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至三讲作业(1)

第一至三讲作业(1)
第一至三讲作业(1)

大学语文第一至第三讲作业

一、选择题(包含单选和多选)

1.我国上古歌谣和(ad)是不可分的。

A.音乐 B.押韵

C.地域 D.舞蹈

2.《诗经》的修辞手法有( b )。

A.风、雅、颂

B.赋、比、兴

C.以四言为主

D.重章叠句,韵律和谐。

3.《蒹葭》一诗起“兴”的句子是(A)。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C.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D.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4.《诗经》中的“风”绝大多数是(c)。

A.祭祀用诗

B.文人诗

C.民歌

D.贵族宴会用诗

5.《诗经》和《楚辞》在文学史上并称(a),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A.风骚

B.风雅

C.杂体诗

D.古体诗

6.“楚辞”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有( ac)。

A.以六、七言为主

B.重章叠句

C.多用“兮”字以助语势

D.以五言为主

7.“车错毂兮短兵接”中的“兵”的含义是( d )。

A.士兵 B.战争

C.刀剑

D.兵器

8.下列先秦著作属于儒家的有( be)。

A.《荀子》

B.《论语》

C.《庄子》

D.《墨子》

E.《孟子》

9.《秋水》中产生或引伸出来的成语有( bc)。

A.分崩离析 B.贻笑大方

C.望洋兴叹

D.开柙出虎

10. 下列各句中,属于宾语前置的句子有(abd )。

A.敢问何谓也(《郑伯克段于鄢》)

B.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D.天下莫之能抗(《苏秦始将连横》)

1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中的“焉”是( b)。

A.兼词

B.语气词

C.疑问词

D.代词

12.下列句子中属于意动用法的有(bd)。

A.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B.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C.井蛙不可以语于冰者,笃拘于虚也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3.“春秋三传”指的是(bcd)。

A.《吴越春秋》 B.《公羊传》

C.《左传》 D.《谷梁传》

14. 《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显示愚昧无知特点的是()。

A.姜氏 B.祭仲

C.共叔段

D.颖考叔

15. “多行不义必自毙”这一成语出自( a )。

A.《左传》

B.《战国策》

C.《论语》

D.《孟子》

16.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不属于使动用法的是(d)。

A.庄公寤生,惊.姜氏。 B. 无生.民心

C.以睦兄弟,以和.夫妇。

D.王固不能行.也

17. 《郑伯克段于鄢》中的“姜氏何厌之有?”一句的正确解释是( b) 这个应该是A, 你自己再参考下

A.姜氏有什么满足的?

B.姜氏有什么讨厌的?

C.姜氏厌恶什么?

D.姜氏有厌恶的事情吗?

18.先秦历史散文中,以记言见长的一部著作是( d)。

A.《左传》

B.《战国策》

C.《春秋》

D.《国语》

19.编定《楚辞》、《战国策》的是(c)。

A.司马迁 B.左丘明

C.刘向 D.李斯

20.在写苏秦与秦惠王对话时,作者采用表现手法是(b)。

A.夸张 B.铺排

C.反问

D.层递

21.(d)上承《诗经》的传统,下开唐诗繁荣的先河。

A.楚辞 B.汉魏六朝乐府民歌

C.东汉文人诗 D. 汉赋

22. 下面的表述适合汉代乐府诗歌的有(acd )。

A.将古代叙事诗推向成熟

B.以乐景衬哀景

C.继承楚辞的浪漫主义。

D.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

E.以五言为主

23.《十五从军征》最早见于(《a》)。

A.《乐府诗集》 B.《古诗十九首》

C.《昭明文选》 D.《楚辞》

24.下列作品中,抒写爱情的有( bcd)。

A.《国殇》

B.《迢迢牵牛星》

C.《上邪》

D.《蒹葭》

25.下面作品中,属于《古诗十九首》之内的是( acd)。

A.《明月皎夜光》

B.《十五从军征》

C.《迢迢牵牛星》

D.《西北有高楼》26.“古诗十九首”是(bcd)。

A.民间四言诗 B.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C.我国感伤主义文学的最早表现

D.属于汉乐府的诗

27.本诗的主旨是( )。

A.有感于生命短促,忧从中来

B.感于年华虚度,饮酒为乐

C.哀叹朋友离散,孤苦无依

D.渴望得到贤才辅助,早日建功立业

28.下列诗句借用典故的有( b)。

A.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B.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29.“靖节先生”的是朋友给 ( b)的私谥。

A.谢灵运 B.陶渊明

C.曹操 D.孔融

二、翻译题

1.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对岸

2.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旌旗把太阳都遮蔽了,敌人好像风卷云舒一样压迫上来。发出去的箭交错坠地,战鼓响动,士卒们个个争先杀敌

3.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身已死而精神永不灭亡,战士的魂魄是鬼中英雄!

4.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能贡献才力,担任相应的官职;不能则不能就其职

5.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我听说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家的大夫,不担心分的少,而是担心分配的不均匀,不担心人民生活贫穷,而担心生活不安定。

6.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寡人对国家的治理,已经尽心尽力了;

7.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七十岁的老人可以有衣服穿,可以有肉吃,百姓没有饥寒的困扰,这样都不能称王的君主,从古到现在都没有。

8.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认为孔子的见闻学识少,轻视伯夷的义行

9.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计算一下,中国在天下,不就像稊米在大仓么?

10.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京邑的大小不合法度,违反了先王的制度,您将会不堪忍受

11.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您有什么担忧的呢?如果挖地深到泉水处,钻隧道相见,谁能说不行呢?

12.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我听说:毛羽不丰满的鸟不能飞的很高,法令不完备的不能够惩罚犯人,道德不高的人不能够驱使百姓,政教不顺应民心的不能劳烦大臣。

13.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妻子不敢正视,侧耳倾听;嫂子蛇行匍匐,多次跪拜谢罪。

14.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屋前的院子长满了草谷,井口长满了野生的葵菜

15.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银河看上去清又浅,只是两岸相距有多远呢?

16.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好似清晨的朝露,过去的日子太多了

17.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愁长久难以散去。靠什么来排解?唯有喝酒方可解脱。18.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夕阳西落山气氤氲,飞鸟结伴儿归还。

三、简答题

1.《毛诗传》认为《蒹葭》讽刺秦襄公不用周礼,无法稳定国家;魏源认为是咏颂秦襄公“求贤尚德”之作。针对对这些观点说说你的看法。

读者的文学背景和修养不能一概而论,感悟必定不同,

各种观点必有佐证,无论对错,只是一种读书的领悟,

可以读出是美丽浪漫的爱情,可以读出求贤尚德的渴望,

也可以读出是不用周礼而不能固其国的讽刺。

2.什么叫“重章叠句”?你接触的现代代民歌有哪一首是用“重章叠句”的手法的?指出其中使用“重章叠句”的句子。

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3.与《诗经》相比,楚辞具有哪些特点?

以六、七言为主, 多以“兮”辅助

4. 《国殇》后八句主要写什么?从中能感受到屈原什么样的情感?

讴歌为国捐躯的战士,表达了自己的深深的爱国情怀

5.“平原忽兮路超远”哪个字包含了古汉语中的一种用词方式?解释这一用词方式,并再举两个例子。

通假字

古人会用同音字去替代的现象

不亦说乎天生我材必有用

6.概述我国先秦历史散文的类型。

先秦散文主要可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7.孔子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是什么意思?

忧患不是外部的压力,而是内部的动乱

8.查阅资料,谈谈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来源是什么?

《左传·闵公元年》

9.从“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谈谈我国古代民间的环保意识。

可持续发展

10.为什么庄子在《秋水》中会认为孔子的学识浅陋?你怎么认为?

庄子说“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目光短浅,不能坐井观天而贻笑大

方。

11.郑庄公是否是一个合格的国君?为什么?

合格:于国者,必定寡情,通过欲擒故纵,解决了共叔段的忧患。

不合格:于国者,使民生活安定而富裕,却引发了战争。

12.试分析颍考叔这一人物。

13. 试概述苏秦在游说秦王和赵王所持观点的不同点。

游说秦王的时候,苏秦的观点是:以勇冠天下;

游说赵王的时候,苏秦的观点是:式于政。

14.读了《苏秦始将连横》,请谈谈你对苏秦的看法。

1. 不气馁,不放弃:秦王拒绝以后,可以坚持自己所想

2. 认真刻苦,头悬梁锥刺股

3.有气量,妻子嫂子和父母的态度恶劣,但最后没有迁怒

4. 有思想,以战天下到德行宇内

15.什么叫建安风骨?谈谈《短歌行》中体现的建安风骨。

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①,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诗的前面部分表达了曹操求贤若渴之情,后半部分表现了曹操一统天下的壮怀豪情。

16.什么是乐府?什么是汉乐府?

乐府是上古时期的音乐行政机关,秦代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到汉时沿用秦时的名称

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17.你怎么理解曹操在《短歌行》中所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天下有学识有才能的人,我内心一直深深牵挂,

因为你的缘故,我一直思念至今啊

表达了曹操求贤若渴的情感

18.查阅资料。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曹操身边发生了哪些大事?

1. 建安六月,曹操自为丞相

2. 建安七月,曹操攻占荆州

3. 建安十二月,赤壁之战

4.郭嘉病逝

19.你认为陶渊明在《饮酒》中所说的“真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真意:陶渊明说的所谓人生的真意,应是不求功利名利的心境,全文都是一片淡然的心态,

运用象征手法,表示飞鸟相与还,表现了自己在这余晖山晕中,寻找了自己的真切的心情

四、解析题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A.请在诗句中找出双声、叠音词的例子,谈谈双声、叠音词在诗中的作用。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乐感美,重叠反复,悠扬婉转,从而使人如临其境,若声在耳际,景在眼前。

B.分析“在水一方”这一“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境。

心爱的人在河岸的另一边,日夜思念而不得见,表现了一种凄美伤感的画面。

C.以这段诗为基础,谈谈你对“可望而不可即”的感受。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所以会执着的追求,溯洄而上,路漫漫而

迢远,溯游而下,又像在水中央,总是不可触及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A.孔子这段话的立论部分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比喻

B.这段话的主旨是什么?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C.“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喻义是什么?

犀牛从笼中跑出来了,龟玉被损坏,谁的过错呢?

比喻事物不能只看表面,最大的原因在于看管的人疏忽

D.孔子的这段话在现代有没有现实意义?

跨越古今中外,放之四海而皆准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

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

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A.这段话采用什么论证方法?

比喻,对比手法

B.找出其中的比喻句,说明其比喻意义。

“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

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大王喜欢打仗,那么用战争做比喻;战鼓已经奏响,双方的士兵刀戟已经相接,有的士兵开

始丢弃盔甲兵器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有的跑了五十步。五十步的嘲笑一百步的,大王

以为如何?

D.请解释带下划线的词。

之:介词,无意义

加:副词,更,再

走:跑,指逃跑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

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

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

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A.这段文字描写了哪两种自然景物?这里的景物描写对说理有什么作用?

黄河和北海,起了铺垫作用

B.指出这段文字中的通假字和宾语前置句子。

不辩牛马 => 辩通辨

泾流之大 => 泾通径

以为莫己若者 => 以为莫若已者

我之谓=> 谓我

C.试分析“河伯”这一寓言人物。

河伯,在没有见识到更加远大的时候,盲目自大,以为天下之美尽在于此。至北海见之无

穷,开始反省自身,表示以前因目光短浅而坐井观天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矣。”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A.解释这段文字中的各个“贰”。

贰于己:数词作动词,两属

国不堪贰:数词,两个

收贰:数词作名词,两个属地

B.这儿对郑庄公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语言描写

C.看了这段文字你认为共叔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贪得无厌而不节制或者叫恃宠而骄

D.针对共叔段郑庄公采取了什么策略?这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欲擒故纵,说明郑庄公是个有谋略的人,共叔段倚仗姜氏的喜爱而胡作非为,只有到了引

起公愤的时候,才能够堵住姜氏的口,而对共叔段进行处置。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滕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黎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A.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排比和对偶

B.这段话对苏秦做了哪些描写?

描写了苏秦游说秦王失败后归家的狼狈;

描写了归家后至亲之人的冷漠态度;

描写了苏秦感受了亲情淡漠后的刻苦学习。

描写了苏秦学成之后信心的重拾

C.本段哪一段描写形成了后世勤奋努力的经典用语“锥刺股”。查一查“头悬梁”的来源。

“悬梁”的故事见于《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

西汉时期,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一头系在头发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7.阅读《饮酒》(其五),回答问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A.谈谈你对“心远地自偏”的看法。

大隐隐于市,心境高远而居处偏僻安静,表现了一种淡然自若,名利淡薄的心态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体现了怎样的心与境会?

C. 你怎样理解最后诗人“欲辩已忘言”

8.阅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A.这里采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比喻, 对偶

B.这几句诗里的作者的主要感慨是什么?

1.人生苦短

2.霸业未成

C.对于作者的感慨你有什么看法?

三国战乱,群雄并起,作者通过这首诗,先是表达了光阴易逝的感慨,继而表达了苦无良士辅助和对贤者的渴望,最后表达了一统天下的豪情壮志。

证据法学(在线作业一答案)东师

《证据法学》在线作业一 问答题 1、什么是神誓法?其使用方式有几种? 答:(1)神誓法就是当诉讼双方的陈述相互矛盾、发生冲突时,裁判这便要求双方分别对神灵发誓,以证明其陈述的真实性。 (2)对神宣誓的使用有两种方式,一为不敢宣誓的一方败诉,二为如果双方都敢宣誓,则需要助誓人的帮助。 2、为什么说神示证据制度的出现和长久存在,却是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的? 答:(1)神示证据制度在某些情况下也确实能够查明案件的真实情况; (2)神示证据制度提高了人类司法判决的权威性,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3)神示证据制度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4)神示证据制度的作用不仅表现为对违法者和犯罪人的惩罚,而且表现为在适用过程中对社会上一般人行为的引导和规范能力。 3、物证审查判断的内容和方法是什么? 答:(1)审查认定物证的来源是否合法; (2)认真仔细的审查无证的外部特征,以确定其同案件事实的关联性; (3)审查判断物证的方法,通常采用交付辨认、技术鉴定和比较印证等方法。 4、证明对象有哪些特征? 答:(1)证明对象是与当事人的主张相联系的概念; (2)证明对象与证明责任密切联系; (3)证明对象是指需要证明的要证事实; (4)证明对象是法律规定的要件事实。 5、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有哪些? (1)被指控犯罪行为构成要件的事实; (2)与犯罪行为轻重有关的各种量刑情节事实;

(3)排除行为的违法性、可罚性和行为人刑事责任的事实; (4)刑事诉讼程序事实。 案例分析 1、案例:2008年4月22日,海口某公司财务科保险柜内所藏的20万元人民币现金被盗。其中有100张钞票是连在一起的。被盗前,这100张钞票中还有43张是从不同的每扎100张的钞票扎中取出来的。侦查人员发现保险柜并没有任何的损伤和撬过的痕迹,仅仅在保险柜的侧面发现了一个完整的指纹。经过鉴定机构的鉴定,该指纹与犯罪嫌疑人黄某某的左手中指指纹相同。侦查人员在侦查中进一步发现:黄某某过去曾经因为盗窃而被判除3年有期徒刑,半年前刚好刑满释放;黄某某现为该公司临时工,案发前曾经到财务科领取过工资,并在保险柜前抽过烟;当天上午,黄某某曾经到商场购买物品若干,其中用于付款的钞票中有3张百元的连号票,号码正好在失窃的l00张钞票的号码范围内;证人何某某、李某某证明在案发的当天黄某某曾经到过公司。根据上述事实,公安机关拘留了黄某某,但黄某某拒绝承认犯罪。 请你根据所学回答,能否依据上述证据认定黄某某盗窃20万元的犯罪行为成立? 答: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定罪量刑的依据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总的来看,本案的证据尚未达到认定黄某某有罪的程度,使能认定黄某某是盗窃公司20元的犯罪分子。具体而言: 首先,本案中侦查人员查明,黄某某曾经在三年前因盗窃罪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的证据和事实,与本案没有关联性,只能说明黄某某有前科,不能对黄某某是否盗窃公司的20万元产生证明作用。 其次,黄某某在购买物品时所使用的3张连号钞票,并不能说明,这3张就是失窃的钞票。而且,尽管有两个证人证明黄某某在案发当天到过公司,但并不能说明黄某某就是到财务科进行盗窃。 最后,虽然在保险柜的侧面发现了黄某某的指纹,但这个指纹既可能是黄某某在作案时留下的,也可能是黄某某在几天前领取工资时接触到保险柜时留下的。因此,总的来讲,本案的证据尚不能得出黄某某就是犯罪人的唯一的结论,即不能仅仅依据本案现有的证据认定黄某某实施了盗窃行为。

2019年三年级家庭作业试题及答案第三讲试题试卷 (I)

第三讲鸡兔同笼问题 基础班 练习三 1.鸡兔同笼,上有35头,下有94足,求笼中鸡兔各几只? 解答:有兔(94-35×2)÷(4-2)=12(只),有鸡35-12=23(只)。 2.小华用二元五角钱买了面值二角和一角的邮票共17张,问两种邮票各买多少张? 解答:二元五角= 250分;1角=10分;2角=20分. 假设都是10分邮票:10×17=170(分),比实际少了:250-170=80(分),每张邮票相差钱数:20-10=10(分),有二角邮票:80÷10=8(张),有一角邮票张:17-8=9(张)。 3.体育老师买了运动服上衣和裤子共21件,共用了439元,其中上衣每件24元、裤子每件19元,问老师买上衣和裤子各多少件? 解答:裤子:(24×21-439)÷(24-19)=13(件),上衣:21-13=8(件)。 4.鸡与兔共有100只,鸡的脚比兔的脚多80只,问鸡与兔各多少只? 解答:鸡与兔分别有80只和20只。 5.某次数学竞赛,共有20道题,每道题做对得5分,没做或做错都要扣3分,小聪得了60分,他做对了多少道题? 解答:做错(5×20-60 ) ÷(5+3)=5(道),因此,做对的20-5=15(道)。 2019年三年级家庭作业试题及答案第三讲试题试卷 (I) 练习三 1.鸡兔同笼,上有35头,下有94足,求笼中鸡兔各几只? 解答:有兔(94-35×2)÷(4-2)=12(只),有鸡35-12=23(只)。 2.小华用二元五角钱买了面值二角和一角的邮票共17张,问两种邮票各买多少张? 解答:二元五角= 250分;1角=10分;2角=20分. 假设都是10分邮票:10×17=170(分),比实际少了:250-170=80(分),每张邮票相差钱数:20-10=10(分),有二角邮票:80÷10=8(张),有一角邮票张:17-8=9(张)。 3.体育老师买了运动服上衣和裤子共21件,共用了439元,其中上衣每件24元、裤子每件19元,问老师买上衣和裤子各多少件? 解答:裤子:(24×21-439)÷(24-19)=13(件),上衣:21-13=8(件)。

电大【证据学】网上作业01-05任务答案

下面答案只供参考,大家可以用CTRL+F进行查找对照 电大【证据学】第一次网上作业 一、作品题(共1道试题,共100分。) 1. 联系实际讨论学习【证据学】的意义和作用。 每位学生须提交讨论提纲,其内容应包括:个人的讨论提纲、联系实际的例子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的提纲进行评分。 电大【证据学】第二次网上作业 一、简答题(共2道试题,共100分。) 1.案情:2003年辽宁省商人张某某突然死亡,周围的群众反映可能是他的妻子刘某与其奸夫占某合谋害死的,侦查机关在侦查过程中,收集到了以下证据材料:(1)刘某供认,为了同占某结婚,两人多次谋划杀死张某某,最终乘张某某熟睡的时候,占某用铁锄将其杀害。(2)占某向侦查机关做了与刘某一样的供述,承认杀了张某某。(3)刘某的公婆,即张某某的父母说,在张某某死的当天,他们不在家,听儿媳妇刘某说张某某是不小心摔倒死的。(4)邻居张三、李四、王五共同证明,刘某与占某通奸已久,周围的人所共知,张某某的父母也有所耳闻,只是,他们一家老实,没有声张。(5)从占某家里搜出来的铁锄上的血迹,经鉴定与死者张某某的血相吻合,其外形与死者的伤口也吻合。 请问,根据你所学的证据法的知识,上述5种证据分别是有罪证据还是无罪证据?是间接证据还是直接证据?是原始证据还是传来证据?是言词证据还是实物证据? 【答案】(1)凡是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的证据就是有罪证据,凡是不能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的证据就是无罪证据。按照证据的来源划分,凡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未经复制、转述的证据是原始证据,又称为第一手资料。凡是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经过复制、转述的证据,是传来证据,又称为第二手资料。根据诉讼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之间的证明关系,学界将证据分为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凡是能直接证明主要案件事实的证据,就是直接证据;凡是不能直接单独证明案件主要事实,而须与其他证据结合起来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就是间接证据。根据证据的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将证据分为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凡是表现为人的陈述,即以言词作为表现形式的证据,是言词证据。凡是表现为物品和痕迹和以其内容具有证据价值的书面文件,即以实物作为表现形式的证据,是实物证据。(30分)

第三讲 作业篇

一、Choose the best answer(s) for each of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汇票的付款期限的下述记载方式中,()必须由付款人承兑后才能确定具体的付款日期。 A.at sight B.at ×× days after sight C.at ×× days after date D.at ×× days after shipment 2.承兑是()对远期汇票表示承担到期付款责任的行为。 A. 付款人 B. 收款人 C. 持票人 D. 受益人 3.指示性抬头的汇票()。 A.须经背书方可转让 B.不能通过背书转让 C.无需背书,凭交付即可转让 D.以上均可 4.某公司签发一张汇票,上面注明“at 90 days after sight”,则这是一张()。 A.即期汇票 B.远期汇票 C.跟单汇票 D.光票 5.承兑以后,汇票的债务人是()。 A.出票人 B.持票人 C.承兑人

D.保证人 二、judge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mark true(√) or false(×) 1.票据转让人必须向债务人发出通知 2.如果票据受让人是以善意并付对价获得票据,其权利不受前手权利缺陷的影响。 3.汇票是出票人的支付承诺。 4.汇票上金额须用文字大写和数字小字分别表明。如果大小写金额不符,则以小写的为准。 5.票据贴现,其他条件相等时,贴现率越高,收款人所得的净值就越大。 三、Calculation 1.一商人手持一张金额为USD3600 的汇票,提前120天向A银行贴现,当时市场贴现率为10%p.a.(按360天计算),该商人应得票款净值是多少? 2. 2011年2月20日,smith开立了一张金额为USD100000.00,以Brown为付款人,出票后90天付款的汇票,因为他出售了价值为USD100 000.00的货物给Brown。3月2日,smith 又从Jack 那里买进价值相等的货物,所以,他就把这张汇票交给了Jack。Jack 持该票于同年3月6日向Brown提示,Brown次日见票承兑。3月10日,Jack持该票向A银行贴现,当时的贴现率为10%p.a.,(按360天计算)。请计算到期日、贴现天数及实德票款净值。

2017年电大证据学形考作业答案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证据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1、证据学研究对象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答:证据学研究对象和具体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证据法及其证明规则。作为证据学研究对象的证据规则分为两大类:诉讼证据规则和非诉讼证据规则。证据规则都要由法律以一定方式明确规定,我国证据规则的内容散见于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最高院和最高检有关证据的司法解释中。 (2)证据及其证据力和证明能力。证据和证据力、证明力是三个密切相关的概念。证据是有关案件有关的一切事实。所谓证据力,是指证据材料进入诉讼,作为定案根据的资格和条件。所谓证明力,是指证据所具有的内在事实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价值和证明作用。,亦即人们通常说的可信性、可靠性和可采性。 (3)证据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关系。证据的内容是证据本身内在具有的证明能力,它具有客观实在性和关联性;证据的形式是证据在法律上所具有的外在表现方式和正当的获取手段。两者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 (4)证据制度及其传统文化背景。证据学理论是于证据有关的司法和执法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人类司法证明和“准司法证明”的智慧结晶。人类的文化传统背景对证据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它也是证据学的研究对象。 (5)证据制度和经济制度、诉讼制度的关系。证据制度需要建立在一个相应的经济基础之上,经济的发达 程度,决定证据的获得能力、侦查水平和社会进步程度;诉讼制度和证据制度都是属于一定历史范畴的东西,是历史的产物。它们随着历史的演变而进化,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证据制度又是诉讼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与诉讼制度相适应的。 (6)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经验及证据理论。古今中外的司法、执法人员在证明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证据法学应当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研究这些证明活动的规律,并用研究成果来指导司法和执法等活动中的证明实践。证据理论对司法实践的指导作用,不仅是证据学的重要研究对象还是发展证据学的基本动力。 2、如何正确评价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答:要对自由心证证据制度作出正确的公正的评价,就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它进行全面的分析。自由心证制度取代封建时期的法定证据制度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自由心证制度的建立,引起了诉讼结构的变革,否定了法定证据制度的形而上学的形式主义,抛弃了法定证据制度中的封建特权,废除了刑讯逼供的证明方法,确定了举证责任由控诉方担任的原则,使被告人获导了辩护权。自由心证制度还实行双方当事人对等辩护的原则,能使法官根据当事人双方的举证辩论,形成其内心确信,然后对案件作出裁判。这是历史上构进步,对诉讼制度是一个重大的革新,它推动了诉讼制度的民主化进程。自由心证制度的建立,使法官摆脱了法定证据制度那些繁琐规则的束缚,有可能按照自己的经验和良心对证据和证据的证明力进行自由判断,从而为查明案情和正确处理案件提供了可能性。它推动了证据科学的发展和证据理论的进步,自由心证制度是确认有审判权者即有真理的原则,它为法官利用司法活动灵活地为政治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这是自由心证制度能够产生并长期存在的一个关键因素。但是,自由心证证据制度,在评价证据价值上及其价值的选择上,给法官和陪审团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因此,当今世界各国无论是在立法上,还是在理论上,对法官依良心、理性“自由”地判断证据也有一定的限制。比如:《日本刑事诉讼法》第318条规定:“证据的证明力由审判官自由判断。”但紧接着第319条又规定,当被告人的自白成为对他不利的唯一证据时,法官不得将其作为有罪的根据。上述这些法律上或理论上对法官自由判断权的限制,都体现了一些有价值的实际经验,从而使自由心证制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3. 物证证明力的特点是什么? 答:物证同其他证据种类相比,更直观,更容易把握;同言词证据相比,它更客观、真实性更大。言词证据的运用一般要靠实物证据来检验,言词证据同实物证据相结合,才能发挥其证明作用,物证则可以不依赖于言词证据而存在。 物证的证明力按照物证的不同形态,可分为两种情况说明:一种情况是,凡有一定固定形状的证物,是以其外部特征,同案件事实产生的关联性,而发挥证明作用的。所谓外部特征,是指本证物的外部形态、规格、大小、结构。商标、图案。出厂日期等特殊的标志。另一种情况是,凡没有一定的固定形状的证物,是以其所使用的物质材料的特殊属性同案件事实产生的关联性而发挥证明作用,例如:各种毒杀案件中所使用的毒品、毒气,就是通过技术鉴定所作的鉴定结论,而确定的属性的同一性,来认定案件事实。

第三讲作业 上海 刘可

第三讲作业看图提问 上海刘可 一、绘本《我们的树》 这是一个讲述圣诞节的故事,圣诞节必不可少的就是圣诞树,而故事中的是一棵不同寻常的圣诞树,它得到作为生命个体的尊重,并将与孩子一起逐年长大。我们习以为常“用树来庆祝节日”的旧俗,被作者转变成“和树一起庆祝”,不仅令人更反思圣诞节的深意,也提醒我们反省对待自然与其他生物的方式。拥有一棵树,不必是封闭性的占有或剥夺性的取用,而可以是建立起人与树的友善关系,就像对待一位朋友。通过这些细微的地方,让孩子更懂得保护树木,爱护环境。从生命和生态演化史的角度来看,树木无疑是比人类更早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一种生命样式。后来,树就成了这个星球上陪伴人类生活和情感的最天然、最生动、最坚韧、最美丽的生命样式之一。但是,也许是因为人类生活中树木的普通和无所不在,许多时候,树的亲切和围绕反而很容易使我们对它产生一种迟钝和麻木之感。我们忘记了,对于造物者的赐予,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并且,心怀感恩。 1、车厢前排挤着全家四口人,能不能把哥哥和妹妹安排到后面去呢? 不好。一家人挤在前排,表达出全家人去看望我们的树时候急切激动的心情,连小朋友也是争先恐后,即使在车厢这样狭小的空间里都不想落在后面,孩子们不是被父母拖着,也不是紧跟着父母的脚步,而是欣然起行,积极地冲在前面。 2、这个画面的角度很特别,巨大的车厢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能否把镜头拉长拉远,从而

让更多的行人和街道商店进入我们的画面? 不能。这种角度凸显了一家人的主体地位,并且,让我们看清楚车厢内的一家人幸福洋溢的笑容和兴奋的心情,爸爸望向小女儿的眼神,妈妈望着爸爸的眼神,男孩憧憬地望着前方,小女孩抿嘴注视着车窗外,这些细节的刻画,都告诉我们,全世界仿佛只剩下了这一家人,他们是绝对的主角,因为他们将要去完成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也因为他们对大树的尊重和爱,所以他们是那么高大和光辉照人。周围的其他人和物都被远远地甩在后面,挤到角落里。3、这一家人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一家人身上的服饰是鲜艳的,红色紫色,深浅不一,还带着花纹,而行人都是黑色的,包括小孩子也是黑色的;一家人是正面笑容满面的近镜头,而行人是背影远远地要走出我们的视线;他们的方向不同,一个是前进,一个是远离;这些不同都更好地诠释了绘本的主题“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怀着对万事万物的尊重和感恩之心,你的生命才是彩色的,才是进步的,才是鲜活的,更是幸福的。 4、两旁橱窗里的圣诞树和玩具熊有什么暗示吗?没有生命的圣诞树与后面我们的树形成对比,玩具熊和森林里的动物形成对比,这些都会让我们思考:我们到底该怎样亲近自然,怎么样才算对树和动物的尊重和爱。 5、画面中的天空异常明亮和蔚蓝,带给你什么感觉?生活中夜晚的天空是这样的吗? 明确:仿佛不是夜空,仿佛被人物的欢乐和积极感染,连夜空都如此美丽。 二、绘本《小仙女艾莉丝》大卫·香农 问题一、这幅图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衣服和裤子的动作和艾莉丝一模一样。 问题二、图画中,衣服和裤子的动作和艾莉丝一模一样,这样设计有什么用意呢?

电大在线作业-证据学第一次作业答案[1].

证据学第一次作业 1、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B.不是所有的证据材料都具有证据力 2、关于证据学的研究对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人类的文化传统背景是证据学的研究对象 3、我国证据制度的基本原则是(。A.客观真实 4、民事诉讼法第七十条规定“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提交书面证言”,是指(的例外。A.直接言词原则 5、刑事诉讼法第47条中明确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讯问、质证,听取各方证人的证言并且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这一原则体现了(。A.直接言词原则 6、直接言词原则,是指对于证据的调查必须由裁判者直接进行,而且采用的方式必须是(。A.口头 7、凡是未经查证属实的物证、书证、证人证言等各种证据形式,统统称为(。 A.证据材料 8、证据在法律上可以作为定案根据的资格和条件称为(。B.证据力 9、新中国的证据法律制度被称为(。C.客观真实的证据制度 10、自由心证证据制度最早产生于(。D.法国 11、最早规定自由心证原则的刑事诉讼法典是(。B.法国刑诉法典 12、法律事先对证据的形式、范围和证明力作明确规定,法官只依照法律规定作出机械判断的证据制度(。B.法定证据制度

1、证据学的研究方法有(。A.借鉴和创新的方法B.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C.系统全面研究的方法D.比较研究的方法 2、与纠问式诉讼制度相适应的证据制度内容有(。B.口供主义 D.刑讯逼供 3、一般来说证据规则包括(。A.采用证据的规则B.排除证据的规则C.举证的规则D.质证的规则 4、自由心证理论的主要内容有(。A.理性B.良心C.内心确信 5、法定证据制度的主要特点有(。A.等级性B.形式主义 6、中国封建社会的证据制度的特点有(。A.坚持口供至上的原则B.审讯时可以依法刑讯C.重视勘验检查D.据众证定罪的制度 7、属于我国古代“五声听讼”内容的有(。A.辞听B.气听C.色听D.耳听 8、甲故意杀人案件中,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除了其他证据外,还收集到了下列证据材料。如果认定甲犯有故意杀人罪,下列证据材料中具备关联性的有(。A.甲写给被害人的恐吓信D.甲的情妇证明,在本案的作案时间中,甲曾与她一起在某电影院看电影,电影的名字是《泰坦尼克号》 9、某单位的财务室被盗,丢失现金38000元,公安机关在现场勘验中,在存放被盗人民币的铁皮柜上提取了几枚清晰的指纹,经过鉴定,这几枚指纹与本单位某职工的指纹完全同一。据此,该职工被逮捕,后被判处6年有期徒刑。半年后,公安机关在破获一起盗窃案时,抓获三名犯罪嫌疑人,预审中,该三人分别供认 已被“查清”的那个单位财务科的盗窃案是他们所为,交待的情节与现场情况完全一样。另外,三人还交待,作案时,为了不留痕迹,三人均戴着手套。那么,某职工留在铁皮柜上的指纹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盗窃案之前,财务科搬家,该职工正好搬运

第三讲主要内容对策技巧作业(大语文阅读)

第三讲主要内容对策技巧(上)作业 大器之才 1965年,我在西雅图景岭学校图书馆担任管理员。一天,有同事推荐一个四年级学生来图书馆帮忙,并说这个孩子聪颖好学。 不久,一个瘦小的男孩来了,我先给他讲了图书分类法,然后让他把已归还图书馆却放错了位的图书放回原处。 “像是当侦探吗?”小男孩问。 我回答:“那当然。” 接着,男孩不遗余力地在书架的迷宫中穿来插去。休息时,他已找出了三本放错地方的图书。 第二天他来得更早,而且不遗余力。干 完一天的活后,他正式请求我让他担任图书 管理员。又过了两个星期,他突然邀请我上 他家做客。吃晚餐时,孩子母亲告诉我她们 要搬家了,到附近一个住宅区。孩子听说转 校却担心,“我走了谁来整理那些站错队的 书呢?” 我一直记挂着他,但没过多久,他又在我的图书馆门口出现了,并欣喜地告诉我,那边的图书馆不让学生干,妈妈把他转回我们这边来上学,由他爸爸用车接送。“如果爸爸不带,我就走路来!”他告诉我。 其实,我当时心里便已有数,这小家伙决心如此坚定,则可为天下不可为之事。我可没想到他会成为信息时代的天才、微软电脑公司总裁、美国首富——比尔?盖茨。

1.给加点字注音。 聪明好.学()放回原处.() 推荐.()不遗.余力()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聪颖: (2)不遗余力: (3)大器之才: 3.文中最后一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声音的延续 B.解释说明 C.意思转折 4.请把文中写男孩不遗余力工作的句子抄在下面。 5.“如果爸爸不带,我就走路来!”他告诉我。请仔细地分析文章中这句话,想一想文章中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 6.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证据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

证据学形成性考核册 证据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 一、学后感想: 通过对证据学的学习,让我对证据学的研究对象、证据原则、证据的类型、证据的收集、证据的审查判断有了初步的了解,让我更深刻的理解,“司法证明活动必须以证据为本源和基石”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因它充分体现了证据在司法证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也体现了现代司法的理念。而在现代司法理念里,证据学理论对司法活动尤为重要,它是与证据有关的司法和执法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人类司法证明和“准司法证明”的智慧结晶。 学好证据学,使我们在诉讼中明白证据责任分配的重要性,因在诉讼对抗的双方,因法律知识水平、文化程度、职业、年龄、生活经验、逻辑推理能力、取证和举证的技术条件、取证和举证的环境条件、经济条件、法律帮助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举证能力的差异,这就需要我们运用证据学理论,根据公平原则,来分配举证责任。 大凡科学,都需要有证据或者论据支持或者证明其结论,因此主要借助于想象力的小说、诗歌、艺术作品就不是科学。但科学有研究过去事实、现在事实、未来可能事实的科学之分。从使用证据进行论证这个方法论角度来看,一切需要证据或者论据予以证明、说明或者认定事实的科学都是证据学,即借助已知的证据证明或者认定未知的过去事实、现在事实或者将来事实或者某种结论的科学。只不过物理、化学类的实证科学主要依靠现实的实验结果作为证据认定科学事实;历史考据学、考古学、人类学、对案件事实进行证明的证据学等需要证据证明已经过去的事实;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需要证据证明现在的事实;未来学、预测

学往往需要证据证明未来的事实;纯粹的哲学、伦理学等以理性概念演绎、推理、价值判断等作为论据来证明其基本的哲学、伦理学观点。总之,科学都是需要用证据证明的。因此,我们所讨论的大证据学必须作出界定,否则就成为普适性的认定事实或者某种结论的哲学方法论了。 二、小组讨论: 问题: 1、谁负举证责任?为什么? 2、分析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的范围。 答案: 1、应由公诉机关负举证责任。虽然本案王某构成虐待罪,虐待罪又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但是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条的规定“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款罪,告诉的才处理。”虐待罪属于不完全告诉才处理,如果“虐待家庭成员,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不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而属于公诉案件,故根据我国刑诉法的规定,应由公诉机关举证证明被告人是否构成罪。

第三讲作业

第三讲练习题 一、概念解释 1.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提出了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个体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等形式,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种儿童在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2.图式:皮亚杰用图式这一概念来表示一种认知结构或者心理结构,是指支配儿童行动的心理模式,儿童通过这种认知结构感性地适应并组织他们周围的环境。 3.同化:同化指把环境因素纳入有机体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动作;如婴儿通过吮吸小奶瓶发展了吮吸图式,当他试图吮吸大奶瓶时就运用了这种图式,这就是同化。4.顺应:顺应指改变主体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以适应客观变化。比如,当婴儿改吃奶为吃饭,他就需要改变原来的图式以适应环境,这就是顺应。 5.客体永久性:客体永久性(object permanence)是皮亚杰使用的术语。它是指儿童理解了物体是作为独立实体而存在的,即使个体不能知觉到物体的存在,它们仍然是存在的。 6.自我中心:儿童只能够从自己的角度理解事物,不能把自己放在他人的角色中或不能明白他人的感觉。 7.创造性思维: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8.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求异思维。它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 探求多种答案 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 9.认知发展:是个体在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认知结构不断形成和更新的结果。 10.支架:支架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儿童的帮助,就像婴儿学习走路,父母总是要给与一定的搀扶,或者提供一个学步车,但走路还是婴儿自己学会的。 11.私语:在发展过程中,儿童早期发展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言语发展现象,即私语(private speech)。皮亚杰最早发现了这种现象,称为“自我中心的语言”,但二人对私语现象的解释不同。皮亚杰认为这是儿童不能进行观点采择的结果。而维果斯基认为自言自语有助于个体将共享的知识变成个人的知识,是复杂认知能力形成的基础。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儿童在_ A __阶段能完成守恒任务。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2.在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理论中涉及的概念有__ C __。 A.关键期B.观察学习C.最近发展区D.图式 3.掌握字词概念的转折点是_B_. A.初中一年级B.初中二年级C.高中一年级D.高中二年级 4.进入__ C_____以后,个体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转化初步完成,标志着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趋向成熟。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成年期 三、填空题 1.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把新感知的材料或经验纳入到已有图式中以理解新事物的过程”被称作是___适应___。 2.在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理论中,在教育与发展方面提出的三个问题是__最近发展区、教学应当

阅读第三讲的作业

阅读第三讲的作业 试验开始了。我先把蚱蜢的头部浸在盛满水的杯子里,仔细观察,只见它一动不动,似乎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只有腹部一起一伏,大概就是在呼吸吧。几分钟过去了,蚱蜢不耐烦地蹬了几下腿,还是那么有力,看来蚱蜢的呼吸器官,的确不在头部。于是,我把蚱蜢倒过来,把它的腹部浸在水里,头留在外面,这么一来,蚱蜢可受不了啦!刚一放进去,它的腿就使劲地乱蹬,拼命挣扎。四分钟以后,它难过极了,嘴边冒出了一颗颗水泡,腿也只能微微地颤动。再过了一会儿,气泡消失了,腿也不动了,我把蚱蜢拿起来一看,发现它死了。 1.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2分) 2.全段一共写了()句话。句与句之间是()关系,是按()顺序写的。(3分) 3.读短文,完成表格。(5分) 明天晚上作业

我爱乡村的夜晚 6月里的一天,我回到阔别已久的山村故乡,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里的山川原野冲洗的(yī chén bù rǎn)。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跟大姐一起去放牛的小山岗。我美美地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夜景! 眺望远处,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的炊烟……奶奶在世时说过:一层山水一层人。我望着群山遐想:大山背后又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音响喧闹,但却充满神秘。 近处,是一片金色的稻田。一阵晚风吹来,稻田一起一伏的,使我仿佛置身于一个金色的海洋中。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的花。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一边唱歌,一边采蜜。丝瓜棚旁边那块碧绿的西瓜地上,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却有着丰收的喜悦。瞧!一个个大西瓜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躺在瓜蔓母亲的臂膀里,夕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 在我身边的山坡,则是另一番景象:三五头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不时地还抬起头来,面对充满(shī qínɡ huà yì)的乡村晚景,“哞哞”地长叫几声,抒发自己快乐的情怀。那低沉浑厚的余音在宽阔的田野回旋,使人听了兴奋。 1.按()顺序记述的。 2.最能体现这种顺序的三个词语()()()。 3.找出一个比喻句,和一个拟人句主要内容是什么()。 4.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2019电大证据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12电大证据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作业1 1、证据学研究对象包括哪些具体内容?(p3) 证据学研究对象和具体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证据法及其证明规则。 (2)证据及其证据力和证明能力。 (3)证据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关系。 (4)证据制度及其传统文化背景。 (5)证据制度和经济制度、诉讼制度的关系。 (6)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经验及证据理论。 2、如何正确评价自由心证证据制度?(p35) 答:要对自由心证证据制度作出正确的公正的评价,就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它进行全面的分析。自由心证制度取代封建时期的法定证据制度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自由心证制度的建立,引起了诉讼结构的变革,否定了法定证据制度的形而上学的形式主义,抛弃了法定证据制度中的封建特权,废除了刑讯逼供的证明方法,确定了举证责任由控诉方担任的原则,使被告人获导了辩护权。自由心证制度还实行双方当事人对等辩护的原则,能使法官根据当事人双方的举证辩论,形成其内心确信,然后对案件作出裁判。这是历史上构进步,对诉讼制度是一个重大的革新,它推动了诉讼制度的民主化进程。自由心证制度的建立,使法官摆脱了法定证据制度那些繁琐规则的束缚,有可能按照自己的经验和良心对证据和证据的证明力进行自由判断,从而为查明案情和正确处理案件提供了可能性。它推动了证据科学的发展和证据理论的进步,自由心证制度是确认有审判权者即有真理的原则,它为法官利用司法活动灵活地为政治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这是自由心证制度能够产生并长期存在的一个关键因素。但是,自由心证证据制度,在评价证据价值上及其价值的选择上,给法官和陪审团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因此,当今世界各国无论是在立法上,还是在理论上,对法官依良心、理性“自由”地判断证据也有一定的限制。比如:《日本刑事诉讼法》第318条规定:“证据的证明力由审判官自由判断。”但紧接着第319条又规定,当被告人的自白成为对他不利的唯一证据时,法官不得将其作为有罪的根据。上述这些法律上或理论上对法官自由判断权的限制,都体现了一些有价值的实际经验,从而使自由心证制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3、物证证明力的特点是什么?(p72) 答:物证同其他证据种类相比,更直观,更容易把握;同言词证据相比,它更客观、真实性更大。言词证据的运用一般要靠实物证据来检验,言词证据同实物证据相结合,才能发挥其证明作用,物证则可以不依赖于言词证据而存在。 物证的证明力按照物证的不同形态,可分为两种情况说明:一种情况是,凡有一定固定形状的证物,是以其外部特征,同案件事实产生的关联性,而发挥证明作用的。所谓外部特征,是指本证物的外部形态、规格、大小、结构。商标、图案。出厂日期等特殊的标志。另一种情况是,凡没有一定的固定形状的证物,是以其所使用的物质材料的特殊属性同案件事实产生的关联性而发挥证明作用,例如:各种毒杀案件中所使用的毒品、毒气,就是通过技术鉴定所作的鉴定结论,而确定的属性的同一性,来认定案件事实。 4、收集证言的基本程序有哪些?(p97)

13春法本《证据学》形成性考核答案参考

证据学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 证据学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证据力:是指证据材料进入诉讼作为定案根据的资格和条件,特别是法律所规定的程序条件和合法形式。 2、证明力:是指证据所具有的内在事实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价值和证明作用。即证据的可靠性、可信性和可采性。 3、自由心证制度:是指一切证据的取舍和证明力的大小以及案件事实的认定,均由法官根据自己良心、理性进行自由判断,并根据其形成的内心确信认定案件事实的一种证据制度。 4、神示证据制度:也称神明裁判或神证,就是用一定形式邀请神灵帮助裁断案情,并且用一定方式把神灵的旨意表现出来,根据神意的启示来判断诉讼中的是非曲直的一种证据制度。 5、直接言词原则:基本含义是指要求一切证据材料都必须在法庭上以直接、口头的方式进行陈述、讯问、审查和辩论的诉讼原则,由直接原则与言词原则合并而来。 二、简答题 1、简述当事人主义的特点。 ①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②充分尊重犯罪嫌疑人即被告人的主体性;③法官扮演着仲裁者角色,保持中立,庭审不是必经程序。 2、简述法定证据制度的特点。 ①公式化,法律预先对各种证据进行分类,并规定各种不同证据的证明力和判断证据的规则;②形式化,法律对证据力的规定也是根据一些形式化的因素确定的,而不是根据证据的实际状况确定的。③等级化,法定证据制度中对证据证明力的规定,也明显受到了封建等级特权观念的影响;④绝对化,法定证据制度在规定证据和证据证明力的同时,也规定了法官在审查判断证据问题上的职责,只要求法官机械地按照法律的规定识别各种证据的证明力,计算证据证明力的大小或证据数量的多少,而不允许法官按照自己的见解审查判断证据。

2018届高三英语二轮复习 专题三 阅读理解 第三讲 推理判断题课时作业

第三讲推理判断题 A (2017·东北三省四市高考模拟)As her son Cameron sits at his laptop completing a task for his math degree course, Alison Thompson, a full-time mum, is busy helping her daughter Emma(two years younger than Cameron) get dressed. While help has always been available for Emma, Alison and her husband also have to fight to get Cameron the support he needs. “People could see that Emma has special needs but because Cameron was doing so well at school, his teachers never thought there was a problem with him,” says Alison. It took Alison and her husband a while to realize their son was different. Cameron’s ability didn’t become clear until he began primary school. Once he even corrected the teacher when she told the class that zero was the lowest number. Cameron told her she was wrong because there were negative numbers(负数). He was four at the time. Now 14-year-old Cameron is at secondary school, studying for a distance learning math degree with the Open University, having__sailed__through__his__GCSE at 11 and his A-level at 12, achieving top grades. Bethany, another daughter of Alison, is bright too but not gifted. She is the one who will remind absent-minded Cameron to put on his coat. She also helps him out in social situations. Emma attends a specialist school and the family is quick to celebrate her successes too. “The other day she did up the buttons on her coat, which was real progress,” Alison says. Late last year the Thompsons took part in a television documentary(纪录片) to prove that not all gifted children are the result of extremely ambitious parents. Gifted children need support too and their lives don’t have to be that different. Cameron is an example. [解题导语]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通过讲述Thompson一家人的生活说明了任何孩子都需要亲人的支持和帮助,天才儿童的生活也如此。 1.What does Paragraph 1 indicate? A.Cameron helps Emma with her math tasks. B.Teachers at school ignored Emma’s problems. C.Both Cameron and Emma need parental support.

2019最新国开大学证据学第一次作业答案

第1次作业 1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每题2分,共40分)(总分40.00) 1.法院依法进行的关于某实施是否存在的推断,而这种推断又是根据其他基础或事实来 完成的。这指的是:()(2.00分) A. 推定 B. 最佳证据规则 C.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D. 补强证据规则 2. 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证据制度是:( ) (2.00分) A. 无罪推定证明制度 B. 法定证明制度 C. 自由心证证明制度 D. 神示证明制度 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的若干意见》 第7条第4款规定:“被告人自愿认罪,并对起诉书所指控的犯罪事实无异议的,法庭 可以直接作出有罪判决。”这一规定属于哪种原则的例外性规定的是: ( ) (2.00分) A. 非法证据排除原则 B. 证据裁判原则 C. 直接言词原则 D. 自由心证原则

4.在刑事诉讼中,对违法搜查、扣押的物证应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证据采纳。这指的是:()(2.00分) A. 传闻证据规则 B. 最佳证据规则 C. 补强证据规则 D.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5.法官对于当事人主张的事实是否属实形成的心证原因,指的是:()(2.00分) A. 证明力 B. 证据力 C. 证据方法 D. 证据原因 6.证据只能由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和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进行收集、固定、保全和审查认定。这指的是证据的:()(2.00分) A. 合法性 B. 客观性 C. 关联性 D. 主观性 7.在刑事诉讼中,只有基于被追诉人自由意志而作出的自白,才具有证据能力。这指的是:()(2.00分) A. 任意性自白规则 B. 最佳证据规则 C. 补强证据规则

《证据学》第1、2形考作业答案.pdf

《证据学》第1、2形考作业答案 《证据学》作业1答案 一、问答题 1、证据学研究对象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证据学研究对象和具体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证据法及其证明规则。作为证据学研究对象的证据规则分为两大类:诉讼证据规则和 非诉讼证据规则。证据规则都要由法律以一定方式明确规定,我国证据规则的内容散见于刑 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最高院和最高检有关证据的司法解释中。 (2)证据及其证据力和证明能力。证据和证据力、证明力是三个密切相关的概念。证据是 有关案件有关的一切事实。所谓证据力,是指证据材料进入诉讼,作为定案根据的资格和条件。所谓证明力,是指证据所具有的内在事实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价值和证明作用。,亦即人们通常说的可信性、可靠性和可采性。研究证据学,其核心就是要紧紧抓住证据的证据力和 证明力这两个关键内容,学懂弄通后,案件的事实就迎刃而解了。 (3)证据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关系。证据的内容是证据本身内在具有的证明能力,它具有 客观实在性和关联性;证据的形式是证据在法律上所具有的外在表现方式和正当的获取手 段。两者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 (4)证据制度及其传统文化背景。证据学理论是于证据有关的司法和执法实践经验的概括 和总结,是人类司法证明和“准司法证明”的智慧结晶。人类的文化传统背景对证据制度的 形成和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它也是证据学的研究对象。 (5)证据制度和经济制度、诉讼制度的关系。证据制度需要建立在一个相应的经济基础之 上,经济的发达程度,决定证据的获得能力、侦查水平和社会进步程度;诉讼制度和证据制 度都是属于一定历史范畴的东西,是历史的产物。它们随着历史的演变而进化,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证据制度又是诉讼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与诉讼制度相适应的。 (6)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经验及证据理论。古今中外的司法、执 法人员在证明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证据法学应当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研究这些证明活动的规律,并用研究成果来指导司法和执法等活动中的证明实践。证据理论对司法实践的指导作用,不仅是证据学的重要研究对象还是发展证据学的基本动力。 2、如何正确评价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答:要对自由心证证据制度作出正确的公正的评价,就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它进行全面的分析。自由心证制度取代封建时期的法定证据制度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自由心证制度的建立,引起了诉讼结构的变革,否定了法定证据制度的形而上学的形式主义,抛弃了法定证据制度中的封建特权,废除了刑讯逼供的证明方法,确定了举证责任由控诉方担 任的原则,使被告人获导了辩护权。自由心证制度还实行双方当事人对等辩护的原则,能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