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土壤治理与修复环境影响评价

农田土壤治理与修复环境影响评价
农田土壤治理与修复环境影响评价

农田土壤治理与修复环境影响评价

1、环境影响评价方案

16.1、目的意义

通过调查评价本项目环境质量现状,明确评价本项目各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分析论证本项目与环境保护工作之间的矛盾,指出现实存在与潜在的环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针对本项目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之目的。同时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为本项目场地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及修复方案设计项目提供科学依据。

16.2、目标任务

?针对本项目环境影响做出评价结论。

?提出符合当地环境特征的环境对策、环境管理模式及环境监测方案。

?编制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16.3、编制依据

16.3.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于2000年4月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1995年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水土保持法》,于2010年12月修正;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1-2011、HJ2.2-2008、HJ19-2011);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于2015年3月;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8月;

16.3.2、相关文件及技术规范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19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导则》(HJ616-20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08年8月)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环评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16.4、工作内容

?收集和分析本项目工程分析的成果以及与土壤污染有关的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和生物等专题评价的资料。

?监测调查项目所在地区土壤环境资料,包括土壤类型、性态,土壤中污染物的背景和基线值;植物的生长情况及体内污染物的基线值;土壤中有关污染物的环境标准和卫生标准及土壤利用现状。

?监测调查评价区域内现有土壤污染源排污情况。

?描述土壤环境现状,包括现有的土壤侵蚀和污染状况,采用环境指数法加以归纳,并作图表示。

?根据污染物进入土壤的种类、数量、方式、区域环境特点、土壤理化特性、净化能力以及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积累规律,分析污染物积累趋势,预测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和发展。

?运用土壤侵蚀和沉积模型预测项目可能造成的侵蚀和沉积。

?评价本项目对土壤环境影响的重大性,并提出消除和减轻负面影响的对策以及监测措施。

?确定植物体内的污染物含量或开展污染物在土壤中积累过程的模拟试验,以确定各种系数值。

?进行本项目对环境介质(水环境、生态环境、空气环境、声环境、社会环境等)的影响分析与评价。

?提出合理、实用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与对策。

?给出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 编制环评报告书。

16.5、工作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合同签订后开展环评任务

收集场地调查和风险评估、小试、中式、修复技术方案资料和识别环境影响因子

公布环评信息

项目工程分析 修复区域污染源调

查 土壤、地下水、地表水、以及地块内所有构建物、设施和生物环境质量调研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环境法规、标准

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 生态受体分析 土壤和地下水风险控制

值分析

事故风险评价

修复范围和布局论证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环境监控和管理

综合分析、补充对策建议

报告书编制

专家评审

第二次公示

报送环保部门审批 反馈建设单位和设计

第一次公示及调查

环境、水文、地质

环境调查 社会环境调查

公众参与调查

水环境、土壤、气体环境

质量 现状监测 YES

NO

修复设计方案评述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如上图所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相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登记,编制评价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进一步做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的编制,其主要工作未汇总、分析第二阶段所得的各种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

环境影响评价第一阶段主要是研究有关文件,包括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发展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技术导则和相关标准、建设项目依据、可行性研究资料及其他有关技术资料。之后需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明确本项目的工程组成,根据修复技术方案确定排污环节和主要污染物,同时进行本项目环境影响区的环境现状调查。结合初步工程分析结果和环境现状资料,可以识别本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素,筛选主要的环境影响评价因子,明确评价重点。最后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和评价工作等级。

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

其主要工作为进一步做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公众参与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环境管理与监测

?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受体分析

?土壤和地下水风险控制值分析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方案比选

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的编制阶段:

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的各种资料、数据,给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1)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总体

?概括地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环境现状调查全面、深入,主要环境问题阐述清楚,重点突出,论点明确,环境保护措施可行、有效,评价结论明确。

?文字简洁、准确,文本规范,计量单位标准化,数据可靠,资料翔实,并采用能反映需求信息的图表和照片。

?资料表述清楚,利于阅读和审查,相关数据、应用模式须编入附录,并说明引用来源;所参考的主要文献注意时效性,并列出目录。

?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或评价内容较多时,其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各专项评价根据需要可繁可简。必要时,其重点专项评价另编专项评价分报告,特殊技术问题另编专题技术报告。

(2)环境影响报告文件内容

环境影响报告文件主要包含下列内容:

?项目概况;

?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16.6、工作进度安排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度主要分为5个阶段:

(1)资料收集、分析阶段(包括场地环境调查、风险评估、环境监测数据等资料)

(2)前期研究阶段

(3)环境影响分析、评价阶段

(4)报告书编制阶段

(5)完成编制并提交

为确保本项目场地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及修复方案设计环境影响评价顺利

进行,我方为本项目制定了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价进度计划横道图,详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度表”。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度表

16.7、进度保障措施

(1)成立工作小组

设立专门的环评工作小组,对本项目场地环境调查、风险评估、环境监测等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并在工作小组的组织下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检查和评估。

(2)成立环评技术小组

环评技术小组主要负责规划大纲、文本、图件的编制。及时与参与本项目联合体各成员进行沟通、协调。确定环评工作管理制度、原则等,参考相关规定,注意征求有关人员意见。

建设一支专家团队,将对工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给出解决办法,并提出意见和建议,确保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具有科学专业的依据。

(3)合理分配任务

根据本项目联合体协议书合理安排各个成员之间的工作,各成员也要按要求和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合作,顺利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确定的各项任务。

16.8、重点与难点阐述

16.8.1、重点分析

本项目评价以工程分析、踏勘实验、数据分析等为基础,对污染场地方案作出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针对本次评价工作内容做仔细分析确定本次评价工作的重点有以下内容:

(1)工程分析,包括对污染分布、污染程度、污染趋势的分析判断以及对修复项目的研究,分析修复项目可能存在的环境威胁。

(2)修复工作进行过程中农业生产活动的不间断使得修复工程要尽可能的减少对于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与污染物排放,因此需要对工程实施内的环境影响评价作出十分准确的判断并对可能产生污染的环节提出可行的防治方案,保证农业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

(3)污染防治措施的制定,污染物达标排放是环境管理基本要求,污染只有得到有效治理才具有可行性和经济效益。因此需要对修复方案的做法作出详细的分析,理清所有可能产生污染的环节或存在潜在环境威胁的地方并作出科学、合理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

(4)鉴于项目特点,评价的侧重点在土壤环境、地下水环境、表水环境及生态环境四个方面,对这四个方面的评价等级、评价范围等作出准确的判断并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5)公众参与的力度,国家相关政策越来越重视公众对土壤修复项目的参与,环保部更是出台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规范了公众参与项目的方式方法,并明确提出将公众参与的意见作为环境评价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本次环境评价工作的进行中,采纳公众的合理建议与要求十分重要,对公众参与的的方式、调查结果的代表、公众回访结果等都要要公众参与环节给予说明。

16.8.2、难点分析

(1)合理规划项目布局

由于本项目所在地是农作种植地区,因此在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与农作物种植及土地利用的冲突,必须合理分配修复工作内容,确保在污染修复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会对农业生产活动造成大的不利影响和二次污染。

(2)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评价与预测

本项目所在地的污染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使用已被污染过的水进行农作物灌溉,因此在对地下水、地表水环境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准确的分析污染成因、污染物质成份及污染源。灌溉区域地表水系的组成比较复杂,所以污染物的来源途径是多样的,因此在评价时需要做大量的实地调查才能得出准确而科学的结论。

(3)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预测

由于项目的性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目前可用于污染场地修复的技术中大多数对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且本项目所在地处于环境敏感区,任何非自然行为都会对原本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因此需要对修复工程作出合理判断,预测项目各个时期对生态系统会产生何种影响并提出具体对策。

(4)场地污染修复后对于潜在风险的预测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对于原有土壤环境造成了大的变动,且在修复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药剂药品及植物微生物等会在修复工作完成后存在一定风险,本次评价需要识别这些潜在风险,确定其风险大小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并对风险大的因素提出解决方案。

16.8.3、应对难点的策略

(1)前期对项目所在区域进行详细踏勘,多点采样调查,分析修复区域污染详细分布,确保本项目布局的科学合理性。

(2)地表水环境调查不局限与项目所在地,通过实地走访、现场采样、资料文献分析等综合起来对区域的地表水环境做出准确的分析判断,判断地表水污染源可能存在的地方、污染物迁移的过程方向、污染扩散的形式,提出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

(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按照但不局限于技术导则实施,通过专家咨询与现场分析相结合,对所有可能产生明显生态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科学合理的方案。

(4)应对污染修复技术仔细研究,结合国内外相关经验及数据,分析在本地区实施的特点及不同点,结合本项目的特点制定适用于自己的预测模式、提高预测结果的可信度。

土壤修复上市公司一览

土壤修复上市公司一览 1.永清环保——目前上市企业中土壤修复业务发展最先的企业 永清环保(300187)是目前A 股中仅有的拥有土壤修复成功工程经验的环保企业,如果未来国家快速启动土壤修复工程,公司有望在湖南继续攻城拔寨,扩大区域领先优势。永清环保地处于我国有色金属之乡湖南。湖南拥有大量的矿产采选业和成熟的有色金属冶炼产业。 目前湖南,尤其是湘江流域大量河流和土壤都收到重金属的严重污染。针对于此,2011 年3 月国务院也批复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方案》将在湘江流域启动927 个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总投资达 595 亿元。其中,“十二五”期间将完成856 个治理项目,投资505 亿元,力争到“十二五”末,湘江流域内危害群众健康的重金属污染突出问题得到解决,涉重金属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污染源得到全面治理和控制,涉重金属企业数量和重金属排放量比2008 年减少50%。 公司积极于湘江流域开拓土壤修复业务,并于2011 年成功完成了浏阳湘和化工厂镉污染治理项目,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 2012 年1 月,公司再接再厉,成功获取了永兴县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修复技术示范项目订单。 根据公司2012 年半年报数据,公司土壤修复业务收入占比已从2011 年的5.81%上升到了28.95%,未来有望进一步成长为公司的明星业务增长点。 2. 桑德环境 桑德环境(000826)下属环境修复事业部是一家专业从事尾矿砂治理及矿区生态修复、老旧垃圾填埋场治理、农田土壤污染修复、场地污染修复、地下水污染修复等业务的部门。 该部门拥有专业的市场开拓及技术研发队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及成套设备,具备强大的技术实力、施工能力和技术应用经验。桑德修复以桑德环境为依托,和国内众多科研院所及国际知名环境修复公司合作,共同实施了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化学品污染场地修复、矿山生态治理、河道底泥治理等项目。 3. 东江环保 2012 年6 月14 日,东江环保(002672)公告董事会通过了《成立东江同和环境修复工程技术(深圳)有限公司》的议案。东江环保将与同和环保再生事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在广东省深圳市组建合资公司东江同和环境修复工程技术(深圳)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主要是从事地下水及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工程(以公司登记机关核准的经营范围为准)。公司出资人民币500 万元,持有东江同和50%股权,同和环保以相当于人民币500 万元的美元出资,持有东江同和50%股权。 4. 维尔利 2011 年10 月维尔利(300190)与常州市环境保护研究所签订了土壤修复合作框架协议,以共同开拓土壤修复产业市场。维尔利组建了土壤修复研发团队,并投入3,000 万研发经费,并已建土壤修复规划为公司两大战略发展方向之一。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全文)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美丽中国建设,保护好土壤环境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土壤环境总体状况堪忧,部分地区污染较为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之一。为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制定本行动计划。 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为建设“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中国而奋斗。 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到2030年,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主要指标: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一、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一)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在现有相关调查基础上,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2018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 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2020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

我国农田基本污染源分析及土壤污染治理

我国农田基本污染源分析及土壤污染治理 7.04亿。同时我国又是耕地相对短缺的国家,全国可耕地面积为18.26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仅1.33亩。因此,我国必须用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然而,由于耕地地力退化迅速,加上污水灌溉和大面积施用农药、化肥等原因,耕地受到严重污染而不能发挥正常的生产能力,加剧了耕地不足的矛盾;同时,农田污染范围广,污染程度加深也使环境质量下降。 我国农田污染的现状 2000年,研究人员对450万亩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土壤进行有害金属抽样监测,其中54万亩土壤重金属超标,超标率达12.1%;同时对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不完全统计,共发生农业环境污染事故891起,污染农田60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达2.2亿元。中国缺钾耕地面积已占总耕地面积的56%,约有50%以上的耕地微量元素缺乏,70%-80%的耕地养分不足,20%-30%的耕地氮养分过量。由于有机肥投入不足,化肥使用不平衡,造成耕地质量退化,耕层变浅,保水肥能力下降。据统计,全国有225万亩土地遭受水蚀,有15万亩耕地遭受盐渍化,风蚀与荒漠化面积达5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压土地达0.83万亩 农田污染原因的分析 一、农药化肥污染“九五”期间,我国农业使用农药量每年基本稳定在23万吨左右,其中杀虫杀螨剂占62%,杀菌剂占21%,除草剂占17%,杀鼠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占很小的比重。目前中国农药产量居世界第二位,但产品结构不够合理且质量不高,产品中杀虫剂占70%,杀虫剂中有机磷农药占70%,有机磷农药中高毒品

种占70%。随着合成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种高效复合肥逐年取代了传统有机肥,大面积耕地施用化肥,日益恶化了土壤的理化性状。化肥与有机肥使用量及变化见表1 有增无减地施用农药,在农田中形成堆积效应,抑制了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根瘤菌和根际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同时抑制了氨化作用、硝化作用以及微生物的呼吸作用。过磷酸钙、硫酸钙、氯化胺等都属生理酸性肥料,土壤酸化后会释放有毒物质,对生物体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过量使用化肥,大量的NH4+、K+和土壤胶体吸附的Ca2+、Mg2+等阳离子发生交换,使土壤胶体分散,结构被破坏,导致土壤板结。而且频繁使用氮肥将影响土壤中NO-3-N的含量水平。 二、农田水污染我国是农业用水大国,也是世界上利用污水灌溉农田面积的主要国家之一。用污水灌溉农田一方面节约了水资源,利用了污水中的肥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危害。当污水流入农田后,少量有效肥分被植物吸收,而大部分污水夹带物在土壤中积累,当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时,农作物就会表现出受害症状,土壤中微生物生态圈也被破坏。我国利用城市混合污水灌溉面积达2000万亩顷,全国37个污水水源中普遍含有不同种类的污染物质,有害物质含量高,而且多半是积累性的重金属污染超标。据统计,有明显污染的农田面积达到48万亩,明显污染地点有22个,所产粮食中污染物含量超标的农田达2652万亩。

河北省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规范

河北省地方标准 河北省农田土壤 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河北农业大学 二〇一四年九月 目次 1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术语和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农田土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土壤重金属污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重金属污染场地 (2) 3.4土壤修复 (2) 3.5土壤修复技术 (2) 3.6修复模式 (2) 4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等级划分 (2) 4.1 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方法 (2) 4.2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分级标准 (3) 5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要点和适用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工程修复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物理化学修复技术 (4) 5.3生物修复技术 (4) 5.4农业生态修复技术 (4) 5.5与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相适合的修复技术 (4) 6基本原则和工作程序 (4) 6.1基本原则 (4) 6.2确认重金属污染场地的条件和污染程度 (4) 6.3确定预修复目标和修复模式 (5) 6.4 筛选修复技术 (5) 6.5 制定技术方案 (6) 6.6 编制技术方案 (6) 7监测与分析方法 (6) 7.1监测 (6) 7.2分析方法 (6) 8标准实施与监督 (6)

土壤污染与防治》复习题答案

《土壤污染与防治》复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土壤背景值: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环境本 身的化学元 素组成及其含量。 2、农药残留期:指土壤中的农药因降解等原因含量减少75%-100%所需的时间。 3、固体废物: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 无法被利用 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固体废弃物质。 4、土壤净化能力:指在自然因素作用下,通过土壤自身的作用,使污染物在土 壤环境中的 数量、浓度或形态发生变化,活性、毒性降低的能力。 5、稳定化技术:指通过化学物质与污染物之间的化学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为不溶态的过程。 :指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指具有毒性、生物蓄积性和半挥发性,在环境6、POP S 中持久存在 的,且能在大气环境中长距离迁移并沉积回地球的偏远的极地地区,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 严重危害的有机化学污染物。) 7、土壤环境容量:指一定土壤环境单元在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保证农产品的生物学产量与质量,也不使

环境系统污染时,土壤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8、农药半衰期:指施药后附着于土壤的农药因降解等原因含量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9、城市生活垃圾:指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或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10、土壤生物污染:指一个或几个有害的生物种群从外界环境侵入土壤,大量繁衍,破坏原来的动态平衡,对人类健康和土壤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11、客土:指在被污染的土壤上覆盖上非污染土壤。 12、农药光解作用:土壤表面因受太阳辐射能和紫外线能而引起农药的分解过程。 13、土壤污染:指人为活动将对人类本身和其他生命体有害的物质施加到土壤中,致使某种有害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土壤原有含量,而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 14、异位修复技术:指对挖掘后的土壤进行原地处理和异地处理的过程。 15、面源污染:指溶解的和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在降水(或融雪)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而汇入受纳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海湾等)并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或其它形式的污染。 16、污泥:指在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质以及从污水表面撇出浮沫的残渣。 17、土壤环境污染源:指土壤环境中污染物质的来源,主要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物污染源。 18、痛痛病:指人们长期食用镉含量超过1mg/kg的大米,而使镉在人体内累积所导致的一种骨骼疼痛的病症,也称骨痛病。 二、简答题

农田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介绍及比选

目录 1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修复技术现状 (1) (1)工程物理修复技术 (1) (2)化学修复技术 (2) (3)微生物修复技术 (8) (4)植物修复技术 (9) 2农田土壤修复技术比选 (15) (1)比选原则 (15) (2)候选技术优缺点 (18) (3)比选结果 (28)

1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修复技术现状 土壤修复技术不仅仅是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还包括转化土壤中污染物的形态,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和迁移性,消减土壤中的污染物对周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风险。无论狭义的修复技术还是广义的修复技术,修复之后的土壤应尽量恢复土壤本身的功能,对于污染农田而言,只有恢复了土壤的生态功能,才能继续用于农业生产。欧美国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注重对金属矿区污染土壤修复与生态恢复的研究,发达国家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物理、化学、植物和微生物修复技术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部分技术已经实现商业化应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应用较广的以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为目标的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两种类型,其中原位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植物修复、化学修复等可以在不搬运土壤的条件下实施的技术,适用于大面积农田污染修复治理。针对实际案例进行修复治理时,大多数情况为物理-化学或者生物-化学共同作用联合修复,方能取得较高的修复效率。而对于污染程度较高的污染土壤,必须采取异位修复方法,减少土壤中污染物的环境风险。 (1)工程物理修复技术 工程物理修复技术是根据造成污染的重金属多富集在土壤表层的特征,去除污染土壤后,培肥下层土壤,或用未污染的肥沃表土覆盖。 该类技术的优点是彻底、稳定去除,对于污染较重、面积较小的土壤修复效果明显、处理迅速。缺点是对于污染面积较大的土壤修复

简述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简述土壤污染及其 防治措施

结课论文 题目:简述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措施姓名:程旭 院系:生命科学学院农学系 年级专业:级园艺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王玉芬 12月31日 摘要 本文在综述中国土壤环境污染态势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壤环境污染的预防、控制和修复方法。指出了当前中国土壤环境污染态势严峻,危及粮食生产、食物质量、生态安全、人体健康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认为以预防为主,预防、控制和修复相结合是中国在相当长时期内的土壤环境保护策略。 关键词:土壤污染,预防,控制,修复

引言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石,也是人类食物与生态环境安全的保障。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土壤资源承受的因人口增长、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消失、土壤退化、气候变化和污染种种等的压力逐渐增大。 土壤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的纽带,是联系其它要素的关键环节,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但由于现代工农业生产的飞跃发展,有的地方农药、化肥过度使用。工矿企业固体废弃物向土壤倾倒和堆放,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大气沉降物也会进入土壤,使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土壤污染是全球三大污染问题之一。不断恶化了的土壤污染态势,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防治土壤污染刻不容缓。 1土壤污染的含义和特点 1.1 土壤污染的含义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2 m左右。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

对土壤污染及治理的认识

对土壤污染的所知所感 摘要:环境工程是应用科学与工程之方法来改善环境,保障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生存健康学科。下面主要就我在环境工程概论课上学到的知识谈一下我对土壤污染的了解及对未来的设想和规划。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而且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弃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尘埃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 1.土壤污染现状及危害 土壤污染不仅是土壤自身的改变,还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了人体健康,通过淋洗和蒸发影响了水体和大气环境。在2015年山东兰陵2200吨大蒜因铅超标被退回事件后,我就开始留意土地污染的相关报道和身边的案例。认真地了解,我才发现此类事件并不鲜见:广州、湖南的镉大米事件、山东铅超标的烟草和造成绝产的姜瘟病的肆虐都与土壤的变化有关。在环工概论课上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土壤污染的现状、成因和治理方法,使我在愤怒忧心之余有了一份理智与客观;使我开始关注并思考如何避免事情的发生、如何进行事后的处理。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发现我国在土壤修复领域一缺修复标准,二缺项目示范,三缺商业模式,堪称“一穷二白”。农田土壤防治的基本原则应以保护为先,未被污染的农田要防止再受污染威胁,轻微污染、重度污染的农田土壤宜采取差别化的修复技术、方案。 2.土壤污染的预防 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控制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的数量和速度, 使其在土壤中缓慢的自然降解,不致迅速大量地进入土壤引起土壤污染。 2.1减少工业三废排放 工业生产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经济的重要支柱,因此在当前情况下能够做的是尽量控制和减少废物排放。 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的排放,必须大力推广循环、无毒工艺,以减少或消除污染物。这将依靠生产工艺的革新,污染处理技术的进步和行政手段的综合。在环境工程领域,利用技术手段对工业三废要进行回收处理, 化害为利是工作的重心。只进行回收是不够的,

农田土壤修复,看这一篇就够啦

农田土壤修复,看这一篇就够啦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农田土壤污染修复是改善农田土壤环境质量,保障粮食、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为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甚至“水缸子”安全提供基本保障,最终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示意图 一、如何评价农田土壤污染?目前,农田土壤污染大多采用1995年颁布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二级标准值作为评价指标,也有的采用土壤环境背景值的上限值来评价农田土壤污染情况。即:低于环境背景值上限值的可认为基本良好,农田土壤利用不受任何限制;高于环境背景值上限值、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值的,则表明还没有污染,农田土壤利用一般不受限制,但要分析和控制污染源;高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值的,则表示受到污染。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并采用土壤污染指数(实测值/二级标准值)法,进行农田土壤污染的分级评价:将土壤污染指数细分为1.0~2.0、2.0~3.0、大于3.0,分别定为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土壤污染程度分级补充材料:2016年3月10日,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发布《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三次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的函,在2017年5月环保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环保

部科技标准司司长邹首民回答南都记者提问时介绍,标准目前还在进一步修改,希望今年年底按计划出台。二、农田土壤修复技术有哪些?农田土壤污染修复主要以原位修复技 术为主,其可分为生物、物理和化学修复技术三大类型。示意图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土壤特定的微生物、植物根系分泌物、菌根和超富集植物等降解、吸收、转化或固定土壤的污染物,一般可分为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有时也包括动物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主要有换土法、热处理法。换土法是将污染土壤通过深翻到土壤底层(深层翻土法)、或在污染土壤上覆盖清洁土壤(客土法)、或将污染土壤挖走换上清洁土壤(换土法)将污染土壤与生态系统隔离;热处理是通过加热的方式,将一些有机物和具有挥发性的重金属如汞、砷等从土壤中解吸出来,或者进行热固定的一种方法。化学修复技术是向土壤中添加化学物质,通过吸附、氧化还原、拮抗或沉淀等作用与土壤中污染物发生反应,将污染物进行固定、解毒、分离提取的一种方法。三、农田土壤污染修复技术选择的原则是什么?农田土壤污染修复技 术选择主要有三个原则:(1)可行性原则一是技术上可行,选用的修复技术对污染农田土壤的治理效果比较好,能达到预期目标,能大面积实施和推广;二是经济上可行,治理成本不能太高,让农村、农户能够承受,便于推广,应尽量采用成熟度高和可操作性强的技术。(2)安全性原则尽可能选

土壤污染治理

3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我国因污染退化的土壤数量日益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土壤污染正进入集中多发期。“土壤污染除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累积性和不可逆转性等共性特征外,还具有基数大、类型多、面积广、污染信息不清等个性特点。”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研究员周静介绍道,土壤污染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之一。 土壤污染知多少? 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扩散和稀释速度极慢,土壤一旦污染,将会“天长地久”。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土壤地理学家赵其国表示,截至20世纪末,中国受污染的耕地面积达2000万公顷(3.0亿亩),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6,其中工业“三废”污染面积达1000万公顷(1.5亿亩)。 2005年至2013年,我国开展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 调查结果也表明,我国农用地环境质量不容乐观。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林地、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0.0%、10.4%。此外,典型地块及周边土壤污染较为突出。在调查的690家重污染企业用地及周边的5846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36.3%;在81块工业废弃地的775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34.9%;在146家工业园区的2523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29.4%。 “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并不是说我国16.1%面积的土壤污染物超标,而是代表在调查的点位总数量中,土壤超标点位的数量所占的比例。”周

静介绍说,因为总体点位较稀疏,每个点位只能代表点位周边部分区域土壤状况,而土壤污染具有不均匀性,因此难以给出准确的土壤污染面积数据,只能从宏观上反映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 受访专家表示,由于调查时间跨度大,加之调查方法不统一、调查精度相对较低,难以准确掌握土壤污染的分布情况。需要进一步查明农业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污染地块的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真正摸清土壤污染家底。 2016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提出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并规定2018年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情况,2020年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情况。 “在有限的资金、时间内对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是个挑战,只能进行相对的详查。”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举例说,详查涉及到如何布点问题,点位要有代表性,因为调查的点位最终要转化成面积,也涉及到重度、中度、轻度污染区的划定。“未来可能每个点位代表一定的亩数,但精确到每平方米很难做到。”这位专家认为,此次详查需要在第一次土壤污染调查的基础上,综合环保部、农业部、国土部的大量数据,下一步可能还需要利用水利部水渠灌溉等数据,综合分析后布点,确定污染范围。 土壤污染防治基础薄弱 土壤环境质量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工矿业、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和自然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赵英民认为,土壤污染防治面临的主要挑

【CN110014032A】一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51179.8 (22)申请日 2019.04.28 (71)申请人 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100015 北京市朝阳区京顺东街6号院 16号楼 (72)发明人 王祺 郭丽莉 熊静 李书鹏  何玮淑 宋倩 王蓓丽 阎思诺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250 代理人 李静 (51)Int.Cl. B09C 1/00(2006.01) B09C 1/08(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属于土壤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 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方法。该方法采用 重金属钝化剂与土壤混合均匀,养护后种植第一 农作物,然后种植超富集植物,同时施加重金属 活化剂,再然后施加钝化剂,种植第二农作物后, 先施加重金属钝化剂可以有效降低重金属淋失 风险,同时避免重金属富集于农作物内,而后再 施用重金属活化剂,种植超富集植物,吸收重金 属,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植物根系未覆盖 范围内土壤中的重金属由于重金属钝化剂的存 在保持低淋失风险。本发明采用植物富集技术和 施加重金属钝化剂的方法既可以从根本上去除 重金属的问题,又可以在种植作物时对重金属进 行钝化处理, 提高了土壤的使用效率。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9页CN 110014032 A 2019.07.16 C N 110014032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10014032 A 1.一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种植农作物前先将重金属钝化剂与土壤翻耕10-30cm混合均匀,养护12-17天; 春茬时期,种植第一农作物,待所述第一农作物收获后,种植超富集植物,同时施用重金属活化剂; 秋冬茬前收获超富集植物,然后再施加重金属钝化剂,翻耕10-30cm混合均匀,养护12-17天; 秋冬茬时期,种植第二农作物,收获所述第二农作物后,种植超富集植物的同时施加重金属活化剂或休耕至来年春茬前; 其中,所述超富集植物包括香根草、蓖麻、东南景天、龙葵、忍冬或密毛蕨;所述第一农作物包括小麦、蚕豆、玉米或大豆;所述第二农作物包括玉米、大豆、甘薯、谷子、花生或烟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钝化剂为改性蛭石、改性生物炭和改性海泡石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金属钝化剂的用量为50-150kg/亩。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剂包括腐植酸、聚天门冬氨酸、聚谷氨酸、衣康酸、山梨糖醇、柠檬酸、微生物菌剂和促根剂; 所述促根剂包括亚氨基二琥珀酸、[9,9-二(2-乙基己基)-9H-芴-2,7-二基]二硼酸和4-硝基苯基-β-D-纤维二糖苷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绿木霉菌、地衣芽孢杆菌、尿素酶芽孢杆菌、酵母菌、假单胞菌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剂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为,20-25%腐殖酸、15-20%聚天门冬氨酸、15-20%聚谷氨酸、15-20%衣康酸、8-10%山梨糖醇、8-10%柠檬酸、3-5%微生物菌剂和0.5-2%促根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25%腐殖酸、20%聚天门冬氨酸、15%聚谷氨酸、20%衣康酸、8%山梨糖醇、8%柠檬酸,干燥、研磨后过筛去杂质,用水溶解,加入0.5%促根剂,混匀分散,喷雾干燥后加入3.5%微生物菌剂,制得粉状重金属活化剂。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剂的用量为3-10kg/亩。 2

土壤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32 种菜向导土肥科技 2008年第25期 土壤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030000 太原市晋源区农业局王晓刚晋源区农技推广中心 郝永亮 山西省农牧业开发总公司 赵和平 当土壤中有害物质含量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成分、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使土壤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进而土壤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这些有害物质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这就是土壤污染。土壤污染物有下列4类:①化学污染物,如汞、镉、铅、砷等重金属,过量的氮、 磷植物营养元素以及氧化物和硫化物,各种化学农药、石油及其裂解产物,以及其他各类有机合成产物等。②物理污染物,指来自工厂、 矿山的固体废弃物。③生物污染物,指带有各种病菌的城市垃圾和由卫生设施(包括医院排出的废水、废物以及厩肥等。④放射性污染物,主要存在于核原料开采和大气层核爆炸地区,以锶和铯等在土壤中生存期长的放射性元素为主。 对于土壤污染,必须贯彻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保方针。首先要控制和消除污染源,同时看到土壤具有强大的净化能力,在防治土壤污染时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 一、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 土壤对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净化能力,但很有限。因此控制土壤污染源,即控制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的数量和速度才是防止土壤污染的主要措施。 1.控制和消除工业“ 三废”排放大力推广闭路循环、无毒工艺,以减少或消除污染物的排放。对工业 “三废”进行回收处理,化害为利。对所排放的“三废”要进行净化处理,并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和浓度,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2.加强土壤污灌区的监测和管理对污水进行灌溉的污灌 区,要加强对灌溉污水的水质监测,了解水中污染物质的成分、含量及其动态,避免带有不易降解的高残留的污染物随水进入土壤,引起土壤污染。 3.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在施肥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多施 农家肥,少施化肥,多施配合肥料,少施单质化肥;重点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有条件的地方要组织好测土配方施肥。使用农药时,要禁止或限制使用剧毒、 高残留农药,大力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发展生物防治措施。例如禁止使用虽是低残留,但急性、 毒性大的农药;禁止使用高残留的有机氯农药;根据农药特性,合理施用、制订使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既要防治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威胁,又要把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限制在最低程度。 4.增加土壤容量和提高土壤净化能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

株洲市天元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综合治理栗雨片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简本

株洲市天元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综合治理栗雨片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简本 株洲市天元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综合治理栗雨片区工程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株洲市天元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综合治理栗雨片区工程 2、责任单位 株洲高科集团有限公司。 3、治理范围 株洲市天元区栗雨片区位于天元区北端栗雨工业园内,其中受重金属污染的区域范围周围道路包括黑龙江路、规划二路、湘芸路、沿江北路、西环线、珠江北路,总面积313.2万平方米。该区域目前土地利用现状主要是工业用地、商业住宅综合用地和未利用地,根据株洲市规划,该区域主要规划为居住、办公、公共绿地、工业、市政设施、综合等用地。 4、治理思路 区域内土壤主要是镉超标和铅超标,其中镉超标5倍以上的土壤面积为100%。 (1)对栗雨片区重金属重度污染土壤进行稳定化处理,稳定化处理采用不溶出性土质覆盖固化施工法。

(2)对于栗雨片区部分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土壤(超过HJ350-2007中B级标准)和作为教育用地的含重金属土壤,送至土壤修复中心采用淋洗法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土壤可以根据栗雨片区规划在重要区域进行回填。 经上述处理后的土壤质量符合或经治理后符合功能转换相关要求,可进行功能转换,按株洲市规划,将转换为居住、办公、公共绿地、工业、市政设施、综合等用地。 5、治理规模 栗雨片区重度污染土壤约占总污染土壤的100%。根据现状调查和分析(具体见7.5节),得出栗雨片区土壤污染的概况如表3-1: 表3-1 栗雨片土壤污染现状明细表 污染土壤治理工程规模用面积乘以平均深度得出土方量,土方量乘以容重的出土壤总质量。经计算得出: 治理以Cd为主的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313.2万平方米,平均深度0.25米,约合78.3万立方米,其中75.95万立方米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固化处理,对污染严重(超过HJ350-2007中B级标准要求的)、土地规划用途为教育用地范围内的2.24万立方米受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清洗处理。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作业:对你所在村的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可有所侧重)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土地利用现状是自然客观条件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在受到地理自然因素制约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类改造利用行为的影响。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和不同的社会需求以及不同的生产科技管理水平,不断改变并形成新的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对规划区域内现实土地资源的特点,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利用程度、利用效果及存在问题作出的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只有深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才能发现问题,作出合乎当地实际的规划。因此,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时,必须对土地利用现状作深入调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资料,找出土地利用存在问题,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P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P2示例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P1 土地利用现状评述内容(所有小点为超连接) 一、土地利用的自然与社会条件分析 二、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的动态变化分析 三、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分析 四、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分析 五、土地利用生态条件分析 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利用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主要对气候、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矿藏、景观、灾害等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人口、城市化、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主要农产品产量与商品化程度、基础设施等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比较、明确本规划区土地利用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二、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的动态变化分析:

根据土地详查、变更调查、土壤监测和人口、土地、农业、城乡建设统计年报,分析、比较规划区域各类土地面积、人均占有量和质量,以及土地利用近10年的变化情况,研究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评价土地利用变化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 三、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分析: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是研究各种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占全规划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分析各类土地比例关系及各类土地在全区范围内的分布是否合理,总结土地利用的特点和规律。 四、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分析: 1、土地利用程度分析 主要有以下计算指标: 土地利用率=[(土地总面积-未利用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农业利用率=农业用地(农林牧渔业用地)/土地总面积*100% 水面利用率=已利用水面面积/水面总面积*100% 建设用地率=建设用地(居民点、工矿、交通、水利设施用地等)/土地总面积*100% 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耕地复种指数=(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耕地面积)*100% 土地复垦率=(废弃土地复垦利用面积/废弃土地总面积)*100% 人均城镇用地=城镇用地/城镇人口(平方米/人) 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农村人口(平方米/人) 路网密度=公路里程/土地总面积(公里/百平方公里) 2、土地生产率分析: 单位土地经济密度=国民生产总值/土地总面积 单位面积产量(产值)=某作物产量(产值)/某作物播种面积 单位农业用地总产量=农、林、牧、渔总产值/农业用地面积; 单位耕地面积产量(产值)=作物产量(产值)/耕地面积; 单位水面水产品产量(产值)=水产品产量(产值)/水面面积; 五、土地利用生态条件分析 建立有人工调控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复合的土地生态系统,并在其运转过程中使自然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相互促进,从而使土地发挥最大、更好的利用效益。 六、土地利用存在问题和建议分析 (1)人均耕地拥有量、耕地增减状况、原因,如何保护耕地; (2)农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生产率与利用率与同类地区比较处何种水平,

四川省地震灾毁农田修复技术方案

四川省地震灾毁农田修复技术方案 5月12日,我省发生的汶川7.8级特大地震,不仅造成了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也给灾区农田造成了重大损毁:耕地表土被冲毁或被泥石、沙砾覆盖,田地埂严重垮塌、田间基础设施垮塌、土壤肥料衰减,耕地生产能力严重下降。为此,加快灾毁农田的修复,恢复其生产能力,是确保灾区农业生产恢复的基础和关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田表土修复 (一)、对此次地震表土被泥石、沙砾覆盖的耕地,覆盖层在20cm以下的,应对覆盖的泥石、沙砾进行清除;覆盖层在20cm以上的,清除工程量过大,宜就近寻找表土,进行客土修复耕层;若无法进行客土,可将较大的石块拣出,增施有机肥,通过2-3年对土壤进行改良培肥,逐步恢复其生产能力。 (二)、对此次地震土层被冲毁的农田,宜就近寻找土壤,进行全面客土修复土层,使土层层厚度达到50以上,表土层厚度达15cm以上,并增施有机肥,通过3-5年对土壤进行培肥,逐步恢复并提高其生产能力。 (三)、对土层浅薄、基岩为泥岩、页岩的,应进行底土深挖或爆破改土。深挖深啄底土办法有二:下切上垫法(下台上翻法),适用于横向中带聚土法,切下台土上带底土直接砌筑上台地坎或向上翻垫于上台土的下带低处。上切下垫法(啄高填低法),适用于竖向分厢聚土法和逐台下翻法,将高处深啄深翻,垫于低处。 爆破分全层爆破和局部爆破,炮眼位置离上下地埂100厘米左右,以免损坏地埂。全层爆破适用于表土层薄,深啄深挖工程量大的地块, 二、农田地埂修复 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安全稳固”的原则,对地震造成垮塌的田地埂进行修复,同时对原有支离破碎,零星分散的地块进行调整土形,平整土地,使之整齐规范。 (一)、田地埂规划坚持沿等高线放线,大弯随弯,小弯取直,矮坎窄梯,台位清晰。 (二)、田地埂材料坚持就地取材,取石材方便的最好用石材,以条石、块石、片石作砌埂材料,可砌石埂,也可砌土石结合埂,石埂高度2.0米以内为宜,底宽度40~50厘米,边坡l:0.2~0.3,个别地段需石方量较大的,可以土石结合,下部砌石材,上部筑土埂,高出土面20~30厘米。取石材难、土壤粘重的地方,可筑土埂,土埂高度1.5米以内,下宽上窄,断面为梯形,边坡1:0.5~1。 (三)、地埂的砌筑要牢固稳定,搞好埂基的清理和埂坎的砌筑。清基深度要求到坚硬的底土层,清足埂坎宽度的最大断面,埂基表面清成略向内倾的反坡。 砌埂技术根据不同的砌埂材料,砌筑埂坎的技术和方法不同。 石料砌埂:技术要注意把好“四关”:一是选料关,注意石质的软硬程度和每层大小基本一致,若石料大小不等,分选堆放待用;二是安砌关,由下层到上层,从大到小分层安砌,注意上、下、左、右石块错缝相接并压实*拢;三是回填关,地埂内侧的回镇,必须与砌埂同时进行,砌一层回填一层,填紧夯实不留空隙;四是封顶关,

污染耕地土壤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17页]

污染耕地土壤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编制指南 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 二〇一三年六月

目录 一、项目信息表 (2) 二、项目概述 (3) (一)项目背景 (3) (二)立项的必要性 (3) 三、实施方案编制依据 (4) 四、土壤污染调查和污染问题识别 (5) (一)土壤污染问题识别 (5) (二)土壤污染调查与评价 (5) 五、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目标 (5) (一)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目标 (5) (二)土壤治理修复范围 (6) 六、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方案 (6) (一)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技术应用现状 (6) (二)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技术比选 (6) (三)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工程方案 (7) (四)质量控制 (8) 七、项目管理组织与实施 (9) (一)管理、组织机构与职责 (9) (二)组织与进度安排 (9) (三)项目招标 (10) (四)项目监理 (10) 八、经费估算及资金筹措 (10) (一)经费估算 (10) (二)经费使用计划 (11) (三)资金筹措 (11)

九、效益分析 (11) 十、项目风险分析 (11) (一)政策风险 (11) (二)技术风险 (12) (三)资金风险 (12) (四)项目管理风险 (12) 十一、编制附件、附图 (12) (一)附件 (12) (二)附图 (12)

污染耕地土壤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项目 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修改稿)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3]7号)和环境保护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的通知》(环发[2013]46号)的要求,各地要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为指导各地编制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规范《实施方案》的内容、格式与编制深度,特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已被污染的耕地仍继续作为农用地的土壤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项目。

开题报告---土地利用现状及趋势分析与研究

开题报告---土地利用现状及趋势分析与研究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学号 1 专业班级土地资源管理3班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单位农业大学 课题性质设计? 论文? 课题来源科研? 教学 ? 生产? 其它? 毕业设计(论文)省市丰宁县土地利用现状及趋势分析与研究题目 开题报告(阐述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容、研究方案、进度安 排、预期结果、参考文献等) 一、研究目的、意义: 1.研究目的: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 对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结构与分布,以及土地利用现状与开发等方面的分析,以明确规划区域的土地资源的整体优势与劣势、优势土地资源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制约优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揭示土地利用中的成绩与问题,从而明确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和重点,提出改善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的对策和途径,可以既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强化区域土地系统功能,又强调人地协调发展的土地利用规划,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因此,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和起点,是制定土地利用方针和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依据。 2.研究意义:对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与研究,是为了更好的了解丰宁县的土地利用情况,是土地利用更加趋于合理,从而节约、集约土地资源,科学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强化整体功能,取得经济、社会、生态整体优化的综合效益,进而促进丰宁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二、研究现状:

1.国外土地利用研究现状:国外土地利用研究可追踪到杜能。19世纪前期对德国南部地区的研究,他提出了土地利用的模式。从早期的强调功能、追求理想城市形态的城市规划理念,到近代在欧美城市中出现的新古典主义式的城市改建计划。从20世纪40年代起,土地利用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土地利用调查与研究在全球广泛开展。从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更广泛的资源调查和遥感等技术手段在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以及土地利用规划需求的发展,从土地清查到土地评价的研究逐渐开展起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研究具有了新含义,不仅研究土地利用的数量、状态与利用方式,而且将其作为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归纳起来,这时期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视土地利用变化。 2.国土地利用研究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土地持续利用概念的出现和国际上研究的蓬勃展开,我国学者对土地持续利用也开展了大量研究。综观我国土地持续利用研究的专著和论文,主要研究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土地持续利用的理论研究;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农业土地持续利用;城市及其边缘区土地持续利用;土地持续利用驱动力;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土地持续利用研究;持续土地利用规划: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在土地持续利用研究中的应用;土地持续利用综合研究模型。结合丰宁县土地利用的数据,丰宁县一级土地类8个,二级地类38个,三级地类3个。土地总面积8738.06平方公里。农业用地1082427.2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2.58%;非农用地2282811.7亩,占总面积的17.42%。 三、研究容 1.引言 1.1丰宁县总体概况 1.2丰宁县土地资源要素概况 1.21地质要素 1.22地貌要素 1.23土壤要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