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

课后巩固

梯级演练

检查我的基础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夜缒而出(zhuì)氾南(fàn)函陵(hán)

...

B.共其乏困(ɡōnɡ)逢孙(f?nɡ)朝济而夕设版(zháo)...

C.失其所与(yǔ)不知(zhì)若不阙秦(qu?)

...

D.夫战,勇气也(fū)微夫人之力(fú)匹夫(fú)

...

解析:

B项“逢”读“pánɡ”;C项“阙”读“ju?”;D项“夫战”的“夫”读“fú”,“匹夫”的“夫”读“fū”。

答案:

A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且贰于xx

B.无能为也已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失其所与,不知

解析:

B项“已”通“矣”;C项“共”通“供”;D项“知”通“智”。

答案:A

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敢以烦执事(对对方的敬称)

..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

C.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那人,指秦穆公)

..

D.失与所与,不知(给予的).

解析:

D项,与:

结交,交附,读“yǔ”。以后学《六国论》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中的“与”即“结交,亲附”,全句意为“结交秦国而不帮助五国”。

答案:D

4.下列加点词语活用现象相同的两句是()

A.xx氾南

B.夜缒而出

..

C.共其乏困

D.xx说,与xx

...

解析:

军、盟:

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B.夜:

名词用作状语。

C.乏困:

形容词用作名词。

答案:

AD

5.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1)xxxx以为xx()

A.固若金汤

B.若xx数十百千本

..

C.若毒之乎

D.更若役,xxxx

..

(2)朝济而夕设版xx()

A.无济于事

B.人才济济

..

C.直挂xxxx

D.赈济灾民

..

解析:

(1)B项与例句的“若”都表假设,当“如果,假如”讲,A项的“若”当“好像”讲,

C、D两项的“若”是第二人称代词,当“你”讲。

(2)C项与例句的“济”都是“渡过”的意思。A项是“成功”的意思,B项形容人很多,D项是“救济”的意思。

答案:

(1)B

(2)C

6.找出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两项()

A.以其无礼于xx,且贰于楚也

B.xxxx以为xx

C.xx亡xx以陪邻

D.敢以烦执事

解析:

B、D两项中的“以”都是“用”,介词,而且都省略了宾语“之”。A项表原因,译为“因为”。C项是表目的关系的连词,译为“来”。

答案:

BD

剖析精彩文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2题。

夜缒而出,见xx,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7.与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夜缒而出椎坠缀.

B.敢以烦执事xx繁.

C.与xxxx懑.

D.戍之竖术束

解析:

D项,都读“shù”;A项,“椎”读“zhuī”,其余读“zhuì”,注意声调不同;B 项,“环”读“huán”,其余读“fán”,注意唇齿音f与圆唇音h的区别;C项,“盟、蒙”读“m?nɡ”,注意“蒙”还有“mēnɡ”蒙蒙亮,“měnɡ”蒙古,“孟”读

“manɡ”,“懑”读“man”,不能读“mǎn”。

答案:

D

8.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无异的一项是()

A.xxxx以为xx

...

B.行李之往来

..

C.xx说.

D.若亡xx而有益于君

..

解析:

D项古今同义,其余都不同,见课文注解。

答案:

D

9.分别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敢以烦执事②权以示群下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④若毒之乎....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解析:

①与②中的“以”:

都是“用”,介词,都省略了“之”。③若:

如果。④若:

你,代词。

答案:

A10."对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组是()

①xx亡xx以陪邻②夫晋,何厌之有

A.①为什么要灭掉晋国而给郑国增加土地呢?

②xx有什么可厌恶的呢?

B.①为什么要灭掉xx来陪伴邻国呢?

②xx有什么可厌恶的呢?

C.①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②xx哪里会有什么满足的呢?

D.①为什么要灭掉xx来陪伴邻国呢?

②xx哪里会有什么满足的呢?

解析:

注意关键词“陪”与“厌”的意思。陪,增多;厌,满足,“学而不厌”即“学习不感到满足”。

答案:

C1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正确的意思是()

A.你暂时住在郑国,作一个东道主,你的使者往来,可以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这样对你也没有什么害处。

B.如果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东道主,您的使者往来,我们郑国可以随时提供他们所缺乏的物资,这样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C.你暂时住在郑国,让郑国作东道主,你的使者往来,我们郑国可以随时提供他们困乏时的休息,况且我们也不会加害于你。

D.如果放弃灭郑的念头,而让郑国作一次东道主,你的使者往来,我们郑国可以供他们困乏时的休息,我们的君主也不会加害于你的。

解析:

联系上下文理解。

答案:

B12."这段文字是课文的重心,它表现了烛之武的什么精神?

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意思对即可,允许并鼓励学生发挥。

参考

答案:

夜缒而出,表现其义、勇;与秦伯的谈话的几层意思表现其机巧、灵活。中心要突出其“爱国、无私”。

综合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8题。①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

“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

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

xx者五:

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

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

“夫管夷.

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xx对曰:

“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

“若何?”xx对曰:

“请xx。”xx曰:

“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

不予我矣,若之何?”xx对曰:

“使人请xx,曰:

‘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

.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

“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庄公曰:

“若何?”xx对曰:

“杀而以其

.尸授之。”xx将杀xx,齐使者请曰:

“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

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国语·xx求xx》)注:

①鲍叔,姓鲍,名叔牙,春秋时齐国大夫。②管夷吾,姓管,名夷吾,字仲,春秋②

时有名的政治家,辅助xx成霸业。

1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使xx为宰使:

出使。

B.制礼义可法于四方法:

效法。

C.如xx之言如:

如同。

D.杀而以其尸授之授:

交给。

解析:

A项中“使”应为“让”之意;B项中“法”应为“规范”之意;C项中“如”应为“按照”之意。

答案:

D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1)桓公自莒反于齐

A.(2)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1)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

B.(2)若不阙秦,将焉取之?.(1)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

C.(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1)欲以戮之群臣.

D.(2)微夫人之力不及比.

解析:

B项,①②两句中的“若”都是连词,“如果”;A项,①句中的“于”是介词“到”,②句中的“于”是连词“向”;C项,①句中的“夫”是代词“他”,②句中的“夫”是句首语气助词,可不译出;D项,①句中的“之”是代词“他”,②句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

答案:

B15."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则其管夷吾乎。

B.治国家不失其柄。

C.欲用其政也。

D.杀而以其尸授之。

解析:

A项中的“其”为助词,表示测度的语气;

B、

C、D三项中的“其”均为代词。

答案:

A1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鲍叔牙坦诚自谦的一组是()

①臣,君之庸臣也。②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③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④忠信可结于百姓。⑤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⑥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解析:

②句是表现鲍叔牙对齐桓公的感激;④句是表现管仲的政治才能;⑥句是鲍叔牙献的计谋。

答案:

C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桓公回国坐稳君位后,随即任命鲍叔牙为太宰辅佐自己。鲍叔牙却历数本人才力不逮,而把管仲推到了前台。

B.鲍叔牙在举荐管仲的过程中,历数了管仲在得人心、理国家、讲忠信、制礼法、治军事等五个方面的才能,表明鲍叔牙是在忠心事主,真心荐才。

C.齐桓公对管仲曾用箭射杀自己一事很计较,鲍叔牙用“各为其主”的道理说服了齐桓公捐弃前嫌。

D.鲁国谋臣施伯一眼便洞穿了齐桓公要把管仲引渡回国的真正意图,并预见到齐国可能对鲁国构成的威胁,因此一再坚持要把管仲就地处死,不能让其生还。

解析:

D项施伯并非“一再坚持”,而是当昏庸的鲁庄公听了齐使的巧辩之言下令把管仲捆绑起来交给齐使带回,施伯却没再出言劝阻。

答案:

D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

(2)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参考

答案:

(1)他那是为他的国君而行动;您如果宽恕他让他回到齐国来,那他也会像这样做的。

(2)于是鲁庄公派人捆绑好管仲,把他交给了齐国使臣,齐国使臣带着管仲就离开鲁国返回了齐国。

参考译文:

齐桓公从莒国回到齐国(当了国君后),就任命鲍叔牙当太宰,(鲍叔牙)谢绝说:

“我,是国君的一个平庸的臣子,您给予我恩惠,不叫我挨冻受饿,就是国君对臣子的恩赐了。如果一定要治理国家,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如果一定要治理国家,那大概就只有管夷吾了。我比不上管夷吾的地方有五点:

宽厚仁慈,使人民感恩,我不如他;治理国家不违背它的准则,我不如他;用忠诚信义结交人民,我不如他;制定礼法道德规范成为全国人民的行为

准则,我不如他;(两军交战)在营门前击鼓助威,使人民勇气倍增,我不如他。”桓公说:

“那个管夷吾用箭射中我的衣带钩,因此(我)差点丧命。”鲍叔牙解释说:

“管夷吾是为他的君主而行动;您如果宽恕他的罪过让他回到齐国,他也会像这样的。”齐桓公问:

“那怎么办?”xx回答说:

“到xx去邀请他。”xx说:

“施伯,是鲁君有智谋的大臣,他知道我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给我,那可怎么办呢?”鲍叔牙说:

“派人向xx请求,就说:

‘我们国君有个不好的臣子在贵国,想要把他在群臣面前处死,所以请求贵国。’那么就会给我们了。”齐桓公就派使臣向鲁国请求,按鲍叔牙说的做。

xxxx询问这件事,xx回答说:

“这不是想杀他,是想用他治理国家。管仲是治理天下的有才之士,他所在的国家一定能在天下如愿以偿,让他在齐国,那必定长期成为鲁国的忧患啊。”鲁庄公问:

“那怎么办?”xx回答说:

“杀了管仲,然后把尸体交给齐国使臣。”鲁庄公准备杀管仲,齐国的使臣(向庄公)请求说:

“我们的国君想亲眼看着处死他,如果不能把活的管仲在群臣面前杀了示众,还是没达到请求的目的呀,我们请求给我们活的。”于是鲁庄公吩咐捆绑管仲来交给齐国使臣,齐国使臣带着管仲便离开了鲁国返回齐国。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及答案

文学常识 《左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名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相传为春秋末年__国史官________所著。记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篇优秀的______. 字音 1.秦军氾南:氾 2.佚之狐:佚 3.夜缒而出:缒 4.君之薄也:薄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为 6.共其乏困:共 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为 8.夫晋:夫 9. 阙秦:阙 10.秦伯说:…说 11.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杞逢 1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 13.失其所与,不知:知 重要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敢以烦执事 ③越国以鄙远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⑥以乱易整 ⑦阙秦以利晋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②夜缒而出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③失其所与,不知 ④吾其还也 5、之 ①公从之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行李之往来 ④何厌之有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因人之力而敝之 词类活用 1烛之武退秦师 2晋军函陵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4邻之厚,君之薄也 5越国以鄙远 6朝济而夕设版焉 7与郑人盟 8因人之力而敝之 9共其乏困 10阙秦以利晋 11且贰于楚也 12夜缒而出 1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14君亦无所害 1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16若不阙秦) 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 2.共其乏困 3.秦伯说 4.失其所与,不知 5.夫晋,何厌之有 古今异义 ①行李之往来古义今义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今义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 原文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注释(1)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2)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即位前流亡国外经过郑国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以,因为。 (3)且贰于楚: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且,并且。贰,从属二主。 (4)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军,驻军。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 (5)氾(fán)南:古代东氾水的南面,在今河南中牟南。 (6)佚之狐:郑国大夫。 (7)若:假如。使:派。见:进见。 (8)辞:推辞。 (9)臣之壮也:我壮年的时候。

(10)犹:尚且。 (11)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为,做。已,同“矣”,语气词,了。 (12)用,任用。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是,这。过,过错。 (13)然:然而。 (14)许之:答应这件事。许,答应。 (15)缒(zhuì):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吊。 (16)既:已经。亡郑:使郑亡。 (17)敢以烦执事: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这是客气的说法。执事,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 (18)越国以鄙(bǐ)远:越过别国而把远地(郑国)当作边邑。越,越过。鄙,边邑。这里作动词。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 答案 考试复习用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答案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答案】 B A.先秦散文分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两大部分,《左传》属历史散文。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纪传体史书,其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C.解释《春秋》的著作代表性的有三部,分别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D.《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而《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解析】《左传》为编年体史书,司马迁开纪传体先河。 2.对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答案】 D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执事:对人的敬称,此代指秦伯。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东边道路上招待客人的主人。 C.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那个人,指秦穆公。 D.失其所与,不知所与:结盟。 【解析】“与”意思是结交、亲附,“所与”即同盟者,所字结构,应是名词。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答案】 A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B.秦伯说,与郑人盟C.失其所与,不知D.何厌之有? 【解析】B项说—悦,C项知—智,D项厌—餍。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答案】 B A.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是:这B.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既:既然 C.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伸展,扩张 【解析】B项“既”意为“已经”。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答案】 B A.秦伯说,与郑人盟.B.殚其地之出.C.宋有富人,天雨.墙坏D.晋军.函陵 【解析】A、C、D三项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只有B项是动词活用作名词,意思是“出产的东西”。 6.下列各项中“子”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答案】 C A.吾不能早用子B.子亦有不利焉C.子犯请击之D.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 【解析】C项“子犯”是人名,其它均为尊称。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答案】 A A.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 晋军.函陵(驻扎军队)B.何厌.之有(厌倦)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C.若毒.之乎(怨恨)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地位低下)D.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 若舍郑以为 ..东道主(认为) 【解析】B项“厌”是“满足”,C项“微”是“如果没有”,D项“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 8.下列各句中的“焉”与例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答案】 D 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 A.皮之不存,毛将焉附B.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解析】A项意为“哪里”;B项代词,指这篇“说”;C项疑问代词,“哪里”;例句与D项均为句末助词,不译。 9.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答案】 D ①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③既东封.郑④又欲肆其西封.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知识点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知识点归纳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泛南。 译文: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泛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译文: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译文: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

您手下的人了。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译文: 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译文: 子犯请求晋文公下令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这样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重要实词 1、贰 ①“二”的大写。因为郑国先于晋国结盟,但后于晋国的敌国楚国结盟,被视为不敬。故秦、晋围之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离心,

烛之武退秦师测试题

烛之武退秦师测试题 一、基础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 秦军汜sì南夜缒zhuì而出佚yì之狐 B. 共gng其乏困若不阙jué秦许君焦瑕xiá C. 秦伯说yuè 杞qǐ 子、逢孙、杨孙戍sù之 D. 微夫fū人之力不及此失其所与yǔ,不知zhì 2、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假如以乱易整,不武替代 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 C. 共其乏困供:供给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 D. 夫晋,何厌之有厌:厌烦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略微 3、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舍郑以为东道主 D.敢以烦执事 4、下列句子中,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以为” 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 吴广以为然②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③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 ④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⑤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⑤ D.②⑤ 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 秦伯说,与郑人盟

C. 失其所与,不知 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6、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 B、以乱易正,不武。 C、敢以烦执事。 D、越国以鄙远。 7、下面对各句句式特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倒装句中的介宾结构后置 B、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C、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D、以乱易正,不武。被动句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 越国以鄙远 C.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 既东封郑 9、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公从之。 B、烛之武退秦师。 C、夫晋,何厌之有。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10.下列各句中的“其”不作人称代词的一项是 A.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君知其难也 D.失其所与,不知 11.文学常识填空 A.《烛之武退秦师》选自___________,又名_______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 叙事详细的____________体裁史书,相传为_________末年_____国史官____________所著,主要记载了__________朝代前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情。 B.《左传》是解释《春秋》这部史书的,与《》《》并称为“春秋三传”。 [答案] 1.CA项“汜”读“fàn”,B项“共”读“gōng”,D项“逢”读“páng”。2.D厌:满足;微: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3.B 4.D 5.AB项的.“说”,通“悦”; C项的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知识点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译文: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译文: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译文: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完整版)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文学常识 《左传》是,有名或相传为春秋末年国史官所著。记载了,是篇优秀的 . 字音 1. 秦军氾南:氾 2. 佚之狐:佚 3. 夜缒而出:缒 4. 君之薄也:薄 5.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为 6. 共其乏困:共 7.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为 8. 夫晋:夫 9. 阙秦:阙 10. 秦伯说:‘说 11. 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杞逢 12.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 13. 失其所与,不知:知 重要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敢以烦执事 ③越国以鄙远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⑥以乱易整 ⑦阙秦以利晋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②夜缒而出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③失其所与,不知 ④吾其还也 5、之 ①公从之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行李之往来 ④何厌之有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因人之力而敝之 词类活用 1 烛之武退秦师 2 晋军函陵 3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4 邻之厚,君之薄也 5 越国以鄙远 6 朝济而夕设版焉 7 与郑人盟 8 因人之力而敝之 9 共其乏困 10 阙秦以利晋 11 且贰于楚也 12 夜缒而出 13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14 君亦无所害 15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16 若不阙秦) 通假字 1. 无能为也已 2. 共其乏困 3. 秦伯说 4. 失其所与,不知 5. 夫晋,何厌之有 古今异义 ①行李之往来古义今义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今义

古义今义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今义 ④亦去之古义今义 ⑤敢以烦执事古义今义 ⑥共其乏困古义今义 省略句 1.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省略句 2.(烛之武)辞曰省略句 3.(烛之武)许之省略句 4. 敢以(之)烦执事省略句 5.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句 6.(晋)许君焦、瑕省略句 7.阙秦以利(于)晋省略句 判断句 1. 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2. 邻之厚,君之薄也判断句 3. 以乱易整,不武判断句 4.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判断句 5 失之所与,不知判断句 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1.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应为“以其于晋无礼,且于楚贰也” 2.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应为“佚之狐于郑伯言曰”状语后置句。言于:对……说 3.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应为“若亡郑而于君有益” 宾语前置 1.夫晋,何厌之有?即“有何厌”,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译文:晋国,哪会有满足的时候呢? 所字结构 1. 失其所与,不知所字结构(所字后接动词,相当于一个名词) 百度百科整理的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题(1)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_____”同“______”)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______”通“_____”,______) 3.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_____”通“_________”) 4.失其所与,不知(“_______”通“________”) 二、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________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________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_________ 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 三、解释下列加点字 1.秦伯说,与郑人盟说() 2.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辞() 3.越国以鄙远鄙()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 5.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若() 6.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图() 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晋军函陵() (2)与郑人盟() 2.名词作状语 (1)夜缒而出() (2)朝济而夕设版焉()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3.名词的意动用法 (1)越国以鄙远() (2)既东封郑() 4.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5.动词的使动用法 (1)若不阙秦()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6.形容词作名词 (1)越国以鄙远()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7.形容词作动词 (1)邻之厚,君之薄也() (2)因人之力而敝之() 8.数词作动词 且贰于楚()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5题 晋侯、秦伯围郑,。。。。。。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依附一个同时又依附另一个 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驻扎 C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必:必然D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犹:尚且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寡人之过也是:这B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拴着往下送 C郑既.知亡矣既:既然D敢以烦执事 ..执事:对对方的尊称 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乏困:缺少的东西 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C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若:如果 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鄙:边邑 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B朝济而夕设版.焉版:防御工事 C夫晋,何厌.之有厌:厌烦D既东封.郑封:成为疆界 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张B若不阙.秦阙:侵损 C唯君图.之图:图谋D秦伯说.说:高兴 6、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欲肆其西封.封:疆界B唯.君图之唯:希望 C与郑人盟.盟:同盟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如果没有 7、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及:到B因.人之力而敝之因:因为 C失其所与.与:依附D以乱易.整易:代替 8、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B不仁.仁:人道 C失其所与,不知.知:明智D亦去.之去:离开 9、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B 是寡人之.过也邻之.厚,君之薄也 C 今急而.求子因人之力而.敝之 D 阙秦以.利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10、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 是寡人之过也.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C 失其.所与吾其.还也 D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1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烛之武退秦师》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原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注释: (01)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02)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即位前流亡国外经过郑国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倒装句,于晋无礼。以,因为,连词。 (03)且贰于楚: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且,并且。贰,从属二主。于,对,介词。 (04)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军,名词作动词,驻军。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 (05)氾(fán)南:古代东氾水的南面,在今河南中牟南。 (06)佚(yì)之狐:郑国大夫。 (07)若:假如。使:派。见:进见。 (08)辞:推辞。 (09)臣之壮也:我壮年的时候。 (10)犹:尚且。 (11)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为,做。已,同“矣”,语气词,了。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及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 一。基础练习 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夫晋,何厌.之有?(讨厌) B.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供给) D.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撤走) 2.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吾不能早用子.(古代对人的尊称) B. 夜.缒而出(在夜里) C.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只有) D. 吾其.还也(表示商量语气,还是) 3.下面关于“微”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 B. 微.闻鼠有作作索索(暗暗地) C.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略微,稍微) 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 4. 下面关于“之”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B.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 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结构助词,的) D.何厌之.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二。课内练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10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 B. 敢以烦执事 ..执事:办事的官吏 C. 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 D.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阙:使……缺,损害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重点实词

一、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 fàn yì 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 zhuì 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 jué 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 qǐpáng 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

shù 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况且,您曾经对晋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译文(翻译)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译文(翻译) 导读:译文: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亦去之。 译文: 九月十三日,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对晋怀有二心。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 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当夜,烛之武用绳子把自己从城墙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我今天也不会冒昧地以灭郑的事烦劳您了。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吧。”秦伯很高兴,与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和译文(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和译文(翻译)烛之武退秦师 原文: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①,以其无礼于晋②,且贰于楚也③。晋军函陵④,秦军氾南⑤。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⑦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⑧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⑨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⑽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⑾,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⑿。吾其还也。”亦去之。 注释 ①晋侯:晋文公。秦伯:秦穆公。

②无礼于晋:指晋文公为公子时在外逃亡,经过郑国,郑文公没有按礼节接待他。 ③贰:有二心,郑自庄公以后,国势日趋衰落,它介于齐、晋、楚三大国之间,看谁势力强就依附谁,有时依附一边,又暗中讨好另一边。 ④函陵:郑地,在今河南新郑县北。 ⑤氾(fàn)南:郑地,在今河南中牟县南。 ⑥若:假如。 ⑦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以乱整易。 ⑧陪:增加 ⑨赐:恩惠 ⑽阙:侵损,损害 ⑾说:通“悦”。 ⑿以乱易整,不武: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1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尝,曾经;为,给予。 (14)东封郑:在东边使郑成为它的边境 15.因:依靠 16:敝:损害 17:知:通智 译文: (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晋文公落难时候,曾经过郑国,不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含解析

烛之武退秦师 一、文言基础专练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失其所与,不知B.秦伯说,与郑人盟 C.焉用亡郑以陪邻D.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解析:选C A项,“知”通“智”;B项,“说”通“悦”;D项,“已”通“矣”。 2.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军:驻军 B.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 C.以乱易.整易:交换 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 解析:选C 易:替代。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以陪邻朝济而夕设版焉. 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庞然.大物 C.且.贰于楚也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D.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解析:选D A项,焉:①疑问副词,何;②兼词,在那里。B项,然:①转折连词,可是;②词尾,……的样子。C项,且:①连词,并且;②连词,况且。D项,于:都是介词,当“对”讲。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B.子亦有不利 ..焉 C.微夫人 ... ..之力不及此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解析:选B B项,古今同义,不好。A项,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C项,古义,那个人,指秦穆公;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D项,古义,在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A.且贰.于楚也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C.朝济而夕.设版焉D.越国以鄙远. 解析:选C A项,数词活用作动词,从属二主;B项,名词活用作动词,驻军;C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名词作状语;D项,形容词用作名词。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原文: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1)围郑,以其无礼于晋(2),且贰于楚(3)也。晋军函陵(4),秦军氾(fán)南(5)。 佚(yì)之狐(6)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7)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8)曰:“臣之壮也(9),犹(10)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11)。”公曰:“吾不能早用(12)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13)。然(14)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15) 夜缒(zhuì)(16)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17)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18)。越国以鄙远(19),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20)?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lǐ)(21)之往来,共(gōng)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22),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23),君之所知也。夫(fú)晋,何厌(24)之有?既东封郑(25),又欲肆其西封(26),若[1]不阙(quē)(27)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yuè),与郑人盟。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shù)之,乃还(huán)。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28)人之力而敝之,不仁(29);失其所与,不知(zhì)(30);以乱易整,不武(31)。吾其还也(32)。”亦去之。 注释: (1)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2)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即位前流亡国外经过郑国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倒装句,于晋无礼。以,因为,连词。其,代词,它,指郑国。于,对于 (3)且贰于楚: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且,并且,表递进。贰,从属二主。于,对,介词。 (4)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军,名词作动词,驻军。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 (5)氾(fán)南:古代东氾水的南面,在今河南中牟南。 (6)佚(yì)之狐:郑国大夫。 (7)若:假如。使:派。见:拜见进见。从:听从。 (8)辞:推辞。 (9)臣之壮也:我壮年的时候。 (10)犹:尚且。 (11)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为,做。已,同“矣”,语气词,了。 (12)用:任用。 (13)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是,这。过,过错。 (14)然:然而。 (15)许之:答应这件事。许,答应。 (16)缒(zhuì):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吊。 (17)既:已经。 (18)敢以烦执事: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手下的人。这是客气的说法。执事,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 (19)越国以鄙(bǐ)远:(然而)越过别国而把远地(郑国)当做边邑。越,越过。鄙,边邑。这里作动词。 (20)焉用亡郑以陪邻: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焉,哪里,怎么。以:来。陪:使增加。 邻之厚,君之薄也: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厚,增加。 (21)行李:也作“行吏”,外交使节。共(gōng),通“供”,供给。 (22)尝为晋君赐矣:曾经给予晋君恩惠(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为...赐:施恩。许:答应。 (23)朝济而夕设版焉:(晋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

《烛之武退秦师》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 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 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 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 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选自《左传》) 10.下列带“之”的各句均出自课文,按用法把“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公从之②臣之壮也③是寡人之过也 ④许之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行李之往来 ⑦君之所知也⑧夫晋,何厌之有⑨将焉取之⑩唯君图 之 A.②④⑧⑨/③⑤⑦/①⑥/⑩ B.②③⑤⑦/⑧⑨/①④⑥/⑩ C.①②④⑥/③⑤⑦/⑨⑩/⑧ D.①④⑨⑩/②⑤⑥⑦/③/⑧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烛之武退秦师翻译和习题及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阅读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倍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阅读试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军:军队B.焉用亡郑以倍邻倍:背叛 C.共其乏困共:供应D.若不阙秦阙:缺少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无能为也已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郑既知亡矣焉用亡郑以倍邻 A.“已”和“矣”相同,两个“焉”不同 B.“已”和“矣”相同,两个“焉”也相同 C.“已”和“矣”不同,两个“焉”相同 D.“已”和“矣”不同,两个“焉”也不同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一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请客的主人行装B.宴请的客人行装 C.宴请的客人使者D.请客的主人使者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九月甲午。“甲午”,是以干支来纪日,干支纪日并不是每月初一即“甲子”,故换算成公历日期很麻烦。 B.“若使烛之武见秦君”中“烛之武”,姓烛名武,“之”是介于姓名之间的助词,又如“佚之狐”“介之推”。 C、“是寡人之过也”中“寡人”是古代国君自称的谦辞,本义是“寡德之人”。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中“仁”指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派的道德规范的总称。 下列5—6题句子在《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正确意思是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及答案新选.

文学常识 《左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__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_ 传为 春秋末年__国史官___ 所著。记载了____________________ ,_是_ 篇优秀的 字音 1.秦军氾南:氾 2.佚之狐:佚 3.夜缒而出:缒 4.君之薄也:薄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为 6.共其乏困:共 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为 8.夫晋:夫 9.阙秦:阙 10.秦伯说:‘说 11.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杞逢 1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 13.失其所与,不知:知 重要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敢以烦执事 ③越国以鄙远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⑥以乱易整 ⑦阙秦以利晋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②夜缒而出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4、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③失其所与,不知 ④吾其还也 5、之 ①公从之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行李之往来 ④何厌之有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因人之力而敝之 词类活用 1烛之武退秦师 2晋军函陵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4邻之厚,君之薄也 5越国以鄙远 6朝济而夕设版焉 7与郑人盟 8因人之力而敝之 9共其乏困 10阙秦以利晋 11且贰于楚也 12夜缒而出 1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14君亦无所害 1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16若不阙秦) 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 2.共其乏困 3.秦伯说 4.失其所与,不知 5.夫晋,何厌之有 古今异义 ①行李之往来古义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今义 今义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落实 (一)作者作品 《左传》相传为(时期)鲁国史官所作,因为、、、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故它们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亦有人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历史著作。《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史书,而且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成为历史散文的典范。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1、秦军汜.()南 2、佚.()之狐 3、夜缒.()而出 4、许君焦、瑕.() 5、若不阙.()秦 6、杞.()子、逢.()孙 (三)解释句中的词 1、夜,缒而出缒 2、焉用亡郑以陪邻陪 3、是寡人之过也是过 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 5、朝济而夕设版焉济设版 6、又欲肆其西封肆封 7、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阙惟 8、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 9、因人之力而敝之因 10、失其所与与 (四)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无能为也已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 ___ 2、共其乏困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 __ 3、失其所与,不知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 __ 4、夫晋,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 _____ 5、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_________同________ _____ (五)解释古今异义词的句中义 1、贰于楚也(古义:今义:数词二的大写)

2、以为东道主(古义:今义:泛指主人) 3、行李之往来(古义:今义: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 4、今有急而求子(古义:今义:儿子) 5、以烦执事(古义:今义:掌管某事的人) 6、微夫人之力(古义:今义:妻子的尊称) (六)指出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该词 1、烛之武退秦师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3、且贰于楚也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6、夜缒而出 7、与郑人盟8、共其乏困 9、越国以鄙远10、朝济而夕设版焉 11、阙秦以利晋12、邻之厚,君之薄也 (七)一词多义 1、鄙(1)蜀之鄙有二僧(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我皆有礼,夫犹鄙我。(4)越国以鄙远 2、许(1)许之。(2)许君焦、瑕。(3)潭中鱼可百许头。 3、微(1)恨晨光之熹微(2)人微言轻 (3)味苦而微辛(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4、以(1)以其无礼于晋(2)敢以烦执事 (3)越国以鄙远(4)焉用亡郑以陪邻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5、而(1)今急而求子(2)夜缒而出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4)朝济而夕设版焉 6、焉(1)子亦有不利焉(2)焉用亡郑以陪邻? (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4)朝济而夕设版焉 (5)且焉置土石(6)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7)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八)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 (1)是寡人之过也(2)敢以烦执事(3)晋军函陵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5)以其无礼于晋(6)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7)且贰于楚也(8)佚之狐言于郑伯(9)夫晋,何厌之有? 二、巩固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