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初步设计说明(9140)

工程初步设计说明(9140)
工程初步设计说明(9140)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惠南新城绿地景观工程,项目用地位于上汇惠南新城,总用地面积约48160平方米,主要建设容包括土方、绿化种植、园路地坪以及相关配套工程等。

惠南新城创建于2000年9月,是市人民政府规划确定的11个新城之一,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位于惠南镇东北区域,东起远东大道,西至川南奉公路,南至沪南公路延伸段,北至盐仓惠南交界的界河,规划人口约30万。新城以“办教育、引科技、兴产业、建新城”为发展思路,以构建规模化、配套化、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园区为目标,为两港主要服务基地,发挥科教经济圈的核心作用奠定了基础。

一期规划用地面积8.29平方公里,按照新城建设和总体规划布局,一期工程建设已完成预定目标,基本形成由科教园区、住宅区、文化设施配套区组成的惠南新城雏形,构筑了较完善的基础设施环境,初步形成惠南新城绿色与蓝色交织的城市风格。

第二节项目区位

本项目用地位于惠南新城东城区A14-9、A14-10、A14-11及A14-13地块,即西起靖海路,东至川南奉公路,北起南汇中心大酒店,南至凤凰城一期。

惠南新城绿地与建设中的五星级大酒店——中央大酒店形成惠南新城的城市主轴线,是居住片区和商务办公片区的空间视觉走廊,将体现新城地块开发建设、生态板块构建和百姓安居乐业三大和谐主题,彻底改善整个核心区块的生态,创造一流的城市环境,提升惠南新城的形象,营造良好的城市开敞空间和生活创业空间,是惠南镇提高市民生活品质的又一新场所。

第三节基地概况

项目建设用地现状基本平坦,东西两侧均有两个较大的积水塘,同时基地有部分施工垃圾堆土,部分基地土方已被盗挖。

基地设计围现分布有南汇中心大酒店的施工工棚建筑以及部分废弃民房

第四节设计依据

1、关于惠南新城绿地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浦东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CJJ/T82-99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

CJJ/T75-97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

CJJ/T91-2002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

CJJ/T85-2002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CJJ45-91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CJ/T34-91 《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木本苗》

CJ/T135-2001 《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球根花卉种球》

CJ14-86 《城市园林苗圃育苗技术规程》

DBJ08-15-89 《绿地设计规程》

DBJ08-54-96 《行道树栽植技术规程》

DBJ08-53-96 《大树移植技术规程》

DBJ08-231 《园林栽植土质量标准》

DBJ08-66-97 《花坛、花镜技术规程》

DBJ05-67-67 《草坪建植和草坪养护管理的技术规程》

3、其他国家与地方的相关设计规与法规文件

第二章总体设计

第一节设计原则

一、以塑造自然生态景观为基础的设计原则

在项目景观设计中,以生态设计原则为基础,尊重现有生物环境态势,合理控制生长良好的植物,努力营造适应性强的生态植物环境。通过植物斑块、廊道的空间控制,在区域部形成循环流通良好的微气候环境,降低外界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

二、以人为本,注重安全的设计原则

在景观设计中,注重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在道路选线、场地布局、功能设置、绿化种植、物料选择等方面注重满足使用者的物质与心理的实际需求,同时妥善考虑后期养护管理。

三、优化规划布局、衔接建筑风格的设计原则

在场地设计中进一步优化总体规划格局,在景观的形式、功能与材质运用上结合周边主体建筑统一考虑,力求使两者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针对现有规划布局较为规则,片区绿地空间集中的特点,通过各种设计手法将各个独立的片区绿地融入到中央绿轴空间中,最大限度的提升景观空间的利用率、可识别性与整体效果。

第二节规划功能分区

项目用地呈现典型的带状绿地,总体规划为3个功能分区:

1、老年及儿童活动区:开敞空间,位于绿地东侧,结合主园路走向布置了花卉园、休闲廊架、老年活动场地、儿童游乐场等景观功能空间。

2、中央景观广场:开敞空间,位于公园中部,结合中央道桥整体设计了一座灯柱广场,广场中布置了特色景观灯柱、花箱、坐凳等设施,成为整座绿地的景观标志区域,广场的东西两侧设计了规整的草坪休憩区,供游人使用。

3、青少年活动区:开敞空间,结合主园路布置了适合青少年健身活动的场地及休息区、亲子交流区域及相关管理设施,区域周边是开放的大草坪空间与连绵的遮阴林带。

规划在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工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了道路设计与入口规划、绿化规划与景区设计、重点部位详细规划设计等。

第三章专项设计

第一节道路铺地设计

一、道路设计

新建绿地的道路包括主园路、次园路以及汀步系统。

1、绿地主园路为2.5米宽,采用彩色混凝土砖结合花岗岩铺设。

2、次级园路宽度为1.5米,采用彩色混凝土砖铺设。

3、在部分人流量较大的区域如入口广场与主园路之间均设置了快速穿越的汀步系统,均采用混凝土砖或花岗石材质铺设。

二、铺地广场设计

新建绿地共设计有三个景观铺地广场,东侧与西侧均布置有一定面积的交通性入口铺装场地,绿地中部结合规划新建桥布置了一处较为完整的景观主题广场。

新建绿地的景观场地按园林环境的标准进行设计,铺装材质以冷色调的花岗岩为基调,结合广场砖、混凝土砖等进行设计,力求与中心大酒店建筑立面用色相呼应。

第二节竖向设计一、基地现状

本工程场地大部分区域地势较为平坦,自然地面标高大部分在4.0-4.8米之间,拟建场地属于市正常地层分布区,地层起伏变化较小,在自然地面下40.0米深度围的地基土主要由粘性土、粉性土及砂性土组成。

基地现状土壤质量相对较好,有利于将来的绿化种植建设。

二、竖向地形设计

综合规划设计土方平衡计算,新建绿地工程需进土约2万立方米,在场地平整至4.5米基本标高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壤改良及地形堆坡工程。

1、老人儿童活动区竖向设计

此区域竖向地形设计以平缓地形为主,通过在中轴线广场两侧的景观绿地中局部堆缓坡,拉大现状高差,形成错落起伏的缓坡景观地形带,道路标高为4.5米,景观绿地标高控制在4.5-5.2米之间。

2、中央广场区竖向设计

此区域竖向设计延续以平整地形为主,场地标高控制在4.5米。

3、青少年活动区竖向设计

此区域景观绿地通过台阶,矮墙,跌落花坛、缓坡等景观手法与景观道路衔接。场地标高基本控制在4.5-5.4米之间。

三、工程土方量计算

场地现状标高集中在4.0-4.8米之间,设计地面标高大部分控制在4.5-5.2米,局部堆高至6米,景观土方工程将在场地平整至4.5米标高后进行堆设,经初步计算总体需进土约2万立方米。

第三节给排水设计

一、设计依据、

1、执行规

(1) 《室外给水设计规》GB50013-2006

(2)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GB50015-2003

(3) 《室外排水设计规》GB50014-2006

2、设计依据

(1)建设单位所提供的资料和要求

(2)各设计专业所提供的设计资料

3、设计围

本工程设计围景观给排水工程等。

二、给水设计

1、水源

本工程绿化给水方案为:河道水质满足《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T48-1999)》情况下,浇洒用水就近从河道抽水供给。此次设计在绿地中间隔40米左右设置一个快速手动洒水栓,用于苗木及草坪的补充浇灌,使用时只要在快速取水阀的钥匙上接一根皮管后,把钥匙插入快速取水阀中就可以开始人工浇灌作业,以满足正常植物浇灌需求。

2、生活用水量标准

该工程主要为绿化浇洒给排水,绿地覆盖面积约为252600㎡,室外绿地及道路浇洒:2L/m2.次,一日两次,总用水量: Qd=505.2m3/d,小时用水量Qh=65 m3/h。学校分两期建设,给水管网亦分期建设,本次设计一期围浇洒给水,二期浇洒给水管网将另行建设,单独计量。

3、计量

在室外设置总水表,并结合使用方要求,分别设置各自独立的供水计量系统。

三、排水设计

本工程主要解决绿地、水景及景观新规划的局部小品场地的雨水排放,主要道路及广场雨水现状为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设计绿地超渗排水选用软式透水管,绑扎连接。就近接入总图雨水口。

雨水量:雨水设计选用暴雨强度公式进行计算。

q=

0.3

0.820.07lg

5544(0.42)

(107lg)P

P

P t P+

-

++(l/s·ha)

雨水设计流量Q按Q=qψf计算;设计降雨历时:t=t1+mt2,t1地面集水时间,t2管道雨水流行时间,m折减系数(自排采用1,强排采用2);设计重现期:P=1a;径流系数:根据规加权计算径流系数,经计算径流系数Ψ=0.35。雨水就近接入市政道

路雨水口。

四、管材选用

室外生活给水管:钢丝网骨架给水管

室外雨水排水管:室外排水FRPP管

五、主要设备表:

第四节景观照明工程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电机学院临港校区一期景观绿化工程照明设计。

景区绿化总用地面积约252600平方米,设计环境为正常。

二、设计原则

安全可靠、经济合理、节省能源、绿色环保、维修方便、技术先进。

三、设计依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JGJ16-2008)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GB50052-95)

《公园设计规》(CJJ48-92)

四、动力配电设计

1、负荷等级:

景观照明为三级负荷。

2、供电

电源就近取自附近变电所, 采用YJV电缆穿管埋地引入380/220V低压电源。该工程总用电负荷为100KW.

3、控制方式:

景观灯控制采用控制室集中控制和分散就地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式,集中控制采用微机控制,控制室设在中控室。微机控制以定时控制为主,可在微机上设置全年的景观灯开闭时刻表,并具备自动调整时间及点燃

时间累计的功能。在控制室设置手动和自动转换开关,在现场景观灯配电箱设置就地和远程控制转换开关。

4、线路设计:

景观灯照明电源电缆采用YJV22-0.6/1kV,直埋地敷设,电缆电缆埋设深度大于800,电缆穿越道路和其它管道时穿钢管保护并根据有关施工规采取相应措施。

5、安装:

庭院灯杆高为3.5米,间隔为10~15米,投光灯、庭院灯、草坪灯和室外照明控

制箱落地安装,安装在混凝土基础上。

6、接地

本工程低压配电系统执行TT制。所有路灯的平时不带电的金属杆部分都与PE 线可靠联结,并且重复接地,室外灯具每隔30米打一组接地极,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

五、照明灯具及光源

1、灯具选用

园区照明采用庭园灯、草坪灯、投光灯、地灯、灯柱相结合的方式。

2、灯具选用时主要考虑以下问题:

1)从整体规划设计着手,使景观照明灯具与园区环境相协调

由于景观绿化较为分散,为了使景观照明与环境浑然一体,成为一幅美丽的画卷,我们首先从整体规划设计着手,根据周边建筑、功能特点,将景区划分为五个区段,分别确定景观亮化方案的设计重点。

2)积极应用新能源、新技术、降低能耗

庭院灯选用节能灯具,投光灯采用高效节能灯具,灯柱采用节能灯管

LED光源具有耗电低、发光效率高、安全可靠、有利于环保、寿命长的特点。我们在草坪灯、地灯采用了LED光源。

3)注意灯的隐蔽性,减少光污染,同时要方便维护管理。

3、照明方案的选择

1 ) 根据环境的基本性质选择照明方案

在照明方式的选择上力求要融入环境设计,使照明策划成为环境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支持并实现园林环境的创意,帮助达成环境整体风格的照明塑造。依据环境各类景观特点,做到风格一致,设计合理。在园林环境夜间照明在照明策划设计中,考虑各种光元素对环境夜间基本性质的影响,使得观察者在相对于该环境的任何位置,都能获得良好的光色照明和心理感觉,使观察者准确理解该设计的环境印象。在不同环境照明设计中灯型和光源的选用与灯具安装场所的环境风格一致,和谐统一。

2 ) 根据环境的关键主题选择照明方案

环境照明的主题定位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了其它诸多要素的安排。通过充分解剖被照对象的功能、特征、风格,透彻理解光影与环境的特定作用,模拟各视点和视距的夜景状态,加强建筑及环境对视觉感知的展示。借助夜景照明对环境关键特征的表现或夸来丰富该主题。充分利用非均匀照明,动态照明,在需要光的时间,把适量的光送到最需要的地点,以人为本,展现主题个性化的设计——加强照明调控,关怀不同主题对光的不同需求,追求个性化的照明风格。了解主题夜景的特殊要求,科学运用一些新技术如LED多色彩照明、光纤照明等。可以说主题是环境的焦点,主题照明是照明设计中的核心部分,它的恰当运用是环境照明最终是否成功的关键。

3) 根据环境的渲染气氛选择照明方案

光环境设计中的渲染气氛不仅仅是照亮、泛光、亮化,而是一幅幅夜景的艺术构图。照明设计要根据环境的视觉气氛来选择照明方案,注重光色的选择,用光营造情调和氛围,满足人们心理上和精神上的追求。

六、主要设备

第五节绿化种植设计

一、绿化景观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

根据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和观赏特性,结合总体景观环境规划以及临近区域的城市的控制线详规的景观要求,综合当地的自然条件,选择合适的树种,合理配置不同的植物群落。结合当地土壤盐化程度较强的情况,选择耐盐性强的树种,营造节约环保型校园绿化景观。

2、植物多样性原则

从植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通过乔、灌、草地被的配植,对不同区域的绿化空间进行经济、合理、自然美观、符合生态规律的设计布置。

3、高效经济及可持续发展原则

通过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树种的合理搭配,才能确保绿化景观四季有景可观,能在较长的时间保持相对稳定的植物群落,从而在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效应的同时,又高效的美化了城市环境。在植物品种、规格的选用上,以速生慢生相结合,规格普遍以常规为主,局部重点区域点植较大规格的乔木,注重植栽环保效能及景观效果。

在兼顾景观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学校的分期实施规划,绿化种植中合理地充分利用基地原有的苗木,创造节约化的绿色环境。

4、充分利用植物特色进行造景原则

坚持“生态园林”的造园理论,力求在品种、树形、季相变化上突出植物之美,营造具有植物多样性的各具特色的植物景区。在强调绿化的生态效应和物种多样性的同时,注意季相变化和树种树形选择多样化,达到空间及色彩上的丰富性,力求植物景观与环境和谐统一,相得益彰。

5、遵循“以人为本”原则

绿化景观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努力创造舒适、安全、健康、平衡的生态友好型景观环境,通过布置合理的休闲空间和适合不同使用对象的景观空间,为广大市民提供良好的学习、交流、休闲一体化的宜人化的园林环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