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

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
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

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

摘要: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通过组建校企合作联盟理事会。创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实现互利共赢、合作发展。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江苏牧院”)运用顶层设计策略,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性、政行校企联动的系统性、素质教育与技能训练综合培养的整体性等三个方面,根据企业生态健康养殖与学院教育价值认同的理念,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系统设计理事会推动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示范区建设的管理体制和校企双向互动协同培养人才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校企合作联盟;体制机制;顶层设计;生态健康养殖;教育价值认同

“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高等职业院校仅仅靠自身的教育环境、教育资源是无法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突破的,必须实行校企合作。而高职院校与企业分属两个不同的系统,各自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基本不相同。因此,需要破解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从根本上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与工学紧密结合。2010年11月30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确定“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教高函[2010]27号)确立了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江苏牧院”)为2010年启动建设单位。学院党政领导通过组织学习文件政策、专家“问诊”、参观交流、赴企业调研、反复研讨等方式,从根本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等角度把握、分析、构建国家骨干校建设的核心理念,运用顶层设计原理创新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以理事会推动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示范区建设,探索形成了多种校企合作有效实现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概念界定

(一)顶层设计的内涵

顶层设计是指从最高端向最低端、从一般到特殊展开系统推进的设计方法,它为将复杂程序设计破解为功能描述、反思推进和重新调整提供了一个规范方法。具体地讲,顶层设计是用系统方法,以全局视角,对各要素进行系统配置和组合,制定实施路径和策略。“顶层设计”这一概念在我国目前高职教育改革的“现实语境”中,表达了以下三个关键要义:一是要明确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理念,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生产、管理与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二是提高辩证思维水平,从战重点是破解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研发、合作就业和合作发展,增强办学活力;三是要强化制度建设,用制度规范校企合作的良性互动协同运行。

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顶层设计”的关键在于核心理念的提炼。核心理念的构建路径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问题构建。针对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全局性、长远性问题,抓住有典型意义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构建核心理念。二是经验构建。根据以往校企合作所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提升,并加以全方位运用,从中提炼出核心理念。三是理想构建。根据校企合作各方对教育价值认同的理想追求,既能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又能通过奋斗实现,切忌不切实际的、不可实现的、不具备可操作性的合作理念。四是借鉴构建。从国外成功的合作教育模式、其他院校成功的合作经验中借鉴有价值的因素,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予以内化,进而创新

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

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促进内涵建设 陕西省电子信息学校是陕西省教育厅直属的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学校始终坚持以培养“会做人,有技能,能创新”的现代职业人为教育教学目标,以教产结合为抓手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11年1月,学校被三部委确定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单位。 职业教育如何改革创新?如何培养高技能人才?这是每一所职业学校都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陕西省电子信息学校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举校企合作大旗,走工学结合之路,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校企合作模式。以我校钻探工程专业为例。 一、依托行业,创新人才培养 学校钻探工程专业依托中核集团、陕西核工业地质开发总公司等国有大中型企业,不断创新钻探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一)学校成立了钻探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中核集团刘晓阳博士(目前国内钻探工程专业的唯一一名博士)任委员会主任、中核集团、陕核地质开发总公司、西北有色地质开发总公司等相关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为委员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钻探工程专业建设。 (二)校企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学校同中核集团、陕核地质、西北有色地质等公司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协议,该专业部分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按照企业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制定人才评价标准,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完成人才培养。 二、服务行业,共建培训中心 学校立足行业,为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同中核集团、陕核地质开发总公司联合建立了培训中心,为企业开展职工培训。 (一)开展在职职工培训。发挥学校优势,根据企业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开发培训课程,近几年,每年都利用地勘企业收队后,在春节前后举办培训班。

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何平).

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南溪职业技术学校何平摘要:政府推进校企合作的政策与管理机制不健全、职业院校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能力不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不足、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尚未形成等问题影响和制约了校企合作的发展。要真正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以政府为主导构建校企合作的政策与管理机制、创新校企合作的运行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在内涵上的对接。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问题;策略 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更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难点,是解决当前职业教育诸多问题的突破口和关键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各级政府如何破解校企合作的瓶颈问题.是真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的关键,解决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与模式问题,职业教育就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府推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与管理机制不健全 国家和省级政府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缺失与滞后,以及运行机制不健全是造成校企合作不深人、不稳定的主要原因。目前,政府出面统筹协调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制定人才规划的作用缺位,没有出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政策法规,致使未能真正建立起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体制和模式。各级政府在制定区域技能型人才发展规划等方面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及时、定期发布行业企业所需技能人才信息,所以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没有针对性,造成职业院校设置专业与人才培养是“瞎子摸象”。因此,职业教育的发展呼唤国家和省级政府出台有关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 2.职业院校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能力不强 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与企业需求不符,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没有形成。职业院校自身合作能力不强,产品研发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较弱,缺乏对合作企业的吸引力。有些职业院校还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针对性、实践性和职业特色,还没有形与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相对应的独立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在校所学知识和技能与现代企业要求相差甚远.从而导致职业院校毕业生不能达到顶岗实习的要求。目前,大多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浅层次上,没有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标准、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开发、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与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合作。 3.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不足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其参与职业教

设计专业校企合作合同协议范本模板

编号:_____________设计专业校企合作协议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合作宗旨 双方本着集成有用资源,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设计水平,把设计成果转化为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生产力,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和就业水平,在实践中培养设计专业人才,促进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共同进步为目标,一致同意在优势互补、平等合作、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建立长期、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并达成合作协议。 二、合作模式和内容 经双方友好协商,合作模式及内容参照以下条款执行,未尽之处,可另做补充。 模式一:顶岗实习(3+1)、工学结合模式。 (一)、目的:建立标准化的流程(教学—实习—就业),一是注重实用技术;二是毕业可拿双证(毕业证和资格证);三是保障就业。为培养更多具有良好专业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态度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乙方可以按照双方商定名额派学生在甲方生产基地进行室内设计专业的实习。 (二)、简介:顶岗实习(3+1)、工学结合模式是指在学校室内设计专业学习________年,第________年专业顶岗实习。即学生前________年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甲方生产基地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或乙方学生在第 ________年后暑假时间到甲方基地实习。 (三)、职责:1、甲方必须按照预定数量接收符合其条件的学生实习; 2、乙方提供给甲方的学生必须是无犯罪行为的,并且符合甲方用人要求的; 3、甲乙双方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甲方所需要的合格设计师。 (四)、具体实习计划: 实习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专业 实习生具备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人数:甲乙双方约定每年实习学生________________人(具体根据甲方相关业务进展协商)

构建多元化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构建多元化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校企合作作为促进学生就业的一种方式,已经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很多学生因为校企合作而受益。但是有些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并不长久,这使得学生无法在企业中获得更多的技能,因此如何实现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成为各方考虑的重点问题。为此,主要探究了构建多元化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谨此为有关人士提供借鉴。 标签: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多元化 多元化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实现并不容易,需要克服各方面的因素,但是只要各方通力合作,一切以校企合作为出发点,相信这一目标的实现指日可待。目前的校企合作的发展有着非常好的国内与国际形势,尤其是政府对此非常支持,在这一良好形势下,学校领导要积极地与政府、企业进行沟通,以此为校企合作的长久性奠定基础。 1政府扮演好桥梁角色 校企要想实现长久合作,政府的桥梁角色必须扮演好,换言之,政府对校企合作要足够重视,不仅要制定完善的政策,以便能够规范校企合作,同时还应该成立相应的委员会组织,以便能够及时处理校企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能够将学校与企业中的优势资源有效的整合起来,市政府应该积极组建职教集团,在这个集团中企业会将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告知学校,而学校会依照人才需求来设置专业,由此实现企业与学校的无缝对接。在这个集团中企业与学校就像是一家人,互相促进、互相进步。 总之,政府在职教发展上要提供保障措施,政策上要有一定的优惠,管理上要提供大力支持,争取在短时间内形成一体化、立体化、品牌化的格局,使得职业教育成为市政经济发展的一份子,成为当地教育水平提高的一个标志。 2校企签订协议定向培养人才 现如今,已经有很多职业院校尝试着与企业签订订单协议,依据企业的现实需要来定向培养人才,这一举措已经得到了教育部门的肯定。经过几年的发展,很多职业院校在订单培养方面都加大了投入。据调查了解,某些城市的职业院校基本上都与省内的企业签订了定向培养协议,而且有很多都是长期协议,人才培养效果可以说非常显著。 学校与企业长期合作之后,企业自然会将自己短缺的人才告知企业,学校自然就依照企业需要来设置教学科目,这样学生毕业之后就可直接就业,避免了学生所学无用的尴尬。例如,某职业院校与某集团长期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后,学校为企业提供了两千名左右的人才,这其中不乏业务骨干、高管等,而该集团则累计给该学校毕业生发放了上百万的工资,可以说这是真正的双赢。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1.建设背景 创新紧密合作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是学院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迫切要求,是珠三角轨道交通及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激发企业参与合作动力、增强办学活力、实现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建设基础 移交广州市政府管理五年来,学院发挥行业背景深厚和政府支持重视的双重优势,坚持借外力壮实力、联企业强内涵的发展路子,积极与行业企业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及学生就业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1)校企携手育人基础优 联合广铁集团、广州地铁等企业成立28个专业指导委员会,近三年来,共同实施教学及考核、共同管理,为广铁集团、省铁投、广深港地铁等企业订单培养学生3270人。中铁电气化局捐赠价值78万元的DA8型电气化轨道作业车共建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2个;文舟公司、鸣虹酒店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学院设50万元“文舟”奖学金、“鸣虹旅业奖学金”等。校企合作育人呈现良好局面。 (2)合作办学机制绩效佳 2009年,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学院按照互利共赢的原则,校企合作在广州花都区“粤宝丽工业园”共建工学结合基地,紧密联系毗邻基地的广州铁道车辆厂,开展先进制造业和应用电子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培训,合作办学模式与成效得到省、市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2008年着手筹建“广州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按照做实为主的原则,广泛联系行业企业,现有广铁集团、广州地铁等92家规模企业签约加盟,为紧密合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3)市政府支持校企合作力度大 市政府对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制定了贯彻实施方案,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支持力度。2009年,市政府拨资金、出政策支持学院以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也是高职院 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作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版专”)在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行“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自主、适应需求”的办学模式,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上海市政府指导下,在印刷、出版等行业协会支撑下,组建由出版印刷界知名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理事会,建立政府宏观调控、理事会主导、系部与企业共同实施,行业协会等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融入行业企业、服务社会发展的特色道路。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规范校企合作管理 1. 发挥部市共建优势,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 学校按照“战略合作、校企一体、产学链接、共建共管”的原则,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并进一步完善校、专业群、专业三级校企合作体制。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立专业校企合作工作站,从校企合作组织结构、资金和制度保障、政府支持等方面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关系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真正达到校企相互渗透和融合,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局面。 2. 坚持“二+五”原则,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理事会成员牢牢把握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建设、合作发展、合作研究等关键点,进行实质性合作。理事会日常运行中坚持“二+五”原则,即“二个建设”和“五个环节”,切实把合作落实到具体的专业和项目上。“二个建设”是“校企合作理事会科学化机制建设”和“校企合作专业群建设”。通过“二个建设”,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一体的多层次、立体化办学体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合力打造出版印刷高端技能型人才。“五个环节”即:分析校企合作理事会建设的背景和基础;明确理事会建设的指导思想、思路及原则;确立理事会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制定理事会建设的内容和步骤,并组织实施;提供理事会建设的保障措施及预期效果,建成高效运行+关键绩效管理模式的校企合作理事会架构。 拓展校企合作平台,丰富校企合作内容 1. 搭建实习实训基地平台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校与行业企业逐渐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先后与上海印刷集团、上海电气印刷包装机械集团、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上海烟草印刷厂、苏州日报社、深圳雅昌印刷有限公司、德国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日本小森印刷公司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校外实践、实习签约基地113个,并与500多家行业企业建立了联系,开展多方位、多样化的校企合作。

艺术设计学院环艺专业2014年度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制度的运行情况总结及修改1.doc

艺术设计学院环艺专业2014年度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制度的运行情况总结及修改1 环艺专业2014年度校企合作 项目管理制度的运行情况总结及修改 环境艺术设计是介于艺术设计与建筑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内容涵盖室内装饰、室内外设计、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等。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办于2002年,至今已有九届毕业生走上社会工作岗位,现有在校学生308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我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群”建设专业之一。 2014年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工作紧密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依托利用校外实习基地“深圳市点木装饰设计有限公司”、“珠海崇德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派雅(澳门)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珠海先歌游艇制造有限公司”、“珠海市三原色室内装饰设计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强化完成实践教学、参与社会生产事务工作。 一、与澳门派雅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项目执行情况 顶岗实习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合作方式,与澳门派雅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签订合同,澳门派雅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接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到该企业顶岗实习。 因此根据合作协议内容以及我校校企合作相关制度规定,我

院与澳门派雅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校外)、并就师资培养,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课程教材等方面开展合作,利益共享,同时由澳门派雅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接受环境艺术设计专业10名学生分两批到企业顶岗实习。 学生在参加顶岗实习的时候严格遵守《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与实习单位合作成立顶岗实习管理组织,共同制订顶岗实习计划, 共同负责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和管理,对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实习计划做了详细的规定。同时与澳门派雅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积极沟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学生顶岗实习工作, 安排思想素质好、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技术或管理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希望通过在企业的真实设计项目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学生在企业获得更为全面的锻炼。 学生的安全问题是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对于此,我们通过各项安全保护措施,积极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并要求学生不定时向班主任汇报实习情况,由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同时要求三方签订三方顶岗实习协议,明确各自责任、权利和义务。 当然学生顶岗实习中还有一些工作并未做到位,制度的执行情况与预期还有差距。 例如在与企业签订学生到该公司参与顶岗实习时候并未就学生的薪资做出说明,也没有其他可以执行标准,这导致了学生在企业受到的待遇就要根据公司领导的看法来给工资,所以很多学生都觉得工资较低,辞职到其他公司;尽管要求学校、学生、

全方位校企合作模式地构建与实施(20201229172124)

全方位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西北煤矿机械制造高级技工学校校企合作改革案例 一、全方位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背景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量剧增,中等职业学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必须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办学宗旨,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向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靠拢,使教学与生产达成高度融合。而实现这一融合的最佳途径即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石嘴山市地处宁夏北部,是宁夏工业的发祥地。是国家“一五”时期布局建设的十大煤炭工业基地,相继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首批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试点城市,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形成机械装备制造、新材料、能源化工三大产业集群为主导的新型工业体系。西北煤矿机械制造高级技工学校作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抓住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需求量递增这一契机,在宁夏率先尝试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此基础上,重构校企合作模式,拓宽校企合作的途径将成为巩固校企合作的实施成果,丰富校企合作的内涵,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的必要举措。 二、全方位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目标 通过构建全方位校企合作模式,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使校企合作由原来的实训性合作拓展到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 案的制定等,促成校企间的人力、物力资源共享,使在校生的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的提升与企业生产和企业文化高度融合,让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更加贴近企业的生产需要,甚至产生经济效益,最终达成互利共赢的立体式校企合作目标。 三、全方位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一)全方位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

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性研究

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性研究 教育问题现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特别是对于高校教学模式的关注,高校是为社会输出专业性人才的场所,所以,国家在对于高校的实践课程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目前,在中国正在推行校企合作的模式,增加学生实践的经验,为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并且在校企合作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也可以得到很大的缓解,对于企业和高校来说都是有好处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文章主要阐述了校企合作的现状,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 标签:校企合作创新性研究 校企合作对于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高校学生通过在企业内部的实际操作学习,可以增长知识,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中国推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积极的进行解决,否则对于学生的实践是一个很大的影响。甚至还有一些企业不愿意进行校企合作,对待高校见习生的态度也不积极,这都是校企合作中需要面对的事情。 一、校企合作的现状 校企合作中,学生也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企业和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企业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了场所。 1.国外校企合作现状 国外在教育方面以及对于人才的重视方面比中国要更加完善,国外进行校企合作的时间也比较早。在世界其他国家,政府部门对于校企合作是有严格的规定的,企业要保证学生在企业中要真正能获得实践的经验和学习,学校要保证为企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还有一些国家是在学生刚进入大学以后就间断性的对学生进行实践培训,不是集中在毕业前期进行培训。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校企合作,都体现出国外对于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视。 2.中国校企合作现状 校企合作在中国开始的时间并不长,在中国校企合作主要有几种形式,一是企业和学校签定合同,企业允许学生在企业内部进行实践学习,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和目标,学校只需要制定实践的计划和目标就可以。二是企业和院校一起对实践目标进行制定,不再单单是院校一方进行计划的制定,企业也需要参与其中。三是学校和企业进行长期的合作,对于企业需求的人才,院校进行重点培养和训练,学生毕业前期可以去企业进行实践。 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艺术设计学院校企合作协议书

校企合作协议书(草案)甲方: 乙方: 校企合作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校与企业(社会)双赢的模式之一。为更好地使学校专业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企业生产技术进步,更好地利用高等学校和企业在人才资源、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更大空间。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经过双方友好协商,决定在科学研究、教育教学、人员培训等校企产学研方面开展全面合作,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合作原则 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校企双方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第二条、合作内容 (1)、甲方在乙方设立校外实训基地,乙方也可以根据需要与甲方长期合作并积极开展相应的设计合作项目,相互合作,取长补短。(2)、双方自愿共同合作,在设计专业中,根据乙方需要,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可以组织一定数量的学生到乙方进行实习,为乙方输送人才,同时也为甲方学生成长奠定基础。 (3)、根据甲方制定的产业发展规划,所提出的需乙方参与合作研究的新产品开发项目,经双方协商,由乙方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双方签订年度合作协议。甲方负责提供课题研究经费,课题组在经费支出方面应有明细表,甲方有权随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及经费使用情况。

(4)、乙方针对甲方在工业生产、技术改造、技术引进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和攻关项目,积极向甲方推荐合适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科技成果;甲方积极组织、努力推广乙方的技术成果,使其成为乙方的中试基地之一。 (5)、乙方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和专业优势,全方位为甲方提供企业需要的专家咨询服务,以提高企业的文化思想,解决甲方发展瓶颈问题。第三条、项目合作 甲、乙双方商定的设计合作项目、实习安排和人才培训,将另行签订专项协议或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确保各项合作项目能顺利开展。 第四条、组织联络 (1)、为认真执行协议条款,双方组成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由双方领导、技术人员和教师组成,负责产学研合作的指导及管理,并安排专人负责进行联络与沟通,其中甲方由负责,乙方由 负责。 (2)、联系人负责定期交换信息,沟通和协调双方关系。一方变更联系人时,应当及时通知另一方。 第五条、其他 (1)、本协议经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2)、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友好协商解决。 (3)、本协议一式两份,甲方、乙方各持有一份。 甲方:(盖章) 代表人:(签名) 年月日

校企合作组织机构

校企合作组织机构 学院形成院、系、专业三级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在校企合作委员会下增设体制机制建设工作委员会和系企合作专业建设理事会(简称系企合作理事会),调整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按照专业和专业群建设需要,成立专业建设工作委员会。其组织架构如下图: 校企合作委员会由顾问单位、理事长单位、副理事长单位和理事会成员单位组成。校企合作委员会理事长由学院院长担任,副理事长由理事长提名,经委员会大会表决后产生。 秘书处设在学院校企合作处,秘书长由该处负责人担任;体制机制建设委员会由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学院和行业企业相关领导组成,主任由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学院有关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企业与学院专家组成,主任由学院院长或分管院长担任;系企合作专业建设理事会由系领导、行业领导、相关企业负责人、专业带头人组成,理事长由系主任担任;专业建设工作委员会,由系负责人、行业企业专家、专业带头人组成,主任由系负责人担任。 一、校企合作处工作职责 1、校企合作方面的制度建设。 2、制定全院校企合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3、督促、检查各教学系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4、组织引进企业,组织实施学校投资额度较大及跨系(部门)的校企合作项目。 5、协调各系对学院已有合作企业间的资源共享。 6、研究并推广适合我院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7、校企合作合同管理。 部门负责人:田平联系电话:8126002 二、教学系校企合作负责人工作职责 1、制定本系的校企合作工作计划和总结。 2、按学院要求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3、组织实施本系的产学合作项目。 4、配合校企合作处完成院级校企合作项目。 5、开发新的校企合作企业、维持与已有校企合作单位的良好关系。 6、配合校企合作处完成全院校企合作方面的评价、资料归档及管理。 定义、符号、缩

校企合作模式经验交流

校企合作模式经验交流 工商管理学院 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政策导向要求高校办学要面向社会,加强校校、校企等合作。工商管理学院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特别是在我校普通全日制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3版)对实践教学有了新要求、新变化后,根据学院三个专业的“特色+综合”、“理论+实践”、“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注重成人教育与成才教育、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基础训练与创新导引有机结合,摸索形成了以“学校培养---企业实践---学生自我锤炼”为内涵的创新型、发展型、开放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此模式为依托,在校企合作方面主要做了以下探索: 1、加强各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基地建设,并进行深入合作 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工商管理学院积极与省内知名企业联系,为每个专业相对固定两个实习实训基地,同时与同至人商业集团、振东集团有限公司、娃哈哈山西分公司等企业进行深入合作。首先从2013年暑期开始通过积极和学院的实习实训基地沟通联系,开展了在校生分专业定点到企业顶岗实践的活动,通过企业定岗、学生自愿报名、企业选择的形式共派出来自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各专业的60余名学生,实践时间达到1个月以上。本次在校生暑期定点企业实践是工商管理学院多年办学中的一次新尝试、新突破;这种顶岗实践优于一般的企业参观、见习,学生通过独立顶岗、亲身参与具体工作,对专业知识的体会更深,实践锻炼效果更好,专

业学习的兴趣更浓厚。其次,派出学院9名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同时还承接了基地企业的企业培训、社会责任报告编写、基础管理研究、企业文化研究等项目,研究项目成果得到企业、社会高度评价。2014年学院建设了贡天下、黎氏格、振东药业集团学生实践基地,这些基地的建成将为学院学生提供更加深入、更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目前正在和实践基地共同为2015年暑期实践进行计划准备。 2、在校内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探索企业、专业教师双师课堂教学模式 学院创新性地提出并实践了“师生?企业?课堂”互动循环、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学生培养与教师教改创新并重、课堂理论学习与企业家走进课堂并重、研究企业管理实践与用研究成果反馈改进实践并重,并力求在师生、企业和课堂之间保持互动循环、螺旋式上升。通过师生与企业家一起在课堂围绕企业带来的管理、营销等现实问题的专业讨论,加深了师生对实践问题的研究兴趣和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其后在学院举办的案例大赛、营销策划大赛中、社会实践周活动再通过对企业的调研、专业建议与实践操作的有机衔接,实现了企业、教师、学生的学习互动、三方共赢。这样的互动循环、螺旋式上升的模式使教师、企业、学生从互动循环的实践中不断汲取创新的养分。学院现已与娃哈哈集团山西分公司、振东集团有限公司、同至人商业集团公司、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等企业进行了课堂互动合作探索,效果良好。 3、加强企业与校内实践训练合作,实现校企共赢

环境设计专业校企合作单位

【教材分析】 《小猫咪穿鞋子》一课是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二年级下册中的精读课文。本课以拟人的手法,用浅显而形象的语言,通过小猫咪与公鸡、麻雀、大白鹅、大黄狗的对话,以及听了猫妈妈的话和自己的实践,明白了爪子的用处。课文语言生动活泼,贴近儿童的生活。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公鸡、麻雀、大白鹅、大黄狗的爪子的作用各不相同,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的兴趣。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放在第一学段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二年级的阅读教学应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并使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优美”和“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老师这有一则谜语,看谁聪明最先猜出来:八字须,往上翘,说话好像娃娃叫,只洗脸,不梳头,夜行不用灯光照。生答:“猫” 今天,有一只可爱的小猫咪穿上了漂亮的鞋子,我们一起去看看,会发生什么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小猫咪穿鞋子》。 穿上了人的鞋子。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呀? 生:想。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小猫咪穿鞋子》 【评】教师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猜谜引入新课,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猫的可爱。接着教师通过设疑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1、小猫穿鞋子,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不丢字。 师:请同桌互相读课文,要读通顺,读连贯,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师:说说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生:这篇课文共有20个自然段。 师: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注意听,看看他们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教师指名读文 师: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小猫咪羡慕人们穿鞋子,他也穿上了鞋子。 生2:我知道了公鸡、麻雀、大白鹅、大黄狗和小猫咪的爪子的作用。 【评】: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充分读文,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通过反复读文、同桌合作、交流,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个性化的感悟,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特性。同时为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三.识字 课件出示生字: 咪趾鹅咱羡慕器雀 1.教师领读2、齐读3、开火车读 四、精读品味,入情入境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然后思考“小猫咪为什么要穿鞋子?”

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摘要:本文从企业角度分析校企合作对企业和高校发展的必要性,提出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必须首先改革高校经费来源渠道,推行校企利益一体化模式。高校应改变观念,创新与企业合作模式;企业应从资金、市场、管理入手提升合作的价值和效益;与其如此,才能发挥校企资源互补,优势共享,达到互利双赢的目的,才能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对社会压力,提高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性、针对性。关键词:校企合作;机制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enterprise point of view of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of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the necessity,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echanism must first reform the sources of funding channel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 mode of interes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hange the idea, innovation and 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l; enterprise should from capital, market, management to enhance cooperation between value and benefits; and so, in order to play the advantages of sharing, complementary resources, achieve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purpose,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employment pressure on the communit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校企合作 创新 分析

“校企合作”模式的借鉴与分析 ——基于《校企合作创新——博弈·演化与对策》感发 论文摘要:通过现代校企合作的现状,本文分析了校企合作“市场需求满足”和“创新技术投资”共赢的动因,并针对本校实际情况提出高校和企业创新合作宜采用“人才培养型合作模式”。在企业和高校建立科学技术创新的合作中,科研人员“带土移植”式的流动机制,加强高校同企业的人员交流,制定科研人员奖励政策、入股机制也将会给企业和高校带来更多的科学成果转化,并确立高校和企业、政府共同构成的“多元综合主体”,为提高我国科技竞争力指明道路。 鉴于我国企业和高校在提高科技竞争力中的现实地位和作用,校企合作已成为知识经济背景下我国提高科技竞争力的现实要求。在大力开展技术创新的进程中,提高科技竞争力的主体大体可以理解为高校和企业。1950年代以前,科学、技术和经济分别处在相互独立的活动领域内,各自依循着其特有的活动方式和活动范围。社会的进步首先冲破了科学活动与技术活动的自闭性,将两者纳入到统一的活动范畴之内,科学开始成为技术的成长基础,而技术的发展又为科学探索活动提供了经济支持和必要的支撑手段,最终实现科技要素与经济要素的不断融合与重组。从宏观层面上看,它表现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与科技发展战略的协同,政府的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的协同。从微观层面上看,它表现为科技型组织,如高校、研究机构等,与经济型组织,主要是企业,的相互内涵和相互合作。目前世界各国政府都要将校企合作视为启动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突破口,并施以重点政策加以扶持,以期最终实现多组织、跨学科的大规模合作。 一、校企合作的历史、现状与不足 我国高校与工业企业发生联系可追溯到洋务运动时期,但这里着重表述文革停滞之后的全新局面。1977年,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产学合作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快速成长的局面。1986年就提出产学研合作的主张,随后组织实施了“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1994年后,在市场经济推动下,全国理工农医类759所高校,科研经费70.5亿元,其中75%是校企合作的课题经费。1983年底,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10多所高校先后与天津、常州和有关企业组成了38个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经过逐步地发展壮大,至1997年,我国有高校1020所,与国有大型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或开发实体2000多个,初步形成了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产学合作形式也日趋多样化。 目前全国几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都成立了校企合作协调办公室,并编制了本地区的合作项目计划。此外,还有半数以上省、直辖市的一些企业与学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数百个联合研究开发机构,另有三分之一的省、市、自治区在合作中建立了校企合作股份有限公司。高校和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合作层次不断深入。从简单的技术转让向合作开发、委托开发、共同建立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实体、组建股份制企业等方面转变。而这种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是政府为此所起的第三重作用。政府统筹全局,具有权威性,可发布法规、制定计划、进行组织协调。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部门仙湖出台了12个与校企合作有关的推广计划,“十五”期间还安排校企合作项目8000多项。同时,政府为了落实“科技兴国”的伟大战略,还加大了奖励科技成果的力度,在推动了校企合作、发展高科技、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等方面更好的发挥政府的杠杆作用。 我国高校、企业和政府之间合作的发展速度很快,势头良好,但不足之处仍然存在,调查表明合作程度还较低。从政府作为的角度来看,政府组织协调工作还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政府的职能转换力度不够,有关合作分配机制的政策不完善,研发资金投入不足,社会信息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突破校企合作瓶颈(1)

桐乡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蔡新良 我校办学规模大,专业门类全。学校现有在职教师350人,2010学年注册在校生5300多名,下学年在校学生将达到5500人。开设有服装设计、商务外语等涉及九大类16个专业,因此毕业生就业面广,涉及的行业、企业多。不同的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层次也各不相同,有的企业大量需要一线技术工人,有的企业需要少量技术与管理业务骨干,所在按照学校闭门造车式的培养模式,很难适应不同行业、企业的实际需要。为此,学校实施开门办学,多渠道、多形式地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新模式。 一、校企合作——孜孜以求 1.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顶岗实习是学生的专业理论和技能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并得到应用和提高的关键环节。学校一贯重视这一环节的工作。几年来,学校不断通过走访调研、洽谈,逐步扩大校外实训基地的规模。到2009年底,学校已有由市教育局发文公布并挂牌的校外实训基地24家。合作关系稳定、涉及行业门类广泛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了保障。 2.实施订单式培养。 订单式培养一直是我校校企合作培养方式中一棵“常青树”,从“一舟”班到“芽芽”班再到“桐昆”班,订单式培养一路走来。2008年秋,我校又应乌镇旅游公司的要求,与之签了订单培养的“乌镇旅

游”班,学校每年为乌镇旅游公司专门招收旅游管理专业的班级。“乌镇旅游”班学生由乌镇旅游公司承担学费,公司和学校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组织教育教学,毕业后直接到公司相应岗位上岗就业。 3.发挥职校优势,尝试产教结合。 由于有良好的服装产业环境为背景,我校的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已有二十多年的办学历史,该专业拥有600万元的实训设备和二十多人的专业课教师,良好的软硬条件是该专业发展和提高的基础。为使服装专业技能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于2004年8月投入近70多万元建立了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桐乡市嘉艺服装研究所”。服装研究所这一平台的建立,大大加强了学校与当地行业企业的联系,研究所成立以来,为当地中小企业提供服装设计、打样及制作等服务,完成新款设计与制作约5000余套件,完成服装配件制作65000多个。更多的在于通过这一平台为服装专业师生提供参与生产实践的机会,通过产教结合的方式,让教师和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得了锻炼和提高。 4.承接企业生产加工任务。 为解决实习实训耗材成本大这样一个实际困难,学校积极向合作企业承接生产加工任务,作为专业技能实训的阶段性训练项目。由于企业生产任务不仅有质量上的高要求,还有工时上的高要求。为让学生在校教学实习期间能更好地感受到这两个高要求,在服装专业的教学实习中,我们积极承担部分合作企业的小规模生产加工任务。2009年中完成三个项目数千件产品的生产加工任务。使承接生产加工任务

探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1)加强宏观调控。在目前的校企合作中,问题出现时常常缺乏制度保障和有效协调,政府应当促进双方建立一个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并充当协调者的角色。政府要兼顾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面的利益,加大投入和支持的力度,健全和完善对合作企业的政策、激励机制,出台有关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各项法规和政策,并明确政府、学校、企业、技能人才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政府加强统筹,将校企合作纳入学校评估和企业评价的指标,表彰鼓励先进;为了加强学校的基础能力建设、课程教材开发和教改、人员培训和组织管理,政府可适当给予学校财政专项补助;对企业可以采用减税的方法来加以鼓励,并出台更加灵活多样的校企合作政策的具体政策,使校企合作制度化。 (2)完善校企合作委员会管理机制。可成立由企业领导、行业专家、学校组成的校企合作委员会,通过定期召开例会,分析、研究校企合作的途径、方法,全面指导并协调学校校企合作的相关工作,明确职能安排和组织框架以及校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形成校企合作委员会的长效工作机制。 2.学校提高职业能力、实现工学交替,探索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的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的双方要按照职业岗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在教学中不断融入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 学校要增强自身能力,创新教育理念,为满足企业的需求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学校的师资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学校的教学设备与企业的生产设备、学校的学员与企业的员工、学校的文化与企业的文化等之间客观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要想解决这种供求矛盾必须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学校要以职业能力为标准,不断改革、创新教育理念,通过鼓励和促进校企合作办学的一系列措施,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不断创新完善“融合企业资源,校企共同培养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说来,就是校企专业技术人员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建立以校企结合的校外顶岗实习管理运行体系和知识技能考核评价体系。 此外,还必须要完善工学结合的管理机制。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评价标准,学生在校内学习与到企业实习交叉进行,让学生可以及时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同时,学生在企业工学结合期间的表现由相应管理人员评分,从而增强对学生管理的力度。 3.采用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引进企业人才培养标准,实施校企深层次合作

艺术设计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大 众 文 艺 305 “该项目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YB114)的研究成果” 2010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提出:“整合教育资源包括多种形式,最主要的是要整合学校和企业的资源。改进教学方式也包括多方面内容,最主要的是要实行工学结合。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最合理?……核心是一个,就是推动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实行校企合作。”虽然这一讲话主要针对我国的职业与成人教育,但同样受用于我国的高等教育,尤其是有利于高校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 艺术设计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它是灵感、思维、想象、表象、感知和情感的综合体。作为设计教育,在教学中它既遵循了一般性学科的教育方式和规律,又有别于一般学科教育,是一个涉及相关知识较为全面的综合体。因此,艺术设计专业具有其学科的特殊性。艺术设计专业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时代发展需要、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的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为宗旨,培养具备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了解艺术设计专业发展前沿和动态,能在艺术设计相关行业从事设计实践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因此,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不仅是实现高校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极佳手段。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两类不同社会组织的结合。学校与企业的关系,本质上是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延伸与提升这一关系,深化为合作状态,就明显地使“校企合作”成为教育与经济密切结合的产物。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必须适应经济发展这一经济基础。社会发展规律告诉我们,艺术设计教育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艺术设计教育在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以其自身特点影响经济发展,尤其是当今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这是一条被人们普遍认可的规律。 “校企合作”在一些发达国家实施较早。前苏联的学校实施的是基地企业培训计划,“校企合作”教育的有效形式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末,大力发展于20 世纪60年代以后的工厂大学。它利用企业的物质技术基础,聘请企业有经验的专家开设各类专业课程。德国在20世纪60 年代末,就建立了校企双元培训制。日本的产学合作实施与德国类似,企业作用在培训中占很大比重,其特点是重点放在科学研究与设计创新的合作方面。韩国将“产学合作”写入《产业教育振兴法》,成立由学校、产业界、地方自治团体、民间代表参加的“产学合作教育协议会”,计划、指导和协调该地区“产学合作”。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重课题理论轻市场实践,加之近些年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扩招,而我国教育中校企合作关系的建立和维系大多依靠“关系和信誉”。庞大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如何与有限的合作企业相对应,如何更好地把握市场需求与设计创意间的融合,“校企合作”对设计人才的培养在我国一直处于探索阶段。 在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我们已为它赋予了新的内涵。我们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明确指出:弱在校企合作!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搭建一种企业与学校,理论与实践,培养与成才的桥梁,开辟一条利企、利校、利民的多赢之路,探索一条快速、优质、规模化培养从事设计实践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新途径。 1.实现产业、创新并行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改造的升级,第二、三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二产业中的制造业正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创新型设计人才。我们秉承的社会价值观念是创造和谐的设计价值观。因此,创新设计一直是我们追求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 “校企合作”能够将实际的设计项目引入教学当中,充分发挥企业的信息 优势,包括市场需求信息、实用技术信息等等。在教学项目的实践过程中有意识地融入新的技术工艺和设计方法。在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又使得学生获得与社会对接的经验,既具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培养了创新能力。 “校企合作”实施过程中应采取多种形式与相关的设计行业协会、生产企业、设计公司合作开发项目,紧密结合当前设计行业的实际需要和教学需要,通过让学生参加“校企合作”项目,将创意转化为产品,实现创新设计的新形态、新色彩、新结构。注重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性,使培养的方向在产业、创新中并行。 2.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创新设计教育体系的建立依靠一定的多元化的、优化的创意产业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应结合地方产业环境与政府的发展规划,结合本校的办学优势以及社会需求、企业需求的培养目标来确立办学理念,追求个性化办学的风格。所谓“订单培养”乃是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大板块,它是学业与就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过程,是极具针对性地为区域经济服务的人才培养模式。如我校地处浙江省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而浙江省是民营经济大省,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又为杭州市乃至浙江省发展现代制造业、外向型经济和高教科研的重要基地,它拥有上千家中外企业,艺术设计教育应该利用这一优势,及时了解企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专业建设更多的向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方向倾斜。并利用良好的环境优势,形成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互动。从而培养出能为本省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艺术设计人才。 企业通过与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的结合,能够实现生产要素新的组合与互补。“校企合作”各方共同建立的新经济技术实体,将为设计创新提供新的组织资源。提高企业组织的整体有效性,确保区域经济的发展所需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的稳定供给和有效组合,实现人才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3.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 艺术设计是一门集众多边缘学科于一身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目前,以课堂为主体的艺术设计教育依旧停留在理论传播与技能培养的层面。专业训练的过程中多注重技术能力的训练,无法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艺术设计有其很强的特殊性,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美术造型功底和较强的审美能力,还要求学生对材料、工程技术以及社会需求有相当程度的了解,更要求学生对市场有一定的认识。而只有加强“校企合作”,才能使学生达到多学科知识的积累。 设计服务的对象是社会和市场,学校作为人才供给方,要使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就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校企合作”不仅仅考虑单纯的“艺术设计”,考虑更多的是与项目有关的诸多对象,以及如何导入社会学、人类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与成果。因此“校企合作”具备更多的科学性因素,其研究对象不仅仅是与艺术相关,而是扩展到与项目相关的所有对象,其范围更广,思考因素更多,经受市场检验的能力也越大。“校企合作”在教学形态上打破了原有的封闭式教学构成,不论是教授形式还是学习形式都从平面教学过渡到立体教学。学生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此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已逐渐被各高校所采用,成为培养设计实践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实践证明,以校企合作制为主导的产学研一体化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适应能力、协作能力。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区域经济建设,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更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 艺术设计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过 山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新闻出版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教育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