。近年来,我发现就高考理综(全国卷)物理部分而言,整体的难度是呈下降的趋势。然而新题型的出现形式也是千变万化的,这会使得同学们在解题的过程当中束手无策。因此,我认为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培养学生一种发散思维的能力。只有培养了学生一种发散思维的能力,才能使得我们在讲解近年来的高考物理试卷的同时,让学生举一反三。下面我将从近年来高考理综全国一卷出发,以高考理综物理部分的题型分布为讲解方向,对近年来的高考新题型进行深入的剖析。 1.选择题部分。 纵观近年来的高考物理选择题部分,我们不难发现这一类的题型的难度是呈正态分布的。简而言之就是以概念和计算题为主要部分,理解和技巧型的难题则占有少数的比例。在2016年高考以前,选择题的第一题大都是以物理学史为主,考查学生对于牛顿、奥斯特、法拉第等人对近代物理学的贡献。但是从2016年以后,教育部对于高考物理题型进行了较大层次的改动,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深入地理解物理学科的特性。以2016年高考物理全国一卷为例,第14题的试题考查方向就是学生对于电容器公式的理解。这就要求学生需要掌握电容器的定义式以及计算公式,并且要对电容器的定义式和计算公式有较深层次的区别。电容器的定义式是用来研究电容器的根本特性的,而计算式是用来研究电容器在工作电路当中的变化规律的。因此,学生只要掌握了这两个公式以及公式的说明,将很快地解出答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高考物理主要考查的就是学生对于公式的理解能力以及辨析能力,通过对公式的研究,让学生深入地掌握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科主要教学的方向。 然而随着我国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教育部于2016年颁发了2017年的新型物理考试大纲。相比于前几年的考试大纲,新型的物理大纲主要突出于要求学生掌握和动量相关的知识。以2017年高考一卷物理理综部分第14题为例,这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于动量守恒定律以及相关公式的理解。其实学生只要掌握了经典的动量守恒公式m1V1=m2V2和具体过程中动量的变化, 就可以很快地解出题目的答案。 2.实验题部分。 如果说高考的选择题是千变万化的,那么用形式新颖的词来形容高考的实验题再不为过了。众所周知,高中物理是研究物体的发展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因此,实验题的出题方向非常的广泛。其中不仅会涉及到人教版必修二所学的动力学运动里的问题,更会涉及到人教版必修三所学的电学当中经典的实验问题。然而自2016年高考改革以来,我发现现在的实验题大都拆分成两类小题,第一类小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于动力学知识的理解,第二小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电学的基本功。以2017年高考理综全国卷第22题为例,题目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速度的求解问题。众所周知,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间的中点速度等于该过程的平均速度,应用此类公式,学生就不难解出题目要求解的各点的速度。其次,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理公式X2-X1=aT2,就很快可以解出运动的加速度。 3.计算题。 我认为,近些年来高考物理的计算题呈现出一种形式多样但是研究的方向却比较规范的趋势。无论是2016年全国高考一卷当中的第25题,还是2017年全国高考一卷当中的第24题,题目研究的主要方向都是和能量定理有关的问题。因此我认为作为物理学科研究的主要定律,教师有必要在教学的过程当中突出此类型题目的讲解。除此之外,我认为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能量定理研究问题的核心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类题研究的主要方向就是“什么物体具有什么样的能量,在运动的过程当中哪些能量发生了变化,这样的变化受到了什么力的作用”。 二、新题型的教学策略 前文当中已经对我国高考全国卷当中的新题型进行了重点式的剖析。针对重点剖析的新题型,这里给出一些相对经典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给许多一线教师一点启示。 1.注重高考大纲。 虽然前文当中已经研究近些年高考物理的题型考查方向,但是教师仍然需要根据教育部给出的考试大纲,适当地调节自己的教学形

(完整)高考物理磁场经典题型及其解题基本思路

高考物理系列讲座——-带电粒子在场中的运动 【专题分析】 带电粒子在某种场(重力场、电场、磁场或复合场)中的运动问题,本质还是物体的动力学问题 电场力、磁场力、重力的性质和特点:匀强场中重力和电场力均为恒力,可能做功;洛伦兹力总不做功;电场力和磁场力都与电荷正负、场的方向有关,磁场力还受粒子的速度影响,反过来影响粒子的速度变化. 【知识归纳】一、安培力 1.安培力: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作用力叫安培力. 【说明】磁场对通电导线中定向移动的电荷有力的作用,磁场对这些定向移动电荷作用力的宏观表现即为安培力. 2.安培力的计算公式:F=BILsinθ;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时,即θ = 900,此时安培力有最大值;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平行时,即θ=00,此时安培力有最小值,F min=0N;0°<θ<90°时,安培力F介于0和最大值之间. 3.安培力公式的适用条件; ①一般只适用于匀强磁场;②导线垂直于磁场; ③L为导线的有效长度,即导线两端点所连直线的长度,相应的电流方向沿L由始端流向末端; ④安培力的作用点为磁场中通电导体的几何中心; ⑤根据力的相互作用原理,如果是磁体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则通电导体对磁体有反作用力. 【说明】安培力的计算只限于导线与B垂直和平行的两种情况. 二、左手定则 1.通电导线所受的安培力方向和磁场B的方向、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左手定则来判定. 2.用左手定则判定安培力方向的方法:伸开左手,使拇指跟其余的四指垂直且与手掌都在同一平面内,让磁感线垂直穿入手心,并使四指指向电流方向,这时手掌所在平面跟磁感线和导线所在平面垂直,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3.安培力F的方向既与磁场方向垂直,又与通电导线方向垂直,即F总是垂直于磁场与导线所决定的平面.但B与I的方向不一定垂直. 4.安培力F、磁感应强度B、电流I三者的关系 ①已知I、B的方向,可惟一确定F的方向; ②已知F、B的方向,且导线的位置确定时,可惟一确定I的方向; ③已知F、I的方向时,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不能惟一确定. 三、洛伦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1.洛伦兹力的公式:F=qvBsinθ; 2.当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互相平行时,F=0; 3.当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互相垂直时,F=qvB; 4.只有运动电荷在磁场中才有可能受到洛伦兹力作用,静止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磁场对电荷的作用力一定为0; 四、洛伦兹力的方向 1.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力方向可用左手定则来判定; 2.洛伦兹力f的方向既垂直于磁场B的方向,又垂直于运动电荷的速度v的方向,即f

高考物理选择题专题突破--第三套(共五套)

选择题突破—专项训练(三) 训练重点:利用牛顿运动定律或功能关系分析实际问题 1.某学校物理兴趣小组用 空心透明塑料管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竖直“60”造型。两个“0”字型的半径均为R 。让一质量为m 、直径略小于管径的光滑小从入口A 处射入,依次经过图中的B 、C 、D 三点,最后从E 点飞出。已知BC 是“0”字型的一条直径,D 点是该造型最左侧的一点,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不 计一切阻力,则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 ) A.在B 、C 、D 三点中,距A 点位移最大的是B 点,路程最大的是D 点 B.若小球在C 点对管壁的作用力恰好为零,则在B 点小球对管壁的压力大小为6mg C.在B 、C 、D 三点中,瞬时速率最大的是D 点,最小的是C 点 D.小球从E 点飞出后将做匀变速运动 2.静止在地面上的一小物体,在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开始运动,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与位移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其中0~s 1,过程的图线是曲线,s 1~s 2:过程的图线为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关于物体上升过程(不计空气阻力)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s 1过程中物体所受的拉力是变力,且不断减小 B .s 1~s 2过程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 .0~s 2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D .0~s 2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先减小再反向增大,最后 保持不变且等于重力加速度 3.如图所示,重1 0N 的滑块在倾角为30 o 的斜面上,从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b 点开始压缩轻弹簧,到c 点时达到最大速度,到d 点(图中未画出)开始弹回,返回b 点离开弹簧,恰能再回到口点.若bc=0.1 m ,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为8J ,则 A .轻弹簧的劲度系数是50N /m B .从d 到c 滑块克服重力做功8J C .滑块动能的最大值为8J D .从d 到c 弹簧的弹力做功8J 4.DIS 是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组成的信息采集处理系统.某课外实验小组利用DIS 系统研究电梯的运动规律,他们在电梯内做实验,在电梯天花板上固定一个力传感器,传感器的测量挂钩向下,在挂钩上悬挂一个质量为1.0kg 的钩码.在电梯由静止开始上升的过程中,计算机屏上显示如图所示的图象, 则 (g 取10m /s 2) ( ) A .t 1到t 2时间内,电梯匀速上升 B .t 2到t 3时间内,电梯处于静止状态 C .t 3到t 4时间内,电梯处于失重状态 D .t 1到t 2时间内,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为5m /S 2 8.有关超重和失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所受重力增大;处于失重状态时,所受重力减少 B .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C .在沿竖直方向运动的升降机中出现失重现象时,升降机一定处于上升过程 D .在沿竖直方向运动的升降机中出现失重现象时,升降机一定处于下降过程

高中物理知识难点突破

高中物理重点知识结构

[注] 新教材参考

F1 F2 F O F1 F2 F O 高中物理难点突破 1.物体受力分析(结合运动学、牛顿运动定律、超重与失重等问题) 2.传送带问题分析 3.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临界值问题等) 4.万有引力与卫星问题分析 5.功能问题分析(包括功率、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等问题) 6.各类抛体运动分析(竖直上抛、平抛、斜抛等) 7.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及复合场中的运动问题 8.电路及电学实验问题 9.法拉第电磁感应问题 10.交流电问题(理想变压器等问题) ……………… 力的合成与分解 1.力的合成 (1)力的合成的本质就在于保证作用效果相同的前提下,用一个力的作用代替几个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等效力”(合力)。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运用“等效”观点,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共点力的合成法则,它给出了寻求这种“等效代换”所遵循的规律。 (2)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简化成三角形定则。由三角形定则还可以得到一个有用的推论:如果n个力首尾相接组成一个封闭多边形, 则这n个力的合力为零。 (3)共点的两个力合力的大小范围是 |F1-F2| ≤F合≤F1+F2 (4)共点的三个力合力的最大值为三个力的大小之和,最小值可能为零。 2.力的分解 (1)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力的分解相当于已知对角线求邻边。 (2)两个力的合力惟一确定,一个力的两个分力在无附加条件时,从理论上讲可分解为无数组分力,但在具体问题中,应根据力实际产生的效果来分解。 (3)几种有条件的力的分解 ①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求两个分力的大小时,有唯一解。 ②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时,有唯一解。 ③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求两个分力的方向时,其分解不惟一。 ④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求这个分力的方向和另一个分力的大小时,其分解方法可能惟一,也可能不惟一。

2017年高考物理新题型揭秘专题06原子与原子物理之多项选择题

新题型六原子与原子物理之多项选择题 样题展示 (2016·天津卷)物理学家通过对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科学认知,推动物理学的发展。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赫兹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 B.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获得反冲核,发现了中子 C.贝克勒尔发现的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D.卢瑟福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通关演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爱因斯坦在光的粒子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光电效应方程 B.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只具有能量,不具有动量 C.玻尔的原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D.德布罗意指出微观粒子的动量越大,其对应的波长就越长 2.现用某一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实验,当用某一频率的光入射时,有光电流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保持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入射光的光强变大,饱和光电流变大 B.入射光的频率变高,饱和光电流变大 C.入射光的频率变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 D.保持入射光的光强不变,不断减小入射光的频率,始终有光电流产生 3.一静止的铝原子核俘获一速度为m/s的质子p后,变为处于激发态的硅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反应方程为 B.核反应方程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 C.核反应过程中系统能量不守恒 D.核反应前后核子数相等,所以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反应物的质量之和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在增加,同时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B.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因此光子散射后波长变短 C.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的半衰期长短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有关 D.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变为质子时所产生的 5.以下是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改用波长较长的光照射该金属可能 B.氡222的半衰期为3.8天,则质量为4g的氡222经过7.6天还剩下1 g的氡222 C.玻尔理论解释了氢原子发射出来的光子其谱线为什么是不连续的 D.重核裂变为几个中等质量的核,其平均核子质量会增加 6.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现有处于能级的大量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考物理重点专题突破 (50)

第1节光的干涉 1.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证明光是一种波。 2.要使两列光波相遇时产生干涉现象,两光源必须具有相同的频率和振动方向。 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相邻两条亮纹或暗纹间的距离Δy=l d λ,可利用λ= d l Δy测定 光的波长。 4.由薄膜两个面反射的光波相遇而产生的干涉现象叫薄膜干涉。 [自读教材·抓基础] 1.实验现象 在屏上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相邻两条亮纹或暗纹间的距离Δy=l dλ,式中的d表示两缝间距,l表示两缝到光屏的距离,λ为光波的波长。 2.实验结论 证明光是一种波。 3.光的相干条件 相同的频率和振动方向。 [跟随名师·解疑难] 1.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原理透析 (1)双缝干涉的装置示意图: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有光源、单缝、双缝和光屏。

(2)单缝的作用:获得一个线光源,使光源有唯一的频率和振动情况,如果用激光直接照射双缝,可省去单缝,杨氏那时没有激光,因此他用强光照亮一条狭缝,通过这条狭缝的光再通过双缝发生干涉。 (3)双缝的作用:平行光照射到单缝S 上,又照到双缝S 1、S 2上,这样一束光被分成两束频率相同和振动情况完全一致的相干光。 2.光屏上某处出现亮、暗条纹的条件 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在同一点引起的振动发生叠加,如亮条纹处某点同时参与的两个振动步调总是一致,即振动方向总是相同,总是同时过最高点、最低点、平衡位置;暗条纹处振动步调总相反,具体产生亮、暗条纹的条件为: (1)亮条纹的条件:光屏上某点P 到两缝S 1和S 2的路程差正好是波长的整数倍或半波长的偶数倍。 即|PS 1-PS 2|=kλ=2k ·λ2 (k =0,1,2,3,…) (2)暗条纹的条件:光屏上某点P 到两缝S 1和S 2的路程差正好是半波长的奇数倍。 即|PS 1-PS 2|=(2k +1)λ2 (k =0,1,2,3,…) 3.双缝干涉图样的特点 (1)单色光的干涉图样:若用单色光作光源,则干涉条纹是明暗相间的 条纹,且条纹间距相等。如图所示中央为亮条纹,两相邻亮纹(或暗纹)间 距离与光的波长有关,波长越大,条纹间距越大。 (2)白光的干涉图样:若用白光作光源,则干涉条纹是彩色条纹,且中 央条纹是白色的,这是因为: ①从双缝射出的两列光波中,各种色光都能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各种色光都在中央条纹处形成亮条纹,从而复合成白色条纹。 ②两相邻亮(或暗)条纹间距与各色光的波长成正比,即红光的亮条纹间距宽度最大,紫光的亮条纹间距宽度最小,即除中央条纹以外的其他条纹不能完全重合,这样便形成了彩色干涉条纹。 [特别提醒] (1)双缝干涉实验的双缝必须很窄,且双缝间的距离必须很小。 (2)双缝干涉中,双缝的作用主要就是用双缝获得相干光源。 [学后自检]┄┄┄┄┄┄┄┄┄┄┄┄┄┄(小试身手)

“强制弱”规律“三思”

“强制弱”规律“三思” |浏览人次:9高中化学人教版 长沙市第21中学邵国光 “强制弱”规律“三思” 长沙市第21中学邵国光 化学反应中常常遵循“强制弱”的规律,例如“较强酸+较弱酸盐==较强酸盐+较弱酸(强酸制弱酸)”,“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则有: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等。运用“强制弱”规律解题时学会“三思”,就能化拙为巧,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对“强制弱”规律的“正向”思考 以强酸制弱酸为例:对于反应HA+B-==A-+HB,我们作正向思考,常归纳成“较强酸+较弱酸盐==较强酸盐+较弱酸”或“强酸制弱酸”。运用此规律我们可以由已知反应推知酸碱性强弱,如已知反应C6H5ONa+CO2(少量)+H2O→C6H5OH+NaHCO3,根据“强酸强碱制弱酸弱碱”规律可得到结论:C6H5O-夺取了H2CO3中的H+生成了C6H5OH,而H2CO3失去H+生成HCO3-。酸性:H2CO3>C6H5OH。 二、对“强制弱”规律的“逆向”思考 同样,对于反应HA+B-==A-+HB,我们作逆向思考,实际上此反应可看作A-不能夺取HB中的H+,但B-能夺取HA中的H+,故B-结合H+的能力强于A-,即B-的碱性强于A-。如已知反应 C6H5ONa+CO2(少量)+H2O→C6H5OH+NaHCO3,我们可得另一结论:过量的C6H5O-不能继续结合产物HCO3-中的H+,即CO32-结合H+的能力强于C6H5O-,碱性:CO32->C6H5O-。酸性:C6H5OH>HCO3-,根据“强酸强碱制弱酸弱碱”规律可知下列反应可以发生:CO32-+C6H5OH→HCO3-+C6H5O-。现就上述两种思维方法的应用举两例说明: [例1]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两种一元弱酸盐溶液中,分别加入适量的CO2,发生如下反应:NaA+CO2+H2O==HA+NaHCO3、2NaB+CO2+H2O==2HB+Na2CO3。则HA和HB在水中电离出H+的能力大小关系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